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三无产品,让消费者购买没有保障。而职场上则到处有三无80后人: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80后是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第一批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被宠大的,长大进入职场承压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而且眼高手低,有时候很不切实际。

80后人Betty职场状况

Betty是84年出生的,是典型的80后人,从小就是循规蹈矩的,天天向上,努力学习,直到大学毕业也没让父母多操心。但是,问题出现在Betty毕业后这几年里。Betty学的是物流专业,当时这个专业是比较热门的,家里人和自己认为热门的比较容易就业就填报了,也没有想太多。毕业后,Betty去了一家货代公司从事海运操作。刚开始,Betty充满学习的热情和新鲜劲,但是随着工作越来越熟练,直到后来的机械化的重复着,Betty忍受不了这个枯燥琐碎没有尽头的工作,一年合同到期就走了。之后,Betty听说导游不错,旅游还能赚钱,便考取了导游证,去了一家旅行社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底薪,只有带队提成和回扣,很不稳定,而且真正的工作和纯旅游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半年后又走了。之后Betty去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主要负责行政及企划工作,因为公司规模比较小,工作也比较烦琐,没什么发展,一年后便辞职在家了。父母实在不放心Betty,拖人给她介绍去了电信公司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工作半年多了,Betty觉的自己像在养老,想想未来真是很恐慌。Betty其实自己有很多想法,比如希望自己能成为企业管理层,能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自己去创业,但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不清楚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想法太多,现在反而变成无方向,无目标了。M.zC530.COm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很多80后职业人。其实,他们大多对工作对事业有追求,表示愿意吃苦,但是一来他们想法太多,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和外界客观因素,只能在职场做盲目的探索,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切实可行的目标方向,从而越走越心慌。二来,他们往往不可抑制自己的急功近利,怕浪费自己的时间,遭遇挫折容易放弃。Betty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为当时对职场领域不了解,盲目选择了热门专业,不考虑是否适合自身,这个是她犯的第一个错误。进入职场后,心浮气燥,跟着感觉走,频繁跳槽,没有系统的规划,这个是她犯的第二个错误。Betty沉静,友善,有责任感和谨慎,她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所以,Betty之前从事内容一成不变或者薪资不稳定的工作时会很痛苦,没有安全感,心理潜意识的会进行排斥。

Betty适合的职业路径

创业对于Betty来说,目前肯定是不现实的,一来性格上有弱势,二来目前能力上也不吻合,风险承担力现在也几乎没有,所以这条路应该先放一放。而企业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又是比较广的范畴,不同行业企业中都存在这样的岗位层次,不能一概而论。Betty适合做理顺事实和政策以及人员组织工作,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找出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在目标明确的工作中能运用娴熟的技能,这样的工作特征方向比较多,但是她目前的竞争力也比较分散,在各个领域内都有涉及但都不精通,所以需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建议她往市场方向发展,下一步可以求职于快消行业或者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策划职位。市场策划对内涉及文字、宣传、图片、布置、公关、CI设计等内容;对外涉及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所有媒介、媒体、各类广告、活动、新闻发布及联系、外协、招商、营销等系列工作步骤的总和。Betty之前从事的日用品公司行政兼企划工作及之后的市场推广工作,可以有效的帮助她进入快消行业市场策划岗位进行转换。而求职于房地产行业,因为没有涉及过,所以求职上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回报率比快消行业快,但是因为岗位的相通性,可以在求职技巧上下功夫,通过外在包装进入适合发展的平台。切入后,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是比较分散的,所以还是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参加营销策划、管理方面的培训,把握市场以及策划方面系统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和经验。等到时机成熟,需要摆脱基层策划岗位往综合的市场主管或者经理职位攀升。

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

因为教育体制性质的决定,80后人在学生时代目标是清晰的,就是考高中,考大学。但是进了大学后,大部分人有的是虚无缥缈的想法,而没有切实的目标。导致在学校里有混混噩噩的混日子的,及格万岁的;有拼命考证书,却不知道对于以后有什么帮助的;有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把考研当目标的,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发现硕士就业形势也严峻。80后的职场迷茫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问题的症结却是一样的: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不管你目前是还在校内,还是刚刚踏入职场不久,抑或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已久的80后人,不妨暂缓下脚步,调整下心态,在清楚自我,清楚职场后,明确了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后,再大踏步的走出去,顺着适合自己的路径去走好每一步,切不要长时间的充当职场的三无产品,成为企业和职场的劣质品。

阅读本文的人还同时阅读了:头脑风暴取代理论灌输 大学生需何种创业教育?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大学如何教学生赚钱(图)



精选阅读

冬季不冬眠,职场无冬季


职场无冬季!冬季的严寒无法阻挡职业人追求职业发展的步伐。2008年已经到来,春节也已临近。年前最后一个月中,职场中的你要如何表现呢?经过一年的忙碌,有人已经心生倦意,工作没动力,朝思暮盼假期地到来。而更多的职业人表现出的工作热情比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要高。有的想在年底好好表现一番,尽量多拿年终奖;有的想在年底再冲一把业绩,做好一年工作的收尾;有些眼界开阔的职业人开始为来年的工作做着准备,其中不乏为年后跳槽、转行做准备者。

38岁的李女士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家人托关系将她安排到了某国有企业做文员工作。一年半后,李女士觉得这份工作枯燥乏味,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职。之后,进入一家台资企业。这一步是李女士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李女士用了三年时间从总经理秘书升到了办公室主任。由于公司是从属于服装行业,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她就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女士觉得要想对服装行业有更深的认识,必须做营运管理方面的工作,只是行政方面是不够的。于是,李女士离开了工作了五年那家台企,进入一家世界知名品牌服装连锁店做副店长。李女士从这份工作中受益良多,从中学到了很多外企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对采购、销售、市场整个一块都非常熟悉。职位也从副店长一直升到华东区的总经理。公司中国区的高层基本上都是男性,有一两个女的还是国外总公司派驻过来的。李女士觉得自己的晋升空间变得非常狭窄了。

李女士离职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与朋友一起创业。她们选择的行业是服装生产业。由于资金、管理以及市场方面的原因,公司运营并不乐观,公司一直苦撑了一年多。李女士与朋友的经营思想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只能是关掉了公司,分道扬镳。这个冬季对于李女士来说是异常煎熬与无奈的。创业的失败让李女士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服装这一行。李女士觉得也许创业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又重新找工作,可是她了不清楚自己现在到底能做什么,除了对服装行业了解一些,其它的也不懂。

分析:

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经验和能力,寻找最佳契合点的过程。案例中的李女士在职业发展中完成了四次转变。从国企文员到台企的办公室主任到外企的总经理再到自主创业。在许多人看来,除了创业的失败,李女士的职业发展是很顺利的,工作也都相当不错。但是就职业规划而言,李女士在职业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的。她的职业选择只是跟着感觉走,职位的上升也是顺应企业内部晋升机制的一种结果。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像李女士这般幸运。职业发展的盲目性在创业过程中成为了一个爆发点,这就直接导致了职业挫败!

无论是还未涉足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在职场上打拼了多年的职业人,很多人都有如李女士一样的想法创业。创业的成功也是要由很多先决条件决定的。首先,你适不适合创业?是不是创业型人才呢?个人能力是否达到创业的要求?其次,项目的选择。是选择目前热门的行业项目,还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如何?等。另外,创业还要考虑资金、创业时机、人脉等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不成熟都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

专家认为,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都要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具备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然后再给自己做好相应的规划。如果适合创业,但现在条件尚不具备,应该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作为过渡,帮助自己积累人脉、经验和能力。如果不适合创业,工作要怎么去选择,职业发展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要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才能保证的。

无职业规划不成事业


近年来出现的跟风留学、专业扎堆及就业难等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之一是中学时代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

多数中学生无规划意识

职业规划本是人生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为现今的许多家长和学生不自觉地忽视了。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要好好学习,而学生也是跟随大流地在考试和升学中轮回着,对于科学的职业规划并没有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笔者在和几位中学生谈心时发现,他们中多数人还没有拥有真正的职业规划。已经上初二的梦然说:我才是个中学生,工作离我还很远,没必要那么早就去想。上高一的张俊说:我今后想做一名飞行员,这是我的职业理想。说完,他推了推自己鼻梁上的高度近视镜。显然,他对飞行员这个职业的员工要求并不了解,也不明白职业理想并不等同于理想职业。以上两位同学都可以算作对职业的无规划状态,据了解,在中学生中像他们这种情况的同学不在少数。

父母意愿裁决孩子职业

除了无规划以外,还有很多学生是处于被规划的状态。他们的职业规划往往由父母来扮演裁决者,父母凭着自己的意愿去为孩子选择专业、职业,并美其名曰为孩子铺路,殊不知这铺路的过程往往掩埋了孩子的兴趣和理想。

家住红桥区的赵女士介绍,她的儿子是2007年的高三毕业生,当时他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三本线,儿子想上高职学自己感兴趣的烹饪,她和丈夫坚决反对,不顾孩子的意愿为其报考了四川的一所三本学校,选择经济类的专业,原因是三本毕竟是本科,名声好听,今后也好找工作。而今年就业在即,儿子在庞大的经济专业应届生队伍中并不具备优势,至今还没有签到理想工作。为此,儿子常常抱怨父母给他选错了路,她也感到十分后悔。

过来人的前车之鉴

前不久,中国计量学院的80后老师柳伟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出了两本书,讲述中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他出书的目的正是希望每一位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90后学子都能尽早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

柳老师写作这样两本书显然表明职业规划从中学生做起的必要性。据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真正喜欢或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学生只有26.2%,而23.4%的学生是在父母及亲属的建议下填报专业的,个人并没有太多想法;另有18.9%的学生当初只主观地认为这个专业好就业;同时也有18.9%的学生表示,只是盲目地选择,只要分数线能上某个专业就填该专业,并没有考虑太多。

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在懵懂中填报志愿导致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出现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并不满意、感到专业和自己的兴趣并不一致、对本专业缺乏热情而热衷于转专业等问题。

今年已经大学二年级的张辰说:当初报专业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做什么,于是听爸妈的意见,选择了热门的金融工程专业,却不知这个专业要学许多数学课程,让我感到非常痛苦。现在,张辰发现自己对心理学很有兴趣,他正在积极准备转专业。张辰表示,希望他的过来人经历可以让90后的学生们明白职业规划要趁早,不要等到上了大学之后再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

职场人的规划点拨

天津博士达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杨指出,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刚刚在大学普及。但像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已经把这项教育提前到了中学。提前让学生们具备规划意识,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大多数家长认为中小学教育唯一目的就是升学,职业规划是大学毕业时才考虑的事。忽视职业生涯教育会让学生们缺乏责任感,过于依赖和听从父母的安排。一旦他们进入了大学或职场,发现安排好的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就会出现厌倦和抵触,导致黄金的职业青春被浪费,继而开始出现频繁的跳槽现象,甚至加入啃老族。

如今,很多城市儿童职业体验馆在悄然兴起,这其实也是一种职业规划提前的信号。中学生已经慢慢形成了独立判断力,如果增加现实中的职业体验机会就可以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社会,避免职场恐惧症的发生。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放寒暑假期间多去接触社会,了解人际关系相处的方法,为使他们成为独立的职场人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要排斥蓝领职业,任何职业和行业都会出现精英。单纯向往公务员、律师等职业是片面的就业观,这反而会加大个人的社会生存压力,弊多利少。

不得不承认,职业规划普及到中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跨越,一定会对未来的大学教育和职前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20岁的时无“远虑”,那30岁后必有“近忧”


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90后”常遭非议。“90后”无奈中夹杂着些许愤怒。给社会带来新鲜力量的同时,“90后”也出现了诸多初涉职场的新问题。那么,“90后”的职场新人路该如何走?

近日,一条吐槽90后实习生拒订盒饭的微博引发颇多争议,继闪辞风波之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90后再遭非议。面对一波波质疑,90后无奈中夹杂着些许愤怒。给社会带来新鲜力量的同时,90后也出现了诸多初涉职场的新问题。那么,90后的职场新人路该如何走?
1、避免眼高手低
吃不了苦的人,没问题的觉得有问题,小问题的觉得是大问题,大问题的就受不了了。有人总希望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最好还是自己喜欢的或专业对口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眼高手低的表现。
实习还没结束,我就先把这个公司给喀嚓掉了。他们竟然叫我去打杂!太气愤了,我读书十余载,实习是为了学本领,不是去端茶、递水、订饭,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后勤的人去做。
如果简单的事都不能做好,怎么让领导相信你,赋予你更重要的工作呢?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许多事业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底层做起的。如果认为自己是人才,就要相信自己会进展神速。刚刚入职,有许多需要向前辈学习的东西。把提高工作岗位给自己回报的期许,逐渐转变成提高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期许,促使自己成为人才、成为优秀的人。
2、正确处理人际
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很多新人本来以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交差,但没想到的是,躺着也会中枪不知道谁说我的坏话,现在居然全公司的人都不太爱理我了,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工作,真让我窒息。更受不了的是,上司看不见我尽责地工作,却偏偏喜欢那个逢迎拍马的同事,真是令人气愤。这种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复杂人际关系,我想我真的不适合工作吧。
人是感情的动物,都会喜欢让自己看起来顺眼的人。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做人本身也是工作。初入职场,多微笑,多倾听,多学习,像一片阳光撒进忙碌的办公室,会让你的职场进展分外加分。
3、建立自信
缺乏自信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受家庭影响:小时候被父母否定过多,所以没有自信;二是自己造成: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向来是消极被动的,但是对于玩乐却是激情主动的,虽然大学念完了,但有多少学识自己很清楚。
面试的时候,我极尽所能地鼓吹自己以得到这份工作,结果真的得到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在职场上几乎派不上用场。眼看手上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又不敢承认自己能力不够。于是每天活在担忧之中,害怕哪天被开除或被能力强的人顶替。
既然已经进入公司,能力不够就要抓紧学习相关技能,提高能力,多向前辈请教,不懂不要装懂。同时,还要抱着很多东西我第一次做或许不会、做得不好,但我是一个不怕遇到阻碍、一定会努力去学习做好的人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够带给人自信。
4、敢于面对压力
许多人每天扛着巨大的压力工作,不知幸福为何物。老板的训斥、客户的发泄,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简直备受折磨。许多大学生扛不住,纷纷辞职。
我现在每天都会把单位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晚上休息时感觉筋疲力尽,身体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虚弱。这也就算了,有时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不仅遭来客户投诉,连老板都要帮着客户斥责我,鸭梨山大,这样下去,真的要成为白骨精了。
不要逃避压力,没有任何工作是没有压力的。而在压力下,人可以迅速成长。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要不断抱怨。把焦点放在工作上,对老板和客户的训斥和发泄就事论事,努力改进,努力成长。

古典:生涯三叶草——无压高效运转的生涯神器


生涯三叶草模型是规划师认证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涯咨询师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三叶草模型揭示了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兴趣、能力与价值三者的推动关系(即把兴趣发展为能力,再找到平台兑换价值,然后用价值强化兴趣),以及三者缺失时对应的情绪表现及应对方法。

生涯三叶草模型是我在20xx年研发出来的,经过大概的三年的时间,这个模型已经有了很多的发展和更高阶的应用,我自己对这个模型也有很多深刻的感受以及真实生活中的应用,现在跟你们分享。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于这个模型的隐喻:

一、超导线圈

我很小的时候特别迷相对论之类的,大概初高中的时候就把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看完了,所以那个时候有一个话题就总是困扰着我童年幼小却总是遐想的脑子: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永动机呢?飞碟这样的东西是怎样从几十万光年里面外飞过来的呢?

有个话题特别有意思:飞碟是圆形的,如果在飞碟的内部放一个线圈,让线圈里有一股强电流,形成一个磁场,如果这个磁场经过恰当地调整,会不会有可能与星球的磁场产生排斥或者吸引作用呢?这时有人会说:这个电流不会因为电阻的作用而变成热量消耗吗?但其实我们现在今天地球的科学技术已经足够把电流做成超导的了,在零下237度左右的时候,甚至零下30-40度,电流就可以以无损耗的方式,在线圈里面运行,而且丝毫不会有电阻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磁场如果用电流加以控制的话,它可以精确地被调整成跟地球相吸,跟月球相吸。所以飞碟可能不需要任何的能量源,只需要一个超导的电流线圈,就可以向太阳或其他行星借力,利用星球之间吸引力,没有任何能源损耗地来到地球。

童年的这个想象给我对于人的生涯发展有了很大的启发。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人,他们好像有永远的热情、永远的能力和永远的满足感去工作。这种人的状态是如何出现的呢?到底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外界特别好的环境让他得以实现,还是说他们有特别好的自我调整能力,又或者说,这个人天生就兴趣旺盛,能力超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能感到价值?

所以我真的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很多典型的精力旺盛的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以很高的质量、好像完全无压力地工作着。他们好像总是能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所以,经过对很多优秀的人的观察之后,我意识到,他们很多人是有意或无意地转动着三个因素:调动着自己的兴趣,发挥着自己最棒的能力和才干,以及总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

我觉得原因是他们能够采取超导线圈的方式来工作:用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因此不损耗心力。一旦不损耗心力,状态就会越来越好。

在《庄子》里面,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三十年都没有换过刀,因为他始终能够找到骨头与骨头之间细微的缝隙把刀尖塞进去,所以他的刀尖从来没有被损耗过。

而一个好的三叶草的寻求、定位和磨练,就会让你的刀尖像超导线圈里面的电流一样,绕过那些点的分子,直接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缝隙穿过去,这样你的童心、赤子之心、最初始想法、最应该被保护的地方,一直都没有收到损害,你就能保持童心。

三叶草真正用好了以后,它应该是人的超导线圈。

二、陀螺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接下来看第二个隐喻。

如果你小时候玩过陀螺,你就会知道,陀螺有以下三个特点:

1、陀螺的体积越大,转得就越稳定。

所以,如果你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本身就很强大、宏大,你的三叶草就会转得相对来说更加稳定。

2、玩陀螺时,陀螺的重心与钉子越是重合,越在外缘,转得越快;越在中心,转得越慢。

这跟人也是一样的,兴趣越是定义得向外,它就变得越快。但是如果分析你所有感兴趣事情的核心点,你会发现只有那么一两个,甚至你会意识到核心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越是能够找到三叶草的中心,你越是稳定。

3、陀螺的尖与地面的接触点越细,转得就越久,因为摩擦力小。

陀螺的这三个特点,对于三叶草意味着什么呢?

1、你的三叶草越是巨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你的心量越大,就越不容易被外界所干扰。

2、你越接近本质,你的三叶草就会越转得越稳定。比如,如果你只关注你学习的课程本身,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快速变化;但如果你持续关注学习背后的规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天赋才干很清晰。你应该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兴趣盎然的地方。如果你看工作,也许多年追求很多不同工作,但如果你回顾价值,你会发现自己追寻的价值是一致的。

3、自己的着力点越是聚焦,就越有力量,就能转得越久。

关于怎样转好一个人的三叶草,推荐大家阅读金树人老师的新作《如是深戏》,淘宝上可以买到。

三、第一速度

卫星在发射之后,一旦有第一速度,就能够穿破大气层进入轨道,就可以以一个非常稳定的速度在第一轨道无障碍地运行。所有的三叶草启动也是需要第一速度的。

一个人进入高质量的三叶草循环,绝对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大部分人在转动之后都被自己的惰性像地心引力一样紧紧地拉在地球表面,动弹不得。只有那些能够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让自己有很好的推动力,才能够让自己进入那个已经设计好的三叶草轨道里。

那么应该从哪个地方入手呢?直觉型的人,我建议从价值入手,也就是从“想要什么”入手,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第一速度加速到最快;力量型的人,我建议从能力入手,比如有人说:我的语言天赋这么好,我应该怎么将之发挥到极致呢?感觉型的人,他们可能对直觉不太敏感,也不太有力量,但是他们的感觉特别敏感,所以建议他们从兴趣入手。

人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第一推动力,就很容易切入自己的三叶草轨道,让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息的“绕地卫星”。

当你可以像永动机、陀螺、有第一速度的火箭一样,那么三叶草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你会明显地发现,你做事的速度和效率都会高很多。

第二,一旦熟悉了这种三叶草的状态,你就可能发现自己很容易进入心流,在完全无障碍的情况下工作很久。

第三,很多人一旦开始这种高质量的旋转,他的职业情绪比如厌倦、失落、焦虑和职业倦怠都会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生活质量会好很多。

三叶草三种情绪的调整与切换

一、处理焦虑情绪的四大策略

调整情绪,是从识别情绪、察觉情绪开始的。

焦虑的情绪又是由能力问题而产生的,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能力进行探索。能力常用的探索方式有:成就事件分析、工具卡片和常用量表。

针对能力问题,有以下四个解决方案:

1、悦纳

常用话术:

a)当下真实的能力状况是什么?

b)如果完美的能力是10分,现在大概是多少分?

c)请你想象当自己的能力非常完美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子?

d)如果让他对现在的你说一句话,他会说什么?

e)如果你能看到焦虑背后一直很努力的自己,让那个一直努力的你对现在的你说一句话,她会说什么?

f)综合这两个人的说法,你对自己叮咛是什么?

罗斯福说过,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唯一值得焦虑的也是焦虑本身。悦纳的好处就是没有让焦虑走到格子外面去。

2、调整目标

常用话术:

a)对于你来说,一个你觉得舒服、有动力的目标是什么?

b)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对你有什么价值?

c)什么情况、指标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达到这个目标了?

d)你会怎么抵御来自别人或者自己的“更高要求”?

当一个人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清晰地梳理之后,他对于三叶草、对于目标就会有相对比较清晰地界定。

3、提升能力

常用话术:

a)你具体希望自己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b)有没有哪一个能力提升会明显改善你现在工作状态?

c)这个能力现在多少分?希望近期能达到多少分?

d)你会采取哪些方式提升这个部分?

如果对上述问题无法清楚地回答,可以结合能力卡片盘查能力不足的原因。如果他有方案,就用能力三核理论帮他梳理。最后一定要让他做出一个计划。

4、发挥优势

方式:1、转行;2、将能力核心区的关键能力发挥到极致。

二、处理失落情绪的四大策略

失落往往来自于价值观的缺失。所以在探讨失落之前,一般要进行价值观的挖掘。

挖掘价值观的方式有:舒伯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用价值观卡片做测评;不断进行深度追问。

针对失落情绪,有以下解决方案:

1、悦纳。

有效介入的结果是:

a)理解自己已经很好的满足了一些需求

b)理解生活并不可能同时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只能先满足核心的。

c)理解有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是成长的空间

2、调整资源

调整资源,更好地满足自己:(平衡轮对话)

a)什么是你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b)在现有资源下,最好的可能结果是什么?

c)有没有什么地方一旦提高,就能提高所有的需求的?

d)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3、链接价值

链接的四个方向,同时也是满足价值的四个方式,分别是:横向链接,未来链接,交换获得和深度挖掘。

常用话术:

a)在你现在身边的事情里,如果能够获得这些价值,有什么可能性?

b)如果你今天做的事情中和未来你要实现的事情有那么一点联系,那是什么?

c)如果让未来的你告诉你今天你做的事情的意义,那是什么?

4、转换价值

即转行,进入自己更加满意的领域。

三、处理厌倦情绪的四大策略

厌倦是因为兴趣的缺失,而挖掘兴趣有三种方式:霍兰德兴趣岛,职业四象限(人-物,抽象-具象)和兴趣挖掘对话。

兴趣的挖掘可以用以下话术:

a)你能说说平时或工作外,或者小时候,或者过去你对干什么感兴趣吗?

b)这些兴趣中间你最感兴趣的点是什么?

c)看看这些点,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d)综合一下,你能列出触发自己兴趣的点吗?

针对厌倦情绪,有以下解决方案:

1、悦纳

有效介入的结果是:

a)理解兴趣并不是职业的唯一追求,而且没兴趣也能成功

b)兴趣成为职业的时候,不仅仅要满足你的快乐,还要满足能力的水平和社会的要求,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达到社会要求的能力水平了。

2、提升职业兴趣

对外调试:适合对于这个职业完全丧失兴趣的人,通过外面的调适让自己进入到感兴趣的地方去。

常用话术:

a)在你现在的职业中,有哪些部分、岗位或部门是能够与这些兴趣点相结合的?

b)怎么样才能进入?

c)如何把自己的兴趣结合到自己每天8小时之中?

对内调试:通过兴趣三层级的扫描,找出兴趣值低的原因,再让自己恢复高兴趣值。

如何重新恢复当年的兴趣?

a)提高感官刺激——通过受刺激、设定有挑战的高目标,建立不确定性

b)提高直觉刺激——通过提供恰当的知识、培训和学习机会

c)提高志趣刺激——通过找到同伴或竞争者、做公开承诺、找到兑现方式

3、发展为副业

意思就是说:给生活加点盐,在业余生活中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常用话术与方法:

a)在你现在的生活中,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兴趣?

b)在现在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实现兴趣点的方式?

c)按照兴趣三层级,看看兴趣培养的障碍,并制定一个产生兴趣的计划。

d)进入职业:进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领域,提高兴趣直至能力达成为止。

4、发展为新的职业

初入职场如何让你的职业规划无坎坷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又有大批莘莘学子成功完成学业,并艰难地踏上寻求工作的道路,面对初入职场的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又该如何抉择?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应该是你人生的第一头等大事,因为它将决定着你一生的事业走向,同时也影响着你将来的生活方式。所以职业规划应该在你择职业之前做出策略,当然在没有更多选择和想法之前你也可以在一份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来找到一个属于并适合自己方向。下面@职业教育培训网小编就大学生职业规划给出几条建议!

真实面对自己的第一直觉

在择业以前认真评估自己的个人能力,特长和专业方向,最好根据自己的第一想法来选择。现在很多大学生容易被现实物质条件、社会评价和同类攀比等多种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其实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因为它会无声的告诉你:我会热爱这个职业,我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接受职业给我带来的挑战,我相信自己会干出好成绩有了这样的召唤,那你还在犹豫和彷徨什么?

寻找一个优秀的职业导师

在择业以前认真评估自己的个人能力,特长和专业方向,最好根据自己的第一想法来选择。现在很多大学生容易被现实物质条件、社会评价和同类攀比等多种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其实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因为它会无声的告诉你:我会热爱这个职业,我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接受职业给我带来的挑战,我相信自己会干出好成绩有了这样的召唤,那你还在犹豫和彷徨什么?

寻找一个优秀的职业导师

职场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职业经验必须靠时间的累积。所以对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要一眼看到职业的本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所以在职业规划之前,可以寻找优秀的职业导师进行咨询和了解,从他们身上解读职场发展的定律,并少走不必要的弯路。这样的导师可能是实习时的带教,可能是顶尖企业的人事经理,也可能是身边的学长学姐。虚心聆听,就可以掌握一定的规律,让自己的职业之路走得顺畅。

正确迈出职场第一步

初入职场的第一步,也是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职场发展的积累就是从第一步开始的。要学会分析公司,行业,职业岗位的优势劣态,同时要了解自己的SWOT,千万不能盲从。第一步值千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的准确将有可能带来后面每一步的准确。很多年轻人抱着先干起来以后再说的心态,只能在遭遇挫折时放弃。走对了第一步即使有挫折,也能自我坚持。

认真规划职业发展的大目标

职业规划好比人生规划,如果局限在一个前途和个人利益方面,那么此一生也就仅仅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一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原理,我们每一个人在求得安全,温饱之后,是会渴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甚至是自我理想实现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职业目标是必须带有社会责任感,当然职业目标可以分短期,中期,长期来完成。

在调整中不断完善自我

职业规划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在不同发展的阶段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是改变。但职业发展的宗旨是不变的,就是通过职业发展的机会,体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有了这样长期而又宏观的视野,就会根据自己的自身状况的改变而做出应该的调整。职业规划不是将职业目标定得最高就是好,而是切合实际的,可行的,有计划一步步完成的规划才使最好的职业规划。

即将奔三的80后职场人必读


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那些似乎命中已经注定的代价。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虽然你我皆是凡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依然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够迎着太阳开花结果。不管以你现在的阅历是否能够理解这段话的涵义,请先记下来。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因为,时间能解释一切,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能解决一切。

在我们的客户中,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

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如何打造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


很多人的生活似乎都是在别人的影子里,生怕自己的努力别人没有看到,生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如何打造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

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一个帖子觉得特别好就分享一下。同时也谈谈自己的感想。

1很多人的生活似乎都是在别人的影子里,生怕自己的努力别人没有看到,生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于是自己设立的目标害怕别人嘲笑,自己的成绩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选择害怕别人觉得不值得,自己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坚定,基本慢慢被社会化标尺和价值所奴役。

2很多人总是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总羡慕别人的成功之道,甚至有时会去效仿。当如果这个社会可以通过效仿可以成功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会成功了!今年去东北的时候去看了二人转,发现很多人模范小沈阳,但他们还是生活在演艺界最基层的基层。和别人比,没关系,但一定不要被折了锐气,而是要坚信一点,别人能行,自己也可以!

3很多人总喜欢抱怨,选择叛逆,逆袭!但这些人基本最后都选择了沉默或者降服。叛逆是好事,但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事情,如果坚持错误的事情就是自我毁灭,如果坚持正确的事情并坚决到底那就是变革!你就成了革命者。但很可惜大多叛逆和抱怨的人都是昙花一现。

4职业规划永远存在,你不规划别人就规划你。如果自己规划就会发出自己的好声音,如果别人规划,就是模仿秀。

每次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我都会先让这些应聘者做个自我介绍。这时候,我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是学校的,我在实习过,我是社团社长、学生会主席,我的GPA是3.8。

我是学校的,在实习过,还在实习过,现在去了。

我正在实习,我还投了A、B、C、D公司,我的理想是找一个月薪超过7000元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并不难解释:上大学前,所有的家人,上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到弟弟妹妹,都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小时候乖巧玲珑的行事风格,在大学里,学习上争当第一名,课余时间争做学生会主席和入党积极分子,紧密团结在好学生、好干部身份的周围,以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国企或者成为国家公务员。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迅速地找个条件相当的男友或者女友,男生家买房,女生家买车,结婚生子,共同背负着房子、车子、孩子的重任,从此步入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默默无闻地跟随着同龄人的统一步伐,在每个时间段做自己该做的事,凡事要低调,不要搞特殊。

于是好多人不服啊,抗争啊,叛逆啊,每天叫嚣着、哭喊着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可最后还是殊途同归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试图用社会的统一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努力在这个标尺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敢落下一步,不敢走错一步。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忘记了自己有着独一无二的DNA。

23岁的C是我的师妹,她常跟我说,她的工资很低。她经常会想,这样的日子是否值得,比如每天斤斤计较地盘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更加划算,为买不买一辆200块钱的自行车犹豫了好几个月。她害怕回到家乡,害怕和别的同学不同,害怕起步工资太低而让日后的生活不堪设想。其实我理解,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每当看到很多学历背景不佳的人,因为不断跳槽,薪水四五倍于自己的时候;每当听到一些女孩子因为家庭背景或者某个男人的背景,找到某种捷径的时候;或者看到那些前辈炫耀名牌包包,出入高级餐馆的时候,换作谁,心里都难免会有一些怨念。

每次C跟我抱怨这些的时候,我总是很想送给她台湾女作家李欣频说过的一段话:

有很多人设立的目标是几年之内要升到主任,几年之后要当上主管,然后是老板这些都是可以随时被取代的身份。只要别人比你强,关系比你好,或是公司结构调整,位子就会瞬间消失。

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风格,把自己当成个人品牌来经营,创造自己名字的价值,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价值下的职位。至于将来你是哪个公司的主管、哪家企业的老板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别人看重的是你的专业、你的风格。这就是拿不走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毕业入职的那一刻,都有信心百倍的青春年华。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拼命学习来提高自己。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呢?有人开始看到职场的阴暗面,有人渐渐学会明争暗斗,有人发现投机取巧能赚钱,于是慢慢走上了这条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未回头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身姿是否不够挺拔,奔跑速度是否不够迅捷,技能掌握是否不够全面。

于是,他们从一个健壮的青年,慢慢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越来越窄,越来越饥饿,竞争却越来越激烈。

我的一位师兄,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智能,毕业前在著名跨国公司实习了半年,却在即将入职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于是他放弃了18万元的起薪和即将到手的各种优厚福利,回到学校,申请延期一年毕业。这一年,他转战于商学院、金融系,并经常跑到哲学、中文这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专业蹭课。一年之后他毕业时,正赶上2009年金融危机,底薪比之前要低很多,但是几个月后他便3倍跳转,拿到几十万元的年薪,凌空一跃,光荣跳槽,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师兄手里有一张关于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他看到了自己的负债,了解自己的不足。他不看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荣光,只专心打造自己独有的东西。然后,他成功了。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没有了眼前的工作,我们还能做什么?兼职写专栏?你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如何?开淘宝店?你想卖点什么?有没有进货渠道?给中学生当家教?当年的那些知识点你还记得多少?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平心静气似乎很难;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深入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内在的潜能,抓住那些能够永恒不变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不能是谁;知道什么是自己永远拥有的,什么是别人给的、暂时的。保持谦卑而感恩的心态,拥有不断重新归零的勇气与信念,让自己真正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为何职场里的好人,都成为了默默无闻的失败者?


做好人,也要做强大的好人呀!

为何职场里的好人,都成为了默默无闻的失败者?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很多老好人,都不太成功,甚至他们的生活可以用失败来形容?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用这句话来形容每日苦心经营的职场老好人,真的再恰当不过了。

你我都应该有过这种体验:作为新人初来乍到,以较低的姿态和同事相处,希望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同事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不管自己有多难、多忙,也会尽力帮忙,结果最后加班的人却只有你一个。

所谓人脉关系,并不是“委屈求全”

我们拼命维持我们所谓的关系,希望在同事中成为一个合群的人,结果,我们最终做了不属于我们的职责和工作,做了我们不需要的额外的轮班,过着难以言喻的艰难生活,不指望别人接受你的爱。 当你周围的人习惯于向你寻求帮助,而你只是顺从他们说的任何话,你可以用一次拒绝来毁掉这段关系。

所谓的网络关系,在老好人这里只是一味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却很少..即使你苦心经营网络,在职场有什么用??是你的领导决定了你的加薪,是你的业绩决定了你的晋升,而你的同事可能只会影响你的情绪..

职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说的是,并不意味着被认可,你没有发言权,这并不意味着是负的。

一般来说,在职场中,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想要的东西,有自己的个性。

当领导为你安排任务时,一般来说,是的。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但如果领导突然给你一份工作,当你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时,你需要考虑你是否有精力去做这件事,如果你不这样做,你需要与领导沟通。

同事帮助您更好地说,以帮助普通快递,打印的帮助,如果你不是很忙OK只是方便的事情帮忙拿水。但是,如果他是什么样的帮助做形式,帮他做PPT,帮他找到一种方法,做的工作,那么你就寻思:说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你看你寻求专业的帮助。直截了当地说,有些人可能只是想偷懒,只是觉得你好说话吧。对于非自己除了这个工作,但其他人的工作范围内的事务,你不需要分担工作它,为它在深夜工作。垃圾会拒绝,怕不伤和气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不必要的。

你自己的利益都不争,还指望谁替你争?

每个人都希望在职场中受欢迎,但一些不理解它的人认为它“很受同事的欢迎”,而那些确实知道它的人“很受你在职场中的利益相关者的欢迎”。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你的老板,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你的供应商等等。

没有人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即使他是马云,你要做的是:想想你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是什么,和“神经”去他们的机会打。

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室友,一个叫 leo 的女孩,她很体贴,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合群。 她参加我们不参加的俱乐部,她参加我们不参加的活动,而且她每天都一个人。 结果每天在我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小组工作时,她都顺利地进入了研究生院的北京大学。 我一直觉得她是个糟糕的室友,不善交际,也不讨人喜欢,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在人性和学术方面都选择了后者。

你很清楚你的目标,所以不要为你的关系感到尴尬。每个人在工作场所都很有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和他有很好的关系,他会给你升职。当该战斗的时候,你必须战斗,你不战斗,你还指望别人为你战斗吗?

你在职场中张不开嘴,很可能在升职时伸不开腿

职场不需要好的人,在你无数次的会议中选择听从别人的意见,无数其他同事帮忙掩盖自己的工作,你在职场中迷失了方向。 工作中的很多机会都是充满竞争的,如果你不说出来,你就是在支持别人,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观点。 你帮助别人完成工作,却什么都得不到。

作为领导者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你没有想法,没有立场,那么对不起,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领导者。你不在职场中表达自己,不反驳别人的观点,你很可能被困在晋升中,你永远不会走上台阶。

以上《职场“三无”80后: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方向”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