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于北京一家合资私立牙医诊所的口腔医师郭培,迄今为止还记得一年前那个最让自己挠头的患者:一个20多岁的女生,牙齿有很多问题,上下牙美容失败,导致持续不断的牙龈出血,还有一颗门牙意外脱落过,牙冠也没有做好,整个呈扭转状。在她的强烈要求下,郭培开始为她拆卸牙冠。黏合得很牢固,结果做到一半,她就崩溃了,哭着说疼得无法忍受,到了号啕的程度。一开始我还能挺得住,跟她说,这是心理因素,因为先前牙齿神经已经被清除了,坚持一下就好。郭培回忆说,但很快,自己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她停止了治疗,坐在诊室的一角开始流泪,她说,这不仅仅是出于某种无力替患者解除病痛的无力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自己以往对技术和心理承受力无比的自信突然之间动摇了。
情绪,是衡量职业倦怠度的指针,正面情绪能够使我们从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快乐,变得更加献身、进取,负面情绪直接导致我们对于职责的疏离,放大一切挫败,办公室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走向分崩离析。然而在今日的职场中,我们的情绪常常被明令屏蔽于工作与服务之外,尤其是在那些经常需要进行情感交互与输出的服务性行业医护人员、销售人员与教师,她们恪守工作信条,不能在病人、客户与学生面前表现出悲伤、冷漠等任何形式的负面情绪,从而完全忽视一点,即情绪本身即是工作社交圈际的产物,它决定我们的反馈与回应。
情感枯竭是衡量职业倦怠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诸如抑郁症与焦虑的重要指标。工作压力是直接导致劳动者情绪耗竭的元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莱德卢森斯曾提出著名的心理资本概念,将其具体定义为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由自我效能、乐观度、希望和韧度四种心理积极状态组成。和蓄电池中蕴藏的电量约定其工作效能一样,个体拥有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高度逆相关性。
2013年初,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约30%的美军无人机驾驶飞行员感到工作倦怠,其中17%已经达到了临床心理学界定的焦虑症标准,与《壮志凌云》中那些身穿增压飞行服、头戴飞行头盔的前辈不同,他们像公司职员一样,工作时间在军事基地中置身于电脑监视屏幕前,然后开车返回位于内华达或新墨西哥州的家中,激烈的战场环境和家庭生活造成了过于极端的分裂反差,五角大楼承认,相当一部分驾驶员的焦虑症已经上升到了战争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PTSD)级别,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的无人机数目陡然上升。在他任期的前9个半月,奥巴马授权下的中情局空中打击次数就已经和乔治W.布什在任期最后3年授权的次数持平,从而导致无人机飞行员承受的战斗压力等同或者超越了实战飞行员的战斗压力。
在诸多工作压力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工作量的无限增加所导致的过劳:过劳带来的不仅是工作效率的下降,还包括情绪上的动荡与内心的矛盾挣扎,而公司与员工之间关于职业倦怠肇因的分歧,会导致双方彼此进一步的误解和更多的矛盾。
工作压力,仿佛健身房里的杠铃加重片,适量可以让你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则会让你痛苦不堪并且崩溃:在健康的压力反应中,随着应激激素进入血液,心脏跳动加快,大脑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暂时关闭,好让更多的资源用于应对手头的挑战。当这些指标长期保持高位,压力就变得有害了,一系列恼人的病症就会悄然降临,包括血压升高、损害心血管系统、危害免疫系统,并引起疼痛、消化不良和失眠,你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暴躁、易怒,对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苛求,然后就是失眠、抑郁、暴饮暴食或者厌食。
5月13日,年仅24岁的奥美中国员工李铮在连续加班一月后,于办公室突发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作为广告创意界的同行,同样就职于北京某4A级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文案的杨颖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我们同事看了以后除了哀悼,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因为广告创意行业的工作性质,感觉这种事情迟早要发生吧。杨颖说自己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一次,睡眠质量也不好,自己渐渐患上了厌食症,常常两三天都懒得吃一顿饭,就靠摆在办公桌上的零食和水果支撑,她说几乎每个同事桌子上都摆着各式各样的胃药,因为每天公司部门的创意会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从下午开到晚上,同事们很少能准点吃饭,饿了就胡乱叫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外卖解决。
虽然杨颖所在的公司已经是国内同行中的翘楚,但没有任何员工心理援助计划:顶多就是大家连续熬了好几天,总监带大家出去吃个饭,喝点酒。工作压力没办法和朋友和父母说,因为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对工作的性质和流程根本不理解,只有广告圈的人在一起,诉苦才会滔滔不绝并得到理解与响应。
确实,职业倦怠综合征患者,往往选择拒绝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灵感受,使问题更加恶化。曾担任通用电气传感与测量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经理、美国特雷克斯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的职业咨询师董一鸣告诉我们,导致倦怠者自我封闭的原因有两个:倾诉本身,也等于一种外向型的沟通,需要能量;第二,有时倾诉对于职业倦怠者来说,就是必须再次将自己的不快再度经历一遍,形成二次伤害。
延伸阅读
高压行业人群,容易职业倦怠和失眠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高压行业人群,容易职业倦怠和失眠》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在入职十年左右时最容易出现“心理感冒”,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职业倦怠和失眠。
西装革履、步履匆匆、充满斗志、精神饱满在很多人看来,在职场中拼杀了十来年的中年人士是最为成熟和自信的。然而,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个心理体检体验活动中了解到,近半年来,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了近300人的心理体检,发现有近两成职场人士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还有人被诊断出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专家指出,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在入职十年左右时最容易出现心理感冒,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职业倦怠和失眠。专家建议,除了每年的身体体检,职场人士更应定期进行心理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心理问题。
问题一:两成上班一族出现职业倦怠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斌介绍,职业倦怠是职场人士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职业倦怠主要发现在入职十年左右的人。他说,其表现特征主要为不想上班,一上班就萎靡不振,工作起来没有动力,浑身不舒服,感觉工作是个负担,得过且过地应付工作。这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耗竭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倦怠症。职业倦怠不缓解,发展成焦虑、抑郁的可能性极高。当职业倦怠的症状影响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时,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问诊。
原因1:压力大上升空间小
张斌指出,职业倦怠主要指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种感觉跟肉体的疲倦劳累不同,它更多的来自于心理的疲乏。有的人是从事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工作的重复度越来越大,无法获取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也有的人是因为压力过大,但上升空间越来越小而产生职业倦怠。他说,职业倦怠在上班一族中的比例达20%,中层干部、40岁上下的人以及入职十年左右的人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中销售、办公室白领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人群。
原因2:现实跟理想差距太大
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麦韵屏介绍,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这是因为很多人对某些职业的最初认识是来源于影视作品,一旦发现现实并非如此,就会失望。例如,有些刚从警校毕业的警察,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大多数警察的工作并非都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在一些处理琐碎的社区事务。这时,他们的个人成就感也会降低,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专家支招:
■适时宣泄。当有职业倦怠感时,找闺密或好朋友倾诉,及时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宣泄出去。同时,远离负能量。因为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对周边的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果一个有职业倦怠感的人,向负能量的人倾诉是没有帮助的,应多跟积极向上的人沟通。
■改变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环境,可考虑自己换一个环境,如跳槽。
■客观评价自己。不要过度否定或抬高自己,并适度改变和完善自己。频繁跳槽的人,也要从自身找原因。
■自我调整。职场人士要有一个合理的职业梦想。同时,要根据现实来规划梦想实现的步骤。
■做好职业规划。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奋斗目标,就容易产生倦怠感。有一定的职业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问题二:过分焦虑追求完美易致失眠
张斌说,职场人士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失眠。据调查显示,失眠的发生率是30%-50%,而失眠症的发生率是5%左右。张斌称,偶尔的失眠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避免的,但它还不构成失眠症。
他说,失眠症有三大表现:一是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才入睡)、醒得早(较平时醒来时间提前1小时)、中间易醒、睡眠质量差、长期感觉睡眠不解乏;二是失眠都发生在有机会、有时间睡觉的时候;三是失眠给自己白天的生活带来了一定损害,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倦、白天困倦、烦躁、易发脾气、工作效率下降等。如果三个条件都具备了,一周失眠三天以上,持续时间达到一个月,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症。
张斌分析,上班一族失眠,有可能是大脑神经中枢系统内部负责睡眠-觉醒周期存在内在的缺陷,从而导致先天容易失眠;也有可能是其本身就是失眠性格,比如过分焦虑、追求完美、强迫、内心易冲突和过分担心自身健康,等等。
此外,不良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一是很多上班一族喜欢在睡觉之前把白天的事情想一遍;二是很多人失眠,因为害怕自己睡不着,把失眠的事情看得太重要,结果越害怕睡不着就越真的睡不着。而且,很多失眠的人越担心自己睡不着,越喜欢想各种不愉快的事情。
张斌说,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交替构成循环往复的睡眠节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等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苏醒。但怕失眠的担心会使脑细胞兴奋,脑细胞越兴奋,结果就越容易失眠。
专家支招:
■保持一定的睡眠压力,拒绝补睡。人只有维持一定时间内醒来才能保证一个好的睡眠,有些人看似合理的睡眠方式其实不那么合理。张斌说,很多人7点醒来觉得没睡好,又睡到8点,或者白天多睡会儿。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他直接的感受好些,但后果是第二天晚上又没睡好,继而成为一个不良循环。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睡眠压力,就要减少在床时间。
他说,通过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可衡量自己的睡眠状况。睡眠效率
■别在睡前思考白天的问题。事实上,究竟有几个问题是在睡前解决的呢?没有!张斌说,有的人喜欢在床上考虑问题,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其实,睡前思考并不会利于认知和分析问题,更多的只会徒增烦恼。正确的做法是干脆爬起来,将真正要做的事情纪录下来。
■30分钟睡不着就离开卧室。张斌说,在卧室中进行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太多,不利于建立睡眠和床/卧室的单一的条件反射,在床上保持清醒状态反倒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可能会建立觉醒反应,即一躺在床上或进入卧室就很清醒。因此,如果躺床上半小时都睡不着,干脆离开床,等想睡了再回来。
■睡前4小时不要剧烈运动。张斌说,做运动是很多人改善失眠的一个方式,但运动不是最核心的方式,它不是显著改善睡眠的方式。剧烈运动使人过于兴奋,不利于睡眠,但散步、瑜伽等轻缓运动有助入睡。
■增加户外活动。张斌说,因为光照量可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促进睡眠。而灯光跟日光是不可比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白天增加户外活动。
上班一族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了近300人的心理体检,发现有近两成人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还有的被诊断出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麦韵屏也介绍,他们曾在某公安局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参加测评的48人中,有12人,也就是有1/4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
此外,他们在不久前13名广东媒体记者集体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做的心理体检中也发现,媒体人也存在心理亚健康的问题。此次体检采取的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结果显示,有3位记者出现了心理亚健康,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较为突出。
职场心理:到了职业倦怠期,该怎么办?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职场心理:到了职业倦怠期,该怎么办?》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好无聊啊,完全不想工作,到底什么时候才下班……”,相信不少人会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时候其实大家就处在了职业倦怠期,不仅无法创造工作价值,还会对自身健康、周围人情绪造成一定影响。那么,面对职业倦怠期,我们该怎么办呢?
辞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边际递减效应”,即每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就会递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吃第一块三明治的时候会觉得很开心,吃第二块的时候仍然觉得不错,而到了第三块、第四块的时候,三明治带来的边际效益,即新增的享受就已经很低了。
工作也是如此,当你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都在干同一份工作,那么此时消耗的年份或者需要投入的工作量,它们带来的新增享受已经远远低于当初的满足感了,因此心里的落差也会越来越大,渐渐走进职业的倦怠期。
因而一到职业倦怠期,就想着辞职的话,其实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任何一份工作的开始都如同吃第一块三明治,我们会很有满足感,而越到后面越味同嚼蜡。难道每次都换一份新工作来逃避吗?因此,面对所谓的职业倦怠期,逃避并不一定有作用,不如好好正视它。
要学会自我超越
职业倦怠又被称为职业枯竭,根据资源守恒的理论,当你工作所需的资源消耗率高于补充率时,便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时也是发现自我不足的最佳时候,此时若能以枯竭为契机,掌握新的技能,对自我的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实现自我超越,那么也会使得职业生涯产生质的飞跃。
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学会肯定自己的工作。学会肯定自己的工作,让自己觉得这份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时在完成工作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减轻职业的倦怠感。其次在职业枯竭的时候,寻找新的兴趣突破口,进行必要的补充也有助于成功过渡职业倦怠期。职业困境出现的时候往往也伴随着机遇,当克服了压力,往往会使职业生涯也会迎来新的突破。
要以内在动机提升工作体验
许多人以为,工资不过高福利不够好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我们把工资看的太重,丧失了工作的初心才最终走向职业倦怠。
但其实,在没有办法改变工资和福利情况的同时,大家还是要想想自己这份工作是否真的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就比如许多远赴他乡的最美教师、天未亮便开始清扫马路的最美阿姨,他们的工资并不高,甚至不及普通中层的三分之一,但是孩子的教育、城市的清洁本身就是工作的意义。
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求我们彻底摒弃物质,而是在追求实现物质的过程中,寻找到一开始工作的初心,树立一个高于物质的工作目标,正确看待工作的意义,这也正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环。
真正的潜规则,都是明着来的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真正的潜规则,都是明着来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当我们走进办公室,一定会能遇到一大把明目张胆的潜规则,比如:得罪老板的秘书或司机就等于得罪老板;人家地盘上的事即使为了公司利益也绝不能主动插手帮忙...
之所以大家都知道却仍然不能当作明文规定去四处宣讲,就是因为这些规则虽然被广泛认同,且有实际作用,却有碍道德底线,上不了台面。大家心知肚明不吃亏就好。
中国人的观点:潜规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不成文又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规律,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各行各业,不遵守就不得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西方人的观点:这里都是明规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明文规定的CodeofConduct(行为准则),但准则的解释权在公司。不过公司一般看见也摸不着,公司会怎么看你还是老板说了算。
高手点评:潜规则本身就是各行各业强势群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能同时做君子和魔鬼的双面人才能更好地控制局势。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不潜别人就早晚会被别人潜掉。
办公室总攻略:
其实潜规则透明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家都明白了也好提前努力。让我抛几块砖,看看有多少办公室潜规则可以明着来?
1.同事挑战你的时候,你以德报怨么?
有人发邮件指责你的疏漏,你是暴跳如雷,还是急于解释,还是索性CC、BCC一群人来抗诉,请大家来评理?也许通过群发抗诉你能赢得一件事的胜利,却会给老板们留下不求上进、不堪大任的印象。如果采用以德报怨的回复,感谢对方的警示和监督的同时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然后表示下次一定会改进,不仅更能让人采信你的解释,还能让人感受到你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反衬出指责你的那人的狭隘,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多得。
2.老板拍砖,你跟着扔臭鸡蛋没有?
老板指示你照做已经稀松平常了,关键是要提高和老板并肩作战的能力。老板向谁拍砖,千万别忘了马上跟着丢过去一枚臭鸡蛋,千万不要以为老板吃了瘪,你和部门里其他同事就能独自精彩。
3.今天你讨好人事和行政部的美眉没有?
不要以为你是业务骨干,职能部门就要无条件为你服务哦。做人不要太张狂,跟职能部门美眉搞好关系没坏处,至少你总能悄悄了解到自己的薪资在公司是否够合理;哪个老大在公司的前景比较远大;最要紧可以早点知道公司部门整合分拆、增设的新岗位或裁员动向,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争取先机。记得逢年过节收到的月饼、蛋糕和小礼品都跟她们分享一下,情谊换情报。
4.今天你感动小人没有?
不耻公司里的小人,却也用不着去得罪他,虽然他不能帮你,却能很容易地毁你。如果小人能自动站在你一边,那么对你有百益而无一害,因为你的对手从此就危险了。感动小人其实很容易,因为他们注定是孤独的,也需要傻根式的信任和友好,能不能敌为我用,就看你的姿态了。
倦怠,是你人生中的重大危机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倦怠,是你人生中的重大危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
说这番话的不知是何许人也。但是我觉得这番话确属经典。人们常说什么人生苦短啊!也有一些悲观论调者,又会说:漫长的人生多苦恼啊。那么人生究竟是短还是长呢?个人有个人的体会。比方说,当你觉得失意的时候,你当然会觉得这人生实在太长了。那么但你得意的时候呢?你又会觉得人生真的苦短了。
那么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何在呢?很简单,那是因为你的精神倦怠了。那么怎样才算倦怠呢?着倦怠的情绪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倦怠者,疲乏,懈怠也。
《礼记礼器》里写道: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而在《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里却说:老妪听见,只做不知,毫无倦怠。
现代作家叶圣陶在《倪焕之》十四里说:兴奋以后的倦怠与熟悉以后的玩忽终于出现了。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里,我们可以大概明白这里面的含义了。人们常说:为了做好某某事情,我会永不倦怠:那么这里的倦字,就是疲倦、疲劳甚至厌倦的意思;怠,是放松、厌烦的意思。永不倦怠合起来就是永远不放松不感觉疲劳(地干某件事情)。
还有一种所谓的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麻木不仁的现象。
职业枯竭(Job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枯竭可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
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弗鲁顿博格(Freudenberger)首次把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描述工作者与工作之间由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
这一个名词的应用与提出,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认为是现代人的职业病。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职业枯竭的高发期阶段,现代人对工作的厌倦时间越来越短。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工作枯竭症。
根据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2006年4月18日发布关于2006年第二季度的《中国翰德就业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33%的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愈演愈烈。目前,职业枯竭逐渐蔓延到众多行业,而在商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员工无论身处高级管理层,还是基层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压力。商场信息瞬息万变,工作节奏超快,压力的超大,使得这一个群体产生枯竭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据中国职场焦虑调查报告:普通员工荒废感高达64.57%,有35.54%的白领人士表现出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那么我倒是想请咱们的朋友们,问问自己,职业枯竭是否已经悄悄逼近你了呢?如果你自己还没有把握来认定,那么我诚挚地请你们对下面的问题做出Yes或者是No的回答。这倒有点像那个风行一时的《中国达人秀》评委们的口吻。那么请你做好答题的准备:
1.你的情绪变化无常,并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担心。
2.你总感觉自己的精力透支,经常有即将坍塌之感,失眠现象严重。
3.你的记忆力糟糕、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4.脾气暴躁,为一点小事动怒。
5.经常加班,每天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
6.经常胃痛、头痛、背痛,感觉全身乏力。
7.一想到上班心情就低落,总是盼着假期快点到来。
8.和同事关系紧张,想到见上司就发憷。
9.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对家务活也提不起精神,过分贪睡,饮食不规律。
10.自我评价降低,经常有失败感和无能为力感。
对于以上的题目,如果你做出Yes回答的问题已经达到4个,那说明职业枯竭症虽然没有侵入你的生活,但已经为期不远了;如果你做出Yes回答的问题已经高达5个或者5个以上,那说明职业枯竭症已经侵入了你的生活。
不过我还是劝你不要惊慌失措,俗话说的好:心病需用心来医。这一切在我看来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只要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这个病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文观点:
很多人认为一定要找一份有趣的、有价值的工作,而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有趣、有价值的。
梦露曾说过: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不配得到我最好的一面。工作也是这样。
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份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完全发挥的职业就不会出现倦怠感。所以人们经常会被新手的好运迷惑,轻率做出转行的决定。希望找到一份真正热爱的、值得去做的事业是很好的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马上就要实现这个梦想。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需要你用更强的能力去填补。
耍小聪明,倒不如积攒你真正的实力!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耍小聪明,倒不如积攒你真正的实力!》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总是有很多人不停地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这个年代会耍小聪明的人更有前途。其实不然,或许你通过一些小聪明暂时获得了老板的青睐,那也只是代表你比别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然而,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实力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老板交代的事情不能出色地去完成,老板只会对你比一般员工更加失望而已。
很多职场新人出入职场,为了尽量表现自己喜欢在工作或者为人处世的时候耍一些小聪明,比如说工作刻意地加班,全部工作都已经完成的时候,故意留意着老板下班的时间,只要老板还没有从办公室走出来,自己就一直假装努力工作着,忙忙碌碌的样子,但只要老板一下班,自己就像着了火一样地从位置上离开,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很多人只是为了给老板留一个勤奋的好印象,但事实是你在假装加班的条件下,业绩一直毫无起色,甚至花上别人两倍的时间却业绩平平,很可能让老板觉得你的能力不足,这样反倒适得其反。其实加班这件事本来是好的,但是你得证明自己的成果。
也有人借着职业关系允许在工作时间使用QQ这个便利条件,在上班时间同时开着三个QQ,趁着老板没看见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聊天上,等到老板办公室的椅子一响,就一敲键盘,各种窗口全部隐蔽,这种人,恐怕离解雇也不远了……
不要以为耍一点小聪明就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用。作为职场老手,领导怎么可能看不出你的那一点小伎俩?领导喜欢聪明的员工这没错,但更喜欢把聪明用在工作上、工作能力出色的员工。真正屹立职场的成功人士,都是靠着本事、凭借能力立足的,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时刻学习充电做好自己,用实力点亮职场,才是真正的职场之道!
《掀开职业倦怠的真正面目》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心理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财务的职业规划”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03-25 03-25 03-26 03-25 03-25 03-26 03-26 03-26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