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作为刚刚从学校踏出来的职场新人,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那么从校园到职场要有哪些不一样的转变?

职场不同于学校,学生时代,学习状态是怎样的?老师在台上讲课,你在下面倾听,老师布置作业,你课后完成。但是在职场上工作可不是等待你老师授课。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在进入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思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工作任务等着上级安排给你,但实际上上级更喜欢的是你能够主动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上级指挥一步你就动一步。为了更好的顺应职场规则,适用校园到职场转变,告别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看做一个职场人,去处理各类问题,才能更好的在职场获得发展机会。

小编分析总结如下,一起来看看。

1、校园到职场的心态转变

很多人离开校园,进入公司工作后,不能够适应职场,常感觉到跟失落,或者莫名的感到惆怅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适用环境时间长短是不一的,关键的还是心态的调整,不要过度放大自己的不适感,冲动选择离职,多了解职场与校园的差异,才能以更好的心态迎接职场调整。

2、校园到职场的人际关系转变

在学校面对你不喜欢的人,你可以不理他,不与他交往;但是在职场,不管你遇到的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同事,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团队中去,你都需要积极的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独善其身”只会让自己成为职场中的另类。

3、校园到职场的理想转变

每学期拿着一等奖学金,囊获各种活动奖项,这让在学校中的你,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到了职场中 ,你也许会发现这里再也不是“唯吾独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理想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实现。

另附:给职场新人的几点建议

1、习惯“被欺生”

在新单位里,可能会被“欺生”。这个时候,要少说话多做事。同时多观察环境,主动与感觉友好的同事接触,但不要过分亲密,以免其他人以为你已经有了“小集体”,重要的是融入“大圈子”。

2、可以吃点儿亏,但不要过度谦卑

如果新人以为,只要态度够好、肯让人、够谦卑就可以获得接受,那你也错了。人性中有很“贱”的成分,新人如果态度过于温良,就会被认为你很好欺负。因此,任劳任怨可以,但不要显得唯唯诺诺。

3、坚守原则

为了尽快获得认可、接纳,可以多干活吃点小亏,但不要因此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林肯总统说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忘记你来到这个世上,首先要做一个“人”。你的人格和道德原则是你活在这个世上的根本,所有的荣华名利都要构筑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意义。

校园到职场的差异,决定了从校园人到职场人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抱有一种从头学习的态度,对职场遇到的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在坚持中完成校园到职场的转变。

扩展阅读

跟大家一样努力,下场就是跟大家一样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跟大家一样努力,下场就是跟大家一样》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多数人正在努力的事,其实根本是在浪费时间,为了摆脱这种努力换“瞎忙”的恶梦,我要告诉你那些大家认为对的事其实风险最大,你反而应该做简单而直接的事。

我发现,多数人正在努力的事,其实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每天花很长时间加班认为老板一定会注意到;
□买一堆书回家参考,圈出重点但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实际上应用过哪一本;
□不断拜访开发新客户,快要跑断腿我这么努力,老客户却留不住;

在这我列出五种多数人误以为有用、结局却是徒劳无功的努力。为了摆脱这种努力换瞎忙的恶梦,我要告诉你那些大家认为对的事其实风险最大,你反而应该做简单而直接的事。

跟大家一样努力,下场就是跟大家一样

我想先问曾想过我明明那么努力了的人几个问题:
□你最擅长的是什么?
□你想变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谁奉献成果?
不管你手边的事有多重要,请先暂停一下,专心思考以上问题。如果你已想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我希望你好好思考,下一步你要怎么选择?
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我想变成什么样的人、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整理出明确的目标后,把所有力气都花在完成这个目标上,这时,你自然能把努力用对地方,这就是:
成功=选择集中时间
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却还是经常看到有些人总是在做无用功,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做错了。由此可知,一开始的选择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建议那些认真过头的人,在做出决定前与其拼尽全力,不如保留实力。毕竟,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现在就仔细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想朝什么目标前进。一旦决定,就瞄准目标,集中所有力量去完成。

大家都在学英文,就不差你一个了

有些人的工作明明用不着英文,却还是上补习班补英文。既然不在外资企业上班,工作时又不会遇到外国人,为什么还要学英文呢?
乐天集团已对外发布消息,规定公司内部的共同语言为英文,一时之间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他们是计划布局全球的公司,这种做法尚可理解。但想象一下,就拿心灵咖啡来说吧,一群中国人用着不熟悉的英文开会,那景象不是很滑稽么?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在自讨苦吃,也不适合一般中小企业或小公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现在的教育来说,初中加高中总共六年,再加上四年期大学,至少有十年的时间都在学校读英文。但现实状况是,很少有人可以学得好。所以出社会后还是努力学英文,甚至不断告诉自己:这次一定会把英文学好,我要从头学起。但很少有人冷静思考,自己工作时真的用得到英文能力吗?
以前会说英文的人不多,英文确实是工作的利器,但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英文强的人太多了,在这种供过于求的竞争状态下,与其把下班时间拿来补救英文,不如在需要用外文时,雇用专业口译更有效率。
当然,若是为了兴趣学外语,这是很值得鼓励的事儿。但既然要学外语,不如学较少人会的,未来还能为自己的履历加分。
比起学语言,一般上班族应该学的东西还很多。以业务员来说,要学沟通能力、交涉技巧、商品知识等,这些都比学语言重要多了。

我从来不讲:晚点再说

当主管交代这个工作交给你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反应呢?有的人会敷衍说好、好,仍继续做手边的工作;有的人会立刻回:我马上做!停下手边的事情,立刻着手上司交代的工作。大家觉得这两个人,谁能获得较高的评价?
当然是立刻去做的那个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相反的做法,也就是等自己的工作完成后再处理。
不管早点做或晚点做,既然都是要做,拖延根本毫无意义。更何况,立刻做和晚点做会大大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是对方对你的好感。正常的状况下,谁都会对认真、负责、不拖延的人留下好印象。我们都知道,被主管讨厌一点好处也没有。因此,不如想办法留给主管好印象,对自己的未来更有帮助。
不妨举一个例子,一般员工在提交工作成果时大致可分为三种状况: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刻才提交、到了截止日期却无法提交、比截止日提早一个星期提交。一看就知道,提早交的人绝对能比其他两种人获得较高的评价。
再奉劝各位一句,工作不可能达到完美,因此做到一定的水平后,能提早交就尽量早交,搞不好还能让主管对你留下好印象。

让关键人物愿意为你偏心

你是否认为人不可以偏心、万物皆平等?假使你这般想,代表你还不太懂人性。人很难不偏心,依据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理论,多数人会根据与对方的亲疏远近,偷偷在心中排顺位。第一位一定是自己,接着是家人、伴侣,再来是朋友,依此类推。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即使在这一秒钟,世界各处仍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战争、意外、饥荒正不断死去,看到此类新闻,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好可怜。但要是这时自己的牙齿痛了起来,或看到小孩回家身上有擦伤,一定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或小孩身上。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看过某些学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偏爱。仔细想想,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出一些特点。譬如,成绩突出,能拉高班上平均分数;或是担任了班长,替老师管好全班秩序。这些特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能替老师带来好处。
偏心是人之常情。我们必须先承认这个事实,接着去思考,怎么样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偏心。

风评来自人缘,不是能力

在工作上你可能遇到过这种人,他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我明明这么有实力,却没有得到赏识,都是那些人不识货,都是他们的错。不用想,这种自以为是的人,很容易会被大家疏离,对他的观感自然也变差。相反地,有些人能力普通,却能获得大家的赞赏、工作一帆风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因为这种人懂得如何用最少的劳力、获得最大的成果。现在,我想请你想一想,你想成为哪种人?
一般人一定会想成为后者,那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的价值是由谁订的?答案就是,别人。
从踏入社会到现在,见过许多实业家,我发现愈成功的人,姿态愈谦卑。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愈成功的人愈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足,常常认为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这样不代表他们感到自卑,事实上完全相反,因为愈厉害、愈成功的人,他们的谦虚都有自信支撑。
不管对象是谁,请记得保持谦卑。尤其是愿意花时间和自己见面的人,我们更应该保持谦虚,以表敬意。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假设你是上班族,评价你的人应该是公司的同事、主管、部属以及客户等,即你周遭所有的人。既然如此,我们平时就要留意,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才能获得别人的赞赏,然后去做就对了。
最后提醒一点,在质疑公司对你的待遇及其他人对你的评价之前,应该先扪心自问:别人喜欢我的态度吗?我的行为能为别人带来好处吗?只要像这样换个方式思考,就能为你带来好人缘,工作也会更顺利。

初入职场:像CEO一样去实习


NEDP咨询师,您好!

我是北京体育大学大三的学生,我的理想是能够进入像宝洁、玛氏这样的快消公司从事体育活动营销推广类的工作,平时我虽然花费很多时间在英语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面,但是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

我是学习体育管理的,我在面对下学期的专业实习的时候很困惑我到底是去事业单位实习,还是去体育公司。现在的实习单位是通过熟人介绍进去的,老总对我还是挺关照的,但当他问我希望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居然回答说不知道!我现在每天在实习单位无所事事,除了上网搜搜信息之外,就是用电脑学学外语。我觉得挺浪 费时间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你好:

你的理想是进入世界一流的快消公司开始你的职业生涯,希望能够提高英语能力及综合能力,而且已经开始寻找实习单位开始职业铺垫,为你的想法和行动鼓掌。

像四大会计所每年都会招收大约30%非财会专业毕业生一样,宝洁、玛氏类似的公司在招聘人才方面也是比较不拘一格的。对应聘者来讲,申请成功关键在于需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你需要做的第一项是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位,对于大学生来讲,精确定位自己的未来职位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够在理想方向内谋到一个基础职位就很不错了。就职位的选择来讲,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等几个大类。按照HOLLAND职业兴趣来讲,大体可分为喜欢对人,对事,对物,对概念等。把两者结合起来,寻找到一个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大方向职位,从基础职位做起。

第二项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明确目标职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入职条件。这需要你搜集目标职位信息,了解这些职位的基本能力需求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是什么。搜集信息的渠道一般分为公开渠道、从业人员访谈和实习。你希望从事营销策划类的工作的话,可以去公开渠道收集足够多类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访谈你现在实习单位中 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是非常好的。不要忘了一点,你的实习单位和你梦想中的宝洁、玛氏从事的工作内容有很多的共同点,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欣喜的宝库啊。

最后谈谈如何充分发掘你身边宝库,也就是如何在实习中更好的为未来职位进行能力储备,获得求职需要的结果。

你谈到希望从事营销类的工作,那么你实习单位中有谁正在从事类似的工作。一个再烂的项目经理也比实习生要高明,这是由站的高度决定的。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个营销项目的经理来观察和思考整个营销策划的全过程,把里边的大块内容理清出来,对这些大块内容按照你愿望程度和把握程度分别评估,可以用1-10 分来度量。找到一个你希望做,同时又把握程度较高的工作内容来。下次老总再问你希望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大声的说出来,我希望做又有把握做好的是客户价值调查,招募志愿者等等……然后拿出自己预谋良久的、包含工作内容、费用、注意事项、协调人等等详细流程报告出来,我不相信你们老总会不允许你介入这项工作。

大学生的竞争力无非是学历+能力,能力是含金量远超过学历的竞争力。实习是大学生形成能力储备、拿到结果的最好方式,可千万不要身在金库却空手而归啊。

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新出版的facebook创始人传记的作者在书中揭露了Mark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几个个性上的原因。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他也是一个用他的工作影响了数以亿计人的梦想家。

当然,Facebook公司不是靠他一己之力经营的,但是他创造了一种文化,并将像Sheryl Sandberg一样顶级的合作者带入公司,给他安排了最合适的职位。根据《像zuck一样思考》一书作者Ekaterina Walter的观点,像Zuckerberg一样的企业家们会考虑五个因素来创建他们的公司:目标、激情、产品、用户和同伴。Walter是因特尔公司的“革新者”,他访谈过很多求职者和Facebook公司的合作者,通过这种途径来了解如何像Zuck一样思考。

5P原则

“每个企业家的视角都是独特的,”Walter说。“Zuck用他的激情给目标提供能量,也给自己提供方向。他的愿景是‘让人们的社交更为便利,更透明’。目标应该是每个公司的中心。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那它永远都不会成功。即使背负着巨大压力,但Zuck一直都知道他的目标,并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明确方向。目标帮助公司提供更优秀的产品给顾客,并与顾客形成紧密联结。但是,你无法独立做到这些,你需要跟合适的人一起合作,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然后让这些人一起朝你的目标努力奋斗。你也需要聪明地与你的卖主、顾客或职员合作,这种合作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人必须要首先认同你的能力并认可你的需求。”

例如,Sandberg会在很多公司的执行工作上向Zuck表示赞许。

你能真的从目标出发来创建你的公司吗?

在书中,Walter讨论了商业利益应该与企业家的个人哲学一致的问题。她列举了Threadless公司的Jake Nickell的例子来说明,Jake的目标是想让艺术家们能够与全世界的人们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书中她说到:“他完全不懂商业或者执行方面的事情,他所做的仅仅是让人们看到这些艺术家,并因此让这个联盟重获生机。”

我问是否每个企业家都需要一个这样远大的目标,Walter回答说,pizza franchise公司的创始人Ramon DeLeon在下雪天仍提供披萨外送服务,还会给那些发微博说很饿的孕妇送餐,因为他真诚的为顾客考虑。对他来说,他的事业最重要的部分不是食物,而是顾客。“咖啡店老板必须热爱咖啡,也爱着光顾本店的每位顾客,”她说。这对他们的意义,与Zuck和他的facebook团队想要开发出最好的产品给用户使用,是相同的。

工作中的乐趣仅仅是个噱头吗?

facebook公司给员工提供免费午餐,还有通宵黑客马拉松。Zappos网站(美国购鞋网站)的经理在装饰着树和香蕉的猴坑上工作。这都只是噱头吗?“这些公司都注重员工的劳逸结合,”Walter说。“他们雇佣那些与公司文化匹配的员工,在这些公司感觉不像是在工作。Facebook通过免费午餐让员工坐在一起讨论新的想法,与别的团队成员交流,并建立人际关系。我在Intel公司遇到我现在的这些团队成员,带他们去午餐,并了解他们。当你与他们有了良好的关系,你就有机会去帮助他们,发表你的主张,并形成影响力。如果你能在员工面临个人危机的时候伸出援手,你就能赢得他们的忠诚。”

领导者就像蜂鸟

这本书中最棒的一个部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Walter的“领导力蜂鸟模型”。

她提出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十个与蜂鸟相同的特征,但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灵活性。“蜂鸟可以往前飞、往后飞,它们可以随时在空中停止飞行或者盘旋,这是其它动物很难做到的。领导者也应该这样,在现实条件提出要求的时候能够快速前进,在需要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停止、思考和评估。像Zuck和乔布斯这样的领导者就具有这种能力。他们有天生的直觉,并坚持自己的目标。例如,Zuck在正式提出建立Facebook的计划数年以前,这个想法已经在他的笔记中初现雏形。”

像写征婚广告一样写求职简历


对于大学生来说,既然是求职简历,当然是“我”求职,所以突出我的特点,我的品质,或者我擅长干什么

对于大学生来说,既然是求职简历,当然是“我”求职,所以突出我的特点,我的品质,或者我擅长干什么。所以,写简历往往从网上down一个漂亮的模板,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填一下,添油加醋一番,就投递出去了。这样的投简历方法让我想起一个追姑娘的故事:

夜晚,把姑娘拉到卧室,锁上门,疯狂地把她推倒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伸出手臂说:看,我的手表是夜光的哦!

你的手表是不是夜光的和她有毛线关系呢?同样,你简历中的内容和企业职位需要有个毛线关系你思考过了吗?

给同学们提个醒,大家可能知道,所谓收到offer意味着把自己“卖”给企业,那么求职简历制作就是你出卖自己的广告。既然是广告,就需要考虑文案效果,那就是,如果你到我公司来,我公司能得到什么?别提那种“给我一个机会,我能撬动地球”之类噱头,而是我有什么(匹配公司需求的)能力才干,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这一点,目前发给我的简历中没有见到相关的表述。

简历上所有内容都应该和企业的职位需求相匹配

简历上所有内容都应该和企业的职位需求相匹配

简历上所有内容都应该和企业的职位需求相匹配

(重要的话说三遍)

从智联上找个校招的职位需求举例:

这是个校园招聘的岗位,岗位名称是公关助理,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如下: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产品的广告创意文案写作;

2、负责公司重大事件、活动的记录与新闻稿撰写;

3、负责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

4、运营公司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提升品牌知名度;

5、负责与媒体对接,做好宣传工作。

任职资格:

1、 擅长撰写文案,具备独立策划选题的能力;

2、 由衷地热爱互联网社交平台和技术;

3、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4、 能承受工作压力,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工作细心,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敏锐的职业嗅觉;

5、 英语六级或以上,尤其擅长英语写作。

其中,岗位职责是告诉你我们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任职资格是你想要这个职位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你的求职简历应该紧扣这两点进行,即:

我具备任职的资格,我能胜任你的岗位要求。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任职资格的第一条,对应的是岗位职责的第1、2条。任职资格的第二条,对应岗位职责的3和4。任职资格的3和4是职场上的“软技能”,在简历中没有很多办法体现出来,或许可以考虑用普通话二级这样的证书去加分,也可以用自己实习经历中的上司评价,或者公益活动经历来体现。而英语六级以上是个硬杠杠,但后面那句尤其擅长英语写作就相对较软。不仅需要自己在简历中找体现自己擅长英语写作的点来,同时自己得真的擅长才行。

从分析中咱们就可以看出来了,要写好一个求职简历,真的不是下载一个漂亮的模板,改一改,添一添,批量发给各大企业HR邮箱就能搞定的。

当然有同学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求职的时候要广泛撒网,怎么可能就某个企业的某个职位去“私人定制”啊!

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你需要在自我定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求职有个整体了解,对行业、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职位都有个总体的把握,围绕“我能为你带来什么价值”去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写出适应职岗需求的简历,才能让HR感受到你的诚意,最后自己称心如意。

毕业去哪儿?二三线城市一样“好巴适”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伴 着6月毕业季,20xx届全国的727万名毕业生将面临一个新的选择。作为一名关注教育领域近十年的媒体人,很清楚这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将会对毕业生和 他们的家庭来说,会是多么大的挑战。既有同届生的竞争,又有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抢食”。如果说,去年699万毕业生已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那今年或许就只能用“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此番残酷的现实。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该何去何从呢?是宁肯挤破头还要扎根在一线大城市,叫嚣着“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中西部一套房”?还是打包行囊奔赴二三线城市寻找机会,在自己的家乡或者更有生活气息的城市,落脚,生根开花?

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师,我知道每种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的选择。我不妨通过身边的几个真实的例子,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涯路。

这一段时间,央视正在热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各地的绝味美食,加上独特的背景故事,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在看这部片子时,我不时留恋起四川的美食,脑 海中回想着我的朋友小伟,带着我大快朵颐后,拖着四川口音说出的那个词——“好巴适”。作为巴蜀方言的“巴适”一词,是他们常挂在嘴巴的一个形容词,大体 可以解释为“很好,舒服,安逸,超级爽”。

在我看片想美食时,小伟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告诉我他将要去美国参加一个会议了。在我给他回了一个“好巴适”后,我想起了6年前他研究生毕业后的迷茫与纠 结。那时,他从北京一所著名的理工院校硕士毕业,成绩优异的小伟毕业前,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北京的一家国企,带北京户口,一个是老家四川成都的 科研所,有美食离家近。

那个时候,小伟可不“巴适”,最要命的是小伟的女朋友是北方人,女方家人诱逼他放弃老家的工作机会,踏实留在北京,以后小两口可以安家北京,慢慢打拼。原 本开朗的小伟,那段时间很忧愁,不知该如何去选择?选择北京,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可以有户口,可以得到女朋友家人的理解,但是长期买不起房子。选择老家, 可以离家近,可以随时品尝到美食,可以买得起房子,但是有可能与女朋友分手。

那时我还不是生涯规划师,没能给他更好的主意。好在,小伟是个很有定见的人。最终,他选择了家乡的研究所,也说服了女朋友的家人,甚至将女朋友也一起带回 到了成都发展。一回到家乡,小伟如鱼得水。6年前的成都房价更加平民,工作第二年就买上了三居的房子,如愿结婚、生子。如今,在科研所里,一边“巴适”的 工作,一边跟着老板读博士,这次去美国就是参加一个国际会议。而他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如今也在成都一所高校当上了她最想做的教师职业,可谓两全其美。

当然,小伟只是众多毕业生返乡发展的一个成功例子,也许在6年前来看,还是有些特别,但到了近两三年,这种现象却越来越明显。据报道,在对20xx届毕业生最期待就业地的一次调查中,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足三成,超过半数的人希望签约“其他直辖市或省会城市”,有此意愿的高职高专生占51%,本科生占52%,硕士生占57%。

如果说,小伟作为80后毕业生的一个代表,那我的两位90后小表弟的择业,也更能佐证这个数据。小东是90后大学毕业生,2年前在一线城市大学毕业后,毅 然选择回到了家乡省会城市合肥工作。小东知道,自己出身普通人家,面对一线大城市近似“疯狂”的房价上涨速度,以及长距离的交通成本、日益糟糕的环境污 染,小东还是觉得回到合肥是个最优的选择。这里房价没有高得离谱,家里努把力还是能凑得起首付,这里环境没有那么糟糕,相反这个城市正在打造“滨湖新 城”,不仅环境好,而且看起来也“高大上”。今年,小东已经在合肥好地段买上了小两居,工作也得心应手,一切看似顺风顺水。

我的另一个小表弟小浩,同样是90后,2年前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风景优美的城市杭州,做他最喜欢的广告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面对这个环境极佳的 二线城市,房价却一点不输一线城市。年龄不大的小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看得很准。他并没有打算在杭州安家,只是想在这里把广告技能锤炼一番后,回到家乡省 会城市合肥发展,毕竟杭州挣得钱多些,学到的技能也多点,那样他回到合肥后,就会很快走上小东所走的路。

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也许像80后的小伟、90后的小东、小浩,将会享受到更多的返回二三线城市择业的“红利”。据报道,从1990年到2010年之间出生的人将近4亿人,将会产生1.5亿大学生,今后20年,他们将成为职场主力。如果按照当下GDP的增速发展,20年后中国至少会有100个城市跻身世界600强。也就是说,选择好那些具有“潜力股”的二三线城市,不仅当下先享受低房价、好环境,未来会享受更多的“红利”。

最近北大应届硕士毕业生张天一坚守北京卖牛肉粉也引起媒体热议,他打出了招牌“我们是90后,在环球金融中心,为自己上班。用知识分子的良知,在他乡,还原家乡的味道。”无论是坚守一线城市,还是回到二三线城市,对于毕业生来说,接收良好教育的目的,就是应该正确认识人生,进而好好规划生涯,去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不管在哪里,选定了一个地方,就要把那里当成是自己的家,在所在的地方,向下扎根,向上开花,无论身处何方,总能寻得人生的幸福。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三伯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平日寡言少语。令我对他刮目相看的,是他教育孩子常会说一句朴素而又意蕴深刻的话。这句话就是:你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三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三伯让他从师学瓦匠。学了一年,大儿子嫌那砌砖抹灰的活儿既脏又累,不想干了,提出要改学理发。三伯将他臭骂了一顿,教训他说:干什么不苦,干什么干好了不能干出大名堂?行行出状元呢,你今天学这明天学那,到头来一样也拿不出手,艺多不养家哩。你给我沉住气,认认真真学好一样本事,这辈子就够了。三伯逼着他又学了一年瓦匠,打下一定基础后,再花钱送他去跟一位姓康的师傅专门学习砌土灶的技术,康师傅在这方面有一手绝活。现在,康师傅已故,大儿子代替他成了方圆百里砌土灶的行家,每天拿着瓦刀忙得不可开交,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小儿子呢,念完高中,没考上大学,三伯送他到小酒坊去学酿酒。学了一段时间,小儿子就觉得技术已学到家了,想自个儿也开间小酒坊。三伯对他说:用三两天就能学会一门手艺?做梦吧。告诉你,你得老老实实给我学,直到手艺拿得出手为止。不久,三伯借了一万多元钱,把小儿子送到一家学院自费学习酿酒。后来,小儿子到一家酒厂当了技术员。现在,十年过去了,小儿子已成为那家蒸蒸日上的酒厂的技术权威和生产副厂长了。

想一想三伯的教子哲学,还真有几分道理。人生在世,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没有掌握半点拿得出的本事肯定不行;虽好学肯干,但目标分散,没有规划,用心不专,这样本事虽多,却大都水平一般,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可不行。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秘诀,浓缩起来其实就是三伯的这句精辟之言:你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职业规划与跳槽浅析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规划与跳槽浅析

每年的三月和四月是职场人找工作和跳槽的高峰期,人才市场上每次举办的招聘会上都是热闹非凡,很多人由于薪酬不合理、奖金不公平、人际关系的难处理而在这一时期纷纷跳槽,因此,在职场这个跳棋盘上,腾出许多空位,但很快又被许多蜂拥而至的跳棋子塞上,留下的除了喧闹和观望以外,还有感慨和叹息。那就是慌乱中,踏上了不该走的路,拐了不该拐的弯,结果坐到不该坐的位置上。

很多已经工作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很难再进一步提高。有的人在某个岗位上呆了很多年,甚至十几年,还是晋升无望,即使本岗位上所需知识和技能都已经掌握了,但企业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还没有机会接触。如果再这样原地踏步,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使人落后,使人面临落伍淘汰的危险。所以在没有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的情况下,很多人就选择了跳槽的道路。

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跳槽,这是值得肯定的。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自身能力极限的人,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然而世事变化莫测,职业人生就像打牌,拿到手的每张牌是随机的,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成败并非完全是手里的牌做主导,而是靠路线,靠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在跳槽的同时务必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具体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自己要有清醒认识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因此,在转换工作之前,一定要先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职业发展方向,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或空间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当工作出现一年之痒时,不妨尝试改变自己工作的态度,问问自己是在为工资还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因为对于刚刚步出学校的职场新人来说,虽然企业给你们的工资往往都是较低的,但要获得较高的工资回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时不仅要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而如果能趁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路线,才是取得将来更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2)确定现实的行动目标

有了目标之后,行动起来就会有计划和条理步骤,因此首先要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这个目标和方向时要注意:最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已具有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并充分考虑现实状况,寻找与自己的知识、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比较相近的领域发展,如果是涉足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最好是先接受专门培训。

(3)把当前的本职工作做好

只有把目前手头上的事情做好的前提下,再学习或准备要转行从事的工作内容。如果本职工作没有完成好,而去钻研别的工作,老板就会对你产生看法,认为你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堪重用,这样你就很难有机会翻身了。所以前提是要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再谈转换工作的事情。

(4)推销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都要有自我推销的意识,否则即使有再好的能力与素质,也有可能被埋没。因此,平时在工作中要多注意包装自己,尽量向老板证明自己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够胜任包括当前岗位的多种工作。

(5)培养竞争实力和过硬本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真本事。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市场的青睐。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就要踏踏实实学点真本事,努力拓展自我发展实力。机会总是青睐有实力、有准备的有心之人。

(6)职场新人:规划比能力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职场新人往往跳槽后发现新工作并不如想象中满意,在短期得不到自己想要时,不能快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时,便会萌生去意。但殊不知,这种选择的本身,也就是对自己以前选择的抛弃和对自己的不自信。而机会也往往会伴随着你的离去之后就绽放了,因为机会更多时是动态的。在企事业里最终坚持留下来者,哪怕他本身也没有什么大能力,但通过时间的累积与系统的学习,最终都成了利益受益者。所以职场新人要有规划,并且要利用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量化的规避,促使自己少走弯路。当然,跳槽作为一种选择并非有错,只要坚持住方向和对自己的自信联系在一起,并呈规划性,相信每一次跳槽都会成为其身价累积的基础。

职业人可以在不同的公司做不同岗位的事,但是否都能如己所愿,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那就要看个人的定位规划是否于现实相吻合,因为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和职业情况都不同,所以找准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才是最关键的。职业也好,事业也罢,有了规划就是最好最大的资本。

职场同级之间更易成朋友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职场同级之间更易成朋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场交友需拿捏远近尺度

职场如战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交朋友难,交职场朋友更难,所以有人感叹职场无朋友,据智联招聘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近两成人认为职场上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职场中的朋友更多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职场朋友是把双刃剑

你认为职场有没有真正的朋友?调查显示,虽然持否定态度的人占少数,但也占到了19%;认为肯定有的比例最高,有39%;可能会有,我没有碰上的有27%;16%的人说不清楚。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职场人士之间的共同语言比较多,患难与共之间,容易成为互相安抚工作烦恼和挫折的职场朋友。

但良好的同事关系不等于朋友关系,这也是1/5的人持否定态度的原因,真正交心的朋友,即使不常见面或很久没有联络,也不会忘记对方的存在。而职场上或生意上的朋友,有很多业务或经济利益上的关系,一旦和公司职位脱开,成为自由人,没有了业务联系,人走茶凉,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另外一方面,职场朋友是一把双刃剑,和同事过近的朋友关系容易造成公私不分、部门不分、上下不分、缓急不分,长久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同级工作关系最易成为职场朋友

如果你在本公司有职场朋友,他/她和你的关系是什么?调查比例分配分别为:下属的有11%;同级的有34%;上级的有11%;同一部门的有19%;其它部门的25%.这说明,如果有职场上的朋友,同级之间比上下级更容易成为职场朋友。

职业专家指出,和上下级的关系还是职业一些好,如果和上级关系过密,溜须拍马的名声不说,即使靠个人能力取得的业绩在别人眼里也是不公平的;如果和下级关系过密,则不利于管理和公司政策的实施。即使是同级的朋友,不管是否在同一部门,也要把朋友关系和正常的工作流程、分工和公司政策分开看待。

职业顾问同时建议,职场交友要注意分辨真朋友和假朋友,有的人和你拉近乎为是找靠山拉关系;有的人是为了利用别人的劳动价值;有的人只是为了多个朋友多条路,真正的挚友是不图回报的,利益的成分越少,朋友的纯度越高。

虽然职场中的朋友和利益关系纠缠不清,令人小心翼翼,但只要掌握好亦近亦远的分寸尺度,职场中的好朋友可以做到公司和个人的共赢。

心有多大,舞台不一定就有多大


让我们一起为了梦想努力吧!

Lily,大学学的管理,工作两年多换了3家公司,完全不同的类型,从事了三份工作,完全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某个人消费品销售->置业公司行政->IT创业型公司商务。找我咨询是想跳槽,又不知道做什么好。于是,她迷茫中挖到藏在心底的那遥远的,没有经过任何锤炼的爱好:画画,冒出了要去做插画师的念头。

我很残酷的掐灭了她这对未来美好的意淫。

我说:“Lily,如果你是那位传说中的国民老公王某某,那么,我撤了,你随意。但,如果我们现在混的是温饱,还不能有钱任性的过生活,那么亲爱的,请回答如下问题:你想去做插画,之前有任何在此方向的积累么?如果现在从零开始你认为你得付出什么付出多久的时间才可以获得比现在多的还稳定的收入?如果未来你以此为职业了,而且发展的很好,你又是做了什么呢?”

Lily无言以对。

最近流行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是,当我们没有丝毫准备和基础的时候走向远方,sorry,那里没有诗,只有还不如从前的苟且。

梦想诚可贵,计划价更高。

心有梦想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你可已经为你的梦想搭好展示它的舞台?

我们跟随Lily的故事,往深入走一步。

1,为啥突然想要去搞插画?

遇到了职场问题,Lily觉得每一项工作都做不好,于是就不断的在转换自己的职业。即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同时工作能力 < 工作需求。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给Lily进行了职业兴趣的多方位梳理后,她基本在行政或商务角度发展会优于销售。定好这个大方向后再去解决能力和需求匹配问题:

a)明需求:Lily目前正从事着商务的工作,但她对岗位职责需求仅仅是停留在自我的思考上,如果工作需求不明确,自己的努力很可能跑偏。在引导下Lily迅速想到如下方法去更充分的确定岗位需求:

i.从内部:老板和同事;

ii.从外部:合作伙伴和商务进出口从业人员;

iii.从网上:互联网搜索总结此类型工作的需求。

做了如上动作之后,还带来了附加价值。比如跟老板的沟通会让老板注意到Lily是个求上进的员工;比如互联网搜索,可以让Lily积累行业素材,在公司会议或者日后找新工作的时候拥有更加有深度的谈资。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的能力。

b)提能力:

1.制定计划和目标。计划和目标是鱼骨,学习内容是鱼肉。两者都齐全之后鱼才可以四处游动。

2.可执行性:这个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喊出减肥的口号,比如一个月减10斤!但一年过去依然杨玉环不是赵飞燕。为什么?因为计划不在你自己的可执行的可控范围和能力之内。因此一定要制定可执行的计划。Lily开始制定了每天学习英语一个小时,学习电商商务贸易知识一个小时的计划。我问如果依据之前你的习惯和经验,你认为你可以按这个计划执行的可能度达到多少,她说70%。我说如果让这个可行度提高到80%或者更高,你认为计划如何调整?她思索了一下,将每天一次调整成每周四次。计划如果执行度不高,就等于没有计划。

3.写下来:将计划和执行的细节写下来,进行可视化的监督督促。我对Lily说如果你按照这个计划去严格执行,一定会有奇迹出现。

3,到底Lily能不能做个插画师呢?当然能,那么该怎么做呢?

a)扎根现实:鉴于Lily现在的工资不能停顿,大前提是先养活自己,那么Lily就必须认真做好现在被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这些工作是为了给做插画师铺路的,比如获得工资才可以报班学习插画技能,有了这样的目标,现实中遇到的一些小的障碍、挫折、不满就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再患得患失。

b)制定目标: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要确定检验时间,检验方法。比如,2个星期找到一个合适的插画班开学技巧,1个月内找到相关领域的10位行家介绍如果要成为插画师需要的路径。记得把目标写下来。

c)辛苦学习:在工作之余,辛苦一下,打下基本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不断的实践。比如去学习插画课程,了解插画的历史、分类、技巧,自己开始画,形成自己的画风。

d)累积人脉:尽管自己心底有这样的爱好,但原来的生活不在这个圈子,所以就需要Lily迅速的找到途径进入插画圈。参加培训班是方法之一。

e)市场检验:让市场检验自己的能力,即是否可以靠这个新培养的兴趣养活自己了。向媒体投稿,不采纳权当练习,采纳了奖励自己吃面的时候多加一个卤蛋。

f)确定出山:当兴趣已经转变成可以养活你的技能,你就准备出山吧!当然,也可以兼职。人生选项增多,充满各种可能。

道理,其实都特别简单,我们静下心都可以梳理清楚,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梦想耐得住现在的寂寞,是否愿意为心想抵达的地方一步步扎实的搭建对应的舞台。

所谓心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更要伸手可触。

就像我们给销售设置销售额度,通常都设置一个他需要努力一下下可以达到的额度,如果太高,他会破罐子破摔,反正做不到干脆不好好干了;如果太低,俩季度完成全年的,剩下俩季度到处瞎玩儿,属于浪费劳动资产。如果设置的刚刚高出一个阶层,销售人员就会充分利用时间和能力去努力。

梦想亦如此。

让我们一起为了梦想努力吧!

以上《浅析:校园与职场之间不一样的转变!》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浅析职场服饰礼仪文化”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