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不过,有了机会,也就有了责任。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你应该在公司中开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 50 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要做好这些事情,你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历史上的伟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不过,他们属于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天资,而且天生就会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成就。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还算有点天赋的人,都不得不通过学习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发展,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必须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得知道自己应该何时换工作,以及该怎么换。
我的长处是什么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等。但是,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回馈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14世纪,这种方法由一个原本会永远默默无闻的德国神学家发明,大约150年后被法国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和西班牙神学家圣依纳爵分别采用。他们都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信徒的修行。事实上,回馈分析法使他们的信徒养成了一种始终注重实际表现和结果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创立的教派加尔文教会和耶稣会能够主宰欧洲长达30年的原因。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首先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回馈分析会迅速地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弥补。数学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学习三角学。
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往往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或者认为聪明的头脑就可取代知识。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师遇上与人相关的事就束手无策,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对条理清晰的工程师头脑来说,人太混乱无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以他们连基本的会计知识或数量分析都一无所知而自傲。不过,人们要是对这样的无知还沾沾自喜的话,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其实,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你就应该努力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
另外一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能很快地在回馈中反映出来。例如,一位企划人员可能发现自己美妙的计划最终落空,原因是他没有把计划贯彻到底。同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一样,他也相信好的创意能够移动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机,创意只不过是为推土机指引方向,让它知道该到何处掘土。这位企划人员必须意识到不是计划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来还得找人执行计划,并向他们解释计划,在付诸行动前须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要决定何时中止计划。
与此同时,回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两个移动物相互接触时发生摩擦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仅无生命的物体是这样,人类也是如此。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得两个人能够融洽相处,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许多聪明人,尤其是聪明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回馈分析表明某个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别人合作的事就屡屡失败,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举止不大得体也就是缺乏礼貌。
把预期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也会发现自己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一窍不通、毫无天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甚至连平庸的水平都达不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就不应该试图去完成这些领域的工作和任务。他们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教师,还有组织,都一门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变成合格者。其实,他们还不如把精力、资源和时间花在将称职者培养成佼佼者上。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但是,有一些例子说明了这样的无知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他的记者招待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出名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从容地对答如流。无论是介绍情况,还是解释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言简意赅的话就说清楚。十年后,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这时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他们总是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乎语法,糟蹋标准英语。
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的两个前任都是听者型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这两位总统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并且都喜欢举行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认为他必须去做两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而且,艾森豪威尔并不是个极端的例子。
几年后,林登约翰逊把自己的总统职位给搞砸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是个读者型的人,他搜罗了一些出色的笔杆子当他的助手,要求他们每次进行当面讨论之前务必先给他写通报。约翰逊留下了这些人,他们则继续写通报。可是他显然根本看不懂他们写的东西。不过,约翰逊以前当参议员时曾经表现非凡,因为议员首先必须是听者型。
没有几个听者型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格的读者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试图从听者型转为读者型的人会遭受林登约翰逊的命运,而试图从读者型转为听者型的人会遭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命运。他们都不可能发挥才干或取得成就。
我如何学习
要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我认识一位公司总经理,他把一个平庸的小家族企业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他是一个通过讲话学习的人。他习惯于每周一次把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随后对他们讲上两三个小时。他总是提出政策性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提出三种不同观点。但他很少请这帮同事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他只需要听众听他讲话。这就是他的学习方式。虽然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通过讲话学习绝不是一种少见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许多诊断医师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这样)。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我问人们: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我问: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果知行不合一,人们就会无所作为。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还是喜欢单枪匹马?如果你确实有与别人进行合作的能力,你还得问问这个问题:我在怎样的关系下与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适合当部属。二战时期美国的大英雄乔治巴顿将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巴顿是美军的一名高级将领。然而,当有人提议他担任独立指挥官时,美国陆军参谋长、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伯乐,乔治马歇尔将军说:巴顿是美国陆军造就的最优秀的部下,但是,他会成为最差劲的司令官。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许多人做顾问时的表现会很出色,但是不能够承担决策的负担和压力。与此相反,也有许多人需要顾问来迫使他们思考,随后他们才能做出决定,接着迅速、自信和大胆地执行决定。
顺便说一下,一个组织的二号人物在提升到一号职位时常常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高职位需要一个决策者,而一个强势的决策者常常把其信赖的人放在二号位置,当他的顾问。顾问在二号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换到一号位置,他就不行了。他虽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决定的责任。
其他有助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问题包括: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在一个大公司还是在一个小公司中工作表现最佳?在各种环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无几。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换到小公司中则很不顺利。反过来也是如此。
下面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反复强调: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我把它称为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
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的经历。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业收购。收购之后,她得到了提升,从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为重要职位挑选人才。这位主管深信,在选人时,公司只有在排除内部的所有可能人选后才能从外部招聘人才。但是她的新公司认为应该首先从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鲜血液。对于这两种方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根据我的经验,适当的方式是两者兼顾。然而,这两种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同,实质是价值观的不同。这说明在该公司人们对以下三个问题有着不同看法:组织与员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组织应该为员工以及员工的发展承担何种责任;一个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经过几年挫折,这位主管最终辞职尽管她的经济损失很大。她的价值观和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就是无法融合。
同样,一家制药公司无论是通过不断的小幅改进,还是通过几次费用高昂、风险巨大的突破来取得出色业绩,都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两种战略的结果可能都差不多。实质上,这是两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一种价值体系认为公司的贡献是帮助医生把他们已经在做的工作锦上添花,另一种价值体系的取向是进行更多的科学发现。
至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是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可两者同时兼顾。成功的企业家知道得更清楚。诚然,每一家公司都必须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与长期增长之间的冲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将决定自己所选择的重点。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关于企业职能与管理层责任的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冲突并不限于商业组织。美国发展最快的一个牧师教会,衡量工作成败的尺度是新教徒的人数。它的领导层认为,重要的是有多少新教徒入会。随后,上帝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或者至少会满足足够比例的新教徒的需求。另一个福音派牧师教会认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成长。这个教会慢慢地让那些形式上入会但精神上并没有融入教会生活的新教徒选择了离开。
这同样不是一个数量问题。乍一看,第二个教会好像发展较慢。但是,它留住新教徒的比例要远高于第一个。换言之,它的发展比较稳固。这也不是一个神学问题,至少首先并不是神学问题,而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辩论中,一位牧师这样说:除非你先加入教会,否则你永远找不到天国之门。
而另一位牧师反驳说:不,除非你先有心寻找天国之门,否则你就不属于教会。
组织和人一样,也有价值观。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这个人在组织中不仅会感到沮丧,而且做不出成绩。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我属于何处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比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了。物理学家通常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然而,到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知道上面所谈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随后,他们就能够并且应该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
或者,他们应该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巴顿将军(他自己大概永远不知道这一点)本来应该学会拒绝担任独立总指挥的。
同样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系。这是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该会取得的成果,因为这就是我。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面对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做出什么贡献?因为他们该做出什么贡献是由别人告知的,他们的任务或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例如农民或工匠的任务),或是由主人决定的(例如佣人的任务)。以前的人大多都处于从属地位,别人吩咐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时涌现出的知识工作者(即所谓的组织人, organization man)还指望公司的人事部为他们做职业规划。
随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就再没有人想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年轻的男男女女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做什么?而他们所听到的答案就是你们自行其是吧。但是,这种回答同组织人听命公司的做法一样错误。那些相信自行其是就能做出贡献、实现抱负、取得成功的人,一般连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做不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走回头路,让别人来吩咐、安排自己要干什么。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还不得不提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因素: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最后,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
请看一位新任命的医院院长的经历。这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大医院,30年来一直就靠名气顺利经营着。新院长上任后决定了自己应做的贡献:两年内在医院的某个重要领域建立起卓越服务的标准。他决定以急诊室为重点,因为该院的急诊室地方比较大,受人注意,而又秩序混乱。他决定,到急诊室就诊的每一个患者必须在60秒钟之内由一名合格的护士接待。一年之内,该医院的急诊室变成了美国所有医院的样板,又过了两年,整个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这个事例所表明的,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别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超过了 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何取得这样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对几个方面进行权衡。首先,这些结果应该是比较难实现的用当前的一个时髦词说,就是要有张力(stretching)。但是,这些结果也应该是能力所及的。设定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或者只能在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实现的目标,根本不能叫雄心勃勃,简直就是愚蠢。其次,这些结果应该富有意义,要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最后,结果应该明显可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能够衡量。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接着就可以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
除了少数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要实现自我管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起责任。这包括两部分内容。
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他们会执意展现自己作为人的个性。这就是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一个习惯于写报告的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第一份工作时就培养起写报告的习惯,因为他的老板是一个读者型的人,而即使下一个老板是个听者型,此人也会继续写着那肯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报告。这位老板因此肯定会认为这个员工愚蠢、无能、懒惰,肯定干不好工作。但是,如果这个员工事先研究过新老板的情况,并分析过这位老板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本来可以避免。
老板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有权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事实上,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与你共事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做事方法,也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而不是按你的方法来工作。重要的是,他们能否有所作为以及他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至于工作方式,人各有别。提高效力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工作关系应当既以工作为基础,也以人为基础。
人际关系责任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沟通责任。在我或是其他人开始给一个组织做咨询时,我们听到的第一件事都与个性冲突有关。其中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这些人不了解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结果也就不得而知。
这种不去问明情况的做法,与其说是反映了人类的愚蠢,倒不如说是历史使然。在以前,人们没必要把这些情况告诉任何人。比如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个区的每一个人从事的行业都一样。在乡村,土地刚一解冻,山谷里的每一个人就开始播种同一种农作物。即使有少数人做的事情和大家不一样,他们也是单独工作,因此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他们在做什么。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与承担着不同任务和责任的人一道工作。市场营销副总裁可能是销售出身,知道有关销售的一切,但是,对于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定价、广告、包装等等,就一无所知了。所以,那些正在做这些工作的人必须确保营销副总裁懂得他们设法做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们将如何去做以及期望取得什么结果。
如果营销副总裁不懂得这些高层次的、知识型的专业人士在做什么,错主要在后者身上,而不在自己。反过来说,营销副总裁的责任则是确保他的所有同事都知道自己是怎样看待营销这项工作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他如何工作,以及他对他本人和他的每一个同事有什么期望。
即使一些人懂得负起人际关系责任的重要性,他们和同事的交流也往往不够。他们总是有所顾虑,怕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冒昧、愚蠢、爱打听的人。他们错了。因为我们看到,每当有人找到他的同事说这是我所擅长的工作。这是我的做事方式。这是我的价值观。这是我计划做出的贡献和应当取得的成果,这个人总会得到如此回答:这太有帮助了,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如果一个人继续问道:那么,关于你的长处、你的工作方式、你的价值观以及你计划做出的贡献,我需要知道什么?他也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据我的经验,无一例外。事实上,知识工作者应该向与他们共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下属、上司、同事还是团队成员,都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每次提出此类问题,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谢谢你来问我。但是,你为什么不早点问我?
组织已不再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彼此喜欢对方,而是意味着彼此了解。因此,人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这是一种义务。不管一个人是公司的一名成员,还是公司的顾问、供应商或经销商,他都需要对他的所有共事者负起这种责任。所谓共事者,是指在工作上他所依赖的同事以及依赖他的同事。
管理后半生
当多数人的工作是体力劳动时,你不必为自己的后半生担心。你只要继续从事你一直在做的工作就行了。如果你够幸运,能在工厂或铁路辛勤工作40年后撑下来,你就可以快乐地度过余生,什么也用不着干。然而,现在的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工作,而知识工作者在干了40年后,仍能发挥余热,他们只是有些厌倦。
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关经理人中年危机的谈论,厌倦这个词在其中频频出现。45岁时,多数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他们也知道这一点。在做了 20年完全相同的工作之后,他们已经得心应手。但是他们学不到新东西,也没有什么新贡献,从工作中得不到挑战,因而也谈不上满足感。然而,在他们面前,还有20到25年的职业道路要走。这就是为什么经理人在进行自我管理后,越来越多地开始发展第二职业的原因。
发展第二职业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完全投身于新工作。这常常只需要从一种组织转到另一种组织。例如,一家大公司某事业部的会计师成为一家中型医院的财务总监。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入完全不同的职业。例如,公司经理在45岁时进入政府内阁;或者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工作20年后离职,到法学院进修,成为一个小镇的律师。
还有许多人在第一份职业中取得的成功有限,于是改行从事第二职业。这样的人有很多技能,他们也知道该如何工作。而且,他们需要一个社群因为孩子已长大单飞,剩下一座空屋。他们也需要收入。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挑战。
为后半生做准备的第二种方式是,发展一个平行的职业。许多人的第一职业十分成功,他们还会继续从事原有工作,或全职或兼职,甚至只是当顾问。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会开创一项平行的工作,通常是在非营利机构,每周占用10个小时。例如,他们可能接手教会的管理,或者担任当地女童子军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们也可能管理受虐妇女庇护所,担任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图书管理员,或在学校董事会任职等。
最后一种方法是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者通常是在第一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对他们已经不再有挑战性。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虽然继续做着原来的工作,但在这份工作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同时开创了另一项事业,通常是非营利性活动。例如,我的朋友鲍勃布福德创办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视公司,现在他仍然经营着。但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一个与新教教会合作的非营利组织,也做得非常成功。现在他又创建了一个组织,专门指导社会创业者在经营原有业务的同时,如何管理自己另外创办的非营利机构。
管理好自己后半生的人可能总是少数。多数人可能一干到底,数着年头一年一年过去,直至退休。但是,正是这些少数人,这些把漫长的工作寿命看做是自己和社会之机会的男男女女,才会成为领袖和模范。
管理好后半生有一个先决条件:你必须早在你进入后半生之前就开始行动。当30年前人们首次认识到工作寿命正在迅速延长时,许多观察家(包括我自己)认为,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地成为非营利机构的志愿者。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一个人如果不在40岁之前就开始做志愿者,那他60岁之后也不会去做志愿者。
同样,我认识的所有社会创业者,都是早在他们原有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前就开始从事他们的第二事业。请看一名成功律师的例子。这位律师是一家大公司的法律顾问,他同时在自己所在的州开办了模特培训学校。早在他 35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开始志愿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40岁时被推选为一家学校的董事会成员。50岁时,他积累起了一笔财富,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建立并经营模特培训学校。然而此时,他依旧在那家他年轻时参与创建的公司里担任首席法律顾问,而且几乎是全职工作。
发展第二兴趣(而且是趁早发展)还有一个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指望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长时间都不遭遇严重挫折。有一位很能干的工程师在45岁时错过了晋升的机会。另一位也很能干的普通学院的教授在42岁时认识到,即使她完全具备担任教授的资格,她永远也不会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获得教授职位。还有一位则是在家庭生活里出现了悲剧:婚姻破裂或者痛失子女。在这样的时刻,第二兴趣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这位工程师现在知道他在工作上并不十分成功。但是,在公司以外的活动中,例如负责教会资金的管理,他是成功的。一个人可能家庭破碎,但是他能在第二兴趣的活动中发现还有社区这个大家庭。
在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里,拥有各种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历史上来看,却没有成功一说。绝大多数人只期望坚守适当的位置。唯一的流动性是向下的流动性。然而,在知识社会里,我们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许多人来说,能避免失败就行。可是有成功的地方,就会有失败。因此,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做出贡献、发挥影响力或成为大人物的领域,这不仅对个人十分重要,对个人的家庭也同样重要。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有机会成为领袖、受到尊重、取得成功的第二领域可能是第二份职业,也可能是平行的职业或社会创业。
自我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甚至非常基本,其答案可能不言自明,甚至近乎幼稚。但是,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实际上,自我管理需要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更进一步来看,这样的转变从一切听从别人吩咐的体力劳动者到不得不自我管理的知识工作者也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上每一个社会,甚至是个人主义倾向最强的社会,都认为两件事情理所当然(即使只是下意识的):第一,组织比员工更长寿;第二,大多数人从不挪地方。
如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工作者的寿命超过了组织寿命,而且他们来去自如。于是,人们对自我管理的需要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成为一个掌握上亿元资产公司的总经理,你就要把这个规划分成几个中等的规划,如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部门的经理,然后再把这些规划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使它成为直接可操作的具体计划。
职业生涯设计五大前提
1.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在人们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2.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首先,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其次,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还要了解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单纯的知识数量并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人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指宝塔型和网络型两种。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依据。一般来说,进入岗位的新人,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5.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可以通过 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毕业实习、校园创业及从事社会兼职、模拟性职业实践、职业意向测评等进行职业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八条原则
1. 利益整合原则。利益整合是指员工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牺牲员工的利益,而是处理好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找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每个个体都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学习发展的,因此,个体必须认可组织的目的和价值观,并把他的价值观、知识和努力集中于组织的需要和机会上。
2. 公平、公开原则。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企业在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时,都应当公开其条件标准,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这是组织成员的人格受到尊重的体现,是维护管理人员整体积极性的保证。
3. 协作进行原则。协作进行原则,即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本是好事,应当有利于组织与员工双方。但如果缺乏沟通,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至造成风险,因此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发管理战略开始前和进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 动态目标原则。一般来说,组织是变动的,组织的职位是动态的,因此组织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当是动态的。在未来职位的供给方面,组织除了要用自身的良好成长加以保证外,还要注重员工在成长中所能开拓和创造的岗位。
5. 时间梯度原则。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
6. 发展创新原则。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这一点,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并不是指制定一套规章程序,让员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完成,而是要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创造组织效益的目的。还应当看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仅是职务上的提升,还包括工作内容的转换或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创造性的增强等内在质量的变化。
7. 全程推动原则。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上,对员工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活动的持续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证。
8. 全面评价原则。为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状况有正确的了解,要由组织、员工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职业生涯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中,要特别注意下级对上级的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六步走
1. 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能力。
2. 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的分析。
3. 生涯机会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包括对长期机会和短期机会的评估。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评估有哪些长期的发展机会;通过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评估组织内有哪些短期的发展机会。
4. 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 制定行动方案。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
6. 评估与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有力手段。
职业生涯规划方式ABCD
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应从一生的发展写起,然后分别定出十年计划,五年、三年、一年计划,以及一月、一周、一日的计划。计划定好后,再从一日、一周、一月计划实行下去,直至实现你的一年目标、三年目标、五年、十年目标。
未来发展目标:今生今世,你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取得什么成就?想成为哪一专业的佼佼者?十年大计:二十年计划太长,容易令人泄气,十年正合适,而且十年功夫足够成就一件大事。今后十年,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事业?将有多少收入,计划多少固定资产投资?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家庭与健康水平如何?把它们仔细地想清楚,一条一条地计划好,记录在案。
五年计划:定出五年计划的目的,是将十年大计分阶段实施。并将计划具体化,将目标进一步分解。
三年计划:俗话说,五年计划看头三年。因此,你的三年计划,要比五年计划更具体、更详细。 因为计划是你的行动准则。
明年计划:定出明年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步骤、方法与时间表。务必具体、切实可行。如果从现在开始制定目标,则应单独定出今年的计划。
下月计划:下月计划应包括下月计划做的工作,应完成的任务、质和量方面的要求,财务收支,计划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信息,计划结识的新朋友等等。
下周计划:计划的内容与月计划相同。重点在于必须具体、详细、数字化,切实可行。而且每周末提前计划好下周的计划。
明日计划:取最重要的三件至五件事,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按先后顺序排好队,按计划去做,可以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德鲁克:如何自我管理并规划职业生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不过,有了机会,也就有了责任。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你应该在公司中开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 50 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要做好这些事情,你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历史上的伟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不过,他们属于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天资,而且天生就会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成就。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还算有点天赋的人,都不得不通过学习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发展,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必须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得知道自己应该何时换工作,以及该怎么换。
我的长处是什么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等。但是,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回馈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14世纪,这种方法由一个原本会永远默默无闻的德国神学家发明,大约150年后被法国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和西班牙神学家圣依纳爵分别采用。他们都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信徒的修行。事实上,回馈分析法使他们的信徒养成了一种始终注重实际表现和结果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创立的教派加尔文教会和耶稣会能够主宰欧洲长达30年的原因。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首先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回馈分析会迅速地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弥补。数学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学习三角学。
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往往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或者认为聪明的头脑就可取代知识。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师遇上与人相关的事就束手无策,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对条理清晰的工程师头脑来说,人太混乱无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以他们连基本的会计知识或数量分析都一无所知而自傲。不过,人们要是对这样的无知还沾沾自喜的话,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其实,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你就应该努力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
另外一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能很快地在回馈中反映出来。例如,一位企划人员可能发现自己美妙的计划最终落空,原因是他没有把计划贯彻到底。同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一样,他也相信好的创意能够移动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机,创意只不过是为推土机指引方向,让它知道该到何处掘土。这位企划人员必须意识到不是计划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来还得找人执行计划,并向他们解释计划,在付诸行动前须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要决定何时中止计划。
与此同时,回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两个移动物相互接触时发生摩擦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仅无生命的物体是这样,人类也是如此。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得两个人能够融洽相处,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许多聪明人,尤其是聪明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回馈分析表明某个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别人合作的事就屡屡失败,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举止不大得体也就是缺乏礼貌。
把预期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也会发现自己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一窍不通、毫无天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甚至连平庸的水平都达不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就不应该试图去完成这些领域的工作和任务。他们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教师,还有组织,都一门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变成合格者。其实,他们还不如把精力、资源和时间花在将称职者培养成佼佼者上。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但是,有一些例子说明了这样的无知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他的记者招待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出名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从容地对答如流。无论是介绍情况,还是解释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言简意赅的话就说清楚。十年后,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这时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他们总是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乎语法,糟蹋标准英语。
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的两个前任都是听者型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这两位总统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并且都喜欢举行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认为他必须去做两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而且,艾森豪威尔并不是个极端的例子。
几年后,林登约翰逊把自己的总统职位给搞砸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是个读者型的人,他搜罗了一些出色的笔杆子当他的助手,要求他们每次进行当面讨论之前务必先给他写通报。约翰逊留下了这些人,他们则继续写通报。可是他显然根本看不懂他们写的东西。不过,约翰逊以前当参议员时曾经表现非凡,因为议员首先必须是听者型。
没有几个听者型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格的读者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试图从听者型转为读者型的人会遭受林登约翰逊的命运,而试图从读者型转为听者型的人会遭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命运。他们都不可能发挥才干或取得成就。
我如何学习
要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我认识一位公司总经理,他把一个平庸的小家族企业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他是一个通过讲话学习的人。他习惯于每周一次把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随后对他们讲上两三个小时。他总是提出政策性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提出三种不同观点。但他很少请这帮同事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他只需要听众听他讲话。这就是他的学习方式。虽然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通过讲话学习绝不是一种少见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许多诊断医师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这样)。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我问人们: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我问: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果知行不合一,人们就会无所作为。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还是喜欢单枪匹马?如果你确实有与别人进行合作的能力,你还得问问这个问题:我在怎样的关系下与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适合当部属。二战时期美国的大英雄乔治巴顿将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巴顿是美军的一名高级将领。然而,当有人提议他担任独立指挥官时,美国陆军参谋长、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伯乐,乔治马歇尔将军说:巴顿是美国陆军造就的最优秀的部下,但是,他会成为最差劲的司令官。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许多人做顾问时的表现会很出色,但是不能够承担决策的负担和压力。与此相反,也有许多人需要顾问来迫使他们思考,随后他们才能做出决定,接着迅速、自信和大胆地执行决定。
顺便说一下,一个组织的二号人物在提升到一号职位时常常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高职位需要一个决策者,而一个强势的决策者常常把其信赖的人放在二号位置,当他的顾问。顾问在二号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换到一号位置,他就不行了。他虽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决定的责任。
其他有助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问题包括: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在一个大公司还是在一个小公司中工作表现最佳?在各种环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无几。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换到小公司中则很不顺利。反过来也是如此。
下面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反复强调: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我把它称为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着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
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的经历。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业收购。收购之后,她得到了提升,从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为重要职位挑选人才。这位主管深信,在选人时,公司只有在排除内部的所有可能人选后才能从外部招聘人才。但是她的新公司认为应该首先从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鲜血液。对于这两种方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根据我的经验,适当的方式是两者兼顾。然而,这两种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同,实质是价值观的不同。这说明在该公司人们对以下三个问题有着不同看法:组织与员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组织应该为员工以及员工的发展承担何种责任;一个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经过几年挫折,这位主管最终辞职尽管她的经济损失很大。她的价值观和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就是无法融合。
同样,一家制药公司无论是通过不断的小幅改进,还是通过几次费用高昂、风险巨大的突破来取得出色业绩,都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两种战略的结果可能都差不多。实质上,这是两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一种价值体系认为公司的贡献是帮助医生把他们已经在做的工作锦上添花,另一种价值体系的取向是进行更多的科学发现。
至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是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可两者同时兼顾。成功的企业家知道得更清楚。诚然,每一家公司都必须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与长期增长之间的冲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将决定自己所选择的重点。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关于企业职能与管理层责任的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冲突并不限于商业组织。美国发展最快的一个牧师教会,衡量工作成败的尺度是新教徒的人数。它的领导层认为,重要的是有多少新教徒入会。随后,上帝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或者至少会满足足够比例的新教徒的需求。另一个福音派牧师教会认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成长。这个教会慢慢地让那些形式上入会但精神上并没有融入教会生活的新教徒选择了离开。
这同样不是一个数量问题。乍一看,第二个教会好像发展较慢。但是,它留住新教徒的比例要远高于第一个。换言之,它的发展比较稳固。这也不是一个神学问题,至少首先并不是神学问题,而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辩论中,一位牧师这样说:除非你先加入教会,否则你永远找不到天国之门。
而另一位牧师反驳说:不,除非你先有心寻找天国之门,否则你就不属于教会。
组织和人一样,也有价值观。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这个人在组织中不仅会感到沮丧,而且做不出成绩。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我属于何处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比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了。物理学家通常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然而,到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知道上面所谈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随后,他们就能够并且应该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
或者,他们应该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巴顿将军(他自己大概永远不知道这一点)本来应该学会拒绝担任独立总指挥的。
同样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系。这是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该会取得的成果,因为这就是我。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面对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做出什么贡献?因为他们该做出什么贡献是由别人告知的,他们的任务或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例如农民或工匠的任务),或是由主人决定的(例如佣人的任务)。以前的人大多都处于从属地位,别人吩咐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时涌现出的知识工作者(即所谓的组织人, organization man)还指望公司的人事部为他们做职业规划。
随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就再没有人想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年轻的男男女女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做什么?而他们所听到的答案就是你们自行其是吧。但是,这种回答同组织人听命公司的做法一样错误。那些相信自行其是就能做出贡献、实现抱负、取得成功的人,一般连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做不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走回头路,让别人来吩咐、安排自己要干什么。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还不得不提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因素: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最后,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
请看一位新任命的医院院长的经历。这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大医院,30年来一直就靠名气顺利经营着。新院长上任后决定了自己应做的贡献:两年内在医院的某个重要领域建立起卓越服务的标准。他决定以急诊室为重点,因为该院的急诊室地方比较大,受人注意,而又秩序混乱。他决定,到急诊室就诊的每一个患者必须在60秒钟之内由一名合格的护士接待。一年之内,该医院的急诊室变成了美国所有医院的样板,又过了两年,整个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这个事例所表明的,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别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超过了 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何取得这样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对几个方面进行权衡。首先,这些结果应该是比较难实现的用当前的一个时髦词说,就是要有张力(stretching)。但是,这些结果也应该是能力所及的。设定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或者只能在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实现的目标,根本不能叫雄心勃勃,简直就是愚蠢。其次,这些结果应该富有意义,要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最后,结果应该明显可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能够衡量。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接着就可以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
除了少数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要实现自我管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起责任。这包括两部分内容。
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他们会执意展现自己作为人的个性。这就是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一个习惯于写报告的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第一份工作时就培养起写报告的习惯,因为他的老板是一个读者型的人,而即使下一个老板是个听者型,此人也会继续写着那肯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报告。这位老板因此肯定会认为这个员工愚蠢、无能、懒惰,肯定干不好工作。但是,如果这个员工事先研究过新老板的情况,并分析过这位老板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本来可以避免。
老板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有权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事实上,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与你共事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做事方法,也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而不是按你的方法来工作。重要的是,他们能否有所作为以及他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至于工作方式,人各有别。提高效力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工作关系应当既以工作为基础,也以人为基础。
人际关系责任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沟通责任。在我或是其他人开始给一个组织做咨询时,我们听到的第一件事都与个性冲突有关。其中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这些人不了解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结果也就不得而知。
这种不去问明情况的做法,与其说是反映了人类的愚蠢,倒不如说是历史使然。在以前,人们没必要把这些情况告诉任何人。比如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个区的每一个人从事的行业都一样。在乡村,土地刚一解冻,山谷里的每一个人就开始播种同一种农作物。即使有少数人做的事情和大家不一样,他们也是单独工作,因此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他们在做什么。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与承担着不同任务和责任的人一道工作。市场营销副总裁可能是销售出身,知道有关销售的一切,但是,对于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定价、广告、包装等等,就一无所知了。所以,那些正在做这些工作的人必须确保营销副总裁懂得他们设法做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们将如何去做以及期望取得什么结果。
如果营销副总裁不懂得这些高层次的、知识型的专业人士在做什么,错主要在后者身上,而不在自己。反过来说,营销副总裁的责任则是确保他的所有同事都知道自己是怎样看待营销这项工作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他如何工作,以及他对他本人和他的每一个同事有什么期望。
即使一些人懂得负起人际关系责任的重要性,他们和同事的交流也往往不够。他们总是有所顾虑,怕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冒昧、愚蠢、爱打听的人。他们错了。因为我们看到,每当有人找到他的同事说这是我所擅长的工作。这是我的做事方式。这是我的价值观。这是我计划做出的贡献和应当取得的成果,这个人总会得到如此回答:这太有帮助了,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如果一个人继续问道:那么,关于你的长处、你的工作方式、你的价值观以及你计划做出的贡献,我需要知道什么?他也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据我的经验,无一例外。事实上,知识工作者应该向与他们共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下属、上司、同事还是团队成员,都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每次提出此类问题,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谢谢你来问我。但是,你为什么不早点问我?
组织已不再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彼此喜欢对方,而是意味着彼此了解。因此,人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这是一种义务。不管一个人是公司的一名成员,还是公司的顾问、供应商或经销商,他都需要对他的所有共事者负起这种责任。所谓共事者,是指在工作上他所依赖的同事以及依赖他的同事。
管理后半生
当多数人的工作是体力劳动时,你不必为自己的后半生担心。你只要继续从事你一直在做的工作就行了。如果你够幸运,能在工厂或铁路辛勤工作40年后撑下来,你就可以快乐地度过余生,什么也用不着干。然而,现在的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工作,而知识工作者在干了40年后,仍能发挥余热,他们只是有些厌倦。
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关经理人中年危机的谈论,厌倦这个词在其中频频出现。45岁时,多数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他们也知道这一点。在做了 20年完全相同的工作之后,他们已经得心应手。但是他们学不到新东西,也没有什么新贡献,从工作中得不到挑战,因而也谈不上满足感。然而,在他们面前,还有20到25年的职业道路要走。这就是为什么经理人在进行自我管理后,越来越多地开始发展第二职业的原因。
发展第二职业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完全投身于新工作。这常常只需要从一种组织转到另一种组织。例如,一家大公司某事业部的会计师成为一家中型医院的财务总监。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入完全不同的职业。例如,公司经理在45岁时进入政府内阁;或者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工作20年后离职,到法学院进修,成为一个小镇的律师。
还有许多人在第一份职业中取得的成功有限,于是改行从事第二职业。这样的人有很多技能,他们也知道该如何工作。而且,他们需要一个社群因为孩子已长大单飞,剩下一座空屋。他们也需要收入。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挑战。
为后半生做准备的第二种方式是,发展一个平行的职业。许多人的第一职业十分成功,他们还会继续从事原有工作,或全职或兼职,甚至只是当顾问。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会开创一项平行的工作,通常是在非营利机构,每周占用10个小时。例如,他们可能接手教会的管理,或者担任当地女童子军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们也可能管理受虐妇女庇护所,担任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图书管理员,或在学校董事会任职等。
最后一种方法是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者通常是在第一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对他们已经不再有挑战性。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虽然继续做着原来的工作,但在这份工作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同时开创了另一项事业,通常是非营利性活动。例如,我的朋友鲍勃布福德创办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视公司,现在他仍然经营着。但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一个与新教教会合作的非营利组织,也做得非常成功。现在他又创建了一个组织,专门指导社会创业者在经营原有业务的同时,如何管理自己另外创办的非营利机构。
管理好自己后半生的人可能总是少数。多数人可能一干到底,数着年头一年一年过去,直至退休。但是,正是这些少数人,这些把漫长的工作寿命看做是自己和社会之机会的男男女女,才会成为领袖和模范。
管理好后半生有一个先决条件:你必须早在你进入后半生之前就开始行动。当30年前人们首次认识到工作寿命正在迅速延长时,许多观察家(包括我自己)认为,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地成为非营利机构的志愿者。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一个人如果不在40岁之前就开始做志愿者,那他60岁之后也不会去做志愿者。
同样,我认识的所有社会创业者,都是早在他们原有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前就开始从事他们的第二事业。请看一名成功律师的例子。这位律师是一家大公司的法律顾问,他同时在自己所在的州开办了模特培训学校。早在他 35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开始志愿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40岁时被推选为一家学校的董事会成员。50岁时,他积累起了一笔财富,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建立并经营模特培训学校。然而此时,他依旧在那家他年轻时参与创建的公司里担任首席法律顾问,而且几乎是全职工作。
发展第二兴趣(而且是趁早发展)还有一个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指望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长时间都不遭遇严重挫折。有一位很能干的工程师在45岁时错过了晋升的机会。另一位也很能干的普通学院的教授在42岁时认识到,即使她完全具备担任教授的资格,她永远也不会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获得教授职位。还有一位则是在家庭生活里出现了悲剧:婚姻破裂或者痛失子女。在这样的时刻,第二兴趣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这位工程师现在知道他在工作上并不十分成功。但是,在公司以外的活动中,例如负责教会资金的管理,他是成功的。一个人可能家庭破碎,但是他能在第二兴趣的活动中发现还有社区这个大家庭。
在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里,拥有各种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历史上来看,却没有成功一说。绝大多数人只期望坚守适当的位置。唯一的流动性是向下的流动性。然而,在知识社会里,我们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许多人来说,能避免失败就行。可是有成功的地方,就会有失败。因此,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做出贡献、发挥影响力或成为大人物的领域,这不仅对个人十分重要,对个人的家庭也同样重要。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有机会成为领袖、受到尊重、取得成功的第二领域可能是第二份职业,也可能是平行的职业或社会创业。
自我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甚至非常基本,其答案可能不言自明,甚至近乎幼稚。但是,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实际上,自我管理需要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更进一步来看,这样的转变从一切听从别人吩咐的体力劳动者到不得不自我管理的知识工作者也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上每一个社会,甚至是个人主义倾向最强的社会,都认为两件事情理所当然(即使只是下意识的):第一,组织比员工更长寿;第二,大多数人从不挪地方。
如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工作者的寿命超过了组织寿命,而且他们来去自如。于是,人们对自我管理的需要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为什么同在一个专业年级学习,有的人毕业时可以拿到几个著名公司的OFFER,有的人却连一次面试复试都没有?为什么有的人毕业时可以拿到两个学位,还考上研究生,有的人却连一个毕业证都混不到?原因也许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凡是毕业时取得丰硕成果的,其大学生涯都是有目标、有准备的。下面以四年制本科大学为例,介绍一下各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1、大学一年级:探索期
【阶段目标】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
【实施策略】
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如果说之前的努力是为了考上大学,那么现在的任务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虚心请教师兄师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熟读学生手册,关注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的申请条件,保证一定的学习成绩。
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通过职业测评等工具全面客观地探索自己,思考有哪些职业与自己所读的课程、专业相吻合,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和访谈等渠道进一步了解这些职业。
2、大学二年级:定向期
【阶段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素质
【实施策略】
虚心请教师长和校友,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选定专业或主攻方向,有必要、有条件的话同时辅修其它课程和专业。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证书的考试。
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尝试兼职、实习等,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
3、大学三年级:提升期
【阶段目标】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实施策略】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增强兼职、实习的职业针对性,积累对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扩大校内外交际圈,加强与校友、职场人士的交往,提前参加校园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沟通。
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
如果决定考研,要做好复习准备;如果希望出国,要注意留学资讯和动向,准备TOEFL、GRE考试。
在大三后期要查漏补缺,检查当下与毕业后目标的差距,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为大四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大学四年级:冲刺期
【阶段目标】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
【实施策略】
留意学校就业中心通知和其它重要的招聘渠道,不要遗漏关键的招聘信息。
登陆招聘单位网站或通过咨询、访谈等方式,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为面试做好准备。
选择实用性高的毕业设计题目,借机证明自己的应用研究能力。
学会就业心理调节,始终保持自信和主动。
了解劳动法规和政策,学会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如何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秘密一:选定生活方式
马克记得50年前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和奶奶到了一片海滩。他迫不及待地扑进大海,奶奶则一点一点地向水中迈进。她撩起水,先撩向胳臂,又撩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奶奶在适应水温的变化。
马克瞬间就做成的事情,奶奶却似乎用了整整一生。
故事包含了许多内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保险系数。下水之前,你先要清楚自己会遇到什么,以便在事情来临时胸有成竹,而且有逃脱的方法。做出改变生活的积极决定之前,你需要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权衡选择的利弊。
秘密二:保证家庭第一
1984年,参议员保罗桑切斯被诊断出患了淋巴癌。为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他放弃了名望甚高的工作。正像一位睿智的朋友所说,没有人希望临终前在办公室度过更多的时光。你可以挣得生活所需,解决财务上的问题甚至富裕繁荣但并不一定就要你去扮演工作狂:没有时间去玩玩游戏、修缮篱笆,或者停下脚步嗅一下玫瑰的芳香。
总之,无论是传统家庭还是现代家庭,家庭的意义都跳不开同样的意义:一家人相聚相守,让生命繁衍下去。
秘密三:养成创业习性
想获得成功,你就要养成创业的习性:多才多艺、灵活自如、善于推销自己、精于个人理财、排定事情的优先顺序,而且时刻准备着弃职而去。今天的员工需要有跳槽的心理准备。平均来说,跳槽常常是4到8年一次。
将你的创业念头付诸实施前,先经营一两项小产业,对你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练。它对你的起步、经营、经验积累都有很大帮助。我们把它看作你手中的王牌。你可能因为喜欢手中的王牌而辞掉工作,也可能为工作的转换做好各种准备。
秘密四:节省每一分钱
也许你不相信,节省小钱是值得的。小钱虽小,增加的速度却很快。假如每天你都成二倍地往储蓄罐里丢硬币(第二天,两个;第三天,四个,八个;一直持续下去),到月底,你的储蓄罐将昂贵无比,因为,里面已经是500万美元5亿分的硬币。随手节省几分的硬币,能给你带来多么巨大的财富。
秘密五:规划理财前景
假定你的财产没有巨大的增加、工作生涯中也没有什么一流的投资,但你仍将挣到一笔财产。比如说你和爱人都年方25岁,你们家的收入和普通的美国家庭一样每年挣到最新估计的数字54910美元。如果你们二人都工作到65岁,即使你们的收入从不增加,也没有过分的生活费用,到头来,你们的收入将超过200万美元。如果你的薪水以3%的比例逐年增长,最后你的收入将超过400万美元。还说什么呢?你成了百万富翁。
那么,你如何利用这些钱呢?听任它点点流失,还是善加利用?最好的理财设计师,是你自己。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按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的不同将大学时期分成探索期、定向期、准备期、冲刺期四个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1.第一阶段探索期
大学生在探索期的阶段目标是: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转变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二是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向毕业生咨询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三是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尽可能全面地锻炼自己。
2.第二阶段定向期
大学生在定向期的阶段目标是:初步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四方面努力:一是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二是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职业规划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三是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在课余时间长时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总结职业经验。四是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
3.第三阶段准备期
大学生在准备期的阶段目标是: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二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学习撰写简历、求职信,学习面试知识、求职礼仪,掌握求职技能。三是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等。
4.第四阶段冲刺期
大学生在冲刺期的阶段目标是:成功就业。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毕业方向已经确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宜着手做好以下事情:一是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期望是否恰当,所作的准备是否充分。二是主动参加就业、创业讲座,积极参加模拟招聘,提高择业技巧。三是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四是精心设计制作求职材料,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主动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招聘活动,落实就业单位。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从大一开始就及早谋划,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不仅有利于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如何科学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20岁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学读书升学读书...,建立自己基础。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教育。
选择读书,应该一鼓作气,在您尚未进入产业时,能读多高就多高,毕竟何时进入产业,您都是社会新鲜人。但是一旦您已经有工作经验而又有心进修,当然管道很多,相对的挣扎也多。 因为您不知现在的年纪、条件、资历再去做进修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如果,您认定一辈子要当上班族,学历对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则,时间宝贵,不容许您再走错路。20 ~ 25岁,您要懂得掌握与规划自己的未来,决定了就是一条无悔的不归路。刚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种种权力,相对的您要尽您的义务及学习面对责任的承担。这时候的您,是喜悦、矛盾与痛苦交战,喜悦来自于开始被赋予一些自主权,矛盾来自于与父母割不断的脐带关系,痛苦的是开始要尝试错误。您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如升学、就业、感情拿回自己对人生的主控权,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响的去摇摆自己的未来。
【学会人际关系,多认识积极的朋友,十年后这些朋友都将是产业的中坚】
25 ~ 30岁,您像一块海绵,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压榨,为的只是自我的成长。这时候的您,应是工作取向,薪水待遇。升迁调职您应该是斤斤计较。因为唯有努力付出,相对的您才敢积极争取,社会新鲜人的动力应该让您冲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不懂挫折。
因为资源不多,所以一切尽人事,听天命。现在的您:领取别人的薪水,学习别人的经验,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构自己的未来。
【学会累积经验,接触机会,良师益友的提携更是提升您成长的大利器】
30 ~ 35岁,您要学习判断机会、掌握机会,不能再有尝试错误的心态。
这时候的您,应是事业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应该从体力转换为脑力。您应该看到的是远景,而非现况,面对的是宽广人生,而非局限于自我。结婚是许多人面临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抉择,面对婚姻,很多人以为结婚就是一个责任的结束,殊不知正是学习的开始。就像一些刚上市上柜公司,以为目标达成了,忘了自己的企业责任,忽略本业。反而是一个恶梦的开始。
人的本业不就是经营自己的家庭,赚钱的目的不就希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这可不能成为忽略家人的借口,一个经营不好家庭的人,纵使赚到全世界,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掌声,在他人生的这个圆,永远有一个缺口。家应该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动力来源和坚强后盾!
【时间管理,转化心境;转化用头脑去工作,不要用身体去工作】
35 ~ 40岁,您要享受给人希望,功德无量的格局。这时候的您,应是企业取向,工作只是一种休闲,更可转化为对他人的责任。如果您专注于研究,您应该不只穷毕生之力。
24小时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应该有成立研究机构,带领一群人做更多研发的雄心壮志。如果您是企业主管,您应该不只停留在汲汲营营,斤斤计较,您应该有能力担负主导周遭的员工、家人,带领他们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会影响您成就的多少,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非被影响的人。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按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的不同将大学时期分成探索期、定向期、准备期、冲刺期四个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详细怎么实施请阅读文章!
1.第一阶段探索期
大学生在探索期的阶段目标是: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转变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二是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向毕业生咨询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三是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尽可能全面地锻炼自己。
2.第二阶段定向期
大学生在定向期的阶段目标是:初步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四方面努力:一是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二是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职业规划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三是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在课余时间长时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总结职业经验。四是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
3.第三阶段准备期
大学生在准备期的阶段目标是: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二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学习撰写简历、求职信,学习面试知识、求职礼仪,掌握求职技能。三是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等。
4.第四阶段冲刺期
大学生在冲刺期的阶段目标是:成功就业。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毕业方向已经确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宜着手做好以下事情:一是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期望是否恰当,所作的准备是否充分。二是主动参加就业、创业讲座,积极参加模拟招聘,提高择业技巧。三是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四是精心设计制作求职材料,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主动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招聘活动,落实就业单位。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从大一开始就及早谋划,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不仅有利于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如何管理好你的职业生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1.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职业高原、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冲突等。因此,了解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对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
1)个人因素。这主要包括职业性向、能力、职业锚和职业发展阶段。
(1)职业性向。根据约翰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可以将人的性格和职业类型分为现实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调研型和艺术型这六种基本类型。按照这一理论,最佳的职业选择应是个人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重合的职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个人感到内在的满足和舒适,最有可能发挥其才能。
(2)能力。这里能力主要包括个人体能、心理素质和智能。其中,智能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通常来说,能力越强者,职业发展越好。
(3)职业锚。职业锚是指人们在选择和发展自身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根据埃德加H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有五种职业锚:技术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
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了解自己的职业锚类型,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职业取得成功。
(4)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根据萨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了解各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知识水平要求和各种职业偏好,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2)企业环境因素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试想在论资排辈的企业文化中,一个渴望发展、追求挑战的员工如何能得以重用。
(2)领导者的素质和价值观。一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很大程度上道出了领导者素质和价值观对员工职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影响。
(3)管理制度。员工的职业发展,归根结底还需诸如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来保障。企业文化、经营哲学也只有渗透到企业制度中才能切实得以贯彻执行。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到位,员工职业发展很难实现。
3)社会环境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优秀企业多,择业机会多,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
2)社会文化水平。良好的教育水平、教育条件、社会文化设施等,有助于个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有利于个人发展
3)政治制度和氛围。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影响着一国的经济体制、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追求,这些都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4)价值观念。一个人生活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比如,公务员热,多数人认为公务员有权、有钱、有地位还稳定、轻松,结果导致万人争过独木桥。
2.个人职业计划
职业计划指明了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在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自我评价。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知己就是要从价值观、受教育水平、技能、特长、性格、智商、情商、兴趣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以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增加成功的机率。
2) 发展机会评估。可以借助SWOT分析方法,从上述的个人因素、企业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计划。
3) 选择职业。职业选择正确与否,对一个人事业成功非常关键。选择职业时,需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性向、能力、职业锚、职业发展阶段等与职业的匹配度。
4) 设定职业目标。目标最好长短结合,长目标指明方向,短目标作为当前的行动指南,坚决贯彻、稳步前进。当然,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组织和社会需求,符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平衡好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关系。
5)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确定很好职业及其目标之后,就面临着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比如,是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是先技术路线再管理路线等。在做选择时,可以考虑三个问题:自己希望在哪条道发展?自己适合在哪条道发展?自己能够在那条道发展?
6) 制定行动计划和措施。有目标、有路线,没有行动也是无济于事。具体地说,要贯彻执行实现目标的措施,如教育、训练、轮岗等措施。
7) 评估与调整。计划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在社会实践中,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现有职业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做出适当调整。比如,重新择业、改变职业目标、行动计划等。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你的职业生涯如何快速晋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这段时间,有些同学(也有以往的同事)问我:工作做了一两年了,仍然,原地不前......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此类问题很常见,我的一个同事甚至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个人在一个位置工作了20年......我们来分析下职业生涯如何快速晋升?
我的观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你的工作与公司的目标是否匹配
你一定要弄清楚你所做的工作,能实现公司的哪些目标。很容易理解,任何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公司的大目标,并且,你如果主动去做,晋升的机会将相对增大,你说呢?
2、你有没有正确理解你本职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有些小职员总是感觉自己的工作无足轻重,从而垂头丧气,这样做百害而无一利。其实,你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对同事、对部门、对公司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相交点。从而,和企业一起成长与成就。
3、你有没有继续学习
进入职场之前的十年寒窗是被动的学习,现在,是带着目标的主动学习。在没有对问题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之前,不要急于说。因为,公司对你的要求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你需要一值的继续学习,做到学习工作化。当你带着解决办法去见部门领导、老板时,他们才认为你是很好的问题解决者和团队合作者。
当然,还会有其它因素,欢迎大家补充,一起交流互助。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如何制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制定个人愿景、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实现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有机结合。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是近几年西方一些开拓性的大企业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现的新职能、新方法。目前,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已被国内企业广泛重视和运用,同时也受到了企业员工的普遍欢迎。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
一、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制定的重要性
1、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成长以及增加他们在企业的成就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员工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改善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企业员工要求改善或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含义不仅仅是要提高工作福利待遇,而更重要的是工作要有兴趣性和挑战性。因此,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设计,可以使职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职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企业的成就感。
2、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设计是现代企业组织有效地使用人才的迫切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使企业组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又给企业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机会。如果一个企业组织不了解自己员工的职业兴趣,也就无法指导员工进行职业兴趣的开发,也就无法培养和调动员工去适应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实践经验证明,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计划既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又是现代企业组织培养人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的条件
1、提高员工对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的认识,是开展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设计的前提条件。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一个比较新的职能。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制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促使职工积极投入到制定工作中来。
2、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是实施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的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有效的用好人才,必须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今年公司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中提出了不是试点是亮点的口号,并先后下发了九个支持性文件,提出了不少先进理念,说明公司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方面已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制定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开展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的步骤
1、提供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咨询。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各方面的咨询,使每个员工的职业计划目标切实可行,并得以实现。
2、帮助员工进行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设计。在提高对员工职业生涯计划认识的基础上,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设计,对于人生道路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决策正确,则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反之则弯路多多,损失多多。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设计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其次,有效的个人愿景和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
第三,有效的个人愿景和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最后,有效的个人愿景和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个人要随时注意修订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目标,尽量使自己职业生涯的计划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社会需求,方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3、帮助员工朝着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目标迈进。鼓励员工向着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注意对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员工的关心,对员工要一视同仁,积极地提倡公开而平等的竞争。
四、员工在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员工在企业中绝不应只低头拉车专心研究某一种专业知识,还应同时抬头看路看看这种专业知识在未来社会是否还将为人们所需求。
一般说来,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多掌握几种技能要比只精通一门狭窄专业知识更有前景。人们总是习惯于低估自己,结果往往是弄假成真。对此,心理学家罗洛#8226;梅总结道:许多人觉得,在命运面前,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打破现有的框架需要非凡的勇气,因而许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安于现状,这样似乎更舒适些。所以在当今社会,'勇敢'的反义词已不是'怯懦',而是因循守旧。作为企业员工应避免这样。总之,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是企业自身培养人才,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尽快使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让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策略范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按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的不同将大学时期分成探索期、定向期、准备期、冲刺期四个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1.第一阶段——探索期
大学生在探索期的阶段目标是: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转变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二是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向毕业生咨询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三是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尽可能全面地锻炼自己。
2.第二阶段——定向期
大学生在定向期的阶段目标是:初步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四方面努力:一是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二是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职业规划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三是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在课余时间长时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总结职业经验。四是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
3.第三阶段——准备期
大学生在准备期的阶段目标是: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二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学习撰写简历、求职信,学习面试知识、求职礼仪,掌握求职技能。三是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等。
4.第四阶段——冲刺期
大学生在冲刺期的阶段目标是:成功就业。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毕业方向已经确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宜着手做好以下事情:一是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期望是否恰当,所作的准备是否充分。二是主动参加就业、创业讲座,积极参加模拟招聘,提高择业技巧。三是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四是精心设计制作求职材料,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主动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招聘活动,落实就业单位。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从大一开始就及早谋划,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不仅有利于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女性创业扶持计划启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作为全国第一个女性创业扶持计划,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指导、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支持的花木兰中国行活动近日在北京启动。
据花木兰中国行活动组委会透露,这项计划将汇聚数百家投资公司、专业基金公司、金融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律师、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型女性企业提供融资洽谈、经营指导、经验交流的平台,并提供完善、全面、有针对性的孵化服务体系,帮助女性企业和女性创业者快速成长。
近年来,随着创业浪潮的兴起,全国范围内参与创业的女性人数得到快速增长。据GEM(全球创业观察)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女性创业的增长率是男性的3倍,女性企业家已经形成一个社会阶层,并且在经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女性创业者成功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难。在现实中,女性创业的绩效普遍低于男性,她们创业总是伴随着更小的规模、更低的发展速率和更高的失败几率,而且目前社会上也缺乏支持、扶持和培育女性创业的体制和机制。
相比男性,女性的成功要更辛苦,所以女性创业应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这也是我们发起花木兰中国行活动,为女性提供创业平台的初衷。花木兰中国行发起人韩冬梅表示。
根据组委会总体安排,花木兰中国行活动将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成都、西安、杭州、郑州、青岛等经济发达城市巡回举行,采用包括创业评选、女性经济论坛、投资对接会在内的多种形式,并最终评选产生60位最具投资价值的女性创业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
据记者了解,这项计划的资金主要来源于2009年5月花木兰(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京设立的花木兰基金,这也是国内第一支女性投资基金,投资对象主要集中于女性创业者。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素质特征和人生目标。有的人追求稳定安逸,有的人追求挑战与自主,有的人偏向管理,有的人钟情于技术。众所周知,当人们从事适合的工作时,才能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心态投入工作,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职业发展中,职业女性更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自身的优势。调查显示:感性型、亲和型、思考型、细致型、沟通型和智慧型,这些都是女性特有的气质属性,也是女性从业的几大优势特性,而行政、咨询、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策划、法律等职位,都是符合女性气质属性的。但是如何在这些职业里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女性职业规划分类
职场精英版:
适用人群:志存高远、敢做敢为、干练洒脱,向往功成名就的事业型女性
A.事业规划
起点: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如果初出茅庐的你还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那么就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行业做起,不一定非要是你的专业,也不一定是你熟悉的行业,只要你有基础或者有兴趣。
工作规划:
工作第一年熟悉本行业工作并且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第二年到第五年打好事业基础,建立人际网络,成为单位里不可或缺的行业人才 。
工作第五年到第十年争取在这个行业里成为小有名气的专家,在本单位获得中级领导职位,并且谋求学习进修的机会。
工作第十年以后提高自己在本行业的知名度,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
提示:以上工作规划建立在始终如一坚守在一个行业内的基础上
警戒:在不同行业间频繁跳槽,忙碌到最后只不过是挖了很多口浅井,却没有一口能够打出水来。隔行如隔山,轻易更换行业只能让你从头做起,以前的积累都会化为灰烬。
B.生活规划
职场精英们在生活中往往比较马虎,马虎胃,马虎睡眠,甚至马虎男友。
其实这些都不可怠慢:有了病,你的事业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有了感情纠纷,你的事业多少会受到干扰。所以要认真照顾自己,在感情面前当断立断。同时,在成为中级领导前最好不要结婚,结了婚也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你的事业必定要间歇性中断。
平淡职场版: 适用人群: 厌倦职场纷争,只喜欢温馨家庭生活的从业女性
A事业规划
起点:你关注的是职业的稳定性,所以,起点不要太高,否则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卷入职场的纠葛。
工作规划:
工作第一年熟悉本职位并确保本职工作的安全落实
工作第二年到第五年打好人际基础,牢固自己在这个职位的必要性,以保证在事业间歇性停顿后还能回到该职位,成为这个职位最合适的工作人员。
工作第五年以后使自己成为这个单位里老大姐式的人物,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能够在各方面获得本职位应得的认可和赞同。
B生活规划
对生活要投入,对家庭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和真心,对自己要时刻关注,关注自己的美丽,关注自己的魅力。建议在工作初步稳定后,即工作第二年到第五年内结婚生孩子,当然,在家做全职太太也未尝不可,但别忘了自立。
两全其美版: 适用人群:既要职业也要家庭,二者都不愿放弃的职业女性
A事业规划
起点:对于事业和家庭,都要抱着平和的心态,事业的起点不宜太高,但也不能过低,以中等偏高为宜,同时一定要选择自由度相对高些的行业。
工作规划:
工作规划阶段性不强,可以随时寻找同行业里更好的单位,也可以依据喜好的城市和生活的舒适性来更改自己的工作规划,但始终在同一个行业里,要成为这个行业的活跃分子,广泛了解本行业的知识和发展态势,随时寻找更好的薪酬。
B生活规划
爱情要浪漫,家庭要温馨,个性要独立,在适当纵容自己快乐的同时要注重家庭的整体感觉和整体幸福。
在工作第五年到第八年结婚生育最好。如果你能够合理调配事业和家庭二者的时间,你可以自主选择结婚生育的时间
以上《如何启动并实施你的职业生涯“B计划”》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生涯求职技巧”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