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界的大学生临近毕业,又将迎来毕业生的求职旺季。就目前中国往年的就业率来看,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对于尚未找到工作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可谓越来越大。就目前企业的招聘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之所以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结构;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传统制造业、产品加工业占中比率相当大,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则发展相对滞后。而大学生的优势在于从事需要较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脑力劳动。而在传统制造业、产品加工业的体力劳动领域,大学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从而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既然目前企业结构导致中国人员过剩,劳动力价格底下,那么大学生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唯有创业。虽说,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越的政策和平台,但是,大学生创业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很难获得创业资金。创业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多则数十万元,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或是已经毕业几年的大学生是很难凑到这笔创业资金的。而且,办企业不仅靠知识、靠能力,还需要一些经验来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如果,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初次创业失败。所以对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经验不足是创业最大的门槛,从而导致创业风险的增加。不过,相比之下如果选择产品加盟,这样创业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其实加盟创业也是需要商机的,商机是无处不在的,需要的是细心的观察发现和合理的投资安排。就从近几年国产动漫来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6月推出后,有着足够吸引力的动漫形象,足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同时带动了周边产品的销售,给整个市场带来了活力和良好前景。而且新兴的产业,竞争力相对也比较小,利润空间也非常大,一些物品冠上动漫的名义价钱就有可能翻倍。最终使其品牌价值更是超过十亿元人民币。
其实我国的动漫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和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提倡之下,我国首个动漫互动技术Faceshower专属动画技术首次亮相,标志我国动漫产业开始探求建立新的盈利平台,用创新科技、提高质量加快动漫市场的发展。Faceshower动漫互动视频处理技术是一个结合了图形处理、智能面部表情捕捉、无缝嵌入等技术,以个性化娱乐定制和视频分享为主题的多元化应用平台,将用户头像及面部表情通过Faceshower软件智能替换到经过处理的动画故事中去,可以形成用户自己主演的Faceshower专属动画,用户可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制作和分享自己的个性动画短片及娱乐视频。在产品设计上,Faceshower这种用户参与互动的方式在线DIY属于自己的专属动漫短片的产品逻辑,同时通过开发衍生产品来牟取市场利益是动漫产业价值的主要体现。使其开辟动漫产业全新的盈利模式。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关于就业难的反思》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就业难的反思
虽然,现在媒体都在鼓吹招人难,但是提起就业,在找工作的人还是都会想到一个字:难!
的确,现在招聘也难,好人才,合适的人才,急需的人才难招,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一边是成千上万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边却是大企业甚至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招聘团队分赴全国重点城市苦觅良才。一边是用人单位通过报纸、网络、猎头公司等形式花费巨额招聘人才(全国每年从事人才招聘服务的收入超过100亿元),一边却是无休止的参加招聘会、为找工作照艺术照,制作精美简历等费尽心思想尽各种办法为就业。这一切究竟是谁的过错,当然,作为社会和企业肯定是有责任的,但是作为求职者,你是否 有反思过自己也是有问题的呢?
独之秀职业规划机构个案
Mark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虽然在大学的对专业也不是很喜欢,但是还是希望能顺其自然,选择什么专业就做什么工作,否则很有可能就浪费了大学四年的时间。在校园招聘会上,Mark签了一家芯片公司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助理的工作。虽然待遇不错,做了几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Mark最近还是辞职了。一个原因是因为,本身对于工作不喜欢,所以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只能说可以完成,但不是非常的出色;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工作了五年,现在已经到了瓶颈期,很难在单位内部往上走,向外去寻求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愿往上走了。出来后,很想重新有个好的开始,不想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开始找其他一些工作,但是要求高的不要自己,一些门槛低薪资低的自己也不愿意去做。现在已经离职两个月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就业难不是真的难
Mark的情况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情况,就业难,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找不到工作,主要难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合适的工作。
工作五年在技术人员在市场上应该是比较抢手的人才,为什么会找了几个月的工作还是没有就业呢?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于Mark自身的职业规划出现了问题。
在大学时,Mark已经感觉对于专业不喜欢,但是还是顺其自然的想着学什么专业就做什么工作,其实就是个误区。虽然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对于就业有帮助,也不会浪费几年的大学学习。但是相对毕业后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哪个影响更大,成本更高,聪明的人都应该想得到。如果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去发展,那么毕业在大学里就给自己确定好适合的职业方向,以便做好就业准备,毕业后成功实现跨专业就业和发展。而不是像Mark那样糊里糊涂,坚持了五年最终还是放弃,然后遇到了更大的难题。
工作五年后,Mark应该是往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发展,但是这个职位的要求不低,要求个人有有丰富的嵌入式多任务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系统方案,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精通C语言应用开发,有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和习惯、熟悉项目管理流程。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及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基础。而Mark除了熟能生巧,对于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和流程方面的符合要求外,这个职位需要的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软实力都是他所欠缺的,而且很难去提升,这个和他自身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能力倾向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因素,都是从小成长到成人后就已经定型了,很难去改变。所以到了瓶颈期,要去突破,Mark这样的情况会涉及到职业转型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工作了五年的职场老人,原本薪资也不错,如果转型没有找准方向,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那么就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局面,高的没有直接工作经验很难让企业接受,低的则是自己不愿意去。所以,要解决这个就业难的问题,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必须先整合自己有效的竞争力,找准能够在现实中实现的吻合自己的职业定位,评估自我身价,加以求职技巧的提升,寻求合适的最佳机会。
独之秀职业规划机构提醒
每个人情况不同,就业难点也不同。面对困境,独之秀职业顾问提醒求职者还是要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求职网提供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职业规划协会工作总结与计划 我不怕工作辛苦,只怕没有方向虚度青春
在一个网站上对1000名毕业生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1%和22%的被调查家长认为他们孩子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近20%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在跨国公司工作。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在跨国公司工作。找份工作。
就业难 难过“父母关”?
“过五关斩六将”应聘请海外企业,月薪7000多元,但父母不能放手,只因为工作属于服务业;会计行业找到了销售,月薪超过5000元,父母仍然不放手,原因不太正常......在“金,三,银,四”的就业季节,记者发现大专学生找工作并不困难,通过“父母”也不容易。
辛苦“杀”进外企
爸妈死活不同意
90年代后,小刘最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外语系。她告诉记者,她找到了几份工作,但她的父母都拒绝了她的“工资和不稳定”。
去年12月,武汉一家公司选择了一名外籍员工在阿联酋迪拜从事奢侈品销售工作。经过全面的英文笔试和外国组织的两次严格面试,“小刘”和其他三个女孩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当场签订了录前协议,月薪为人民币7,000元加佣金。但是,当发出正式通知时,所有四名学生都没有去上班,外籍公司赔偿了外国方违约金。
“小刘”告诉记者:“我喜欢那份工作,我认为大学毕业找这样一份工作不容易,但我妈妈认为大学毕业是做一份卖东西的工作,不想活,做销售在父母眼里看不懂。”另外三名学生也拒绝签名,因为他们的家觉得工作地点太远了,服务业也很痛苦。
学会计的卖保险
父母说“太丢人”
王宇是一名尚未毕业,月薪超过6000元的大专学生,对学生非常羡慕。但是王宇最近非常恼火,他的父母不得不迫使他辞职。
王宇是武汉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去年下半年,他找到了一份卖保险的工作。由于他的口才、良好的销售技巧和广泛的人脉,他上个月的月薪超过6000元。但当他的父母听说他在卖保险时,他们很生气:“人们问我儿子他有什么工作,我说卖保险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耻辱?“我不能失去这个人。”他的父母希望他找到一份“系统内”的会计工作,并要求他辞职。我不认为在不偷不抢的情况下卖保险有什么丢脸的。”王宇说。这使他进退两难。
黄璐是媒体学院的一名高年级学生,他也对这项工作感到担忧。
今年3月初,黄璐在光谷找到了一份与其专业相关的网站编辑工作。实习工资1500元,受到家长的强烈反对。原因是家长觉得孩子的工资比自己低,很丢脸。到目前为止,“黄璐”还在武汉很多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忙着找工作。
黄母向记者解释说,孩子们上大学花了几十万元,每月只拿到1500元。邻居们的孩子们在超市当出纳员的报酬超过2000元。这么说真不好受。”
自己创业当老板
家长依然“不看好”
小朱名毕业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他准备开始自己的事业,从餐厅开始。在寻求父母的“赞助”时,他们坚决反对他的创业精神。“创业并不那么容易。如果你想要钱,你没有经验,你必须没有联系。这注定要失败。 朱爸爸告诉他的担忧。
大多数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仍然希望孩子找到一份更稳定的工作。我真的找不到工作,也不支持我的孩子创业。”如果你找不到,就等着。如果环境更好,你可以找到它。”
武汉工商职业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父母对他们的专业同行没有要求,只希望工作稳定、工资高、发展好。其中,家长接受职业最少,酒店服务排名第一,装配线服务人员排名第二,再次从事保险等服务。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贵阳市在9月份举办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在现场招聘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感叹:就业难,难在没有工作经验。
张静是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08年毕业生,她找了几个月的工作,发现特别难。她告诉记者,现在用人单位都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
张静说,她只经历了两个月的短期专业实习,还没熟悉实际操作又走了,在校期间也参加一些社会商家的促销体验、给学生上过家教、发过宣传单等,但用人单位是不需要这样的经验。她在人才市场里逛了一圈,发现与法学专业相关的职位就一个,并且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于是她决定应聘澳门老人头服饰有限公司贵州营销中心形象导购。
20分钟后终于轮到她,进去后很快就出来了。他们招聘的是有品牌服装销售经验者。她看上去满脸的失落,明天再来看看。
记者随机采访了计算机、管理、广告等专业的10个毕业生,他们的回答与张静的看法一样,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有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相关工作经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人单位招聘简章职位描述中。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随机调查17家用人单位发现,在63个职位描述中,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占75%。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白纸黑字似乎也是铁板钉钉。
贵州银都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因为都是部门紧缺人才才来招聘,所以想招不培训就可以工作的人,他们作为特殊行业,仪表技术员,成本会计等专业性强的岗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记者在现场发现,管理岗位、营销岗位等对工作经验都比较偏重,有些连最基层的工作也要求有工作经验。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真的只是遭遇经验门的结果?贵阳市人才市场常务副主任刘润生分析道,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不只是难在没工作经验,有的是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一种倾向中心城市的现象。我们的一些治金、化工等生产型企业位于郊县、但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大、平台宽,地级城市就业面窄,发展受限制。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应届毕业生张芳说。另外,刘润生认为,就业时,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放不下架子,一进职场就要求管理职位,完全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
有经验者优先,没有经验者也可以试一试,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都被经验吓了,看后转身就走,严重缺乏自信。武汉元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公司工作人员杨先生说。他认为,一开始就缺乏自信,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缺乏自信。
那么,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又从何而来?刘润生说,高校应该强化见习实习环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开辟见习实习基地,给高校的毕业生做好经验储备。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吕国富认为,应届毕业生要把参加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就业见习等视为工作经验的来源,在就业时要通过言谈表现出自己已有的经验。同时,用人单位不要为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降低人力资源培训成本,不愿耗时耗资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更不要以缺乏工作经验来搪塞应届毕业生,他们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分忧,并且也为自己第二梯次的人才队伍储备力量。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规划可满足求职需求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定位+目标+通道,主要帮助人们解决3个问题:明确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发展通道。
自2000年前后中国开始引入职业规划的思想与方法以来,职业规划快速得以在国内传播与发展,人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在觉醒。通常,一个人从了解职业规划到意识到职业需要规划,再到真正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一个过程,短几个月,长则几年。许多人也曾考虑过是不是要做一下专业的职业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采取行动,容易导致自己的职场处境越来越被动。
职业规划不仅适用于白领、金领,对于普通的蓝领,甚至农民工都同样适用。一个来城市务工的农民如果对自己定位明确,也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规划能够帮助人们愿意工作,乐意工作,然后主动去创造价值,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这样不仅解决每个人的生计问题,更可提升整个社会的竞争力,为国家解决就业难题,从而推动和谐的就业循环。
职业规划可减少盲目跳槽
当我们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理由去说服我们的用人单位,告诉用人单位,你就是他的最合适人选,对企业来说,每一家企业都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当你有了明确的求职目标并把你最有利于这份工作的优势充分的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离应聘成功就已经非常近了。因为你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所以你就可以不用去漫天撒网,在各个你认为可能的工作机会前都投上你的简历。很多人快速离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工作本身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很可能是你无意识的,当然如果是有意识不认同的话,那很显然会更加加快你的离职速度,在这种因为你对工作本身的不认同所以当工作环境稍微有些不理想的情况下,比如跟老板或是同事稍微有些矛盾,或经济收入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么理想的情况下,而外面稍有诱惑,你就会容易选择离职,寻求表面上看起来是更好的发展。而当我们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以及明确的职业目标时,就会知道我为什么现在在这里工作,是为了积累经验还是为了提升技能,还是为了历炼些什么,这时候哪怕有再多的诱惑再多的挑战,对于工作的选择也会更加的慎重。
职业规划可避免迷失方向
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已经成为当下一种引人注意的现象。目前受过职业规划教育的毕业生竞争优势明显加强,这对职场人形成了强大的压力。那么,大学生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对自己已经表露出来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特长该如何保持和增强?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对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天赋特长没有全面准确的判断,同时对于就业的认识多是纸上谈兵,缺乏核心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岗位所需。
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大学生应从现在开始,针对自己的倾向和个性,详细分析自己所欲从事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自身的上升空间及本身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短期规划,每一步应该如何去走,该朝哪个方向走,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计划积极参与一些企业实习或游学,也会大大裨益将来的求职。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58%的单位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最重要,49%的看重道德品行,有33%的在意工作经验。一直最受重视的学历却仅有6%的用人单位看重。
重庆市人才中心对69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用人单位调查报告》的这一结果显示:唯学历独尊的时代即将结束,实际操作能力阶段已经来临。
从校园到职场大学生亟须专业培训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需求,但是,市场对于人才的供需之间却出现了某种失衡。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曾透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大招聘会,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刘宇对记者讲到:跑了7个招聘会了,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都要有23年的工作经验,我没有。我跟他们讲我会非常努力的,人家只是一笑。我是学文的,我有个学计算机的同学,已经在一家IT公司上班三个月了。真的特别希望我也能有一技之长。
企业竞争是瞬息万变的,需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材。尽管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成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但是这种企业级培训,也不可能做到系统、全面,毕竟是在职培训,只能点到为止。
大学、非大学两类高等教育同时抓
如何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从欧美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来看,实行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已经是非常成熟并且普及的做法。
国外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扩展为相互补充又独立发展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科人才;一条是非大学教育,培养具备高等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能够更容易地在企业找到工作。两条高等教育发展轨迹一个负责知识结构、研究型人才、爱好兴趣的培养,一个负责工作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使得公民获取高等教育的完整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国内非大学教育崛起于民间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企业的崛起,真正创造就业机会的是无数的企业,同时企业的需求也迅速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结构。与国立大学相比,一些非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较早嗅到了这股风潮,而且更重要的是,迅速地抓住了这种机会。
思远双N人才研究院院长、思远双N课程体系总设计师曾云就是国内非大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成立于04的思远双N,借鉴了国外非大学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中国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非大学教育之路。曾云提出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非大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设计精密结合企业需要、职场模拟的实践教学及充分强调职业素质训练。
中国的非大学教育摸索了仅仅几年时间,远远没有形成成功的模式,但是已经让人看到迅速增长的趋势。与民间蓬勃的非大学浪潮相对的,是社会对这一模式还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欧美国家非大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共同成长,说明双轨制是完全兼容的,也是社会发展所需的。中国的社会也在向市场经济转化,民间的、企业的声音在日益壮大,社会需求必然会反应出这一趋势。非大学教育,是以创造高层次的就业机会为目的的,是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必将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很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许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却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自己喜欢做的,偏偏目前却又还处于资源或能力匮乏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毕业季,如何应对择业矛盾心态
作者: 张欣欣(新精英选对导师)
很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许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却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自己喜欢做的,偏偏目前却又还处于资源或能力匮乏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面对日益逼近的择业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是该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还是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呢?在择业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化的选择呢?
J是我的一个来访者,工科男,大三,面临着实习选择。他聪明,努力,上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进行自我探索,综合素质很强。 在来找我之前,他做过霍兰德、MBTI测试,找过HR老师进行咨询,可是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择业方向。他说他虽然是工科类专业学生,但是却感觉学起来很压抑,因为不喜欢其中的条条框框以及循规蹈矩,反而擅长文书类写作、喜欢摄影和看书。之前参加的各种校园活动,他也是充当活动组织策划者和文案的角色。一年前曾经和几个同学一起尝试过自主创业,却因为资金人脉等各种问题最后失败了,但却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经历,他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经验,也看到了当中的问题和差距。他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向往有挑战、有激情、有不确定性,而且是走在路上的生活。
目前J需要进行实习选择,该何去何从,他很迷茫。他说,要不屈从于现实,找一份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专业工作,要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面临着现实的压力,总觉得不够靠谱。
一、困境:个人职业能力与职业价值观不匹配。
面临纠结时,我们要了解自己,纵观全局,理清思路,看到问题的节点。了解自己,看清问题是解决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J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他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的不匹配。他主要的职业能力集中大学工科专业上,这样的专业一般对应一些研究型岗位,这种岗位大部分是属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胜在稳定,但工作相对沉闷且按部就班,不是他自己喜欢的类型。
他的职业价值观崇尚独立、喜欢有挑战性,注重关系、追求成就感,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创业能够极大程度的满足他的职业价值观的需求。但一年前的创业失败让J冷静了许多,他看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需要更充分的条件和准备。
所幸的是,之前J也参加各种校际校外活动和大学生创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运营能力、书面编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这种努力使他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逐渐契合,为将来他实现梦想埋下了一颗种子。
二、择业方向:找到过渡区。生活不应该只有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
当我们在现实与梦想有差距的时候,千万别陷入非此即彼的选择误区。不要认为,屈服于现实,就难以成就梦想。也别为了梦想,不顾一切,最后连面包都保证不了。有时候,现实和梦想的关系可以通过你的努力调整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中间会有一个过渡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方向,不断的在路上为我们梦想拾贝,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可以用这些贝壳为你的梦想盖房子了。
过渡区一个基本要求是,短期目标是要为长期目标服务的。也就是,你对现实的妥协是建立在能够为梦想获取资源的前提下的。
如J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最终成为一名创业者。但目前要创业,很多条件还不具备,如平台,资金,人脉等等,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过渡区。当自己的长期目标清晰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就很有个性化了。大学毕业,大家都想找高薪、大企业最好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去锻炼自己,这样的企业,它的晋升通道很宽,薪水也很高,走专业化的路子倒是很适合,但如果将来想成为创业者,还不如直接找创业型的小公司去磨练自己,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至少勤奋点,努力点,在团队里就比较容易脱颖而出,这时候,你练练手,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运营制度,提高自己的领导力,资源整合能力。试试看换成自己创业,会不会做得更好?如果能从中找到创业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能力和人脉,事情就变得更加的美好了。
一句话概括,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去锻炼提升自己。方向是固定不变的,而锻炼的渠道是可以灵活多变的。有一天,梦想终会和现实重叠。
三、突破自我,自信和心态最重要。
其实,很多情况下,咨询师给出的方案,来询者会不会落实,还是得看咨询师如何“拆掉来询者思维的墙”。
J告诉我,他父母对他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他能够有份稳定的工作,不希望他打拼奔波,过着不安定的日子。虽然自己很想去做一番事情证明自己,但是又必须顾忌到家里人的感受。而家人要求的这种稳又和他内心的想法相背离。他本身性格也比较内向,对自己并没有十分的自信,总感觉自己创业的魄力不足,仅仅是有这个美好的愿望。
我和J一起分析他家人期望他过得稳定背后的根本需求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是一家人的共识?为什么家人觉得不稳定一定代表着不幸福?这里面自己和家人思维局限性又分别是什么?
最后我们达成共识,父母和自己其实都希望最后自己过得好,过得幸福,彼此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战略和战术方面,双方产生了分歧。这个时候,一方面需要J用双方的共同目标去说服家人,另一方面,需要H对自身能力增加自信,调整心态。自信是潜能的诱因,人的潜能和现实能力需要一个东西去对接,这个东西就是自信!J需要不断的用成就事件来激励自己,心态打开了,自信上来了,咨询的行动方案才能最终落实。
最后,J说了一句:“我明白了,其实,我一直纠结的是自己的心态,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阳光瞬间灿烂起来了!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近段时间,随着新一轮考研 大战的打响,考研又成为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挡箭牌,以此躲避就业难,他们也成为考研大军中随大溜的被考族。面对考研热,是盲从还是理性选择,在社会上引起了讨论。
为躲就业难被考研
11月10日,是考研现场确认的第一天,记者在河南农业大学现场确认点看到,今年学校将现场确认点放在了室内,但来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排成了200多米的长龙,一直蜿蜒到室外。现在工作不好找,我们宿舍八个人有六名同学都考研了,我也跟着来报名了。河南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程旭说,虽然前两年考研热度有点下降,可是这两年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学生除了考研也没啥太好的选择,干脆先考着再说。如果能找到好工作,我肯定不会考研。学医的本科找工作太难了,我们很多人都是被考研。郑州大学医科学生张晨平说,医学类本科生想进好医院很难,现在医科学生考研比例逐年递增,班里差不多有七八成学生选择考研。据他了解,班里不考研直接找工作的同学,目前还没有一个找到工作的。
记者获悉,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挡箭牌,以此躲避就业难,成为被考族。
而被考族加入考研大军,也使考研人数居高不下。2008年,我省考研在多年升温后首次出现降温,考研人数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而2009年就业遭遇寒冬,考研回暖,我省报名人数增加了2%。2010年,考研人数比上年增加11%。
有关人士分析,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考研人数还会居高不下。
考研、考公、找工作,考研族猛增
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准备考研、考公、找工作一个都不落下,谁知道哪个更好呢?河南农大大四学生孟鲲告诉记者,纯考研风险高,现在大学生多是一心多用。他们班考研的同学有六成左右,大部分都是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多手准备。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多名考生,其中既考研又准备考公务员,还准备找工作的三合一占到了四成左右,纯考研族比例比往年明显下降。而八成考研族都没放弃找工作,很多毕业生都准备在复习间隙参加招聘会。
一个手要抓仨鸡蛋,能拿得住吗?光考研就把人折腾得够呛,再加上考公务员、找工作,反正现在的毕业生是被动中负担越来越重。孟鲲说,被考族的增加,也让考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他准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总体竞争比例达到15∶1,竞争比例最高的系统是中央党群机关,竞争比例为40∶1,而考试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可能达到4000∶1的惊人比例。
■ 声音
赞成派
莫东辉(学生)被考研是形势逼的
被高考、被考研、被待业、被就业我们好像一直都是被动地随波逐流。现在大学生考研,大部分都是被就业形势逼的,或者想镀镀金,就业时增加砝码。
曹可(学生)哥考的不是研,是无处安放的寂寞青春
现在毕业生出校门,还不如在校门里待着。
很多毕业生只在城市中找到了还算凑合的工作,虽然有份收入,可和飞涨的物价和城市生活成本相比,微薄的收入实在可怜。所以,就有了蚁族,有了漂一族。
朱霖(老师)被考研是扩招惹的祸
考研大军中,肯定有不少是被考研的。我觉得这还是扩招惹的祸。
反对派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大学生就业难 “瓶颈”何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10万,几乎占到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而且,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仍分别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尚未找到工作,仅在甘肃省就有16.8万名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撇开金融危机影响和人口膨胀因素不谈,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壁垒太多;二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三是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其一,在我国,同是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却有截然不同的政策对他们进行限制。如深圳市2004年就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毕业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单位优先接受拥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在事实上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同时导致人才无法按市场配置原则实现流动。
此外,我国的用人单位被严格区分为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而人员身份也由此被分为工人、干部、公务员。由于身份不同,可能享受的待遇和发展机遇也会因此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而言,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不仅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还会在养老、医疗、住房方面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些好单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政策限制,导致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而基层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为缺乏人才发愁。
其二,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差异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不断流向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则面对人才断流的严峻问题。欠发达地区因人才流失、断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形成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
其三,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下,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他们就业的首选是东部发达地区,其次是省会、中心城市,很少有愿意回到农村就业的。而农村毕业生滞留城市也冲击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
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10万,几乎占到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而且,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仍分别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尚未找到工作,仅在甘肃省就有16.8万名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撇开金融危机影响和人口膨胀因素不谈,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壁垒太多;二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三是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
其一,在我国,同是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却有截然不同的政策对他们进行限制。如深圳市2004年就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毕业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单位优先接受拥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在事实上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同时导致人才无法按市场配置原则实现流动。
此外,我国的用人单位被严格区分为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而人员身份也由此被分为工人、干部、公务员。由于身份不同,可能享受的待遇和发展机遇也会因此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而言,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不仅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还会在养老、医疗、住房方面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些好单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政策限制,导致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而基层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为缺乏人才发愁。
其二,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差异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不断流向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则面对人才断流的严峻问题。欠发达地区因人才流失、断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形成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
其三,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下,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他们就业的首选是东部发达地区,其次是省会、中心城市,很少有愿意回到农村就业的。而农村毕业生滞留城市也冲击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在倡导大学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的同时,必须对现有户籍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从而打破人才流动的政策性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同时,国家应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局部就业困难状况;此外,必须给予基层、中小企业工作人员更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从中央到地方,从校园到职场,今年大家都在议论着一个话题:最难就业年。大家谈到的无外乎是创历史最高纪录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规模,无外乎是招聘岗位比往年下降15%,无外乎是签约率仅仅三成。
数字所带来的真实感让毕业生们人心惶惶,饥不择食,慌不择业,都在打算着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而在我的咨询中,大量的来询者,无论是刚毕业的,还是要跳槽的、寻求职业发展的,职位的机会,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而真正羁绊求职的是对于职位的认识。这些羁绊是什么呢?
一、不必非进“大名府”。
就像穿衣找名牌,吃饭进大餐馆一样,很多毕业生被社会的传统认识所限制,求职所瞄准的职位都是:大企业、名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简称“大名府”)。这些工作机会正是被家人、老师、朋友们所认可的,至少为了寻求安全感、成就感,大家也都会挤破了头往里面钻。
然而,你想过自己的真正需求吗?你所追求的“大名府”能满足你吗?机会成本有多大?毕业生往往因为对职场的不了解,而误入“歧途”,走上一条竞争者众的独 木桥,被挤掉的可能性自然很大。有人屡屡受挫,对自我产生了怀疑,不再自信;有人好不容易“众望所归”地进入大家艳羡的职位,进去后才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 回事。
吃成都美食不一定非要眉州东坡,穿运动衣不见得非要阿迪耐克,想好自己的需求,判断未来的基本发展趋势,掂量好自己的能力素养,选择一个适合的,而不是向别人炫耀的工作才会让人踏实。
二、不一定专业对口。
我们都知道想当初高考时自己是怎么选的专业,也都知道几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增长了多少的见识。当我们尝遍了果园的各类鲜果,不必再抱着原来的酸杏不撒手了。
高中时选的文理科决定了高考时学什么类型的专业,进入大学的专业又决定了就业时选择的职业范围。进入职场才慢慢感觉到,原来自己不喜欢机械,想要转向社会人文,原来自己不喜欢语言文学,想要搞天文物理。于是一路折腾,在职业发展的前几年进行着剧烈的布朗运动,有没有想过,当初的高考专业是怎么选出来的?
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几年的大学生活你有了新的目标吗?为新目标做了哪些准备?进入职场,不必固守“从一而终”的陈旧观念了,谁说过谈了恋爱就要厮守终身的?与其彼此折磨之后再分手,为什么不在毕业时就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出发呢?原来的专业?感谢它带给你的视野。
三、创业,不必自己做公司。
在大学里,创业课越来越热门,做个沙盘,听成功创业者们吹吹牛逼,似乎就具备了自己创业的能耐,于是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就被激发了,搭着肩,挽着手,就奔赴血淋淋的商场。成少败多,这是创业的内涵之义,但是,经历了创业,却鲜有百折不挠者,倒是因此灰心丧气了不少,甚至自此再无梦想。创业,就变成挖了坑, 自己跳。
有创业的想法很好,无折腾,不青春。但是,刚会狗刨就要跳海,那就是莽夫的自杀了。创业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既有独立创业,也有合伙创业,有跟随一个创业团队创业,还有加入相对成型公司的内部创业团队创业,风险有大有小,具体能做什么,还得自己掂量着来。
创业要创意,更要资源、要团队、要管理、要人脉。创业的感觉会让一些人兴奋,甚至上瘾,不过,那只是一种形式,在职业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少,创业的背后意义就是能力、责任与自由。不必自己创业,职场上,由能力被赋予责任,享有更大自由,与创业的先有“无产自由”开始,为自己、为团队负责,要求相应能力是一 样的,都要求一个闭环的循环,只是起点不同罢了。
毕业生多并不必然导致个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就业率低也不是说用人需求减少,只要转变思路,不把眼光盯在“大名府”上,不要唯专业不就业,不要动不动就自己创业,就业就会容易很多。
焦虑的毕业生们,你们醒醒吧!在走向社会,职业发展的前几年里,什么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这个阶段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什么任务?适应职场,探索自我,发展出核心竞争力。锻炼玩游戏的能力,这是无论在魔兽、游仙,还是捕鱼、斗地主中都可以锻炼的。做老师与做电商之间,马云发展出了关联;做保健品与 做网游之间,史玉柱发展出了关联。
抽到什么牌对于结果很重要,但是对于你并不重要,因为你的选择有限,而选择玩法,并尽量玩好它对你才重要。
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就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法科毕业生的处境显得尤为尴尬。自2002开始,其就业率一直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在近期的一项统计中,2009年法科就业率已滑至末位。毕业的夏季,本应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全新起点,但却再次笼罩着一层阴影。但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相反,我们有责任对我们的法科教育进行深度反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改革的良好契机,因为我们的重新审视已经开始。
编者按
上海交大三三制改革设想
所谓三三制的具体概念内容,是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三年结束之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适才适性者(除本校优秀本科生外,还接受一流法学院的个别推免以及通过统考的生源)连续接受三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季卫东
在20世纪末,中国综合性大学法律院系共有240余所,十年之后就激增至630余所。如果把5所政法大学也计算在内,法律本科毕业生总数已经由 2000年的大约4余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将近20万人。如此迅速的规模扩张已经引起三大问题。第一、名不副实,存在大面积的教学质量问题。第二、供过于求,具体表现为法科毕业生就业率自2002年起就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滑至末位。第三、用非所学,已经就职的大多数人都在从事与法律无关的工作。如果这样尴尬的局面不能尽快扭转,法学教育就将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
变化,在2009年已经开始。首先表现在容许法学本科生报考法律硕士的政策变化上。接着很可能出现如下多米诺骨牌效应:作为法学本科二传手或短训班那样的法律硕士将逐步式微,各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将改进或刷新,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概念将进入公共话语,法学本科和非法学本科的比例关系将重新调整,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将自然地压缩办学数量,在把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同时将必须设法确保学术型人才的来源,等等。这一系列变化势必伴随着各种难以避免的代价和压力,因此相应的法学教育改革应该审慎筹划、稳健推行、协调步伐。
以法律硕士向法学本科毕业生开放为契机,中国的法律职业教育正在迈进新阶段,力图切合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力图应对全球化制度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此,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教育目标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在确保学术空间的前提下,逐步把重点转移到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方面,培养一批富于正义感与责任感和高尚情操、具有深厚的教养和学识、娴于法律技术、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治国安邦的政法精英人才,造就大量的具有国际眼光和专精学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企业法律顾问,并根据这样的思路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迄今为止,各个法学院已经陆续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正在尝试一些创新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从2008年9月起开始酝酿三三制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模式,在2009年5月初步形成基本共识并得到校方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按照预定计划,将从2010年起开设一个三四十人规模的精品班,通过遴选程序确保优质生源、按照国际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追踪式职业规划、提供施展才华的充分机遇等一系列措施,力争把专业化的理念和培养一代伟大法律家的目标落到实处,尽量避免一哄而起大跃进的流弊,避免法学教育改革再次流产。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本硕博贯通的长期培养方式防止学术型人才后继乏人。因此,我们打算做的整体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本硕连读,打造新式南洋特班;硕博贯通,陶冶未来法学巨匠。
所谓三三制的具体概念内容,是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三年结束之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适才适性者(除本校优秀本科生外,还接受一流法学院的个别推免以及通过统考的生源)连续接受三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也就是说,读完法律本科大三的学生中,倾向于到企业或者政府就业的学生,将继续在现有的体制下接受四年的法律本科训练;而另一部分准备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的学生,经过一定的遴选和甄别的手续,从四年级就开始转入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轨道。之所以不采取4+2的便捷方式,目的是(1)避免第四年级粗放式实习等的时间浪费,节约法学教育的社会总成本;(2)使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内容更精深、更充实;(3)为实务训练提供体系化的合理安排。结果是用六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个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精英型法律人才。
如何相应地改变课程设置?基本设想是:法学院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必须提供多层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并在最后阶段开始分流;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三年期间则必须逐步采取统一的标准化教材和教育方式。这意味着在三三制之下,前三年采取多元化教学菜单,后三年采取统一化教学菜单,对主要专业课程采取反复涂染、逐步深化的培训方式,并加强对话式教育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务训练。在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教室授课方面,应该改良或加强的重点如下:扩大选课范围和提供法学前沿科目、促进教研的国际化水准、提高综合性论述能力(包括法学知识的体系化和精深化、基本主张的严密论证、案件的细致分析、限时事务处理的技巧、说服力等方面)。在实务培训方面,拟通过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实务界兼职教授分工合作,形成判例教学法(第1学年)、模拟教学法(第2学年)、诊所教学法(第3年)的一条龙体系(参见图1)。
以上《“难就业季” 如何逃离围城之困?》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求职技巧之职业形象”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