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爸爸叫红旗的观后感(分享七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7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寒假期间,看完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红色电视剧。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中期研制“二弹一星”的历程。剧情有喜有悲,有激动也有失落。看完后,我不禁感叹:在中国当时科技、经济、人才力量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研制出那样尖端的武器!由衷为之自豪!
回顾那段历史,那些伟人们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优厚的待遇,冲破阻挠,毅然从美国归来,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两弹一星的事业,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他拿出自己的存款和工资作党费,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离家20年,饿着肚子搞原子弹,省下干粮给同志,自己吃饼干渣,氢弹试验没爆炸,他不怕辐射去现场排除险情,在遭受辐射、身患癌症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还给中央写建议书,这种献身精神真是可歌可泣。科学家郭永怀为了保护国家的机密文件,在飞机失事时,和警卫员紧紧抱住文件包,壮烈献身。
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是感动中国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的两弹一星。自从有了两弹一星,中国走向了军事强国,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剧中钱学森有句话说得好:“外国人能造导弹,中国人同样也能造!”的确,我们中华民族在任何一方面都不逊色于外国,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就在我们身上,少年强则国强,从现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上星期的团组织生活我们班集体观看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电视剧,说实话,以前就听说过这部电视剧,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看。那晚得知我们要观看这部电视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激动,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等待电视的开场。我听说电视讲的是邓稼先等老一辈的科研人员为制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这部电视,在看到邓稼先为了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连家中年迈的老母亲都来不及照顾的时候,我的眼里沁满了泪花,这就是为新中国的振兴而奉献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在我们党领导下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觉悟是如此的高,让今天的我们敬佩,也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想想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看书,学习,我们可曾想到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革命志士们,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安心听课时,又可曾想到那些为了我们拥有今天这样的环境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想到这些,我的心理特别的沉重,难道我们就满足于现在的状况,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吗,不!我们不能这样,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牢记那些老一辈的党员们为了我们所做出的牺牲,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谨记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不断地完善自我,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在各自不同的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当我看到那突然涌向天空的蘑菇云时,我心理别提有多高兴,这是我国的第一颗院子弹,这样的场景向世界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传承了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炎黄子孙,我们的民族正在觉醒,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如今已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这里拥有更多的机遇,然而也有太多的挑战,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就会被这个残忍的世界淘汰,同学们难道现在我们不应该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下了么?相信自己,为了自己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吧。
电影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垂暮老人石头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并探访当年修渠老友,然而他们在路上却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障碍,为实现心愿,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完成了追梦之旅的过程。
影片中,“隧洞塌方”“凌空除险”等当年修渠的大事件一一再现,太行山风景、红旗渠飘带等现代林州的新风貌、新发展也一一展现。红旗渠的修建改变的不仅是林州缺水的面貌,更是重新塑造了我们林州人民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壮丽诗篇。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持群众路线。什么是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要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去解决问题,是我们党在做每一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个国家工作人员,只要秉持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信念,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工作。
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敢于担当。当人民需要集中办大事的时候,杨贵书记所展现出的是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到大量细致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
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勇于开拓。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着勇敢、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修建红旗渠就是一个充分的佐证。通过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我们认识了技术骨干吴祖太,他一心扑在建设工地,忍受着丧妻之痛精心勘测设计出一张又一张施工图纸,当王家庄隧洞施工出现塌方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入洞查险,不幸被坍塌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没有这勇敢无畏的精神,就不会有今日的伟大的红旗渠工程。
我们这代人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不能忘记那些吃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要努力工作,担当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奉献出我们青春和力量。
九月三十日,学校组织看了一个叫红领巾的话剧,使我深受感动。
这个话剧讲了:有两个人,去游泳,结果没有带游泳裤。他们拿着红领巾系在腰间,当作游泳裤。结果时光倒流了几十年让他们去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们在那里终于懂得了红领巾的伟大历史,懂得了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
看了这个话剧,我感到疑惑,为什么经历了几十年,人们就把革命英雄的鲜血忘记了。许多人口口声声说爱祖国,可是对于祖国的历史却一无所知。革命者28年的奋斗,就这样被淡忘了。比如在升旗的时候,许多同学就在下面窃窃私语,敬礼的时候,很多人的手举得歪歪扭扭,一点没有严肃感。有的人对国旗指指点点。有些大人对国旗也是置之不理。而且,这些人里面,差不多每一个人都会说自己爱国,自己对国旗非常尊敬,自己非常敬佩革命烈士。而另一面,他们把红领巾到处乱扔,几乎每一天人们都会见到落在地上的红领巾,甚至是已经被踩烂了,脏兮兮的.,没有人理会。
我希望人们对红领巾、国旗以及所有和国家有关系的东西重视起来,爱惜它们!
4月27日晚,大沙坝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半脱产干部、“第一书记”集中观看纪录片《红旗渠》。
纪录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在人力、物力、财力季度匮乏情况下,红旗渠不依赖国家,仅凭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精神,通过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改变了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让林县人民从此过上了“不怕旱涝、保丰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奇迹。
观看中,整个会场秩序井然,100余人静静坐着,共同观看了河南林县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创造的奇迹《红旗渠》,当观看到话剧中活波可爱的吱吱因担心工人饿着肚子而去挖野菜丢了性命时,当看到八十多岁的老秀才杨起梦老当益壮、奋不顾身为红旗渠建设挥墨题字时,当看到青年工友们为向调查组证明他们是自愿修建红旗渠而在山洞中集体举办婚礼时……现场观众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触动,不少人轻轻扶起来衣袖,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这是忍住的感动,更是真情流露。
观看结束后,该乡党委书记对本次观看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明确要求,一是全体乡村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炼就亲民爱民的真情怀,炼就抢抓机遇的真胆识,炼就廉洁奉公的真品格,炼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二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旗渠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要广泛宣传,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要组成工作队,将《红旗渠》精神宣讲至家家户户,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纷纷表示,深受“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触,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坚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我观看了中央少儿频道7月10号“知心姐姐”卢勤主持的《飘扬的红领巾》节目,这期节目讲的是三位学生参加“陪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的活动。
他们家长的'职务分别是护士、司机、交警。家长当护士的那位同学陪妈妈上班之前感到妈妈上班总是上到凌晨1、2点不管他,他体验了上班的“滋味”后,才知道妈妈上班多不容易,是那么的辛苦,上班要照顾病人,下班还要干家务。第二个同学的家长是司机,他跟他爷爷上班,他爷爷是开校车的,爷爷一直患有疾病,可爷爷每天都风雨无阻的接送上学的孩子们,回到家里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清洁校车。最后一位同学的家长是当交警的,他爸爸带她指挥交通,那天正好是下大雨,爸爸冒雨指挥交通,高峰期转身120次,挥手244次,一年四季坚守在岗位上。那位同学体会到了爸爸的辛苦,变得懂事了,不再娇气了。
我看了7月10日的节目后,我感到爸爸妈妈工作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以后,我要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多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家务活, 帮爸爸妈妈减轻一些负担,爸爸妈妈劳累时要多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倒倒水,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让爸爸妈妈多操心。
暑假里,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飘扬的红领巾》,深有感触。这个电视节目讲的主要是留守儿童张玉玲的故事。
张玉玲的家在四川盆地珑穷山的珑穷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因为贫穷,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托给老人家照顾,于是就有了留守儿童。因为思念父母,张玉玲过得不快乐。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告诉她,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快乐。于是,张玉玲就把全村的留守儿童都召集起来,组成了爱心小队,专门帮助大家。在干旱的时候给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送水;定期去一些孤寡老人的家里,帮助他们做家务,陪他们说话,给他们唱歌,给他们买新衣服等等。渐渐地,张玉玲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思念,还从忧郁中找回了快乐。而且张玉玲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还当上了大队长。
在这个故事里,我从张玉玲身上看到了许多优点:乐观、自信、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懂得感恩……我一定会好好向她学习的。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