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欧洲杯励志哥年年有,而本届特别多。

欧洲杯励志哥年年有,而本届特别多。无论是贫民区走出的猛将诺利托,还是最会做假肢的“射手”瓦尔迪,亦或是四年前还是一名邮差的爱尔兰前锋华盛顿,都以惊人的表现,亮瞎了我们的双眼,而意大利励志哥贾凯里尼,则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巧合的是,按农历计算,刚刚过去的一个月(20xx年6月5日~7月3日),恰好是阴历丙申年(猴年)、甲午月(马月),也就是传说中的“猴年马月”,仿佛一切的等待,都将在这一个月得以实现。也正如佛教里面说的那样,功不唐捐,所有功德与努力,都不会是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这句话,也正好是贾凯里尼故事的缩写。

本届欧洲杯成就了贾凯里尼,意大利2-0力克比利时。贾凯里尼成为了比赛的主导者,他率先帮助球队打破了僵局,而且还策划了第2粒入球。正如有记者在赛后写的那样“’昔日‘衰神终有转运日,贾凯里尼迎来抬头时贾凯里尼火了,身价只有400万欧元的贾凯里尼,震惊了世界!《米兰体育报》称:“最不起眼的贾凯里尼成为了全场最闪耀的人。”据经纪人透露,已有多家俱乐部抛出橄榄枝,争夺贾凯里尼,而这次转会很可能是贾凯里尼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正印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每一个屌丝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或许属于贾凯里尼的春天,正在来临。

这一天或许来的突然,却并不容易。在赛前,贾凯里尼并不是意大利国家队主帅孔蒂 心目中的首选球员,甚至都不是第二选择。本次世界杯贾凯里尼就仿佛交上了好运,马尔基西奥、维拉蒂、蒙托利沃等人的缺席给了贾凯里尼表现的机会。然而正如他在赛前所说的那样,“也许没有人会料到我会入选意大利国家队,但这是上帝对我努力的褒奖。”

而翻看贾凯里尼的故事,我们更加能够肯定,这一天来得突然,但一定不是偶然。贾凯里尼今年31岁,从10岁进入家乡的足球学校开始算起,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努力奋斗了21年。其实,在成为“全场最闪耀的人”之前,他曾19秒进球并打破了意大利队最快进球纪录;也曾在20xx年意大利队在里约热内卢进行的联合会杯小组赛中,助攻巴洛特利破门得分……

他曾困惑却始终积极,在桑德兰时,他不知为何打不上主力,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至于我自己,我在最近两个月打的比赛并不多,我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不过帮助球队留在英超目前才是重中之重的事。”

他曾不得志,却从未放弃,早已是“励志哥”, 职业生涯早期混迹于低级别联赛,直到2008年才开始一路高升,由意丙到意乙,再到2010年随切塞纳杀入意甲,又凭借优异表现得以在20xx年夏天加入尤文,实现惊人的4年4级跳。

作为蓝衣军团史上最矮的边前卫,身高只有1.67的他,曾被质疑没天赋没技术没身体,却一直在努力,他曾经说,“说实话,我可能是这支尤文图斯当中最没有天赋的那一位,成皮尔洛、布冯这些世界级的球星做队友这令人兴奋,要知道在几个赛季前我还跟随切塞纳在意乙踢球,但我一直努力,加倍的努力,相信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我的秘籍就是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努力!”

有网友说:一旦有机会上场,贾凯里尼的表现可以说接近他自己能力的完美。有助攻又进球……而本次欧洲杯中,如是,他被视为第三选择,然而第三选择又如何,贾凯里尼选择了像战士一样战斗。他在比赛中倾其所有,他在中场不知疲倦的奔跑,就好像每一场比赛都是他的最后一场……最终,他成功了。

贾凯里尼的比赛热图(图片来自网络)

欧洲杯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无论是诸如贾凯里尼这样的励志哥,又或是人口只有33万,爆冷门“冷”得让人肃然起敬冰岛。而奇迹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是,相信:功不唐捐,付出终有回报;努力:就好像每一场比赛都是最后一场。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应该这样,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突然想到拉丁语里面也有一个词组,Deus ex machina,字面意思是“从机器里蹦出的神”。说的是,剧情发展的一个焦灼的状态时,通常会有一个神蹦出来,帮你解决了难题,和功不唐捐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全世界的神都是一样的,你只管负责努力,其余的,老天只有安排。

在今年更早一些时候,贾凯里尼在一场比赛后说,我觉得意大利要自信一些,乐观才能取得好成绩。

是的,我们都应该乐观一些,都应该相信。正如小时候以为猴年马月很远,想要的终难实现,长大了才知道,原来12年就有一次。

慢慢的明白,其实,每个月都是“猴年马月”,“神”随时都可能从机器里面蹦出来。

zc530.Com小编推荐

增加福利必备功略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金九银十跳槽月,在老板最担心人才流失的时候,向他提出增加福利,不失为一招。但专家提醒,要说服老板,不仅要底气十足,还要掌握一定技巧。

1. 有理有据

说服老板给你增加福利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万一把握不好,就有可能破坏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形象,影响日后的工作。因此,在开口向老板要钱时,最好先制定一个谈话要点,然后有理有据地展开。

2. 索求有度

人力资源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提出的请求在许多时候都会跟实际可达到的程度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研究同行业相关职位的大体情况,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些。

3. 说话语调适中

你肯定希望老板能心平气和地听取你要求增加保险额度或是增加制装费的理由,你的说话语调是其中关键。切记不要一时心急,就采用下通牒或别的强迫方式令对方就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4. 明确目的所在

也许加薪或加福利并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其他方式也一样能让你达到目标?其实,能让你达到目标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分红、股票期权、奖金、晋升、灵活的工作时间等等。

5. 向同行看齐

如果老板认为你的要求并非信口诌来,他也许能更容易接受些。多收集些相关数据来说服他,比如同类公司同职位人员所拿薪水、福利的大致数额,你所了解到的本公司相关职位人员的薪金水平啦等等,这样一来,他想不同意都不行了。

马华兴:一点


马华兴《一点》

马华兴:各位好。我的题目是为梦想多做一点。你们看到这张图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觉得特别分裂?每个人其实都是很分裂的,如果你把你的左脸遮住翻过来这是完全不同的脸,一张脸有一点点愤怒,另外一张脸有一点点温馨。今天我讲的故事就是有一点点分裂的感觉。

在现在这样的场是梦想的场,梦想这个词在最近甚嚣尘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回顾自己的梦想,我也一次次盘问自己的梦想,我当年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是小时候每天都吃到奶油蛋糕?还是天天玩电脑游戏?等等。我现在想到我的梦想,那时候是在1994年,那个时候我正在上高中,在高中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理想这样的话,在那个时候我想了很久,因为我看书特别多,而且我也特别喜欢看书,所以我的梦想就是想要一墙的书,整个这面墙都是我的书,并且这其中还有我自己写的。各位我再强调一遍,并且这其中还有我自己写的。所以我会把我这种特别另类的梦想炫给所有的人,炫给我的家人和同学。但是当我说了一次又一次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让我大跌眼镜的话,她说你不得要一墙书吗,你首先得有一面墙才行。我们家在90年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局促,客厅、卧室、书房都是在一间房子里面的,沙发可以当沙发床来用的。在那个时候,我很纠结,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小人,这两个小人总是在打架。比如说你们可能有吃零食的小人跟减肥的小人打架,你们有那种玩网游的小人跟学习的小人打架,有懒惰小人跟勤奋小人打架。我那一段时间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就是理想小人和现实小人。当他们两个开始打架的时候,当然最后分出输赢,你们猜谁赢了?现实赢了,现实一下把理想打倒在地。所以那个时候我决定跟现实妥协。

在高中的时候我决定跟现实妥协,于是我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报了当时特别热门的通信专业,我的成绩也还可以,于是我上了邮电大学,成为一名好学生。我们在座很多都是非名校,我是一个好学生,那个时候是一个好学生。在那个时候好学生毕业之后,在学校里面也很容易找到好工作,过了很多年,工作一段时间的时候,我变成了一名好员工。这张图片是我在瑞士开国际会议的时候照的相。如果有些人问说你当时报志愿有没有后悔,我说确实有点后悔,我当时不应该学通信,我应该学金融,因为金融更快能赚到钱。当你赚到钱,随着国家产业的发展,你就能跟着产业发展起来,你的收入会跟着增长。我们今天上午有一位嘉宾是做通信的,那段时间会跟着产业发展,你能在几年之后赚到你那堵墙。当然那一墙书也是很简单的,你只需要买自己喜欢的书就OK了。

但是我深深的知道,那个理想的小人,那个背打翻在地的理想小人,他其实一直没死,它一直奄奄一息的、鼻青脸肿的偷偷的跟我说一些话,他说你不是想写吗,你为我做一点什么,那个理想的小人他没死。我特别同情那个理想的小人,其实我内心一直在想写点什么,所以我觉得写一些书,开始的时候我比较害怕,我不敢写那种小说,什么穿越那些书,因为不畅销就觉得特别不爽,我想站在自己专业角度写一些专业书籍。我写了两本书,第一本书叫《解惑3G业务》,那个时候我不敢自己写,我把团队忽悠起来,我说我写其中一半,你们每个人写一部分,不敢一个人写的胆小感觉,当时现实小人还很强大。然后写成了这本书。大家总觉得写一本书会积累大量素材,往里面填字,再一遍遍的改,其实整个过程不是那么开心,而是充满了焦虑、害怕,尤其是在写到60%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想写了,因为找到很多的素材往里搁进去,你要整合起来特别困难,一直在充满这样的焦虑、害怕。而且到最后的时候,写第一本书找出版社是很难找的,我找了很多大的出版社,大的通信出版社我找了很多,他们都拒绝了,他们说我们看不到市场,后来只有一次一次去跑各种各样的出版社,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他们同意了,这本书出来了。出来之后还可以,像技术的书籍能够做到第二次印刷已经很不错了,已经开始赚钱了,所以这本书做的还可以。

过了几年之后大出版社的人看到我,因为他们觉得我写的还行,问还能不能再写一本。这个时候理想的小人稍微有一点养料,慢慢的起来一点,慢慢的苏醒。我说我们再写一本技术的书,我还是很胆小,不敢写太多那些内心生活上的书,于是我写了《大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我还是找到我的团队,他们说不写了,太难了。我那时候想放弃,后来想算了,你们都不写,我一个人写。于是我一个人花了一年时间写了这么一本书,其实过程还不是那么开心。这两本是很技术的书。那个时候我母亲已经退休了,她会经常跟她的同事去聊天,那时候略带小小炫耀的说我儿子写了两本书。那些阿姨怎么说?他们说现在是个人都能写本书。我就属于那种是个人,就写了一本书。那种感觉,现实小人一拳打过来。但是我还是想写。就在那个时候,当我感觉自己写的水平还挺好的时候,我开始写第三本书,《职业梦想魔法卷轴》,一个人工作了十几年,总会有一点小小的成就,他总是有一点表达欲,想把自己的工作经历、经验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这样,我想不如把它也表达出来。我在一些论坛里面把我写的所有文章全部发表出来,结果那个论坛变成精品帖子,于是我写了《职业梦想魔法卷轴》,我在里面用了六种魔法来描述我们的职业规划,这六种分别是火系、风系、水系、光明系和黑暗系。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同样中间经历过很多的纠结,有时候想放弃不写了,有的时候又恐惧找不到素材。很多人说我写书像憋大招,你们有没有玩过《三国杀》,里面有一个策略叫憋大招,万剑齐发等等一块用,对方就玩命的下血然后死了。其实憋大招就像憋大便一样,写书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过程。

这是我写的三本书,最后给大家讲我写的第四本书,《这是什么书》,这本书看着很残破,而且旁边拿铅笔画的,这是1994年我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我说我也要写。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曾经是文学青年,也都曾经写过各种各样的文字,无论是散文还是被专家所批的垃圾文字,什么穿越、单美那种文字。这是我94年写的书,我用一年的时间,利用各种各样的课余,还有烂课,就是政治课、历史课那样的烂课写,大概写了十几万字。那本书被我们同学命名为《错别字大全》,因为里面有好多错别字,他们帮我改了错别字。正是因为那个时候一些小小的想法,那个理想的小人才逐渐出现,那个理想小人才逐渐站起来,那个理想小人才一脸苦相奄奄一息的跟你说,为你的东西做点什么,哪怕做一点什么。

我想跟各位说的是,我们心里面其实总是会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弄的我们很纠结,但是我要给大家送这样一个字,就是“恒”字。你们知道恒代表什么?代表永恒、永久的意思,当你仔细拆解这个字的时候,如果你看这个字的古体字,恒字左边是一个树心,右边像两个小人在打架。如果你内心有两个小人在打架,那说明你还活着,那说明你还存在,那说明是永恒。如果你看到更远更哲学的层面,阴和阳、矛和盾都是永恒,所以你内心有两个小人打架的话就是永恒,只不过我们跟现实妥协的时候,当你其中一个小人把理想的小人打倒的时候,当你看到理想小人一脸苦相奄奄一息望着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为他做一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点就好。

谢谢。

马云的职业规划之路


马云痴迷金庸的武侠小说,自称风清扬,办公室是在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为了弄清楚马云的职业规划,我特意追根溯源地去金庸小说里寻找答案,终于在风清扬的师傅独孤求败那里找到了答案。

他,20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同学一起去,只有他没有被录取;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的时候去应聘服务员,也没有被录取;他,和别人一起应聘杭州肯德基,没有被录取的那个还是他。他是马云。

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条微博,虽然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凭着马云瘦小的身板去应聘警察,自嘲的长相去应聘五星级宾馆服务员,再加上在那个年代ET在中国还没有流行,肯德基还得照顾小朋友的情绪,被肯德基拒绝也情有可原。

马云谈职业规划:4把剑闯天下

但这一切都不影响他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教父级人物,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成为一名真正的未来全球领袖。

马云痴迷金庸的武侠小说,自称风清扬,办公室是在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为了弄清楚马云的职业规划,我特意追根溯源地去金庸小说里寻找答案,终于在风清扬的师傅独孤求败那里找到了答案。在独孤求败的剑冢里的四把剑描述了他的武功发展路径,这四把剑恰好也说明了马云的职业发展之路,我们称之为:利剑期、软剑期、重剑期、木剑期。

利剑期: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想想二十岁前的我们,正处于16年漫漫求学长跑的最后几年。在那个穿梭于各种社团活动,在学校里谈梦想的年代,驰骋在偌大的校园中,陶醉在师弟师妹们的崇拜中。二十岁前的年轻人,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马云的20岁也不例外,不过意外地混到了学生会主席,后来竟然更加意外地混成了学联主席。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心中一片宏图伟业,如果你是马云,面临毕业,你会何去何从呢?考研、就业或者考公务员?

当时的马云被分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一名英语老师。按照现在的说法,马云也算抢到了铁饭碗,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老师还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待遇,更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福利,成为一名公务员也还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挤破脑袋。那时也算利剑在手的马云会甘心接受上帝的这个安排吗?

马云在《赢在中国》的一次点评中讲述过他的这段往事,那时的他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迷茫着当老师还是创业?而马云是幸运的,正如他博客签名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过运气不错,智商一般,但是个福将。马云在迷茫的时候遇到的良师益友是校长。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要马云承诺:到那个学校去教书,五年之内不许出来创业。马云并不懂校长的真实意图,但还是照着做了。学校教书的生活很清贫,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八九十块钱,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外面的诱惑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断刺激着马云,马云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

表面看来这几年教书生活让马云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事实是他收获了终身受用的东西:戒骄戒躁。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品质更加显得难能可贵,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只有那些真正蛰伏、品味过其中甘甜的人才能参透其中。这种沉稳、踏实的心态,也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的。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一年就想当经理、三年就想奔总监。眼高手低,总是在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优秀。处于利剑期的大学生,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那把利剑到底是只能在校园争雄还是足够在社会厮杀。

利剑期马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认为当不好士兵的人,永远也当不了一个伟大的将军。马云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他说的这个道理。

很多工作在刚入门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天赋和兴趣,只需要你用踏实的心态做下来。这门功课你在这份工作上没学好,同样要在其他工作上补回来。很多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频繁跳槽,总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其实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马云辞职创业的时候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教师这个位置上,马云一样是最优秀的。

所以利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收起你的锋芒;2、先求生存在谈发展;3、认真做好每件事,同时关注自己的兴趣,努力尝试。

软剑期: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古人云:三十而立。如果一个人到三十岁左右还找不到自己有特长的职业领域,那么我们多少要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担忧三十岁后,随着家庭、心态的变换,一个人将很难再去尝试新的行业。

所以在三十岁前使用这柄紫薇软剑有两个寓意:第一,要快,软剑的优势在于快,高手过招,先手将占尽先机;第二,试错,在这个阶段我们允许试错,哪怕误伤一两个职业,我们也有犯错的资本,能够为犯错买单,大不了就是把这一两个职业弃于深谷,从此不相往来足矣。但事实上,任何的尝试都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经意地收获一二。

我们来看看马云的这个阶段是如何度过的。1991年,在学校不甘寂寞的马云出来和朋友一起创办翻译社,但创业艰难,于是马云一个人去卖小商品来维持翻译社生存。也许我们难以考证他后来创办阿里巴巴是否就是从中得到的灵感,但我们愿意相信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商业哲学一定在那时已经埋下了种子。而也正是翻译社的威名让马云有机会出国见识一片新天地,继而让马云坚信自己找到了互联网这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领域。

这一切看似巧合的经历,当我们开始回顾的时候却发现期间一环扣一环的联系。如果马云做翻译没有做到足够好,就不会有出国的机会。如果马云在没遇见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估计就不可能出国,也就不会这么早认识互联网,更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帝国了。(意在说明不应该做各种尝试?与上下文矛盾,打错了一个字,意识是如果马云在没遇到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机会。)

无规划,不职业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你知道谁最关注职业规划吗?你知道谁在职业规划上行动最少吗?

我有天闲来无事,看了下最近1个月的访问表,发现,20xx-20xx年毕业(这里面包含很多20xx甚至20xx年毕业的人)是2010年以前毕业的人的4倍,然后最终做职业规划的人,却是相反。

你知道为什么吗?

让 我们从问题看吧,我遇到的大学生经常是这个说第一句话的,于老师你好,我今年大四,马上就要找工作了,我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我就会问,为什么迷 茫呢?他们会说:我现在念的是**专业,但是自己又不是很喜欢,或者发展不是特别好,就想能不能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又不知道喜欢什么,而且也不知道自己能 不能做,到底是先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里找个工作,然后慢慢转过去,还是慢慢找喜欢的工作,再一步步发展。说完后,问我该选哪个。

正在看文章的小伙伴们,你有同样的疑惑吗?你觉得选哪个呢?让我们分析下,这段话中存在哪些问题。

1、 兴趣

2、 能力

3、 价值

4、 路径

5、 选择

这些都是你不清楚的,却希望我帮你做出选择,这个选择的依据在哪呢?

我告诉你,找喜欢的吧,慢慢做下去,你会问我,那我做不了啊,一点基础都没有,怎么做呀,万一不适合怎么办。

我告诉你,找和专业相关的吧,以后再转,你会问我,那这样不是太悲催了,总是做不喜欢的,而且转职的时候要和新入行的人一起做基层,感觉不是那么爽;

我告诉你,看你想在职业中获得什么,你说不知道,没想过。

总之,我说什么,你都会质疑,会想,这个是不是真的是对的。

你在担心什么?

你担心,自己走错一步,步步错。

你担心,自己选择的不是真正喜欢的。

你担心,自己的能力没有在适合的领域里发挥。

你担心,自己选择的工作并不能给你想要的,即使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你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看清形势,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你担心很多很多,这些担心,压得你到处找测评做,却依然得不到答案,对吗?

什么是你认可的选择?

很多人问,那我怎么做一个对的选择呢? 你回想一下,你什么时候出的选择是对的,是安心的,一定是你信息最全的时候。所以第一步,一定是信息。职业规划里的信息分为三部分。

1、 对自我的了解:你的职业兴趣是什么,你的天赋能力有哪些,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 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国企,民企,外企,成熟行业,朝阳行业,这些企业的隐藏规则是什么,他们的晋升标准是什么,你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企业风格,谁会更重视你。

3、 路径的设置:怎么更好的进入目标职位,看哪些书,锻炼哪些能力,认识哪些人,混哪些圈子和平台,怎么更好的求职等等。

事实上,当你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基本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决定,进入一个正确的方向,接着深耕细作。

然而我却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的同学会很认可,却很少有人愿意尝试,一开始我很费解,这是多么完美的一套方案,少走弯路,快速找到职业方向,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在选择权最多,精力最多,时间最多的时候,让自己茁壮成长。他们却 say no

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后来和他们做过沟通,才发现,很多的认为,都是我们走过了那段路,得出的感悟,而他们在那个阶段,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觉得:

1、 时间很多,我可以自己慢慢找到,2,3年的试错时间是有的。

2、 自己糊里糊涂,做规划也没有用,说不定还会变,干脆等自己稳定点再做。

3、 也可以问其他人,父母,老师,学长,等等,职业规划不是唯一的选择

4、 还没挣钱就花钱,觉得承担不起。

5、 也会担心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有没有效果。

6、 他们只想别人告诉自己怎么做,不想通过这么复杂的方式找答案,期待我们帮他直接进入合适的岗位,减少自己做决策的风险。

真的是这样吗?

1、职业发展的最初两年你可以多尝试,但却不是试错,这可能会影响你的自我效能和自信心,而且职业发展有延续性,如果一开始平台视野没有打好基础,其实是一个不好的开始,会影响之后的职业发展。

2、很多人变来变去,容易受影响和干扰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定见,职业规划的探索就是让你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和职业世界,从而可以从容地面对其中的变化,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

3、他人给你讲授,是带有期待和他人的价值观,大家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你要怎么做,职业规划是中立的第三方,完全从你的情况出发,帮你分析利弊。

4、其实父母已经投资了十几万,甚至更多,现在花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找自己的方向,是对父母的投资更负责任的行为。而且找到合适的领域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成长的很快,它不光是一种解决方案,也是一种技能,是你的职场软实力,以后可以持续的运用。

5、 职业规划肯定有有效果的,职业发展的好,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是兴趣,能力,价值的螺旋式上升,兴趣引发内在驱动力,能力让你在平台内可发展,清晰自己的价 值观,并且企业持续的给回馈,你就会持续的做这件事,所以你清晰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你就没有理由不适合他,如果你了解了探索职场世界,你就不会盲 目投入,知道上升空间,就会更好地掌控。

6、其实这是一种思维模式,思维局限,一个负责任的答案一定是老师的智慧以及学员本身的资 源,智慧和限制决定的,所以老师给他一个完美的答案,如果他自己没有这种智慧和资源,就没有办法行动,没有行动,再完美的方案也没有意义。其实人生当中会 有大大小小的决策,你不能期待每一次决策都是别人帮你做的,我们需要学会生涯决策的技术,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职业道路。

小朋友们,看到这,你知道为什么要做职业规划了吗?期待在你成长的路上,坚强坚韧但不盲目,走过弯路的人才知道我们想去的地方究竟在哪,我们可以错,但是不总是错,我们努力,不是为了失败,是为了成功!

家长,小心高考报志愿的四个误区


又是一年高考季,考生度日如年,家长也不轻松,有句话叫“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中国家长多爱包办代替,往往孩子的志愿,都是家长的心愿。既然一时半会儿还改变不了家长说了算的现状,那么提醒家长就比提醒孩子更重要,所以这篇文章是写给家长的,能做自己主的学生也可一看。

因为在高校工作,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家长来咨询孩子如何报志愿,听多了,就发现很多家长头脑中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错误认识导致错误行为,错误行为导致错误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高校新生中,近一半的人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这些误区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

误区一:学校比专业重要。

和很多家长交流,提醒他们专业比学校重要,他们常会说“等分出来吧,先看能上哪个学校,不能浪费分啊!”的确,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多考一分不容易,但家长以为学校比专业重要,却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试想,学校只呆四年,专业可要陪你一辈子,如果牺牲专业而迁就学校,毕业后不愿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四年不是白学了,专业竞争力又在哪里?如果你怕浪费,心不甘情不愿地从事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等于不喜欢对方的女生,因为谈了四年恋爱,偏要嫁给对方过一辈子一样,这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当年我高考分刚好能上个不错的本科,怕上不了,就不管专业,结果四年学得异常痛苦,出来之后还是放弃了,浪费了四年不说,还没有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只好从头再选择一个方向努力,整整比别人落后了四年啊。而一个高中同学,分数和我差不多,选择了一个一般院校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考取了研究生,现在的收入是我的两倍还多,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家长会说:那学校牌子不重要吗?现在社会都看这个呀!名牌效应无法否认,但除了北大、清华、浙大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名校之外,其他学校牌子的差距没有想象得那么大。而企业招聘的时候,也是先看专业是不是对口,学校是放在第二位的,毕竟人家找你是来干活的,不是显摆用的。还有家长说:好大学资源好、资源多啊!这也不能否认,但现在获取资源十分容易,只要你想学习,哈佛大学的课都能随时上网听。何况,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有谁能仅靠四年大学的学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误区二:热门专业好就业。

很多家长爱问“什么专业热门,将来好就业?”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第一,今天的热门未必是四年后的热门,因为专业就像商品,热门起来,就会有厂家不断生产入市,结果供过于求,卖不出去了,比如法律、医学等专业,都是前几年的热门。第二,热门专业自然是价高者得,你不但要有分,将来还要有能力做得好,做不好,热不热门和你有关系吗?所以,不要考虑专业的冷热,第一这是随市场需要而变化的,你很难把握;第二冷热是相对的,冷门学的人还少呢,何况,真正的冷热并不取决于外界,而是取决于你的优势,你能干好,有可能当状元的专业,对你来讲,就是永远的热门。我当年学的师范是冷门,后来又变成热门,不管冷门热门,能干好才有门。

误区三:有用比有趣重要。

有的家长爱说“学这个有用吗?喜欢能当饭吃啊?”每做一件事,先想有什么用,可见,功利思想无孔不入,高考报志愿表达得更充分。其实,既然设置了这个专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有用的,关键是有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追求有趣,恰恰可以实现有用,而追求有用,往往因为无趣而不能坚持,结果也无法实现有用。想想看,国人这么追求功利,也没见有几个人得诺贝尔奖啊?从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从兴趣出发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有趣比有用最终更有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人,引导孩子从小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却常常实现了大用。

误区四:看上去很美。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志愿的时候,不是出于孩子的里子,而是自己的面子。比如大学听起来是不是响亮,专业听起来是不是好听,什么“国际贸易”,“行政管理”,仿佛一毕业就可以驰骋于华尔街,或者大权在握。学生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也不知道各个专业都是学什么的,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完全凭借对于专业名称的想象,而很多学校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弱点,就用专业名称唬人,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大呼上当。所以看上去很美的学校和专业,还是要认真地考查一下,了解一下学校背景,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具体方向,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学校实力如何,收集到这些有效信息后再做决定。

以上是高考报志愿的一些误区,有的家长会问:你谈了这么多误区,那正确报志愿的方法是什么呢?一句话说不清,有机会再探讨,但有三个原则:

第一,一定是学生有兴趣的,有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持久动力,遇到困难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不待扬鞭自奋蹄。学好了,自然有前途。

第二,一定是学生擅长的,有天分,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大大提升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未来的工作方向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和生活割裂,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满足了一个人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个人的生活才会感觉幸福。高考也罢,报志愿也罢,上大学也罢,找工作也罢,我们孜孜以求的,不就是最终的幸福吗?

找到三者的交集,就是我们报志愿的方向。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追求的生活方式,有机会我们再专门探讨吧。

白领跳槽:骑驴找马不是罪


最近在职场里流行一个词儿叫劈腿,就是俗话说的骑驴找马。在当今职场上,不管是对于单位还是对于个人来说,可供选择的机会都增加了,人员流动性也增大了。这样的结果就使劈腿现象越来越流行了。

就某家知名公司工作的曹先生来说,做了3年业务员的他认为现在的工作根本就不能让他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所以,一直想跳槽。但是公司对业务员的待遇很好,况且公司老总在他找工作最初对他有着知遇之恩。所以即使他心里想着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去找,只能偷偷摸摸地投简历,也因为当前的工作压力而没有时间应聘,错过了几次绝好的发展机会。

跳槽是有风险的,如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跳槽就是一次成本投资的收益问题。如果先辞职再找工作便是这次风险投资的先期效应,这种风险投资的成本很大,并且充斥太多的变数,市场的饱和、个人问题以及机遇状况都有可能将这一投资行为持续。而且,一旦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达不到预期的话,那所有的投资就失败了。那么对于曹先生这种既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又想不承担任何换工作的风险的职场人士,人力资源经理对此持有什么观点呢?记者采访了某高速网络开发中心的行政总监兼招聘专员涵先生。

记者:如果你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发现一个应聘者没有辞去原来的工作,或者同时应聘多家单位,你会怎么想?

HR:首先会感觉他不太稳定,会根据公司情况考虑是否留用。只是初步判断,真实情况还要通过和他交流,判断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看看公司是否能够给他提供发展空间。

记者:那你们不怕他在你公司呆一阵子继续这样跳槽吗?

HR:不会,如果你不能在以后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他有可能随时离开,所以,要把好源头关。真正了解人才的价值观,以及人才的职业规划。

涵先生还告诉记者说,对于这种习惯职场劈腿的人士在招聘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比如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即使进了企业,也没有长远的为企业做贡献的想法,只是暂时把企业当做一个跳板。这样的职员,稳定性很差,会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同时寻找其他机会。不仅影响了工作,也是企业里的不稳定因素之一。还有一些有着自己职业规划的职场人士。在招聘过程中,如果HR认为他们的发展可以与企业发展同步,他们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企业也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的话,HR对这样的劈腿人士是不会有偏见的。

对于多数打算劈腿跳槽的现象,多数人力资源经理都是表示理解的,因为一旦一个企业无法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即使强制人才留下来也是没有用的,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与其挑劈腿职员的毛病,不如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找根源,用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塑造好的企业形象、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只有这样,才能制止职员劈腿现象的发生。只是,有很多人在找到了新工作以后,并没有把自己原来的工作向原单位交接清楚就匆匆离去。这样既耽误了别人,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抹上不光彩的一笔,这样的人让人力资源部门很是深恶痛绝。

其实,做任何事,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善始善终的态度,这样才能使自己无愧于人,也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高考报志愿要充分利用政策 做好职业规划


高考已经结束了,现阶段孩子的志愿选择已经成为家长们的中心任务。谈几点高考志愿选择的思路,供家长参考。

一、适合就是最好

在平行志愿下,不同分数段的同学面向不同的学校群,在相应的学校群中找到最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最能发挥孩子的能力特长、最能从事家长所期望的职业和领域、最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学校和专业是家长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个性的,高考志愿选择是个性选择。同样分数的孩子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一般是不一样的。全面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和能力是家长的必修课,高考之后与孩子的沟通是做好志愿选择的前提与保证。

二、高考志愿选择是职业规划的重要一步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有的希望孩子成名成家,有的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所规划,那么高考志愿选择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

了解专业和行业是高考志愿选择的重要部分,传统行业有传统行业的优势,而新兴行业则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家长们既要关注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如经济金融、临床医学、数学、电气信息和建筑学等,也要正确对待一些冷门专业,如护理学、农林类、哲学和历史学等。要关心近年来的经济热点,如:高新技术发展、能源战略、环境治理、网络安全、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关注这些热点带来的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要了解各种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如证券银行业是年轻人的天下,而医生和教师到中年后更能体现价值。

三、充分利用政策争取最大机会

1.寻找提前批的机会

提前批包括了小语种、师范生、部队院校和武警院校、国防生、士官生、航海及航空类、特殊院校(如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等)、香港大学[微博]、拔尖人才等。这里包括了国内的一批最好的大学和一些特色大学,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志向从中寻找机会。

2.平行志愿选择建议

今年是山东省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三年,从前二年的情况来看,学校和考生都比较满意,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a)适当拉开六个平行学校的档次;b)专业选择要客观、适合;c)注意学校专业分配规则(专业优先、分数优先或专业级差),并由此做出最恰当的选择。d)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3.注意学校政策规定

除专业分配规则外,学校可能会对身体、规定外语语种、外语和口语分数等有所要求;一些特殊高校会要求身高、视力等;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专业会对美术有要求。另外注意学校的转专业要求以及选学第二学位等政策。

四、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做好协调

许多家长和同学纠结于是优先选择学校还是优先考虑专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要强于浙江大学[微博],而浙江大学综合实力很强,也更知名一些,分数达到浙江大学分数线但希望读经济专业的同学就会难以选择。又如山东大学[的数学强于华东师范大学,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要强一些,在地域上对考生也有吸引力,喜欢数学但是分数也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要求的同学可能就需要做出选择。再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学专业要求分数非常高,希望读建筑学的同学需要放弃一些非常知名大学的机会来选择该校。一般来说,个性强,目标和志向明确的同学应着重选择专业,在此基础上选择学校。而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同学应以学校为主,特别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大学,在学校中寻找感觉和机会(如选专业、修第二学位、考研等)。有一种说法:高分冲名校,次高分选特色,一般分两兼顾,低分求实用,有一定道理。

总之,高考志愿选择的是学校和专业,而规划的是领域和职业,并将关系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不忽视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热映一时的《杜拉拉升职记》,带给怀揣梦想的职场人士诸多实用的职场生存法则,为平凡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力量。不过,有关专家提醒:影响职场升迁的因素很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杜拉拉,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杜拉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你才能做成功的自己。近期,很多读者向本报讲述了自己的职场故事,本报从中遴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邀请专家逐个解读。

「案例一」

沉默不一定是金

□李炜(河南郑州通讯业)

套用拿破仑的一句经典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职场上也流传着一句话不想升职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可以说,升职是每个职场人士的梦想。这些年,我也一直在为升职奋斗着,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费尽心思搞一些业务创新,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一些合理化建议。汗水没少流,工作没少干,付出了一年又一年,然而到了该收获的季节,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升职,仿佛成了海市蜃楼。后来,一位好友加同事上调到省公司,临别时宴请我们。席间,他向我传授了其升职经:在公司里要想把握升迁的机会,就要主动找上司谈心沟通,表明自己的能力和胜任的信心,这时候,千万不要羞怯和过分谦虚,否则你会坐失良机。听此言,我愕然。但过后静静地想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人一老实,在利益分配上往往就被忽略,有意无意当中,老实人吃了亏,这不是我们职场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吗?

「杜拉拉说法」不要认为什么事情自己默默干了,不给老板添麻烦,老板就会喜欢你。重要的是让老板知道你的重要性。

「专家点评」不同的性格决定职场人士不同的决策风格和做事方式,对职场人来说,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经常抬头看路。表现自己并非不谦虚,也不等同于爱出风头,在工作中认真做事的同时,还很有必要了解老板最关心的事情,了解自己在公司业务中的分量。在现代职场中,智商高,决定你被录用;情商高,决定你的升职。在现代职场,情商的修炼也许是大多数职场人士需要补的一门必修课。

「案例二」

工作是个人职业品牌的说明书

□Eva(河南郑州酒店业)

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职场即人生,你选择用什么态度投身职场,折射出你希望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4月15日晚上看了期待很久的《杜拉拉升职记》,很佩服拉拉努力、好学生的工作姿态。其背后的动因无非两种,一是为了钱或权,为了更好生活;二是为了提升自己,满足内心追求完美的需要。物理学中有个测不准原理,嫁接到此处当你想观察职场,或者已经投身其中时,它已不是原来的职场了。而电影中的办公室恋情,着实不是什么好的话题。很多心怀浪漫憧憬的女孩,或许对职场多了份粉色的期待,期待能遇上自己的王伟。有天跟老板(女)交流杜拉拉,老板说:我觉得我年轻时,就是杜拉拉。我问:那你遇上你的王伟了吗?老板哈哈大笑:也许遇上了一小段。对于工作,我一直的想法就是:做好它,做得让自己满意。工作就像你做的手工活儿,就像你做的一顿饭,只有自己先满意了,才能收手,献给老板看。不然,自己都不满意的残次品,有何理由浪费别人的时间?工作就是一个人的名片,通过它,老板、同事、客户可以了解你;通过它,你自身的职业品牌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无论被别人怎么诽谤,无论内心如何狼狈,但背影一定要优雅。职场是个强者生存的空间,哭或者崩溃,只会让你在职场中失去尊严。

「杜拉拉说法」杜拉拉的聪慧、干练、职业,都不如她的忠诚与敬业给人的印象深刻。

「专家点评」风靡企业管理界的《致加西亚的信》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忠诚的故事,这是一本让人敬业的书。《杜拉拉升职记》表达了同样的主题。作为超越国度和文化的一种品质,忠诚、敬业、责任,已然跨过了时间的鸿沟,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界历久弥新的主题,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案例三」

能抗压,剩女变胜女

□杨菁(江苏南京IT业)

2003年,我失恋失业。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广告时,并没抱太大的期望。应聘的那个星期一,雷电交加,接着是瓢泼大雨,准时赶到应聘地点时,居然稀稀拉拉地没几个人。恶劣的天气让不少人止步了,这是老天给我这位学历普通、相貌平常的大龄剩女的机遇。公司是IT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较高,最初的三个月我适应得很痛苦,为了熟悉公司系统、掌握OF-FICE办公软件,我自愿加班到晚上10点才离开公司。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加班,那是我为了弥补自身条件和公司要求之间的差距所做的冲刺。试用期满后,分公司商务部16名员工,只留用4名,我暂任商务部主管。总部商务领导很快就发现了我的认真和勤勉。商务部的最重要职能是控制公司资金的流转和安全,必须对公司繁多的限制条款非常熟悉,否则很有可能陷企业于风险。总部领导下来检查工作时,发现我部的每一笔业务,都手续完备,条理清楚。工作的当年,我就被评选为年度优秀员工。当然,企业大了,除了勤奋外,还要适时表现,勇担责任。2007年公司新的商务操作系统准备试运行。上线伊始,问题多多,其他分公司的商务部不愿意做首吃螃蟹者,公司会议上,大家都低头不语,还是我,第一个站出,接下了这一任务。苦战三个月运行成功后,又到各地推广培训。一年后,我因表现出色,被提拔到总公司担任商务部长,并在南京购房成家。

「杜拉拉说法」能抗压也是职场速腾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必然是伴随着压力而来。

「专家点评」除了IQ、EQ,AQ(AdversityQuotient逆境商数)也是职场白领的必修课。高AQ的人在困境面前,就像弹簧人,不但不会被压力压扁,反而能转压力为动力,愈挫愈勇,终究表现卓越。

「案例四」

职业道德PK个人恋情

□七根(河南郑州媒体业)

升职、加薪;再升职、加薪《杜拉拉升职记》中,拉拉在公司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助理三年间神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事行政经理,薪水涨得跟房价似的,从四位数直接飙升到五位数。当拉拉任HR主管时,提前知道了年终会后恋人王伟就要被辞掉的信息,但因为公司的规定一直没有告诉王伟。哪怕是热恋时分,又有型又体贴又能干的王伟晚上亲自下厨烹饪,拉拉亲昵搂着王伟的腰,还是没有走漏半点风声。前任女友ROSE却约王伟吃饭,透露了这个信息,让他早作打算。我不晓得在电影院的男士作何感想,如果是女人呢,你能如拉拉般保守秘密,平静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吗?拉拉呈现了作为一个职场女性,独立完美的最佳姿态;但为此也付出沉重代价,与王伟在年终会上分手后,用了两年时间,才又追回王伟。剧情中两年时间是数字带过而已,但日日夜夜间的个中苦辣与煎熬,岂是你我所能全部想象得到的?这一场PK,似乎有些残酷,一边是工作,一边是感情,但如果拿职位标准去衡量,杜拉拉绝对完美。

「杜拉拉说法」当职业道德遭遇个人恋情,杜拉拉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专家点评」一般而言,大企业签署劳动合同一般都会行使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签订有关保密协议及保密条款。尊重规则、承担责任,是职场人士非常重要的两项职业素质,人在职场,遵守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这是每个职场人士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

「案例五」

和公司一起升值

□汪须长(浙江衢州销售业)

以前去一家公司面试,对方问我:你在工资方面的期望值是多少?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月薪3000元。对方再问:那么,如果实际工资达不到你的期望值,你还愿意来上班吗?我断然答道:不愿意!结果是没去成这家公司。接下来的那段时间,应聘几乎屡屡碰壁。我反思失败的原因,一本书上的文字吸引了我:把期望值调得低一点,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赢家。我若有所悟,决定改变一下心态。几天后,又有了一个应聘的机会。面试时,经理和老板都在场。经理问:我看了你填的表格,在对工资的期望值这一栏,你填的是月薪3000元。可是我公司在发布招聘启事时,已经注明了该岗位的工资标准为月薪2000元,你为什么还愿意来工作呢?我答道:所谓的工资标准,不能成为工作的障碍。我认为,在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应该创造出岗位的新价值,而公司对该岗位的价值认识,就不会永远停留在月薪2000元。老板当即决定录取我。老板对经理说道:一个人的具体价值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重要的是他有颗和公司一起升值的心!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杜拉拉说法」建立与上司的一致性,使其觉得你的领悟符合他的预期。「专家点评」与企业共命运。这是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500强企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理念。企业的命运是所有企业中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你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应具备这样的觉悟。

冬季不冬眠,职场无冬季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场无冬季!冬季的严寒无法阻挡职业人追求职业发展的步伐。2008年已经到来,春节也已临近。年前最后一个月中,职场中的你要如何表现呢?经过一年的忙碌,有人已经心生倦意,工作没动力,朝思暮盼假期地到来。而更多的职业人表现出的工作热情比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要高。有的想在年底好好表现一番,尽量多拿年终奖;有的想在年底再冲一把业绩,做好一年工作的收尾;有些眼界开阔的职业人开始为来年的工作做着准备,其中不乏为年后跳槽、转行做准备者。

38岁的李女士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家人托关系将她安排到了某国有企业做文员工作。一年半后,李女士觉得这份工作枯燥乏味,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职。之后,进入一家台资企业。这一步是李女士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李女士用了三年时间从总经理秘书升到了办公室主任。由于公司是从属于服装行业,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她就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女士觉得要想对服装行业有更深的认识,必须做营运管理方面的工作,只是行政方面是不够的。于是,李女士离开了工作了五年那家台企,进入一家世界知名品牌服装连锁店做副店长。李女士从这份工作中受益良多,从中学到了很多外企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对采购、销售、市场整个一块都非常熟悉。职位也从副店长一直升到华东区的总经理。公司中国区的高层基本上都是男性,有一两个女的还是国外总公司派驻过来的。李女士觉得自己的晋升空间变得非常狭窄了。

李女士离职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与朋友一起创业。她们选择的行业是服装生产业。由于资金、管理以及市场方面的原因,公司运营并不乐观,公司一直苦撑了一年多。李女士与朋友的经营思想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只能是关掉了公司,分道扬镳。这个冬季对于李女士来说是异常煎熬与无奈的。创业的失败让李女士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服装这一行。李女士觉得也许创业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又重新找工作,可是她了不清楚自己现在到底能做什么,除了对服装行业了解一些,其它的也不懂。

分析:

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经验和能力,寻找最佳契合点的过程。案例中的李女士在职业发展中完成了四次转变。从国企文员到台企的办公室主任到外企的总经理再到自主创业。在许多人看来,除了创业的失败,李女士的职业发展是很顺利的,工作也都相当不错。但是就职业规划而言,李女士在职业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的。她的职业选择只是跟着感觉走,职位的上升也是顺应企业内部晋升机制的一种结果。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像李女士这般幸运。职业发展的盲目性在创业过程中成为了一个爆发点,这就直接导致了职业挫败!

无论是还未涉足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在职场上打拼了多年的职业人,很多人都有如李女士一样的想法创业。创业的成功也是要由很多先决条件决定的。首先,你适不适合创业?是不是创业型人才呢?个人能力是否达到创业的要求?其次,项目的选择。是选择目前热门的行业项目,还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如何?等。另外,创业还要考虑资金、创业时机、人脉等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不成熟都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

专家认为,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都要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具备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然后再给自己做好相应的规划。如果适合创业,但现在条件尚不具备,应该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作为过渡,帮助自己积累人脉、经验和能力。如果不适合创业,工作要怎么去选择,职业发展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要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才能保证的。

不要被公司这匹“马” 拖着狂奔


一直接受集体主义教育的我们,总是把集体利益的序位排在个人的前面,这样的惯性从学校延伸到职场,延伸到家庭。当一种信念成为信仰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了初衷,忘记了方式与目的的关系。

既然是方式,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适用。现在的互联网思维,现在的共享经济,现在的新型组织与个人关系,就是在召唤对个人的尊重,在倡导一种对个人实现的对话方式,在建立一种组织与个人的盟约:越是关注个人,组织的发展越健康。

是的,组织不属于任何人,组织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坐在我咨询室的亚诺在满脸愁容的同时,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轻松。来做咨询之前,他向老板提了辞职,老板没有同意,推荐他先来找我咨询。老板告诉我:亚诺是公司的骨干员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很好,可能是最近工作的压力太大了,企业不希望这样的优秀人才流失。我告诉他,我只做咨询师该做的事情。

亚诺的轻松或许是因为已经提交了辞呈,他开门见山:“我其实早就想来做咨询了,我们今天能不能不谈离职的事,只是谈谈我的职业发展?”

“当然可以,”我点头,“我不是你老板的代言人,生涯咨询的话题是我们一起确定的。请放心,我会对咨询内容保密。”

“无所谓了。”亚诺苦笑了一下。“其实,是我对不起公司,我一直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节奏。”

入职的时候,亚诺是过关斩将进公司的,老板就是看中了亚诺身上那股子“闯劲”,他被当做重点骨干培养,进了市场部。虽然亚诺之前做过数据分析的工作,但是对于市场部的工作还是比较陌生。这也是显示能力的时候,不出三个月,亚诺的工作就已经能做得漂漂亮亮了。一年后,亚诺被提升为主管。又一年,亚诺出乎意料地提出辞职。

“为什么你说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呢?”我问亚诺。

“公司发展的太快了,我虽然能做好老板交代的工作,但是不想总是这样被动地接受任务。我想主动一些,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考虑下一步,似乎自己的考虑总不能和公司战略合拍。现在让我带团队,作为团队管理者,我自己都不知道方向,这个团队还怎么带?我怎么对团队成员负责?”亚诺有些无奈,“慢慢地,我就想,是不是我不适合这份工作啊?或者说我已经上升到了一个不合适的位置?”看来,亚诺把自己和彼得定律对应上了。

“你当初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呢?”咨询师不能臆断来询者的想法,我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

“刚开始很开心了,这家公司的团队氛围好,同事之间像朋友一样,而且老板鼓励创新,鼓励尝试,甚至可以在尝试中犯错,公司给了我们新人很多的机会。这也是我最初应聘这家公司的原因。不过,随着我慢慢做了一些管理的工作,我发现自己根本做不了管理,老板让我们自己做管理,甚至不要求KPI,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想到一些想法的时候,我又发现自己不会提需求,和老板的沟通似乎也有问题,原来以为提一个想法就好,但是实际上,只是有想法却得不到老板的资源支持。于是,我就会有畏难情绪。公司的发展总会出现新的方向,我却跟不上。给别人的感觉可能我就是一个保守的人吧。总之,我的感觉是有心无力。”亚诺摊了摊手。

“你对自己比较理想的职业状态有期待吗?”我似乎看到了问题症结,于是开始找调适的方向。

“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能够胜任的,还能得到足够的回馈。”亚诺回答道。

“之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在探索可能性。

“有过,之前那份职业有过,这份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亚诺开始和我聊起这两段工作的经历。

我发现,在这两段工作经历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有新鲜感,都是在一份新工作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而且有明确的目标,有业绩要求;还能获得及时的回馈,得到了客户、老板或者同事的良好评价,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得到及时的满足。

我把我的发现分享给亚诺,问他:“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是啊,所以,我才会觉得有心无力,”亚诺一边确认,一边表达自己的无力,“我对于自己的工作都不知道是否能产生效果。”

“嗯,其实,你不是有心无力,你是无心无力。”我感到亚诺有些惊讶。

我开始和亚诺分析:无心,指的是缺乏目标。无力,指的是在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时候,不知该如何努力,一些尝试或是得不到验证,或是难以达成自己的预期。

亚诺频频点头,“原来是无心无力啊!”

我在纸上画了一匹马,后面画了一根绳子,绳子上拖了一个人。

这才是问题的真正原因:企业和亚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匹狂奔的马拖了一个疯狂追赶的人。人在后面追,马在前面跑,后面的人越是追的紧,前面的马越是跑的起劲。就像是在企业里,老板充分授权,积极培养,希望不要耽误了骨干员工的发展。而员工紧跟企业发展,一心想追上发展的节奏。就这样,双方都陷入了焦虑之中:人希望追上马,马认为是自己跑得不够快,就这样一个开始好玩,后来双方疲惫到极点的游戏里,反倒没人受益。

我把图解释给亚诺,“你觉得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我只能赶上来,骑上马。”亚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你所说的,赶上来,骑上马;另一种是,切断和马的绳索链接,退出这场追逐的游戏。”我呈现出两种可能。

接着,我提供了详细的方案。

第一种可能,赶上来,骑上马,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策略,但是需要渡过一个艰难的时段:赶上马的阶段。可以这么做:与老板主动沟通未来三个月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十分明确,并且和老板谈好三个月内自己的计划,不再接受突发的、新的任务,保证自己可以有30%的精力资源是可以空出来的;然后将任务尽快分解到团队,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时候已经追上了马,并骑上了马,接着就是驾驭马,就是要了解下一步的方向。

亚诺要解决自己“无心无力”的状态,需要提升两种能力:一种是和上级主动沟通的能力,有沟通才明方向,有沟通才不至于双方陷入焦虑而不自知的状态;一种是战略眼光,有了战略眼光,才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的决断,才能骑上马并驾驭马,利用企业平台,在组织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发展。

我告诉亚诺如何“驾驭马”:先和老板非正式地沟通公司的战略方向,不以自己部门的工作为限制,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方向;然后自己将公司的整体战略进行拆分,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如果这部分内容正好和目前的工作有链接,那就想办法把目前的工作向公司战略上靠近,制定出可实现的计划;如果这部分内容和目前工作没有链接,那就在做好目前工作的同时,主动争取新的机会。

“是啊,我们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较开放,鼓励主动积极,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亚诺听了这个方案,开始兴奋了。

“这只是一种可能了。”我平静地告诉亚诺,“还有一种看似消极,但也是一种积极的调整:切断和马的绳索链接。”

切断和马的链接,也需要主动沟通的:沟通自己的焦虑,沟通自己的调整,退回到原来的状态,等待调整好之后,重新开始。沟通的作用在于让马也停下来休息,这样做,更轻松一些,但是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发展机会。不管如何,解铃还须系铃人,一种双方默认而开始的游戏,一定需要有一方开始主动作为,才能打破已经形成的焦虑。

当然,继续漠然,也是一种选择,结果可能是:马在狂奔,忽然发现后面没了人;被拖累的人,索性不玩了,丢掉绳子,另谋新马,极有可能的结果是,重复之前的经历。

亚诺说,“咨询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自己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让自己更有能量,感觉自己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了。”

对抗的假设是有输赢,是资源的争夺。在企业和个人之间,应该是另外一种假设:企业是组织,是平台,是系统。从组织形成之初,它就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个人的整体价值更大。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必心有戚戚焉了。

马云谈大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大学生学习成绩不是最为重要,但要有强项,在所有的科目里有你最喜欢的,然后把这喜欢变成你的梦想,规划成你的目标。不要去弥补你的弱项,在你强项上再加强,也就是说在成功的基础上再成功。

1982年的厦天,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但是他的高考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说实话,马云是很灰心丧气的,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他每天踩着一辆装满货物的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驶。我们可以想像,以马云那样瘦小的身子,干着那样沉重的活,是怎样的一副情景。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样一个踩三轮的骆驼祥子?他不甘心,他当然不甘心!

有一次,马云踩着三轮去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捡到了一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练。他想起了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之后,他决定再战高考。他开始了勤奋的学习。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一次,他满怀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再次惨败,数学只考了19分。 成绩出来之后,父母都对他不再抱什么希望,认为这孩子注定不是考大学的料,劝他安安心心学点手艺,当个临时工,混口饭吃。

但是马云却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临时工,他要考大学,他明白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学,所以他只有边打工边复习。他那时常常跑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学习。在浙江大学,他认识了5个落榜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着他们的抱负和理想。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他们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一定会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我相信,他们每个人狂喊着这些誓言的时候,眼里含着泪水。

1984年的厦天,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给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这个分数在马云的数学考试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伟大成就。

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大帅气的形象,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聪明睿智的头脑。他靠的是他的不屈服于困境的精神,对一定要改变生存现实的决心,对一定要成功的坚定执着的信念。所以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经常这样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没有参加第三次高考,而去学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我想,绝对不可能!

永不放弃是一个大学生 职业规划 的坚强后盾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马云来到他当年一手创立的海博 翻译 社,题下了四个大字:永不放弃。这四个字,如今在海博 翻译 社的网站首页上赫然在立。它传达着这样一种精神:做任何事情,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与失败,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永不放弃,那么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永不放弃,这是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是马云终生的信仰所在,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正在创业道路上或即将走上创业道路的人共同的大信念。

大学生想创业,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做好自己的 职业规划 我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人没有梦想,没有一点浪漫主义精神。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我想告诉大学生,创业,做企业。其实很简单,一个强烈的欲望就是说。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你想清楚之后,你永远坚持这一点。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如果我马云可以创业成功,那么80%的年轻人也能够创业成功。创业者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创业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

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创业一定要有一批朋友。这批朋友是你这么多年来诚信积累起来的,越积越大。

对一个创业者而言,赚钱仅仅是结果,不是目的。

只有原创的,独创的,才能持续不断发展。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大学生想创业的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所以你要如何变成优秀企业家。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特别对大学生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激情是大学生创业的发动机

有些人,创业初期是很有激情的。但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希望你们的激情能保持3年。保持一辈子。永远不要放弃,才有机会。创业之初的小企业更应该抓准一个点做深、做透。

这样才能积累所有的资源。我们创业的时候钱很少,所以每一分钱都很珍惜。

可以用抠门来形容。这样的传统一直保持在阿里巴巴的每一个阶段,一直到现在。

创业的大学生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上市只是阿里巴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从管理团队角度来看,我们还处在创业阶段。

以上《功不唐捐,猴年马月终有报》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月嫂个人简历”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