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应聘单位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3、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有很多学子及应聘者在找工作时接连遭遇招聘陷阱,不是要交培训费就是要交押金,不仅工作还没着落,冤枉钱却花了不少。所以,中国质量万里行再次提醒求职者:施才华、找工作、求发展虽然心切着急,但一定要瞪大眼睛想想清楚,小心招聘陷阱。保护好个人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先交200元押金,回去等录用通知,结果却是音讯全无。这样的陷阱在求职过程中屡见不鲜。一份调查显示,70%的人在工作之时遭遇过骗局。打工也要打假,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骗局不得不防。
你中过哪些招?
保证金骗术受害者居首
收取保证金、提供虚假职位信息、假借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以招聘为名推销产品求职陷阱无处不在,招数也层出不穷。
智联招聘和新浪招聘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最容易让求职者中招的骗术,是在招聘时以各种名义收取保证金或押金,然后巧立名目不予退还。28.1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曾经在求职中遭遇过这类骗局。其它依此是虚假职位信息(17.37%);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14.21%);以入职培训名义骗取费用(12.11%);不按规定提供有关保险和福利(11.05%);招聘是假,卖产品是真(6.32%);以能力考核的名义骗取免费劳动(6.32%);打着高薪诚聘的旗号实为色情服务(2.37%);单位突然人间蒸发(2.11%)。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的建议是,凡是简单聊两句,草草应付面试后就说你被录用的招聘,往往重视的是你的财而不是才。一般他们的理由是,一旦求职者临时反悔,造成的损失应该由求职者分担,但求职者往往在交钱后就被告知招聘职位已经满了,但钱也不退还了。另外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本应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求职者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证金、集资等作为录用条件,因此遇到这类情况,求职者需要谨慎考虑。
哪种骗局最可恨
试用期骗局人人喊打
最让人难以防备的职场骗局,是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后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却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调查显示,这也成为求职者最为痛恨的一种职场骗局(20.26%)。此外依此是打着高薪诚聘的旗号实为色情服务(16.84%);收取保证金、押金(15.26%);单位突然人间蒸发(12.11%);虚假职位信息(11.32%);以能力考核的名义骗取免费劳动(8.42%);招聘是假、卖产品是真(5.53%);以入职培训名义骗取费用(5.53%);不按规定提供有关保险和福利(4.74%)。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分析,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之所以令人切齿,主要是它的形式比较普遍,而用人机构往往振振有辞,将没有通过试用期的责任推到求职者身上。
这类骗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面对这样的招聘,求职者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同时也要考察一下该单位现在用人的情况,如果人来人往,怨声载道,还是吸取前车之鉴,另寻明主的好。
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才半年合同,试用期却有3个月。试用期本意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期限。但是一些单位为了减低用人成本,利用试用期的低薪了解得没完没了。其实关于试用期,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但短于1年,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但短于2年,试用期不超过60天。
骗子无孔不入
哪里是求职安全港
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开求职骗局?在你遭遇的招聘骗局来自哪里的调查中,直接来自用人单位的占据了(27.89%);来自职业介绍所的有(25.79%);来自网络招聘(23.16%);大型招聘会(14.21%);咨询公司(8.95%)。相对而言,通过现场招聘会和咨询中介公司,遭遇陷阱的几率比较小。
春天往往是求职旺季,加之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复工复产需求比往年更甚,人们对于找到好工作的愿望更为迫切,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处心积虑挖好“坑”,趁机利用招聘,对求职心切的人进行诈骗,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网友陈先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的时候就遭遇了诈骗事件,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
情景回放:
春节前,陈先生刚刚辞去原来的工作。近日随着各地工厂、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他也着急着找工作。
2月初,陈先生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条招聘信息,称某知名物流公司正在招聘快递小哥。陈先生紧接着就联系了网页上预留的联系方式。
电话中,对方只是简单询问了陈先生的个人信息,随后,就告知陈先生他被录用了!这让陈先生有点意外,还没来得及高兴,紧接着发生的事让陈先生笑不出来。
被“录用”后,对方通知陈先生,入职前需先支付四季服装及送货电瓶车等“装备费”共1200元,并承诺,任职满一年后,这笔钱会退还给陈先生。缴纳1200元“装备费”后,对方又称,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入职前,陈先生必须进行体检,“500元的体检费由公司代收,我们会提前通知你体检时间。”对方说。于是,陈先生又转账500元。
接下来,陈先生在家里等了一周,也没有接到任何体检消息,再拨打对方电话时,陈先生才发现自己已联系不上对方。
诈骗手段形式多样,如何识别骗术?求职者不妨看看以下建议:
承诺“高薪”“无门槛”
近期,不少在家待业的人选择利用网络招聘平台投简历、找工作。这些求职者容易被“盯上”,骗子正是抓住他们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在“招聘”初期,将“入职门槛”调低,甚至根本没有任何门槛,并向求职者许诺高额薪水。
索要“体检费”“保证金”
骗子一旦取得求职者信任,便以“体检费”“保证金”“装备费”等理由,多次要求求职者转账汇款。
冒充企业名称发布各类信息
这次骗子们往往利用“某某银行”“某某信用社”“某某事业单位”等名义来进行招聘,虽然这些被利用、被借名的银行等,也确实在招聘。但骗子们在这些真实的招聘信息中,将邮箱替换成了假的,即骗子们自己的邮箱,然后发布到各个学校的就业网上。
假借各类费用联系学生汇款
骗子们会联系投递了简历的同学,说要交“报名费、考试费”等,让同学打款到其个人银行账号。一部分同学求职心切,怕错失机会,于是汇款,结果上当受骗!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因为疫情的原因盲目急于找工作,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应选择信誉度高的招聘网站或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核实招聘企业的真实性;保护好个人证件与财物的安全;遇到要求缴纳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条件的招聘广告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保留收据和发票,应聘后应签订书面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总是以某单位为主体发布广告,既不说明单位性质规模,也不公布地址名称,最多只有一个信箱号和电话号码。而且此类单位多会要求在上岗前交报名费、培训费或者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把那份在人才交流会上得到的胶印传单立刻扔进垃圾桶里。
高薪陷阱
对于那些声明求贤若渴、待遇优厚却对应聘者的学历、能力并无特殊要求,只租用一间宾馆包间充当临时招聘场所的用人单位一定要想方设法摸清底细,这种单位多数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骗取报名费,其二是征集创意。
常有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以高薪为饵,要求应聘者交一篇策划案或是工艺设计,而且往往不厌其烦地讨论细节。这时,劝你不要再浪费那份心思与精力了,他只是想免费利用你一回而巳。
好心陷阱
与用人单位接触,最好是面对面地交流,要尽量避免中介,尤其是那些无正式执照的小规模的劳务介绍所,更不要将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随便交给他们,或在他们提供的文件上轻易签字。小心那个热心替你牵线搭桥找工作的陌路人,很可能是一个狼外婆。汕
名称陷阱
这是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连电梯服务员都被冠以垂直交通管理员的鲜亮称呼时,一个OFFICE职员轻松就任经理助理、技术协理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往往是经营不善的单位其招聘广告就打得越是炫目,那些早早进驻校园的招聘大军尤其擅长闪烁其词,以虚荣名衔和所谓大好前景迷惑急于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所以,奉劝应聘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万不可被那些耀眼的名衔冲昏了头脑。
明星陷阱
这是女生们最容易掉进的陷阱。一些不法单位常常以招聘形象代表、公关模特、礼仪小姐。等名义四处猎艳。但在待遇从优且替应聘者保密等瞪昧字眼掩盖下的,往往是一个个令人不齿的交易。
梦有多美,坑就有多深。做明星梦的女孩子,一定要慎重。
大街上常见的求职陷阱
白领女性在找工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招聘单位和地点,不要随便去。下面的小广告值得注意。
外汇或金融投资工作
大街上常见的求职陷阱?
一些坏的外汇公司或金融投资公司倾向于以优厚的条款和条件(如高薪家庭佣人、基本工资和免费培训)的名义,以不同的名字(如电话协调人、办事员和初级秘书)的名义,刊登全职或兼职职位的广告。然而,在面试时,招聘人员声称,该职位已被填补,并继续大力游说,要求他调任投资经纪人或市场推销员。有些求职者情不自禁地转向外汇投机。最后,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失去了积蓄和亲友。更有甚者,当他们在找不到客户、没有利用价值时被公司解雇时,他们发现在找工作时匆忙签订的合同,原来只说是代理人,而不是与公司的雇员关系。代理人只有在找到客户时才能获得佣金,因此即使是公司承诺的基本工资也无法收回。
因此,在面试中,如果您发现招聘的位置与招聘广告中显示的位置不符,您必须保持警惕。不要贸然同意改变你的工作。首先,找出就业条款,特别是如果双方之间存在雇佣关系。签署任何文件时,您应仔细阅读各篇文章的内容。如果您发现不合理且不起眼的地方,您应该要求复印件并与您的家人或老师讨论。不要误以为年轻人悔恨或更容易。免除法律责任并轻率报名。
娱乐广告公司
非法之徒托词与知名艺术家、电视台、电影公司或唱片公司有联系,可以用来安排工作,诱使你为他们提供的培训课程支付巨额资金。
通常,受骗者在付款后往往得不到任何工作或进一步的信息,或只收到一份性质和工资不符合原承诺但无法收回所付款项的工作。正式文娱单元也会通过所谓星探掘客有潜质的演员或模特儿,并约请试镜以抉择是否录用,甚至还会支付酬金给试镜者。
因此,首先要了解公司的背景;当试镜时,最好由父母或朋友陪伴;记得在试镜之前询问是否会收取费用。如果费用太高,你应该仔细考虑并询问父母。意见,不要慷慨地提供大额存款,试镜费,审计费或培训费。这种骗局在影视界太多了,所以要小心。
推销行业的工作
非法商人可能会游说求职者支付大笔金钱来学习销售技巧,并为销售技巧购买商品。常见的策略是分层销售技巧,这会诱使求职者花巨资购买一批商品或商品代理。求职者没有基本工资,一方面依靠销售。销售商品可获得佣金,而另一种力量则是从商品销售中招募新的从业者以获得佣金。许多求职者往往被诱惑利用小财富,以至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陷阱,直到付了一大笔钱后,他们才发现所购买的商品质量差,而且价格高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这是因为H很难销售,他们不能退货并遭受经济损失。损失。
因此,如果你想从事市场推广及其他工作,你必须预先了解公司的结构,看看每层是否有家务助理的分布,以及货品的价格是否物有所值,然后决定应否接受这份工作。
色情陷阱
这类工作通常以公共关系,伴奏或服务员的名义进行,广告将标有高薪,月收入超过10,000,没有经验,以及吸引求职者的工资。签署后,您将被迫陪酒或参与色情活动。如果您拒绝,您可能会骚扰您的家人,甚至指责您违反合同并要求您赔偿。因此,不要签订高薪合同。
非法募捐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许多募捐活动,其中一些活动可能是在泥泞的水域中捕鱼或起名字。他们可以邀请人们来募捐或者销售非法所得的商品。如果你从事这类活动,控方可能会指控你。因此,在被聘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筹资活动是否合法。如果我们有疑问,可以咨询社会福利部门。
虽然工作场所充满了陷阱,但我们不必担心太多,只要我们没有机会贪婪或迅速,万一遇到麻烦,记得和父母或老师讨论,就能减少受骗的机会。如果发生不幸的欺诈行为,请立即报警,将不法行为绳之以法。
大学生求职:小心试用陷阱
陷阱名称:试用陷阱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大学生求职:小心岗位陷阱
陷阱名称:粉饰招聘岗位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危害: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如何规避: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大学生求职:小心短信陷阱
陷阱名称:短信招聘陷阱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
危害:求职者如果轻信这些短信,会白白浪费了钱财或者透露了个人信息。
如何规避: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求职:小心噱头陷阱
陷阱名称: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
危害: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
如何规避: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春节过后,又到了大学生们求职的高峰时期。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接踵而来,这里面鱼龙混杂。据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显示,有70%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求职陷阱,还有不少学生称有过二次受骗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规避求职陷阱呢?
案例1:招而不聘
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
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案例2:变相收费
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流动性强,看起来不十分正规;而且,公司进行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求职者们应该坚决摒弃。
案例3:虚饰岗位
北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小林在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学,毕业的时候她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计,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是招聘会计。经过简单面试后,小林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区做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公司迟迟不肯确定何时让小林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之后,小林无法忍受,只好提出辞职。公司以违反合约为由,要求小林支付违约金。
小林的经历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玩弄文字游戏,用一些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此外,在面试的过程中以及与招聘单位的具体接触中,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的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专家认为,招聘职位与实际工作内容明显不符的话将构成欺诈,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面试求职了,那么相应的求职技巧就很重要。感谢阅读《盘点企业招聘常见的那些求职陷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求职技巧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人生套路多,比如就业面试中,大家可能就中了不少HR的套路,骗方案、压工资……有时候,不去面试几场都不知道HR的套路有多深。如今万物复苏正值找工作的旺季,今天小编就来谈谈在招聘的企业那些常见的求职陷阱。
陷阱一、以面试为由骗取工作成果
案例:小邱最近面试了一家翻译公司,到公司刚坐下就被HR要求笔试,笔试的内容是翻译三篇文章。当小邱按照要求完成后,HR便让小邱回去等消息。第二天,小邱被HR告知成绩不合格,当她追问不合格的原因时,HR却含糊其辞,让小邱感到困惑。直到一周后,小邱在面试公司的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了自己翻译过的文章才明白,原来自己被骗了一份“作业”。
求职者在面试时,务必要警惕以笔试为名骗取智力成果的招聘公司。常见的套路比如文章翻译、数据整理、文案撰写、平面设计等,不仅浪费了求职者的时间,还侵害了他们的的合法权益,并最终因为作品没有及时申明原创,即便被对方剽窃了也只能忍气吞声。
另外,骗取求职者方案和创意的面试也要严加警惕。有些公司遇到了运营难题,但又不愿意花钱购买相关服务,于是就以招聘为由骗取求职者的方法和创意,常见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比如HR在面试时询问求职者:“如果公司出现了XX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公司要举办某个活动,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这些问题看似是考验求职者的能力,实际很有可能只是骗取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求职者如果不多留个心眼,就会成为对方的棋子,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应对策略:倘若需要提交个人原创作品,诸如设计创作、策划文案等,求职者应该附上版权声明,积极保护自己的权利;倘若被问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或是个人创意策划,那么可以避开核心思路,只谈大致效果。
陷阱二、入职之后做的事情与招聘岗位不一致
案例:小玉面试了某化妆品公司的设计师岗位,但HR却对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含糊其辞,只是强调“晋升空间大”,小玉没多想就入了职。结果入职后小玉总是被领导当成了秘书使唤,整理文件、统计表格的事情都交给了他,一度影响了她的本职工作。
其实很多时候在与HR的沟通阶段就能看出很多问题,比如这种对岗位职责和用人需求描述不清的情况就需要求职者多加小心。不清晰的任职要求可以反应出公司内部混乱的职责分配和组织架构,这样的招聘大多随意性强。如果在任职前没有充分了解,很有可能被公司单方向转到非应聘岗位。
应对策略:想要避免掉进HR的陷阱,就要充分了解招聘岗位和公司的具体信息。
在面试之前,求职者就应该全面了解应聘岗位和公司的具体信息,并且与HR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有利于求职者更好的准备面试、做出判断。了解的内容包括详细的任职要求、公司的运营状况、公司的文化氛围等。
如果对求职者的咨询,HR表示反感或含糊其辞,多半说明其中有问题,建议还是尽快pass掉,寻找下一个招聘企业。
陷阱三、对薪酬制度和薪资范围含糊其辞
案例:小丁在面试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与HR也交谈甚欢,但当他问到公司的薪酬制度和薪资范围时,HR回答说:“全凭能力,多劳多得,绩效第一”。小丁不明白,HR为什么不能明确阐述薪酬的具体制度和范围呢?
其实,这是别有用心的HR的惯用计俩,他们总是回避明确的薪酬体系,很可能是因为公司本身的薪酬体系就是一团糟。 他们没有完善的薪酬制度、考核标准、调整范围,这样的公司往往无法给出最符合市场标准的价格,对薪酬的考核也比较随意紊乱、不成体系。显然,这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晋升机会和上升空间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而“低底薪高绩效”的薪酬标准,又暴露出公司内部的薪酬制度不规范、薪酬范围不严谨的问题。 绩效工资的设定需要公司内部完整的考核评估体系,倘若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和公平,难免影响团队合作和公司发展。
应对策略:不要害怕谈钱,在面试阶段应当询问HR完整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是否完备,关系到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是否清晰、考评标准是否严格。一个完整的薪酬体系可以帮助求职者分析岗位的上升空间,熟悉公司的内部结构,做出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判断。假如HR总是对此闭口不谈,那么就不必把这家公司列入考虑范围了。
《小心常见的求职陷阱》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求职技巧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识别求职陷阱的技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