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谁是老板爱的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海一位知名学府的博士生只要2000元的月薪,对很多公司而言,这份薪水甚至不及一个前台小姐,但这位博士生还是遭到了拒绝。一位中文系的本科生,在半年中一共投了200份简历,参加了20多场招聘会,经历了10多次面试,但始终没有一家公司肯录用她。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一问题令人担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大学生的通病,本报9月5日的《大学生三年之痒》一文刊出后,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热烈讨论,究竟我们的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才?谁来为“大学生三年之痒”负责?中国人才的素质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就这些问题,时讯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用什么击中你的老板?

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司更看重他们什么?很多公司在采访中都特别强调了两点,第一,发展潜质如何,有没有培养的基础;第二,学习和工作态度如何。开始的时候当然越优秀越好,但不一定要求特别优秀。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司更看重的是他的工作态度,看他这个小树苗有没有培养的潜能,看他是不是浮躁,是不是认真、踏实、执着,然后就是看他的人品,是不是诚信。这方面,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特别强调,“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而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曾经来应聘的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微软录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

李开复说:这一番谈话之后,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

此外,李开复对大学生特别强调,不管是企业还是研究机构,一个人的“潜力”比专业经验、学历、在校成绩、推荐信更重要。这些“潜力”包括:聪明才智,创造力,学习能力,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如何去判断这些方面的能力呢?李开复介绍说:微软有比较特殊的面试方式,问的问题也特别有创意。比如,测试独立思想能力时,我们会问这一类的问题:请批评微软公司电梯的人机界面。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请估计北京共有多少加油站?等等,这些问题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测出一个人思维和独立思想的方式。另外的问题可能是智力方面的问题,有些会考应聘者的反应速度,有些会测试创造力,有些是考虑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队精神,有些专家则会深入地问研究领域或开发能力的问题。“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一定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李开复说,在微软面试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发现每一个人都特别地快乐,特别热爱和珍惜他的工作,这一点很重要。

在采访中,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志东表示,公司的经营理念决定了他们的用人原则。用四个字母概括就是FACE:专注(Focus)、联盟(Alliance)、创新(C reative)、专业(Expert)。

王志东说,我们会选择有共同的理念和思想的人,志同道才合。另外,要有创新、奋斗的激情和吃苦的思想准备。点击科技的现有团队成员,不管是什么样的背景,什么年龄,都很有激情,都能够为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去争吵,去思考,甚至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第三,要有合作的精神,并且通过人员的配合,通过制度的安排,通过外部资源的配合去弥补个人的缺点,构造一个理想的组织状态。”

同时,王志东告诉记者,公司招人时是按照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的,而不是盲目求好求大。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想加盟点击科技,但是如果现在没有这个位置,不需要这个职务,点击科技也只能婉言谢绝。王志东说,“不管是点击科技刚刚创业时期的2个人、3个人,还是现在的50多个人,都是按照业务发展的计划和需要来进行的。这样能够很好地对公司的成长进行控制”。

未来人才必备的8种基因

要成为老板喜欢的人才,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的素质教育可谓热热乎乎,但却糊里糊涂。素质教育早已经被政府确定为整个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方向。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才培养最为核心的内容。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推而不行、落而不实。

知名素质教育专家、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陈宇华在日前一个以“蓝色基因”命名的中国新素质教育论坛上指出,目前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起步。第一,专家、舆论乃至领导部门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理念上还不是很清晰,家庭、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实践也是千差万别,很不到位;第二,素质教育在贯彻过程中有很多误区,很多人把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音乐、美术等专长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等非应试教育;第三,素质教育与目前的应试教育在很多方面的冲突、矛盾难以协调,而诸如高考制度之类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等又都进展迟缓,导致素质教育最终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推动;第四,在实践层面,国内素质教育一直欠缺操作性很强、非常易于掌握、能够灵活运用的指导方法,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过去很多时候其实一直只是专家说来说去、舆论喊来喊去的一件事情,没有能够充分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环节当中去。

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陈宇华女士表示、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8种“基因”——也就是卓越人才必备的八大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自信自立、自律、积极乐观、执著追求、责任感、合作开放。素质教育培养的就是这些看不见的“发展基因”。

对企业员工而言,衡量它是不是优秀人才的基本标准在于这8点。而对于对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幼儿而言,以后能不能成为人才的关键也在于这8点。在这方面,家长和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陈宇华表示,对老师和家长而言有三个方面更为重要:一方面,学习、研究、掌握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法,比一上来就教授知识更重要,否则往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让孩子掌握学习的能力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持续学习、自主成长往往事半功倍;还有一个方面是,让孩子形成综合、全面的素质基础,比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更加重要。

绕开企业的8平米

对企业而言,人才的定义是不同的。《21世纪人才报》的总编黎和生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目的是要盈利,每个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会有相应的规划,只有当前来应聘的人能达到企业的目的,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企业又有合适的位置来安排他,这样对于这个企业来说,他才是人才。

在谈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时,黎和生认为大公司更适合应届毕业生。

“对于小公司来说,由于他们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相对缺乏,他们不可能对招聘来的人进行很系统的培训,而且在时间上也不允许,因此他们招人时较有功利性,更倾向于那些有经验的、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来了就能用,就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他们更喜欢挖墙角,特别是挖大公司的工作人员。而对于大公司来说,他们则更倾向于聘用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因为应届毕业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创业精神和学习新东西的欲望。这样更有利于企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他进行培养和塑造。另一方面,大公司也不喜欢挖角,特别是对于一个已经形成自己企业文化的大公司来说,挖过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原企业的文化色彩,要同化他往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而且如果这个企业的文化包容性不够,那还很有可能就因为这一个人而搞垮这个企业。”

黎和生强调,企业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很多企业都存在“8平米”现象。就好像,我家只有8平米,尽管现在50英寸的背投彩电正在打折,那我也不能买,因为我买回去对我来说绝对是个负担。

那么50英寸的背投彩电就没有用了吗?显然不是。让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去扫地,也是不现实的。黎和生说,真正的人才不会因为遇到企业各种各样的“8平米”而气馁。对于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关键是他们要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现在很多公司就很喜欢那些先工作了几年然后又去充电的人,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不但有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在采访中,点击科技的总裁王志东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只有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其价值,有人没有发挥好价值,只是因为没有找对位置。对于刚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无论是名牌大学的还是普通大学的,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需要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联系社会上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来对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进行全新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一个完整的规划,从而少走弯路。(完)

zc530.COm小编推荐

职场中,强势的人受老板欢迎?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场中,强势的人受老板欢迎?》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近日,网友“蓝天回云”在51JOB论坛的职业部落“财务大本营”发帖求助:“ 如何让自己历练成一名强势的会计人员?”。原来最近老板总是说她不够强势,但她个人认为解决问题不一定就要争锋相对,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问题解决好不就可以了吗?不知道老板要求的“强势”到底什么?

在职场中,强势代表你有魄力,有能力,办事效率高,执行速度快,在团队里有影响力。对于强调效率、重结果、看绩效的职场,强势的职场人自然会受到老板欢迎。都说性格难改,对于天性强势不起来的人来说,要如何才能成为老板眼中合格的“强势”者?一起来看看各路网友的支招吧。

什么是强势?

网友“儀文”:强势就是让别人既爱你又恨你,让别人既尊敬佩服你,又怕你。

怎样才能强势?

网友“沽月”:你只要一切按流程办事就强势了。

网友“天朵儿”:有底蕴才能强势,别人讲了对你和你的部门不利的话,可以一语还击,轻巧的扳回局面。

强势的根本在于被人尊敬

网友“快乐小房子”:我曾经看过一段文字,虽然说的是财务部,但道理是想通的,对个人同样有启发。

首先,要尊重自己。一个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部门,注定是一个后娘养的或者摇尾乞怜的命。

第二,内部员工互相尊重,目标责任清晰,多劳多得。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共同进步,无疑是锦上添花。如果部门内部天天勾心斗角,家丑外扬,一个部门的地位势必急转直下。

第三,要尊重他人,包括你的上司、你的平级部门、你的下级部门、你的关联方(税务、工商、银行、外汇等等)。

第四,对外一致。做事标准一致(报销、付款等)、公平(考核,对同级部门)、公正(下属部门),不亲不疏。

第五,专业、专注。财务专业水平,公司业务水平,份内的事儿,提前那么一点点,效率且规范。

第六,贴近领导。总结的时候在身后,面对其他部门的时候在身边,必要时站在领导的前面(工作及挡箭的时候)。

第七,多做,少说,必要的时候难得糊涂,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部门目标明确并与公司目标吻合。

第八,让相关人员明确知道部门底限和部门负责人底限,包括老板。

第九,部门负责人有点眼光和心胸。

做到这些,至少能让这个部门不用小心翼翼地活着(所谓“被强势”)。(完)

BBS热帖讨论:

职场人际关系学——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相处

换位思考之上下篇:老板VS员工;上司VS下属

实习转正,谁是贵人?


很多人的实习目的就是为了能转正,成为正式员工,然而当公司的转正名额有限时,“留下来”就变得非常困难。如同英剧《皇家律师》中的两位实习生,为了能留下来,不但自己的业务要熟练、要想方设法打赢官司,还要注意周围同事、上司和老板的看法。所谓看对人、跟对人才能走对路。所以,对于实习生来说,想要“留下来”光有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得到贵人的相助,才能加重“留下来”的砝码。

贵人一:直属上司

相助指数:★★★★★

可能遭遇场所:上班8小时办公点

如果上司能成为你的贵人,那么你成功实习转正的几率将会很高。直属上司可能不是最终决定你命运的签字人,但他一定是给你机会去发展、去表现的人,他也是最清楚你的工作能力及发挥情况的人。

Tips:不经思考地频繁提问与从不提问都不会受上司欢迎。

贵人二:部门同事

相助指数:★★★★

可能遭遇场所:部门办公点、食堂

他们就在你身边,天天和你一样上班下班,他们的今天或许就是你的明天。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对你或是有所促进,或是有所警惕,教你于无形之中。能被一个工作团体所接纳是转正的基础。职场没有“独行侠”,同事们对你的接受程度将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同事们的“拉一把”往往能把你从“离开”的边缘拉回来。

Tips:勤奋好学、主动沟通、多问多听是快速融入新集体的方法。工作中的提醒和警告是同事们善意的帮助。

贵人三:公司里的小人物

相助指数:★★★

可能遭遇场所:公司大堂、办公区,其他公共场所

少林寺武功最高的是深藏不露的“扫地僧”。职场中,有些工作岗位往往很不起眼,比如清洁工、门卫,或是老板的司机。但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他们对公司的了解最为微观与实际,他们对公司有哪些风吹草动也很敏感。

同时,他们往往与老板“抬头不见低头见”,最有机会在无意之中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所以新人切不能以职位来评判人,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会让你的实习转正几率从正变成负。

Tips:一个成熟的职业人,是不会因为别人的职位高低而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的,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随意对人撒气。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工作、对身心皆有益。

贵人四:公司老板

相助指数:★★

可能遭遇场所:洗手间、电梯、公司大门口、会议室

通常老板不会特意去关心实习生转正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在某些事情上一不小心让老板注意上了,并且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很有可能老板会在关键时候对你做“加减法”。

Tips:切忌弄巧成拙。一些职场基本礼仪、行为举止细节若处理得好,可以让你脱颖而出,而做得不好也可能让你万劫不复。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贵人再帮你,如果争议太多,或者说“绊马索”太多,也很难如愿。广结善缘让大家喜欢,努力做到公正、公平,是让贵人注意你的前提,而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才是实习转正的关键所在。

职场上那些爱较真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场上那些爱较真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事发现场

一名女乘客执意要求出租车司机开车时双手握住方向盘,司机师傅一再表示会安全地将对方送达到目的地。但这名刚学习驾驶的中年女士执意认为司机开车“不规范”,因此拒付车费。她表示,第一堂课教练就说正常行驶左右手分别放在方向盘“九点种”和“三点种”的位置。她说自己并非不愿意付车费,而是希望司机引起足够的重视,随时要把双手放在方向盘上,她还将把这件事情投诉到有关公司。

话题由头

在我们的工作中,的确会遇到这样“较真”的人。严格遵守原则丝毫不马虎。有人会说,大家都是同事,何必这样呢,只要最后把事情做好了,其他的小错误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也有人说,就是要有这样的人,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规范,否则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小错误就会演变成大错误。“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如果你遭遇这样的“较真”同事,你会如何呢?

众说纷云

Anicca:不给错误发生的机会

我觉得应该有这样一个人来监督工作。毕竟,如果大家都对小错误报以放之任之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把小错误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把错误的事情视作正确的,这怎么能说关系呢?用个最简单的比喻,看到路上有人随手乱扔废纸,如果大家都认为这没什么,或者觉得反正有清洁工人会打扫的,没有人去阻止,那你扔一张废纸,我扔一张废纸,我们居住的城市岂不是变成了一个垃圾桶了。

如同楼主所说,习惯成自然,如果有一天小错误演变成了大错误,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既然这些损失是可以提前避免的,为什么还要给它发生的机会呢?

晴天和尚:化压力为动力

我觉得,那位中年妇女没有错。交通安全往往在于平时细节和习惯的养成。而且这也关系到这位妇女自身的安全。

工作中如果有“较真”的同事,不如把他当作自己的压力与动力。其实工作中较点真对自己有很大好处,比如工作流程会更规范,比如自己会不再拖延,呵呵当然那种对别人较真,对自己不较真的就有点不好了,可以找机会暗示一下。

Mark: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碰到这样的较真同事很头痛,就像lz举得例子,那位驾驶员虽然没把手放在规定范围,但是他还是基本上的安全驾驶的,没有超速、没有刹车失灵、没有不系安全带,这证明他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冒险”。

像碰到职场上的人较真,你则可以尝试与他沟通,告诉他你这么做的立场,同时告之他这是在你认为可以冒险且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但如果沟通结果没有共识,这时需要把情况分为两种,一:你不是很在意他对你的看法,这时你可以我行我素的做你认为对的事;二:你比较在意对方对你的看法(而自己又想做不守规的事),那只能表面答应对方,而背地里偷偷的不守规。如果较真对象是你的上司及客户,在沟通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也需把情况分为两种,一:你不得不在强势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想法,二:你阳奉阴违,暗地里行事,如果事情成功后,一定要记得把功劳归成别人。

仔细想想如果不管做什么事都“较真”,都照着常规规范行事,所有人都在一个限定的思维模式中做事,那就不会有电话,因为大家都想人是不能隔着远距离听到对方声音;也不会有飞机,因为只有鸟才能在天上飞;更不会有电脑,因为只有大脑才会思维运算。那社会又如何进步?

在职场上工作也是如此,只要在自己可以掌握的能力范围内,有一点点的出格不守行规,才会有新的突破,记得有次看到报纸上说,许多别的地方的人都到上海投资,而且大多的人都成功了,但是上海人自己创业的人却不多,如今想想还不是别人敢闯,而上海人守着自己认为正确安全的默认潜规则,认为这么多人创业,大家都在争一块蛋糕,自己去做也不一定会成功,那何必要浪费时间做呢(有点小聪明过了头),也就因为他们不敢突破,他们自己不知不觉和自己较真,也就永远没有了成功。

Zen:不可小觑“较真”人

碰到职场上较真的人,以职权压他,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较真”的人,一般都很有规范原则观念,通过不规范的“我比他大就可以压过他”这种手段,那么等着瞧的是你,总有一天他会以规范和原则扳倒你的,而且到时候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其实,对于不同的人,的确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但通过“特权阶级”这样的手段,没等人和你“较真”,自己倒先失去群众基础了,还没了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罪受嘛?除非你自信可以一手遮天。

说到“沟通”了,那还是个理。将心比心,不管做啥事,还是多问问多说说多摸摸底多掏掏心来得要让人心服口服些。

小鱼:较真也要讲究方法

规则是什么?本来就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地维持下去,正因为有了这么些较真的人存在,才让世界稳定地向前发展。工作中也不外如是,在影响原则的问题下,我们必须要较真,不要因为怕被别人说脑筋不转弯,而放弃了原则的坚持。不可否认,较真的那群人,他们的处事态度是端正的,可谓是江湖中所说的“身正不怕影邪”的君子。对于那些处世圆滑的人来说,他们的态度更强硬些,他们的做事方法更刻板了些,但是有他们在,职场中的游戏规则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让后来者能够有规则可循。

较真的朋友们,千万别丢了你们的较真劲,一定要将原则放在第一位,除去原则以外的事情,能变通就变通一下吧!当然说话做事的态度、方式方法上还得再变得更柔和一些,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得了,这才是最主要的。

小白:依时机而定是否接受“较真”

遭遇较真同事,是好是坏,要看她出现的时间。如果我是在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就像这个驾驶员一样,那我会很高兴她的出现,无论如何是在拯救我,不管我的驾龄有多长,事故总是在一瞬间发生。职场上,如果因为我资历而过分自信导致判断错误,结局都是可想而知的,我跑路,今后没前途。如果例子不是那么刚好发生在交通上,而我有十足的把握,一再劝说他还继续较真,那么他就是没事找事。我会很不客气,毕竟面对整天锚准了你有完没完,能不拉火吗?要真没

火只能说你没个性。我很记仇呀,较真的人千万不要找我较真啊!

三季稻:因人而异

有的同事是对比自己地位不如的人较真,一板一眼的很严厉,必须得按某某流程等,脸上不见一点喜色。但是对和自己地位差不多,或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则有个差不多就行了,只要不出问题,一般也不用非得按照流程走,因为毕竟有的时候完全按流程走是很烦的。

我说的流程是那种软性的,就是有个差不多就可以了,不是那种很硬性的,因为有些流程我也知道,是必须按照那个走的,

小南:“较真”也分种类

其实“较真”还是得判别的,有些“较真”是出于认真和规整,只是由于不规范的大环境让这些爱“较真”的人特别显眼,那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是我们忽视甚至麻木太久。有这样“较真”的人是我们的福分,大家应该带着小学生的心态认认真真地从头做起。至于那些“较真”到不通人情事理甚至没理可讲的人,你只管按照你的方式去做,能既轻松又做出有效的成绩来,自然能得到大伙儿的认可,让他一个人在那里自己给自己讨没趣去。

两面三刀,看人头“较真”的人,严重鄙视!那根本不是“较真”,那完全是通过“较真”满足一下自己的小小权欲嘛!

对自己宽容,对他人严苛的人,也鄙视一把!那叫“挑剔”!当然,如果碰到上司和客户都是“较真”的人,还是得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是认真的“较真”,还是挑剔的“较真”。如果是前者,那么,是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是后者,用“我行我素”这种方式肯定会死得很难看。沟通么,看上去很美,但不同层级不同立场的,做起来是很难的,只能在他们能看到的时候表面“粉饰”一下,毕竟如果被迫行事,长此以往精神状态是要出问题的。被逼到绝路上了,也只能走人咯。

小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可能我不是当事人,感受有些不一样。我认为这位中年妇女没有错,尽管可能她较真的时间显得长了些,但如果和她自身的生命相比,这点时间又算什么?还有就是,如果这位妇女先付钱再来和这位司机较真,会行得通吗?钱都付了,谁还会听你的?至少谁还会认真听你的?

再来说说硬性的或是软性的,怎么算硬,怎么算软?如果一件事可以用所谓的“软性”来操作,来变通,还有必要说较真吗?

所以说还是那个理,如果他与你较真,请想想他背后的较真理由,正常的人不会无理地较真下去,因为这也同样是在浪费他的时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否则公司还要那么多流程,那么多规则干什么?

夹子:较真不等于认真

先来看这个事件,我觉得这个“较真”是处于司机的思维范畴里的。那位女顾客肯定没认为自己较真,相反认为自己非常有理。所以较真一词只出于单方面。既然是单方面的,肯定是不能达成共识,肯定是有利益冲突的。开车不规范,是可能导致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所以所谓的较真完全有理,司机不应该有半点辩驳。

可有些地方的“较真”就显的未必有价值甚至会导致财力物力的浪费。比如以前考试反复对自己做过的题目验证,最后导致时间不够,得不偿失。我觉得这样的较真就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较真是一种缺乏自信,甚至是一种缺乏知识。

对于工作上的事,我觉得首先应该服从规章制度。不走这个道的,决不能开口子。需要请示批文的,就应该有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因为这个是底线,不能坏了规矩。这绝对不是较真。个人总结,较真不与认真混为一谈。虽然个人心中尺码不同,但是起码都应该遵纪守法,这个才是最硬的。

深有体会

小宝:事件里的中年妇女是钻牛角尖。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喜欢较真的人。在单位里从来都是一本正经。每件事情都要按规矩来。我和妈妈经常说他,不要这么认真,一来自己压力大,二来也不讨人喜欢,下属不喜欢、同事也不喜欢。工作本来就是有压力的,再加上身边有这样的人,事事较真,处处为难,不会变通,时间久了,累人累自己,吃力不讨好。

Jojo:从我的爷爷辈开始,家里就有这么条不成文的祖训:要清清白白为人,认认真真做事。爸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什么事都较真,时不时拿出条条杠杠来纠正别人的不较真。有一次,因为一张字迹略微不清晰的发票,他老人家就亲自跑到商店去跟店员理论,最终在他施加高压的情形下,店员也只有服软。我和老妈也因为他的较真劲,和他争论过许多次。我们告诉他,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能松松口,就不要那么固执死板了。可是他依然固我,没想到他的较真劲也体现在他接受意见的方式上。我们立刻无语,正当我们还在为他的较真不屑一顾的时候,因为维修家电,发票字迹模糊而导致不能免费维修,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老爸的较真的确有着他的道理。

Liz:我本人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以前对网页上的一些小改动,动不动就要写项目申请(每次都是重复的变动),感觉很烦,感觉IT部门在较真,针大点的事都要写申请,一个个签字审批。现在我自身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销售打电话来要求做软文,做东做西的,都一一好言回绝,让他们按流程来。至少有相关的领导确认才可以做相应的工作。一下子,偶就成了销售眼中的较真同事,不给方便,不能走捷径。然而事情如果不照一定的规则来做,公司不就混乱了?(完)

十种容易被老板“干掉”的人才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十种容易被老板“干掉”的人才》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外企工作了这些年,目睹了很多高级经理或主管的来来去去。有突然”死亡”的,有自愿离职的,有被动请辞的。不禁想研究一下职业经理为何都短命的原因。记得我的第一个德国老板跟我聊的一句话:爬的越高,空气就越稀薄。实在是很有道理。他本人虽然聪明能干, 最终仍然因为一次公司税务的损失而卷铺盖走人。很多人羡慕高级经理人的薪高权重,然而国外权威统计高层经理的平均寿命只有2、3年,远低于其他中层或基层的岗位。那么究竟老板最想干掉谁?仔细观察, 其实有些规律。除了业绩以外, 以下个人总结仅供大家引以为戒:

太守本分,不能主动:只把份内的事情用老方法做完。职业经理人的首要责任是为股东,为老板打理公司,如果只是被动地执行上面的精神,提不出自己的想法,眼睛只看着自己份内的事情,没有全局观念。此类经理无法真正成为老板的左右手,也不能让老板真正放心。

不懂学习,无法成长:社会环境一直变,企业面对的挑战也一直增加。不想学或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就容易停滞,无法跟随企业的成长。很多人经常抱怨老板不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却很少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好抓住机会的准备。或着说是否自己具备了承担更大责任的能力。不主动学习,提升素质,会让老板失去期望,从而在环境改变是重新选择能力更强的新人。

抗拒改变,固步自封:这种人死最快。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要求经理人有相当的变革管理能力,至少相当的适应变革的能力。如果只从本位主义出发, 抗拒改变,必定会被公司和最高层淘汰。所以审时度势 适应潮流才是上策。抗拒之前应该想清楚是否能够真的躲避得了,如果躲不了的事情,还不如面对现实,欣然接受。

行动过急,同时发动:大多数作“空降兵”的职业经理人常犯一个毛病:步子走得太快,且同时发动太多的事情。新官上任,理念宣导、战略调整、结构重组、业务撤并、人事调配。殊不知,各种固有的矛盾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激化,相关利益方在协调各自的位置,外来的和尚在念完了经后才看到了血淋淋的残酷现实,曾经的激情和狂热逐渐被冷静和怀疑所代替;利益各方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空降兵”常成为被迫出局的替罪羊。

只说不做,缺乏执行:面对问题只会挑剔和质疑,却没有办法提出解决办法,或者不能细化执行。经理人不是外面的咨询顾问,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面前,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抱怨推拖,时间长了,不但老板失望,手下也跟着混。最终难逃被踢出局的命运。

薪水太高, 贡献平平:薪水随着年资和公司成长愈来愈高,但无法提供其它附加价值和同业比,薪水明显偏高,就必须很小心。假如又没有独特的附加价值,很容易被更年轻、要便宜的人才取代。老板通常是能少给一分钱决不会多给一分钱。找到机会,换血也是节省成本的一种方式。

立场不稳,站队错误:这是公司政治中的一个微妙体验。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取决于“距离”。位置、资历、和老板的个人交情、对别人的影响程度、在组织中发言的活跃程度等,往往是测定这种距离的要素,人们在这种既定的距离中维持一种平衡。一旦换了新的老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没有建立的时候,站队就非常关键,如果此时站错队,可能再也没有改错的机会。

树敌太多,自视太高:有些水平的经理人常恃才傲物,凡事以自我表现为中心,觉得大家都得围着他转,沟通技巧又欠佳,处处树敌,引发众怒,成为众矢之的,为了照顾全局,老板当然会觉得长痛不如短痛, 结束了事。

拘泥细节,缺乏领导:你带领的团队是否对你抱怨连连,还是在愿景领导之下充满斗志? 你对团队的掌控能力如何? 管理的风格因人而异,但通常太拘泥于细节的领导通常都缺乏很强的领导力,且不容易让人产生被信任,被激励的感觉。时间长了,员工和领导貌合神离,最终领导往往反而被手下所抛弃。

居功自傲,目无老板:对公司有些贡献就居功自傲,老提过分要求,索要过度资源,甚至不把老板放在眼里。其实这个世界缺少了任何人都照转,公司其实也不会真正离不开谁。正所谓”快马先死, 宝刀先钝,良木先伐”,死的往往是牛人。

以上林林总总,职业经理人想要真正全部归避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全部能搞定,还有一个千万不要忘记的因素:那就是运气。运气太差,同样难逃被换掉的结局。(完)

谁是你的职场伯乐?


编前:

初入职场的“怯”,现在提起来,可以谈笑风生,可以称之为“职业成熟之前的积淀”,但身在其中时,确实不仅仅是忐忑,纵然你满腹才华。

看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流程中有序运作,面对那些举重若轻的前辈,你突然一下子定在了那里——从未有过的不自信。

恰在这时,一个人向你微微颔首,“做得不错”,从此,好像被逼着加快速度往前跑,直到有一天,这种速度已是常态。

回首,发现,自己也是一匹千里马。

听坊间伯乐上“私教课”

那天在杂志社办公室,于欣听老大给一个实习生“上课”,其间不乏尖刻讽刺之辞,实习生在大家的笑声中频频点头:“有点儿悟了,有点儿悟了。”

于欣想,要是此刻被“上课”的人觉得被当众奚落很尴尬,夺路而逃了,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就失去了当千里马的机会。不错,老大绝对是个伯乐,而且不常出手。

现在数起来,早年从老大手里出来的实习生,早已一个个成了业界的腕儿。而老大还是老大,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偶有闲心,或遇到好的苗子,扶上一把,但绝对不过度扶植。要他手把手,是非常违反个人原则的事情。他总是点到为止,不过多解释,成不成,关键在一个字——悟。

于欣想起四年前,自己所经历的那些“若有所悟”。那时的她,也是实习生,不过是其他部门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于欣一篇被放黄了的稿子辗转到了老大负责栏目的编辑手里,居然就发表了。这让于欣很意外,本来已经被枪毙的稿儿,她也没觉得有多好,怎么会起死回生?

更重要的是,发表之后,于欣作为“实习生”开始稿约不断。而对于从“冷板凳”到“热面孔”的跨越,于欣却一点儿也不知情。只隐约地觉得,分水岭就是那篇原本已经被丢进回收站,而后又被捞回的“废稿”。

“废稿”事件后,于欣也更多地有了给老大负责的栏目写稿的机会。从小稿到专题,从边角到卷首,这里逐渐成为她更有兴趣挥舞拳脚的平台。

很多人疑惑,你是那个栏目的实习生吧?

于欣否认的时候,心里有点小小的得意。

赞许很多,于欣最想听到的,还是老大的。因为,编辑曾提到,那篇稿儿是老大大笔一挥发表的,“这样的稿子不发,还发什么样的稿子?”

写了很多稿子的她,把这样“非发不可”的稿子又逐字研读了一遍,还是没能解开心中的谜团。终于有一天,编辑把她带到老大面前,是因为别的事情。

这是他们第一次照面儿,“高产”实习生于欣想听到哪怕是一句表扬,毕竟,短短两个月,她已经参与过数个专题的写作,文字也得到编辑的高度肯定。不想,却碰了个大钉子:“你之后写的稿子很多,但没有一篇超过第一篇的。”这样的下马威,是她没经历过的。

本以为自己在节节攀升,渐入佳境,没想到,居然从未超越起步时——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挫败的事情了。虽然接下来开了几分钟的第一篇作品的研讨会,于欣还是极度窒闷。最后,老大以简短的语言结束了这次会面:“下次把那篇稿子拿来,告诉你好在哪里。”

于欣没有把稿子拿来,她知道,那样无异于自取其辱。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于欣没进过老大办公室的门。她憋着一股劲儿——第二次“上课”决不能再听到一样的话。

她开始抛掉惯常的写作技巧,尝试各种写法。偶尔,看看老大现在的专栏,他推荐过的作家……

然后,寻找自己的定位。

等作品一篇篇堆积起来的时候,再去看第一篇时,她确实有点儿“悟”了。以老大的话说,“一旦自己悟了,进步不是‘突飞猛进’可以形容。没有悟的时候,告诉你再多也没有用。”

突飞猛进的于欣最终和老大做了同事,经常听老大的“课”,比听学校里教授的课都要认真。因为,教授的课有教案可查,而老大的话经常只说一遍,你没听懂,他自己已经忘了。

虽然不敢称自己是“千里马”,但于欣知道她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的她会写东西,现在的她会写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不一样”,是老大传递给她的。

你不能把职业理想拴在别人身上

自从知道顶头上司“可能”跳槽的消息,谢小雨就开始烦躁不安。

上司不仅是她的伯乐,更是她的职业榜样。毕业那年,谢小雨从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就是上司点名要的她。“这个女孩有灵性。”上司百般推荐。

有上司的指点和栽培,谢小雨的职业起步和上路速度都快得惊人。一步一步,每上一个台阶,都有上司的悉心指导。

共事两年,榜样身上的东西她还没有吸收消化完毕,总觉得还有成长的机会,没有给自己增加过多砝码,如今,船长将走,她这个船员显然还没有成长起来。恨不得一夜之间把自己打回去,照着“榜样要走”的时间表,把自己的职业前景仔细规划一下,也好有底气继续以后的工作。

一切都是只是如果。

榜样新的offer到的那一天,毅然决然打了辞职报告。“可能”终于成为“现实”,谢小雨想随他跳槽的决心都有。随他走,至少还可以继续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朝前走,目标明确,稳扎稳打。而留下来,伯乐走了,马儿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更别提怎么跑才是捷径了。

怎么办?没人能够告诉她。

静下心来,谢小雨开始认清现状:马儿是不是总有与伯乐分离的那一天?如果伯乐再跳呢,退休呢,出国呢?你不能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拴在一个人身上。伯乐已经告诉你,你是一匹好马,那么怎么跑,就在你自己了。

送别宴上,谢小雨举杯:“我一定让自己成长得更好。”

可事情并不乐观。

她所在的是一家信托投资公司,负责信托产品的发行。之前,总是上司告诉她执行一些具体的事务,如何跟客户打交道,路演时的注意事项。如今,没有任命新经理,副经理也是一任“执行官”,大家似乎都有点儿人浮于事。一项新的计划,总是迟迟没有进展,快到发布的时候了,开始乱成一锅粥,手忙脚乱地上了阵,结果,事后总结一下,全是疏漏。

不像上司在的时候,工作一项一项有序稳妥,大家各司其职,项目也进行得红红火火。那时的谢小雨,身居高效部门,连到食堂吃饭的时候,脸上都挂着“荣誉感”。

可是现在,上班时间干什么的都有,聊私人电话的,网上买东西的,溜出去会朋友的,经常一转眼,前后左右座位上的人就没了踪影。

不行,得自救,不然马上就被淹没在碌碌无为中了。

谢小雨开始主动出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促使项目按照从前的进程有序进行。虽然作为小字辈,刚开始有人说闲话,甚至给她白眼,后来看着她笑笑的样子,是真心为公司好,加上接下来的一个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家开始对这个小姑娘另眼相看。

部门似乎又恢复了上司在时的状态。虽然,顶头上司一直空着。

一天,大家嘻嘻哈哈从外面吃饭回来,楼下贴了一张任命通知,新上司任命下来了。让大家吃惊的是,部门增加了一个副经理,居然是谢小雨。

接着是人事处找她谈话:“你在职位空缺期间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

谢小雨疑惑:“可是,这么多前辈在我前头……”

“你已经做到了,你的作风很像×××。”

听到这个名字,谢小雨才发现上司对她职业状态的潜在影响。的确,上司不也从没有领导的架子,而是更注重协调关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吗?领导并不是“发号施令”的代名词,不是吗?

谢小雨发现,自己居然一直在按照榜样的模式投入工作。

事实证明,在上司这个船长突然离职后半年,谢小雨这个船员不仅成长得很好,而且成了“大副”。

菜鸟PK老人,到底谁是雷!


究竟是实习生雷人,还是职场老人雷人?不久前,论坛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比比谁更雷?那些让人无语的实习生”的帖子,引发了一场关于“菜鸟与老人”的争论。有人说“实习生不懂规矩又不肯学习太雷人”,也有人说“职场老人倚老卖老高姿态雷死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菜鸟”与“老人”之间的隔阂?我们来听听双方的想法。

事件一:见人就叫“哥哥”“姐姐”

实习生D完全没有新人恐惧症,从实习第一天开始,她对同事就表现得特别亲热,看到带她的前辈叫“姐姐”,看到其他部门的同事叫“姐姐”,看到男同事叫“哥哥”……整天姐姐长哥哥短,声音又特别嗲,还是那种台湾小女生腔,害得办公室所有人一听到她的声音就抖着一身鸡皮疙瘩。

同事们告诉她不用叫姐姐哥哥,每个人都有邮件的英文名,叫英文名就好。结果她说:“姐姐哥哥听起来比较亲热呀,英文名冷冰冰的,搞得好严肃哦。”

大家无语,也无法改变她的想法,只能在D实习期间一直忍受“哥哥”“姐姐”的称呼。

老人看法:现在的小孩子张口闭口都是“哥哥姐姐亲爱的”,真好像他和你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事实上有些人几乎每天都见不上一面。办公室是办公的地方,任何行为都讲究规范,既然大家都用英文名称呼,你何必特立独行叫得那么亲热?故意套近乎只会让人反感。

菜鸟发言:你们这些老人还真难服侍。叫姐姐哥哥,嫌弃我们实习生太亲热,叫阿姨叔叔,又嫌弃我们把你们叫老了,叫老师经理,又嫌弃我们太严肃。叫英文名?奇怪了,明明是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叫英文名啊?

事件二:带着家长来申诉

IT部的实习生C工作上犯了点错,公司提出要让他提早离职。结果第二天,HR部门及周围同事发现C带着母亲、阿姨、姐姐一起来到公司。

周围的同事一开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听到有人说话越来越大声,抬头一看,一位染着一头黄头发的中年妇女正用方言大声和HR争吵。

“你们凭什么这么做!”

“你们有什么资格!”

“你讲啥?你讲啥!”

HR那边似乎有人在争辩,但声音始终压不过C的母亲,C的姐姐和阿姨都没说什么话,只是站在后面,偶尔插上一两句。

两边相持不下,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最后,一直缩在妈妈后面的C同学终于站出来,很酷地甩出一句:算了算了,这个工作我不做了。

老人看法:让父母来砸场,就算实习生有足够的理由,也会变成一场闹剧!这首先证明现在的学生独立能力不够,照理说毕业实习已经是大人了,发生任何事情却还是只想到找妈妈,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另外现在的学生做事都不考虑后果,像C这样闹一闹,最后还是失去这份工作,结局没有任何改变,有什么好处?也许暂时他发泄了,但在周围人的心里都留下相当糟糕的印象,甚至还会影响他的将来,这些问题他都没有考虑过。

菜鸟发言:凭什么犯了一点错,公司就可以随便让实习生提早离职呢?实习生本来就不受劳动法保障!你们就知道让我们履行职责,我们的权益呢?——都选择性失明了是不是?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有错吗?我们还能让谁帮忙呢?只有家人了!

事件三:新人跑腿送快递

F实习的第一家公司是名头很响的国内民企,她每天提早半个小时到公司,把部门和隔壁部门的办公室都打扫一遍,每天第一个到,回家也是几乎最后才走。

实习的一个月里,F的主要工作是送信送资料,每天冒着37度的高温,一跑就是大半个城市。

F工作态度认真,只是觉得有点委屈,每天重复这些没有技术性的活,实习结束后也没觉得自己学到什么。

老人看法: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复印装订跑腿这样的工作他们都看不上,但是真正接触业务的活,他们又干不了。既没有实际经验,又不懂公司流程,学校理论说得一套一套,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却又不肯去做,觉得自己大材小用被浪费了。工作中的事情很多都是很频繁、单调、无聊的,但这些就是公司需要你去做的事情,这就是工作。他们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菜鸟发言:复印装订跑腿,这样的工作连初中生、高中生都能做,公司又何必要找大学生呢?显摆自己是吧?说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你们不给机会,我们到哪里去积累经验?只做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平白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还觉得我们不珍惜机会,这哪是机会,根本是把我们当廉价劳动力!

事件四:棒打出头鸟

X进入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实习,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但是,在领导表扬他工作积极时,部门里其他几个每天准时下班的同事脸上却浮现了不高兴的神色。

X经常在做完自己本职工作之后,觉得意犹未尽,又将部门同事还没来得及完成的工作一并做了,但他满怀得意地告诉同事时,没有留意到同事眼中一掠而过的尴尬。

X他尽力参与公司一切事务,表现出一个新人应有的积极性,每次公司有研讨会,他都激情满怀地滔滔不绝。

不久,集团举行了工作测评,业绩中等的X综合评分竟排在最后一名!X百思不得其解,黯然地离开了这家公司。

老人看法:实习生真是一点都不懂职场的规矩,一味只想表现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周围同事带来麻烦。积极工作不是错,但做事说话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多想一想?思考一下你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周围的环境气氛。职场都有潜规则,这个“度”是要慢慢摸索的,张牙舞爪打破原来的规矩,还得意洋洋以为自己带来新风貌,新人就是容易犯得意忘形的错误!别以为你表现得显眼一点都能博得好感,职场比你想得复杂多了!

菜鸟发言:态度好想留下也有错吗?我们低调一点,就说我们没能力;我们做得勤快一点,就说我们越帮越忙;我们想法实际一点,就说我们功利主义;我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一点,就说我们心机深,想留下来;我都不知道实习生应该怎么表现了?一方面对我们实习生说:你们要多多发表意见,我们需要你们的思维和活力;一方面又不听我们的意见,说我们什么都不懂,信口开河。低调也不好,高调也不好,到底要我们怎么做?我说职场不是复杂,是虚伪!

事件五:手头没有事,为什么不能干别的?

由于实习期很空闲,没什么事情做,于是K带了一本英文书,一天在看完经理给的资料之后,他就开始默背英文单词。结果经理敲敲K的桌子,让他把英文书收起来。

K也知道,看英文书不是上班的工作内容,于是只能把书收起来,但是又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他问了问周围的同事,也没有人需要他帮忙,于是他只能无聊地坐在座位上,翻看几乎要翻烂的资料,直到下班。

老人看法:公司不是学校,没有老师给你布置作业,也没有老师会给你上课,一切都要你主动去看去学!没有事情给你做,你可以自己找事做,看看经理给你的资料是不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也可以在网上搜看公司资料,行业相关信息,怎么可能没有事情做?一切都是借口,关键是实习生自己不想做吧!就算真的没有事情做,也不可以在工作时间做私事,你的工作时间是属于老板的,不是给你做私事的,这是职场的基本规则,还要人教?

菜鸟发言:我做完工作,手头没有事情了,为什么不能干别的?你们很会浪费公司资源,我可不想浪费我自己的资源,不可以吗!企业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个人也一样需要提高自己竞争力,优胜劣汰才能留下好的单位和好的人才。什么叫“实习生”?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接触过职场,不知道“工作”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才来实习——实地学习的。熟悉业务方面,确实是新人要积极一点的没错,但是作为老员工应该告知新人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什么都不说,让我们猜,我们又不是你们肚子里的蛔虫!

专家视点:

老人和菜鸟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对和错”那么简单。只是双方想法观念不同,造成了一些摩擦,其实新人在实习之前多做一些准备工作,老人也多考虑一些新人的特殊情况,这样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

给新人的建议:你是实习生,你是新人,但“新人”不是免死金牌。你可以犯错,你可以不懂,但不能因为“我是新人”就认为犯错和不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把错误推到“不愿教你”的老人身上。应该说,职场不是课堂,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努力,别人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教你,一切只能靠自己。多听多看少说,不要推卸责任,相同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新人也许不懂公司流程和业务,但基本的职场规则,哪里都是一样的。

给老人的建议:谁都是从新人一路走来,谁都有初入职场时茫然无措的时候,想一想当年的自己,不要对现在的年轻人过于苛刻。新一代的想法和接触的事物可能让你看不明白,但不要因为自己不能接受就全盘否认。不要倚老卖老,仗着几年工作经验就居高临下看新人,在职场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完)

拥有这些潜质的人,更容易受到老板重用


职场新人总是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受到公司的重用,从而一展抱负,平步青云。总有些新人,觉得融不进公司,领导不是伯乐,从而委屈了自己的才华。实际上一个职员想要获得老板的认可,你得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行。下面小编就来简单的谈谈,对于老板来说,拥有什么样潜质的职场人更具有培养价值,一起来看。

1、学习能力强,拥有开创意识和较高的格局

企业之间竞争是很激烈的,作为老板,同样希望自己的员工要不断精进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另外,市场同质化的加剧,导致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被老板重视。

2、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一个好的人缘

一句经典的职场名句“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讲的就是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意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企业未必需要多么高端的人才,他们需要做的只是避开“猪队友”,受木桶效应的影响,团队中的某个人的分工协作能力比较差,那么整个团队工作都是会被影响的。

3、情绪管控能力EQ

尤其是对于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来说,决不能够输在情绪上。即使受了再多委屈,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毁了工作业绩。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喜欢管控不了自己情绪的人,不论这个员工再怎么优秀,都不会得到老板的重视。

4、时间管控能力,不拖延是基础

作为一个员工来说,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那么良好的时间把控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看很多优秀的员工都会用APP或者本子上按照事情的优先级把每天所要做的事情规划好。

现实中成功的人,往往决定日后成就的时间不是来源于工作时间,而是来源于你工作之外的时间用来干什么,产生了多大的价值。

谁是办公室的“受害者”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谁是办公室的“受害者”》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美国加利福尼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异域风情。那里常年阳光充沛,几乎每个人都是金发碧眼,有着被太阳晒过后的棕褐色皮肤,看起来个个都是卡梅隆•迪亚兹(Cameron Diaz)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当加州有新闻称,所有人无论美丑,更准确的说是无论有吸引力与否,都能以性骚扰为由提起诉讼时,加利福尼亚在人们眼中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世界上不再有差别对待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加州最高法院做出裁定,员工就算没有遭到丝毫性骚扰,但是因为办公室中其他员工涉及有性意味的行为,未遭到性骚扰的员工也能是性骚扰的受害者。

此案涉及加利福尼亚某监狱发生的性丑闻。监狱长与其手下五名女狱卒中的三人同时有染,随后这三人得到晋升;而其她两个未能有幸获得监狱长“慷慨恩赐”的狱卒,由于未获晋升决定而提起诉讼。

看起来这家监狱不像是能够进入世界顶级工作地点排名的机构:老板和他的女下属看上去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当然,另外两人是否有资格晋升也要另说,当然,她们可能有抱怨的理由。但不管怎样,这两人争辩道,她们遭到“某种形式”的性骚扰,却是我有听到过的最荒唐的事情。

据法官所言,在这种氛围下工作有损妇女尊严,“因为其中所传达的信息是:管理者将妇女视作性玩物” 。

这种论断可能是对的,但一种与之相悖的解释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种氛围特别有损那两位妇女的尊严,因为她们作为遭到上司“冷遇”的少数派,未能有幸被上司视作性玩物。

这一判断虽然显得愚蠢,但我仍有理由相信它有道理,它意味着“毕竟我始终是受害者,这会让我感到好受些”。前些天,我曾与两位在银行工作的女士交谈,问她们身为办公室女性有哪些感受。两人都抱怨说,她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要不断应付来自异性的挑逗,令她们不胜其烦。虽然我并不希望有人骚扰我,但这时我确实开始感到有些失落。如果当时我已知道那桩监狱绯闻,我会告诉她们我也受到了“伤害”。

法院裁决的后果是,加州的企业会更加诚惶诚恐,公司担心因为公司内同事有染,而遭到起诉。我们很难将这看作是进步。无论法律怎样规定,工作场所的风流韵事仍将继续存在。这种事进行得越隐秘,气氛就可能越紧张。

当美国的法律使办公室生活变得越来越离谱之时,英国最近则为工作场带来了一些通情达理的做法。

几年前,像很多营销经理一样,联合利华(Unilever)公司营销经理肖恩•葛家蒂(Sean Gogarty)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迫使他去做一件事,他决定带着他的团队外出一天,做点有趣的事情,使他们能成为更好的工作伙伴,更好地实践他们的品牌价值,或不管什么东西。他带领他的团队参加了一个马戏团技能培训班,在那里他们要通过练习跑跳步培养凝聚力。

葛家蒂先生做了跳的动作,教练告诉他需要加力,并在落地时大喊一声“嗨!”他这样做了,而且由于感到作为团队领导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他尽可能跳得很远,但落地时却是膝盖重重着地。这个动作造成了意外的伤害,他不得不因此接受外科手术。

他对此做出了回应:起诉那家马戏团公司。然而,本月初法官却要他再做一次跑跳步动作。法官表示,一位35岁的聪明男子应该能够意识到,如果像他那样着地,必将跌倒。

我相信葛家蒂先生的膝盖承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我对他的那一跳深表同情。如果我当初为了自己的团队尽全力一跳,我肯定自己也会严重受伤,并会对马戏团教练自己能够跳得很好,感到愤恨不平。

有一点我不太不同意那位法官的看法。即使你非常仔细地听取应如何落地的指导,并且智商高于平均水平,在实际操作时,仍可能出现可怕的错误。我小时在体育课上就有过类似经验。

但葛家蒂先生和我有一点不同。我曾经想跳上一匹可恶的马,但是以失败告终,于是我吸取教训,决意不再那样跳,此后也绝不带领我的团队从事任何团队建设活动。我认为自己从未听说过哪个团队在举行过一次联谊活动后能够做得更好。如果有,这个团队从一开始就拥有作为成功团队的素质。我们不禁要问,如果选择更安全也更有趣的方式,就是晚上到酒吧里喝一杯,来凝聚团队,岂不是更好?

然而,即便我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团队外出举行活动,我也不会选择去学习杂技技能。公司和马戏团之间的共同点已经足够多,无需更多赘述。而且即使我判断失误,在跑跳过程中摔伤膝盖,我也绝不会起诉。葛家蒂先生当时可能未曾在培训班中学会做一名小丑。在人们眼中,现在他俨然已是一个真正的小丑了。(完)

会展业:谁是幕后主攻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日益临近,届时将有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展。由此,上海对于优秀会展人才的渴求也与日俱增。那么,会展业的幕后究竟有哪些人才?记者日前采访了成达高级人才顾问公司副总经理、资深人力资源顾问于波,上海泛域企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王志刚,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华东区总监张明,以及雅式展览、光大会展等公司有关专家。

会展人才“全景秀”

中低端职位,兼职“当道”

会展人才分布在主办方、场馆、搭建、运输等各个领域,与其它行业不同,会展业具有季节性、临时性等特点,相关人才需求在会展举办的前、中、后期并不均衡,真正在会展举行期间忙碌的人才,并不一定是会展业的核心人才,会展业的“核心”是在会展举办前的策划和推广。

在会展业,除了项目经理、活动策划、展会设计等核心岗位外,一些中低端职位主要以招聘兼职人员为主。如会展英语翻译、会展礼仪、会展接待、会展督导。由于这些岗位多是短期兼职,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并不严格。考虑到配合展会主题与主办方的人员素质要求,一些礼仪、接待等兼职职位主要面向在校的大学生招聘。毕竟大学生素质高,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知识结构又比较完善,培训后很快就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会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展会期间人手短缺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才一人身兼数职,一场展览还没完,已有下一个项目在等着。所以,真正能独挡一面的会展熟练人才少之又少。

会展人才“展台”

会展策划和技术、营销人才最有含金量

近几年,会展业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仅上海一年就有展览会400多个。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与会展业务有关的企业近8000家,其中主营会展的企业700多家,在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注册会员的会展公司多达450多家。由此,各展览公司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更是愈加紧迫。据悉,会展企业招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会展活动策划、展览设计、营销以及高级客户经理等方面的成熟管理人才,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其他行业或政府部门转行而来,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调查表明,目前上海紧缺的会展人才主要分为三类: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和支援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主要为会展运作人才,包括研究策划、公共关系、客户服务、会展运营服务等,此类人才专业性最强,需求量较大;其次,辅助人才包括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等;支援人才则包括工程技术、贸易、金融投资等。

★最紧俏:会展策划人才

据张明介绍,前几年综合展比较多,近几年来,会展的发展越来越细化,这一变化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展人才尤其是运作人才需对会展内容有更专业和深入的了解。而在运作人才中,又以市场分析人才、销售人才和项目经理的素质要求最高。

会展市场研究分析人才也就是会展策划人才,是会展企业的关键人才。此类人才往往要求学习能力强,在精通本领域的同时又对多个专业和领域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断地开发出新主题。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触角,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此外,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从业者要能够把自己市场调研的结果,以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非常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从而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最有增长潜力:技术与营销人才

据悉,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人才主要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从我国会展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对技术和营销的需求在未来几年仍会继续增加,尤其缺少那些手头有客户资源,又有海外项目经验的高端销售人才。而申城整个会展业未来2年人才缺口将集中在会展设计师、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销售、项目经理等特定岗位。

专家认为,我国会展业必须致力于培养包括策划组织和现场服务协调两类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须注意的是,会展业是多个行业构成的产业链,链上有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会展公司、各种会展服务公司、会展专业组织、展馆经营企业等,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不同的机构和单位,需要的人才会有共同性,也会有特殊性。共同性应该是懂得会展的基本知识,特殊性则应该是各自的专业。(完)

爱的罗曼史


一次演出的意外,夹断了年轻的吉他手瑞查的右手,他的右手再也不能娴熟地弹奏了。

他砸碎了心爱的吉他,相依为命的爷爷不论是鼓励还是斥责,他都无法重拾演奏音乐的信心。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窗口正对着一位美丽女孩的阳台。她有着宛如天使的垒色长发,蓝色双眸,让人无法将眼光从她的身上移开。每天下午黄昏时分,她都会走到阳台上闭着眼睛微笑,每到这时,就是瑞查最平静最幸福的时候。

突然有一天,瑞查不知道为什么金发美女从阳台上消失了。他的心情开始浮躁,再次感受到不能弹奏的悲伤。麦丽,乡下的风景真是太好了,改日我们一起再去!是爷爷的声音!瑞查赶紧跑到窗口,却惊奇地发现爷爷站在楼下,正在跟那位阳台美女说话。

哦,您弹奏的乐曲也非常地好听,总是充满爱的热情与希望,很感谢您每天下午的黄昏演奏!麦丽的声音真甜美,瑞查的心平静了,原来她每天下午站在阳台上就是为了享受爷爷的演奏。

接下来的日子,瑞查再次看到麦丽美丽的容颜,虽然他很开心,但让他内心纠结的是,他不能亲自为麦丽弹奏这首《爱的罗曼史》,几经斗争,他悄悄地去音响店买了一把吉他,开始练习。

他弹得真的太差了,最起码的和声都弹起来十分吃力,瑞查好几次都想过放弃,可每当在黄昏时看到麦丽陶醉的样子,他总是咬着牙坚持着。

爷爷说:弹奏《爱的罗曼史》,心中一定要有爱!

为了麦丽,瑞查虚心地听从爷爷的教导。他去了乡下,开始像从前那样疯狂地练习着吉他,再也不理会其他。

您好,您是瑞查先生么?您的爷爷突然中风,请速来市医院!接到这个电话,瑞查的心一下子凉了,他慌乱地穿上外套搭车赶到医院。

当他看到爷爷苍老的容颜时,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巴掌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爷爷的病况,为什么自己那么自私?

我要走了,你不要放弃,你一定要为爱演奏下去,我希望有一天你可以重新回到舞台,弹奏出真正充满热情与希望的曲子。

爷爷走了。瑞查悲伤地安葬了爷爷,他将痛楚化为力量,带着爷爷的期待,整个人沉浸在吉他中。

一年过去了,瑞查带着爷爷的希望重新站到了舞台上,用爱弹奏出一首首温暖的曲子,赢得了满场的欢呼和喝彩。

瑞查来到了爷爷的墓前,突然间,他听到后面高跟鞋的声音。原来是让他痴迷的麦丽,她微笑着把花放在墓前:我按照您的要求,一直做那个阳台上的倾听者,现在看来您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您在天堂也会开心吧。

瑞查迷茫地看着麦丽,麦丽转过身微笑着说:我是一个弱听患者,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有一天你的爷爷找到了我,他恳求我去做一件事情,就是让我每日黄昏出来假装倾听美妙的音乐。那次我们在楼下的对话就是故意让你听到的。

瑞查的眼睛在瞬间湿润了,他终于明白爷爷的用意,如果用爱和希望对待生活,人生便会同悠扬的音乐一样令人感动和温暖!麦丽转身走了,忽然她调皮地回过头来对着瑞查问道:你今后还会给我弹奏《爱的罗曼史》吗?瑞查害羞地回答:我会为你弹奏一辈子!

《谁是老板爱的人?》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老板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