套圈游戏教案(热门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游戏套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套圈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图谱,感受音乐的旋律,学唱歌曲。

2.乐意跟着音乐边唱边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在已学会做套圈游戏的基础上,探索和着音乐进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分清左右手,会玩三人套圈游戏。

2.物质准备:钢琴伴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在《套圈》的伴奏中,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套圈》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二、学唱歌曲——套圈

1.听一听,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

2.分段欣赏,说说听到了什么?

3.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4.跟着琴声学唱歌曲。

5.分组,分角色演唱。

三、尝试音乐融入游戏

1.《套圈》这首歌曲真好听呀,我们还玩过一个好玩的民间游戏,名字也叫《套圈》,今天,我们跟着《套圈》这个音乐,玩一玩民间游戏《套圈》好吗?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尝试。

3.集合图谱,讲解第二段游戏规则。

4.请个别幼儿示范。

5.集体尝试第二段音乐游戏。

6.提出要求,再次尝试。

7.结合图谱,分解第一段动作。

8.请个别幼儿尝试。

9.幼儿完整第一次游戏。

10.集体交流。

11.分组游戏。

12.结合活动,进一步提出要求,集体游戏。

四、完整进行音乐游戏

1.幼儿互换朋友,多次游戏。

2.增加一点难度,速度稍快一些,尝试游戏。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舞台下面邀请两位客人老师上来和我们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导入活动的内容。

结合图谱,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节奏。

学习用快乐、自豪的声音演唱;师幼互动、分角色演唱,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

将问题直接抛给幼儿,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着音乐三人套圈的玩法。

多次尝试,帮助幼儿掌握音乐游戏三人套圈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愿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会玩了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难度,创造性地发挥幼儿的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与客人老师的互动,拉近了幼儿与客人老师的距离,给幼儿一种亲近感。

套圈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看准物体抛扔,提高目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喜欢民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绳子一根

2、棉布缠好的铁丝圈若干

3、一些小的玩具、糖果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喜欢民间游戏

活动难点:(读书笔记吧 dsBJ1.COM)

能看准物体进行抛仍,并套住物体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转体运动(4个8拍)

2、振臂运动(4个8拍)

3、压腿运动(4个8拍)

4、跳跃运动(4个8拍)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都逛过庙会吗?你印象里哪个好玩的游戏是使用这个圈的”(教师出示圈)

2、“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幼儿自己讲解游戏要点:身体弯低、看准目标、用力准备。)

三、游戏部分:

1、教师将小玩具、小摆设等分散地放置在地上,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测量出对孩子合适的距离,在地上用绳子划定出界限。

“今天我们也来玩这个好玩的游戏,看谁的收获最大”

2、教师讲游戏规则。

(1)幼儿站在起点处,抛扔铁拳去套场地的小玩具、小物品等。

(2)根据所套中的物品的距离,可以换的相应的糖果。

3、幼儿尝试套圈游戏。

(1)近距离尝试

(2)加大难度,远一点的距离。

套圈游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 、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用具:统计表(每人一张)、课件(自制套圈游戏动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经历估算

1、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吗?

(课件出示:笑笑:“小朋友们,你们好呀!你知道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出示一个小圈)我要和淘气进行套圈比赛,你们想看吗?)小朋友们,你们先猜猜谁会赢?

(2)当裁判,观看比赛,记录分数。

(学生边看动画边记录)

(3)反馈记录情况并自评。

2、估算

(1)看着统计表里的数据,想想你刚才的猜测对吗?

请你再来估计一下谁会赢?

(2)你是怎么估计的?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学生自由表达,同桌交流)

(3)反馈

生1:第一次淘气比笑笑多1,第二次笑笑比淘气多1,而第三次淘气多,所以淘气赢了。(同学评价: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2:从30里借1给23前两次淘气和笑笑就一样多了,再看第三次淘气比笑笑多3所以淘气赢了。

生3:我发现第二次淘气比笑笑成绩低,其他两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淘气赢了。

……

小朋友说得都真不错!但是你的估计真的对了吗?让我们一起算出他们的总分来验证一下吧!

二、 验证猜测,探索算法

1、验证猜测

(1)抛出问题:三次比赛结束后,淘气共得了多少分?

三次比赛结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2)列出算式并计算,把计算方法写在统计表下面。

(生独立探索并记录,教师巡视)

(3)揭示课题

生:淘气97分,笑笑94分,所以淘气赢了。

生说师板书:淘气:24+29+44=97 笑笑: 23+30+41=94

观察这个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有什么不一样呢?(三个数连加)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2、探索算法

(1)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2) 反馈

生1: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生板演)

生2:我先用24+29=53 再用53+44=97;

生3:20+20+40=80,4+9+4=17 ,80+17=97;

生4:20+20=40 , 40+40=80 ,4+9=13 ,13+4=17 ,80+17=97;

生5:24+44=68,68+29=97;

生6:24+30=54,54+44=98,98-1=97;

生7:21+29=50,50+44=94,94+3=97;

(3)优化算法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们最喜欢

哪一种呢?以后你们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了!

(4)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笑笑是不是真的输给了淘气?

三、综合训练

1、小丽前两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动物?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2、如果小丽三次套中了10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几种小动物呢?

把小丽的分数写在笑笑的下面。

(学生自由活动,并小组评价,全班反馈)

3、如果套中了两种动物,最多可以得到多少分?最少只能得多少分?

四、练一练

1、夺星比赛,谁是夺星小能手?( )个星!

(练一练第1题)同桌当小老师互评!

2、抢答比赛。看谁答得多!

40+27+5= (72、62、74) 27+27+8= (32、62、52)

60+9+26= (76、65、95) 9+26+57+1= (81、93、82)

3、挑战淘气。

现在你也可以套三次,把你的成绩写在统计表上。

算一算你能不能战胜淘气?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战胜淘气了?(指名回答,师板书)

4、完成练一练第3题。(课件出示表格及图)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2)独立完成(1)(2)题,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全班交流反馈。

(3)思想教育。

(4)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外延伸

回家后找好朋友举行套圈比赛并记录下来,然后再算一算谁赢了!

套圈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试试的过程中解密“套圈”游戏的诀窍,初步掌握三人一起握手与解套的方法。

2、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商量、合作后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事先录好游戏的影片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一个小老鼠

重点:营造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二、套圈

l、唱“套圈”

重点要求:唱好“呀”的发音。

2、看“套圈”

(1)观看“套圈”游戏的影片。

——观后幼儿自由探索2分钟(无音乐)

(2)观看老师与同伴现场的“套圈”游戏。

3、试“套圈”

(1)播放视频1

——幼儿自由练习(两遍音乐)

逐步分析出“套圈”的动作秘诀(两人照镜手拉手,出去找个好朋友,一人两手要交叉,我们的手儿拉起来)

(2)继续探索套圈的秘诀(套圈的时候身体要蹲下,手要放低;手要拉紧不放松等)

4、玩“套圈”

(1)提问:一开始怎么站好?什么时候拉手?什么套圈?

在音乐声中理解游戏规则

(2)在不同节奏的旋律中边唱边做游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