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和职场拖延症说再见的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时针指向7点,小米的闹钟照常响起,她熟练地按下“延后再响”键,翻个身继续睡。如此反复了三次一直到7点半时,她才懊恼地一股脑从床上跳起: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8点打卡。然后小米匆匆忙忙地洗漱,换衣服,拽着一个面包火速出门。

27岁的小米是一家公司的策划部职员,上班后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在上述拖拉磨蹭中开始,她自嘲是“超级名磨”。到单位后,小米首先打开Word文档,然而直至中午,文档上依然空白一片。

“桌面上贴满了各种催人烦的deadline,十万火急的任务这两天必须完成。明知有许多事要做,却总是暗示自己再等会儿,再等会儿。先收个菜,刷新下‘围脖’,签收淘宝的衣服……结果,今天又要加班了。”这就是小米工作日一天的真实写照。

“每天深陷在拖延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虽然deadline脚步越来越近,心里焦灼万分,却依然磨蹭着怎么也开不了工;非要等到燃眉之时,才异常紧张地开始,每次过后自省吾身之时说再也不能这样,但还是反复。”小米对“拖延症”非常苦恼,工作中已经好几次差点因此而误事。

从事文字工作的小张对这样的经历很有共鸣。三年来几乎每次都是拖到最后一天甚至最后一分钟才交稿。“时间紧张往往会逼得我文思泉涌”,小张在这种体验的推动下,在确定选题之后,便悠闲地给自己冲杯咖啡,然后暂将写作放一边,开始看朋友的博客,MSN聊天,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而每次写稿的一拖再拖经常招致领导的训话,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小张就是走不出这个圈子。

其实如今职场上,“白骨精”们的拖延症已经屡见不鲜。对职场拖延症颇有研究的职场专家根据研究和统计推算出全球可能有近10亿的人患有拖延症。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有了“拖延症俱乐部”,成员主要是律师、作家、记者之类。俱乐部里流传着一个经典笑话:80%的律师死后是没有遗嘱的,因为他们拖拉了一辈子。

据说世界名人如达·芬奇、拿破仑等也混迹在全球“拖延症患者”圈。“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做完了的?”拥有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建筑工程师等头衔的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在其行将过世之际,曾懊悔地如此发问。

拖延症带来的后果也不言而喻:耽误工作,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症甚至还会拖垮身体,一个很好的例子便能解释这点:羚羊一天遇到狮子,它突然爆发出惊人的速度,逃脱了死劫。在应激状态下,羚羊调动了超常能量,但这是伤身的,如果一天遇到狮子5次,羚羊会是什么下场?

拖延症的“病根”究竟是什么呢?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和吸烟者也更多。同时还伴随失眠、胃部问题,感冒和流感的机会也更高一些。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件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很复杂,比如害怕失败,害怕成功,害怕被控制……于是他们去做一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心理学家如此解释。

“不堪其扰”的小米最近终于鼓起勇气找心理医生就诊,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小米和她的同事一起制定了工作时间表,听取同事的意见合理地安排好每个阶段的工作量,并请同事监督实施。而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小米把类似于QQ、MSN的聊天软件,还有诱人的各种网页全部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柔和音乐的播放,可以使自己沉下心来进入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状态。当任务达成之后,小米也会奖励自己吃一顿美食或是买一个心仪已久的包包。

一段时间内做事情井井有条之后,小米便开始回想比较这期间没有焦虑、全力以赴的过程和以前紊乱紧张的体验。小米还参加了一个知名社交网站上网友开办的“战拖心理成长会”,和“病友们”一起交流沟通,阅读相关拖延症的书籍,定期还开展座谈会等各种活动,彼此监督。Zc530.coM

如今小米这位曾经的“职场拖延症患者”在经过很好的心理疏导以及切实行动的落实之后变成了一位守时达人。

zc530.com扩展阅读

自测:职场“拖延症”,你患了么?


每天无精打采,干什么都提不起劲,看似敬业地坐在电脑前,其实什么事都没做,一会儿逛逛网页,一会把工作文档打开看两眼,两秒钟后干脆在MSN找人聊天了,抱怨工作没意思。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做,却又没有轻松的感觉,因为到了最后,即便老板不催促你,客户也会催你交工。弄到最后踩着最后期限,只好没日没夜地赶工。

对照以上情形,看了心慌的人,估计是患上职场“拖延症”了。来做一下这一套自测题,测一测,你是否也患了“拖延症”。

注意,本测评每题有2个选项,对应相应分值。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与你目前的状况相同或相似的答案,选“是”得1分,选“否”不得分。

准备好了么,开始吧!

1、不到最后期限不交活儿;

□是□否

2、上班时间总在网上瞎逛,快到下班才开始忙;

□是□否

3、没工作计划,不懂时间管理;

□是□否

4、总是“伪加班”,白天可做完的事,总是拖到下班后加班做;

□是□否

5、安全感极强:时间还有,不急;

□是□否

6、懒散,日复一日总想着明天再做;

□是□否

7、每当同事或上司询问工作进展时,经常说“让我再看看,再调整一下”;

□是□否

8、办公室里零食一大堆,上班时间经常吃零食;

□是□否

9、要做事时,脑子里能冒出各种理由:现在先做别的事,这个稍后;

□是□否

10、自我麻痹:还来得及,不行就通宵赶工;

□是□否

11、处理问题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紧要的事没做;

□是□否

12、经常因为时间过于紧迫,草草交差,结果被同事或老板责怪;

□是□否

13、厚脸皮,反正别人怎么催,也定力十足,习以为常了;

□是□否

14、从不主动汇报工作;

□是□否

15、团队合作时,同事都面露难色,不愿和你合作。

□是□否

测试结果

得分在0~4分之间,轻度拖延正向你靠近

专家建议:

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议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改变做事拖拉的习惯。时刻告诉自己“这些事完全能够并且应当在预定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在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时,都在心里对自己进行激励,心理法则的原理即在此:通过不断的暗示,让自己从潜意识上接受这个事实,那么结果即会向此无限近的靠拢。坚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每天的工作,不贪图在办公室暂时的“清闲”,提高工作的效率,紧凑有序的安排好工作,工作的压迫感、滞后感和紧张感都会完全消除,每天轻松下班不是更好么?

得分在5~11分之间,中度拖延已经绊住了你

专家建议: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陷入其中的你应该已经有部分工作堆积如山了,甚至有的工作拖了很久。每天在办公室磨蹭着也不想做事,一开始做事,总有别的事情让你分神、开小差。针对这样的症状,专家建议在每天、每周、每月在工作开始前,都先拟定工作计划,把每个时间段的工作任务尽可能详细罗列出来,并把做好的计划放在手边,随时对照进度,完成的打钩。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履行,可请人监督,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就能慢慢克服拖延。

得分在12~15分之间,重度拖延让你病入膏肓

专家建议:

重度拖延症已不是简单的“工作计划”能解决的问题。表面上看,你完全毫无工作动力,每天坐在电脑前就是熬着等下班,其实手边已经堆了很多事,但就是不愿做,下班时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办公室,终感解脱,但第二天回来,事情有增无减,痛苦越发剧烈。

分析深层原因,专家认为,出现这样的症状很可能说明眼前的工作不适合你,如果是一份自己兴趣和能力特长所在的工作,是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拖延现象的。在兴趣主导下的工作,主动、积极探究和专研事物的动力会源源不断,推动着你在工作中有无穷想象力和积极性,即使身体有些疲乏,但精神上也是愉悦、满足和有成就感的。因此对于重度拖延症,该当机立断,下猛药治疗——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建议你立刻行动起来,审视自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能力特长所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Tips:

也许你已经不像当初做新人时那么干劲十足,看透了职场的明规暗则,随便一点灯火并不能惊动你的神经。但对于本职工作,还请一直保持积极、乐观、主动的状态。专家认为,对于职场人来说,完成好本职工作是保证事业线稳步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来都拖沓不堪,那么确实真要考虑重新做职业定位,转换轨道了,一拖再拖只怕会拖垮自己,也拖垮了事业。(完)

专家介绍:

洪向阳,实战派生涯管理专家。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专注于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转型、求职就业辅导等咨询、培训领域,帮助求职者及职场人找准定位,高效求职,取得职场高速发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4个高效好习惯 克服职场拖延症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4个高效好习惯 克服职场拖延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1、给自己一个看得见的奖励

今天的事,应该在今天做完,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在拖延中你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足够让你把那件事做好,拖延是事业成功的大敌。

喜欢拖延的人总是有很多借口:工作无聊、辛苦、环境不好、老板的计划不合理等等。其实这些没有什么不能克服。

你可以给自己鞭策,也可以给自己奖励,比如坚持一个星期没有拖延,就请自己吃上一顿最爱吃的美食,作为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2、提醒自己团队合作要高于个人意识

作为一名员工,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自作聪明的设计工作进程,期望工作期限可以按照你的计划或期待而后延。

在团队中有时候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多时候需要配合别人、或寻求别人的支持,一味的希望别人配合自己的工作习惯很容易导致整个团队效率低下。

所以当拖延症泛滥时,提醒一下自己团队合作意识要高于个人意识,用心中勤奋的天使战胜懒惰的魔鬼!

3、谨记工作的最后期限

成功人士都会谨记工作期限,他们非常清楚,在所有老板心目中,最理想的是“今日事,今日毕”。而这一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总是能及时甚至提前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都会获得老板的欣赏。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一定要记得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无论如何尽量在这个时间点以前克服所有的困难,把工作搞定。其实这样也有利于制定细致的动作流程,按照规划一步步实践。这样工作起来要比没头苍蝇一样胡乱作战要有效率的多!

4、记住:老板永远不会等你

在商业环境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大至企业,小至员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

大部分老板都是心急的人,为了生存,他们恨不得把一分钟分成八份来用。所以,要老板多花时间等你的工作结果,比浪费金钱更能让他心疼。

没有哪个老板能够长期容忍办事拖拉的员工。你要想在职场中一路顺风,最实际的办法就是让手中的工作及时消化,也就是说,你应该在“罗马应该于昨天建成”的心理状态下,对老板交代的工作,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让工作早日完成,让老板放心。

当然,等工作完成了,就更不能愚蠢地等待老板开口问你“什么时候能做完那件事”的时候才把工作成果奉上,这样你在老板心目中就会被烙上“做事不主动”的烙印。

最后,当老板向你提出了苛刻的工作期限时,不要反驳和抱怨。将心比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也会希望员工能像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勤奋、积极主动,好让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你渴望成功,那么就以老板苛刻的工作期限为基础,主动给自己再制定一个更加苛刻的工作期限吧。(完)

速看!16个改变职场拖延症的小妙招


在字典中,拖延的解释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这样看来,拖延就是指现在该做的不去做,而是放到明天以后再去完成。

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得到时间的慷慨,一分一秒都有回馈。下面小编整理总结了16个改变拖延症的方法,赶紧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1.先完成最困难的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之前的各种顾虑。最棘手的事情解决后,剩下的工作会轻松愉悦地完成。

2.不轻易改变已经制定的计划

计划永远不可能完美,不断地调整内容会使你的行动无限期后延,认真分析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3.给自己安排出固定时间

专门做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4.从眼前的五分钟做起

不要总是考虑各种长期计划,应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不要一再推迟那些可以给你带来快乐的事。

5.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

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折磨自己的。

6.设置好时间节点

给最重要的任务定出完成的具体时间。在执行过程中,注意追踪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被其他琐事干扰。

7.认真审视当下

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的畏惧心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

8.感觉无聊时,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

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扭转沉闷气氛。学会时刻调节气氛,以积极的情绪提高做事效率。

9.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

时间是有限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都毫无道理。

10.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回避的事情

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被完美心态所束缚,力求完美只不过是对于当前任务的恐惧。

11.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疲劳感

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当你不认为疲劳或疾病会影响你时,拖延行为也会奇迹般地消失。

12.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

这些词会加重你的拖延症。“我要努力”、“我要做”、“我保证”这些词会更加调动你的状态,提高你的效率。

13.每天都记录下你发出的抱怨和议论

做这种记录一方面可以帮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一方面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乱做评论和抱怨。

14.听取他人的意见

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到其他人,你应该与这些人及时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并及时沟通解决,这样将有助于你驱散因拖延而产生的忧虑。

15.与家人一起去做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

一起打场球、出去吃顿饭、度假旅游......你会发现这种办法会带动一家人克服拖延并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乐趣。

16.不要怨天尤人,做些实际工作

当你积极行动时就会发现,正能量会被一点点唤醒。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职场人都有“拖延症”,为什么他们却更高效?


新的flag立了吗?过去的一年,因为拖延症,倒下了不少flag,新的一年要不要高效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呢?下面跟随着看一看别人怎么做的,争取2020变得更优秀~~

从广义的层面来讲,拖延现象的成因既可以是无穷尽的,但也可以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个人选择而已——每时每刻,面临辛苦的选项与逃避的选项时,倾向于选择更安逸的那一个,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安逸。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拖延。

网友“城南”:

拖延症作为现代人可是必备的属性。比如已经塞满的垃圾桶选择再塞一点,比如作业一定要拖到DDL,比如很多工作一定要领导催了才开始......但是经过治疗,我自认为病情已经减轻了许多,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法。

1. 主动法:拖延症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之所以叫拖延症,是因为有一个前提,我们知道这是要做的事情,只是没有及时做而已。这就比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好很多。那在生活当中,我的方法就是在每次想到有什么时候要做的时候,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

“别懒!”

然后很多时候一些小事都会及时处理掉,别小看这句话,挺有用的,可以试试哦。

2. 被动法:这个方法就要看缘分了,而我身边就恰好有这么一位同学,做事总是火急火燎,从不拖延,甚至一般都是提前完成的。很多学校的作业,或者准备考试等等,我都会把自己跟他绑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无休止的催促中,提高自己的效率。

网友“Haoyang”:

拖延症一直有,尤其是一些耗时的事情,永远是deadline是最大生产力。对我而言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做to do list,把要做到事情一项项列出来,每做完一项就划掉。 对于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有时候需要把它们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加进to do list里。困难都是纸老虎,被肢解了的纸老虎就更容易解决啦。

网友“trAcy”:

现代人十个有八个有拖延症吧,我也是拖延症重度患者。

我有尝试把要做的事情写在本子上,记在手机日程表里,督促自己去完成,但是这只能起到简单的提醒作用,对于一些需要时间去完成的、稍有些难度的事情,还是会望而却步。还有一种画生命格子逼迫自己感到时间可贵的方法,但当自己正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往往会觉得这不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却真正有事情被你拖延了。

目前网上看到的15分钟法则我觉得还挺好用,每天逼迫自己花15分钟去做那些被自己拖延的事,并保证无干扰,人是有惯性的,等沉浸了15分钟后,你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乐意去完成它了。如果坚持不了15分钟,那就暂时放弃,改天再做。能够坚持下去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大家可以尝试下。

网友“Dog.L”:

作为曾经的重症患者,我发现拖延症的背后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心虚抵触,把难吃的菜留到最后,让更大的压力逼着自己去做;另一种是过度自信,小事一桩,不放在眼里,觉得什么时候做都一样。

解决拖延症的方法,首先是冷静下来,别让情绪和惯性干扰判断,端正心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回报和实现路径。其次,早行动早思考,能让大脑有充分的余地去理解和预热。最后,随时记录整理这些大脑后台反馈给自己的灵感,到最后,你会发现笔记本已经积累了不少素材和思路,此时上手不仅更加简单,还能更加从容。

网友“小汤童鞋”:

不懂法律的人事不是好财务

解答:

拖延症是同学们以及职场人士的“天敌”。

核心理由:慢工出细活。

口头禅:我在做呀,又没迟交。

克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心中默念:我不能拖,我是可以最快最好哒!想着想着就稍微快一点了。是的,只是快了一点点!

2.DDL法则。在DDL到来时,人们会爆发出强大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连自己都想不到。事后反思,要是平时每次都这样,我一定是一位高效能人士。反思完之后,还是老样子,非DDL紧箍咒不能破除。

网友“Carol 李颖”:

资深用户体验官,最懂你的高管教练

拖延症这事儿,我还真仔细研究过!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动力十足的时候去做一件事,根本不会出现拖!延!症!

首先,要认清楚拖延症的背后,是两个自我意识,即“我要做”“我不要做”和“我想要做”在博弈的过程。我们的大脑统筹要做什么事情,也是处理“我要做”,“我不要做”和“我想要做”的细胞中枢。当负责“我想要做”部分的脑细胞活动越强烈,你采取行动,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

脑细胞活动和肌肉锻炼一样,可以被训练,方式之一就是冥想。持续的坚持每天5-10分钟冥想会让神经元连接机制增强,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控制冲动。

还有,就是当你持续行动力不足时,可以寻求专业教练(coach)的帮助,教练会和你一起探索并看到拖延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从循环在无尽的拖延和内心的自我谴责中跳出来,积极行动还是果断放弃,你说了算!

网友“贵妇小姐姐S”:

把自己奉献给医疗行业的一枚HR,总以为自己是最懂业务的HR,但常常被人认为是最懂HR的业务人员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还在痛苦和焦虑中不断寻求方法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实践中。个人经验,首先要明白“拖延症”其实是我们给自己的借口和安慰,其次给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设定明确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并落实成行动计划写下来,最好能计划到每一个小时,这样你就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有等到想开始做的时候发现deadline就在眼前的情绪低落。每天晚上留20分钟回顾,总结和设定明天计划。一开始真的很痛苦,但每坚持一天,感觉自己内心的力量就增加了一些,让自己更有意愿和动力坚持下去。

网友“小吴老师”:

有趣的灵魂创造梦想的生活

我除了在运动上比较懒之外,学习和工作都是勤勉刻苦,没有拖延症的。我的建议是:1、认识到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休闲,自己要对今天的行为买单。2、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与学霸牛人多接触,自己也会受到启发和影响的。3、目标要契合实际又容易持之以恒。总之,技多不压身,enjoy充实而忙碌的生活会很有满足感。

关于贫穷和拖延的天才发现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关于贫穷和拖延的天才发现》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研究的主导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他29岁时就因出色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50万美元奖金;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沙菲(Eldar Shafir)。研究成果最早在美国阿斯彭论坛上演示,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新书《稀缺:为什么拥有太少后果会很严重?》在9月3日发布,尚未出版就进了《金融时报》年度必读十本商业书籍榜单。

这个研究源于穆来纳森对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

一般人遇到这个问题,会去找各种时间管理“圣经”反复研读,但“天才”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

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穆来纳森的研究,对社会阶层理论和国家政策、技术发展模式乃至个人时间管理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以下试举几例——
例一: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民主党认为,贫穷根源来自社会不平等,国家应主持再分配来支持穷人。穆来纳森却证明两党都错了: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而如果仅是简单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以脱贫。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奋斗。

例二:时间不够怎么办?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强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主要任务,加剧拖延。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例三:我们每天都处于信息过载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轰炸得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一些人开始用“戒网”的方式来摆脱信息过载。事实上这不是信息过载,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匮乏的恶果。在一个严重缺乏公开信息的社会,一旦技术带来部分的信息开放,会造成“饿汉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同样,我们的头脑还处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时代,有“看到字就觉得很重要”的毛病,尚无法处理高浓度信息。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匮乏状态,而是建立辅助性信息筛选机制,帮助自己挑选重要信息。有趣的是,微信因为是同仁、同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筛选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国的发展会慢慢超过今天的微博。

穆来纳森的研究刚刚开始,他关于“稀缺头脑模式”的警示,是我们这个信息和人口爆炸、平均时间和资源都加速减少的时代的一盏指路明灯。

“拖延症”是一种病吗?


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喜欢一再拖延,人们称这种行为是拖延症。有些人认为拖延症根本不是一种疾病,都是因为懒惰,也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拖延症和懒惰一点也不一样。到底拖延症和懒惰有区别吗?又该如何治疗拖延症呢?下面看看小编的整理分析结论吧。

拖延症是一个心理问题,常常与懒惰有关联。简单地说,拖延症与懒惰有一定的交集,但并不是指懒惰。拖延症指的是后果消极、本可避免的推迟行为;而“懒惰”则是个生活化的词。与拖延症有关的因素一般为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而与懒惰有关的因素一般为懈怠、好逸恶劳、缺乏行动的欲望等,主要是原动力上面的缺乏,而非心理层面原因。

拖延症其实就是将现在要做的事情推至明天,拖延症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小事上,而懒惰是单纯的不想做某件事,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最关键的行为就是: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不能及时完成。拖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会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致形成心理问题。当拖延症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由于不能完成工作而导致心理压力、产生焦虑、影响人际关系,并会由此产生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此时就是真正的“拖延症患者”了。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些许拖延症,所以我们怎样才能克服它呢?畏难情绪是“战拖”的第一步。许多年轻人正处在社会与校园的交汇处,缺乏知识和经验,面对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往往是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延误了目标。此时,补充“真知”是最关键的解决方法。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有实在内涵,才能产生做事的冲动,进而提高行动力,切忌眼高手低。

当然,知识积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而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策略性地使用。化抽象目标为具体目标、化大任务为小任务,把事情一步步分解开,每个时间段完成一件小事。

如果你患有拖延症,你必须及时采取行动,找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拖延症就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爱若和布若职场故事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爱若和布若职场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

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经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点评:1、人与人的差距,更多体现在思想方法上,虽然初始时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越拉越大,所以发现差距及时总结,方能迎头赶上。

2、人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仅仅靠一味地苦干奋斗,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结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旧重复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3、成功的规则未必那么明显,需要很高的悟性与洞察力,面对差距和挑战,及时调整心态,增强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谋善断、随机应变的能力。

左脚和右脚职场团队精神故事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左脚和右脚职场团队精神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团结就是力量,工作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协同努力,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的工作需要团结!

一个人走累了,他脱下鞋坐在板凳上休息,让两只脚得到放松。

左脚伸了伸脚趾,懒洋洋地看一眼右脚,见它也在伸脚趾,左脚凑过去问:“喂!右脚你知道主人为什么每次走路都先迈你嘛?”

右脚听了“扑哧”一笑道:“那还用问,主人重视我呗!”

左脚一撇嘴,不肖地说:“重视你?别臭美了……那是用你先试试前面有没有危险,如果没有再让我走,这是主人对我的重视。”

“哼!”右脚不悦地闷哼道:“你呀!就是个胆小的跟屁虫,永远只能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走哪你就跟到哪。这么没用主人会重视你?别开玩笑了。”

左脚一听恼了:“谁要跟着你呀?真是个自大狂……哼!”

就这样左脚和右脚你一句我一句的争执了起来,他俩是越吵越僵,最后都生气地把身体撇向一边不理对方。

这时候人休息好了穿上鞋站起来要走,右脚心想你左脚不是能吗?你先走。

左脚心想你老说我跟着你走,哼!今天我就给你来个罢工,我不走了,看你右脚能有什么能耐。

就这样左脚和右脚都没动,“碰”一声,人失去了平衡重重的摔倒在地上,两只脚也未能幸免摔得浑身生疼。

这时候人的大脑问左脚和右脚:“你们怎么不走了,是不是病了?”

左脚和右脚一起说:“我们没病,我们要知道主人最重视我们中那一个?今天不弄明白这个我们就不走了。”

大脑听完后惊讶地说:“你们同样受主人重视的,因为只有在你们互相支持的情况下主人才会走稳每一步。你们不会蠢的为了这个问题吵架吧?还让主人为此摔跤,要是主人真摔坏,你们自己不也遭殃了吗?”

左脚和右脚听完,冷静地想着:原来他们的命运是相连的,应该好好协作,共同遵从主人的意志。它们最后,你瞅瞅我,我瞧瞧你,都惭愧地低下头!从此,它们不再争执,埋头走稳自己的路,互相关照,互相帮协作,帮助主人踏实、稳健地走好每一步。

谁和领导关系好职场幽默故事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谁和领导关系好职场幽默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小芳是名国企的白领,长相甜美,在那些众多追求者里,最终选定了当公务员的王华。王华长得高高大大,最主要的是小伙子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儿。父亲认为王华前途不可限量,是个混官场的料。

最近这段时间,王华到外地出差了,小芳尝到了相思之苦。

这天,小芳被办公室主任派去给王华的上司李科长送材料,一进李科长的办公室,眼尖的小芳就看见李科长对面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王华的名字。

当天晚上,小芳就对父亲说:“爸爸,你眼光确实毒,李科长的办公室就两个办公桌,王华就在李科长的对面办公。”父亲听后,微微点头:“能直接和领导在一个办公室办公,那必须是上级最信任的人才行啊。”

王华出差回来后,小芳对他更加亲密了。

这天,小芳又被派去给李科长送材料。这次她却见到办公桌上的牌子写着“崔凯”的名字。

当天回到家后,小芳神情沮丧地对父亲说,和李科长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的已经不是王华了。

父亲大吃一惊:“看来王华失去了李科长的信任!”

说曹操,曹操到,他刚一说完,王华提着一袋水果来看望小芳的父亲。刚寒暄几句,小芳的父亲便旁敲侧击地对王华说:“最近工作上是不是和领导关系搞得不好啊?”

王华一脸茫然地说没有。

小芳忍不住了,说:“那怎么李科长对面办公的换成了崔凯?”

王华听后,说:“李科长早习惯单独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才不会让别人到他办公室办公呢!这不今年年初下了文件,整治办公室面积超标的问题嘛。科长要应付上级突击检查,还要享受一个人的单独空间,他就专挑那些在外出差的下属和他一起同室‘办公’。”

经理是由市场顾客和股东认可的职场故事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经理是由市场顾客和股东认可的职场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最早接触经济学,是听到有人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火、车轮和中央银行”。当时心头一震,意识到经济学规律的力量和普遍性,可能并不亚于物理学规律。而后来学到的经济学知识,果然永久地了我观察世界的角度。

提起这段往事,是因为我多少参与了由郎咸平教授所引发的争议并有点感慨:有没有接受过经济学训练,对问题的理解在概率上有显著的分野。这印证了经济学教授科普兰(B.Caplan)最近的研究成果:经济学人的见解往往相似,而其他人则是各式各样的。当然,那只是概率上的分野,尽管很显著,仍然不能套用在具体的人身上。具体到某一个学者,不能一概而论。幸好,我们用不着在此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关心的只是意见的本身,而不是提意见的人。

言归正传,我要分两期谈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观点,就是为什么从公司的治理结构来看,国内试行的MBO模式产权改革,是一个比较公正的程序。我只是说“比较公正”,是因为经济学上没有什么可参照的理论,可以用来评判怎样才是“绝对公正”的。

最早是科斯(R.Coase)在本科时写的一篇论文,试图解答他自己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人们不在市场上根据供需的变化买卖他们的资产和劳动力,而非要成立公司,在公司内部不作讨价还价地工作?科斯的答案是:因为讨价还价的成本太高,而在公司里工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科斯的这个见解,为他赢得了一个诺贝尔奖,因而大行其道。但另一位经济学家阿尔钦(A.Alchian),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我认为更深刻。阿尔钦认为,有一种神秘的作用,它所产生的效果,比每个成员分别产生的效果加起来还大。例如,一盆麻婆豆腐是一个,它的味道比先吃麻、后吃辣、再吃豆腐好。又例如,两个可以各搬五十斤石头的人,要是一起搬,就可以搬一百三十斤。阿尔钦认为,正是这种神秘的效果,使得人们了讨价还价的市场交易,以公司的形式结队作业。阿尔钦对科斯的潜在批评是:即使市场的交易费用大减,公司也仍然会生存和发展下去。

阿尔钦继续说,只要缺乏监督,人就会偷懒。自己搬自己的石头,没有人会偷懒,因为搬多少一目了然,但两个人一起搬,各出了多少力,谁都无法观察和衡量。互相推诿之下,本来可以搬一百三十斤的二人组合,结果就只能搬一百一十斤了(不会低于一百斤,否则还不如单干)。为了加强监督、提高产量,这两个人聘请一个经理来鞭策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到底是工人聘请经理还是经理聘请工人,这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对这两个人有利,经理的角色才可能年复一年地保留下去。

但既然经理的角色是用来监督工人的,那么经理本身由谁来监督呢?妙计是由市场来监督。做法是:让工人先拿,经理后拿;工人先拿相对稳定的工资,而经理后拿企业结算后剩下的利润。术语上,这叫经理的“剩余索取权”。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容易衡量其工作业绩的工种,先拿相对稳定的工资;难以衡量和监督其工作业绩的工种,后拿市场后剩下的利润。游戏的规则是:经理的工作业绩,不是由企业内部的工人来认可,而是由市场上的顾客和买卖该公司股票的股东来认可。

经理人或企业家收入的升跌,与公司其他资产很不相同。得好,企业可以起死回生;不好,企业可能血本无归。同样一批电脑,不管谁购买,价格都不相上下,但若是盖茨购买,就可以生产出驰名世界的视窗系统;同样是企业的一员,企业倒闭后,秘书和清洁工在别处比较容易找到相近的工作,而的企业家就得面临更大的动荡。

这是企业最一般的理论。我们得从这个角度看,才能理解经理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这不是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也不是谁是主人谁是佣人的问题,而是人难免要偷懒,加上人们既要结队却又有监督和量度的困难,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需要设置一个“最后索取剩余”的经理位置。为了保障每个队员的利益,经理的支薪方式,不能与其他员工一样。

狼和大袋鼠职场励志小故事


大袋鼠身材高大,站起来足有两米多高,比最高的篮球队员还高。但是,他的四肢可就太不成比例了。两条前腿又短又细,成天垂在胸前,奔跑的时候,全仗两条粗壮的后腿。

一只狼第一次来到澳洲,见大袋鼠是这么个怪模样,感到十分可笑:“喂,傻大个儿,动物们都是靠四条腿奔跑的,你的两条前腿几乎跟废物差不多,仅靠后面的两条腿,怎么能跑得过其他动物呢?”

袋鼠笑笑说:“我有我的办法。”狼讥笑说:“你有什么办法,跪下求饶是不是?”袋鼠说:“既然你那么看不起我,咱们俩比试比试如何?”

在动物中,论赛跑,狼跟虎、豹、梅花鹿比起来,自然不在一个级别,但跟眼前这个只有两条腿起作用的傻大个儿比赛,他却充满了自信。

狼说:“如果你输了,从此称我老师怎样?”袋鼠说:“如果是我赢了呢?”“那我就是你的学生!”狼说。

赛跑开始了。起初,狼并没有把全部本事拿出来。在他看来,跟这个傻大个儿比赛,只用八分力气也就足够了。没想到只过去几分钟,他就发现自己完全估计错了。大袋鼠虽然两只前腿不大管用,但却有两只强健的后腿和一条非常健壮的大尾巴,这条大尾巴又粗又长力气又大。平时,大袋鼠靠着它支撑身体,奔跑的时候,它就跟弹簧一样,帮助大袋鼠向前跳跃。

大袋鼠一次次跃起,这根大弹簧推动他不断地向前腾越。这条尾巴和两只强劲有力的后腿配合非常默契,大袋鼠一蹬一弹,一起一落,在空中接连划出一道道美妙的弧线。狼还没有回过神来,大袋鼠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感悟】

职场上的我们要有自知之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有优势,关键看自己如何发挥。

白岩松的职场故事


天卓人才网小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一上来就定死了,上来就先把自己的故事结局写了,你觉得有意思吗?工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我今年毕业整整25年,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感的年份,我们幸运或者不幸地赶上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开始我很幸福。当进入到1989年时,我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侨部实习,1989年的第一个月,老师就告诉我,你没问题了,我们要你,留下吧。那时候看着其他还在找工作的同学,我觉得我的工作定了,感觉很幸福。

回家过了一个很圆满的年。回来后,3月突然接到国际台的通知,广电部出台政策,今年国际台不招中文编辑,我吹了。于是,一下子觉得很好的前途马上就吹了。没隔两天,我就买了去广州的硬座火车票,要去广州的珠江广播电台应聘,自己一个人。但是,头一天下午,系里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话,问你们还有没有没来我们这儿实习过的同学,我们想见一见。系里知道我已经在国际台吹了,就推荐了我。所以失败挫折孕育了我新的机会。

我没有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原因是我评估了一下,我去国际台留下的可能性更高,而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可能性低,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台,但是没有想到国际台这失败了,我得到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召唤。

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

我一直在讲个笑话,我说我失去了拼爹的可能。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我父亲在我8岁的时候,1976年去世了,我母亲把我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当时叫民族学院,我们哥俩都买了原始股,现在这两所学院都叫大学。

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是武汉大学,第三志愿是北京大学。那天在北京大学说完我填报的志愿后,他们都有一种受辱的感觉。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了?北京广播学院,那个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要去相信更多的正向的东西,起码我是一个例子,一路走来,一分钱礼也没送,我不也走到这儿吗?

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一个工作的好坏?

谈到就业,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必须要和人生挂靠在一起。刚才有人说,就业不难,就好业难,我想反问,什么叫好?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而且是拿别人现在的标准去定一个好?

我分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于那年特别的情况,8月15号我报道的时候,上上下下告诉我,你被开除了。一年后,才给我工作证,我们去房山锻炼了一年。一年后回到中央台领了工作证,我一心一意想去的岗位是《新闻与报纸摘要》,那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品牌,每天早上6点半播出。

我是学新闻的,我熟悉这个位置,我一心一意要去做这个节目。但是,到了人事部,人家很尴尬地看着我,我猜了15个岗位都没猜到给我调的新岗位,给我放在一个老年人众多的相对比较边缘化的《中国广播报》,让我去排节目表去了。

沮丧至极!我觉得我的新闻理想从此烟消云散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就业岗位,我想离开,但是,在那个时候想离开是很难的,那是1990年。但是我此生庆幸并感谢我自己的一点就是第一天上班,我来到报社,坐在那一上午是在痛苦和绝望之中,这天中午我做了这一辈子最伟大的一件事之一,跑到对面书店买了一本报纸编辑的书,我一下子把它看完了。再不喜欢它,也要认真面对眼前将要到来的工作,这就像谈恋爱,你必须认真。这可能是个苦恋,但我也依然要认真面对它。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认真面对,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是因为把我分到这份报纸,不是我原来喜欢的部门,我有大量的时间,百无聊赖,最奢侈的是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消费它。

第二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聘主持人,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招上了。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百无聊赖,反正是自己工作的报纸,因为这报纸都是中老年编辑,我迅速成为主力。刚到那半年,我就被领导看中,可算来了一个小伙子,我成了最主要版面的编辑。请问你去大报可能吗?绝不可能。但正是因为我受到极大的重用,我就开始有大量的时间不断写文章登在这张报纸上,虽然没有稿费,但是有成就感。陆续就有周边的人看到。我们报纸的纸张特别好,包鱼包肉不渗水。陆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就开始有了一定的小口碑,我两年以后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晚会的撰稿。

又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一个电话,崔永元问我最近有空吗?我要弄一个电视节目,你给我当策划去吧。行啊,反正也是闲着。过几天,《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来了。二话没说,拿了我在报纸上刚采访完的香港歌星的文章看,不是八卦的,很有味道,都是我提问的。反正是自己的报纸,一整版一整版地登。我把几篇我的采访文章给时间看,他看了两篇说,你就是我要的人,我就去《东方时空》当策划了。

由于我没想干时间太长,所以当策划的时候就敢于表达我的意见,后来我被迫推上了主持人的岗位。时间有一天对我说你去采访吧,我坚决拒绝。我说这不行,我单位的人一旦看见我在这儿打工时间一句话就把我说服了,你见过有早上看电视的中国人吗?我一想这事安全,靠谱,那我就干吧。结果因为我没想长干,因此我保持了初期没有任何杂念的想法,一切发自内心。三个月过后,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小白,你是《东方时空》评出的最佳主持人。主持人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和第一个岗位,一切都来自于无意。

现在回忆起来,如果第一份工作就像我想象的去了我要去的那个部门,每天凌晨3点半上班,下班之后只剩下睡觉,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电台应聘主持人,不能不断写文章被人看上到《东方时空》。我现在可能熬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主编,但是一身病,时差倒不过来。我得感谢我无意的第一份工作。

我要对很多弟弟妹妹们说,什么才是最好的?这里很重要的是态度的转变。第一个,中国人要确立一种新的准则,你一生的职业有可能要多次改变,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富的。

你会和老板说“不”吗?范文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你会和老板说“不”吗?范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职员与老总发生观点冲突或分歧,仅有三成人敢向老板说“不”。人力资源专家分析,不同性质的企业会导致不同结果,若要说“不”必须掌握尺度。

这项调查涉及近千名人事经理及普通员工,主题是“当你与老总发生观点冲突,你会向他说‘不’吗”,结果显示仅有31.69%的人认为可以向老总说“不”,理由是:做一名优秀的职员要敢于向老板说“不”,这样才能显示自身的专业能力。

在不敢向老板说“不”的人群中,有超过一成的人说,既然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老总说不行就不再坚持;有超过三成人表示:不涉及原则或利益时,听老总的;还有部分人士认为,向老板说“不”没有底气。另外,将近一成的人事经理说,表面上答应老总,实际执行时坚持己见。

不同企业的性质、文化会让职员作出不同的回答。她说,不少日企、韩企,它们本身是一个严谨的企业,等级较为森严,强调经验。这类企业中,员工比较听话。一些英美企业,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除了团队合作精神外,他们比较欢迎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善于交际的多面手。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员工应该考虑清楚了再说“不”,不要因为人事关系妨碍你讲出自己的意见。当老板的其实想听听你的专业意见时,如果你很策略地说出“不”,老板会赏识你,而在具体人事方面,员工应给老板更多建议,而非一味说“不”。

职场敏感症——个性?谦逊?


调查问卷

1.你常在职场上受到批评指责吗?(单选)
1)经常 6%
2)有时 38%
3)很少 53%
4)从没有过 3%2.你感觉自己在职场上敏感易怒、经不起批评吗?(单选)
1)完全就是这样 6%
2)有一些 63%
3)没有 31%3.你感觉身边患上这种职场敏感症的人多吗?(单选)
1)非常多 7%
2)比较多 44%
3)比较少 19%
4)非常少 6%
5)不清楚 24%4.据你观察,哪个年龄段的人职场敏感症最严重?(单选)
1)90后 46%
2)80后 31%
3)70后 3%
4)60后 2%
5)50后 0
6)其他 1%
7)不清楚 17%5.在你看来,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可多选)
1)缺乏谦逊、温和与宽容的素质 39%
2)独生子女一代,被家长惯坏了 50%
3)企业文化不够宽容,个性难以张扬 33%
4)其他 12%
5)不好说 28%6.对于患上职场敏感症的年轻人,你的态度是什么?(单选)
1)支持,年轻人应该做自己,勇于表达 16%
2)反对,年轻人应具备谦逊、温和与宽容的素质 50%
3)不好说 34%7.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企业文化?(可多选)
1)民主型:互相尊重,权利共享 53%
2)专权型:结构森严,层级分明 5%
3)亲和型:推崇人际间相互认同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内聚力 81%
4)法理型:强调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 13%
5)其他 2%
6)不好说 2% “部分90后员工,可以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被批评就会翻脸或直接辞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这句话很快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当前部分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敏感易怒,少了一些谦逊与温和。不过,也有人觉得俞敏洪只说对了一半,是一些职场不良文化和潜规则,让坚持原则的90后被误认为不懂事和耍脾气。上周,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大渝网与重庆晨网,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1906位职场人士参与),结果显示高达97%的受访职场人曾在工作上受到过批评与指责。近七成人(69%)承认自己敏感易怒、经不起批评。 谁的职场敏感症最严重? 46%的人直指90后尹士峰是江北区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他在面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很少与你有眼神交流,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害羞。如果你对他们的观念表示认同,他们会露出孩童般的喜悦;但只要你表现出一丁点的反对,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不快。更有甚者,尹士峰曾对一名上班经常迟到的年轻女员工进行批评。结果,她大哭一场后立即提出辞职。而她入职还不到3个月。调查显示,超半数(51%)受访职场人士感叹,身边不少人患有“职场敏感症”。而在被问到“哪个年龄段的人职场敏感症最严重”时,46%的受访者直指90后,31%的人觉得80后更胜。仅5%的选择70后与60后。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的跳槽意愿明显更高,比例更是达到了67%。在尹士峰看来,多数上班族在面对批评时多少会有情绪,但部分85后特别是90后职场新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菜鸟甚至仅仅因为感觉上司、同事最近对他不是很感冒,就会为了避免被“嫌弃”或“辞退”的难堪与尴尬,自己选择跳槽。 为何患上职场敏感症? 半数人认为是被家长惯坏了一名受访者留言称,当前社会“熊孩子”频频出没,背后不乏家长的过分溺爱,未来的“职场敏感症”患者或将越来越多。有50%的受访职场人认同这一观点,觉得如此多的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正是因为“独生子女一代,被家长惯坏了”;39%的人则认为责任在年轻人“缺乏谦逊、温和与宽容的素质”。50%的受访者对“职场敏感症”持否定态度,建议年轻人应具备谦逊与温和的素质。不过,也有16%的人持不同看法,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做自己,勇于表达。70后公务员杨丽洋(化名)发现,如今一些年轻人将直率视为优点,甚至将其当作“不被欺负”的窍门。但在一个集体中,真正受欢迎的大多是和善、谦逊的人。大多领导和同事都不会喜欢一点就着的火药桶式的直率,他们难有很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杨丽洋认为,我们社会急需加强情商教育,让年轻人明白直率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切勿一味地意气用事。重庆科技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向守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不少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反映出我们当前的教育过度封闭。部分年轻人遇到批评时,可能会想:爸妈、老师都觉得我很好,为什么老板会有那么多不满?这与隔代抚养、父母事事包办这些日益常见的社会现象有关。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让年轻人与社会过度隔离。 问题根源都在新人身上? 部分单位企业文化不够宽容如今,有不少人给85后和90后职场新人贴上“火星人”、“新新人类”的标签。对此,重庆一家地产公司下属分公司人事部经理何鉴不太认同。在他看来,虽然一些年轻职场人显得过度敏感,但从他们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过去职场人身上没有的气质。也有33%的受访职场人认为,当前部分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不够宽容,年轻人的个性难以张扬,致使一些人患上“职场敏感症”。何鉴的公司2012年招聘了一位90后新人,她为了坚持原则可以和领导、同事争得面红耳赤,被起个绰号叫“女王”。奇怪的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办事一丝不苟,值得信赖的她更是成为了团队的核心骨干。“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倒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显得有些落后,应该更宽容一些。不要把员工的"坚持原则",视为是"耍脾气"。”何鉴说。向守俊建议,一方面,年轻人应主动进行自我调整,意识到“受到批评很正常,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完善自我”;另一方面,面对年轻人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不必一味地将其视为心理素质问题,而要考量是不是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同感,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对我们的社会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如何实现“利益至上”与“尊重人才”之间的平衡。

《和职场拖延症说再见的故事》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礼仪的故事”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