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专家都是某某院士、教授、各种权威,现在越来越多专业牛人成名于知乎、豆瓣,都是我们想成为的那种很腻害很腻害的人。怎样才能快速的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掌握牛掰的知识技能,实现专家梦并成就他人呢?快速学习的专家这么说……
一、为什么要成为专家
认知盈余时代活跃的专业人士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畅销书《认知盈余》里提到,人类具有消费(接受信息)、分享(传播信息)、创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绝大多数人在8小时外的自由时间是在消费,而少数热衷学习、思考和分享的专业人士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他们在维基百科、果壳、知乎、多贝等等各种形式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分享了许多内容,是分享的主力。有意思的是,他们中很多人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他们只是把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知识体系整理出来,有些甚至包装成产品来服务他人,成为时间和经济独立的自由职业者。
专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提起专家,我们通常会想到10000小时或传统观念里某领域的专家、权威。如果专业性从0-10打分的话,他们是10分,被称为绝对专家。而那些处在4-5分,可以帮助新手的人被称为相对专家。
《专业化生存》一书把前者称为“研究专家”: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最传统意义的专家,比如中科院、高校的那些顶级大牛;把后者称为“成果专家”:指在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事物上的先行者、各种达人。他们会去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大部分时候,相对专家更受欢迎,因为他们更能够理解新手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每个人都有比他人先进一步的地方,把好的经验和知识做法总结下来主动分享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利用认知盈余获取人生红利
最近一年,各种P2P技能分享平台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果壳网的“在行”、针对电商领域的“靠我”、专注生涯的“选对”、面向设计师的Dribbble……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为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去付费,大家付费的标准也不是对方是否有专家大牛的头衔。“在行”咨询单次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目前月流水已过千万。真的建议大家去尝试一下。
经常性的创造和分享能迅速提升你的职业能力,帮助你做更多的专业化积累。而且分享能能产生更多的社会联系,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会吸引人来主动找你,拓展你事业的可能性。比如我在新精英的分享,相信能够为我带来很多的社会联系。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发展迅速、未知、多变的网络时代。在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淘汰相当一部分白领:诸如时效性较强的新闻简报系统、在线律师、问答网站、可即时翻译语言等。这些现在看起来专业性很强的技能人员有可能失业,而持续创造的个性化专业能力则是无可替代的。
总之,在网络时代,我们需要专业化生存,但你不需要全都准备好成为一个专家以后再去分享,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就慢慢积累,为未来做准备。
二、网络时代的专家画像
网络时代的专家到底长什么样?回答之前要提到一个人,他叫秦朝。两年时间,从传统杂志一名普通编辑到创立公众账号“餐饮老板内参”获千万投资并估值1亿,他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锁定餐饮行业B段的垂直细分领域,不断原创优质内容并持续稳定的分享。
具体的创业故事暂且不表,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想说的重点是,如果按照传统职业思维路径,他是普通编辑→策划编辑→频道运营→副主编→主编;而他后来这种紧抓客户群体,持续创造分享价值的专业化生存方式所带来的是无限的可能。
我们来看看网络时代专家的具体画像:
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
传统时代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垂直往上的发展路线,并且数量上也呈金字塔型。在塔尖的人才能收到认可,而且我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来说也比较窄。而在今天行业极度细分,分享和传播渠道极度便利的情况下,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细分领域的专家。某种程度上这是传统专家不会涉猎的地方。专业发展不再像过去的纵向结构,而是横向的细分。
只做连接客户、创造价值两件事情
这张象限图把人划分为:消费者、连接者、传统专家、未来专家,也就是细分领域的探索者。可以看出未来专家只做两件事情:1.找到你特定的这群客户;2.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在哪一个象限,想往哪一个象限发展?
我们现在是处于消费者还是传播者?亦或是已经能提供价值只是传播性上还没有那么强。如果你现在已经是一个连接者,如何连接又是一个很细分的领域。你可以总结相关知识技能,给对连接有细分需求的客户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我如何成为网络时代的专家?
我如何成为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的专家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点干货技巧。往往干货部分其实是一些很简单的原则和基本功,而新手跟高手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细分定位
这些是果壳网行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他们都有特别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定位精准。在注册为行家的时候,网站会问一些问题来完善资料(完成定位)。
你在这个行业里面特别是与你提供这个话题的行业里面,有怎样出色的资历和成就是可以选去分享的?
作为行家的你对这个行业有怎样的感悟和心得?
你会提供什么样的话题?
你选择这个话题的原因以及你的优势?
你能为学员提供的具体帮助?
可能你暂时还没有开始选择具体的方向,无法回答这几个问题。那正好邀请你开始去尝试思考自己经历的领域有哪些可以总结、分享,去帮助更多的人。你会知道你想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成为专家这件事情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快速学习
在快速变化充满未知的今天,快速学习是一项必备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能够快速的从旧的环境跨到陌生领域,还能做得很好的能力。
快速学习要做到 “点、线、面”。“点”指的是突破点,就是能给你制定学习路径并快速进入陌生领域的指路人。他知道这个领域需要哪些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线”就是根据这些指路人的指点去制定的学习路径线并实践。“面”是指,通过学习路径的制定,你就能够适应以及快速的了解这个陌生领域的整体知识面。所以这是快速学习的一个原则。
那在具体方法上,我们应该怎么快速高效的学习呢?
1、坚持实践
你要来问自己,我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你要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意愿以及未来的愿景。这一步很重要,它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
当你有了计划,有了学习的意愿,剩下的就是实践,是一定要天天坚持去做的。如果你想从相对专家修炼成绝对专家,要做到长时间的刻意练习。你可以看文案大神李叫兽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你有十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你要大量重复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不要去找捷径,因为捷径往往是弯路扮演的。还是那句话,新手和高手的区别在于基本功的差别。
2、寻求反馈
所有高手和专业人士都非常注意反馈,这对快速学习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除了自我评估还会有针对性的主动收集反馈。比如有的演讲者会反复观看自己的演讲录像并向听众寻求反馈。你需要自己去建立有价值的反馈体系,可以是你的朋友、导师、同行等等。他们的反馈能帮助你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去做调整。
其实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走入未来,未来也会自顾自的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我们选择活在很久以后的未来,现在就会产生恐慌;但如果完全活在当下,又会因为忽略思考泯为众人。所以幸福的诀窍就是我们要活在不久的未来,比别人早半步或者比大多数人优秀一点点。
最后借乔帮主的话结尾: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努力精进,从平庸到卓越。
问答:
Q1: “现在不都是需要跨界人才吗,那么我们所说的专家属于吗?”
A:跨界的前提是你要先有一个核心技能,才能开启背后隐藏的红利。然后你才能把握机遇,甚至机遇会主动找你。褚时健橙子种得很好,于是精通于传播和链接的人主动去帮他进行营销,这就是跨界互联网营销;秦朝做垂直餐饮的深度内容很厉害,然后吴晓波老师发现了他,于是秦朝开始涉水互联网金融。
Q2:“怎么确定自己已经是某个领域的行家,或者是觉得自己已经把认知盈余分享给了别人?”
A:不用太纠结你是否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关注点要放在你希望多快时间在这个领域里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然后自己对结果去做判断。你也可以在你的价值反馈系统里获取一些反馈。最关键的还是行动。你只要把你做到的经验方法总结下来就已经完成分享的第一步了,后面只是传播渠道的问题。不要总想,去做。
据统计202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同比新增40万,这无疑加剧了就业市场上的严峻竞争力。对于历经企业雇主方层层面试选拔且应聘成功的职场新人来说这份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一般情况下,候选人接受雇主方发送的offer顺利入职新公司后,将会接受用人单位对其进行的长达3个月左右时间段的考核,也就是通常被大家所知晓的“试用期”。职场新人安全通过试用期的观察和考评,才能真正意义上 被定义为正式员工。
职场新人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那么,对于职场新人在职场中的种种工作行为和表现,企业HR和用人部门是如何考评一名职场新人是否合格或者是怎样测评员工是否具有后续再栽培潜质的呢?下面,总结了用人单位针对试用期间员工进行的以下几个不同维度的考评。
01
情绪控制力
大多数新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将经历一段艰苦的工作和杂项工作。 这些事情不难做,但往往比较琐碎,繁重.. 公司的类似安排让新员工能够快速地与年长的员工见面,并将他们融入工作中的团队;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快速检查他们的情绪控制..
02
时间规划力
由于刚刚在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生活,学生活动的习惯。在职场中,这样的工作状态不是允可。大多数公司都有明确规范下班时间和员工的工作时间表。此外,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负责下属完成的,年轻的专业人士应该安排工作时间的对手是按照优先级处理,并给予报告进度和结果。
03
自我掌控力
职场新人由于企业各方面发展能力和水平都还未积累到一定的阶段。但无论我们怎样,在工作中都应该树立法律责任管理意识,对自己可以处理的工作事项过程和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应着重培养员工个人信息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并做出抉择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会学习自我把控。
04
专注力
一个人在工作场所是否有专注力,体现在做事的严肃性,工作中是否有真实的思考.. 此外,当今社会手机和网络的发展有太多的东西在分散和消耗专业人员的能量。 可以说,一个专注的职业决定了他所从事的职业的高度和深度。
05
自律力
职场中一个人的自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领导不会时时刻刻监督或者提醒你应该做什么。自律性强的人无需制度规范去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自己要求自己,不断突破和成长。而拥有自律性的人在职场中往往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而他们的职场之路也将更将顺坦。
06
学习力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观念一直都在被提倡。据观察,职场中那些步步高升的人无一不是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而在今后的职场中,不学习、不拥抱变化的职场人将会被一批批善于学习的人所代替。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学习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现在苦恼的不是从哪里找到学习资源,而是到底学什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学习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现在苦恼的不是从哪里找到学习资源,而是到底学什么。>>>
看看我们每个人的手机,每天都充斥着铺天盖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社群供我们选择;看看我们每个人的书籍,汗牛充栋到这辈子也读不完。
这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什么都学,什么都看,生怕遗漏,每天非常焦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正常的生活被学习侵占,可称之为热锅上的蚂蚁型。结果是贪多嚼不烂,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什么都是半瓶子醋。>>>
另一种是一看这么多,头立马大了,心想反正多的是,想学以后有的是机会,干脆不选择,避免纠结,眼不见为净,可称之为缩成卷的刺猬型。结果是机会多了反倒不如少的时候学得多。
本人这两种情况都出现过,先是很焦虑,生怕落下好的学习资源,天天晚上学习,不管家庭,不近人情。后来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又纠结选择学哪一个,直到想得脑仁儿疼,一气之下,干脆哪个也不学了,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后来我就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爆炸的学习资源,我们该如何选择?
经过思考,我意识到,以有限的时间(生命有终点)面对无限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哪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资源。而所谓“重要”,取决于每个人独特的定义,说白了,就是你想要什么。你想要什么,什么对你来讲就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中,选择的依据,取决于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看重的价值进行排序和取舍。
你想要什么?很多人一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常常是一脸的茫然,半天说不出话来,原因是他并不清楚。
为什么不清楚?原因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把眼睛投向了外界,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而缺乏对内思考,很少关注内在的声音。
选择越多,越迫使我们要对内思考,也就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否则就会变成热锅上的蚂蚁或者缩成卷的刺猬。
对内思考“想要什么”的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自己感觉还挺好用,这里分享给大家试用:
第一种,以终为始法。
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成为想成为的人,过上想要的生活。那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想清楚了,不就知道今天该学些什么了吗?就像盖一座房子,知道盖成什么样,用什么原材料,不就清楚了吗?原材料就相当于学习资源。这种方法叫“以终为始”法,知道了终点在哪里,选择最靠近终点的学习资源就行了。
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可以用生涯规划中的一些探索工具,比如“墓志铭”,“80岁庆生”,“生涯幻游”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终点想清楚,建议都做一遍。
第二种,人生榜样法。
你欣赏谁?羡慕谁?甚至嫉妒谁?你是谁的铁粉儿脑残粉儿?都可以让你觉察到自己的期待。你的人生榜样就是你的人生方向。你可以列出五到十人,并写下你欣赏他(她)的理由:
1、 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 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 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4、 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5、 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
你越能明确你希望像谁一样,那他(她)学什么干什么,你就学什么干什么,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先模仿再超越。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都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虽然最后都自成一家,但都是心理学大师,这一点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以弗洛伊德为他们的人生榜样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找到了榜样,也就找到了努力方向,也就知道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而眼下选择学些什么也就清楚了。
第三种,潜意识挖掘法。
中国人小时候被压抑的较多,功利的社会价值观,导致家长和学校过多压抑了孩子们真正的兴趣。很多人成年以后,走向社会独自面向未来,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是,他(她)们的渴望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这就需要增加自我觉察(咨询师干的一个重要的活儿,就是帮助来访者增加自我觉察),把自己真正的需要挖出来。
而生活中那些无意识的、下意识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你潜意识中的真实需要。
想想你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什么上面了?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这个组织又为什么讨厌那个人那个组织?你为什么转发收藏这类文章?为什么购买这类书籍?为什么爱看这类片子?为什么加入这样的学习社群?为什么事儿而兴奋又为什么事儿而厌烦?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而什么事又让你心不在焉?爱干什么活儿不爱干什么活儿?常常参加什么活动不参加什么活动?
对自己曾经的这些无意识的、下意识的行为,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往往就能够觉察到自己的真实需要。
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开心时间”的小游戏,就是把过去一周中那些开心的时间统计一下,看看都是在干什么事,这里面就有你的兴趣和需要。时间是不会骗人的,没有人逼你的情况下,你愿意花时间做的事情一定是你喜欢的,你需要的只是觉察到这一点。
当然,“自由联想书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天马行空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间断地写出任何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写着写着,就写出了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真实需要。
第四种,生命清单法。
就是列一个生命清单,把你这辈子不做就会遗憾、就会后悔的事情列上去,然后按照这个清单去计划、准备、争取机会、实施,完成一件划去一件。
这个方法可以借鉴《遗愿清单》这部电影,也可以借鉴我在“橙子学院”的一篇文章《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好意思说奋斗》,那里面有详细的攻略。简单地说,就是把生命清单上的目标一步步分解成一个个当下可以行动的小目标,小目标自然包含了学些什么,这样你就能选择了。这篇文章还举了一个现实榜样的例子,就是新蜂女子车队掌门人李鹤的生命清单。
第五种,价值排序法。
这是生涯规划中价值观探索经常用到的方法。
一种是“价值删减法”。
首先,列出工作价值:
1 成就感 提升社会地位,得到社会认同;希望工作能受到他人的认可,对工作的完成和挑战成功感到满足。
2 美感的追求 能有机会多方面地欣赏周围的人、事、物,或任何自己觉得重要且有意义的事物。
3 挑战 能有机会运用聪明才智来解决困难;舍弃传统的方法,而选择创新的方法处理事物。
4 健康 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工作能够免于焦虑、紧张和恐惧;希望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事物。
5 收入与财富 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希望能够得到金钱所能买到的东西。
6 独立性 在工作中能有弹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度高。
7 爱、家庭、人际关系 关心他人,与别人分享,协助别人解决问题;体贴、关爱,对周围的人慷慨大方。
8 道德感 与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宗教观和工作使命能够不相冲突,紧密结合。
9 欢乐 享受生命,结交新朋友,与别人共处,一同享受美好时光。
10 权利 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行动。
11 安全感 能够满足基本的需要,有安全感,远离突如其来的变动。
12 自我成长 能够追求知性上的刺激,寻求更圆融的人生,在指挥、知识与人生的体会上有所提升。
13 协助他人 认识到自己的付出对团体是有帮助的,别人因为你的行为而收获颇多。
然后,在这些价值中选择你认为重要的8个。
然后,依次删减,直到剩下最重要的一个。写出每次删掉的价值,并说出为什么。
我选择的8个价值是:_____________
第一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第二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第三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第四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第五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第六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第七次删掉___理由是__________
最后剩下的___理由是__________
一种是“价值拍卖法”。
假设你参加了一场拍卖会,你拥有100万,而每项价值的起价是10万,以10万为一个单位加价,出价最高者得到本项价值。你会怎么分配你的100万呢?你打算买哪几项,分别出多少钱?为什么这样分配?
项目 预算价格 拍得价格 价格排序
1、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2、赚大钱
3、长寿无大病痛
4、继续进修学习
5、有一些知心朋友
6、找一个发挥专长的职业
7、有一栋舒适又漂亮的房子
8、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9、有充足的金钱和休闲
10、谈一次完美的恋爱
11、和喜欢的人长久在一起
12、担任公司的主管
13、到处旅游、吸收新知
14、成立公益机构、帮助他人
15、享受结交朋友的乐趣
16、工作富于挑战而不单调
17、成为名人
18、随心所欲布置自己的环境
19、无拘无束的生活
20、担任社会地位高的职位
还有一种是“生涯决策平衡单”,用来检视你都看重些什么,有多看重。
这三种方法,可见于古典、李春雨老师主编的教育部特色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浙江大学版)。“价值和需求”这一节正好是我编写的,有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去查阅,那里面有更详细的操作说明。
有了价值排序,也就知道了自己最看重什么,选择学习资源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
综上所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用这五种方法:
第一种,以终为始法。
第二种,人生榜样法。
第三种,潜意识挖掘法。
第四种,生命清单法。
第五种,价值排序法。
相信这五种方法你都用一遍,就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学些什么就不会是问题了吧。
如果还是模糊,可以到新精英“选对”职业发展平台找我,我会帮助你进一步清晰你想要的。
最后,反向总结了几句话,重申一下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重要性:
不知道想要什么,学习就是给人当托;
不知道想要什么,聚会就是给人凑桌;
不知道想要什么,时间管理就是瞎扯;
不知道想要什么,人生注定是场漂泊。
提到签名,你能想到什么?是路边那些长发披肩的文艺男为你设计的艺术签名?是你每天反复在文件、笔记本上书写的姓名?还是你跟随心情随时更换的qq签名?……
其实,我所说的签名,不仅包括了上面的所有,还包括现在你每天投入很多时间的微信朋友圈分享、140字以内的微博文字……甚至包括,你灵感突发写下来的上千文字。
之所以将它们都称为是“签名”,因为这些所有的信息就好像是你的代名词,是你的形象代言,时刻体现和反映着你的现状、你的动态。如果有一个人每天都关注你的这些信息,你可以尝试请她用3个词来总结对你的签名的印象,你觉得她所说出的不就是对你——这个人状态的反馈么?所以,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签名”就是以上所有这些你播撒出去信息的统称。
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都包括在你的签名之内,你每天会使用多少次签名?你利用你的签名做了些什么?你所做的是怎样影响你、影响你身边的人、影响你的世界的呢?
前2年,我常会无聊的看看qq各个群组里小伙伴们都签了怎样的名。当我快速浏览的时候,我发现,多的是关于心情的糟糕、早上出门的不顺、对世界国家的抱怨、对自我现状的质疑……
然后,我的脑子就开始自动思考:一个人写下这样一个签名,一天TA大概有几次机会重复看到?TA的qq中的联系人中有多少人会看得到?TA们这一天又会看到多少次?每看到一次,TA和TA的联系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身体上会有什么反应么?心情又会如何变化?会不会好奇的去打听一下发生了什么?这些影响和变化还会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和群体中么?究竟会有多少人从中受到影响?……我的脑子就是这样运作的。
那么,试着看一个完全不同角度的签名——它写着你今天希望拥有的状态、你今天遇到的开心事、你最近的一项重要计划、你希望得到的支持……用上面同样的问题再问一遍,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呢?
从去年开始,也许你和我一样有一个发现,就是,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职业为何、身处何方……你在各种渠道上看到的来自不同纬度的信息,正面积极的信息 的确有了明显的增加,有朋友说,好像人人都在传播“心灵鸡汤”,还果真如此。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人说,每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无论我 们是否意识到,其实它们都在一点点的、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态、心情,影响着我们对自己、他人、团队、企业、社会、国家的看法,从 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也曾经在上面提到的各类签名显示区域播撒过类似的负面信息,可是当我有一天意识到这其中的秘密,突然觉得心头一震,于是从那一刻开始,就下定决心,为自己的签名来场“革命”!
这个世界的美好,从我们每个人说出的每一个字开始,从你发出每一个信息开始。你周围的世界好像是一个接收器,你所发出的信息她都接收下来,然后她又好像变成一个回音壁,以同样的方式返回信息给你。你的接收器里储存了怎样的信息呢?你计划发出什么样的信息给你自己的世界?
现在,就和我一起给自己的“签名”来场革命4步曲吧!
第一步:调取你的签名——把你qq中的说说、签名;腾讯、新浪、搜狐等微博;你的微信朋友圈信息等调出一部分,可以调取近3个月的,看看都是些什么样的信息?
第二步:总结你的签名——为你过去的签名做个总结,3个词,概括过去你的签名的特点;
第三步:为未来签名定调——同样,3个词,说明你未来的签名希望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希望带给自己、带给其他人怎样的影响?你希望在你所在的企业、给你的朋友、给你的周围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你?他们会怎样评价你的签名?
第四步:开始行动!从此刻开始,从下一个你的签名开始,按照自己上面的定调,开始新的签名设计吧。这个设计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下面分享2个小例子,希望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下面的例子,是我参加一次学习时交换到的名片,虽然这个经理头发花白,可是当我收到名片,看到他写下的是这些字、画下的是这个笑脸,温暖便油然而生,而且名片上的这句话从那天起,我分享给不少于100个人……
所以,不要小看这些签名,当你投入更大的价值进去,你就会发现——
签名,可以很有趣!
签名,可以很给力!
签名,可以很创意!
签名,可以很温暖!
签名,让你我的世界更美好!
在职场招聘中,对于HR来说,面对高失业率和有限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正在招聘的你需要在海量简历中筛选出最有效的候选人。因此,负责筛选应用程序和简历的人力资源代表的工作变得更加耗时,更加严峻。那么面对海量地面试求职简历,要如何才能够快速筛选呢?今天就来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简历中常见作假的部分:
1.学历造假
可以要求应聘者面试时提供学历证原件再留复印件留底备查,学历可以通过学信网来快速核实。
2.工作经历造假
为确保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其简历上填写的是否吻合,要求应聘者提供近几年的社会保障记录,如果有特殊情况,应聘者做出合理解释,如果应聘者不愿意提交,很大可能性是存在工作经历造假。
或者面谈时询问应聘者是否介意对其做背景调查,如果没问题应聘者会很爽快的回复“可以,没问题”,有特殊情况的应聘者一般会当面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回答有迟疑的,就需要注意了,一般会有问题。
建议有条件的单位还是应该对特殊重要岗位做背景调查。
3.年龄造假
曾面试过一个行政文员岗位,她特意在简历上更改了年龄,其实她的实际年龄未满18周岁。
4.工资造假
面试过一位工程经理,经过人力和用人部门面试时,都觉得他不错,询问他的期望薪资时,他回复不低于上家单位工资***,他上家公司为同行的一家上市公司。鉴于对同行工资的了解,觉得应聘者所提出工资明显虚高。当询问其每月个税交多少时,应聘者迟疑了。
建议在《应聘登记表》上附有以下类似内容,并让应聘者签名加日期,这样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并可以掌握主动权。
《个人声明》本人知道本应聘登记表记载事实为公司决定录用的唯一依据,保证所有提供信息不存在会造成公司误解的任何遗漏,也不存在任何程度的虚假陈述,否则将视为欺诈,公司有权随时解除合同。
在大多数人眼中,外资企业就像是被镀金的工作场所。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良好的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高素质的人才等一直是其亮点。多年来,外资企业一直是应届毕业生的首选。每年在招聘会上,外商投资企业的招聘亭总是人满为患。即使在这样一个经济不乐观的年份,它也没有阻止外国企业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首选。
那些你不知道的外企“家规”?
但你真的知道你所认为的金牌外国公司吗?
1.首先,外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关系是一样的,存在着官僚作风。
任何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后,特别是在本地化后,将与中国深厚而深刻的官方文化和商业文化完美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当许多大型外国公司进入时,他们严格遵守自己的法律。后来,中国员工招聘更多,他们逐渐在中国工作场所学到了很多潜规则。
2。外资企业的天花板现象依然存在
所谓的“上限现象”,是指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本地人才很少。一般来说,它们是由公司总部从海外运来的。因此,当地员工的晋升空间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很难爬到职位金字塔的顶端。此外,欧洲和美国企业的人事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在中国地区,香港人、台湾人和新加坡人往往都是高水平的。总的来说,在中国,地区经理和经理级别的大陆人很少。韩国和日本企业的情况更为严重。他们认为,从基层阶级的领袖到总统,中国人民都是自己的人民。外国人的情况真的很少。
3,在原外资企业中,年龄伤害更严重。
虽然外国公司可以享受很多优惠待遇,但他们也必须接受外国公司比普通公司更大的压力。外国公司的员工往往有失业问题,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失业风险增加。如果你不能在35岁之前晋升为基层经理,如果你年满40岁就可以成为区域经理,那么失业危机就会大大增加。因此,35岁和40岁左右是许多外国公司转换或启动新炉灶的高风险年龄。
4。外资企业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不要盲目地附和别人的想法。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差异。西方人更崇尚个人主义。也就是说,要在外国企业中生存,必须在保证有效实施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意见,并适时提出。与其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你的想法绝不能在别人提出一个想法之后被限制。如果你工作出色,你做事很谨慎,你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但当你应该提出建议时,你总是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不管别人是否提出了正确或完美的建议,他们都是盲目的迎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的老板和同事对事情没有任何看法,也没有任何创新意识。当然,在做这件事之前先思考是没有错的,但在美国看来,如果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就等于一台没有思想和意识的工作机器。最后,你只能成为一个好的执行者,而不是领导者。这是外国人眼中最无望的,他们的个人意识非常高。
有个故事说年轻的亿万富翁要选女朋友,竞争者过万,最后PK出来三位——一位是世界小姐,美丽大方;一位是NGO的亲善大使,在非洲服务多年,拥有爱心;一位则是年少进入投行,拥有一流经济头脑。最后谁赢了?答案是——身材最好的那个。
笑话如果不反映现实的荒诞,就不好笑。我以为这个笑话其实是反映职场的:职场上的晋升真的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吗?又或者说,职场人真的知道自己的职业需要些什么吗?职业发展更像一个黑盒子,你有时候能猜的出来丢进入什么,能换出来什么,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你甚至连标准答案长什么样子都想不到。如 果你在民企遇到一个好老大,在外企找到一个好导师,你还能大概知道点端倪,如果你在机关,或者你只能依靠上司几毫秒的脸色阴晴来猜测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这就比LIE TO ME 还难。
有一个经典的团队组建游戏,是让上司和下属互相沟通三个你对于对方的期望,和三件最感谢对方的事情——每次这个练习大家都哭的昏天暗地——因为答案煽情也 出乎意料。这其实也证明,其实你并不太知道你的上司到底需要你做些什么。职业的需求看似明晰如绩效,或者鸡血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仔细想来 绝非那么简单。
我尝试来打开这个黑盒子:如果你把纵轴作为“清晰-潜在”,横轴作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对组织行为的要求”,那么你能得到一个四象限的企业需求矩阵。(如图)
A 区是KPI、绩效等对于个人的明确要求;比如说每个月的绩效指标如何。这个不多说了。
B 区是组织对于你的明确要求以及被写出的企业文化,简单的比如迟到罚50块钱,邮件24小时内一定要回复,精细的如沃尔玛,允许你越级给上上级领导写信,但 是务必需要抄送一份给你的直属上司——你可以报告,但是不能小报告。B区的很多内容,都记录于公司的企业手册之中。
C 区是深层的企业文化和永无成文的潜规则。深层的企业文化指那些永远不会写出来的东西——比如某公司的老板每天下班不走,工作到8点并且还给员工报销晚餐盒 饭,大家只好陪着——公司鼓励加班,却从未写入企业文化说我加班我自豪。但是老板估计也不知道他一走,大家就一起合唱,月亮走我也走,然后关上一键隐藏的淘宝或微博鸟兽散去。
每一种强势文化背后,都一定有更深层次的亚文化对抗,这些东西日久成精,就变成了潜规则,随着中国人独有隐忍却又门儿清的性格,潜规则全都藏在每个人深深的脑海里。你需要找个师傅,而不是导师,才能慢慢的获得真传。
D 区是个人的才干、气质,那些KPI不写,但是大家又期待的东西。企业不总是提升业绩最好的那个人,而是提升被认为最有“领导才能”或者“格局”的人。这个 才能和格局具体意味着什么?有些企业意味着决断力,有些地方则意味着心胸品格,你仔细观察一下企业的得力的领导者,可得其端倪。
当然,以上都是说健康企业,我见过混乱企业的需求矩阵,一块蚊帐样。
最后来点更厚黑的——这四块的科技树明显就不是同一个方向的,到底该攀哪一个? 民企中个人的作用明显,考核标准也相对清晰,所以民企中A区(个人能力)最重要——只要你能完成任务,其他都好说。外企中间组织力量更强大,规范清晰细 节,所以外企中B区(组织规范)最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外企很强调“职业化”“职业素养”的原因。而国企和机关中,组织大过天,真正起作用的规则又大多模糊,搞清楚潜规则的C区是最最重要。而才干的D区部分,则是最需要你自己把握的部分,毕竟工作不仅仅是满足企业的需求,而是照片太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或培训师,很多求被励志的青年,拿着国外的理论或名人传记,硬套在自己的公司或职业上——努力总是好事,但药不对症,有益却无效罢了。
最近一段时间参加了很多活动及分享,也因此链接到了很多平时在朋友圈才能看到的人,通过和他们深入交流及接触,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有以下几点:
最近一段时间参加了很多活动及分享,也因此链接到了很多平时在朋友圈才能看到的人,通过和他们深入交流及接触,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有以下几点:
一、分清积累和爆发
我们现在羡慕的那些人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积累,只不过在他爆发后才被众人熟知,才成为大家眼中的各种大神。而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各种痛苦、最后成长起来进而爆发的过程。
也就是下图的这四个区,我们见到的是他的成长区,这里风光无限好,所以更加能吸引到我们的目光。但其实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他来自哪里,他经历了什么,然后他才到达了这个地方。
关于这四个区有两点要注意:
1、积累是个过程,即所谓的厚积薄发。在互联网时代有可能会有一些爆红的人物,但其实背后也是有所付出的。昙花一现的各种花瓶角色也需要早起花大量时间化妆穿衣,饮食要注意,身材要不断健身来维持,可以这样说他们的付出比一般人要大得多。毕竟出来混都不容易。
2、在我们想改变现状,走向成长时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现在过得太舒服,对现状不满,所以想改变。而有的人是现在过得太不舒服,所以想有所改变。即一个是走出舒适区,一个是度过生存期。
比如同样是来参加创业讨论会,散会后有的是开车走的,有的是坐公交走的,有的是回到了家,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的是回到了出租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之所以想改变,是为了什么。想成功人人都想要,但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真正值得的,还是因为被别人忽悠过去的,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二、分清成功和幸福
成功会带来幸福,但是幸福不一定非要通过成功才能换取。如果是那样,那么财富五百强的人应该比大部分人都幸福才对,但其实不然。
幸福=能力÷欲望
这是着名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提的一个幸福公式,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的能力远大于欲望时,就会过得相对幸福。
而成功相当于是能力变大了,但是随之欲望也会更强烈。
而这两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我所得和我想要的关系,其实欲望人人都有,只不过有大小之分,所以重点是如果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分清理想和现实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个骨感有两层含义:
1、有所得必有所失。
你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就首先要做好准备在某些方面有所牺牲。例如你选择通过培训去获得某方面技能提升,那么损失的就是金钱,如果你不想通过金钱快速提升,那么你可以选择自学,那么损失的就是时间。你想好好工作,有所成长,那么可能需要牺牲平时休闲度假的时间,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2、过程是痛苦的、会间接性迷茫甚至会放弃。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是肯定会充满了挫折的,因为你想学会一件事,从不会到会,或者从一般到优秀,这个就是个化茧成蝶的过程,人们面对未知会恐惧,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会逃避、会退缩,这个是正常的,关键是看你想要的能不能让你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这个困难。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往往会很动容,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中间的坚信以及自己的付出。毕竟成功不是写在你家上的日历,只需要一天撕一页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四、分清努力和方向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付出了很多,各种加班,周末参加活动、培训等,朋友圈不时的发一句心情:今天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然后再配一个图,时钟指向了晚上11点。经常我们会自己感动自己,被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动的痛哭流涕,很自豪,但是时间长了,却发现丝毫没有卵用。为什么,因为虽然努力很重要,但是最后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努力的方向。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做紧急的事情,而不是重要的事情。例如为了考试去学习、为了当天老板布置的任务去加班等,不断的重复去回复客户电话等,这些一般都属于紧急的事情,而诸如健身,诸如锻炼自己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自我认知等这些都属于重要的事。
一般而言重要的事是和价值观有关的,或者是和真正的技能有关的,而紧急的事主要是来自于时间截点到了你不得不做的事。
而努力的方向就是多做重要的事,少做紧急的事,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去做重要的事,如何破?
1、流程化,对于重复需要做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建立模板或者建立流程来使其精简,进而提高效率。
2、做紧急、重复的事时要思考背后的意义,使其不仅仅完成了任务本身,而是通过这种事情自己锻炼了什么能力。
3、每天做一些重要的事情,长久坚持下去,可以提高能力,进而可以通过授权等方式不再做过多的紧急的事情。
这是一个生涯咨询菜鸟的经验分享,如果你也是一个对生涯咨询感兴趣,想往生涯咨询师的方向发展,但现在是小白级修炼者,不知道在上完认证班后如何去开始,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点点参考。
这是一个生涯咨询菜鸟的经验分享,如果你也是一个对生涯咨询感兴趣,想往生涯咨询师的方向发展,但现在是小白级修炼者,不知道在上完认证班后如何去开始,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点点参考。
接触生涯了解生涯是因为身体健康亮起红灯,在那段无关工作只养身体的日子里,我有机会停下来好好总结过去,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偶然间读到古典老师的书,关注了新精英和古典老师的公众号,到修养期间参加了职场MVP的网课,发现自己对生涯咨询的工作感兴趣。于是课后看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还特地做了一次付费咨询来观察咨询师的工作,体验来询者的角色,之后又搜索了很多资料了解生涯咨询师的日常和主要能力需求。
在20xx年4月我参加了生涯规划师认证班的课程,课上通过学到的生涯工具我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我,坚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生涯咨询师的职业目标。于是我开始上路了,我做好了持续成长,长期作战,直至到达目的地的准备。我想我正在书写一个自己职业生涯中我会引以为傲的成就事件。
【一】
实现职业理想的路上,从简单的行动去开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唯有行动能解决焦虑,所以认证班之后第一步就是先开始!不管是好的开始还是不好的开始,是理想的开始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开始,相信只要开始就会有收获。
开始去回忆巩固在认证班上学习的重点,把生涯规划师的讲义和教材重新翻一遍;开始告诉身边的人,你正在学习生涯咨询方面的知识,你有哪些特别棒的收获;开始在与朋友同事家人的闲聊中,加入生涯咨询的内容,让咨询分享生活化;开始在朋友圈分享生涯规划相关的理念以及生涯咨询可以解决的职业困惑;开始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做咨询。
如果你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生涯咨询师,那么既然总是要开始,那就尽快开始吧!
【二】
成长的过程有“法”可依:721成长法则告诉我们最佳的学习配比是,花70%的时间实践,花20%的时间与人交流,花10%的时间学习。
实践是知识转变为技能的必须。明确实践的目的,找到行动的方法,持续去做就对了。
认证班后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巩固记忆、内化、应用,从有知无能向有知有能的层次修炼,练习和提升成为一名优秀的生涯咨询师该具备的主要能力:比如倾听的能力、提问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记录写作的能力、洞察他人和觉察自我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是我实践的主要目的。目的明确了,就会找到很多输出的方法,比如:
1.分享:可以是生活化的分享也可以是线上或者线下的分享。生涯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多了一个角度看待和解决生活及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生活工作的平衡,比如重大选择。在与朋友同事的聊天中我们可以分享自己运用生涯工具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心得,巩固和内化学到的知识,如果有机会能做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分享当然更好。
2.写作记录:喜欢写作记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写作不需要他人的配合,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好方式。如果生活化及线上线下的分享偏重于巩固知识,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那么写作记录的输出方式则偏重知识的理解感悟,归纳总结,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我会记录日常中从生涯规划角度看问题的思考,可以是从他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看到的启发,也可以是你在实践咨询过程中的总结和收获。
3.咨询实践:从知道咨询理论和工具到获得咨询能力的过程中,实习咨询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输出途径,而第一个咨询对象就是我们自己。在上完认证班后,你有没有运用学到的生涯工具和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和梳理呢?成就事件,让我更清晰自己的优势能力和才干。生涯三阶段,让我明白我当下所处的阶段,以及如何通过它指导自己更好的实现职业理想。能力提升术的分析,帮我更加清晰成为一名合格的生涯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自己的提升方向。你也可以试试看,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实习咨询的对象。新精英职业规划>>>
大量的实践需要更多实习咨询的机会,假如你实习咨询的资源不足就去多分享吧,分享会让我们找到更多咨询机会。除了跟身边的人分享,利用线上线下的机会和记录写作的方式传播,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比如在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等平台PO出你的培训照片,传递更多生涯咨询的理念,发布你开始实习咨询的好消息等,分享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收获更多实习咨询的成长机会。
【三】
有了咨询机会,在咨询实践中我们才会真正把咨询知识转变为咨询技能,也在实践中发现困惑,找到自己的成长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多与人交流。
咨询的流程做得怎么样,咨询过程中该如何切入,咨询做完工具技术的使用是否正确,咨询过后来访者并没有按照制定的行动计划去行动,问题出在哪里?这些都需要我们与他人交流学习。我在认证班后用过的途径有:
1.和认证班的同学多交流,向同城的生涯爱好者多学习。
2.抓住 线上分享互动提问的好机会,比如新精英在千聊直播、红点平台的分享,既是学习的好渠道,也有向分享老师提问的机会。
3.请名师指路。我们可以选择在分答、在行等平台,向大咖付费交流,针对具体问题,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回复。也可以选择能帮助生涯咨询师通过咨询加督导的方式更快成长的专业的咨询督导平台,比如新精英的在线团体督导。
4.
【四】
有了前期的实践和交流,接下来的学习我们会更有针对性。
关于学习行动的建议有三:
1.学习时间的正确配比是百分之十。要防止学习太多,实践太少,知识过载,消化不良。
2.学习资源的筛选和聚焦。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太容易,为了让我们的学习重点更明确,资源更有效,在相对的时间里收获更大,无论是书籍还是互联网资源筛选和聚焦都很有必要,而且可以是多次筛选,从精华中学习精华。比如在互联网资源上我会选择1-2个平台重点聚焦,在每个平台筛选2-3个让我最有收获的去重点关注和学习。
3.按需培训。实践后根据自己的困惑和需求参加相关培训,学习会更深入,也更容易有收获。上完认证班在做了一些实习咨询之后,我发现自己具备了自助的能力但是还很难有效助人,所以带着在咨询实践后的的困惑和期待,我报名了咨询师特训营的培训。
4.
练习--交流反馈--有针对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良性循环快速成长的过程。有了方法找到途径,剩下的就是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去坚持行动了。
彭小六老师说过一句话:不要等到自己变厉害才开始,你需要开始,才会变得很厉害。所以,认证班后让我们先从简单的行动去开始吧!
以上《新人HR不知道如何高效筛选简历,这些方法教给你!》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招教个人简历”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