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务员面试的考官与命题人来说,哲理题是一个好的帮手,它是一道坎,是一扇窗,通过这种考查形式能够检验考生、洞察考生。大部分考生认为哲理题有难度、有深度,一是有些哲理很难领会其道理,二是无法充分论证。专家认为回答哲理题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无方法可找,只要走对“路线”,哲理题可以答得很到位。
一、要保证逻辑性
总体答题内容应当讲究布局结构,如果结构内部前后衔接不紧,思维混乱,就会影响考生的表达。所以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环节,提出中心论点,通常只有简洁的两三句话。第二环节,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最好是提出事例论据。第三环节,重申和深化中心论点。如:举一反三,指导实际。
二、要保证说服力
分析论证不到位,答题就会缺乏说服力。传统意义上来讲,哲理题目要根据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就是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地说,就是论点要统一为一个中心论点,论证中各个段落要集中表述一个意思,形成合力。例如:“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有人说拼搏最重要,拼搏是1,身体健康是0,爱拼才会赢;但也有人说身体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再多也没意义。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对于这道题考生能抓到两个中心论点,一是年轻人就应该努力拼搏,二是只有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然而要体现一个中心,就必须目标一致,统一发声。中心的论点的提出若是“年轻人就应该努力拼搏”,就应当在论点提出之后的论证过程中采用相贴切的事例或者道理,不能模棱两可反而偏向于“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
三、准确选例
选择事例的好坏直接决定论述的好坏。
第一,其论据要与中心观点一致,能真实、准确、充分、圆满地证明观点。
第二,更要开阔思路,不拘泥于一隅,尽量多层多角度选例。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的性质(正面、反面)、不同的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例如:“一个人不开心往往是因为低估了自己手里所拥有的东西,而过高地估计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你怎么看?”
这道题目提炼的核心思想是所谓低估或高估就是攀比,攀比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与其不断和别人去攀比,不如正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发掘自己生活中的精彩。
为了论述该观点,我们可以运用“半杯水的人生”所阐述的道理来佐证自己观点,“半杯水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聪明的人懂得百分百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即使只有半杯水时,我们也不要总是悲观失望、心灰意冷,而应该庆幸自己已经获得“半杯水的人生财富”,已有的半杯水要好好珍惜,不满的部分要想方设法斟满,长年累月才能倒满“人生大杯子”从正面论证了正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发掘自己生活中的精彩,很有说服力。
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要想在公务员面试中拔得头筹,就要学会用心去积累,进行合理训练。通过科学、规律的安排与复习,逐渐养成优秀的习惯和过硬的本领,在考场上稳中获胜。
在面试中综合分析题型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的题型,然而综合分析题型中的哲理类题目在近两年的省考中,考查频率在不断提高,对于考生而言,却似乎比社会现象类问题答题难度更高。其实,这是因为众多考生对该类题型认识不够,没有把握好其中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为了帮助各位考生轻松应对此类问题的作答,专家特为广大考生就这类题型的高分方法进行点拨,使诸位考生在作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哲理类题目即是要求考生对名言俗语、原理效应以及事例故事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考生能够规范答题,保证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题型。答题思路想必很多考生是明白的,即“就题说题”(阐述题目中蕴含的道理)——“就题说理”(利用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等方式论证题目中的道理)——“就题说己”(能够从题目的道理延伸到生活实际,讲蕴含的道理更好的指导实践)。
第一,“就题说题”先是概括提炼再进行引申联系。
在“就题说题”这个部分需要考生要明确观点的含义和内容,进而明确观点。在提炼哲理的过程中需要考生把握的是先要概括提炼再进行引申联系。概括提炼是对具体问题与具体事件进行抽象的方法。在哲理题中往往会通过给考生讲述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故事来影射一定的道理。考生要透过具体的问题看到其背后的道理,就需要概括提炼。概括提炼就是透过题目的文意,抽象出题目中蕴含的道理的过程。
入围面试的考生在轻松片刻后也要赶紧投入面试的准备中了。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并学会梳理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才不至于在面试过程中出现因为完全没有思路而造成说不出话的尴尬。尤其是哲理类综合分析侧重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考查,通常以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以及原理效应为载体,反映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道理或启示。很多考生由于平时知识储备量太少,常常在答这类题目时会无从下手,或者是逻辑混乱,是考生们普遍觉得最难的一类题目。因此专家在此特别针对省考面试中常考的哲理类题目,帮助考生梳理一下答题思路。
一、提出观点
抓住题干中的核心关键词,对题干进行概括性描述或解释性说明,阐述题干的表层含义,进而点明背后反映的道理。哲理类问题包括哲理故事、名言俗语、原理效应三个方面,根据哲理类命题的内容的不同,在提出观点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概括性描述:即“长变短”,对于篇幅或故事较长的哲理题目,可以将其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提出题干中反映的哲理或启示。
(2)解释性描述:即“短变长”,对于篇幅或名言较短的这类题目,可以将其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总结题干中蕴含的道理或启示。
二、论证观点
全面分析,以辩证、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题干的内容。具体的分析方法有三种,讲道理、摆事实、作比较。
(1)讲道理:就是应用人们已知的、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使论述有权威性。
(2)摆事实:是指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性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具体包括既定事实、文学作品故事、神话寓言故事等。除此以外,在面试中考生还可以使用本人的亲身经历或他人的故事,如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先进人物事迹、名人故事等。摆事实是在面试实战中非常实用的一种办法,对于完善考生的答案结构,丰富答案内容都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而在较多的故事选取中,能够结合自身经历来谈是最好不过了。即使要举名人故事,也尽量要有时代特征,避免老套的名人故事,就好比说雷锋精神,我们不必再谈雷锋做过什么好事,而是要举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如郭明义、张丽莉等。
(3)作比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在面试作答中,可以通过古与今、中与外、大与小、强与弱、正与反等进行比较,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在当前的公务员面试考试中,名言警句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的讲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结构化面试考场中,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同学都深感头痛,一方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没有思路,另一方面即使知道作答思路,也常常说的比较套路或是很空。因此,在这里,给大家几个方法,祝广大考生破解难题!
一、名言警句题的基本思路
1、解释含义揭示道理
2、围绕实际谈重要性
3、结合实际谈落实
二、具体方法
例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学员座谈时说: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解释含义揭示道理——拆分关键词分析
本题中的关键词为:
(1)看——选拔、考核、评价;
(2)干部——题干中谈话对象为“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因此可以具化为县级干部;
(3)肩膀——担当精神;
(4)负“重”——担当责任、担当压力、担当困难;
(5)“超”负荷——超出常人,担当更重的责任、压力、困难。
综合作答: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敢于担责、敢于担难、敢于担压,尤其是地方干部,面对基层各项工作的困难和压力,更是要有超出常人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选拔、评价干部的必要因素。
2、围绕实际谈重要性——微观+宏观分析、结合当下问题分析
(1)微观: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了担当精神,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尤其是基层工作有一定复杂性、困难性,干部既要处理好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更要服务好人民群众,解决民众的每一个问题,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2)宏观:当下,我们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决胜期,两个百年的交汇期,能否如约完成百年目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压力,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乡村振兴的目标等,这些责任都必须由党员干部担起来,因此负重、担当是时代的要求。
(3)当下问题:不可否认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党员干部,在各地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革创新,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比如有的干部没有担当的意识、不愿担当,有的干部怕犯错、不敢担当,也有的干部能力不够、不能担当。
3、结合实际谈落实——主体法
(1)干部个人:一方面要树立起担当的意识,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敢于突破,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做事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为民解忧,为民谋福。
(2)党和政府: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将担当能力作为考核重要指标;落实容错机制,让干部在改革的事业之中无后顾之忧;加大培养力度,多开设干部研修班,帮助干部解决能力问题;建立奖惩制度,给担当者更多嘉奖,对不担当者严厉处罚。
(3)人民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否合格、是否担当,也应让人人民群众参与进来,鼓励群众监督、做好民意调研。
以上的三个方法大家学会了吗?
专家要提醒各位考生,名言警句类题目比较开放,以上的内容属于作答的思路和技巧。真实考场中的每道题目都有不同的关键信息,方法也不仅仅有以上几种,同学们可以通过更多题目的练习来巩固思路与方法,甚至总结更多的技巧,最终才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将名言警句题目答出个人特色。
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您知道?需要的求职技巧您知道?职场小编告诉你,在求职过程中切忌夸夸其谈,切忌过于自信,切忌自我炫耀,切忌左顾右盼以及切忌形象糟糕。感谢阅读《公务员面试人际题作答如何自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求职技巧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公务员面试必定会考查的要素,而每一个人际关系处理类题目中必然会有一个或多个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切入口大多需要考生学会使用自省原则,也就是考虑一下自己在这种题目的问题中自己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那么,自省原则到底应该如何运用才能帮助我们更好解题呢,今天,就带大家学习如何自省。
首先,要有自省的意识。
在人际关系处理类题目中,题目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我”在某些地方做的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有自省的意识。比如这样一道题:你和小张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但是由于小张负责的数据统计部分有一个地方存在问题,导致了单位工作的重大损失,领导在工作总结会议上狠狠地批评了你,请问你怎么办?很多考生看到题会这样想:这领导真变态,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批评我,心里就特别委屈和愤愤不平。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仔细看题就会发现,题目中你是和小张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的,你们两个都要对对方的工作进行把关审核,保证工作能够高效高质完成。小张数据统计出了问题,那么你作为他的搭档,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领导批评你是理所应当,因为造成这样的后果确实是因为你没有做好最后的把关。想到这里,这道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要有自省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一旦具有了自省的意识,就有可能会在答题时盲目使用这一原则。只要是人际关系处理类题目,首先第一步必为反省一下看是不是自身的问题,看起来答得很不错,但是仔细听就会发现其实并未反省出实际内容。比如这样一道题:领导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批评你,这次,领导又因为一件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批评了你,请问你怎么办?考生拿到题,一张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反省一下,看是不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或者是不是我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或者是不是我的工作能力不够才导致领导批评我的;如果是工作方法有问题,我以后一定改进,如果是态度有问题,我以后一定注意态度,如果是能力不够,我以后一定通过向领导、老同事学习请教……一大堆自省的内容就出来了。既然是自省,那在这个题目中你到底错在哪里了?考生必会哑口无言,说不出来自己到底错在哪儿。其实,人际题目中问题的产生大多是因为自己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产生的,但也不排除例外,就是这件事情的产生真的跟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而这道题目就是如此,所以这个时候就不需要你去反省。不要被自省原则捆住手脚,这样的自省叫盲目自省,是为了自省而自省,其实考生并未对这道题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种自省是毫无针对性的。而其实这道题真正需要自省的地方在于,为什么领导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批评你,你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领导的批评。
专家认为,考生在遇到人际关系处理类题目时,一方面要有自省意识,另一方面要有自省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找到自己在这个事情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只有这样,考生才能答出特色,才能真正地围绕题目设置答案,才能真正赢得考官的青睐。
《浅析公务员面试哲理故事题的作答技巧》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求职技巧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公务员职业规划”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