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如果你想在谈话时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需要一些技巧。
安全话题。准备几个安全话题,保证你怎么说都没有问题,除非专家在场才会看出你的破绽。
比如说,可以谈论一下量子力学,连爱因斯坦都不敢轻易说你错。这门学科里最有名的定律叫测不准定律。你瞧,一位知名的物理学家不知所云地说着什么,学生一脸茫然而他乐得咯咯直笑。或者谈论某本珍奇的书,几乎没有谁读过;或者谈论某个史书记载很少的历史人物。
谈论这类话题可以保证你不露馅。但最好先了解你周围是些什么人,从而该避开哪些话题。
使用“安全形容词”。“安全”是指这种话适用于各种事物。比如有人问起一本书或一出戏,而你压根儿没听说过,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认为作者早期的作品更好些,风格更质朴。”或者这么说也一样:“我认为他的后期作品更成熟。”
总是成立的观点。大家在谈论着什么,而你正在走神,想别的去了。忽然有人问你:“你认为呢?”你不必说实话,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尴尬。你可以说“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笼统一言盖之”、“事情有时还没这么简单”等等。
巧妙回避。如果有人当面说你是个骗子,别慌神。这里有几种办法:
扰乱对方的思路.你可回答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说过,世界上有两种真理,一种是小真理,一种是大真理。小真理的反面是拙劣的谎言,而大真理的反面仍然是事实。”说完,你就彬彬有礼地离开。让对方捉摸你的话,半天回不过神来。
你或者指着窗外喊道:“瞧!”人家顺着你指的方向看了半天,除了看见两条狗在打架以外,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这时注意力已经分散了。
最后一着:吃进一片肉,若有所思地嚼着,好像你在思考怎么回答。突然你呼吸急促,两手在喉咙上乱抓,然后跳起来,把腹部顶在沙发背上,让别人以为你在为排除气管里的异物施行海姆利克操作法。这些做完了,你直起身来,对惊恐的人们说没事了,这时大家早已把诘问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反而称赞你临危不慌。
这种办法从不失败。
日前,在美国白宫举行的欢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的隆重仪式上,布什竟然犯了口误的老毛病,把女王说老了200岁,场面一时间尴尬不堪。这一趣闻,在职场白领们引发另一番感慨:礼仪造就尴尬,也承载着尴尬。尽管大家都抱着学习和谨慎的态度处理繁杂的人际交往,但是效果又如何呢?某大型招聘网站一项新鲜出炉的调查显示:仅只不到7%的受访者表示从没有遭遇过礼仪尴尬。
前日一早,在写字楼电梯口碰上部门经理的朱先生,十分友好地跟经理点头问好,当时电梯口或许人太多,经理就像完全没看到他一样,朱先生顿觉很难堪。调查也显示,有%的受访者表示在与人打招呼时,对方没有予以理睬让他们觉得伤心和尴尬。
除此之外,有%的受访者控诉自己的话曾被别人无理打断,使其感觉尴尬和气愤;受访者的尴尬处境还集中表现在谈话时被忽略、被叫错名字或被搞错职位、被人接受了帮助却不知言谢、穿着与场合完全不搭调。
对此,职场专家们解析:尴尬的产生是各自的礼仪准线存在差异。你的勾肩搭背可能只是为了表示友好,但对对方来说却有足够的理由给你加上“骚扰”的嫌疑。所以,如果尊重对方,就应该以对方的礼仪准线为基准。不要用自己的要求来评判别人的行为或用自己的低标准来对待别人。
当尴尬场面发生,一般是如何应对的呢?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采取措施,缓和尴尬气氛;有30%的受访者选择“当事情没有发生过”;有20%的人大胆表示“让别人尴尬去吧”。
礼仪尴尬应如何化解呢?职场专家们建议:伤对方过重或触犯了原则问题,可以郑重地道歉,但道歉的时候应保持仪态优雅,切莫一味谦卑屈膝,这反而会引起另一场尴尬风波,严重的还会使对方厌恶和唾弃;也可借用话题转移引开对方的关注点,这不失为一种体面的处理方法。
专家称,通常人会很容易被带进新话题的讨论,而明眼人则能立刻领悟你的用意,并配合;装疯卖傻是种可爱的做法,但它不适用所有的对象,处事风格较为严谨或职位达到一定等级的人,会忌讳这样的行为,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最高的境界便是自嘲,这是职场资深人士惯用的手法,看似自我嘲讽,实则以退为进。
“化解尴尬的方法有很多,但唯有主动才能掌控”,在采访该话题时,不少白领笑谈,虽然布什的眨眼小把戏并没有博得女王的同情,但是锲而不舍的他最终还是让女王露了笑脸。
《忽视职场礼仪引来的尴尬》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礼仪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得体的职场礼仪”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