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灰太狼的六个特质给我们职业规划的启示。

喜羊羊聪明,美羊羊善良,暖羊羊热心助人,慢羊羊不急不缓,懒羊羊好吃很多人可能钟情于羊的角色,但我们从反面人物灰太狼的身上,却能悟出许多重要的职业规划法则。

一、目标明确,早做定位少走弯路

剧情回顾:

红太狼:老公,我不要再吃青蛙了,我想吃羊!今天你一定帮我抓只羊回来!

灰太狼:好,老婆,我这就去抓羊给你吃!

灰太狼先生的人生目标就是给老婆捉羊吃。捉羊、吃上烤全羊成为他每天苦心钻研的事业,至死不渝。在长达五百余集的剧中,几乎没看到灰太狼改变过初衷,或说今天我不捉羊了,或我抓别的小动物吃。灰太狼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即使每次被小羊们斗得遍体鳞伤,没抓回羊还得挨老婆打,他也从未放弃。灰太狼目标明确,一切行动都紧紧围绕着抓羊这个目标。对于学生朋友来说,是值得学习的。很多的学生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什么而忙,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长远的奋斗目标。

二、意志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剧情回顾:

红太狼:灰太狼!还不去捉羊!一个平底锅飞过来

灰太狼:老婆,别急啊,你看,这是我花一个月零1秒做出来的自动作业机!

红太狼:知不知道!就为了这个东西,我吃了1个月的杂草沙拉!你还不去给我抓羊!

灰太狼:嘿嘿,老婆,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灰太狼意志坚强,锲而不舍。为了能吃上可口的小肥羊,灰太狼总是想很多办法捉小肥羊,虽然屡战屡败,可灰太狼从不因此退缩和放弃。这种意志坚定、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用在灰太狼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故事中灰太狼为了完成抓羊的任务,不分昼夜、年年月月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百折不挠,虽然屡屡受挫失败,却始终没有怨言。

反观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在目标不清的同时,兴趣也是三天两头换,一会儿当会计,一会儿想学市场营销;一会儿希望成为IT高手,一会儿又被中文的诗情画意迷惑。人家考驾照,自己也跟风考;人家学人力资源,自己也去考个证。实际上在职业生涯的探索初期,缺乏定的学习规划,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地学习,只会浪费学习资源,徒劳无功。

其实,关于意志坚定的故事从古至今不绝于耳,《西游记》里的唐僧,排除万难,意志坚定,不达西天取到真经誓不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了革命的事业坚持到底,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都不屈服;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还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终会成功。

三、足智多谋,不断寻找通向成功的方法

剧情回顾:

灰太狼的发明囊括了生物、化学、机械制造、医学、音乐、物理、穿墙术、催眠等个领域。比如:为老婆做的造纸机,抓小羊用的强力磁石、定身摩丝,还有大力药丸、蘑菇地雷、隐身水、爆炸纸、跳舞鞋、臭气弹、食人花、梦幻牙膏、飞天火箭炮、伸缩高跷、机械狼群、末日逃生舱等

看起来形象欠佳、口碑也不好的灰太狼总是受到善良的小羊们的百般折磨,灰太狼也知道自己在捉羊技术方面需要不断的提升水平。天道酬勤,足智多谋的灰太狼总能通过一些小发明把羊儿们捉到,甚至能把羊村一锅端!我们在每一集里几乎都能看到他苦苦的发明捉羊道具,还经常被老婆红太狼误认为偷懒,挨一顿平底锅揍,可是他还坚持努力发明创造。足智多谋的灰太狼虽然经常失败,但失败的结果却依旧不能掩盖他聪明的天赋和他不断进步的事实。

灰太狼聪明能干有毅力,每次失败了,灰太狼都会大喊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随后又是更多的努力钻研,发明新的抓羊工具,总之为了达成目标,他始终在努力着。灰太狼动手能力特别强,甚至称得上是个发明家。无论是他发明的各种捕羊设备,还是他为抓羊而策划的计划都是很完美的。在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下,如果大家的逆商能像灰太狼一样高,能够像灰太狼抓羊那样想尽一切办法地面对求职就业,提高自己的求职就业能力,学习掌握一些必备的求职技巧、技能,还会沦为剩男剩女吗?

四、应对挑战,提升自身能力是关键

剧情回顾:

美羊羊小心翼翼地把掉在大木桶中的小灰灰给救了出来,并把他抱在怀里,啊!美羊羊突然大叫了一声,原来是小灰灰咬住了美羊羊的手。美羊羊使劲一甩,正好把小灰灰甩到了灰太狼的脖子上。灵机一动的喜羊羊趁机把一个点了火的炸弹放到了灰太狼的手上,说:再见了,灰太狼先生!

轰的一声,灰太狼父子飞上了天,小灰灰喊道:我一定会回来的!灰太狼听了,十分生气:你这个臭小子,竟敢抢老子的台词,白养你了!伸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并大喊道:我一定会回来的!

灰太狼在每一集结束时都会说一句话他的招牌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足矣领略到灰太狼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了抓到羊,灰太狼努力自学太太太爷留下的笔记,自行研制捕羊武器;他苦挖地洞直达羊村;

延伸阅读

一只仓鼠给我的职场启示


夜深人静,正是思维最为活跃的时间,我与仓鼠同时上岗。我打开了电脑,仓鼠爬上了它的跑步机。电脑还没启动,仓鼠跑步机已经轮转起来。这几乎是我俩每天的约定,不见不散。

我家仓鼠很活泼可爱,爱运动。我为它买了一个三层“别墅”(笼子)。高档住房里体育健身器材是少不了的,一个轮盘式的跑步机成了它的最爱。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把它放在屋里,而是放在了楼道里,并非是虐待动物,只因它昼伏夜出,跑步动静太大,着实地影响家人睡眠。我经常逗它玩儿,它也喜欢有人逗,这让它显得更加可爱。

我的工作台离大门很近,能够清晰地听到它运动的声音。正是在我家仓鼠时断时续的跑步声伴奏下,我的思维不停地在键盘上跳跃,前行。跳着跳着,跳到了战国末期的秦国。此时的秦国正在做着吞并六国的准备,宰相李斯正端坐蒲团,对着条案上的竹简奋笔疾书,做出整个活动的策划书,对我的到来浑然不觉。

我咳了两声,李斯停下了笔,十分警觉地握住了条案上一柄铜剑的剑柄,眼睛直视着我,眼光背后满是敌意。我深知秦国乃虎狼之地,人多见杀戮,心怀恐惧,多敌意,而李斯又是个中甚者。我不敢犹豫,否则,一定会被当作刺客斩首,赶忙拿出了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只肥硕的仓鼠和它的“别墅”。

看到了我的礼物,他先是惊地张开了嘴,接着开怀大笑。我猜对了,这就是他的最爱——一只肥硕的仓鼠。我赶忙表明了我的来意,我说我是个仰慕者,前来想听他的故事。其实,诸位,你们知道我是个职业规划师,想做的是个职业访谈。我没法子原原本本去讲,毕竟我们中间隔着2000年的代沟,还好,那只仓鼠勾起了他讲话的欲望。

我有今天,确实和仓鼠有关。

有一次,我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仓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于是,我不禁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我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我和韩非在荀子那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我想去秦国。临行之前,老师问我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我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后来,我帮助嬴政出谋划策,成为了天下第一丞相,这份荣光,论起来,是从仓鼠那来的。所以,这仓鼠我特别喜欢。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禁疑问,我们的人生最后过成“厕鼠”还是“仓鼠”,是否和我们的选择有关呢?我正要提出问题的时候,突然,见面前青光一闪,是那把剑!李斯正拿着这把剑向我劈来。我不知为何风云突变!情急之下,赶忙抬起手臂去挡。

那一瞬间,我出了一身冷汗,从键盘上抬起头来,看到电脑屏幕上,已经布满了无序的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原来,我睡着了!

睡眼惺忪地醒来,坐在电脑前,我茫然若失,却不知失从何来?不过,不大一会儿功夫,我转而欣喜,门外又传来仓鼠跑步机的轮转声,哈哈,它还在我身边……

嫉妒送给我们的三份大礼


近日,复旦大学的投毒真相逐渐清晰,老同学们也互相感谢了当年的“不杀之恩”。当再次回顾整件事件及公众的猜测,我们看到,真相大白之前,公众对林某投毒动机的第一猜测是“出于嫉妒”,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何我们会天然的认为类似事件最大的可能是嫉妒。

当仔细思考嫉妒,就会发现,这个情绪最爱出现的地方就是校园、宿舍,以及办公室。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倾诉,他说最近很讨厌自己的上司,因为觉得上司的业务能力越来越低,而自己的能力越来越高,但上司还不给自己提职加薪,……云云。

我说你这就是典型的嫉妒,这让他有点难堪。

不过我补充了一句:“嫉妒是个好情绪。”

嫉妒带给我们的第一大礼物就是:定位

想象一下这幅场景:你有两个还不错的朋友,大明和小明,大明获得了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信息科学博士学位,你会由衷的喜悦;而小明谈下了一个五百万元的单子,你却郁郁寡欢。原因不用想都知道,因为你也是一个做单的销售。更重要的是,此时你绝对不会妒忌阿里巴巴的销售总监,也不会妒忌业绩突飞猛进的 销售新人;一个国际乒乓种子选手只会妒忌奥运冠军,而不会为某个省体育比赛金牌耿耿于怀。我们永远会妒忌跟我们同一个领域,水平差不多的人。这也便是为何嫉妒总会出现在宿舍、校园、办公室中,因为这里边的人水平都差不多。

因此,当那个朋友提到自己妒忌自己的上司时,我跟他说:“这是好事,想想三年以前,你对他还是钦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现在你感觉酸酸的,说明你现在的能力已经提升到直逼他的层次。这难道不该弹冠相庆吗?”

人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时候妄自尊大,有时候又妄自菲薄。如果想找一个好的自我定位工具,非嫉妒莫属。

提笔到此,我也在暗暗思量,啥时候我才能妒忌一下连岳、韩少这类的文字大咖啊。

嫉妒带给我们的第二大礼物是:澄清价值

论语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嫉妒的根源无非是比较心。人们常用“气人有,笑人无”来比喻某些爱嫉妒的人。于是对于嫉妒的通常说教无非是要要求我们像佛那样做到“无分别心”。

但是,我却发现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当我们嫉妒别人时,我们在比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凭啥他这两年突然发财了?

都在一个办公室,为何他提升上去了?

这小子当年在学校里就是混的,现在也人五人六的写专栏了?

你看到了吗?我们比较的东西无非:钱、地位、名声……

这不就是典型的成功价值观吗?

但是每个人真正想要的东西难道就是“钱”、“地位”、“成功”?

我给很多人做过职业生涯咨询和培训,我知道每个人生命中想要的都或多或少有不同。有的人真正想要的是把事情搞明白,有的人真正想要的是方便人们的生活,有的人真正想要的是永远尝试新的东西,有的人真正想要的是把没意思的事做的有意思,有的人真正想要的是生活和工作平衡,……现代社会,80后、90后成了气 候,价值观开始多元化。但只要你嫉妒上身,酸酸的感觉一来,那个成功的一元价值观就把我们自己内心丰富的价值系统给偷偷换掉了。

当你嫉妒的时候,不妨冷静的想想: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嫉妒带给我们的第三大礼物是:平等竞争

当你自我灵修了一段时间,还是告诉我说:“不好意思,我真正想要的就是狗日的名和利。我没招,还是得嫉妒,那怎么办?”

在感谢完你的真诚之后,咱们就得谈点更形而上的话题了。

想当年,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刘季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已经有点醋意;而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明显的嫉妒;更绝的是项羽:“彼可取而代 之。”这简直就是恨到牙根的感觉。刘邦、陈胜、项羽都是求功名、爱虚荣的英雄,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但是,司马迁生动刻画这些英雄时,背后在想的却是更普世的价值观:平等。如果这几位英雄不把秦始皇当成跟他们平等的人,而是如神一般的高等级“生物”,那即便饱受折磨,所带来的情绪不应该是愤懑,反而却 应该是感激和敬畏。这在生活中也常见到,当了解到你那曾经的偶像的一堆糗事,看到他慢慢变得平庸,反而激起你追求平等之感,“彼可取而代之”没准在你的脑 海里出现。美国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说:“我一点也不敬重仅仅追求平等的热情,在我看来,它似乎只是将嫉妒理想化而已。”嫉妒是我们追求平等的动力。

追求平等无非两种策略:一是向上追求:我自己有上进心、拼搏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追上别人;二是向下追求:我想办法把别人给搞下来。实话说,第二种策略更加容易。因为第一种策略除了依赖自身努力,还得更多拜托上苍的命运;而第二种策略是背后下刀子,在是非环境下往往迅速奏效。因此,当我们内心不够自信,同 时又毫无利他时,就自然而然采取第二种策略。这才是妒忌的恶之根源。

但是人是典型群居动物,群居动物的特征就必然表现为“人人皆自私,但人人皆不能自私”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规则。同时,群居动物也会进化出典型的同情倾 向。这世界没有完全自私的人。采用第二种策略,即因忌妒害人的人,也许会比较容易收获平等,但这种平等的背后是社会规则和自己内心心日日夜夜的鞭挞,这同时也给了追求上进者更多的价值感:越是有挑战的过程,人生才越有意义。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之前总是认为利他本身是自我伤害。但最新的积极心理学却给了我们新的研究:利他所收获的幸福感甚至胜于巨大的财富、名声,而幸福公式[1]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人是地狱,他人也是天堂。

注1:幸福公式:幸福=投入+积极心态+意义和价值+成就感+良好的人际关系

九项重要的职业规划提示[2]


7. 为未来做准备

为了明天的梦想,今天就要进行准备。一刻也不要耽搁。现在就更新您的履历,并且定期持续对其更新。明天您也许就会看到梦想实现的曙光。为此,您需要准备一份专业的履历,准备好为您的雇主展现潜力无穷的你吧!如果您不清楚如何写一份履历,或者任何描述自己,请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8. 量力而行

选择适合个人能力的任务。

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未来的职业生涯。您可以通过学习各类型的书籍和教程来为职业添砖加瓦。参加一些带有认证测试的短期培训应该可以为您的履历增加不少分量。同时不要忘了:培养新技术所需要的最具价值的资源是您目前从事的工作。不要为自己设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9. 实现您的梦想

把梦想落实为行动!

不要让繁忙的工作扼杀您的梦想。假如您有着更高远的目标,请现在就付诸行动吧!如果您计划接受更高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工作,或者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公司等等,请不要以日常的工作作为等待的借口。您的日常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忙,您会陷入激烈的竞争中,并耗尽自己的能量。如果您此刻就存有能量,那么现在就使用它去实现您的梦想吧!

12年一梦,“北大屠夫”陆步轩重操旧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生涯启示?


在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干了12年的公职后,“北大才子”陆步轩最近选择了辞职,重操旧业,干起了12年之前的职业:屠夫。

在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干了12年的公职后,“北大才子”陆步轩最近选择了辞职,重操旧业,干起了12年之前的职业:屠夫。

关于陆步轩的故事,从公开的媒体报道中,一般都包含如下信息:

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汉语言学专业毕业,回乡工作,单位是计经委,但没编制没房子,因此被迫下海,但均接连失败,又做了4年的职业赌徒。

1996年与前妻离婚。

2000年前后,在现任妻子的提议下,为了生计,陆步轩开始了门槛低、收效快的摆摊卖肉生涯。

2003年,北大才子卖肉事件被华商报曝光。

2004年,38岁的他,在政府的安排下,陆步轩选择进入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从事年鉴和地方志编辑工作。

20xx年,50岁的他,辞去公职,重新下海,和北大校友陈生一起卖肉。

在2004年到20xx年的这12年间,陆步轩的身份虽然变成了公职人员,但其实他一直心系卖肉。2004年进入档案馆工作后,他将肉铺交妻子打理,直到2010年关门。2008年,陆步轩认识了同是北大校友、也经营着猪肉生意的陈生。2009年,两人联合创办了“屠夫学校”。

寥寥数语,勾勒出陆步轩50年的生涯路径图。我试着站在生涯规划的角度去剖析陆步轩的故事,他带给我哪些启发?

1.生活有时真的很操蛋,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努力

在新出版的《北大屠夫》之前,陆步轩2005年的时候还写过一本书,叫《屠夫看世界》,从这本书书中,我了解到,在成为屠夫之前,他的生涯基本上是这样的:毕业后被分配到计经委,遭遇很多不公正待遇,后来从一个企业借调人员到创办实体而“分流”;政企脱钩,在绝大部分分流人员纷纷“回流”的时候,又因创办实体表现突出而成为实体的骨干,最终被留在了实体;项目的失误与资金的匮乏又使实体陷入困顿,甚至连生活也失去了着落,期间又遭遇家庭变故,婚姻不幸。

不公正的待遇与诸事的不顺心,犹如疾风暴雨般向我袭来,使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冰点,前途茫茫,看不到希望,日子失去了奔头。心绪很坏,我常常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酗酒、打牌、逛街,过一种自由散漫的生活。

他在书中如是描述当时的心境。这种心境一直伴随他好多年,直到后来遇到现任妻子,在现任妻子的建议下,为了生计,开始了门槛低、收效快的摆摊卖肉生涯。

纵观陆步轩的遭遇,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但是,我想说的是,从书中的描述来看,陆步轩真算不上一个内心强大、生活积极乐观的人,是,人生在世,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生活很多时候会很操蛋,但同样是面对操蛋的生活,有些人选择积极面对,有人的人选择消极应对,陆步轩选择了后者,个人认为,这才是导致他一步步沦为屠夫的关键原因。这让我想起褚时健的故事,他老人家的所遭遇的不公和不顺心应该比陆步轩更甚,可是,尽管遭遇牢狱之灾,他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积极面对,绝地反击,出狱后,已经70余岁高龄,他选择重新开始,从而有了现在名扬天下的“褚橙”。没有谁能打败我们,如果有,那只有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自己选择继续努力,不放弃,生活总还有希望。

2.读大学,念中文,其实并不是他的真爱

开始,看到陆步轩辞公职重新卖肉的新闻,我一直觉得很难理解,陆步轩读北大,念中文,应该是很爱这个专业的,而且,在自己38岁的时候,他才好不容易有机会干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成为一个编辑,按常理,他应该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实现他的抱负,为什么干了12年又辞职呢?后来,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其实,学中文,干编辑,并不是他最喜欢的。

如果我不上大学,做我最喜欢做的厨师,到了现在,至少是五星级饭店的厨师,也有可能自己出来干,开饭店,连锁的,早就是千万富翁了……那么我的经济基础比目前要好。

这是陆步轩的原话(源自“北大“屠夫”陆步轩的矛盾人生”)。原来,他真正喜欢的职业是厨师,厨师的爱好,陆步轩一直保持着,早午饭在长安区区政府的食堂吃,晚上回家后一头扎进厨房,他每天琢磨做菜烧饭,几乎不重样,可见,他是真的爱厨师这个职业,哪怕没有带给他任何利益回报,他仍然深爱着。而对于档案馆的这份工作,其实,只是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下,社会及他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一份工作,是啊,上大学,念中文,毕业后难道不应该去做一份和文字相关的工作吗?难不成还去做厨师?陆步轩的选择在那个年代既合情又合理,但,那终究只是一份应该去做的工作,而不是内心真正想做的工作,他只是因为读了大学,念了中文,所以社会和他自己觉得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才是他理所应当的选择,但其实他并不爱读书和文章,甚至有些恨。1989年北大毕业至今,他只看了不到五本书,因为工作繁忙,也因为“深受读书之害”,“读书把我读成一个书呆子,所以就比较有意识地避开它。”其实,在我看来这些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如果真爱,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比如厨师,他就把自己的厨房当成实验室。

更大胆地说一句,他当年选择上北大,念中文,或许本身就是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他不上北大,不学中文,至少可能没有现在的那么多纠结,比现在过得开心。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历经12年,最终结果,他明白了,在档案馆做编辑,和文字打交道,其实,只是应该做的一份工作,而不是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其实是个正确的选择,只是,这个选择所花费的时间太长了,我们的职业生涯有几个12年啊!

3.路径依赖真的很可怕,如果可以,请务必谨慎选择我们的第一份职业

路径依赖又称路径依赖性,本意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最典型的例子是铁轨间距: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终其原因是因为古罗马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如果想了解详情请自行问度娘)。

陆步轩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应该是从卖肉开始的,之前的计经委、乡村社教、开公司、搞装潢都是短暂的职业,因为干上了卖肉营生,所以即便是当初的被动选择也好,还是现在的主动选择也罢,他始终没有离开卖肉这个行业。>>>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同事,年龄略长我几岁,在我们公司做一名普通的生产操作工人,当时,我想从内部选拔一位工艺员,这才从别的同事口中知晓他是个大学生,当时很惊讶,从人力资源部调出他的简历,才知晓他是某211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专业是国际贸易,毕业后在就业时不是十分顺利,之后干脆自己开了个小店,但干了几年没多大起色,关店大吉后重返职场,在其他的工厂干过几年操作工,然后来到我们公司,依然还是做操作工。我当时问他愿不愿意做工艺员,没想到他却拒绝了,理由竟然是工人是计件工作,事情做完就可以下班,而工艺员是计时工作,得上下班准点打卡。我一时无语,但我最终还是尊重他自己的选择,继续做一个计件的生产操作工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操作工人的生活。

我没有看不起生产操作工和屠夫的价值,也没有觉得这两份职业的低贱,但我想问的是,除却职业惯性,假如可以重新选择,你们真的愿意以这份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吗?

九项重要的职业规划提示[1]


1. 学习的步伐不停止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应该是您的座右铭。

世界在不断变化,每个人都在寻找各自的事业途径。您只有保证了足够的技能储备,才能确保能够得到一份足够满意的工作。为了保证您的职业发展,您应当定期地更新您的技能和知识。

2. 学会问、学会听,学会学习

一个好的倾听者可以习得更多。多听取来自同事、老板以及上级的声音。您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更多。问一些您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听听他们怎么说。让他们告诉您事业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大多数都是乐意帮助您的。

3. 为目前的工作全力以赴

您目前的工作可能是开始您职业生涯的最好起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当前的工作,没有保留地尽到自己的职责,证明自己是一名有价值的员工。您所做的工作终究会得到回报。

4. 构建人际网络

您的下一个职业阶段很可能得益于您的人际网络。您知道吗,超过50%的工作都是通过关系网络获得的。如果您拥有一张良好的人际网络,那么它会助您发现未来的职业,开拓新的方向,获得新的机会。请在新的关系上多花些时间吧,同时请不要忽略对已有关系的保持。从您的人际网络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定期地问候您的交际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以及有关其职业的新情况。

5. 识别你的工作

识别真正重要的工作,而不是去假设。

一定要确定你目前所做的工作不是因假设得来的。那样会浪费您很多时间和才华。当您着手一份新的工作时,一定要和主管聊聊首要的那些工作。如果您无法确定哪方面是重要的,就去询问他吧。多谈几次也没关系。您会经常对事实上的重要任务与您所作的假设之间差距感到惊讶。

6. 慎重决定下一个工作

在您开始未来的职业生涯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您理想中的工作。

您理想的职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最关键的是,您一定要乐在其中。您是否乐于为其它的同事承担责任?您喜欢和人打交道还是摆弄技术?你希望自己创业吗?您希望成为一位艺术家、一位设计师、一名熟练的工程师,还是一名管理人员?在您为构建未来的职业生涯之前,请明确您的目标。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矗。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主要可分为:①职业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②职业选择期: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③职业适应期:择业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④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⑤职业结束期: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原因,逐渐减弱职业活动能力与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职业规划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一、传统的职业规划的思维模式

大家在学校里,或者在一些网站上,可能都接触过职业规划,那么,大家学习的职业规划是否能很好的指导大家就业择业呢?是否能解决大家的问题呢?大家都反映不能解决问题。传统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样的呢?传统的职业规划首先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个体资源;其次了解职业,了解销售、人力资源、行政等具体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本人和职业匹配,最后选择相匹配的职业。这是传统职业规划的思维模式。但是这个模式不能解决我们在择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传统职业规划要求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然后再了解外部环境,最后进行选择,这种方法,类似于刻舟求剑;船是移动的,导致我们不可能找到丢失的剑,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这种思维模式导致我们在第一次择业的迷茫和无助。在我们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资源没有定性,兴趣正在探索当中,性格还没有定型,能力和价值观都在变化当中,在这个时候,要求我们用现在的能力和有限的信息去面对未知的未来,对未来做一个确定的选择,这是我们迷茫困惑的真正原因。在视野不够开阔,格局没有打开之前,从自身出发去做选择的话,无异于坐井观天,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无从选择。例如你一直生活在一个村子,最远就走到镇上,如果问你最想干什么,也许那个时候你最大的梦想就是当这个镇的镇长;如果你走进大城市,或者出国,那么你的梦想就发生了变化,你会有更大的目标。当我们局限于一个小环境,对外部世界没有足够了解的话,我们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为什么我认为大家不能依靠性格测评去决定你的职业方向呢?

举例来讲,有三类人,第一类去做营销,第二类做会计,第三类去做产品研发。十年之后,对三类人进行跟踪,再次提炼他们的性格,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做成性格测评的题目,用这些题目对现在的毕业生进行测评。测评之后,发现第一类人,和做营销的人的性格最接近,那么得出结论,他适合做营销方向。以此类推,来确定大家适合做哪类工作。那么,这个测评是否准确,是否能给大家做出正确的引导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长期的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和重塑。最初的三类人,是行业和职业对他们的性格进行了重塑,不是因为他当年去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性格,而是他的工作改变了他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是可塑的,所以不能以性格来确定职业方向。

第二个方面,是兴趣方面。大家可能会讲喜欢阅读、喜欢跑步,喜欢看电影等,这些都是大家的生活兴趣,而不是职业兴趣。我们选择事业的时候,要确定的不是生活兴趣,而是事业志趣。年轻的时候,大家的兴趣是在探索阶段,是在逐渐成熟和发展阶段,如果视野不打开,格局不提高,那么大家所选择的兴趣就会是很狭隘的兴趣。在年轻的时候,忘记自己的兴趣,去寻找社会大众的需求。社会大众的需求会转化到你的身上,成为你的志趣。更通俗的说,把别人的事当回事,把自己的事情不当回事,你就找到方向了。这里说的别人,是我们的船长,是我们的领头人,我们要帮别人做事,帮别人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阔眼界拓展视野,不断的成长。

三. 思维模式决定发展方向

传统的职业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我们个人的发展匹配到具体的职业方向。这种模式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即造就大家的职业思维模式。职业思维模式,就是根据所学的专业,来确定职业,确定一份工作。出发点在于所学的专业能换得职场上的职位及工资,这种职业思维模式,让你的思想锁定在出卖劳动力出卖时间来换得工资的层面。但是另一种人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他们不以时间换得金钱,不以出卖劳动力来换得金钱。他们是商业思维模式,解决别人的需求,然后交换金钱。应试教育不会教给大家这种思维模式。传统的职业规划,也不讲这一点,这就是他们隐瞒的一方面。

四. 为什么我的生涯决策课程,提出了行业的概念?

因为我希望大家学会的是行业思维模式,行业思维模式是有创造性的,商业思维模式是交易性的。英国的贵族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你是一个人,那么去做贸易,如果是两个人,就去开银行,如果是三个人,就去开发殖民地。这是商业思维模式,是交易思维模式,是用交换来获得利益。行业是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例如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大部分人都是职业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的区别,大家可以看我的博客三色需求来了解一下。传统的职业思维模式,首先存在误区,其次隐藏了一些东西,造成了人们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

因此,改变思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根源在于,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找到自己的角度,找到自己的爆发点,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结果不同。大部分人,在思维方式没有转变之前,很难跳出这个封闭的循环。换一个工作,刚开始有热情,做一段时间就没有热情了。再换一份工作,依然如此,不断循环。必须要转变思维模式,转变思维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了解社会大众需求的变化。这就是传统职业规划没有讲到的内容,也是我们所有课程的核心。

五. 行业的秘密行业波动的规律

生涯决策带给大家的关键的内容,是了解社会大众需求的变化,即行业的秘密。我们在学校里,在传统的职业规划课程上,没有正真的、长期的、系统的去学习行业。什么叫行业呢?即是社会大众的需求,当你能了解到社会的需求,并且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需求,你的梦想,你的能力,你的潜力,都会激发出来,并且融汇在一起,走向成功。格局生涯学院的正式课程,是教给大家社会需求是怎么变化和演变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社会需求是什么,如何去跟社会需求想匹配,成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有价值的人,而不是成为流水线上螺丝钉。

之前跟一位同学交流,她学的是小学教育,想法很简单,就是去当一个美丽善良的老师。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是否想过,如果你打开视野,做更多的准备,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比如说你是一个美丽善良的老师,你可以教导50个学生,如果打开你的视野,你可以带动几万人,去帮助几十万学生。北京阳光志愿者协会,是一位老师用十年的业余时间,组织的一个民间的志愿者协会,调动了北京一万多白领,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北京几百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给小学生更多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做了一个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的,很有价值的事情吗?如果你的视野没有打开的话,可能你的目标就是当一个美丽善良的老师,教导50个学生。当你的思维模式变化之后,考虑如何去满足社会需求的话,你会发现你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收获内心的快乐。一个人最大的快乐,不是赚了多少钱,有多少房子,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真正的感觉到满足

大家要了解和学习的不是职业思维模式,而是行业。行业是有规律的,行业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就是为什么柯达会成为过去,为什么松下、东芝、日立这些传统的家用电气巨头都会成为过去,为什么大家不能盲目的去世界500强企业,为什么比亚迪会裁员近万人,为什么报社不能去,为什么内向的人,未来做营销的机会更宽广。就是因为微博微信这样的网络平台,给很多人创造了机遇。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传统的需求,那么永远找不到未来立足的地方。如果你一直是职业思维模式的话,永远会慢半拍。

当你有了行业思维,你就会建立一种行业思维模式,去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和变化。行业的秘密就是行业波动的秘密,行业是有波动的,是为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在不断的演进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画出中国过去30年行业波动规律,相信会对你未来10年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这个社会上最珍贵的能力,都是证书不能证明的能力,最珍贵的能力是对未来的思索、把握和判断的能力。行业波动的规律对一个人事业成败有关键性影响。因为你工作的前10年,就是要把你的青春时光,投资于一个行业。

每个行业都有新兴的细分行业,来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把握外部世界的波动规律,行业应该怎么理解,如何从行业入手, 如何培养成行业思维,如何用行业思维去决定你的发展路线,这是需要大家学习的。如果你的行业思维模已经经建立起来的话,对自己的发展和职业,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你的目标和目的会逐渐的建立起来。一定要找到确定性趋势, 在确定性趋势中找到你的方向。

行业的秘密是什么,行业的秘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造成了行业波动的规律,把握行业波动的规律,这是你发展成长成熟成功的根基和源泉。

职业规划心得:跳槽三项注意


在现代职场中,跳槽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家常便饭。有职场专家认为,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五年之内并不适合频繁跳槽,五年内跳槽其实是自贬身价的一种体现。

其实,跳槽的好坏并没有严格的标准,职场专家认为,跳槽不利于人们经验及技能的积累。但在一些情况下,跳槽更能激发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潜力。

比如:IT行业就是一个跳槽状况非常严重的行业,没有哪个行业会像IT人那样频繁地更换工作,而跳来跳去的目的只有一个目的高薪。

由于这个行业短期内依然是个年轻人聚集的行业,所以经验就成为该行业稀缺的资源。同样的岗位招人,有工作经验的人一定会比没有工作经验的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毕业5年内跳槽次数越多,常常使你已获取的工作经验贬值得厉害,从而出现不是报酬往高处走,而是报酬踏步不前的状态。在别人每年都从业绩良好的公司里按部就班取得5%-15%的加薪时,你的踏步不前事实上就是水往低处流了。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理智选择和规划后的跳槽才能够真正达到提升自身价值的目的,过于频繁、毫无目的的跳槽则必然会降低你对企业的忠诚度,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其实,准确完备的跳槽需要你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因为跳槽是一种择业行为,两者都是为了达到更远的目标。

跳槽职业规划有三点要注意:

1. 现状分析理性分析自己以往的职业表现,哪些是得到上司认可,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部分,哪些内容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分析自己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没处理好,还是某些工作内容不喜欢;列出不喜欢的部分和自己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看法等等。分析应该是客观和理性的,分析有助于让你看清楚自己的现状。

2.跳槽规划跳槽其实是职业规划中的一部分,当你觉得自己跳槽目标不清晰,不确定的时候,也意味着你是缺少职业规划的。当你觉得要做改变是必然的、确定的时候,接下来就应该考虑跳槽的目标是什么了。

在制订跳槽目标的时候,应该注意在以后的职业中避免一些不可以改变的问题,把握扬长避短的原则来制订目标:包括具体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位,选择哪些行业,可以进入什么类型的公司等等。在确定跳槽目标的时候,你可以分解自己的目标,不应该追求完美。

3.主动行动光有现状分析、有想法和理想还是不够的,成功的改变还是在于理性的行动。改变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如果能在面临一些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位的面试有一些好的表现,就需要你有改变的勇气。在面临短暂的拒绝时,能不气馁。并且能有策略的准备自己的相关求职技能,包括相关的培训,简历、面试技巧等等。

职业规划:我们选择的是工作还是生活


我有个哥们,在某知名央企总部上班,从毕业一直就在那里,在外人看来,这自然是份好工作,因为事情并不多,责任不大,但是他管理着整个集团内大大小小子公 司的同一工作,所以经常出差,到地方去了各地都把他好好伺候着,请吃请喝,安排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很多时候工作都会安排专人帮他做好大半。

他却总向我抱怨,总是翻来覆去的几个主题:太闲了,应酬喝酒太多,赚钱太少。这些理由我都能一一反驳他,我说按照社会工资水平你赚得其实并不少,还有这么 好的福利,当然你不能和投行商业商业银行这样的地方比。但是我的说法并不能平息他的抱怨,实际上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定期发作,于是我 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生活?其实与其说是发问,不如说是我想让他认真思考一下,我知道他和我认识的一些人一样,还犯着一种奇特的浮躁病。这种病就是总是为自己找一些很高的收入和待遇比较标准,然后结论是自己的情况为什么这么糟糕?

我深入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某年校园招聘的时候,我们面试了很多学生,名校毕业,光彩的简历,良好的面试表现,一切都看起来不错。后来我慢慢接触多了这些应 届生,发现他们最关注的是工资,这是个熟悉的话题,我们也曾经历过。我不反对应届生计较和比较这个,毕竟他们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通过极残酷的淘汰进入了 国内顶级的学校并毕业,理应获得一个相对体面的开始和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并不是说我总能够一直理解那些特别在意收入的人,比如说我的这个哥们。

他缺乏跳出现有工作的勇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机会成本太高了。我知道他找过一些其他的工作机会,同样的工作,但是要么因为收入不够理想、要么觉得平台不够大,最后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在边抱怨边忍受中度过了两年的时间。

而同时,他看着我考了CFA,准备CPA,不停的放弃节假日和不停地加班,在投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不安于现状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有时候真的比一无所有还可怕。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年龄渐长,有了家庭,要承担对配偶、子女和父母的责任,承受变革的能力会越来越弱,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收入的要求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纵然有决心去改变,再也难作出什么。

从职业发展来说,年轻真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尽情去尝试和试错,这个时候任何错误的成本都不会太高,因为20多岁的人收入还不会太高,怎么样损失都不太大。每一次错误都是财富,因为它会让自己慢慢明确个人的职业兴趣、想要的生活。

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怀抱着一颗追求财富的心,大抵都会在心里默默定下一个数字:我一年要赚多少钱之类的。工作能够给予的其实远远大于这个金钱数 字,它占据了白天最主要的时光,构成了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和关系,就是未来人生的一部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一个数字。

我在工作的选择上也摇摆过,迷茫过。

看过非常多人(以千记算)的简历,后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优秀的同事,简历坎坷,往往出身于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学校,本科甚至专科学历,在一些小公司间辗转,经过几次转换,最后来到了公司,拿到了让很多名校毕业生,包括我这位哥们,都羡慕不已的年薪。

我们的一位保荐代表人,居然是营业部做电脑维护的小员工出身。另一位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大专学历。部门的一位年轻副总,不过是一个在职硕士,当初因为不符合全日制硕士的学历要求差点被人力资源部拒之门外。

他们当初能够作出这样的选择,除了本人素质优秀,大概也是起点相对不高,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反而有了职业发展和选择上的灵活性,慢慢盘活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往更大的层面说,过去的成就和名利永远是束缚。个体的觉悟当抛开对过去的考虑,想想将来,把握当下的力量。在我周围的人,有太多讲求保险策略,他们想着人生一步一个坑,这样的人生稳当有余,然而开拓不足。

我们应当做选择工作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工作的人。选择工作,不是以金钱 作为最大的考量,这样的工作会更纯粹和快乐。在没有金钱的时候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的考虑,是坚持,在赚到足够金钱后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是智慧。很多 人始终分不清金钱和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混为一谈,却把金钱和感情的分开看得很重要,实在是奇怪的逻辑。对于男人来说,要有把工作视作情人的态度,和情人谈 钱,迟早要出问题。往反面说,只要给足够的钱,什么工作都愿意干,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逻辑,在我看来如果有个人出于特定理由确实非常需要钱,他可以这么 做,否则这实在是一笔愚蠢的买卖。个人获得的是一笔固定的数字,但是付出的却是理想和人生,而后者是无价的。被动接受工作就是犯错误的开始,让自己越来越 被动。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你可能想,折磨的一天开始了,要把自己的才华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和同事的斗智斗勇、和领导的虚与委蛇上,然后不断痛恨自己 的工作。在熬完上班时间完成了工作后第一时间打卡下班,等待下一个这样的工作日的开始。人的一辈子也就2万多天,而我们有些人就把自己的一万多天花在了这 样周而复始的自我折磨上面了。

我们工作是为了活得更好,或者说得更高远一点,是活得充实,活得有理想,而不是自我折磨或者出卖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而我们始终追求的,应当是给予生活实感的工作,不是过去工作在未来生活的无机延续。

《大学》中的职业规划启示:知止而后有定


对于企业员工职业期的前后两个时期,如果以十年为计,即所谓前十年如何发展,后十年如何发挥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抓住职业期各阶段目标与任务合理规划这一问题的核心,从而为我们现代社会人才成长所面临的迷惑指引一条光明之路。本文以企业员工前后十年的职业规划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考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大学》对职业规划的启示

揆诸典籍,被宋代大儒朱熹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无疑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四书作为儒家经典,通常以具体事例阐明深刻道理,即以具象说明问题,尚不能称之为哲学。宋朝以降,受印度佛教及哲学思想影响,朱熹重新审视四书,发现仅有《大学》一篇独具由具象上升到抽象的哲学思考高度,遂将其列为四书之首,由此可见其要义所在。

《大学》原为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大学》全文不过2000余字,然而却包含了人生最高智慧。以笔者之愚见,《大学》之中最富现代价值,并将最高指导意义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一句话在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怎么理解?用现代话语来解读,实际上就是如何规划人生目标的问题,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就是一旦确定了人生终极目标就能心无旁骛地朝此奋斗。现代社会是一个选择多元化、充满各种选项和诱惑的世界,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员工来讲,他们可能面临多种发展道路和机会,但在职业生涯初期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多人往往限于迷茫,结果或者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找不到具体目标而一事无成,或者是茫然不知所措,庸碌过活。

其症结何在?实际上就是因为不知道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因为孔子在少年时期即确定了人生终极目标是要治学,因而所有一切皆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同理,如果进入企业的员工也能尽早确立终极目标,则每日所做事情都应服务于这个目标。也许这个目标就像一座高楼大厦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为大厦的修建添砖加瓦,而对此目标无贡献的事则不必去浪费时间。只有当我们确定了最高目标,浮躁的心才能安定下来,才能安静地思考我们该做什么事来渐次达到此目标,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在确定了最高目标之后,我们才能据此设立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由职业目标顶层设计逐级往下,涵盖远期、中期、近期逐步实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规划科学体系,从而确保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在眼花缭乱、复杂多变的物质世界不至于失去方向,并清晰明了前后十年应做些什么来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有了这个最高的哲学指导,员工就能在自己独特的人生目标之下去思考职业期的前十年如何争取培训机会、出国考察机会,如何钻研业务,从而尽快成长为骨干人员;后十年又如何培养新人,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前十年志存高远,积极寻求发展壮大

企业员工在职业初期,精力旺盛、富有朝气,此时需要设立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并将个人的理想与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个人机遇的扩大,从而切实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在职深造、出国培训等方法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又不畏艰苦,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和认识工作一线的具体情况,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基础。这一切都建立在职业规划终极目标的基础之上,只有首先寻求人才自身的发展壮大,才谈得上今后为企业做贡献,否则单一地谈牺牲与奉献难免过于理想化,只有将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方向相结合才能获得一种持续不懈的内在动力。

三、后十年争做贤达,实现个体与企业目标的有机结合

古往今来,大至国家社稷,小至乡镇村社,一个地区或组织的繁荣与兴旺总离不开有成就者的贡献。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才个体度过了职业生涯的初期和中期,个人成就已较为丰硕,此时又到了发挥自身余热为企业奉献力量的阶段。此时应将个人目标与事业的传承相结合,形成一种社会贤达的精英意识,在超越了个人物质追求的基础上,真正开始思考事业的传承问题,并将事业的传承与企业的存续与开拓联系起来,通过传授经验、培养新人等方式,一方面将自身的人生积累加以传承,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拓展贡献力量,从而实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有机融通。

综上所述,以《大学》中所蕴含的关于人生终极目标顶层设计的深刻哲理为指导,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渐次形成一个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发展问题,以终极目标为核心来衡量工作中的各种选项,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职业最高目标,实行强干弱枝的策略,避免分散精力在一些与主旨无关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向核心目标奋进。

职业锚对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主要可分为:① 职业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② 职业选择期: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③ 职业适应期:择业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④ 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⑤ 职业结束期 :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原因,逐渐减弱职业活动能力与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以上《灰太狼给我们职业规划的六项启示》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求职技巧的启示”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