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您从毕业找工作到部门总监,请问您的职业生涯路线大概是怎样的?

我1992年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刚开始来到IBM工作,做大型机的硬件维护,后转做小型机和网络。后在国家信息中心工作时,参与了中国第一代网络建设,从路由器配置到防火墙搭建,从网络节点设置到办公室布线,我参与了除下公路埋光缆以外几乎所有的网络硬件架设工作。

后因国企转型,我们从ISP(网络技术提供商)转为ICP(内容提供商),转做网络媒体,后来又转做杂志,我进入计算机安全领域。在杂志社,我既做社长又做主编,杂志的编辑、广告、运营、出版、发行等各环节都要做。常常忙到晚上三点睡觉,早上六点又要起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八点半又开始坐在办公室工作。这样持续做了两年。

我觉得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当西门子公司要在中国招聘信息安全官时,他们一眼就看上了既懂技术又对中国信息安全部门与政策法规极为熟悉的我,他们觉得我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

我在西门子一做就是六年,从个人贡献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整个西门子中国信息安全部门主管,管理着整个西门子中国与数万名员工所有IT设备的信息安全,这是一段极有益的经历。

西门子中国的安全部门本来是全球中最差的,但几年过后,我所管理的这个部门成了西门子全球信息安全部中最出色部分。我开发的灾难备份系统、业务延续计划、安全扫描系统等模板也都被推广到全球使用。

我做事的原则是简单快乐就好,做一件事就把一件事做好,不讲究报酬。我一直是带着这种心态做事,也没有和领导争什么,结果领导很自然地就把更多的事情让我做,也做得越来越好。

来到现在的公司是我职业生涯重要的部分。我以前一直做底层的技术策略,现在转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应用。虽然亚马逊现在没有CIO(首席技术官)的职位,但是在线支付总监也需要像首席技术官一样,熟悉所有的部门与流程,并能带领起一批尖端IT工程师做研发的工作。

现在有很多工程师在迈向首席技术官的路上走,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如果IT中层人员想发展,就必须对公司的业务有全面的了解,这才具备成为首席技术官的条件。首席技术官的下一步是首席运营官(COO),把人事、财务、IT、物业等各个部门都管理起来,最后成为首席执行官(CEO).

很多大公司有销售部门与IT部门。对于经验老道的销售经理来说,他们的理念是'nothing is impossible'.如果销售经理在一起谈话,他们的思维常常非常具有跳跃性,不可能的事情也想办法让其成为可能。

但是对于技术人员,他们通常非常聪明,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执行力。但聪明的人常常比较骄傲,因为自己的逻辑强,所以不太能接受别人跳跃性强而逻辑性弱的思维,所以他们常常说的话是 that's impossible,他们只用程序去思维,所以有些销售经理称其为怪人.这是很多IT工程师失去机会的重要原因。

我是性格较柔和的人,遇到常常说不可能的工程师时,我会详细地问什么是不可能的,哪一个环节不可能,到最后一般都能让别人把不可能的想法转变为可能的想法。但对于有些要求更严格的高层,他可能直接会把这个工程师解雇。就算不解雇,工程师在高层心中的分数也会大大减少。

市场销售讲究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如果IT工程师能够把impossible的思维方式转变为everything is possible的思维时,他会来到新的飞跃。

接触很多成功人士后,您觉得他们成功的共性是什么?

我接触过很多成功人士,我觉得他们的共性是学习能力极强,换句话说,今天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明天就可以成为可能。

我十多年前在国家信息部工作时,有美国的GPS提供商来中国寻找商机。当时找到我们,但谁也不懂。我因为学过无线电通讯,所以通讯部主任就把我叫过去问什么是卫星通讯。我就按照当时我的理解给他回答了。结果第二天与外国专家会议时,主任给他们提出了非常专家性的问题与意见,句句打中要害。但很难想象他在一天之前还对卫星定位完全一无所知。这件事对我震撼很大,我也一直保留了常常学习的习惯。

我想,对他来说,任何事情没有不可能的,只是做与不做,值不值得做的问题。而对IT工程师来说,如果职位不够好,那要问自己,是否有学习能力、有学习能力之后是否肯投入去学习。剩下来就是沟通能力。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一定会有前途。

这些年,我一直带着如履薄冰的心态工作,不停的学习,不停让自己进步。每学习一门新知识,自己就来到新的进步,我觉得所有事情只要努力都会有可能。

在西门子公司有一次做扫描,报告出来是PDF文件。我说这种文件不行,要EXCEL文件才能更好地跟踪,分析问题。但工程师说这是不可能的,我问为什么不可能。他结果说因为没有人了解数据库结构。我非常生气,一个月时间项目进行不下去。当时到了春节,我就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钻研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果工程师心悦诚服。

IT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行业,技术更新很快。我觉得IT工程师一方面是懒,另外一点是被职业市场惯坏了。做工程师很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很多人不努力提升自己。IT工程要提升进入管理层的话,首先要懂得项目管理,然后要做好团队管理。不管什么管理,都会遇到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这就超越了本身的IT范围。他们真的需要超越自己。

对专注于技术的工程师,您有哪些建议?

我的观点是:一个技术优秀的程序设计师,他不一定对公司有贡献。我在一些大的公司看到,如果在项目前期沟通不好,设计的逻辑有缺陷的话,就算技术再好,也只能造成越来越大的问题。时间越久,要推翻或者改变这个BUG就越困难。所以IT工程师不仅要在技术上优秀,在沟通上也要优秀。

项目管理有一个词叫做项目洋葱.这个理念是,如果一个项目做得漂亮则是金字塔的结构,即底座非常稳固,越到最后越漂亮。这要求项目初期的沟通和逻辑的设计都做得非常到位,这样到后来才能越来越好。但如果你的情商或沟通有问题,项目开始一拍脑袋说,我知道了,然后按照有问题的逻辑做,到出问题时,已经收不住了,所以不得不花大量精力解决这个问题,中间变得越来越大,到预算控制不住时匆匆结尾。这就是洋葱的结构,而且剥开来时,会辣得你流眼泪。

zc530.cOm编辑推荐

IT工程师们如何获得机会[2]


您有过在多个国家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工作经历,对比国外的工程师,您对中国的工程师有哪些看法?

很早以前我听我德国的老板说过一句很刺激的话,中国的程序设计部是幼儿园。当时还不是很理解,但是现在跑的国家多了,真的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外国的工程师普遍比中国的工程师成熟,而中国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不把自己当成年人。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我觉得这点刺激不论是初入职场人士还是中层人士都很重要。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驯马师,要参加奥运会的马术比赛,他花了几百万美元买了马,并专门雇了三个人来精心饲养这些马,并多年训练为比赛预备。突然有一天马生病了,一查原因发现马有一种营养剂三天没有吃了。于是他问负责喂食的人,他说我知道没了,但我已经和提供的人员说过了。驯马师问,那后来怎么样?结果喂马的人说那个人没有理我.数百万美元买的马差点因为这个问题不能参加比赛。

我觉得无论是美国的文化还是欧洲的文化,当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无论找谁,甚至找最后的老板,别人不理会跳起来喊,都保证一定要给马吃到营养剂,这叫尽到自己的责任,只是说过不算是负责任。但中国人不是这样,这也是中国人失去机会的原因。

这是很典型的问题。在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合作当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比如外国上司对下属说,我下周一要和客户开会,你在这之前给我准备好详细的分析报告。中国下属说没有问题。到周五的时候上司问做好了吗。下属却说,没结果,不能做。外国上司当场晕倒。我觉得这是跨国企业中特别容易发生的问题,中国工程师看起来每天很忙碌在做事情,但最后告诉没有做。所以被说成是幼儿园。

中国人鼓励一种中庸之道,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差不多就行了。但这是降低了一种标准。国外讲究LEADERSHIP,比如楼层是我负责的,但看到楼梯上有问题也会顺便去解决,这是LEADERSHIP,因为他付出行动,额外承担责任,并且可能为这个责任付出代价。但中国人的文化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这种态度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刚刚提到一点是,在工作中有太多工程师太容易说不可能.但更糟的情况是,他嘴上说可能,但是心里说不可能。这种人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就像刚刚出现要见客户时却拿不出成果来的情况。这样的人在职场上丢掉很多分数,十分影响自己的职业前景。

您对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学校学不了对职场很有用的东西,于是对工作的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对于他们,我建议他们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不管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了,就能学到东西,就能提高。有时做的过程中也会出问题,但是从问题中也可以学习,得到提升。提升之后,再学习,再实践,这样进入良好的循环,职场之路就会走得越来越宽。

在学习的时候,要带着开放的心学习。我参加过一个非常好的培训公司的培训,但是在培训时看到,有很多人虽然是花了钱来参加培训,但是却带着骄傲自满的心,这样是不能真正学到东西的。我觉得学习的时候要真正带着虚心与开放的态度学习,这样才能提高。

在这里有好几十种职位,每一种职位都可以做到总裁的位置,关键是你是否真正用心去做。比如说最初级的商品内容编辑人员,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输入商品资料到数据库和网站上,但如果用心的话,会从中对产品的信息有深入的了解,也会对数据库结构,用户的需求等等都会有深入的了解。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对公司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时就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他自己也会得到更好的机会。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有的人做了几年还是做同样的事情,整天做机械性的复制工作。而更糟糕的是有的人做了一段时间就做不下去了,跳槽去别的工作。但跳槽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我认为无论哪种职位,你只要用心去做去学习,都会做出自己的成绩,你的价值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你本身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如何获得实习机会


曾经有网友问我,自己学的是化工专业,但是并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应该怎么选择实习方向呢?

??于是,我跟他探讨了为什么实习以及应该如何获取实习机会的问题。
??
??一、为什么实习
??
??每个人有实习打算的目的各不相同,为什么实习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实习工作。
??
??1、挣钱
??
??有的同学寻求实习岗位,主要是为了贴补生活费,或为自己购买额外的奢侈品,如果以挣钱为出发点,那么选择就比较容易,只要在不违法乱纪的范围内选择单位小时赚钱最多的。比如去超市做促销元每小时5元,在饭店刷盘子每小时8元,就选择刷盘子,在A饭店刷盘子每小时8元,在B饭店刷每小时8.5元,就去B饭店刷。当然前提是会刷,而且刷得比别人快,还不会把盘子打碎。
??
??2、练胆
??
??有的同学感到自己性格内向,和别人交流有困难,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为了以后进入职场能更好地与人交流,或至少是在面试时敢于和面试官对话,要通过实习来练胆,那么可以选择去培训学校授课、去商场做促销等,只要人多且需要说话的地方就可。
??
??3、感受职场
??
??读书多年总是对神秘的职场充满好奇和向往,想通过实践去体验一下职场的感觉。那么可以选择办公室、后勤等行政类工作。但至少确定那是一个真正的职场,而不是一个家庭作坊。最好能进入一个管理规范的企业,通过参与一份具体的工作来体验工作的感觉。
??
??4、镀金
??
??为了能在将来的求职简历上添上一笔区别于他人的色彩,去知名企业实习一段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著名风投、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先生对镀金实习也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同样是大闸蟹,在阳澄湖里涮一涮出来,也能卖上价钱。冲着这个思路去争取一个名企的实习机会,最好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一定会让你的简历吸引HR的眼球。不过,HR更关心的是你在那里具体承担了什么工作任务,它和你要求职的工作有何关联,如果这个工作从行业到具体工作内容都与你求职的岗位完全不相关,通常也没有什么帮助。
??
??5、进入企业的跳板
??
??越来越多的招聘方发现,单靠几十分钟的面试是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选拔合适的员工,最好的方式是看到他工作的真实状态。因此,若能在实习中表现突出,公司又恰好有用人需求,机会是非常大的。关键是如何让对方感到你是适合的、不可或缺的人。如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招聘新任员工多是从管理培训生中择优录用,而没有做过管理培训生的进入则基本没有希望。

从程序员到软件工程师[1]


看了程序员系列文章,颇多同感。做为一个从业13年,一直做软件开发的人,我想给那些已经、将要和有志于走上这条路的朋友一点点忠告。

首先,说说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虽说都是编程的干活,但是还是有一点高下区别。

主要说来区别是程序员programmer是将程序(已经有流程,伪代码或设计模板)写成代码;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而软件工程师则要将目的描述成程序语言并实现的能力。例如将数学算法、自然语言、思维模式描述成程序算法,程序流程/类或/和人工智能,并写成代码的能力。

对初入行的人,当然重在语言,要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语言。包括语言特性和实现的能力。例如使用尽量中文说的面试题,就要求面试对象掌握C++中的类的封装;构造函数的重载和运算符重载。

做过一两年后,要想继续吃这碗饭就必须提高自己,首先当然是深入了解语言,特别是语言的思维方式,编译器的工作方式和常用设计模板。就拿C++的多态性来说,很多公司面试就会问什么是虚函数/纯虚函数(思维方式)?用C如何实现函数重载(函数指针和了解编译过程)?接口类/工具类/工厂类和 Sigleton类的实现(常用设计模板)。另外还有一大块就是内存管理了。

如果能做到深入了解语言本身,那么恭喜你,你现在Title至少是高级程序员了。

在对自己的语言有信心后,下一步就想一想自己要想哪方面发展。是管理方面(项目经理)还是技术方面(软件工程师)。既然这里讨论编程,我们就先不考虑项目经理。想发展为一个软件工程师其实也有两条路。一条是走系统软件工程师或者叫架构工程师的路;另一条就是算法工程师。

在国内的朋友我建议走架构工程师的路。要求就是知识面广,对整个系统熟悉,能很快了解和分析客户/设计需求,很快估计工作量、风险和所需要的资源(承担相当部分项目经理的任务),能根据现有技术人员储备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当然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例如我当年走访某省农行,和对方聊了银行卡和医院医疗卡的联网,当天晚上就和市场部的人合作,搞了一个通宵,写出了60页的技术方案和外加40页的基于此方案的标书。

一般来讲,要做到对整体系统的深入了解,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做不到的。所以给国内程序员的建议是不要频繁跳槽,尤其是不要频繁跨行业跳槽。踏踏实实地将本行业的软件吃透,最好每个部门或模块都工作过。如果有这个想法,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和项目经理沟通,通常他们会鼓励你这样到各个部门/模块工作。

我出国后,发现情况有点变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区别,对自己走系统工程师的路没有很大的信心。只好转向走算法工程师的路了。

确定了这条路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数学能力太差了。不得不重新恶补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等高等数学。同时将《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好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然后终于蒙混到了一个职位。

当时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一个嵌入系统中写一段程序将bmp压缩为jpg。各位可能会问了,这个在网上满大街都是源代码,为啥还要自己写呢?其实这就是我不太建议国内工程师走算法这条路的原因。除非你是数学大牛,有自己原创的算法。否则在国内实在没有算法工程师很大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稍正式的公司基本上都禁止使用open source。因为open source也是有版权的,有的是不能商用,更有的copy left是那些公司碰都不敢碰的。因为copy left要求你使用了他的代码,你也必须公开你的代码。

当然,我们可以看那些open source,然后自己重写。不过相信我,通常情况下如果你不是想简单做些变量替换就交差的话,看原代码不如看这个算法文档本身。

软件工程师,你的价值在哪里?[1]


前阵子好奇的问了一下几个职场上的朋友,想知道他们对于日后职场生涯的计划,他们的答案颇让我玩味,虽然心里早有了些底。大部分的软件工程师一开始或许是对软件还颇有兴趣,加上也还称的上得心应手,因此便踏入了这一行。

然而信息软件产业在恶劣的环境中,其实一开始的兴趣与热情很容易就会在难搞的客户、只懂得出一张嘴的主管、一天到晚跟你作对的业务、不断延期的项目时程以及饿不死却也吃不饱的报酬中渐渐觉得看不到未来。

然而这是一个吊诡的问题,其实不论身在任何产业里,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热情,对工作的热情是一切的基础。当你的热情消逝,其实就已经预告了你往后人生的景象。或许大部分已经步入职场多年的老鸟们会对我的说法嗤之以鼻。然而,拥有热情与否,最后终究会反应在你的成就里。

身为软件工程师的我们该如何寻求自身的价值?在相信各位朋友们都还有热情的前提下,提供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 你很特殊吗?请不断的深化你的专业吧。

你可以被取代吗?我最常使用这个问题来衡量的工作价值。

世界上有些工作的确是怎么样也无法被他人取代的,这些人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性,例如电影明星,运动明星,政治明星(这个选项其实有待考验)以及艺术家等。即便如此,这些人还是会因为外在环境而走入历史,那么,一般的知识工作者如我们,又该该何看待今日瞬息万变的职场。

不断的深化你的专业,这是我的建议。

千万别走马看花,也别这个有趣沾一点,那个新鲜碰一下,如果你是没有方向的在涉猎知识与技能,在职场的前几年或许还能够混口饭吃,但五年过去,你就会面临什么都懂也什么都不懂的窘境。三十岁之后要拥有职场历练之后的深度,不论是专业上或是经验上。

因此,前两三年或许可以因为兴趣诸多涉猎,但是要逐渐收敛这个范围,要开始有目标的将你的专长有深度的培养。

IT猎头:高科技行业工程师发展的尴尬[1]


经济危机好像一头出笼的野兽,不管有没有被他咬伤,都看到了老虎的利害,一贯流动性很大的IT工程师们也都小心翼翼起来,本来计划好的涨薪计划,跳槽计划 也都一一泡汤,同时,寄生于这些外企的猎头公司,仿佛似乎也如履薄冰,公司的萧落,死亡,似乎都有点突然。

通信业最先倒掉的是北电,接着是moto的手机部门,这些由管理以及公司战略引起的问题在经济危的波澜中一触即发,终于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UT也裁掉了鸡肋一般的小灵通部门,intel,EMC,Cisco等巨头也都实行了人才紧缩计划,连华为都捡起了多年没有实行的末位淘汰制, 最惨烈的当属前几年异常火爆的IC业,中小的IC芯片公司更是难以生存,哀鸿遍野。

纵观裁员的公司,被裁掉的人可以分为几类

1. 消费电子类技术人员。相关的产业链都有波及,包括消费电子类的IC工程师,通信公司里的手机开发都是比较危险的部门,消费电子类在人们都愿意消费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利润的,可当人们把钱紧紧捂在口袋里,加上资金链断裂,这一连串的行业链就开始如多米诺骨牌一样顺势而倒,尤其是这类的小公司,创业容易,倒闭也容易。

2. 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招人的部门,比如售后服务,技术支持,销售人员,这类职位是比较容易收缩或者扩张的部门,当然,业绩好的销售人员不用说,仍然是公司保留的重点保护对象。

3. 公司里比较鸡肋的部门,或者即将要淘汰的业务,或者是由某个巨头并购的一些小公司,在公司巨大的资金的风险下,这些部分都是最可能要被剥落的。

4. 身居不高不低的领导阶层,尤其对于那些内部管理繁冗累赘的公司,据说某个大公司今年将计划裁掉上千只做计划和协调的一些职位,比如专门做项目计划的PL,PM 等等。

出现危机的时候,需求总是从高到低一层层的被抛弃,跟生存越接近的行业就越稳定,相反,风险就越大,你的能力越具备不可替代性,就越稳定。

所谓顺势而为,不是没有人不看好颓势中的机会,中国人多而便宜,勤快,有点耽于安逸,外企又带着一贯的光环,是个好去处,老外明白,只要多开点钱,当然这点钱比国外的工程师便宜好几倍,所以趁着这个局面,也是个借机转移人力的一个机会,比如诺基亚西门子,便裁掉了大量北欧高成本地区的人才,在杭州和上海纷纷扩张。除了这些巨头,还有些小公司企图在这经济的谷底吸金吸人,逆势而上,获得自己的一份立足之地。

历史总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就如同这个野兽终将受制,抛开大环境的暂时影响不说,对于大多数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工程师来说,个人的职业命运又该如何发展?

一个IT工程师在刚毕业后的三年,还做同样的工作,工作的兴奋度就基本上没有了,每天按部就班,累也不算累,做着雷同的工作,这时候,他开始思索起自己的职业路线,似乎只有跳槽才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工作的快乐。其实跳槽除了能给你带来薪水的一点涨幅之外,更多时候就是一种幻觉,很少人能因为跳槽而让你从一个工程师变成一个leader,从一个leader变成一个manager.除非是从大公司到一个创业型小公司。而你一旦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你的正统的职业规划就被打破了,再想回大公司就难了。而对于大多数的工程师来说,他们更多的只是维持现状罢了,其实很多人心里充满着迷茫,困倦,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衰老了,即使有很多想法,也是力不从心了。

IC工程师如何职业规划


张翊,某大型IC生产厂商资深制造工程师,从业5年,本科学习材料化学。大学里辅修过工商管理的他工作后迅速进入角色,用5年时间完成通常需要8年的晋升阶梯。在记者的要求下,张翊讲述了他一步步进阶的感受。

随着中国IC产业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加入到这个新兴产业中。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历经风雨的IC专家,是每个IC工程师的理想。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IC工程师该怎么提高?

首先,一定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特别要熟知工艺流程以及一些超越技术的内容。要知道,IC产业实际上是物理技术、器件技术、软件技术、设计技术、工艺技术、测试技术等一系列高技术的综合,也是集电学、光学、真空机械学、化学等学科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各个环节,需要不同知识背景与能力的人才。对人才来说,化学、生物、机械、电气、软件、硬件、模具、结构等知识,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写产品使用手册、工艺指导书等)。工程师是为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全面的知识架构对于迅速完成产品制造任务非常重要。没有全面的知识,要上升到资深工程师、项目经理层面是不可能的。既然是高手,当然得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否则,难以独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比如制程工程师,你必须时刻关注成本、生产工艺、用户需求、测试环境、采购渠道、配套厂家工艺水平等等许多方面,稍有不慎,后续问题就会冒出来。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学历高、某方面技术精深,但对企业运作、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物流管理、行销模式、市场调查、用户心理都不了解的人:在企业里,这些方面的知识往往是最关键的。

其次,要选准专业领域。IC产业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和分工高度明细,市场、设计、工艺、测试、封装、可靠性、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已经诞生独立的公司。因此,在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还应该详细了解整个产业的流程和分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确定专业领域。比如我是PE(PE,ProcessEngineer),负责机台,同时还要跟客户接洽,将客户需要制造的产品规格、制程、包装、运送方式等整合制作系统材料,和维修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品质维护人员、生产技术员等部门人员合作,将产品顺利出货。补充一句,我之所以喜欢从事制程工程师,就是因为该职位几乎与所有部门都有关系。

再次,在向技术高手迈进的过程中,积累和交流是很重要的。芯片制程过程通常分割成数个区间:湿式制程区间、扩散区间、光学区间(光学微影区间)、蚀刻区间、步植区间、薄膜区间以及CMP区间。对制程工程师来说,积累是指要学习这些区间内的一些经典工艺流程,通过仿真细细观察这些经典流程的细节,如温度要多少?某气体流量多少?反应室的压力多少?既有收益,也会有乐趣。在交流方面,要重视同前端及后端的交流,前端主要指设计及系统,明了设计的流程与技巧;后端主要指封装测试,严格说来,这也是制程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而已。对测试的重视和深刻理解,是一个制程人员能否经受压力和享受成功十分关键的部分。由于流片的机会相对不多,找机会多参与测试,对产品的成功和失败认真总结与分析,是一个制程人员成长的必经之路。

然后,适当发展管理能力。要知道,IC产品从市场选题开始,要经历立项论证、方案评审、系统设计、逻辑设计、版图设计、光刻掩模版制作、工艺流片、芯片测试、封装、成测、可靠性实验等重要环节,各个环节的协调非常重要,良好的经营管理是IC产品运营的保障。当你由一个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工程师或项目经理时,你就无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管理的职能,有可能是管理一队人马去完成任务,也可能是管理整个生产流程,这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技巧。因此,要想有继续的发展,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极为重要。

最后,语言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每天我们都会开早会,大部分时间是用英文,而且有好多专业用语。上班第一个礼拜我只能随便听听。同事有四个外籍工程师,客户中也有不少是国外厂商,我要推广产品或是跟客户接洽,讲英文是跑不掉的。最近有一个调查非常值得各位工程师关注:在上海,英语能力对于硬件工程师的薪资有较大影响,英语熟练者的年薪为6.4万元,英语精通者可达到7.1万元,而平均年薪仅为5.5万元。

TIPS:从事集成电路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基础数学、工程数学、电路原理,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深层次的专业原理,半导体物理、器件、材料等知识,工作中还需熟悉黄光设备、扩散设备、薄膜与刻蚀设备等系统,精通专业英语、日语,熟悉软件编程语言,如C语言等,以及基于软件的设计方法和数据结构。

如何在外企获得快速晋升机会?


在职场上,就是要求每位择业者,对用人单位的管理理念,用人的原则,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和谐,使他们必须变得被动并主动获得雇主的赞赏。

如何在外企获得快速晋升机会?

孙子说:“凡爱高望远,不爱贵,不爱阴,身体健康,实事求是,军中无病的士兵,都说是胜利的。”

主要思想是驻扎在军队里的所有部队都喜欢干高地和湿陷,重视向阳,避开黑暗的地方,靠近水和草区,军品充足,士兵不病,有胜利的保障。

在工作场所,有必要问每个雇主,雇主的管理理念,雇用人的原则,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和谐,使他们必须变得被动并主动获得雇主的赞赏。

目前,“人才本土化”已成为外资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中国雇员开始从事外国企业的管理工作。

国外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主要从学历、实力等方面考虑,对晋升要求较高,比较挑剔。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最受外国公司欢迎,并获得晋升的机会?通常情况如下:

1.具有中外教育背景。

外国企业继续高度重视“本土人才”,这关系到他们对中国本土人才发展的肯定和认可。如今,许多外国企业的90%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来自当地。

2. 要有出色的特长。

如果你想在一家外国公司工作,你首先要有价值,这样它的人力资源部就会招聘你。并根据你的专业,为你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在这个位置上,如果你不是完全合格的,等待你的只会被淘汰。

3.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外国企业工作不是以时间来衡量,而是以其“责任”来衡量。只要你热爱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公司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4. 学习能力要强。

在一家外国公司的老板眼中,一个好员工总是利用一切。

有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想法和方法,并从中学习。如果一个人不擅长

学习,不能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自然不会受到外国企业的青睐。

5.有必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采取预防措施,我们才能变得被动,并主动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适应变化,适应变化,这必须在进入外国公司之前注意。

6。有团队精神。

在外国企业看来,个人力量有限,只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以克服更大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无论管理是否良好,关键在于沟通。也就是说,上级要与下属沟通,下属也要主动与上级沟通。良好的沟通人员,易于被每个人理解和接受,也将被每个人认可。

在工作场所学习敌人意味着要求每个求职者使用这些信息来判断他们何时了解彼此的动作和他们的优势。有时雇主故意放风,或使用欺骗手段让申请人注意它并被欺骗。因此,只要你亲眼看到并亲自听到它,你就可以避免被欺骗以弥补信息中的“死角”。

总之,无论是在进入工作场所之前,还是在工作场所中,我们都必须学会观察。既有明察,也有暗访,又包括秘密探访法,但无论采用任何方法,都有必要了解和分析观察到的外貌。只有找到隐藏的意义,“对抗”的技巧才能发挥作用。

工程师的职业规划


工程师要做好中长期职业规划,建议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

一、工程师中长期职业规划的自我准备

1、心态上随时做好准备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准备是你在做准备的过程中让别人认为你有准备!别人是包括你现在的老板和别的老板,以及你身边的人!他们对你的赏识程度决定了你的机会
2、专注于自己的优势 70%专注于长处,25%专注于学新事物,5%专注于避免短处
3、不断修正自己的技术方向,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金字塔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尽量别改变太多太快(今天做手机、明天做电视、后天做空调,这样很乱的,大大不利)
4、积极争取机会 柳传志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多了,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要积极争取如下机会:
a、做新项目的机会
b、到新部门的机会
c、带新人的机会 如果公司不安排带,那就自己主动去帮助新人,做半个师傅。
d、管理项目的机会
e、管理团队的机会(卡位非常非常重要) 
5、做多揽活干的傻子 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没人做就主动去做;别人没干好就主动帮他们干好 要乐意去干工作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
6、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最重要的就是,别人做到的你要做得更加好,别人做不到的你就要做到,要不断超越老板的期望!才能赢得老板或者别的老板的信任,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与回报!
7、 关注技术、公司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达到对技术、技术发展趋势、团队管理、行业情况与发展趋势等能吹能侃的地步

二、工程师中长期职业规划时间表:
0-2年内多干蓝领的工作,多学习多积累技术经验
2-4年内多看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文章,多交与本职岗位相关的朋友
4-6年内多看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趋势文章,多交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朋友
6年以后 多看管理书籍,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多交与本行业相关的朋友
8年后--   多与产业链的朋友及资本相关的朋友交流
如果不想操心太多,就想走技术专家路线的朋友,请把0-6年的3个阶段继续延续下去。

三、工程师要做好中长期职业规划需要纠正的几个观念:
1、不是每个工程师都适合做管理的 走技术路必然会和走管理路分开
2、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市场做销售的 性格、亲和力、知识结构等影响很大
3、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老板开公司的 小老板辛苦程度高,其实还不如高级白领滋润(特别是IC,最适合工程师打工的)

四、螺旋式上升方式修改完善之路大公司与小公司循环,职位与薪水自然跟着循环,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自然跟着上(当然能在公司内部上升自然最好)

以上《IT工程师们如何获得机会[1]》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工程师个人简历”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