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合理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梦有多远,你的成就就有多高;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正确地做事情重要。年轻的大学生们,到底是考研?是就业?还是出国?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我们的人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凡事预则立
先看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森林学校里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看看其他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都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显然,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其善于职业生涯设计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对自己的兴趣以及思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长短处有所认识后,就应该扬长避短,按自身优势来进行职业生涯定位和人生道路的规划。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成功的秘密在于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2006年全国本科毕业生将超过500万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迈入社会,走向职场的第一步前充分认识自我,做好人生的第一份职业设计显得非常必要。领先百步先领先半步,好的职业设计让你赢在起跑线上,避免“就业错位”,也只有学与用更加紧密结合,才能使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彰显。
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设计
作为大学生,你应该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制定了合理的职业规划,你才会更容易取得职业的最终成功。
确定志向,明确职业目标。遵循“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原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首先,写下10条未来5年你认为自己应做的事情。
做好自我评估。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才能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达到设计高度适宜。还有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的威胁在哪里等。
确定职业生涯路线。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即是走行政管理路线,向行政方面发展,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等。发展路线不同,其要求也就不同。
设计职业方案。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来支持。在设计职业方案时,要对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一是按时间进行分解。把职业目标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不同的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名人名言 )二是按性质进行分解。职业目标确定后,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多种需要提高的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然后在学习、工作实践中逐步实现。
分析可能存在的障碍并制定提升计划。写下可能阻碍你达到目标的自己的缺点,所处环境中的劣势。这些缺点和劣势应是和达成目标有关联的。接着写下你要克服这些不足所需的行动计划。要明确,要有期限。你可能会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
寻求帮助。能分析出自己行为习惯中的缺点并不难,但要去改变它们却很难。相信你的父母、老师、朋友、上级主管、职业咨询顾问都可以帮助你。有外力的协助和监督会帮你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步骤。
分析自身角色,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反思一下相对应的职业对你的要求和期望与你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分别是什么,并通过具体工作认可你的价值和成绩。
评估与修正。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考虑不周或不如意的方面,有的是目标定得过高而无法实现,有的是目标定得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有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某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需要补充等,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正。修正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要避免走入误区:
一是急功近利。以片面的“功利”标准来进行职业规划。如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二是准备不足。实力准备不足:误认为看得见的准备(比如证书、成绩单)比看不见的素质重要,其实单位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经验准备不足:误认为有一些社会实践的背景就可以帮助自己找工作。其实,经验的获取是需要一段时间反复进行的,个别时间的尝试不表示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
三是期望值过高。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水平、能力没有客观的认识,造成职业定位不准确,导致期望值过高。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而没有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由于在职业规划时没有从实际出发,因此在执行规划时,会出现许多挫折。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为招聘和留住优秀员工,都会宣称自己如何考虑和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强调其如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提供相应的 培训 。但以下两个实例,使人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反思。
实例一:一个大型的高档购物商城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与很多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为了消除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些媒体上,公司大力宣传如何为不同员工提供职业生涯 培训 ,使得被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提高了求职能力,而不会因本企业与其终止劳动关系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但从人力资本使用上分析,在该企业工作了十年的员工,其经验资本价值是比较高的,同时,降低价值的因素比较少,所以说,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对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该企业为什么还要与这么多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怕与这些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再辞退员工时,将给更多的补偿。
实例二:一家跨国公司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以能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提供相应的 培训 而自居。在这个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有一位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工作上来讲,他只是热衷于技术开发工作,没有丝毫想从事管理的意识。因此公司组织的有关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训,对这位工程师来讲失去了意义。他自身没有参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没有考虑给他安排这类的培训。两年以后,这位工程师开始感觉不平衡了。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享受着公司为其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同时还占用上班时间。经过思考后,这位工程师向公司的培训部门提出了培训需求,因其喜欢绘画,要求公司在该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公司负责培训的部门在拿到该员工的培训需求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上述两个例子促使我们思考: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前面介绍的第一个例子,企业为什么不再与大部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有一点,害怕员工签到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一个不惜放弃工经验资本的企业,又如何可能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而为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实施培训呢?而从第二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所实施的培训,首先是以企业需求为前提的,当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不愿意为员工的个性需求提供培训的机会。
那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一、确认职业生涯规划
当人们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 职业规划 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或者是由员工的自身职业特质决定的(职业方向定位测评,帮你了解自身特质)。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积累素材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是他们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时的员工还不能确定或者根本不知道他的爱好与特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明确了职业方向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发挥体现员工自我优势,由员工的自身特质优势来保证,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随着人的不断成熟,其兴趣爱好也更加准确,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变化,技能特长也得到更加完善而趋于精细,职业生涯目标也就由此可能发生转移和变化。
二、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动地位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其实现的条件在于企业中每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职业爱好与身体特质,而这两个因素恰恰就是影响和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两大因素。
企业应当积极地协助员工,与其共同发现他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不能简单地运用激励理论,一味地对员工进行物质、精神上的激励,因为在众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京的某个酒店,为了使员工更好地工作,给每个员工都设计了职业发展方向,其中:员工的方向是领班;领班的方向是主管;主管的方向是部门经理等等。而酒店的管理者们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对员工的认识来为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忽略了员工的不同特点。企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员工一入职,直接领导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其岗位就是该员工在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孤立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当以发现员工的特质作为提高劳动效率的首要工作。
在发现和确定员工特质方面,可以采用与员工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形式,予以了解,同时也可以注意从员工在工作中处理不同工作内容的态度、工作结果中发现,最主要的还是要诱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长。
三、员工职业发展培训与任职发展方向培训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第一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实施的,所以,企业不会孤立地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举办培训。企业为了使他所选定的员工在不远的将来担任更高或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就会针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与将来岗位的任职需求差异提供培训,即员工在企业中任职发展方向培训,简称任职发展培训。如果企业所实施的员工任职发展方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培训相吻合,企业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作用。
要想实施好员工的任职发展方向培训,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的员工技能考评体系,同时要对企业内不同的岗位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科学的任职要求,这样才能通过比较发现员工现技能水平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上的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提高性培训。但小型企业不宜搞得太细,只要选择出在满足企业文化和岗位任职要求较为重要的项目来,进行考评、比较、培训即可。
如何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为企业服务,要从根本上认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内在实质以及关键要素,由此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关键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才能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共同发展。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为招聘和留住优秀员工,都会宣称自己如何考虑和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强调其如何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培训。但以下两个实例,使人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反思,了解企业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进行。
实例一:一个大型的高档购物商城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与很多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为了消除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些媒体上,公司大力宣传如何为不同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培训,使得被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提高了求职能力,而不会因本企业与其终止劳动关系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但从人力资本使用上分析,在该企业工作了十年的员工,其经验资本价值是比较高的,同时,降低价值的因素比较少,所以说,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对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该企业为什么还要与这么多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怕与这些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再辞退员工时,将给更多的补偿。
实例二:一家跨国公司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以能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又提供相应的培训而自居。在这个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有一位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工作上来讲,他只是热衷于技术开发工作,没有丝毫想从事管理的意识。因此公司组织的有关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训,对这位工程师来讲失去了意义。他自身没有参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没有考虑给他安排这类的培训。两年以后,这位工程师开始感觉不平衡了。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享受着公司为其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同时还占用上班时间。经过思考后,这位工程师向公司的培训部门提出了培训需求,因其喜欢绘画,要求公司在该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公司负责培训的部门在拿到该员工的培训需求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上述两个例子促使我们思考: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前面介绍的第一个例子,企业为什么不再与大部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有一点,害怕员工签到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一个不惜放弃工经验资本的企业,又如何可能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而为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为之实施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呢?而从第二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所实施的培训,首先是以企业需求为前提的,当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不愿意为员工的个性需求提供培训的机会。
那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一、确认职业生涯规划
当人们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或者是由员工的自身职业特质决定的(职业方向定位测评,帮你了解自身特质)。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积累素材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是他们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时的员工还不能确定或者根本不知道他的爱好与特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明确了职业定位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发挥体现员工自我优势,由员工的自身特质优势来保证,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随着人的不断成熟,其兴趣爱好也更加准确,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变化,技能特长也得到更加完善而趋于精细,职业生涯目标也就由此可能发生转移和变化。
二、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动地位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其实现的条件在于企业中每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职业爱好与身体特质,而这两个因素恰恰就是影响和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两大因素。
企业应当积极地协助员工,与其共同发现他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不能简单地运用激励理论,一味地对员工进行物质、精神上的激励,因为在众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京的某个酒店,为了使员工更好地工作,给每个员工都设计了职业发展方向,其中:员工的方向是领班;领班的方向是主管;主管的方向是部门经理等等。而酒店的管理者们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对员工的认识来为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忽略了员工的不同特点。企业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做法,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员工一入职,直接领导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其岗位就是该员工在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孤立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当以发现员工的特质作为提高劳动效率的首要工作。
在发现和确定员工特质方面,可以采用与员工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形式,予以了解,同时也可以注意从员工在工作中处理不同工作内容的态度、工作结果中发现,最主要的还是要诱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长。
三、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与任职发展方向培训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第一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实施的,所以,企业不会孤立地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举办培训。企业为了使他所选定的员工在不远的将来担任更高或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就会针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与将来岗位的任职需求差异提供培训,即员工在企业中任职发展方向培训,简称任职发展培训。如果企业所实施的员工任职发展方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培训相吻合,企业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作用。
要想实施好员工的任职发展方向培训,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的员工技能考评体系,同时要对企业内不同的岗位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科学的任职要求,这样才能通过比较发现员工现技能水平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上的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提高性培训。但小型企业不宜搞得太细,只要选择出在满足企业文化和岗位任职要求较为重要的项目来,进行考评、比较、培训即可。
如何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为企业服务,要从根本上认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内在实质以及关键要素,由此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关键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才能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共同发展。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职业生涯规划师》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业生涯规划师
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是国资委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办公室认证颁发的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认证。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具有国际化、前瞻性和实用性三大特点,是中外相关企业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岗位的通行证。具有权威性高、实用性强、严肃性高、通用性强、师资力量一流等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应看做是竭力满足管理者、员工、企业三者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现代企业中,个人最终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负责,管理者则必须帮助员工做好自我评价、培训和发展。这就需要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来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员工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对职业选择有较深了解,以便制定目标、完善职业计划;同时帮助企业鼓励员工参加感兴趣工作,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资格要求
CCDM认证培训对职业规划领域中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质及卓越咨询技巧技能与良好职业规划知识体系的个人作出评估与认证。
参加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培训达规定学时数,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中级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考试:
(1)取得职业规划咨询员(职业规划初级)岗位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工作2年以上,经过职业规划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
(2)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大学本科学历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研究生学历且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经过职业规划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
(3)取得中级职称并具有2年以上职业规划咨询工作相关经验,经过职业规划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
(4)大学专科毕业,从事职业规划相关工作满6年,经过职业规划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
认证考核分笔试及案例实践考试两部份,两者都合格后授予《职业规划(中级)岗位资格证书》。表明您已具备了政府认可的职业规划师的专业资质。
适合的人群
1. 如果您刚刚就读于大学,不知如何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2. 如果您面临专业选择,做过一些工作,但是还没有找到让自己长期投入的职业,您可以选择这个服务;
3. 如果您面临职业困惑,不知道将来什么工作才是适合自己的,您可以选择这个服务;
4. 如果您的文凭提高了,经验增长了,需要确定新的发展方向,您可以选择这个服务;
5. 如果您面临新的机会,但是权衡不好利弊得失,您可以选择这个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能给您带来什么?
1. 确定适合您的职业目标和道路;
2. 让您有限的职业资源增加效率和收益;
3. 增强您对职业生涯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
4. 帮助您实现持久、高效、平衡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GCDF给我们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师的系统技能培训,让我们掌握了帮助别人进行生涯规划的技能。犹如一个好的教练在指导一个选手的时候,是教练的技能最重要么?是教练的知识最重要么?是教练的态度最重要么?那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师而言,你可知道,对于求助者什么最重要么?我想职业生涯规划师首先应该从自我觉察考虑,对于求助者,什么最重要?
我现在经常在想对于GCDF什么最重要?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GCDF?或者是说什么样的GCDF才是优秀的?
我给自己一个题目帮助我提纲挈领的思考这个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目标:成为成功、快乐、优秀或者其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
其次我们来看看成功、快乐、优秀等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标准。
再次我们来看看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然后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行动计划
开始实践
有效反馈积极提升。
这样的一个模型能不能帮职业生涯规划师实现目标么?
我仔细思考了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个模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缺少成功的榜样,我们对成功的标准 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不能在这个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就很难有效的使用这些工具。
很可惜目前这个时代似乎都是缺少标准的时代,多元化人群,多样性的表达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因此我们很容易人云亦云,我们很容易进入名缰利索的压力锅。所以很多所谓成功的人并不幸福?如果成功不是为了幸福那是为了什么?
高考结束了,考生可以松一口气了,家长的紧张才刚刚开始。未来一个月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报考志愿。
作为生涯咨询师,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咨询者,咨询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我却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的困惑:大学志愿没报好,或者专业不理想,或者学校没选好,导致职业发展多年都翻不过来身,总是受挫,甚至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还在纠结要不要重新开始学习一个新专业。
高考还在对很多中国家庭产生着巨大影响,那么,怎么报考才能更好地为未来职业的发展助力呢?这个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选专业、选学校、选城市,根据知名度、学术水平、校友情况等等,这里,我从生涯发展的角度讲三点重要的注意事项:
第一:兴趣为先。
这是最重要的标准。没有什么比兴趣还能让一个人产生巨大的热爱,进而可以有动力努力学习。很多人选专业的时候要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要么就是听了家长、老师的劝告,根据当前最热门的职业,去猜想与之相关的专业。且不说根据职业来选择专业是否功利,单说这样的判断逻辑就有很大的误差:热门专业在不同城市有不同表现,一线城市的金融、互联网不一定适用于二三线城市;热门专业的佼佼者不一定是基于对应的专业,比如教育培训行业的老师们,很多都不是师范类院校的。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是在“跟风”,跟社会发展之风,如此这般,家长怎能判断的准呢?
更重要的是,当下的所谓热门,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未必热门,4年时间,一个行业完全有可能从中兴走向衰退,你看看现在最著名的公司历史就知道了。
这怎么办?以不变应万变。上大学,学的不再是知识了,知识是一种迅速迭代的东西,在哪都需要学,方式不再是在课堂上了。而大学这一人生重要的阶段,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发展兴趣,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由此,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专业的选择自然就是最靠谱的了。
兴趣如何判断?有几种方式:
1、测评。这是最快,相对准确度比较高的。根据测评结果,可以和学生本人进行讨论,综合分析其他方面信息,来选择志愿。
2、专业访谈。如果学生有了大致的兴趣倾向,就可以安排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访谈,比如在读大三、大四的大学生,相关行业的3年、5年从业者,有了直观体验,再选专业也会准确一些。
3、进行专业的生涯咨询,通过性格、兴趣、表现等,结合大学专业信息和职业信息,进行有倾向的考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职场已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庸和卓越的区别,卖肉夹馍可以卖到清华讲堂上,卖性用品可以卖到知名房地产公司,做教育培训的也可以做手机,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关键是:作为家长,是否能让孩子在大学这个重要阶段发展兴趣,为未来开启重要起点。
第二个重要标准:开放度。
很多人会说,在应试教育之下,孩子们十几年如一日地读课本,准备考试,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该如何去选啊?是的,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好选,甚至连测评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学生本人没有真实的体验,就不会有真实的倾向,测评怎么能测出来呢?
坦率地说,这样情况下是不会选出准确的感兴趣专业。那就退而求其次,在大学期间发现兴趣,进而发展兴趣。这时候选择学校就比选择专业重要的多了。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来找我咨询,她在香港读书,读了一个非常理工,非常容易就业的专业,但是她自己并不喜欢,她喜欢社会人文类的专业,碰巧所在大学没有,于是就想向我咨询,如果转学到美国,读哪个专业更合适。我只给她一个建议:选择那些可以随意转专业,并且是一所有各类人文社科专业的开放度高的大学,在这个前提下,在考虑排名之类的情况。
很多人有类似的情况:因为物理好,选了一个听得懂的与物理相关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热能、建筑……结果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但是转专业受限,专业课很难,技术性很强,就这样的接受了。一接受,就是一辈子。这里面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还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兴趣,有两个很容易划分的维度:喜欢和人接触,还是喜欢和事物接触;喜欢做一些抽象的思考,还是喜欢具体的操作。根据这个大概就能根据职业维度进行专业的对应选择了。如果对自己的兴趣有些模棱两可,也没关系,先选几个最中意的,然后选择开放度高的学校和专业,进入大学后进行调整。
什么是开放度高的学校呢?有相对健全的各类学科体系的综合类大学;有比较开明的转专业机制;有比较方便的旁听、二专业辅修机制。什么是开放度高的专业呢?比较基础,未来对接不同职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还要注意,最好是选择一些高校比较多的,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这样也在为开放度做准备。
第三点,选择是短暂的,能力提升是持续的。
这最后一点最重要,我见过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后不再从事与所学专业一致的职业,并且职业发展很好。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这说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而且在大学期间没有机会重新选择,但是他们的能力很强,以至于可以进入职场后重新选择。
报考志愿或许只是这个炎热夏季让人心烦气躁的一件事,但是在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你一定要知道:录取你的这个学校和专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利用四年时间充分提升自己。
如果你已经被应试教育了十几年,你准备怎么改变自己?不再以成绩为导向,不再以老师要求为导向,不再以周围人的评价为导向。因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打开视野,看到除了课本之外的世界;要提升能力,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职场;要建立自己价值观,探索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和热爱的。这些才是高中毕业生在未来4年里最需要做的,这些才是无论怎么报考,结果如何,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如此,当有这样的信念,高考就绝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一个重新建构生命历程的开始。你会感谢高考,让你开始独立;你会感谢高考,开启一段生涯;你会感谢高考,可以创造可能。
高考生们,祝你们好运!
在公司新招收的员工中,大学毕业生占大多数,企业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在大学生毕业前会到各大高校进行宣讲会,通过宣讲会招聘有意向的大学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后接触到的是全新的工作环境,角色瞬闻转换,工作压力随之而来。在面对这种焕然一新的生活、工作时。他们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是措手不及的,处理起来难免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心理压力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持续过重的压力积累会使得员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闭、犹豫等。更严重者甚至会不堪忍受过度的压力而选择自杀。针对员工存在的压力,企业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员工心理恐慌,新员工会选择跳槽来躲避这些恐慌,致使企业人才流失,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工作、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经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的生活将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据统计,有大约50%一80%的疾病都与心理压力有关。由此可见,压力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消除压力或是缓解压力的办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首先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等;其次是寻求安全方面的,生命安全要有保障;其后依次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有需求就会有竞争,有竞争自然就会有压力。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式从校园走向职场,离开家人和师长的怀抱,信心满满地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却发现什么都要考虑周全,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一个考虑不周就会碰壁,压力就像连锁反应一样的随之而来。那么,大学毕业生在初入职场中的压力来源于哪里呢?
(一)工作上,源于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岗位角色的不适应造成的压力。人在面临新的事物、新的环境时,本身就会应激的产生恐惧和抗拒的心理,特别是在工作环境和家庭、校园环境完全不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就像青蛙从温水直接跳到沸水中的反应一样,突然而来的差距感会让新人做出激烈的反抗反应。例如,某著名通信公司新招收的毕业生集体对公司招聘分配制度提出了诉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人们有些无法适应比以前更严格的制度,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岗位角色的适应需要一些时间。
(二)生活上,源于生存的压力。新人们刚进入工作岗位,经验不足,工资待遇不高;特别是试用期间,新人们还要面对随时被炒得风险,工作生活难免有些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但要负担的支出却比之前要多出很多。如衣食住行的开支,人际交往的支出,有的还需要为赡养父母准备支出等。这些支出总是让他们几乎月月入不敷出,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理财的观念,对于资金分配更是没有什么经验,总是觉得钱不够用的。现今社会上大批月光族的产生正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生活的压力容易给新人在择业时造成误导,使得新人潜意识里将工资作为择业的第一标准,为“轻易跳槽”埋下了隐患,先不说离开当前的岗位后生活是否真的能得到改善,过你想要的生活;最关键的是这些非常不利于新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个人方面,源于新人的自我期望与现实情况存在的差距所造成的压力。大多数朝气蓬勃的毕业生都很有想法,特别是成绩或平时表现都非常优异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更高,都想在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行业大展拳脚,闯出一番事业。而且社会上也在大肆地宣扬优秀企业家的成名路,有抱负的同学就会以成功人士为榜样。但进入社会工资以后,毕业生看到的是他们需要面对紧张的工作和打印打扫等琐碎的小事,根本与自己实现理想抱负相差甚远。在新人的眼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落差。
企业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书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为招聘和留住优秀员工,都会宣称自己如何考虑和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强调其如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培训。但以下两个实例,使人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反思。
实例一:一个大型的高档购物商城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与很多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为了消除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些媒体上,公司大力宣传如何为不同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培训,使得被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提高了求职能力,而不会因本企业与其终止劳动关系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但从人力资本使用上分析,在该企业工作了十年的员工,其经验资本价值是比较高的,同时,降低价值的因素比较少,所以说,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对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该企业为什么还要与这么多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怕与这些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再辞退员工时,将给更多的补偿。
实例二:一家跨国公司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以能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提供相应的培训而自居。在这个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有一位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工作上来讲,他只是热衷于技术开发工作,没有丝毫想从事管理的意识。因此公司组织的有关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训,对这位工程师来讲失去了意义。他自身没有参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没有考虑给他安排这类的培训。两年以后,这位工程师开始感觉不平衡了。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享受着公司为其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同时还占用上班时间。经过思考后,这位工程师向公司的培训部门提出了培训需求,因其喜欢绘画,要求公司在该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公司负责培训的部门在拿到该员工的培训需求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上述两个例子促使我们思考: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前面介绍的第一个例子,企业为什么不再与大部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有一点,害怕员工签到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一个不惜放弃工经验资本的企业,又如何可能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而为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实施培训呢?而从第二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所实施的培训,首先是以企业需求为前提的,当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不愿意为员工的个性需求提供培训的机会。
那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一、确认职业生涯规划
当人们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或者是由员工的自身职业特质决定的(职业方向定位测评,帮你了解自身特质)。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积累素材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是他们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时的员工还不能确定或者根本不知道他的爱好与特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明确了职业方向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发挥体现员工自我优势,由员工的自身特质优势来保证,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随着人的不断成熟,其兴趣爱好也更加准确,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变化,技能特长也得到更加完善而趋于精细,职业生涯目标也就由此可能发生转移和变化。
二、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动地位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每年11月起,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如果不是一门心思的考研族,最重要、最忙碌的事情,莫过于求职了!在前程奔波的过程中,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拥有永动力的马达,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尽管投递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信,但却依然百折不挠、绝不回头。
关于求职,可以关注的方面确实太多太多,从基本素质到个人专长、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从个人志趣到热门行业,那么,正在火热进行中的2011年求职季节,又有哪些值得你关注的呢?《大前程》记者最近采访了新精英生涯国际教育科技中心执行总裁、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兼北京大学生就业指导办高级咨询师古典老师。作为第一个新浪博客点击过百万的职业规划专家,希望古典老师对于2011年就业形势及求职招聘特点的详细分析,能对大家的求职起到一定帮助。
看好校园招聘:学生在企业中表现好,明年还会来
《大前程》:从11月份开始,校园招聘陆续在全国各高校举行并吸引了大批企业参加,那么围绕就业问题,请您谈谈今年就业与往年比较有哪些变化?
古典: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推送,也就是大学把就业信息直接推送到学生面前。比如,武汉就有一家公司专门把就业机构的信息直接递送到了某个大学学院的网页上。这说明学生在招聘中不完全处于劣势,有人主动找他们了。二是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而是更主动了。可能因为用人荒已经过去,与前几年相比,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学生的焦虑程度降低了许多,大家更愿意做一些着眼于长远的事情,并不仅盯着热门行业展开自己的求职之路。企业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被动性降低。学生的选择余地大了。要说今年的就业趋势,那就是学生更重视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三是学生、用人单位、媒体等开始变得理性了,不会过度关注就业问题,而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合理思考,客观地看问题。
《大前程》:企业进校园招聘,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展示企业形象。你认为它对学生找工作有多大帮助?
古典:我认为作用还是很大的。校园招聘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会影响到企业对该校学生素质的看法。如果企业在一个学校所招聘的学生都很好用,第二年就会再来;如果觉得不理想,第二年自己就不会来了。学校也不满足于只要把学生安排出去就可以的状态。因为在校园招聘中,面试存在片面性,企业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这个学生究竟是否适合这项工作,能否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出人头地,企业只能大致根据学校的整体素质来判断学生素质。因此,如果学生在企业中表现好,就会起到广告效应,来年这家企业还会到该校来招聘人才。
破解名校效应:你只有比名校学生更努力
《大前程》:在现在的招聘过程中,名校毕业生占有很大优势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那些普通的高校的毕业生该如何应对名校效应给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古典:这一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在现在的企业招聘机制中,企业很难在简单的招聘会或者通过你的简历就彻底了解你是哪一类型的人才,是否适合从事某项工作,因此企业有个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学生的毕业院校,可以说还会注重名校效应。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更有主动性。比如我们公司招了两名毕业生,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为招聘和留住优秀员工,都会宣称自己如何考虑和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强调其如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提供相应的 。但以下两个实例,使人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反思。
实例一:一个大型的高档购物商城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与很多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为了消除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些媒体上,公司大力宣传如何为不同员工提供职业生涯 ,使得被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提高了求职能力,而不会因本企业与其终止劳动关系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但从人力资本使用上分析,在该企业工作了十年的员工,其经验资本价值是比较高的,同时,降低价值的因素比较少,所以说,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对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该企业为什么还要与这么多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怕与这些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再辞退员工时,将给更多的补偿。
实例二:一家跨国公司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以能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提供相应的 而自居。在这个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有一位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工作上来讲,他只是热衷于技术开发工作,没有丝毫想从事管理的意识。因此公司组织的有关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训,对这位工程师来讲失去了意义。他自身没有参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没有考虑给他安排这类的培训。两年以后,这位工程师开始感觉不平衡了。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享受着公司为其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同时还占用上班时间。经过思考后,这位工程师向公司的培训部门提出了培训需求,因其喜欢绘画,要求公司在该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公司负责培训的部门在拿到该员工的培训需求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上述两个例子促使我们思考: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前面介绍的第一个例子,企业为什么不再与大部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有一点,害怕员工签到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一个不惜放弃工经验资本的企业,又如何可能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而为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实施培训呢?而从第二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所实施的培训,首先是以企业需求为前提的,当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不愿意为员工的个性需求提供培训的机会。
那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一、确认职业生涯规划
当人们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 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或者是由员工的自身职业特质决定的(职业方向定位测评,帮你了解自身特质)。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积累素材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是他们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时的员工还不能确定或者根本不知道他的爱好与特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明确了职业方向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发挥体现员工自我优势,由员工的自身特质优势来保证,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随着人的不断成熟,其兴趣爱好也更加准确,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变化,技能特长也得到更加完善而趋于精细,职业生涯目标也就由此可能发生转移和变化。
二、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动地位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其实现的条件在于企业中每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职业爱好与身体特质,而这两个因素恰恰就是影响和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两大因素。
企业应当积极地协助员工,与其共同发现他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不能简单地运用激励理论,一味地对员工进行物质、精神上的激励,因为在众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京的某个酒店,为了使员工更好地工作,给每个员工都设计了职业发展方向,其中:员工的方向是领班;领班的方向是主管;主管的方向是部门经理等等。而酒店的管理者们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对员工的认识来为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忽略了员工的不同特点。企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员工一入职,直接领导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其岗位就是该员工在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孤立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当以发现员工的特质作为提高劳动效率的首要工作。
在发现和确定员工特质方面,可以采用与员工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形式,予以了解,同时也可以注意从员工在工作中处理不同工作内容的态度、工作结果中发现,最主要的还是要诱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长。
三、员工职业发展培训与任职发展方向培训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第一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实施的,所以,企业不会孤立地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举办培训。企业为了使他所选定的员工在不远的将来担任更高或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就会针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与将来岗位的任职需求差异提供培训,即员工在企业中任职发展方向培训,简称任职发展培训。如果企业所实施的员工任职发展方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培训相吻合,企业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作用。
要想实施好员工的任职发展方向培训,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的员工技能考评体系,同时要对企业内不同的岗位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科学的任职要求,这样才能通过比较发现员工现技能水平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上的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提高性培训。但小型企业不宜搞得太细,只要选择出在满足企业文化和岗位任职要求较为重要的项目来,进行考评、比较、培训即可。
如何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为企业服务,要从根本上认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内在实质以及关键要素,由此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关键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才能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共同发展。
以上《生涯规划师为你解读职场前三年企业与员工如何双赢》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三年”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