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职场就是一个小社会,由其中的每一个同事组成,而其中也难免充满了尔虞我诈,特别是在面对上司以及领导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分寸,懂得做下属的根本。其实职场上就是一个防止自己掉坑或者避免踩坑的过程,如何防止踩坑和掉坑?这里有几条禁忌你需要知道。

在职场之中,踩坑和掉坑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你都中过招

不要越级汇报工作成绩

越级汇报工作,是职场之中的大忌,千万不能这样做。越级汇报不仅会让上司心生不满,而且还会导致上司对你有意见,遭到妒恨说不定还会暗中给你穿小鞋。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喜欢越级汇报的下属,这不仅是一种不尊重领导的表现还是一种逾矩的行为,而且越级汇报工作都会引起上司的怀疑、猜忌,就算不得已要越级汇报也要预先和上司打好招呼,让上司知道,以免因为越级汇报而和上司心生隔阂。

工作聊天记录以及各种工作痕迹不知道留记录

以前在一间公司呆过,上司是个女的,喜欢甩锅。有一次上司临时让我接手一份工作,而此前的项目负责人是她,不得已接手了她的工作,待 项目结束,却发现过程之中出了问题,最后追究下来责任却在我的身上,等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后悔当时的聊天记录、工作记录没能够保存下来。

工作过程之中的聊天以及各种记录一定要有意识地保存下来,以免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都能做作为证明,避免小人暗中陷害以及甩锅,因为 工作之中个别良心不居的同事以及上司对面工作之中的错处都会可能推诿,推到个人的身上,所以工作记录一定要保存下来,方便日后有需 要的时候用得上,以便核对过错,分清楚过程之中的职责问题。

心高气傲,直接和领导对着干,反驳领导

不可避免的是,工作中会出现一个或其他问题,特别是当涉及到工作中的差异时。 你可能不满意你的老板对工作分配的方法,或者你可能不符合你的期望,或者直接与你老板的工作计划有不合理的情况。 然而,如果你傲慢,不正确地解决它,你会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对待它。 相反,你会选择一种直接和你的老板直接的方式,或者直接反驳领导。

除了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不成熟,还会让领导下台,让领导面对羞耻,心胸狭窄的领导现在会偷偷录下你的表现,下次偷偷穿上你的鞋子,我们都不知道。 职场人也很讲究如何与人相处,也很讲究世事,告诉自己领薪水不妨让自己的自尊稍微降低一点,可以弯曲和伸展,灵活性大,可以鱼与熊掌兼得,也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生活在世上,为了生存稍微低一点是什么?

不要谈论是非,在适当的时候是一个“哑巴”

私底下同事有时候我们难免会议论领导的私事,或者爱议论以及其他企业是非,每当到这个问题时候你可以通过选择一个适当的走开,如果你不小心参与进去了,过程设计之中对领导能力有所非议,抱怨生活等等,其他国家有心的同事听了保不好会听进去,日后等到和你有争执的时候再在公司领导中国面前挑拨离间。

只要自己说出了对领导的坏话,保不证会有人听进去,始终给自己埋下了一个隐患,如同一个地雷般,与其提心吊胆倒不如一开始就选择了闭口不说,恰当的时候当一个哑巴,不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情绪,而议人是非,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职场之中,总要小心,避免踩坑或者掉坑,让自己吃亏了,小心可驶得万年船,保自己无虞。

精选阅读

初入职场时踩过哪些坑?


职场君身边有不少实习生,刚来的时候容易犯错误:用学生心态来工作。

初入职场时踩过哪些坑?

学生心态是种什么情况呢?总是觉得自己是个学生,不能承担起大任;不用负重要责任;按时完成任务就行。

这种心态像极了学习的时候,老师步骤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作业。而在职场上,缺乏主动进取的心很容易成为炮灰。

对于很多刚刚结束校园生活,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职场可能不是一个“很友好的”环境,工作任务与职场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就会影 响他们对工作环境的主观体验以及工作表现,所以了解初入职场可能会有哪些坑并学习如何避免它们就至关重要。

初入职场时踩过哪些坑?

新人作为自己的,没有责任感

很多刚进入就业市场的人

“我是新来的,什么都不懂,还需要时间慢慢学习,慢慢成长,现在承担不了重任。”

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并没有尝试在工作的过程中做,总觉得会有人来提高您的工作,有人负责。

如果你总是抱着这种心态面对工作,只会让人觉得你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学生,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那些进入职场的人要记住,公司花钱不是为了让你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决问题,完成给你每一项工作,你做的很好的心态,就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没有人给你帮助,他们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即使有很多事情你不能做,花时间去学习它们。

公司想看到的是你做什么。

你第一次进入工作场所时踩到了什么坑?

受不了一点委屈,容易表达不好心情

学校生活简单,友好,你学不好,没有人会骂你,但在工作中你做得不好,会被骂。

因此,许多人曾经是一点点批评,还是领先的快递玻璃心脏,那就是为自己的领袖,从私下有些不满的抱怨,而在心情发泄直接向领导。

有许多在工作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遇到较难的客户,当他们很不安时,会不断地抱怨,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职场理性,情绪表达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即使你有很多负面情绪,也不要发泄在你的领导,同事身上,如果太玻璃心,有点委屈发泄不好的感情,一个是影响你周围同事的感情,也会影响他们对你的看法,甚至怀疑你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表达负面情绪,憋着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和工作效率,你可以找到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正常发泄,或等待再次冷静下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他人的帮助。

简单地做一个演员

有些新入职的职场人会觉得自己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其他问题,同事,领导都会解决..

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执行者,有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思想,没有问题是不存在的东西,有没有改善的想法。

如果你一直在做只是一个执行者,它只会显示一般,更不用说快速推广。

对自己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采取“主人翁”的态度,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待任务,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做一个有思想的执行者。

初入职场时踩过哪些坑?

不懂装懂

许多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可能在面试中把自己包装得很好,表现得好像他们什么都知道,所以当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他们害怕提问,假装理解,害怕同事或领导嘲笑自己无能为力,勇敢面对。

其实对于领导来说,就是很喜欢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的问题不是那些百度能找到简单问题的答案,而是真的是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你有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答案,或主动提出问题,不正视问题,因为我是个懒人或者不懂装懂。

职场不同于校园生活,职场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所以不要工作或者当你还是个婴儿的时候。

尽量避开这些坑,快速成长,成为优秀的新工作!!

懂的这些禁忌,各种职场“坑”轻松过!


职场是竞争残酷的“战场”,是你死我活的角斗场,是尔虞我诈的舞台。职场中遍布各种“大坑、小坑”,一不小心就会伤筋动骨,甚至粉身碎骨。可是,如何才能避免掉入这些“坑”,跨坑而过,如履平地呢?只有懂得这些禁忌,才能游刃有余的工作。

听小编给你细细道来——

01、忌悲观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工作效果。

每个工作阶段我们都有很多问题要面对,悲观的态度会让我们对目标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战斗。面对困难,有些员工从不害怕不悲观,即使拼尽全力后依然失败,也当做是为下一次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2、忌话人短

在背后说同事的短处,逞一时舒坦,但这会为你的未来留下隐患。没有人能够保证,你周边的同事不会将你说的话告诉对方,也许正是你的一句话,就会让你丢失一个极好的升职机会。总喜欢说人短的员工请远离,不是心胸狭窄,就是格局太小,不值得深交。

03、忌个人主义

职场是一个团体化的小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作是要多人配合,才是完整的流程。

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感谢团队的贡献;当你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不要只认为你完成了它,就意味着结束,其余的事与你无关;当你需要别人的帮助时,记住要心存感激,不要认为别人的配合是理所应当的。

04、忌靠关系

在职场中,如果你想获得大家的认可,如果你想成为公司中比较受欢迎的人,那么你一定让别人看到你的实力。

因为实力代表着你能够为公司解决多少问题,代表着你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还代表着你可以帮助同事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内容。然而刚刚进入职场的人有很多都是通过父母的关系,或者亲朋好友的关系进入公司的。

很多人都因为这份工作来的特别容易,因此他们不会倍加珍惜,只会去一点一点的透支介绍人的信任,最终成为职场中被别人嫌弃的人。所以在职场中,如果你想进入可能只要介绍人够用就可以。但是如果你想留下来想站稳脚跟,那么必须要靠你自己的实力。

05、忌小山头

如果是为了公司的目标而凝聚人心,齐心协力,那就叫做狼性团队。但如果是为了一些人的个人利益,而凝聚一小批人,与公司对立,那就是小山头,要处理好这中间的度。别想着能在公司做山中大王,好好摆正心态,完成一名员工该尽的职责。

06、忌锋芒毕露

太过优秀而不顾及他人反倒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也许你会受到领导的特殊关照,但这种关照的前提是你能持续保持着锋芒,一旦失去了或减弱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你的倒霉事就会越来越多,因为“树敌”太多。所以,职场中该保持低调时要保持低调。

07、忌接私单

许多员工想赚更多的钱,所以会借工作之余给自己接私单。但有的员工公私不分,在私单上花费了大量心思,影响了本质的工作效果。时间久了,不仅领导会有意见,同事也会眼红。

要想清楚哪一份收入才是更重要的,可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08、忌情绪化

脾气暴躁,对待客户像天使,对待同事像狮子,这就是情绪化的典型表现。

情绪控制是每个职场人士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成熟的职场人从不喜形于色,即便是极度愤怒,也能很好的表达想法,不因情绪而影响沟通效果。

09、忌偷工减料

为了早点下班,就急于完成工作;为了能够更加的轻松省事,而跳过了某些工作流程;为了能给客户好的创意表现,直接上网抄袭他人的工作成品等等。

这些都是偷工减料的表现,是缺乏工作品质感的行为。以为把事情丢出去了,与自己就没有关系了,但你的工作成果代表着你的专业水平,都是偷工减料,领导也能够觉察出来,今后就很难取得他人信任了。

10、忌私下讨论薪酬

私下讨论薪酬是职场大忌,不管是透露自己的薪酬,还是打听他人的薪酬,都是踩雷的行为。

当你得知同事的工资比你高时,你一定会在想为什么公司不公平,自己的工资比别人少,成天纠结在工资上,心态失衡,影响工作状态。职场中真正厉害的员工从不关心他人的工资,一心将自己的绩效做好,公司自然会提高你的收入。

11.避免探讨收入和家庭财产

收入和财产都是私人秘密,相互比较之后,不是招来嫉妒,就是为自己添堵。你挣得多,若是炫耀,引来的不是虚伪的朋友就是真正的敌人;你挣得少,若是哭穷,也不会得到同情,智慧觉得你作!关于金钱的事情还是不要拿到桌面上讲的好。

小编觉得当我们作为一个职场人,成功的避免这“十一种”职场禁忌,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你认为呢?

生涯咨询,你要小心避过这些“坑”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和来访者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当下的问题,并协助他们梳理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这是生涯规划师的职责。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和来访者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当下的问题,并协助他们梳理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这是生涯规划师的职责。但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因为来访者口头表达能力所限,以及生涯规划师自己分析梳理能力不足等原因,有时候咨询时我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掉坑”,那么,我们一起来掰一掰生涯咨询过程中都有哪些“坑”吧?

信息轰炸一堆堆,单刀直入插两肋

老师,我现在好烦呢!经理老师挑我毛病,我已经准备裸辞了,可总不甘心……

老师,我想做这个工作,但是又怕……可是那个工作吧,我又不喜欢,因为……

老师,我妈妈想要我考公务员,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我想要读博,可是不喜欢这个导师,我应该……

当你刚刚开始进行生涯规划咨询的时候,第一个容易掉进的“坑”就是信息过载陷阱。所谓“信息过载”,就是指来访者陈述了大量信息,有时候信息杂乱无章,陈述的时候跳跃性较强,导致咨询师遭受到了“信息轰炸”,无法及时接受并处理信息,甚至“当机”的现象。这种情况虽然是由于来访者信息过多过乱或者表述不清导致的,但和咨询师引导和掌握节奏的能力不强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一定要从容应对,好好把握。面对信息轰炸这个“坑”,重要的需要把握这么三点:

徐徐图之显从容。从一开始,就温和的提醒来访者慢慢说,想好再说。这样可以让来访者在一开始的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平静客观的叙述问题,更加容易有条理。

适时打断来澄清。在来访者语无伦次的时候,或者表达的事情咨询师感觉没有抓到重点的时候,可以在他发言间歇插话加以澄清,确定他说的东西是什么,或者摘要的总结他的发言,以便进一步了解症结所在。

引导排序分轻重。当来访者问题比较多的时候,咨询师应该即时引导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进轻重缓急的排序。可以用“这些问题这,哪一个是你希望最先解决的问题?”,“你近期最想要解决的是哪个问题?”等等,帮助来访者聚焦在关键问题上。

先入为主下判断,小心误诊出冤案

生涯咨询第二个“坑”则是先入为主。有些生涯规划师刚刚和来访者交谈不久,就先入为主的断定对方是什么问题,然后采用相应的理论和工具进行咨询。比如来访者刚刚说自己没有找到工作很彷徨,就不假思索的判定为定位问题,引导他进行自我探索,殊不知这位来访者其实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属于生涯平衡问题……想要小心的避开这样的“坑”,一定要注意三个关键词:

觉察。一定要时时觉察自己有无先入为主,有无“想当然”,有没有“照本宣科”。

观察。一定要耐心细致的观察并听取来访者的所有关键信息,在此之前不能妄下定论。

体察。一定要善于了解和发现来访者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有无含糊其辞的地方,有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东西。

一旦先入为主的做个某个“铁齿”的论断,咨询师本人往往容易形成某个咨询“套路”,这样则无益于咨询技能的提高,更无益于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手有锤子到处钉,个人偏好要分清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

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新手咨询师熟悉某个咨询技术或者理论以后,往往手里就多了一个“锤子”一样,见到来访者不由自主的以为对方就是钉子打算往里楔,殊不知对方可能是“膨胀螺丝”……比如有人熟悉舒泊的生涯发展理论和彩虹图,就坚定的认为对方应该“处于什么时间段就该做什么事情”,在咨询过程中反复强调年纪大了就应该稳定下来找对象问题,殊不知对方是个“丁克”,因此遭到对方强烈的阻抗,整个咨询失败。

这种情况需要咨询师自己保持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在咨询开始之前和咨询过程中,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去帮助来访者,尽可能让来访者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自己下结论,钉钉子。

咨询错过关键点,注意观察瞪大眼

在咨询的时候,新手咨询师,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也有可能因为对来访者的行业、特质或者背景不太了解或不够关注,对来访者咨询过程中涉及的话题忽略掉了,以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是来访者自己没有表述清楚,而实际上是来访者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

职场丽人小茹因为想要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而从帝都辞职回到爱人所在的二线城市,在求职过程中不甚顺利。

咨询师如果忽略了她的已婚未育的女性身份,没有注意到她在表达自己苦恼的时候强调的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简单的当做适应问题或定位问题,鼓励来访者正确认知自己,简单的要求来访者降低要求等等,这样咨询起来不如站在平衡角度,引导来访者关注家庭因素,让来访者认识到家庭维度对自己生涯平衡的重要性更加容易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初心”。

方法目标缺弹性,应接不暇太要命

咨询师还有一个容易掉进去的“坑”就是自己咨询的方向和目标过于僵化,来访者解决某个焦点问题以后,往往容易出现另一个问题,这时候焦点变了,咨询的目标也应该随之改变,且不可“来访的时候说头疼,我可不管你喊现在的脚疼”。咨询师应该保持灵活的态度,做好心理准备,随机应变。

比如大学生小夜求职时候的咨询,一开始是定位不清问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咨询师引导她去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当下真正需求。当她了解自己的霍兰德代码,清楚自己当下需求并发现自己所学专业、性格特点和父母要求的考公务员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时候如何和父母沟通则成为了一个新问题。咨询师应该灵活的把咨询目标自然过渡到解决这个问题上。

说了这么多生涯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能遇到的“坑”,是想要提醒生涯规划师朋友们,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有时候,我们小心翼翼的避过“坑”,慢慢前行,比大踏步向前走反而来得更快,有句话说的好:

慢慢来,持续做,你会收获更多美好

教你如何跳出职场中的必经之“坑”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教你如何跳出职场中的必经之“坑”》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坑,有些是必经过程,那要看谁爬出来的快一些;还有些是自己挖的坑,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有坑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是能继续前行,还是就此停滞。

“赵老师,我有一个机会,你帮我看看怎么选。”刘敏一进到咨询室就开始讲自己的想法了,看得出是一个直爽利落的人。她甚至没有容我和她介绍咨询的情况,也没有给我机会询问她的困惑,径直就开始了。

好的,那你就开始讲吧。我一边听,一边进行着快速的信息处理。接下来的25分钟时间里,我一句话都没有说。

刘敏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士,做财务的,已经在这一行工作了18年了,从基层的会计做到财务经理。5年前,被猎头推荐到了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做财务总监,开始做的还可以,但是慢慢发现在公司里有太多的办公室政治,自己也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内部斗争之中。在面试的时候被原总经理器重,进入公司之后为回报知遇之恩,刘敏的工作特别卖力。在新旧总经理权力交替的时候,自己被莫名其妙地划到了原来派系的阵营里,新任总经理的态度特别微妙:一方面不好辞退高层管理者,另一方面又处处为难自己。

这些还都能忍,毕竟待遇不错,工作环境不错,自己也还能混下去。但是,最让自己容忍不了的是违规操作。作为一名资深的财务专业人士,刘敏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线,这也是每次应聘的时候一定要和雇主沟通的。但是,总经理换了之后,一切都发生变化了。对于现状,刘敏表示无可奈何:争吵经常有,有时候会有作用,但这也不是办法啊。

这时候,机会来了:有一家企业邀请自己过去做CFO。要不要去呢?这就是刘敏找我咨询的直接原因。

刘敏一口气说了很多自己职业的现状,然后,看着我,似乎在期待:您说,怎么办?

“这恐怕不是唯一的机会吧?”我试探道,我的直觉告诉我,问题背后有问题。

“你怎么知道?我去年就开始考虑离开了,所以机会其实很多,这个机会的待遇各方面都还不错,我也和他们的CEO谈过了,大家都觉得挺好。我就是担心啊,会再像这次一样,现实低于期待,我可不愿意这么折腾了。”刘敏开始说起了自己的顾虑。

刘敏说起了更深的一层担心: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做管理者?是不是自己只能做一个专业人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不是这个机会也不要考虑了?做专业人士会或许比较辛苦,还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长久一些?

“那么,你对自己理想职业状态的期待是什么?”我问刘敏。

“我希望啊,”刘敏抬头看向了天花板,“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认可,有成就感。能够和周围的人开心相处,自己获得不断成长和进步,可以吸收一些正能量的、新鲜的东西,还可以成就别人。”

我瞥了一眼她的霍兰德代码测试结果,开头的两个字母是SE。

忽然,刘敏转移了话题:如果做专业的话,我其实是走了弯路的,这几年来,我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做专业财务人员。只做专业人员,或者去公司做监事,人际关系都会比较简单,薪酬也不低,只需要关注专业就好了。

“现在这份职业,你也做了好几年了,你觉得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既然有纠结,不妨看看是什么。

刘敏叹了一口气:唉,毕竟在这个平台做的也熟悉了,其实,我还是很感恩这个平台带给我的经历。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或许,我也不会这么快做到高层管理者,也不会如此迅速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话说回来,我是不是不适合做管理啊?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有问题呢?

看来,刘敏的状态像是一台车陷入了坑里,原地打转,出不来了。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问题啊!很多人都对这样的感觉似曾相识:初入职场的时候,搞不清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该做研发,还是该做销售?该做市场,还是该做人力资源?是进入A领域,还是进入B领域?遇到困难的时候又要质疑:我是不是决策错误?没有把握好形势?是不是自我判断不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该做管理者,还是继续在专业上发展?遇到问题时,又会质疑:我是不是选错方向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是不是会更好?

这都是坑,而且是必经之“坑”。

掉进“坑”里,先要增加汽车马力。我就和刘敏一起分析了她这几年的职业经历,我问了她几个问题:这份职业带给你的成长是什么?这种成长的最大价值是什么?有哪些是你可能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如果你的职业不是这样发展,那会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时候,我们只顾勇往直前,然后被各种欲望和噪音拉扯着自己的注意力,却从没停下来听听自己。这几个问题当然不是一下子问出来了,一个一个,带给刘敏很多的思考,半小时之后,刘敏的眼睛里分明闪着光:这么说来,这段经历并不是弯路,我有了很多的收获的。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会这么选。

“肯定自己,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我和刘敏分享,“你做出了当时最好的决策,没必要用现在的智慧去惩罚过去的自己,让未来的不得安生。现在的智慧无法创造一个过去的理想国,而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成长,实现未来的发展的。坦率地讲,你现在的问题和过去无关,是一个你现在需要面对的生涯的‘坎’。”

接下来,我就开始和她讲这个“坎”了。

当一个人在专业上达到专家级别了,就要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做专家,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资深的专业人士,靠专业、技术吃饭,靠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趋势的把握吃饭,靠个人品牌吃饭;另一种就是成为管理者,进而成为经营者,凭借自己对于专业的熟悉,加上自己对于管理、运营、经营的能力,成为一个资源的有效整合、调配、增值的人。这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路子。专业发展起来的人对于前者更熟悉,需要精进技术、专业,成为牛人。而后者需要从业务关注转向人际和资源的关注,不是死磕,没有绝对,而是利益最大化。

“你遇到的问题就是转型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我和刘敏分析,“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就要抛弃专业的思维,以更加宏观和全局的视野来看问题,要站在价值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这时候就可能会忽略和失去一些专业价值,这是对专业人士最大的挑战。”

“我大概明白了,”刘敏似乎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如果希望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该如何训练呢?”

方法很多了,找到管理专家或职场老手,会有更好的策略,有两种典型的方式可以训练的:

1、开始做系统化的积累,学习一种系统的呈现和表达。这是一种平时的功夫,要经常练习,但是不能指望有立刻的反馈。可以参加培训,系统学习相关内容,经常做访谈。

2、以实践为导向。每当在职业中遇到一个难题,首先要尝试着把这个问题明确而具体地表达出来,然后再站在管理者、经营者的角度,而非专家的角度,来研究解决方案。时间久了,能力自然就练出来了。

“这么简单?”刘敏忽然又沉下心来,“看似简单,其实,做好真的需要下功夫的。那么,如果不走管理路线呢?现在我遇到这个机会还是管理的位置,如果做专家,我总觉得有点缺憾。”

我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可以结束咨询了。

“专家的发展是一根针,你自己的需求却是让生命如夏花般盛开,”我一边画,一边讲,“让你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其实是你希望延长职业生涯的目的。既然,你具有那么多的智力资源,又希望助人,完全可以找到市场交换出去啊,给出知识和经验,收获成就感。比如进入高校,比如开设网络课堂,比如给职场小白介绍经验。”

“哦,这样我就更明白了,甚至选什么具体职业我都不再纠结了!”刘敏似乎一下明白了什么。

职场需要交换,先认识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再去寻找可能的机会,方向自然就清晰了。

掉进坑里的汽车,总是在无助地打转,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目的,会停下来抱怨,甚至会迷茫地一直停下来。这时候,增加动力,然后看清方向,汽车自会快乐飞驰。

结束的时候,我提醒刘敏:注意保持自己的节奏,经常停下来,梳理梳理自己,听听内心,会有新的发现。

职场相处,千万不要踩的五个坑,能力再高也很难晋升!


在职场中,免不了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伙伴和领导,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呢?尤其在一些大的企业中,部门众多,有些工作伙伴你即使不喜欢,但是也避免不了要接触和合作,这个时候一定要懂得不要意气用事,否则以后会让自己在公司很被动。

职场相处,千万不要踩的五个坑,能力再高也很难晋升!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处理这些关系太难了,这些少部分的同事实在令人讨厌了,根本与自己平时的为人原则不相符合,而现实上又无法逃避,那么,就需要自己想办法处理好与这些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个人的相处原则:

1,不可避免和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那就要进一步避免其生活或人际关系有交往。

在职场中,对工作提供有利的事情,我们教师就要尽量去努力发展达成,没有一个什么时候不可以克服的。但是他们下班了,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你可以进行选择回避,对自己所不愿意相处的人你有权利沉默,上班你需要企业控制管理情绪以达成教学工作,下班了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

2、别试图在工作环境里找到知心的朋友。

工作总是工作,该公司是不是一个家庭,每个人来到该公司正在寻求自己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没有所谓的女朋友或兄弟。是的,只是工作关系,并与合作,工作场所不适合生活的情感。

3、任何时候,少在背后不要议论公司里的其他人。

一定要谨记祸从口出的道理,公司发展应该是你释放社会工作进行能量,产生一些个人信息价值的地方,一但你的不经意言论,无形间给自己学生树立企业一个主要敌人,那么你将付很大的精力去对付敌人,那必然会受到影响关系到你的工作,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4、不要轻易辞职,或者以辞职为理由找老板要求加薪。

每个老板,无一例外都特别反感下属找他谈加薪,千万不要相信通过任何一个对等、坦诚的企业发展文化,个人的价值和老板眼中的价值永远不会出现相同。没有选择哪一个员工的工作人员或者进行岗位是别人也是不可替代的,你要做的,首先要做的把工作需要做好,并且积极争取超份额的做好。你的业绩管理才能不断得到老板给你加薪。否则,轻易找老板谈加薪,很容易发生就会老板掂记,当企业经济面临裁员问题或者一些其他学习困难时,这种人一般会被老板第一个想到。

5、当老板需要你当“坏人”时,一定要学会不要真的去当坏人。

当老板的都希望自己当好人,在员工面前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的形象,但是对于公司制度又不能不执行,对整个企业的责任感,促使老板不得不严厉,这时候老板就会找一个人来充当“坏人”了,所以一般公司的人事经理、部门经理,就会被老板委以重任。假如不如是你来当这个“坏人”,那你一定学会聪明的表达老板的意思,错事往好了说,中和双方的冲突,让被针对的人或者事不对你产生岐义理解。

总之,职场和人相处与生活中的相处还是有很多不同,靠自己琢磨与理解,关键时刻,一定要学会公私分明。

细数职场中容易踩到的“五大坑”


人在职场,水深浪多,每一个“弄潮儿”不仅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更要保管好自己的利益。不能坑人,但是也要小心被坑,尤其是面对那些防不胜防的“大坑”。今天小汇就给大家整理出几种常见的职场“深坑”,或许你曾经也被“坑过”。

细数职场中最容易踩到的“五大坑”

01 “画饼充饥”

这个坑是职场人,尤其是小萌新是用得最多的,他们满身热情,却又带有略微的理想主义。一打鸡血,一画大饼,就立刻能够望梅止渴,但是殊不知,老板去年画的“大饼”还没发下来呢!或者换一个角度的多看看自己,高价值的岗位必然匹配高素质的员工,如果你还不够优秀,但老板总许诺你“奢侈”的未来,那么除了你运气好,就是老板在诓你!

02 “厉害的人到哪里都一样”

对于很多在大厂工作的人而言,他们面对跳槽,或者工作的变动,总是会有一句箴言:厉害的人到哪里都一样,我到哪都是骨干。但是最后由大公司转到小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却处处碰壁。面对好的事情,人总是习惯地把原因归结于自身。面对不好的事情,却习惯甩锅给别人或者大环境。所以认为自己干得好是因为能力强,而忘了这更多是因为拥有一个好平台。所以一跳槽就丢失了光环,每况愈下,变得越来越平庸。所以,不想掉入这个“坑”,你就要分清:哪些东西是你自己的能力,哪些东西是平台带给你的红利。别错把平台当本事,不然会输得很惨。

03 “咱们是朋友“

同事之间,总有些社交达人,主动过来和你拉近关系,拉你站队。轻者八卦同事,吐槽领导,打听工资,求你帮忙,请客吃饭,重者甚至可能是不同组别,部门员工之间明争暗斗,而你则是我们那个被控制的“棋子”。表面是朋友,但是因为一旦你失去土地利用社会价值,或者是站队后东窗事发,那么他们背后“捅刀”的可能对于那些为了所谓的“真朋友”。所以,职场生活之中,切忌交浅言深。

04 “你能力最强”

在职场上,不做老好人,也不露锋芒,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自己的公司最强.. 如果你盲目吹嘘,那么时间就会被逆转。 就像牛皮吹的一样,就像反弹的力量一样。 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记住不要尖刻,如果天赋让“一些人”嫉妒,那么也许一切都会被抛在你的头上。 例如,你总是表现出你的PPT做得很好,老板表扬了你,然后其他同事可能会晚些时候,所有的PPT都堆起来给你做,你在工作面前累了,他们背后是“信用分享”。

05 “一拍两散”

工作不顺心,老子不干了,收拾东西就走人,从此一刀两断,这样,想的话你又错了。如果这时候,公司正值用人之际,那么老板可能会和你谈感情,或者加薪挽留你,但是切忌,一旦确定离职,就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因为老板一旦知道你有了离职的想法,及时留下来,你也不是过去那个忠心的员工了。与此同时,在操作流程上,一定要认真走完。第一,一定要开离职证明,免得以后不必要的麻烦。第二,一定要谈好薪资问题,不管你是主动离职还是被辞,在钱的问题上,都要讲明白,越细越好。

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坑,有些是必经过程,那要看谁爬出来的快一些;还有些是自己挖的坑,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有坑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是能继续前行,还是就此停滞。

如何躲开HR给你挖的坑


对于招聘板块的HR们来说,每天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进行面试是日常的工作。招聘工作是为了给公司招到合适的人,HR在面试中往往也给求职者们挖一些坑。求职者又应该如何做到见招拆招呢?小编来分享一些HR在面试中的经常挖的坑,了解这些相信大家会对面试更加从容。

如何躲开HR给你挖的坑

1.HR提问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是别人?

秘诀:专注自我+创造互动

可以从岗位需求出发分析自己的长处,说明自己适合这个岗位,也可以根据情况反问HR:“您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候选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进而与面试官进行互动,留下深刻印象。

2.你近五年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秘诀:自我认知+组织承诺

在自我认知清楚的前提下,结合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尽量具体到每一年,这样也是给公司做出承诺,不会轻易跳槽。

3.除了本公司外,还应聘了哪些公司?

秘诀:如实回答+同一领域

HR的目的是想了解你的求职意向, 你可以如实回答同行业的一些公司,赢得HR的信任。如果应聘的其他公司是不同业界,容易让HR觉得你求职意向不明确。

4.你并非名校毕业,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

秘诀:坦然承认+强调能力

首先承认自己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但强调:比学业背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完成公司的任务,掌握的技能足以胜任公司工作,想必比仅有名校光环的毕业生更加适合这个职位。

5.如果你工作业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却发现同事因此孤立你,你如何处理?

秘诀:继续努力+换位思考

得到领导的认可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自己应该更加努力。此外,要检讨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忽略了与同事的交流,和同事产生了误会。以后会更注意工作方法,多换位思考。

6.谈谈对跳槽的看法

秘诀:辩证看待+渴望稳定

可以分情况讨论:正常的跳槽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应该支持;但频繁的跳槽则对双方都不利,应该反对。从自身角度来说,比较倾向于稳定。

7.你之前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秘诀:自身发展+把握机会

不能表现出对上一份工作的怨言,而是最好从自身发展来表明离职的原因。此外,还可以表明应聘的新职位对自己是很好的机会,想要把握。

8.谈谈你过去做过的成功案例?

秘诀:实事求是+契合岗位

举一个你最有把握的例子,最好和求职岗位有关,讲清楚来龙去脉和自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按照“做了什么,结果如何,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的模板来讲述。切忌夸大其词,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

9.如果你应聘的其他大公司和我们公司同时要你,你会如何选择?

秘诀:“打太极”+珍惜当下

这类陷阱题往往会让你不知所措。其实,在回答的时候不妨打一下“太极”。如:也许我确实能得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但贵公司的发展前景才是我最看重的,我觉得珍惜现有的才最重要,您觉得呢?

现在你知道HR在面试时都可能会用到哪些套路了吧,剩下的就靠求职者你们自己跟HR斗智斗勇啦。

如何跨越初入职场容易掉入的那些坑


急于证明自己,期待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于是就有了各种尝试。

Elly的情况很典型:生活一直被父母规划着、负责着,在初入职场时,就急于独立,急于证明自己,期待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于是就有了各种尝试。

但他们一定要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一个缺乏职场历练,长期被“圈养”而又希望独立有所作为的人,一定会受到各种挫折的打击。

打击一般源自三方面:

一、缺乏职业思维。职场和学校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获得认可的,换了场景,却换不过来思维,势必要受点打击。而有些人在学校的时候极少涉猎社会实践,就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所学在工作中用出来了。表现出来的就是:不知怎么做,也不知该怎么学,业绩上不来,焦虑到郁闷。

二、人际关系危机。在学校的时候,打交道的除了父母、老师,就是同学、同龄人,关系相对简单。而职场中则要和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一起工作。即便同事之间也有各种分类,领导、前辈、新人、老鸟。关系的复杂甚至超过了做事情本身,虽不需八面玲珑,但也要好生注意。

三、理想化职场。初入职场的很多人都是一边带着焦虑和紧张,一边又兴奋地带着憧憬和向往:期待自己可以一举独立。可是后来发现花钱容易,挣钱难。于是,就会在依赖父母和自力更生之间犹豫徘徊。当稚嫩的肩膀扛上生活的压力,火辣辣的肩头就会问自己:是不是我的选择是错的呢?不会是搞错了吧?有没有更适合我的工作呢?

初入职场,遭遇了失败之后会有各种表现:或退缩,或奋起,或再接再厉。还有一种典型的表现—逃避。通过换工作逃避,通过换城市逃避,通过找自己的优势逃避。Elly就是来找我要“优势”的。

我想起一位咨询师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她说,当来询者迫切想要从咨询师这里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孩子想要拿到一块糖,那我们就给他,然后,再问他:你会怎么做?我决定先把“糖”给Elly。

拿到通关攻略

Elly就是想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适合什么职业。我知道,选择代替不了适应。我还知道,说教代替不了体验。

我先和Elly分析她的优势,在一件件职业的成就故事里,希望她能找到自信。

Elly的优势非常突出:很有勇气,敢于突破,敢于尝试;陌生环境的人际关系适应性很强,我们发现在每份工作中,她都能很快融入团队,而且可以和同事搞好关系。

这两个优势的发现让Elly既开心又纠结:“这样的优势有什么用呢?”是的,还需要一个着力点。这些优势并没有让Elly在过去有一个延续的“成功”,反倒成为被人诟病的“折腾”。

着力点是Elly过去的知识经验:外语、教育培训。“我总感觉这些职业都不适合我啊!”Elly有些着急,感觉似乎又绕回来了。

“适合的工作有哪些标准呢?”我问道,这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Elly犹豫了,这个问题还真没好好想过。人们总是会被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束缚,对自己渴望和期待的东西却缺少关注。于是,我又开始和Elly梳理她对理想工作的诉求。分析下来,有三个是Elly特别看重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安全感。

其实在分析的过程中,Elly自己的目标就出现了:我还是想做教育,或许家庭教育是我的一个方向。好的,先不要急着做决定,我按住了Elly那颗勇敢的心,还有别的选项吗?比如幼儿教育,比如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顾问,这都是从你的资源中能看到的。如果拿不准,我们就再进行一些职业调查来看看吧。

以后的两次咨询中,我们每次都根据她对职业的了解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现实中的职业状况和Elly想当然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有沮丧、有惊讶、有欣喜、有恍然大悟。每次我都会安慰Elly多做一些尝试和了解,我知道职业调查其实是在补课,补之前她在学校的时候对职场、对职业缺乏了解的一课。

调查过程中,Elly访谈了做出优秀业绩的销售,也和工作过十年的幼教老师聊过,还调查了之前了解不多的成人教育。每次我都会问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和你之前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我知道,这个过程急不得,合适的职业不仅要找职业,更要找到自己,只有匹配了合适的职业状态,那个合适的职业才会出现。这段时间是必需的成本。几次下来,Elly的状态越来越好了,眼神里带着坚定。我知道,她已经学会如何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我把前几次Elly自己总结的收获拿出来,递给她说:“你看,这就是你的新人任务通关攻略,找到一个你现在认可的职业,把这些你能看到的能力都提升上来,你就升级了!”

咨询的最后,我提醒Elly注意:她的优势是勇气可嘉,但是要看到她的勇气总是用在面对新的工作尝试上,在持续做好一份工作时勇气不足,甚至总是逃避。

Elly似有所悟。我问她:“再来回顾几次职业变迁的经历,你有什么启发?”Elly说:“我过去的尝试其实是有意义的,让我知道了我会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咨询中的一些探索也很有价值,我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楚了。”

在生涯发展中,探索与尝试其实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对未来发展有价值,而且本身就是生涯发展中重要的部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活在以为浪费生命的哀怨和愤怒中,不会享受成长的快乐。

“好了,我们的咨询即将结束,”我开始收尾了,“你的善解人意和开朗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联系我,我会尽量给你支持的。”

“真的可以再找您吗?”

“可以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不过,我相信你已经具备了自我探索的能力,小问题都难不倒你了。”Elly也笑了。

新人入职场,带着内心的不坚定,在寻找一个幻象里的最佳答案。就像初断奶的孩子,内心焦虑,步履蹒跚摇摆。咨询师要做的,不是坚定这个答案,而是帮来询者一起找到可以坚定的力量。

断奶期,断奶不是目的,更好地成长才是目的。

昂sir 寄语

不管哪个生涯阶段,新入一个领域都会有一段需要低调的适应期。低调是一种态度,是面对未知的谦卑和养精蓄锐的智慧。在这段适应期里,没有什么比提升能力更值得做的了。不必纠结于选择,不仅是没得选,更是没能力选。与其盲目纠结,不如先发展起来,认真的积累不会白费。

以上《在职场之中,踩坑和掉坑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你都中过招》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礼仪在职场中的帮助”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