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当四年的快乐与激情过后,大学提着裤子从你身上站起来时,冷冷地对你说:“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这时你才感觉到,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

大学的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经久不衰:

“当四年的快乐与激情过后,大学提着裤子从你身上站起来时,冷冷地对你说:“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这时你才感觉到,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

究竟是你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加上时间的维度,刚毕业,1年后,3年后,5年后......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上”与“被上”重要吗?不重要吗?>>>>

我想说的是:

别傻了,在大学,你就该“野蛮生长”。

一、大学毕业,你的可能性>>你的专业。

7月初,去北京参加本科同学聚会,总共去了15人,其中8人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有关,7人所从事工作完全与工作无关。所从事的行业有IT,银行,传媒,环保,教育。职位涉及技术服务,销售,行政,技术研发。

说好的一个专业?哪里去了?

再来看看社会名人们的专业:

是不是有种下面表情的赶脚?

看看周围的朋友、同事、熟悉的人、陌生的人,你会发现,当年的专业,只是一个专业,而你已不是当年的你,“上”与“被上”已不重要。

> **二、大学里的你,该怎么“野蛮生长”?**

小伙伴们开始嗨皮了,既然有这么多可能性,那大学就愉快地玩耍吧。

如果你真的玩耍了,那可能性就逐渐地降低,低到没有可能。

怎么样让这种可能性变大,变成现实,才是你最应该做的。

**而在大学,你就该野蛮生长,让更多的可能性出现,让更多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1、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前几天,去一个机构,给大学生们讲生涯规划的知识,学生问到最多的就是“毕业了,我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从“结果导向”来看,最切实、最有用、最迫切的就是"上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别谈为了理想,别谈具备学习能力,那些是“扯淡”,

**在生存还没有保障的时候,“找份工作”,才是你最先应该做的。**

请注意,**是找份工作**,不是找份好工作,就像找男女朋友,你认为的好工作多了,可好工作不一定看上你。

**2、大学里,你的身份是什么?该怎么学习?**

如果把“学生”也看成是一份“职业”的话,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学习,**“以学为生”。**

没有个好成绩,没有寒窗苦读(可能也是咖啡+公寓),找工作的基本硬条件,被筛掉了,人生的可能从你未见到面试的人,已经结束,岂不是很悲哀。

所以,以学为生,考个及格多点的分数,不要挂科,老老实实地把学位证和毕业证拿到,让你的人生可能不要停留在辛苦地通过简历这个阶段。

“究竟学习该占用多少时间呢?”在讲座中,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心中想“这不是坑吗?”,为了表现我的真诚,以我的过往经历,我认为只需要50%的时间,甚至,这个时间还有可能多,大学的课程,真的没想象的那么难,大学生的时间真的那么多,那么长。

课程容易的可以用三天三天时间通宵作战,最后考过。

时间多的,长的,在宿舍通宵看三天三夜,看完一部52集的连续剧,然后,昏天黑地地再睡上三天三夜。

所以,学业专业上的学习,以考试通过为目的话,50%时间足够,学习的方法,这个不用多说了,大家高考怎么考的,这个级别简直是小CASE。

如果是以学霸为目的,学习方法,这个更不用多说了,你直接问你专业的学霸,要么跟着学霸,观察下,相信你对学霸会有新的认识。

> **写到这,估计有人开始骂了,“说好的野蛮生长了?”,你个骗子,XXXX。**

- 我想说的是:“野蛮生长”,重要的是**“生长”**,而不是野蛮。

- 如果不野蛮的话,你的生长可能真就成了**“被无情地上了”**。

下面大餐来了。

**3、看到你“野蛮生长”的路径。**

如果以“找份工作”作为目标,那来看看工作,职业的世界有什么?

这个模型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三点一线”模型。

- 首先,最终定位,指的是职业世界有什么。

毕业后的工作>>你的专业,上面已经论述,不再赘述。

既然不只是专业,还有什么呢?

**毕业后的工作=专业+兴趣+其他你尝试的任何事情(比如学生会的工作,教育机构培训)。**

这就是你的可能。

- 其次,你的能力和资源。就是你凭什么得到这份工作?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比如说,你有学习能力,怎么能体现出来了?相比于本专业同学,你又学习了另外一个专业,并顺利通过,拿到学位证。这就可以证明你比你同学的学习能力强。如果你本专业学科都没有顺利通过,就不要说自己“学习能力强了”。起码在学习专业学科上,你的学习能力不强。

***所以,要想证明你的能力,请拿出,你成功的案例,写在你的简历上,而不是,没有结果的事情,臆断出来的事情。***

**资源是什么?人、财、物、时间、精力。有些是可再生资源,有些是不可再生资源,你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资源,提升你的能力,换取更多的资源。**

- 最后,问问自己,你想要什么?

讲座中,当我问到学生们,你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大多数回答“我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我想要富有,车子,房子,票子......”

**这个阶段,你想要的,大多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就是你常看到的普世的“成功价值观”的外化。自我的探索还未开始,或者说刚刚开始。**

关于这一点,需要不断地尝试,在一次次实践中明确到底你想要的的别人的尊重?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满足内心的幸福感?

**问自己最有成就,最幸福的三件事是什么?然后去实践,在现实的世界中去寻找自我内心的答案。**

**4、“野蛮生长”的方法。**

既然路径已经看到了,方法也出来了。

- **50%的时间用来学习,顺利通过,让工作中的“专业”这种可能实现。**

- **50%的时间不断尝试,学生会,教育培训,你的其他兴趣,让工作中的“非专业”这种可能实现。**野蛮尝试,野蛮试错,因为,大学的成本最低,再不野蛮,等到工作的那一天,野蛮带来的更多的是伤痛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 50%不断尝试新事物的时间中30%的时间,**锻炼你的软技能。**

*记住,能力是从事情的完成结果中体现出来的,请***“善始善终,不要无疾而终”****。zc530.coM

右图为职场中的**“关键软技能”**。

看到左图,为什么有的人在职场中只能做技术,到了管理岗位就不适应了?根本原因,就是人际性的技能不足造成的。

> **三、野蛮生长,就是为了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小时候,你是否被父母,老师,亲戚问到:“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长大后,你是否被同学,朋友,老板问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结婚了,你是否被老婆,女方的父母,亲戚问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哪怕在娱乐节目中,评委必会问选手的一句话是“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更应该不断问自己。不要被这句话裹挟,也不要听得麻木不忍。

“做自己”,也许在你的内心,声音很强烈,而你该做的不仅是自己,更要做事,去行动。

去野蛮生长。**

> TED的一期《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演讲者讲到:我们常常被父母或他人问"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你回答完,他们会是迷之微笑。但你该去行动,如果你喜欢专业上的事情,那就去做;如果你喜欢在不同的领域去折腾,不务正业,你也要相信自己是“多项潜能者”,去尝试新事物,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zc530.Com小编推荐

如果你的工作下面几种信号,就表示你该辞职了!


说起辞职这件事大家都是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许多人辞职并不是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是出于被逼无奈。被动辞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得罪了上级呆不下去了,与同事关系处的不好等等。其实被动辞职往往是会有苗头的,小编提醒如果你有了下面几种信号,就表示你该辞职了。

当进入职场时,每个人都精力充沛,但是有些人做着做着就没有干劲了,慢慢的越混越油,变成了职场老油条。

其实,有的时候,其实有些时候,不是这个人能力不行,工作态度不好,而是有的工作岗位它就是能把人变成这样的能力。

比如文秘工作,收入恒定不变,几乎没有什么增长的空间,而且做得多说不定错的多,那么为什么不悄悄降低劳动强度,在领导面前装装样子变相磨洋工,这才是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呀。

这种工作是产生老油条的重灾区。

即使是一个有很强上进心的人,到了这种岗位上也会变。

我有个朋友,以前做销售工作的时候干劲十足,因为做业绩只要出单子就有很高的提成,当时我们一个月才2000多,她一个月就能赚8000。

但是家里父母反对她在外面闯荡,认为女孩子就应该离家近一点做安稳一些的工作。

经过一番纠结,她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回老家进了一家事业单位。

再后来她跟我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她这个人完全没有进取心可言了。

有有些话不必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她的语言和语气中就能反映出来。

然而这个过程对她来说其实也不快乐,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相信对她这种天赋秉异的人,这段时间也不好过,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

变成磨洋工的人,这和她本人的能力以及她自身的努力没有关系,而是职位选择错误。

她天生就是一个适合闯荡的人才,所以小编的结论就是,找工作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岗位,风格不要差得太远。

还有一些公司声誉很好,工作的岗位头衔也高大上,每个工作招聘的条件都需要高学历和高智商。

面试时,他们会问你很多问题,并承诺给你很高的薪水。

但事实上,这项工作要求的条件,和每日真实的工作内容是不匹配的。

这个岗位,其实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了。

本科来了也能干,中专来了也能干。

工作内容分解后,你会发现这些工作不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或头脑思考,也就是说,这个职位其实是高度可替代的,就像在流水线上工作一样。

只是薪水比别人要高一些,然后公司的名气响一些,工作环境好,会使坐在这个岗位上的人产生一种,自己正在从事某种高级工作的错觉。

这种工作时间长了,人不会有进步,反而自我感觉越来越好。

还有一种情况你可以离职,那就是公司形式主义盛行。

打个比方,一个和你同级的同事,他突然提升了,然后就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一样。

过去,痛恨加班,痛恨领导的一个人突然变得热爱加班,热爱公司,鼓励员工加班,态度也变得专横,嘴里官话不断,一会职业前景,一会职业发展。

态度高高在上,说话不容置疑,让你觉得特别窝火,这就是形式主义在团队中的体现。

这也是权利对一个人从内往外的改造。

如果在公司你正在做着不合适的工作,然后你心里没有安全感,因为你的岗位很容易被别人取代,公司内部形式主义盛行,虚大于实,遇到这几种情况你就离职吧,越早越好。

有了这9个迹象,你就该辞职了


通过薪酬和职务名称,你辨别不出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与坏。与一家小咖啡店相比,一家《财富》500强企业的管理团队可能会有更多的不满,或经历更多的转折。你所从事的工作的要求越多,而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支配权越小,你就越有可能感到痛苦。美国心理协会在研究中发现,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更有可能经受疲惫、睡眠质量差、焦虑和沮丧的困扰。

有了这9个迹象,你就该辞职了

在一个糟糕的工作岗位上逗留的时间太长,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很不利。如果你竭尽全力想让事情变得更好,却看不到任何重大变化,可能就到了该辞职的时候。

辞职可能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决定。你必须知道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好消息是,有了以下这些迹象——如果你已经忍受它们很久了——表明你该辞职了。

1.公司已经是日薄西山

近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小企业在营业的第10个年头会关门。如果你担心自己所在公司的健康,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说即便是很小的支出也需要获得管理层的批准,秘密会议次数增加,或离职的高管人数增加,等等。如果你怀疑公司陷入困境了,或许到了该辞职的时候。如果你等待公司关门,你就会和自己的前同事在就业市场争夺工作。

2.没有提升的空间

如果你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很容易陷入其中。 对你来说,专注于工作是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 然而,请记住,每一份工作都应该提高你的技能,增加你作为雇员的价值。 如果你不能学到新东西,每天都要做同样的事情,而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得到了晋升,或者一个很好的任务,那么是时候继续前进了。

3.你是局外人了

你似乎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工作中发生了什么事的人吗?如果你不参加会议,你很少有与上级经理面对面的机会,从来没有听说过其他人都很兴奋的大项目,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老板把你当成了局外人,而不是一个有价值的贡献者。这对你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个坏消息,也许意味着是时候辞职了。

4.你知道你知道的比老板

为一个你认为技术比你差,但知识比你丰富的人工作是很令人沮丧的。 但真正的问题可能比这更严重。 如果你不能信任领导层,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让公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你可能会处于焦虑状态。 如果你的老板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公司倒闭的时候,你就会失业。

5.你有一个哪也不去的坏老板

老板来了又走,来了又走,这就是为什么传统智慧说,最好等到坏老板走了。 但通常不该这么做。 如果你有一个被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的坏老板,也许是时候辞职了。 一个两面派的经理不仅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悲惨,还会毁了你的职业生涯,他会把你的工作归功于自己,在别人面前严厉地批评你,还会因为你的错误而责备你。

6.你害怕去工作

我们都有星期一综合症,但如果你害怕去上班或工作,也许是时候放弃了。

7.你已经失去了热情

即使你喜欢公司、老板和同事,如果你讨厌工作,那也不值得付出努力。热情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你正在做的工作不够热情甚至漠不关心,那就是重新安排你的职业生涯的时候了。

8.你的健康受到伤害了

再多的钱也不值得牺牲你的健康。 工作压力会导致抑郁、失眠、头痛、频繁生病,甚至更糟。 别让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

9.你的个人生活受到伤害

时间你的工作时间过长,或者如果感觉压力巨大,当你回家时会感觉很痛苦?当你开始工作影响到你的私人生活,是时候辞职。

"90后"大学生进校门就该职业规划


还在他们踏进高校之前,首批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和80后、70后的大学生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否真的是强调自我、缺乏责任心、理想信念的一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批大学新生思维更活跃,想法更独立。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希望人们不要硬生生地给他们贴上另类的标签。

开学第一件事装空调

还记得到学校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记者问浙江大学人文基地班08级的新生赵怡和她同寝室的4个女生,她们全是1990年出生的。

装空调!4个女生几乎异口同声,然后立即反问:夏天这么热,没空调怎么活啊?

这种情况在今年的新生中非常普遍。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学生宿舍,阳台上满眼都是空调室外机的影子,而这样的景象在往年并不多见。在紫金港校区学生宿舍丹阳6幢,朝南的60间宿舍里,有51间都装上了空调。

往年也有新生会在开学初装空调,但没有今年这么多。90年代出生的他们,生活条件普遍比以前好,成为草莓一族也是难免。浙大竺可桢学院辅导员沈律明这样评价他接触的第一届90后新生。他口中的草莓一族,曾经是专属于80后的代名词,如今越来越频繁地被用到了90后的身上。草莓很漂亮,但很娇贵,不能磕也不能碰。沈律明说。

入学装备高达上万元

小静是宁波诺丁汉大学金融财务专业的新生。虽然家就在杭州,但报到时,她的行头还是多得有些夸张:两个旅行箱、三个旅行袋,其他还有大包小包一大堆。

IBM的手提、三星MP4、佳能数码相机、DHC净白修复套装、香奈儿No19香水翻开大包,里面的高档货多得让人吃惊。

女孩子从十六七岁就应该开始保养,我读高中时就开始用这些东西了。小静说,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找工作面试什么的,机会才会更多啊。

手提、相机什么的,她的同学也都带了,我想这些东西现在也不算太稀奇了吧。小静爸爸大致算了一下,新学期为女儿准备的新行头,花费大约超过2万元。

而这样的装备在90后新生中非常普遍,一个新生进校时的装备花费,就差不多要1万元了。

爱花钱、会花钱,才更有动力去赚钱。90后新生的消费观、理财观也很独特,他们认为,花父母的钱是理所应当,但花自己赚的钱更安心。

读大学了还跟父母要钱,好像有点丢脸。小顾是浙江工商大学08级的新生,还没开学,他就和朋友一起在淘宝上开了家服装店,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元。

上学后我会考虑去做点兼职,尽量花自己赚的钱,这样心里会更舒坦,也会让自己慢慢独立。浙江工业大学的何花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还没开学就和同学混熟了

还没开学,一些90后新生已经在网上互相打得火热了。08东方财经学院,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08级新生建的一个QQ群,虽然群里聊的都是一些琐碎事,但不少90后新生在这里找到了组织。

填完高考志愿后,我第一件事就上网找学校的信息,这个群是我无意中发现的。若离(网名)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08级英语系的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正式成为了这个群的一员。几十天下来,若离已经跟准同学们混得很熟了。

以前听说大学里的同学都各管各的,但我已经在群里认识很多新朋友了,有同专业的,也有外系的。若离说,学校规定大一新生不能带电脑,所以他们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赶紧找时间来个真人见面会。

08级的新生都很活泼,尤其是男生,会非常主动地跟老师、学长打成一片,不像我们以前那样,看到老师都要紧张半天。浙大生工食品学院07级的姚同学,是08级的学长组中的一员。小姚说,现在每天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自己所带新生那一声声学姐的称呼:经常会有新生打电话过来,问一些住宿、选课和分班的问题,感觉他们有着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

刚进校门就有职业规划

这一届新生比80后更活泼、更有想法,展现自我的愿望也更强烈。在有10年辅导员经验的浙大求是学院李金林老师眼中,90后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规划意识。

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有时候讲话我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闫啸是浙大求是学院丹阳青溪学园的辅导员。出生于1984年的他是典型的80后,但面对这群今年刚入学的90后新生,闫啸也有些招架不住。

才接触了没几天,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届新生对未来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将来要选择什么职业、要不要出国,这些我们读书时大三以后才会考虑的问题,他们现在就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想法了。因为刚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闫啸忍不住拿自己跟这届新生做起了比较,但面对90后新生们的早熟,闫啸还是自叹不如。

在路上,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在路上,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V88期《生涯规划师》认证班学员,说起来,这肯定不算是新精英的早期学员。但我知道新精英则是4年前的事了,那还是因为当时认识了古典。不过,和大多数知晓与仰慕新精英的人不同,他们多半是因为那本家喻户晓的《拆掉思维的墙》而开始追随古典和新精英的,而我则是源于在20xx年参加了一场在杭州西湖畔举办的为期4天的BCC(生涯教练认证)培训课程的学习。

当时的讲师正是古典,他自我介绍说自己来自新精英,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说句实话,当时对新精英3个字没啥印象,因为真不知道这个公司啊,呵呵。倒是新东方太有名气了,一下子让人记住了此人的出处。还记得当时第一天第一次课间休息时,我跑上前与老师搭讪,问古典是否认识黄大仙,这是我当时在上海交大某商学院的一位同事,据说是新东方的知名人士呢,没想到古典摇摇头说不认识,后来我又很礼节性地说了句新东方好威武,走到哪里都有新东方出来的人,balabala。更没想到且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古典淡淡地接了一句:新东方现在好不好,与我都没啥关系了。我一怔,除了呵呵一笑,不知如何接话。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时的古典最想摆脱的是新东方的烙印,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精英吧!当然,在今天看来,他绝对是做到了!

至今我都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机会听到古典讲课。这是一个善于表达且富有感染力的人,但毫无煽情,他逻辑清晰,切中要害,娓娓道来。这场BCC培训课学习之后,我购买了他的经典书籍《拆掉思维的墙》仔细阅读,我一直很欣赏他看问题的角度。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有意识地用课堂上他讲到的“People is OK”的理念来思考职业发展问题,懂得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这种信念是强大的,它让我有价值地去工作。当时我在上海交大的金融商学院做职业发展经理,学院是新成立的,我算是初创期元老人员。整个学院并无本科生,只有全日制硕士生和业余制MBA学员。这些全日制硕士生几乎都是推免生,多是来自于北清复交的尖子生,个个胸怀大志,致力于在金融行业大展拳脚。学生们绝大多数是理工科背景,跨专业学习的挑战很大,加之个个职业期望值高,都渴望成为投行、券商、基金、PE/VC领域里的高富帅和白富美。学生们对我有着相当大的期望,极度渴望我能成为他们职业发展路上的引导者和好帮手。于我而言,极度挑战的是“全新”,因为在没有任何校友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条件下,学生就业必须打好开门红,树立起品牌,否则这出口(就业)就会影响到进口(招生),责任重大。

那时的我很拼,凭着自己在此之前有着6年的企业管理咨询工作经验和全日制心理学硕士科班出身的专业功底,卧薪尝胆地开始这一段征程的探索——白手起家建立起职业导师库与企业数据库、自行设计的学生简历册获得了许多高大上企业的高度认可和青睐、不厌其烦地接受学生们各种随时不约而至的职业咨询……清晰记得那时我告诉这些充满焦虑学生最多的就是诸如“打破舒适区”,“在行动中决策”,“幸运绝非偶然”,“You are OK”的信念,推动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关注行业资讯,列出行动计划,从关心宏观经济新闻到行业研究报告、给学生们做mock interview乃至现场反馈等等。说来别见笑,为了让自己搞明白行业研究报告,以便更有效地解答学生咨询疑问,我开始炒股,看券商的行研报告找感觉。现如今我可是有着5年股龄的老股民了,就是那时下水的,嘿嘿。

言归正传吧,话说天道酬勤,终于迎来了开门红,一份值得骄傲的成绩——第一届毕业学生的就业率100%,且就业质量高,牛掰企业一堆堆,当年的学生就业平均薪酬水平已超清华管院和北大光华管院。更难得的是我和学生们建立起了浓浓友情,用他们的话说是我用专业化和职业化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再回首看这一段经历,感慨的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学生们告诉我说,感谢当年我教会了他们用长远的心态去看待工作和职业,教会了他们纵然有许多想得明白和想不明白的想法,都得行动起来才有意义。那些年,我和这些孩子们共同体会着“生命中那些超出计划范围的事件以及突发状况,比起我们精心安排的事情,往往更能影响我们生命中重大的决定”的乐趣。这是一段很有价值的工作经历。

20xx年,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职业选择,就是接受了原先咨询公司老领导的邀请,重新回归到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行业。其实,做出这个选择的根本动因与20xx年听了古典老师的BCC课程有密切关系。见过古典老师的人,都知道这张有点婴儿肥的脸永远荡漾着微笑,亲和力十足。大家都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特别好玩的人。而我当时对古典老师的深刻印象,就是这个“好玩”。他总爱微笑着说一句话:“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那模样我记忆犹新。那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是感到有些小震撼的,因为这个“玩”字太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行业是我自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涉足的领域,除去3年在商学院专职的职业发展咨询经验,至今我从事人力资源咨询管理行业已有10个年头了(吼吼,时间的力量啊!)这是一个我热爱的行业,它促使你不断地学习吸纳,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职场领袖和精英,时时提醒你得不断改造自己的屌丝样儿,成长得要更有“逼格”范儿。当然,这也是一个常常让你累得像狗一样的苦逼行业。中途我辗转进入商学院做职业咨询工作,正是因为那时刚生好孩子,多了一个新角色,生活工作的两头忙让我疲惫不堪,渴望调整而做出的选择。

我记得3年前,当我获得回归企业管理咨询行业邀请机会的时候,我认真地想了好多。其中有想到了古典老师讲到过的“好玩”。要在一个我喜欢的行业里去开拓一个新的工作领域,这有新意更有挑战,有“不确定”。最终我拥抱了这个不确定,除了有一种被信任的使命感推动的原因之外,还有因为我想体会一下那种传说中的“好玩”之感。还好,3年来工作得挺快乐,组建团队,带领下属成长,为公司开发了几款新产品,几乎每年都获得创新奖和表彰,听到同事们和客户们对我说的最多的评价语是:你的专业精神和工作品质很棒!似乎一切可以这么顺理成章地工作和生活下去。可就在这时,我选择走进了新精英的课堂。

成为新精英“生涯规划师”国家认证培训班V88班学员是必然也是偶然。对大多数人而言,当他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人在职场最终要逼得像应试教育那样根本停不下来地去追逐利润追逐业绩的时候,工作也许就不那么好玩了,只剩下苦哈哈。尤其对我这个IRS型职业兴趣的人而言,这种意识只会来得更加自觉。加之,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让我深有体会,那些与其说是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不如说是涉及到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问题。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功底,加上社会型乐于助人的特点,努力尝试做一名职业规划师和讲师,成为了我未来的职业定位。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要到新精英课堂系统学习的计划。可惜令人汗颜的是,每天加班加点的忙碌让这个计划始终未能成行。

今年年中的时候,某天,突然接到了新精英职业发展顾问夏康丽的电话,小姑娘温柔地自我介绍之后,说在什么系统里看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她说的是什么系统。后来想想不知是不是哪次坐地铁无聊登陆了新精英的啥啥平台留下了信息。寒暄了之后,我也把自己的背景和诉求告诉了康丽,咨询了一下有关新精英课程的问题,然后就收到课程资料介绍,被热情的康丽同学鼓励,开始参加新精英的系列课程学习。近期已上了认证班,通过了认证考试,一个好的开始就这么启动了。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不会被白费的。助人要有爱心,更要有实力。新精英的课堂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生涯规划的工具和方法,真正做好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还必须多懂企业和行业知识和信息才行,否则给人的指点不过是隔靴搔痒的旁观建议罢了。所以,我的工作经验值得梳理和沉淀。先让自己“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然后有更多力量帮助别人“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我相信,我心里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将越来越清晰。加油吧!在路上,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大学生,你为什么学习就没有动力?!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现在很多高校老师抱怨大学生学习动力差,不好好上课,如果不采取点名或检查的方式,很多学生逃课。可采取点名或检查的方式,学生人虽然到教室了,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玩手机,就是看闲书,要不就是交头结耳,或者干脆睡大觉,反正是不认真听课。

当 然,这一方面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高等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不到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习没有动力。另一方面其实也与高等教育 体制有关,就是严进宽出,让很多大学生很容易混到文凭,人都有惰性,一旦宽松,就容易放松自己。再加上没有工作激烈竞争和挣钱艰辛的实际体会,很多大学生 都缺乏危机感,如温水里的青蛙,得过且过。

这让有责任心的老师们很着急,但却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无论怎么苦口婆心,义正词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软硬兼施,奖惩并举,学生都跟滚刀肉一般置若罔闻,根本不买账。

我也曾经遭遇这样的困境而感觉无计可施。和很多老师课下探讨过,大家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自己毕竟是一个生涯规划师,激发学生动力原本就是份内职责。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结合学习过的理论,有一天突然开了窍。

我想,一个人缺乏动力,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对当下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不满意,所以他不愿意改变;另一个是对未来的期待并不十分强烈,所以他也不愿意行动。只有让他对现在更加不满意,同时对未来有更多期待,激发动力这件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一改过去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一上来先讲一个生活中大家都会经历的事情,这是受到美国中学开学第一天的教育的启发。我是这样说的:

“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上大学,是不是都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啊?”

同学们异口同声:“是!”然后就是哄笑,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二本的院校,很多同学给自己贴上了“我是二本毕业,找工作肯定难”的标签。

“好!既然大家都想找份好工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好工作像什么。我个人觉得,好工作就像超市里卖的鞋。”

“像鞋?”很多学生一听产生了好奇心,把埋在手机里的头抬起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比喻。想听听到底是“肿么回事”。

我 说:“大家都到超市买过东西,比如你要买一双鞋,当你进入超市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鞋子可真多,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你挑啊挑,费了老大的劲儿,终于挑 上一双。是个名牌,穿着又舒服,又体面,满意极了。可一看价码,1000块,你一摸钱包,只有100块。这时候,你再爱不释手,也得放手,因为你买不起。 你只好去那些100元以内的质量一般也不大让你有面子的鞋子里去选,然后买一双不太满意的鞋悻悻地回家,心中无比羡慕嫉妒恨刚才一个和你差不多年龄大的 人,他(她)买的是你特别喜欢的那款名牌鞋。”

讲到这儿,我停顿了一下:“各位,如果把名牌鞋比喻成好工作,你觉得钱包里的钱是什么?”

一片沉默,有学生小声试探着说:“是——能力吧。”

“是 的,就是能力。如果你有钱,就可以买到好鞋。如果你有能力,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工作就像去超市买鞋一样。所以,假如你想一毕业,就能买一双好鞋(好工 作),那么,你这几年,就不能这样舒服地混,就要往自己钱包里多攒点钱儿(能力),有了钱(能力),就能买到好鞋(好工作),就算买不了1000块 的,500块的也行啊。就怕想穿1000块的,却不攒钱,那结果只能是爱不释手也得放手。当然,你说我穿1000块的还是100块的,甚至10块,也无所 谓,那你现在就这样也行,怕就怕“心比天高,钱比纸薄”,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由自己选择啦。”

这 时候,我把美国高中的例子引过来:“在美国一所著名的高中,开学第一天,墙上挂上很多名人的头像,注意,不光是名垂青史的人,也有一半是臭名昭著的人,下 面写着几句话:‘上面这些人都是你的校友,你要做哪种人,在于你的选择,请好自为之’。穿1000块的,还是穿10块的,也在于你们今天的选择。”

这番话讲完,再看学生,都抬头认真听起课来。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循循善诱”了。

今 天的年青人务实求真,你无须给他们讲什么大道理,他们听得太多了,都学会抢答了(这也是过去教育的一大弊端:脱离实际),而是要从他们切身体会的生活常识 出发,让他切身感受到这些实在的道理,他自然会接受,因为他有体会。正像你给他讲挣钱多不容易,他没有体会,讲三天三夜,他也不知道,让他打打工,体会一 下,就全明白了。凡是打过工的大学生,往往都比较能听进老师的话,珍惜大学时光,知道上进,也知道心疼父母,感恩父母,这就是体验的力量。

我发现,这种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无形中用到了在新精英学习过的一个十分实用的工具——CD模型,如下图所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思路:

首先,你想买一双好鞋子(找好工作)——左下“你的需求”

然后,你去超市里找到它(好工作在哪里)——右下“职业回馈”

然后,你看到好鞋子的价格高(好工作的入职条件高)——右上“职业需求”

最后,你盘算一下兜里的钱还不够(你的能力达不到)——左上“你的能力”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你的能力和你的期待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会给你动力,也会给你压力,就像一个被拉伸的皮筋一样,一头是能力,一头是期待,你有把二者合二为一的欲望。你可以选择提升能力,去吻合期待;也可以选择降低期待,去迎合能力。

如果你想要一双好鞋子,那就现在开始努力吧!因为如果钱不够,你就无法买到它。如果你觉得不穿好鞋子也无所谓,那你就可以这样混下去,只要你穿的鞋子不够好的时候你别抱怨就行。总之一句话,选择的权力在你手上,选择的结果由你承担。

大学专业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你的职业?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大学专业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你的职业?》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 热门遇冷与冷门变热

不知道从何时起,许多人开始对大学里各种各样的专业予以诸如冷门、热门之类的划分,而人们划分冷热的直接标准就是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要上名牌,专业要挑热门,这是当年考大学的坚定信条。就是因为这一信条,却让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奔波于职场,吃足了苦头。

一般所说的热门专业,是一些在前几年热过一阵子,由于许多学校一窝蜂而上造成供大于求的专业,如法学、计算机、金融、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政学、经济学、新闻、会计、旅游、专业等。

一般所说的冷门专业,一是指在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社会上的需求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地质、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勘探等专业;然而,热冷门专业常常是10年河东10年河西,一些昔日的热门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大冷门。

热门遇冷:不光是法学专业,不少其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都遇到了麻烦。目前签约率比较低的热门专业还有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工科要好于理科,理科要好于文科。

冷门变热:与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港口航道与工程、海洋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小语种:像韩语、日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够用人单位抢的。化工、材料、土木工程、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都就业形势不错。

二、 求职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依存而生的,没有冷门何来热门之说。冷门专业也有春天,春之声正在唱响招聘会的各个角落,有些冷门专业成了单位的抢手货。因为求职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的全部,企业要看的是一个人素质。

1. 化被动为主动,及早动手准备

应该承认,冷门专业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讲要比热门专业毕业生困难许多。然而,正因为难,所以这些专业的许多同学思想上格外重视,他们之中不少同学变压力为动力,凭着一颗执着的心,变被动为主动。就业对他们来说反倒变得容易了。

2. 在比较中寻求平衡

所谓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步履匆匆地穿梭在供需见面会的各个角落,寻找着每一个就业的机会。他们都一直都在为能找到一个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空间,而努力的展示着自己最让人注目的一面。他们坚信,在求职的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他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来迎接所有的挑战。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因为所谓的冷门热门之分而遇到不同的待遇,但他们自始至终以最大的自信面对着这一切。

3.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虽然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但专业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障碍。专业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在各单位招聘中,在考核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看中的是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各方面的工作。综合素质高,就业要相对容易一些。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都没有专业限制,就是为了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4.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只有变是不变的。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知识,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以创新的观念,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在很多基层单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都受到热情的欢迎。

社会是个大舞台,冷热是对流的,并不是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只能守在招聘会外哀叹,这些充满激情的年轻追梦族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求职之路上,尽力为自己创造出人头地的机会,就能如鱼得水,越走越好。

你是在爱自己还是在讨好自己?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智慧,这个世界上不乏各种聪明人,但是真正有大智慧-爱的人并不多。人们往往习惯于讨好自己而不会爱自己,把自己隐匿在人性的弱点中。而真正爱自己的人,会不断地追求自我成长与突破,寻求一种从内向外的能量输出方式,这个过程是辛苦也是幸福的。而讨好自己的人喜欢用各种小聪明把自己乔装起来,自诩深谙世事、洞察万物,却偷不得他人半点认同。

让我们来看看,爱耍小聪明的人有哪些特点?

1、恃才傲物、故作姿态

2、自私油滑、精于算计

3、当下实用、缺乏原则

4、玩弄人际、掩饰本我

那么,怎么才算真正的爱自己?

一、不要麻痹自己

生命是一个认清自我、接纳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取得成绩时要奖励自己、遇到挫折时知道原谅自己,但不要沉溺于麻痹自己,托管的人生只有黑白色。

二、善待生活

有些人把生活当做戏来演,有些人把生活当做书来读,还有人些把生活当做清汤来喝。把生活当做戏来演的人,玩弄了自己辜负了生活;把生活当做书来读的人,疲于追寻却奢于浅笑;而把生活当做清汤来喝的人,最终于平淡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我们来看看活字的构成:三点水右边一个舌字,舌头在舔水。水是无色无味的,生活的本质也是如此,之所以人们会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只因我们自己往里加入了不同的调料。为什么厨师的幸福指数较高,因为无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怎么的食材,他们总能将其幻化为一道道美味,而这种享受是真真切切用身体就能感受的到的。

所以爱自己首先要像厨师一样去善待生活。

三、改善你的能量状态

1、于做人-能量输入的过程

我国刚刚举办完APEC峰会,在最近的新闻中总能听到一个词:和而不同,这是一种普世的为人观。对于人格的尊重与信仰,永远是一张免检的人际通行证,不要因为做错事而否定一个人存在的意义。自爱、正直、大度、悲悯、帮助……,用这些人性的光辉去感召更多的生命,才是做人的本质。而狭隘、自私的做人态度只会封闭你的能量场,让你的生命像死水一样黯淡沉寂。

2、于做事-能量输出的过程

做事是一个能量输出的过程,要把事做好,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工匠心,而怎样才能修炼有一颗工匠心呢?做一个价值的拥护者而不是功利的奴隶,追求的价值的过程会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笃定、充实,而对于功利的觊觎往往会迷失人们的心性。对于个人价值诉求与纯功利追求的区分在于一个人的能量输出方式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主动或被动会极大影响一个人的能量属性,从而让其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探寻并强化自己的价值诉求点,让它成为你自身能量的正向输出通道。

做人,做事,能量一进一出,让自己的能量场流动起来,生命才会鲜活起来。

你是在追寻梦想,还只是在“歪歪”?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在做了三年多的生涯咨询,积累了近二百个收费个案,有了一千多小时的咨询时数之后,我开始挑客户了。我只做三类生涯问题的咨询:愿景规划、生涯平衡和复杂的职场关系。

原因很简单,我的咨询收费不菲,这三类问题的来询者一般比较有支付能力,这样就比较容易建立合作的咨询关系。而对于职业定位、适应问题的生涯困惑者,我希望更多以写作、讲座等公益的方式来支持他们,他们也可以寻求同样能够很好解决问题但是价格低一些的咨询师。可是偏偏总有打着愿景的幌子,来做职业定位咨询的人,这些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迷信权威的。请原谅我的直接,这和一个解决不了生存问题的女孩非要买个正品LV、PRADA名品包是一样的。花更多钱,解决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问题,买包不是为了用,是为了显摆。买贵的咨询不是为了显摆,但却是为了内心的安全,而不一定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咨询师的级别和收费只是代表了过去咨询的经历,积累的咨询时数和满意率,当然级别越高,职业资信也会越高。在能够保证解决当下困惑的同时,自然是价格越低越好。又有谁不是从初级咨询师开始的呢?

还有一类人,是分不清楚愿景规划和定位的区别。当一个人不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在视野内进行了一些尝试,无果而终之后,就开始有“梦想”了:一定有一个最适合我的工作,我做起来会特别开心,还倍儿有价值。可是梦了半天,只意淫出了一个特别向往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根本没想法,于是,就命名为“愿景”。或者是看到张三李四做的工作非常光鲜,自己想做,没有路径,或者不愿吃苦,于是就把那份工作幻化成为“愿景”了。这些问题不是职业定位就是职场适应,根本谈不上愿景规划。

那么,愿景究竟是什么?愿景就一定是高大上的吗?未必。愿景也是一种做事的方式罢了,只不过,愿景是在用自己的天赋做实现自我的事情。

用自己的天赋,这是利用的手段。这就和刚入职场的职业定位不同了,定位的时候有两种方向,一种是看自己有什么能力,就找什么工作,比如大学毕业,多数人都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因为自己似乎没得挑,想跳专业?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实践、门路熟人的话,就只能进入销售、行政这些门槛低一些的职业了。还有一种是看自己喜欢什么,如果一个学计算机的真是喜欢画画,没的说,从基础练起来吧。但说到底,定位凭的主要还是能力,能力有多大,选择空间就有多大。这个时候,各种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或者是开发阶段,尚不熟练,未经检验,谈不上是天赋。而愿景就不同了,经历了多年的职业历练之后,天赋就会脱颖而出,虽经训练而显现,但又非训练能达到,这就是天赋。运用天赋去做事,会非常享受其中,做事本身就已经在自我实现了。

我见过一个极有外交天赋的人,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大趴上,她能够和很多人一见如故,迅速建立链接。我还见过一个极富洞察力的人,他能捕捉别人的细节,并准确说出对方的想法。这就是天赋,先天赋予,后天训练,如果不加以利用,简直就暴殄天物了。

运用天赋还不够,愿景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自我实现既非高尚,又必须高尚。说到愿景,很多人就会想到做公益,做慈善,做改变世界的事情,或者干脆回到自我,做让自己自由的事情。很多时候,这些都不是愿景,而是被社会挤压出来的目标,是一个“不高尚不成愿景”的诅咒。但同时为什么又必须“高尚”呢?这是因为在生存满足了,发展实现了,精神自由了之后,就需要追求一些让自我这个生命个体发挥更大价值的可能,这个价值,一定是与更大的群体,更永恒的时间相关的话题,从这一点来看,愿景又是高尚的。

有个来询者张山在IT行业,职业发展不错,已经做到了部门总监,对于技术领域已经是轻车熟路。在他面前有三条路径可选:一种是继续做技术,做到大牛,其中有些还可以申请专利,下一步就是继续发展自己的技术,甚至通过跨公司的方式建立自己在业内的知名度;一种是从技术转做管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在目前的公司里也有发展的可能;第三种是做一些自己感觉特别有意义,有激情的事情,但是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

其实,这三条路径只有前两条走得通,而且都与愿景无关。愿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以资源为导向。愿景不会在意现在的资源是否充足,而更多的是在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从职业发展情况来看,张山就是需要愿景规划了:职业发展的还不错,有赖以生存的能力,但是似乎缺乏意义和价值,寻求突破,但是没有方向。

说到愿景规划,其实包括两步:第一步是愿景构建;第二步是愿景实现。愿景构建靠自由,愿景实现靠资源,一放一收,相得益彰。

先说愿景构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期待,这个期待或是美好的,或是怦然心动的,或是不做不行的。有人可能觉得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感觉才会迷茫,才会觉得满腹才华、满脑子想法而无处发挥。那是因为我们过的过于匆忙,而没有听到内心的声音。可以自己梳理,也可以请专业人士梳理,区别主要在于效率,毕竟自我分析就像左右手互博,难度更大。

而愿景的构建之所以困难,主要原因就在于多数人生活在一种并不自由的状态,有恐惧,有畏惧,有限制,有束缚,以至于我们忽略了那些曾经让我们兴奋的事情,以至于我们不敢直视自己的天赋,以至于我们被种种噪音吵得迷失了自我。构建愿景的方法很多了,主要是通过摆脱束缚,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唤醒一个人内在的渴望。听一位老师讲叙事趋向的咨询技术时,谈到一个话题:告诉我,你狂野而宝贵的一生,准备拿来做什么?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愿景构建的方式。

我在给张山做咨询的时候,就在帮他看到,原来他自己总是把眼光放在自己有什么资源上,而自己内心有一个特别的期待,就是助人成长。他在带团队的时候,和下属的关系特别好,主要原因就是总是给下属很多的支持,有人说这是领导力,但他从不觉得是要领导别人,而是由心自发地希望看到别人的成长。这既是他的天赋,又是他可以构建的愿景。在咨询的推进中,张山逐渐看到了让他怦然心动的愿景:他希望成为一名技术培训师,未来有机会能够办一所学校,影响和帮助更多人就业。

这就是愿景,深藏内心,一旦被激发,就会按捺不住。

愿景不止于构建,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愿景实现。如果说构建愿景本身一定不要考虑资源导向的话,那么实现愿景,就一定离不开资源整合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有多高远,手段就要有多现实”。一旦愿景出现,就需要把资源梳理出来,为愿景所用。

梳理资源,有三层考虑:直接资源、链接资源、发展资源。直接资源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追求愿景的人不缺资源,显而易见,直接资源最容易拿来使用。比如张山,希望助人,那么自己的IT技术就可以直接拿来助人。第二层是链接资源,看到所有资源之间的链接,也就是隐形资源的显性化。比如张山就发现其实自己在带团队的时候和下属的沟通比较通畅,进而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比喻上,能够用最平实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技术问题,即便是刚入行的人都听得懂。于是,这样的资源就可以和培训助人结合在一起了。第三层是发展资源,也就是现在尚不具备,但是愿景需要发展出来的资源。愿景之所以称之为愿景,就是因为“看得到,达不到,心向往之”的,达不到的这个空隙需要发展出来新的资源来支持。张山就发现,自己需要有相关的技术认证,需要了解教育培训行业,需要通过讲课历练,需要做未来创业的准备,需要……当愿景出现的时候,这些准备,就变得清晰起来了。

有时候,愿景就是这么奇妙,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它永远不会出现,以愿景之名追寻的只是内心那个狂躁不安的内心,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自己挖好的美丽陷阱。而一旦你靠了双脚和臂膀走出丛林,走过沙漠,涉过河溪,准备了一身力量与平和心境的时候,忽然抬头,天际边竟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它不仅美,重要的是扣印了你的内心。这时候,远方就不再是远方,它是迈开腿的向往。

若你是这6种人,就该辞职走人了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若你是这6种人,就该辞职走人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你是这6种人,就该打包走人了,不要侥幸认为自己隐瞒得很好,别人都不知道。不是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嘛。与其被开,不如主动离职,还体面点。

若你是这6种人,就该辞职走人了

1:吃里扒外的人

所谓扒窃,就是利用公司的资源谋取自己不该得到的利益,如吃回扣,外出单身,干私活等..没有老板会让这样的人在公司工作很长时间。你吃扒手的那一刻是老板对你不信任的开始;一旦你吃扒手,晋升就变得极其困难。

2:不爱学习的人

一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一旦你停止它不会被留下了。在当今快知识更新,只有在学校考试现在还是知识是不够的。你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库,让你成长。比较你就不会被比下去。所以老话说“活动到老学到老”绝对是个好词的理由。

3:斤斤计较的人

专业人士应该知道佛教所谓的“愿意”,知道如何放弃会得到,不知道如何放弃不会得到。你付出的越多,你付出的越少。那些过分在乎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机遇和发展的人..会让你交往的人觉得你是一个不知道如何分享的人。这是“刻薄”。你很难成为分享的人。从长远来看,你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一个专业圈子的边缘。在职场依赖性很强的中国,很难领先那些不想当老板的人。

4:过多心计的人

职场如江湖般险恶,当然需要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捉弄别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光明磊落,不要认为事情太复杂,不要用太多的心思。一个心态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利益,但这样的利益很快就会失去。这是一个轮回世界,你用什么方法对待别人,别人对待你,你以同样的方式得到你失去的东西。

5:太势利眼的人

势利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我相信每个职场人的势利都会或多或少,只是程度不同生活的感悟罢了。孤傲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但一切都不能过量,过量表达会在别人认为你是不是无菌的家伙放在眼里。毕竟,你做基本的升职加薪必须是你的工作能力,异端绝对不可能成为关键。

6:缺乏激情的人

每一个职场人士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焦虑感强等困扰着每一个职场人士。要想不被淘汰,职场人必须时刻保持激情去接受每一个挑战。可以短暂失去激情,但早上醒来必须焕发激情,因为一切还要继续着。对于老板来说一个没有激情,死气沉沉的职员是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所以,工作再累,还是要保持充分的激情,这样自己工作得更加开心,老板也十分满意。

以上《别傻了,在大学,你就该野蛮生长》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你在职场礼仪有哪些方面”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