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不小心闪入这个行业已经N年了,每次别人问起我的职业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有些尴尬。年轻人我告诉他IT业,大年纪一点儿的就说电脑。

不过不管是哪些人,都是类似的回答卖电脑的?或者做开发的?

可惜我两者皆非,我又非常不愿意解释这件事。于是就变得很尴尬。

我具体做什么的?我是做测试的,还兼做一些和项目管理有关的工作。按说这两者好像有点八竿子打不倒,奈何国内的行业现状就是如此。我就混在一起做了吧。

其实另外一个不愿意说的原因是,大部分的程序员都很瞧不起测试工程师。每次我如果说:我是测试的。知道的呢,就会一个了然的哦~~~~,让我不爽起来。

于是我只能腹诽:X,开发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我嫌累罢了。

又或者,不过是我的自卑情结在作祟吧。

我踏入测试这个行业已经很多年了,很幸运是国内第一支测试团队的一员。很幸运的受到了公司的大力栽培和重视。很幸运的参与过一只高效、合作、良好互动的大团队。并非常幸运的在工作初期就获得了职场的满足感。

不过,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

是不是因为起点高,所以对现状格外不能满足?

我前后跳槽的公司加起来应该是两位数了,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让我全心全意的去投入的公司,全心全意的去完成的项目。

优秀的Leader,合作的团队,充沛的资金,原来这些都是我之前经历的前提条件。但,却绝对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不需要客户多么通情达理,不需要开发人员多么出色,不需要资金多么充沛,唯一需要的,是老板的运气。

我的职业生涯成长最快的,要属在M公司的日子了。从一个普通的测试工程师变成一个PM。简直是三级连跳。我在M公司,得到了我最丰富的经历。也终于看懂了一些做底层职员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和想不破的道理。

进入M公司是源于一次迫不得已的跳槽。

软件行业竞争激烈,所以倒闭的公司很多。亲身体验了Y公司的倒闭之后,我终于晓得了,倒闭不常常是因为竞争激烈。

我进入Y公司还是花费了一些精力的,在面试我的未来经理面前表现出了我最好的一面。诚如带我出师的Leader形容我的一句话你是潜力股,可是什么时候你才能把你的潜力发挥出来呢?

我想那个时候我发挥出了我的潜力。

Y公司的环境是非常优秀的,所有一起工作的同事也都很优质。这种优质直接体现在Y公司倒闭之后我听闻的所有同事跳槽后最低工资是6k(同组的测试工程师),网管7k,开发8k,项目经理10k等等。

我很喜欢Y公司的环境,我想如果它不倒闭,我会一直呆下去。

和那些优质同事相处很愉快,虽然有句话说:测试和开发是天敌。但端看天敌们的态度。

Y公司的老总是个非常有魄力的香港人,受过很高学历的教育。在管理上面有相当强的理论基础,是非分得特别明确。(我想,这也是Y公司倒闭的一个原因吧)。

记得有一次,我的Leader在向研发部追讨相关的资料未果之后,按照规定报项目延期并且消耗了项目成本。研发部某项目经理大怒,直接找到老总。我们可爱的老总了解了一下情况,直接对这位超级资深的项目经理说门在那里。

从那件事之后,所有研发部的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都会按时提交他们应该提交的东西(不是源码和执行程序),我们部门每次谈到这件事情,都会双眼放光,无比崇拜我们的老总。

这样一个刚直的老总,可爱的老总,最后栽在和北京某著名公司的项目上。那个公司接了政府一个2000万的项目,然后300万转包给我们。却只付了3成不到的钱,于是因为现金流产生问题。我们公司直接解散裁员。

我们老总以为,做事就会有钱拿,显然他太~~~不了解国内市场了,欠钱不还太~~~正常了。

于是公司倒闭了。

zc530.Com小编推荐

IT,让我怎么爱你?[4]


 技术人员总是对自己的产品很自信。在样品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怎样也不承认我们在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而此时市场已经大规模铺开。我一边接投诉电话接到手软,一边给各地陪笑脸,一边还要看技术人员的别扭的冷脸。

人家都说女人的第六感是很准的,在项目磕磕绊绊的上马之后,虽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依照我们之前创建的模式和机制可以一件件处理之后。在一个艳阳天,我被一个莫名其妙小的理由指派出差了。而且是由最高层直接指派。

曾经有个最重要的出差机会,我本来很想去,也没有去成。我是最最合适的人选,在最后关头被大内总管拦下来。他说,这个项目缺你不行。

带着疑惑,我出差了,那样的小问题,本来远程电话就可以解决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出差解决。而且要我见客户,这本是我工作范畴之外的。。。

按照我和大内总管的约定,我每天都会打电话给他,一面布置任务和解决问题,一面汇报我出差的情况。在我出差的第4天,我从早到晚打了多个电话找大内总管,都被告知,开会去了。

我当时就想,坏了!

回来之后,就立刻看到了人事变动,我们整个的项目组,被拆散到另外那个负责现行项目子公司的各对应负责人下面,而我下面的人直接挂在另外那个子公司的测试部。其实已经很久很久了,我都没有再负责测试工作的具体安排,进度等等。都由我培养的那个男生来做。

负责通知这件事的是大内总管,一看就是强颜欢笑。他,被留下了,做这个子公司新项目的研发。留了一个空壳子,底下一个兵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实在太明显了。

我和总公司的销售总监还算颇熟,这位S君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也许销售本就不需要什么团队?),他每年自己拿下的单光提成就可以几百万。手下的销售人员基本上是放牛吃草。而每次我开会讲的有问题的销售人员,通常都是他手下。他根本也不管,而且不知道是他太会伪装还是本来就对我颇有好感,所以莫名其妙我俩就很熟。

我回来之后,S君透漏了很多事情给我听,我想那个时候我的表情一定很精彩,看暗战都没有觉得那么刺激过。

那段频频开会之后,因为董事长的态度,其它资深元老颇觉得受威胁,于是联合了另外子公司的技术总监(就是负责现行项目维护的子公司),进行了一场叛变。这些人,都是资深的,和董事长一起打天下的人。当年,多苦多累都一同挨过。面对如今董事长一面倒的偏向新人,新进公司不足半年的人,觉得倍受威胁。于是开始反击。

之间也找过这位S君,他没理,因为对他来说,哪边的技术都是一样的,按照他的话讲,再烂的东西我都可以卖。谁做的有什么关系?

于是这些元老们,包括了另外一家子公司的技术总监,工厂经理,几个大区的销售负责人,还有一个行政总监,一起找董事长谈判。拿了技术总监的核心资料做要挟,约谈定在一个颇知名的附近的咖啡厅。

场面看起来还有些宏大,加起来快10个人围了一桌。董事长在接到电话时已有预感,于是硬是靠自己的关系联系了一支队伍(不知是武警?公安?部队?还是什么),他去了之后,那只队伍随后就包围了咖啡厅。

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叛变队伍最后妥协,但董事长也付出了一些代价,结果就是,要进行一个名为斩首的行动。

把我们这个子公司的所有技术人员,挪到那个技术总监的旗下。而这支队伍的首领,架空。结果就是大内总管被留下做了一个XXXX总经理的空职,我被调到和技术完全不搭的部门做所谓的部门经理,只带了一个秘书过来。剩下团队的所有人,都被调到测试部下。

在接到调动通知时,我还是和大内总管做了一番谈话,因为我培养的人,没有正名,我不甘心他被调过去直接做别人的手下,底下那么多人的任务分配,新的经理做得来吗?于是在我和大内总管跟上面的多次沟通后,他以项目组的测试组长身份,调了过去。

而我们的技术秘书,却没有那么好运气,这个秘书,是我亲自招来的,工作相当的出色,如果我对她工作期望是1,她就会做到3。我本来想她调到测试部好些,但不行,最后只好跟我去了那个没什么事情做,名头听起来很大的部门。

于是我和她,都变得好闲。

于是我想办法分了更多的事情给她做,我不想她看起来空闲。我知道她这个职位找工作有多难。

这样,过了一个月快两个月的茫然期。我每天都浑浑噩噩的。项目的事情我不再插手。新的子公司自然有他自己的规矩和模式。虽然混乱一堆,但那些元老级负责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且那段时间我学习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你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个问题。

这段时间,我们原来的团队走了大半,都是受不了这种和国企一样的工作方式。高科技企业的新人们,大概很难想像国企的风格吧。我也是经历了之后,才晓得。而我带起来的团队,也走了大半。他们都认为,我不再是他们的Leader了,团队已经没有了核心了。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带团队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多大的期望,他们现在对我的失望就有多大。有一段时间,我不敢去找他们,问问他们的近况。我怕那一双双眼睛。

当我觉得很迷茫的时候,公司直接给我解决了我的困惑。以一个非常莫名其妙的理由,解雇了我。

我本来还习惯性的争论了一下,不过来了几个家长人物一样的关切我一下之后,我就觉得,我的做法,在这个公司,实在太可笑了。在这个公司,只讲资历的,只讲人际关系的。

于是,他们开的条件,我豪无异议,全部接受了。于是我离开了这家公司。

IT,让我怎么爱你?[2]


被Y公司遣散了之后,我就开始找工作。这个Y公司还是非常讲究诚信的,还会给补偿金。虽然我在该公司前后呆了不足一年。现在很多公司连工资都经常迟发,倒闭了老板就闪人不见。做为可怜的员工,什么都拿不到。

于是在刚离开Y公司那个月,最开心,因为先休Y公司的年假,同时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然后还拿了遣散金。相当于我拿了双薪还多。

也是在那之后没有多久,我加入了M公司,本来我面试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公司的。因为面试时间非常短,我又在赶场(赶下一场面试),草草讲了几句就告辞了。没想到M公司通知我报道。在其它公司还没有结果的时候。

到了M公司是我职场非常重要的转折,周总是个非常好的Leader,给了我很多机会。把我从一个普通的测试工程师提为组长,之后又提为项目经理。而那段时间,也是我充分的将我第一个优秀的团队经验付诸实践的过程。

我见证过优秀团队的诞生和协作,那个时候我是其中的一分子。而今,我想见证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此时我在做PM测试团队是很好组建的,从平台的搭建到团队默契的培养,工作习惯的建立和流程规范化,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完全的复制了第一份工作带我的那位Leader的全部工作。也有在做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考虑周全的事情,边做边成长。

刚开始做了一个团队组建的计划,交给周总,周总大大表扬了我,认为写的很详细,很好。但在执行时,我才发现,还漏了很多。

在我的团队里,男生女生各半。各有各的优势。现在想想,当时其实没有给予他们太多测试方面的指导。因为我后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流程的修正上面。

因为项目比较大,属于多团队合作模式,不仅仅有纯粹的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还有产品的研发。多团队不同的生命周期协调,很难。多模式的多团队沟通协作让我变得非常忙。

但不管有多少个不同的模式,有一个确实莫名其妙的不变的事实。

就是男人永远瞧不起女人,做技术的永远瞧不起不是做技术的。

我本身是个女人,不是做技术的,在工作中找他们协作就会变得比较难。出色的技术人员毕竟是少数,有即使看不起也应该藏在心里的礼貌的人也非常少。能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更是绝版。

于是我最常看到的就是一张不屑的脸,有的干脆说跟你说有什么用,说了你也不懂。

于是我只好在心里问候他家长。

废话,你不说我能懂麽?况且我是学计算机的,又不是学你的OOXX专业的,不懂太正常了。

有句话叫做,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我经常笑得很灿烂的问他们问题。再难听的话我都当作没有听见。我的目标是把事情做好。只要你肯好好做事,你怎么说我都无所谓了。

建立整个团队的沟通协作模式,花了我整整四个月。

在那段时间,我和周总进行了无数次的流程讨论,试验性实施;再讨论,再试验性实施;一个优秀的Leader真的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优秀的Leader、充沛的资金,终于又被我碰到了。如果没有周总的大力支持,我想模式的建立不会那么顺利;如果没有周总的完全信任,我不会工作得那么累却又快乐无比。

每天一上班都精神抖擞,走在路上好像飞一样。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今天的工作计划,然后逐项实施。

不知不觉工作到7点,才下班走人。

在那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各种开发模型的流程标准都是不同的。如何即保证时间,又保证质量。不管怎么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沟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建立模式的初期,有两种类型的TeamLeader。一种就是完全的彻底的配合,并且积极训练自己的组员。和他合作,非常愉快。还有一种就是完全的彻底的不予配合,并且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对人不对事。

A君是合作的典范,他积极的训练自己的组员,尝试各种业内流行的一些工作模式。并且有时会和我讨论关于团队建设的事情。我很佩服他,他是一个不仅源码写的很漂亮。而且文档写的也非常好的超级难得TeamLeader。最难得的是他竟然在组内4个人的时候,实现代码走查流程和工作备份?!而此时的工作任务非常重。不过我看他也是乐在其中。应该和我一样,难得有机会大显身手。赶紧理论联系实际试试吧~~~

B君就是不合作的典范了。他虽然做TeamLeader,却完全是小作坊工作模式。既不懂得工作任务的统筹分配,也不去做设计。完全让组内人员放牛吃草。于是做出来的东西是千奇百怪。此时不得不彻底佩服程序员的不逻辑的逻辑思维。最有趣的是每次和我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周总面前争论。周总总是支持我,于是他非常愤恨:为什么周总向着你?我暗笑,周总是向着道理,我错了他也会批评我的。虽然目前为止我好像还没有给他批评我的机会。

在那段时间里,思考最多的,应该就是为什么优秀的团队要那么做?

因为我经历过优秀的团队,我知道那么做是对的,是好的。我只是习惯性那么做,并且那么认为。直到面对这个比较糟糕的整体团队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做?成为我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的四年程序员之路[1]


没错,我还是一个程序员,每天还是坐在位置上书写着代码,收获着无聊。 四五年来我我一直保持这样一个坐姿,从每天的早上8点半开始,准备下班回家时结束。

我读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因为迷上网络游戏就干脆转为学习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专业可以说是一个热门专业,很多不怎么样的学校在这时候都开了这个专业,招生时要分数要得不低。这样的决定让我吃苦不少,我要一边保证自己的专业少挂科,以保证自己可以顺利毕业,一边又要保证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足够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还行的工作。相比其它同学,我跟图书馆的计算机图书一样另类。他们谈恋爱的时候,我在试着把asp网页连上数据库。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我在网上到处搜索apache跟php整合的相关材料。

幸运的是,我的专业大部分考试都有六十来分,2005年下半年好歹毕业了。没有计算机背景,企业不会要一个只会把asp连上数据库的人,也不会要我来帮他配apache+php.终于有一家小公司要我进去做软件维护工作,我想都没想就去了,连我要做网页还是客户端软件都没问清楚。零工资实习三个月,外带1个月的试用期,最后才知道自己是来做软件实施的。老总告诉我,所有来这企业的人都得做1年的软件实施,这样才能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以后开发出来软件时才能更好的理解客户的需求。为了理解所谓的客户需求,我在不同的地方安装相同的软件整整安装了一年半,Oracle, Sybase, Sqlserver各种各样的商业数据库我都在上面瞎整过,我后来很佩服hibernate,它居然可以为很多种数据库提供同样的HQL语法,做过的人会知道其实各数据库之间的差异还真不少。还好老总善解人意,在一次公司尝试转型的大背景下,我被调到网站运营部负责网站运营,网站运营跟网站开发是两码子事,在一个小公司里,网站运营就是到各大论坛发垃圾贴子,公司这样做第一可以省去在google上做推广的钱,另外,在我发贴发到手酸的时候,老总还可以跑过来说,累了吧,那放松一下,去把公司网站改下背景颜色。换换思路嘛,脑子就不会打结。这半年里,所有的论坛都有我的ID号,很多论坛的ID被坛主封了又开,到现在,如果我要到某个论坛去下载一个附件,当提醒需要登录时,我网址都不用看直接输个ID和密码进去就行,成功率很高。公司终于又要转型了,因为他们发现发了这么多垃圾贴,还是没人来买他们的软件。我被派到公司的开发组,帮忙做些开发。终于可以称自己为程序员了。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帮着其它程序员干着繁重的体力活。用HTML和javascript实现着客户们奇怪的网页效果。偶而写一点点JSP的页面,比方说写一个界面将查询结果显示出来等等,当然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是从事Java行业的主要原因。

07年初,我决定离开这家企业,在跟老总离职面谈时,他终于想到要为我这么个员工提一下有关工资的问题。他终于想到曾经进入这家企业时,我要求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将我的薪水涨到什么样的水平。我并没有接受他开出的更优越的条件,尽管在当时,这些薪水对于一个只会JSP的人来讲应当还行。从职业的发展角度来讲,我需要一个更好的空间,你要知道,在我离开这家企业之前,我还不知道CVS怎么用,Code Review是怎么回事。

职业规划让我“三十而立”


近期收到一封邮件,是零七年初来丽夫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做咨询的小李发来的。邮件中小李说了很多感激的话,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职业规划,让我三十而立。看到许多客户在丽夫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的帮助下,能够实现自己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目标,我感到很开心,内心也充满着成就感。当我看到这封邮件的同时,脑中也浮现出小李第一次来丽夫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时,那种迷茫与无助的眼神。

案例背景

小李1980年出生,第一次来丽夫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时,已经迈入人生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当时的小李已经工作了三年多,换过四份工作,都是不同的职位及行业。小李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与技术,选择这个专业时仅仅是觉得比较热门,对这个专业后续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发展,并没有多少的了解。小李第一份工作是与专业相关的,但仅仅做了半年的时间,小李就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做的既辛苦又没有成效。考虑再三,小李选择了离开。第二份工作是保险销售方面的,当时涉世不深的小李,觉得招聘方给自己描绘的前景很不错,而且自己喜欢与人沟通,做起来应该会不错。可是最初的好感,在三个月后荡然无存,小李觉得这也不是适合自己的,又选择了离开。

此时,小李迫于生存的压力选择了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做技术。因为是无奈的选择,小李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且技术方面的工作也不是小李的兴趣所在,但小李觉得如果再在短时间内走人,自己再次找工作时也难以解释。因此,无论小李内心多么痛苦,他还是坚持了近两年的时间。但在第二年,小李已经在工作中经常错误百出,自己的状态和情绪也差到了极点,自信心方面也备受打击。小李第三次辞职了,辞职后小李调整了一段时间,重新把简历放在了招聘网上。一段时间后一家物流公司向小李伸出了橄榄枝,就这样小李又进入了全新的物流行业。

小李内心一直不甘心,他知道目前物流公司的工作,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是作为一个过渡。但三年多的时间,自己一直在努力寻找也尝试了不同的行业和职位,为什么还是和应届生处于一样的起点?自己该怎样跳出目前的恶性循环呢?在走投无路之际,小李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丽夫职业顾问。

案例分析

经过与小李的深入沟通,并借助全面的职业测评分析,感觉小李的形象和谈吐都不错,并善于沟通,做事有条理、行动力强。他喜欢与人交往的社会型工作,而且,他非常看重工作中的成就感、社会地位和社会交往。经过丽夫职业顾问专家分析,也说明了为什么小李之前的工作总做得不顺心。丽夫职业咨询师为他重新设计了职业规划,建议他从IT的硬件销售或软件销售做起,往IT销售管理方面发展。这样他专业方面的知识能用得上,自己以往的积累也不至于全盘否定,从零开始。

一个月后,小李告诉我们,他已经在一家知名的IT公司工作了,负责IT硬件的销售,主要负责企业客户。他经常会与不同类型企业的采购人联系,自己与他们的关系相处的很好。而且,小李说,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自己有信心实现三十而立的目标:在目前公司中做到中层管理职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会买一辆代步的车子。没想到三年后小李把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都实现了。

最后,想借用某某产品的一句广告语来总结小李的成功: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老板看不上我怎么办?


很多职场朋友都会向朋友吐槽:我思维缜密视野独特雄心勃勃玉树临风奈何老板不鸟我,之后就引发到二段吐槽:老板算个球,此处不识爷,自有识爷处,老子以后搞个WHAT’S APP逆袭你巴拉巴拉。然后第二天几乎所有人继续上班,努力向老板刷存在感,形成一个悲剧循环。

不受老板重视很苦逼,这意味着你失去上升通道只能混吃等死。那怎么着才能青云直上,成股肱之臣?依本人之愚见,不外乎以下三大招,且听我一一道来哈。

一做对事和做对的事

这点来说没有捷径可走。

1高标准的要求自己。按领导要求的标准的120%来给自己提要求。曾经有一篇《我的秘书辞职了》把我想说的基本涵括了。如果你不从平凡的岗位中做出特别的成绩,领导又如何能让你去做重要的事?

努力去做难的事,做好难的事。

2你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请多花时间在工作上。不要认为每天看漫画和连续剧玩网游还能赢过那些每天努力工作的同事。上回在知乎看到国内最成功的几个投资人说基本每天保持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的节奏。他们可不是每天玩网游啊亲。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点很难。我认为这是因为你没有去做对的,合适你的事。

3认真剖析自己的能力和个性,选择一项你最擅长的,把它养成你的优势和标签。

学一下霍兰德和新精英的关于能力和兴趣的知识,认识自己。

做对的事也就是选对合适自己的方向,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兴趣永远是克服懈怠和懒惰的最好秘方。

领导和老板从来不会拒绝对自己有用的人。因此,首先请成为一个有用的,有专长优势的职场人。

二选对人

恩,就象诸葛亮等到27岁才出山,你也要选对人。

选对人有两层含义。首先这位领导不说要有王霸之气,至少也要智信勇三才兼备:才思敏捷而业务精通,言出必践而勇于承担责任。其实光这一条就可以展开一个专题。但归根到底,最基础的要求可以归结到两个字:靠谱。领导不靠谱,你怎么努力也像一拳打到棉花里,迟早出内伤,还是想办法撤了吧。但是注意:很多人拿这个作为借口,请先参照第一条问问自己做的怎么样?如果你做的不好,说实话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其次呢,最好这位爷和你的性格能力略有互补。君臣之道莫不如是。一来相互依赖度和配合度会更高,二来你会有更多的独立做事的空间,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表对情

哎呀呀,终于踏足到厚黑部分了。

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多占用领导的时间,在合适的时机表达对领导的认可和崇敬(请确保参照第二条选对人,以免恶心到自己)。

刚才说了,人最大的成本是时间。你的领导也是一样的。多和领导探讨业务,形成共识。不过不用一味迁就领导,坚持你认为正确的,但是执行不要打折扣。

在工作外的时间,多注意领导的喜好和兴趣。谈论一些工作外的共同话题。在合适的场合和情绪下表达对领导的重视和提携的感激,以及让领导给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提一些个人建议等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能力强有时候也是要站队。为什么历史和官场小说都特爱描写“从龙之功”?这就是牵涉到利益分配的问题。

我想,这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机遇,第三部分嘛,纯属锦上添花,需要前两个部分的积累。很难想像你业绩部门倒数领导愿意花时间来和你巴拉巴拉,开掉你都是正常的。

做好这三点,哪里还有领导不重视你呢?

怎么让自己“被”亿万富翁?


谁都想成为富翁,然而这世上80%的财富却攥在20%的人手中。为什么?工作更努力吗?还是他们只是更幸运,被命运之神所特别眷顾?怎么让自己“被”亿万富翁?

谁都想成为富翁,然而这世上80%的财富却攥在20%的人手中。为什么?那20%的人到底比其他人多知道些什么?他们更聪明吗?受更高的教育吗?工作更努力吗?还是他们只是更幸运,被命运之神所特别眷顾?

经常有人抱怨道:工作这么辛苦,才赚那么点钱!可你问他:你为什么不要求加薪呢?他却反问你:你以为老板会给我加薪吗?

如果你不要求的话,加薪的希望就更渺茫了。这与争取财富是一个道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穷人,不去主动争取,那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富翁。拥有对财富的炽烈渴望,是累积财富独一无二的内在力量。命运这东西欺软怕硬,同社会一样世俗。只要你积聚强烈的意识力量,那么它就会弱化命运。

10多年前,大伟似乎很难踏上财富之路,他是一名辍学的高中生,在一家干洗店工作,月薪仅够贴补家用。现在,他是一个投资顾问,也是一名千万富翁。大伟脱胎换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有钱人。他说:财富最大的障碍是害怕。人们害怕考虑大事,但是,如果你光考虑小事,你就只能做小事。他的转折点来自一次和客户的谈话,那天,有个衣着体面的中年人来到他们店,他俩聊了一会儿。没想到这番谈话却改变了大伟的一生,以后他在干洗店里闲下来的时候就读一些投资的书,并开始每个月投入三四百元买基金。多年后,他终于赚得盆满钵满。

这让我们想起连锁店大王约翰瓦那梅克的故事。当他还是费城一家零售店的店员时,他就暗示自己,有朝一日要自己开店。他把这个想法跟老板说了,老板嘲笑他道:你没跟我开玩笑吧!你的钱还不够买一套西装哪!没错,瓦那梅克说,可我还是要开一家和你一样,甚至更大的店。我一定会做到!在瓦那梅克事业最巅峰时,他拥有全国最大的零售网。

人对财富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越是有钱的人越是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当一个人有一万元的时候,总想着哪天有十万,当一个人有十万的时候,会憋着劲的想有百万;当一个人有百万的时候,会渴望着拥有千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财富的渴望不是贪得无厌,不是贪大求全,而是一种生活目标、人生理想,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自然,这种暗示必须超出现实,打破现在的立足点和眼前的樊笼,并伴随着坚决的行动力,而绝不是在红嘴白牙地说空话。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建立者齐瓦勃出身穷苦,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但他却雄心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发展的机遇。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就大事。起初,他在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暗示自己,一定要成为同事中最优秀的人。一天夜里,工友们都在闲聊,只有齐瓦勃在一个角落里看书。这一幕恰巧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看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学那些东西?齐瓦勃说:我认为咱们公司并不缺工人,缺的是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不是吗?有工友嘲笑他,他不以为然地说:我不是在为某个人打工,也不仅仅为了这点微薄的薪水打工,我是在为我自己的前途打工。在这种暗示下,他从总工程师、总经理,一直做到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你发现了没有?千万富翁从不为自己找借口,从来不说这样的话:我太年轻了!我太老了!我没有能力!我没有资本!我没赶上好时候!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我们要像富翁一样暗示自己,像富翁一样立刻行动起来!你要想到,有大笔的财富在你前面等着你,如此一来,潜意识自然会附上具体实际的计划,供你去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鼓励自己也是个不错的暗示方法。每天早晨醒来后,你要大声对自己说,我要成为有钱人,我要成功之类的话,将这些话一次又一次地输入你的大脑中,以形成强烈的鞭策力量。

可有些人说:我试了几个月也没赚到钱。问题在哪里呢?一方面你说:我一定能赚到钱,一定会很富有。可你心里又在怀疑:这是不可能的。你自己都在怀疑,暗示自然没有效果。

你暗示的东西,一定要全身心地相信,一定要认为这就是真的,你一定能做到。心理暗示是人体的控制箱,指挥你的行为和思路。

或许你的目标没有那么高。不管怎么样,你不妨试一试。

现在,站在命运的分水岭上,你是想向贫走,还是向富走?

还不赶快行动起来!

延伸阅读

金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靠它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薪水复薪水的无限循环中,每天无奈无聊地度日。如果你想成为富翁,一定要暗示自己,决不以温饱为己足,一定要让生活多彩多姿,天天充满赚钱的活力,具备了这个要件,再冷、再热的天气,再苦、再累的工作,你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迈向成功的动力,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有了成为大富翁的暗示,即便是本钱小,只要经营得当,也会有理想的收获;如果没有这种暗示,守座金山又如何?只能慢慢地坐吃山空。你应该有一个财富梦,支撑着你去不断地赚钱。赚钱的欲念越大,行动越有力,实现财富梦想的概率就越大。有什么样的暗示,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力量,有赚钱的欲念,舞台随处可见!

互动游戏

你的致富欲望有多大呢?下面来做个测试吧!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高楼的阳台上往外看,你猜他正在看什么?

A.街上过往的行人
B.川流不息的车辆
C.花草树木
D.蓝天白云

解析

A.想当富翁的欲望并不强烈,只是偶尔幻想一下。
B.渴望开宝马、住别墅,财富是你一生的最大追求。
C.很现实,会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
D.胆小懦弱,做事谨慎,不会想到靠赌博或者买彩票等一夜暴富。你如果想发大财很难,但是你可以做一些财会工作,在这方面,你的才能和特长就能发挥出来。

作为领导,如何让员工成为你想要的那1/4?


当员工的能力不足的时候,领导者应该及时的给予指导性的建议,项目不忙的时候,安排响应的培训学习,来提升员工的整体能力!

作为领导,如何让员工成为你最想要的那1/4?

最近公司里连续走了好几位同事,今天也有一位同事是最后一天上班,当然创业公司里人员流动也是正常。

就在今天下午开会的时候,我们跟领导聊起了这个事,有同事反应要走的同事的代码质量明显下降,提了好多他的bug。

我们都知道,一个要走的人花在当前工作上的心思会随着他离开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少,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要走的话,把自己的工作交接完成,顺顺利利的离开,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结束不是更好么?

今天说起来这件事情,领导跟我们感叹道:?

我现在是发现,一个员工的态度比他的能力更重要啊!能力不行,我们可以教他,但态度不端正,确实会影响一个团队,甚至整个公司!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前一阵听过的一个课程,当时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作为公司的领导,如果要裁去公司的1/4的人员,你会先裁掉那些人?

那如果再裁掉1/4的人,你又会裁掉哪些人?

那继续裁掉1/4的人,你还会裁掉哪些人?

最后剩下的1/4的人,大家想想这些人都有哪些特点?

其实结合我们公司之前一阵的情况,我当时的决定是这样的:

第一次我会先裁掉那些态度有问题的人,因为一个人的态度有问题,不到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项目,也会影响公司其他同事的情绪,所以一个态度不端正的人最先被我排除在外!

第二次我选择裁掉那些能力不行的人,这类人拿着高高的薪水却干不出业绩来,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应该是追求价值和利益最大化,那从管理者的角度上看这样的员工肯定是不符合公司职位的要求的!

第三次我选择裁掉的人是有能力但是持续性不好的人,怎么解释呢?这样的员工曾经给公司创造过价值,但是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他们自己赶不上知识的迭代更新了,但是他们的功劳作为管理者还是要肯定的!

那最后剩下的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1. 能力没有问题,还可以给公司创造价值

2. 态度端正乐观积极

说起能力,领导又谈起了前几位离职的同事,说有一次安排任务,问多久可以完成?他说:两周吧!一周过后领导去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他又说有难度,两周搞不定!那好,我们领导也是无奈了,把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指导课他一遍,这下总能按时完成了吧!到了第二周一问,还是没有完成!领导好失望啊!而且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最后只能离开了。

其实我觉得当我们在工作中,如果出现能力不足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创业公司迭代速度比较快,快速的学习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指标!

而且当一个人的能力不足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可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而且大部分人有些时候,更多的会选择去掩盖自己的缺点。如果仔细回想一下,之前那位同事在开会上的发言状态,我能感觉的到说话的不自信和内心的焦虑。

对于这样的同事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1. 悦纳吧,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承认自己是有不足的地方,人无完人。

2. 把掩盖缺点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面,我们要把时间投入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面,而掩盖缺点只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3. 建立自己的的知识库,每当完成一个项目要对自己这个项目有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和收获,并分类归档,以便自己日后查看。

我觉得离职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种可能:

1. 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兴趣了

2. 当前的工作体现不出个人的价值了

3. 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了

那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又怎么应对这仨种情况呢

1. 当一个员工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兴趣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他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兴趣了,那是否考虑给他安排一些进阶的任务,就像是玩游戏打怪,我都20级了还老让我打15级的怪,是不是没有挑战了啊,那适当的提升一下怪物的级别,是不是就会提高员工的兴趣啦

2. 当员工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的到体现的时候,那他们对应的会有失落的情绪,作为领导者我们首先要认可员工创造的价值,适当的给予一定性奖励(对于需要钱的同事那就来实实在在的金钱奖励;对于不在乎金钱却需要认可的同事,可以及时的给予语言上的表扬,邮件通告等形式让同事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3. 当员工的能力不足的时候,领导者应该及时的给予指导性的建议,项目不忙的时候,安排响应的培训学习,来提升员工的整体能力!

哇!遇到这样的好领导,赶紧跟着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职业规划,让我的未来豁然开朗


职业规划,让我的未来豁然开朗

高校的不断扩招与严酷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面对着一年一年刚刚毕业的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一年一年涌现的后起之秀,对于老员工而言所带来的职业威胁也越来越明显。此时此刻,已经工作多年的你是否渐渐的有了危机感?你是否开始察觉到自己目前的职业只有短期的发展前景?你是否开始对自己的未来焦虑重重?

高校的不断扩招与严酷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面对着一年一年刚刚毕业的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一年一年涌现的后起之秀,对于老员工而言所带来的职业威胁也越来越明显。此时此刻,已经工作多年的你是否渐渐的有了危机感?你是否开始察觉到自己目前的职业只有短期的发展前景?你是否开始对自己的未来焦虑重重?

职业案例:

36岁的陈女士已经算是职场老兵了。来到独之秀时,她看上去似乎有些憔悴。陈女士学的是会计专业,大专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她边工作边学习,又在上海一所高校里函授完了本科课程并且学习了中级口译课程。在工作以来的近十年时间里,陈女士竭尽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职业学业家庭三点一线上拼搏。迄今为止,她考取的证书已经是厚厚一沓了。相较于同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陈女士的学习经历算是比较丰富的了。然而,厚厚的证书并没有给她带来职场上的顺利。毕业至今,她当过银行职员、公司会计、 报关员 、业务经理助理等职务,如今的陈女士是某外企总经理助理,听上去很体面,可她工作的并不开心。陈女士告诉我们说:自己的工作内容主要是 翻译 ,以及协助总经理对公司运作与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协调内部各部门关系以及事务处理,配合总经理处理如政府、重要客户等外部公共关系,传达总经理的指示,并督促业务部门完成,向上汇报等等。时长日久,她发现自己就像是夹心饼干两头受气。有时候属下不服她,没完成任务,她还要陪着挨批评。更让她担心的是,部门新进了一位男员工,外语水平与她不相上下,有时竟跳开她,直接与总经理对话,陈女士感到了威胁,觉得自己总经理助理的位置也快保不住了现在的她对工作也没了兴趣,想想之前自己的付出,陈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换了这么多份工作,自己也觉得越来越迷茫,对目前的工作也没有了激情,她不知道下一步该这么办?

职业顾问分析:

陈女士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很多人的困惑。经过详细的测评和深入的沟通,独之秀的职业顾问找出了陈女士的症结所在:陈女士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尽管她有很多的证书,可是它们的含金量并不高,陈女士目前工作的可替代性也很强。

陈女士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放弃自身优势,把自己变成一个面目模糊的常人。我们根据她在职业价值观、职业满意度、职业个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分析结果显示,陈女士的亲和力非常强,思维条理清楚,效率高,是个外向型性格的人,感情化,对人或事有着极高的敏感度,而且会倾注自己的感情,是个非常适合做如市场、销售等外向型工作的人才。可是她却一直从事行政之类的偏于稳定和琐碎的工作,完全把自己的优势浪费掉了。

陈女士犯的的第三个错误是选择了一个不太适合自己公司。陈女士所在的单位是外企,

从0到1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做?


今天如果有人紧张兮兮、苦着一张脸,跟你说:不要装电灯,有危险!也许你会觉得他有被害妄想症。但如果穿越到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就是1880年前后,面对生活中从无到有的“电”,你会怎样呢?我会怎样呢?

“我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是在读《光电帝国》时,从头到尾经常蹦出来的一个问题。

“想啥啊,先装一个,用用看呗”,如果要装得有点儿创新精神,我会这么说。但闭上眼想象一下,我肯定没这么洒脱。那不是拧上一个灯泡、按下开关就光明普照的年代。那是一个从0到1的时代。因为是从0开始,所以要在你家的地下室里装个电动机,而它运行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声音,“一些”是个比较含蓄的词,有时线路过热或者接触不良把你家的新墙纸烧焦了也是正常。我更真实的反应估计是“声音太可怕了,哦,太麻烦了,嗯,算了吧,万一着火怎么办?”。范德比尔特太太就是这个反应,所以范德比尔特最多算是第一个装了电灯的人,而实际第一个成功用电灯照明的是摩根。噪音、烧焦等麻烦,在摩根家也都一一经历过。不过也不要急着送给范德比尔特一个冷眼。他也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小人物,人家也是的当时纽约的首富,纽约中心铁路的总裁。可以推断此范爷也是个精英阶层、成功人士,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是掌握了较多信息的那个人。

这说明啥?说明面对不完美的新鲜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说明抓住新鲜事物获得超额回报的风险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儿,绝对不能纠结于新生事物当前的不完美。反思一下自己:不合格!因为工作原因,看过若干个创业项目。对于实施的流程细节、顺畅程度我特别关注,总是问很多。如果按着这个节奏,把电灯照明这个项目放在我面前,我估计会怀疑他的实施可行性。

对于新生的项目,不能因为细节的不完美而否定他发展的可能与存在的价值。说到发展的可能与存在的价值,我该怎么判断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收集信息呢?第一个反应自然是专家,对电力、电学特别精通的专业人士。遇到问题当然要找懂的人来指点,又准确又高效。但看着看着我就困惑了。无论是对于爱迪生,还是对于努力推动交流电发展的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都有些权威的教授、学术泰斗发出否定的声音,更有类似于“如果他能做得出来我就跟你姓”这样绝对化的否定。试想如果我面对一个已经被认可的学术权威,当听到他如此肯定的语气时,我估计就否了这个电力项目了。看来,这条路不靠谱,那更靠谱的意见来源是什么呢?谁比权威更靠谱?

直流电与交流电的较量在书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支持交流电与反对交流电的力量不断博弈、抗争。爱迪生,全美最受尊敬的发明家,是反对交流电的先锋,坚定、彻底地反对,他在一个名为《警告》的小册子详细记载了在高压交流电事故中悲惨死亡的工人的情况,警告说一旦变压器出故障,不能正常降低电压,那被送电的楼房就将成为一座高压电死亡炉。同时立法机关也在着手将电刑作为正式的行刑方式,主导声音是采用交流电,也就是把交流电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如果是身处在那个时代中的普通一员,所面对的状态就是主流的声音、权威的声音都在说交流电是个大坏蛋。尽管威斯汀豪斯这边的交流电支持者也在借助律师、媒体等去证明交流电的靠谱,但每一轮交手中交流电的支持者都不是大胜的一方。

在权威的大声中,有一群无名小卒,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拿不出来都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今天无法清晰而准确得说出他们中某个人的名字。但从历史的结果回头去看,最终他们是对的,如他们所愿,交流电普及使用。他们是谁呢?我把他们称之为利益相关者。阻止交流电、否定交流电,对权威的教授和学术泰斗没什么太大的损失,而对于那些利益相关者,如果禁止交流电他们的工厂可能会倒闭,如果禁止交流电他们就没机会用电力来驱动机器,如果禁止交流电能够享受电力带来的好处的只有繁华密集的城区,大部分都得不到太多好处,因为他们住的太偏远了。

因为这群小人物,我在想:一个事物生存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还是要看它有没有利益相关者,这群利益相关者多么想要它、需要它。有需要、有利益,就会推动它。而权威,相较于这帮利益相关者,反应就迟钝了。

交流电比直流电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如果我是直流电阵营的一员,在两个阵营博弈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在《光电帝国》里爱迪生提供了一个版本,有一章直接就是“爱迪生的宣战”,他竭尽所能的打压交流电。立法机关最初考虑把电刑作为行刑方式时,写了封信咨询这个全国最懂电的人,最初爱迪生没有理会,也没有回复,在意识到威斯汀豪斯所推动的交流电是敌人时,则回信表示支持,并极力推荐交流电。后来也持续全力资助一个凑热闹的人,让他做电狗实验、电牛实验,以证明交流电的危险性。整个看下来有点儿可悲,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似乎如果爱迪生不去打击交流电,如果交流电胜过直流电而被推广,那输的不是直流电,而是爱迪生,爱迪生已经把自己和直流电已经绑在了一起。

看起来有点儿心寒,有点儿害怕。如果自己也处在爱迪生的位置上,是不是也会如此呢?怎么才能避免呢?我的想法是不要把已经获得的东西等于自己,否则有一天将很难抛下它,即便它已经过时。

《光电帝国》提醒我三件事:第一,不要苛责于新鲜事物的细节;第二,一个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利益相关者的声音比权威人士靠谱些;第三,不要把自己所得等同于自己,否则将无法放下。

以上《IT,让我怎么爱你?[1]》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我的职业规划”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