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某 大型人力资源网站曾做过调查,近60%的辞职人员离职原因与其直接上级有关。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不满领导管理愤而离职的人,在职场初期,还曾被精心栽 培,寄予厚望,但为什么最终公司与个人不欢而散,劳燕分飞呢?如果把一个人在公司的职业生涯看做一个时间轴,究竟哪个时间点上,你与公司开始了渐行渐远的 不归路,个人又应如何避免求职风险呢?不如听听过来人的离职分享:

一、草蛇伏线,灰延千里

小 亦离职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小亦是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空降到公司的时候,是隔级的技术总监推荐来的,在众多美好许诺下, 他只匆匆见了一面总监,就通过“绿色通道”入职,进入了业务成熟,团队规整的项目组,进行市场攻坚。工作半年有余,他发现技术团队内部分成两大阵营,不幸 的是,他的上司与技术总监分列不同阵营且关系不合,自己“被”站队,可是一直以技术为傲的小亦觉得这没什么,“只要自己关注工作,只对事不对人”就好了, 可是,三年过去了,苦力卖了不少,同事关系不好不坏,职位薪资毫无提高,上级对自己既然视为异已,平时工作再出色也只是表面客气几句,渐渐的,小亦有些心 寒,遇到年终奖分配,他依然是个“边缘角儿”,苦恼之余,他决定另谋出路。回顾三年辛苦路,

小 亦感叹到:“既然如此,何必当初”,他很后悔试用期时没有睁大眼睛进行挑选判断,因为在职场,无论你多么优秀,千万记得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环境,企业环境 就像职业生涯的空气,每时每刻影响着你的职场生存质量,草蛇伏线,灰延千里,与环境对抗,最终输的肯定是你,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事,还是尽量避免 为宜。

二、管理上级,而不要管教上级

曾 几何时,“管理上级”成了优秀骨干私下笑谈的一种与上级的相处之道,大意是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上级的目标、压力和优缺点,个人对上级采取预判后,在“读懂 上级”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执行,影响并推动上级向自己期望的目标去转化,形成“主动性”的上下同欲,达到团队高绩效,并最终得到领导青睐,使上级“离不 开”自己。

“管 理上级”是有效提升个人职场影响力的好办法,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方式,通常也能得到好效果。但仍有很多个人能力突出的员工情商欠佳,在“管理上 级”时犯了大忌,导致被迫离职。比如:工作观点与上级出现分歧时,过于强调个人的正确性;在业务管理中触动领导的管理权底线,越殂代疱;在业务执行时擅自 调整领导意图,只是选择性服从;甚至在公开场合质疑领导决策、挑战领导权威等等……一旦业务骨干产生傲娇之态,往往第一个将你踢出局的就是你的上级领导, 所以“管理上级”切忌过度,一旦失了“恭敬”之心,你的职场之旅就会备感艰辛。

三、别把“未雨绸缪”演变成“朝秦暮楚”

工作三五年之后,很多人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新的定位,相应的,一些公司会提供内部调岗机会,旨在为员工创造多样化、丰富化的工作内容,促进整体业务的提升。公司看起来好的政策或机会,做为职场小吏如果处事不当,没用好制度,往往事与愿违,使工作埋下不顺利的伏笔。

小 孙在公司做了三年前台工作后,开始懈怠了,她很羡慕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非常想转岗到人力资源部。为此,她早早就开始经常出没到人力资源部,与相关同事热情 相处,由于按捺不住心中所想,她把调岗的心声吐露给同事。心领神会的人力资源部同事自然有一搭没一搭的,求她分担些事务性工作,小孙暗自高兴,仿佛看到了 希望,一门心思努力,希望做出成绩,工作中心神一分散,前台业务就越做越松散,被几个重要部门投诉工作不到位后,行政主管找她谈话,她干脆表示了对前台工 作的不满,希望能调岗到人力资源部。结果却事与愿违,领导以她朝秦暮楚,工作不得力为由,拒绝了她的调岗申请,并提高了对她工作的要求与督管,几个月之 后,调岗无望的小孙愤而离职。其实,希望在业务能力上有所提升并不为过,但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平衡,立足本职,先做好当下的工作,再有所图为,才是万全之 策。

职 场如战场,除了拼能力、智力,还要讲究情商和逆商,当离职人员在心中与原公司变成“相见不如怀念”,往往是谁也不愿面对的双败俱伤。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所以,理性、建设性的做好职业规划,避开可能的阻力与风险,才会使职场之路越走越轻松。

精选阅读

职场上,你是从哪里开始走下坡路的?


如果把一个人在公司的职业生涯看做一个时间轴,究竟哪个时间点上,你与公司开始了渐行渐远的不归路,个人又应如何避免求职风险呢?不如听听过来人的离职分享。

某大型人力资源网站曾做过调查,近60%的辞职人员离职原因与其直接上级有关。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不满领导管理愤而离职的人,在职场初期,还曾被精心栽培,寄予厚望,但为什么最终公司与个人不欢而散,劳燕分飞呢?如果把一个人在公司的职业生涯看做一个时间轴,究竟哪个时间点上,你与公司开始了渐行渐远的不归路,个人又应如何避免求职风险呢?不如听听过来人的离职分享:

一、草蛇伏线,灰延千里

小亦离职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小亦是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空降到公司的时候,是隔级的技术总监推荐来的,在众多美好许诺下,他只匆匆见了一面总监,就通过绿色通道入职,进入了业务成熟,团队规整的项目组,进行市场攻坚。工作半年有余,他发现技术团队内部分成两大阵营,不幸的是,他的上司与技术总监分列不同阵营且关系不合,自己被站队,可是一直以技术为傲的小亦觉得这没什么,只要自己关注工作,只对事不对人就好了,可是,三年过去了,苦力卖了不少,同事关系不好不坏,职位薪资毫无提高,上级对自己既然视为异已,平时工作再出色也只是表面客气几句,渐渐的,小亦有些心寒,遇到年终奖分配,他依然是个边缘角儿,苦恼之余,他决定另谋出路。回顾三年辛苦路,小亦感叹到:既然如此,何必当初,他很后悔试用期时没有睁大眼睛进行挑选判断,因为在职场,无论你多么优秀,千万记得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环境,企业环境就像职业生涯的空气,每时每刻影响着你的职场生存质量,草蛇伏线,灰延千里,与环境对抗,最终输的肯定是你,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事,还是尽量避免为宜。

二、管理上级,而不要管教上级

曾几何时,管理上级成了优秀骨干私下笑谈的一种与上级的相处之道,大意是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上级的目标、压力和优缺点,个人对上级采取预判后,在读懂上级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执行,影响并推动上级向自己期望的目标去转化,形成主动性的上下同欲,达到团队高绩效,并最终得到领导青睐,使上级离不开自己。

管理上级是有效提升个人职场影响力的好办法,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方式,通常也能得到好效果。但仍有很多个人能力突出的员工情商欠佳,在管理上级时犯了大忌,导致被迫离职。比如:工作观点与上级出现分歧时,过于强调个人的正确性;在业务管理中触动领导的管理权底线,越殂代疱;在业务执行时擅自调整领导意图,只是选择性服从;甚至在公开场合质疑领导决策、挑战领导权威等等一旦业务骨干产生傲娇之态,往往第一个将你踢出局的就是你的上级领导,所以管理上级切忌过度,一旦失了恭敬之心,你的职场之旅就会备感艰辛。

三、别把未雨绸缪演变成朝秦暮楚

工作三五年之后,很多人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新的定位,相应的,一些公司会提供内部调岗机会,旨在为员工创造多样化、丰富化的工作内容,促进整体业务的提升。公司看起来好的政策或机会,做为职场小吏如果处事不当,没用好制度,往往事与愿违,使工作埋下不顺利的伏笔。

小孙在公司做了三年前台工作后,开始懈怠了,她很羡慕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非常想转岗到人力资源部。为此,她早早就开始经常出没到人力资源部,与相关同事热情相处,由于按捺不住心中所想,她把调岗的心声吐露给同事。心领神会的人力资源部同事自然有一搭没一搭的,求她分担些事务性工作,小孙暗自高兴,仿佛看到了希望,一门心思努力,希望做出成绩,工作中心神一分散,前台业务就越做越松散,被几个重要部门投诉工作不到位后,行政主管找她谈话,她干脆表示了对前台工作的不满,希望能调岗到人力资源部。结果却事与愿违,领导以她朝秦暮楚,工作不得力为由,拒绝了她的调岗申请,并提高了对她工作的要求与督管,几个月之后,调岗无望的小孙愤而离职。其实,希望在业务能力上有所提升并不为过,但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平衡,立足本职,先做好当下的工作,再有所图为,才是万全之策。

职场如战场,除了拼能力、智力,还要讲究情商和逆商,当离职人员在心中与原公司变成相见不如怀念,往往是谁也不愿面对的双败俱伤。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所以,理性、建设性的做好职业规划,避开可能的阻力与风险,才会使职场之路越走越轻松。

职业规划:人到中年职场走下坡路,你跨的过去吗?


大多数人,在不同职业阶段都可能遇到天花板现象,感到自己很难进一步了。特别是30岁到35岁阶段,自己对于业务流程十分熟悉,技能也熟练了,也是公司的老臣子了,虽然有进步,但是总感觉像挠痒痒,加薪不给力,晋升就更别指望了,好像自己做得再久也就是老员工,怎么都发展不上去。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到了35-40这个年龄段,前面发展的还算顺利的,职位在主管、总监、经理位置却没有突破的可能了,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些。

而处于这两个阶段,如果不努力突围的话,则可能开始走下坡路,并且年龄越往上则突破越困难。他们开始产生职业倦怠和迷惘,因为他们不仅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目前的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如果一直走下坡路或者原地踏步,积累不到竞争力,那么就算机会到了眼前也没有资本抓住了。 吴辰(化名) 工程部主办 工作8年 职业发展遭遇瓶颈 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红火,建筑类专业一直是现在高考学生的报考热门,而在八年前也是热门选择,正是如此,吴辰才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吴辰也一直做的都是土建类的工程管理工作,从一开始的施工单位做施工员到监理单位做监理到目前的公司做甲方代表,虽然一直都在进步,薪资也在提升,但是和身边的同学比比,自己还是差了一大截。特别是这三年,同学他们的薪资都是在快速的增长,而自己还是原地不动,相对来说已经算倒退了。自己已经32岁了,但是感觉前途渺茫,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分析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管事业到了哪个阶段,大部分人都有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的倾向,正是这种倾向使他们前期可以艰苦努力,一步步的做到目前的成绩。但到一定阶段以后,他们却不能忍受职场瓶颈期,因为他们往往已经不再面临吃饱肚子的问题,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也就是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但是,就像吴辰,很多人因为之前的发展都是靠工作的量变积累,如果到了一定的阶段不追求质变,那么(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时间一长,就难免遇上瓶颈,想要突破又突破不了,也就是遇上职业天花板。 吴辰在和我们倾诉时,不断和我们提到他的同班同学们,谁在设计院做的怎么样,薪资多少高,谁在房产公司怎么样,职位多少高,他也希望像他们这样。其实,不管在设计院也好,在房产公司也好,不管是高薪高职与否,最重要的不是目前自己的薪资和位置,而是以后是否能保持稳定性的持续增长和发展。而要保障这块,首先就得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为任何企业平台都不是保险箱,就算是现在自己拿高薪坐高职,如果发生什么变故,脱离目前的平台后,是否还有这个能力能再谋取一份相同的工作,甚至更好的机会。术业有专攻,吴辰虽然目前做的是甲方代表,但是因为所在的单位属于制造业,并不具备专业的建筑行业背景,只是依靠新厂房建设临时设立的工程部门,而项目目前也快完成,何去何从也成了吴辰所需要面对的问题。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吴辰虽然算是跳槽到了甲方发展,但是甲方与甲方也是不同的,目前的单位所做的项目含金量并不是非常的高,也不是企业主要业务范围,只是阶段性的任务,所以很难在这个平台上去积累一些核心竞争力,如果下面没有延续的积累,很容易出现职业的断档,所以目前的工作阶段只能帮助他镀金过渡,但是很难在薪资上和职业发展上有大的突破。独之秀首席职业顾问张平建议:要打破目前的瓶颈,还是需要跳出边缘性的发展,进入核心领域。而个人迷茫的原因就难在难以系统的去整合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不清楚自己能谋取哪些更好的机会,什么样的职位以及企业更适合自己去发展,薪资也能有所突破。如果随便找的话,年龄已经不允许自己再去冒险,职场很现实,也许错过了机会就不会再有。所以,这个坎能否垮的过去:一是定位需要准确,是吻合自己当前情况去发展的,符合自己职业身价的;二是求职技巧需求精确,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谋取更佳的平台。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而在30-40这个阶段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独之秀职业顾问提醒:如果不在这10年内爬上一定的高度,再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以结合,那么后面到了40岁以后想要有跳跃式的发展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企业在相等条件下,总是愿意花更少的成本培养年轻人。

职业生涯发展的起跑点从哪里开始


职业生涯发展的起跑点从哪里开始

日前,就职场人的第一次跳槽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跳槽的时机选择上,选择工作后13年进行第一次跳槽的受访者为43.18%,工作后1年内就会选择跳槽的受访者为29.86%.在跳槽原因上,提高工资、换一个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发展需要位列前三,受访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0.11%、22.43%以及16.44%.而在跳槽方式上,选择裸辞跳槽的受访者为49.33%,选择骑驴找马的受访者为50.67%.

实习择业需谨慎 切莫盲目试错

对于现代职场人而言,大多数人都认可工作有以下三个目的:赚钱、学到东西以及收获自我价值的肯定。

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对此的需求则更加强烈。而这,也正是许多毕业生想要急于求成的原由之一。浮躁的心态让不少人在初入职场的短时间内就选择另谋高就。

据人力资源调研中心2011年4月发布的《2011年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在6个月内就离职的应届生比例达到了42.7%,而在入职后3个月就离职的应届生也达18.4%.

如果说实习助力了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从业领域。因此,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若是奠定了个人职业规划的第一步,那第一次的跳槽就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起跑点。

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今年起,90后的职场新人开始走入职场。对于这些年青人而言,工作不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他们更加追求工作中的自我感受,想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一点相信很多80后也深有体会。

但是,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些年,80后们也深深明白,结合了兴趣的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多数的时候,工作更会是兴趣的坟墓。

85后的Olivia就直言:不要说找份完全结合了自己兴趣的工作了,我就连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都被学校人品了一把,申请转专业,学校还推三阻四。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也只找到了一份和专业搭了点边的工作,第一次跳槽时我也没特别要求专业对口。不过万幸的是,现在的工作还算是与自己的某一项兴趣搭了一点边。不过在工作了这些年之后我也算是明白了,工作是工作,兴趣是兴趣,若是当初执意要找完全符合自己兴趣或是专业的工作,恐怕我现在还指不定在哪个角落里飘着呢!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第一次跳槽时选择同行业同职位的受访者比例为21.85%,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受访者比例为24.11%,不同行业同职位的受访比例为19.02%,而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受访比例则为35.03%.

职业经历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身在职场,要想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一靠晋升,一靠跳槽。跳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因为一次糟糕的跳槽很有可能毁了你先前打下的职业基础。

职场上,你是将才还是帅才?


职场上的将才与帅才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才会发展成帅才,不管怎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你到底是将才还是帅才,不妨来比较一下。

职场上的将才与帅才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才会发展成帅才,不管怎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你到底是将才还是帅才,不妨来比较一下。

1、执行力

将才:将才肯吃苦耐劳,关键时候一个顶俩,毫不含糊;感兴趣的事情不遗余力的去做,甚至不计成本和个人得失;不感兴趣的事情则毫无成就感,工作起来不快乐;
帅才:帅才善于分解任务,并留置余地以防止突发事件;帅才对于执行力的理解重点在于控制能力;

2、管理水平

将才:将才对于下属的管理颇有师傅带徒弟的味道,往往言传身教,希望下属严格按照自己的章法来操作;不善于处理管理中的矛盾;
帅才:帅才崇尚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倡导提升下属的学习能力,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善于处理矛盾;

3、沟通能力

将才: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帅才:沟通能力强是帅才的基本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总能找到共同语音,适应能力强;

4、性格

将才:要么内向,要么外向,为人处世直接洒脱,不拖泥带水;
帅才:比内向人外向,比外向人内向,为人处世中庸之道,不温不火;

5、理想

将才:将才的理想在于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追求NO.1;
帅才:帅才的理想在于把擅长、不擅长的事情都做到圆满,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6、价值观

将才:将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少而精,追求单项工作的完美,并善于享受其中的乐趣;
帅才:帅才的价值观在于带领一个团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并善于享受决胜千里之外的快感;

7、亲和力

将才:将才在接触初期感觉不到亲和力,时间长了才发现很好相处;
帅才:帅才的亲和力无处不在,是形象的标志,时间长了却发现伴君如伴虎;

8、家庭观

将才:男将才怕老婆的居多,不论在外面多么风光,到点了还是得老老实实回家;
帅才:帅才的家庭时间非常有限,基本上不会是一个称职的家庭角色;不过一年也会给家庭一两次惊喜;

9、学习力

将才:对领域范围内的事情兴趣浓厚,研究颇深,不断学习,工作起来事半功倍;
帅才:涉猎范围广泛,讲究学习方法,注重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综合学习,特别善于从网络中学习;

10、左右脑

将才:将才左脑居多,体系在语词思维,逻辑、理性、分析、数字;
帅才:帅才右脑居多,体现在表象思维,形象、感性、描述、模拟;

11、休闲娱乐

将才:将才的休闲娱乐一般是卡拉OK、网络游戏、小发明创造、全家逛超市;
帅才:帅才的休闲娱乐一般是咖啡厅、网球场、各类小型聚会、全家去度假;
你是将才还是帅才?相信你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将才很多,但真正最缺乏的是帅才,如何做好转变需要修炼三要素:

◎胸怀:要学会吃亏,而且是吃大亏,心胸没有打开,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他什么都得不到凭什么老跟你干?同样作为一名高管,手下为什么愿意跟着我们也值得思考。

◎人品:首先要有一身正气,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不怕别人捅脊梁骨;其次要廉,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私欲和贪欲,很多人之所以上当不是别人狡猾,是因为自己太贪,所以财务上一定不能出问题;再其次就是讲诚信,说了一定要做,否则不说;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坦荡荡。

◎能力上修炼:这种能力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做人的能力,要不断的学习,注重每天都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有三种值得思考:

一种是只做事不会做人;第二种是即做事也做人;第三种就是只做人不做事。

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最主要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至少决定命运的走向。毕竟这社会需要将才比帅才多,让更多的人成为将才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也不必太奢求让将才处于不快乐的大帅位置。

职业规划从知道我是谁开始


职业规划从知道我是谁开始

前些天遇到一个人,见面没说几句就开始抱怨自己的工作:每天早8点到晚8点,全年无休,赶上工作紧张的时候,还要通宵达旦;每天下了班直接往床上倒,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赶紧奔赴单位,可怜的休息时间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挣钱少,酒吧KTV之类的娱乐场所绝少涉足,一年一次的旅游更是想都不敢想

你说我这是为了什么啊?!他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表述当中,为人民服务呗!

我打断他:想过没有,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工作?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他愣了一下,好像没有料到我会突然这么说。我现在根本谈不上什么生活,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我做这个工作7年了,基本上与社会脱节,除了它,我也做不了其他的,又不可能从零开始,放下身段去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只好如此。

就这样,他一直陷在漩涡里,挣扎,却又不知道怎么爬出来。

其实,关于职业生涯和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困惑。例子比比皆是:高考志愿该报金融、生物、外语还是新闻?即将毕业,该考研还是该 找工作 ?在职场混战几年之后发现并不称心,是不是该换个行业试试身手?

在不久前进行的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上,北森公司咨询总监朱伦说, 职业规划 的意义就在于突破障碍,开发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所谓障碍,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比如,不知道什么工作是好工作;想跳槽,但又留恋现有环境,舍不得抛弃;不够了解自己,又尚未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等等。至于自我实现,通常与价值观相关,就是那些让我们觉得有意义、幸福、有成就感的事情。

可以说,选择了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要从自我认知开始我是谁?我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资源有哪些?我对自己的期待以及家人对我的期待是什么?

很难想象,让一个刻板严谨的人去做艺术设计,把一个率性自在的人关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或者派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去完成一件按部就班的程式化工作。

了解自己,这问题说起来简单,可几乎所有人穷极一生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活动中,朱伦介绍了一个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个人成就事件

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哪些事情是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的?花一点时间,找出10个,把它们写下来。寻求朋友的帮助,向他/她简要描述这些事件:它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有成就感,在事件中你的感受如何,它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之后你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从你的描述中是否可以归纳出某种共性。举个例子,你总是喜欢处理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这会让你觉得很满足;或者你很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赞赏会令你信心百倍;还有,你是不是习惯于从助人中得到乐趣;再或者,承受重压、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的你总是神采飞扬

这些特质,很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性格、能力所在,体现了你的价值观,甚至成为你人生的主题。

之后要做的是对职业有所了解。朱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生涯人物访谈。寻找几位在某一领域内工作了两三年的人,对他们进行采访:这个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它对从业者有什么能力要求,时间安排,晋升途径,收入状况等等。需要强调的是,有两个问题是在访谈中必须涉及的:第一,这个职业你喜欢它什么,不喜欢什么;第二,以我目前的状况如果从事这个职业,你有什么建议。

现在,当你对自己的特质足够清晰,又对一些行业有了客观详细的认识之后,就可以试着进行决策了把自己的特质、对工作的期待和职业要求进行匹配,并根据现实情况,确认哪些标准是可以降低的,哪些是必须坚持的。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决策能做到万无一失,但经过上述有意识的规划过程,至少可以保证我们把犯错误的几率降到最低。

改变——从心智开始


试过各种时间管理方法也不能改掉你的拖延,有木有?!试过各种瘦身方法也没能瘦成一道闪电,有木有?!好多道理你都知道可你就是做不到,有木有?!

总有些神人,优雅从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玩转multitask,稳定而又有序地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并能取得成就;跟这些人比起来,你觉得自己的聪明也不足以弥补你的懒惰,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又容易放弃,时而充满希望又很容易对自己对未来很绝望。与前面说的那种大神比起来,我们会刻薄地称自己 为LOSER。

你尝试过无数次的改变,然后计划胎死腹中,加重了你对自己深深的失望,似乎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挑选合适自己的方式,都不能拯救你。

如果你有类似的感觉,那我觉得,你得检查一下,你的心智模式是不是限制了你。

心智是什么?心智就是你看待问题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你所作所为的内核。

乔治·博瑞认为“心智“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有的人会说,心智模式不是每个人固有的吗?其实,在清纯老师看来,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当然是可以成长的,“一个人的心智可以被开启、培养、发展,可以被重建,再进一步甚至被反复重建。”

这里有两个常见的心智模式会困扰着你无法改变——

一、有兴趣我就会坚持。

亲,你真的以为你坚持不了是你对这事儿没兴趣吗? 你以为有了兴趣你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动力吗?

其实,我们能够持久的做一件事并不断取得成果一直有动力,是三个因素互相推动的结果。当你对一个事情产生兴趣的时候,需要你提升做这件事情的能力,需要你花时间投注精力,并因你的能力投入而产生价值回馈,价值回馈会进而推动兴趣的加深。

举例,当你想瘦身的时候,你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或是让你很想尝试的方法,然后你就开始练,练了一周,没效果,你决定放弃了。这里的瘦身效果就是我上面说的价值回馈,这一项断掉了所以,兴趣也渐渐减弱,然后兴趣也慢慢无法推动你继续努力投入了。

同理,你变胖子,也是这个道理,薯片是你喜欢的(兴趣),吃了(能力投入),然后满足了你的嘴馋(价值回馈,满足口欲之快)。

你明白了嘛,你能从中拿到好处,你会更乐于坚持。

怕大家看不明白,画个图吧

所以,兴趣不是你能坚持的惟一动力哦。试着设置能刺激到自己的价值回馈吧,找到能满足到自己的价值,设置在你坚持做一件事的各个节点上,很快就你会发现自己像个上发条的小兔子,咔咔咔地往前蹦,还蹦得特欢不知疲倦。

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别傻了,要是真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个世界早就已经是未来2146年的样子了。就是因为太多的人(别左顾右看了,就说你呢)坚持这个信条……的前半句,所以才会一直没啥改变没啥提升的。

你知道这句话该在什么时候说嘛?是你真的一出手就能震翻对手的时候说,然后你真的出手了,对手都吓尿;而不是在你啥成果都拿不出来装B的时候说。你的完美情节太严重了吧,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你做都不做,你哪有机会练就一出手就能做到最好的能力?!

写个方案嘛,去写就行了,哪有那么多的策略布局结构,如果你真的是个想得特别周全行动特别差的人,我真的建议你先做了再说。你敢不敢把你做的PPT 拿给同事们狂批一通?!你信不信,被同事批过三四次以后,你的PPT水平会飞长,离那个你心中的最好版本就差不多了。

要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其实是要我们交付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这成果或者被你自己或者被别人来评判,是华丽丽的宝贝还是一钱不值的狗屎。我们都渴望自己是神级选手,一出手就亮瞎对方的狗眼,有的时候就将自己希望的当成了以为,以为自己是神级对手,以为着就以为成真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可能就是别人眼中那 个猪一样的队友。

其实,对于别人来说,你只要不拖后腿就行了,你是神还是猪,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想当神还是想当猪。如果你想当神,那就先看清自己的样子,自己的水平,哪怕当下是个猪,玩命练你有天也会练出一对翅膀来,不用等龙卷风来你也能飞上天。

所以,千万别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来当借口了。你其实不过是害怕看到自己还没成为神,还依然是猪的样子罢了。我知道看清自己的时候很痛苦,不过你如果真的能看清自己的水平,你的改变会马上到来。

所以,改变的一大关键是:看清并接纳真实的自己,将自己放在自己真正所在的层级上,然后为了变成那个神级的选手,做点什么。

相信我,我也是从看到自己是猪开始的,你看我现在不是飞得挺high的。够励志了吧!

你在职场上是不可替代的吗?


工作和生活还是有些不同的,职场打拼是个技术活,要想在这里生存,你必须能够掌握一些生存法则。在生活中,你可以保持低调,不表现自己,但职场反之,你必须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你可以放弃你不理解的东西,但在职场,你不懂就必须去麻烦领导,让他看到你想要懂得的决心。

1、在职场中只会默默努力工作是不好的,得让领导看到才行。

人们总是说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就会得到收获,但这样的道理在现如今的职场是不太适用的。如果领导看不到你,不管你多努力,干多少事,到头来还是没有人重视你。在整个公司里,领导是最忙的人,所以他不可能也不会有时间去详细观察你的所有行为,他能看到的也只是他目前所能看到的以及其他人做给他看到的,你只知道努力工作却不懂的表现出来,他看不见,那么你的努力就是徒劳的。而那些对职场工作了如指掌的人敢于表现,更敢于在领导面前做更多的事情,即使只付出10分的努力,也能在领导面前展现出100分的努力。面对这样的局面,你怎么能竞争得过人家呢?

2、 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默默地去解决和忍受,而要说出来。

在职场中,你要知道领导才是你最大的资源。有些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会害怕惹恼领导,被认为缺乏工作能力。他们不敢向领导征求意见,然后他们只是默默地解决和忍受问题,最后他们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这样,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掉了最后却得不到好处。像小编一个朋友一样,在做项目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怕麻烦领导,于是便自己解决,当领导问起他的进展时,他只能说他还没完成任务,领导的脸色当场变黑,以为他对这个项目没有用心,再后来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再交给他了。

所以,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总想着自己默默地解决它,可以试着去咨询领导。一方面,你可以让他了解到自己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你可以让他看到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三、在职场上要敢于拒绝,过于老好人反而显得没有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前辈教导我们要善良,要帮助别人,但这一点在职场上却不是那么准确,在职场上过于老好人的人,人们反而会认为你没有脾气,也没有能力。有朋友第一次进入职场时,他对很多事情没有太多的想法。身边同事领导交代给他的任何任务从来不会拒绝,哪怕再难也是自己默默的去做,但最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等着他,甚至还有许多是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的事情,事情倒是做了不少,却并没有得到任何的重视。相反,由于工作太多,反而犯了很多错误,最后,给人的印象是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在职场上我们要做好人但不能做“老好人”。

在学习提升方面,我们可以透过与同事沟通学习,积极参与公司的各种培训;除了上班之余,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或申请培训课程的方式,学习提升自己。当你在职场上有价值了,那么其他事情,例如加薪、升迁、加薪也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你在职场上是不可替代的吗?对于职场上的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否很容易被职场上的其他人取代?

职场上你是那开疆扩土的人吗?


每一个王朝都有朝廷大员,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他们要么开疆扩土,要么镇守边疆,他们是帝王倚重的人才;每个地区都有商界上的领袖甚至是领军人物,他们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群体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村落都有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周旋于村里的大小事务,而且非常受村民们的信任;同样,在职场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一群人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是那群人之中的一份子吗。

职场上你是那开疆扩土的人吗?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那说明你在职场中的地位是很有分量的,起码是中高层以上的级别了,管理着大大小小的企业团队,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那么我们这群人都是由什么人可以构成的呢?据笔者通过观察,这群人大致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教师队伍,一队呢是走管理发展路线的,一队是走技术研究路线的,一队是走营销活动路线的。他们学习大都走上了社会管理人员岗位,身居要职,年薪不菲,很受老板需要重视。如果你不是这批人中的一份子,那可能出现说明你还没有能够达到自己那个级别,是一个对于职场的小菜鸟,又或者是国家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工作生活多年,但是由于没有得到什么教学成效,技能和经验干巴巴的,没有建立人脉,职场竞争力水平低下,又或者不能说是你的性格与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受老板待见,一直以来得不到提拔的机会。总而言之,这样的得不到提拔使用或者难能身居要职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只列举了很少的几种基本情况。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大多数人在职场中都处于感觉的阶段,离关键位置还有一部分距离甚至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朋友。 既然现在不是公司的中高层,你如何让自己进入管理层,甚至是部门主管?

有人说,工作要认真,负责,所以努力摆脱的,这是在工作场所每个人都应该有敬业精神一个城市好。另外,我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合格完成的往优秀上冲刺,能优秀完成的往完美方向上冲刺。

第二,现在这个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让领导知道你做的成果,善用邮箱,抓住每一次向领导汇报的机会,当然不能越级汇报。

第三,少说多做,多看,多总结。不要遇到困难总是问别人,善于用发散思维,方法总比困难多。

第四,能够拿出切实的成果来,除了让同事佩服之外,还要能够让你的老板为你点赞为你鼓掌才行。

第五,培养一份自己独特而无法被轻易替代的技能和本事,让自己在职场中有砝码,有议价权。职场是很现实的,你向老板索权加工资,你的砝码是什么,你的砝码重不重,这是你应该考虑的事情。

第六,以人为本,注重职场人际关系的培养,打通各个环节,毕竟人和好办事。

每个人都想成为企业重视的人才,但是你也要认真的思考一下,凭什么?肯尼迪有句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我想在企业里,也可以这样说,不要问你的企业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企业做些什么。我们也应该去相信,只要足够优秀,对企业有贡献,老板会看到的。

职场上越级汇报,你大概是不想混了!


越级汇报一直以来都被职场人视为不可踩踏的雷区,更有甚者说越级汇报在职场中是一件大不敬的事,操作不当,不但容易得罪老板,还会给老板的上级留下坏印象。这样说来,越级汇报还真有点“罪不可恕”的分量。但如果下属在特定情况下出于公司、团队的利益考虑而越级汇报,这种行为是不是也不可原谅呢?

近日,后台就收到网友“琪琪”的私信,信中她阐述了类似的困惑,下面小编将具体事件及后续处理方法整理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帮助。

网友“琪琪”求助:

经理下午临时有事外出,临走前交代我们有什么事情要打他手机联系。不巧的是下午刚好就有大事发生,我们必须请示经理做决定,可经理的手机偏偏又打不通,联系不上。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及时,会造成公司的业务不能正常运转的后果,我们整个部门都无法承担这种责任。事态紧急,我决定向大老板汇报此事,虽然我也清楚越级汇报不好,可实在是顾不上那么多。

大老板问我说:“之前我怎么没听你的主管说过此事?现在你想怎么解决?”我当场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大老板同意了。第二天,我跟经理解释此事,他很冷漠地问我:“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我说:“起初是给您打电话了,可您的手机打不通,后来情况紧急,整个下午我都在忙着解决问题,所以……”他打断说:“算了,事情都解决了,还说这些有什么用,以后要注意!”

事情是解决了,可接下来我的好日子没了,经理老是喜欢在我工作中找茬。我心里清楚这是自己“越级汇报”闯的祸,可当时我也是出于为了公司、团队的利益,一心只想解决问题的心态,难道这样也不可原谅吗?

谁不饶恕越级汇报

在职场中,越级汇报虽为不可触碰的禁区,但是我们却还是能够看到类似情况的发生。汇报者或者出于晋升、加薪的考虑,想掠过上级向更高一层的管理者展示个人能力并期望获得赏识以达到自己的“预谋”,或者仅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寻求一位管理者做出决策以更好地处理突发情况。若是说前者是“情理难容”,那后者应该是“情有可原”,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不管汇报者出于什么目的,越级汇报的行为似乎都不可饶恕。

我们要解释越级汇报的问题,就不得不提企业中的“层级管理”现象。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中企业一般具有严格分明的层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在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对谁负责。同时,按照“统一指挥原则”,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即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下级不能越级请示汇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显然,网友“琪琪”越级汇报的行为打破了企业层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不为公司的制度所原谅。

越级汇报也可能促使大老板(老板的老板)进行越级管理,让老板和大老板之间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另外,如果高层管理者采纳越级汇报者的工作建议,并没有对汇报者进行批评或告诫,这或许会让团队内的其他成员误认为高层管理者默许越级汇报的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在团队内部形成越级怪圈,接下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下级期望通过越级报告来表现自己以期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那么公司已经形成的工作秩序和协作氛围会因此而被破坏。网友“琪琪”在越级汇报时,其解决方案得到认同,这可能仅仅是因为事态严重,大老板出于“救火”的考虑认同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老板支持他越级汇报的行为。

越级汇报还会让老板猝不及防并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对于工作中的问题,可能老板心里已经有一套详尽的计划,也许是为了顾全大局,他的解决方案还在斟酌之中。下属跳过上级向其更上级汇报这一问题,则会促使大老板关注此事,甚至干预此事,上级原本的工作计划可能就会被打乱。如果上级是有意暂时隐瞒这一问题,以争取更好的解决办法,那么越级汇报则是将目前出现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大老板面前。一方面,越级汇报让上司处于尴尬的境地,也会让大老板怀疑其管理团队的能力;另一方面,上级司会认为下属越级汇报是不服从管理、个人主观意识强烈的表现,而且他还可能怀疑下属的居心,通过走非常渠道跟大老板打小报告,有没有取而代之的预谋。不管下属越级汇报的初衷是什么,在上级的心里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负面印象。网友“琪琪”越级汇报部门面临的突发情况,关键是这一情况老板自己并未跟大老板“备案”,这其中有何原因?通过下属揭发问题,大老板会如何看待经理的工作能力?最后,“琪琪”自己主动献计献策并成功解决问题,这样乘虚而入是向大老板证明自己能力超群,进而可以替代自己坐上管理者的位置?上司一连串的问号打在脑门上,他怎能容得下这样的下属留在自己的团队呢?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越级汇报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它确实不招大家喜欢。然而如果我们遇到了像网友“琪琪”那样的情况,即必须越级汇报寻求决策,该如何巧妙化解越级汇报中的危机呢?

紧急情况下,顺利走过越级汇报的禁区

对于想通过越级汇报解决突发性问题的朋友切不可心存杂念,意图在老板不在的时候大显身手,争取大老板的赏识。如果越级汇报掺杂了个人私利,其行为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越级汇报,犹如一把“双刃剑”,而这种情况就是甘冒“握剑自刎”的风险。紧急情况下越级汇报该如何化险为夷,职场专家的建议是:

1、上司如果离开公司,除非在他临走之前留下正式的委托通知书,赋予你处理突发问题的权利,否则不管上司有没有提醒你有事情通知他,作为下属都应该第一时间向上司汇报突发性问题,并及时告诉他事情发展的新动态。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联系上上司,打电话、发短息、写邮件汇报都应该同步进行,在上司那里留下“案底”。一方面,这是下属对上司的充分尊重,让其清楚了解所管部门面临的最新问题。毕竟上司要对整个部门负责,无论下属的解决方案是否成功救急,责任最终是要落在他的头上。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万一上司追究越级汇报的问题,电话、短信、邮件都是保护你的证据。你确实是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上司,至于上司有没有看到,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网友“琪琪”遇上问题向上司汇报不及时,也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只是在问题解决之后才告知上司,上司的上司都知道部门出现问题,作为部门负责人,他却事后才知道。上司当然会耿耿于心,对“琪琪”的行为不满了。

2、向大老板做汇报的时候,切忌踢开上司、锋芒毕露。除非你已经完全具备顶替上司的能力和条件,否则还是应该努力的维护上司的形象,而且大老板往往也比较喜欢懂得维护上司的员工。你需要让大老板充分感受到你虽在越级汇报,可并不是否定上司,不服从管理,缺乏团队意识。

在大老板了解情况以后,尽量听取他的决策。如果大老板直接问你要解决方案,可以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好能把自己的解决方案作为集体智慧贡献出来。这样既不得罪上司,也不显得你在大老板面前邀功,而且还能给他留下好印象。

上面提到的案例中,“琪琪”的大老板在询问情况时,他没有注意到维护上司的形象。上司并没有向大老板提过存在这样的问题,他直接绕过上司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难免会有邀功之嫌,这可是职场生存的大忌。

3、事情解决后下属还应该继续和自己的上司联系,汇报事情解决的结果,当然还是电话、短信、邮件并行。千万不要忽视邮件汇报,在电子化的办公室环境下,邮件就相当于正式的书面文件。电话通知仅仅只是口头上的东西,谁都可以翻脸不认账,但是邮件则有文字描述,铁证如山,关键时刻就是你的护身符。

除此之外,越级汇报还要考虑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上司的为人,例如,在军事化管理的企业中,越级是绝对不允许的,除非下属得到上司的书面委派,否则即使解决了问题还是要接受处罚,这样就真的变成吃力不讨好了。

职场有其自己的游戏规则,公司也有属于自己的制度流程,不管怎么,越级汇报都属于脱离轨道之外的非常规行为。我们不否认越级汇报中存在机会,但是其中的风险不可小觑,所以,职场人如果要越级汇报还请慎思慎行。

以上《职场上,你是从哪里开始走下坡路?》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场上的礼仪”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