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职业生涯中不能出现的致命错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职业生涯是人必经的一个阶段,有些人有所成就,有些人碌碌无为,这全是个人的职场选择,有很多人终究得不到任何成就,主要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犯了致命的错误。以下是以下常见的职业生涯中会出现的错误,大家请绕道而行。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论坛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误六: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错误七: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八: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九: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十: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路如何走?家庭的责任谁来承担?你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还是想成为“啃老”或者“蚁族”中的一员?成功与失败,你到底如何抉择?你又凭什么保证成功?你是否做好了积极行动的准备?什么时候行动,是现在,立刻,马上;还是想活着潇洒、安逸一些,等着“以后再说?”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成长。如果你现在后悔,那么,你以前的走的路肯定是错的;如果你不想再后悔,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走好每一步,不要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否则,你肯定会成为最失败的那个人!

zc530.COm小编推荐

职业生涯中要注意的致命错误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业生涯中要注意的致命错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论坛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误六: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错误七: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八: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九: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十: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路如何走?家庭的责任谁来承担?你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还是想成为“啃老”或者“蚁族”中的一员?成功与失败,你到底如何抉择?你又凭什么保证成功?你是否做好了积极行动的准备?什么时候行动,是现在,立刻,马上;还是想活着潇洒、安逸一些,等着“以后再说?”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成长。如果你现在后悔,那么,你以前的走的路肯定是错的;如果你不想再后悔,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走好每一步,不要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否则,你肯定会成为最失败的那个人!

职业生涯中出现的致命缺陷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业生涯中出现的致命缺陷》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然。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麻烦。

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

5.强横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6.天生喜欢引人注目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

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8.被困难捆绑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象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9.疏于换位思考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10.不懂装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简历中千万别出现的错误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简历中千万别出现的错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写一份好的简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简历中一些常见的错误可能导致我们失去面试的机会哦!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简历中千万别出现的错误,欢迎浏览!

1.简历中要不要写成绩?

写简历的原则就是把自己的优秀表现出来,不能让任何一项拖了你的后腿,如果你成绩优异的话建议你写出来。不要只说自己是多少名,举个栗子,AB两人都是专业第30名,A所在的专业有30个人,B所在的专业有500个人,你说会一样吗?当然这只是个极端的例子,但足以说明问题。推荐的写法是 排名30/500。如果学习成绩差的话就 像我这种学渣绝对不会在简历里写自己的学业排名的。

2.列出自己所学的课程有用吗?

很多人在简历中列出了自己大学学过的课程,比如C语言、Java、操作系统、数字逻辑 我觉得然并卵,首先这些课程是CS专业都会学到的,你并没什么特别的。其次,即便你也是非CS专业的,学了这些,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并不能体现出你学的程度,而且,这多课程名会占用简历很大的篇幅。我的建议是,不要写你学过的课程,但是如果有类似的比如在Coursera上参加了《机器学习》公开课并获得认证,类似这种可以写。

3.获奖经历改该怎么写?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大概意思是大学获奖无数却找不到工作,我也仔细看了那些奖,啥乱七八糟的都有,比如类似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员 还是那个词然并卵。这些并不能显示出你的专业技能有多好。写出这些奖项很大程度上也不会给你加分多少,极端情况甚至有减分的可能性。 找什么样的工作,建议把和工作技能相关的奖项写上去,奖项由大到小排列。

4.项目经验。

很多人写项目经验变成了项目介绍,用了eclipse、mysql,然后罗列项目的功能,甚至有人把模块图都贴出来了。这些都是不可取得。 有时候你做个XXX系统,别人也做个XXX系统,那说明你做的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 个人觉得项目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写。

该项目实现了什么? 用到了那些比较新的技术?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得到了什么?项目的现状?欠缺什么? 还可以怎么去优化? 也许这些不必都写出来,但建议都知道,说不定面试的时候就会被问到这些问题。

5.兴趣爱好和自我评价。

写兴趣爱好无可厚非,但你要是写你的不良嗜好就不对了(打麻将、玩游戏),另外也有人写的很那啥。。喜欢写代码。。。。你就不能写点正常的兴趣爱好吗?? 关于兴趣爱好我确实没什么好的的建议了, 这一项可有可无,运气好的话可能和面试官有共同爱好,还聊得来。

关于自我介绍,有人写了大半页诉说自己的艰苦生活(我小时候家里穷啊,但人穷志不穷,从小努力学习考入大学,艰苦的童年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如果贵公司肯要我的话我一定好好工作,希望面试官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感恩戴德),你丫的以为这是选秀呢,面试官看那么多简历,谁愿意看你这么多破字。建议写自我评价可以简短概括并辅以实例,举俩例子。

良好的领导能力,曾担任XX主席(会长)并负责该社团所有事务。

优秀的学习能力,曾在XX天学会XXX。

6.还有啥该写的不该写的?

(1).尼玛教育经历里出现中学小学是什么鬼?

(2).博客就写两篇还好久没更新过就写上去?

(3).github就注册了个账号就写地址,谁给的胆子?

(4).有什么好的项目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5).有啥特长别害羞秀出来,但简历别写特别长。

(6).长的跟我一样丑就不要贴照片出来了。

(7).你给我个wps格式的简历让我怎么看? 我还去下个wps?

(8).简历写好几页,你当写小说呢?

7.关于简历的排版及填写的项。

首先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如果你写出求职的岗位可以体现出你目标比较明确。

然后就是分清主次,把越能体现你能力的放最前面,比如我自己的就是获奖经历 在校履历 项目经验 自我评价 兴趣爱好,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相应修改。

关于排版,这是门面问题,建议你在网上找一个好看点的模板看着修改一下,不要想着自己用word写一个,很low也不好看。也不要追求什么华丽,我还是觉得简历简朴点比较好。。。

职业生涯中千万别犯的错误


职业生涯中的10个致命错误,你犯过吗?来看看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有哪些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有哪些》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步入职场后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有利于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但是在职业规划中常犯的错误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分享的是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这样过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职业生涯中要避免犯的错误

错误一: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网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二: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网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三: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职生涯中不能犯的错误

错误一: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二: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三: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四: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职业生涯发展可避免的错误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职业生涯发展可避免的错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什么使我的职业生涯建议如此特殊呢?我并不是说它特殊,这是由你来决定的。我所知道的就是我写的都是真实的,都来自于我的经验的事情——很多经验。而且我并不是在卖任何东西。也许这就是给出建议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是一个想法。

通过几十年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指导别人的职业生涯后,在你职业生涯这个问题上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需要你明白的:我们犯的错误有好有坏。有一些错误是你应该犯的,因为你会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东西。不幸的是,这类错误就是大多数人的文章里经常写到的。

例如:点击电子邮件的“回复全部”按钮,并发送一些你不应该发送的东西。或者慢慢处理你的老板马上就要的东西。有些错误你犯过一次就再也不会犯了。你会从那些错误中学习,然后继续前进。这些并不会限制职业生涯的发展。

然而有些错误就像瘟疫一样是你应该避免的,因为它们会限制你的职业生涯发展。这些错误永远会阻止你去发挥你的潜力。他们会让你感到后悔、苦涩、悔恨和痛苦不堪。本篇文章就是

鲜为人知的职业生涯错误


请阅读以下8个不能犯的职场错误以及该如何规避,如果已经犯了这些错,学学如何尽快弥补。

在公司101课堂上,他们没提醒过你吗?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没有什么101课堂,也不会有哪个企业培训课会教你该规避哪些错误以取得工作上的成功。

没有什么地方能让你抹掉自己犯过的职场错误,重新开始。

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学习,可以让自己成为内部知情人,也可以不学习,直到悔之晚矣。

在我前12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走过很多弯路,钻过很多死胡同,求助过很多不该求助的人,相信过很多错误理论,也犯过很多职场错误,我从中领悟到:

你可以接受你犯的错,可以从中学习,也可以继续前行,但你绝不能让这些错白犯。

一旦犯错,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

更好的做法是根本就不犯这些错!

你的境况并不特殊。

虽然没有两家公司是相同的,没有两个员工是一样的,但大部分公司和文化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所以我敢说,这8大职场真相是有普遍意义的。就算你觉得你的情况很特殊,也可能会从中发现相通之处。

提醒:你可能会觉得我说话刺耳,很负面,我只是为了表述清楚。现实是残酷的,一手经验最能说明问题,以下经历绝不是个案,我亲见很多同事和客户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有过相似的犯错历程。注意,别重蹈覆辙。

职场真相一:超牛的行业证书不一定会助你晋升,加薪,提升口碑。

有一个职场神话:只要你获得本行业或者所在小领域的认证,公司就会立刻嘉奖你。

但它其实“取决于”公司政策,哪怕政策不是强制执行,是可商量的。

在取得了两个电气工程学位后,我去考一个叫CCIE的硬核认证,当时全球仅7000人拥有这一证书——没错,我觉得它很牛。按理它应该能证明我的能力,帮我提升原本的超低工资。

我考取证书后,游戏规则就变了,两年中,我不得不腆着脸乞求晋升和加薪。

过了几年,怀着对证书神话的深信不疑,我又去考另一个叫PMP的证书,然而这个证书却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好处。

关键问题是: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这个证书,你是否迫切需要这个证书才能胜任目前工作或是取得更大进步?那几个缩写字母对你究竟有何意义,你要用它证明给谁看?你花时间去做这些夺人眼球而非确有必要的事,值得吗?

别去赶这个时髦,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

职场真相二:你必须主动要求加薪和晋升,大声而清晰,要不止一次。

在我还不知道怎样使用职场暗语正确地提要求时,我一度很害怕开口提加薪和晋升。当我用对了方法时,这些要求就都实现了。

我以前一直践行着“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理论。

亲爱的读者,相信这句话就太天真了,它根本不现实。

你有多么努力地工作,花了多少个夜晚和周末在加班,在某个项目上投入了远比别人多的时间,这些都不重要,它们不一定能让你加薪,晋升,或者得到更多分红。

你要搞清楚哪些是管理层和领导层给你的重要任务,集中精力去了解这些任务的影响和可见性,而不是面面俱到。

你必须主动提要求,不要指望别人发善心,天上掉馅饼。

职场真相三:领导决策层做的决定是为了满足股东利益,而不是满足你。

人们常常忘了,公司不是为他们开的,而是对股东负责的。

好好品味这句话吧,虽然残酷,但是真实。真正的领导力应该像一块磁铁,将使命和愿景结合在一起,没了它,一切将会瓦解。

企业是经过艰难摸索才学到这个教训的,但你不需要。不要指望决策层会听你说怎么做才对。他们或许会考虑到员工利益,但他们首先要听命于股东。不过,如果他们的决策不符合你的根本利益,进入这家公司前你可要三思。

至少,下回你听到上头做了什么糟糕的决策,会明白原因所在了。

职场真相四:亲,人力资源部不是用来保护你的,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保护公司。

首先,如果可以,压根别去接触人力资源部,不是因为你情愿坏事自己扛,而是因为他们对你基本没帮助。他们不会去维护你的利益或解决你的困难,因为他们并不在乎你。人力资源部要保护的是公司。

你一点也不同意吧,我最初听到也不同意。不妨找个良师或者你信任的领导,问问他们的意见,但不要是你直系领导圈里的。

唉,不骗你:人力资源部只会维护公司利益,不是你的。

不管你遇到的是什么情况,人力资源部所做的决定很可能不是从你的利益出发,最后你可能有一堆更棘手的问题要处理。

你要反映的问题可能很正当,但去人力资源部前请三思,我再次强调:他们首先和首要保护的是公司。

职场真相五:不必为了得到公司的奖励、认可和提拔而完全听从上级。

我以前是这么干的。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勤勤恳恳,充满自豪。然后我意识到,我又一次犯傻了,没搞清楚游戏规则。

首先,我做的大部分工作是忙碌却无用的,第二,这些工作很少跟绩效有关。猜猜我是什么时候获得最好、最亮眼的绩效评价的?就是在我只专注于最重要的项目和活动,总体工作时间却最少的那个时期。(是的,我也很震惊好吗!)

所以,不管你多么心软,不是他们给你的所有工作你都得做,不是任何吩咐你都要回应。

问问自己,这个任务或者要求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你是否需要出席每个会议,参加每个培训,回复每封邮件。

你会发现,最优秀的员工往往做得很少,但他们一定会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你要学会区分哪些是普通员工做的忙碌活儿,哪些是公司真正希望你做的。

职场真相六:把职业发展寄托在老板身上,就像让你的孩子在闹市大街上乱跑一样不靠谱。

我承认我遇到了很好的上司,我也真心欣赏他们,尽管有个别例外,大部分还是和蔼可亲的。

让我感到难过的是:我相信他们是因为我对团队和公司倾注的爱,才用“照顾”的姿态回报我。

所以早年,我让我的上司“管理”我的职业生涯,这是多大一个错误。

掌控你自己的职业道路,推动它向前发展。如果上司给你机会,要看它是否吻合你的规划,包括你想在什么位置,你想做什么。如果不吻合,就拒绝掉。

要由你来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在团队里呆多久,甚至打算接什么项目。掌握你职业道路的话语权,因为没人会为你说话。

职场真相七:影响不同于结果,你得打造影响力,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别将结果和影响搞混。你可能会造成很多结果,或小或中或大。但这和造成重大影响是不同的。造成影响是指你以某种显著方式和公司的核心利益挂上钩,而你辛勤工作的“结果”则可能是任何事。

所以问问自己:你对公司,对客户,对团队有影响力吗?还是你只是忙于处理一些结果不明朗的任务?你是否在做着耗尽精力却毫无前途,眼瞅着就要束之高阁的公司新方案?

那么,去做对的事,关注影响力。

职场真相八:没人关心你是辞职还是离开甚至是死是活,所以别为了公司牺牲自己。

抱歉说得这么危言耸听,但我真希望当年有人对我这么危言耸听。

对公司里的大事小事都抱有紧迫意识,有点可笑。让你为公司做出牺牲,实无必要。

是的,有些员工游手好闲。其余大部分人则承担着巨量的工作,当时你会相信你很重要,你做的工作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

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就算你是副总裁或执行总裁,你也并非那么重要。你其实完全,很快就可以被取代。所以何必为了工作而舍弃家庭时间,健康以及幸福呢?

你累死累活到底图个啥?

做出明智选择,画出自己的底线吧。讽刺的是,这条底线反倒会帮你赢得尊重,你会找回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如果你确实想获得成功和晋升,得到应得的薪水,该怎么做?

对以上这些鲜为人知的职场秘辛,你产生共鸣了吗?

我希望在你规划你的职业前景时,帮你规避这些不该犯的错误,或尽快改正过来。

别让职业生涯脚的步紊出现混乱


职业顾问分析:

孟新江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犯了许多大学生的通病,这山看着那山高,求职只注重高门槛,不能安下心来好好做点实际工作,为自己积累点经验,攒下跳槽资本,就只凭着个人喜欢去盲目跳槽,结果频频跳槽,跳赖跳去,跳的职业生涯脚步紊乱,足迹混杂,还出现岔道走到旁路上去;二是大学毕业了,职业生涯规划还没做,导致毕业后没有目标、没有设计,胡闯乱撞,左右摇摆,浪费了许多时间,走了一段弯路,如果不是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职业生涯规划在前,毕业后,他就会沿着一条属于他、适合他的发展路线,去实践、去充电,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他应该有了初步的工作经验。虽然没有计划的闯了一年半,但坏事变好事,让他清醒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建议他下一步先做好以下事情:

一.作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为了让你的人生更精彩,最合适的规划时间应是高中时代,这是职业顾问最先在我国提出的观点,通过中青在线发给了各位网友。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职业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作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这个方案可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走到某个驿站,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自己所走的职业轨迹是一条直线。否则高考之后再做,就容易在高考时搭错车、跑错路。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说: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哈佛爸爸高燕定老师说:人生设计在童年,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观点和理念,在时间上打出更大的超前量,为我们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出一条了一条更切实可行的观念。

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略晚,所以许多人到了大学才做,而有的人大学毕业了却还没有设计好人生。在我国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生涯设计等就业辅导目前做得很不到位。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这些人毕业后必然面临着无所事从,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拿着求职简历到处乱跑,就业的唯一条件就是钱的多少,结果出现就业危机、偏离轨道的现象。

二.在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后,在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后,科学为自己定位。根据职业顾问对孟新江的十八项测评及十大分析,认为他的智商很高,专业基础也不错,又是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结合兴趣爱好等特点,科学为他定位应该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如果沿着这条线走下去,必然会有很大的成绩。而销售恰是他的短项,不利于发展。在职业顾问的推荐下,孟新江现在已是一家较大IT业的软件程序员,前一段的弯路,使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因此工作比较努力,根据职业顾问跟踪问效,他目前的上司很满意,还打算培养他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三.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起点永远是零的道理,跳槽并不是规避困难和挫折的避风港,选择跳槽务必慎重。特别是当前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对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跳槽与跳槽之间还穿插着待业,除了跳槽之外,还存在就业危机。不要总感到发展空间和舞台不够,而要考虑的是在这个舞台上,你是不是一个功底过硬的好演员,如果你没有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本领,那么,舞台越大你越是配角,如果你选择的是在一个可学到东西的单位去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成长、成熟、发展、壮大,然后再跳槽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时是你选老板,而现在是老板选你。当你到了选老板的那一天,你还怕没有发展的空间和施展的舞台吗?

职业生涯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介绍


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通常解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出名的话,那也没什么好惧怕的了。一切都成定局了。

新解:真正应该引起严重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后半生,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后半生继续持续努力的话,那我们怎能预先知道他将来的岁月会比不上其过去默默无闻的那些日子呢?因此纵然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仍然默默无闻,那也没必要为此而担心害怕,如果他能够继续不断努力的话。

1、心态问题

有的人会说我已经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了很久了,工作很多年了,即使发现自己走错了,现在回头也迟了,既然这样,我还有做职业规划的必要吗?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你迈出下一步的方向。

结论: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2、经验问题:可预见和可控制的范围内勇于试错

这是很多已经开始尝试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朋友当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有的朋友跟我说,明白了我说的意思,但具体到如何做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感到困惑的是如何选择最理想的职业方向、如何权衡理想和现实的问题、具体职业问题如何处理等。

其实经验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分析和自我尝试的过程。我这里提倡经验是要去做了才会有的,要学会不断地尝试。当然这种尝试要在可预见和可控制的范围内想办法自己解决。或者寻求人生阅历和职场经验丰富的朋友的帮助,让他们来帮你分析。实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再来找专业人士咨询。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年最好跟咨询师咨询一到两次,以帮助你规避风险,修正前进的道路,最终不断接近职业目标。

3、切入问题-不知道如何进入希望的行业和公司

我觉得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在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做事不单要有目的性,还要有计划性。也就是说平时就要做足功课,职业发展不是象一条直线一样的,而是曲折向前的。在实现目标之前,有时要有策略,知道以进为退。

在有了一个相对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之后,我们要做的是对整个行业做宏观分析,分析市场前景、国家对行业支持的力度,行业目前的现状、自身条件和切入时间和时机的把握。找准行业后、就要开始研究哪些企业是自己的目标企业,做好分级管理工作。针对最理想的企业要做好公司背景调查、企业文化是否和自己的价值观相匹配、产品、经营状况、行业内口碑、薪资福利状况、团队领导的风格等,做到有针对性。具体办法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比如猎头顾问、公司内部员工、同行评价等。

4、环境问题——周围的人希望我做这份工作

在咨询过程中也有碰到这样的情况,说自己目前的职业不是自己选择的,是父母选择的,因为父母这个工作做了很长时间,也希望孩子去做。也有人是从贫困地区来大城市工作的,通过努力在各方面都做到很高的位置,但他们同时都觉得目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担心换职业会让父母和家人没有面子,心理很矛盾,所以一直没有换拖到现在实在做不下去,才想到来做职业咨询。

这其实就提到一个问题:是你自己想要,还是别人想让你要。这就好比穿鞋子,外表好看的鞋子不一定合脚,合脚的鞋子不一定好看。但穿鞋的人是你自己,舒服与否也是跟你自己感觉有关,别人最多也就评价几声好看而已。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以自己为主,坚持走适合自己的路,千万不要把别人的意见当作自己的路走。

职业生涯空白不能胡乱编造


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有一段“空白”,有的人不会把这段“空白”写进简历中,他们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让用人单位知道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会使找工作变得更困难。可是没有工作的那段时期应该怎么写呢?在简历中胡编乱造吗?

对于职业生涯中的“空白”,最好不要胡编乱造,因为所有的谎言都会不攻自破的。当然,老练的考官会很快找出你简历中一目了然的工作间歇期,并询问你间歇的原因,你不用太多担心,只需提前准备好如何作答就行。

在今年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的考官们理解一份好工作难找,他们比你还清楚:即便是工作出色的员工有时也会被解雇——公司会合并,企业文化会发生变化,新老板的计划也会导致一批人下岗。同样,请假一年照顾孩子或脱产学习也是正当的理由。然而,你一定要在简历中说明这段日子你为什么没有上班。

如果你的工作断断续续而且时间都不长,特别是你间断的工作都属于同一性质的岗位,那就尽量把它们并在同一项下。你可能在很多家房产公司或保险公司打过工,而又不想承认,那就略掉一些不重要的经历。比如,你可以写:1997年~2001年,销售代表,负责保险、房屋的销售。

另外,在简历中隐藏短暂的空白期也是可以的。例如,你是在9月份被辞退,12月份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那么你可以说你的合同是在10月底期满,而新的用人单位是在12月初才雇佣你。

但是,对长期的空白则必须做出说明。如果用人单位通过查询你的原用人单位领导发现你掩盖了10个月的失业期,那你可就坏事了。或者你可以用年份代替月份来掩盖一些空闲期,但如果空白就发生在你的上一份工作到目前的这一段时间内,你就一定要在简历中做出诚实的解释。

有时候,诚实就是最好的战术。

《职业生涯中不能出现的致命错误》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业生涯求职技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