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热浪在国内许多地方滚滚而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此发出了提醒。用人单位不得侵犯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三大权益。
上海劳动保障部门掌握的形势表明,最近几天酷暑难熬,又恰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已进入生产高峰。有些用人单位不但不照顾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因种种原因而侵犯工人的权益。
劳动者高温权益不容侵犯
劳动安全专家指出,根据法律和政策,劳动者享有以下三个“高温权”:
一、停工不能停薪,减工时不能减工资。国家四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应在夏季高温天气期间调整工作和休息制度,减少高温季节的工作。高温期,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而停止工作,因工作时间短而扣减或减少工作时间。工人的低工资。目前,各地发布的详细文件建议将工作时间标准调整到“35摄氏度以上”。
二、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雇员患有职业病,应被视为工伤。在职业病目录中,由于身体因素,中暑被列为职业病。
三、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根据最低工资,最低工资不包括特殊工作条件下的津贴,如中产阶级、夜班、高温、低温、地下、有毒和有害等。专家指出,高温津贴,即高温季节津贴和高温后津贴,不得列入最低工资。
因此,侵犯上述权益的工人有权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诉。
zc530.COm小编推荐
在日常生活中,996、007等加班状态已经成为了社畜们的常态,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给劳动者身体带来的压力,更有可能会出现法律上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者的法定工时。那么什么是法定工时?超过法定工时怎么处理?超过法定工时的工时有相关法律保障吗?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法定工时是什么?
法定工时就是法定工作时间,这是我国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者最多工作的时间,用于保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般来说,我国规定的工作时间是这样计算的:劳动者从全年日历时间365天中扣除52个星期的公休日104天,扣除法定节假日11天,全年应工作250天。也就是说,我国劳动者每年法定工作为2000个小时,每月平均工作20.83天,每天工作8小时。按此推算,每个月平均应工作约167小时。
超过法定工时怎么处理?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如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法定工时,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有法定特别、不可拒绝情况),二是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加班费用。但如果是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则需要咨询相关律师维护权益。
超过法定工时的工时部分有相关法律保障吗?
我国劳动法对超过法定工时的这部分工时是有相关规定的。一,如果是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二、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而加班工资则是(实际工作时间-8小时)×小时工资×150%的计算方式,法定公休日加班是2倍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是3倍工资。
我们从三方面了解了法定工时的相关内容:法定工时是什么,超过法定工时怎么处理,以及超过法定部分的工时相关的法律保障。如在日常工作中,用人单位确实已经违反法律规定,并且拒绝解决问题,那么劳动者就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劳动仲裁,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该单位执行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并支付加班工资。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关于劳务派遣,你应该了解哪些权益?》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所谓劳务派遣工,就是指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入职其他用工单位的一种用工形式,每年招聘季,劳务派遣公司都会招募大量劳务派遣人员,但劳务派遣工是劳动保障的盲区,签订合同的单位也不一样,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样在一家公司工作,怎么待遇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劳务派遣用工都能享受哪些权益。
依法参加社保的权益参加社保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虽然派遣员工的劳动合同不是与所入职的单位签署的,但是并不代表派遣员工无权参加社保,只要是依法纳税的工作人员,都有权向劳务派遣公司提出缴纳社保的要求,若劳务派遣单位未按照规定,依法为派遣员工缴纳社保,则将面临罚款和赔偿问题。
有权参加工会的权益劳动者参加工会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你认为参加工会只是正式工的权利那就错了,劳务派遣工拥有和正式工一样的权利,也可以参加工会组织。工会是劳工总会的简称,是劳动者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参加工会有什么好处呢?简单来说,工会组织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第一道屏障,当你与入职单位或者劳动派遣单位发生纠纷时,可以先把问题反映到工会,工会有义务出面协助劳动者进行维权。如果问题严重,牵扯到劳动诉讼,工会组织也能帮你出谋划策,进行合理维权。
无派遣有底薪的权益很多人认为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由入职单位发放的,所以在没有被派遣到单位的时间里,是没有工资拿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自你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起,你就属于派遣公司的合法员工,那么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必须保障员工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在无派遣、赋闲的情况下,派遣公司也应该依法给予劳动者应得的底薪。所以,即使你没有入职单位,劳务派遣公司也会给你相应的底薪保障。有派遣时,工资由用人单位出,没派遣时则由派遣公司出。
长久以来,劳务派遣工的归属感普遍很低,在用人单位总有一种“外来人”的感觉,再加上劳务派遣行业鱼龙混杂,克扣截留派遣工薪资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很多劳动者抵触去做劳务派遣工。其实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一样,拥有依法享有参加社保、加入工会、最低薪资保障等权益。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再去做劳务派遣工,就不怕遇到“坑”啦!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应届生求职如何维护个人权益》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你被克扣、拖欠过工资吗?
你被强制要求加班、透支身体劳动过吗?
新年刚开始不久,我们就看到了许多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事:有98年员工过劳猝死;有应届生拒绝996被辞退;有外卖员点燃自己只为要回“我的血汗钱”……
劳动者要求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应得工资,本应该是完全合法正当的事,但在某些公司的眼里,就成了“多得是不可能的事”。
而在劳动者群体中,应届生因为缺少社会经验,更可能被无良公司“盯上”,得到更差的工作待遇、更高强度的劳动内容。
学姐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在“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之前,我们更应该提前学会的一课——应届生求职如何维护个人权益。
在《劳动法》边缘疯狂试探无论在哪个社交网站上搜索职场问题,都能看到一堆奇葩公司的奇葩压榨行为。
也许对于利润至上、无视人文关怀的企业来说,每个员工最好都只有一双手,不长嘴。每天劳动24个小时,无需吃饭睡觉。
部分企业在《劳动法》的边缘疯狂试探:只能约定一次的试用期,到期之后强行叠加另一段试用期;在约定工作时长之外,强行要求无偿无调休加班;以试用期非正式员工为借口,不给员工上五险一金……
这些公司往往在你入职前会说得天花乱坠,真正身在其中才感受到这是个巨坑。每段职场经历都是一个“局”,在入局前,一定要看清以下“危险信号”!
警惕出现这些行为的公司最最基础的一点是:找工作要通过正规渠道。优先考虑校园招聘渠道,其次是大型招聘网站上经过认证的企业(要查得到注册信息、无不良记录等)。如果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极少,那就要当心了。
这些信号出现,直接pass这家公司,不用再考虑:
01变相收取各种费用
高亮加粗: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
这是很明显的敛财手段:招工者向你索要所谓的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钱款。应聘者交费后,招工者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安排工作,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
02用人要求、薪资待遇不明确
有些企业在招聘广告中对具体职位及岗位职责描述不清,用人要求的标准不明确,无法通过岗位介绍清楚知道工作内容。在薪资待遇上一笔带过,未说明薪资结构及薪资区间。这些都说明企业没有具体清晰的招人意向。
03试用期过长
对于试用期长度,国家有明确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需要警惕。
04要求扣押证件
不管是身份证,还是学位证、毕业证,单位都是没有任何权利可以扣留的。去面试的时候,特别是初次面试,最好只带上证件的复印件,若招聘企业要求带原件,给招聘单位展示之后,求职者一定要拿回来。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证件原件都不要给任何企业保管。
擦亮慧眼识破套路刑法老师罗翔说过:“如果自由不加以限制,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这在求职领域同样适用。法律规定了企业雇用劳动力的限度,使资本无法凌驾于公平之上。作为求职者的我们,同样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入职一家公司前,需要做到:
01尽可能接触公司内部员工
鞋好不好穿,只有脚知道。公司适不适合久待,只有里面的员工知道。可以在职场社交软件上与身在其中的员工沟通,听听他们描述中的公司。
02明确工作岗位及具体待遇
如果招聘方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个什么人,那这个岗位的前途可想而知。如果企业给不出明确的薪资待遇,说明对方就没想过以合理数字雇用你。
03签合同时明确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应当具备条款有明确规定: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青年拥有充沛的精力、创新的想法,但我们是一个个人,而非机器。
在前进的道路上,勤劳的双手可以让我们逐步靠近理想生活,但睿智的双眼可以看破坑人的职场套路。
这份攻略请收藏拿好,常看常新。
炎炎夏日,对室外工作者或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进行一定的关怀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视工种和工作环境不同,向职工发放高温补贴。但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温差较大,因此,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各地区对高温补贴有自己的规定,但总体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高温补贴发放对象,不仅是室外工作者很多人觉得,到了夏天室外工作者才有高温补贴,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实际上,不仅是室外劳动者才有高温补贴,国家规定,企业要求劳动者在温度35℃以上露天环境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补贴其实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福利,他是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纳入工资总额,而且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用人单位不得以发放绿豆汤、饮料等防暑降温食品来代替高温补贴,这其实不是“福利”,而是在变相侵害劳动者权益,属于欠薪违法行为。
高温补贴发放标准,各地规定不相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温差不同,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也不尽相同。全国已有超过27个省份制定了高温补贴标准,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有些按月发放,有些按天发放。浙江、山西、江西等省份按月发放,山西和江西高温补贴为每月240元,居全国首位,浙江省为225元每月,最低的是山东省,为120元每人每月。除此之外,大多数企业都按照“室外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和在室内33℃(含33℃)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这样的标准进行补贴。
高温补贴落实情况难,增加企业成本支出虽然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必须给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但是高温补贴算在公司成本内的,并没有任何补贴政策,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用一些降温物资代替高温补贴,有些规定了按月发放的地区企业,竟然计算每月超过35°C的高温天气按天数发放,很多农民工人法律意识不强,意识不到这是企业在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只能被动接受。
这两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有进步,克扣或不发放高温补贴的企业已经很少,但也有部分企业搞“暗箱操作”。高温补贴是劳动者们的合法收入,是薪资的一部分,谁都不可以任意剥夺,对于相关违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威慑和促进作用,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据曾经发布的《实习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7%的学生实习时没有签订实习协议。尽管签订书面实习协议的比例超过七成,但是学生主动要求签订合同的比例只有2.2%,签订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实习协议不足20%。由于就协议内容,几乎是企业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大学生一般只知道薪水、基本福利和实习时间,至于实习期间做什么、承担什么工作责任、加班出差有什么待遇,85%左右的学生在实习之前“根本不知道”,而实习工作可能存在的隐患、安全注意事项,发生工伤等事故时双方各应承担的责任更很少写进实习协议中。
实习协议是指在校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进行实践学习,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实习协议往往被大家认为可签可不签,事实上签订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是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随着实习现象的普遍,企业和实习学生之间应该订立较为严谨完善的协议内容,以免日后发生争议时说不清,伤及个人和企业的利益和名誉。
一份完善的实习协议最好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协议双方的必要资料,如实习生姓名、证件号码、单位名称。为了避免争议发生时,无法联系到当事人。实习协议上最好还要有实习生的联系地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联系地址。同时,实习生要注意与自己签署实习协议的单位是否是合法设立的单位。
(二)报酬
在具体的权利义务条款中,实习要落实的要点之一是实习有没有报酬。有些实习是没有报酬的,单位完全是提供实习生一个解除社会的机会。如果提供报酬,实习协议上必须明确约定报酬的标准和支付方式。比如,报酬按天计算,来一天给100元,或者按月结算,每月报酬1000元。除此之外,报酬何时以何种方式支付也很重要。很多单位的报酬计算周期长,比如4月工作好,要到5月15日才给报酬。这样的情况,最好在协议中表述明确。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支付等。
实习生在签署协议时对此有异议的,一定提出反对意见。据()日前发起的专题调查“最炫实习风,你留下了吗”中,为了实习转正,受访者表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不但‘零工资’还倒贴”。
(三)工作内容
协议中约定工作内容是一个好的做法。实习生到雇佣单位,往往缺乏经验,难以做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雇佣单位难免将一些打杂的活交给实习生完成。有些实习生觉得单位给他们做的工作太基础,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做久了难免失去信心,这样对于单位或实习生来说都不是愉快的经历。如果事先约定清楚,让实习生心理有个准备。不想做就不参加实习,如果接受了就要把工作做好。
(四)意外风险
实习协议中最最重要的,就是约定风险责任的承担。实习生在工作中间,如果损坏了一些贵重物品该如何处理,如果过错导致损失了重要的业务收入,该如何处理。虽然通常情况下,实习生参与不了重要工作,不会造成这样的损失。但是一旦发生,有所约定有利于解决问题。此外,最大的一个风险是实习生的自身伤害。如果实习生在雇佣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伤害,其责任该由哪方来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对于雇佣活动中的人身伤害有过规定,默认情况下,雇佣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实习生没有社会保险,因此所带来的风险相当大。
签实习协议前的注意事项:
一旦单位将一份实习协议放在学生面前时,条款往往难以有所变化。因为单位有单位的风险控制流程,特别对于大企业来说,如果要修改协议,需要通过法务等流程才行。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主要对那些可以填写的项目好好与单位做好协商。对于那些固定的条款,自己要认真读懂,一旦发现对自己太过不利的,做好拒绝单位的心理准备。
对于一般的小公司来说,实习协议上可以协商的余地比较大。小公司相互不规范,所以他们的协议内容也比较容易出问题,丢三落四。这个时候,实习生可以多看重要条款是否具备,缺少的尽量要求单位补上。(完)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求职者制作简历时,容易犯的五大排版通病》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找工作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制作简历,而在制作简历时,不少求职者都会把心思重点放在简历的内容方面,容易忽略一些基础的排版格式问题。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更是经常容易在排版上犯错,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总结出了求职者在制作简历时容易犯的五大排版通病,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求职的你。
1. 字体
假若一份求职简历中使用了3种及以上的字体,那带来的混乱感简直要让人崩溃了。应聘设计和美术类的同学都知道,使用字体种类过多绝对是排版中的死穴。
简历中通常只使用一种字体。如果简历需要打印出来,使用黑体(或者加粗宋体)做标题,宋体做正文比较好。而雅黑主要用于屏幕显示,虽然屏幕显示看起来舒服,但是打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 字号和修饰
上面既然说到了字体不能太过多,那么如何区分就要靠字号了,其实一份简历里需要区分的层次没有多少,大概有五层:
A:名字和标题(放在顶端,天然区分,名字可选大号字,地址、电话等不做修饰)B:教育背景、实习经历、课外活动、个人能力等大标题(英文大写字母,加粗,可选大号字,下面用1.5pt的线分隔)C:学校、公司、社团名称(可选英文大写字母,加粗,标准字号)D:部门和职位(可选加粗,可选英文斜体,标准字号)E:具体内容/正文(不做修饰,用bulletpoint分条列示)值得注意的是,中文简历尽量不要用斜体、不要使用下划线、正文尽量不要加粗。在同一张纸上尽量使用同一字体,以宋体为佳。标题一般为“二号”、“三号”、“小三号”等,正文以五号宋体最为常见,如果经历不多,可以使用大一号的字体,如小四。
3.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也是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诧异:“HR也太苛刻了,连这种地方都挑刺?!”但如果你自己看到千分位符是一个硕大的中文逗号,心中是否有10,000(正确写法:10,000)只草泥马呼啸而过的声音?
因此,中英文的标点符号使用必须要各归各位,正确使用才能不让人看了扎眼。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句末标点,这个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简历中普遍的单行和bulletpoint点上句末标点的话显得多余,一般不加,如果想加那么就全部加上,一行有一行没有是很不协调的。
【、,;】三个要灵活运用,如果一句话里要表达两类意思,每个意思又不止一句话,就别全用逗号了,中间【;】一下吧。
举个反例:深度参与XXXX项目,在后台负责数据,文档,报告,会议记录的收集,分类,保管工作,提升了团队的效率,同时在业务第一线进行访谈,抽样,问卷调查,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反馈至后期控制部门……看到这里心里是不是咆哮了?大哥你键盘上是不是只有逗号啊!
4. 简历的信息层次
很多人写简历,恨不得将自己生平所有的经历都写在上面去,这样就会导致内容庞杂,形式混乱,让面试官浏览简历时找不到重点。贪多求全,反而得不偿失。其实应届生在撰写简历时,要根据所选的单位和职业不同来调整自己的简历。有用并且有关联的菜往上放,那些即使很辉煌但却对要求职的单位来说毫无重要性的经历就要果断删掉。只要抓住关键,告诉面试官你为什么胜任这份工作,才是一份完美的简历。
5. 简历模板
简历模板有多种格式,其中常见的有:时间型、功能型和混合型。按时间顺序写简历最为简便,也有助于HR清楚知道你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过什么工作。当你仍然在同一行业同一工种求职,或者你最近的工作经历最能体现你的成绩时,采用时间型简历比较恰当。但时间型简历不能很好地表现你的可塑性,假如你要换一个行业,最好采取功能型简历。把能展现你的韧性和适应能力的工作经历放主简历的开头,给HR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不过提醒你,功能型简历一旦设计不好,会显得冗杂晦涩,让人觉得你在刻意隐瞒什么。
CV是好是坏,关键在于这份简历给人的印象怎样,必须对写好的简历进行必要的加工,对它进行编排打印。简历版式编排要美观大方,让人阅览起来一目了然。版式效果好,就能赢得很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招聘者会用心阅览下去。
很多职场新人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由于没工作经验,但急着要找工作,因此,只是和HR口头上谈妥就立刻入职企业。事实上,这种委曲求全的做法,给求职者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了利益。
网友“寒翎”的遭遇
网友“寒翎”就由于这种情况碰到了麻烦。他在论坛发帖说“当时谈妥的薪资是2800元,未签劳动合同”,而在工作9天被辞退后,单位承诺支付他的900元薪酬则一拖再拖:“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未收到一分钱,打电话过去询问,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
难道未签合同就只能忍气吞声?这当然不是。这时,反而更需要有积极地态度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维权途径
1、和HR协商解决
最好的是尽可能和公司协商解决。一般企业都不希望自己牵扯进经济纠纷,因为这样或多或少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当然,在协商前你要有充分的准备,即提供给对方你在该企业实际工作过的证据,如考勤表、打卡记录等。如果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证据就更好,如追要工资时的录音记录,总之,越多的证据对你越有利,协商解决的可能性也越大。
2、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未果,那只能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申请仲裁,除了上一点提到的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之外,了解仲裁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申请之后,特别要注意申诉时效:在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60日内。如果超过时间劳动争议仲裁委将不予受理。
总之,要提醒新人的是:在职场中要学会保护自己。任何维权行为都只是后话,“防范”才最为重要。在入职前,劳动合同、纸面薪资凭据等一些必要的材料必不可少,万不可委曲求全。
BBS热帖讨论:
试用期就可以被随意辞退,并不发工资吗?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