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现代社会,职场人士已将跳槽视为家常便饭。而在这股跳槽风潮里,又逐渐形成一种跳槽到不同领域的新趋势,转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不管是因为兴趣的原因还是生活的压力,转行的冲动在很多人的心底都曾经蠢蠢欲动过。然而,新的行业领域是否适合自己?一旦有转行的机会,我们怎样才能快速把握它?转行之后的发展如何才能预计?

相信向阳生涯CCDM 职业规划 师闫岭女士的成功转型故事,一定可以给我们正挣扎在转行困惑中的职场朋友一些重要启示。

转行开始:乖乖女的困惑

从小到大,学业发展一直顺风顺水,听从老爸的意愿在国内某重点大学开始强电专业的学习。大学专业课虽然繁重,但业余时间大部分都投入到社团工作中。

行将毕业,突然有个疑问: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第一次,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家乡去过安逸的生活,而是经过一番真正痛苦而快乐的求职经历,成功应聘深圳某知名企业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看似成功光鲜的外在依然无法掩饰内心越来越矛盾的慌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却在即将三十而立的这一刻,没有方向,迷惘而失落?

无法给出答案的我陷入对自己人生的思索

转行第一步:与 职业规划 师亲密接触

感谢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类网站上关于 职业规划 的知识性文章令我目不暇接。慎重考虑后,我辞去了外企市场经理的职位,综合自身各方面因素,包括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经历等最适合我的职业是职业规划师。真的很难形容,当我明确这个方向后,那种内心深处的快乐和冲动,仿佛沙漠中跋涉许久终于找到水源的方向。

成为CCDM职业规划师是我实现自我转型的第一步。是上海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开启了我实现理想的第一扇窗。通过参加专业系统的理论 培训 与案例操作实训,我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大大提升,更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转行第二步:寻找切入点

如何将自己多年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职业目标相结合,如何能更快速地积累职业规划师所需要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能领域的职业发展成功经验,如何适应职场的发展阶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是我在明确职业目标之后需要考虑的第二步问题。

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和广泛的渠道沟通,我越来越清晰,要想在职业规划师这个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对于我来说,猎头顾问这个处于市场快速发展阶段的职业,成为我实现职业转型的最佳切入点。虽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是从市场营销直接转向猎头顾问也并不困难。当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一切都变得快速而有效。

转行第三步:开始专业发展

再好的选择,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将职业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用于猎头顾问的工作实践,继而提升其专业性,同时将猎头顾问的工作积累用于丰富职业规划的经验储备,二者相辅相成,向专业技能化方向发展,这是我成为猎头顾问以来一直贯彻始终的工作宗旨。一段时间的专业实践证明,如此这般的操作模式也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对于专业积累与成长来说,效果却十分显著。来自客户和候选人的反馈更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转行体验:真正的人生始于30岁

从大连来上海,搬出装修一新的家,加入上海浩浩荡荡的租房大潮,如果不是老公自始至终给予我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或许真的没有勇气走出这一步。偶尔静下心来回忆之前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的我也许更忙碌,压力更大,但不会再有不知此生何去何从的迷失感。我经常告诉我的朋友,我真正的人生开始于我的三十岁,开始于在三十岁所做的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决策职业规划!是职业规划,带给我明确的方向,让我每天都在体验向着目标一点点靠近的感受,这种感受,美妙、快乐而充实!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分析:

转行,需要内心深处的力量

三十岁,是人生的交叉口。处于这个阶段的职场女性面临事业,家庭,生育种种人生关键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规划和梳理,很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闫岭即是此阶段的代表人物,透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促使其转型成功的深层次动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

但凡处于此年龄阶段的职场女性,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婚姻,家庭,孩子的生育或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多数会陷入无从取舍的矛盾,迷惘,浮躁,焦虑的心态,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家庭感情。在此状态下,一定要保持冷静,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和改善的,切忌一味的抱怨倾诉,或者盲目的跳槽或辞职,如此只会造成更加的困惑和矛盾。

选择有效的方法

在良好心态的保证下,方法最为关键。闫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此举标本兼治。事实上,目前职场大多数人在遇到职业发展的困惑时会相信自己的力量,想到的往往是跳槽,辞职, 创业 ,充电不能说这些方法是正确或错误的,重要的是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人长远的职业目标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决策。当局者迷,往往在这种时候,如果你个人难以进行全面自我分析,也不能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清晰的规划,寻求职业规划专业人士的协助能够有效缩短个人自我思考和矛盾的时间,且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职业空白期的积累

闫岭在成功转型到新的岗位之前,曾经历一段职业空白期。所谓职业空白期,主要是指职场人士由于某种原因在一定时间段内处于无工作或无就业纪录的状态。事实上,如果将这段时间充分利用,做好该做的准备,则非但不会降低个人的职业含金量,反而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既往经验的总结,自我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如同火车到站,修整一下,加加油,对职业的长期发展会是一个有效的促进。

闫岭在职业空白期间,不仅找到方法解决曾经的矛盾和困惑,更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做了大量的能量积累,确保能够实现快速转型。相信在职业空白期期间损失的薪酬在未来的职业增值中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点评:

寻找职业Mr.Right,两点重要启示

转行,或称转型,如今在职场上越来越流行。很多人把转行当成是摆脱职场困境的救命稻草,也有人时不时地想要转行。事实上,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转行是个人职业规划中的重要转折点,成败意义都重大。闫岭无疑是幸运的,把握住了成功转行各方面的要素,最终找到了我职业中的Mr.Right。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从闫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启示:

职业规划,人生规划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份人生规划,因为选择了一份职业发展模式,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针对已经开始婚姻生活的职场人士,面对新的职业选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伴侣,孩子等种种客观因素。要在双方共同认可的前提下,共同协商找到适合一个家庭或一个整体的最佳职业实践方案。所要做的,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闫岭就是在其与爱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获得其真正理解和支持,否则的话,任何有价值的方案,也很难顺利推进和实施。

跳槽,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

我们已经不提倡在一个职位或一个公司做到终老的职业发展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个人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时间结点有目标有计划的理性跳槽当然如果一个企业内有足够的发展平台,在企业内转岗也是一种方式。闫岭在转型的过程中,从市场经理到猎头顾问,表面看似经历一份跨行业、跨领域的跳槽,事实上,是在个人职业发展经历和理想目标的有效整合基础上,做出的一种理性跳槽。(globrand.com)多年市场工作所积累的大量资源和专业技能,都可以有效迁移至猎头顾问的工作范畴内,其内在的关联度和可迁移性是在做出跳槽选择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和提炼的。

人到中年,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与责任,往往容易让人对职业转型成功几率产生怀疑。其实,从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对300多件成功转型的案例来看,所有的职业转型成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和一份系统可行的职业规划。只要在明确职业定位的基础上,依托你的中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发现转行与你自身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等诸多要素的契合点,成功转行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作为职业发展导师的职业规划师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为所有职场人的转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证,因为职业规划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发掘并提升我们的职业竞争优势,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精选阅读

如何找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点


所谓的生涯的成功或成功的生涯就是指你能够在生涯的过程中,真正去活出你个人很主观所认定的价值观,而同时又能对你所工作(投入)的领域有贡献那么,如何找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点呢?请看本文介绍!

1、你的信念、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生涯比较难有好的发展。

2、如何去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活,但同时又能对他人(对所投入的工作领域)有所贡献?

3、你做事的动力什么?

搞明白这些之后,就应当无怨无悔的投注你的一生于此,不要再心怀二意、心怀不平或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将一事无成。生涯规划完全是个人的事情,简单点说:就是你这一生想做什么( why )?能做什么 (what) 和怎样去做 (howto) ?

生涯规划之所以越来越象是一门庞杂繁复的学问,主要是职业顾问们故弄玄虚的结果。因为如果一件事情让客户觉得过于简单,实在是无法向客户收取高昂的咨询费用。

从《优秀到卓越》( GoodtoBest )是吉姆柯林斯写的一本关于优秀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书。去年早些时候,我买了一本来读。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不是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震撼,而是书中的几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生涯规划,走向个人的成功。

其中刺猬理念是柯林斯颇为推崇的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在古希腊寓言中,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刺猬屡战屡胜。

刺猬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事情简单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将事情简单话,才可能集中精力去拼搏。

那么刺猬理念具体关注的内容是什么呢?刺猬理念来自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

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你能做到最好的,可能不是你现在从事的。

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这是个很企业化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把它改为什么是你工作的动力,那就适用于个人了。

你对什么充满热情。实现跨越的公司对它们热情的活动全力以赴。这里的问题不是刺激热情,而是发现什么使你的热情洋溢。

假设你能创建一种工作方式,满足下列三个测试。

第一,你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与生俱来或上帝赐予的天赋,并且运用天赋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我觉得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

第二,你从事的工作有丰厚的回报。

第三,你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完全乐意去干,享受工作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

我希望一起床就立刻投入工作,并且笃信我做的一切。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你就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如何找到你的刺猬理念

为了得到一个发展成熟的刺猬理念,你需要全部的三环。

一、先找出你的兴趣何在?

1、什么事是你永远有兴趣的,不论你心情再不好也都愿意去做的?

2、你不一定能找到完全合乎自己的兴趣的,但你的生涯规划至少不能与你的兴趣相矛盾。(好歹总要有些关连)

二、再找出你的生活的最少需求是多少?

1、我们不一定要求荣华富贵,但至少一定不能挨饿。(贫贱百事哀)

2、所以我们要找出我们生活至少要有多少的收入才够用。

3、用你自己的标准去找出这个答案,不必管别人的看法如何,你的标准比别人高很多或低很多也没关系,但你一定要有自己所认定的一番道理就是了。(也就是说不能是胡乱说个数字)

三、 想一想你最希望获得的是什么?

当你决定在生活中保持愉快,在工作中保持效率并为此付出努力时,你可能用两种不同的需要作为动力。比较普遍的一种是所谓的缺陷或不足动力,如你需要公司的某种奖励比如晋升或加薪来取得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肯定。

另一种则更为积极,源于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叫做发展动力。如一个技术人员升为主管后,他就必须使自己掌握相应的管理能力,才有可能胜任新的角色。

万事万物停止成长也就意味着死亡,生长发展是拥有活力的标志。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人。如果一个人他在发展,他就具有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你生涯中的动力应当是要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不应是那种外在的弥补不足的被动需要。只要你认识到自己还需要发展提高,并能不断的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就足够了。

只要选择以发展为动力,你最终一定能够支配自己的生活。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无能为力,也不会人云亦云。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能够决定自己的外部环境。

四、 以上三点都应该完全用你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觉来寻找,千万不要顾虑到别人的想法或看法。

将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靠近中心的位置,就应该是你的刺猬理念之所在。

如何实践自己的刺猬理念?

1、要不断的积蓄你的实力(也就是要终生学习)。

在这三环模型中,我们比较期望的应该是靠近兴趣的地方,但最初我们能找到的,一定是比较靠近生活需要(收入)的地方,所以你必须逐渐去挪移你的三角形,但挪移需要本钱,所以你必须不断的蓄积实力。

2、生涯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要有有计划、有盘算,按部就班的去规划、实践而且有始有终。不可偷懒、投机。

3、要随时检讨、积极思考并具弹性。

(一)生涯规划要有始有终,却也不能顽固。如果外在环境起了重大变化,或生活中出现突发状况,一定要随时检讨、随时调整因应。

(二)这些调整有时是暂时的,有时却是根本的转向,其思考与决策的方式,都和你原先决定选择那个刺猬理念是一样的。

(三)有时候并不是外在环境有变化,而是当你实践一段时日后发现自己原先的选择或对自己的认知有误,这当然也应当立刻检讨改进,因此,随时检讨改进是很重要的。

(四)但是所有的检讨改进都要是积极而正面的,不是去怨天尤人,也不是去自怨自艾,而是很务实的、更深入去发现自己真正的性向、志趣,修正后继续并更加努力。

职业规划: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人需要倾听内在的声音,选择在本质上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相反,如果没有发展和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就常会隐隐地感到不安和失落。可见,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是个人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如果只是寻找一种谋生的手段,需要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能力、外在的可用资源,以及这个职业赚钱的程度。这确实是进行职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可是,如果希望职业成为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希望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就不仅仅要考虑这些。即使是从一个人通过职业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数职业中的佼佼者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问题在于,如果你只是盲目进入一个目前看来流行的职业,你未必能成为行业中的优秀者,未必能得到丰厚回报。而且,谁能确保目前看好的职业行情将来不会变化呢?相反,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符合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的职业,你不但容易成功,而且工作过程本身常常就给你带来了很多满足。可以说,从事一个自己胜任愉快的职业,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怎样找到一个自己胜任愉快的职业呢?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是决定一个人适合哪些职业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职业对这些有不同的要求,职业指导就是帮助一个人了解与自己的特点相符合的职业,使这个人更容易胜任愉快。在职业指导中,人格评估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霍兰德的六型人格理论、荣格的人格理论等,都是在职业测评中经常应用的理论指导。例如,霍兰德根据人们的职业兴趣将人格分成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每种人格类型有其主要特点及其适合的各种职业,例如社会型的人喜欢社交性工作,如教师、护士、咨询者等;他们喜欢与人打交道,个性热情、友好、善良、耐心、有责任感等。

一个人独特的特点不仅包括性格,也包括一个人的能力、动机与兴趣、价值观等。心理学中将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如果一个人选择某种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的期望,或者为了工作带来的经济收入,这些都是属于受到外部动机的驱动,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原因在于工作之外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选择某种工作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工作的内容,喜欢这种工作方式,这些就是属于内部动机的驱动,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原因在于工作本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内部动机驱动的人,就是真正的乐之者,也就是对某项工作真正有兴趣的人。

真正的兴趣从何而来?

对一项工作具有真正的兴趣,反复追求、难以舍弃,常常是因为这项工作的某些特点符合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有的人渴望能够分担和减轻他人的苦难,所以可能选择医生、护士,甚至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职业。我们也许会说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但实际上贴近苦难和减轻苦难会带给他们的意义和满足,并不只是牺牲。有的人渴望追求真理,所以可能选择从事科学研究。

对他们来说,找到变化的世界背后的规律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业,因为他们渴望世界公正而可预测,所以他们孜孜以求,不觉得是一件苦差事。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人坚定而执着地追求一项事业,很可能是这种追求符合他的深层需要,这种需要甚至不是自己完全能够意识到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可以觉察到一些,这些可以称为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和成长经历,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真正的兴趣也可以从做得好中间来。我们在学生中间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因为某一科学得好就更喜欢学,因为更喜欢学就学得更好,培养出对这个学科的很大兴趣。与前一种兴趣来源相比,这种兴趣更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也就更容易有意识地培养。前一种来源的兴趣有时候会表现出执着而非理性:一个人在现实的机会上可能难以从事他追求的事业,或者一个人的能力并不适合,但这个人还是百折不挠地坚持要走上这条职业道路。

与职业有关的人格、兴趣、能力等方面通常是相互影响的,但也不完全一致。一个人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就需要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而尤其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动机和兴趣的深入思考:一方面,人格与职业的关系并不是僵化对应的,而如果可能进行与自己的兴趣的真正符合的工作,某些能力也可以再培养;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坚持渴求一种不可能的工作,也需要通过自我反省和心理帮助来解决这个心结。

职业规划找到你的技能


通用技能对于你能否找到理想工作至关重要。通用技能是灵活的,它能从一个行业或一份工作中转换到你选择的其他行业的工作中去,与你从哪里获得这些技能与运用多久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游泳这种技能就可以运用救生员、游泳教练、夏令营教师等工作中。

通用技能是工作或职业活动的基石。你在工作中运用最佳技能的机会越多,你就会越热爱那份工作。通常情况下,一种工作用到的主要技能不过4-7种(亦被称为技能组合)。只有对自己最擅长的技能了如指掌,它才能帮助你找到你真正喜欢的职业。技能加上兴趣,就比较容易判定出你喜欢什么工作。

通用技能可分为三个层面:肢体技能、心智技能与社会技能

心智技能你如何处理数据?主要指与人合作(有时也包括动物),替人分忧解难。如指示、执行、服务、说服、管理、教导、商讨、组织、协调、劝慰等。

肢体技能你如何与物件打交道?主要指用手或整个身体使用某物(如材料、设备、物体,就像上文提到的滑板,当然也包括自然界的动植物)。如处理、喂养、照管、操纵、驾驶、操作、控制、建立、装配等。

如果玩滑板是你的一项技能的话,那么你的通用技能就包括肢体技能(手、眼、脚协调能力、肢体的灵活性、平衡力以及操控滑板的能力)与心智技能(瞬时决断力)。社交技能在某些场合也能派上用场,如传授滑板知识、展示技巧时。技能是你直接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职业规划和求职过程中,如何充分展现你的技能会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规划帮你快速找到工作


职业规划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也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职业规划,并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但是,有了好的规划,如何在我们求职面试的时候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心仪的工作呢?下面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分析、职业定位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一下:

1、掌握招聘面试的二八原则,让自己更有优势

很多人都听说过二八原则,根据二八原则,在应聘一家企业时,特别是很多人竞争的企业,20%的人能应聘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相应的比其他人更突出的知识、技能或者核心的工作经验;而被淘汰的人大部分来自另外的80%比较平庸的人,这80%的人具备相差无几的条件。

当然,是不是说另外80%的人就注定与好工作无缘了呢?不是这么说。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劣势,有自己比较突出的一个地方。而不同企业、不同的岗位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性格也不相同。在人才招聘市场,各个岗位、各家企业之间对招聘的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有些还有着截然相反的要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有着良好逻辑思维的人,可能很适合编程、技术类的工作,但是,这样的能力放在销售业务类的岗位却是一种劣势,会让他面对市场变化缺乏敏锐。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在找工作之前,先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一个分析比较,然后根据优劣势、自身的特长,匹配相关职业和岗位,那么你的优势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当然,你应聘岗位的成功率也更高。所以这个时候,职业规划和职业分析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2、做好定位,找准目标,有的放矢,成功找到好企业

参加过招聘会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招聘会上,往往有很多,成千上百家招聘企业,如果要一家家的看,一家家的面试,这不但不现实也不可能。当然我们职友也不会这般傻。只是,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能更快的发现并找到合适自己的企业呢?

要想快速找到与自己匹配和心仪的企业。首先,我们在找工作之前,要明确自己此次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学习?又或者为了一个好的平台?还是只在乎进入一家好的公司?不同的目的,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求职目标。明确自己最主要的目的,然后根据自己定的方向去寻找。

其次,回到职业规划方面来讲,你必须要为自己做好职业定位。要明确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职业性格对于职业的定位是重要而关键的。你的性格喜好往往决定了你对行业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而行业是我们求职就业的重要方面

最后,根据自己的求职目的,职业定位,有针对性的找合适的企业,然后根据企业和岗位的要求,将自己的优点最大化。

做好职业规划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王越(化名),一位名牌大学应届研究生,从一个四星级酒店的行李员实习生做起,每天5点起床,帮客人开门关门、接送行李。然后又去一家五星级酒店最苦的客房部实习,打扫房间、更换床单、清洗马桶。8个月的实习生活后,他的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最终为他赢得了五星级酒店的录取意向。王越说,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然后坚持走下去。王越的故事对你有所触动吗?你是否也有类似的职业规划?

从联合国的厕所开始

Saddy 27岁留学生

在小公司干了两年,我觉得没前途想出国留学,没想到一个师姐的经历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师姐当年在联合国里打工做清洁工、打扫厕所,后来,其他工作人员偶跟她交谈时,发现她原来是个在读研究生,于是有些整理文件的杂活,别人会问她愿不愿做,师姐二话没说接了下来。她做得好,别人给她的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信任她。等到师姐毕业,便成了联合国的正式员工。

之前觉得小公司发展没有机遇,但是说不定这家小公司就是我事业生涯中的联合国的厕所。受到师姐和王越故事的启发,我调低了自己出国读书的期望,放平心态,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一下,好的前景是做出来的,不能光靠脑子想。

学的就是一种态度

山姆 26岁 应届毕业生

我今年也面临研究生毕业,我学的电子,跟王越同学的旅游相差很多,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的发展规划肯定不太一样。我认识的读酒店管理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豪华酒店最苦最累的岗位上实习,许多跨国公司招收的管理培训生,遵循的也是你要学管理先学会被人管理的原则,把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派到最基础的岗位实习一年。我自己也不介意从工厂的工人做起,可以熟悉制作的工艺,但这样做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而打地基,如果长期在这个岗位上干活,我是不太能够接受的。我想王越同学也应该是一样的想法。

我觉得王越最可贵的是他肯干、谦虚的态度。我现在签约的工作,虽然是研究性质的,但公司也要求我们有入厂培训。这几个月到一年的工人生涯,会很苦,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公司这样做是否有必要,很明显大家对待工作的态度,在这里便拉开差距了。工人的工作不难做,但是有人一脸埋怨地做,有人睁大了眼睛认真地做,做的时间越长两者的差距会越大。王越的成功,简单地看是干体力活干出来的,我看还是他谦虚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一切。我们有很多刷马桶的机会,但如果我们的态度不改变,恐怕刷不出我们的职业未来。

确定了就认真干

Angela Cao

毕业后我被安排去一家有名的连锁超市实习做收银员。为了能了解超市的整个运作流程,哪里最累我就自愿上哪。恰逢过年,我主动要求加班,一加就是三天,回家后脚肿得连鞋子也脱不下来了,可我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一个星期后,总公司招聘财务,不是财务专业的我竟意外地被推荐了,并且因诚实好学的态度被录取。为了能迅速提高专业水平,我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各种相关培训。在那里工作的几年我没有让相信我的人失望!离开这家公司后,我又很顺利地进了一家外资企业的财务部工作。

有时候职业规划应随实际做调整,这样才实际可行。但确定目标后,就必须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希望。

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双鞋


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因为脚超出常人的大,所以经常苦于买不到鞋子,有时也会因买不到合适的而买小鞋,所以对这句话感触颇深,穿小鞋的滋味并不好受,相信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会有相同感受。在职场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潜能是让人开心愉悦的事情,相反,如果做一个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或者不喜欢的工作,就会不舒服、痛苦。

职场中,很多人不是根据自己脚的大小选择鞋,而是根据鞋子来选择脚。在职业规划的来访者中,不乏这种情况,还没来得及等我开口问题就来了老师,您觉得目前最热门的行业是什么?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您觉得金融行业怎样?这样的问题无疑就像是在问我世界末日什么时候来临一样,不仅毫无意义,也没有实用价值,用最通俗的例子来做比较,大家或许觉得可笑,但实际生活中,你会发现,我们有太多的人,是依照外界标准来衡量自己,这不就是根据鞋子来套自己的脚吗?如果正合脚也就罢了,但这样的几率毕竟小的如买彩票中五百万大奖,多数人还是穿着或大或小的鞋子,局促地生活着。

鞋子和脚无非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冬天冷时,我们知道选择一双温暖的鞋子,夏天热时,我们晓得选择一双凉爽的鞋子,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鞋子,我们会根据脚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的道理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一用到其他具体事情上,我们就不那么有智慧了,甚至变得有点傻,就拿时下相亲这样的例子来说,很多人把对方有房有车有钱放在择偶的第一条,这就像是选择了一双名贵的水晶鞋,虽然耐看,但鞋毕竟不是用来看的,还是要穿在脚上舒服才行,而且水晶易碎,不要为了得到一时的外在美丽,而毁了自己一双柔嫩的脚。

在职场上,求职者在选择企业时,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会选择世界五百强和外企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公司,而且其中有很多人只是为了进五百强而进五百强,只图名,哪怕自己进去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到最后也是空耗时间,得不偿失。

毕竟世界知名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的,所以,在择业时,不如审时度势,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再酌情考虑适合自己的企业。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凡事量力而行,不断积累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在小企业,以个人的能力提升为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然,在企业混迹几年,尝试各种职业,这山看着那山高,最后落下一个万金油的美名就得不偿失了。

鞋子是为人来服务的,并不是人要为鞋子服务的,为了买一个名牌,有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真是可笑,但有多少人会回过头来想一下,自己对自己真的好吗?自己真的照顾好自己了?自己有多少次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向外求索,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当我们向外求索得不到自己的满意答复时,我们何不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自己的脚到底是想要一双怎样的鞋子呢?

职业规划中的规律


职业规划中的规律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职业规划 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

职业规划 注重方法论,是因为方法论与价值观一样,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须的前提。但如果不与形而下的器相结合,道亦成为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谈。

调动你的主动学习能力,建立你的职业思考结构,在关键环节实施引导、托举,是职场网设计、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出发点。

事实证明,被动接受极少带来明显的行动效果。鱼、渔规律必须引入到 职业规划 中来。

1.职业规划的首要环节是职业方向定位,请记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指导你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有人会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一点都不过分。事实上,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总之,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另一把尺子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对于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它并不是那么必需。大学正规学历教育中核心能力的训练,完全可以支持你基本的职业发展目标。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不那么顺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就有必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进行胜任力评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职业目标并树立一个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标准。它的数据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常模。

3.组织环境对人职业发展过程的巨大影响,使得职业成熟度测评变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务环节。

如果你并不掌握资源、权力,就不要试图去改造组织环境,因为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主动适应环境是个聪明的选择,不假他人之手,凭借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组织原则、职场规则、人际策略、方法视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标志着你的职业成熟度水准,决定着你的回报速度。对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认可、经常归罪于环境恶劣、不断忍气吞声或动辄冲冠一怒的人来说,职业成熟度测评是你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良师益友。

4.缺乏信息支撑的决策,是可怕的决策,正所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

职业规划注重方法论,是因为方法论与价值观一样,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须的前提。但如果不与形而下的器相结合,道亦成为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谈。

5.无法回避的是,在你历经思考和学习之后,仍然需要获得确定性支持。特别是遇到复杂情况时,取舍、策略、次序、轻重、缓急的筹划也需要相关专家的深度参与。

职场思考: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平坦顺畅的职业发展道路,一开始就做好完善的职业规划,就能避免多走弯路,所以,拥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是我们职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不论做什么,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导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要做好职业规划,不妨先随着小编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与帮助。

如果只是寻找一种谋生的手段,需要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能力、外在的可用资源,以及这份工作赚钱的程度。这确实是进行职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可是,如果希望职业成为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希望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就不仅仅要考虑这些。即使是从一个人通过职业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数职业中的佼佼者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问题在于,如果你只是盲目进入一个目前看来流行的职业,你未必能成为行业中的优秀者,未必能得到丰厚回报。而且,谁能确保目前看好的职业行情将来不会变化呢?相反,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符合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的职业,你不但容易成功,而且工作过程本身常常就给你带来了很多满足。可以说,从事一个自己“胜任愉快”的职业,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怎样找到一个自己“胜任愉快”的职业呢?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是决定一个人适合哪些职业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职业对这些有不同的要求,职业指导就是帮助一个人了解与自己的特点相符合的职业,使这个人更容易“胜任愉快”。在职业指导中,人格评估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霍兰德的六型人格理论、荣格的人格理论等,都是在职业测评中经常应用的理论指导。例如,霍兰德根据人们的职业兴趣将人格分成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每种人格类型有其主要特点及其适合的各种职业,例如社会型的人喜欢社交性工作,如教师、护士、咨询者等;他们喜欢与人打交道,个性热情、友好、善良、耐心、有责任感等。

一个人独特的特点不仅包括性格,也包括一个人的能力、动机与兴趣、价值观等。心理学中将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如果一个人选择某种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的期望,或者为了工作带来的经济收入,这些都是属于受到外部动机的驱动,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原因在于工作之外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选择某种工作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工作的内容,喜欢这种工作方式,这些就是属于内部动机的驱动,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原因在于工作本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内部动机驱动的人,就是真正的“乐之者”,也就是对某项工作真正有兴趣的人。

真正的兴趣从何而来?

对一项工作具有真正的兴趣,反复追求、难以舍弃,常常是因为这项工作的某些特点符合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有的人渴望能够分担和减轻他人的苦难,所以可能选择医生、护士,甚至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职业。我们也许会说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但实际上贴近苦难和减轻苦难会带给他们的意义和满足,并不只是牺牲。有的人渴望追求真理,所以可能选择从事科学研究。

对他们来说,找到变化的世界背后的规律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业,因为他们渴望世界公正而可预测,所以他们孜孜以求,不觉得是一件苦差事。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人坚定而执着地追求一项事业,很可能是这种追求符合他的深层需要,这种需要甚至不是自己完全能够意识到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可以觉察到一些,这些可以称为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和成长经历,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真正的兴趣也可以从“做得好”中间来。我们在学生中间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因为某一科学得好就更喜欢学,因为更喜欢学就学得更好,培养出对这个学科的很大兴趣。与前一种兴趣来源相比,这种兴趣更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也就更容易有意识地培养。前一种来源的兴趣有时候会表现出执着而非理性:一个人在现实的机会上可能难以从事他追求的事业,或者一个人的能力并不适合,但这个人还是百折不挠地坚持要走上这条职业道路。

与职业有关的人格、兴趣、能力等方面通常是相互影响的,但也不完全一致。一个人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就需要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而尤其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动机和兴趣的深入思考:一方面,人格与职业的关系并不是僵化对应的,而如果可能进行与自己的兴趣的真正符合的工作,某些能力也可以再培养;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坚持渴求一种不可能的工作,也需要通过自我反省和心理帮助来解决这个心结。

找到职业定位的第一步——学会认识自己


寻找人生北极星的过程,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职业选择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对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你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而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学校期间有计划地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自我认知客不客观、准不准确,直接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认识自我主要是了解跟职业相关的方面,如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测评工具来了解自我;也可以用经验法来自我评价,如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身具有的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其次,是比较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以发现自身长处,确定奋斗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一般可以用360度评估法来认识自己,即通过自己、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朋友等从全方位、各个角度来评估自己的方法。被评估者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

了解兴趣,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个人对各种事物或活动的喜好、偏爱情况。比如,有的人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扎在人堆中,人越多越开心,这样的人就非常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管理、教学等需要大量人际交往的工作;有的人喜欢与物打交道,习惯独处,不太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呆在人多的地方会感到不自在,这样的人更适合从事会计、图书管理、园艺、电脑程序员等工作。

了解能力,看看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过去或目前的功课哪些比较强,哪些比较弱。我们要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外,有时还要具备这项工作所要求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又称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数学研究需要具有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社会上

了解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他人进行评价,说某某人热情、开朗;某某人胆小、内向。这种评价,描述的其实就是人的某些性格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份。了解自己的性格特性,有助于做出清晰、明智的职业选择。例如,善于人际沟通的人适合从事政治、贸易与管理类的职业;文思细腻、感情丰富的人适合选择文学、翻译的职业。

从同学聚会看到职业规划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下午,我们6个大学同学,有从北京来的,有从香港赶来的,还有我们两个深圳本地的,为了迎接从美国来的同学,难得地在深圳小聚了一把。叙旧之类,打趣之类,展望之类,就不详细说了。互相看看,还是当年的相貌,但明显和大学毕业的1995年,还是有了差距,特别象个中年人了,但大家同时变老,也很有意思。再看这6个人从事的职业,就更有趣了。我们以前是清华大学电机系,都是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学了很多很多强电和弱电的学问,我记得光数学就学了7门,可大家现在都做什么呢?

1、我毕业以后做了一个月的彩电设计,然后直接做了销售代表,卖海信牌彩电,大学毕业直接做销售,估计在1995年是很少的。以前有个讲师讲他是北大毕业,等于零,我当时也是那样的。后来觉得国有企业,体制有问题,就跑到深圳做手机销售。在大约从事了7年销售工作之后,做了企业内部讲师,后来做了自由培训讲师,现居深圳,属于有课上,就是人摸狗样的讲师,没课上,就是在家带孩子的宅男。

2、一个98年就到了华为,一直做到现在,去过印度工作过大概两年,去过俄罗斯,还去过很多国家,家里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古玩,放满了一个书架。后来转去做技术管理,现在回归技术了(高深的技术,我们都不懂,基本上是基础研究之类的,他现在的目标是获国际大奖),也在深圳,很巧住在我家附近。

3、一个已经是美国人了,宣过誓,但在上海工作,做咨询项目,客户都是华为之类的大公司(我更不懂)。提着皮包,满世界出差,真是满世界呀。经常在美国呆上三个月,再去香港,最后回上海。我最远就是到香港,再是到澳门。

4、一个在美国工作,还是中国人,拿个绿卡,两个孩子。在做电力芯片设计之类的工作,中产阶级。他在上学时,学习成绩比我都差,没想到去了美国,最快拿了博士。我笑话他说是不是搞定了导师,他说是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在那里发挥出来了。

5、一个在投资银行工作,但家在美国,自己一个人在香港工作。在美国读过MBA课程,在这之前一直做技术咨询。他在美国工作了几年,都是做技术咨询的工作,基本上也是属于,我们这些凡人不懂的技术类。但他的人际关系能力很强,转到投资银行,真是很对口,应该早走这条路。

6、一个在北京工作,在银行做高级客户经理。当年做过几年的电力系统规划,后来读了清华的MBA,再后来去了国内银行,现在跳到了外资银行。他的客户基本上是华为这样级别的,于是可以和任总这样的企业英雄,共进午餐,当然有他的老板陪同。

如果我20年以前知道现在做培训讲师,我就不上清华的什么电力系统了,而应该去北大读哲学或历史,遗憾!以上的同学,大抵也是如此,在生命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规划呀,规划!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他们呢?

毕业14年,我们偶然相见,我们大家是这样的,那再过10年呢?

职业规划:你的职场坐标找到了吗


你好优秀职业规划机构认为,要想取得不断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及时盘点自己的职场生涯,这就需要明确自己目前所在的职场坐标。所谓职场坐标,是明确你目前的发展状况,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市场定位,并明确自己与未来发展目标之间的距离。

先来看个案例

Susan大学毕业后,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高级口译证书,口语的水平相当出色,她选择的第一份职业是某外贸公司翻译,但这份工作她只做了一年多。Susan认为,这份工作根本不具有任何挑战性她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机械地把别人听不懂的语言转化为能听懂的语言,简直把自己变成了一台没有思想,只会传声的老式机器。

通过一位亲戚的关系,也凭借自己出挑的学历、能力和形象,Susan来到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做总经理助理。由于亲戚重量级的关照,以及上司特殊的青睐,在这里,Susan四处受宠。但最后,这份工作她还是只干了一年不到,原因出奇地简单她感到公司事务性的工作实在太多太琐碎了,丝毫没什么成就感,于是,她再一次义无返顾地炒了老板的鱿鱼。

Susan又发现,市场咨询是一项相当有挑战和趣味的工作,于是她又来到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型企业,为外企的新产品在中国上市做市场调查和消费者情况分析。正如她所愿,这份工作给予了她挑战性和趣味性,月薪也达到了她满意的数字。可是,这份工作工作量特别大,常常是几个项目一起进行,加班加点使她根本没有个人休闲的时间,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她不堪重负。Susan竟又一次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一次次的转换工作让Susan心力交瘁,感觉也越来越差。Susan发现,自己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竟也有4年多了,可是,自己跳来跳去,为何总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属?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表面看上去,自己似乎可以胜任很多职业,但为什么每一样都做不好,也做不长?Susan心里清楚,作为一个女人,到了27、28岁,手上的青春剩下的已不太多,就像走到了三岔路口,是该认真选择自己人生的时候了。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都还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究竟何去何从。

你好优秀解决方案:三步骤,定好你的职业坐标

像Susan这样的状况,你好优秀的职业规划师认为,她可以说是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区,而如果长此以往,一直混乱地跳下去,Susan很有可能跌入下降区。对于像Susan一样处于下降区或探索区的职场人士来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可以按照下列三大步骤来设计自己的增值方案。

步骤一:理性分析目前发展现状

关键点:梳理职业资本,告别混沌状态

建议Susan们首先要做的,是理智客观地审视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把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和不匹配之处都如实地摆出来,理性的分析导致目前职业发展状况不佳的原因。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发展不利?是外部因素,还是个人内部因素?

同时,梳理自己的职业资本,对专业背景、职业技能、工作经验、人脉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步骤二:画出个人职业生涯坐标图

关键点: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当你明确了目前所在的位置、核心竞争力所在之后,这一阶段需要借助职业测评工具、专家协助等,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包括行业、职位、角色的定位等,确定个人短期或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画出你的职业生涯坐标图。

职业生涯坐标图的内容包括现在的位置、目标位置,实现目标的各种不同的路径,路径中需要经过的各个阶段的节点,;路径中需要逾越的障碍,等等。职业生涯坐标图并不一定囿于固定的格式,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画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生涯坐标图。

步骤三:实施增值方案

关键点:制定计划,付诸实施

画出了个人职业生涯坐标图之外,剩下的事情,就是制定计划,一步步实施增值方案了。

职场上,所谓的增值,从外部因素来看,往往直接表现在职场身价的提高,这不仅包括薪资、奖金、福利等显性报酬,还包括职场口碑、参与过的项目,所在行业或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等隐性因素。同时,个人的职场身价,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态势。

一般来说,职场上提升个人身价的方法有跳槽、晋升、充电、进入名企等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必须以职业生涯坐标图的指引为基础,无论是跳槽、寻求晋升,还是充电,都必须是以理性规划为基础,并且一步步接近个人的职业目标。

通常来说,制定增值方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第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提升

要想适应更高层面的职位,实现职业目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必须始终关注的内容,这是保持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对职业保持热情的一个好办法。

第二,注意积累,培养个人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断能力、自信力等等,这是判断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可以达到相应高度的重要指标。一个懂得学习,善于学习的职场人士必须为自己安排出一系列详细丰富的计划培养个人综合能力。

第三,不断拓宽视野

宽广的视野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给职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有跨国公司工作经历,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往往眼光更开阔,更容易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外企的工作氛围、规范化的管理和培训机制,也能给人的综合能力带来质的提升。因此,只要有机会,不妨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多多留心,抱着学习、再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为今后升值做好充分准备。

弱势中的职业规划解读


没有理想、没有方向、没有规划、不懂描述、不知通路,三十而立的年龄,拔剑却四顾茫然,何去何从,无从抉择。迷失的自我,找不到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找不到自我的价值,不能给自己快乐和满足的理由。奋斗了几多岁月,却不知道我是谁。做了十几年工作,却发现那不是自己所喜欢和追求的。花了大把的银子上了大学考了研究生还过了N个证,但工作时用到的却不多,甚至根本没用上,这笔费用和时间就这么浪费了。看到别人功成名就,可自己下一步怎么走都不知道?做技术还是做管理这个问题在深深困扰着自己

这些人,你可曾熟悉?这些人,可曾在你身边?这些人,其中可曾有你?这些人就是职场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是职场上的失利一族,在职场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一直也没有超越自己,还停留在职场的初级阶段,离职业人的标准还有很远一段路。
第一种人,没有职业方向,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Alan, 金融专业,24岁,因个人兴趣,在校期间做了报社兼职记者,对文字特别钟爱。临近毕业时,报纸经营不善,领导层变故,遂随学校推荐至某知名国有银行从事相关业务工作。工作期间,Alan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但Alan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严格讲是不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在应聘本单位的办公室文秘岗位未果的情况下,Alan不甘现状,利用业余时间一边修完自学 新闻专业的所有课程,一边给一些报纸杂志投采访、评论等稿件。到了后期,Alan还在一家省级知名出版社作了兼职编辑,由于总编器重,Alan很喜欢这份工作,于是,Alan和对方口头约定今年3月辞掉银行工作,到社里上班。

可在今年2月,一个电视台的招聘启示打乱了Alan的计划,当时Alan觉得到电视台作记者既风光收入又高。于是经过 ,Alan顺利进入了该电视台作了记者。但出乎Alan意料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个记者工作很难做,人际关系复杂、稿子频频被抢毙,没有底薪,再往后连Alan报的选题都没法通过了,眼看着自己就成了末位兵,Alan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究竟是否适合这项工作。

Alan在家里漫无目的的翻报纸,突然发现另一知名股份银行拿出很多部门的岗位来招聘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员 。此时又想起那位出版社总编在Alan临走时留下的一句话:你如果愿意回来,我们依然欢迎你,培养你,这里有你施展的空间。现在Alan十分迷茫和苦恼,是留在电视台?还是去出版社?或者再去银行试试?

Alan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沉重的警醒:要去做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还是做自己能做的工作?或做职业声望高、收入高,但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选择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

其实,这个是定位职业方向的问题。因为Alan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所以,在职业选择时才会出现这种迷茫:能做的不愿意做,想做的又做不来,喜欢做的却没有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是Alan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俗话说,方向不明,无以为动。职业方向不明导致Alan成了职场上的弱势群体,如何抉择职业?至少在三年内还会困扰Alan。

第二种人,没有分析自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Monica, 23岁,毕业于知名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外语很好,专业也好,表达能力强。Monica去年在一场三千个人取两个人的竞争中被一著名外企录取,做公司的财务分析,为此Monica放弃了被保送研究生的机会,满怀憧憬的开始了工作。进外企一直是Monica的追求,在大学时,只要在电视或电影的镜头里看到那些出入高级写字间的外企白领就会羡慕的不得了,所以在大学里Monica苦学外语,在毕业时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外企。

可是工作了9个月后,Monica辞职了。Monica发现自己不喜欢财务这份工作,尤其是不喜欢成天面对着电脑做数字分析,这是件很寂寞很无聊的工作,每天都与10个阿拉伯数字打交道,现在Monica是一看见数字就恐惧。而且工作非常累,外企常常把一个人当几人用,无休无止的加班占据了Monica生活的大部,一个女孩子连和朋友一起去逛街的时间没有,下班唯一会做的就是睡觉,因为工作了一天的Monica实在是再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工作、睡觉就是Monica的全部,而这是Monica如何也不能继续忍受的。

Monica常常在想,一个女孩子,工作有必要这么辛苦吗?虽然这份薪水很高、社会认可度高,但是她并不开心。Monica曾经以为自己是个成功欲望很强的人,为了成功可以放弃很多东西,可是工作后Monica发现自己不能放弃的是自己的美丽、健康,还有好好享受生活的感觉。

Monica的问题突出了一个好工作标准的问题,一份好工作到底是外在的三高(三高指高薪高位高发展)呢?还是自己喜欢,适合的呢?

适乎Monica的行动已经给出了答案。职场中人,尤其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要只重视高薪、高位、高发展,而忽略了内心追求,不考虑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是否能做就盲目应聘。职场所带来的只是短暂功利,最终一定会因自己不喜欢而放弃。如Monica的人也是职场上的弱势群体,经不起职业持续性的考验。

第三种人,没有建立理想,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人!


Lucy, 是2000年毕业的大专生,学的是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在校任学生干部。毕业后Lucy很顺利的就业,在一大型集团企业下属的商贸公司工作,主要分配到新组建的大型仓储超市工作。经过在综合办公室、售后中心、连锁加盟中心等部门实习后,Lucy被定位到采购管理中心任文秘一职。这段时间的工作内容非常琐碎,但Lucy为了积累经验,坚持工作了一年。这一年领导对她的工作态度及工作内容评价较好,但觉得她的魄力还不足。

Lucy的第二份工作是换到了现在生活的城市,在一家大型电器集团总部的行政中心工作。到岗后任中心秘书,这份工作很容易上手,主要重心是在中心总监和下属两部门之间做好桥梁工作,同时与其它各中心保持良好沟通。工作大半年后,中心总监离开单位,他的位置暂时无人替代,Lucy转到集团办公室。 在集团办,Lucy的工作很杂,但重心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上,接手这份工作没多久,Lucy选择了离开。因为Lucy对薪水感到不满,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觉得不太确定。就这样,Lucy渡过了工作后的第二年。 接下来半年是Lucy职业生涯的一个断层。离开后,Lucy选择了考研,方向是行政管理。Lucy本来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历、提高被认可度,给自己更大的选择机会,但很遗憾没有成功。

现在Lucy已结婚,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在一家代理进口医疗器械的公司做办事处的销售助理。同时,Lucy报考了 专业的自考本科。在工作方面算是得心应手,但是在这个岗位上,Lucy没有更高的境界可以攀爬。Lucy有一种压抑感,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前途,更好的发展方向,可是这个方向在哪里?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应该是什么?

Lucy所做的工作是没有连续性和相关性的,导致的原因是Lucy没有一个明确要实现的目标、没有一个要实现的职业理想。当Lucy不知道要实现什么时,她就会迷失工作方向,胡乱的做着各种能做的工作。

没有理想的人是最可悲的,他们在职场中打拼,付出了精力、时间,但却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努力,即使是一时的加薪升职也是暂时的满足,总是找不到归宿和方向,心灵的空寂是永远不可用一时的工作满足的。所以,这种人是职场上的最大弱势群体。

第四种人,不明职业通路,不知道如何实现追求的目标!


Colin,98年中专毕业,后来学习了自考专科和本科,2001年12月份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毕业。

Colin中专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库管的工作。干了半年父亲安排他进入一家国企做工人,一做就是四年,这期间Colin一直想离开,他不想让自己人生在工厂中碌碌无为地渡过。可是Colin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后来在2002年的8月份,Colin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那里。

两个月后,Colin找到了一份在广告公司做媒介的工作,半年后又被提升为该公司的总经理秘书。刚一进公司时Colin是很投入、很努力地工作。可是后来他发现整个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员工们工作也没有什么积极性。这里的气氛和以前所在的国企差不多,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Colin不想在这种地方浪费时间,于是在这里工作了10个月,就离开了。

一个月后,Colin又找到了一家广告公司,进入公司时说好是做策划的,可是后来竟然变成了业务员。但是Colin也留了下来,一是想锻炼锻炼自己沟通的能力,二是工作所接触的行业是他所喜欢的IT业,Colin想和这些行业中的人多接触,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再回到这个行业。到现在为止,Colin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四个月。现在他又想离开了,原因是,这里的薪水实在是太微薄了,而且公司又小,根本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而Colin的年龄又不允许我再浪费时间(26岁)。IT行业也不太景气,机会也不多。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Colin一直想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尤其羡慕那些人力资源总监!

这种人,是有自己要实现的理想,但却不知道如何来实现,尤其可悲的是他们一直在做着与理想高度不相关的工作,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更加剧了他们的迷茫,当要辞去一份工作时,是要再沿着曾有的工作经验找呢?还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重新开始呢?这种两难抉择会困扰着他们。
如案例中的Colin做了四年国企工作,由做了两年广告方面的工作,但这些与Colin的理想人力资源总监是跟本不相关的。Colin如果要想实现cho的梦想,首先要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其次是在企业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具体岗位工作,如从招聘助理做起,按着招聘助理---招聘专员---人事主管---人事经理---cho的职业发展路线依次沿级而上。

第五种人,没有 ,不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

Donna ,2002届本科毕业,专业是经济学,毕业后在一家投资公司做总裁秘书。在学校的时候通过了 六级,这家投资公司的总裁是加藉华裔,Donna 水平很高且对此比较重视,所以平时书面的交流均用英文,另外因为公司和几家法国、美国的公司有合作和合资事宜,所以平时也接触到了英文的Acticle,L/C,Head Agreement等等,英语基础算是还比较不错,也增长了一些见识。除了帮助总裁安排行程、预定机票等行政性的事务,还经常帮助总裁起草各种股东合作协议、股东会决议、债转股协议等。

最近半年,Donna转到投资管理部做投资助理,由于总公司下面的子公司比较多,最近又新成立了两家,所以Donna的工作涉及到了拟定股东会、董事会会议些通知、记录、决议,起草总公司或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制定子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以及协助新成立的子公司进行工商注册等内容。在这期间Donna通过了CPA的经济法科目,加上平时在工作中的应用,对经济类的法律尤其是公司法比较熟悉。

目前总公司侧重筹划几家子公司上市,所以投资管理部目前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融资,此项工作一直由投资总监一人负责,包括一些融资渠道也是他以前积累的一些人脉资源。Donna平时只是负责帮他搜集一些他的融资计划书中需要的市场信息, PPT等工作。由于Donna以前所学的专业并非融资,所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少,尤其对于证券、上市等方面感觉不太了解,感觉有点无从下手,又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十分迷茫。

以前Donna希望能做一个高级秘书,但是慢慢的觉得真正需要高级秘书的企业不是很多,而且做秘书受到的约束比较大。Donna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门专业的技能,就像财务、计算机编程,但是Donna对这两方面都不感兴趣,她自学过基础的财务知识,但是无意成为一名会计等等,慢慢锻炼、发展,可以自己处理相关于该项技能的case。

Donna对法律、咨询、市场策划等行业比较感兴趣,但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Donna的性格比较内向,沉稳,谨慎,条理性强,但思路很活跃。有一定的文字功底。Donna对下一步的职业生涯无从下手,一片茫然。

其实,Donna的事例反映了一个大学生普遍的问题,就是在毕业之际没有做毕业三年内的 ,所以不清楚在毕业后的每个阶段的着重点是什么,每个阶段要实现的是什么,所以,当三年后Donna明白该以自己内在标准为衡量工作时,却发现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好远,并且还迷失了方向,可要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又不知道如何操作了。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在每一年都有其特定的任务的。如毕业第一年,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劣势,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知道自己最看重什么。毕业第二年,最大的任务是了解职业,在各种职业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并确定自己要发展的具体行业和职业、地域等。毕业第三年,最重要的是了解职场规则,了解所做职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融入所做企业的企业文化,还有就是检验自己所做的职业抉择,看自己所选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能力又能否胜任所做的工作。所以,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重点,我们只有结合自身把职业生涯上这些点做好了,那我们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上就是一片坦途了。

第六种人,没有利用优势,不知道如何胜任所做的工作。

Laura是一步步从底层做到总经理人的位子的。她只有大专学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告公司的调查员,每天在街上向陌生人发放表格,了解大众对广告及相关产品的认知程度。她的第2份工作,是laura进入销售领域的正式开始,这是一家的化妆品公司的销售员。随着专业度和经验的不断提高,她的工作卓有成效,业绩越来越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她终于被公司提升为销售主管。新的岗位新的要求,销售主管的工作要求她不仅要有业务能力和经验,更对她的产品概念、市场分析以及营销体系有深刻的领会。在四年的销售主管工作中,她进加一步加深了对化妆品行业的认识,她所带领的团队的业绩也一直在公司中保持领头羊的地位。长期在化妆品领域的工作,使她对行业的产品信息和结构了如指掌。这个优势,也为她后来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经理人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年前,laura跳槽到了一家知名化妆品公司担任销售经理。laura没有让公司失望,公司销售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公司为此欢欣鼓舞。在年底的表彰会上,公司总裁亲自为Elen发了一个10万红包。两年半的销售经理工作让laura产生了自己出来 的念头。凭着长时间以来的资金积蓄,以及许多稳固的人脉资源,她认为打工日子可以结束了。她做出了一个从公司辞职的决定。

事与愿违的是,开业至今不到一年时间,laura的公司效益一直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她已经为公司的生存问题每天饭菜不香,管理的书籍摆满了她的床头,也咨询过一些专家。可是公司的问题没有得到本质解决。

人有长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在职业发展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扬长,这样就可得以安身立命,建功立业,在所有成功人物的奋斗史上,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长处,都是把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获得成功的。所以说,我们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那首先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最大后的利用优势。而案例中的laura在选择 时,没有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没有在做职业经理人和 间比较衡量自己,就想当然的由着性子去做了,所以,当她不了解创业要具备的个人优势时,就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短处来打拼创业了,所以,失利失败也是一种必然。其实laura最适合也是做职业经理人,而非自己创业,如果laura继续这样下去,不排除会取得一定成功的可能性,但laura要比较的是付出的这个成本自己是否可以接受。

人的稳定和和谐,源于找到心中的自我。一花、一生命,一沙、一世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才会有充实的感觉,每天向上向前冲的激情和勇气。无论你有多么显赫的背景、多么荣耀的学历,如果你的所学并非所做,所做并非所乐,所乐并非所能,所能并非所愿,所愿并非所现,那你只能在迷茫中求索,是一个无家的流浪狗!

职业规划中的挑战[2]


在具体案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咨询者会咨询是否需要职业转型,而且近一两年来这方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研究发现,这实际上台阶咨询者为确保自身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有效准备。在实质的转型之前通过科学的准备来确保职业发展的高效率。

6、职业瓶颈

职业瓶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玻璃天花板现象。通常所说的职业瓶颈、玻璃天花板现象更多的是指职位上升的天花板。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职业瓶颈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一是职位的上升瓶颈,这是我们最常见的理解;二是薪资的上升瓶颈;三是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瓶颈。三者的差异很大,在处理方式上也不同。

就第一种职业瓶颈,即职位的上升瓶颈来说,通常是最容易碰到的。在一个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中,由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往更高的职位发展,而一个组织越往上层发展,所能够提供的更高级职位又是越来越少,所以在一个组织内来说,瓶颈是难免的。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当专业与职业错位时,特别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职位,这时玻璃天花板现象会来得更快。

三、职业心理方面的问题

7、职业环境的适应

职业环境的适应包括对环境本身及环境变化的适应两个方面。

通常新员工及职场新人,对于一般职业环境的适应问题会比较敏感。特别是职场新人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训练及培训才能顺利适应职场的生存环境。当面对企业裁员这种较剧烈的环境变化时,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职业人就会恐惧、害怕,无所适从。这时就非常需要专家的帮助和支持。

环境适应分心理适应和生理适应两类,而通常以心理适应为主。如人际关系不好、得不到企业认可、能力得不到发挥、工作没激情没动力、压力太大等情况,这时有人会选择面对它,解决它,而有人会选择逃避,而逃避的极端形式就是离职。这时的离职多是非理性的,通常都会以不好的结果而告一段落。

8、性格、兴趣与职业的冲突

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人会首先选择先找份工作上班再说当然其中本身就有大部分人本身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做什么职业更好,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每天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更会觉得与自己天性上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调和的。这时问题就来了,后悔也晚了。

四、职业情报咨询

9、求职技能

在向阳对大量求职者的调查结果中,其中有一项乍看起来像是说来好笑的结果:哪怕是在已经工作5年的人群中,竟然仍会有超过45%的求职者不会写简历、不会投简历,不会面试,以至求职周期较长,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只能委曲求全。

不会求职确实是职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来这应该是个小问题,但人们好象都更喜欢相信自己,他们在想:找份工作这么简单的事还能难得到我吗?结果是,求职时间长了,被否定拒绝的次数多了,人也越来越不自信了,到后来就是先找份工作再说吧,结果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恶性循环,工作换了再换,回到我们谈的第二个挑战上频繁跳槽。

10、行业/职业信息咨询

信息爆炸时代,一个人要想掌握所有信息基本上是天方夜谭的事了。但我们所看到的是,在求职及职业规划时几乎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自己寻找信息。这里的信息不仅包括职位、行业等信息,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信息。要想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发展,这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广州人到北京发展,或是海归涌向上海,这时求助于专业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点上,其实最主要的挑战是我们能否形成借助专业力量的习惯。

《怪兽大学》中的职业规划


刚刚看完《怪兽大学》,有人在电梯里面说——这就是一部职业规划片子呢——我就想,也许我该试试看。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谈论的主要话题是:高手到底是不是学校能教出来的?

男一号(是男吗?)大眼仔是典型的怪兽版的赫敏,他从小以成为怪物惊吓中心的技术员为梦想。苦读进入了这所明显以哈佛为蓝本设计的怪物大学。他精通了解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但就是天生长着一个讨喜的样子,作为惊吓系的学生,却总是惹人发笑。

二号苏利文则完全相反,天生就是吓二代,家族名声鼎赫。对于各种技能和知识不屑一顾,却天生有一个极好的吓人胚子。

和所有的青春热血片一样,他们一开始因为某个原因不得不混在一起,发生冲突,顺便被开除出学院。为了重新进入惊吓学院,她们不得不并肩战斗……经历很多事情,最后被开除。从怪物电力公司的门卫开始,最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职场中有很多大眼仔和苏利文这样的人——有些人什么都懂,就是缺点天赋;而有些人天生聪慧,就是不屑于系统的学习知识技术,这两种人都没法成为高手。很简单——成为高手需顶尖的能力,而能力有三个核心要素,知识、技能和才干,并称为:能力三核。

知识就是那些能够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对于大眼仔来说,就是几岁的孩子,需要怎么被惊吓,怕雷电的人该如何,怕蛇的人又该如何。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就是自己的专业书。这是能力三核的第一核:知识。

但知识不是力量,只有能被使用的知识才是力量。所以不仅要学习知识,还需要锻炼第二种能力核心:技能——技能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不一样很多,知识的目标是知道正确答案,技能的目标则是熟练。

熟练不像知识一样,只有知道不知道,熟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接受一开始的不熟练。所以聪明的备考老师的基本技能就是让学生疯狂的做题。他们最理解高考的逻辑——高考考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考试技能。

也 正是因为这样,正如大眼仔一样。当学霸第一次遇到技能缺失的时侯,他们最容易有两个错误反应——期待通过更多的知识来弥补自己技能的缺失,让自己不要犯 错。但正如不能在泳池跑步一样,越用力却恰得其反。因为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内在标准就越高,也就越容忍走出糟糕的第一步,慢慢形成“知识瘫痪”。第二种是 等到……我才开始练习。不管……是什么,都会增加你的恐惧感,时间一长,你的理由变成了:因为没有……所以我不会。

第三种能力的核心就是才干。才干有来自先天的气质,也有来自后天的苦练。因为后天要形成才干需要多年的重复练习,所以最好的才干策略应该像根雕一样——先找到自己先天的才干,然后在之上做细微的后天调整和添加,形成自己独特的才干。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为什么大眼睛和苏利文各自都难以成为惊吓高手的原因。

大眼睛:知识全能、技能一般、才干全无

苏利文:知识全无、技能一般主要靠身形、才干充沛

因为对于能力理解不系 统,这两个人也各自有自己的偏见——大眼睛希望通过学习弥补技能和才干,而苏利文则挥霍自己的才干,鄙视知识。这两个人加在一起,倒是个知识、技能和才干 的绝配。所以他们一旦联手合作,就创造出有史以来的最高惊吓记录——大眼睛负责在房顶上提供知识,苏利文负责执行和实施惊吓。大眼睛也在带队过程中,慢慢 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才干——做教练和支持者。一直到片尾,我都很怀疑大眼睛如何能成为一个好的惊吓工程师,他是天生的支持者和鼓励者,他也的确成功的教练了 一队最完美的惊吓之队。但是他的惊吓?我实在想象不出来——缺乏才干的人也许会在学校阶段成为大牛,在职业阶段通过训练和努力做到90分,但是 90-100份之间的东西,全靠才干。

我喜欢最后那个不落俗套的结尾,他们离开大学,从怪物公司的收件员做起,向自己的梦想进发,最后也能抵达。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业规划定律——大学不是知识 的唯一来源。而大学教育也往往无法真正提高你的技能和才干,这一切都会在实践、工作之中更好的学到。作为惊吓这么一个主要与人互动的工作(销售、市场与公关、客服、行政、HR等也是),技能和才干占到大部分的作用。实践更加是首要途径。

所以,这是一部轻松有趣的现实主义职业规划喜剧。

以上《职业规划找到职业中的Mr.Right》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面试问到职业规划”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