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英雄不问出身。确实,很多时候出身和能否成为英雄无关。我们看到太多的例子,一模一样的教育背景,几乎类似的成长环境,但成功者和落魄者擦肩而过。从校园到职场,是什么让往日各方面差别不大的同学,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异路人?看看下面这三个例子

相比眼下为了工作而奔波的大学生来说,研究生本来可以说是就业的优势群体,可随着人才高消费的降温,加上自身择业观、心态、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原因,导致如今的就业道路不再一帆风顺,甚至还会屡屡碰壁,于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成了不少研究生的真实写照。

面对就业压力,研究生们是如何应对的?他们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三位研究生不同的出路续写着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

就业途径1:降低身价期待职场发展

典型案例硕士小程对单位很挑剔

小程是西部某重点大学2006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北京边实习边找工作。谈起自己几个月来的求职经历,小程就发愁,她叹了口气对记者说:现在找个合适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毕业于湖北一所普通高校的小程学的是物理专业。如果不读研的话,我现在应该站在某个学校的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而不是至今还为工作犯愁。大学毕业后我觉得自己文笔还行,就决定报考了现在这所学校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小程这样告诉记者。读研的头两年,小程没为找工作发愁过,觉得将来无论怎样也总比本科好找工作,和那些大学本科毕业后就找工作的同学来比,她心里还有一定的优越感。她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月薪三四千元,去比较大的城市,而且单位的发展前景也一定要好。

2006年10月底,小程完成论文初稿后来到北京求职。起初,小程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媒体用人信息,也往一些媒体投递了简历,却发现没有一家通知自己能去应聘,因为大多数媒体都要求有从业经历,但小程却没有这样的经验。后来,小程又搜索一些高校的用人信息,发现中心城市的高校大都要求博士学位,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本科出身必须是名校。

小程告诉记者,她们班像她这种情况的同学不在少数。尽管目前还没找到工作,但小程并不气馁。现在,她在一家全国性报纸实习做编辑,目前每月的收入也仅为1000元左右。她表示,只要有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单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在所难免,毕竟找工作不是干事业,关键的是要与用人单位两情相悦,能够共同发展。

专家点评降低标准海阔天空

对于小程的求职经历,职业发展咨询专家马思宇表示,毕竟多读了那么多年书,花去的成本也更大,所以像小程这样的研究生在毕业时的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大部分人都对工作表现出必须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对单位性质比较挑剔、薪水待遇要求较高、对工作岗位层次的追求、专业的对口度、工作的稳定性等等期望。期望值高了,要求自然就多,可供选择的岗位便少了。同时,对于那些从本科一路读上来的研究生和非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历虽然高,但工作经验可能是零,这一劣势,也使得这些人与中高层技术、管理岗位无缘。事实上很多跨国公司宁愿招本科生也不招研究生,在他们看来,研究生对待遇期望过高,工作不稳定;而本科生工作踏实肯干,经过公司的培训后完全可以挑大梁。倒是国内一些企业本科生能做的也非要研究生来做,有的甚至把研究生当做花瓶摆设以炫耀自己的实力。

其实,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工作经验和能力,而非学历,而经验恰恰是不少研究生就业的软肋。加上研究生毕业人数近年不断上涨,相对本科生就业面又窄,因此研究生在刚踏上职场时,有必要自降身价。因此,建议研究生在求职时摆正心态,不要短视,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可以暂时降低期望值。

就业途径2:考博是镀金还是就业避风港?

典型案例博士小邰毕业想开公司

今年正在读博士一年级的小邰就是个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考博的典型例子,当初毕业后没有急着找工作就是因为小邰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我这个学科的博士一般在国外还是比较热门的,所以我想将来博士读完后争取能出国继续读个博士后,或者自己开家公司,自己创业辛苦一点儿,收入应该说还是有保障的。小邰这样告诉记者。他说自己学的专业是材料加工工程,2009年博士毕业。如果自己不开公司将来也能进入大学或者研究所之类的地方工作。

也没有特别想过怎么样,反正现在读这个博士,就是不想太早工作,毕竟学生比较自由,时间也比较好安排。以后如果可能的话找个比较有前景的工作任职吧。小邰憧憬着未来。不过他也表示自己目前的确也有不小的压力,一方面是博士学业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年龄渐大在家庭上也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对于今年25岁的他来说,每个月的补助都加起来也仅有1500元左右,但是小邰说:我对自己的这个专业非常有信心,我的职业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真。

专家点评拿到高学历也有可能被淘汰

职业顾问李宏飞表示,也许有些硕士研究生考博真的是像小邰一样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定位,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前景可观的好专业,但是更多人考博则是出于一个无奈的原因就业难。以前想留校当老师,研究生学历还是很吃香的,而现在某高校招聘一名助教就有二三百名博士提交简历。可见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是导致目前出现考研、考博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无论是求职就业,还是评职称、晋级,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都是学历越高越好,社会的这种重学历不重能力的取向,逼得人们考了硕士考博士,这种功利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博士,真正抱着毕生从事研究心态的人,恐怕少之又少。

现在就业市场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公司、企业都普遍欢迎那些高学历的求职者。使得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们感到学历偏低,只得通过考研、考博获得高学历,以求将来能谋到更好的职业。专家认为,不能忽视的是,相当一部分人期望通过提高学历来建立起自己进入社会的信心,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学历,而不注重质量,否则即使拿到了高学历,也随时会有被淘汰的危险。

就业途径3:实习经验工作中派上用场

典型案例硕士小路上学期间就实习

小路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在了北京,户口也落下了。如今他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月薪五六千。和现在为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研究生们不一样,小路的工作可谓一路顺风。

说起小路的工作经历还真是让人羡慕。读研究生一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他本着接触社会、赚点零花钱的目的,进入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实习。正值手机铃声刚刚兴起,而学计算机出身的他对这个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上手速度都比其他人快,一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总让周围同学眼红。在那里,小路一干就是一年多,各方面素养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随后,手机彩铃业务也随之迅速火爆开来,小路由于对手机铃声制作驾轻就熟,所以自然彩铃制作也是不在话下,每天20条彩铃完成起来根本不成问题。而一条2元的下载费也让他赚得比以前更多了。有人说,你一个研究生出来就做这个啊,是不是有点儿大材小用,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不管我学的是什么,关键是我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小路告诉记者。

现在他和几个同学开了自己的公司,也是经营彩铃业务,每天的下载量都能过万,收入自然也是少不了。他表示,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确实不易,所以他特别庆幸自己在读研期间的实习经历,这无疑是他现在工作的一种积淀。

专家点评就业还是创业要细思量

人力资源专家王保光认为,目前研究生在就业时表现的求稳求好心态比较明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更愿意找个安定的、挑战性小的工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是他们心仪的首选。像小路这样自己创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实成功创业不仅要有好项目,还要有资金支持、管理能力、商业人际关系等等。虽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环境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研究生依旧是在一个专攻书本知识的环境下学习,实践、实习等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了解公司运作的机会更少。

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对公司运营,都是一头雾水。此外,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也使得他们从心态上抬高了创业门槛。研究生更倾向于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使创业,也希望能学以致用。这使得他们的创业门槛相对较高。知识技术含量低的创业项目,一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这也使得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就业,而不是创业。而小路创业成功的关键就是对所在行业的熟悉,有了实习期间的深入了解,再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成熟运作,这样创业成功并非难事。

精选阅读

研究生更需职业规划


作为一名职业咨询师,在笔者的咨询案例中,许多人是在读的硕士或博士生。从他们的谈话以及来信、网络交流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于未来的困惑、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带给他们的痛苦,远远超出本专科生及中学生,也许这正是成长的烦恼吧。在此,笔者将一位网名叫自由自在的学生的来信与我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点评整理出来,希望对一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所启迪。杜胜祥

我在电脑前坐了整整一天翻看您的咨询实录,还是忍不住想给您写封信。9月份我就上研二了,可是对于未来,我还是没有一点方向感。

从小到大,读书上学考大学,并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如果说考研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决定的话,也是很浅薄的:只是模糊地以为考上了研究生就可以找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仅此而已。

点评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认为只要学历高就好。很多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家境也不是很好,从小家里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念书考大学。而我的成绩一直还可以,但高考发挥不好,进了一所末流的大学。进了大学后很是彷徨和迷惑,因为觉得理想和现实差距好大,其实也说不上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只是觉得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学三年一晃而过,而我也惊觉自己虚度了大学生活。一方面不甘心就这样找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不想停留在那个小地方耗过一生,所以我选择了考研,选择了网络安全这个专业。

因为跨专业的缘故,上了研究生我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而我又不擅长自我推销,结果我比别人晚半年才进实验室,而且进的这个项目组也没有什么实际工作可做,学不到什么专业的技能。我很想知道别人对于将来都有什么打算,但是得到的大多数答案是走一步算一步,很少有人对于未来有个清晰的规划。

点评 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人的整体心态。但是要说所有的人都没有人生规划,肯定是不对的。是不是跟你不善交际有关,还有你是不是很难得到别人的真实想法?

大学的时候我时不时地会陷于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困惑中,但从未找到答案。后来模模糊糊地有个想法人生就是一次历程,生命的意义就是一次又一次经历的累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答案,还是为了不让自己再陷入那种苦恼而寻找一个借口。

点评 这样的问题应该去想,但是不要钻牛角尖,人生就是一次生命的历程,关键是你要想好了,自己这辈子有什么目标,如果没有,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想过,没有绝对的真理之所在。有理想,就去实现它,恐怕是比较好的一种人生状态。

然而,现在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如果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那我又该经历些什么呢?人生究竟该不该有规划呢?规划是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束缚?人难道不该拥有一个理想并为之奋斗吗?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理想也过得很好,而我的理想又在哪里?

点评 人生肯定是需要规划的,规划不应该是对生命的一种束缚,恰恰相反,规划得好能让你产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不进行规划,那么人生就像浮萍一样,成天漂泊,最终一事无成。

你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理想也过得很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看见别人在笑,就证明他真的很快乐吗?那只是你的想法而已。没有理想可以活,但是能不能活得有质量,这不是你看别人的笑脸能看得出来的。再说,你活得好与不好,为什么要拿别人来作参考呢?

很多人没有理想,也可以过得凑合,但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很难有所成就。理想和信念的缺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的眼睛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物质的繁华所遮蔽,这个问题的爆发正在逐渐地形成,就好像人类不注重环境的保护而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样。总是先有物质的繁荣,后才有人生和人性的思考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走这样的路。有调查表明,最近关于心灵安慰方面的书籍卖得不错,就证明更多的人在有了物质保障之后,开始对人本身有了重新的思考。

我把论坛上的职业测试做了个遍,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自己是个很感性的人,喜欢人文方面的东西,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艺术性的工作这么有兴趣,但现实是我在艺术性工作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我是理工科的学生,我不可能靠它吃饭啊,况且我也只是有兴趣,并没有表现出天赋。还有一点,我以为自己已经封闭起来,但测试结果表明我对社会型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还是比较喜欢同人打交道,喜欢和人接近,而能力勉强及格。综合测试下来,艺术型和社会型工作与我匹配度最高,但我缺乏抛弃现有专业、弃理从文的勇气。走到这一步,我真的感觉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因为家庭的原因,因为自身的软弱,我拼不起也输不起,我不喜欢高风险的工作,不喜欢高压力的生活,也没有很大的抱负与志向,但矛盾的是我又希望将来的生活在物质上能够富足一些。

点评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你对自身没有很好的认识。家里人认为研究生好,你就考研,考上了研究生就应该给家里有回报,而你不知道如何去回报。其实很简单,你能不能为自己活一回?你考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逃避现实的压力,这是一种鸵鸟式的逃避。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家里人已经不能给我什么建议了,上大学的时候他们还希望我能当个老师,现在不再讨论我的将来了。我曾想过去高校当老师,觉得压力不会太大,时间也比较充足,可以多陪陪家人,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对人性心理很感兴趣,以前一直想等挣够了钱就去研究心理学),但是又觉得当老师挣钱不多,假期里带父母旅游都困难(我一直想趁着父母身体还好带着他们四处转转,他们一辈子就呆在那个小地方,家里还有个妹妹马上要念大学了,我一定要供她),但是又感觉当老师是对人生的一种逃避,是一种对自己失败的默认,因为导师曾经说过实在不行你们就去做老师吧之类的话,所以一直耿耿于怀。进公司收入可能会比当老师高一些,但是又怕压力大自己做不好,时间少了没办法带父母去旅游。

点评 我觉得你的这些想法都是合情合理的。不瞒你说,我到现在也没敢说大话,许诺一定要带父母去哪里玩。这倒不是说自己就没有那份钱供他们玩,而是先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我的父母对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够闯出自己的天地,他们经常告诉我身体是第一位的,因为父母知道我的事业心特别强。我想天下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如果将来你做了父母,也会一样,孩子安康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

你连自己有多大能力都不知道,想那么多的事情实在没有必要。就好比说,一个人见另一个人快要沉河了,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游泳能力够吗?如果不够,要喊人来救。请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大义,而义无反顾地跳下去,那样的话你会跟那个人同时沉底。

我在给学生咨询的过程中,就发现不少学生想得过多了,一个研究生自以为自己的专业好,以为能挣大钱了,想立刻结婚,想立刻买房,想立刻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想把自己的妹妹也接到北京来想的真多,问题的关键是他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更不了解北京的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光有学历是不能给你带来财富的。这个思维不改变,你会心态失衡的。为什么我老强调认识自己,就是很多人跟风,结果把自己给弄丢了。

我也知道自己只是在这里空想,我根本不清楚我们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好像也没有多少毕业后真正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其实我知道自己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学习专业知识,而我这个人又非常情绪化,心情不好就不想学习,自制力差。我想给自己的人生一个规划,但又不知如何规划。有时候又会想:人生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这样认为。

点评 人生是确定的,假如你看一些心理学和成功学方面的书就会了解。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为什么心态决定一切?为什么说性格在1-16岁已经形成?浮躁的社会会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变得看不清未来。其实,这还是跟你的交往圈子有关。你跟那些成天唉声叹气的人在一起,肯定也是看不到未来的。你跟那些本身就很迷茫的人探讨问题,就会越来越糊涂。把你的眼界放开来,那么你的世界就会充满阳光。了解一个人就看他跟哪些人交往,这句话很有道理的。

说了半天,总结一下:人生很有必要规划一下,规划的前提就是了解自己。性格不可以改变,但是你的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改善你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当务之急。抛弃不必要的压力,轻装上阵,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只要心态变了,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格,爱好设定),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就会找到人生的意义的。

曹荣、孙春梅夫妇分别是畜牧专业研究生、双学士本科生,毕业后在南京工作了几年,2007年回到家乡江苏省通州市东社镇创办了金羽禽业有限公司,如今已建有育成鸡场一个、产蛋鸡场两个、孵化场一个。

研究生涯职业生规划案例


研究生涯职业生规划案例

一个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的。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学生,我对文科的不懂,身边的朋友也没有这一类型的。

91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4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 移民 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做技术还是做买卖。

做技术,需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 移民 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 移民 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研究生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

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

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出国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个同学,一个上了爱立信,一个先到爱立信后到诺基亚,都混的不错。到诺基亚的后来利用在诺基亚结识的人脉(就是哪些电信的头头脑脑),自己开了公司,也赚了不少的钱。

外企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学到比较规范的管理外,还能给你的职业生涯镀金。到了一个外企外,再到同行业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买卖,一开始有3~4个人走这条路,但是真正发财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后来上外企了。做买卖,还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还有机遇。要有对金钱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业上的头脑。后来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说,我们即使给自己这个机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况当时那个同学看好的产品(做一个台湾产品的代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好,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到后来,同学们纷纷移民移民加拿大。

研究生毕业的职业规划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研究生毕业的职业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研究生毕业的职业规划

 我今年39岁了,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的。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学生,我对文科的不懂,身边的朋友也没有这一类型的。

91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4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做技术还是做买卖。

做技术,需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移民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出国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个同学,一个上了爱立信,一个先到爱立信后到诺基亚,都混的不错。到诺基亚的后来利用在诺基亚结识的人脉(就是哪些电信的头头脑脑),自己开了公司,也赚了不少的钱。

外企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学到比较规范的管理外,还能给你的职业生涯镀金。到了一个外企外,再到同行业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自己做公司,做买卖,一开始有3~4个人走这条路,但是真正发财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后来上外企了。做买卖,还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还有机遇。要有对金钱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业上的头脑。后来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说,我们即使给自己这个机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况当时那个同学看好的产品(做一个台湾产品的代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好,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到后来,同学们纷纷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尽早,练了几年的技术,就赶紧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个,现在都还可以,买了房子和车了。要是晚

了,语言再学也难了,而且在国内都混的还可以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去了。我自己呢,先是在国营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来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来自己做公司,现在也就是混了一个温饱吧,算是有房有车,有点积蓄,但是不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回首这10来年,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我今年39岁了,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的。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学生,我对文科的不懂,身边的朋友也没有这一类型的。

91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5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做技术还是做买卖。

做技术,需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移民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

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

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出国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个同学,一个上了爱立信,一个先到爱立信后到诺基亚,都混的不错。到诺基亚的后来利用在诺基亚结识的人脉(就是哪些电信的头头脑脑),自己开了公司,也赚了不少的钱。

外企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学到比较规范的管理外,还能给你的职业生涯镀金。到了一个外企外,再到同行业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买卖,一开始有3~4个人走这条路,但是真正发财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后来上外企了。做买卖,还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还有机遇。要有对金钱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业上的头脑。后来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说,我们即使给自己这个机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况当时那个同学看好的产品(做一个台湾产品的代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好,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到后来,同学们纷纷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尽早,练了几年的技术,就赶紧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个,现在都还可以,买了房子和车了。要是晚了,语言再学也难了,而且在国内都混的还可以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去了。

我自己呢,先是在国营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来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来自己做公司,现在也就是混了一个温饱吧,算是有房有车,有点积蓄,但是不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回首这10来年,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3.积极争取机会。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比如,做技术,就需要多锻炼,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门技术,只要有机会去学习,都能学的会;要是没有机会,天才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个技术。柳传志就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

4.积累个人的信誉。从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要做到,当人们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说,这哥们还不错,做事还行。

5.注意利用资源。如果你有有钱的亲戚、成功的长辈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前景。

6.注意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财富是很关键的。否则,永远仰人鼻息,永远看人脸色。人都是势利眼。今后的家庭、职业生涯,金钱的积累很重要,没有钱,永远不能开张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机会;财富要做到逐年积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没有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脉的积累。最终,事业要靠在社会上的人脉的资源。要注意认识在你这个行业的人,结交他们,最终他们会成为你事业上的助力。

8.寻求贵人相助。要找大老板来帮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赏识。想想看,大蛋糕,切一点就够了,小蛋糕,都给你也吃不饱啊。

9.多听听成功的前辈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见。注意少听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都已经退休的长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而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呢。最重要的是,长辈有时候会强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他们是不负责的。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

职业发展规划


仇芳冰(Fawn Qiu)说自己在沃顿商学院读本科时没有想太多职业规划的事,看到同学们都挤破头想进投行、咨询公司,她也这么做了。假期里去投行实习,毕业时遇到美国金融危机后的招聘寒冬但仍然获得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offer。那时她应该没有想到,在走出校园一年后,自己的职业轨迹再也不会这样“顺理成章”了。

放飞自我的故事开头是她大四上的一门创业课。仇芳冰在这门课上结识了三位MBA学生,课程结束的时候那三位比她年长很多的学长邀请她加入他们的团队,去哥斯达黎加创业。“可以说那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在去投行或咨询行业以外,我在想也许可以做一些更有创业精神的事情。”她回忆道。

“做点更有创业精神的事情”的想法就此生根发芽。在科尔尼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仇芳冰愈发确认了这条别人眼中的康庄大道并非自己想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电子表格、计算和会议演示构成的工作日常流于表面,那些战略建议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被企业客户落实,这让这个称自己是“实干家”(doer)的年轻姑娘感到不满足:“对我来说,我享受思考问题的过程、创造一个解决问题的产品并把它带入市场。我觉得咨询行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总是停留在建议的层面。”

仇芳冰说,自己无论何时发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都会去一探究竟。

“我对很多事情的好奇心都很重。无论何时我发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我都会去一探究竟。”那个首先激发她一探究竟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可汗学院是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06年创立的一所非盈利教育机构,通过网络提供一系列免费教程。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教学者使用电子黑板系统授课,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衔接课程。在仇芳冰大学毕业的2010年,可汗学院在美国的知名度开始上升。在看到老师可以用网络教授数学和科学、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后,她被在线教育给迷住了。

仇芳冰一直对教育有兴趣,因为她本人对“教育改变命运”的说法再清楚不过了。她在10岁时随父母从南京移民至美国。后来获得了许多美国学生梦寐以求的求学机会,而在结识了不同背景的同学之后——他们当中既有含着银勺出生的富家子弟,也有来自芝加哥内城黑帮街区的第一代大学生——她深刻意识到,教育能够让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到一起,并赋予他们相同的机会。“我觉得在美国大学里,教育是最大的公平创造者,而教育则是我们最应该投资的东西。你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你实际上是在通过教育为每个人创造公平的机会,无论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或阶级背景如何。”

“所以我想要了解更多,我就为此回学校读书了。”她说。2012年,仇芳冰成为了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而真正令她大开眼界,甚至决定了她之后职业方向的则是她在麻省理工学院修的课程以及在麻省理工学院Media Lab当研究助理的经历。

在那里,仇芳冰第一次发现原来可以把硬件和手工创作运用到儿童的工程学教学当中。她印象最深的课是一门学习如何在传统面料中融入高科技的课程,比如在布料中放置电路和电脑芯片,再通过编程使布料动起来。“这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你在学习那些最前沿的技术,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运用这些技术。”

她的运用方式,就是把这些技术化作工程学教育的手段,背后的理念正如她在四年后的TED演讲中所说:“在科技领域缺乏员工多样性。也许一个解决方案是通过创意项目向学生们介绍技术。我不是说这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这的确会让那些原本因为学校课程无趣而对技术兴致寥寥的人重拾兴趣。”

从商科本科生到教育学研究生,仇芳冰的教育背景可以说和技术、工程学、编程之类的东西完全不搭边,但她偏偏在和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研究生一起上课、讨论、解决问题。她的确学了一些编程,但她坦言至今别人问她一些计算机概念她也会答不上来。实际上,在硕士阶段她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当你把关注点首先放在问题本身以后,你只需要一点点工程学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不需要学那些我在生活中完全用不到的知识,而只需要关注那些我在生活中尝试解决的问题、学习那些解决问题必要的知识就好。我认为这种思考方式真的让我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勇敢地面对问题,即使我觉得这个项目我只有三名工程师、少得可怜的预算,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仍然能够勇敢地接受这个项目,并尝试完成它。”

Make Anything就是她对工程学教育的第一次试水。这原本是她的硕士毕业课题,她找到了一位合作伙伴,将它拓展为一个提供工程学教育工作坊、手工制作工具和教程的机构,旨在通过新媒体和线下工作坊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DIY中亲身体验工程学的乐趣。硕士毕业工作后,仇芳冰仍在坚持做这个项目,她与合作伙伴一起招聘老师,在波士顿和纽约的私立小学和博物馆组织了一系列课后工作坊,“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创意项目,它们更像是艺术或手工项目,但实际上教学生机械工程或编程知识”。

硕士毕业时,仇英冰再一次面临职业选择的问题。尽管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教育学毕业生就应该去当老师了,她认为还有获得更大影响力的方法。她的选择,是去芝麻街工作室(Sesame Workshop)当产品经理。

自1969年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首播以来,《芝麻街》(Sesame Street)已经陪伴了全球140多个国家的1亿多名儿童的成长。而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极大普及的21世纪,如何在电视之外为孩子们提供《芝麻街》的优质内容是芝麻街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在仇芳冰加入芝麻街工作室之前,芝麻街已经推出了自己的APP,但它们都是帮助儿童识字的,“众所周知美国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在数学和科学方便表现更差,我觉得这和在学生生涯早期没有重视数学和科学有关,所以我提议让我的团队做更偏重科学的项目”。

在芝麻街的两年时间里,仇芳冰带领团队发布了三款产品:《芝麻街》视频、游戏音乐流服务平台“Sesame Street Go”、词汇学习APP“Elmo Loves ABCs”和科学学习APP“Solve It with Elmo, Abby, and Super Grover 2.0”。APP的目标使用人群是2到5岁的儿童。在觉得自己在芝麻街做完了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以后,她跳槽到亚马逊继续当产品经理,为日本市场开发了一款英语学习APP。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仇芳冰虽然不用撸起袖子亲自下场写代码,但她是团队的绝对核心。仇芳冰用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段子来解释自己的工作:“产品经理既是一个产品的CEO也是一个清洁工。你需要告诉你的团队,这是产品背后的理念和愿景,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东西。你需要定义那个愿景,但你要也要在带领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通力合作的同时做那些没有人愿意碰的杂活。”所谓的杂活,包括为客服部门撰写常见问题答案、调和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矛盾、经常刷APP检查程序错误、和律师合作过目法律文件。

“你真的需要调节冲突,确保大家看法一致。我觉得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团队是否专注于客户,专注于产品,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她说。这正是她在硕士课程中学到的——先发现问题,再找到资源解决问题。

在亚马逊工作一年后,仇芳冰再次因遇到职业瓶颈而辞职。她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在欧洲一边游玩一边思考自己到底要不要再换一家公司做产品经理了。某天在看TED演讲视频时,仇芳冰偶然间看到首届TED驻场项目(TED Residency)的招聘广告:为了进一步发扬“传播优秀思想”(ideas worth spreading)的理念,TED召集20个在某一方面有强烈主张和见解的人成为驻场成员,为之提供工作空间和预算,要求成员在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项目并在结束时做TED演讲介绍项目。

仇英冰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Make Anything。事实上,在那时已经有很多人知道Make Anything了。她在2014年以风靡全美的手机游戏《Flappy Bird》为蓝本制作出了游戏机版的《Flappy Bird》,拍摄了一段朋友们在玩游戏机时乐不可支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这段视频就获得了200万的点击量,连《Flappy Bird》APP的制作者Dong Nguyen都留言说他喜欢这个游戏机。很多网友留言询问怎么制作游戏机,仇芳冰趁热打铁地在Kickstarter上开启了众筹,出售《Flappy Bird》游戏机制作和编程工具盒。

这让仇芳冰再次意识到Make Anything的价值——工程学看似枯燥乏味又烧脑,但在恰当的包装之下,即使是孩子也会对它充满兴趣。仇芳冰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为TED驻场成员之一,她的项目就是在纽约地区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开设免费工作坊,教他们如何制作《Flappy Bird》游戏机。2016年7月,她以《为儿童工程师开发的简易DIY项目》(Easy DIY Projects for Kid Engineers)为题发表了TED演讲,截至目前演讲视频已有74万的点击量。

TED驻场项目结束后,仇芳冰申请了一个艺术家驻场项目,在意大利待了几个月。仇芳冰加重语气强调说这“纯粹是因为好玩”,但不难发现,她再一次以生活中的细微观察为行动指南,并立刻采取行动:在之前的欧洲旅行中,仇芳冰目睹了欧洲各国面临的难民危机,而在英国脱欧后,她告诉自己,“好吧,我真的对边境控制和难民危机很感兴趣”,于是她带着这个话题来到了意大利。

“我觉得艺术是另外一个很有趣的领域,我觉得它还不够民主,因为好像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收入水平你才能购买艺术品,或者艺术家必须拿一个MFA学位才能开始创作艺术。但对我来说艺术和技术很相似。人们畏惧技术,他们有些时候也会畏惧艺术,觉得自己不擅长艺术。所以我想要创造更有参与感的艺术。”在驻场项目中,仇芳冰创作了两个艺术装置。一个艺术装置叫做《从这里到那里》(Here to There),观众可以在一张画了三道黑线的白纸上作画,画笔与音箱相连,笔触会触发不同的声音,暗喻人们穿山越岭的旅途。另一个艺术装置叫做《纸边境》(Paper Border),暗喻难民危机下欧盟自身的危机。仇芳冰邀请意大利卡萨诺德莱穆尔杰市民折纸,将折纸作品拼出1957年的欧盟地图。观众可以下载一个增强现实APP,将手机镜头对准折纸拼图就能看到欧盟版图的演变过程。

从管理咨询顾问、科技产品经理到教育创业者、驻场艺术家,仇芳冰的职业轨迹越来越自主、独立,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无迹可寻。在被问到自己现在算不算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时,仇芳冰说:“我觉得我们的经济改变了很多,这让成为个体工作者变得非常容易。你不需要总是成为一家大公司的一份子,而且现在也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对兼职工作有兴趣的人了。”对她来说,当今世界已经高度连结,随着技术日益成熟,人们的交流日趋频繁,各个行的交融也愈发紧密,不同行业碰撞引爆的奇妙化学反应一直令她着迷,这也是她持续不断地物色、投身于新鲜事物的原因。

仇芳冰承认自己在职业规划上不算是个有远见的人,她甚至只会以年为单位来做计划。她觉得这是他们这些在金融危机后进入职场的美国年轻人的普遍特点:“一直以来人们对职业发展的概念是,我们可以预见5到10年以内的职业轨迹。但当我这一级的学生进入职场时,我们面临着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多人没法获得咨询或投行的工作了,所以他们开始考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很多计划被打破了,他们就需要制定新的计划。这是为什么我的很多同龄人不会考虑长远问题,而只会考虑一年内或两年内的事情,因为市场变化得实在太快了。”

不过至少在眼下,仇芳冰有了自己的2017年计划。如今她全职在做Make Anything,在新的一年里,她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个方面是寻找更多线下合作伙伴,继续举办工作坊;另一方面,她希望能够开发网络教程,探索网络教程的盈利模式。

“我很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事,但这的确让人感到害怕,有些时候我也会想,哦,这绝对是个错误的选择!”大笑过后,她继续说,“但我更多是感到兴奋。我觉得当你对某件事情感到兴奋,充满激情的时候,恐惧总是会有的,它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我今年39岁了,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的。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学生,我对文科的不懂,身边的朋友也没有这一类型的。

91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5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做技术还是做买卖。

做技术,需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移民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

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

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出国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个同学,一个上了爱立信,一个先到爱立信后到诺基亚,都混的不错。到诺基亚的后来利用在诺基亚结识的人脉(就是哪些电信的头头脑脑),自己开了公司,也赚了不少的钱。

外企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学到比较规范的管理外,还能给你的职业生涯镀金。到了一个外企外,再到同行业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买卖,一开始有3~4个人走这条路,但是真正发财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后来上外企了。做买卖,还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还有机遇。要有对金钱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业上的头脑。后来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说,我们即使给自己这个机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况当时那个同学看好的产品(做一个台湾产品的代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好,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到后来,同学们纷纷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尽早,练了几年的技术,就赶紧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个,现在都还可以,买了房子和车了。要是晚了,语言再学也难了,而且在国内都混的还可以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去了。

我自己呢,先是在国营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来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来自己做公司,现在也就是混了一个温饱吧,算是有房有车,有点积蓄,但是不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回首这10来年,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3.积极争取机会。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比如,做技术,就需要多锻炼,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门技术,只要有机会去学习,都能学的会;要是没有机会,天才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个技术。柳传志就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

4.积累个人的信誉。从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要做到,当人们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说,这哥们还不错,做事还行。

5.注意利用资源。如果你有有钱的亲戚、成功的长辈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前景。

6.注意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财富是很关键的。否则,永远仰人鼻息,永远看人脸色。人都是势利眼。今后的家庭、职业生涯,金钱的积累很重要,没有钱,永远不能开张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机会;财富要做到逐年积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没有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脉的积累。最终,事业要靠在社会上的人脉的资源。要注意认识在你这个行业的人,结交他们,最终他们会成为你事业上的助力。

8.寻求贵人相助。要找大老板来帮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赏识。想想看,大蛋糕,切一点就够了,小蛋糕,都给你也吃不饱啊。

9.多听听成功的前辈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见。注意少听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都已经退休的长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而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呢。最重要的是,长辈有时候会强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他们是不负责的。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

一个研究生的人生规划


不管是任何职位和学历的人,都要做好人生职业规划,因为好的一份人生规划,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及生活顺利许多,少走些弯路。以下是一个研究生的人生规划,以供参考。

研究生毕业已十年有余的我,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不少弯路,有着一些经验与教训。现在开了个小公司,赚的不多,够养家糊口的。再看到现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就此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仅于理工科的学生,对于文科的不熟悉,身边也几乎没有这一类型的朋友。

92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4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移民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

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

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出国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个同学,一个上了爱立信,一个先到爱立信后到诺基亚,都混的不错。到诺基亚的后来利用在诺基亚结识的人脉(就是哪些电信的头头脑脑),自己开了公司,也赚了不少的钱。

外企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学到比较规范的管理外,还能给你的职业生涯镀金。到了一个外企外,再到同行业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买卖,一开始有3~4个人走这条路,但是真正发财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后来上外企了。做买卖,还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还有机遇。要有对金钱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业上的头脑。后来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说,我们即使给自己这个机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况当时那个同学看好的产品(做一个台湾产品的代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好,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到后来,同学们纷纷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对搞技术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尽早,练了几年的技术,就赶紧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个,现在都还可以,买了房子和车了。要是晚了,语言再学也难了,而且在国内都混的还可以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去了。

我自己呢,先是在国营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来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来自己做公司,现在也就是混了一个温饱吧,算是有房有车,有点积蓄,但是不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回首这10来年,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3.积极争取机会。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比如,做技术,就需要多锻炼,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门技术,只要有机会去学习,都能学的会;要是没有机会,天才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个技术。柳传志就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

4.积累个人的信誉。从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要做到,当人们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说,这哥们还不错,做事还行。

5.注意利用资源。如果你有有钱的亲戚、成功的长辈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前景。

6.注意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财富是很关键的。否则,永远仰人鼻息,永远看人脸色。人都是势利眼。今后的家庭、职业生涯,金钱的积累很重要,没有钱,永远不能开张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机会;财富要做到逐年积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没有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脉的积累。最终,事业要靠在社会上的人脉的资源。要注意认识在你这个行业的人,结交他们,最终他们会成为你事业上的助力。

8.寻求贵人相助。要找大老板来帮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赏识。想想看,大蛋糕,切一点就够了,小蛋糕,都给你也吃不饱啊。

9.多听听成功的前辈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见。注意少听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都已经退休的长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而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呢。最重要的是,长辈有时候会强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他们是不负责的。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

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首先,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

让校漂族直面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就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为自己做一个符合自身的职业定位,是他们摆脱校漂身份的第一步。当他们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知道了自己的竞争力在何处,就会有面对竞争与压力的自信和勇气,去迎接快节奏、高消耗、高强度的生活。对于校漂族而言,如果自己无法做出准确定位,应该求助学校辅导老师或者职业规划咨询专业机构。

其次,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无论什么原因,在大学时期没有合理地规划好未来才造成了近日漂的现状。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现在开始,综合各方面因素给自己制定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短期规划,每一步应该如何去走,该朝哪个方向走,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停滞不前,漂在学校里面而漂不进社会。

再次,面对社会竞争需要勇气和自信

在很多刚毕业大学生的案例中显示,找到工作和找到比较满意工作的同学,大多是平时活跃在学校各大学生会或社会组织中的学生。因为他们很早与社会接触,在承受挫折和压力上比其他的学生更强。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这种直面社会的自信与勇气正是基于对于他们自身的定位明确而产生的。按照自身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目标职位,更能够给予大家一种发自内心的勇敢。

总而言之,无论是备考型、母校依恋型还是其它任一类型的校漂族,都反映出他们薄弱的社会竞争意识,以及对于抗争未来社会压力的准备不足。校漂族现象看似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实质上,这种人才只是缺乏自信及抗压能力的潜在人才。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校漂族现象进一步突出教育与市场脱轨的症结。对于现在正在漂泊着的朋友,应该尽快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未来的职业乃至人生规划,这才是这种症结的根本的解决方法。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我今年xx岁了,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的。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也很迷茫,想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学生,我对文科的不懂,身边的朋友也没有这一类型的。

91年研究生毕业,那时出路就是1种:留在北京的国营单位,搞一个北京户口,这是最好的选择。到后来的2~3年内,户口落定了,又分成4条出路:

1、上国内的大企业,如:华为

2、自己做公司,做产品开发;

3、上外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

4、自己做公司,做买卖;

5、 移民 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做技术还是做买卖。

做技术,需要你对技术感兴趣。我掰着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班的30来号人,实际上,适合做技术的,大概只有3、4个人,这几个人,1个现在还在华为,3个 移民 加拿大了,现在这4个人混的还可以,在华为的同学也 移民 加拿大了,他在华为呆了6年,在华为奖金工资加起来大概30万吧,还有华为的股票,再过几年,华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个100~200万。要是一毕业就去华为,那现在就绝对不是这个数字了。

要是做技术,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国内的大型企业,象华为中兴肯定是首选,能学到很多东西。华为虽然累,但是,年轻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还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们主要就是技术支持和销售,但是技术是学不到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指的是象爱立信和诺基亚,真正的研发不会在中国做的,学到的也不如在华为多,其它的中兴我不是很了解,我想应该也不错啊。

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饭吃,还吃的不错,这是传统的观点。

任何技术都是要在某个行业去应用,这个行业市场越大当然越好;要在一个领域之内,做深做精,成为绝对的专家,这是走技术道路的人的选择。不要跳来跳去,在中国,再小的行业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利润。

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做产品开发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脑子,觉得这个产品有市场,就自己出来做。现在看来,我的这些同学,做产品开发的成功的没有一例,为什么?资源不足。

1.资金,刚毕业的学生啊,就是没钱;没钱,也意味着你开发的东西都是小产品;而且只能哥几个自己上,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自己来,没有积累,什么都是重新来过。

2.人脉,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脉,否则,谁会用你的东西啊?谁敢用你的东西啊?

我看到的,我这个班上开发产品的,自己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一个人了,说实在的,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汽车,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惨的。现在 出国 的不说了,在外企、在华为,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年薪了,还有各种福利,就是产品开发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这样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没有金钱的积累,等于白干。
 
我身边的一个自动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学,能靠自己开发产品活得还可以的,也只有2个人。说明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以上《研究生经典发展规划分析》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分析”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