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在某一天的午餐时分,为了缓解一下无聊的气氛,我和当时咨询公司里的一群程序员们开始聊天。在我问了这个问题之后,气氛开始变得热烈起来,大学足球成为我们的话题,每个学校的球队都免不了成为开玩笑的对象。

然而我注意到有一个人--乔突然变得非常沉默。

因此,我想最好把他拉到讨论中来,于是我又问了一遍这个问题,然而这次他却用不友好的语气告诉我他没有上过大学。

这时大家都尴尬的沉默了。

我是那种好奇心很强的人,不由得追问,真的吗?那你是在哪里学的写代码呢?

乔变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回答说:我上了两年的技术学院。

这时气氛缓和了些,显然他对他的教育不太满意。我想知道更多一点。

有点意思。那你们都上了什么课程?我问。

乔瞄了我一眼,然后咽下了他的三明治。

说老实话,我上过的技术课程可能比你们任何一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位都要多。你看,我不会在哲学和政治上浪费时间。我只关心写代码。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毫无价值,我这样认为。当我开始考虑乔说的话时,岁数大一点的同事斯坦忍不住插话了。

乔,我相信你的软件开发学的很好,但我忽然觉得你所谓的那些'毫无价值'的课程恰好能把人培养的更全面,也许可以更好地与客户和项目沟通。这不仅仅是编写代码的问题,你必须要能够处理人、流程、业务规则甚至办公室的关系。

我跳起来想帮乔一把。你那时候上不起大学?(我后悔当时真的是这样说的。)

乔的脸色开始涨的发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解释自己的立场。

我选择的是不同的路。其实,我考上了一所一流的工科大学,但是我讨厌它的课程。所以第一年后我就选择了退出,这样我可以把重点放在我感兴趣的东西上,而不是那些别人认为我应该做的。

事实上,我在想有魄力离开一个好学校其实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我的意思是,许多成功的IT人离开大学。比尔盖茨离开了哈佛,对不?

这时候斯坦也开始重新发言。哦,你从大学退学的吗?

乔做了个鬼脸。我在计算机科学课的分数还挺高的!我不喜欢的是其他课程像'人际沟通'还有'自由社会行为学'等等。

这点我可不同意,我说:嘿,我上了类似的课程,我觉得这些课是了不起的!

这时候我们的另一个朋友迪恩开腔了。是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能成为伟大的传播者,埃里克。迪恩讽刺我说。你的专业是信息科学,对不对?我敢打赌乔上的技术课程比你更多。可惜我当年没乔那个胆量。我的意思是,社会行为学与编写软件能有什么关系?

zc530.cOm编辑推荐

程序员你真的只是程序员吗[1]


你是不是感觉标题有点矛盾啊,是啊,程序员当然就只是程序员而已嘛,还会有其他什么吗?

No,No,No,如果你以前是如此认为的,那看完这篇文章后,请从此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你要改变成一个不一样的程序员(怎么还是程序员?)

虽然我工作经验也就6年左右,但经历了很多,也自己创业过,也是从一个初级程序员走起,因为看的比较多了,某些东西也普遍存在着很多程序员身上,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帮助你们。

当刚踏入程序员这条路的时候,有幸为一家公司开发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因为这篇领域当时还算刚刚起步,自己的编程能力还不太好,所以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每天重复着做完PM给的工作,但是做了大概几个星期,我发觉某些地方真的不合理,但自己又仅仅是一个程序员而已,怎么办呢?我还是按照PM的任务一步一步来做,私下里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着我的做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试着跟我的PM进行沟通,他也发觉不错,所以一并写了方案提交给上级领导,很好的是,我们的领导发觉建议还不错,所以改变了原先的策略,对我们的网站原先的设计进行了彻底的推翻,一套新的理念就此诞生了。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并不是炫耀自己的能力,我只是想说,程序员,你其实不仅仅是worker,更应该是Ideaer。当你选择程序员这条路时,如果你仅仅为了工作而选择的,我想你的人生真的很灰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面试过很多人,大多都是从培训中心出来的,虽然我也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不过我当时是为了学习编程而去培训,但现在更多的人会为了工作而去培训。其实如果你是真正的选择程序员这条路,我想你的思维能力一定不错,因为一般程序员大多是理科出生,理科靠的就是你的思维能力,在某些时候或许你的思维还不够敏捷,但我知道,每个人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就会产生各类的想法,或许某个想法你会改变你公司的命运,可为什么提出观点的人就寥寥无几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性格吧,因为很多程序员都是内向型,因为我们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沉醉在代码中,因为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无法自拔,所以很多时候就忽略了沟通,因为我们打交道最多的是abcd。如果你正是如此,希望你快点走出来吧,分清楚何时沉醉,何时交流才是最好的。我的偶像-唐骏,我看过他的访谈,他在大学时还是一个不会沟通的人,只是偏执于技术,而且和大多人一样,都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行,是个天才,但在他大三的时候,他意识到了错误,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学习交流、沟通,在宁愿委屈自己进入微软做程序员,再到无数次发意见给Bill,一步一步成就了这位打工皇帝。

所以,我们每个程序员要做的是,技术和沟通并行提高。在唐骏的话中,我会学到很多东西,他能从容应对每一次挑战,当时有幸成为唐骏的下属,见证过他的能力,虽然他当时只是个技术总监,但他的想法、创意给盛大带来了无比的利益,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胆大,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从他身上还学到了专一,其实很多程序员会在编程的道路上三心二意,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相信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学会专一的,因为程序真的很美,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和薪资。

我这里又不得不批判一些年轻程序员了,他们仅仅看中的是工资、福利等,没错,这是考虑工作的一点,但你要知道,有些时候,你第一点的工资,或许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呢?我经历过很多,经历过1年工资翻几番,又经历过折一倍,又经历过小公司,又经历过大公司,各种各样看的实在是很多,但我不会说我自己半途而废,因为每次我会把事情做的觉得自己可以了,我才会选择更好的发展前景。我面试过一些人,工作也就2,3年,做过的东西也很多偏向于OA、ERM等项目,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工资也是漫天要价,可真正面谈的时候,我才得知,你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模块,但当我问其项目的整个运维的时候,就会楞个半天,最后来一句,这个模块不是我负责的,敷衍了事。那好,我问你自己负责的模块,如何具体写的,用了何种方式等,基本都会回答,三层架构,什么什么,My god 三层架构是你一个模块就能体现的吗?那好,既然你说三层,何为三层,三层的优点,缺点在哪里?诶~~~~~前几天首页那篇批判大学生的文章,我觉得写的太好了,你们这是在沉醉吗?如果你不喜欢,你为什么非要选择程序员这条路呢?

程序员对经验的一点思考[1]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经验不是很在意,甚至有过这样一种想法:总觉得经验会制约思维的能动性,会构成个体客观思考问题的障碍。

举几个自己经历过的例子:

1、在自己现在参与的这个产品研发过程中,一开始设计一组核心数据结构的时候,我们team里一个有经验的同事对一个我和老大作出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我和老大也跟他作了一番讨论,他告诉我们以前他在一家大公司里就是采用他建议的方法解决了我们在设计面对的问题,但是具体到以前他们公司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方法及其前因后果,他不能详细地作出解释。所以最终我和经理还是坚持了已有的作法。数个月后,在后续开发工作中,我的老大发现之前的那个设计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而那位同事基于他的经验提出的建议的价值也显现了出来。于是在经过又一轮讨论,并结合现有的代码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决定对以前的设计作出调整,而因为这个设计用于一个比较底层的数据结构,其调整也造成较多的代码需要进行相应的重构。

2、最近我的老大在作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从实现上来看,工作量并不是非常大。但是在确定这件事情的目标特征范围上,他花了比预期要多得多的时间。因为之前没有相应的经验,不知道这件事情作到什么程度,涵盖哪些场景会比较适宜,于是只能通过使用现有的一些工具来获得一些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协助确定任务的特征范围。这份实验工作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

3、前一段时间,自己在作一件事情,老大跟自己的观点存在不一致,老大存在不同意见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之前在他的公司里,他们对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跟我给出的办法有所不同,但是因为这件事情是我具体在负责,细节方面他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我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具体的理由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在激烈的争论之后,老大没有继续试图说服我,让我选择了自己提出的方案。事隔半年之后,在加入一个新的feature的时候,自己发现之前的设计的确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当初跟老大争论时老大提出的建议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还是比较正确的, 自己也不得不在已经基于原始方案展开一定工作的前提下再度考虑他提出的方案。

在第三个例子里,面对一个问题,自己作完一遍,要在真正遇到障碍以后,才能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而我的老大却能在第一次看到问题的时候就作出准确的判断。我想,这固然跟个体能力的不同,思维穿透性的差异有关,但是跟老大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关系。

而另两个例子则更生动地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如果说我的老大或是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具备相应的经验的话,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至少是可以节约一些因为在问题空间里作尝试消耗掉的时间,加快项目的开发进度。

在我看来,经验是主观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考模式的积累,这种积累对于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提供可复用的参考以及借鉴,是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采用不当的方式使用经验的话,也会给个体带来一些局限。

1、随着经验越积累越多,个体会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视作自我的一部分,个体对自己的经验会产生一种维护其正确性,确保其不受攻击的心理,这就可能带来知见障了。

2、经验获取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因为思维的惰性,个体只会知道经验的具体表现,而未必搞清楚了经验背后的前因后果。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起来的经验往往不扎实,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甚至发生扭曲变形,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35岁前程序员要规划好的4件事[1]


经常可以看到关于35岁程序员的生涯询问,他们之中有些人写了十年代码,有些人则是因为对编程发生了兴趣,中途转行,以下四点是给那些30-35岁程序员的建议:

照顾自己健康

以前,我认为钱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的好: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所以过去我的焦点都是放在收入,但后来我发现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是家,在你没有结婚前,这个家的概念是指你和父母的和谐关系,而在结婚后,家的概念是指如何维系一个家庭,包括和太太还有孩子的关系。

在IT这个行业里,很多人跟自己父母的想法是有差距的,认为上一代保守,食古不化,讲到很多东西没法沟通,另外,我的很多朋友事业做很大,但最后却离婚了,没有孩子还好,有孩子的要想更多,只有家,你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精神的支持,否则就像电视里讲的那一句,失去了你,得到江山又如何?

但这个家的信念自从张国荣事件后,又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就是有比家更重要的东西,那是你的 健康, 这个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想想看你拥有了一个家, 但是因为没有健康,全家人都被拖下去了,每天看着你痛苦的吊瓶子,更严重的直接轻生,这样遗留给珍爱你的人只是更大的痛苦,你会 C, C++, C#, Java 又怎样?那时候你会认为这些通通都是屁,做人做到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岁会困惑的人多半是因为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没有做好准备,过去的已经不可追,现在要想的应该是45岁怎么办?有人说年轻比的是学问,中年比的是财富,老年比的是健康,如果你现在不注意自己健康,那么很快更大的困扰就会上门了,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扮演的角色,要学会未雨绸缪,否则不用到50岁,可能40岁就会开始后悔了,健康要从饮食和运动着手,多涉猎这方面的常识,比搞那些过几年就要淘汰的技术有意义多了。

学会投资理财

很多人认为投资理财需要很多的钱,这是不正确的,会理财的人,小钱可以积累到大,不会理财的人,大钱也会消耗到光,投资理财首重的是风险管理,没有风险管理就像在刀口舔血一样,投资理财应该要趁早磨练,不要等到 40 岁的时候才去冒险,因为那时候你已经没有本钱跌倒,投资理财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只有房地产,股票这些东西,从节约,储蓄,定存 每一步都是学习,关键是你要从投资的过程里去发现自己,并且了解如何正确对待甚至对付自己,这样你才有机会早一日达到经济自由,不会提心吊胆这个那个。

投资理财要量力而为,不要做超过你能力所能负荷的事情,我给程序员最好的建议是关注经济,不要浮躁,错把投机当投资,这样还不如定存来得可靠安全。

程序员如何踏上社会[1]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复杂,也很宽泛,很难简单回答,我这里,也仅仅就个人的一点认识,谈谈看法。

目前在学生里,我也观察到,很多二本,三本的同学,在心里上有种自卑感,总觉得考分低了,出来就低人一头。这点,我是万万不赞同的。很多时候,我对小弟讲,我相信你们的老师,师兄,师姐,前辈,都有讲过:大学毕业,仅仅是开始,不是结束。

中国的社会,越来越商业化,其实商业化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个社会给每个人的机会,总的来说还是越来越公平。这个问题分怎么看,名校毕业,高官子弟,亿万富豪的孩子,总会比我们站在更高的一个起跑线上,这是事实,但是,也仅仅是起跑线而已。在社会上,也有太多的故事,从一个穷家子弟,经过努力奋斗,最后成功的事实,因此,首先我觉得大家不必气馁,万事有拼才会赢,只要敢拼敢做,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自己的学历就不高的,经过这么多年奋斗,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请大家记住,这个世界,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回报。反过来说,当我们认为社会不公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自己尽到自己最大努力没有?

第二个问题,关于学校里面开设的课程,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够时髦,不够酷。净是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老掉牙的课程,远没有什么spring 框架来得过瘾。呵呵,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工作几年以后,大家可能会觉得,最值钱的,恰恰是这些最土气的课程。用框架,永远不算本事,也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哪天框架死了,你就死了。会做框架,才叫本事,才叫公司里面的骨干人才,才可能成为架构师。而另一方面,框架也是人做的,大家以为,做框架需要哪些知识?是不是上述old的知识?

因此,我的建议,大家好好学好自己的课程,在这几门课上,清华的老师,比起你们的老师,未必有优势,因为这些知识太经典了,也没有给老师什么推陈出新的发挥余地,学这几门课,大家和清华的学子,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第三个问题,学习C和C++的问题,大家不用想,我的经验,别说这两门相对复杂点的语言,就算是 Java,PHP等语言,没有指针的干扰,要想学精学透,没有3到5年、5到10年的刻苦,也是不行的,大学毕业就想做大师,不太可能的。因此,建议大家不必妄自菲薄,你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大家还是一个起跑线,关键看,以后工作中,能不能扎下来潜心研究,仔细揣摩,不断增长自己的经验值。

第四个问题,关于培训机构不培训C和C++的问题,我也很好奇,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我曾经研究了一下,认为原因是这样的:

培训机构也是商业公司,主要目的是赚钱。对他们来说,赚钱有两个重点,第一是短平快,要短期出成果,让学生和家长有看得见的进步,给客户以信心,好让客户买单。第二则是成本够低,在同样营业收入的情况下,培训时间越短,请的老师价格越低,老师的沟通成本越低,培训机构的利润越大,因为企业做生意,核心问题是利润,即他真正赚到手的那部分钱。

这就很好理解了,无论从哪个方面理解,C和C++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大家可能没有讲课的经验,但是我本人有一点。我讲课时,发现最难和同学们沟通的细节就是指针,翻过来揉过去说,几个小时下来,就是有人搞不懂指针,至于指向指针的指针,就更晕了。更不要说C中的函数指针,C++中的对象指针,泛型设计等复杂概念,反之,Java,.net都有比较成熟的应用程序框架,同学们可以快速搭建一些立竿见影的应用,因此,从短平快角度,从利润最大化角度,C 和C++都不是最好的教学语言。

如果我开培训公司,我的目的是赚钱的话,我也不会教C和C++,太费神了。当然,有人说你贵买贵卖吗,收费贵点,把成本补回来。那样也不太现实,因为,太贵的费用,就没有客户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开个培训C和C++的培训班,保证出来会写操作系统,收费20万,大家学不学?我估计就算这个课程值这个价,恐怕也卖不出去。

所以,这位同学说的培训机构的意见,我的建议是,听听就好了,不要太认真。

程序员要培养企业家式的能力


昨天去参加了RIAMeeting组织的一次小型聚会,见了不少技术牛人,他们都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体会,并且对于技术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这个去蹭吃蹭喝的人觉得比较惭愧,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在聚会结束的时候大家开始自我介绍,可以料想到:一个比一个谦虚、腼腆、不善表达和我在其它场合接触到的大部分技术人员一样。这给了我一些触动,加上最近我也看了一些东西,就决定写这么一篇日志。

上大学的时候我了解到有程序员这个职业,就是写代码的,不过在我毕业进入公司之后,我更喜欢工程师这个称谓(web developer 也可以叫做前端工程师或者UI工程师),因为这个名字总是能让我想起游戏《红色警戒》里面那个带着黄帽子拿着工具箱到处跑的角色,如果半路上不被敌军的狗咬死就可以修好断桥和建筑,或者把敌军的建筑占领。我对工程师这个群体一直都抱有普遍的好感,他们低调、技术高超、真诚、单纯、有责任感,值得信任。和他们在一起工作你会感觉特别舒服。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我对Linux一点也不了解,有次碰到一个问题,正好旁边几个工程师在那里聊天,于是我就像他们求助,他们过来之后一个人负责操作,其他几个在旁边七嘴八舌建议,不一会就把问题解决了,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有安全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也没有特别着急过,因为我知道我身边有很多牛逼的工程师,有他们在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在工程师这个圈子呆久了,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善表达,或者说懒得表达。在公众面前讲话会脸红,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而且善于表现自己其实会被认为是一个缺点因为大家都觉得有真才实学就好了,而且普遍信奉低调的做人哲学,那些善于表现的人会被说成很能忽悠。举个例子来说吧,李开复应该算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了,而且是技术出身,但是你会发现这几年很多人都对他有负面评价,说他不好好管理公司,整天跑去演讲、就是一个说书的、做秀云云,都是针对他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件事情来说的,而且你会发现大部分的负面评价都是出自技术圈的。但是这种在公众面前演讲、推销自己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它是一种企业家式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哪个圈子和团体,都会经常发现这样的例子:有一些很有才华的人在社会上始终不成功,相反,有一些资质平平的人却为自己挣得了不错的地位和财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不善于经营自我,而后者善于。善于经营自我经常会被广大有真才实学的人鄙视,觉得那是钻营和不务正业。事实上,正如《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企业家式的能力,而且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自己既有的才能、知识、技术等等,而是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将它们转换成对其他有能力做出回报的人有用的具体的服务,这正是自由社会的本质之所在。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由于每个人的企业家式的能力的不同,势必会出现能力相同的人获得的报酬却相差很大,引起很大的不满,而且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才能去寻找市场,这就必然面临压力和风险。但是这种代价是必须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是根据使用才能的有用结果而是根据才能来决定报酬的话,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权威来判定每个人的才能大小和级别,这就必然导致专制。如果想替代那种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导致的压力,那么可供选择的就只有那种人们必须服从的个人命令所产生的令人更为厌恶的压力。

虽然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分配工作这些事情,不过应该也有所耳闻吧,那个时候每个人不必去营销自己,因为上级已经给你安排好了工作和报酬,虽然说是根据你的能力进行的安排,但是里面必然掺杂了诸如个人恩怨等其它因素,那种不公平比现在的这种不公平要严重得多。尽管现在的市场经济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因为它只承认在市场上得到实现的价值,但是我想相比之下大家应该都更讨厌专制吧。两害相权,只能取其轻。

鉴于此,我很希望工程师可以抛弃一些偏见,虚心地去学习那种企业家式的能力: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能力、写文章的技巧等等,培养自己的一些市场意识,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专门去推销自己的话,那真的是投机钻营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技术人员因为性格使然,是很难学会这种企业家式的能力的,但是他们又确实有能力又踏实肯干,很多时候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太公平。所以如果以后有机会并且有钱的话,我很想创建一家让工程师有幸福感并且摆脱无力感的公司。

如何从优秀的程序员成为伟大的程序员[1]


怎样评定一名软件开发人员?这是一个颇为奇怪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理论和形式来做这件事,人力资源部门也试着帮你管理和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怎样才是一个伟大的软件开发人员,在今天,你该怎样发展你的职业生涯?以下是我评定团队中软件开发人员的军规.按照这些技巧和规则,你可以改善你的现状,由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成为一名伟大的程序员。

1、时间花在写精彩的代码上

这里说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对此,一种歪曲是:要数量,也要质量。你也许会很多次的遇到以下的两种情境:

情境A:你有一个发疯似的能写代码的程序员,事情似乎在进展中然后,Bug开始不断出现,你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永远补不完。补完十个,又出来五个,现在你手里的,就是一大堆代码

情境B:你现在有一个看起来很聪明的程序员,你面试他的时候,他似乎无所不知,能把理论说的头头是道。然而,你留给他三个任务,三个星期以后,他还在做一些三天就该干完的事。这下该你困惑了,他这么聪明,他知道generics(详见备注),多线程的一切事情,甚至还能给祖母级的人讲解什么是指针,让老太太兴奋的想去编程。可是--怎么什么都没完成?

于是,在梦境中--你写出了堪称伟大的代码,--伟大的代码是伟大的程序员写出来的,他睿智,明白代码的真正品质所在。写代码就像托尼?霍克在玩滑板一样自然优美,看上去就令人愉快。这些程序员以让你眼花的速度搞定一切,他们知道每个问题应该处理多长时间,也不会追捧寻觅所谓的世界最好解决方案,弄很多线程很多层来写一个简单的游戏。他们写的程序没有Bug,因为写的时候自己测试过了,在睡觉时也在写代码说的就是这样的人。这些程序员太宝贵了。

2、阐明问题

可以明确的是:即使有问题暂时处理不了,还有成百上千的方法去解决。有些人反应很迅速,很快就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而,一个伟大的程序员应该在做出行动以前清晰阐明问题--创建文档或用白板表达出来。他们写邮件给项目的管理者,这样表述:我想和你说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我们能这样处理吗?然后他们就会动手给你多种方案。

对,这些人明白自己看问题和阐明立场的方式,而这理解方式大概不会是问题创建者所想要被理解的。请牢记这就是关键所在。一名伟大的程序员在尝试解决问题以前,一定要完全的理解它。你百分百搞明白了吗?没有?百分之九十九?--回去再多问些问题,确保百分之百理解清楚了。

3、怎样着手解决问题

那一搞明白了问题,就开始动手写代码?错!一个伟大的程序员应该按照规划,开始思考面临的多种选择,基于问题开始考虑最好的解决方案。我觉的这像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你知道每个棋可以怎么走,知道所有的游戏规则。但是你会马上走棋吗?不,你要审时度势,制订计划,紧盯对手,分析其通常的做法。和这一样,在你coding解决问题以前,你也要这么做。

看看问题,计算出需要怎样的结果,你的时间能怎么安排,预期的质量,你必须用的工具,好了,开工吧!

程序员你真的只是程序员吗[2]


或许上面写的比较偏激,但真的是很普遍,我想告诉你们,你们虽然只是负责一个模块,但无论如何,请要知道你的项目到底是什么,如何运转,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因为这是对你自己的一个提升,也是对公司的一个负责。说到负责,我不得不说责任感,很多人就是缺少了责任感,以为完成了任务就可以了,但你要知道,你的公司或许等的不是你的完成呢?

请您拿到项目需求的时候,分析一下您要做的东西,用你敏捷的思维想一下,该如何去做,还请您多想想下一步,如果扩展了,我要改哪些地方,最重要的是,请您想想,这个任务对公司是否有利,或许你会说你只是个程序员,我没有权利去改变任务,没有错,你是个程序员,首先请你完成你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想想任务的完成对公司的运营是否起到反作用,因为有时你会比你的老板更了解项目对公司的利弊。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太好,不要怕,提出你的观点,但一定要想好你观点的描述,尽可能的表达清楚,让你的老板知道你的意思,因为老板他不一定懂技术,所以一定要白话一点。如果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你们老板也听明白你的意思了,那样你们老板会更加的器重你,而不会不可理喻的让你完成他所要的东西了。毕竟这是对他好的建议,也是对公司发展好的建议,如果你的观点不好,那样老板也会给你一定的提点,何乐而不为呢?

下班后,请你抽空想想公司的发展吧,因为你是公司中的一员,公司发展前景好也代表着你的发展前景好,如果你的想法给公司带来了好的前景,那也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肯定。

最后说说面试,我也经历过很多面试,同样也面试过很多人,刚开始也会为工作着急,到处找面经,但最好的面经是无法从其他地方找来的,因为面试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再的ctrl+v 。刚开始我也会紧张,但马上,我调整了自己,每次面试就当自己一种磨练,一种交流、沟通、展示的机会,随后的几次面试都比较成功,再随后的几年,我回到了老公司进行面试,显然他们对我的能力已经是一个肯定了,最后我还是没有选择他们,因为我回去面试只是为了看看公司的发展进行的如何了,因为这一切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努力。最好玩的是一次邮件面试,对方给了很多题目,大多是网上都有的,我也没有baidu,用自己的想法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意见,没想到对方回错了邮件,把他给人事的邮件发给了我,貌似是说面试还可以,就是工资高了点之类的话,我也懒得继续往下看,回信给对方,发错邮件了。过后不久收到对方的面试通知,更确切的说是offer,不过在他电话中我直接给回绝了,因为我已经在一家自己喜欢的地方就职了。

我爱我的公司,我爱我的程序,我也爱我的老婆和家人,因为他们给了我快乐,也给了我支持,让我能更全身心的去投入到代码之美中,我更相信公司能异军突起,成为IT界的领军人物,因为我看到了一群为公司孜孜不倦,辛苦能力的同事,我很爱这种氛围,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收获,就算没有收获,我也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沉醉了,因为我快乐,因为我是个快乐的程序员。

程序员的时空定理[1]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迅速从官本位社会向重商社会转型。商业社会的公理是商业驱动技术,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做技术的程序员被做商业的营销及管理人员驱动而成为附属,做商业的因代表客户利益而有着最高的话语权,其结果常常是技术与商业的二元对立,用被誉为中国的比尔?盖茨的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兼CEO求伯君的话,中国软件、互联网等IT从业人员的最大问题是就技术论技术、就商业论商业,技术与商业二律背反。

作为程序员,怎么办?

从商业驱动技术的公理出发,我们可以推论出关于程序员的两大定理,即程序员的时空定理。

程序员第一定理,不妨俗称之为站高定理,或空间定理,即:程序员应就商业之局论技术之域.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个局就是商业大局,这个域就是技术实现。反映到程序员身上需要做的心智模式的第一个战略转变是就商业(之局)论技术(之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北大2008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我在北大是信息管理系,学的是信息检索方面的理论,这让我比任何计算机系科班出身的工程师都更能够理解普通用户习惯于怎样的信息获取方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站在商业的高度论技术实现的案例。

IBM的第二次战略转型,即1961年小沃森豪赌System 360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S/360对于IBM的意义以及对于IT行业的影响,相当于Windows对于微软的意义以及其对于PC时代所产生的影响。

从技术角度看,S/360取得专利权数量超过了300项,其中包括发明了内存芯片、发明了关系数据库、发明了人类第一个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等。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些技术的成功推断其成功源于这些技术,就大错特错了。

S/360的成功源于其创新的商业战略兼容,所有的技术实现都是围绕这一商业战略而展开。在S/360之前,每台电脑都有自己的指令集,所以每开发一台新的电脑就必须重新撰写程序。S/360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款指令集可兼容电脑。当然,这同时这也意味着IBM将淘汰自己过去生产的所有型号的计算机,完成自我颠覆。

那么程序员如何站在商业战略的局审视技术的域,有没有一整套的系统方法论?

产品哲学的道,适用于做任何产品,讲述了什么样的产品是好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是伟大的产品;用户购买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如何应对购买本质;什么是产品的灵魂;做产品分为哪三个层级。

天马设计的天,将产品设计拆解为生产者集合的行业与消费者集合的市场通过创新机制孕育生成产品的三大流程。首先是如何通过行业流程及新经济的特性洞见产经大势,解决产品设计we should do的问题;其次是如何通过市场流程专注客户需求,解决产品设计we must do的问题;最后如何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化的创新及中国式创新流程(13类方法)来具体规划产品线及产品功能,解决产品we can do的问题。

落地执行的地,将产品实施拆解为战略执行力的三大组成流程:战略目标、组织管理和开发运维。首先是经营责任化的目标流程,将产品与项目目标逐层切割分解作为经营责任落实到单一责任人,IT技术的趋势及中国式的产品运作模式是什么;其次是管理精细化的组织流程,如何配套对产品成败影响巨大的产品组三大组织模块六个构件;最后是运营程序化的开发流程,在确保工程三要素折中匹配的前提下,以本土实践为本,兼容并包四种工业级流程体系,形成三权分立的强矩阵最佳战阵。

程序员应建立商业意识[1]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程序员应建立商业意识[1]》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让程序员感到最为骄傲的事情是什么?那肯定是自己做出的技术在别人的面前进行炫耀。就像当初卡马克做出新的三维游戏技术时,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这是一个技术人员能够达到的最终幻想。不过,对大部分程序员来说,这样的高度是无法企及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来show一下自己学会的技巧。

我认识一位在Dos时代的技术人员,他在别人只会用拼音输入法的时候学会了五笔输入法;在别人只会用UCDOS的时候,他可以解密WPS文件,在别人会用CCED的时候,他可以拿着打印的长长的用C语言写的Menu的实现代码炫耀。然而,到了今天,仍然对自己掌握了某一个技术感到沾沾自喜。其实,这样的技术人员应该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只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在最初软件开发进入中国的时候,各方面的技术资料少的可怜,尤其是当 Dos向Windows编程过渡的时候,微软有很多API并没有公布,在那个时候,可能一个产品的核心依靠的就是比别人多了解一个API或者一个钩子的机制。蒋涛曾经讲过金山词霸的开发,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直到如何利用一个钩子机制从程序中截获信息并进行翻译的处理,但就是这个技术,事实上造就了如此大的一个产业,也造就了几位的百万富翁。而对王志东来说,也是靠剖析了Windows系统中的DLL文件实现了对 Windows平台的汉化,并由此诞生了一个畅销的中文之星软件。而瑞星的崛起也是因为刘旭将流行的Word宏病毒的查杀机制做了出来,便一下子打开了市场。那个时候,这些人被称为高手,因为他们掌握着某些关键性的技术。甚至可以说,不一定是技术,有可能只是技巧。

然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技巧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小,遇到一个难题,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一般都可以找到答案。实在不行,到论坛中发一个请求,也经常会有高手告诉你答案。一个人掌握某种技术技巧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讲一个小插曲,这便是微软最早评选MVP(社区最有价值专家)的时候,根据专家分来进行判断,也就是谁回答的问题最多,谁就是专家。当通过检索把名单给微软之后,在第一次见面会上,令大家跌破眼镜的是,第一名是一个女生,而且她不太编程。当询问她经验的时候,她说每次看到问题,她就会先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如果中文找不到,那她就用选择一些关键词搜索英文的网站,这样一般都会有人回答,这样答案就出来了,而且很多都是英文的答案,这也让很多网友感觉这的确是一个高人,因为这些问题都是用英语回答的。了解了这一切,令人恍然大悟,除了看到一些程序员的懒惰之外,也可以感受到技巧已经不在称为衡量一个程序员水平高低的门槛了。这个时候,考察一个程序员的价值除了其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之外,是否能够看到技术之上的商业价值,是否能够拥有商业的意识便变得更为重要。这时,如果作为一个程序员,仍然整天为了获得了某个技巧而炫耀的话,相信无法取得更大的成绩。

以上《程序员:你是要学历还是要经验[1]》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程序员个人简历模板”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