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是人必经的一个阶段,有些人有所成就,有些人碌碌无为,这全是个人的职场选择,有很多人终究得不到任何成就,主要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犯了致命的错误。以下是以下常见的职业生涯中会出现的错误,大家请绕道而行。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论坛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误六: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错误七: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八: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九: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十: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路如何走?家庭的责任谁来承担?你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还是想成为“啃老”或者“蚁族”中的一员?成功与失败,你到底如何抉择?你又凭什么保证成功?你是否做好了积极行动的准备?什么时候行动,是现在,立刻,马上;还是想活着潇洒、安逸一些,等着“以后再说?”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成长。如果你现在后悔,那么,你以前的走的路肯定是错的;如果你不想再后悔,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走好每一步,不要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否则,你肯定会成为最失败的那个人!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业生涯中要注意的致命错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论坛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误六: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错误七: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八: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九: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十: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路如何走?家庭的责任谁来承担?你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还是想成为“啃老”或者“蚁族”中的一员?成功与失败,你到底如何抉择?你又凭什么保证成功?你是否做好了积极行动的准备?什么时候行动,是现在,立刻,马上;还是想活着潇洒、安逸一些,等着“以后再说?”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成长。如果你现在后悔,那么,你以前的走的路肯定是错的;如果你不想再后悔,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走好每一步,不要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否则,你肯定会成为最失败的那个人!
职业生涯中的10个致命错误,你犯过吗?来看看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揭秘一些不为人知的职场生存法则》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案例:工作了两年的小颖在职场上总是很低调,而用她的话,就是做着一份鸡肋工作。现在的她工资还是两年前的工资,薪水没任何的增加,工作上依然还是那个要提干的时候容易被人忽略的,但是有事要帮忙的时候,她又是第一个被想到的。由于性格上的孤僻,她常常一个人吃饭做事,因为她觉得职场上没朋友,渐渐地她成了职场上的“隐形人”。
分析:小颖慢慢变成职场隐形人,是一方面由于她性格的孤僻,不合群,另外就是不会主动在职场上“找朋友”。职场上要想成功,是需要他人的助力。小颖需要提升的不是技能,而是要提升个人在职场上的生存法则。以下十大生存法则是职场人常用的,仅供参考:
1、要想他人对你好,你首先要对他人好。
真诚相待但不要刻意相求。不能说职场上交私人朋友都带有目的,要因人而异。但他人对你的反应最终是由你的行为所导致,换言之,要想他人怎样待你,首先是你怎样对待他人。
2、如果你不是习惯早起之人,你就是个失败者。
诚然,这种习惯对你有些不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输无疑。在过去几十年,我从没有在中午之前头脑清醒过,但莫名其妙地有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事业。而且我肯定不是个例。与其像其他所有人那样像具行尸走肉般混日子,以下是当你不是只早起的鸟儿时如何取得成功的一些简单技巧。
3、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
所能想到的是,这条古老的谚语更多的是给人放弃其事业的借口。是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是你成功的关键,的确如此,但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这完全取决于你。这是你的责任。如果你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就不要归咎于其他人。此外,你内心中做事的决心比什么都重要;向来如此。
4、职场上交到的一些朋友是阶段性的,顺其自然是最高境界。
如果你的人品和能力都被他人称道,即使在很久没有联系之后,大家重聚时依然可以马上找回友谊的融洽感觉。
5、在职场里因为人际关系而被“剥削”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
当你觉得你是在帮朋友的忙的时候,你可能是在分担自己不必要承担的责任。如果这种事情做多了,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从中到底得到了什么。这不自私,因为感情上的平衡是维持一种健康良好的关系的关键。
6、职场上,不要把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
自己处于情绪低潮时在与他人交往当中不断释放出来,使他人感到压抑而不是感到享受。这首先要觉察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进一步要争取做到关注他人的情绪,并积极调动他人的积极情绪。
7、职场上为了出人头地,你需要拍人马屁。
我认识的成功人士数以百计,其中很少有人通过讨好管理层和当卑微的应声虫而成功。如果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就无须向任何人低三下四。学会如何向上管理。管理你的老板和对他唯唯诺诺不是一回事。甚至完全是两码事。
8、对职场朋友的感觉有敏感的感受力。
在什么场合下、用什么方式、谈什么样的话题都是很有讲究的,不能仅凭自己想当然而行事。
9、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伸出你的橄榄枝之前,先问自己,在别人眼里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脾气秉性特征是什么?别人看重你的是什么?简而言之,缺乏自我意识及认知他人的人际交往行为,都可能在好心好意的本意下无形产生使他人不舒服的感觉。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有哪些》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步入职场后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有利于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但是在职业规划中常犯的错误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分享的是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严重错误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这样过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职业生涯中要避免犯的错误错误一: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网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二: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网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三: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职生涯中不能犯的错误错误一: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二: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三: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四: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赌场”是拿财物作注以某种形式比输赢的地方;“商场”是可以随便进入购买商品的地方;“情场”是跟感觉与缘份密切相关的情爱之事。
三大错误思想断送职业生涯
本来这三个“场”与“职场”毫不相关,但最近研究职业与就业相关问题,发现用这三个“场”来形容一些人对待“职场”上的做法与态度挺有意思,不如说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把职场当“赌场”
特点:跟着“钱”走,市场热什么学什么;哪个行业或企业能挣钱就往哪发展。
表现: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结果:拿自己的职业当下注,最后赔掉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自己的职业人生。
其实,没有哪一个行业是永远的热门。如果不考虑自身专长和兴趣,即使成功应聘到某一个热门行业与企业,也难以长久。何况每一次换行都必须从新手做起,知识和经验难以积累,也很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因此,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不同行业或领域里摇摆、跳动,那么他的职业人生也就断送了。
据统计,现在约有50%的人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如果通过跳槽能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好,但是,为了几百块钱就跳槽是不是有些草率?我们在职场固然要考虑收入,但成本更应该算清楚,特别是时间成本;再学习成本;环境适应与资源再积累成本;浮躁、不稳定的负面印象成本等等,这些隐性成本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对人影响也很大。
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及更多隐性成本,其实仔细算下来是得不偿失的。
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第一次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即使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最好也要使自己未来的工作与自己所学、所爱、所适合的内容正相关,千万不要只考虑“热潮”和“收入”,因为,第一次找工作对人一生的影响太大了。一定要清楚:学以致用可以轻车熟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动力十足;做自己适合的工作效率可以最高。
千万不要跟着“钱”和“热门”走,那样,不仅最终挣不到大钱,同时,还会损失掉自己的职业人生。
2、把职场当“商场”
特点:跟着“情绪”走,工作是否能持续看心情,高兴就干,不高兴就走人。
表现:意气用事,频繁跳槽。
结果: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比较差,职场平庸,难有大发展。
我自己在情绪好与坏的时候都喜欢逛商场,因为在商场里我可以做“主角”,可以说了算,可以通过花钱购物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特别好。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场去购物是我排解和调整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而职场就不一样了。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和,便“一纸休书”,“挂印而去”。这样的人往往情商不高,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也都比较差,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他们即使换个环境也同样难有作为。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再一次产生矛盾和走人的欲望。
在职场上,任何一个单位里,都会有不顺心的事情,不像在商场,你自己是做不了环境的主的,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就要试图改变自己,要让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企业也是不愿意招聘意气用事、不能顾全大局的员工的。
3、把职场当“情场”
特点:跟着“感觉”走,找工作、做工作看“缘分”和“机会”,碰上什么是什么,领导让干就干下去,领导不让干就再找一份,没有长远打算与职业发展规划。
表现:随遇而安,没有规划与追求。
结果: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能主动地把握职业人生。
“情场”是感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觉”与“缘份”,而“职场”是理性的,它应该更多地建立在客观分析、长远规划和努力争取上。
在找工作之前要分析自己5年甚至10年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现在处在哪个阶段?我准备如何实现目标?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有哪些?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我的工作经历对下一个求职目标有什么帮助?等等,在找到工作之后就要安下心来,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份工作,要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总结、提升和竭尽全力将工作做好、做优秀,成为单位里不可或缺的人才,这样的人,在职场发展中才能主动和稳步上升。
而许多人不是这样,他们把“职场”当成了“情场”,对待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和对自己的客观分析,不去沿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去创造条件、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而是随遇而安,跟着感觉走。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改变职业生涯的秘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秘密一:选定生活方式
马克记得50年前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和奶奶到了一片海滩。他迫不及待地扑进大海,奶奶则一点一点地向水中迈进。她撩起水,先撩向胳臂,又撩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奶奶在适应水温的变化。马克瞬间就做成的事情,奶奶却似乎用了整整一生。故事包含了许多内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保险系数。下水之前,你先要清楚自己会遇到什么,以便在事情来临时胸有成竹,而且有逃脱的方法。做出改变生活的积极决定之前,你需要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权衡选择的利弊。
秘密二:保证家庭第一
1984年,参议员保罗·桑切斯被诊断出患了淋巴癌。为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他放弃了名望甚高的工作。正像一位睿智的朋友所说,“没有人希望临终前在办公室度过更多的时光”。你可以挣得生活所需,解决财务上的问题——甚至富裕繁荣——但并不一定就要你去扮演工作狂:没有时间去玩玩游戏、修缮篱笆,或者停下脚步嗅一下玫瑰的芳香。总之,无论是传统家庭还是现代家庭,家庭的意义都跳不开同样的意义:一家人相聚相守,让生命繁衍下去。
秘密三:养成创业习性
想获得成功,你就要养成创业的习性:多才多艺、灵活自如、善于推销自己、精于个人理财、排定事情的优先顺序,而且时刻准备着弃职而去。今天的员工需要有跳槽的心理准备。平均来说,跳槽常常是4到8年一次。
将你的创业念头付诸实施前,先经营一两项小产业,对你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练。它对你的起步、经营、经验积累都有很大帮助。我们把它看作你手中的“王牌”。你可能因为喜欢手中的“王牌”而辞掉工作,也可能为工作的转换做好各种准备。
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定、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渐进的成功也将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
秘密四:节省每一分钱
一分钱,在现在物价飞涨的年代,早已经退出了货币交流的的历史舞台,成为财务意义上的最小计量单位。当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童谣,不会再发生了,一分钱,已经买不了任何东西。
也许你不相信,节省小钱是值得的。小钱虽小,增加的速度却很快。假如每天你都成二倍地往储蓄罐里丢硬币(第二天,两个;第三天,四个,八个;一直持续下去),到月底,你的储蓄罐将昂贵无比,因为,里面已经是500万美元——5亿分的硬币。随手节省几分的硬币,能给你带来多么巨大的财富。
千万不要拿一分钱不当回事,节约成本,不是要求大家做多大的贡献,一下子能节约上百万元,一分钱一分钱地去思考,一分钱就真的成了那么回事,节约,就是另外一种创造利润的捷径,大家想想,要创造一个产品出来,增加收入,多困难的一件事情啊;对比要节约几个物料,同样的增加收入,容易多了。
秘密五:规划理财前景
假定你的财产没有巨大的增加、工作生涯中也没有什么一流的投资,但你仍将挣到一笔财产。比如说你和爱人都年方25岁,你们家的收入和普通的美国家庭一样——每年挣到最新估计的数字54910美元。如果你们二人都工作到65岁,即使你们的收入从不增加,也没有过分的生活费用,到头来,你们的收入将超过200万美元。如果你的薪水以3%的比例逐年增长,最后你的收入将超过400万美元。还说什么呢?你成了百万富翁。那么,你如何利用这些钱呢?听任它点点流失,还是善加利用?最好的理财设计师,是你自己。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与行为,包含外职业生涯(单位、地点、时间、内容、职务、环境、待遇等组合及变化过程)和内职业生涯(知识、观念、心理、经验、能力、感受等组合及变化过程)。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指企业通过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满足员工、管理者和企业三方需要的动态过程。
管理者帮助员工确定其在企业的职业发展目标,提供促进其成长的机会和规则,使其目标与企业目标相联系并协调一致,使企业与员工双赢,进而结为利益共同体。
职业生涯管理包括两个层面:①员工层面:包括自我评估、对发展机会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计划。②企业层面:充分了解员工能力和需求、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制定发展规划并管理、设置职业通道、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计划,增强其归属感和成就感,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与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企业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资本,通过员工努力实现企业发展,职业生涯管理带有一定功利性和引导性,由企业发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只有在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下,才可能形成规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管理着眼于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了解员工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通过员工技能提升带动整体人力资源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有意引导与企业目标一致的人脱颖而出,培养、输送人才储备,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企业没有人才需要,那么职业生涯管理徒劳无功。
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职业生涯管理也将因地制宜,适应变化。职业生涯管理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包括但不限于培训、咨询、讲座,员工自我扩充技能,提升学历等。职业生涯管理涉及职业评议、内部晋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活动主体。职业生涯规划以个人为中心,在员工能力、特点、爱好、性格、气质基础上,考虑家庭、企业、社会角色状况,针对性决策职业选择或转换。职业生涯管理以企业为中心,在企业目标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招聘、培训、迁调等管理活动来控制与管理员工。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对工作满意,会继续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企业职业生涯管理表现为引导与影响,会对个人努力方向有所限制,但会促进个人调整方向和行为,更大发挥个人能力,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
个人职业生涯经历的不同阶段,其工作动机、价值观和目标具体而又有区别,随着企业发展和人员变化,职业生涯管理的侧重也发生变化,过程中需要企业与个人相互配合。
职业生涯管理为员工培训和自我教育提供基础,员工可以通过企业规划了解企业如何支持员工职业发展,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侧重于:确定人才需求,安排职业阶梯,评估员工潜能,实施相关培训,进行工作实践,进而建立起有效的人员配置体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侧重于:关注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设定自身发展目标,评估企业内外部机会、通道、可能性。员工离不开企业单纯的谈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依托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同样,企业除了追逐利益之外,也需考虑员工的职业理想和抱负实现,这样才可能共同成长。
企业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程序为:①确定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并使之相匹配。企业需求包括战略方面(目前的能力/未来的能力/市场变化/合并/有限责任/创新/成长/裁员/重建)的需求和运营方面(雇员离职/缺勤/能力池/外包/生产力)的需求;个人需求包括个人方面(年龄与工龄/家庭关注/配偶雇佣情况/流动性/外部兴趣)的需求和职业方面(职业生涯阶段/教育与培训/晋升的愿望/绩效/潜力/目前的职业生涯路径)的需求。②识别职业机会。包括进行能力分析、给予工作晋升和寻找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成长通道的确立,采用:职业阶梯、工作轮换、导师制、管理继承人计划、无边界职业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如施恩提出的“员工职业发展三维圆锥模型”,认为员工有三种成长线路,包括垂直发展(晋升,沿职业发展阶梯攀升)、向内发展(机要角色,心腹)和水平发展(跨界)。③设定职业目标。包括目标的高与低,目标的长和短;目标设定要符合可实现性和时间的限定性。④评估员工潜能。从绩效评估开始,运用量表化管理人才、运用评估中心等工具评估员工潜能。⑤行动规划并给予员工特定的支持。如个人体验、培训、轮岗、申请空缺职位等。⑥评估与反馈。随时注意对各种影响要素的评估,有针对性的调整职业规划目标。
企业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大致包括以下五种方式:①单通道发展模式:传统、单一金字塔式,不断纵向晋升、向上发展;②双通道发展模式:基于扁平化和分权制,管理通道和专业技术通道,比较流行;③水平发展模式:工作内容扩大化和丰富化,职务轮换;④网状发展模式:纵向职务序列和横向转换线路相结合,纵横交错,减少职业通道阻塞;⑤多通道发展模式:管理通道/营销通道/研发通道/教育通道等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工具与措施主要有:①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手册(涵盖价值观、兴趣、能力、目标和个人发展计划的自我评价系统来指导员工进行规划);②职业生涯计划研讨会;③职业咨询;④职业资源中心(公司情况、政策、职业规划、自我学习指南、技能档案);⑤职业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供求预测、动态岗位空缺和晋升管理;员工档案管理;企业和员工职业信息管理);⑥职业生涯评审制度。
员工不同职业生涯时期的职业管理任务是不同的,员工进入企业阶段,企业向即将加入者提供准确职业信息和发展信息,供其决策参考;员工早期职业阶段,企业通过试用和工作任务挑战,发现员工才能,确定长期发展目标,职业定位;员工中期职业阶段,个人事业发展基本定型,个人特征明显,将面临职业中年危机,企业应当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其继续奋斗,取得更大成就,开拓新通道。员工后期职业阶段,企业促使员工发挥余热,做好教练。
每个人在职场中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模式,而有些心理行为模式却会让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难脱失败的命运!
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在你努力迈向成功之前,需要检视一下自己,填平职业生涯上的心理陷阱,为自己的成功铺平道路。
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通过多年调研,归纳出以下这些阻碍职场人士发展的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就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完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台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有意见,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表现,甚至威胁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在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可分作五个阶段,把握住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规划,才能让自己掌握主动权。
第一坎:“青黄不接”阶段
工作1-3年是职业生涯最“青黄不接”的阶段:你既不像毕业生那么“单纯”,又不像有四五年资历的那样能“独挡一面”,正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你如果跳槽找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1、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
2、职业管理顾问的忠告和建议解决方案
这段时间最好不要轻易跳槽,相反,如果这段时间你较为“安静”,你往往能够积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从学习迈向工作”时段内宝贵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业心态,许多人“爱跳槽”的毛病往往都是从这个阶段“稳不住窝”开始养成的。
第二坎:“职业塑造”阶段
工作3-5年后,你就会逐渐步入“职业塑造”阶段,逐渐熟悉组织文化,了解组织内情,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网,经过一段时期后,你的“职业性格特点”就暴露出来了:哪些是你特长的地方,而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于是你开始进入“职业塑造”阶段,对职业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和矫正。
1、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
怎样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与矫正”呢?
2、职业管理顾问的忠告和建议解决方案:
不妨在你工作的相关领域先适当地改换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在同一个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适当进行换岗,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新鲜感,还能测试出你究竟最适合做什么工种。如果发现你的性格和特长与现有工作偏差太大,那么一定要当机立断马上改行,这时候千万不要贪恋现有工作薪水有多高,环境有多好。
第三坎:“职业锁定”阶段
工作5-10年,随着你对自身优劣势及性格特点的日渐清晰和不断的实践锻炼,你渐渐由“职业塑造阶段”走向了“职业锁定阶段”,开始认定“你是干哪一行的”了。在这个阶段,有的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发挥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提升或进入其它职业领域打基础。
1、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事无成?”“理想和现实不相符,我是不是需要重新选择?”迷茫的主要原因和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提供的机会和职业通路不一致。
2、职业管理顾问的忠告和建议解决方案:
你如果依然愿意尝试这份工作,就应该首先端正态度,决不能整天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应该投入战斗,在战斗中快速磨练和积极探索,不断修正下一步的工作流程和发展方向。即便是已经暂时“锁定”了你的职业种类,也千万不要每天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相反还要更加勤奋地不断寻求自我突破,逼迫自己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第四坎:“事业开拓”阶段
工作10—15年,你的“职业”将成为终身的“事业”,意味着你开始从前期“职业阶段”中的技能、经验及资金积累走向人生事业的开拓历程。可能你在这个阶段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职业”状态,仍然是每天在为“老板的事业”而奔波,但年龄和阅历已经将你推向了事业发展的起跑线。并且你跑也得跑,不跑也得跑,你要为自己而跑,你的家庭开始逼迫你为他们着想,你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都决定了你要开始考虑自我了。
1、这个阶段可能你会遇到的主要疑问是:
“接下去的岁月,应该做些什么?”
2、职业管理顾问的忠告和建议解决方案:
人到中年,很多人在机会面前不敢贸然决定,因为从心理上理解了人生的有限,而自己也开始重新衡量事业和家庭生活的价值。在大约35岁到45岁之间,会发生职业生涯危机。
第五坎:“事业平稳”阶段
工作15年以后,你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前期“职业阶段”和“事业开拓阶段”已经为你留下了几多积淀。在这个阶段,你所需要的是如何使你的事业能够在平稳的过程中持续上升。这期间你还要不断地去观察市场、了解市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所以你可能会感觉很累、很辛苦,不过你见的多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增大了很多,于是你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你曾经的一切豪言壮语和海誓山盟在这个阶段变为现实,你被推上了事业的巅峰,不过这一切美妙结果的前提就是你先要在前面的几个阶段表现都很努力,也很用心,这就是“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定有回报”的道理。
《鲜为人知的职业生涯错误》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业生涯求职技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