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毕业季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们要出来就业,但初出校园,没有工作经验,对于他们来说,第一份工作尤其的重要,将决定以后的价值观,进而决定未来的发展。只有第一份工作干得好干的出色并且愉快,以后再有其他的机会时,才会更努力更有信心去做好。
那么怎样的第一份工作才算是成功的呢?就这个话题小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完之后希望能够对你有所感悟帮助。
1.确立好的职业目标
在这里的职业目标不仅仅是你要从事什么专业工作,更重要的是你将成为什么样的职场人。一个人的专业可能随着工作经历的不同而改变,但总的方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刘哥最早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在他的第一份工作就确立好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层。为了这个目标他在不断努力,期间他也做过业务员,换过不少专业,但每份工作他都有好的定位,总能从普通的业务员最终晋升为管理人员。
有人可能会觉得说这个故事有点假,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案例未必能适合所有人,但有一点务必要明确,那就是定位。如果一开始你给自己的定位是打工的,那么将来你的余生职场生涯都是打工的;如果你想做管理,并且很早就有这样的意识,你的职业轨迹也必将是围绕着这些来进行。无论风吹雨打,你的心都不会改变。因为你已经确立好了职业目标,未来的路就是在追寻目标直到实现!
2.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职场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听到HR问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这里的工作经验并不单单指的是你工作了多久,而是在相关专业有多少涉足。比如编辑这样的工作,有的只是网络搬运工,只会粘贴复制别人的东西,那么干多久也只是个打杂的。也有的在不断地学习,掌握一些专业编辑所需要的技能,不断创新创作自己的东西,后来不仅能做资深编辑,哪怕是成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或者作家也并非没有可能。
取决于专业技能掌握的关键就在于第一份工作,有的可能是企业不咋地,也有的则是职场人不用心学,混日子。企业如果不好可以换工作,或者在面试的时候擦亮眼睛。职场人自己混日子,现在的糊弄将来一定会付出代价。
3.遇到好的职业导师
初入职场的新人就像一只羔羊,需要一盏明灯来指引方向,这盏明灯就是职业导师。职业导师只是一个身份,可以是同事,可以是公司领导,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经验,成熟稳重,目标明确。与这样的人为友,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将树立新人今后的行事作风,为其职业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工作也没有白干的,每一份工作中的行为一步步成为了现在的你。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尽管初入职场,但职场新人绝不能总是把自己摆在萌新的位置,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第一份工作变得有意义。
每个人都有理想,但绝大多数人是自身梦想的旁观者。你打算做什么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每天每刻都去努力。不能等到未来的某一天,你要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准备。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着自我规划与被规划相对抗的局面。如果你不懂得为理想付出更多,通常只有接受“被规划”的命运。通常而言,“先就业后择业”是为了提高就业率数字的官方说教,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但决不应该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的首选策略。因此,求职者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工作,尤其是第一份工作!
多方面塑造人生模式
比如,接受父母通过关系给安排的工作,也就意味着你要接受长辈们安排的人生模式,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怎样教育子女,以至无穷;把小孩养大,再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人生游戏。
对此,我想说一句:请开恩赏赐给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按照你自己所想的人生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再根据自己的职业设计,选择通过第一份工作进入社会的方式。
另外,你进入什么样的环境,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国企、外企还是民企,你进入什么样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从很大程度上将塑造你的职业价值观,甚至是社会价值观,也许目前,大家的选择可能没什么差别,你挣三千,我挣两千,但几年之后,大家可以看出非常大的区别,从穿衣打扮到举手投足都会透露出来的那种“典型差别”。
第一份不是最后一份
“慎重选择第一份工作”并不是说认同第一份工作定生死。它是指如果你告诉自己,第一份工作不重要,那么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人生抉择的机会。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人的命运都是早被体制化的人生模式所绑架,变得没有了思想、没有见解,甚至没有了渴望。
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尊严的。哲学史上有句话: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抓住职业选择的机会,去反思人生,而不是早找到工作早超生,这是每个能对自己负起责任的人所要抱有的自尊心态。
适当调整期待
你想要做的一份工作,但没有能力去马上做到,这时就需要调整期待。这应该是一种在战略既定情况下的策略调整,比如我当初想做一个写作者,但是当初没人会花钱雇我,那么我就先选择进入出版社工作。
只要方向对了,起点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重要的,这是第一份工作所应轻视的那一面。如果你拼了老命,想要一开始就进入自己达不到的职业目标,这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择业。因为你的人生在当下还没有建立起那个选项
总之,对于第一份工作,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给自己的未来创造出一个新选项,这样的择业才是现实的,有就业基础的择业。(完)
BBS热帖讨论:
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当职业理想遭遇第一份工作
——看职场过来人“晒”第一份工作
编前语:某日,网络编辑部的开会话题扯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团队里有工作十几年的“老人”,也有还未毕业的“新人”,虽说出生年代不同,但大家对第一份工作却有着相同的纠结: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着自己伟大的职业理想,但“不幸”的是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和那个伟大的理想大相径庭。时下,正值又一批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看着“新人”们的入行,“老人”们是否也不禁回忆起当年的自己呢?
晒第一份工作:薪酬不理想 选择很无奈
()此次关于“晒晒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共有996人参与,其中男性比例为52%;大专以上学历占90%;17%的受访者来自外资公司,10%来自合资公司,44%来自民营/私企公司;有1—3年(包含3年)工作经历的受访者为48%,3—5年(包含5年)工作经历的受访者为20%,5—8年(包含8年)的为12%,8年以上的占8%。
有句歌词唱到“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对此有很深切地感受。在面对理想与现实如何平衡的时候,“幸运”的人还是有的,只不过占少数而已。在本次调查中,3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基本吻合,而65%的人则表示“相差甚远”。当然,没有实现曾经的理想,未必真是件不幸的事。虽说古语有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但如今是信息爆发、思想奔放的时代,嫁错人都能改嫁,何况入错行呢?在编辑部对几位知名企业高管的采访中发现,几乎没有一位高管的第一份工作是按照自己的理想而来的,关键在于,第一份工作是否给你留下点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理想中的工作,每个人的衡量标准各有不同,有的人很“物质”,有的人很“精神”。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做了一个“差距”排行榜。到底是哪些因素拖了“理想”的后腿,导致众多人对“第一份工作”颇为失望呢?
薪酬、环境、行业、兴趣、职位成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不满的5大因素(见图1)。一边是“过来人”抱怨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不够理想,一边是“新人”大无畏地表示“给多少钱”都可以。看来,非得亲身经历,才知道世事有多艰难。薪酬犹如双刃剑,看你以什么心态去对待。职场专家认为:漫天乱要价不仅不会得其所愿,反而会使自己的身价骤跌;而一味地贬低自己的身价,这对于知名公司来说,是看低了对方;对于“无良”老板来说,则是给了他们一个“黑心”的理由。
图1: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工作的差距在哪里?
数据来源:
第一份工作的结局:多以“短命”告终
那既然第一份工作有诸多的不如意,当初为何又会选择它呢?调查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却又反映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普遍现象。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初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有份工作就行了”;“受家人影响”的因素也占到了8%;“专业对口”、“公司品牌和规模”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见图2)。
“有份工作就行”,这是个非常无奈的回答。当初罗列这个选项的时候,网络编辑部的一位老编辑就十分肯定地说:“选择这个回答的人一定不会占少数。”经过调查和采访发现,老编辑的先见之明绝对不是随意猜测。无论是在毕业包分配的年代,还是在自由择业的年代,能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合意的工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拒绝包分配,就意味着失业;忠于自己的择业理念,就意味要做很长时间的无业游名。可见,时下非常流行的话题“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并非是当今时代的产物,而是由来已久的困惑。
图2:选择第一份工作的理由
数据来源:
既然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初衷是无奈,那多半它逃不过“短命”的结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能将第一份工作坚持3年以上的人,仅占8%。跳槽原因则与“上升空间”、“薪酬职位”、“工作氛围”等诸多因素相关(见图3)。当然,种种因素都不是我们事先能预料的,心态好的话,就当是“试错”,不试又怎么知道错不错呢!第一份工作总是带有自己对人生、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即便是青涩或是幼稚,也都是人生的一段宝贵经历,但既然它不能体现自我价值,那苦苦煎熬也没有必要,不管怎样,对自己的职场有要求总是一件好事。
职场专家提醒:第一份工作造成种种不如意,并不能代表你就是失败的人,你更不可因此对职场产生厌倦或是逃离的心理,“长翅膀的未必就是天使”,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是普遍规律。“不在乎天长地久,关键是曾经拥有”,从一段并不长久的经历中提炼出受用一生的职场之道才是境界,要知道,你的“职场理想”才只不过刚刚开始。
虽然不少职业规划师都建议,大家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要提早做好职业规划,免得走错路走弯路。当然,能有专业人士指导固然是好事,但未必人人都有这个意识和条件,况且,这还得看自身的能力和机遇。因此,职场专家认为,无论第一份工作是否如自己所愿,应采取“既选之则安之”的对策,过快地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比如工作方法、人际交往、处事经验等等,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你会发现,自己的另一片视野被打开,而它比曾经的理想更适合自己。当然,如果遇到一家骗子黑心公司,那还是要立即了断,以免权益受损。
图3:辞掉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
告别第一份工作:分手后亦是朋友
男女间总喜欢讨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找工作和找对象有着众多的同理之道。都说“面试是相亲、入职是结婚、离职是分手”,当和一段并非“所爱”的恋情告别时,你还会对它有所留恋和感激吗?
在()关于“第一份工作”的调查中显示,36%的受访者“走得很坚决”,第二份工作与第一份工作毫无关联;而完全相关(同行业同职能)的仅占6%;选择留在“同行业”的占19%;选择“同职能”的占14%。
好不容易积累的工作经验,却亲手将它抹杀是不是很可惜?选择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跨行业跳槽是不是很冒风险?想必很多职业规划师们看到此,又要忍不住“训导”几句了。但受访者们的心态却都颇为乐观——“分手”后亦是“朋友”:79%的人都表示,他们在第一份工作中收获了“经验和教训”;10%的人收获了“职场人脉”;甚至还有4%的收获了“友情和爱情”。网友的留言也体现出他们心目中第一份工作的积极意义:
明白了工作的意义;
培养了事业心、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综合素养;
看清了社会、了解了自己;
学会了职场维权……
它再糟糕、再失望,但还是有其可取之处。单拿人脉来说,就有28%的受访者表示,第一份工作积累下的人脉对自己之后的工作很有帮助;另有18%的人表示,眼前虽然没有派上用场,但今后一定会有帮助。可见,人脉意识已经被普遍接受,职场就是张关系网,今天还是同事,明天就是客户;今天还是对手,明天就是战友。从第一份工作开始积累你的职场人脉,把它当成公司“福利”一样去用心对待。
职场专家认为: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只是代表了你在行业内的位置,而职场教训、工作思路、人脉积累等等收获,却代表着你在职场里的位置。善于总结和反省的人,一般都不太会落得不如人的地步。无论你把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描述得多么糟糕,只要它不违法乱纪,就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通过第一份工作,把自己曾经建立的“空中楼阁”落实到地,把纸上谈兵变成真枪实弹,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些都是第一份工作带给你的巨大财富。
珍惜第一份工作: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老人”们总喜欢对“新人”们说:想当年,我刚毕业的时候……的确,过来人的经验总是那么宝贵,哪怕它不太成功甚至有点可笑,但这都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值得他们在后生面前摆摆姿态。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你可以骂它无数遍,却不得不承认它在你人生历程中的意义,所有的“第一次”总是让人记忆深刻:65%的参与调查者表示,第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宝贵的经验”;25%的人认为第一份工作是在“浪费时间”。无论它扮演着何种角色,都未必会打击到大家对于“职业理想”的追求:54%的受访者就表示,他们不会就此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而是继续努力追求;18%的人表示,第一份工作改变了他们之前的理想,并且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另有29%的人委曲求全,受现实所迫而暂时改变了原本的职业理想。
当你在第一份工作上遭受挫折和打击时,不用羡慕别人总能清楚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因为自己的职场只能靠自己经营;如果你懵懵懂懂地踏入了第一份工作,没有摸清未来的方向所在,那就接受眼前的状况吧!只要永远保持希望,认真地用心地完成好自己目前的任务,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最后总是能找到自己的出路的。
关于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应该注意什么,专家们已经给出了很多建议,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却是可以由自己把握的。珍惜、感恩、总结、反省,只有承受最初的职业压力,才能实现最终的职业理想。(完)
7月已尽,新一届大学毕业生又已离开校园进入不同行业,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战。虽然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但对涉世未深、缺乏职业规划能力的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能否选好、做好,还是至关重要的。 一份心理学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对某份工作满意,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疲倦;相反,如果他对工作不满意,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产生厌倦。”可见,对第一份工作的主观评价,决定了你是否能将它做好,更关系到今后的职业发展。这里,记者采访了对职业规划和职业心理学颇有研究的易居(中国)研发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窦吉。他把新人分为三类,并开出了相应的药方。
第一类:满意度很高,进入心仪企业者。
进入了一家心仪的企业,新人往往满怀憧憬,表现欲强,工作热情高涨。在积极心态的推动下,他在工作中会化挑战为动力,较出色地完成任务。
这里要提醒的是:在一头扎入工作的同时,请放慢节奏,做好三项功课:
1、熟悉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有哪些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能、运作方式如何,自己所在部门在公司中的功能和地位,所在部门内同事的头衔和级别,公司的晋升机制等。对公司整体框架有了概念,你就能初步明确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不至于只顾埋头工作而忽略了发展方向,能将被动地接受调动、工作委派和晋升变成主动争取和计划。
2、了解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做完了第一项功课,你就该将眼光放得更远,关注公司的战略发展,比如公司是否属于行业内的领跑者,是不是面临内忧外患、业绩正在下滑等。这样你就能知道公司在行业内有哪些发展机会,自己能和公司一起走多远,你的3-5年计划也就有了雏形。
3、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你需要对行业进行宏观分析:该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行业?这样你就能知道几年后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对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如果转入相关行业,还需要补充哪些技能,或自己可对哪些领域进行研究、谋求发展。你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关注行业评论,听取前辈们的观点,渐渐深化认识。
把三项功课做好了,工作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否则进入公司半年后还是懵懵懂懂,工作状态就会呈一条明显的“抛物线”:从积极主动到热情消失,到满意度下滑,最后盲目跳槽。
第二类:满意度一般,退而求其次者。
第二类情况在毕业生中占到了绝大多数。进入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公司,毕业生一般都心存不甘。所以,这类毕业生在进入公司初期,看到的缺点往往比优点多,从而形成懈怠、消极的心态。在这样心态作用下,新人容易将工作仅仅看成谋生的工具,因此更多地关注报酬、待遇,上班只做好份内事、不主动加班,工作缺乏成就感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薪酬没有达到期望值,或者人际关系出现困难,都会产生盲目跳槽的念头。对此,专家给出两点建议:
1、端正态度,积极学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公司在规模、盈利、薪酬等各方面都不算最好,但是对如一张白纸的新人来说,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学习是最宝贵的。工作技能、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上岗培训的知识积累,以及对职场礼仪、办公室政治等职场潜规则的学习,都是职场生存的重要基础。
2、关注职业机会。做好本职工作、积累职场经验的同时,你还可以积极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比如了解心仪职业的职业定义和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核心竞争力,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我。
第三类:满意度很低,无奈签约者。
经常有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毫无生气,工作懈怠且被动,出工不出力,甚至频繁跳槽。这些表现都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结果。对此,窦吉有以下建议:
首先,不要轻易决定第一份工作。一般来说,新人的第一次职场体验是相当重要的,它会影响到今后的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因此,若是为了在毕业前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迫于其他同学签约带来的压力而草率接受一份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都是不正确的。
其次,调整心态,认识自我。首先应该剖析自身的缺点,而不是抱怨这份看似很差的工作。如果经过努力你仍然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找到满意的工作,说明你职业竞争力偏弱,在专业知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因此,你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所在公司有多差、有多小,而是应该看到自己的弱点。还是那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需要从公司中学习的东西很多。请你从上班第一天开始,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为下一份工作积极做好准备。(完)
个人档案
姓名:Kathleen Chien
职位:首席运营官
所学专业:经济学
第一份工作:投资银行国外部专员
采访大老板们的第一份工作的初衷,是希望他们的第一份工作经历能够帮助对目前处境不满或是对未来迷茫的年轻人。10岁便随同家人移民美国的Kat赞许这样的做法,却一直谦虚地表示自己属于“非典型性教材”。现任(NSDQ:JOBS)COO的Kat说:“比起现在的大学生,我大学时代的计划性显然差了很多。”她没有否认毕业后加入著名投资银行有其偶然性,但回顾整个采访过程,我们却不难发现,Kat身上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她对往后经历中多次的“否定”从未感过到困惑。
用尝试来否定选择
成为一个医生是Kat初入大学时的职业志愿,她特意选修了生物化学类课程。之后的第一年暑假,Kat去了一家医药公司实习,“那份工作的内容就是不断地重复再重复”说到这里,Kat脸上挂起了如同孩子看到药丸时的痛苦表情。Kat的第一份兼职经历让她意识到,要找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在大二跟随教授做了半个学期的实验室工作后,Kat决定转专业。在父母的支持下,Kat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修正为律师。现在看起来,当律师更像是Kat的一个备选计划,她表示自己可以胜任,但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总在“涂改”的工作状态。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通用的两年的课程后,Kat发现自己在经济政治类课程上的兴趣,于是决定在大三时由生物系转入经济系攻读学士学位。又一个暑假来临了,因在校选修日语,且当时日本的经济状况不错,Kat有了去日本实习的想法。说到此,Kat的脸上抑制不住地扬起了笑容。但是,当Kat在日本的一家保险公司实习后,日企文化让她有点“失衡”。 Kat连连摇头地叙述到:“在日本,男性与女性的职业道路差别很大,当时那里大部分女性的职业道路都非常短,只有极少数的女性成为了主管或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于是,Kat轻轻地把“日企”划入了一本叫“要远离”的字典里。
顺时而为 顺势而上
大四,毕业问题迫在眉睫。在一个静静的夜晚,Kat分析了自己的过往经历,做出了一个决定:进入法学院继续深造。为此,她还特意做了些准备工作。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Kat获得学士学位后不久,父母决定搬回台湾。为了能陪同父母,Kat决定一起搬回台湾。现在回头看,经典的“门窗理论”其实无处不在。
在台湾,对数字极为敏感的Kat在一次笔试后顺利加入了本地一家投资银行,“我的英语不错”这是Kat总结面试成功的原因,但谁又能否认她每年暑假的实习经历不是强力助推剂呢?Kat在投行的一个成立不久的部门内运作企业国外融资的项目,在她操作了第一个项目成功之后的一年半内,又陆续接了七八个单子。Kat 说:“当时,我手上已经可以同时接下六七个案例,那种不断地重复做同一件事的感觉又出现了,我感觉自己可能会越做越窄。”在入职一年多后,她又一次想摆脱机械重复的工作状态。Kat继续说道:“当时我所面对的最大阻力是第一份工作与大学专业的脱节,除了现有的工作,其他的工作我似乎都干不了。”正当进退两难时,Kat发现周围的朋友都在读或准备读MBA,她坏坏地一笑道:“读MBA是辞职的好理由,这样无论对公司还是对父母都有了一个再好不过的托辞。”对于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来说,读MBA后的两大就业套路无非是银行和咨询公司,Kat明白自己以后仍将留在金融圈,但她暗暗告诉自己要涉猎更多的业务和领域。
好奇成就一只猫
Kat在MBA毕业后顺利进入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现在谈起自己如何选择就业方向时,Kat说:“当时就是因为好奇。很多准备进入咨询公司的同学都在练习面试案例,那些案例题非常有趣,于是我就跟着一起看。”之后无意间发现同学们都在参加校招,于是Kat又一次好奇地跟着去了,并很快拿到了offer。Kat认为自己很幸运,“学校和家庭给了我很大的灵活性,让我有机会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了解自己。并能及时中断自己不喜欢的选择。”Kat很满意现在所拥有的一份能涵盖多种业务的工作。
采访的最后,当被问到能否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择业建议时,Kat说:“在美国,大部分人念过1.8—2.1个系,换句话说都转过专业。虽然国内的环境和美国不同,但是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周围的资源,尽量在学校里就尝试接触各种职业,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匹配性,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种。”除此之外,Kat还建议道:“第一份工作中,一个严格的老板对你很重要,他会帮助你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遇上这样的老板,不要抱怨,跟着他走就是了。”(完)
固然第一份工作积累经验比薪水高更重要的“心灵鸡汤”论调铺天盖地,但不乏完全反对这一论调的网友。持此论调的网友表示如果企业给的钱堪堪够生活费,甚至还要自己往里贴钱,那还是不要勉强自己了,连生存都困难,长此以往一定会心生怨怼。有网友说得心酸:“我吃饭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世界是要钱的。”
网友“江户川冥柯”:千万不要抱着因为第一份工作就当学东西的心态,工资再低都去做,这后果不堪设想!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我的付出远远要小于收获,那这样的付出岂不是太不值得了?一两千元的月薪连郊区的合租房都租不起,还要靠父母寄钱来帮我交房租,心里真不是滋味!熬了一年后也只是刚好能养活自己而已,我有点后悔当时的选择了。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待在老家,至少吃住不用愁。
网友“洛言和”:这要归咎于一些很不负责任的 “前辈”和“砖家”。大学生刚毕业本身就有一种心惊胆战、小心翼翼的心理,因为大学生们在学校里就听闻了所谓“经验积累论”,认为只要有份工作其他都可以慢慢来,在没有经验之前不能要求太多。
其实工作了之后就发现这样的论点简直是坑人!我大学四年学习了不少专业知识,并非一无所知,工作就是拿我的实力来换钱的,企业为何不能拿出相应的报酬?所以,绝不要和那些因为没有经验就要压你工资的人妥协,那是对你辛辛苦苦学习的一种侮辱。
如果在实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委曲求全,但不要忘了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找一份无愧于你能力的工作,而不是在一个大谈工作经验的地方浪费人生!
网友“乌雪纷飞”:“砖家”害人不浅!有研究表明第一份工作对日后的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现在的市场马太效应凸显,行业内的好公司都挺有钱,而且舍得给应届生高工资,他们愿意花钱招来最优秀的人才,其人才储备和培养体系都比较完善。而只愿意为应届生支付较低薪水的公司,一般都是在业内排不上号的小公司,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支付了高工资后,应届生一旦羽翼丰满了也不愿继续留下来。相对的,他们招不到优秀人才,技术上也会落后,去这种公司待上几年你的技术就更落后了,自然更加找不到好工作!
网友“whisky-6”:求职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商品销售出去,卖价就相当于薪资。虽然不同商品的质量有好有次,但总归要有一个卖价,换言之也就是心理价位,尽量以能满足个人基本生活为基准,不然连生活都不能保证,还哪里有心思求发展前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擅长的方面,定期对自己充电、多关注专业的招聘网站和求职机会,随时做好准备,自信一些,好的机会总会来临的。没必要拿自己的劣势去迎合招聘单位的所谓高门槛高要求,“贱卖”自己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观点:工作的意义中包含着一点:首先是生存。而薪资更是直观地表明了你的“商业价值”。同样的,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卯足干劲证明自己是值得的那一个吧!(完)
BBS热帖讨论:
面试谈薪被砍7千,你会直接找老板争取吗?
第一,明确自己的相对优势所在,并且在简历上清楚写出自己的能力、职业目标、个人自我评价。总之,简历要一眼能让HR知道你适合不适合你所投的岗位。
第二,投不同的岗位要用不同的简历,要针对不同岗位修改简历。简历要不断的润饰,让HR阅读起来一目了然,又很舒服。(要时不时的检查自己的简历,不断的修改,不断的修饰简历的细节。)
第三,如今的HR非常重视个人职业目标,HR是想确认你在这个岗位上能否持续发展下去,HR并不希望学生在工作以后才发现职位根本不对劲,而后不稳定想跳槽。
第四,对于应届生,如果没有与你所找工作相关的实习经验,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时面对HR一定要让他明白你对这份工作以及未来要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另外要让HR明确的知道你的兴趣和相对优势能力所在!
第五,应届生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能,你具体想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先找到一份工作熟悉这个工作职能,然后再跨到你喜欢的行业。总之,一定要细化工作职能,去认真理解你想从事的职能。(完)
BBS热帖讨论:
找工作心得,但愿对应届生有帮助!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在第一份工作中寻找职业方向》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个人档案
姓名:Grace Zheng
职位: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全国人力资源副总裁
所学专业:工业管理工程
第一份工作:在国企的劳资科任职
现在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就要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于是,人们不自觉地开始怀念当年学校可以帮助分配工作的年代。而对于毕业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却羡慕如今的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追逐自己的梦想。Grace就是毕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她凭借着在第一份工作中对自身兴趣的把握,从最基层的人力资源工作做起,坚持走到了今天这个职位。
第一份工作由学校帮助分配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在刚参加工作时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此,要求他们对未来有一个长久的规划也不太实际。Grace毕业于1994年,提起第一份工作时,她表示,在刚毕业那会儿并没有所谓的清晰的职业规划。
Grace当年经学校联系分配到北京一家国企性质的调压器厂,就职于厂里的劳资科,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工人的工资、劳保、福利。她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并没有什么理由,或者根本就谈不上选择。在今天,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那份工作所具有的时代烙印。不过说到职业规划,Grace告诉我,当年刚毕业那会儿,她心里还是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上个世纪90年代,进驻北京的外企并不算多,但是外企那种工作氛围、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还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都让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有许多遐想。就在那种形势下,Grace也隐隐感觉到外企就是自己所向往的地方。
在第一份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在第二份工作中延续梦想
Grace的第一份工作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来她从劳资科调往企业管理科。Grace在大学的专业是工业管理工程,现在回忆起来,她说:“第一份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太大关系。”在劳资科任职时,她有一年的时间都在车间实习,跟随工人制作调压器产品,并未做任何关于劳资科的工作;而在企业管理科,她也只是帮助经理写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所以,Grace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第一份工作中并没有实际被运用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Grace愈发感觉到自己并不喜欢第一份工作。在当时,国企的运作本来就缺乏活力,而工作本身也让Grace感觉到机械和枯燥。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年多的体验,她发现在这里自己已经学不到什么新的知识。
Grace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要去做销售吗?似乎自己的性格、做事的风格都不太合适销售岗位;而那种机械重复性的工作更是让她提不起兴趣。想想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多少都与人事相关,似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适合自己,而且第一份工作的经验也使她间接地感觉到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于是,Grace开始参加人才招聘会,有机会进入了韩国的LG电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第二份工作。Grace接受了人力资源部助理的offer,也就是从最初级的HR工作做起,这也为她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份工作要有踏实认真的态度
Grace认为,第一份工作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她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要在工作中有所积累、有所进步。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说教意味,可那种踏实认真的态度的确影响着她后来的工作。
Grace强调,在第一份工作中,她并没有用到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上大学就没有意义。在大学里培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无论在何时都让人受益无穷。而第一份工作无论自己喜欢与否,一旦做了都要坚持下去,即使它很枯燥,也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因为第一份工作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大学生在参加工作的前两年中,就是要不断地掌握技能,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条件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去追求梦想。
编后语: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影响着众多学子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这就造成许多人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理想的工作。根据的调查数据显示,64%的受访者第一份工作和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差甚远。从Grace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份工作可以是我们不喜欢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坚持下来,并积累工作技能。大学生在第一份工作中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分析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积累相关的经验,在拥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后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完)
很多人都说,找一份好工作太难了。他们阅读报上的招聘广告,寄出履历表,然后在家里祈祷并等待面试通知。事实上,用这种方式找到工作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这种规规矩矩的人被拒绝的机率也很大――这种找工作的方式,已经过时了。
那么,成功的求职方式是什么呢,其实,它和一般而言的求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它要求你在一些细节上加入智慧和技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攻下求职城堡上的最后阻碍,记住:工作不难找,好工作更不难找!
第一步:先找一个包打听
对于将去的公司进行一番调查。
你需要了解这家公司的结构,哪些部门适合你,哪些计划正在进行,哪些已经结束。你要知道哪些部门里谁是关键人物,谁能影响“是否聘用你”的决定。你要尽可能了解这家公司的业务,这样当你面试时,才能畅谈你对该公司的认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打听这些信息。
搜索你的朋友圈子,打听谁认识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人,并设法认识这个人。打电话给他或者和他当面谈谈,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如果对方知道的有限,那么就问一句“我还可以向哪些人打听情况”,记住,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
如果你根本找不到熟人,那么可以直接打电话到这家公司你感兴趣的部门,设法和部门里的秘书聊一聊,把你的目的告诉他,请他提供建议。秘书往往是最了解公司状况的人,通常也会以信息来回报你的恭维。记住,问问他,你还可以找哪些人谈,这或许可以让你有机会与那些对招聘有影响力的人见面。或者,打电话到不打算去的部门,在他们把你的电话引到正确部门的过程中,你可以问许多问题,搜集许多实用的信息。
毛遂自荐。
在你把情况了解清楚之后,你要利用你所打听出来的一切信息,使出浑身解数,让对方考虑你的加入。假如你打听到你想去的部门正准备进行一项新计划,打电话给计划负责人,向他说明,你是他不可或缺的人才。假如你打听到这个部门里有人要离职,也可打电话给该部门的负责人,毛遂自荐,总之你别指望人事部门会把门打开欢迎你,你要学会不按规矩出牌,毛遂自荐。
包装自己的言行
面试时,不要光带着履历表。你还应该带上什么,可以由公司内部人员那儿打听到:可能是一份对方正在为此伤脑筋的方案,也可能是一些不太具体的建议。比如,小莫曾到一家大型保健品公司应聘,一位知情人告诉他,面试的总经理喜欢别人的挑战,所以,当他问道“你刚刚毕业,只负责过一个公益组织,你会有什么管理经验”时,小莫想起知情人的话,就说:“可是,如果你不再给手下支付薪水,有几个人会愿意为你工作?而我的优势就在这里。”总经理听后,笑了,拍了拍小莫的肩膀,接着,小莫又说了一些事先打听好的问题,都搔到了主管的痒处。
然后,小莫被安排下周来上班了。
不过,真正轮到你求职时,可以不必这么夸张,只需要好好针对你面试的对象,修饰你的言行,尽量投其所好就可以了。
第二步:写一份让人眼睛一亮的履历表
要降低你被淘汰的概率就要写好履历表,大多数人只要在履历表上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善加包装,便能顺利通过人事部门的关卡,这可不是教你歪曲事实,只是要你学会包装自己。
清楚陈述你的成绩。别平铺直叙你过去的工作内容,提一提你过去对雇主的贡献,短短的一份成绩纪录,远胜过长长的工作经验。
全面反映你有经济头脑,懂得如何赚钱或节约。大多数公司不乏懂得花钱的人,但公司更需要能为它赚钱或省钱的员工。用具体的事例,清楚说明自己曾经如何替雇主增加收入或节省开销。
充分显示你工作的稳定性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你的履历表上该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或者你的工作经历有一段时间是空白的话,那么重新包装过去的经历以及前面的计划,使这一段空白看起来不太突兀,就像是工作生涯里必要的休养。
遣词用句,履历表的格式要符合这份工作的需要。这年头,许多企业利用电脑来过滤履历表,那些符合他们风格的的履历表才可能保留,因此,让你的履历表电脑化,要不然,可能永远到不了人事部门的人手里。
不要在履历表上列出一长串的教育背景。别忘了,企业把毕业后的日子才称为“有工作经历”。
不要让履历表上有时间的缺漏。如果想减少缺漏,在列举工作经验时就不要细化到月份,可以用年份来概括,或是用义务工作、兼职来填补这些漏洞。在说明义务工作和兼职时,也要和叙述正式工作一样详细。
不要在履历表上列举太多的琐事。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你个人部分的内容,不应该比工作历史更长。另外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多搜集别人的履历表,通过对他们履历表的研究,看看他们是如何成为纸上英雄的。
第二步:面试的时候要积极面对
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面试之前你就应该有所准备。试着事先和对方通话,早上8?00点和下午5:30是最好的时间,因为秘书们这时通常不在岗位上,最好的开场白是:“张三建议我和你谈谈,能不能请你抽出20分钟?”先把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演练几次,比如:你是谁?为什么要见我?我能怎么帮你?等等。想让对方点头,有两个关键:一,让对方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二,让对方把握见面的主动,包括何时见面,时间长短等。
透露你的聪明才智。
翻翻报纸,或那家公司的业务简介,利用所有的资源帮助你了解公司背景,协助你提出好问题。在面试中要集中精力听清对方的话,如果不能做到幽默,那么就老老实实回答。你要尽量透露给对方一个信息,那就是你是一个认真的、有聪明才干的人,要让他感觉到值得花时间和你谈话。
积极面对。
考官问话的方式也许不一样,你是否真的想要这份工作?你觉得你适合这个职位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或许你已经胸有成竹了。
或许你工作的唯一目的是想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是你也希望有一个适合你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不妨先入为主,提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会有这个空缺?这个职位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这份工作能获得哪些支持?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对方会很乐意回答,并会认为你是一个真正需要这份工作的人。
学会控制时间。
按习惯来说,面试的时间多半由主考管来控制,但是作为受试者,也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发挥你的主动的方式就在于,尽量用简单的语句陈述你想表达的内容,当主考官对这次面试表现出满足的感觉时,你不必再补充其它东西,不要口罗 嗦。
不要辩解。
在对话过程中,对方可能会挑战你,或是与你的观点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记住一条:不要辩解。如果你作为旁观者跳出来看你辩解的场面,你一定会后悔自己多说了那么多没用的话。发生观点上的不一致,你可以说“我保留我的意见”,或是“那么下次我们再讨论可以吗?”这样做会好很多。
不要忘记说谢谢。
面试结束时,不要忘了说一句谢谢。或是在你没有接到工作通知时,写一张致谢卡给那家公司的主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当你找到工作时,别忘了告诉他们。
如果你面试成功顺利成为公司的一员,那么表达谢意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对方知道在他的建议下,你的工作有了哪些进展,或者,你为这家公司带来了哪些收益。
第四步:慎重地签下协议书
查看协议书是否合理。
将你手上的协议书内容和书本上的标准格式(一般图书馆或法律图书馆都能找到)比较,看看对方的规定是否合理。
把协议书上你认为应该修正的部分标示出来,并且带着去面试。
在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谈话开始之前,和对方开诚布公地讨论协议书内容,了解该公司是否强制执行协议的内容以及如何执行,然后记下他们的回答并存档,万一有事闹上法庭,这项纪录将对你有所帮助。
别以为自己只有签与不签两条路。
相反地,你可以要求对方按照你的要求,适度修改协议内容,坚持该协议必须有时效限制,别签下那种终身有效的协议。
如果对方拒绝修改协议书。
那么你最好对得到这份工作的想法重新考虑,你必须想清楚,自己究竟有多么想得到这份工作?值不值得冒这个险?简而言之,签下这种有疑问的协议可能比遗失钱包还要糟糕。遗失钱包,你只是失去手中的现金,但签下太笼统的协议,可能等于将你未来的一切都交给这家公司。
论坛曾就“你是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展开调查,近五成受访者投给了“网络招聘”这一选项,其次则是“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亲朋好友推荐”,而最保险、最安全的“学校推荐”却受到了“冷落”。还有受访者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招聘”这一“古老”的方法找到工作。对于这些找工作的途径,大学生们究竟了解多少?
网络招聘
使用率:★★★★☆
安全系数:★★☆☆☆
网络招聘,时下最流行最便捷的求职方式。随着互联网的使用者越来越低龄化,“网络招聘”在应届生中也越来越有“存在感”。招聘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视线中,但其中就不乏一些以招聘为名、以骗钱为实的钓鱼网站。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招聘网站时,选择一些有名气的(例如)或者和当地政府、市区教育委员会合作的网站,以策安全。
切记:面试时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入职前要你先垫付体检费、支付服装费和培训费的公司,大半有猫腻,无论其理由多冠冕堂皇,建议求职者谨慎选择。
校园招聘会
使用率:★★★☆☆
安全系数:★★★☆☆
每年临近毕业时,大学校园里会有不少招聘会,面向大四的应届生。在招聘会上,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近招聘单位,甚至获得面试机会。不同于网络招聘,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招聘单位的要求,哪怕不成功,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其次,校园招聘的企业安全系数较高,应届生们可放心挑选。
亲朋好友推荐
使用率:★★☆☆☆
安全系数:★★★★☆
每当毕业季临近时,不少父母会为了给孩子争取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撒开关系网满世界托朋友、找关系,目的就是能让儿女一毕业就有个“好着落”。如果父母有权有势,那么一份好的工作更是手到擒来,这就是俗称的“拼爹”。
但通过亲戚介绍的工作,是没有选择性的,可能推荐给你的是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或是自己不喜欢干的工作,稳定性较差,离职率也高。
再者,顶着“关系户”的“光环”,也会被别人“另眼相看”。别的同事完成了一个项目那叫凭自己的能力,你完成了却是靠关系;心情不好的时候,别的同事有人安慰关心,而你却会被指责是娇生惯养。要洗掉这个“烙印”,恐怕需要你长时间的积累。
切记:职场上没有永远的“关系户”,稍有懈怠就会被他人超越,因此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之路,才能真正地确立自己在职场上的位置。
由学校推荐
使用率:★☆☆☆☆
安全系数:★★★★☆
在我们的印象中,“学校推荐”既可省去漫长的求职过程,又规避了找不到实习工作的风险。但根据之前的调查数据,应届生在找工作时极少考虑“学校推荐”这一途径。论坛网友“fewerworld”曾吐槽道:“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却被推荐去卖蛋糕。”看来,学校推荐的职位并不能符合学生的专业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
社会招聘
使用率:★☆☆☆☆
安全系数:★★★★☆
其实在所有的求职途径中,小编最不建议应届生们通过社会招聘这一途径求职。其一,社会招聘中的绝大部分职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生们来说是望尘莫及的。其二,社会招聘中企业良莠不齐、招聘陷阱多,求职经验较少的应届生还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完)
日前,猴年场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举行又火热拉开了,你是否已经准备好的一份简历了呢,那么优秀简历应该怎么做,一份出色的简历究竟应具备哪些因素?HR又有哪些制作简历的忠告?给正在找工作的你!
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是我?
经过这些年的思想灌输,大部分求职者都有这样一个意识:HR阅读每封简历的时间相当有限,花15秒进行简历的粗略浏览,而阅读感兴趣的简历不超过120秒。那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HR评判简历不合格、合格或是优秀的基准是什么?
Dell(中国)人力资源经理Jessica认为优秀的简历无非是求职者对自己和目标职位的高度认识。即why you? Why me?著名的PRI(Position-Relevant Information)原则。企业需要你具备什么的软性素质,在你的简历中应当体现出这些软性素质,并将对方不需要的删除在简历之外。只有当简历高度契合招聘要求时,求职者才可能获得面试机会。
这也提醒我们,我们不应该只拥有一份简历模版。但目前,仍有超过62%的人只拥有一份简历模版。
细节决定成败
简历中一些细枝末节的信息往往被我们所忽视,Jessica认为这些细节不是构成优秀简历的绝对的因素,但是绝对会影响到面试机会。
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应保持12小时畅通,如果电话发生空号、忙碌或不在服务区内的现象,HR还会再拨打一次,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家庭住址只要写明具体方位即可,保护个人隐私可以选择在此时充分体现;居住地应与目标企业所在地相吻合,减少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忧虑。
求职意向:希望行业、目标地点两项最好与目标企业相同;目标职能数量不宜超过5个,且应有相关性,避免企业对简历产生目标不明确的想法。
教育经历:仅从最高学历或大学学历写起即可。获奖情况应根据目标职位的性质有选择的列入。如应聘软件工程师,应避免获得高中跳高第三名等描述出现。
培训经历和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计算机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是加分值;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内训经验和注册证书将直接影响晋升和加薪乃至跳槽机会。
工作经验描述把握三个点:关键词数字结果
毫不夸张的说,HR前15秒钟的简历审查时间全给了工作经验栏。只有当工作经验符合职位要求,HR才会花100秒的时间去深入阅读包括个人信息,自我评价,教育经历等在内的个人相关资料。因此,工作经验描述的质量决定获得面试的几率。
那么,怎样能使工作经验看起来诱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用最有效的信息展现出工作能力呢?无忧专家建议:要避免用直白的口吻来描述工作经验,而要遵循用关键词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结果说话的原则。
用关键词说话:什么是关键词?通用的关键词有团队意识、创造力、抗压力等,这些关键词可以从企业发布的职位招聘信息中获得。而某些职位有特定的关键词,如销售职位的关键词有营销意识、加快等。由于HR前15妙对简历的浏览实则是对关键词的扫描,Jessica建议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寻找职位潜在的关键词。
用数字说话:大脑对数字信息的接受和传递更为敏感,且把工作能力量化,能使抽象的能力描述变得清晰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卓越的书面表达和交流能力改成为1500个用户写了专业术语指南。
用结果说话:结果就是业绩,在简历中的结果描述中,我们应使其程度化。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在分析客户需求上有过成功的案例改成创造和实施了一种全面的需求评估机制,来协助对服务和员工预测需求。
应届毕业生写简历重点打造两个点:实习社团
企业发布的职位信息中都要求求职者需要有或多或少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软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需要强调实习经验及社团活跃度,来突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用实习说话:Jessica表示学生在大二阶段便可以尝试去实习一些岗位,相当多的知名企业都校园招聘活动,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实习企业知名度越高,则毕业后的就职起跳高度越高。在面对求职时,如果实习经验相当出色,科目平均分也可能变为一个次要条件。
Jessica回忆道:在成都电子科大招收销售实习岗位时,由于录取者会直接安排到厦门工作半年,所以设下的起点要求很高科目平均分要在85分以上,英语至少要过六级,还需要有相关的社会经验等等。我们一个晚上收到了大约两千封简历,从中挑选了四五百封,其中有一封简历特别吸引我。这个学生科目平均分才80分,英语也只过四级。他的实习经验这样描写我曾在成都某电器城卖数码相机,我当时采取了三条策略(具体的),超过指标的200%,打败了同组卖SONY的同学。虽然他有很多硬性条件都没有达标,但是他非常有条理突出了自己的经历和成绩。于是,我们给了这个男孩一个面试机会。最终,我们录取了他,第二年,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将他选送去参加当时在迪拜的一个顶尖销售俱乐部。
用社团活跃度说话:例如在社团中曾经担任过社长,有时就代表着有领导能力。曾举办过社团活动,有时就代表着具有组织力、协调力、谈判力、团队协作力等。HR往往把小社团映射成大企业,通过对环境的转嫁,HR会认为学生在社团中的表现在企业中同样成立。
所以,在大学里,我们除了不能错过谈恋爱,同样不能错过实习和社团活动。
跨行业求职简历强调三个点:语言能力软性技能目标行业认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对财务类、行政类岗位的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技术类、市场类岗位,换行的壁垒则可大可小。当积累的工作经验因为跨行而付诸东流,企业便不会买求专职者的账。
我们要谨慎规划自己的职业,避免半路出家的情况发生。但总有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增加个人竞争力,我们可以从外语能力、软性技能、目标行业认知度三个方面来为简历添份量。
突出外语能力:语言的数量或精通程度都是简历的添金剂。精通行业/专业术语、熟知某国人文风情、掌握三/五国语言在如今仍是好卖点。
软性技能出众:软性技能具有无形的、感性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诸如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人际关系、领导协调力,还有一些可开发的潜质和能力。研究表明,越往高层职位发展,软性技能所占的比重就越明显。
目标行业高认知:这是唯一能够突显自己不是个局外人。一份观点鲜明的行业报告足以换到一份工作,不过需要在企业真正有招聘需求的情况下。要了解某个行业的最新情报,可以参考无忧行业指数。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跨行者而言,简历始终是绿叶,人脉才是真正的红花。
不少刚刚毕业的学子在踏入社会找工作时,总会陷入这样一个两难境地:“找工作究竟是选稳定的还是自己喜欢的?”
工作时缺乏兴趣,就好像用左手做右手的事情,不管怎么样都会觉得别扭。但是仅凭兴趣和热爱就认为自己能克服所有困难、直达终点的想法也是天真的。工作能力和岗位的契合度,软性技能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度,这些都是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的。工作毕竟不是偶像剧,“有爱就最大”。要将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要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加上以下两个条件:
1.设立目标、分解目标。
把美好的梦想作为职业生涯的长期目标。要达到这个长期目标,可能需要10年甚至数个10年。不妨先把10年目标再分解为几个不同阶段。
2.做个行动派!
不要让计划只是停留在纸上,要为每一个阶段订出学习和执行细节,确保完成目标。对于“懒人”来说,把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书面化,制定出具体作息表,一个一个完成打勾,然后奖励一下自己,可能会让你产生小小的动力。总之,不管怎样,一定要行动起来!
最后,小编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稳定不是平衡,稳定也不是持久,稳定的科学定义是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换言之,稳定不关乎状态的好坏,稳定只关乎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哪怕这个状态并不那么理想。
《第一份工作该选择一个怎样的公司?》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一份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