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毕业了,我们该去哪里?》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近日,随着广东省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离校期越来越近,大学生将如何迈出人生第一步,成为广东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广东高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约33万人,还有3万广东户籍在外省就读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和外省来粤求职大学生,今年预计有超过50 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

作为外贸出口大省的广东,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曾经吸纳大量大学毕业生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一些受波及的企业也减员增效,部分企业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人才招聘。此外,原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也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小黄同学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大四第一学期开始,她就开始着手找工作,跑了无数人才市场,甚至去深圳、珠海,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对记者说,大部分和外贸行业相关的小公司和工厂因为接不到国外的订单,纷纷倒闭或停产,绝大部分小型外贸企业都在裁员而且逐渐减少了招聘职位甚至停招。

对此,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公开招聘1.6万名基层中小学教师,享受上岗退费政策;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按失业保险金标准按月给予临时生活补助;20092011年,3年组织6万未就业生见习;大学生创业,试行注册资本零首期等共31条。

但仅靠社会和政府的帮助,力度当然不够,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应对。记者在对广东大学生采访中发现?目前广东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在逐渐接近现实,大多数毕业生降低了预期薪酬,求职心态趋于平稳,并开始建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李超就读于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金融危机,学习新闻的他有切身感受,本想等待各大报业的校园招聘,无奈经济危机下大多数报业都暂停了招聘计划,他希望毕业后能做一名记者的目标也就相应地改变了。等有了工作经验,等金融危机过去,我们还有机会。李超说。

但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像李超一样真正转变就业观念,一些应届毕业生抱怨:好歹读了那么多年书,是个大学生,总不能干农民工的工作吧。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降低家庭教育投入、改变精英教育模式、重塑社会劳动价值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根本举措。

人力资源专家忠告毕业生,只有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找准定位,理性调整期望值,才能真正改变就业难的局面。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

扩展阅读

应届生,你的心理毕业了吗?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2009年又有一批大学生要从学校毕业,加入浩浩荡荡的求职队伍中。满揣文凭、各项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心理又是否做好了工作准备呢?大学是获取知识的场所,缺乏对实践的锻炼,脱离了这个环境,就要为进入社会重生做好准备。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等硬件条件,你的心理能适应工作吗?

错误心态一: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都可以慢慢来

记住,从走出校园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学生,也不是一个孩子,要学会独立工作。正是因为没有社会经验,才要加强对工作的了解熟悉,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之中。对于新人的宽容应当是来自他人,而且不应过多指望,自身要做好独自冲锋的准备。要从工作的挫折中及时成长,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你就是一名员工,他们在乎的是你能否像其他员工一样适应工作、做好工作。大学生自己也要将角色定位在员工上,尽快从自我意识中摆脱出来,融入工作集体之中。不要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指导,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学会独立工作。

错误心态二:让我做这样的工作岂不是大材小用?

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初步接手的工作自然是基础工作,要放宽心态,从琐事中学习。想要从事难度更高的工作,就要处理好琐事,让用人单位了解到你的办事能力。做好准备,无论是辛苦的工作还是琐碎的工作,都要坦然面对,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发挥就马虎对待,信任是从许多实践中获得的。

错误心态三:大不了我换一家单位

在求职的时候就要考察好对方单位的情况,包括工作前景、工作环境、甚至还有薪资状况。选择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后,就要稳固心态投入工作。遇到工作挫折以及职场人脉不顺要先从自身原因找起,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友善的同事乃至上司。不要轻言换工作,换工作意味着你暂时要失去工作,并面对一份未知的未必更好的工作。如果频繁换工作,还会让用人单位怀疑你的诚信,对之后的求职生涯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职业目标,不要轻易放弃。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不小的落差,而这都需要自己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因素影响到工作。

跳槽之前要三思:1. 你为什么要放弃这份工作?是自己不适应工作,工作环境差,还是这份工作不能再给你带来个人提升?2. 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跳槽目标,避免无头苍蝇乱撞却找不到出路。有些人跳槽出去,却找了一份不如过去的工作,其懊悔可想而知。3. 你做好跳槽的准备了吗?首先是归纳自己上一份工作,总结自己得到了什么,以及有什么没有做好。只有怀着反思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朝着提升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一个人适应了工作环境后,还要经过一两年的工作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因此不鼓励短时期跳槽。

职业顾问启示录

职业顾问张建勤女士表示,大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差异大,应届生在求职乃至工作时心理产生不适反应很平常,需要自己好好适应。很多应届生在求职时都只关注如何在笔试、面试中获得更高的关注,却没有及时将自己心态调整成长久地、稳定地投入工作。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除了知识、技能,还包括个人素质以及职业素养,这都是能将自己所学应用的前提。用人单位在面试时看重的除了个人出众的个人能力,也很看重他们能否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因此长远来看,大学生还是要培养好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一个成熟的心态面对工作。

从学生转变成社会人,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无论是求职还是工作,抛开不切实际的幻想,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无论是在求职还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大学生都要将心态转移到社会型,不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将自己视为所在单位中的一员,发挥出自己的功用。

大学毕业生 出路在哪里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大学毕业生 出路在哪里》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到了大四之后,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很流行的一句话是:毕业了就失业了,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毕业生的出路在那里?是考研、考公务员?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私企、外企?还是 留学 、创业?自由职业?出路很多,那条是适合自己的?各个行业的机会和难度在那里?该如何选择?建议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考研

利: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所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

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

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

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试想,2,3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

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

2.公务员

利: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 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3.国企(或事业单位)

利: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 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来说,国企是不错的选择。

4.私企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 的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弊: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有的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 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意识,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5.外企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 自己的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 现象。

弊: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6. 留学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学习外 国人的优秀之处;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拿到过硬的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 移民 。

弊: 出国 留学 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 出国 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大可不必 出国 镀金,把同样的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7.创业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 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 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 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 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

建议:自由职业适合有艺术气质的人,SOHO一族的生活虽然令人羡慕,但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自控力强、计划性强、有理财观念的人能够适应自由职业,并保证自己的生活;容易产生惰性的人,还是需要工作来规范,不建议太过自由。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失业了,怎么办呢?


进入四月份,很多人已经复工了,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对于朋友娜娜来说,未必是。

前段时间朋友娜娜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她们公司的客户出现锐减的情况,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开始裁员。

她在电话里很失落地告诉我说:“我失业了,该怎么办呢?”

其实,不仅是朋友娜娜,职场上部分人也遇到类似的情况。

因受疫情影响,大部分的公司都存在运营情况不佳的情况,如果客户和业务受到影响,与此相关联的公司也会多多少少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次的疫情,加上2019年的寒冬,就是振动翅膀的蝴蝶,引起了一连串的不良反应。

所以,有的公司为了求生存,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挽救目前的经济危机,譬如,减福利、降薪酬、裁员工...

还有的公司虽然没有裁员,但也对员工进行了降薪处理,如减掉员工30%-50%的薪资,抑或是按上班时间发放薪酬等等。

这个时候,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都不容易!

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失业了,怎么办呢?在这里,作为身边朋友就刚刚被裁的人,小编觉得有几个点还是可以参考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哦,希望能对给您带来帮助!

首先,跟原公司处好关系,不要闹僵。虽然公司不仁,但毕竟事出有因,一般都是状态不太好,才不得已裁员的,没必要闹僵,这样反而会影响自己心情,对接下来的求职不利。

其次,也不要和领导闹僵。领导一般也是出于工作考虑,不得已做出的抉择,同样没必要翻脸。并且,还可以留出一些话,比如以后希望有机会再共事等等,你的气度会改变领导对你的看法。未来两三年,也许还真有继续合作的机会。

第三,多找原单位领导或者老员工帮忙,介绍工作。通常来说,如果关系不错的同事,还是有可能帮你投递简历的。毕竟,互联网公司之间员工认识的都很多,而内部介绍成功率也会更高。

第四,多通过六度空间理论,打听下比较适合你的公司。当然,大公司的要求也更高,并且经常有居高临下的态度,想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比较难,各种公司都考虑下吧。

第五,简历重新整理,讲事实,简单精炼,不用写太多细枝末节的部分。最好介绍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做了哪些项目证明这些能力,分门别类,条例清晰。可以给别人看看,帮你修改调整。

第六,面试时候不用遮三瞒四,直接说明被裁。被裁有的是因为当初企业给的薪资过高,后来后悔了,有的是觉得试用期,成本低,总之并非都是员工的原因,既然已经发生,但说无妨。

第七,薪资留有余地。哪怕新公司觉得合适,一般也不愿意给你相同的薪水,因为总觉得世易时移,可以用更低的薪水找到同样水平的人,节约成本。这也可以接受,毕竟非常时期,如果薪水公司觉得勉强,即使进入公司,也仍然存在试用期被不通过的风险。

第八,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其实都有一定风险,所以不要迷信大公司更好,小公司不好的观点。如果自己的能力和老板所需要正好契合,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以。但是,打着创业旗号,尤其是重点强调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刚诞生不久的公司,要三思。

第九,被裁之后建议马上开始找工作,因为很多城市对社保要求连贯,不能断档,所以还是尽快找到为好。并且,还有很多被裁的人也在找工作,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和自己的努力,迅速落脚为好。

第十,可能你要5-6次面试,甚至更多次才可以再找到工作,要把每一次面试,当成一次锻炼,其实你能收获不少。当然面试多了,打击也是不少的,不要怀疑自己,肯定有合适自己的岗位。有时候一些面试纯粹是走过场,这种面试你一笑了之就好,不用当成一次打击。

最后,我的朋友还是通过朋友帮忙,走内部介绍获得了面试机会,并且终于有一个公司正好需要她的才能,于是也就顺利入职了。

无论是2019年,还是2020年,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和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拥有好心态,总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工作是一种态度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


一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进行访问。

工作是一种态度 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再次找到第二个工人:“对不起,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的回答:。 “为了支付每天$十条它是一个人的温饱,谁愿意做这个敲石头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份工作:“你在做什么?”

第三份工作闪现着喜悦:“我参与了建造这座宏伟的大教堂。完成后,它可以容纳许多人崇拜。

虽然敲石头的工作是不容易的,但我认为,在未来会有很多人谁来到这里,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会被激发,而不会觉得累。 “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但是感觉却不一样。

第一个工人绝望了.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祝福,甚至可能成为一名失业者,完全被剥夺了生命的尊严。

第二个工人,就没有人民的工作,荣誉责任感和意识。他们希望有任何肯定是徒劳的,因为他们拿的工资和工作的态度,做工作。他们不值得信任的企业,可以与员工委以重任,不会提高和晋升机会,也很难赢得社会的认可。

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着我们是否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期洛提出“五级需求”:

1,基本需求:需要食物和衣服,以抵御饥饿和寒冷。

2,安全需求:觉得有必要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社交需求:分享兴趣、爱好和与他人交朋友的需要。

4,需要尊重:要求别人的好评和认可的需求。

5,充分发挥能力,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自我实现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学家认为,为工作而工作的人几乎没有机会满足第四和第五人的需要。因为他们的生活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或多或少,他们失去了部分的生活乐趣。

在用什么语言来赞美工人第三?在他身上,没有看到影子抱怨,相反,他是有责任和创造力的高感的人,他的同时充分享受,因为努力工作的高兴和荣幸地工作,工作也给他足够的尊严,实现自我满足。他真的体味工作的乐趣,生命的意义。他是最优秀的员工,是谁最需要它的社区。

什么工作? 如果我们看一下权威的国家词典,它们的解释几乎是一致的: 工作是上帝的工作; 工作是上帝的工作。 这种解释虽然过于宗教化,却传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 一个没有机会工作或享受工作的人是一个违背上帝意愿的人,他们不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工作就是为了有所成就而努力..这应该是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如果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更接近我们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充分代表的情况。生命只有一次!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或成就自己,为了拓宽,深化,提高自己的技能,把自己发展成一个和谐美丽的人,我们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全身心投入其中..

工作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应变能力和我们的协调能力会在这样一个阶段来显示。除了工作,活动不能提供如此高程度的自我充实,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及使命和个人原因,一种生活的这种强烈的意识。工作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一生的事业是他的志向和理想的展示。因此,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那个人。因此,教育部前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工作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贝内特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些人可能往往与第一份或第二份工作有着同样的负面看法,经常对自己的工作毫无激情地责骂、批评、抱怨、抱怨,在平凡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

你过去对工作的态度如何,这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事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让我们像第三位工人那样,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为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如果你选择了创业生涯,可能你绝对的幸运,将来可以做中国富豪级人物,如果你经商能力不行,甚至在菜市场卖个豆腐,白菜什么的,你也能赚个一两千元。但是你不怕失业,因为每天都有人来买豆腐,买白菜,这又是比白领生活强的地方。

刚毕业就那么累,我们图什么!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刚毕业就那么累,我们图什么!》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当你把这些问题看透彻,虽然累,但会心甘情愿。就像肖申克说的“希望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对未来充满希望才是解药,不是吗?

刚毕业就那么累,我们图什么!

那天看朋友圈,两个刚毕业的学生有段对话:

一个发朋友圈:“今天下班好晚啊,刚给学生上完瑜伽课,饿死了。”

一个在底下回复:“你几点下班啊,都九点了”

“是啊! 刚下,你呢?”

“我现在还加班呢!”

“哎,咱们这么累,图什么啊!”

“钱。。。”

看到这段对话时,我特想接一句,何止你们累啊,全人类(累)嘛!

这两个女孩实际上挺拼的。第一个女孩人美家境好,毕业之后没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做瑜伽教练,听说未来还要去印度修炼。这段时间就看她在朋友圈里晒各种苦练照片,每次我看到她把自己的身体掰到特扭曲时,我都很担心她把自己玩儿坏,但她说这是基本功,想成为最棒的教练是必须要经历的。有段时间,她失眠,掉头发,脾气差,依然在坚持。用她的话说,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都让你赶上?好身材,好脸蛋,好气质?内在和外在都是靠自己修炼和经营的,路是艰难的,坚持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另一个女孩,也是大长腿天使脸,更像个男孩子,上学时就对COSPLAY和打游戏特着迷,打比赛有一手,还创办社团参加各种展。上学期间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人脉,毕业后直接去了数一数二的动漫公司。后来发现每天都活在大老板和二老板的掐架当中,很糟心,能力施展不开,她就主动离职调到另外一家公司,刚去公司还要重新熟悉业务和人际关系,也是让自己很难受,用她的话说,我现在缺钱啊,我对这块领域最熟悉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需要忍!

一个缺钱有特长在忍,一个家境好有特长,也在拼,他们都很累!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估计不少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让自己那么累,图什么?

1、快速度过“生存期”

职业生涯三阶段理论指出:职业三要素,兴趣、能力与价值观,并不可能同时达到匹配,而是按照阶段性慢慢形成匹配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匹配重点。三阶段分别是生存期、职业期和事业期。经过新精英研发团队长期跟踪调查的数据显示,不论当从工作期转入职业期,还是从职业期进入事业期,职业人士往往面对一些类似的挑战。掌握规律可以更好的进入更高维度的职业发展阶段,更快达到自我实现。

那么,第一阶段就是“生存期”。这个生存期相当于心理上和经济上“断奶”的过程,是验证你是否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谋生的阶段。这个阶段一定是很无助和不适应的,所谓的累,大家表现各不相同,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煎熬,但又似乎看不到希望,即使是这种感觉,还要往前不断前行。有人说有钱不就行了!家境好是个优势,刚开始也许会借助家里,但最终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他们很清楚,你不能经济独立,在父母那里就别想有太多发言权!

因此,刚毕业这么累就是为了能够快速度过“生存期”,把自己可迁移的能力快速提升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你做的好才能兑换价值,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为进入发展期打好基础。

当我们从校园走出时,你需要知道“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进入积极的人生模式

有个刚研究生毕业的学医的姑娘,一直觉得自己不喜欢医学专业,学的很辛苦,毕业了却找了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在工作中不知所措,没激情,不愿投入,很累很困。在帮她分析了本科和研究生经历之后,发现她本科和研究生时进入了一个循环模式,像个魔咒一样:不喜欢这个专业-父亲让选的-硬着头皮学-学的还不错-没有其他尝试-毕业只能选这个-抱怨-不喜欢-父亲选的。。。。。。她也想改变,但在工作中又开始不经意循环这个咒语。

我问她,如果你站在现在的角度回看本科快毕业时,你觉得自己当时再多做点什么有可能会让今天好过点?她说当时既然肯定要考研究生了,也跑不掉,不如全力以赴,不逃避,也许考的高点,会让自己有更多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考好,还让父亲搭关系,不但感觉又被父亲控制了,又进了自己不喜欢的领域。

那如果站在三年后,你会给现在的你什么建议呢?她开始思考我说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一个怪圈,如果自己没意识到,就会把责任推给外界,而不是从自己这里突破。因此你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改变。没有意愿改变的人,很难迈出第一步。只有突破自己才能重新建构一个积极的人生模式。不要被自己打败。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未来更有尊严

曾经有个体制内的老师,描述她在聘岗时,想逃离自己现在的部门,但是领导不放,就找到大领导解决,大领导以部门缺人为说辞,她想聘哪岗哪岗被撤,简直被虐死。她后来反思,之所以领导这么虐她,是因为她真的没什么核心竞争力。这让我想起一句真言“在组织里,你的报酬(不仅是钱)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我们之所以不愿动,嫌累,有种可能就是觉得未来还遥远,着什么急,生活不会亏待我。如果让年轻的你看眼未来,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触?

此时画面里出现了一个18岁模样的少女,仔细一看原来是你,你正坐在宿舍窗前,双手捧腮,嘴角微微上扬,闭着眼睛吹着微风,闻着阵阵花香,脑子里想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是啥玩意儿,玩儿完再说呗,一定要拿下宋仲基……就这样一晃大学四年过去了。你毕业了,发现自己并没有拿下宋仲基。

刚毕业并不想那么累,找了一个特别安稳的工作,每天看韩剧刷朋友圈,网购收快递就是最大的快乐,最期待的就是30岁时能买车买房,成家立业,走出去看世界。

等你到了30岁时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积蓄,似乎也没什么核心竞争力,更没时间去外面看世界,反而面临着是否结婚、是否生娃、是否升职等人生重大选择,这让你苦恼了许久。

在家人的劝说下你选择了结婚生子。你的丈夫在这个时间段职业上是中坚力量,不敢懈怠,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也没时间陪孩子成长,全都由你一人操持整个家,这让你精疲力竭,但为了这个家你认了也忍了。心想生活会如你所愿越变越好。

你对40岁的期待就是财务自由,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

由于你的丈夫想为家多赚一些钱,选择在35岁以后开始创业,但是由于经验和资源不足导致创业失败,让已经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们陷入了生活的低谷,你不得不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家用并还账。终于帐还完了,你发现40岁时还是没有财务自由,身体健康也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身边的闺蜜似乎都比自己过的好,心里非常焦虑和不甘心。但生活总要继续,于是你不再期待那么多,只希望45岁时可以更从容。

对于中年的丈夫来说,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个时候孩子正好处在青春期,由于丈夫太忙了,没能和你一起关注和教育孩子,让你在孩子的方面操碎了心。这时父母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你的身上。你发现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了大学,你也已经50岁了,孩子离开了你,你突然感到非常不适应,另外更年期如期而至,让你莫名的烦躁和不安。

由于孩子的青春期度过的并不顺利,因此上了大学问题凸现了出来,没读完一年就被学校劝退了。这个事情让你深深自责,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自己也没什么心思再好好工作,这时夫妻关系也亮起了红灯,和丈夫越来越没话说,觉得自己也是个失败的妻子。>>>

终于熬到你55岁退休了,生日的当天你一个人独自坐在自家窗前,想起当年的少女,不禁潸然泪下,你哭着哭着睡着了…… 过了不知多久,有个年轻的声音在呼唤你:“快醒醒,你做梦了吗?怎么还哭了!”你慢慢地睁开眼,发现舍友年轻的脸庞正奇怪地看着你。你抬起头望向窗外,发现原来是一场梦!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你开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揭示“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年轻时比起身体上的辛苦,更怕无所事事,以及引致的不能承受的后果。现在的拼和累是为了支撑你更好地完成人生任务!

也许你可以在今晚入睡前问问自己,五年以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自己真的过上了,那么现在需要克服的三个障碍是什么,你做目前这份工作的初心是什么?

当你把这些问题看透彻,虽然累,但会心甘情愿。就像肖申克说的“希望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对未来充满希望才是解药,不是吗?

《欢乐颂》| 邱莹莹向我们揭示了哪些职业发展秘诀?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欢乐颂》| 邱莹莹向我们揭示了哪些职业发展秘诀?》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部并不那么欢乐的电视剧《欢乐颂》,展示了五个个性鲜明的女孩,高智商的安迪,鬼灵精怪的曲筱筱,高情商的樊胜美,勤勤恳恳的关雎儿,还有,很傻很天真的邱莹莹。

一部并不那么欢乐的电视剧《欢乐颂》,展示了五个个性鲜明的女孩,高智商的安迪,鬼灵精怪的曲筱筱,高情商的樊胜美,勤勤恳恳的关雎儿,还有,很傻很天真的邱莹莹。

广告上说,在欢乐颂的22楼里,每个女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许多人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曾经是邱莹莹,慢慢成了关雎尔,想活成安迪的模样,想过上曲筱绡的生活,最后却都成了樊胜美……”如果一切按我们想象的发展,这个结论或许可以成立,然而,在电视剧结束之际,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影子。那个傻傻的邱莹莹,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赢得羡慕无数。

我想,此刻的邱莹莹一定是不同意上面大家给出的结论的。她一定是充满自信的对大家说,我是邱莹莹,我只是我,我只想成为邱莹莹。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没有曲筱绡那样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安迪那样过人的高智商,那么,你只能是邱莹莹,我们也只可能成为邱莹莹。幸运的是,那个看似傻傻的邱莹莹正在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描绘着一个普通人的幸福之路。而从一个HR的视角,邱莹莹的故事也隐含着简单却最有价值的职场发展秘诀。

秘诀一:发现并发挥你的优势

安迪说,没有人是完美的,同样,上帝造人时也必然赋予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技能。所以,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做自己。邱莹莹曾经面临失业、失恋的挫折,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终在咖啡厅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这背后的机缘,则是她真实展示了自己敢爱敢恨的女侠风范,以及超强的行动力,在人才市场和欺骗自己的渣男白主管吵了一架。最终被咖啡店老板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在人力资源部门混饭的我,常常被学弟学妹或亲戚小孩问到,如何才能提高面试技巧,找到好工作。对此,我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想清楚自己的优势,真实的展示你自己。无论是HR还是业务部门面试官,都有着阅人无数的经历,初入职场的你想要刻意迎合岗位需求,难免是会被看破的。而就算你碰巧骗过了面试官,最后获得的也是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难有成绩。最终,你欺骗的是你自己。所以,对于准备踏入职场的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动机、性格、特长,并基于这些,和面试官一起探讨符合自己工作岗位。在这方面,新精英平台也有很多免费的职业测评,可以帮到我们。

秘诀二:如何快速提升职业能力?

开始咖啡店工作的小邱其实并没有那么快乐,她仅仅具备了一些老板认为的潜质,对于咖啡知识、咖啡机、销售技巧……她一概不懂。然而,在电视剧结尾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带徒弟了。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从咖啡小白成长起来的呢。在学习咖啡知识的时候,她主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了各款咖啡的说明(学习);当然,也不断品尝各种咖啡的味道,体验不同品种的差异点(实践);最后,则是通过盲喝的方式,考核自己的辨识度(反馈)。最终,迅速成长为了咖啡大拿。

了解咖啡是这样,其实,掌握其他职业技能也是如此。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个人的能力成长,70%来源于关键经历,20%来源于人际反馈,10%来源于教育培训。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用这个逻辑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事实证明,学习(教育培训)+实践(关键经历)+反思(自省及人际互动)=成长。当我们计划提升一项个人技能时,不妨按照这个逻辑制定计划,相信必然事半功倍。

秘诀三:怎样才能实现职场弯道超车

赛场上,大家都在向前跑的时候,你是很难超过前面人的,同理,在职场中,我们也很难超越前辈,除非,你抓住机会弯道超车。咖啡店的工作为邱莹莹提供了一个平台,她很努力,很认真,很上进。然而如果一切按部就班,邱莹莹也难也获得突出的成绩。她经验不够丰富,还不擅相处之道, 得不到领导的喜欢和认可。庆幸的是,作为资深的网购达人,她比她的店长更懂互联网,她抓住机会开启了网上卖咖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了老板的奖励。至少在网上卖咖啡这个领域,她超过了她的店长。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也为别人提供了超越我们的机会。而能够帮助我们的,则是站在未来看未来,探索、洞悉自己所处领域未来的趋势,提前储备能力,弯道来临时我们即可加速超车。而对于未来趋势,诸如丹尼尔·平克等等的未来学家的图书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方法选对,事半功倍,在职业发展的路上,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路径。不用羡慕安迪,不用嫉妒小曲,相信只要努力,我们都能成为幸福的邱莹莹,成为更好的自己。

毕业生们:别被就业难忽悠了!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从中央到地方,从校园到职场,今年大家都在议论着一个话题:最难就业年。大家谈到的无外乎是创历史最高纪录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规模,无外乎是招聘岗位比往年下降15%,无外乎是签约率仅仅三成。

数字所带来的真实感让毕业生们人心惶惶,饥不择食,慌不择业,都在打算着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而在我的咨询中,大量的来询者,无论是刚毕业的,还是要跳槽的、寻求职业发展的,职位的机会,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而真正羁绊求职的是对于职位的认识。这些羁绊是什么呢?

一、不必非进“大名府”。

就像穿衣找名牌,吃饭进大餐馆一样,很多毕业生被社会的传统认识所限制,求职所瞄准的职位都是:大企业、名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简称“大名府”)。这些工作机会正是被家人、老师、朋友们所认可的,至少为了寻求安全感、成就感,大家也都会挤破了头往里面钻。

然而,你想过自己的真正需求吗?你所追求的“大名府”能满足你吗?机会成本有多大?毕业生往往因为对职场的不了解,而误入“歧途”,走上一条竞争者众的独 木桥,被挤掉的可能性自然很大。有人屡屡受挫,对自我产生了怀疑,不再自信;有人好不容易“众望所归”地进入大家艳羡的职位,进去后才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 回事。

吃成都美食不一定非要眉州东坡,穿运动衣不见得非要阿迪耐克,想好自己的需求,判断未来的基本发展趋势,掂量好自己的能力素养,选择一个适合的,而不是向别人炫耀的工作才会让人踏实。

二、不一定专业对口。

我们都知道想当初高考时自己是怎么选的专业,也都知道几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增长了多少的见识。当我们尝遍了果园的各类鲜果,不必再抱着原来的酸杏不撒手了。

高中时选的文理科决定了高考时学什么类型的专业,进入大学的专业又决定了就业时选择的职业范围。进入职场才慢慢感觉到,原来自己不喜欢机械,想要转向社会人文,原来自己不喜欢语言文学,想要搞天文物理。于是一路折腾,在职业发展的前几年进行着剧烈的布朗运动,有没有想过,当初的高考专业是怎么选出来的?

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几年的大学生活你有了新的目标吗?为新目标做了哪些准备?进入职场,不必固守“从一而终”的陈旧观念了,谁说过谈了恋爱就要厮守终身的?与其彼此折磨之后再分手,为什么不在毕业时就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出发呢?原来的专业?感谢它带给你的视野。

三、创业,不必自己做公司。

在大学里,创业课越来越热门,做个沙盘,听成功创业者们吹吹牛逼,似乎就具备了自己创业的能耐,于是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就被激发了,搭着肩,挽着手,就奔赴血淋淋的商场。成少败多,这是创业的内涵之义,但是,经历了创业,却鲜有百折不挠者,倒是因此灰心丧气了不少,甚至自此再无梦想。创业,就变成挖了坑, 自己跳。

有创业的想法很好,无折腾,不青春。但是,刚会狗刨就要跳海,那就是莽夫的自杀了。创业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既有独立创业,也有合伙创业,有跟随一个创业团队创业,还有加入相对成型公司的内部创业团队创业,风险有大有小,具体能做什么,还得自己掂量着来。

创业要创意,更要资源、要团队、要管理、要人脉。创业的感觉会让一些人兴奋,甚至上瘾,不过,那只是一种形式,在职业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少,创业的背后意义就是能力、责任与自由。不必自己创业,职场上,由能力被赋予责任,享有更大自由,与创业的先有“无产自由”开始,为自己、为团队负责,要求相应能力是一 样的,都要求一个闭环的循环,只是起点不同罢了。

毕业生多并不必然导致个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就业率低也不是说用人需求减少,只要转变思路,不把眼光盯在“大名府”上,不要唯专业不就业,不要动不动就自己创业,就业就会容易很多。

焦虑的毕业生们,你们醒醒吧!在走向社会,职业发展的前几年里,什么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这个阶段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什么任务?适应职场,探索自我,发展出核心竞争力。锻炼玩游戏的能力,这是无论在魔兽、游仙,还是捕鱼、斗地主中都可以锻炼的。做老师与做电商之间,马云发展出了关联;做保健品与 做网游之间,史玉柱发展出了关联。

抽到什么牌对于结果很重要,但是对于你并不重要,因为你的选择有限,而选择玩法,并尽量玩好它对你才重要。

生涯规划的死穴在哪里?


提问

少侠,这个能不能问啊——生涯规划的死穴在哪里?

回答

太好了,我终于有时间来聊这个话题。

首先感谢你问这个问题。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极限的,生涯规划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我来尝试讲一讲三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一张图纸其实并不能帮你走到目的地。

就好像有藏宝图但不一定有船,不一定有水手,不一定有勇气。所以这是我觉得生涯规划第一个不靠谱的地方,就是一个人除了有方向,还需要有勇气。如果只有方向没有勇气,就像是一个车只有一个车轮一样,它就会原地打转。

所以生涯规划其实也是挑人的,如果这个人本身就是因为没有勇气、没有行动力被困在当地,那么再好的图纸是没有用的。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建议的可操作性。

不同时间段的人,他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假如你在10楼,能给你起到作用的就是9楼、11楼的东西。如果有人硬塞给你一个13楼的东西,其实对你来说帮助不大。它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一定特别有效。

就好像刚刚进入职场,你可能就是需要修炼执行力。慢慢的执行力强了,发现事儿太多,你就会开始修炼自我管理能力,做些减法。自我管理能力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可能会发现一个人就是干不来,你会开始修炼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再往后面对不确定性你可能还需要修炼领导力。但问题来了,如果你一进职场就修炼领导力,这也没有错,但是会让你走岔很多路。

所以生涯规划第二个问题就是,生涯规划师需要给到在你这个阶段恰好需要的东西,不要跨级。

第三个不靠谱的地方是,生涯其实是不确定性的。

如果你有一个清晰的藏宝图,又有足够多的船和水手,但出海之后还是可能会有海怪、台风……那个时候如何处理完全就是凭借你自己。

所以生涯规划不仅仅需要一个规划,也不仅仅需要一个好的咨询师,还是需要咨询师、你、以及真实世界三者的共同参与。这样一个计划才真正是有效果的。

爱真的需要勇气,去面对柳岩非鱼。

生涯规划也是啊。

希望这个答案能够帮到你:)

年轻人是否应该去创业企业工作?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网上有过相关调查显示,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意味着少赚5%到10%的收入。这是因为通常创业企业的工资都比较低,福利很少,而且几乎没有搬迁费。

很多企业家会用股票期权作为诱惑。加入创业公司会让你致富!好吧,是的,也许会这样。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公司会破产,股票期权变得半文不值。所以如果只是看似诱人的股票期权的话,算了吧。

这项研究没有量化的是你在创业企业工作经验的价值。如果你曾经在创业企业工作过,那么不论是企业家组织还是很多传统企业都会认为你与众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编总结如下5点原因,不妨和小编一起来了解看看——

勇气

你愿意加入一家初创公司说明你特别有胆识。你有冒险的勇气,这件事本身非常有意义。很多公司所需要的正好就是这种品质,因为他们知道勇于冒险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说自己勇敢是一回事,证明它则是另一回事。

机会

创业公司几乎总是会给你更多机会。人手短缺、任务急迫,他们需要有活力,能够实时发现市场需求并满足需求的人,而且是在被要求之前,这些工作常常并不包含在工作描述之中。如果你精力充沛,积极主动,那么你就会利用创业企业中常见的混乱来证明你能够做的比传统企业允许得更多。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些成绩列在你的简历上。

人脉拓展

创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偏向于老员工推荐。因为初创企业招聘和解雇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人员更替也非常多。这意味着你有很好的机会结识那些精力充沛的企业家。你也可以很方便地认识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他们不仅仅是有钱和机会的人。

灵活

HR觉得,最好的简历都是既有大型企业里的成绩,又有创业公司的经验。这显现了职场人对流程的理解和管理模糊下适应变化的能力。

投资

如果你不肯为自己投资的话,那么别人为什么要在你身上投资呢?说到底,在创业企业工作证明了一件事:自我信念。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够信任你,这是关键。

在小编看来,创业公司很累,但成长速度很快,同时也可以迅速积累经验和资本。至于要不要去创业公司工作,建议年轻人先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能不能吃苦?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是轻松的,BAT哪家企业的员工不是时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所以,在哪里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手中的工作做到极致,让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5年后,你在哪里?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当时我十九岁,在休斯顿太空总署的大空梭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我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乐创作上。
我知道写歌词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这段日子里,我处处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我一起合作创作。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內芮(ValerieJohnson)。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德州后,就再也没听过她的消息,但是她却在我事业的起步时,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仅十九岁的凡內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一个星期六的周末,凡內芮又热情地邀请我至她家的牧场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拥有庞大的牧场。她的家庭虽然极为富有,但她的穿着、所开的车、与她谦诚待人的态度,更让我加倍地打从心底佩服她。凡內芮知道我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我们一点管道都没有。
此时,我们两个人坐在德州的乡下,我们哪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突然间,她冒出了一句话:Visualize,Whatyouaredoingin5years?﹙想象你五年后在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
她转过身来,手指着我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別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我沉思了几分钟,开始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內芮说: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稳稳地回答,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Yesssssss!
凡內芮接着说:
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內芮笑笑地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四年照道理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机了。
次年(一九七七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羨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顿,搬到洛杉机。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五年,但大约可说是第六年。一九八三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销起来,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別人或上帝为你做选择或开路呢?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
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富二代的出路在哪里?


最 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富二代”炫富的新闻层出不穷,这次事件再次引起中国人对于这个特殊阶层的关注。对上万名网友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 者对“富二代”抱有负面印象。富二代本来是一个中性词,却变成了一个负面词语。网上、论坛甚至很多报纸都对这些年轻人忧心忡忡。这群要继承社会相当一部分财富的人,这群比一般人拥有更优厚的生活和更好教育的人,他们怎么会变成这样?

一,富二代现状:

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任何资源背后都有看不见的诅咒,财富也是一样。巨大的财富带给人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莫名的空虚感,尤其是在你无力掌控这些财产的时候。09年,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一次调查,证实了“继承巨额财产会毁掉一个人“这样一个猜想。他们发现,继承财产超过1千万美元的人有近20%不再工作, 有的整天沉缅于吃喝玩乐,直至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甚至出现精神问题,干出违法犯罪的事。西方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希尔顿的女继承人屡屡入狱,今年 1月4日,30岁的强生集团的女继承人凯西•强生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豪华公寓中,由于没有交电费,公寓已经断电几天。

其实,与大众的认知不同,大部分的富二代们非常优秀。笔者从事职业规划,也亲见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的优秀程度,让人吃惊。他们很早就拥有国际化视野,受过最好的教育,很好的进入了父母亲的高端人脉圈。这样的孩子的父母亲往往属于“富得有道理”的一代,他们重视教育与家庭,他们最苦心经营的事业,是他们的下 一代,他们也如愿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孩子。

但是我们也能见到这样的富二代,从去年的70码事件,到今年的“校园选妻”,他们对自己与社会都不大上心,缺乏韧劲与斗志。他们有无目的的生活,而且又有强大能量,这就更加麻烦。

财富是一种力量,如果很好的使用,那是对子女最大的祝福,如果使用不当,则是对富二代最大的诅咒。

二,富二代的尴尬:富=贵吗?

由财富到优越感

在去年的杭州飚车案中,让人们最愤怒的,不是开车撞人本身,而是出事以后,肇事者对生命逝去的漠不关心和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这种对于生命的淡漠感,以及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吗?

发展心理学认为,对于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我们往往通过周围人群的间接经验来了解。对于这些家中富裕的孩子,在他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也暂时不需要与钱、职业打交道的时候。他就从他的上一代身上,学习到关于钱与优越感的关系。

很多富一代自己本身也认为,“有钱我就是爷”。当一个父亲在豪华酒席上轻蔑地呼喝一个普通的服务生,当一个母亲皱着眉头的驾驶着宝马超车,然后丢出一句脏话的时候,当看到自己父母亲花点钱就轻松绕开法律时,他们身边的孩子尽收眼底。这也无怪很多孩子产生出这样一种联系:有钱=优越感。他们的这种心智通过自 己的名牌衣服,家里接送的名车以及同学的羡慕眼光,周围人的吹吹捧捧下反复强化,变得坚不可摧,甚至隔断了他们本来的良知。

但是富就等于贵吗?贵就等于无所敬畏吗?

家长的误区:好教育不等于好教养

对于这样一种现状,富一代们如何应对?有些富一代自己事务繁忙,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缺乏。加上自己创业期间吃了不少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所以他们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昂贵的教育产品。笔者曾是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亲见在新东方不乏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会押着自己的孩子在培训学校购买最昂贵的课程, 但是在交完课程费用以后,长舒一口气,把孩子扔在学校,坐着大奔扬长而去。一直到孩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孩子闯了祸。他们往往开车过来大骂一顿,然后把孩子接走,送进更加昂贵的学校。

不客气的说,这些人只是在为自己的内疚付款。他们把购买教育产品当成付出教养,忽逃避自己作为最大教育者的责任。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从感觉被抛弃,到自暴自弃。甚至萌生的“就要坏给你看”逆反心理来。

我的理想比你高

很多富一代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第一波的致富者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利润较高的行业往往集中在制造、机械、房地产等行业结构比较“重”的行业。这些富一代们 本人在这些行业中亲身打拼,一路奔波下来,自己也感触良多——做这些行业太累,而且自己知识太缺乏啦。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花大钱也要给孩子受不同的,更好 的教育,以后可以更加好的接班。但是在宽松经济条件与很好的教育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有相当一部分看不起这些家族企业,他们普遍都希望做一些“更高 级”的事情,比如投资、金融、艺术等。

“我才不愿意干我爸的那摊子事,整天脏得跟个鬼一样”一个山西的煤矿老板的孩子说,“我第一次开我爸的宝马,开完发现方向盘都是黑的,那天我就发誓不干这 个。”他自己从家里面拿了500万,骗父亲说要投资,其实希望自己当导演。“如果不够我再问我家要。”一方面享受着父辈事业的优厚经济基础,一方面却又看 不起带来这些好处的事业。富二代自己也面临价值观的断裂的冲突。

三,富二代的职业发展该如何做?

重新理解财富

富是什么?比起一般人家的孩子,富二代的孩子们更早接触这个话题,也更加应该深刻的去理解这个现象。

中西方对于财富有差异很大的观点,中国人希望的是妻随夫贵,子承父荫,财富是一人得来,全家共享。而后辈在继承这笔财富的同时,也同时继承了把这个财富传承下去的义务,否则就“没有脸见老祖宗”了。中国上一代的富人就是抱着这样的财富观从低做起,白手起家,也用这样的财富观来教育和期待自己的孩子。

西方人对于财富的处理在我看来更加老练,毕竟他们经历了更多年代的财富传承。西方人认为财富是社会与个人努力的交集: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需要某一些能力与天赋的人,这个时候,一些人通过个人努力也表达出来这样的能力。那么社会的财富就会像能量一样流到这个人的手上,让这个人能够掌握更大的使用权,让他们更好的服务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并不占有财富,我们只是拥有财富的使用权。而有钱的人有更好的能力,应该更好的 使用这些钱回报社会。

所以西方的聪明富人们倾向与把自己的钱归还给社会:因为自己的努力,社会赋予他使用更多财富的能力,那么他们就有义务让自己的钱给予社会最大的回报。他们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自己的孩子们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财富的力量可以是一种祝福,也可以是一种诅咒。简单来说,你是在为家族赚钱,还是在为社会 赚钱?

世界第二富人巴菲特是如何处理他的财富的?首先,他把他和他的财富有清晰的区分。“我一直认为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我不支持朝代财富,特别在我们的资金可以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们之时。而且我的妻子支持这样的观点。”巴菲特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财富——370亿美元捐赠给了比尔盖茨 基金会。原因是他调查过,比尔盖茨基金会是是世界上每一美元使用效率最高的基金会。这让他的钱会以最大程度的回报这个社会。

其次,他也让他的三个孩子与他的财产与事业无关:巴菲特住在一个小镇上,住在中产阶级街区的普通房子,开着一辆超过15年的福特车。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儿女们以为父亲是一位失业的人,因为他好像总是不需要上班。小儿子30岁那年由于事业发展搬家,一生中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 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皮特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 观点对极了。”

这样的一个家庭,巴菲特的富二代们会生活怎么样?他的大女儿是一家针织厂的老板,二儿子是一个农场主,小儿子是一名纽约的音乐评论家。:他的大女儿苏茜今年57岁,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豪伊今年55岁,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场主;小儿子皮特今年也52岁了,他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这 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他们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评价说。

巴菲特小心翼翼的在巨大财富面前,保持自己与儿女的平常心,这让他和他的孩子每天“睡得像孩子一样香甜”。你认为巴菲特的决定正确么?不管是富一代还是富二代,都需要清醒的思考财富与我的关系。

找到自己的天赋与能力

不管什么样的职业,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天赋,实现自己认同的价值。血脉可以遗传,但是能力、天赋与价值观却往往与遗传不相关。如果富二代只是按照前辈的方式来生活,那么很多时候意味着无法达到自我实现。

当理想与家族冲突,你会怎么办?很多富二代采取了反抗策略——你不让我做我想做的,我就什么都不做,反正你有钱养着我,我出事你要给我擦屁股。其实他们有更好的策略。

戴尔出身于一个美国的富有家庭,父亲是牙医,母亲是经纪人,算是一个“小富二代”。大学第一学年结束以后,他感觉到电脑的商机以及自己的热爱,打算放弃上 大学当牙医之路,退学从商,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能超过1.5万美元,他就继续读他的医 学。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 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如果你真的找到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察觉到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那么比对抗更加好的方式,就是交出自己的成绩单。

整合与利用父辈的资源

我来讲关于一个“富二代”整合父辈资源的故事。这个人你一定很熟悉,但是这个故事你不一定听过。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不是富二代?勉强算是,他的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18岁那年曾送他一辆保时捷跑车,也给他购买当时昂贵的个人电脑,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早接触电脑的一批人。母亲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按照今天的标准,比尔盖茨也算是一个“小富二代”。

比尔盖茨在他们家的车库(看,家里还有车库)白手起家,从给IBM公司做商业软件开始,建立了伟大的微软公司。但是他是如何拿到他的第一笔合作的?

下面引用一段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学教授兼社会学教授布赖恩·乌齐(Brian Uzzi)的文章,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领导力、关系网络、决策、团队合作等。

在微软(Microsoft)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前,它的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拥有的社会关系网中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 Mary Gates )。当时,她与IBM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同是一家慈善组织——联合劝募会(United Way )的董事会成员,而埃克斯正在带领IBM 向台式机业务进军。

有一次,玛丽·盖茨与埃克斯谈及计算机行业中新成立的一些公司,埃克斯认为它们无法与自己的传统合作伙伴匹敌,但玛丽认为IBM 低估了这些新公司的实力。也许是她改变了埃克斯在IBM应该向谁采购其个人计算机DOS操作系统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许是她的观点印证了埃克斯已经知晓的 情况。但不管当时的实际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反正在他俩这一席话之后,埃克斯同意考虑小公司提供的DOS技术方案,微软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尽人皆知了:微软赢得了DOS 合同,并最终取代IBM 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计算机公司。如果比尔·盖茨没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个轰动一时的新操作系统也许就会被埋没,像威廉·道斯一样变得默默无闻。

尔盖茨很好的利用了他原有的家庭资源。这个家庭让他可以放手大学学业也保证生活,也不需要对家庭负经济上的责任。也让他成为最早接触电脑的一批人。同时他也很好的告诉他的家庭,他在做什么。这让他的家庭网络帮助他链接上资源平台,让他能链接上世界上最好的硬件公司。否则IBM不要说和这个年纪轻轻,不打领带的哈佛退学生签订合同,甚至连进IBM都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国内的富二代也有很好的例子,俏江南老板儿子汪小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他16岁留学法国,原来读的是设计,中途却转学管理,然后考取加拿大圭尔夫大学酒店管理MBA,6年后归国,成为俏江南的执行董事。小菲喜欢设计,但是又没有狂热到成为全职的设计师,同时有酒店管理背景。所以他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俏江南打造高端商务平台lan club,几年下来,由于酒店的管理与艺术气质小有名气。在成功打造LAN CLUB和SUBU两个品牌,并且拥有了宽广的海外视野之后,汪小菲将俏江南的下一步跨越瞄准在他异常精通的酒店领域,并将酒店第一站的选址,定在了他非常看好的天津。

汪小菲很好的整合了家庭的资源,把自己喜欢的设计与家族的餐饮业很好的整合,发挥出来自己最大的价值。

当你确定好你的位置交出你的成绩单,你要进一步清楚的思考如何整合你的资源。一个富有的家庭背后,远远不止钱那么少的资源:人脉、家族的品牌、气质、更好的视觉与高度、更多的选择。都是富二代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富二代该如何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我觉得第一个需要思考的是富一代们。他们应该认真的思考自己与自己财富之间的关系,让自己更加好的使用社会给予他们的财 富。富二代们可以好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平凡人家的孩子,我会做什么?这个问题能避免你成为你父辈的后传,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在找好自己的生命方向下,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这个方向更好的整合父辈的资源与能力?

我想这样下去,双方都会各自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和职场脱节在哪里?


在大学里,学生真正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孩子们,欢迎从游乐场模式进入到荒野求生模式!

如果在大学生眼里,即将迈入的社会有一扇有形大门的话,我会兴冲冲地在门上挂起这样一条横幅。

游乐场模式的本质,不是它是欢乐之所,而是它是由一些既定的游玩项目每个项目包括确定的起点、路径、终点、时程等构成。在游乐场中,你的欢乐、兴奋、惊喜、恐惧都是可以预测的。你处于一系列虚假的挑战之中。

而在荒野求生模式中,你无所依凭。你会遭遇到一个个未曾料想的、未曾遇见的麻烦,比如饥肠辘辘、猛兽环伺,你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去独立地解决扑面而来的棘手问题,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又一连串问题没有说明书、没有攻略、没有锦囊。

两种模式分别培养出不同的思维气质。

游乐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幻境,这个幻境里不需要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老师只需传授知识,你只需接受。老师们永远会这样教导你:当你疑惑的时候,去翻教科书!去查文献!或者随时跑来问我!这些话的潜台词是,前人已经为你预备好了答案。

所以在学校里,你思考问题时总会从理论出发:某某人在某某时间提出了某某理论,哇,今天又学到个新知识!;又至理论为止:通过一番思考和探究,你又验证了一遍该理论,或者(更牛一点的)对理论有新的扩展或深化,哇,又写了篇好paper!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理论所在的领域,其最初的起源,正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的问题或者受某个真实的现象而引发。而你在接触该理论时,那个现实问题早已不存在或者不重要了;或者,它依然重要,而你却毫不关心。所以,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沿着前人铺就的道路走下去,却不知道,这条道路到底是要通向何方。

这种思维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无数学生感到迷茫:我学的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当然,很多过来人,包括一些教育家、科学家、哲学家,他们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这就是令人为之骄傲的无用之学,真正高贵的知识是无用的。而在我眼里,这些都是谎言。

任何知识,都起源于现实投射至你内心的困惑。你首先要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你、折磨你,甚至动摇你的信念、威胁你的生存。于是你必须解开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诞生了知识,包括各种概念、理论和定律。所以知识必然是有用的,它用来解决问题。在人类历史的某些时期,解决问题的需求特别强烈,于是知识的发展也就突飞猛进,比如二战一个残酷到极致的荒野求生案例。同时,知识又必然在它所处的问题情境中才能发挥作用。

而游乐场模式,它抽离了问题情境,它只提供答案无数过去、已解问题的答案。固然,你需要了解这些答案这些人类文明历程中的精华。但是,你更应磨砺出从对现实的悉心观察中挖掘问题,又对问题进行独立和系统的分析甚至构建出新的理论,以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你更应知道,当你失去了所有的拐杖和火把,当你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问题,当你查了无论多少文献都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在一片漆黑中,你如何活下去。

这就是荒野求生模式。它从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开始,经过一番(也许是理论层面上的)分析和探索,又回归到现实。

一旦进入荒野求生,你必须了解,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只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很好地活下去,其要旨包括:

1.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地观察,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以接近该问题的本质。

2.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因为你面前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新的。你可以大胆提出若干个假设性的求解方向,然后去尝试,此时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会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3.继续独立地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向下,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也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

4.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记住,不是只有专家、教授、名人、权威才有资格提出理论,你也有能力来构建理论。比如知乎上的「这个答案」就是从对现象的分析和洞察中独立创造理论的经典范例。构建理论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能将问题简化到其最本质的层面,并且可能在将来复用至近似的问题。

5.你提出的理论必定需要修正,这时你可以试着用你的理论去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试用于各种扩展情境,如果发现其bug就立即修正。迭代之后,你的理论就变得越来越有力度,解决问题的大门就此渐渐打开。

6.但由于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你还需要去关注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去通盘考虑现实情况,去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这个复杂的现实问题。

7.通常解决一个难题的方案是非常巧妙的。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不够巧妙,不妨试着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找到那个巧妙的方案。

在荒野模式下,你还必须了解,与思考和发展理论相比,解决现实问题有如下不同之处:

1.理论问题通常事先构想出一个理想的环境,把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以屏蔽,因此变得比较单纯;而对于现实问题,你必须同时考虑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罕有简化的方案。例如很多心理学理论,诞生于实验室的理想环境,因此在应用到现实时往往捉襟见肘。相反,美国商学院的研究和教学方式和传统学院派路数殊为不同,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其着眼于分析复杂现实问题的理念。对这种模式优点的本质和深入的分析可参考warfalcon的「这个答案」。

2.理论问题最初源于现实,但会渐走向自我生长的轨道,有可能随之离现实越来越远,最后变成学术圈里一小部分人的自弹自唱,与外界隔绝;而解决现实问题时,必须时刻思考人们此时此刻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为真正的价值而战。例如,大多数心理学理论已经演变为自弹自唱,不过心理学界中最有创造力的心理学家还是会从对现实的洞察中挖掘出不为人注意的新现象并为此构建理论,我相信,其它很多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

3.很多学科的理论探索,通常会寻找和分析那些一般的、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受限于科学研究对于重复、可验证的严谨性约束。但是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极端现象的价值常常会远大于一般现象。比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就反复强调分析极端现象的重要性。而凭借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这个研究路数颇为另类的学者,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共同点,从而得出非常有启发性的结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者的一系列特质。在另一领域,创新设计的顶级公司IDEO十分热衷于研究极端用户,用以激发全新的创意,来解决异常棘手的难题。

4.现实问题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常常瞬息万变、变幻莫测。尤其在风云变幻的商界竞争中,变化的节奏快得令人窒息。例如,前段时间京东对苏宁的电器价格战,自刘强东微博宣战不过数个小时,作为第三方的一淘网,立即上线针对性的电器比价产品,其快速响应的意识和执行力都令人瞠目。而在象牙塔中,一篇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一般为两年,有些学科如数学甚至会长达五年以上(据@陈浩);而一本更新及时的教科书,里面最新的内容,也至少是五年以前的研究,绝大多数会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结论。因此,以前作为思想和知识前沿阵地的大学,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今天,似乎已经变得过于缓慢和笨重。

简而言之,求解现实问题,就是求解复杂性,求解各种未知和不确定,以及求解永恒不息的变化。而这些,都很难在校园中得到锻炼。

大学教育的一个荒诞性在于,一方面大学生要掌握足够的本领,以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去解决全新的、复杂的现实问题;而另一方面,教育他们的大学老师们,绝大多数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他们从本科到博士到讲师到教授,从未踏出校园一步;他们的知识都是自书本得来,从理论演进到理论,而丝毫不知如何从现实中学习。这种荒诞性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们普遍觉得学无所用,找工作时没有竞争力,全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机灵来加分,而教育者,继续用前文所述的谎言来搪塞。

在游乐场模式中浸淫越久的人,越无法适应荒野求生模式。我在学校里多学了几年,对此感受深切,所以不得不反思起来刮骨疗伤。但是我想,很多已进入职场的人也并未意识到自己深处旧思维的牵制。举个例子来说,国内互联网业乃至一些翘楚级的公司,在他们的产品工作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竞品分析。这道工序就是抄袭的制度源头,而其背后,正是游乐场思维的结果。研究生写论文时,大多数不懂得先对该课题进行充分地、独立地思考,而是一上来就猛查一通文献,看别人用什么方法,套什么理论,自己就立即照葫芦画瓢,仿制一通;这种做法,和通过竞品分析来拷贝抄袭别人的产品,其背后的思维模式,丝毫没有分别。竞品就像文献,它虽给你启发,却给你无形的限制,框制住你的想象力。

所以不用奇怪,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硅谷是无止境的创新发源地,而我国是无止境的抄袭竞速场。一个重大的原因,毫不客气地说,是从业者能力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的背后,是长期以来习得的思维模式的高下:高者直面现象、深剖问题、究其本质、创造解决方案,而低者,直接复制答案,并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你沿袭游乐场模式下的思维惯性,也许也能在职场混下去,甚至,混得还不错。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志向远大又勤勉的年轻人,如果你总是梦想着去做一些不寻常之事,或者你绝不允许自己庸庸碌碌地过完这一生,那么不妨再咀嚼一下我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就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离成功有多远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在态度摆正和心态平和的情况下,其他的只需要交给时间,因为一件事的成败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积累的力量,前期的积累是缓慢的,有时还是有所波动,但后期就是指数型增长。

1、从0到1

最近几年一直在关注罗氏三兄妹(罗振宇、罗永浩和罗玉凤),其中尤以对二哥罗永浩的关注度最高,这个从小混混到进入新东方,从牛博网到创建自己的教育培训学校,再到如今的锤子老板,可谓是一路看他走过来的,见识了他的丰富多彩、滚滚红尘的彪悍人生,但是对他最早或者说最深刻的初次印象停留在他讲的进入新东方的经历,原来对英语一窍不通的老罗,在听说当英语老师很赚钱后,便在北京郊区租了个三面漏风的小破房,睡着发臭的席梦思床垫,读了一百斤的励志书籍,头悬梁锥刺股的准备了差不多一年,最后获取了去新东方面试的机会,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屌丝逆袭,赢取白富美,站上人生巅峰。之所以对老罗这种经历有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启发:我们想进入一个行业,或者说着手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其实和你的努力程度以及专注程度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在短时间内以专注的精力大量看同一个课题(就如同读书上的主题阅读),就会快速提升你的能力。

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在刚毕业时到韩国一家公司工作的经历,200多人的企业研发团队只有7个人,所以一个人独立负责一个项目,在做项目前你首先要告知你的项目完成时间,然后一切都是自己独立负责,社长只会在截止期限到来时过来验收。由于当时根本就是个菜鸟,项目经验完全是0,再加上语言不通也没人问,所以只好自己上网查资料以及给国内的朋友及导师打电话请教。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一年除了过年回国了一周,没有休息过一天,天天晚上十一点以后才从公司离开,就这样持续了大概一年,在回国工作后,遇到曾经一直打电话求助的导师,这样给我说,从我打电话问的问题就能感觉到我这一年的变化及提升有多大,那一年自己的长进可能是正常情况下自己需要花2~3年才能达到的水平。而一直到现在我的很多项目能力都是来源于那一年的高强度训练及自我探索。有了这样一种经历后,我清楚的知道了,当我们要进入一个行业或者想悉得一种新技能时,有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是无法跨越的,也就是所谓的从零到一,但是掌握的时间却是可控的,你要是特别努力,那么就可能缩短这个时间,因为一个行业的入门知识就是那么多。

2、从1到10

但是在一个行业干的久了,很多人会产生倦怠感,前一段时间自己参加了一个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课上一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在三年前他和现在的我们一样,也是来参加这种培训,当时他是其他行业的职员,在上完这个课程后,感觉课程对自己很有帮助,也很感兴趣,于是花了几万块钱,把后续的课程都报了,因为自己也要工作,需要生存也需要钱来上课,所以平时就利用周末以及每天晚上根据课程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做PPT,自己写逐字稿,自己对着镜子练,然后给一些组织公益讲,慢慢讲的好了,就来这家机构从周末兼职做起,作为培训师要经常出差,于是周五下午下班后直接赶到机场飞到另一个城市,周日晚上坐火车赶回来,有时是周一坐第一趟航班回来,一下飞机直接打的到公司继续上班,就这样又持续了好久,直到有一次课堂上遇到了一名学员,是一家现在很出名的上市公司人力总监,于是被高薪挖走,现在呢是这个行业很出色的培训师,那么这个时间他用了多久:三年。

其实现在来说有很多人对自己目前的行业不感兴趣或者说做的久了有倦怠感,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在找工作时没有什么经验,都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先能够生存下去再说,等干的时间长了,失去了原来的兴趣或者说那颗不安分想追求梦想的心再次蠢蠢欲动起来,但是如果像年轻时那样不顾一切去追求的话缺少斗志,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了,多了一分家庭的责任,遇到这种情况能做的就是首先摆正心态,我们当前的工作是外职业生涯,目的就是活下去,而八小时工作外呢,我们可以来创造自己的内职业生涯,在业余时间去学习精进自己真正想要的,先入门,然后再从兼职做起,等到这份兼职的工作发展的不错了再考虑跳槽,这个内职业生涯目的是为了活的好。

3、从10到100

最近有这么一件大事件,科比退役,这个被称为凌晨四点的男人瞬时刷爆了朋友圈,科比从出道到成名,用了多久呢差不多十年。

在一次采访中

记者问:“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

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说到这科比笑了,“究竟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论述的“十万小时天才理论”,这就是从普通到卓越的时间。

总结一下:

如果我们想进入一个行业,只是入门,那么可以多久,一般一年之内,只要你够勤奋、够专注。

如果你想在一个行业混得还不错,有一定的能力,那么需要多久,大概三到五年。

但如果你想在一个行业成为专家或者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那么一般需要八到十年,而且除了努力还需要运气等多种因素。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在态度摆正和心态平和的情况下,其他的只需要交给时间,因为一件事的成败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积累的力量,前期的积累是缓慢的,有时还是有所波动,但后期就是指数型增长。

新精英职业规划>>>>

我们该如何享受工作?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工作是辛苦,重复而单调的,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每天付出8小时的时间去工作。但工作不是一种累赘,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更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会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的说法,未免过于沉重;不如换一种说法: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吧!

我们该如何享受工作?

享受工作的十个态度

1、心里要有一首歌

对于身处敌对工作环境的我们来说,常保灵魂的活跃可能是我们成败的关键。

歌声是强大的武器,它能化解人的仇恨,有时哼哼有点麻烦千万不能被一扫而空。

2、别搞办公室小圈圈

办公室的勾心斗角哪儿都有,谣言、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背后中伤以及人类可能制造的一切丑事,都在这类派系汇聚。忙着这些事,会忘掉来到职场所为何来。

3,有志真理的难伸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极限,如果有人超越了极限,他们的创伤会波及整个组织。

我们应该注意身体的信号,以及工作场所自我强加的需求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4、乐在当下的工作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几个大的步骤,但不要只想着那些大的步骤,一次只迈出一小步。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整个旅程分为许多小步,逐渐完成..

5、别让外在纷扰影响你

不想被职场敌意病毒感染,我们必须以行动证明。

水可以载船,但如果船进入水中,即使是战舰也会沉没。在你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水,但不要让水污染你。

6、和难搞的人一起工作

和难相处的人打交道,要专业一点。 首先,把你的眼睛放在奖品上。 平等对待每个人。

不做别人的坏事,为生活而工作,不为工作而生活。

7、别忘了更远大的目标 

工作的首要原因不应该是金钱。重点不是“Showmethemoney”,但“告诉我的任务是什么。”

8.拥抱任何变化

在职场中,变化往往导致摩擦。

一般公众往往希望看到未来的前景,宁愿保持一致,也不愿面对改革带来的不适,因为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9、成就感不是别人给的

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比位置更重要。这是我们在职场取得成功的重要,不亚于我们的资历和才干。

10,找出你的承诺职位的意义

媒体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成功”的人不需要工作,我们对目前情况的不满部分是由此而来的。

然而,或许让人难以接受,但你所以在现职上工作,是有原因的。

以上《毕业了,我们该去哪里?》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场礼仪在哪里”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