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有人说,咨询师很厉害,可以洞悉内心,可以一语道破玄机。我却说,这些都是咨询

师对面的那个来询者告诉我们的,包括言不由衷的混乱,都是他们所能呈现出的最大真诚。

各种混乱中,转行、跳槽是很突出的一类,这是一个职场人在厌倦了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常会考虑的一种职业调适手段。工作几年,并无建树;横向比较,不如别人;看看未来,并没有让自己兴奋的可能。于是,就开始琢磨了:是不是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呢?

适不适合确实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密码,这个密码不在测评里,不在职场前辈的各种心经里,也不在海量的“热门行业”信息里。职业适合的密码,其实就在你自己过去的经历里。

你想要的是认同

云萍也是来咨询适合的工作的。她在外企的项目管理部门工作了五年,感觉职业难以承载她的理想。

“老师,我们一起来探索下我的价值观吧?我感觉目前的工作不适合我,主要原因是价值观不匹配。”云萍一上来就说出如此专业的词汇,看得出她是有备而来。

我并不着急:“你说你的工作不适合你,那你有没有想过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样子呢?”

“有的呀!”云萍开始描绘她理想的职业,“要在工作中能接触到广泛的、高端的人脉,接触到有智慧的人,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她最后总结到,“社交关系、职场人际、帮助他人、获得智慧,这就是我的价值观。”

我用心地听,我似乎感觉到这些华丽而动听的词汇背后,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有的只是希望挣脱的、空洞的向往。这些向往又似乎言不由衷。

“看来你对自己的了解还蛮多的。”我点点头,转换了一个话题,“我们都知道,如果希望转行到一个陌生的职业,一定有可以迁移过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一定在过去的经历中体现过。我们一起来梳理下,有没有一些让你兴奋而有成就感的经历呢?可以发生在工作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活里。”

“老师,你说的是成就故事吧?我有的,也分析过。”云萍显然是学习过职业规划。

“那你说说看吧?”我依旧平和地看着她。

每个人都有解决自己生涯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看到纠结的话。没有解决,就说明还未看到纠结。

云萍开始描述自己的成就故事了,曾经组织过一个校友活动,曾经张罗过的圈子聚会,曾经参加过的一个高端论坛。这些活动都组织得周密而精彩,但是,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工作的内容,都是业余时间在其他组织里的活动。

每个故事里,我都问了好多问题,有一个问题我一定会问:成就感从哪里来?

从详细的描述中,我不禁好奇:似乎这些成就感都来自于别人的认同。那么,助人、职场人际、社交关系、智慧,是不是都与此相关呢?

“不是不是,我不是追求别人的认同。”云萍先是本能地矢口否认,然后,她陷入了沉思。

我想,这是个好问题,需要等等她。

转行是块遮羞布

等云萍思考了一段时间,我继续问她:“刚才说价值观的时候,你反复强调助人。那么,我们看下,如果不是追求成就感,你能够做一些默默无闻但利他的事情吗?”

“当作一种职业的话,或许就不会了。”云萍若有所思,“这么说,我看重的价值观其实是成就感了?”

“你觉得呢?”我反问道。

“或许是吧。”云萍并不确定。

“和我说说你的工作吧,你开始一直说自己的工作是平淡无奇的。”这时候,我们才转向了她自己的职业。

工作确实平淡无奇,一切按部就班,这样的工作让云萍很难有成就感,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交际圈、高端人脉。若真如此,转行倒是必然了。不过,在云萍强烈的成就诉求中,我似乎听出了一些不安。

“你知道工作不能让你满意,也知道自己渴望成功。为什么这么久了,却没有直接尝试谋求新职呢?”我好奇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得到的却是大段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云萍才抬起头说:“因为我自卑。”接着,她和我讲了自己的一段职业经历,曾经有一次,因为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因而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从此以后,她就不再主动要求任何有挑战的任务了,工作时间的平淡无奇完全是自己争取的结果。

我明白了,寻求转行,只是把这种手段当作自己职业发展不适的一块遮羞布,遮住了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担心被别人看到,并且在手忙脚乱中一副很上进的样子。

转行这块遮羞布,遮住的其实是自卑。

扯掉遮羞布

“转行也是没办法获得成就感的。”我明确地告诉云萍。

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而简单的事情又似乎没有价值。这样的转行结果,要么不能获得成功,要么转了依旧空虚寂寞冷。

“那怎么办?”云萍似乎都要急哭了。

不善公众表达还不是硬伤,硬伤在于她不敢面对自己的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能力,学会和它相处,才能够让自己发展。

对于云萍来说,直面转行遮住的自卑才是最重要的功课。

自卑,源于经历,源于过去的不断验证。每个人都会有自卑的时候,有些人敢于直视并接纳它;有些人被自卑吞掉了,衍生出自大;有些人在自卑面前瑟瑟发抖,随时准备逃走。转行,经常就是逃跑的一种表现。总想尝试新鲜事物,企图找到一个新的领域建功立业,还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我就是不适合,我需要转换到适合的领域里去。适合与否,至少要试过才知道,不去尝试就断定自己不适合,多数是逃走的。

我扯掉了转行的遮羞布,那点自卑就不足为惧了,在极力躲藏而无处可藏的时候,那个恐惧也就没有想象的可怕了。魔鬼是自己塑造的,也是自己一点点养大的,放轻松、直视它,幻影自然委顿下来了。

我告诉云萍:成就感是通过能力博得的,转不转行都不是问题,先来分析分析你的能力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优势、劣势、擅长、不擅长、喜欢、不喜欢,每种能力都一定要有可以证实的表现。分析中,我帮云萍找出了很多“以为”的能力,以为擅长,或者以为不擅长,但实际上从未使用过的。我告诉云萍:“这些所谓的‘能力’其实和你无关。”

分析出来后,反倒清爽了,不管擅不擅长,能力屈指可数。然后,再对应到现在的工作中,哪些可以更好地使用,哪些需要创造机会迎接挑战,哪些需要避免使用。根据工作需要,我们一起制订了一个直指目标的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一套能力发挥的“组合拳”,打出职业内的个人品牌。看了这个计划,云萍也轻松了:看来,该来的迟早要来。

这只是获得成就感的第一步。从正视自己开始,一个人会把注意力投入到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在咨询中,我也确实听到了云萍工作中缺乏挑战的情况。

于是,我告诉她提升成就感的策略:

一、先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是对外拓展可能性的前提。既然已经清楚了自己的能力结构,就用己之长,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自己的能力训练场。

二、看得出,云萍是一个善于交际和拓展人脉圈的人,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职业内外的链接。之前之所以一门心思想转行,是因为逃避,现在不逃了,就要把职业转化为资源。m.zC530.com

三、依然可以对外寻求可能性,但是对于新目标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助人和智慧了,这些是实现手段。对云萍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成就感。如果一份职业可以满足成就感,如果满足成就感的职业提供给自己机会,那就说明自己开始成功了。

具体的方法也很快明晰,这次的计划甚至都不再把职位晋升作为主要目标了。云萍说,能力提升才是王道,我要在一年内,让同事们刮目相看!

积累越久,爆发力越大。

面对,并不总是要战胜的。多数能力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建立起自信,还有些只能做到平均水平,还有些,真的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限制,主动转化到自己更为熟稔的方式就好了。

主动转化,就是一种面对,被动躲避,却是欲盖弥彰。

我想起了电影《国王的演讲》里面有一句话:这个人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可他把精力都花在和我作对上了。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逃避恐惧上。

转弯看见

获得自信的必备信念:

1. 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通过做事情,获得成就感,自信才能回来;

2.挫折会打击自信,但永远不要躲避它,从挫折中学会认识自己也是一种面对;

3. 每个人都有优劣势,“用优势,避劣势”是一种策略,不是一种无能。

《在人生拐角处》一本未出版先火起来的书,收费案例数涯导师32个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答案;畅销书作者古典、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自我管理大牛战隼鼎力推荐~

zc530.cOm编辑推荐

职业规划想转行,如何转行?


很多人对目前的工作不喜欢、很厌倦;很多人打拼多年,跳来跳去,发觉还是没有混出点名堂来,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也有许多人对整个行业环境感到失望,没有信心。所以,要不要转行?转行好象比较难,换一个新的行业?没有什么经验,谁会给我机会?!这是许多人经常冥思苦想始终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我们常说的转行可以有三种理解:1、转换行业,2、转换岗位3、转换行业和岗位。

转换行业难不难?

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是什么岗位,以及从什么行业转到什么行业。能否转行成功,要看你是否掌握了其中的门道。

例如常规的财务岗位,总的来说转换行业不是太难。特别是从某个行业转到记账方式差别不大的某些行业。

转换行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但是,不少人换过好多个不同的行业,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仍然看不到希望。杏就是这样。

杏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广州都工作过。刚开始分配到一所大学做出纳,感觉事业单位太沉闷、没有活力,不会有大的发展,后来调到一家国营的大型电子厂做成本会计,发现在这里做好做坏都一个样,看不到发展的机会。后来又进了一家国营的进出口公司,情况没有多少改变,还是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提拔。所以后来跳槽到一家私营咨询公司,又发现公司很不稳定,规模不大,感觉自己在里面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接着去了一家跨国通信公司,她在这家公司做的时间最长,她很喜欢这家公司的管理方法,很规范,岗位职责分明,给每个人的权限也较大。他们用ERP系统,她也学了很多财务软件的知识。最后一家是国内著名的软件公司,做总帐会计,感觉跟上家公司相差不大。

就这样杏尝试了六个毫不相关的行业,都是做财务工作,但还是看不到前途,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杏感觉做财务好象已经走到了尽头,不知道在这一行如何上升。但所学专业又是财务,向其他专业发展,无论从文凭,职业 培训 到工作经历,都没有相关的让人信服的资本。她的朋友、亲戚都建议她不要放弃她的专业。

每个行业都有适合你的舞台

许多人对目前的工作看不到前途,就想到跳槽,换一个行业。其实,行业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每个行业都需要搞销售、市场、技术、财务、行政、人事等各方面的人才,许多行业对大部分人都适合,只存在一个你熟不熟悉这个行业的问题,再就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好不好的问题。

无论你的性格和天赋是什么,都能在你选择的领域或行业找到用武之地。

假定你喜欢电影,想选择电影业作为你发展的领域。你的第一直觉可能是,这意味着,如果我没有演员、剧作家、导演或者影评家的技能,在这个领域就没有我可以从事的工作。

并非如此。在这个叫做电影的领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在每个影片的演职员表上,你都能看到它需要的技能这些职位的名称如下:服装设计师、化妆师、发型设计师、摄影师、灯光师、声音混合师和声音剪辑、音响师、演员、音乐家、内部设计员(布置场景)、木匠(制作场景)、画家(制作背景等)、艺术家和电脑动画设计师(为特定的效果)、动物训练师助理、人事助理、秘书、公关、会计师、旅行专家(选景)、研究人员(特别是关于另一个时代的电影)等等。

转行的关键是转换岗位

例如,对于杏,在指导下,她成功地应聘到一家做财务软件的公司,做财务软件的 培训 。这个岗位对她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但是她既是财务方面的科班出身,又有丰富的财务实操经验,包括应用财务软件的经验,只需运用她善于口头表达和富有感染力的天赋和性格,把她认为正确的方法传达给别人。从上个星期她打来的电话中得知,这回她才真是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所以,转行的关键不是转换行业,而是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如果感觉职业发展不顺,首先要思考的是所在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天赋。

职业转换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一定要你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你完全可以继续留在你熟悉的行业或领域,所需要的经常只是稍微调整一下岗位而已。

给转行的你几点建议


为什么职场人到了一定的阶段都会有“转行”的想法?从70到80再到90后,转行的心理一代比一代坦然。首当其冲的是专业的不对口。很多人出于谋生的压力,一开始没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将就找一些可以“混口饭吃”的工作,慢慢有了一些基础之后,就开始考虑事业的发展,个人职业规划等等,所以就想依靠转行来扭转局势,这当然无可厚非。更何况,很多公司本身业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有人统计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公司新业务都有跨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人因此“被转行”。此外,员工晋升到管理层后,也是一种“向管理的转行”——就算你打算长期在一家公司,也要做好“被转行”的准备。

给转行的你几点建议

除此之外,很多人会随着个人兴趣的改变或者市场的变化而产生改行的想法。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是公司的市场培训经理,经常外出给各行各业的人士培训,工作了10年,实在厌倦了这种候鸟式的工作环境,再也不想出差了。于是,自己创业做起了咖啡店,这个转行跨度不可谓不大。出人意料的是,她做的非常出色。因为,做咖啡是她的兴趣,而多年积累的人脉也为她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不过转行之前,务必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风险评估。转行并不总是成功的,这其中会有很大的风险在里面。俗话说,转行穷三年。如果仅仅是穷三年,后面一片光明,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纠结。如果转行失败,那么不仅仅穷三年,你曾经拥有的也将泡影。所以在转行之前,你需要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人脉,职业目标计划等等做一个梳理,尽可能的做一个完善的方案,这样才不至于输的太惨。

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过渡

很多人一想到转行,第一时间就辞职了,想着全职在家学习,不学会不罢休。这个不推荐这种形式。因为一是很可能转行只是你暂时的决定,也许一时头脑发热说不定,二是,即使是你经过慎重考虑的,人的学习热情是有限的,上学读书的时候每天没什么事,也没见你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所以,如果你想快速有效转行,我建议选择寻找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这是一个非常便捷的途径。

顺利转行要怎么做

大多数人是无意识的做别人认为你的样子,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是的。当改变职业,通常给自己一个目标:找到一个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你可能会问建议的朋友,会反思过去的经验,或做职业测试和评估。一旦他们发现时间去思考,以采取下一步行动,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如果法官只有“是”和“否”时,往往意味着你别无选择。这时,所有的常低于预期的内容。大胆假设,小心点,别被锚定过去的经验和现状,立足未来,试图找到正确的姿势可能自我,是职业生涯的变化。

首先,列出你喜欢的工作,你想要的工作,你想成为的人。 这些都是可能的职业转变。 然后,而不是潜入,练习,经验,然后判断结果。 以最小的成本进行反复试验是测试产品在市场上生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转换到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也是如此。 由于我们有限的精力和高成本的交叉,我们可以保留我们的工作,并通过兼职工作,参加外包或课程体验他们第一。 许多人因为作家的作品而崇拜他们,他们可以一边写作一边环游世界。 而我朝九晚五的工作只有小隔间那么大。

下定决心,辞职,写全职??你为什么不先写5万字。这是最小的试错成本,试错过程,实际上是为了埋伏笔的过程。

最后,要注意的新触点的发展,特别是需要找到在行业中的导师。过去的连接会阻碍你的职业生涯的变化,因为他们是最后你的认知评价你的。接触新领域,将为您提供各种新的机遇和情感上的支持,将帮助你融入熟悉行业规则,给予积极的反馈。切换到另外的工作或另一份工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基本上是自我认同的变化和重新身份的过程中,职业身份是一个重新塑造,重新演绎过程。

职业成熟阶段,转行你敢不敢?


【导读】:当你处于这一职业创新阶段时,你是否有了转行的念头?你又是否准备好了呢?如何才能确保你能成功的转行吗?

一般,我们将职业生涯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即在校学习阶段。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通常是毕业后一到两年。处于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阶段。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毕业后三到七年。这是由职场菜鸟过渡到高手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选择的职能与行业将会影响终生。
第四阶段:维持阶段,工作相对较稳定,工作已五到七年。职业变动也较谨慎。
第五阶段:衰退阶段,通常在退休前三到七年。
而第三阶段,职业生涯的成熟阶段,人们大部分可以说是比较标准的职业人了,可是也正与此同时,职业初期的兴奋点不在了,盲目点也不在了,对于个人职业能力的把握相对成熟,知道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擅长什么,缺什么,应该补什么,因而也更容易对就职的行业产生怀疑,行业特点是否与个性特点相符?兴趣是否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于是跳槽,甚至转行的频率就逐渐加大起来。从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咨询中心的统计情况来看,处在职业生涯成熟阶段的职业人也是求助于职业规划专家解决职业困惑最多最常见的人群之一,其中又有超过70%的人是考虑要不要转行的问题的。
新年伊始,会有更多的职场人考虑着这一问题。那么,当你处于这一职业创新阶段时,你是否有了转行的念头?你又是否准备好了呢?如何才能确保你能成功的转行吗?
案例一:
背景:周先生,上海某财经大学毕业,在全国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四年,工作期间获得海外经济硕士学位。工作适应性较好,个人喜欢音乐、美术等和艺术有关的东西,在艺术欣赏上比常人敏感的多。
现状与问题:四年的工作虽然累积了相关的经验,但从来就没有满足感,唯一的快乐是在这个公司里交了很多朋友。个人并不喜欢会计专业,并且感觉在该处继续下去也难以得到进一步升职,个人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了。年龄渐长,危机感十分强烈,感觉入错了行业。工作缺乏动力。想转行,可是没方向感,也没有勇气。
案例二:
背景:冯小姐,三年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方一所重点外语院校的日语专业。毕业后先在上海一家外资外贸公司做文秘,处理部门领导的日常事务等;后进入一家经贸公司担任项目执行秘书,积累了一定的职场经验并提高了英语水平,在与日资公司的协商和联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老板的器重。性格文静踏实。熟练掌握两门外语,有一定的外贸知识,熟悉国外商务环境。有将近两年的工作经验,擅长与人相处。
现状与问题:因为公司规模太小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打算离职谋求更大发展。但在求职中发现,招聘信息不外乎文秘、翻译类。个人有强烈的危机感:发现外语专业的人没有核心竞争力。打算转行向会计师方向发展,工资水平要相对得到提升。
职业规划专家答疑:
问题:以上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了转行的想法,您觉得什么样的职业状态适合转行呢?
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通常当我们具备以下职业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适当考虑转行。
1.所就职的行业不能发挥个人专业能力。
2.个人素质得不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完全不适专业特色。
4.难以维持较长期的工作兴趣。
5.职业危机暴露明显。
6.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问题:转行应该做怎么样的准备呢?

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在确定自己目前的职业状态适合转行的前提下,应做如下准备。

第一步:明确目标,着手准备

通过个人优势和劣势的分析经及市场前景分析,明确你要转入的行业后,可以选择脱产学习或者在职参与公司培训。在了解了个人在转入新的行业前所欠缺的必备知识和积累之后,一定要对个人的素质进行培训准备。否则直接考虑转行,势必造成转行失败,因为本身的起点就是劣势。

第二步:经验弥补

理论知识可以在准备阶段完成,但是相关行业所缺乏的经验,则只能通过实践,实习来弥补,才能不但利用到个人的优势,又不会使自己在新行业的专业素质上有严重缺失。想要快速转入新的行业并适应,必须在经验上弥补。

第三步:把握时机,发挥优势

在转入新行业之前的寻找过程中,把握时机,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上,因为劣势和缺乏已适当得到弥补,并且之所以转入新的行业,正是在考虑了个人优势的前提之下,因而发挥优势把握时机,是适时转行的关键。

问题:转行会带来怎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呢?应该注意些什么?

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若转行成功,则可以带来新的职业高潮;若转行失败,则可能导致职业判别中的盲目。

需要注意的是:

一要利用已有资源,若不能利用已有资源,或者要放弃大部分已有资源,则转行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选择。
二是要利用已有经验,若已有的工作经验不能在今后的选择中发挥作用,那么说明要么过去的工作是失败的,要么预示着转行的失败。
在此基础上开发新资源,一定要着眼于个人优势上开发新的行业优势,找到转行的切入点。抓住时机转行,时机是关键,提前转行会因准备不足导致转行失败,后滞转行会因错过适当时机切入过晚导致转行失败。

决定你几点下班的,不是老板而是你自己


前段时间有个日剧挺火,叫《我,到点下班》,也有人叫她《老娘就是不想加班》。该剧以“加班问题”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了黑心企业,婚恋观,工作价值观等社会问题。

决定你几点下班的,不是老板而是你自己

又恰逢之前国内关于996的讨论,这部剧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少热议。今天,我们从员工角度来看加班问题,推荐你认真思考。

1

“几点下班”

已经变成一种心理状态

现代离开办公室,它只能被称为物理上下班。但是,你的手机,微信,邮件没有停下来接受信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同样的工作要做,以传达信息给同退。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业务总监。 我也不会忘记在电脑桌上吃饭,在工作的时候吃两口饭。

什么项目上线时间紧,KOL不配合的问题,H5出BUG,天猫资源没谈,明星要重新安排.......

听他的几句电话,我可以猜到遇到了什么问题。

利用时间来弥补差距,是现在普通人最可靠的方法。

选择正确的行业、正确的老板和正确的机会都是肤浅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抓住机会改变你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那些人比你更好,工作时间可能会比你晚。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准时离开是一种精神状态。 驱动它的更多是动力和承诺,而不是时机。

这里的“守时”,不是时间的守时,而是对你自我成长的肯定和满足。改变了这种思路,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应该下班不再是公司的坚定指标,而是自己的人生指标..

当索引集以上的生活公司指数,你的眼睛会不会对“公司政策,我下班”,但重点是“我决定,我要下车的工作。”

这有着本质区别。

然而,下班晚的人一定比下班早的人生活得更好,这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这也是今天要谈的一个关键话题。

2

想要准时下班

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资格

决定一个人能否按时下班的不是老板的要求或公司的政策,而是你的生产力。

高效的人,在下班前已经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完全有资格告诉公司,我想按时下班。

如果老板也阻止你,你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理由搬出去和他争辩。那么大部分车主都会选择默认。因为他知道,你这么好的人,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

另一方面,生产力低下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扰乱水面和捕鱼。 前一分钟你还在发微博,下一分钟你就在储藏室里聊天了,下一分钟你就收到了一个包裹。 认真放在手上的工作时间没有多少,所以拖到下班时间,然后说今天又要加班。

这就是活该。

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呢??实践的两个方面:

1)建立自己的“模式”

“ pattern”是英语中的一个例子,意思是一个模板。 问你什么是“模式” ,就是问你在分析问题时遵循什么样的逻辑,以及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它。

我们可以把模式理解为行动的大纲。

模式发生错误时,后面做无用功,效率自然就会下降。相反,当模式是正确的,根据这个模板来进行大概率错不了。反复使用后,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因为熟能生巧。

举个例子。

99% 的品牌营销项目遵循这个模式:

思考,收集信息,总结和分析,你至少可以做一个80点的营销计划..当你很好地使用它时,即使最后的PPT是70或80页,也只需要两三天。

如果你经常在公司挑灯夜战写程序,你明白我的意思。

规律是什么?

我从无数的营销建议中提炼出来的。把经验变成共性,把共性变成规律,然后通过抽离概念形成思维结构,最后变成我的模式..

当你有这样的想法,从他们的日常工作,这些方法有意识地重播的总结,实际上你会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不管是什么行业,不管是什么工作,掌握这项核心技术,你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学会工作精力管理

所谓工作能量管理,就是合理分配能量,从而实现价值产出的最大化..

它开始从自我的深刻理解。

每个人的最高能量水平在一天中是不同的。 有些人早上精力最充沛,有些人直到深夜才有灵感。 了解我们的精力是如何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我们将最佳的精力分配给不同的任务。

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正确的事情上,在无形中更有效地工作。

3

想得到常人所不能得

就必须承受相应的代价

成品观点和方法,最后和你说话离题。

我们可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没有找到一个我愿意为我的一生而奋斗的职业?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自我实现的感觉,那只是一份每月都有固定薪水的工作。 不能爱,自然就不会主动付出,当然也不会得到非凡的回报。

像我身边不少创业成功的朋友,他们已经当了老板,可拼起来比自己员工还狠。996,997甚至有时候007都是家常便饭。

问他们为什么想不开给自己找虐,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是说“我想赚更多钱”。

反而更多的是说:“我想把这事儿做成”。

早点明白这一点,会活得更清白一点,也更坚定一些。

职场中你要适应规则而不是规则适应你


厚积薄发是先有积累再有爆发。无论你天赋异禀还是平凡普通,都请先磨炼自己,适应规则。

职场中你要适应规则而不是规则适应你

1、即使你再聪明再有能耐,先把布置给你的手头工作做好。

倘若给你的工作是写一份研究报告,那么问清楚报告的目的,把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再三考核确认,资料信息来源标明清楚,格式排版工整;倘若安排让你接待客户,弄清楚客户的行程安排,个人喜好,生活习惯,最好连客户老家是哪里的你都去弄清楚。这些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你那么聪明,先把这些小事做好。老板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小事做好才敢交给你大事。

2、任何一项工作,在你没有看清楚它的全貌之前都不要妄下断论。

什么是整幅画的含义是什么?整个项目,整个部门的工作,你是整个公司的意义何在?做得很好会造成什么影响?有关部门和人员谁参与?随着工作的完成哪些资源需要?什么是整体规划的时间?甚至每天让你整洁的厨房这样的“作品”,你不觉得“屈才”,“低就”。我的朋友有一个公司的老板,没有像盯着在茶水间,没有看到谁拿了东西放回原处,看到谁打开冰箱没有关闭,时间,看看谁到处倒洒地面,最后年终评估一个名为专栏的性能减半“办公室行为礼仪,”不合格的人都年终奖。你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

恰恰不是,就这么没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茶水间行为‘背后进行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的态度,放在自己工作上我们有时候他们就是不得了的事情。职场里这种‘小处见真章‘的例子不要因为太多,你轻视它,指不定以后学习什么问题时候就吃闷亏。

3、谦虚不是示弱,是为了以后更强。

不懂的事情虚心请教.. 即使你看不起这个人也只会奉承,那个人不像你那么高,另一个人的英语不像你那么好,但别人可以在这个职位上一定有他的理由,而不是看不起别人研究为什么别人能进入这个职位,如果你能做到的话。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和分析,去适应规律,去反思和学习新事物,不炫耀,不求有功..

4、别相信对事不对人

在中国,很多人都相信,对事不对人,其实你针对事情,这背后就是在针对人,你既然针对人,就要有思想准备,你能不能斗的倒这个背后的人,如果不能,就消停会儿。你认为自己只是说事而言,而别人不这么认为,认为你这是在挑起一场权力斗争,人家认为你在宣战。

5、职场讲的不是道理

职场不是学校,它不是来让你讲道理的,而是讲权力的,谁的权力大,谁就有道理,你权力小,你就要听上级的,至于你认为的有道理,那是你自认为而已。

职场中给转行的你几点建议?


小编觉得为什么工作场所的人在某个阶段有“改变职业”的想法?从70年代到80年代,再到90年代,一代比一代人改变了职业生涯,平静下来。小编和你们一起来看看以下数据:

职场中给转行的你几点建议?

首当其冲的是专业错误。很多人出于谋生的压力,一开始找不到专业的工作,只能找一些“吃”的工作。在慢慢地有了一些基础之后,他们开始考虑职业发展、个人职业规划等等,因此他们当然希望依靠职业转变来扭转这种局面。更重要的是,许多公司对自己的业务不再那么清楚了。有人数数,发现公司的新业务大多有跨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人都已经“调换”了。此外,当员工晋升为管理层时,这也是一种“向管理的过渡”-即使你打算在一家公司呆很长时间,也要做好被调职的准备。

此外,随着个人利益的变化或市场的变化,许多人会改变主意。例如,我的一位曾经是公司营销培训经理的朋友经常出去训练各行各业的人并工作了10年。她真的厌倦了这种类似候鸟的迁徙工作环境,从不想出差。所以,我开办自己的咖啡店业务,这个过渡期并不大。令人惊讶的是,她做得很好。因为制作咖啡是她的兴趣所以,多年积累的网络为她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你改变职业之前,你必须清楚地了解你的未来。即风险评估。改变职业并不总是成功的,而且有很大的风险。俗话说,三年的差事。如果只是三年的贫困,后者是光明的,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纠结。如果你不能改变职业,你不仅会穷三年,而且一无所有。因此,在你改变职业之前,你需要理清你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职业目标等,并尽可能地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以免损失太大。

选择正确的过渡方式

很多人想到改变职业,他们在第一时间辞职,想着全职在家学习,不学会不放弃。建议不要使用此表单。因为这种变化很可能只是你的临时决定,也许它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发烧。其次,即使你仔细考虑过,学习的热情也是有限的。当你去学校时,每天都无所事事,你没有见过你。我整天都在学习,所以如果你想快速有效地转换,我建议选择一个可靠的培训机构,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方式。

顺利转行要怎么做

大多数人是无意识地做别人认为你是什么,而不是他们真正可能是什么。当你改变职业时,你通常有一个目标:找到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你可以向你的朋友寻求建议,反思你过去的经历,或者做一个职业评估。一旦你觉得你找到了它,采取下一步,打破水壶和沉船,并全力以赴。如果判断仅仅是“是”和“否”,通常意味着你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所有人往往都没有达到预期。大胆的假设,仔细的验证,不以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情况为基础,立足未来,努力寻找可能的自我,是改变职业的正确位置。

首先,列出你羡慕的职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以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可能的职业转变。然后,不要潜入其中,先练习,体验,尝试,然后判断结果。最小成本的尝试和错误是许多产品验证市场可行性的一种方法,而且转换也是适用的。由于我们有限的精力和高成本的银行间尝试,我们可以体验他们的兼职,外包或课程,同时保留我们的工作。许多人羡慕作家的工作状态,可以环游世界,边走边写。而自己从九点到五点,空间只有点阵那么大。

决定辞掉你的工作并写下全职的时间?为什么不先尝试写50,000个单词。这是最低成本试验和错误,试错过程实际上是埋伏笔的过程。

最后,注意发展新的联系方式,特别是需要在行业中找到导师。过去的关系会阻碍你的职业转变,因为他们会根据你过去的看法来评价你。新领域的网络将为您提供各种新的机会和情感支持,帮助您整合、熟悉行业规则,并提供积极的反馈。这并不像改变工作或职位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一个自我认同转换和重新认同的过程。这是一个重新塑造和诠释职业身份的过程。

小编建议大家在职业选择其实有点像下注,放下筹码,发现错了,及时止损回来,回到原来的心重新选择是最好的计划。

年底想转行换工作?先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


职场上有个说法: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为什么很多职场人都这么说呢?

因为,转行就意味着从事一个新的行业,相当于重新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其中的风险是需要每一位想转行的职场人慎重考量的。年底想转行换工作,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小编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转行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1.不满意现在的职业

很多人选择转行大多是因为不满意当前的职业,不满意的方面可能是现在的职业的工作氛围、工作内容、薪酬待遇、人际关系、发展空间等。如果在你转行后从事新的职业也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否可以避免这些不满意的方面?

2.因为个人兴趣爱好

很多人在一个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喜欢的,逐渐失去了想在这一行业持续下去的工作热情。那么,你就需要考虑,转行后是否能在新行业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在这个领域深挖钻研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新行业立足站稳脚跟。

二、转行的资本有哪些?

1.个人能力

在新的行业里,你的能力是否还适用,这一点很重要。你以前积累的工作经验有多少可以为新工作服务,要做好评估。隔行如隔山,认清自身的能力优势,转行才不至于茫然无措。如果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不能满足新的行业,就要考虑清楚从零开始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本,做好换行成本预估。

2.人脉资源

如果自身积累的人脉资源能够为你的转行提供帮助,那么,你转行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试想,如果你从事的新行业是销售行业,而你的人脉资源可以为你提供客户资源,对于你在新行业站稳脚跟是很有帮助的。

三、转行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转行不应该是一时情绪化或是临时起意的决定,而应该是做了充分准备后做出的决定。转行之前,对新行业有详细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新行业立足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等等。转行前,做好行业调查,是对自己的职业道路负责。

总之,转行之前,大家一定要仔细考虑以上这些问题,任何一个职场人都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转行,也要承担转行带来的结果。裁员寒潮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转行需慎重。

程序员你真的只是程序员吗[2]


或许上面写的比较偏激,但真的是很普遍,我想告诉你们,你们虽然只是负责一个模块,但无论如何,请要知道你的项目到底是什么,如何运转,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因为这是对你自己的一个提升,也是对公司的一个负责。说到负责,我不得不说责任感,很多人就是缺少了责任感,以为完成了任务就可以了,但你要知道,你的公司或许等的不是你的完成呢?

请您拿到项目需求的时候,分析一下您要做的东西,用你敏捷的思维想一下,该如何去做,还请您多想想下一步,如果扩展了,我要改哪些地方,最重要的是,请您想想,这个任务对公司是否有利,或许你会说你只是个程序员,我没有权利去改变任务,没有错,你是个程序员,首先请你完成你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想想任务的完成对公司的运营是否起到反作用,因为有时你会比你的老板更了解项目对公司的利弊。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太好,不要怕,提出你的观点,但一定要想好你观点的描述,尽可能的表达清楚,让你的老板知道你的意思,因为老板他不一定懂技术,所以一定要白话一点。如果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你们老板也听明白你的意思了,那样你们老板会更加的器重你,而不会不可理喻的让你完成他所要的东西了。毕竟这是对他好的建议,也是对公司发展好的建议,如果你的观点不好,那样老板也会给你一定的提点,何乐而不为呢?

下班后,请你抽空想想公司的发展吧,因为你是公司中的一员,公司发展前景好也代表着你的发展前景好,如果你的想法给公司带来了好的前景,那也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肯定。

最后说说面试,我也经历过很多面试,同样也面试过很多人,刚开始也会为工作着急,到处找面经,但最好的面经是无法从其他地方找来的,因为面试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再的ctrl+v 。刚开始我也会紧张,但马上,我调整了自己,每次面试就当自己一种磨练,一种交流、沟通、展示的机会,随后的几次面试都比较成功,再随后的几年,我回到了老公司进行面试,显然他们对我的能力已经是一个肯定了,最后我还是没有选择他们,因为我回去面试只是为了看看公司的发展进行的如何了,因为这一切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努力。最好玩的是一次邮件面试,对方给了很多题目,大多是网上都有的,我也没有baidu,用自己的想法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意见,没想到对方回错了邮件,把他给人事的邮件发给了我,貌似是说面试还可以,就是工资高了点之类的话,我也懒得继续往下看,回信给对方,发错邮件了。过后不久收到对方的面试通知,更确切的说是offer,不过在他电话中我直接给回绝了,因为我已经在一家自己喜欢的地方就职了。

我爱我的公司,我爱我的程序,我也爱我的老婆和家人,因为他们给了我快乐,也给了我支持,让我能更全身心的去投入到代码之美中,我更相信公司能异军突起,成为IT界的领军人物,因为我看到了一群为公司孜孜不倦,辛苦能力的同事,我很爱这种氛围,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收获,就算没有收获,我也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沉醉了,因为我快乐,因为我是个快乐的程序员。

你是在追寻梦想,还只是在“歪歪”?


在做了三年多的生涯咨询,积累了近二百个收费个案,有了一千多小时的咨询时数之后,我开始挑客户了。我只做三类生涯问题的咨询:愿景规划、生涯平衡和复杂的职场关系。

原因很简单,我的咨询收费不菲,这三类问题的来询者一般比较有支付能力,这样就比较容易建立合作的咨询关系。而对于职业定位、适应问题的生涯困惑者,我希望更多以写作、讲座等公益的方式来支持他们,他们也可以寻求同样能够很好解决问题但是价格低一些的咨询师。可是偏偏总有打着愿景的幌子,来做职业定位咨询的人,这些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迷信权威的。请原谅我的直接,这和一个解决不了生存问题的女孩非要买个正品LV、PRADA名品包是一样的。花更多钱,解决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问题,买包不是为了用,是为了显摆。买贵的咨询不是为了显摆,但却是为了内心的安全,而不一定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咨询师的级别和收费只是代表了过去咨询的经历,积累的咨询时数和满意率,当然级别越高,职业资信也会越高。在能够保证解决当下困惑的同时,自然是价格越低越好。又有谁不是从初级咨询师开始的呢?

还有一类人,是分不清楚愿景规划和定位的区别。当一个人不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在视野内进行了一些尝试,无果而终之后,就开始有“梦想”了:一定有一个最适合我的工作,我做起来会特别开心,还倍儿有价值。可是梦了半天,只意淫出了一个特别向往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根本没想法,于是,就命名为“愿景”。或者是看到张三李四做的工作非常光鲜,自己想做,没有路径,或者不愿吃苦,于是就把那份工作幻化成为“愿景”了。这些问题不是职业定位就是职场适应,根本谈不上愿景规划。

那么,愿景究竟是什么?愿景就一定是高大上的吗?未必。愿景也是一种做事的方式罢了,只不过,愿景是在用自己的天赋做实现自我的事情。

用自己的天赋,这是利用的手段。这就和刚入职场的职业定位不同了,定位的时候有两种方向,一种是看自己有什么能力,就找什么工作,比如大学毕业,多数人都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因为自己似乎没得挑,想跳专业?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实践、门路熟人的话,就只能进入销售、行政这些门槛低一些的职业了。还有一种是看自己喜欢什么,如果一个学计算机的真是喜欢画画,没的说,从基础练起来吧。但说到底,定位凭的主要还是能力,能力有多大,选择空间就有多大。这个时候,各种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或者是开发阶段,尚不熟练,未经检验,谈不上是天赋。而愿景就不同了,经历了多年的职业历练之后,天赋就会脱颖而出,虽经训练而显现,但又非训练能达到,这就是天赋。运用天赋去做事,会非常享受其中,做事本身就已经在自我实现了。

我见过一个极有外交天赋的人,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大趴上,她能够和很多人一见如故,迅速建立链接。我还见过一个极富洞察力的人,他能捕捉别人的细节,并准确说出对方的想法。这就是天赋,先天赋予,后天训练,如果不加以利用,简直就暴殄天物了。

运用天赋还不够,愿景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自我实现既非高尚,又必须高尚。说到愿景,很多人就会想到做公益,做慈善,做改变世界的事情,或者干脆回到自我,做让自己自由的事情。很多时候,这些都不是愿景,而是被社会挤压出来的目标,是一个“不高尚不成愿景”的诅咒。但同时为什么又必须“高尚”呢?这是因为在生存满足了,发展实现了,精神自由了之后,就需要追求一些让自我这个生命个体发挥更大价值的可能,这个价值,一定是与更大的群体,更永恒的时间相关的话题,从这一点来看,愿景又是高尚的。

有个来询者张山在IT行业,职业发展不错,已经做到了部门总监,对于技术领域已经是轻车熟路。在他面前有三条路径可选:一种是继续做技术,做到大牛,其中有些还可以申请专利,下一步就是继续发展自己的技术,甚至通过跨公司的方式建立自己在业内的知名度;一种是从技术转做管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在目前的公司里也有发展的可能;第三种是做一些自己感觉特别有意义,有激情的事情,但是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

其实,这三条路径只有前两条走得通,而且都与愿景无关。愿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以资源为导向。愿景不会在意现在的资源是否充足,而更多的是在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从职业发展情况来看,张山就是需要愿景规划了:职业发展的还不错,有赖以生存的能力,但是似乎缺乏意义和价值,寻求突破,但是没有方向。

说到愿景规划,其实包括两步:第一步是愿景构建;第二步是愿景实现。愿景构建靠自由,愿景实现靠资源,一放一收,相得益彰。

先说愿景构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期待,这个期待或是美好的,或是怦然心动的,或是不做不行的。有人可能觉得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感觉才会迷茫,才会觉得满腹才华、满脑子想法而无处发挥。那是因为我们过的过于匆忙,而没有听到内心的声音。可以自己梳理,也可以请专业人士梳理,区别主要在于效率,毕竟自我分析就像左右手互博,难度更大。

而愿景的构建之所以困难,主要原因就在于多数人生活在一种并不自由的状态,有恐惧,有畏惧,有限制,有束缚,以至于我们忽略了那些曾经让我们兴奋的事情,以至于我们不敢直视自己的天赋,以至于我们被种种噪音吵得迷失了自我。构建愿景的方法很多了,主要是通过摆脱束缚,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唤醒一个人内在的渴望。听一位老师讲叙事趋向的咨询技术时,谈到一个话题:告诉我,你狂野而宝贵的一生,准备拿来做什么?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愿景构建的方式。

我在给张山做咨询的时候,就在帮他看到,原来他自己总是把眼光放在自己有什么资源上,而自己内心有一个特别的期待,就是助人成长。他在带团队的时候,和下属的关系特别好,主要原因就是总是给下属很多的支持,有人说这是领导力,但他从不觉得是要领导别人,而是由心自发地希望看到别人的成长。这既是他的天赋,又是他可以构建的愿景。在咨询的推进中,张山逐渐看到了让他怦然心动的愿景:他希望成为一名技术培训师,未来有机会能够办一所学校,影响和帮助更多人就业。

这就是愿景,深藏内心,一旦被激发,就会按捺不住。

愿景不止于构建,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愿景实现。如果说构建愿景本身一定不要考虑资源导向的话,那么实现愿景,就一定离不开资源整合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有多高远,手段就要有多现实”。一旦愿景出现,就需要把资源梳理出来,为愿景所用。

梳理资源,有三层考虑:直接资源、链接资源、发展资源。直接资源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追求愿景的人不缺资源,显而易见,直接资源最容易拿来使用。比如张山,希望助人,那么自己的IT技术就可以直接拿来助人。第二层是链接资源,看到所有资源之间的链接,也就是隐形资源的显性化。比如张山就发现其实自己在带团队的时候和下属的沟通比较通畅,进而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比喻上,能够用最平实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技术问题,即便是刚入行的人都听得懂。于是,这样的资源就可以和培训助人结合在一起了。第三层是发展资源,也就是现在尚不具备,但是愿景需要发展出来的资源。愿景之所以称之为愿景,就是因为“看得到,达不到,心向往之”的,达不到的这个空隙需要发展出来新的资源来支持。张山就发现,自己需要有相关的技术认证,需要了解教育培训行业,需要通过讲课历练,需要做未来创业的准备,需要……当愿景出现的时候,这些准备,就变得清晰起来了。

有时候,愿景就是这么奇妙,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它永远不会出现,以愿景之名追寻的只是内心那个狂躁不安的内心,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自己挖好的美丽陷阱。而一旦你靠了双脚和臂膀走出丛林,走过沙漠,涉过河溪,准备了一身力量与平和心境的时候,忽然抬头,天际边竟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它不仅美,重要的是扣印了你的内心。这时候,远方就不再是远方,它是迈开腿的向往。

程序员你真的只是程序员吗[1]


你是不是感觉标题有点矛盾啊,是啊,程序员当然就只是程序员而已嘛,还会有其他什么吗?

No,No,No,如果你以前是如此认为的,那看完这篇文章后,请从此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你要改变成一个不一样的程序员(怎么还是程序员?)

虽然我工作经验也就6年左右,但经历了很多,也自己创业过,也是从一个初级程序员走起,因为看的比较多了,某些东西也普遍存在着很多程序员身上,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帮助你们。

当刚踏入程序员这条路的时候,有幸为一家公司开发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因为这篇领域当时还算刚刚起步,自己的编程能力还不太好,所以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每天重复着做完PM给的工作,但是做了大概几个星期,我发觉某些地方真的不合理,但自己又仅仅是一个程序员而已,怎么办呢?我还是按照PM的任务一步一步来做,私下里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着我的做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试着跟我的PM进行沟通,他也发觉不错,所以一并写了方案提交给上级领导,很好的是,我们的领导发觉建议还不错,所以改变了原先的策略,对我们的网站原先的设计进行了彻底的推翻,一套新的理念就此诞生了。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并不是炫耀自己的能力,我只是想说,程序员,你其实不仅仅是worker,更应该是Ideaer。当你选择程序员这条路时,如果你仅仅为了工作而选择的,我想你的人生真的很灰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面试过很多人,大多都是从培训中心出来的,虽然我也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不过我当时是为了学习编程而去培训,但现在更多的人会为了工作而去培训。其实如果你是真正的选择程序员这条路,我想你的思维能力一定不错,因为一般程序员大多是理科出生,理科靠的就是你的思维能力,在某些时候或许你的思维还不够敏捷,但我知道,每个人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就会产生各类的想法,或许某个想法你会改变你公司的命运,可为什么提出观点的人就寥寥无几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性格吧,因为很多程序员都是内向型,因为我们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沉醉在代码中,因为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无法自拔,所以很多时候就忽略了沟通,因为我们打交道最多的是abcd。如果你正是如此,希望你快点走出来吧,分清楚何时沉醉,何时交流才是最好的。我的偶像-唐骏,我看过他的访谈,他在大学时还是一个不会沟通的人,只是偏执于技术,而且和大多人一样,都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行,是个天才,但在他大三的时候,他意识到了错误,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学习交流、沟通,在宁愿委屈自己进入微软做程序员,再到无数次发意见给Bill,一步一步成就了这位打工皇帝。

所以,我们每个程序员要做的是,技术和沟通并行提高。在唐骏的话中,我会学到很多东西,他能从容应对每一次挑战,当时有幸成为唐骏的下属,见证过他的能力,虽然他当时只是个技术总监,但他的想法、创意给盛大带来了无比的利益,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胆大,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从他身上还学到了专一,其实很多程序员会在编程的道路上三心二意,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相信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学会专一的,因为程序真的很美,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和薪资。

我这里又不得不批判一些年轻程序员了,他们仅仅看中的是工资、福利等,没错,这是考虑工作的一点,但你要知道,有些时候,你第一点的工资,或许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呢?我经历过很多,经历过1年工资翻几番,又经历过折一倍,又经历过小公司,又经历过大公司,各种各样看的实在是很多,但我不会说我自己半途而废,因为每次我会把事情做的觉得自己可以了,我才会选择更好的发展前景。我面试过一些人,工作也就2,3年,做过的东西也很多偏向于OA、ERM等项目,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工资也是漫天要价,可真正面谈的时候,我才得知,你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模块,但当我问其项目的整个运维的时候,就会楞个半天,最后来一句,这个模块不是我负责的,敷衍了事。那好,我问你自己负责的模块,如何具体写的,用了何种方式等,基本都会回答,三层架构,什么什么,My god 三层架构是你一个模块就能体现的吗?那好,既然你说三层,何为三层,三层的优点,缺点在哪里?诶~~~~~前几天首页那篇批判大学生的文章,我觉得写的太好了,你们这是在沉醉吗?如果你不喜欢,你为什么非要选择程序员这条路呢?

成长,你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努力


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工作相关,如果工作缺乏成就感,那么人生一定索然无味。而成就感又和什么相关呢?

选择?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喜欢,且擅长。入对行,选对路,在热爱的领域做出骄人的成绩,这一定是一件让人颇有成就感的事情。

能力?不断学习,刻意训练,参加培训,请教高人。让自己的能力持续提升,用实力证明自己是领域高手,这一定是一件让人颇有成就感的事情。

机遇?路遇贵人,关照提点,机遇垂青,心想事成。每当自己准备好的时候,总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面前,这一定是一件让人颇有成就感的事情。

然而,真正的人生并不总是那么戏剧化,所有的起伏、成功、失败、兴奋、低落,包括成就感,都是来得那么缓慢,停留得那么短暂。

如此,人生就无趣了吗?

是不是会被淘汰?

新技术、新业态变化万千,经历着激变发展的职场人最容易有被淘汰的感觉。苏宇在出现了职业倦怠之后,找到了我做咨询。

“赵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缺少挑战,没有意思,找不到方向。”

我在咨询记录本上写下:少挑战、没意思、没方向。然后问苏宇:“具体说说看,你的缺少挑战,没有意思,找不到方向?”

苏宇开始讲起了自己的职业状态,他是做市场营销的,工作快五年,各项工作都比较熟悉而且开始无奈了。自己负责的网站流量、意向客户数据、市场知晓度等工作感觉已经做到了瓶颈:如果公司不再投入更多资源,似乎工作就没什么新的起色了。想有所突破,不是没人,就是没钱,而其他新的路子自己也想不到。

“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吗?”从苏宇的状态里,我感觉到一种失落。

“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就是感觉成就感反馈比较慢,周期太长。”苏宇回答。

“为什么这么说?”

“我负责一部分的市场营销工作,就是负责百度搜索、媒体链接、网页呈现之类的,这些工作的结果反馈可能要一两个月之后才会出现,有时可能会时间更长。等到反馈回来的时候,我也都没什么感觉了,甚至会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你的同事也都有这样的感觉吗?”

“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现在移动互联来势汹汹,有不少同事在负责微信、社群类的工作。公司很重视,投入多,内容新,学习成长也快,我觉得可能会好吧。”苏宇似乎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不太满意。

这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新东西出现,老方式会依然保留一段时间,慢慢切换之后,老的业务和新的形式实现了交接,就会完成历史使命,退出舞台。从大家最熟悉的通讯方式:固定电话、BP机、手机、微信、视频,就能看得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做这些事的人一定会被淘汰。

提升一层

“那你说说看,你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又绕回到刚才的问题上。

苏宇沉思了一下,说出了他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市场营销就是通过一些市场行为吸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进而成为意向客户,通过持续消费购买符合自己价值的产品。

听得出来,很专业。

但我听懂了,我在白纸上一边画,一边说:

“你说的是市场营销的定义,其实,说起来,就是三个字:引——落——停。”我接着讲:引,就是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需要将你营销的产品与未来客户的需求之间建立链接;落,就是你打造一个可以供未来客户停留关注的平台;停,就是吸引未来客户落在你打造的营销平台上,让客户有兴趣对你的产品持续关注。

苏宇频频点头,“嗯嗯,就是这么回事。”

“那我们回到工作的本质上吧。”我指了指那三个字:引——落——停,“如果抛开你现在的工作内容,你觉得,你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吸引什么样的未来客户?”

苏宇开始讲起来:移动互联、微信传播、社群营销、线下活动……

我继续问:“你希望未来客户落在什么样的平台上?”

“微信、网页……”苏宇回答。

我指着“停”字问:“你又希望会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实力保持准客户的粘度?从而可以在你的平台上持续消费?”

“这就需要把内容呈现做精细了。”苏宇开始沉思。

忽然,苏宇像是想到了什么,“我感觉我要做的事情很多呢!其实,不必只纠结于我自己的工作任务,如果站在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参与的。”

“比如呢?”我并没有停止提问。

“比如,研究下各种营销方式之间的区别,看看我手上在做这几件事的价值,努力把平台内容搭建好,多向别人请教。”苏宇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行业在发展,总有内容和形式会被淘汰,那是因为人的兴趣、习惯、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但是总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为这个社会持续创造价值,让世界更美好。人们要做的,就只是跟随变化,创造变化,不必把自己和一些方式绑定在一起,限制了自己的创造力。

管理成就感

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就找到实现成就感的方式,事情更多了,是不是就有成就感了呢?

我问苏宇:“你刚才说,成就感反馈的太慢,这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我会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价值,守着自己的寂寞,看别人的热闹。”苏宇转折了一下,“不过现在好多了,我知道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相信会有更多成就感的。”

我告诉苏宇,他现在只是看到了更多实现成就感的方式,只有让自己持续获得价值回馈,才会保持开心、成就而又有成长的工作状态。

成就感也是需要管理的。

1、预估出你手头所有工作的工作周期。比如市场营销中不同方式的反馈周期,一次活动、一次网络推广。这样的预估需要理性而专业,需要你对每一项工作非常熟悉,投入、效果、反馈周期,如果有些工作了解的不那么多,就需要主动学习,拜访高人了。这也是检验自己专业水平的一种方式。

2、将不同工作进行交叉配置,根据不同工作的周期反馈,而设置出长短互补的工作节奏。有些工作因为周期长,反馈慢,即便是做成了,成就感的获得也会因等待时间长而消耗人们更多的耐心。这时候不妨尝试在中间穿插一些反馈快的工作,让自己总能够持续开心。当然,前提是把事情做成。

3、最后,不要忘记在工作中持续学习,对变化保持敏感,不再把自己绑定在一些固定的事务上。从而,可以及时调整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主动。

我给苏宇画了一张表,希望他回去能填进自己的内容。

苏宇释然了,他说,“我之前感觉自己的工作越做越窄,现在我倒是更有信心了。原来,成就感都是可以管理的。”

职业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仅是谋生的手段,然而希望借由职业发展获得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需要的也不仅只是努力而已。成就感可以管理,工作节奏和方向可以管理,职业生涯也可以管理。当人不再是工作的奴隶,而是可以驾驭工作去往自己向往状态的时候,人就真的自由了。

醒醒吧,你要的不是兼职,你要的是钱


前一段时间,微信中认识的一位学生,发来信息,问我是否有能推荐一些兼职的职位,我问了一下他想要做的兼职的职位,并和他要了一份简历,给他推荐了几个招聘信息,后来他也没有反馈,此事不了了之。

前一段时间,微信中认识的一位学生,发来信息,问我是否有能推荐一些兼职的职位,我问了一下他想要做的兼职的职位,并和他要了一份简历,给他推荐了几个招聘信息,后来他也没有反馈,此事不了了之。

对于兼职的事,和大家分享一下看法。

一、为什么找兼职?

从周围接触的做兼职的人分为以下3类情况:

- 工资收入低,兼职其他工作,赚点儿钱,日子好过点。

- 兴趣爱好,做喜欢做的事。

- 无聊,找个其他的事做。

兼职的高级“主语”,就是现在大家所羡慕的“斜杠青年”。

学生兼职,属于哪种情况?

- 如果你把“学生”看为一种职业的话,那就是第一种情况居多。

说到这里,真想说一句,可爱的学生朋友们,你们真把学业当“职业”来经营吗?

如果当作职业来经营,“兼职”的说法成立。如果不是,那就不是兼职,是找第一份短期“工作”。

- 如果你对学生是否是“职业”没概念,没感觉,那就是剩下的两种情况,知道自己兴趣爱好的,会选择喜欢做的事。不知道自己兴趣爱好的,就是想找个事做,为自己“不安”的内心找个踏实的借口。

于是,学生找兼职,就开始纠结?三种情况都占了,不纠结才怪呢。

- 纠结找还是不找?

- 纠结找什么样的兼职?

- 纠结兼职只有刷单,KFC服务员,没有自己喜欢的?

- 纠结兼职给的钱太少,又不是自己想干的?

总是在脑海里转圈圈做还是不做?却没有想想自己为什么找兼职?“兼职”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对应以上三种情况,价值分别为:

- 为了赚钱,为了生存,为了过的更好,为了家人过得更好。

- 为了快乐。

- 迷茫,没有找到价值。

想清楚为了什么,你才能更好地做出行动。

兼职的价值,大体分为三类:

- 钱

- 快乐

- 提升能力

三选一是最好的策略。

不要贪多,什么都想要,否则,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假期过完了,有的同学在数着钱,有的同学很快乐,有的同学变成了PPT牛人,而你什么都想要,却没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兼职。

记住,重要的还是去行动,不行动,还是那个怂样。

想想你到底兼职要的是什么?

要的是钱,就不要嫌是脏活累活。

要是是快乐,就不要嫌钱少。

要的是提升能力,就不要想着钱多、事少。

*有时,你明明想要钱多,却死不承认,醒醒吧,你要的不是兼职,你要的是钱。*

二、怎么找兼职?

1、认清现实。

作为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当过学校某协会主席或其他职务的有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那代表的只是,在学校的环境里,你的某些能力超过了平均水平以上。

而对于职场上,工作中所要求的能力与你所以为的能力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为什么兼职的职位多为KFC,电商服务行业,因为,这些行业门槛较低,具备一定的素质后,谁都能做,可替代性强,典型的“用体力来换金钱”。

这就是学生兼职市场的现实:大部分情况下,你只是一个高学历的“民工”。

2、明确目标。

明确是为了钱?兴趣爱好?提升能力?

为了钱,就找钱多的(当然不能找坑蒙拐骗偷的)。

为了爱好,就找自己感兴趣的。

为了提升能力,就找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自己觉得能力还不错的。把能力锻炼成你的优势。

3、利用资源。

- 网上招聘信息。

- 人才招聘市场。

- 亲戚朋友介绍。

- 微信圈子信息。

利用资源的关键前提是,梳理自己可交换的资源和价值。

如果没有什么资源和价值,那只能靠你的“真诚”了。

4、总结反思。

在脑海里必须树立一个观点“兼职也是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常常,找兼职的同学,觉得只做一个月或两个月,于是找的时候,心存“不好好干”的念头(有时是潜意识的),找到了,也是混日子。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陷入越找越找不到,找到了,也莫名奇妙地干不久的恶性循环中。

在互联网时代,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你认真对待兼职,对待一份工作,树立的是个人的品牌和形象,认识的人会主动给你传播这种品牌和形象,你会获得更多的机会。相反,如果你不认真做兼职,带来的只能是负面信息的传播。

在找兼职的过程中,失败了,要总结经验,是衣着不合适,还是面试技巧不合适,用找工作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面试、沟通技能,当你毕业后,开始正式找一份工作时,这将是你宝贵的财富。

三、难道有了假期时间,必须找个兼职,才能安抚那颗“不安”的心?

兼职,可以看作是一种个人价值、能力的“输出”。

- 输出的形式,不只有兼职,有读书笔记,有音频,有文章,有PPT,在互联网上,你可以找到N多种的输出方式。而“兼职”去某个实体公司干活,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在职场中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充电,用来总结和反思,用来培养兴趣,甚至培养一门手艺。

好好的利用这段“空余”的时间,去探索世界的美好,去提升专业能力,去找到一群小伙伴做想做的事情。

职场是一个交换的场所。”

*在你还没有进入职场前,在你还有那么多大把的时间时,好好珍惜,学到知识,不断地去练,去互联网各种社群中,输出作品,证明你有能力。*

比如,做读书笔记PPT,证明你有PPT的能力;写文章在媒体发表,证明你有写作的能力。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你的竞争力就到了金子塔的中层,你才能靠“技能换金钱”,而你的价值,不可期待的价值越来越大。

“兼职”、“职业”到“钱”的距离,隔着体力,隔着技能,隔着资源,隔着才干,你想好你要提升哪个了吗?

以上《你不是想转行,你只是缺认同》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你应该懂得职场礼仪”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