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唐志伟:关于英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唐志伟:大家好,我叫唐志伟。我演讲的题目是《关于英雄》。我想把我的故事从2001年的9月11日那天开始讲起。

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发生,当时这个事件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一个人就是我。当时两架飞机撞向大楼的时候,所有人都仓皇的夺门而出,逃 出那栋大楼。但是有400名消防员逆着人流而上,去电梯间、楼道、通道内搜索,帮助那些受伤的还来不及撤出那栋大楼的人。当时现场的镜头拍到一位年轻的消 防员,他搀着一位伤者从楼内走出,记者马上上前做采访,那个年轻的消防员指着后面的大楼摆了摆手,意思很明显,里面还有很多人,没有时间接受你的采访,下 次吧。没过多久,世贸南楼、北楼相继坍塌,343名消防员没有从中间再走出来,我不知道那一名消防员有没有从这栋楼走出来,但是当时我在想,唐志伟,如果 换作是你,你还有勇气进去出来再进去吗?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但是那是我第一次发自内心的说,我想成为这么一个人,想成为一个英雄,想成为一个能拯救 其他人于水火之中的人。

很快,我大学毕业了,2006年当时消防总队刚好到我们学校来收学员,我再一次想起了当时我问我自己的那句话,唐志伟,如果是你,你能做到怎么样。我决定 尝试一下我自己的极限。这张照片是06年9月8日凌晨6点08分拍的,这是我们第一次集训,所有人都剃了平头,穿着体能训练服,我们必须在早餐之前跑完 1500米,上午是力量和技能的训练,下午是另外一个3000米,到了晚上还有400个俯卧撑。对于一个当时跟大家一样刚从学校里出来,大学四年基本上是 混过来的一个人,那真的是一个魔鬼式的训练。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做到,但是如果你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更不行。

我经过训练以后转正,这时我有了自己的连队,我有了一批愿意跟我出生入死的一些兄弟。我们还养了一只狗,我叫它小白。我一直想找一张它比较英勇的消防犬的 照片,但是它吃完就这样。当时我们连队驻扎在很普通的小县城,但是旁边有一条高速公路,每年都会出各种各样的恶性事故,因为道路设计的问题。我在消防部 队,我参加各种的救援260多次,大概从死人手上救了130多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7次跟死神擦肩而过。很多人说,唐志伟你真的是一个英雄,你救那 么多人,自己不怕死还救那么多人。但是我总是跟他们说,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英雄。

这个故事是一个救援的故事,2007年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一个报警说有一位青年受伤了,让我们去救援。我到了现场发现,这是一个十七八岁外地来打工的青 年,从二楼的电梯间直接摔了下去,整个人摔在电梯间轿箱的顶部,固定轿箱的钢索有四根钢钉穿过他的腹部。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其实很难救出来,有钢筋插着。 所以我们决定把轿箱锯开,先把他取出来,然后送到医院,看看医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他摔下来的时候,伤口非常深,额头上有一个伤口直接看见到了骨头。我简 单的用纱布做了止血。但是没有用,血出的非常快,大出血那种。纱布的胶带马上被鲜血浸透了,一点粘不住。当时我站在轿箱里面,那个青年在我头上趴着,没办 法,我伸着手摁住他额头的纱布,不管怎么样,我希望能够压一压它,让他血出的少一点,让他能够多活一点,活到我们能够把他救出来。鲜血就顺着手一滴一滴全 部滴在我的头盔上。该来的都会来,很快那个死者开始抽搐、颤抖、眼泪、鼻涕、口水不受限制的开始往外流出来。在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一个生命的离去是多么 的无助,一个生命对世界有多么的依恋。但是没有办法。在中国不管生前怎么样,死后都能够留一个全尸。我们很努力的为了死者的尊严,即使他不在了,我们仍然 希望把他尽可能完整的从那个地方救出来。当我们费劲了心力把他完整抬出来的时候,那个老板把我拉到一边,递了一个烟给我说,你看同志,这个尸体能不能不要 从前门抬出去,从后门走,从前门走不吉利。我就想一巴掌给他抽过去。后来有一次我跟我朋友说到这个事情,他跟我说一句话,他说你知道吗,这是在中国。这句 话什么意思?一场工伤事故对于他来说就是几万块钱的赔偿费而已。他说今天你能够救他一次,但是那有什么区别?你能救他第二次吗?明天他为了生机还是会去做 这样的事情,他还是会去打工,还是要冒着生命危险。记住,现实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英雄。在电话里我沉默了很久,最后我跟他说,如果现实世界里没有所谓的 英雄的话,至少我还可以做我自己的英雄。

2008年,由于还不错的英语,在部队里面还不错的英语,还有一些工作的业绩,我被选到去北京参加奥运安保,作为奥运安保的一分子。奥运会结束之后,上级 准备把我调到防火参谋的岗位。在消防队,防火参谋绝对是美差,意味着你不要再去出警,不要再去训练,你只要在办公室做做材料就可以了。同时那也意味着你辖 区内所有酒楼、KTV、夜总会归你管辖,在中国这意味着很多。很多人跟我说,唐志伟你终于熬出来了,恭喜恭喜。我也总是微笑着说谢谢谢谢。但是在接到任命 两个月之后,我递交了离队申请,我决定不干了。如果我不能够用这只双手一次一次的再去救人的话,我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帮助更多的人。我有一个梦想, 我想去做一只真正公益的基金,能够帮助那些人不再生和死当中去捞那些粘血的钱。

后来我到了隔壁的清华,读了研究生,也有幸站在清华讲台上给清华学生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后来我也有了我自己的朋友,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团队,包括今天我也 有幸站在这里。后来我去了一个投行,从实习开始做起,从投资助理开始做起,一直做到了VP。很多人说,唐志伟这是一个奇迹,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只是说,我 总是跟我自己说,唐志伟你有一天是会死的。当我们生下来,我们注定就要死去,这是唯一确定的事情,而不确定的是你在生活中间做了什么东西。今天我们前面很 多的嘉宾到“梦想”这个词,可是你知道吗,当你生命离去的时候,所有的那些梦想,所有的那些野心,甚至你一丁点的欲望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很多人觉得我们 可以活到70、80、90,活到我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天,但是你知道吗,现实会很残酷的告诉你未必。所以梦想的价值在于实现它,如果今天是你们生命中最后一 天,你们还会去做那些事情吗?你还会去浪费它吗?No。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911”那个消防员,当我在想起他的时候,当他返回去再一次尝试救人的时候,他还能救得人来吗?我想可能没有。他能走出来吗?可能也 没有。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我心目中的英雄。所谓的英雄并不是那些超出常人拥有超人能力的人,而是那些当其他人畏惧、退缩,而你却敢于面对它,勇敢的去承 担起你的责任,甚至用你的行动来号召和引领其他人跟你一起前进,那就是英雄。

我非常感激2006年那时候的唐志伟,他很有勇气的选择了一条去尝试自己的路,而且在几年后的今天,他慢慢的想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什么,到底要做什么。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直面你自己的人生,至少你还可以做你自己的英雄。谢谢。

延伸阅读

功不唐捐,猴年马月终有报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欧洲杯励志哥年年有,而本届特别多。

欧洲杯励志哥年年有,而本届特别多。无论是贫民区走出的猛将诺利托,还是最会做假肢的“射手”瓦尔迪,亦或是四年前还是一名邮差的爱尔兰前锋华盛顿,都以惊人的表现,亮瞎了我们的双眼,而意大利励志哥贾凯里尼,则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巧合的是,按农历计算,刚刚过去的一个月(20xx年6月5日~7月3日),恰好是阴历丙申年(猴年)、甲午月(马月),也就是传说中的“猴年马月”,仿佛一切的等待,都将在这一个月得以实现。也正如佛教里面说的那样,功不唐捐,所有功德与努力,都不会是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这句话,也正好是贾凯里尼故事的缩写。

本届欧洲杯成就了贾凯里尼,意大利2-0力克比利时。贾凯里尼成为了比赛的主导者,他率先帮助球队打破了僵局,而且还策划了第2粒入球。正如有记者在赛后写的那样“’昔日‘衰神终有转运日,贾凯里尼迎来抬头时贾凯里尼火了,身价只有400万欧元的贾凯里尼,震惊了世界!《米兰体育报》称:“最不起眼的贾凯里尼成为了全场最闪耀的人。”据经纪人透露,已有多家俱乐部抛出橄榄枝,争夺贾凯里尼,而这次转会很可能是贾凯里尼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正印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每一个屌丝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或许属于贾凯里尼的春天,正在来临。

这一天或许来的突然,却并不容易。在赛前,贾凯里尼并不是意大利国家队主帅孔蒂 心目中的首选球员,甚至都不是第二选择。本次世界杯贾凯里尼就仿佛交上了好运,马尔基西奥、维拉蒂、蒙托利沃等人的缺席给了贾凯里尼表现的机会。然而正如他在赛前所说的那样,“也许没有人会料到我会入选意大利国家队,但这是上帝对我努力的褒奖。”

而翻看贾凯里尼的故事,我们更加能够肯定,这一天来得突然,但一定不是偶然。贾凯里尼今年31岁,从10岁进入家乡的足球学校开始算起,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努力奋斗了21年。其实,在成为“全场最闪耀的人”之前,他曾19秒进球并打破了意大利队最快进球纪录;也曾在20xx年意大利队在里约热内卢进行的联合会杯小组赛中,助攻巴洛特利破门得分……

他曾困惑却始终积极,在桑德兰时,他不知为何打不上主力,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至于我自己,我在最近两个月打的比赛并不多,我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不过帮助球队留在英超目前才是重中之重的事。”

他曾不得志,却从未放弃,早已是“励志哥”, 职业生涯早期混迹于低级别联赛,直到2008年才开始一路高升,由意丙到意乙,再到2010年随切塞纳杀入意甲,又凭借优异表现得以在20xx年夏天加入尤文,实现惊人的4年4级跳。

作为蓝衣军团史上最矮的边前卫,身高只有1.67的他,曾被质疑没天赋没技术没身体,却一直在努力,他曾经说,“说实话,我可能是这支尤文图斯当中最没有天赋的那一位,成皮尔洛、布冯这些世界级的球星做队友这令人兴奋,要知道在几个赛季前我还跟随切塞纳在意乙踢球,但我一直努力,加倍的努力,相信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我的秘籍就是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努力!”

有网友说:一旦有机会上场,贾凯里尼的表现可以说接近他自己能力的完美。有助攻又进球……而本次欧洲杯中,如是,他被视为第三选择,然而第三选择又如何,贾凯里尼选择了像战士一样战斗。他在比赛中倾其所有,他在中场不知疲倦的奔跑,就好像每一场比赛都是他的最后一场……最终,他成功了。

贾凯里尼的比赛热图(图片来自网络)

欧洲杯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无论是诸如贾凯里尼这样的励志哥,又或是人口只有33万,爆冷门“冷”得让人肃然起敬冰岛。而奇迹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是,相信:功不唐捐,付出终有回报;努力:就好像每一场比赛都是最后一场。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应该这样,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突然想到拉丁语里面也有一个词组,Deus ex machina,字面意思是“从机器里蹦出的神”。说的是,剧情发展的一个焦灼的状态时,通常会有一个神蹦出来,帮你解决了难题,和功不唐捐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全世界的神都是一样的,你只管负责努力,其余的,老天只有安排。

在今年更早一些时候,贾凯里尼在一场比赛后说,我觉得意大利要自信一些,乐观才能取得好成绩。

是的,我们都应该乐观一些,都应该相信。正如小时候以为猴年马月很远,想要的终难实现,长大了才知道,原来12年就有一次。

慢慢的明白,其实,每个月都是“猴年马月”,“神”随时都可能从机器里面蹦出来。

十六招成为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英雄[2]


1、源代码控制(Source Control)

你有源代码控制系统吗?如果没有,那就是个大问题了。你得赶紧添置一个。没有源代码控制,你就跟玩俄式轮盘一样:你不能恢复已做出的更改,你没有源代码的备份,你没有历史记录,这样你也几乎不可能建立合适的持续集成的服务装置。

2、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你有一个持续集成的服务器装置吗?设想一下:生成器是根据导入的代码进行编译,如果你每次导入的代码,都让生成器来编译,这就足以使整个过程变得复杂了,更不用说有很多人导入各种各样的代码。但是,持续集成装置将自动地编译你的软件项目,并且能给你编译的结果。你甚至能添加Unit Tests、Coding Standards Tests等等。但是为了让你更容易明白还是不要搞的太复杂。

3、软件缺陷跟踪系统(Bug Tracking System)

如果没有软件缺陷跟踪系统你就无法方便地衡量软件的质量。在任何时候你都应该能够看到哪些功能模块正在被构建、被测试、被通过以及哪些模块出现问题了等等。如果你还在依靠excel表或是笔记做这项工作,那么赶快投资一点钱添置一个(程序)错误跟踪系统吧!

4、补丁系统(Patching System)

这里我并不是要谈论installer的问题,我要说的是你需要一个补丁系统。你肯定不想经常重装你的testers.

5、删减未测试的功能模块(Disable Untested Features)

删减你的软件中所有未完整地经过软件缺陷测试以及未被使用者认可的功能模块。如果你的软件陷入困境,你很可能会觉得其中还有90%-95%的功能模块能够执行,而实际上却只有80%.

乔志宏:从匹配到建构,从饭碗到使命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乔志宏:从匹配到建构,从饭碗到使命》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各位亲爱的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又请求我第二次“坐台”。古典分享了在他眼里生涯发展美好的前景,和这些年生涯服务开展的各个领域的状况,听起来非常振奋人心。我个人做这个行业也有十多年的时间,我觉得未来的生涯发展的服务,无论对哪个人群都是需要的。从儿童、青少年,一直到老年人,未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跟这个世界建立起联系,这应该是未来每个人要面对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所以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一说到美好的前景,我就想起2006年马云的那句话,明天是美好的,但是我们多数人会死在今天晚上。一个大家都看好的美好前景,要顺利的过去,有可能会有一个惨痛的黎明,或者惨痛的夜晚。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能够避免更多的失败,有更多的成功创新,我想一个产业也好,一个行业也好,它一定有它学科的基础和理论的结构,所以在这个时候,在中国生涯服务蓬勃发展的时候,如果我们离开了前人研究的一些基础,或许我们会丧失我们一些很好的前景和优势,所以今天跟各位分享一下,这一百年以来生涯发展理论一个简单的脉络,以及他对我们的生涯发展有什么样指导的意义。

一百年来,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改变?然后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人们的态度、信念,有哪些变迁,我想我们从美国作为生涯发展的策源地,发展的起始点,能够更清晰的看到,由于社会的变化而带来的生涯辅导,生涯服务,以及我们对人的职业活动、职业行为,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的理解。

在一百以前的美国,代表了人类工业化的初期,这个时代的职业发展,面临的状况是就业人口众多,而尽管相比农业时代、农业社会,我们的职业类型有了很大的扩展,但实际上职业类型相对还是非常有限的,对人的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那么这个阶段在一百年以前,绝大部分的劳动者,我们不说少数贵族和高级阶层的人士,绝大部分的劳动者,他们进入职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而不是寻找职业带来的其他类型的奖励,在这个时候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处在养家糊口温饱的阶段,在这个时候职业对人的意义,主要是生存的意义,获得收入的意义,所以职业并非工作目标的本身,而是获得资源和利益的方式,人们很难享受工作,而我们想到的只是用工作换来的收入,再去换我们想要的生活,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这是古典讲到的,未来生涯即生活,我想在那个年代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底下,应运而生这样一个生涯辅导的理论,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生涯指导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一个学说,就是特质因素论,简单来讲,就是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知己知彼,然后合理的做出决策,相对应的,在这个时候对人进行指导、辅导的方式,生涯咨询的方式是什么呢?指导师的职业咨询,生涯指导师,或者职业指导师,像极了今天医院的医生,来一个人,“老师你告诉我,我适合做什么”,这个“大夫”就可以开各种测量量表,就像我们的仪器诊断一样,让他去测评,测评完以后,老师再给你开方子,你去实践去追踪,这种指导方式,在历史上管它叫做指导式的职业咨询。指导式的职业咨询的特点就是,你作为我们要求职的人,职业发展的主体,你不需要参与,由专家来帮你解决问题就好了,就像医生的决策一样。一百年以前,职业信息相对简单,需要的能力也相对简单,这个时候职业咨询师,他有可能掌握到多数职业信息的要求,和对人的评价。因此,这样一个指导师咨询,在当时就是主流的服务方式。所以当时职业指导的主要特点,采取了这样环业论思维模式,把人的职业特质分成了很多方面,同时有一个信息的完全性的特点,相信咨询师,或者求职人,能够掌握所有的职业信息,我对你能做出完全的评价,我也了解这个社会各个职业需要什么,哪些能够正好满足你的需要,能够擅长、适合你。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个理性的决策模型,就是个体在咨询师的指导底下,可以对个体的特点和职业信息做处量化的评估,注意这个时候的职业决策叫做客观理性去我。换句话讲,只要这个咨询师水平够,那么无论换哪一个人来做咨询,你的结果都是唯一,有一个唯一最好的。这个时候职业发展决策的结果呢叫做客观,客观的测量,客观的信息,客观的决策匹配。所以在那个时候工作就是饭碗,和生命意义无关,和个体的生命无关,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我们说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像我们看到的,摩登时代里面的卓别林,很多的劳动者,就是这样卷入到这样的整个人类发展的工业革命的阶段,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的丧失自我,或者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这个阶段到二战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二战之后,美国的社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那么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科技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量新职业创新出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原来机械的工业时代结束了,信息化的时代来到了。那么这个时候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因此这个时候的职业,就不再只是一个饭碗,而是什么呢?人们对职业开始有更深的主动投入,不再仅仅只看重职业的金钱收入,职业的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也变得举足轻重。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内在的满足感、尊严,成为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开始寻求生命的尊严成就感、地位、权力,在这个时候的职业咨询,或者职业辅导,从苏坡为代表的专家开始,职业指导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生涯发展的阶段。

职业发展在苏坡看来,不再是一个匹配寻找饭碗的过程,而是一个有内在的主观参与。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再是完全根据客观的量表评价出来,你适合做什么,重要的是我认为我适合做什么,客观的信息量表测出来你喜欢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我喜欢什么,所以这样的一种自我概念,自我对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客观的测量,开始影响人的职业的发展。因此在苏坡看来,核心的理论就是自我概念,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越能够符合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满足感。所以在这个阶段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不再是获得收入,而是什么呢,而是内在的满足,前提是社会的富足程度,已经使得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职业对人的意义,就变得内在主观的需要变得重要起来了。

1973年,霍兰德提出来最重要的“霍兰德类型理论”,今天被很多人称为兴趣理论,那它到底是兴趣理论还是人格理论呢?兴趣理论,所谓的兴趣类型,只是人格类型,在他喜欢做的活动上的一种表现而已,他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在哪里呢?

霍兰德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兴趣理论,而是一个职业的人格类型理论,他的基本的假设是一个人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人格特点,对某些特定的活动会有偏好,而不同的职业,由于这个职业活动的要求,它会吸引有特定人格特点的人,进入到这个职业里面来,那么这些相似特点的人格类型的人呢,他们就会沟通构成了一种职业环境,这种职业环境也能分成六类,人也能分成六类,这就是霍兰德最伟大的一个发现。

所以只有把人的类型和人格类型匹配起来,我们才能够获得工作上的适应、满足和成就感,所以工作的落脚点还在适应满足和成就感上,那么怎么样获得这个适应、满足和成就感呢,他发现人的类型和职业的类型是能够匹配的,换句话说,职业的类型也是能够分成这样几类的,我想做过老师的人,对于小学老师的工作环境,和销售员的工作环境,一定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分,不同的职业环境的工作者特征人格类型,所以霍兰德的贡献,是把他的理论放在了工作的适应、满足和成就上,通过人格的匹配。

到了1979年,另外一个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叫科伦波茨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时候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科伦波茨,提出来社会学习理论,他强调一个人的职业选择,高度依赖于个人的学习经验。一个人的学习经验是建立在个人的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以及所生长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内在的学习经验所构成的自我观察的推论,内在决定着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这样的理论如果大家没有接触过,可能会觉得生涩和拗口。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依赖于他有什么天赋,他有什么兴趣特点,而是取决于基于他的天赋和兴趣,受了哪些教育,有哪些训练,有哪些成功的经历,受过那些人的影响,是这些个人成长中真实的事件在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不是他内在的一些本质特征。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这三个人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个阶段理论的共性,苏坡的自我概念,霍兰德的职业认同,科伦波茨的自我观察的推论,他们都在强调,一个个体的职业决定,他一定不再是客观的、理性的和去我的,相反个体的主观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其实他们三个人都看重,只是用的概念不一样而已,苏坡叫自我概念,霍兰德叫职业认同,科伦波茨叫自我观察的推论,他们都在强调个体主观如何认识自我,个体怎么样形成对自己的评价,个体内在对职业的认同,才是决定职业选择真正的要素,只不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他是个体和社会环境互动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在职业发展中起到核心的作用,这个教育是广义的教育,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

所以职业匹配的理论,不是完全过时的,但是它不再适用今天这个社会,因为它过于简单,一个人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就能够找到自己的职业,这样的理论模式,从理论上已经过时了,原因是什么呢,这几个理论,他们都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个体要想从个人所具备的能力价值观、兴趣、人格,这样一些基本的个人内在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或者环境决定的这些个人的特征,他要想到最后达到这样一个特定职业的选择,必须有中间这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教育的阶段。所以有同样的能力,有同样的价值观,有同样职业兴趣,甚至是有同样工作风格,人格特点的人,他可能会选择完全不同的职业,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走的道路不一样,每个人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不一样,同样有绘画天赋,有艺术的美感,有强烈的表达的兴趣,然后也相信这种事情有意义的孩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画家吗?不一定。取决于他后天有没有人给他足够好的训练,足够好的老师指导他,去热爱画画,获得画画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真正的职业发展在今天,我们不能再简单的依赖工作者特质到特定的职业,这样一个简单模型。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说这样的一些工作者特质,它是跨职业属性的特质,换句话讲,拥有同样特质的人,他可以做很多很多种职业,那究竟最后他选择哪一种,或者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取决于在他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机缘,碰到什么人,获得了什么训练,所以要想从跨职业属性获得特定的职业,给孩子给青少年提供足够好的教育,才是重点。

那么用苏坡和霍兰德、科伦波茨的概念,在他获得教育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的自我概念,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在训练他获得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不是塑造他好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概念,相反是在摧残,是在打击他,使得他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干什么都没能力,做什么都没兴趣,这样的经验是负经验,这带来了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虽然他有很好的天赋,很聪明,很有责任感,但是他不相信自己有明确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这是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些理论强调人内在属性,内在的价值。

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钱学森、巫宁坤,钱学森大家都认识,巫宁坤有人认识吗?49年建国的时候,钱老,作为对国家有重大价值的人,被邀请回来了,巫宁坤先生当年也是被燕京大学的校长邀请回来,只不过他不是搞理工科的,他是学语言的,当时在二战的时候,他给飞虎队的队长陈纳德做翻译,语言能力非常强,然后在国外念完博士,燕京大学校长陆志伟请他回来,在燕京大学任教,赶上52年院系调整,他就被调整到南开大学,到了57年,他就被打成了极右分子,发配到黑龙江,辗转若干年跟家人没有联系,不知道生死,一直到80年代平反回来,后来出国,现在在国外用英文写作,翻译了好多非常有名的。当年他回国的时候,有一个人去码头上送他,他说你跟我一起回国吧,那个人嘿嘿笑了一下说,我可不想再也出不来,这个人是谁呢,是李政道。李政道、钱学森和巫宁坤,他们的生涯发展被什么所决定?被环境。所以在人的职业发展中,忽略掉环境的作用,忽略掉个人跟环境互动带来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结论,在今天是过于简化的模型。

现代,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时代,职业发展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方式?在今天,互联网和全球化,形成了一个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更为复杂的职业环境,这个职业环境使得这个职业世界成为一个混沌的,因为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偶然事件的开放系统,当然北朝鲜除外,他不在这个系统里面,它不在全球化系统里面,全球化联系起来的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充满了偶然事件和开放的系统,就像全球的大气一样,你无法预测,明年的今天是什么天气,有人可以预测吗,没有。我们最多可以预测到一周以后,所以环境变得过于复杂,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职业发展的处境,所以在这个状态底下,如果我们还用这个生涯职业匹配的理论,那就更过时,不可解释,不可应用,所以世界是发展变动不居的,因此职业形态用更猛烈井喷式的速度产生出新的职业来,这个时代,职业发展的特点就叫做职业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强。

还是科伦波茨先生,这位先生1996年提出来,善用机缘论,他敏锐的看到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他提出来的观点相比起他的自我观察的推论更进一步,他提出来叫做善用机缘拥抱变化,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不再是你获得战略能力的技能,做某种事情的技能,而是什么呢,而是更为高的一种自我管理的技能,叫做好奇、坚持、乐观和主动,这四个态度,成为人们面对今天环境变化快速的这个时代核心的一个技能或者是信念,但是他又提出来了,一个人的幸运职业发展决非偶然,幸运不是偶然的,那么幸运是怎么来的呢?幸运是规划出来的,用什么来规划幸运规划偶然事件呢,他的理论叫做行动,所以科伦波茨先生在他的90年代以来的理论中,高度强调人要行动,唯有行动才能创造机会,唯有行动才使得你有把握机会的可能,所以在今天如果有人还在问你,未来十年我应该干什么事情呢,你心里边就应该一脚把他踹出去,说你不要花时间问我,赶紧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心理系的学生天天很迷茫来问我,老师你说我接下来干什么,我说你迷茫的时候,你就停止迷茫,去看一本书,在你书架上随便找一本书,他就能缓解你的迷茫,这就是行动,解决今天迷茫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去年就讲到俞校长,跟古典有生命中联系的一个男人,俞校长说,如果当年我知道新东方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一定会吓昏过去,而其实我一路走来唯一坚定的信念就是知道自己必须往前走,未来一定要比今天更美好。这是什么信念,坚持。同时他很乐观,出国无望,意外的收获了新东方,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事业之后,很多的生死考验变成上市公司,同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太糟糕的企业领导,这样的人生的变化,没有人能够预测,没有谁能够规划,而且如下你只是坐在屋子里边想是永远想不出来,编不出来的,唯有行动,我总觉得生活中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再看看我的本家,乔布斯。乔布斯死了,他在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典礼演讲的内容,在那一年他被炒了鱿鱼,而立之年。被谁炒了鱿鱼你们知道吗,被他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总裁炒了,他自己创办了苹果公司,他需要来一个更牛的职业经理人,就把当时干的最好的,百事可乐的总裁请来给他当总裁,这个人就把他给炒了,这个人生多么有戏剧性,所以他觉得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回头来看,他说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各位,这句话我觉得是他说过最精彩的话之一,一个人的乐观,一个人的坚持和主动。

在二十一世纪,在信息化全球化这个时代里面,这个职业发展的特征在他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们如何在一个变动不居的环境中,保持自我而不迷失,过去我们知道找到我们匹配的就对了,今天我们发现这不可行,环境变化太快,我匹配的那个,等到我跑到那他没了,那么我要怎么样保持,我不随波逐流,我不像一个浮萍,我能有一个我发展的方向呢。

当代生涯发展的大牛,萨维卡斯。当代的人,你要研究生涯理论的发展,做研究,你不会不知道这个人,他是苏坡的学生,继承了苏坡的衣钵,然后又传承又发展,他提出来叫做生涯建构,前面几个人强调,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内在,重视自己的主观感受,重视自己的体验,那么萨维卡斯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更新的一个境界叫做主观生涯,是一种主观性的看法,把过去的记忆现在的经验和未来的期望,编制成一个描述人生主题的模式,然后给它赋予人生的意义。

这个事就变得更悬乎了,我们已经不是主观的来看待外界世界了,而是更进一步,外界客观不存在了,存在的是什么,存在的是我的主观,我怎么解读赋予这些外在的事情以意义,因此个体完全的占有主观的主导的地位,我过去所做的事情,现在所做的事情,和未来所做的事情,你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客观的评价,他都是我主观,我自己建构出来的,生涯建构理论,在今天后工业化时代,在后现代时代,每个个体的生命意义,都属于他自己一个人,因此引导调节和维持职业行为主观生涯,他是一个出现在产生意义,而不是发现依存事实的过程中,这是生涯建构的核心特征,客观的事实已经不重要了,相反我如何去赋予他意义,变成了生涯发展核心的内容,这是生涯建构。

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我觉得在我们社会里面,对自己的生涯意义建构的好的一些人:对古籍的修复师杜伟生先生,他做古迹修复,任何东西都可以消亡,人书都是一样,那么我们就是要救这个书,救这个书的命,而且这个书千百年来,有多少曾经鲜活的生命,他的生命意义夹杂在这个书上面,我的使命就是去修复它,所以他的过去因为他赋予了这个修复,而变得非常的光彩夺目。所以这样的一个生涯的意义就是个体的,这个社会不会说古迹修复师有多么伟大,这个伟大不属于这个人,因为他喜欢做这个,他喜欢干这个。

还有一个做面点的,是我们陕西老乡,看到没有环境起作用,广东人肯定不会做这个。这个人他对他的生活工作赋予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揉面就是他人生安身立命之所。

小丑鲜花店的创始人,就是送花,他赋予了他独特的意义,他建构了独属于他自己的生涯。

在这个阶段,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追求使命感的阶段,这个使命感不存在全世界人,一个国家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大家共有的,而是每个人都独有的,他来源于一种自身内部或者外部的召唤,指向特定的领域或者职业强烈的体验,个人在从事相关的活动,或者是工作中获得了目标感和意义感,相应的就会产生社会价值和各种价值。

前两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儿子不可能平庸,这个人生活在国外,他的老爹老娘就跟他在国外生活,看到他放任儿子去玩,不教孩子学拼音,不教孩子学数学非常焦虑,他就想说服他爹妈,后来发现比较困难,他就开始琢磨,编了一套理论,我觉得还蛮有趣的。他说如果2030年人类就要面临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世界,你想做的大部分职业专业技能,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就像今天我们检索文章,在过去是一个专业的事情,在今天我们随处可以做,大数据,互联网会使得各种专业工作变得比较容易,大部分的大数据建模完毕之后,大部分的工作按图索骥就是,因此他说人们对职业的追求,更多将依赖天赋,而且很可能是不入流的天分,比如手游设计师,比如将来的金鱼花纹养成师,我不知道有没有金鱼花纹养成师这个职业,怎么样让鱼长出来各种花纹,但未来也许是有的。未来职业将会变得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主观,换句话讲,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创造,而不是匹配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你的工作方式,在普通的工作里面,我们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像沈飞,一个普通工人,他每天最喜欢做的工作事情就是打磨这个零件,一上班觉得怎么这么快就下班了,没干够,回来在阳台上搞个小车间继续干,晚上一想到明天就可以去大车间干活了,开心。这个人他做到的是什么,他能把一个零件加工的精度,加工在多少毫米以内?我们能想象吗,0.003毫米。你能做到吗?因此他找到了他人生的使命。

这个是我讲课常用的一个例子,叫安金雷,别人都不喜欢干农活,他最喜欢干农活,别人晒的头晕眼花,他乐此不疲,记者采访他在田里面打个手机,他很不高兴,他说你这样会影响他们的,他们会很不高兴的,他对于动物和植物和土地,有着无以伦比的情感,他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比较幼稚的说法,你怎么忍心把这些东西扔到你母亲身上,你不是说大地是妈妈吗,所以他种出来的棉花产量不高,但是价格比别人卖贵出好几倍。

最经典的就是这位“寿司之神”,不久之前,安倍晋三请奥巴马吃饭,去了哪里?去了这个只有十个座位的,在地铁站底下的这个小店,没有小菜,没有酒水,你要想去吃饭,提前一个月预约,人均消费2400块人民币,各位,你们能吃多少片寿司,能吃24片吗,女士估计估计吃12片差不多了,你要提前一个月预约,一口吃200,一口吃200,他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你的技能来完成你的使命。

未来的世界将是更加高度复杂,高度多变的,每个职业都将是高度个性化的,哪怕传统行业也会有个人的特征,每个人的职业都将由他自行建构,意义、使命感来主导,在这个过程中,自由而丰富的环境资源,富有使命感,富有使命感的老师会帮助孩子发现,属于他和他的使命,如果没有一个丰富的资源,也没有充满爱心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的话,这一切也不复存在。

那么中国的情况会是怎么样呢,我们说美国三大阶段,一百年的历程,但是在中国这一百年历程,在三十年之内,我们统统都有了,所以在中国的今天,既有人为了饭碗而奋斗,也有人为满足感而努力,也有人活在自己的使命感和意义之中。那么真正的人生的幸福呢,是在于拥有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所以每个人,哪怕你在饭碗里面,也要在饭碗里创造自己、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

十六招成为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英雄[1]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大型软件项目的建设没完没了,好像总也完不成。事实上微软的一些大型软件项目经常会陷入这种困境,像Vista,SQL Server,XP这些大的软件项目就是如此,在项目开发的最后阶段总是不得不删减大量的功能模块,任命新的管理者争分夺秒地交付产品。在最后期限内,如果你只是不停的编译再编译,而总也完成不了产品,你就会陷入困境无法脱身。你怎样才能让一个大型软件项目脱离这种困境从而成为一名软件开发英雄呢?让我来告诉你如何办到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个失败的大型软件开发项目产生的过程:为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一个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被设计出来了。很好!软件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是从第一天起事情就朝错误的方向发展了!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经理和主管决定由他们来计划整个软件项目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可以说是细到了极致。接着他们任命一个项目经理来管理所有的程序员,让这些程序员独立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就在项目交付使用的前几周,这个项目经理开始整合所有已完成的部分。这样能行吗?当然不行了这简直是一场灾难!项目被拖延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几年过去了项目都还没能完成交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软件开发就像是建楼房

你看过建楼房的过程吗?建楼房时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区域建造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呢?当然不是!那么摩天大楼是如何建成的呢?首先应该是打地基,然后用升降机井建楼层,一层接一层的建,再修建内部的构架你能想象出如果每一部分都是在不同场所建造的,最后再将所有这些部分移到施工现场进行整合会是什么样子的吗?即使你有一个绝妙的整合方案,你也会遇到问题:一些部分可能不能互相锲合需要重新做,建筑师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一些部分有可能丢失,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一对乱麻!

完成项目成为软件开发英雄

你的软件项目正面临危险吗?或者它已经处在困境之中了吗?你准备好让你的软件项目重新步入正轨了吗?那让我们开始

十六招成为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英雄[4]


11、为测试人员建立测试版(Build Release for Testers)

让你的生成器加把劲,让他为你的内部质量保障团队建立补丁程序。

12、测试阶段(Testers Take Flight)

希望你已经有了一个质量保障团队,如果没有那你就要着手建一个至少有一人的质量保障团队,并给团队的人配备程序缺陷追踪系统。让他们尽快拿到补丁程序,并且开始测试。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能把客户或终端用户纳入你的质量保障团队那就再好不过了。只要你的测试人员发现错误(如有关功能模块执行的问题),要保证他们能把这些错误报告给软件程序员。如果你有一个好的软件缺陷跟踪系统的话,当你的测试员给出反馈或是改变了错误软件的状态,这个系统应该会自动发送E-mail给程序员。

13、软件开发人员致力于主干开发工作(Software Developers Work on Trunk)

当你的测试员在做测试时,你的程序员在继续着下一周要做的功能模块。当软件出现错误时,程序员返回子系统,解决问题,然后再回到主干的开发中。

14、验收补丁

你的测试员已经完成测试了吗?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顺利吗?别着急!你仅仅是完成了第一套可以安装的功能模块罢了。从技术上讲,如果你的工作是按照上边列出的步骤进行的,在这个阶段,客户或测试人员应该能够安装这个软件,并有一个可以使用的补丁系统。

15、继续步骤9到14

你要继续不断地努力直到完成那20%的功能模块,这个目标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遥远。

16、你的目标是集中攻克一些小的功能模块并把测试版发给测试人员。这与原来完成一个大型的软件项目,实现了它的全部功能却错误百出有很大的区别。

你的团队将会受到极大鼓舞从而能够每周都开发出可运行的软件!他们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整个项目将获得巨大的动力!

当测试人员发现软件错误时,你的程序员将更迅速地进行修复,因为他们所写的代码都很清晰的印在脑海中!如果功能模块需要修改,也能很快被发觉,修改过程也将更顺畅。

你的商业用户将看到软件的优势,而你将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工具以及更多的尊重!软件用户将大力支持你的产品!

要做的很多吗?这取决于你的开发流程,如果你没有按上述程序进行,那么你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如果你抓住重点、执行迅速,那么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环境并不难。

享受成为软件开发英雄的乐趣吧!

十六招成为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英雄[3]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6、列出主要的功能模块(List Major Features)

列出软件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主要功能模块。从这些高水平的功能模块入手,这是开始挽救整个项目的关键步骤。如果将软件的开发比作战争的话,列出主要的功能模块可以让你避免一场与成千个功能模块无止境的恶战,你的战争规模会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获胜。

7、提炼重中之重

好的,你已经列出了所有主要的功能模块,现在从这个列表中再提炼出20%的功能模块(这部分应该是所有主要功能模块中最突出的),将其做成另一个列表。这20%的功能模块是软件发布之前,在最终测试版本中都应该能实现的。

8、详述20%的高水平功能模块(Detail Out Top 20%)

参照这个20%的功能模块列表,做另一个明细表,在明细表中详述为完成这20%部件所需实现的各项功能。另外将这些功能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我比较倾向于把最复杂的排在首位,最后才是简单的。借助这个表只是为了使你的项目进行的更有条理(如先完成简单的功能模块),而不是让你透过这个表来看你的工作量有多大。

9、制定周计划(Plan The Week)

仔细地合计出下一周你能完成哪些功能模块并把这些功能模块分配给团队里的程序员。你在分配时最好把类似的功能模块放到一块分配。要保证每位程序员都有规则地导入代码。如果他们导入代码导致构建失败,那他们必须立刻对这个构建做出修正。

10、创建子系统(Create Branch)

使用你所选择的源代码控制系统创建一个子系统。在这一步骤中,你需要创建一个等待测试的子系统,然后在下一步中建一个补丁系统。接下来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而你则规划下一周的工作。

周伟焜:一位六十岁花甲老人的“随需应变”


60岁的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有两个希望,一是帮助中国顺利融入21世纪全球化经济,二是帮助中国的企业能变成全球化企业的典范 和IBM的中国当家人交谈,涉及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后PC时代。

10年间,周伟焜亲手把IBM PC业务在中国做大,而后又亲手参与将其出售。舍弃如同当初的坚持般坚决。

2006年,已过花甲之年的周伟焜经营着没有PC的IBM.没有PC的IBM依然如往日般深蓝。

在当年初入中国的时候,周伟焜对IBM中国有四步规划:把IBM带进来;使得IBM变为中国一分子;把一些客户和伙伴带到全球去;使得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在周的眼中,前三步都已经实现了,第四步是他目前努力的目标。期望此时,IBM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中国在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达到另外一个高峰。

他认为,IBM有条件做这个事情。

而现在,周伟焜又有迫切的希望,这就是帮助中国的企业能变成全球化企业的典范。

周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着同样的愿望,希望到2010年时候,媒体朋友在采访谁是对中国成功实现全球化帮助最多的中国CEO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IBM.为了达成这个希望,后PC时代的IBM正将帮助客户创新的理念融入IBM的血液中。

创新呈现趋势性改变

2006年,IBM唯一要做的就是协助客户创新。睿智的周伟焜一脸诚恳。

创新是一个老话题,不过IBM在对其重点关注三年之后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们是从2004年对创新有一些看法的,同时也发现创新正呈现出一些趋势性地改变。周伟焜介绍称,2004年,IBM认为创新是发明跟这个行业洞察力的交叉点。

2005年,我们卖掉了PC事业部,我们提出了随需应变'的理念,对于创新的看法我们又有了新的改变,我们认为创新的机会和时间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技术层面。同时要看商业,要看到每一行业里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2005年开始要看到社会上的一些变化,来看有没有创新的空间。把三方面放在一起来看未来创新的机会在哪里?

协作对于创新很有效

创新,其中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协作。

如今,IBM对创新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周伟焜介绍,过去企业讲的是封闭的,大家希望发明是关起门来做的,现在我要求是开放的;过去要求分散的,现在慢慢整合;过去创新限制在企业内部环节,一个企业很骄傲地说它有多少发明,现在企业认为本身自己创新以后要跟自己合作伙伴,要跟更多的伙伴一起协作做这事情,最后创新慢慢从一个区域化,一个很地方性的事情变成全球的趋势。

协作创新将由企业内部协作发展到企业间和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组织间、乃至全球的协作。

针对外界对于协作与创新有矛盾的观点,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协作和创新是不冲突的,甚至于协作和自主创新也是不冲突的。他举例称,去年10月到12月全球200个优先申请的专利,以及国内从去年6月到12月200个优先申请的专利,有单一发明人是35%到45%,其他的发明都是两个人、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甚至多达10个人共同发明的。

IBM的一小步

3月2日,IBM的实时协作软件Lotus Sametime首次与AOL(美国在线)、雅虎、Google三巨头实现IM(Instant Messages,即时消息)互通无疑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

Lotus Sametime是一种实时协作软件,致力于企业即时消息市场,拥有2000万用户。据悉,《财富》全球100家企业的近50家使用此种产品。同时,全球10大商业银行中的8家、全球10大汽车制造企业中的6家、全球5大多元化金融机构中的4家,以及美国10大制药公司中的5家也在应用Lotus Sametime.不过,之前Lotus Sametime无法与外部的即时通信工具相连接。

周表示,今后,Lotus Sametime用户可以直接与AOL所属的ICQ、雅虎通以及Google Talk进行互通。其中IBM与雅虎共同承诺,将为用户提供IM互操作,并且只需一个登录ID.多角度的重新思索,正在让IBM协作创新的空间变得无限大。

而建立在这种新思维上的IBM也不再像原来一样只是与客户建立最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更期望看成一种伙伴关系,来共同做些创新的事情。

周伟焜表示,未来的IBM将在产品、服务、业务流程、业务模式、管理与文化、政策和社会六个领域拓展协作创新空间。

对于IBM来说,IM的改变向外界传达了一种声音,蓝色巨人正在随需应变。

蓝色巨人正在经历着一个由商人向智者的转变。

转变是巨大的,不过,在周伟焜眼中,这样的变化还是太慢。

对于现在IBM来说,还有四件事需要赶紧做:开放、整合、协作和全球化。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周伟焜说这话的时候,笑容里透着坚定。大家都在说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我倒是更希望中国有一天能够成为全球的智慧中心。

周伟焜简历:

周伟焜(Henry chow)1946年出生于中国湖南,于1968年作为数据中心服务部门的程序培训生在香港加入IBM,而后多次被提升,历任市场和管理方面的多项职务,包括服务、系统工程销售与市场及人力资源等。1984年8月,被任命为东京IBM亚太区总部集团领导的行政助理。

1985年8月,被任命为IBM香港的业务总监,负责公司在香港的所有市场和行政业务。

1988年,出任IBM台湾公司总经理,在担任这一职务期间,他于1990年入选台湾杰出商业人士。

1993年1月,被任命为IBM澳大利亚公司服务部副总裁。并从1994年1月起担任IBM PC公司南亚太区的总经理,负责IBM在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的PC业务。

1995年7月,被任命为IBM中国公司总经理,并于1995年9月出任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至今。

作为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负责IBM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和台湾省地区的业务。

关于“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葛优都知道,人才啊。那么地球上那么多的人,怎样才算人才呢?人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用人公司来说,人才其实就在你身边,关键要看你怎么去用,关于人才这里有6个误区需要注意。

1:认为高潜质人才高度敬业

如果成长中的高潜质人才得不到令人兴奋的工作、足够的认可,以及有机会过上富足生活,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失意。

2:当前高绩效等同日后潜质

低绩效者很少具备高潜质,但高绩效者也未必拥有高潜质。企业应该从能力、敬业度和志向这三个方面对高潜质人才进行检验。

3:将管理新星人才的责任下放

这样做只会限制优秀人才获得各种发展机会,管理者应该在企业层面管理高潜质员工的数量和质量。

4:过多地呵护新星人才

由于担心这些人才在新岗位上失职,管理者会把他们安排到带有培训性质的岗位上,但实际上,最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把优秀人才放到实战岗位上去。

5:明星员工与企业“共度时艰”

在“共度时艰”方面,明星员工通常很难达到公司的期望。决定这些人敬业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是否感到自己得到了认可——而这种认可主要通过报酬来体现。

6:明星员工与企业战略未联系

对管理者及企业战略能力的信任度是支撑他们敬业度的有力的因素之一。公司应该让他们和公司高管一起参加关于重大战略问题的会议。

以上《唐志伟:关于英雄》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关于求职信”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