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在败局中寻找商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2014年1月23日,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受邀来到挪威参加一档脱口秀节目。

盖茨之所以欣然前往,是因为他希望借这档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宣传自己正在参与的慈善事业。然而,节目开始后,盖茨发现自己全然没了掌控财富的那般潇洒。主持人弗莱德瑞克斯卡语出幽默、犀利,步步紧逼,自己则如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一叶小舟,连连落败。

盖茨先生,据说你的智商高达160,号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那么你敢不敢和我们挪威的象棋王子来一场聪明人的对决?面对名嘴的发难,盖茨不得不接招,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不过我愿意尝试。

为公平起见,主持人弗莱德瑞克提议,棋局设让赛,盖茨拥有两分钟的思考时间,而象棋王子卡尔森则只有30秒。比赛开始,盖茨持黄色棋子首先开局。可是,在从容走出三四个棋子后,盖茨就感觉力不从心了,提子落子的时间明显长了许多。而卡尔森自始至终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每次盖茨的棋子落下的那一刻,卡尔森便迅速落子。在盖茨第九个棋子落下的时候,卡尔森毫不迟疑地一子定乾坤。

79秒,仅仅79秒!这位曾经的世界首富在亿万观众面前败下阵来,此前始终面带微笑的盖茨此时十分尴尬。

此时,主持人继续展开攻势,请问盖茨先生,什么情况下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盖茨依然面带微笑地回答:跟卡尔森下棋的时候。

节目果然如电视台所料,创下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录制节目的第二天,微软就在盖茨的授意下推出了超级人工智能象棋软件,为微软又添了一桶金。

作为世界顶尖级职业棋手的卡尔森,轻松拿下盖茨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盖茨有着超乎常人的智商。不管是谁,也不管你在自己的领域有多成功,但若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很可能会输得一塌糊涂。

盖茨敢于接受毫无悬念的挑战,并在失败中找到新的商机,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法宝。

zc530.COm小编推荐

在第一份工作中寻找职业方向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在第一份工作中寻找职业方向》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个人档案

姓名:Grace Zheng

职位: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全国人力资源副总裁

所学专业:工业管理工程

第一份工作:在国企的劳资科任职

现在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就要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于是,人们不自觉地开始怀念当年学校可以帮助分配工作的年代。而对于毕业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却羡慕如今的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追逐自己的梦想。Grace就是毕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她凭借着在第一份工作中对自身兴趣的把握,从最基层的人力资源工作做起,坚持走到了今天这个职位。

第一份工作由学校帮助分配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在刚参加工作时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此,要求他们对未来有一个长久的规划也不太实际。Grace毕业于1994年,提起第一份工作时,她表示,在刚毕业那会儿并没有所谓的清晰的职业规划。

Grace当年经学校联系分配到北京一家国企性质的调压器厂,就职于厂里的劳资科,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工人的工资、劳保、福利。她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并没有什么理由,或者根本就谈不上选择。在今天,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那份工作所具有的时代烙印。不过说到职业规划,Grace告诉我,当年刚毕业那会儿,她心里还是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上个世纪90年代,进驻北京的外企并不算多,但是外企那种工作氛围、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还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都让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有许多遐想。就在那种形势下,Grace也隐隐感觉到外企就是自己所向往的地方。

在第一份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在第二份工作中延续梦想

Grace的第一份工作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来她从劳资科调往企业管理科。Grace在大学的专业是工业管理工程,现在回忆起来,她说:“第一份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太大关系。”在劳资科任职时,她有一年的时间都在车间实习,跟随工人制作调压器产品,并未做任何关于劳资科的工作;而在企业管理科,她也只是帮助经理写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所以,Grace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第一份工作中并没有实际被运用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Grace愈发感觉到自己并不喜欢第一份工作。在当时,国企的运作本来就缺乏活力,而工作本身也让Grace感觉到机械和枯燥。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年多的体验,她发现在这里自己已经学不到什么新的知识。

Grace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要去做销售吗?似乎自己的性格、做事的风格都不太合适销售岗位;而那种机械重复性的工作更是让她提不起兴趣。想想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多少都与人事相关,似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适合自己,而且第一份工作的经验也使她间接地感觉到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于是,Grace开始参加人才招聘会,有机会进入了韩国的LG电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第二份工作。Grace接受了人力资源部助理的offer,也就是从最初级的HR工作做起,这也为她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份工作要有踏实认真的态度

Grace认为,第一份工作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她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要在工作中有所积累、有所进步。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说教意味,可那种踏实认真的态度的确影响着她后来的工作。

Grace强调,在第一份工作中,她并没有用到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上大学就没有意义。在大学里培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无论在何时都让人受益无穷。而第一份工作无论自己喜欢与否,一旦做了都要坚持下去,即使它很枯燥,也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因为第一份工作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大学生在参加工作的前两年中,就是要不断地掌握技能,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条件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去追求梦想。

编后语: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影响着众多学子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这就造成许多人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理想的工作。根据的调查数据显示,64%的受访者第一份工作和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差甚远。从Grace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份工作可以是我们不喜欢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坚持下来,并积累工作技能。大学生在第一份工作中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分析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积累相关的经验,在拥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后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完)

在混搭状态中寻找职业乐趣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两点是梦想和现实,而这根直线就是规划。”吴岱妮所走过的职业路可以用“规划”来概括,正因为有了规划,她可以从犯错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她可以在工作与生活的混搭状态中找到乐趣,她可以大胆规划五年后的职场路。在吴岱妮看来,规划是一个无声胜有声的东西,职业规划更是如此。

吴岱妮生于台湾,2000年来到北京,现任顶尖人物公司执行总监,是该机构在中国区的负责人。

外表随和的吴岱妮实际上是个很有主见的女性,她善于规划人生,曾在纽约的FIT大学和Parsons设计学院攻读广告和行销传播专业,她说,如果没有这些规划,她现在可能会仍旧留在台湾、或是就在加拿大或是纽约,过着另外一种生活。

吴岱妮是一个对艺术活动有着特别热爱和感受的人,因为这份热爱,她高中毕业之后,离开了加拿大来到了纽约,并在PARSONS设计学院读行销方面的专业,在PARSONS,她接受了艺术方面系统的学习,“PARSONS最激动人心的是:它虽是一个设计学校,但它非常重视艺术的原创性。所以每个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年,不管你是念哪个学科,所有与艺术相关的雕塑、素描、色彩学,平面、立体到多媒体都要接触。它的用意在于,在你没有全面了解艺术活动之前,你还不具备条件去选择长远的设计方向在哪里。”

念了两年半之后,她有一段时间对未来感到迷茫,“未来的路怎么走,我到底想做什么”,这些问题总在她的脑际盘旋,作为职场人,是去寻找一份能实现梦想的工作,还是在一份现有的务实的工作中创造乐趣?

在校期间她做过许多份的工作,其中有一段特别有趣的经历,那是在纽约一家非常有名的心理机构,她的工作是帮助这家学院的创始人做行销工作,起初这份工作特别吸引她的地方在于它们有一部分透过艺术活动做心理治疗的业务。吴岱妮说:“我当时非常想了解他们的营运模式,了解如何用艺术活动如雕塑、音乐、诗歌、舞蹈来进行心理的治疗。”

对于这个领域,虽然曾经很有兴趣,但吴岱妮最终没进这个领域,她说,自己对艺术活动非常感兴趣,非常喜欢与人交流的工作,后来却发现这里的工作有许多特别的地方,她很难想象自己的人生规划会长期与它在一起。但是,这段经历却让她转向个人咨询顾问工作。因为她发现,她最大的乐趣是帮助尽可能多的人找到自己最美好的选择。

恰在这时,吴岱妮遇到一个这样的机会:顶尖人物公司向她招手,希望她去做公司执行总监。顶尖公司最吸引她的是它所提供的与众不同的、帮助大家更有趣、更有效成长的方式。吴岱妮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我们像是一辆敞篷的宝马车,在他的实用价值之外,我们要做的非常不一样。奔驰时你可以感受到迎面而来的风,道路两旁的人可以听到你车上的音乐,除了专业之外,我们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从始至终,她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追求——真实、自由、精彩。“每进入一个新职业,我都会怀疑:“这是我要的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自认做出了错误判断,相反的,我觉得这是在对新工作进行评估。进入新的职业就如同展开一段新的感情,其中必然会经历几个阶段——从最初充满不确定感,到小心尝试后感觉不错,再到慢慢稳定,并有心长期维持这种状态,这是很自然的过程。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要急着做出错或对的判断,而是要给自己留一段时间去实践。你不做,怎么能确定这个选择是错的呢?”

吴岱妮说,刚来内地时,她感到很不适应,甚至有种挫败感。比如她会按以往经验,将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但在内地,她发现很难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在美国,通常在商务餐之后,大家不会再谈论任何有关商务的事。但在内地,通常是在商务餐之后,大家才正式开始谈工作,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很模糊,这让她觉得压力很大。怎样消除这种不适应感?吴岱妮说:“当你清楚地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时,你会学着运用这些差异去建立一个合理的期待,你的思考角度、做事方法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只要你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尝试和不一样的人共事,生活和工作就会变得轻松。”吴岱妮说,她现在已经在工作与生活的混搭状态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完)

怎样在简历中推销自己


把简历作为行销工具

简历实际上是一种推销的工具。很多人对推销抱有成见。我记得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工程师对一群老前辈们说,工程师是多麽地纯洁",没有被推销所玷污。他们全大笑起来。

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推销。你如何劝说你的老板购买新的开发工具?向他推销啊。向他展示利益大於成本。想让你的同事开始使用eXtreme Programming或UML?努力说服他们,因为改变总是困难重重。向他们展现出改变的好处。要准备下一番工夫,因为最重大的改变需要最卖力的推销。用各种因素打动他们。

成功的推销意味著我们必须洞察客户的想法。太多的工程师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总是对他们的老板大谈位元和位元组,而老板真正关心的是效率费用比。写简历时,要清楚地向别人表达出你曾经做过的工作,别人对此可能知之甚少。

诚实!但保持灵活性

千万不要在简历上做假。真相迟早会大白。当今社会,公司都会检查学历、移民状况,及其它情况。只需几百美元,你就可以被调查得一清二楚。一般说来,公司都会例行对应聘者作调查。

但诚实并不意味著你就不可以对事实做一些灵活处理。例如,为什麽不针对一项特定的工作量身定做一份简历呢?如果你知道该公司使用的是68HC11s,你又有这方面的经验,那就强调它吧。在你的简历中重点突出使用这种处理器的经验。如果你没有68HC11的使用背景,你就强调可变通的技能。C语言在任一款小型微控制器上都很雷同。向简历审查人推销他们感兴趣而你所具备的竞争实力吧。

你把事实说得太过了。有一份求职医务工作的简历,我保存了很多年。在心理健康"一栏,她写道,已好转,如今我已取得孩子的完全监护权,"接下来就是细数她精神崩溃的细节。我们常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是没有道理。

我与一位工程师共事过,他後来承认他实际上没有类比设计经验,尽管他曾任职类比设计师。他告诉我,我撒了谎。"他得到了那份工作,但那是令人不耻的行为。他工作得一团糟,后来被调换到另外一份类似文书的工作岗位上。

教你在实习中积累人脉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教你在实习中积累人脉》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加入了新的交际圈,职场应该是你拓展人脉的一块处女地。无论是公司内部的同事还是公司外部的客户都可以被发展成你的人脉,成为你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合作伙伴。

1.对工作积极主动,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

只有给团队中的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才可能进一步的将他们变成自己的人脉资源,在工作中他们才会愿意与你合作,给你帮助。要想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大学生需要让自己职场化,比如大学生需要彻底改变那种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工作上要多开动脑筋,凡事经过思考以后如果不能解决再求助于老员工或者领导,让他们看到你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大学生也需要主动与老员工交流,比如中午和老员工一起吃饭,下班后留点时间和老员工聊天等等,可以和他们谈工作,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对工作的一些想法、建议说出来,这些都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乐于沟通且善于思考的人。

2.敢于“搭讪”,认识其他部门的陌生同事

在你刚进公司办理实习手续的时候会和人事部的同事打交道,领办公设备的时候会和IT部门的同事打交道,不要忘记问一下他们的姓名,方便你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能轻松地找到相应的负责人。

如果公司举行一些部门联谊活动或者团队出游,且允许实习生参加,一定不要拒绝这样的机会。作为实习生,你接触最多的还是团队里的同事,而且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工作,这样的团队娱乐活动正是你和同事联络感情的好机会,也是你认识陌生同事的绝佳场所。平时可以和保洁阿姨拉拉家常,和门卫保安问声“早上好”,指不定哪一天他们会在紧要关头帮你一把。勇于和陌生人说话,积累人脉从第一次“搭讪”开始。

除了公司内部同事外,如果你在公司里的导师愿意带你去见客户,或者让你独自到客户那里送一些文件,请珍惜这样的机会,并留心你所接触的人,谁能保证他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不会变成你的客户呢?

职业转型:莫在犹豫中蹉跎


职场转型几乎是职场中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和经历的事。最近来向阳生涯做咨询的客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职场中遇到了职业转型困惑的人,他们纷纷提出“怎样知道自己是否该转行?”的问题:

Tom写给洪向阳老师的Email:

我原来做过近五年的文秘工作,现在做了包含客服和销售的工作,但我很不喜欢,一直希望做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但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我问过一些朋友,多数说我适合往HR方向发展。因为大家感觉我的亲和力很强,我也曾经专门找过职业顾问咨询,他们给的方向是培训专员,但我现在迷茫的是,我不想放弃自己已经有的近五年的秘书经验,从头开始做人资助理。如果做秘书能一直做到高层秘书,也一样可以做人资,而且可以做到较高的岗位,并且我觉得做秘书有机会和领导接触,对自己的见识能力都有好处,而从底层做人资可能就不行了,我现在十分困惑。我到底该先做秘书过几年转型呢还是现在马上开始从人资基层做起呢?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点评:

Tom,你好,首先我要说的是,你先前的这个咨询肯定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出现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想要么你找了一个很不专业的机构,要么就是免费做的一个咨询。因为一个真的做好的咨询,在咨询结束后客户自己是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行动,而不会像现在这样面对选择时出现犹豫。其实从职业规划分析的角度来讲,我们会去看这个客户是比较适合做秘书类的职业,还是比较适合做人力资源这个方向。而人力资源工作,不同阶段的介入的确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专业走人力咨询方向还是跟管理相结合的方向,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是可以清楚地界定出来的。

从资料来看,你是否适合做人力资源,或者是否做秘书,我不好简单做出界定。但是有一点,比如说你适合做秘书的话,也有一般秘书和高级秘书的级别,他们的层次不一样,好的秘书收入也还不错。如果你觉得秘书工作是你自己感兴趣的,而且能够做得不错,是可以继续往这方面发展的。如果说想要往人资方向发展,这里面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你从哪一个点切入。比如说你这次做咨询,咨询给的切入点是培训专员,这也是一种专业方向,你做到一定的程度,可以累计很好的经验,后面的发展通道可以是培训专员、主管、经理等。如果能够做到培训经理的话,这样的职业发展轨迹也很不错。培训经理在大部分的公司,不会比秘书的地位低,而且收入也往往通常高于秘书。

究其根本其中的差异在哪,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讲,实际上是帮助你培养一门专业的技能。本身做培训是一种专业技能,做秘书的话,素质会更综合一些。但是在中国做秘书的话,跟国外做秘书不一样,中国秘书一般来讲比较年轻会比较有优势,等到你35岁以后,还在做秘书,就会遇到外界的挑战。所以,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但如果说你很适合做秘书,自己喜欢也有工作上的成就感,那么在做秘书期间,补充一些人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等到一定的时候再转型过来也是可以的,只是在此之前需要提前做好筹划。

对于Tom目前不清楚职业转型时到底要如何选择的问题,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尽快确定并开始专注,而不是想来想去。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在想到底要不要做这份工作已经两三年了”,孰不知时间就在一天天的不确定中渐渐流逝,很多好的职业机会也就随之流失了。

面对职业转型而犹豫不决的职场朋友们,不要在想来想去中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与机会,认定了就要执行、要去做,空想是改变不了任何事情的。在职场中,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完)

在面试中如何谈失败经历


问题分析: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你能否通过恰当的表述,表明你已经通过失败经历吸取了教训呢?既然问的是“失败经历”,说明面试官在意的其实并不是结果,而是想了解应聘者在这次“失败”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考察其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面试中常见的如“你在工作中最难忘的一件事”“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等问题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回答提示:一个成功的“失败经历”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专业程度,但如果表达过于夸张,会让面试官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如果说自己没有失败经历,恐怕更会贻笑大方。回答这个问题的重点应落在“经历”上,而非“失败”上。面试官不仅想了解你对失败的态度——任何人都知道此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更想要听到货真价实的内容: 1.失败经历中所提到的困难的背景;2.当时处理困难的方法;3.当时能够使用的公司资源;4.失败后的总结和反思。
应聘者给出的事实细节越详细则越可以体现你的专业程度,而总结和反思则体现了你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有准备的话,应聘者可以就失败的经历“重来一次”,当场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Tips: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事项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4.不宜抱怨,把过错推到同事或者客户身上;5.暗示失败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所导致的,不宜提自己的性格缺陷或消极心态;6.表明失败后自己很快就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寻找失去的工作激情


微软公司招聘员工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被录用的人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微软的一位人力资源主管一语道出了内中的真相:“我们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几张钞票的事,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尊严和责任,只有对工作拥有激情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企业需要有激情的员工,因为企业认为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激情×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激情,那么他的价值就是零。然而员工能始终保持激情绝非易事,同样对于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能保持刚工作时的激情更是难事。

52%的HR认为“工作没激情”是老员工的一个大问题

调查显示,有52%的HR认为“工作没激情”是老员工的一个大问题。调查还发现老员工的激情缺失分三类情况。

第一类:企业缺失职业规划和上升空间,薪资水准又低于市场价位的话,一些正值“当打之年”的资深员工很容易产生“付出远大于得到”的抱怨情绪,工作激情也随之淡去。

第二类:员工在于对这份工作已经全然熟知,难有新鲜感,缺乏挑战。

第三类:公司震荡。一般老员工已经与上司或老板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关系,对公司也比其他员工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因此一旦当企业方或者公司高层发生大震荡,老员工们常常会因此心凉掉半截,进而激情不再。

有着8年从业经验,IT人丁先生告诉笔者:“我也有失去激情的时候,我现在的收入比我想象当中的差很多,收入与付出严重不平衡。我们业内都这么说:IT人,挨踢人,吃的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累,每天起早贪黑。”

特约顾问俞茵女士指出,如果是再生性因素(阶段性的、因环境中的人或事引发的),如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因素导致的工作激情的消失,短期内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是由于原生性因素,如性格、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上引起的工作激情的流失,则需要通过长期辅导才能扭转。

激发员工激情四板斧:领导者、企业文化、团队和目标

1.老板/上司的鼓励

上学时有这样的现象,经常受老师表扬和鼓励的学生,成绩会一直领先,因为受鼓励的学生会持有对于学习的激情。学习中的激情,老师很重要;同样,工作中的激情,老板/上司很重要。对于老员工而言,很看重来自上级的信任与认可,极致的情况就是“士为知己死”

2.创建富有激情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释放员工的情感、提升员工的情操,能增强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3.建立富有激情的群体(团队)

激情是会感染的,团队中大部分成员对于工作的激情与活力会影响和激发小部分没有激情的成员。

4.帮助员工制定清晰而完善的职业规划

帮助员工制定目标,并规划每一步的达成,从而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这也是激发员工激情的一个重要方法。

找回激情——职业规划是关键

企业需要有激情的员工,而我们个人则需要激情来丰富生活,刷新历史,改变自己的未来。专家洪向阳建议寻回激情,个人要认真理清三个问题:

1.喜不喜欢这份工作。我们通过对工作1-10年的近千位职场人士分析表明,有68%的人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由于现有的工作是由父母或家人安排好的,或是为了生存而选择留在当前的职场,与自己的梦想失之千里,从事着自己不认同的工作,很难保证工作激情。

2.工作环境是否容易造成激情流失。激情是会受影响的,特别是来自周边人的影响,同一部门同一公司的人,纷纷抱着敷衍的态度应付工作,没有工作兴趣,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久而久之便会随波逐流,时间长了自然会消减工作激情,导致恶性循环。

3.缺乏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工作没激情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职业定位不对路,也缺乏职业规划。

专家俞茵提示,找回工作激情需要三步。第一步:明确你自己想要什么;第二步:想想通过Who、How、Where,才能获得你想要的;第三步:分析阻碍你获得的原因,衡量得失,然后开始行动。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过分地依赖一个渠道或专注一份工作,这样才可以让你较长久地保持工作激情。(完)

想要查阅更多关于“寻找工作激情”文章请点击专题:工作激情哪里去了?

在不可能中求生存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在不可能中求生存》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朋友强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告诉我:砸了!笔试、面试总成绩排在第八名;慧同公司还按照《招聘简章》,通知他明天带50元钱参加体检。他已经不想再花冤枉钱,去当映衬红花的绿叶了。

半个月前,强在报纸上看到慧同公司面向社会招聘营销人员消息,心动了起来。他下岗一年多了,一个大活人硬是找不着事做,自己着急不说,妻子也不时给他气受。虽然这次招聘的条件他都符合,但仍缺乏信心,所以跟我商议。我当够了他们家庭的“调解员”,旗帜鲜明地鼓励他去,并传授他一些我的实战“经验”。在我的怂恿下,他壮着胆去了。

慧同公司此次招收4名营销人员,符合报名条件的全部参加笔试,后按1:3(即12人)参加面试,再以1:2(即8人)参加体检,最后按1:1(即4人)从高分到低分予以录用,条件不符的依次递补。强能够闯两关考到第八名,我认为他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竞争4个岗位的近200人哪!现在强不肯参加体检也在情理之中,试想:参加考试的都是1967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人,身体能有什么问题?笔试和面试成绩出来,名额也就确定了,底下的体检纯属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而已了,况且还要交50元钱送瘟呢。

听了强不去体检的电话,我极怀着侥幸的心理劝他不妨去检一检。万一……我开始用最坏的恶运推测那前面的人了。可强却听不进:痴人说梦吧?一个、两个体检有点问题尚能说得通,四个出现问题,除非都收到了“白色粉末信件”了。事到这地步,还要我出50元钱,太冤,不去!

做教师的妻子听到我们的谈话,插嘴说:“做事要有始有终,即使没有希望也要去,这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责任,怎可有头无尾呢?”我觉得此话有理,就照学过去,让强继续去体检。并劝他:100元报名费都交了,何在乎这50元体检费?即使没用,查查身体也没什么坏处嘛。他聊无神气地要“再考虑考虑”。

第二天中午下班未进家门,就听到电话一个劲地死响。我赶忙出来接听,噢,是强的,他在那头喘着气、哑着嗓子,我估计有什么好事。果然,他被录用了!我很惊诧地问:“前面真有四个体检出了问题?”他大声说:“不,不是,只有我们三个人参加体检!”

三个人参加体检?我糊涂了,他饶有兴趣地告诉我:总经理看到前八名的成绩相差在几分内,有的只差几厘,认为单凭这些成绩就断定谁优谁劣不妥,就与人事部主任商议,再借体检机会再考查一下各个人的做事态度和心理承受情况,就向前八名都通知来体检,并都告知他们是第八名,看还有几个人能善始善终、勇敢面对几成定局的失败。最后只有三“勇士”到场,公司连检也未检,就当场确定录用他们三个,好险呀!

真的好玄好险。仔细回想慧同公司的做法,确有道理:做营销人员,就是要善始善终,就是向失败挑战,在不可能中寻找商机,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的做法,的确是智慧的一考,给人的启迪也是极其深刻的呀!(完)

寻找梦想的行动派


80后曾一度颇受争议,被民间、媒体和学术界贴上自私、叛逆等标签,甚至被拿来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80后自身却并不认同这些说法,他们认为,80后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黄恺:特立独行做三国杀

1986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04级游戏设计专业,不插电游戏三国杀设计者。

他不是三国迷,不玩光荣,不玩三国志,对三国没有特殊的爱好,但这不妨碍他发明一款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令万千人迷恋。

三国杀设计者黄恺,最开始只是手工做游戏,制定规则,画小兵,用骰子和卡片进行战斗,他设想过众多场景,甚至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设定为游戏人物,但最终他选了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三国。

他很早就显露出一种天赋:小学课间,他拿出自己手工绘制的角色小纸牌,让周围的同学一起参与到游戏中。但他并不喜欢天赋这个词,觉得这个词太容易抹杀掉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努力。

他更愿意将今天的一点成绩归功于特立独行。他事事要求自己与人不一样,就连选择大学专业也如此。当时,他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简章前,仔细浏览了一遍,发现互动艺术才是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尽管这是当年新开的一门学科。

三国杀游戏的风靡程度让黄恺自己也感到吃惊。2006年,北京桌游玩家不过两三百人,到了2009年,活跃用户就高达400万,一条桌游产业链逐渐形成。

如今的黄恺已是游卡公司的总设计师,比起以前单干时的自由,他觉得这份工作还需要一定的克制和责任。他开始考虑更多事情,比如整个公司的利益,员工的利益。他仍怀念三国杀游戏刚诞生时,在淘宝店上出售的经历。他在电脑上设计出牌样,送到美工店喷绘,再贴到剪成一样大小的纸板上。第一个买这款游戏的人,他到现在还记得十分清楚。那是两个星期以来的第一个客户,他十分详尽地给对方解释相关规则。

之后的他,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更为复杂的规则。

游戏刚风靡时,常有人对三国杀模仿国外的一款游戏提出质疑。他只是平静地解释: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模仿,但游戏里也有我的逻辑和设计。这并不是抄袭。

黄玉浩:沉迷绝

世好题

1983年出生,《新京报》深度报道部记者,写过阜阳白宫书记的覆灭、王亚丽造假骗官等调查报道。

2010年元旦,黄玉浩在微博里写下新年愿望:让远在安徽老家的爸爸妈妈坐飞机到北京来,陪他们去看天安门,请他们在饭店吃顿团圆饭。

他花了3年时间,终于有能力来实现这个愿望。

来自安徽省泗县的他,上大学时从家里带走一万块钱,还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从大一我就开始打工,基本上什么都干过。我卖过电话卡,发过传单还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成立过广告公司,为商家设计传单。再加上学校的助学贷款,基本能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黄玉浩说。

2006年,23岁的黄玉浩第一次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揣着500块钱。就是想找工作,也不知道去哪儿找。我背着一个大包,睡过火车站,睡过协和医院。他说。

2007年,他已经成为《新京报》深度报道部的实习生。瘦小,其貌不扬。同事形容他。

但第一次出差,他就让人刮目相看。那是一次矿难,有人在事故现场驱赶记者。他跳下采访车,从地上抓起一件不知谁遗落的黄色矿工服,伸出手来抓了把煤灰,顺手抹了自己一脸,成功混入到矿工家属中进行采访。

3年里,他写了许多调查报道,从阜阳白宫书记案到王亚丽骗官案,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男孩。没有变的是他的眼神,找到一个好选题,他会眼睛发亮,兴奋地说:这是一个绝世好题。随后,他提着行囊,即刻出发。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个月的时间里,20天在采访,5天在写稿,剩下的5天在改稿。他习惯了用长久的时间来磨出一个好稿。他说:也许有一天,我在一个小旅馆没睡醒、死在房间里,不认字的爸妈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转眼,他又投入到下一个稿件中。关于父母的那个梦想,又被搁置到一边。

他拾起了另一个梦想:我只是喜欢记者这个职业,想做一名好记者。

伍声:世界电玩冠军开始迷惘

1987年出生,中国DorA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游戏ID2009被业内人士尊称为9神,现任LGD,sGty战队经理。

伍声有一双适合玩游戏的手,修长白皙,在按键上灵活飞舞。

小学时,他已明白自己玩游戏比周围人玩得都好。他没有多少零花钱,但这并不妨碍他放学后去游戏厅里观摩。每到周末,他才会掏钱去实践20分钟。半年后,他打败了这个区的所有玩家。他说自己喜欢胜利的感觉,这是他玩游戏的直接动因。

就连上大学,也是游戏的缘故。为了更好地玩游戏,他和父母交换了一个条件:只要考上大学,就再不干涉他玩游戏。结果,他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生物医药专业。

一进入游戏,他俨然是一位国王,发号施令,带着自己的队伍冲锋陷阵。

但这个国王也没用。伍声突然叹道。

2011年,这位前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的冠军,突然说不想再玩游戏了。身为2010届毕业生的他,开始考虑如何抛开过去的生活,来重新打量和审视这个世界。

在大学里打了4年游戏的伍声突然感觉到了迷惘。手握着浙江大学生物医药专业的毕业证,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简历在同龄人当中有多光辉。

过去的4年里,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4年的时间里好好玩游戏,玩出一个世界冠军来。他成功了,也感觉到了疲倦。

毕业后的这段时间,伍声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越来越察觉到自己做每件事情都带着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他把这种变化归结于现实环境所致。

只是更现实了,琢磨着怎么把游戏世界里的影响力转换为财富。伍声说。

罗成:从愤青变成留学中介

1983年出生,江西高安市人,现任上海互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马来西亚东方学子留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创留学新模式。

很少有人知道,大学里的罗成是个愤青。他注册了一个马甲,在天涯里跟帖,骂社会上的种种不公。父母当官的世袭制,凭关系上位的,我都跟帖骂过。他说。

那时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创业,只是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

生活里的第一个挫折来自于毕业招聘。在农村长大、毕业于一所二本学校的他,被面试官批评英语发音不准。此后,他意识到英语不足,开始想出国进修,参加了好几个月的英语培训,却仍旧只考了一个让他觉得羞愧的分数。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留学马来西亚,那里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较低。

走下飞机的那一刻,罗成感觉到了孤独。我该去做什么,怎么和人交流,甚至怎么吃饭,我一无所知。罗成说。

2007年,他把眼光瞄准了马来西亚的留学市场。我想提供一个免费的中介,先打开市场。罗成说。于是,他开创了一个留学马来西亚的新模式。

罗成的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与合作的股东发生了一些矛盾,对方不同意他免费的中介运营模式,而是希望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人先后离开了罗成的团队。

如今,罗成的公司已占据马来西亚留学市场的最大份额。

周围人对罗成的评价是行动力强、踏实,即便是半夜3点钟,他想到什么点子,也会致电自己的员工要求落实。

罗成说:跟前几代人相比,其实我们80后一代特别幸福,可等我们一踏入社会,压力就来了。比如房价,你得有很多现实的考虑,这些东西会钳制你的梦想。

寻找适度的自我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寻找适度的自我》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家企业组织大学生去西部看看,宣传西部创业,我是随行记者之一。旅途困顿,大巴上,学生昏昏欲睡。这时企业老总笑容可掬地说:“要不,给大家讲讲我在西部创业的故事吧。”

他才起个头,就被一女生打断:“对不起,我们都已经太累了。”

后来学生又如法炮制,提前结束了一场日头暴晒下的演讲,让对方气急败坏。一路下来,这帮80年代生人的学生被60年代出生的出资方百般斥责:自私冷漠,毫无责任感。

突然想起前些年去北大山鹰社采访学生雪山遇难事件,学生很无畏:既然登山,就作好了死亡的准备。

问:那你们对培养自己的亲人、社会不是太过残忍?不负责任?

答:如果是真爱我们,就不该干涉我们获得快乐。我们是独立的,首先对自己负责。

问:遇难同学的父母都坚持校方再次搜寻遗体,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答:既然是为雪山而亡,就让他们安眠雪山之上。父母的想法,太过自私。

当时学生透露出的那种生气,令人震撼。爱护或者斥责,都不能令他们放弃自我。斯宾诺沙就说,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自我保存。

拥有独立人格和现实价值观的“自我”,是完整的吗?假使是,那么,是谁偷走了我的“自我”?就像我自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让“自我”背着“乖孩子”的名号,渐渐泯灭在一系列的传统灌输和人生教训里。那一丁点勇气,也被各种名目的谴责扫荡干净。对于权势(譬如条文规章)和传统(譬如听从长辈),我采取的态度是妥协,顶着怯懦的外壳希望四平八稳地过日子。头脑匮乏,就会活得拘谨不自信,或许到了后半生,这种拘谨反成为自然,就好像你总让一个人驼背走路,久而久之,再让他直起来,他会理直气壮地喊:“那样走成何体统?”多可怕!虽然你也可以说,不自觉的不幸,就不能称其为不幸。所谓真实就是这样无可奈何的庸俗……

曾经,有人会为了挽救一根电线杆,跳进洪水丢掉性命。谁都明白生命的价值大于一根电线杆的道理,但是若说这根电线杆是国家的,跳进洪水是崇高的,大家都用赞美的眼光期许着,我这愣头儿青或许就被鼓舞着美妙一跃。我仅仅知道“崇高”需要牺牲自我,但这个“自我”到底价值几何,却草率放过。

我觉醒得有点晚,但毕竟在找回“自我”的途中。问题又出现了:“自我”究竟怎样才适度呢?换言之,几根“电线杆”才值得去牺牲自我?承认王小波说的“毫不利己包含着虚伪”,但是专门利己也失之厚道。人毕竟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人,在满足了物质的“自我”后,又该怎样满足精神的自我?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人避免孤独的需要。一个欺诈他人满足自我的社会,一个充满理性缺乏温情的社会,一个“他人即地狱”的社会,又岂是我们安居乐业之地?

自我如果泯灭,人就变成行尸走肉;但自我如果太过膨胀,像尼采自诩为太阳肯定要发疯,像希特勒自认是优秀人种肯定要灭亡。适度的自我,尺度标准在哪里?不同价值观不同道德观的人,彼此能交换的自我,又在哪里?

我虽然不爱那个毫无主见的自己,但我也不适应某些大学生太过坚硬的“自我”,不适应社会上刀光剑影的利益往来,担心善和爱,都将成为追忆。人必须有自我,但小的“自我”只有我,大的“自我”会均衡更多人的利益,关注全民族的利益(真正做出对民族繁荣昌盛有益的事情)。

罗素赞成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追求智慧,追求真,认为这些都是自我适度的保证。如果可行,第三个问题又出现:怎样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智慧与真理,真正与实际生活接轨?(完)

《在败局中寻找商机》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礼仪在职场中的帮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