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驴的遗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有一头驴,给老农拉地,农民发现最近这头驴不怎么卖力,可能岁数大了。这个农民有点文化,上过一些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课,听说用激励手段可能会使老驴卖力起来。

于是,他把驴叫过来,对他说:我给你制定一个激励考核办法,做得好会得到奖赏。驴听了很高兴,说:那您说说这个办法吧。我以前早晨给你两个玉米棒,从明天开始,早晨改成给你三个玉米棒,只要你干得好,每天都会增加。农民介绍道。

驴一听很高兴,早晨多了一个玉米棒太好了。于是,第二天拉地拉得特别好。可是到了晚上,他发现只有四个玉米棒,比原来的五个少了一个,于是他非常不开心。就找老板说:不对啊,以前早晨给两个玉米棒,晚上是给五个玉米棒,现在晚上怎么少了呢?

农民说:你不用担心,明天早晨我会再多给你一个玉米棒子,让你吃的饱饱的。

驴一听觉得不错,这是我头一天比较辛苦,老板很关心我,所以早晨才多了一个玉米棒子。于是第三天驴又拉得特别努力。结果到晚上他悲伤地发现只有三个玉米棒!他气坏了,于是农夫又把第四天早晨的玉米棒子调整为五个,但到了晚上却只有两个!就这样,农夫变了花样折腾,但一天下来总的玉米棒子却没有变,仍然是七个。最后这头驴活干了不少,但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在临死前他交给儿子小毛驴一个遗嘱,上面用血写道:我没什么财产留给你,但我要告诉你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和谁打交道不能跟人这种动物打交道,这些黑心的老板不会多出一个玉米棒子,但却变了花样欺骗我们这些打工的驴多干活,但到头来得到仍只有原来那么少。没等小毛驴问点什么,老驴就断气了。

简单地处理了老驴的后世,小毛驴挣脱缰绳跑了,他不想再重演老爸的悲剧。但由于长期圈养,没有人给他吃的,小毛驴每天连七个玉米棒都吃不上。于是,没过多久,他不得不到另外一家农户碰碰运气。

刚到这家,农民也把小毛驴叫到跟前,说:我给你制定给考核办法,干好了能多给你玉米棒子吃。小毛驴心想,这下子完了,老爸的悲剧真的要重演了!zC530.Com

农民看了看小毛驴的表情,说:不用担心,我的考核办法很简单,现在我每天给你七个玉米棒子,你必须完成十车的拉车任务,如果你每天多拉一车,我会多给你一个玉米棒子。小毛驴听了农夫这个方案,觉得不错,至少不是老爸说的无论干得再好都只有七个玉米棒子。于是,第二天他非常卖力,真的多拉了一车,老板兑现了诺言,多给了他一个玉米棒子。小毛驴非常高兴,第三天,他多拉了两车,如愿地多得了两个玉米棒子;就这样,小毛驴越来越努力,得到的玉米棒子越来越多,老板种地的规模越来越大。没几年,小毛驴累死了,临死的时候,他也给儿子留了一个遗嘱:这个老板真不错,我死以后,希望你跟着他好好干

在我们的职场中,是否也会遇到这两种老板了,第一种老板,在刚创业时,把你招过来,给你很多承诺,告诉你,只要你努力,不会亏待你的。于是我们满怀信心的像故事中的老驴一样,尽心尽力地为老板为他工作,同时你也把老板给你画的饼,同样的画给你的下属,期待有一天,老板会兑现承诺,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老板只是变相的把你们应得的分成了几部分,并没有达到你们所期待的结果,于是你很失望,同时你的下属也认为受到了欺骗,想到了离开,这样的结果,老板虽然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是他永远留不住好的员工,好员工会去寻找,真正常识他,并且能遵守承诺的老板。当然我们也会遇到故事中第二种老板,他会制定合理的考核,让你的付出跟你的回报是同等的,这样的结果是更多的人愿意跟着他,虽然表面看起来他是付出了更多,但是这点付出跟他所得到的回报同样也是成正比的。好的员工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结合到我们的工作中,做为HR我们需要根据公司的情况和员工情况制订一个平衡的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管理启示:

如何考核激励员工,一直是老板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靠不断变换的花样方案来欺骗员工,无论贡献有多大,给员工的永远只是最基本的劳动补偿,员工只能被蒙蔽一时,他们也不可能有积极性,忠诚度与归宿感更是无从谈起。聪明的老板建立的是一种把蛋糕做大后的利润分享机制,员工再苦再累,可他们能够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他们所分享的与老板拿走的相比微不足道。

ZC530.com延伸阅读

担心“过劳死” 烟台年轻白领提早留遗嘱


职场年轻白领写遗书,提起这个社会现象,你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也许你会认为这是明智选择;也许你还会认为这是一种病态表现……日前,从烟台市公证处了解到,近两年烟台市的年轻白领去做遗产公证的也大有人在。这究竟是压力过大的消极表现,还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正视?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

年轻白领定立遗嘱大有人在

今年36岁的王先生是烟台市某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看着他称心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很多人都羡慕,但王先生的痛苦和忧虑是不为人知的,因为过度紧张的工作压力和无法按时吃饭、定时休息的生活节律,使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20多岁的时候,我在公司做营销时成天在外跑销售,生活习惯不好,吸烟喝酒还整天熬夜,十年过去了,我的职位提高了,各种疾病也伴随而来了。现在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且成为部门经理之后,压力更大了,各种社会应酬也越来越多,真担心哪一天生命悄无声息地戛然而止。”听着王先生的忧虑,记者能感受到他的无奈和担忧。就这样,王先生在上个月到公证处去定立了遗嘱。

记者在烟台市公证处了解到,近两年到公证处咨询立遗嘱和已经立遗嘱的年轻人士的确不少。一位姓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人大多数有着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年龄也都不算大,用现在的话说属于职场白领人士。他们提早咨询和定立遗嘱的原因都是害怕如果出现意外,自己的财产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对于提早定立遗嘱的现象,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十多位市民,大多数人表示提前立遗嘱这种做法有些小题大做。但听了王先生的故事后,80%的人又觉得可以理解,只有20%表示自己可能也会考虑这样做。不能接受的人的理由主要是“这种想法太消极了”,而接受的人认为这是对生命的正视,也是法律意识增强的表现。

原因:

担心“过劳死”是遗嘱提前的主因

让王先生下定决心定立遗嘱的主要原因是前不久央视主持人罗京的病逝。“罗京因患癌症去世,我看网上报道说他的病因和长年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有关,积劳成疾。此外,近几年好多明星等公众人物的突然猝死,都成为我提早定立遗嘱的原因。”

公证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提早定立遗嘱的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为有法律意识有文化知识的都市白领。而他们立遗嘱的主要动因是害怕“过劳死”。如果没有经过公证的自书遗嘱与法律无冲突,有证人证明是真实意思,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一旦遗书发生争议时,未经公证的遗书往往很难认定。所以,这些白领正是处于这种考虑,才有提早定立遗嘱的想法。

烟台市二级心理咨询师伯美丽认为,白领写遗书是现代社会职场压力太大所致,不少白领身心俱疲,随时都有朝不保夕的恐惧感。除了工作本身的压力、单位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互不信赖、领导方式偏误引致工作氛围不和睦外,还有周围朋友愈来愈少、工作愈来愈多等问题,每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压垮白领人士的承受能力。

应对:

自我调节保持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白领人士尤其是年轻白领应该如何避免“过劳死”?伯美丽认为,白领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体力和精神过度透支。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做到不吸烟不喝酒是最好的,还要尽量减少通宵工作和娱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合理饮食和多做运动,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这样“过劳死”肯定不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公证处工作人员也表示,“过劳死”的发生毕竟是少之又少,只要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自我调节,一般不会发生。所以我们一般对待这些来提早定立遗嘱的人士都是尽量劝说他们不要草率定立,因为遗嘱是可以更改的,如果在未来的若干年没有发生意外,想再变更遗嘱的话很麻烦。(完)

转自:新华网

职场的成熟的特征:不以自己钟爱的姿态做事


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至于是以你钟爱的姿态还是用别人主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妥协是一个低成本高受益的职场策略,其意义就在于,以非根本利益、非根本原则上的让步来保证对根本利益、根本原则的实现换句话说,丢卒保车。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妥协,尽可能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面对分歧,守住底线、进退有度、适时妥协、求同存异,用可以放弃的筹码确保核心利益的实现,这远比一味固执己见更能达到目的。

在职场待久了,人自然会变得成熟起来。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至于是以你钟爱的姿态还是用别人主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

■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狭路相逢。很显然,胡同的宽度仅够一辆车通行,必须有人作出退让。

路牌清晰地标识着这是一条单行道。于是顺行的那辆车走得理直气壮:你违章,自然你要倒车。逆行的那位索性耍起了脾气:眼看就要到路口了,你拐进来时看见我怎么就不能让一下?我就不退,又能怎样?

10分钟,僵持不下。

这是前几天我亲眼所见的一幕。这场面让我觉得似曾相识,不是在马路上,而是在职场中。

方案A和方案B,究竟哪一个更好?项目报告的思路,以谁的意见为准?企业LOGO的风格,简洁明快还是庄重大气?一次人员的变动、一项规则的制定、一个市场的取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职场上的事,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是非曲直之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不是时时都能奏效,也没有谁可以轻易获得一票否决其他意见的资格。这时候,要想把事情顺利推进下去,适当的妥协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公司的签约客户忽然提出更改合作计划,基本意向不变,只是具体程序上需要有所调整。但负责和客户接洽的小姑娘一口咬定,合同都签了,哪还有变卦的余地。其实客户那边也挺为难的,高层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好由大老板出来拍板只不过,这个板和之前商量好的不太一样。

不管人家怎么解释,姑娘都言之凿凿:你们早干吗去了?说好的事情怎么能说改就改呢?我们公司已经在执行合同了,损失怎么办?

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字典里是没有妥协二字的。那个时候,坚持己见是一种力量和存在的证明:我做得对,我的意见更好,为什么要我妥协?就像那两辆在胡同里对峙的汽车,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然而在职场待久了,人自然会变得成熟起来。而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至于是以你钟爱的姿态还是用别人主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妥协是一个低成本高受益的职场策略,其意义就在于,以非根本利益、非根本原则上的让步来保证对根本利益、根本原则的实现换句话说,丢卒保车。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话说的是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硬碰硬的较量。然而身处职场,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对峙,是解决问题而非激化矛盾。这时候,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几轮接洽下来,谈判陷入僵局。客户甚至放出狠话:要是这样,我们就不玩了。姑娘也觉得冤枉,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程序严格执行合同,为什么双方的合作关系几近破裂?

讲这个故事的朋友后来被老板派去收拾残局。他很快发现,其实双方的合作意愿、合作基础都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想法有些不同。

朋友并没有直接知会客户行或者不行,而是在邮件中一一列出本次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目前存在的分歧,并且综合各种意见,提出了几个新的解决方案。几个回合下来,客户接受了新方案,双方各让一步,重新修订了合同。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Yes和No之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性。如果你铁了心要逞一时之勇,执着于分辨出谁对谁错,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后来朋友总结说,那姑娘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执行合同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她忘了,公司最核心的目标是把客户留住、把生意做好。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事到临头,不少人情急之下难免乱了阵脚。就像对峙在狭小胡同里的两个司机,难道他们不明白赌气不是目的,赶紧回家才是正经事吗?

所以当你突然陷入某种分歧时,一定先别急着说不。试着找找有没有第三条路,用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代替必须这样,我也没办法,或许可以发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出路。

我曾见过出版社编辑和作者就图书封面的设计方案争执不休。出版社更多地从市场角度考虑,强大的调研系统反馈回来的结果是,浓眉大眼、冲击力强的风格会带来更好的销量。而作者显然更在意个人喜好,坚持疏朗俊秀、大面积留白的清新风。两套风格迥异的小样摆在桌上,每个人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放弃,但显然,没有谁打算让步。

在仅有的选项里逼着对方改主意,事情往往就是这么一步步陷入窘境的。这件事其实不难理解:你对自己的判断那么笃定,对方又何尝不是呢?

幸亏设计公司的人站出来表态:要是两种意见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再做一版新的试试。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这话简直就像一句咒语,能瞬间瓦解剑拔弩张的尴尬。

本来嘛,之所以意见不统一,是参与者把这场讨论的目标设定为在两种方案中选择一种。但其实无论是谁,大家希望达成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达到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实际上,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要相信,只要你把选择范围拓展到足够大,总会出现一个众望所归的结局。

如果现有的几个选项只能被一一否定的话,不妨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做加法,把双方都能接受的元素一点点拼凑起来。

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必要的时候,也不妨退后一步,这时候的小小牺牲,往往意味着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胜利。

■妥协也是有底线的

做建筑设计师的老同学常常被甲方各种莫名其妙的要求折磨得痛不欲生:对外观有要求,对功能有要求,对动线的合理性有要求,对舒适度有要求,对节能指标有要求,对工程预算有要求,最好还要有区别于别家的一两个亮点。

更要命的是,每当他拿出一个新方案,对方似乎总能找到突破口提出否定意见,鞭策他可以做得更好。

人非草木,当你的意见被其他人公开质疑的时候,难免会心生不满。沮丧、委屈、失望、犹疑、惊诧、愤怒无论是什么,都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

心理咨询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但在职场上,你只能把情绪留给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理智,进入处理问题的状态中。要知道,无论是上司、同事还是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没有谁有义务替你做情绪按摩,或是竖起耳朵任凭你发泄负能量。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走出来。

这人怎么这么麻烦、你要是觉得不好自己来、这种破事为什么总能摊到我头上之类的话,自己心里说说也就罢了,千万别真的在办公室里脱口而出。否则,很可能还没等你来得及整理好自己的状态,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被炒了鱿鱼。

遇到这样的甲方,老同学的郁闷可想而知。但他必须不断妥协,尽可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一单合同就能给公司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孰轻孰重,他清楚得很。

狭路相逢时逞一时之勇,通常都是情绪所至。亢奋状态下谁都难免出昏招,为了一个过了河的卒子和对方死磕,导致整个棋局分分钟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争执中,当你脱口而出必须这样,否则我也没办法的时候,小心,愤怒的情绪已经让你暂时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职场是强调结果的地方,而这里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获得利益。在对峙状态形成之后,抱怨是于事无补的,激烈的情绪只可能让你一根筋地向前冲,放弃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可能性,激化矛盾,让冲突升级。

谁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100%获得利益,这是最好的结果。只不过,职场的规则往往不是这样,它要求你必须想到最坏的结果,即你的最低目标、最低标准、最后底线。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妥协,尽可能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经过反复沟通,老同学逐渐摸清了甲方的审美偏好,并且和对方一起明确了在现有预算水平下,对设计要求的重要性排序。作为专业人员,他强调的重点是安全、合理、舒适。

所谓底线,既包括核心利益,也涉及职业操守。底线的作用就是提示我们,在分歧中哪些是需要坚持、绝对不可以让步的,哪些是可有可无、能够当作筹码一点点摆出或一点点放弃的。

面对职场分歧,守住底线、进退有度、适时妥协、求同存异,用可以放弃的筹码确保核心利益的实现,这远比一味固执己见更能达到目的。而整个过程,都需要冷静的思考、平和的心态。

讨饭的能力的职场故事


我曾经批评过一个演员,说你之所以削苹果就说不出话,切菜就不能演戏,镜头里熨烫衣物时嘴非得歪着,是因为干家务这样稀松平常的事,你都没做过。人不能在两件事上同时用功,就好像周伯通练习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说台词本身就要动脑,干活还要现学,你当然做不到游刃有余。演戏不仅仅拼演技,更重要的还是拼积淀,厚积薄发的“积”就是来源于生活。

很多年轻人,在会议里谈明年规划,谈公司战略一套一套的,办公桌上却堆了一周的饭盒儿。寝室里刨只袜子都恨不得用手机CALL出来。你一屋不扫,如何让领导相信你能扫平天下?战略最终都要落地于脚踏实地的执行,而执行才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我儿子也有同样问题。我昨天发现他将一汤勺砸进碗里没轻没重,原因是大人剥夺了他盛汤的权利。把他伺候到9岁,他还没有钱的概念,给他零用钱总是随手甩在某个角落不见了。原因是他不知道钱的重要性,买东西只需张口。

我看别人孩子的问题都很准确,因为他们在为我工作。我看自己孩子的问题却不清晰,我总把他当个孩子,尽量照顾他,给他优越的生活,来不及想他迟早有一天会独立,上岗后会被老板内心里鄙视他的娘。

我的保姆素萍,我问她,等你老了,你回老家吗?她答:“回不去了。我不会种地。”

我大惊:“你是农民,你不会种地?”

她大笑着说:“我也是我妈的宝宝呀!我妈大约是最后一代农民了。农民要从小培养的,认种子,识节气,会插秧,能收割。养鸡喂猪种菜开荒,没一件事不是学问。你以为仅有农民身份就天然会吗?从小没种惯地的,对节气就不敏感,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给我地也是荒。”

我想想,是这样。拿一把种子放我面前,纵然我有硕士博士文凭,只要不是农科专业的,也不会认识。哪天要是流落荒岛,连老祖宗从猿到人的看家本领“钻木取火”都不会。

现代科技文明发展越快,那些基本的生存能力也就丢失得越快。可最终,你得事必躬亲。

讨饭的能力,要从小培养,不仅仅是认得几个字,会算几道题。不从小学习和培养这些技能,纵然满腹经纶,关键时刻也不一定能填饱肚皮。

朋友说,他的合作伙伴们因年长退休,接班的是富二代。他看着心惊胆战。笔笔生意都亏,不知挣钱艰难。当年他们父母为讨生活走南闯北住黑店坐三轮,打拼下的事业交给孩子,他们钱没挣着,出门必住豪华五星,开车都开宾利,洗发水飞香港买,生鲜水产从法国空运。朋友说,这种糟蹋法,家业不知能撑几年。

家业撑不了几年。看欧洲现状即知。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最近都在闹破产,希腊年轻人一天只工作4小时却希望发16个月的工资,国家没钱了就向他国贷款。没有人会长期奉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勒紧裤腰带吃苦已经到了眼前。

与其成年以后悲叹世界残酷,不如早早做好讨饭打算。

编辑手记

生活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年轻人,也许满怀理想。只有工作的意愿,却没有行动的能力;也许满腹经纶,却眼高手低、不靠谱、缺少烟火味……说多了都是泪——拥有“讨饭的能力”,才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第一生产力”。

我的职场法宝的故事


6年前,我被万福楼酒店录用为服务生之后,参加了酒店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技能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摆台、折纸巾、斟酒等。我是一个男孩,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选择做服务生,是我瞬间的决定。我喜欢那家酒店里男孩穿蓝马夹的样子,还有就是我长大了,必须步入社会。开始的时候,洁白的瓷餐具让我有点害怕,我总担心拿不稳,掉地上摔碎;柔软干净的纸巾在我手里一点也不听使唤,总是折不到要求的样子;当酒瓶对准杯口时,我总忍不住颤抖……就这样,第一堂课,我成了二十多个服务生中表现最差的一个。不服输的我,当晚就在家里操练起来,我把家里的茶具、酒瓶、酒杯全部找来,还找来一块大红的塔夫绸……所有动作和要求,都是按照领班讲的去做,一遍一遍直到瓷餐具在我手里不再想溜,酒瓶对着杯口不再颤抖,塔夫绸在我的手里也能折成一朵简单的花……

第二天,在实习表演的时候,领班发现了我。她说,我不是表现最好的一个,但却是进步最快的一个。我不满足于这样的评价,如果通过努力可以做到最好,我为什么不做呢?

继续努力,到第七天的时候,我摆台的时间只用了3分钟,得了第一名。斟酒的动作及标准我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连用纸巾折的“鱼水情深”也是最美的。

在安排岗位的时候,经理突然发现酒店还差一名DJ,问领班服务生里有没有可造之才,领班把我推到他面前说我是接受能力最强的一个。

于是,我成了酒店从学校请来的一位资深DJ的学生。他手把手地教,我尽心尽力地学。3天之后,DJ老师走了,我已经能够熟练操作DJ间的所有设备。

4年后,我已经是这家酒店的副总经理。为了追求更大的梦想,我南下深圳,通过老乡介绍,进入一家服装厂打工。开始的时候。我只能完成车商标之类简单的工序。工资比别人低一大截儿。空闲时,我就找来废布,学做领子和开口袋,一遍又一遍。

一个月后,组长见我做的领子不错,口袋也算开得周正,就给了我更多的学习机会。2年后,我从深圳来到广州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装公司。我想进入销售部,可公司不直接招聘销售人员,所有的销售人员都必须从技术部里选拔。

这天上午,正在赶一批西装时,中央空调突然坏了。8月的广州,没有空调的厂房可不是人待的地方,而这批西装的货期很短,必须分秒必争地赶货,在这紧要关头,当然不能停工。所以,虽然车间里热得似火炉,员工们仍自觉地继续工作,只是不时地拿毛巾擦一把脸。

我有点胖,就更怕热了,真想去6楼凉快凉快!可一抬头,发现技术部的几个同事早已没了踪影,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走就行不通啊!

我一边不停地用一块纸板当扇子扇风,一边在车间里来回走动。在6楼办公的老总听说生产车间的空调坏了,就下楼来察看。他四处看了一下之后,走到我跟前,问技术部其他人员去哪里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组长抢先说,他们早就凉快去了。

第二天,一纸调令,把我调进了销售部。老总说,一个人有这样的责任心,没有什么做不好的,而销售部,是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地方,它能让你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销售部,我是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我买了一些

强劲的对手是好的老师


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983年,当我从长沙铁道学院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在山西一个无名小站开始工作时,我觉得“成为有成就的人”的理想实在是很遥远,心情苦闷。小站的站长鼓励我说:任何时候都要努力,浪费自己的才华,就是对不起国家!这句话给我印象实在太深刻,在当时也让我非常震撼。1984年我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三年后又顺利考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博士。

但我没有选择出国留学,想尽早进入社会闯荡的心思让我选择了前往湖南大学执教。应该说我是一个不很“安分”的人,心中一直有创业的想法和冲动,1991年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承包了当时亏损已达10万余元的湖南省某公司的电脑工程部。半年之后,我们已经开始赢利。1992年,积攒了一定经验的我们决定自己创业,成立一家民营电脑公司。当时店铺十几平米,惟一的摩托车是借钱买的,情形很艰难。但也许是逆境中求生存的渴望和潜力,使我们此后在与长沙电信局的合作中,成功开发了国家邮电部重点攻关项目“号线集中管理系统”,也从此奠定了公司在电信行业的地位。

1994年,创智软件园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创智率先在业界通过成功收购“五一文”、借壳上市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当时,创智以电信行业为基点,涉及软件行业大半领域,从电信、金融、广播电视到水利、气象和烟草等等。结果业务战线过长,难以善始善终,资金瓶颈和竞争的压力日益突出。我们及时实施战略调整:必须“专注”。并提出了“专注+整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想,率先在业内进行了企业整合。2003年对于创智而言很不轻松,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内部整合,打破原来各自独立、相互割裂的事业部制,代之以更加开放、更加融合的资源中心制。这些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公司应脚踏实地求发展,因为个人精力、社会资源都非常有限,所以尤其是在创业阶段,必须时刻铭记“专注”的原则。

我曾经和媒体的朋友说,我特别喜欢看报,以前一打开报纸,就会有压抑不住的兴奋感。真的,机会太多了。现在这种习惯要改变,必须正确判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有时候暂时的放弃,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

人们都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如果看好项目远景和投资回报,反其道而为之,可能获得更多。今天的创智更加注重选择,更加“专注”:公司专注于业务,产品专注于市场,市场专注于应用!我的手提电脑上也有这样的六字秘诀:专注、单一、明确。

最强劲的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众所周知,企业国际化一直是创智追求的目标。

创智很早就尝试开展与海外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也由此带出了中国软件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声誉等等。

1996年,在同学的引荐下,我带领团队飞到纽约,准备为美国一家证券公司做分析系统。对于创智的实力我非常有信心,但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如何做好我们的服务?我说,创智将尽量完美地完成任务。对方却很实际:你的公司的运作状况如何?你了解我们需要什么吗?你如何保证质量?具体的方案?……当时心里有些别扭。这些问题来势汹汹,没有准备的人很难应答。结果,对方认为创智准备不充足,不了解对方需求,对不起,请你走人。美国人在商业合作上不会讲究面子。

1998年,创智参加美国航空公司的总价为50万美元的项目招标,结果败给印度公司。当时我看到的原因是:印度公司的开发模式符合国际标准,管理专业,而且运作过不少成功项目;而创智甚至没有CMM认证(等同于当今软件国际化通行证),美国客户也承认,创智的技术比印度的技术要强,但管理能力太差!

最强劲的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印度短短数年发展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软件出口国,关键之一在于,印度软件业从一开始就把“国际化”作为一项运营准则,公司也大多在美国硅谷有分支机构。他们科学的软件研发流程,也保证了软件的标准化、集约化;而中国软件企业缺乏标准化的研发模式,缺乏专业管理人员,陷入了小、散、软的局面,而且散兵游勇地开拓国际市场,难免被淘汰出局。

我们会编程序,但却不懂管理,而这种管理正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时我认识到创智要想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软件企业,管理的瓶颈必须突破。2002年底,创智一举通过了CMM3认证。2003年6月,创智第一次以完全独立的身份在竞标中击败印度等国际厂商,与美国第五大物流企业Ozburn-esseyLogistics公司签署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项目合作协议。这种价值,金钱无法衡量。

2004年,创智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专业评估,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了国际、国内双认证的软件企业。同年4月,创智又与微软公司(被誉为“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微软在中国的三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在人才培养及培训认证、软件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对此我也觉得非常激动。能成为微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创智将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站在巨人肩上发展!创智的国际化脚步不会停息,会向“国际连横,行业深耕”的目标继续前进。

我不会躺着做梦,生活本身就是梦想

从创业到今天,我也从一个青年人开始步入中年,也有记者曾问过我:“你觉得自己成功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我仍然在设定我的巅峰,然后努力一点一点接近和到达。从我的内心来讲,成就感是有一点点。但以我的性格,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对手总在前方!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成功或者失败都不是永恒的。

我习惯于不断观察和学习,同时我觉得追求充满乐趣。有记者说,你工作不会觉得疲倦吗?人毕竟不是机器人,但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活更有魅力。钱不是我事业的推动力,否则早就可以抽身而退,也许是来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欲望:做有价值的事情,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几年前,在我阅读《杰克·韦尔奇》时,深有感叹。中国很多企业家都想充分了解GE的CEO到底在想什么,却也许忽略了:成功不可能复制。GE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你的企业呢?GE在那样的经历和环境里发展壮大,你的企业呢?……所以他说企业要遵从“简单”原则,这跟我们所理解的“简单”不是一个概念;他即使告诉我们成功的原因,两者的理解也会有差距。我们需要体会的是其中深意。所以,其管理方法固然可以借鉴,但可借鉴的也仅仅是其管理的思维和理念。

创智“以人为本,推进市场”,人才也是企业不可忽略的环节。我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人才:一是能力,二是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性,第三就是这个人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同时,创智也设计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员工业绩评价体系,并且每年将动用纯利润的10%作为员工的培训费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每年至少要接受40个小时的培训,出国到跨国大公司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掌握国际技术及管理方法和理念。我想,创智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被丰厚的薪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所吸引,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梦:推行“国际化管理,标准化研发,模块化服务”,让创智科技从“中国优秀软件企业”,快速成长为“世界级优秀软件企业”。

应该说我从来都不是躺着做梦的人,生活本身就是梦想!就像我说过:创智不是国有的,但它是国家的;创智是民营的,但更是民族的!今天我还在说,这就是我、是创智的原动力!

丁亮建议:

青年人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懂得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具备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到最后,都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擅长自学、能够坚持的人,会脱颖而出。(完)

抢不去的饭碗的职场故事


2001年,我买了新房子,要给新房装一扇防盗门。防盗门专卖店的老板亲自将货送到了楼下,安装工也雇来了,就待将防盗门搬上楼安装。

“我把防盗门背上楼?”一个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民工,早已候在一边揽活干了。

老板说:“背到三楼是多少?”

民工说:“不还价,不论楼层高低都是10元。”

安装工见这个钱好赚,就说:“您这把年纪该回家享清福了,背防盗门还是我来吧。”

老板说:“我雇一辆电动车将防盗门从店里拉到这里只不过5元钱,就这么背一下10元也太好赚了,都别争了,这钱我自己赚!”

民工说:“你们背不上去的,这几幢楼的防盗门都是我背的。”

老板说:“你别唬我,我卖了多年的防盗门,好背不好背还会不知道?”

“你别不相信……”民工还想再说什么,看老板执意要自己背,就笑了笑走开了,这里是新小区,家家都在叮叮当当搞装修,有的是防盗门背。

老板是个人高马大的中年汉子,戴了手套,在我和安装工的协助下,将防盗门背了起来向前走。可是上台阶,麻烦来了,防盗门的顶端老是要磕碰到天花板。老板将腰身向前弓了弓,防盗门顶端也低了下来,天花板是碰不到了,可是由于腰弯得只能看脚下,一不留神前端撞到墙了,墙面碰坏了不说,趔趔趄趄差点摔跤。也难怪要撞墙,每上半层楼就有一面墙挡着,楼道180度转弯后再向上。我和安装工上前扶住防盗门,老板一步一步退了下来,放倒防盗门休息。老板满头大汗,西服被磨得皱巴巴,一脸狼狈相。

安装工是个小伙子,背起防盗门上了台阶,顶端没有碰天花板,也不用当心前端撞墙,可是,不是左边磕碰到楼梯扶手,就是右侧碰到了墙,如是几下,已是气喘咻咻,力不能支,也退了下来。

休息片刻之后,老板和安装工商量好搬楼费对半分,抬着防盗门再次上台阶。老板抬后端,使劲将防盗门托高,安装工抬前端,使劲弯腰将防盗门放低,以保持防盗门平衡,但要抬高脚跟倒退着上台阶。每上一级台阶,两人都得咬紧牙关,脖子上青筋暴突。还别说他们吃力,我看着也出了一身大汗。好不容易上了半层楼,却由于转弯,防盗门前后端被两堵相垂直的墙壁夹住,中端被楼道扶手死死顶住,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老板抹着汗苦笑着说:“这个钱看来是不能赚的。”

民工把另一户的防盗门背完了下楼,出现在一筹莫展的老板和安装工面前。他把防盗门扶正靠在墙上,背往防盗门上一凑,双手往防盗门两侧一抓,防盗门就像吸铁石一样牢牢黏在他背上了,钢铁庞然大物也像棉花团一样轻了,他腰身作些右侧和前弓,背上的防盗门就侧斜前倾到一定角度,大大缩小了竖截面和前后端的水平长度,上台阶,急转弯,绰绰有余;步子稳,气不急,轻松自如;蹬蹬蹬,几下就到了三楼。

老板奉上了工钱问:“这事到了您手上怎么就这样容易呢?”

民工不无炫耀地说:“先要找到背点,背点偏高偏低偏右偏左一点点,人就相当吃力,再要给侧斜前倾找好合适的角度,角度合适了,防盗门上下前后左右都不磕碰了;我原先给人家挑砂石,现在专背防盗门,这一片楼的防盗门都是我背的。”

我插嘴说:“你把最紧要的东西说出去了,就不怕别人抢了你的饭碗吗?”

民工爽朗大笑:“刚才你也看到了,我这饭碗人家是抢不去的,背防盗门看似简单,好像人人都能背,其实不然,我虽然年纪大,这一片楼也只有我才背得上去。”

这是10年前的事。

10年来我常想,职场中人何以拥有一个别人抢不去的饭碗?何以将像背防盗门这样简单而普通的工作做成人人羡慕的金饭碗?其实,任何工作任何职位都是有一个背点和角度,关键是要找准我们各自的背点和角度啊!

你的价值决定你的位置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一无是处。

看了两篇文章还不错,一篇叫《最近招了一个实习生》,另一篇叫《财大七年,读研仍然一无是处》。前一篇大意是作者招了一个还不错的实习生,当觉得还不错可以培养一下的时候,实习生嫌打下手学不到东西就辞职了。后一篇的大意则是,在名校读了七年金融,学习刻苦,面试的时候却一无是处,然后挫折感很强。说的是学生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因为不成熟所以放大了自己的缺点罢了,这些缺点大部分人身上都有,只是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

价值是一切有意义的事情的核心,而价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你小学听课稍微认真一点就知道,价格是围绕价值做波动的,有时候就高出价值,就赚,有时候就低于价值,这个时候就赔。然后我们再引入一个变量或者说一个词,叫对价。意思是指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然后我提出一个公式,价值=价格+对价。从总体看,这个等式是一直成立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如你去买一袋子大米,花了300元。如果你买种子去种,可能只要30元。后者是如此的便宜,但有一个对价就是你要付出一年的时间。然后我们衡量一下,假如自己不是这个职业的,这么做显然要付出太高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购买高价格的大米成品。有时候,这个对价并不是这么的明显,这就是隐性的对价。比如说,经常赚别人的便宜,逐渐养成了习惯,看似好像赚的,其实心态已经坏了,然后突然遇到一个大便宜,去占的时候,栽了,之前赚的都赔掉不说,还有可能本钱也就进去了。记得电视中,很经典的台词吧,早知道XXX会这样,我就不干了啊

所以,你的收获和你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假如你觉得没有成正比,那么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其实没什么价值。另一种则是,你的对价其实在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第一种。

比如求职者要薪水,有高有低,要到高的人并不必太高兴,因为你支付的对价是领导对你的高期望,一旦你达不到领导的预期,可能会提早走人。要到低的人,也不必太过难过,你同时会获得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一旦你做出了超值的事情,就会立刻闪亮起来。超出别人预期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能力霸道,第二种就是较低预期。

所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价值判断还是比较重要的,只有你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才有可能让自己有一个准确的价格,而我的建议是,把价格降低到价值的80%给自己一点空间去升值和积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到忠诚度和感情积累等情况,你可能最终会拿到自己价值的120%-150%甚至更多,这里你也不用太担心压力,对于这部分溢价你支付的对价是你的忠诚和经验。而假如你一上来就要到了自己价值的120%,那么可能你会陷入长期的瓶颈之中无法增长,甚至还会让自己的心情非常焦虑。

而对于其他问题,道理也是一样的。比如很多人劝我把约稿的价格提高,因为无论是从品质还是渠道考虑,我的要价可能都是市场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还要低。但从我看来,现在的市场价格是有泡沫的,也许会有人支付更多的溢价来约稿,但肯定不能持久。而假如你的价格是物有所值的,那么用户体验就会很好,然后就会介绍更多的资源给你。对我来说,更多的单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行业的诉求、规律也会积累更多的案例,得到更多的专业人士、企业高层的认可。这对我未来的五到十年的高度,都非常有帮助。这种高度增长,其实就是价值增值曲线,前面少赚一点,后面我相信会轻松很多。

无论如何,都不要透支自己的价值,因为那是透支自己的未来,一定要去做增加自己价值的事情,而且不要给自己太多价格的压力,这样才能稳步的上涨。再就是,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人家尊重你,你是老师,人家不尊重你,就什么也不是。

《孤独的长跑者》:自卑的超越


孤独的长跑者:自卑的超越

剧情简介:

记得这是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原型是一位马拉松冠军。他从小就有尿床的毛病,他母亲却不懂儿童心理学,从不体恤孩子,每天都残忍地把他尿湿了的床单挂出来晾干,他害怕同学们会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他尿湿的床单,于是每天一下课就拼命地飞奔,赶在同学之前看到之前把床单收起来。

有一回同学生日邀请他做客过夜,他为了忍住不尿床,一晚上都不敢睡。然而当他心仪的女孩子的爸爸开车接她回家时,他终于还是没能跑过汽车,女孩子看到了一切。他的自尊心严重受挫,遂离家出走。当他父母在一家大商场的豪华大床上找到他时,他睡得很香,也没有尿床。自此以后,他再也不尿床了。

那段孤独的长跑的日子使他练就了一身长跑功夫,长大后他获得了马拉松比赛的冠军。

爱看理由:

Norris 客服主管: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像把锋利的刀,既能护体,也会伤身,稍一过火,就会种下自卑的种子,成长的过程中阴影不断扩大。

然而,这部电影更让我想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阿德勒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孤独的长跑者。漫漫人生路,惟有孤单地靠自己的耐力跑下去,跑向那未知的终点。为了自尊而拼命奔跑吧,超越自己,就能看到愈来愈清晰的未来。(完)

老板身边的空座的职场故事


开会了,同事们纷纷往会议室走去,办公室文员陈娟因为接了一个电话,赶到会议室时,里面已经满满当当,只剩了老板身边一个空座。

陈娟想找个角落站一站算了,但又觉得自己没犯错误站在角落里灰头土脸的干嘛?想干脆就坐了老板身边的那个空座吧,又怕到时同事们嘲笑她是个马屁精。

正在犹豫的当口,不知谁使坏,在她背上猛推了一把,借着那势头,她只得往老板那儿走去。听得身后几个女同事窃窃地笑,陈娟咬牙想,回头再找你们算账。

会议开始了,大到展望公司未来,小到必须认真学习员工手册,老板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若一直这样也就罢了,可是他总要不时停顿一下,扭头对着陈娟问一句:“是不是呀?”或者用笔敲一下陈娟的本子,说:“这个一定要记牢!”陈娟浑身那个不自在呀,脸上摆出虔诚认真的笑,嘴里不时应着老板的问答,手还得在本子上笔耕不辍——做会议记录啊!可你看坐后排的那些同事,谁做这个啊?他们的耳朵有没有带来都是个问题。一场会开下来,陈娟那个累啊,一身的汗。

有了这次教训,下次开会时,陈娟长了心眼,她早早地就坐进了会议室。可是谁叫她做的是文员的工作,她这边屁股刚挨上板凳,那边就有人叫:“陈娟,发传真!”等陈娟火急火燎地忙完,那边又只剩了老板身边一个空座。

如是再三,陈娟也认命了,懒得再在这件事上跟同事们斗智斗勇。老板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坐就坐呗。连老板身边的空座都不敢坐,还能做别的什么事!心定了,也就坦然了。每次陈娟都面带微笑地坐在老板身边,耳里认真听着,笔下认真记着。以前是为了做样子,现在却是真的在学习。

斗争胜利了的同事们暗笑陈娟是个倒霉蛋,有时来影印文件,会将脸趋到陈娟跟前,模仿老板的语气说:“是不是呀?小陈。”陈娟无所谓地笑笑,随他们笑闹去,下次开会仍不卑不亢地坐到老板身边的那个空座上。

半年过去了,陈娟似乎真的成了老板的红人,开会时他身边的空座也成了陈娟的专座,似乎约定成俗了。

一天开会开到最后,老板宣布了一件事:陈娟升任总经理助理。隔着好几个人头,老板吩咐做了几年都原地踏步的办公室主任:明天,你去再招一名文员来。

《驴的遗嘱》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中的礼仪的作用”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