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跳槽越频繁工资越低?》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人员流动量大是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面临的最大问题。”辽宁省人力资源专家介绍。近日,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发生离职的现象具有普遍性。以2010届、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例,平均有38%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生平均有27%,高职高专生有48%)。如果把调查时点延伸到毕业三年后,这一比例更高。

从职业类型上看,半年内本科生中电话推销员离职率最高达到48%,而高职生中平面设计师半年内离职率达到65%。

【现象】 跳槽越频繁 工资越低

孙鹏是大连交通大学2009届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3年里,孙鹏前后换了4份工作。“本来以为工作可以越跳越好,工资也能越跳越高。”孙鹏说,“没想到现在的工作还没有第一份工作的待遇好。”

辽宁省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大学生刚毕业,频繁跳槽并不是好事。此时,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工作经验,频繁地跳槽并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另外,频繁跳槽,反而会让老板产生不信任感。

其实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个案,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短时间内跳槽次数越多,薪资待遇越低。以2008年毕业的本科生为例,换5份工作的人比从没换过工作的人月薪低了800元左右。

【调查】 薪资少、发展小成离职借口

调查发现,在所有离职人员中主动提出“分手”的98%是大学生,他们的离职借口分为“薪资福利偏低”、“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就业没有安全感”、“准备求学深造”、“想改变职业或行业”以及“其他原因”。

【数据】 高职生离职率高于本科生

从辽宁省人力资源管理调配中心统计的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就业供求情况看,高中、大专生找工作要比本科生容易,就业选择空间相对较大,虽然工作好找,但他们的跳槽几率也很大。

从数据上看,2011年毕业生在半年内的离职率高于同期本科生的离职率。

高职生中离职率最高的职业分别是:平面设计、电话推销员、数据录入员、图像设计师、销售代表(机械设备和零件)。

本科生中离职率最高的职业分别是:电话推销员、广告写手、零售售货员、其他从事教育、培训和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平面设计。

zc530.COm小编推荐

这样跳槽,薪水才会越跳越高!


根据曾做过的调查,91%的网友表示薪水提升主要“靠跳槽”,大家都认为总有一家公司会比现在的公司给的薪水多。跳槽涨薪到底靠的是什么?资历?业绩?稀有工种?运气?

核算成本 谈清楚税前还是税后

跳槽的第一步并非盘算着怎么谈薪,而是先要要核算好跳槽成本——不能单看对方给出的工资,尤其对于已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要为此而放弃的种种,也是你应当核算的成本内容。

谈薪时,大方地问清楚对方公司给付的是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还要算清楚扣除“五险一金”后的所得,到手的“净收入”涨了才是真正的涨工资。在接受offer前要算清楚净收入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

除了薪水以后,不妨对新工作按照以下指标做个重要度排名:1、专业对口;2、岗位兴趣;3、公司前景;4、职业发展;5、薪酬水平;6、企业文化;7、领导风格;8、培训机会;9、加班出差频率;8、路程耗费……等,也可加上其他你所看重的考量项目,按照这些指标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先后排序,看看为了薪水你可以舍弃什么,当对方给到的薪水不甚满意时在其他重要指标上你又可以得到些什么,为自己做个加减法。

为对方算算你能给TA带来多少“钱”

和企业谈薪时,与其在薪资上拉锯打“心理战”,不妨换个角度,告诉对方你能为他带来多大的价值、做出多大的贡献。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要求企业给你怎样的平台和条件,这样难以打动企业,而要展示出你能为部门组织和企业做出怎样的贡献,带来怎样的新技术,怎样的管理方法,节省多少成本,带来多少新客户——如此企业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为你的价值埋单。

一个理智聪明的求职者对自己在职场上的人力资源底线定位一般都比较清楚。如果对方的开价低于你的心理预期,你还可以权衡新的工 是否存在其他不包括在薪水范围内的机会或利好因素。

多方利益平衡:家庭、平台、未来发展

要让每次跳槽保持在一个较平稳的身价,那就要“转行不转岗”或者“转岗不转行”,如果是“转行又转岗”,必然要经历一段阵痛期。尤其当做到了中层职位或资深技术岗位,除了薪资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下一份工作对家庭的影响;二,下一份工作对搭建自己的平台有多大帮助,团队的组建和融合是否能顺利;三,接触的项目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发展点还是阻碍点;四,能否在这个职位上拓展出新的转机。

最后记住,除非职级上升,否则“等加薪”永远不如跳槽涨薪来得快!(完)

BBS热帖讨论:

口气真大,一天100元工资还嫌低??

BBS热帖讨论:

跳槽时,期望薪资报多少合适?

投资“职场资产”让你越老越值钱


所谓的资产,借用会计学的概念就是:能为持有者创造未来经济价值的标的物。什么是值得投资的职场资产呢?除了金钱以外,在职场上有四大资产,是值得投资的标的:知识、人脉、健康与个人品牌。至于个人所要投入的资源则是金钱、时间与精力。职场资产之一:知识在知识经济的结构中,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个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知识资产中有三项基本的标的分别是:学历、证照与工作经历。◆投资学历:现代企业在寻找高阶人才时,硕士学历已成为基本条件。其中又以国外知名学府的学历较为吃香。另外,跨领域的学历,如理工背景的MBA更是高科技厂商当前的最爱。◆投资证照:知名外企HR指出,拥有职务相关领域证书者,将优先获得面试机会,因为认证制度除了能检测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外,也可以展现求职者对于该产业的认同与投入程度,对于后续的用人、育人与留人策略提供更好的基础。可见证书也是提升从业人员专业价值的好资产。◆投资经历:有别于前述两项职场资产标的,投资经历往往不需要付出金钱,但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想累积更多更有价值的经历资产,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争取那些高难度的MissionImpossible,并加以完成,进而成就自己NothingImpossible的职场形象。职场资产之二:人脉良好的人际关系确实有助于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人际关系代表的是一种互信互依、利害与共的共同体。随着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结果,商业关系已从过去的单纯买卖交易行为,晋升到价值链策略伙伴的地位,微利时代价格已经不是主要的因素,准时交货、弹性付款、共同研发、风险分担等价值往往可以创造更高的竞争力。在职场上,主管一直奉行的用人准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其实主管与下属就是一种利害与共的共同体,下属的表现会影响主管的绩效;主管的授权,则足以决定下属的成绩。◆如何经营人际关系:首先,除了要累积关系外,还必须适时的清理。管理学大师曾提出一个衣橱理论,他指出:人的时间、精力与资源都是有限的,就像衣橱有一定的容量。而随着每个人的生涯发展阶段不同,会需要不同的重要关系人,就像学生时代与步入职场后会有不同服饰的需求。但是衣橱空间是有限的,除非将不适合当下身份的衣服移除,否则衣橱中就无法腾出更多的空间装入现阶段所需要的衣服。因此,应适时清理你的人脉衣橱,让它运用得更有效率。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越埋头努力反而越穷?


最近很多年轻人都在网络上抱怨一件事。每天很努力的工作,现实却是什么钱都存不下,反而越来越穷,到底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其实这是一种困惑,也是事实。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越埋头努力反而越穷?

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谈谈对于“养钱”的理念吧。

一、职业规划需看远!

职场中的确存在这类现象:部分职场人的工作理念是“踏实干活、认真工作”,慢慢踏上致富之路。但只是闷头上班,却不善“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只能一辈子在基层默默无闻。想要通过“认真上班”积累财富,唯有省吃俭用;而想要工资年年水涨船高,等企业“阳光普照”,而企业每年的平均调薪幅度多在3%~7%这个区间段,鲜少有大于10%的,因此要想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工作赚钱的,唯有晋升或者跳槽才能实现薪资的飞跃。而这就需要为自己制定1年、3年、5年……乃至多年的职业发展计划。

回想一下你的职业生涯,当初在选定一份工作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自己能在这份工作上攀登到的高度,甚至包括公司的发展及行业的发展?这些都是靠工作赚钱的准备工作。

小编点评:规划越清晰,靠工作赚的钱才会越多!

二、世界好大物价好贵!

跟大家分享小编的亲身经历:小编在年少时曾认为日入100元再经过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巨资!而如今在锦囊君踏入职场后,当初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却发现连暖饱都无法实现。

根据网络上关于“隐形贫困人口”的调查结果,工资花费支出的项目排名从多到少依次为:饮食、房租、服饰、交通费用、日常娱乐、人际交往应酬、护肤美妆、房贷、教育(含子女教育及自我提升)、旅游、医药保险、健身,等等。对号入座,大家掰着指头算一算,差不多就可以算出每个月领了工资,除去这些开支后的结余了……大家都还有结余吗?根据小编的整理发现,15.1%职场人士是“月光族”,31.2%的受访者把全部工资都花完还不够!

小编点评:其实有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薪资太低、开销太大。而是我们看见更多美好的事物与残酷的现实需要物质来实现,同时日渐上涨的物价也在催促着我们要努力工作,加油赚钱。

三、副业兼职搞起来!

当今有这一类现象:主业只为“五险一金”,要想发家致富全靠副业!小编在这里建议题主无需将目光吊死在一颗树上,发家致富之路千千万万,去探索和发现吧!

除了赚钱,省钱也是赚钱的一种方法,有一种判断是不是必要支出的好方法是:在付款前扪心自问你是需要这样东西,还是因为这样东西“便宜”,抑或是“人家都有了”?还有一个大法是:让这样东西在购物车里躺一个月,一个月以后还心心念念着,再去买它!但在此小编想强调的是要将“抠”与“省”两点划分界限。在无需的地方减小开支才为省!

小编点评:当今对“穷”一字的定义其实每个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只够吃饱穿暖便是“穷”,还有人却认为只要能吃饱穿暖饱就不穷!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无需与他人比较,实现自己的期望便好!

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越焦虑却越不敢辞职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就有想离职的焦虑,对此大家也困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任何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特别是在职场激烈的竞争之下,个人的焦虑感会更为明显。不过,适度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你力求突破的体现,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回到开头这个困扰多数人的疑惑——“为什么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就有想离职的焦虑” ?锦囊君认为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升职加薪无望

根据最新一期的跳槽意愿度调查结果显示,“个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和“对目前薪酬福利不满意”是大部分人选择的跳槽原因。企业内部的升迁途径与调薪政策往往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在多数人的观念里,同样一个职位,一定至少有一家公司会比现在的公司给到更高的薪资。所以,与其期待每年5%~10%的固定调薪,还不如选择跳槽,搏一搏薪资翻番的机会。

锦囊君友情提示:凭借跳槽实现薪资逆袭的例子或许的确存在,但大部分情况下,行业是有薪资范围标准的。如果在岗位跟职级没有比较大的变化的前提下,求职者不要期望会有太大的薪资提升。

二、看衰公司发展

时代瞬息万变,十年前的朝阳产业如今可能已经走向没落,这时候公司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寻求自救,那离职就是你最后的“逃生机会”。这时候,你的“离职焦虑”就是“逃生信号”。一个不争的职业观念变化是——这一代年轻人更看重职业上升空间,包括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的责任与担当等等。这种情况下,解决突破的方式有很多,就看你如何抉择了——是换一家更具潜力的公司,再在这个行业奋力一搏;抑或是改变职业规划,转向朝阳行业寻求发展?

三、怀疑自身能力

在招聘市场中,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默认了你比新人有更多的经验积累、更高的职业素养、更广的业务知识体系。如果你在一家氛围较好的企业,这种焦虑感会少一些;如果不幸进入到一家“混日子”的公司,每天机械式地完成日常工作,浑浑噩噩,长此以往,你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感。

大多数人一家公司工作久了之后,还是会跳槽的。然而市场的残酷在于——如果你没能力,再久的工作年限也是徒劳。特别是一些技术更新飞速的行业或者岗位,想凭着3年前甚至10年前的知识体系去求职市场上找工作,几乎是痴人说梦!如同大家都在研究6G网络了,你说你精通3G技术,Who Cares?

在一家公司久了有想离职的焦虑不是坏事,这正是你向上发展的动力。正如安藤忠雄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至于如何缓解焦虑感,锦囊君在此给大家一些解压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TIPS:缓解焦虑感的小技巧

1.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对于主动跳槽并且有足够能力找到更好下家的跳槽者而言,跳槽是再正常不过的职业流动;对于迫切想离职摆脱现在职业环境的人而言,离职是一种解脱、舒畅。那些想离职又不敢离职,从而内心焦虑的人,根本原因就是不确定自己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个人能力。

2.观察市场,复盘反思。面试是检验自己能力以及市场认可度最直接的方式。很多职场人包括跳槽者谈到跳槽、简历、面试都是满脸的紧张、不适应。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这种不适感会更重。大家不妨间歇性地针对一些对口的岗位投递简历,如果有面试机会也可以去参加一下。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换公司,而是为了“练兵”——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同一行业领域或者是同一岗位的薪资水平、职业要求、发展现状、未来走向,等等。

3.装点环境,舒缓心情。外界坏境会影响情绪的起伏,苍白单调或者过于拥挤杂乱的环境都会使人紧张、心烦、不悦。如果工作时焦虑感激增,不妨选择装点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比如,在办公桌上放一盆绿植、一些自己喜欢的明星周边等。(完)

跳槽季,做好7件事才能越跳越高


跳槽不是说跳就跳的事,需要在这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准备充分,就容易成功,准备不够就是撞大运,万一没有撞好,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耽误职业发展进度。此外,跳槽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同样是你,同样的准备,跳槽时间不同,收获也将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如何选择适当的时间跳槽呢?

大势时间的选择:

1、选择大势来临的时机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年职场有两次行情启动,一个是春季2至4月,这时正是春节前后,一些上年工作不如意的或者准备通过跳槽得到提升的人开始纷纷起跳,准备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薪情”,再一个就是8至10月份,在应届毕业生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的感召下,一些职场人士也随波逐流,使职场形成一股大潮,为跳槽、转行创造良机。在为毕业生准备的各种招聘会上,会有很多公司趁机选择中高人才。

2、选择行情启动的初期

如果在行情启动初期起跳,机会大于风险,而且还能有充分的时间了解新公司、新职位、新老板,万一跳槽之后不可心,还有机会再次选择,如果是在行情末期,职场已经从热火朝天、轰轰烈烈逐渐进入尾声、变淡变冷,这个时候起跳,虽然看起来职位还不少,但是适合自己的职位选择范围很小,而且万一起跳后落不下去,那么风险将大于机会。再回头时选择余地已很小。所以,2月和8月开始还是比较适合的。

3、选择自己职业目标正在上升的时机

选择自己职业目标正在上升的时候跳槽或转行,将为提升自己带来有利时机。比如今年8月,人力资源一枝独秀,招聘火热,如果你的职位目标是人力资源,那么,提升的机会就到来了,也有很多人在职业顾问的辅导下,转行做了人力资源(HR)、或跳槽提升为人力资源管理(HRM)、人力资源开发(HRD)。而软件工程师却恰在此时开始疲软,职位需求持平,而职位供应下降,如果你不知道内情,盲目的认为软件工程师是抢手货,行情火暴,随时可以跳槽,那就会处于被动局面。

4、选择适合所在行业的时间

每个行业都有季节性,如果你选择跳槽和转行,都要考虑这个行业的时间因素,比如学校,招聘都是在寒暑假,开学的前10天左右基本定员。这个时候,各个学校准备跳槽的老师会来个大换防,你要是跳槽大军,也能找个不错的学校,如果你在两个学期之间跳槽,会引起学校的反感,自己也因为各个学校都已经定员而处境困难。

个人时间的选择

5、必须是在职业定位之后

跳槽、转行必须是在职业定位之后,这样,就会有目标、有方向去选择与自己“人岗匹配”的职位。否则,盲目的漫无边际的寻找,就是找到觉得不错的职位,也会由于“人岗不匹配”,导致再次跳槽,要么你能力高于职位要求,感到资源被浪费,想重新跳槽,要么职位要求高于你的能力,很快被企业的新生力量代替,被企业炒掉。

6、了解新公司之后

对新公司的了解非常重要,求职前,要先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总公司所在地、规模、架构、背景、经营模式、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等概况等最好事先有概略性的了解,如无法得到书面资料,也要设法从该公司或其同行中获得情报。包括业绩的表现、活动的规模,以及今后预定拓展的业务等。另外,应聘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从而判断出企业的环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断出如果入职该企业,上升通道中是否有被限制因素。避免因为急于找到工作而上当受骗。进入某个公司也不要盲目欢喜,要谨慎地观察、思考,有没有投错公司。

7、做好各种准备之后

人们常言: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在跳槽、转行之前,准备工作马虎不得,如:简历是否针对职位目标和职位信息,面试的准备是否充分,面试前要做好几个准备:心理准备、物资准备、问题准备、研究准备、礼仪准备等。(完)

职场奋斗缘何越忙越“穷”


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Working Poor——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

“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我们‘穷忙族’比‘月光族’可怜多了。”北京市某私企白领黄燕华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

调查显示,和黄燕华一样,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黄燕华说,“月光族”也许多少有些“自得其乐”在其中,而“穷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燕华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精神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正值妙龄的黄燕华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不仅每天过得忙碌,更是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过黄燕华确信,“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论及前途,她仍然一筹莫展。

此外,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也有13.2%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

“穷忙族”产生原因

是欲望膨胀?

欧美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 poor”族群。此外,随着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全球化发展愈趋明显,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斯塔尔斯(M.Castells)通过对过去二三十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观察,提出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增长之外,非典型、边陲性工作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穷忙族”的出现,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穷忙族”的划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调查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

此外,此次调查中,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年轻人应该从整个工作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要摆脱“穷忙”,就积极充电

“我是‘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将自己与“穷忙族”这个词“划清界限”。

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入3000。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玩“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此次调查中,和安泰一样,14.1%的人认为应该“穷忙”,在过程中总会有收获。但是,更多的人则在为摆脱“穷忙”而纠结。

调查显示,在被问道“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时,人们给出的排序是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就不会“穷忙”(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此外,国家也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并干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证,倡导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和合作,形成一个积极的、多元的文化。

周孝正提醒广大青年,“穷忙”在职业人生之初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职业人生中一直出现,就应该引起警惕,以免走极端。(完)

员工抱怨工资低,出钱就能解决跳槽问题吗?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老板和人事头疼的时候。一年到头,该发的福利都发了,该涨的工资都涨了,该升的人都升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员工想着要离职?真的是钱给到位了很多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吗?事实上,还有很多深层的、难以用钱解决的问题……

员工:“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企业:“做多少事拿多少钱”

晓敏一年前进入一家民企从事行政工作。拿着4500元的月薪,她却要做着行政/出纳/人事/文员的活。很多老员工都会指派她干活,她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晓敏本着作为新人多学点东西对自己总没坏处的心态,一直默默忍受着。

最近有一件事让晓敏忍无可忍。起因是老板让晓敏办个会展预算,要求一大堆,既要办的隆重、大牌、有“腔调”,又要吃好吃饱,总之要求一大堆但预算却很少。晓敏报了三个方案,上司都不满意,横挑鼻子竖挑眼。

晓敏在电话里向朋友抱怨:“就给我四千多的工资,连交税的资格也没有,还想让我怎么样?!”不巧这话被好事者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也生气了:“四千多你还嫌少吗?想拿高工资?可以啊,你先体现出高工资的价值啊!”这话算是彻底惹毛了晓敏,她一气之下辞职了。

站在晓敏角度:我多出力,你一定就给我加薪升职吗?我不相信,你先加薪升职,我再付出更多。

站在老板角度:我给你加薪升职,你一定有业绩吗?不,你先证明自己能拿出更好的业绩,我再给你加薪升职。

听上去哪一方都没有错,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谁先承担风险”。如果谁都不肯先付出,这就成了一个难题。

员工是否值得加薪,主要体现在是否能承担更多的工作量,能否完成更高的KPI,能否在项目与工作的推进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公司有其本身的薪资结构,不会因为员工个人的抱怨而改变动摇。

先让自己值钱,然后再和老板谈论钱。在一段较长时间能力与经验的积累之后,可以选择和老板直接挑明你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和价值。明智的老板会对你的价值重新进行一次评估,调整你的薪酬绩效机制,以便激励人才为公司多做贡献。

如果老板只顾眼前利益拒绝了你的加薪要求,那么尽快离职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因为你已经通过做事获得了经验、技术乃至人脉上的积累。同等的市场不缺少廉价的劳动力,稀缺的永远都是高含金量的难以替代的人才。

员工:领导画的都是饼;企业:这是你没能力吃!

亮亮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了现在的公司担任出纳一职,一晃眼也工作了三年多。三年来,物价不知道涨了几倍,但亮亮的工资却还跟刚毕业那会一个水平,好在工作单位离家近,同事也都挺好相处的,所以就一直将就着。但是最近发生一系列事情让亮亮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亮亮当初并不愿意做出纳,但是领导告诉她,公司有个前辈马上就要怀孕生孩子去了,到时候就给她换岗,暂时先做一阵子。于是亮亮这个出纳一干就是三年,前一阵子,前辈终于生孩子去了,眼看着换岗加薪的机会就要来了,领导却提拔了比她后进公司的新人。那个新人学历没她高,经验没她多,却比她更受领导重视,这让她沮丧地又打开了“”APP。 

亮亮认为:在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没有出头之日,加上工资低以及领导的出尔反尔让她失去了对工作的激情。所以,亮亮想用跳槽及时止损。 

领导出尔反尔肯定不对,但是为什么领导宁愿提拔学历不高的新人也不愿兑现承诺晋升亮亮呢?三年的工作,领导就一点不担心亮亮甩手走人?显然亮亮工作的内容和个人能力,让领导觉得可以找人替代,并不担心。这也是领导“背信弃义”不提升亮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员工眼里,每天三小时的通勤时间值很多钱!

覃琳是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当初为了学区房,家安在了城市的西面,然而她的前公司在城市的最东面。如果坐地铁的话,她需要转换两条地铁再转公交才能到达公司,全程至少1.5小时;当然覃琳可以选择开车,但上下班高峰时间的道路异常拥堵,有时单程所花的时间需达2个小时。

“没有孩子前还觉得路远没什么,有了孩子就有了牵挂。当宝贝生病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所以我一冲动就离职了,现在的这份工作离家是近了,但工资却被减半,生活压力变大,我又有些后悔。”覃琳这样对笔者说。 

有人说,离家近的工作是提升自己幸福感的良药。根据关于“上下班通勤时间超过多久,这个工作你一概不考虑?”的调查数据显示,近5成职场人表示,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的工作就不考虑。 

但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当钱与上班路程变成选择题时,多少钱能让你妥协呢?就“到底多少月薪能让路程成浮云?”展开调查,有3成职场人表示薪资高于同行25%即能让自己忍受路程煎熬;有34.9%的白领表示薪资要高于50%才能接受。显然每个人心里的平衡点并不一样。

如今人们求职时,薪资已不再是唯一硬性标准。不同的人对薪酬福利的要求看法各不相同。约翰E特鲁普曼在他的“整体薪酬”理念中提出由于不同的雇员对薪酬体制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需求,一直套用同一套薪酬机制并不能很好的起到激励效果。个人的需求和侧重不同,企业也应相应的提供不同的方案。比如有人通勤时间长。那么他也选择适当放弃一些福利,选择更高的薪资。有的人更侧重家庭。那么他可以选择适当降低薪资,换取在家办公的资格。定制化的薪酬方案不仅满足了员工的差异化需求,也降低了公司在员工身上的投资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

自测:出现这些情况,也许你已经有了跳槽的念头了: 

1、这份工作总让你郁郁寡欢或是没有兴趣;

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为上班而发愁,那肯定有问题。

2、学不到新技能

如果你发现目前的工作已经让你学不到任何新的技能,或者不能从工作中有所成长时,也许应该考虑一下别的公司了。

3、升职总是没有你的份

如果你总是被置之不理的话,特别是当你原来的下属一跃成为你的上司的时候,相信没有人能坐得住。

4、工作重组与你无关

假如你的职位、工作预算和下属都被重新组合或者取消的话,就说明你的部门变得无足轻重。

5、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公司的业务发展得很好,但你总看不到涨薪的机会,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你的工作不受重视。

6、公司在萎缩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公司自身难保,个人更是应早做打算。

7、公司价值观或是企业文化和你不再合拍

当公司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企业使命和你的道德和价值观不合拍时,当你对你所从事的工作失去信仰时,就表明你应该换一份更有意义的工作了。(完)

由于工资低辞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公司再我毕业后没有工作时收留了我,我至今仍然十分的感激,假如没有公司的收留,也许我早已经离开这座繁华的城市了。由于没有工作,即使城市再繁华,也没有我的一点立足之地,再一次感谢公司录取了我。

再加进到公司以后,我也一直是勤勤恳恳,努力的工作,相信这一点该死的所有员工和同时都知道,也包括领导,我已经受到领导的多次当着众人面的表扬了,我也十分感激公司领导的伯乐之眼。可是我的生活还是不是很快乐。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极其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辞职信。但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本来我想在公司里工作终老,但是生活是残酷的,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我抬起头来,往远看碧蓝的天空。这时,我是多么羡慕那些自由翱翔的小鸟,还有那些坐的腾飞机的人啊。每个月的开头,我会满心欢喜地拿着微薄的工资往还上个月的欠债;每个月的月中,我为了省钱,会努力勒紧裤腰带,饥一顿饱一顿;每个月末,我的生活就到了一种恐怖状态,变成了借钱和躲债!

在公司的几个月里我一直是十分努力,前面已经说了,公司许诺的加薪一直是给我开的空头支票,每个月我靠着微波的收进来维持我的生活,真的是十分的艰苦。假如能稍微好点的话,我肯定不会提出辞职的,由于我是那么的感谢公司的领导对我的知遇之恩,我是那么的热爱公司。

人比人得死,树比树可活,这是句俗话,但却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看着身边一个个的朋友都小有成就了,这心里跟火烧似的。看着朋友每个月拿着过千的工资,各种各样的奖金、补贴、福利等,我这心里就琢磨着,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是的,公司有培训计划、有培养机制,公司尽量把每一位员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工资会涨的,面包也会有的,可俺就是不明白,俺咋就没吃过面包呢?也许是本人能力有限,不能吃上这份面包吧!或许是我想的太多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开头到现在,看来我和公司的缘分已尽了。

佛说:一枯一荣,皆有定数;圣经上说:欠着我的,我会记下;梁朝伟说:出来混,总回是要还的;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电视上也说了:要爽由自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的,我提出了辞职,假如真的再在公司待下往,我真的怕会饿死在街头上,平心而论的说,没有一个人会再我的工资水平上活得好,也请领导为我考虑一下。我不是觉的公司不好,领导不好,只是公司为我提供的工资真的不高,我之前已经和领导谈过好几次我的薪水题目,可是一直是敷衍我,至今没有答复。

希看我的辞职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的伤害,我是迫不得已的,不论以后发生什么,我都会记得我第一次工作的公司的。

谢谢!

申请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别把“暴力”的爪子越伸越远


案例:

前天下午对于斯泯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一天,突然在公司里接到男友的分手电话。感情的挫折顿时让她失去了以往的坚强,也失去了工作动力,偏巧这一幕都被上司Vivi看在眼里。眼瞅着向大老板提交数据分析报告的Deadline迫在眉睫,而这份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就是斯泯,万一出错就大家挨批。于是,Vivi尝试着和斯泯沟通了一次,希望她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公私分明。但是结果仍然不如意,第二天斯泯的报告还是出了很多错误,好在没有提交上去,否则后果真的难以想像。火冒三丈的Vivi把斯泯叫进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批评过后,斯泯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而此时同事A的一句玩笑话又再次触及了她脆弱的神经,积累的怨气一股脑地发泄在A的身上……

斯泯(当事人):为什么都要“暴力”我

“别让我再看见你!”我冲着A一阵乱吼。她的笑容僵硬在那一刻,尴尬地看着我,忘了自己还有一双腿。我转身逃离了那个让我窒息的地方。

前天下班后,我接到了男朋友的分手电话。当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强。握着话筒的手变得冰冷,双唇颤抖的说不出一句话。看着屏幕上熟悉的数字渐渐的模糊,终于没能忍住流水,惨烈的一幕恰巧被一旁的经理vivi看在了眼里……

第二天一早她便找我谈了话,并不断提醒我不要让私事影响了工作,不然她将出面干预。她的话很冷漠,一如她的作风,我能理解她的用意,但她此刻的态度却是让我雪上加霜。情绪还没梳理完,她一股脑的往我身上丢任务,我觉得自己目前最想要的是休假,而非工作压力,她的作为让我开始失去对她的信任。

就在我早上提交了她一份报告后不到一小时,她把我召进了她的办公室,在她的领地里,毫无颜面的指责我,而那根食指是我们谈话场景中的主角。被教训了近半个小时,灰头土脸的走了出来,第一个碰见了A。

她居然在笑,对着我笑,在我看来这笑容更像是在讽刺我。紧跟着她用上海话不紧不慢地说出了本世纪最挖苦人的话:被骂啦,骂骂就习惯了。接着,一阵刺耳的笑声……她是觉得我会这么一直错下去吗?还是她希望我一直生活在低落的情绪中?没等她再开口,我把刚刚从vivi那儿“学”来的话全丢给了她!总算,总算解脱了……后来,渐渐心情平静下来之后,我真的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万分,凭什么把自己的窝火发到A的声上呢?平时关系那么好,想想A也并不是幸灾乐祸的主。想想还是发条短消息解释一下吧,不知道她能不能原谅我呢?

Vivi(斯泯的上司):我不是故意对你“暴”

当斯泯一大早红着眼圈,无精打采地把一份数据报告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心里一万个不放心:今天这份报告我肯定得仔细检查。果不出我所料,漏洞百出,这种报告怎么拿给老板看?看完我们都得卷铺盖走人!顿时火气“腾”地就窜了上来,立即把斯泯叫到办公室,把报告砸在她面前,狠狠地批了一顿。其实斯泯也不是这么不负责的人,这次也是事出有因。

前天下班后,我路过斯泯那间办公室,隔着挡板就听到里面有阵阵抽泣声,时不时还传来对话:“我有哪里做错了……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我不想分手……”我慌张地收回耳朵,为不小心听到别人的隐私而心虚。回到办公室,我看了一下任务表,发现斯泯这两天正在做一份数据分析报告,而且是要呈交大老板的,可就她现在的心情能顺利地把表格完成吗?越想越不放心,有必要给她敲敲警钟,毕竟事关她个人的前途。作为年长于她的过来人,我认为此刻的她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转移注意力,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投入工作。于是第二天一早,就call斯泯到我办公室。

我当然不会直截了当地提到昨天电话的事情,但如果话不说透彻,那这次谈话就是无用功。

“斯泯,明天你就要交数据分析了,我不希望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影像你的工作,公私分明是一个职业人应有的素质,你也应该明白,这份报告会直接影响到你今年的考评。”

我知道这些话听着很冷漠,尤其对于刚收到打击的斯泯来说,肯定一时无法理解我的苦口婆心,但没办法,作为主管,肯定以工作为第一,等报告完成后再好好安慰她吧。可是没想到,她不仅没听进我之前的话,还犯了这么多的低级错误,我怎么还能顾及她个人情绪!人非圣贤,肯定没办法把个人情绪控制得游刃有余,可是作为成年人,至少要适当地自我约束吧!斯泯这就是不职业的表现,实在太不成熟了。

A(斯泯的同事):我乐意做你的垃圾桶

这天斯泯不知道怎么了,一整天没有给我好脸色看,我不过是早上看到她从老板房间沮丧地出来,玩笑了一句:“被骂啦,骂骂就习惯了。”结果换来她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并且冲着我大吼。我倒奇怪了,这种玩笑我们平时都是乱开的呀,我还觉得能够随意开玩笑才是我们关系铁的表现呢,今天究竟是怎么了?好像一下子变得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我还拼命想自己是不是在不注意的时候得罪她了呢,可想来想去,我真的没干什么呀!我想去问她,可看她那张冷冰冰的脸就把我吓回来了,她脸上摆明写了若干大字——别和我说话!我才不想自找没趣呢,干自己的活吧。

虽然这样想,但是作为同一部门的同事,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加上这段时间我们正巧在合作同一个项目,我想躲着她都做不到。每次向她问个问题,或者提一些项目的建议时,就听到“没时间,等着。”“没看到我在做事啊?”“这个问题有什么好讨论的?”类似这样的回答,把我的心情都弄得很糟糕,好几次我都想冲着她吼回去,但还是拼命忍住了。我想也许她确实遇到什么事情才会表现得失常,没必要为此弄伤同事间的感情。

这样一想,我就暂时把斯泯“冷处理”了。平时中午我们总会一起去食堂吃饭,或者去便利店买点心,而今天她不理我,我也没叫她。项目也讨论不成了,我就把自己手上的其他事情先做完,总之,“自保”要紧,我远远地躲着她这颗地雷。

终于,下午平静地过去。下班时,看到斯泯仍然在电脑前忙碌地工作,我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和她说了声“先走啦,再见!”,她也没有回复我。直到我坐上班车,手机铃声响了,我一看,惊讶地发现是斯泯发来的短信:“今天被BOSS批评了,心情不好,真是对不起啦。”最后还画了个苦脸。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她果真是忙着修改分析报告,看来BOSS一定批评得很严厉,让一贯乐天的斯泯都变成了个炸药包。

我本来郁闷的心情因为这条解释的短信一下子释怀了,这个斯泯,一定是当面不好意思说“对不起”吧,其实谁没有这样的时候呢?想到自己曾经也因为连续加班做报告弄得暴力指数上升,同事们都躲着我,原来那时的自己就像今天的斯泯一样可怕,以后一定得多找些缓解心情的方法。这样想着,我赶紧回复她:“没事,压力大了总要发泄,我很乐意当你的垃圾桶。”最后画了一个大笑脸。

专家点评:

古语有云:祸不单行。其实这是人在遭遇不幸变故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而对周遭世界产生了另一种消极看法。斯泯就是最直接的例子,感情破裂、工作出错、被上司批评,在她的眼中几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她的身上。压力是必然的,需要发泄是肯定的,只是她选择了对同事A的“暴力”来宣泄自己的不快,这样的“转嫁”让自己解脱了,却让别人不痛快了。幸运的是斯泯并没有把这种“暴力”当作理所应当,最终还是感到了后悔。假设当初能够早点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局面一定会变得不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这也是职场人必须修炼的一项技能。

至于上司Vivi,起初的恰当提醒做得非常好,可是后来斯泯出错时,她也没能够做到情绪控制而大发脾气。既然意料到斯泯可能出错,Vivi就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来接受事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先以怀柔政策开导斯泯的情绪,然后再指出她的错,这才比较容易被下属接受。这就是管理者所谓的“情商”,应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最欣赏的人物就是同事A。尽管她是最无辜受累的一个人,但是她没有因为斯泯的“暴力”而选择“以暴制暴”。其实,很多的人际沟通问题,就是由于双方太过自我,不肯让步而造成。同事A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使用了“冷处理”方式,也就是“忽略”,这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一点。尝试着去学会“忽略”一些不愉快的言语和经历,“暴力”才能远离职场。(完)

《跳槽越频繁工资越低?》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跳槽求职面试技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