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第一, 偶像或榜样

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偶像不可或缺,偶像正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最初的方向,带给我们模糊的希望和神往。

假如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读一点伟大人物的传记吧,看看你想要成为谁,在那个蒙昧的时代,你或许不够蒙昧痴迷,现在是时候补上这一课。

偶像或榜样有两个好处,一种是为你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另一种是为你提供精神力量。

我在高中的时候,读了一年理科因为聪明的学生都去读理科,只有脑子笨的人才去死记硬背。高三的时候,我喜欢的是文学,无意中读到了一段罗曼罗兰小传,原来这家伙在中学时也弃理从文,他带给我转科的直接动力,这一转变,对我之后的近十年生涯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大学时,我有过许多次愚蠢的投稿经历,以致于自信跌到谷底。一辈子就这么点爱好,却不是这块材料,想想人生可悲至此,干脆学人家跳楼吧!后来读到马克吐温、巴尔扎克、J.D.塞林格等人的从业经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比我苦多了。这等人物在其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作家,可是在他们的早年,没有一点天才人物的逼人锋芒,想想我也就活了下来。

多少人曾经在精神上与伟大人物息息相通,在人生成长中从他们那里获取过最可贵的营养,等到他们长大了,他们牵绊于琐事,就把人生中细碎的困难看得比天还大,我们仍然需要伟大精神的养育,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至少防止自己过于猥琐。

它的副作用就是,有些人在一把年纪还在一板一眼地模仿某些过时的行为,断章取义地用某些名人名言来作为具体行动的指针,这些孩子是没有长大。

第二, 导师

专业知识以体系的形式出现,只不过是人类历史走到近现代才发生的,古代的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其技术不过是通过师徒口口相传或手把手的教会。这种古老的方式,在今天仍然有效,书本不是世界,学知识最直接的方式还是向活人请教。

职业发展困惑,尤其是不涉及到转行或者迷失自我这样的问题,比如你想的是如何从市场专员做到主管、经理、市场总监,你的第一选择是找那些已经是主管、经理、总监、副总裁的人去请教,大多数人都不是生来就身居高职的。如果你对某一个人的建议有疑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再问一个人,多问几位,在比较和鉴别中,他们共同的信息往往就接近真实,他们几人关系越远,综合出的信息就越正确。

作为职场新人,要在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导师,这是一项你个人的历史任务。认识一个资深的行业导师,它有助于你的职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认识行业内的什么人,这也是你在行业竞争力中除个人专业能力外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

行业导师,他可能是你的同事、上司,也可以是你在行业活动中认识的任何一位前辈。如果你们的公司业务存在竞争关系那么,小心被人在商业上利用。

第三, 伙伴或对手

那些想要在事业方面有大发展的人,如果只有私人的酒肉朋友而不去结交事业伙伴,他们很可能行之不远。

不要太孤立,今天没有什么人懂得一切,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的市场经济社会,学会团队协作,几乎是所有工作中都不可获缺的。

伙伴或对手的另一个作用是他能正向或反向地激励你。通过找这么一个标杆,你也很容易定位自己,了解自己工作的得失。假如你是一个错误定位自己的人,比如你喜欢把自己挣的钱跟资深员工的薪酬去比,做的工作跟主管的工作相比,你可能总会是不幸的loser,任何特定时期,要为自己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些人有关你的职业生涯,那种都不可或缺。在你去探索自身的职业发展时,可以用这三个点校正你的职业路径。

精选阅读

及时调整职业定位至关重要


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不断地调整职业定位,而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则基于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把握。你属于哪种人?你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适合做哪一类职业?是什么使你在职场中受挫?又是什么使你的职业定位产生了偏差?只有讲求实际,合理准确的评估自己,并不断地加以调整,才能合理定位职业方向,才能每天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案例:金某,某大学05届微电子专业毕业,曾想出国留学,因德语口语面试不合格,与留学擦肩而过。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也曾在网上投递了多份简历,大都是应聘电子技术工程师之类的岗位,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很少有面试的机会。一家销售公司给予了他面试机会,但因专业不对口,又无销售工作经验,结果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他进了一家朋友开的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干了几个月,他觉得长此以往,不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相当不利,而且4年的所学将付诸东流。
看着金某不知所措的样子,心理的彷徨和迷惘使他迷失了求职的方向,于是,职介指导员耐心地加以引导和点拨。经过几次职业指导,成功地推荐他到某电子公司参加职业见习。通过一个月的实习,他不仅了解了企业的文化和背景,还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心境也豁然开朗。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职业定位,不仅仅是已在职场人的事情,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比已在职场人的职业定位要来得更为重要。在职业发展的初期,就应该给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以及相应的职业定位,并不断地加以调整。
全某由于失去留学机会,心情沮丧,所以盲目应聘。由于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合理定位,从而陷入盲目找工作的误区,越是急于想找到工作,却越是找不到。当朋友给予了他就业机会,他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管是否适合自己,先就业了再说。但回过头来,却失去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当全某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个性与职业发展不相符时,能及时地调整方向,找到了知识技能资质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并能降低择业标准,应聘与电子技术相关的操作类岗位。相信拥有4年专业知识的他,一定能将理论与实践良好地结合,同时不断地根据职位要求积累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完善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个人的职业含金量。提升个人的职业含金量的过程就是个人事业逐步走向成功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够迅速走出失业阴影,而且走上了职业发展的正轨,从而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降低期望值,对自己的职业合理定位,并不断地加以调整,致力于能够实现也容易实现的计划,以充分获取收益,并在这些收益的滋润中一步步健康成长。目标低了,就容易成功。一个人有了成就感,就能够培养自信,也能够有良好心境去对待面前的问题。
暂时降低眼前的目标,并不等于是说不需要长远目标。长远的目标是一条主线,要保持它的稳定,在这条主线上,需要一些现实目标,在现实目标的实现中壮大自己,因为前面不远处,就是你的未来。

三种方式突破职业生涯“瓶颈期”


在30~40岁期间,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令人尴尬的瓶颈期。如果能够找到症结所在并有所突破,那么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玻璃顶;若是无法找到提升的通道,玻璃顶就会变成水泥顶从而封死了自己的出路。


职业顾问建议,遭遇瓶颈期的职场人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突破:在企业内部涉猎新的工作岗位,或者通过跳槽来获得职位的提升,还有就是通过充电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知识结构老化怎么办?


充电填补自身短处


在职场中如果缺乏持续的学习,可能会因为知识结构的老化而面临淘汰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有意识地进行充电提高职场竞争力,是突破职场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


典型案例:8年前,杨某电子技术专业大专毕业。毕业之后他在一家电子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从事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做了1年的销售员后,由于在业务方面表现突出,便升为办事处经理。在随后的时间内,业务量一直保持在平稳水平。但在去年底,办事处人事出现变动,原领导曾经向公司总部推荐过他,希望他来接替自己任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但是遭到了总部的否决。杨某意识到自己已经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瓶颈,想突破,但不知从何做起。


好几年没有升职怎么办?

涉猎新岗位等机会


在公司内部可以横向寻找发展机会,比如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工作多做一些了解,以便通过内部调整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做法比较稳妥,至少,在获得晋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跳槽而形成的成本。


典型案例:江华大学毕业已经十年,在此期间,曾先后在两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过,由于他的工作能力较为突出,职位也不断得到提升,从人力资源部小职员升到主管,然后再升到部门经理,29岁时升到高级经理。


目前江华已经33岁,在近4年时间内,他便一直在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的位子上没有挪过窝,当然薪水也在原地踏步。江华感到自己已经遇到了职业瓶颈,眼看小孩已经慢慢长大,而且父母养老也提上了日程,职位不变,工资也是多年不涨,他感到家庭负担在不断加重,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考虑到跳槽的成本,他不想通过跳槽来改变眼下的现状,那么在原公司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呢?


专家点评:当瓶颈出现之后,首要任务是了解瓶颈产生的原因。当然首先得从自身寻找原因。不管自己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岗位越往上提升,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决策力、洞察力等方面就需要再次提升一个档次。


当务之急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进行充电,找到自己最为薄弱的部分,通过学习来提高。当然,要把握好时间节点。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外语口语方面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就是没有安排时间去改善它,一旦因为口语方面的原因造成自己失去更好的机会之后,他们便又会追悔莫及。

专家点评:江华已经做到总监的位置,再向上走有一定难度。但他可以考虑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综合管理能力和在企业中的人脉积累,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江华有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他来说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他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但是从横向来看,他却知之甚少,因此可以考虑多掌握些财务、营销方面的知识,形成向上突破的合力。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企业内部,考虑到人力均衡的关系,老板一般不会轻易对高层人员做出调整,所以对于江华来说,在短期内获得晋升的机会可能会很小。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其经理职位肯定会有不少人觊觎。所以江华即使想要改善自己的现状,也不能太过明显,以免让自己处于被动境地。


对工作丧失激情怎么办?


主动出击寻找出路


对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在公司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职场人士来说,由于公司的原因已找不到再次提升的空间,遭遇职场瓶颈,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跳槽这一步。


典型案例:章先生是一家美国制造公司的客服部经理。他在澳大利亚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很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就职。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他从一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核心技术工程师。6年前在一次人员调整过程中,章先生做上了客服部经理。但是在经理位置上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对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同时他所在的公司早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很少有人员变动情况,想要在原公司获得更高的职位已无可能,因此他想到了跳槽。

专家点评:在同一个职位上具有三四年以上的停留期,基本上都会感到激情不再,厌倦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如果选择跳槽,首先要盘点一下自身的工作资历,如人际关系、管理经验等。从工作资历来看,章先生其实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职业平台上。他有领导一个部门的能力,且在跨国企业里近10年的工作经历也将成为他职业转换的砝码。


为了减少跳槽成本,建议他先选取跟自己目前所从事行业有关联的行业转型,职业定位可以是同等规模公司的部门总监;或如果能找到一个有发展前景而规模也不错的公司,那么也可以从部门经理做起,再寻求内部发展。

经理人职业规划的三种工具


许多经理人在发生职业转换时,都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胜任新工作吗?新工作会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吗?新工作是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还是更快的上升通道?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职业方向定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的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业规划的三种工具


许多经理人在发生职业转换时,都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胜任新工作吗?新工作会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吗?新工作是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还是更快的上升通道?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职业方向定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的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误你前程的三种职业习惯


改变我们职业发展的,往往不是好习惯,而是坏习惯。

昨晚,一个小朋友问我:昂爸,你说,都有哪些好的职业习惯?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

--我想训练我的职业习惯,有时候感觉自己做得不好,总犯错,回头想想,都是习惯的问题。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优秀人士的职业态度相似,细节上的好习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只需要把握一个职业发展原则就好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提升能力,兼顾成长。

--嗯嗯,我想去找个相关的培训课学习下呢。

--等等,我告诉你三个坏习惯,切忌切忌!

坏习惯一:只学习不思考。

我有一个做培训师的身份,深知多数人在参加培训时的状态,也知道培训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一般来说,培训师如果希望取悦学员,大致会这么做:

列出各种图表、数据,显得专业,这样的PPT一般都是争相拍照的焦点;

讲一些故事,做一些链接,调整情绪,听上去很有道理,感觉上很有趣;

把一个简单的道理拆分出来,提供“开袋即食”的方便法门,让人有“照做既得”的傻瓜攻略。

如果以上三点做到了,基本上就是一个不错的培训师了,如果课程内容本身不错,再加上一些天分,演绎出自己的特色,那就会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然并卵。

你问问自己参加了多少培训,看了多少书,但是效果呢?不是说培训师的培训效果,而是你自己的成长效果。你因为培训提升了多少工作效率?让自己的职业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更多的人学习之后,依然是一副学生相:我学的还不够,老师,还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资源?老师,别着急,让我把你刚才的话记下来。老师,能不能把你的PPT分享给我?

“滚!”这是我内心的声音。这一切,都是“只有学习,没有思考”的表现。我真的不想误人,之前为了让学员感觉良好地给我的课程打个高分,我基本都会和颜悦色地一一满足要求,虽然我知道这些东西毫无价值。然后,我现在尽量少做培训了,而且可以做到基本不用取悦的状态。于是,就收到了“好凶啊”的评价。

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我一共参加过三个培训,还是在五年前。记得有一个是古典老师的课,我凭着记忆力和课上的手抄笔记,在下课后查阅资料,进行思考,作了全面的梳理,然后提出了课程内容中错误的地方,发了封邮件给古典,后来就被邀请到新精英做研发了。五年来,这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讲课的内容有一大半都是思考之后的原创。我当初上课时花的一万多点的学费,早就倍加地获得了回报,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已进行了彻底的升级。

关于学习的习惯,如果有一句忠告,那就是:别用学习代替思考。

坏习惯二:逃避实践。

学也学了,想也想了,为什么不做着试试看呢?怕出错。

我把督导的咨询师分成两个群,一个是入门群,一个是进阶群。入门群就像是一个沉淀池,沉淀下来真的有动力,有愿景,有实践的人,才会进入进阶群。因为我总看到很多人凭着对于职业的热情,凭着对我的好感,申请学习,三个月下来,竟还做不出一次咨询。问原因,最近忙。追问,担心出错,不敢做咨询。我就不问了。就像百米跨栏,如果遇到障碍总是停下,那无论如何也跑不到终点的。

还有人是想多了,初一想,挺好,再一想,或许有瑕疵,等等看,需要观望一段时间。为什么不行动?怕没用。事实也在不断佐证自己的担心,你看,谁谁谁又失败了吧?

这样的人也只能做“评论家”了。

我在前年的时候开专栏。当时专栏在微信号里鲜见,职业生涯咨询领域空白,不是没人想到,而是大家都在思考一件事:写了专栏,有什么收益?我倒想的简单:写文字,让更多人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支持。说写就写,每周一篇。之后证明,对于一个尚未养成写作习惯的人来说,确实很难。

坚持了半年,写了三十多篇文章,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累积阅读量,带来了一定影响力,还收获了持续写作的习惯。后来,周围好多人说要效仿,却没看到有谁做到了。我也不再写专栏,去年写了本书《在人生拐角处》,开了个公众号“昂sir人生”,现在开始每周写五篇文章了。

担心出错,害怕没用,除了胆小,还有懒惰,却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来掩饰:完美主义。完美个毛,完蛋了都不知道。

人们会习惯于一种原有轨迹的生活,这样省力。如果没有环境变化,没有物种竞争,这样活下去也蛮好。然而环境要求每个人花更大的成本突破原有轨道,才能获得成长和进化。这样的成长和进化是需要实践行动来实现的,最终的表现形式,有可能是一个领域里精深,也有可能是多个领域折腾。

关于实践的习惯,如果有一句忠告,那就是:别用逃避代替失败。

坏习惯三:看似“积极”的自嗨调适。

只要做事,就会有失败,而且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面对失败,有多种表现:有人沮丧,一蹶不振,有人重整旗鼓,重新再来,有人记得教训,下次绕道。有些人看上去拥有非常“积极”的人生观:这次失败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谁谁谁,我怎么能失败呢?如果当初想到这个,就没问题了。其实我还是挺棒的,就是差一点点。你看我的表现多好!失败?没有的事。这是一种假积极的自嗨而已。

一直以来,有一种特别危险的趋势:人们对“失败”讳莫如深,仿佛只有永不吐槽,永不抱怨,永不沮丧,永不“言败”,才是积极的人生,才符合“正确性”。其实,这既不符合规律性,也不符合人性。

失败是规律性,沮丧是人性。而如何看待问题,是智慧。

靠自嗨系统调适的人,只是希望通过自我安慰获得舒适感,感情和承受力都是脆弱的。在做自嗨归因的那一刻,就感性地把可以成长的因素屏蔽了。

工作上我们都不喜欢那些糊弄事的人,可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些人不仅糊弄工作,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自身系统中有足够的搪塞理由,容易理解,这是本能,是让人可以舒服一点的本能,但是成长如果是目标,冷静地分析自己又是必然。

学习--实践--反思,这是一个成长系统,众人皆知。只有不多的人才能走成闭环,有更少的人能持续走闭环,这中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形成习惯。学习的时候,保持思考,是习惯;思考之后实践,是习惯;出现结果之后,反思调整,也是习惯。

习惯不易养成,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这个“惰性”并非懒惰之惰,而是稳定性。一个新系统的建立往往不是革命性地变化,而是各个环节的松动,带动更新,悄然间,系统升级。

而养成习惯,需要的是一种觉察,也就是保持在系统之外的一只眼。

开始的时候,也容易做到,只需要保持批判就好了。只是,这个批判是指向自己的。

回到开头,没有什么一致的优秀习惯,有的是一致优秀的人生态度。

用好职业规划的三种工具


许多经理人在发生职业转换时,都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胜任新工作吗?新工作会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吗?新工作是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还是更快的上升通道?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的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种工具用好职业规划


《新经理人的领导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经理人如何学习和发展、选择正确的职位和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个角度给经理人职业规划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用好职业规划书的三种工具


许多经理人在发生职业转换时,都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胜任新工作吗?新工作会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吗?新工作是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还是更快的上升通道?
《新经理人的领导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经理人如何学习和发展、选择正确的职位和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个角度给经理人职业规划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的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业规划的三种工具要用好


许多经理人在发生职业转换时,都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胜任新工作吗?新工作会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吗?新工作是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还是更快的上升通道?

《新经理人的领导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经理人如何学习和发展、选择正确的职位和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个角度给经理人职业规划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的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

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

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业规划目标组合的三种方法


职业规划目标组合:功能组合、时间组合和全方位组合。

职业规划格言: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忽略了培育一个人的内在美德,而去试图从每个人身上强索他并不具备的美德。——哈德里安

目标组合是处理不同职业规划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有效措施。职业规划的目标包括:概念目标与行动目标、内职业生涯目标与外职业生涯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还有目标的表现功能与手段功能。虽然有时它们之间存在排斥性,使我们只能在不同目标当中做出选择。但是不同目标之间还具有因果关系与互补性,我们可以积极地进行不同目标的组合,达到职业生涯和谐发展。

职业规划目标组合有3种方法:功能组合、时间组合和全方位组合。其中全方位组合已经超出了职业规划的范畴,它涵盖了生涯全部活动。

功能组合。很多职业规划目标在功能上存在因果关系或互补作用。

1、因果关系组合

有些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如工作能力目标与职务目标和收入目标,前者是因,后者为果。表现为:工作能力提高——职务提升——收入增加。

通常情况下,内职业生涯目标是原因,外职业生涯目标是结果。一般因果排序为:观念更新目标——掌握新知识目标——提高工作能力目标——职务晋升目标——经济收入提高目标。

因此,要想实现因果组合,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树立新观念,然后去实践。这样,我们的实践能力就提高了,随着职务提升,业绩突出,报酬也就会不断增加。

2、互补作用组合

即把存在互补关系的目标进行组合。职业生涯目标的互补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一名管理人员希望在成为一个优秀的部门经理的同时得到MBA证书,这两个目标之间就存在着直接的互补作用:实际管理工作为MBA的学习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而MBA学习则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再说,高校教师往往同时肩负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教学为进行科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科研实践又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和质量的提高。

三种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未来职场核心竞争力


除了把一条道走到黑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专业策略外,职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迁移策略;在一些变化不多、规则清晰的领域,而在变化快、多学科交融的领域,整合与迁移显然是更聪明的做法。

除了把一条道走到黑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专业策略外,职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迁移策略;在一些变化不多、规则清晰的领域,比如哲学、硬科学、中医,坚守是重要的手段,而在变化快、多学科交融的领域,如商业、政治、艺术等,整合与迁移显然是更聪明的做法。
未来10年的中国,人们需要学会新的能力发展策略,因为未来的20年,中国的职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动:
1.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和全国化。
2.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3.中国经济腾飞,从MadeinChina到MadeforChina,这也意味着全球化竞争的开始。
在未来20年,依靠行业、学历、专业、企业、地域的职业资源和能力会慢慢减弱;改变越来越快,成功与失败都会更快;人们越来越开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新的能力策略。

下面是未来的职业能力提升的三种重要策略

▶终身学习

未来十年会是一个职业和职业需求都迅速变化的年代。先把学历读到无比的高,然后一辈子靠这个混的策略早就过时。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概以3-5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需要系统地重新学习新的领域,在职的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将会成为常事,间隔年的旅行和学习会成为潮流。企业也会逐渐在企业内建立学习中心甚至企业大学,同时送有潜质的员工出去学习。
欢迎来到终生学习的年代。

▶整合

既然没有人能够单凭一段时间的能力就获得竞争力,那么竞争力一定属于整合能力最强的人能把过去的所有资源和能力都整合起来,能找到自己零散的能力珍珠里面的线头的人未来的职场中,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能整合自身的能力,叫竞争力;能整合团队的能力,叫组织力;能整合公司的能力,叫领导力;能整合行业的能力,就是改变世界的能力。

▶翻译能力

你一定知道格式转码这回事,这在早年的电脑上经常出现有些播放器不能识别WMA或者MP4的文件,你就必须用一个转码软件转码,才能读出这段视频。
同样的道理,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顺,不是因为能力不强,而是不知道如何把过去的能力和资源转码出来,让新的东家能读懂。
以家庭妇女重返职场为例:很多女性生完孩子,重回职场,都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过去的职位不太喜欢,或不再适合职场妈妈;新的职业看上去门槛很高,自己缺乏专业能力;离开职场的两年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于是只好不甘心地重回家庭。
其实职场妈妈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翻译。因为生孩子前后一年,实在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高难度、多任务团队管理项目,妈妈正是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加项目负责人。
比如说,你迅速读完了《怀孕大全》《如何成为新妈妈》。各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的育儿书,还自修了发展心理学,这叫快速学习能力。你需要在一天时间起床、喂奶、做饭、洗衣服、晾衣服、睡午觉、看书、发呆、换尿片、打电话、上网、买菜做饭、洗碗这是不是多任务管理能力?
你管理家里的开支和花销,洞悉各种水费电费物业费,精通各大超市和菜市场价格动向,在各种网站比价购买各种婴儿用品食品,还不忘了给老公在能送话费的时候充钱,这叫预算与财务管理;你每天和婆婆就育儿理念方面做出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又不能撕破脸还要保存丈夫的面子,这是不是高难度多边会谈?
做妈妈的晚上,你需要每两个小时起床喂奶没睡过一个好觉,孩子走路前你需要时时刻刻抱着,练就一双汉子的臂膀,这是不是高度责任心?有没有磨练你的耐心和毅力?
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个称职的好妈妈,都已经是伟大的项目经理。你需要的只是把你的经历转化成对方能听懂的语言。
学习、整合与翻译,将会是未来20年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策略。
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为例,他是一个典型的终身学习者,终生持续地咨询、教书和写作,著作39本,论文100多篇。92岁还出版了《德鲁克日记》。更有趣的是他每隔三四年就换一个爱好领域深入研究,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史
三四年也许不至于成为专家,但是却可以获得全新的视野、能力以及资源。三年后,他又带着自己在上一个领域的感悟和人脉,迁移到下一个圈子。上下两段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人脉往往相互呼应,互相印证又彼此不同。而渐整合成一通百通之势。
这种学习他从20岁开始,一生坚持了70多年。当所有领域的感悟又重新迁移回管理领域,被翻译为管理学熟悉的语言,彼得德鲁克的文字变得更有历史纵深感,成为当之无愧的管理学大师。

能力的总结:功不唐捐、连点成线

我们在这一章谈到关于能力的很多话题:能力的三核,能力的迁移,能力的厚积和薄发。我们看到很多这个方面优秀的人:里根的整合能力、卡梅隆的极致、黄渤的努力和韧性
最后,总结一下从生涯规划来看的能力观:
①能力三核:能力由知识、技能和才干三者组成。知识无法迁移,技能能在大部分职业中迁移,而才干则贯穿人的所有部分。越高度提纯,越内化。
②把知识练成技能,让技能内化为才干。一通百通。
③功不唐捐,连点成线。正是因为能力可以迁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找到最终BOSS才开始修炼能力。最佳的策略是在每个阶段全力投入,提高能力,遇到新的挑战再重新整合。

未来的三大能力策略:学习、整合与翻译。

以上《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的三种人》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生涯求职技巧”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