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精选八篇)。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益。

二、工作目标

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完成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任务,争取在县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

三、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时期,心理、生理的发育波动强,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而女生则恰恰相反,喜欢娱乐性、柔韧性、游戏性强的项目。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男生力量素质差,但是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强。女生也是力量差,但是柔韧性好。对于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较薄弱,对锻炼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同时由于思想及身体惰性原因对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于常规性的训练存在极大的应付现象。因此,这学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集体游戏来提高凝聚力,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四、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最大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五、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能力。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短跑(包括蹲踞式起跑)与立定跳远教学和成绩的提高。

2、难点是实心球投掷的教学方法研究。

七、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八、本学期考核项目

800米跑和100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女生再加入仰卧起坐,男生尝试引体向上训练。

九、本学期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体能恢复训练以及课间长跑的进一步加强训练,体育专业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

第四周-----第六周:800米跑的有关教学

第七周-----第八周:立定跳远教学以及测试工作

第九周-----第十二周:实心球投掷的辅导训练

第十三周:技巧类训练及测试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体育创新教学与期末测试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2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也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永不言败的精神。因此,以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体育活动习惯,是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特从初中体育教学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到吸引学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期利用兴趣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应用研究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课程中放松身心,还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合作与竞争、奋斗与拼搏,感悟体育精神,端正思想品行,从而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格,运用于平时言行之中。体育活动既是增强学生体魄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性格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低。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体育课程。虽然,中考增加了体育成绩比重,但是一些学校依然采用突击训练的方式,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突击训练的方式,只会在体育成绩上见效,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反而在突击过后没有了硬性指标,学生一门心思准备文化课,缺少体育活动,造成身体机能迅速下降。

(二)体育课程设计环节单一。一些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千篇一律,一些体育教师对专业题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好,但是对教学方面的.掌握不多,造成只会训练不会教学的局面,使学生体会不到体育课程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大多是室外活动教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教师对室内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和研究较少。并且在设计中,更重视学生身体机能训练,对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教育不多。

(三)无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活动教学中,自由活动时间,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站在操场边缘聊天……这种现象既体现了体育教师教学管理中的失职,也体现出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缺乏。教师无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体育课应付了事。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学生兴趣不足,教师又无法利用教学课程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兴趣。

二、初中体育兴趣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端正体育活动教学目标。学生对体育活动重视与否,取决于教师和学校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好坏。因此,教师和学校都应积极树立“健康运动”的理念,理解文化课与体育课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良好的体育活动,可促进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劳逸结合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明确体育教学不仅仅是锻炼学生体魄,还要注重学生身心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不是让学生“疯”跑、“疯”玩,而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要摆脱天气因素的限制,探索室内体育教学方案,可播放体育活动视频或者宣传片,让学生通过观看体育赛事或者宣传片,感受体育精神。

(二)增设体育选修课,根据喜好设计课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就应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增加选修课环节。一个学期中,三分之一的课程为公共课,三分之二的课程为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初中女生之所以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是因为没有适合自己活动的体育项目,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性格特点和性别差异,因人设课。增加健美操、中国舞、初级剑等吸引学生兴趣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硬件设施,确保选修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三)形成互动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体育课程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要求很高,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拥有良性的互动,才能促进体育活动课的高效开展,学生对体育教师要求的体育活动才能够积极配合。因此,教师要多融入学生活动中,采用带领学生活动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组织一些教师自己也参与其中的集体互动项目。例如,组织学生集体跳大绳、踢毽子。把体育竞技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教师在活动中,要通过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多多参与互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就感。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兴趣喜好设计课程,增加选修集体活动等,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同时,教室在体育活动教学中,应当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活动中,采用室外、室内不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得瑞.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学周刊,2019(21).

[2]刘军.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9(18).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3

这学期是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在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顺利完成期末体检,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理想高中。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育差异较大。男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女生倾向于于雯静和内向,不喜欢活动。根据女生的这一特点,可以选择一些灵活的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运动兴趣;还有入学考试,需要更多的锻炼和强度。

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知识(篮球、排球、足球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艺术体操、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的是中考学生体育项目的指导。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是本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标和任务

1、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锻炼。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能,尤其是柔韧性、弹跳和速度爆发能力。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要求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还有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在于对男学生自我和谐教学方法的`研究

3、因材施教,根据身高或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享受运动锻炼的乐趣。

五、本学期教学计划表

第1周——第3周:体能恢复训练和进一步加强班间长跑训练,体育专业的选拔和培养

第4周——第5周:教授50米跑

第6周——第7周:立定跳远教学与测试

第8周第——周第9周:坐姿前屈的咨询训练

第10周第——周第11周:仰卧起坐练习

第12周第——周第13周:中考项目混合考,个别学生集中辅导

第14周第——周第18周:体育创新教学和中考物理考试后的期末考试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4

摘要:体育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强调初中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良好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将其贯彻于教学始终,努力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体育课程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感受运动魅力的同时,逐步强化自身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能力;提升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运动能力差异,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强化心理素质,进而使学生在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更积极、主动地探究体育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重视力度不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初中体育教学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课程没有被作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主要课程来对待。初中阶段的课程安排相对宽松,体育课程始终是副科,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具体细节和整体把握不够全面,甚至部分学生会对初中体育学科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有的初中体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单方向”输出的方法,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学生长期在该模式下学习,很难激发出对体育知识的探究兴趣,甚至会由此产生消极应对的态度。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导致初中体育课程经常出现集体活动后就自由玩耍的情况,这既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技能,无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会让课堂始终处于乏味、单调的氛围中,致使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

(三)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薄弱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够或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由体育学院的实习生担任体育教师。这样一来,体育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进而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其次,部分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如学校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较少、设施资金不够等,只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1]。

(四)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自身短板和优势,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最终出现体育运动能力不强的情况。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空间、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性,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游戏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终实现逐步提升其运动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篮球相关知识时,就可阶段性地开展“篮球技能大比拼”。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阶段的篮球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微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二次回顾。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具体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并将课堂中具有不同难度的篮球技能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教师要按照“均衡搭配、共同推进”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匀地组合成小组,并引导学生以“运动接龙”的形式完成“参赛活动”。教师先引导某一小组成员根据篮球技能的简易程度一字排开,在第一名成员完成规定的篮球动作后向下传递,教师则根据学生动作的规范程度及用时长短来进行评分。在各小组比赛时,教师要着重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问题,并将其归纳成班级统一性问题以便在课堂后半段重点探究和分析。在每个小组完成比赛后,教师要根据记录的信息评判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在下阶段的活动开始时向优胜小组发起挑战。然后,教师要根据该阶段篮球技能的具体标准,集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全面、仔细地调整和完善该层次学生的技能动作。最后,教师应将活动中的精彩部分或重难点内容整理成微课视频分享给班级里的学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点进行反复练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取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在良性竞争中迅速发现自身的短板,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进行弥补和完善,从而实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着对体育知识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二)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学角色,在课堂中以“引导为主、教导为辅”的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例如,在教学武术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和归纳自己感兴趣的“武术”知识,并将与其相关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带到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还应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剪辑,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在课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阐述已获取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并简单发表自己对武术的想法和认知。其次,教师将准备好的导入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但不能针对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偏差或遗漏点给予消极负面的评价,更不可采取直接制止的手段终止其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成员综合讨论结果,以简短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使用现有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加以佐证。再次,教师要以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部分为线索,带领学生实践学习武术的相关技能和技巧。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挖掘课前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再次生成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其他组人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始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并运用实践学习检验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深化实践操作,最终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运动水平和实力。

(三)挖掘个人差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多方原因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也来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使学生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和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处于积极进步的趋势[2]。例如,在教学“长跑”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差异化指导的价值。长跑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推动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引导学习能力、运动能力、感悟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关注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在该层次学生对某一环节内容进行反馈时,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逐步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阶段性地推动学生逐步在单位时间中增加跑步的长度,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感知到体育运动与自身发展间的密切关系。针对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感悟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基础性内容教学,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跑步水平,并一起探究他们在该阶段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跑步姿势错误”“呼吸方法不正确”“身体生病”等。在寻到阻碍该阶段发展的问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进而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此外,在统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保有共性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发展。比如,对于喜爱球类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大该部分学生的球类训练比例,让他们能够在满足自身喜好需求的同时,得到教师系统的、规范的、准确的动作和技能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要求学生在身体的允许范围内充分完成基础训练,从而让学生的基础运动需求得以满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进而使学生在教师差异化的帮助下,切实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并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趣味,进而形成自主探究、自主运动的良好意识。同时,教师在进行差异化指导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模式,使初中体育教学向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应重视优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涵,并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进而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和结构,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正向发展的同时,切实增强自身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佳才.浅析快乐体育导向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13):88-89.

[2]龙宇.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2):143-144.

[3]陆晓飞.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田径,2019(10):17-19.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5

一、引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了本市十所中小学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三、调研结果

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较为重视,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开足体育课程,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仍有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工作得不到有效推进。

体育教学资源: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体育场地、器材等不足,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质量: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较高,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体育教学。但仍有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学生体育兴趣: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

四、建议

提高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确保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推进。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增加教学资源: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健康。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在重视程度、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也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和潜力可挖。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6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我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区体育课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转变教科研工作方式,为广大体育教师做好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工作,使我区体育学科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协调、科学、健康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促进我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本学期将加大对各校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开展情况的督查和评价力度。

2、进一步组织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20xx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研修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学习领域、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理解,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期初将组织全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参加常州市举行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教学指南》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教育新时空”体育名师课堂的观摩学习。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亮点、新范例,切实加强体育教学研究。

4、推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组织我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并择优推荐参加常州大市比赛。同时将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体育课“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上课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让观摩教师看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教学有效性。

5、推动初、高中体育教学研究,促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将改革的着重点放到课程实施特别是课堂教学上,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组织武进区初、高中体育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同时将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评优课观摩活动,提高中、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6、举行武进区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场推进会。

各校要进一步优化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促进学生技能与体能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我区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今年将在全区进一步推进“阳光健身大课间”活动,继续举行大课间活动现场推进会;并将组织全区“校园健身大课间”活动情况的微视频展示评比。

(二)优化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1、要充分发挥各协作片体育中心教研组组长和各校体育教研组长的'骨干指导作用,构建我区体育学科团结和谐、协同高效的教研机制。

通过召开各协作片中小学体育中心教研组和各校教研组长会议,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学科教研能力。各协作片积极开展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

2、探索体育教师网上研讨活动新形式,新方法,加快提高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积极发挥区、市两级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引导更多青年体育教师参与到日常的体育科研实践活动中来。

3、切实加强体育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各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引导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等方面开展经常性研究;要扎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注日常体育课堂学生运动负荷和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实施体育课“体能练习课课练”活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4、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动专业发展。20xx年我区将对工作一至八年内的年轻体育教师实施全员培训;继续举办全区各校体育教研组长培训班,强化业务指导和工作要求;同时将利用市级、省级的培训资源支持更多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开学初将组织全区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常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体操、武术教学方法”培训。

5、组织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研会室内体育课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及常州市教科院举办的第九届教学沙龙研讨活动。

(三)加强教育科研,推动体育工作

1、指导我区体育课题研究,引导各课题组要合理运用研究方法,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深入开展研究,争取取得研究实效与成果。要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研究和体育项目发展的专题研究。

2、指导我区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区、市体育论文评审,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研会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与有关学校体育刊物发表。

3、各协作片、各校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全年不得少于两次。同时在体育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五个一”要求,即: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上好一次研讨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写好一篇论文或案例,坚持一项锻炼”。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7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我们选择了某省几所农村学校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二、基本情况

调研共涉及三所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均位于偏远地区,体育设施和器材相对匮乏。但在师资方面,部分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体育教师,他们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体育教学现状

课程设置:各学校均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了体育课程,但由于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限制,部分体育项目的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以传统的田径、篮球等项目为主,但由于场地和器材的限制,部分项目难以开展。同时,部分学校尝试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

教学方法:体育教师们积极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分组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现代教学手段和设施,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体育活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且多以校内比赛为主。部分学校尝试与周边学校开展联合体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存在问题

体育设施和器材匮乏,影响体育项目的'开展。

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体育活动组织不足,缺乏与周边学校的交流和合作。

五、建议

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加强与周边学校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

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篇8

【摘要】我国大多数初中的体育教学情况都不容乐观,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学校、教师、家长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的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理念的更新问题,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学生对体育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据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

前言

在我国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渐渐为人所知,作为与德育、智育一样重要的教育类别,体育与前者共同构建了综合素质教育的范畴。而想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关教师就应明确体育教育对发展初中学生个性的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育策略。据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1.体育教育对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作用

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虽然体育教师曾经被很多教师、家长所忽视,但是其对学生的积极意义是无法掩盖的。合理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行提高,由于体育学科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接触、学习的课程,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体育课程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另外,体育学科的互动性决定着学生往往会对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兴趣,当教师能够合理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身体与意志,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乐观。

2.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

2.1对课程结构进行完善

体育教学过程具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想要真正的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初中体育教师还必须要强化思想,创新方法,对体育课程的结构进行完善。在以往的情况下,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老套,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例如,在“体能”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中,部分教师往往都会选择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却没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要求,在向学生讲述了体能方面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就会直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训练,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清楚的对自身的体能产生认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从而为学生选择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只有如此,学生的身心才能真正的得到成长。

2.2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

想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明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避免评价单一的现象,促进学生进步。毫无疑问,每个学生的'体育天赋、身体天赋都不尽相同,没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就算再努力,也很难与有天赋的学生比拼体育技术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体育教师仅仅是以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那么就会直接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树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包括进步程度、参与活动积极性、课堂表现等等,如此就能够在保证教学评价真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信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对学生潜力进行挖掘

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运动潜力,优秀的体育教师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如此就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很多男同学对排球运动不感兴趣,但是却十分喜欢足球、篮球运动,而一些女同学不喜欢对抗激烈的运动,却对羽毛球等运动“情有独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细致的观察学生的个性,重视课堂上的专项训练,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运动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运动技巧,提升学生对体育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结论综上所述,合理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行提高,由于体育学科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接触、学习的课程,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体育课程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从而为学生选择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同时还应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秋玲.高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验法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78-179.

[2]李煜辉.关于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完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探讨[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61-62+67.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