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钱志龙在阿里巴巴的十年》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钱志龙的10年青春,同样也是阿里帝国10年的剧烈成长史:1999年,刚刚从浙大物理系毕业不久的钱志龙翘着二郎腿,坐在杭州大厦对面的高级写字楼里,在那个台式机都还不多见的年代里,他2米长的办公桌上就放了2台Toshiba的笔记本电脑,他的老板曾经是将富康汽车引入中国的首席谈判官。

隔着透明磨砂的玻璃隔断,他看到一个小个子的35岁男人带着2个马仔到公司来谈整体收购,心里一笑,他去过这个小个子男人的公司,在一个名为湖畔花园的民宅里,硬塞着三十几号人,遍地都是机箱网线,远不如当时他的办公室来的干净整洁。对,那个小个子的男人名叫马云,他背后的两个马仔一个叫孙彤宇,一个叫谢世煌,如今已是传说中的18罗汉。

在大年初七大雪纷飞的晚上,接到彭蕾的第7个游说电话的时候,钱志龙被说动了,成了阿里萌芽时期的第75号员工,当时他也没想到,若干年后,他将以同样的手法去游说很多人

这是一个太长的故事,在淘宝商城发源地华星创业大厦对面的5楼,见过了近10波访客之后,短暂疲累中的钱志龙点了一根烟,以每秒200字以上的超快的语速开始回忆过往这段纷繁的历史不但囊括了钱志龙的10年青春,也披露了大量从未面世的阿里系野蛮生长时期的成败细节,饱含着阿里人的果敢与决绝。

10人产品分队,一年3亿利润与70%的中国出口

在钱志龙加入阿里的第一年里,阿里巴巴还只是个有着百人规模,奇怪的名字,喊着要把中国搬上互联网,却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的初创公司。要说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蔡崇信的加入与牵线让阿里巴巴拿到了高盛领投的500万美金,弹药充足。

那一年,互联网在国内刚刚兴起,企业建站的需求巨大:手工建设一个包含企业简介,产品列表,联系方式等四五张页面的网站,挂到服务器上,再解析一个域名,收费2万,供不应求。假如之前已经做过一次,再复制的话成本可以则降到500元左右。两者巨大的落差使得模板化建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且模板化还意味着只需要使用普通员工更换文字图片就能操作,并不需要专业码农,这正是钱志龙原来公司的主攻方向。zc530.cOm

但互联网并不像商场街道,拥有一个网站并不代表有人就会进来,酒好却怕巷子深,流量问题依然无法解决。马云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将企业模板化建立的网站全部挂在一个叫做alibaba.com的域名下面,并拆分成企业简介,产品库与供求信息等几大块,任何人有商业需求就可以直接来这里搜索,主要目标是海外客户。这就是阿里帝国赖以起家的中国供应商,在商户圈内被称为阿里巴巴英文站,在阿里内部被称为B2B业务,即后来在香港上市的业务模块,钱志龙的背景使得他自该项目立项时就成为后道产品线的总操盘手。

中国供应商的出现恰好站在了中国外贸出口10年黄金期整体启动的时代风口上:浙江,江苏,广东的制造业开始大量接受国外的订单,以近乎原来一半的价格掠夺了整个欧美地区原本属于犹太人的市场,廉价的中国制造开始了长达10年的面向欧洲美洲的倾销。而背后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中国近10年里每年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外贸出口中,接近7成的网上交易都由中国供应商这个平台撮合而来,市面上几乎没有竞争者。

最早的外贸格局是,工厂只管产品的生产,外贸公司拿样品全球参展,拿到订单后分发给工厂,国内展会以广交会为最大,外贸公司则拿走了这个链条里最大块的利润。钱志龙说,中国供应商的出现则取代了外贸公司和广交会两个角色,使得厂家只需要在alibaba.com上发布信息就可以接到国外订单,拿回了利润的大头。钱志龙说,但因为是新兴事物,所以最初的市场教育成本很高,销售人员不但要卖服务,甚至还要替工厂去外贸公司挖人来负责整个出口流程,可以说很多客户的整个销售体系都是阿里巴巴的员工帮忙建立的。

最早的中国供应商其实还分线上线下两条线,线上海外用户通过雅虎和google搜索中国制造的产品信息,当时恰恰只有我们能大量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内容生产,所以这两大搜索引擎抓取到的各种商户联系方式,产品价格最终都是承载在alibaba.com这个平台上。而我们几乎没有做什么广告投放。钱志龙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阿里会与雅虎合作的重要原因。而在线下这条线上,我们将平台上客户集合得到的联系方式与产品价格全部刻在一摞光盘上,每年广交会都去发光盘,当时还有家竞争对手叫环球资源的,是将客户信息印刷成纸制品分发,他们一册不过几百个商家信息,我们一张光盘就是5000家工厂的产品与价格。钱志龙说,那些年里广交会一直拒绝阿里巴巴参展,别人家一个展位就一家公司,阿里一个展位就等于5000家公司,变相抢了广交会的生意,所以接连好几年,阿里巴巴都会在广交会隔壁租下一幢楼来自建展位。

2003年非典一役对钱志龙与中国供应商来说意义非凡,非典那一年,老外都不敢来中国,但采购还是要继续,很多老外就开始上网搜索,发现用alibaba.com一样可以做采购,不用跑广东去看展了。从那时起中国供应商就进入了猛烈的上升期。钱志龙说。

zc530.COm小编推荐

阿里巴巴童文红的励志启示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阿里巴巴童文红的励志启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导读】:童文红被称为阿里"最励志"的合伙人。童文红进入阿里的第1个职位是公司前台,之后陆续担任集团行政、客服、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工作,现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兼菜鸟首席运营官。

阿里巴巴童文红的励志启示:以老板的心态打工

随着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从前台干到亿万富豪,童文红被称为阿里最励志的合伙人。

2000年,童文红进入阿里的第1个职位是公司前台,之后陆续担任集团行政、客服、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工作,现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阿里上市后马云背后9位亿万富豪的女性合伙人之一。

童文红的职场励志故事再次证明了坚持和努力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一个员工,你习惯跳槽,你一进公司就谈利益,你一天到晚都想着几点下班,什么时候放假,作为初出茅庐者,你知道老板是怎么想你的吗?很多时候,如果你想让老板得到你的赏识,最好能以老板的思维打工

如果一个员工的思想不对,那么这个员工学历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员工。因为一个人的思维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想法会决定一个人的做法。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最重要不是看员工的学历、年龄、经验、身高、长相,而是看这个员工是否有一个好的思想观念。

那么,什么样的思想才是好思想呢?看一个员工是否好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站在企业的角度,老板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一个员工处处能为企业着想,为老板着想,那么即使这个员工只有初中学历,也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好员工。

特别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家都在急功近利追求自己的回报,有多少个人还在为对方着想啊!如果人人都强调个人的利益,而忽视团队或企业的利益,那么这个企业还能发展吗?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受企业欢迎,不是企业真的不要人,而是企业害怕那些一进企业,还没有为企业立下半点功劳,就在跟企业老板谈利益,谈回报的人。虽然大学生读了很多书,有知识,有文化,但是这不能足已证明大学生就很有能力,能为企业创造业绩啊。老板在没有看到你的成绩之前,凭什么给你那么高的薪资待遇呢?

一个要成长,要成功就千万别计较,人生的成功在于一生,而不在于一时。为什么有人打工一辈子还是打工仔,而有人打工几年当上了老板。其实,影响一个人能否当老板,关键要点不在于学历的高低,不在于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这个员工是否有老板的思维观念。一个员工看得是一个月的收获,一个经理看得是一年的收获,一个老板看得是一生的收获。一个人能看多远,决定了你能成就多少。越是计较眼前得失的人越不会成长,成功。人生的成功必须遵循因为定律。要想成功必须先沉淀,要想出气必须先受气,要想抬头必须先低头,要想出头必须先埋头,要想得到收获必须付出代价,可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这样做,当然也就与成功无缘。

虽然这些是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往往很多员工就没有弄明白。他们一到公司上班,不是在想着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创造财富,而是想着我这个月工资是多少,多久放假,几点下班等等。如果一个员工以一个打工仔的思维方式在应付工作,那么这个员工学历再高,工作时间再长也不见得会有多少出息。因为老板不欣赏打工者思想的员工,对于一个不关心企业利益,不控制企业成本,不提高企业效益,不承担企业责任,不关心企业前景的员工,那么你是没有晋升机会的。

所以好员工必须有好思想,你需要用老板的思维方式从事你的工作。

同样的道理,即使你是一个低学历的新员工,如果你以主人的心态思考问题,随时为老板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那么有一天企业有什么好的发展机会,老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因为人都是相互帮助的,越是为老板着想的员工越能得到老板的重用,越是自私自利的员工越得不到老板的认可或提拔。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舍不得,得不到,这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然而,有太多的员工就是做不到,他们一天到晚就是在工作计较,在报酬上比较。总认为全公司人都占便宜,就是他吃亏,所以这种员工工作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贡献,他们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可是,越不付出越没有回报,越没有回报,他越不想付出。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自己最后被企业淘汰,被市场淘汰。因此,今天的求职者,他们之所以失业,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不对。

员工根本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老板凭什么要你吗?因为企业不做慈善,他们没有养你的义务。一个新员工,虽然你的学历很高,在没有为企业创造业绩前,你凭什么要高薪啊!

你不承担责任,凭什么要老板给你发无责任底薪啊!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都没有信心完成,老板又怎么放心用你呢?所以这就是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老板招不到员工的原因。大学生要求老板先付出,再工作。老板要求员工先创造价值,再支付报酬。

关于我的十年职场生活的创业故事


1993年圣诞节前,作为一个合作项目的副主管,我与领导和同伴来到四季如春的天使之城——洛杉矶,开始了与美国一家著名的国防电子公司的合作。刚刚安定下来,中美双方公司的人员便迅速组成了项目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双方的工程师却出现了争执——都认为应该是对方负责电路的设计。异常紧张的项目突然陷入了停顿。事实上按合同规定,这项工作应该是美方的责任。我不得已找到了美方的华裔项目经理。他看过合同后说:嗨,这种事在美国是再简单不过的了。随后他将美方的主管工程师Pete找来,将合同请他看一下。Pete看过合同之后,二话没说赶紧去工作了。此事也没对我们下面的合作造成任何影响。双方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这件事当时并没有让我特别留意。相反,第一次与美国人共事的我们,尽管与对方相处的十分友好,但是我们在背后却常常表现出了对美国工程师的轻视。普通的美国人确实有些像大孩子,头脑比较简单,好像不如我们的工程师聪明。

半年之后,完成了样机的试验我们回到了国内,开始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准备。同时我也成为了部门的负责人。又过了半年,我对管理工作的困难有了许多的切身体会。在一次从北京返回深圳的途中,飞机上放映了一个史泰龙主演的电影。影片充分地表现了美国人性格简单直爽的一面。它使我猛然回忆起了Pete的事情。我不禁问自己:如果Pete是一个中国人,他会那么痛快地服从合同的规定而又不影响下面的合作吗?他是否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心或者面子受到了伤害?甚至认为是我们故意和他过不去?我意识到,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心理结构上的差别,实在不应该成为我们对美国人的做事方式不以为然的根据。我们中国人的聪明举世公认,可是她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基本素养上的缺陷,大大地打了折扣。这使得我们与那些我们认为并不聪明的民族之间的竞争,更像是龟兔之间的赛跑。

美国人的普遍的单纯,自然有幼稚甚至愚蠢的地方。但是,它却使得人与人之间,少了许多我们中国人常见的彼此的无端猜疑,少了许多有害无益的内耗;在工作中,大家能够就事论事,而较少发生意气用事和情绪化的冲突;在个人行为上,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个性,更容易服从规范的管理的约束,在整体上保证了大规模协作和管理的可能性;它也使得管理者的精力,更多地注意在事情上,而不是人员之间的矛盾,是非和情绪上。而这正是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的文化社会基础之一。

相比之下,在中国可能由于历史的悠久,人们的心理结构普遍比较复杂,具有相当强的非理性的情绪化倾向——敏感,多疑,内向和多变。在相互交流时,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旁敲侧击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多,就事论事,直截了当的情况少;在工作中,横向攀比的多,按客观标准行事的少;在做事的过程中,喜欢不分场合的标新立异,不容易保持持久的专注和服从管理规范;工作的业绩表现,常常受到自己心理和情绪波动的影响,而不是自己的能力的正常发挥。这些问题,在聪明,能力强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员身上表现的有时更为突出。

几年来,在管理中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的团队。随着经验的积累,我逐步通过从小事和容易处理的事情开始让大家养成好的工作作风,建立公开,透明和平等的内部沟通,工作和评价管理规范。这使得我后来带的团队成员,逐步适应了抛开个人喜好去就事论事,将问题摆在桌面上一起讨论,而不是背对背的议论和猜测的共事原则;面对工作中出的问题,团队内部员工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评;部门的内耗明显降低,彼此的配合多了许多默契;员工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评价趋于客观,心理的稳定性得到改善。为了更有效的建立和实行平等,开放和透明的工作方式,我和普通员工一样,在开放的办公室的普通工位里工作。有人认为我这是故作姿态。事实上,管理者的以身作则,对下属永远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力。那些无法适应或拒绝接受这种简单和公开的工作方式的员工,则陆续离开了团队。

应该讲,人的心理结构的改变,是相当困难的,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见到效果。在一次部门会议上,当我明确要求员工今后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带到工作中来时,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员工当时就跳了起来,认为这个要求太高,至少短期内他自己做不到,尽管他自己也承认这个要求是正确的。理念的认同和现实的行为,常常有着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差距。但是,我们这些IT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在经验,资金和技术积累等各个方面我们都没有优势,如果在人员基本素质上再不如他人的话,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参与竞争?许多基本素质的提高,是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完成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管理人员无法回避的,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别人为我们培养出一代适应未来竞争环境的新人。

现代工业发源于欧洲,繁荣于美国。美国还奇迹般地造就了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百年以来,它固然有其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而且与我们相比——美国很多人自己也承认,它确实没有文化,没有历史。但是如果不承认其社会基础包括文化和价值观对其百年的繁荣强盛所起的核心支撑作用,那几乎便近于自欺欺人。现代经济是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基础而存在的。评价文化的优劣,实在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但是,当我们必须面对现代经济带来的国际化竞争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了现代经济成长所必需的那一部分文化和价值观。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没有选择,也不能以任何其他的理由来回避——那样做唯一的作用便是浪费我们自己发展的时间。

奋斗史:一个清华差生的十年历程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奋斗史:一个清华差生的十年历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导读】:这是一个清华差生的十年奋斗史。当年大学毕业,他们系里三分之一出国了;三分之一推研了;剩下最差的三分之一,入社会找工作。他就是那最差的三分之一。

我的故事里有三个人:我自己、我大学同宿舍的哥们、我第一个公司的直接领导。我们三个都是学建筑设计的,我哥们和我同年,都是80后,领导比我们大5岁。讲讲这几年经历和感触。放在一起可以有个比较。我是认认真真据实写,希望给大家点启发。

先讲讲我们的现况:

我:现在辞职了,辞职前在一个地产公司做设计经理,一个月基本工资16k,月补助5K得拿发票换。年终奖看公司效益,去年十几万,今年可能很少。

我同学:自己开了个设计所,挂靠的某大院。今年自己到手估计70W。(当然这是他告诉我的)

我前领导:现在是那个公司的集团副总,年薪在7位数,关键是还有公司的股票分红。

2004年

大五准备毕业。我的成绩在年级偏后,我同学设计很好,但是高数挂科了,所以我们都悲催的没有被推研,只能找工作了。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当时还不是很有名,但是拿了很多地;我同学去了一家大设计院,解决了北京户口。那时候我们工资都不高,我一个月才3.3k,季度有奖金;我同学更惨,基本工资只有1.2K+项目分成。而且悲剧的是当时我俩都不知道能拿多少奖金。

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我们合伙租了一个房子,在东三环,两室一厅,1800一个月,我们一人900。不过物价也低,一个羊肉泡馍5元就有好多好多羊肉了;8块钱的鱼香肉丝满满一盆子,我能吃两顿,午饭一顿,晚上打包一顿。北京鲜有房价过万的楼盘,潘石屹的建外soho卖1万多就让人惊为天人。

我进公司就跟着我现在的领导,当时他是设计部的部门副经理,据说是这个公司招的第一批名牌大学生。随后几年他飞速提升。我佩服他的胆识那时建筑系学生是以进地产公司为耻,大多去设计院画图或者去规划局做公务员。他在公司没有敌手,迅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在刚进公司时,我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都是在他手底下养成的。比如他每周都会把要做的事情列成1234写邮件发给我们,要求我们拆成每天要做的事项,早上发给他。白天做自己的事,下班后再开会,把做完的销项,没做完的讲困难,他再给我们解决。

刚进公司的时候,他还经常请我吃饭,很详细的和我讲工作方法。这些东西对我一直很有用,甚至受益远超过大学的课程。其实社会上大量需要的都是你能把一件事有条理按时保质的完成,至于创造力和个性,那是少数达到尖端的时候才需要的。

还有一件事也是我记得很清楚。公司拿了一块地,我们做户型研究。他叫我去画几个出来,我刚毕业,一股冲劲,第二天就得意洋洋的拿了一大堆自己设计的带三角的多边型的户型给领导看。他啥也没说,给我一本土的掉渣的深圳住宅设计全集叫我翻翻,然后他画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户型给我。后来他跟我讲:别人不在乎你对他们炫耀什么,而在乎你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有理想是好事,但也要面对现实。

这年我几乎天天在加班,因为很多事情都不熟练,又不想耽误事,每天都要十点多才弄完。终于到三个月发季度奖金的时候,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2W的现金,我当时就傻了,老子第一次拿这么厚的钱啊。然后他告诉我他升成正经理了,所以钱由他发,原来的经理滚蛋了。
这时我设计院的同学正在每月1.2K挣扎着,为了生活费,他还拼命的给原来的老师干私活。我请他吃饭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优越感。

2005年

05年是关键的一年,令我至今难忘的大事是我同学还我钱了。

经过是这样的,他每月1K2的工资,刨去房租只剩下300了,而且他还经常冲老大请人吃饭喝酒唱歌,所以钱根本就不够,而他苦逼的设计院居然到年底都没有清帐。于是他除了每天晚上蹭我饭之外,还经常管我借钱。

那个时候我经常加班,但不管多晚他都会等我回来,然后舔着脸说去吃夜宵吧,你看我一画图连时间都忘了。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同出同进,以致房东一度以为我们是基友。吃东西的时候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又没钱花了,然后我就会借他200、300的。但他有个好处,每次借钱都会拿本子记下来,然后到月底就说:我又欠你XXX了。每月不多,但从9月上班到年底,他也欠了我1W多了。

终于过完年,他的一个项目结了。有一天他神秘兮兮的说:我请你吃饭吧,吃好的。我说:你不是没钱吗?他说:发奖金了。我再找个银行把欠你的钱转给你。

然后他拿出他的小本本,噼里啪啦一算,就和我去银行了。但他请我吃的所谓好的,就是在劲松桥的一个叫富丽客的自助餐厅,一个人才48块钱。当时我一边吃一边骂丫:孙子,我借你的钱的利息都不止这点饭了!

第二件大事是魔兽世界公测了,这导致我沉迷了好久,并损失了2W块钱的季度奖,并且损失了一次向上爬的机会,这是让我最痛心的一件事。那段时间我每天按时下班回家下副本,玩到凌晨3点,导致工作效率直接下降。最后忍无可忍的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痛批我之后说:直到现在我都不敢把一个项目设计完整的交给你管理。这使我痛心疾首且痛改前非。

第三件大事是我买房了。当时北京的房价微微开始冒头了,让我萌生了买房念头的,是有一次一个温州的姐姐直接摸到我们董事长办公室,半天出来了。后来公司流传开了,这个姐姐一下买了15套,这让我一下有了紧迫感。

上半年我到处看房,主要集中在东三环(公司的房当时有点远),发现国贸及以北我依然买不起了,往南过了通惠河,一看:靠,和乡下一样,但房价还没有那么悲剧,想反正就隔河相望嘛,就凑合吧。

钱一部分是我自己攒的,我在第一年除了买衣服和供养我同学之外,没有什么开销(大五的时候我和我女朋友分手了,她去了深圳,悲剧)。半年下来存了6W多,后来家里又凑了17W(我是啃老,很丢人),本来打算买个90多平的二室一厅。

然后我就跑去单位开收入证明,我领导也正好走过,就问:买房还是买车啊?我说:买房。他问:多大的?我说:90平米吧?他讲:这么小以后肯定不够。我讲:多了我也买不起啊。他就讲:买大的,我让公司给你先开10W,然后从你以后的奖金里扣。

这一扣就是1年多啊,但就因为这句话,我的房子多了30平米,这是我最最感激他的地方,因为这30平米,比我现在的1年工资还要多的多。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我妈每年一次的时候在亲戚朋友那儿必炫耀的材料。

买完房子之后,我的压力一下就大了。我和家里合计,我自己还1.5k的贷款,家里帮忙还2k多的贷款,等到交房再租出去。但关键是我没有奖金了,而且不能失业,每个月也只能剩下2K不到。恰逢我们的房东想涨房租,我就和我同学说咱们退租吧,他说也好。然后我们在东南五环附近租了了拆迁房,开始了我们最苦逼的一段生活。

每天早上我们得6:50起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达公司。只能买两个5毛的包子做早饭,然后去公司换上西装,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最怕加班,末班车是22:10,要是没赶上,那就只能在公司睡觉了,后来我在公司的洗手间了备了牙刷和肥皂。

现在回想起来,买房就像场豪赌,只不过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赌对了。好多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但我觉得这样讲又有点犯贱,过后看谁都知道是机会,但置身其中谁又能看透呢?

更加苦逼的是,公司在这段时间找香港梁志天做室内设计,而且指定要在香港做,我负责这个项目,于是经常飞香港去事务所盯图。当我怀揣着10块人民币走在琳琅满目的打折货柜之中的时候,心中暗自涌起一种苦涩。工作顺利了不少,这感谢领导的悉心培养,很多东西知道了怎么去做,再做就是熟练的问题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了他受老板赏识的原因了。

一、工程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他去巡查工地,工程经理也陪着。有很多东西做得很糙,然后我领导就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着说着,他突然拿起一个混凝土块,冲着一个完工的部分一砸,然后说:重新做吧。就扬长而去了,留工程经理傻愣着。

从此,工地施工的时候都知道要找我们研发部确认,施工质量好了很多。这事很快传到老板耳朵里去了,年底他就升为北京公司副总了。但这件事也埋下了很多后遗症,最终也成为我离开这里的原因之一。

二、销售部的人跟我要一个报告,但这个东西应该是他们找广告公司做的。他们找我的时候,我正在忙别的事情,就随口答应了,后来也就忘了。第二天他们没拿到东西,就找我领导投诉了。

领导下班找到我,我就很委屈的说:这东西不该找我呀。他问:你答应了吗?我说:我随口应了一声。他说:既然不是你的事情以后不要随便答应,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而且做了一定要做好。然后我们两个一起熬夜把东西赶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他把东西发给了销售,同时附了封邮件讲这本来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情,但东西是我熬夜赶出来的,建议以后这种事情最好找广告公司做。其实职场有尔虞我诈,但有个道理,你想要立足,就得让自己可靠可信。

2006-2007年

对开发商来讲,这是鸡犬升天的两年。什么叫鸡犬升天?用一句我们老板的话讲:你就是弄条狗来摆在售楼处,它都能把房子买出去。

我看到了售楼处门口排起的长龙,人们彻夜排队为了一个买房号,还有人雇佣民工排队,拿到号的人好像拿到了未来,满脸洋溢着兴奋。我清楚的记得公司一个楼盘开盘15500,第一天推出的200多套房一抢而空。

晚上我们跟销售一起吃饭,销售总监说,咱们涨价吧,就涨3000好了,第二天200多套还是一抢而空。像儿戏一般的涨价,像儿戏一样的售罄。这是地产商最暴利的两年,暴利背后是再高价拿地,再银行贷款,上市圈钱,整个市场冲入了巨量的资金,房价和打鸡血一样,离老百姓越来越远。

对我来说这是好运的两年,高额的利润,可以让公司在开发的时候,不在对成本投入斤斤计较。想做作品,这种状态最合适了。公司拿了几块好地,做酒店,做写字楼,做商业。北京公司从单项目运作变成了北方区的总公司。对于我的领导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很快,他的头衔变成了北方区集团总裁。悲剧的是,我的职位还是职员。

公司招了一个研发部经理,和政府是有点关系的,变成了闲职。冲在前头干活的还是我们原来这批人。这阶段我感觉我在扮演大内太监的角色,这让我很不爽,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工资涨了好多,每月工资已经有7K了,还有季度奖金,再加上07年我跟着好多老头老太冲进了股市,加上拼命的干私活,两年下来到年底的时候竟然存了40多W。

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拿地、策划、委托设计、开会汇报、报规报建、配合施工,这些事情好像机械一样的重复着。我开始越来越少的加班了,我有小弟了。我开是把越来越多事情交给别人去干而不是挽起袖子自己干了。这时我开始理解我刚工作时,领导为什么要手把手教我干这干那。一件事也许他干只要一小时,教会我要十个小时,但以后他就不用再花时间在这件事上了。

还有刚毕业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很牛B,只有自己干才是最好的。做得时间越久越发现,社会上牛人多的是,而且人家是几年几十年干这个,设计我不是大师,施工图我画不过设计院的,砌砖我比不过瓦工。我要做的,只是发现这些资源,用最小的成本整合起来,这才是我的价值。以前我一直为自己的学历学校引以为傲,鄙视其他,到现在真正懂得尊重了。你越尊重别人,别人越尊重你。

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可避免了。讲几个我的经历。

有次陪政府规划局的人吃饭--我十分讨厌这种饭局,说是吃饭,其实就是拼酒,我不明白这帮孙子除了喝酒还能干嘛,白酒一杯一杯的灌,头涨的像爆了一样,一疼好几天,而且不喝不行,第二天他们就给你图纸上挑刺--席间一个GWY讲,我家新砌了个小院,就是有点空。第二天我们就挖了几万块钱的树给丫家种上了,这种事情太多了。

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也多起来了。以前公司刚发展,内部气氛很好,现在部门越来越多,手续越来越繁杂。我的职位是很尴尬的,职位低,但对什么都要指手画脚了,这就很招人恨了,再加上我的领导以前那么强势,现在他升了也是红人,别人不敢对他怎么样,但我们这些人有气撒了。

举个例子,以前那个被砸的工程部经理,就拿了一张园林设计图纸要我签字,说是我发给他的,赶紧签完好进苗,我怕耽误了工期就给他签了,结果第二天全种上了老板最不喜欢的竹子,我赶紧问他,他说是你签的啊,我拿过来一看,在图纸里看了半天看见藏在黑底里的小字X竹。

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我从某个供应商那里得知他吃回扣的消息,然后我电话他讲:我找到了个更便宜的货源,要不要介绍给你啊。他回答:好啊,不过一直供货的那个质量有保障啊。这个电话后,我们的关系才保持了微妙的平衡状态。

该讲到我的同学了,这两年也是他转折的两年。他孜孜不倦的陪我们唱歌喝酒终于杰出了硕果。我领导先是给他一个在河北不怎么重要的售楼处设计让他试手,那小子设计的不错。我觉得设计是讲天赋的,这和音乐、美术是一个道理,有的人天生就能做好东西,平心而论,我的设计能力就平平。

后来又陆陆续续给他楼盘做设计,而他不知道又从哪里遇到了几个老板,总之是从设计院跳出来自己单干了。那两年连格力空调都干房地产了,他的活能不多吗?后来我们也就不合租了,但每周都会去工体那儿喝酒。

另一个硕果是,他泡上了我们公司的前台。那前台是朵花啊,我觊觎很久的,被那小子抢占了先机,当然后来他们分手了。总之这小子的一切都是从喝酒唱歌开始的。他一直也没买房,但07年他买了辆车,宝马5,他说是业务需要。我心里在估算着这两年这小子赚了多少钱。后来我请他吃饭,是在工体*河蟹*,不是在富丽客。

07年我和他一起考一注,就是一级注册建筑师。一注至于我们,就好像是狗男女有了结婚证,总之很厉害,而且租出去每年能收8-10W。考试一共9门,可以考8年,这哥们巨禽兽的一次过了,我只过了7门。

2008年

08年实在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啊。年初的一场大雪,搞得我差点被困在北京了。无数人抱着奥运会前中央不会让房价跌的憧憬,结果被赤裸裸的现实迎头棒喝。08年初的关键词次贷危机。

08年初公司的售楼处迎来又一批人,这次他们不排队了,这次他们脸上洋溢着被欺骗的愤怒,这次他们是来退房的,顺带手把售楼处给砸了。08年上半年大家都恐慌了,公司上层谁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随着各个地产龙头的降价打折,整个公司都开始降价销售了。

对于我来讲,最明显的感受,年初我去深圳出差,在华侨城办事,晚上一看行政给我订的是威尼斯人皇冠假日酒店,而以前我都是住洲际的,就打电话问,给我的回答是,公司账目有点紧。后来连皇冠也住不起了,只能住快捷假日。

年初领导又请我吃饭,然后宣布,他调回总部做公司副总,就要离开北京了。他问我去不去,我说不去(因为这时候我苦命坑爹的找到了女朋友,我已经3年多空窗了,久旱逢甘霖,打死也要留北京)。他走后,我们的研发部经理又是个闲人,我们就成了没头的孩子。再加上楼市不景气,年初我基本上很闲的,除了每天对着跌停的股票长吁短叹。但找到女朋友,让我有了向上的心思。

首先是要把一级注册建筑师考了,今年这个证已经涨到8、9万一年了。为什么这么值钱,我给行业外的人解释下。设计院要干活,是要资质的,资质的一项就是院里有多少个一级注册建筑师,有资质你才有资格出施工图,拿去给人施工,相当于营业许可。现在设计院遍地开花,但一级注册建筑师又没那么多,僧多粥少,于是小的设计院就想出了租这个证,我每年给你9万块钱,你名义上是在我这里工作,实际上你爱干嘛干嘛。

考一注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情,有设计作图题,自己背一个画板,吭哧吭哧一画就是大半天。考试的时候,还能碰上好多许久不见的师兄师弟同学,大家就聊:你在哪里高就啊?你考了多少年啦?然后互留电话,也是很好完的。

所幸的是,今天我把剩下的两门都过了。领证的时候,门口就被一个设计院的堵住了,他说他在西北开一个设计所,想租我的证,9万一年,租两年。我说好吧,第二天他就给我账上打了18W,我把证给他了。后来跟我同学讲,他就怒了,说我干嘛不给他,他在凑几个证,就可以不挂靠了,自己开设计院了,我说得了吧,你上哪儿弄去。

考完证之后很空虚,就是那种一开始绷得紧紧的,后来猛然放松的感觉。再加上楼市股市也一直是半死不活着。这段时间我和女友打的火热,老租房不是个事,我们寻思这就买套房吧。(我的一套房租出去了,8K一个月,足够还贷款还有盈余)。

那段时间市场非常差,房子基本上是随便挑。当时我们想买套大点的,就不在市里看,主看望京的楼,当时我手里已经有些钱了,再加上一注的钱,一次性就全划出去了。后来这里的房价涨到了3、4万,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是狗屎运。

买完房压力就大了,我迫切需要一个月薪多一点的工作来还房贷。而且这里没领导罩着了,好多事情不好做。正好这时候有猎头找我,推荐另个小地产公司的设计经理。

当时我歇的百无聊赖,突然很怀念当年刚进公司的时候几个人天天熬夜加班,共同奋斗的日子。后来就答应去看看。他们给的薪水也合适,一个月是1.2W,加奖金加3K津贴。月工资刚够我还房贷,月津贴用来平时生活,奖金买点金融产品,但进去的时候职位还是职员,因为我工作年限太短了。

办完离职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年底。我领导回北京这边开会,叫我一起吃饭,还叫上了我同学。这时候我同学已经成为这个公司的御用设计师了,同时我们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在后海那边吃的,我领导在荷花市场和恭王府中间盘了个四合院,开了个私人会所式的餐馆,吃无非就是鱼翅鲍鱼这些。领导来的时候开了辆保时捷卡宴,还挽了个娇脆欲滴的小姑娘,后来介绍的时候说是南锣鼓巷某表演学院的学生。我同学带着我们公司的前台也款款的来了,还有苦逼的我,孤零零的在瑟瑟的寒风中等他们几个。

开始气氛有点冷,毕竟大家好久没见了,喝了几杯酒之后,才渐渐活跃起来。酒席上得主题永远就这么几个,拼酒、吹牛逼、忆苦、讲兄弟情。中国人是一个特别喜欢吹牛逼的名族,不管混的多么成功,也有强烈的炫耀的欲望。

我们领导开始从他的高中开始吹牛,就是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万人迷,高考在学校数一数二之类,我就拍着他讲,我高考成绩秒杀他几条街,在省里也是排上号的,还不是照样在他手里装了四年孙子。他说你是没赶上好时候,我说不,我是真心服你,论做事做人,你甩我几条街。后来我同学和他女朋友先回去了,他也把他得小姑娘支走了,我们又去了朝阳公园旁的一个高级会所健身。

现在回想起来,我说真心服他是真的。我发现不管机遇怎样,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勤奋且坚韧不拔,目的性强,善于学习,从不抱怨规则的不公平,而是善于从不公平的规则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漏洞。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望,好像饿狼对于肉食的觊觎,他们随时肌肉绷紧永不懈怠,时机一旦成熟,一口就把肉吞下去。

2009年

08年一整年部分场合地点的北京欢迎你还余音绕梁,cctv新楼的一把大火把我带到了2009年。那天是元宵节,我跑去帮租房的人交物业费,在楼道里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那家伙,当时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像一把火炬,浓烟蔽天,不见月亮。

后来在这个楼下面用红的10米多高的铁板挡起来了,再后来这个板上碰了争做文明朝阳人的宣传画。后来在同样在东三环,cctv楼往南的写字楼乐成中心也着了,这一次是在白天,同样的浓烟蔽日,我同样有幸见证了。09年就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央在08年底投入的4万亿已经初见成效,楼市先是试探性的冒冒头,接着就开始了报复性的暴涨。对是报复性的,当年跌多狠,现在就涨多狠。这一轮的涨价中,有个明显的特点,郊区领涨。当时通州有楼盘已经涨到3万多了,当时他打的广告是,30分钟直达CBD,你妹,三环30分钟步行CBD的楼盘也才3万多。

这一年拱出很多地王,开发商抢地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政府赚得体钵满盆。这次的补涨给社会传达了一个很不好的信息,就是:房价是不会跌的。再加上08年股市的崩盘,大量的资金都涌到了地产业。这已经变成了一场疯狂的盛宴饕餮。

这也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豪赌,实体经济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在以后会慢慢显露出来。08年股市6000点的时候,我们楼下的扫地大妈都赶着买股票;09年的时候,人们见面必谈房事。

09年对我来说,在个人财务状况上也出现了质的转变。我现在月薪12K正好用来还银行的贷款,3K月补助用来应付我和女朋友的花销(女朋友自己也挣钱,我们月消费在5K左右),这样我每月有8K的房租盈余。我不用再战战兢兢的担心哪个月还不上银行的房贷了。于是我在手机上装了个记账的软件,记录每笔花销投资(以前我不敢记,因为经常赤字,完全没有成就感)。

我在工行开了个买黄金的账号,股票没有信心,楼市我看着都胆寒,也没实力炒,黄金还是保险的。我每个月会花6K买黄金,2K存成定存,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不要小看这些钱,积少成多,现在也成了一笔不小的资金量。

工作上也顺风顺水。刚去新公司,觉得精神状态为之一振。虽说招进去是职员,但是部门经理的职位一直是空着的,然后公司又找了两个建筑师,但是都是刚毕业的。我花了一个月熟悉了新公司的流程,就开使展开自己的工作。

我还是习惯性的每天早上梳理今天的计划,晚上下班消项;我还是不停的提醒自己,要么不答应,要答应就做,要做就做好;另外虽然我设计能力一般般,但这几年东走西看,肚子里也存了点货货,再加上楼市大好,公司有舍得花钱在设计和材料上了,总之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我甚至学会了前领导的砸工地事件,不过采取了更稳妥的方式。在工程初期的时候,做了大量的样板,我跑去工地,把不按设计做的,我没确认过的,一一拍照片记录下来。然后中午我去找大领导,说工地做了样板,您什么时候有空去指教指教,他就答应了。

然后我写邮件给工程部经理,讲大领导要去看工地,但我发现还有写瑕疵,又把拍得照片发给他。他吓得下午就和我去了工地,把施工方臭骂了一顿,然后我又一一把不好得指出来,工程部经理自己就说了,你们砸了重来吧,以后什么事要和研发多沟通。

在工作中,所有人都是打工的,谁给他发钱,他就听谁的。大老板给工程经理发钱,所以大老板的事情他就特别隆重;工程经理又给施工队批钱,所以施工队听他的。

后来大老板去看完,夸工程经理管的好,他就很感激我提醒他,以后大家相处就容易多了。而我又达到了控制项目质量和效果的目的。这就是领导教会我的,凡事不要蛮干,要利用其它人的能力和资源。

很快,我就升成了部门经理,月薪涨到了1.4W,每月4k的补助。我觉得这是我应得的,因为我一直在很尽力的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兼顾这成本。我甚至比成本部还清楚每项分包,每种材料的价格。这得益于我砸工地之后对施工方产生了良好的控制。

这时候我同学事业也蒸蒸日上起来了,除了原公司的项目,他又发展了4、5个地产公司,都是刚起步不大的那种,但设计费不菲。他招了4个人,再找他喝酒的时候,他披着burberry的围巾和风衣,穿着hermes的衬衣,拿着lv的公文包,香水味呛得我想咳嗽。我说装吧你,谁不知道当你你在宿舍扣着脚打游戏的熊样。他说没办法啊,有几个客户是富婆。我说我操,真的假的啊?喝醉了我们才会放声大笑。

我常在网页新闻上看见我领导和原公司的消息,我们偶尔会发个短信聊聊。09年底发奖金了,我拿了19W,这是最多的一次,我和女朋友去了法国,我给她买了一个卡地亚的戒指,花了7K欧。我隐隐觉得,有些事情变了。

2010年

10年相对比较平淡,我现在回想起来,居然想不起来10年我到底干了什么,也想不出10年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纠结。我突然想起我高中很痴迷的光荣三国志,刚开始一个城,几个人,每录用一个人,每攻下几个人都要兴奋半天,打到后来就是机械化的攻城掠地,就等着看统一后的结局,反倒提不出什么兴趣了。

我已经工作6年了,我突然想到了我的领导,他大我5岁,4年前他已经是一个大公司的北方集团总裁了。我明年能升职吗?应该没戏,我应该还是个苦逼的研发部经理。

或者我那个同学,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拼,虽然辛苦,但挣多挣少全是自己的,我还有勇气跳出去吗?我没有了,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我就要很吃力的还房贷,我就要告别好不容易得来的安逸的生活。人生就是这样,在刚毕业租房挤公车的日子里,我有舍得一切重来的勇气,因为我除了激情啥也没有;等到什么都有的时候,我的激情却没了。

我突然发现我老了,最明显的事实是,每个星期我都会回母校打篮球,六年如一日;从开始的时候干拔急停跳投,到现在弓着背用体重吭哧吭哧的往里抗,偶尔想跳一下,膝盖就会一阵酸痛。以前在同学群里振臂一呼,至少能组个队去打球,到现在我形单影只的走到一帮小孩子身边,舔着脸说:同学,加一个吧。

同学聚会的主题从聊设计、聊月薪、聊前途,变成了聊结婚,聊小孩、聊政策。从以前的600块钱一桌还要AA的家常菜馆,变到了6000块钱一桌还是大家抢着埋单的高级餐厅。

记得毕业那会大家二锅头就这燕京,又哭又吐稀里哗啦,现在彬彬有礼的用嘴唇沾点红酒。我突然有一种想骂人的冲动,当装逼成为一种社会性行为的时候,我也被卷进并淹没,亢奋着并痛苦着。

我居然怀念起和规划局一起吃饭的日子,至少我们灌得茅台五粮液,每口都是货真价实的人命币,吐出来,在中国一口多少钱,在国外一口也是那么多钱;而这里2000块钱一支的所谓波尔多,在法国的酒屋里不会超过30欧。

我那个曾经的室友迷上了打高尔夫,他的理由是球友有10%的机会发展成客户。他带我去打了两次,试图把我发展成会员。但我不明白着种不流汗的所谓运动有什么令人着迷之处,难道用这么细一根棒把这么小一个球打到这么紧一个洞里,就会有一种男性征服的原始快感?

我问他这个问题,他笑了,很知趣的找了两个小妹一起吃饭,于是在这家球会的度假酒店客房里,我流着汗打完了第19洞。于是我明白了,在他的这些球友里,10%的被他发展成客户,还有10%把他发展成了客户。

我买车了,买车的好处是去饭局有借口不喝酒,感谢中央严惩酒驾,感谢高晓松;买车的坏处是我在路上的时间又多了一倍,并且我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不加班了。这段时间我迷上了看电影,我和我女朋友在蓝色港湾的影城办了张会员卡,下班早就会去看一场,只要时间合适,多烂得片子都看。看电影可以坐着不动,可以连脑子都不动,我觉得我快要退化到猪的形态了。

讲工作吧,公司给我招了个应届毕业生。我终于看见了当年的我,胸有豪情万丈志,手无点滴半寸兵。于是我就用以前老大带我的方式来带他。有次我带他去考察个楼盘,到那里我就问,觉得怎么样。他滔滔不绝的讲出了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搬出了一大堆学院的理论。

我听他讲完了,就问,那又什么好的吗?他愣了半天,将不出来。我说:那这次参观就没有意义啦,什么都不值得学。但我觉得有些节点做得很好啊,我想找图纸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弄。

这时我想到我刚工作那会儿,一样的情景,我当时一样的回答,把项目批得体无完肤,想显示自己水平有多高。领导很生气的打断我,说了让我一辈子都难忘的话:我不要听你讲哪里做得不好,我要听你讲学到了什么。再烂的东西都有他的优点,你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才会有提高。要不然除了骂社会,你什么都不会,一辈子白活。看别人要看到优点,看自己要到缺点,懂不懂?

老祖宗讲过这么两句话,我觉得很深:一句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还有一句叫露巧不如藏拙。

但转念一想,我这么刻意的模仿我那个领导的行为,却永远没达到他的高度,本身就是个悲剧;而我还在这里说教,不是装逼?我的10年就再这种悲剧装逼的氛围中度过了。

2011年终结了

终于到今年了,我发现年代越近,记忆也越模糊,再次感叹自己老了吧,或者又在刻意忘记些什么。不过有始有终,我还是要把他写完。

上半年楼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限购几乎打击了所有的京城地产商。但有了08年的经验,地产业内的共识是,只要扛住资金流不断,必然等到云开雾散的一天,再加上09、10屯了充足的资金,房价没有松动,但成交量少得可怜。就这样做吃山空,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到下半年的时候,资金的问题开始暴露了。

到后来,公司的付款都出现问题了。好在在年初公司有钱的时候,我催着把设计费都付了,要不然到了下半年的时候,估计连钱都发不出去了。做管理的,一定要善待自己下游的合作伙伴。最好是一个项目下来,大家能做很好的朋友,朋友永远不会嫌多,即使是酒肉朋友,朋友多了,路就多了。下半年发生了一些变故,就不多说。

2012年

反正是世界末日,我就顺带手写了吧,与主题无关。你还相信爱情吗?当有人这样问你的时候,怎么答?答相信说明你没经历过爱情,答不相信说明你再也不会有爱情了。所以当别人这么问我的时候,我会轻抚他的狗头,笑而不语。

写在最后,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看之:

1.关于机会和选择

平日,看到别人的成就,我一定会感慨:为什么他的机会这么好?为什么我就赶不上,如果我生于他那个时代,我将怎样怎样。但我没有,所以我什么也做不了。长此以往,我就看见一个个机会从我身边溜走,然后再一次次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我会永远在蹉跎叹息中度过,碌碌无为。

终于我发现,这种感慨不过是出于嫉妒和懦弱的感情,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我当年不是每天回去打魔兽,不是每天上班先要打开电脑泡会儿论坛,而是把这些时间在自我提高,那我就能抓住那次房价大涨的扩张期,做到更高的职位,拿到更好地薪水。于是,机会溜走了。
人生路上总有好多的岔口,当时选哪一条路往往很偶然。既然选择了一条的时候,另一条就关上了大门,那我们何必停下来,去感慨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会怎样怎样,自增烦恼。还不如勇往直前往前闯。

用俗的不能再俗的挖井理论,永远有人在挖,有人挖出水了,他是winner;有人没挖出来,他是loser。因为他挖的地方比我好;因为他挖的比我早;因为他的铲子比我好;因为他从小学得是挖井,而我一开是学得是切烟囱管他呢,只要地下有水,早晚有一天我能挖到。winner和loser只有一个区别,winner挖到了最后,loser放弃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关于青春和大学

鉴于好多筒子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进入大学的,我再唠叨两句。青春一去不再来,越来越懂得这句话。从18-28岁是黄金十年,无论智力和体力都达到巅峰。这时候有不顾一切的拼劲,也不惧怕失败,因为还年轻,随时可以推倒重来。在这几年积累的东西,会影响你一辈子。所以千万不要恣意挥霍这几年,等到发现青春不再的时候,空悲切。

比如我,现在回想起来,这十年里唯一亮色,只有高考。高中贪玩,成绩也一直是大起大落,直到高三急了,恶补。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买历年东城卷、西城卷、黄冈卷,除了吃饭就是做题。其实这么多年,好多题都是大同小异,后来做到看到题就想到最后一步公式的境界。而且每次做完对答案都对,居然有了成就感,也就没以前那么厌恶。终于高考成绩不错,语文还破天荒的考了144分,进了不错的大学。

到了大学,整个人就松懈了。泡马子、打篮球、玩暗黑、逃课、设计作业都是在要交图之前赶出来。成绩越差,越没心思学。人就是这样,不是说成绩有多么重要,但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惯性。人和人的差别就是因为每天积累差了一点点,终于有天你发现,原来我和他差了这么多。

如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那谁都会咬牙坚持下来;如果忽然发现距离很远,那谁都会放弃。而关键的一咬牙,上了一个层次,有人就会春风得意,越活越成功;有人没上去,永远在苦逼中挣扎求生存。然后想,原来在当时,我们俩的距离才那么近。

大学毕业,我们系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推研了;剩下最差的三分之一,入社会找工作。我就是那最差的三分之一。有人说我现在也不错啊,还有现随着普通劳动者的工资越来越高,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也越来越甚。

我觉得首先这是对以前大学生高高在上的一种不正常的风气的反弹,那时大学生稀缺,身价虚高,仿佛读了大学就高人一等,毫不费力得拿高工资,凭什么?同样付出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就应该得到合理的收获;终于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就一定比农民工干得好,有时不是抛出名校研究生卖猪肉之类的新闻,让长期被压抑的神经在嘲笑中得到释放。

依我看,在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要保持冷静。大学的意义在于它给你打开了一片天,让你看的更远,让你知道原来在这个山头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并不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了那个山头,但你有了往上爬的方向,同时他给你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以后可以互相扶持的社会单元。所以完全不必短视和急功近利,人生那么长,炫耀是做给别人看的,本事是自己,好像跑马拉松,一时谁跑得快慢不重要,关键是谁跑到了最后。

未来十年紧缺、发展潜力大的职业有哪些?


现在人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有潜力的工作,也有些人在寻找有未来发展的职业,然后从现在开始充电,那么在未来十年最紧缺的职业有哪些呢?

新媒体运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其实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载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接受的广告形式越来越多,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企业也开始调整品牌宣传的方法和策略,使得新媒体运营的地位越来越高,最火爆的就是短视频运营、高级文案策划运营和大V号运营等等,不少公司为了挖掘这一类人才开出很高的工资,结果可能还不能招到这样的人才。

人工智能相关行业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工程,并且这类人才也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不少企业和公司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的部门,都在为分享巨大的人工智能红利做准备,而跟人工智能相关的职业,比如说Python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和云计算工程师等都可以成为大家的切入点。大学选择专业,就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软件开发课程,从而步入IT行业,然后再从基础的IT程序员发展到高级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这样也能一步一步实现IT梦,成为引领时代的开拓者与追随者。

高级动漫设计师

近几年国内的动漫行业,我想不少人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国产动漫,比如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大圣归来等,再加上我国独有的仙侠和玄幻等网络小说文化,各类IP也都开始被制作成为各种网络游戏、动漫电影和手机动漫了,每年也创造了上百亿元的支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未来肯定也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其实除了新媒体运营、人工智能相关行业、高级动漫设计师之外,还有不少发展前景不错的职业,比如说医生、教师等,随着生产力变化升级,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必然将从这些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中产生。作为一名求职者,在决定选择某个就业方向之前,好好研究其发展前景是很有必要的。最后,祝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收获好的职业前景。

十条职场情商法则,能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职场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同事们的态度很重要。每个人的工作常常需要他人的支持帮助,如果他人对我们态度不友好,不愿给予支持,我们难免会处于寸步难行的境地。因此,当你试图表现出比别人更聪明时,你让他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羞辱,而这种羞辱会成为一个个钉子,散落在你的前进之路上,给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尽管你可能确实是智商最高的那一个,但请收起骄傲的自尊,去看待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这不仅是予人方便,更是予已方便。

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可以让我们彻底忘掉“聪明”这回事。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可分为两种:“表现型”和“进取型”。表现型的人喜欢被夸赞先天聪明,因此想不断地证明自己的聪明,这会导致他为避免失败而放弃挑战,或者使他在遭遇挫折后轻易怀疑自身价值。进取型的人更看重后天进步,他愿意从一点一滴的日常中获得反馈,尽管这反馈并不总是正面,他也能从中收获能量让自己更加踏实前行。要想取得长远而重大的成就,“进取型”比“表现型”的概率更大,因为我们总是要面对新的挑战,总要面对一次次失败,但只要能从失败中学习,胜利的曙光就终将降临。

不要专注于你改变不了的事情

西哲有言:

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去分辨二者的区别。”

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常常把本应用于改变某件事的时间,浪费在讨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许多人常常幻想——如果我是CEO,要如何如何,公司就会怎样。但说话易,做事难。只有成为技能优秀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经理,规划实践项目;只有成为优秀的经理,才有可能管理部门,决定业务走向;只有成为优秀的部门总监,才有可能管理公司,确定战略并全力以赴。

成为能做那事的人。在此之前,把嘴巴闭上。

自我精进,以当下为禅修不管发生什么,保持平静

每一天,我们都在遭遇各种意外。事情常常出乎控制,我们会着急、焦虑、感到无助,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没有一件事重要到如果搞砸了就会天崩地裂的程度。当坏情况发生时,别忙着“追责”,那会让自己陷入到不良情绪之中,先想想如何“建设”,怎样可以让情况变得没那么糟。当局面转好之后,你的心情也会渐渐平静。

在职场中,那些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总能心平气和,条分缕析,照顾他人情绪,找出解决之道的人,会渐渐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他们也值得获得大多数难以想象的犒赏。

任何时候,讲逻辑

逻辑自有千钧之力。中国的教育制度,最缺的就是培养人的逻辑能力,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教育制度希望培养”盲从“的学生。但是,一个没有逻辑能力的成年人,在精神上将永远是婴孩。只有学会使用逻辑,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在一团乱麻中找出重点,为困在漫长隧道中的人们找到出口。

逻辑虽然很虚空,但也能清晰地体现出来。要考察一个人的逻辑能力,简便的方法是让他描述一个涉及多方的复杂局面。如果他能找到主次,按照时间、空间、利害关系等维度来一一讲述,那他就是有逻辑的人,反之亦然。没有逻辑的人,短期内做不好当下工作,中期内难以提升绩效,长期来看进步缓慢。

如何培养逻辑能力?分为三步:

了解形式逻辑并实践之。可读《如何提问》、《金字塔原理》等书。

了解非形式逻辑并实践之。可搜索维基百科的条目:Informallogic

了解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偏误,并努力克服。可读《思考,快与慢》等书,可读维基百科的条目:ListofCognitiveBias.

让别人有舒适感

如果把所有与人际关系中相关的知识凝聚为一句话,那就是:所有人都希望被重视,都渴望获得认可。因此,当别人犯错时,别急着横加指责,私下里讨论会更合适;当别人遇到难关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会让人心生感激。但别因此走向极端——试图去讨好任何人。30%的人喜欢我们,30%憎恶我们,剩下的人对我们无感,这是生活的常态。试图讨好所有人,不仅会让自己疲劳,更是一件没有尽头的苦差事。

你和你的观点并不等同

在职场中,意见不同经常发生,不论是开头脑风暴会,或是决定一件事的方向,每个人因为学识、经验、文化背景的不同,常常会产生观点上的分歧。不幸地是,这种观点上的分歧很容易演变成相互之间的攻击。许多人的自尊太过敏感,敏感到像是玉石一样需要被小心呵护。此时,如果每个人能够意识到这一事实,世界一定会更加清净安宁:每个人与他持有的观点并不等同,因此,别人反对你的观点,并不一定是讨厌你。

勇敢说出来

尽管我们需要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但永远不能成为“顺从”的人。当你有不同建议时,要有勇气有艺术性地表达出来。一个公司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交锋的基础之上,只有当每个人都充分贡献出自己的才智,一个集体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生命体,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无往而不胜。也许有些人的工作环境非常压抑,不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那么该如何做呢?别想着改造环境了,赶紧逃离吧。生命有限,时间不等人,别和不值得的事情死扛。

在职场中,资历不等于经验,经历过,总结过,改进过,才是走向成熟的开始。尽早把坑都踏平了,才会更快迎来一马平川的时刻。

在中国能赚到钱的几个行业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在中国能赚到钱的几个行业》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是一个研究经济和研究企业的人,长期去一线跑,我能够和大家讲的事情,还是产业的问题。36年来,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人,由一个非常贫穷的穷小子变成今天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很多财富都是在产业波动中不断累积的。这些年的需求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巨变。从去年开始,很多60、70后的朋友会和我见面,问我:你发觉没有,最近一两年开始,这个世界好象变的非常的陌生。我们原来非常熟悉的商业模式在改变,原来非常熟悉的盈利模式在改变,甚至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消费者,现在突然间变得非常模糊。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很多是企业家,这些人都是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成长的获益者,今天确实有很多的迷茫。一个国家的经济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宏观经济波动、政策波动。第二个是我们眼前和我们从事的这个产业在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把宏观当做天,把产业当作地,2015年的今天,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已经改天换地,很多行业变得非常陌生,宏观政策变成什么样了?未来几年在中国赚钱并不会很难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有经济学家们指出,2015年一季度是2009年以后经济形势最差的时间,进入到一个新的低点。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大概是过去五年来比较差的,整个经济的宏观形势叫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就是现在所有的制品从房子开始,到一瓶水,到家电,到汽车,到房产,全部产能过剩,老百姓不肯花钱。一旦通货紧缩以后,第一,整个产业波动,产能过剩,第二,失业率大幅度提高,国家就会变得动荡,经济问题会上升为政治问题。到了五月份的时候,资本市场疯掉了。结果到了六月初到了5100多点的时候开始往下走,走到上个月初,人心惶惶。人人都在问,股票会不会跌到2000点?当时我告诉大家别慌,为什么别慌呢?我在全国各地跑企业,看到了一些情况。中国很多的实体企业的老板都在想怎么样转型,你跑到北上广、南京,每一个酒吧、咖啡厅里面,你看到的80后、90后都在谈怎么样创业,你跑到马路上到处看到脚手架,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是也没有坏到哪里去。资本市场怎么可能崩掉呢?为什么我们会对宏观经济有了这样的一些判断,这些判断都来自于我们在一线,每天去看企业,每天去看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每天去看一个城市的不动产价格的变化,看这个城市的厂房租金怎么样,你看到的实际情况就和你的财富有了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情况。钱有可能在什么地方?我并不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在中国会赚钱很难赚,未来几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只是自己和自己比很困难。1978年到2014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9.7%,现在已经到了7%左右,连续降低,而且这个会是新常态。如果我们从产业角度来看,在过去36年来发生了什么,钱在什么地方?36年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行业赚到不同的钱,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就像长江一样曲曲折折,不同的时间点钱在不同的地方,大波段看是这么一个格局。中国经济由吃、穿、用向重型转移我认为1978年到今天,中国经历了三次长波段的产业链,第一个时期是1978到1997年,钱在三个行业,吃的、穿的、用的。这20年里,是短缺性的经济,那个时候家里都有一个抽屉,抽屉里的小本子,有很多的票据,布票、豆腐票等等,这就是票据经济。中国是1993年开始取消票据。1997年底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朱??基提出要摆脱成本依赖,要转型升级。今天听到的转型升级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是1997年底朱??基政府工作报告。在97年的时候,除了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以外,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叫东亚金融风暴,整个亚洲地区全部垮掉了。98年的时候,中国出现民营企业第一次大规模倒闭浪潮。当时和今天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通货紧缩、产能过剩。为了把风波拉出泥潭,1998年中国有了三个产业变更,第一,把房地产这个老虎从笼子里放出来。中央政府取消了福利分房,全国普及按揭贷款,那时起中国金融到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中国的房价开始涨,老百姓把一辈子的钱拿出来买房子,买了房子以后要买所有的东西,带动了和房地产相关的60多个行业。第二,中央政府逐渐取消了外贸限制权,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制造。第三,中国政府发布了六千亿国债,开始修高速公路。修高速公路的时候,地方政府把土地从农民手上买过来卖给开发商。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建设是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由吃穿用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始转型。我们常常讲的三驾马车,叫做消费、出口和投资,就是在1998年形成的。当这三驾马车形成之后,中国的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钢铁、水泥、能源价格开始大规模上涨,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向重型转移。做煤矿、不动产的,在长江上下游开水电站的都赚了大钱。中国非常意外地出现了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叫互联网。我研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发现今天中国的很多著名互联网企业,比如说新浪、搜狐、网易、百度、腾讯、阿里、360、京东、盛大,全部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1990年的四季度。这一波企业家的年龄,最大的是1964年的马云和张朝阳,最小的是1974年的刘强东,他现在已经和90后打成一片了。房地产这一拨的老板基本上是1945-1965年,互联网的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这一拨人,而80、90后是第三拨人,未来会把第一第二拨集体的干掉。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优势没有了第二波段以消费出口投资为波段,统治了中国经济16年,在这三个领域里面积极努力的人都赚到钱了。今天很多我认识的老朋友们觉得很困惑,因为今天我们面向未来看,钱在哪里?整个资产,整个产业进入到了新的迭代状态。我认为钱在这四个地方: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这四个行业将统治起码十年。这四个行业的发展和原来第一个周期的吃穿用行业,和第二周期的消费、出口、投资有什么区别?当年的吃穿用和出口、消费、投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当年的每一个行业都是空的,你只要冲进去就可以赚到钱。冲进去靠什么呢?靠两件东西,一个是成本优势,只要能够很低的价格拿到土地,偷漏税收,形成庞大的优势。过去36年就这么走过来的。今天之所以很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优势没有了。我前两天去富士康做调研,过去五年里面,富士康年均工资增长13%,最大的代工是苹果,未来在中国五年内,富士康要做一百万台机器,替代生产线上的生产产能。我们还能够很自由的偷税漏税吗?很困难,政府也很缺钱。我们还能够任意污染空气吗?不能。过往的一个从无到有,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投机主义、冒险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的都是新,说明中国未来的十年变革是建立在存量的上面,全世界能够想象得到的。过去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比重超过了美国,今天中国所有做制造业的老板,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规模越大越麻烦。消费产生变革也非常的厉害。三年前人人讨论万达模式,万达上个礼拜宣布万达百货34家被关掉,你能想象三年前大家都在学万达模式,现在万达模式却老化了。未来三到五年,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金融业的变革是最大的。回想一下,2010年的秋冬天,全中国最好的金融脑袋讨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会怎么样,有一个词从来没有从银行家嘴巴里面出现过,这个词叫支付,变革的是一个叫做马云的人。因为冲击太大了,去年12月底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1600家,现在已达到2800家,未来三年五年内,这个浩浩荡荡的互联网金融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人挡得住,整个金融业都在发生变化,未来银行可能回瓦解。我在想有未来有两件事会发生。第一个,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二个,我们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活过一百岁的人。我去了美国斯坦福,又去了深圳和华大基因的科学家探讨,我相信我可以活到100岁。我还可以活40到50多年,如果未来这个世界和我没有关系,等40多年的死也是件很痛苦的一件事。怎么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给大家讲四个正在发生的变化。变化一,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先说张瑞敏,他应该是那代企业家里面进步最快的。在过去两年里,海尔裁员2.6万人。现在80、90后朋友去哪里买家电?一号店、京东、天猫,所以他说要坚决地变革。上个月我在海尔两天,访问了六个部门。今天的海尔薪资级别只分三级,第一叫平台组,第二叫小微组,第三叫创客。而中国现在制造业分三级公司,一个叫海尔,一个叫小米。IBM前总裁郭士纳曾说张瑞敏是她们这一代当中最勇敢的,他们已经不敢那么干了。我问张瑞敏怎么看外界对你的评价,当时,他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张瑞敏说,如果我再管别人怎么想我,我就不改革了,我退休了,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了。青岛一个小姑娘,1979年出生,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张瑞敏到她的企业去了9次。这个姑娘在青岛做了一个服装厂,她是二代,她爸爸的年龄和张瑞敏差不多,原来是做西装外贸的,外贸垮了,她在她爸爸的工厂边上另外做了一个工厂。我说我要做件西装,小姑娘派人量我的身体,采集了40多个数据,把这几个数据扔到她的生产线上,一个礼拜以后她的生产线只给我一个人做西装,她每天可以接3000个这样的单子。这个小姑娘在做第一个现在很流行的事情,叫互联网+。互联网+的工作把生产线全部个性化,可以为一个人定制。张瑞敏去了9次,现在买海尔的洗衣机,已经可以定制面板的颜色,洗衣桶的容量。张瑞敏和我说,光搞互联网+不行,还要升级。海尔在研发一个洗衣机不用水,叫无水洗衣机。在未来的几年内,我认为传统的制造企业,不管做什么,中小型企业的80%会破产。未来五年内,中国制造业的淘汰会非常非常惨烈,产业逼着大家改,地方政府逼着大家改。五年后再有机会和大家讨论中国制造业问题的时候,有一件事一定会发生,我们再也不会讨论互联网+了,互联网+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互联网+的改造。没有完成的也没有机会了。现在所谓的80、90后创业,就是一个新的过程,新的制造模式对旧的制造模式的一次彻底颠覆,会彻底地改变。变化二,从??丝经济到中产崛起。长期以来,中国做制造业的朋友有一句话叫价廉物美,中国的消费者认为,我能够花很低的价格可以买到很好的东西,有可能吗?天下从来只有买错的,从来没有卖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在发生,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一批理性的,愿意为高性能产品买单的中产阶级。什么叫性能爱好者?他了解商品,他愿意花好的钱去买好的商品。我们做企业的一生的梦想是什么呢?我认为好企业就是我用我的心力提供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有一个好的价格,好的价格会有好的利润,有好的利润,我会把利润拿出来一部分进行好的研发,好的研发继续有好的商品,通过好的价格、好的利润、好的研发,全世界的好企业都是这样生存的。80、90、00后,他们很了解商品,他们不相信广告,他们相信口碑,同一个消费阶层人的口碑。他们非常了解商品,他们是月光族,他们愿意花很多的钱在自己身上。中国出现了两拨市场,一拨叫??丝市场,一拨叫理性市场。特别有钱的人很少,特别没钱的人也很少,这个国家是稳定的。我认为中国现在出现了服务经济的升级时期。我们现在卖不动产也好,卖商铺也好,基本上面对着中国中产阶级,得靠高性能、靠服务、靠硬件和软件、靠理性的诉求来打动这些人,靠硬广告、靠噱头、靠题材,已经没有办法打动这些中产阶级了。变化三,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小虎队的流行是中国第一次进入男士消费时代,现在TFBOYS是中国百度热搜榜排名第一位。他们如果下个月在南京举办一场万人演唱会,猜猜票会在多长时间之内卖完?我请教过一个娱乐界的人,他说最慢大概15秒,最快2秒。而且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有钱也买不到票,因为他们有几百万的粉丝,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在贴吧、在部落、在朋友圈把票已经分割完了,你再有钱也买不到票,他们也不需要你进到他的会场里,因为你不属于他们的阶层。这就是今天中国新的消费,叫小众经济。商业机会在哪里?未来的商业机会是我们将失去大众品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所服务的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群,这个特定的人群会垂直打通。只要服务这些人,只要在这个族群中形成品牌理念,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小而美丽的优秀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族群和消费族群中打穿做透,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中国现在消费社群最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社群经济时代,太多的价值观,人群切割变的非常的重要。有的时候不需要外面的人。只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属性,为一定的人群服务,你就能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变化四,由产业资本时代进入到金融资本时代。这个可能对当前的中国中产阶级是最关键的。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这一轮资产泡沫,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资产泡沫,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比较良性的资产泡沫期。经过这次的资产泡沫,中国整个的财富分配模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每一个企业,所提供的每一项服务、每一个消费都可以被打包成一个证券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从今往后,作为中产阶级的变化非常大。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一个复杂结构,而且我们非常的陌生。资本市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未来在中国地区做企业的人,一定要知道一件事,第一,必须要做好企业。第二,要尽快让企业证券化。我们要怎么拥抱这一轮的金融资产泡沫周期?在资产配置中进行多重资产配置,到信托,到基金。一定要让自己的资产迅速滚起来。这是我们在未来的新十年将要看到的变化,就是整个财富的创造模式在发生变化,资本和资本杠杆,在未来财富波动中的效应会急剧的增加。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最后,我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把未来交给80后。今天在中国做企业,你的中高管层里面,如果80后的比例低于30%,你就是一个非常老的企业。你干的第一件事必须要洗盘,让听得到炮声的地方都是80、90后。今天中国很多像我这样的上半场走过来的成功者,我们一定要把一线交给80、90后,我们干吗呢?我们去寻找那些最值得托付的孩子,我们所有的经验是看人,是对风险的规避。我们未来不是自己去打仗的,而是我们找到年轻人,让他们替我打仗,我们给他钱、给他资源,帮助他规避风险。所以世界在今天到了一个托付的时候,托付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退出战场。第二个结论是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人活在地球上最大的资产是钱吗?不是钱,是我们的生命本身,我们的生命本身是我们最大的资产,我觉得人活一世一生都在赚钱,是一件特别可悲的事情。我们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这句话写给我女儿,也写给我自己。今天的孩子,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好去走自己的人生,千万不要用我们的价值观,用我们的理想拷贝到我们的孩子身上,他们不需要重复我们的人生,他们从一个富足走向一个更大的富足,他们这一代有机会浪费自己的生命。我对我们这些人讲,我们一辈子不需要天天去赚钱,我们应该有时间去看好的电影,去日本看看樱花,去买一个好的房子犒劳犒劳自己。我们赚的钱干吗呢?就是我们要吃好点住好点玩好点,把世界交给80后。我觉得我们没有人可以拯救我们的资产,谁可以拯救?第一,我们一定要不断的进步,跟得上这个市场,第二,我们必须要认命,不同的年龄干不同的事情,第三,我们要学会花钱。

职场变色龙的生存法则


只有弹性十足的变色龙,才能与讨厌的老板相处融洽。能在公司往上爬的人,才是真正的生还者。有些人很幸运,有些人则正好挑对时间、地点。但大部分的生还者对所谓的成功,都有正确的看法。他们的想法通常是:“我要和每个人共处,即使是疯狂无能的老板。我不会让任何人阻拦我。”至于其他的上班族,则被环境所吞噬。

有没有与新老板相处的万能策略?这些老板不是那些丧心病狂的家伙,而是在每个人的工作中,从平凡到难缠的各类老板。我们从头看看,怎样给新老板留下好印象。

一、赢得新老板的好感。

以前大多数的员工,一生中只换过两三份工作。许多人毕生只呆过一家公司,也就是说,大半辈子都跟着同一个老板。当老板退休、死亡、升官、或转调时,都会有接任者出现。此外,还会有常见的接管、合并、收购、裁员等等。

但是现在,情形大不相同。过去,每个老板各有所长,通常能引进新的专才和接下新案子,但是现在,新老板上任通常是为了紧缩组织,编制愈小愈精,才能更赚钱。很多公司已尽可能把个人薪资减到最低。如果有其他门路可以外包顾问、临时雇员、特约工作者等等,公司会把握每一个削减运营成本的机会。

如果你必须博取新老板的好感,就请把这些职场本质牢记在心。大部分老板心里都有谱:事情要做得迅速、有效率。又省钱。

二、重要的第一印象。

不管你喜欢或者厌恶你的新老板,除了与他们相处之外你别无选择。无论你的老板是魔鬼转世或菩萨化身,如果你够聪明,积极制造极佳的第一印象,就等于有个好开始。至于一开始如何树立良好的关系,要视实际情况与你和老板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定。

三、让老板先摸清情况。

有谋略的员工不会贸然出击,抢上前去,主动敲老板的门,提供帮助,让他认识你。而是知道该退一步,让新老板有呼吸的空间,好按照自己的步调摸清楚情况。毕竟与员工建立关系,往往不是新老板最急着想做的事,这个办公室生活的真相,很多一心寻求表现的自恋狂员工永远搞不懂。

其实对许多新老板来说,更重要的事包括和自己的老板开会,了解老板对自己的期望何在,同时也应初步了解公司的规矩。之后,就是掌握公司所有同仁的职责和做事的方法。这些都完成了,才是和属下们坐下来、讨论手边的工作的时候。

大部分的新老板,在上任的三到五天之内,必须弄清楚所有基本的规定。没有哪一家公司喜欢员工或主管花太多时间进入状态。

四、等着开SOP会议。

一旦新老板搞清楚事情运作的状况,常开始着手计划与员工开会解释所谓的“SOP”,也就是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新老板借此机会简单地说明自己的工作哲学、行事风格与对大家的期望。这种会议通常很精简,只需要说明:“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看法是什么”、“我对工作的要求如何”而已。

SOP会议也是新老板了解员工,让员工发问,弄明白员工想法的机会。专家认为这种会议可以消除员工的焦虑,因为他们能借此弄清楚老板的期望何在。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摸索老板的需要,或设法摆脱老板的监视。

五、主动沟通。

当新老板不知道怎么开口要求时,充分沟通乃是与新老板愉快相处的关键。不良的沟通或毫无沟通,很可能造成你与新老板之间的相处障碍。所以,你应该在问题还没发生之前,和老板坐下来,讨论彼此的要求,先把问题解决掉。

不要等你的老板跨出第一步。因为对大多数老板来说,彼此沟通的要求,并非当务之急,新老板根本很少想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适应自己的新工作上。

六、轻松悠闲地私下谈。

找一个较空闲的时间,例如,午餐后或近傍晚时,问老板可否拨几分钟给你,牢记,“悠闲”和“轻松”是关键。

你可以用低调的方式回答老板的询问:“我想告诉你我的工作现状,也想大致了解你的要求,这样对我的工作大有帮助。”这种温和的开场白,绝对能让整个对话变得轻松起来。

在陈述过程中,你应该表达出“我需要指导与意见,我很在乎我的工作和事业,我想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我该怎么改正”等等这样的信息。这样,你从一开始就未曾跨过权力的界限,你尊重老板的地位和权威,但不阿谀谄媚。

事实上,这种方式只胜不败。就连脸皮最厚的老板,在这种沟通方式下也会软化。只要5分钟,新老板就会把你当做战友,而非敌人。即使在公司大幅扩张或大赚其钱的最理想状况下,新老板也需要帮助。当公司需要升人的时候,这点就举足轻重了。

七、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

如果与新老板的会谈很顺利,就继续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并把握这项优势。与其只谈一次,不妨看对方是否愿意继续保持这种畅通的沟通方式。你可以说:“我们可不可以每个月都安排一次类似的讨论?它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可以向你报告我手上的工作和进度。”

月薪不高?教你如何钱生钱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月薪不高?教你如何钱生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月收入3000元,在以上的数据中看来,不多也不少,当然,若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或是那些沿海发达二线城市,这个收入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的。CPI飞快地爬升,逼迫这些月入3000元的职场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在网上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都认为,月入3000元,根本没有办法理财,抛开基本生活费用,外加人情费,自己还要添置些物件,不负债已经很好了,谈何理财?就如网友笑纹所说:“3000,是生存不是生活。”但是理财,就一定是投资理财产品的吗?或许网友的几派观点会给你一些启示。

投资理财产品 为日后买保障

zym2002cn:我的理财方式是为退休后的自己买份保险。刚才看见有人说:“你现在投入一直到退休返现,先不说你活不活的到退休,你知道你退休了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能一样么?”其实这位网友应该去了解一下关于退休金是怎么交的,你自己交1/3,公司和国家交2/3,这样下来你退休时能拿到的钱要远比你自己交的多。因此,为自己额外买保险是对以后的保障,是个长期的、低风险且回报率高的理财。

arbyuu:我觉得,作为工薪阶层,一定得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作一些风险投资类的理财,如:投资股票、基金、国债等等。

sam@qin:每月按你工资的10%-15%的比例,去购买基金或一些保险。

投资有风险 老实拿利息

珍珍薯片:每个月减去住房(房租或是按揭)、水电煤费、一日三餐伙食费、医疗费用、交通费用和娱乐费用等,剩下的就存起来!不以现金方式存在家,一定要存去银行卡,达到一定数目,就转去存定期,这样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

sjyangyi:首先是储蓄。储蓄是理财中必备的项目,原因就是保本,所以工作三年内的朋友只搞储蓄,这样先为自己积累一笔保障资金,以应付失业或疾病。到了后来,可以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不过储蓄也有讲究,要分布不同的年限,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比如说你有3万元,则1万存1年,1万存2年,1万存3年,这样搞成循环后,每年都有一笔钱到期,不但收益可以最大化,也可以使你每年有备用金却不损失利息。

jrdier:其实很多人的消费和理财观念有个误区。很多人都觉得工资拿到手,抛开基本固定的吃住行,然后在玩乐消费之后就没钱剩下来,所以没财可理。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薪水拿到手,强制自己把一部分钱,比如说3K拿到,把1K或者1K5存起来,然后再抛开固定的吃住行,剩下多少钱,再去考虑如何享乐,这样才可能存的下钱。存的下钱以后,才可能有财可理

投资自己才是王道

嘟嘟elaine:每个月刨去每个月有点节余,但远远不够买基金、债券,第一,不会;第二,没资本去投资!现在可以做的还是好好充实自己,希望能不被社会抛下,找个有“钱”途的工作才是王道,开源节流,先得开源才行!

皮皮肚:目前我觉得想的应该是怎么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才是硬道理,理财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不现实,又不是说每月剩余几千元。真的要每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王道。

carywu0428:在广州月入3000,每月除了房租、交通费、吃饭以及一些其他的开销约用去了1800左右,剩下的拿去买书,学习、进修。一直都是希望可以进一间自己想进的公司,所以努力中。虽然每月的钱几乎是“月光”,但是值得!

sjyangyi:另外一种理财就是投资自己。女人花钱打扮自己,找个好男人,胜过一切理财吧!或投资教育,再提高学历或学门本事,改进一下自己的情商和智商,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财。

vivianlu:开始时,用一年存的钱去考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证书。把以后赚到的钱分开三份,然后逐个月投资9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这样,每个月都会有一点点零用钱来花。而且存的钱越来越多,“零花钱”也会越来越多,有剩余的钱可以再去进修。这时候,读书就可以很轻松了,基本都是在花理财产品的“零花钱”。

失落在北京:我每个月总是不够花。个人认为,刚出学校,还未有定数,还不如把钱花在开阔自己的视野和人际关系上面,为自己今后多铺铺路。

理性消费 节流为上

Weiyuanqun:量力而行,三千有三千的活法,五千有五千的活法。理性消费,留下过冬的粮食,生活总是越来越美好!想当年试用期800元的月薪还不是一样熬过来了。我觉得只要在穿上面得体不计较品牌,就能省很多了。有些同时天天叫喊薪水低,可是购起物来,我以为她月薪上万。

27792712:不论赚多少钱都应该拿出一部分钱存起来(不是非要存在银行)不剩钱是因为你没有理财意识,理财是少抽一根烟,少买一点化妆品,少花一块可以少花的钱。

蒋寒:3000元几乎无法理财,很难有结余。实话实说。 如果一定要说,我认为,平时就交给父母存起来,别出门乱花。年底有结余了才考虑第二年拿出这笔前买点理财产品。3000元月薪最好的理财办法就是控制开支

到底该不该买理财产品?到底是该开源还是节流?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钱少肯定不是不理财理由。对于刚工作不久的人来说,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中产阶层工薪族、中下阶层百姓仍占极大多数。职场专家认为,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养成“先储蓄再消费”的习惯,而不是如众多网友所说“刨去各类消费后,所剩无几,因此没法理财存钱”,“月光”就“越光”,没有一个良好的花钱计划,理财的确是一个传说。另外,不要把现金回报看得太重,只有自身的本事才是真正的价值,用现在的钱来武装自己,这也是一种投资理财。BBS网友feigeyu的理论很有启示:理财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管钱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

月入3000元,真的不多,但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这3000元,那注定,它就只是3000元了。(完)

月薪3000,教你如何钱生钱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月薪3000,教你如何钱生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月薪3000,在一些大城市只能做到基本温饱。当你叫嚣着“这么点钱,如何过活”,那么适当理财,可以让你钱生钱!

投资理财产品 为日后买保障

zym2002cn:我的理财方式是为退休后的自己买份保险。刚才看见有人说:“你现在投入一直到退休返现,先不说你活不活的到退休,你知道你退休了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能一样么?”其实这位网友应该去了解一下关于退休金是怎么交的,你自己交1/3,公司和国家交2/3,这样下来你退休时能拿到的钱要远比你自己交的多。因此,为自己额外买保险是对以后的保障,是个长期的、低风险且回报率高的理财。

arbyuu:我觉得,作为工薪阶层,一定得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作一些风险投资类的理财,如:投资股票、基金、国债等等。

sam@qin:每月按你工资的10%-15%的比例,去购买基金或一些保险。

投资有风险 老实拿利息

珍珍薯片:每个月减去住房(房租或是按揭)、水电煤费、一日三餐伙食费、医疗费用、交通费用和娱乐费用等,剩下的就存起来!不以现金方式存在家,一定要存去银行卡,达到一定数目,就转去存定期,这样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

sjyangyi:首先是储蓄。储蓄是理财中必备的项目,原因就是保本,所以工作三年内的朋友只搞储蓄,这样先为自己积累一笔保障资金,以应付失业或疾病。到了后来,可以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不过储蓄也有讲究,要分布不同的年限,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比如说你有3万元,则1万存1年,1万存2年,1万存3年,这样搞成循环后,每年都有一笔钱到期,不但收益可以最大化,也可以使你每年有备用金却不损失利息。

jrdier:其实很多人的消费和理财观念有个误区。很多人都觉得工资拿到手,抛开基本固定的吃住行,然后在玩乐消费之后就没钱剩下来,所以没财可理。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薪水拿到手,强制自己把一部分钱,比如说3K拿到,把1K或者1K5存起来,然后再抛开固定的吃住行,剩下多少钱,再去考虑如何享乐,这样才可能存的下钱。存的下钱以后,才可能有财可理

投资自己才是王道

嘟嘟elaine:每个月刨去每个月有点节余,但远远不够买基金、债券,第一,不会;第二,没资本去投资!现在可以做的还是好好充实自己,希望能不被社会抛下,找个有“钱”途的工作才是王道,开源节流,先得开源才行!

皮皮肚:目前我觉得想的应该是怎么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才是硬道理,理财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不现实,又不是说每月剩余几千元。真的要每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王道。

carywu0428:在广州月入3000,每月除了房租、交通费、吃饭以及一些其他的开销约用去了1800左右,剩下的拿去买书,学习、进修。一直都是希望可以进一间自己想进的公司,所以努力中。虽然每月的钱几乎是“月光”,但是值得!

sjyangyi:另外一种理财就是投资自己。女人花钱打扮自己,找个好男人,胜过一切理财吧!或投资教育,再提高学历或学门本事,改进一下自己的情商和智商,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财。

vivianlu:开始时,用一年存的钱去考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证书。把以后赚到的钱分开三份,然后逐个月投资9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这样,每个月都会有一点点零用钱来花。而且存的钱越来越多,“零花钱”也会越来越多,有剩余的钱可以再去进修。这时候,读书就可以很轻松了,基本都是在花理财产品的“零花钱”。

失落在北京:我每个月总是不够花。个人认为,刚出学校,还未有定数,还不如把钱花在开阔自己的视野和人际关系上面,为自己今后多铺铺路。

理性消费 节流为上

Weiyuanqun:量力而行,三千有三千的活法,五千有五千的活法。理性消费,留下过冬的粮食,生活总是越来越美好!想当年试用期800元的月薪还不是一样熬过来了。我觉得只要在穿上面得体不计较品牌,就能省很多了。有些同时天天叫喊薪水低,可是购起物来,我以为她月薪上万。

27792712:不论赚多少钱都应该拿出一部分钱存起来(不是非要存在银行)不剩钱是因为你没有理财意识,理财是少抽一根烟,少买一点化妆品,少花一块可以少花的钱。

蒋寒:3000元几乎无法理财,很难有结余。实话实说。 如果一定要说,我认为,平时就交给父母存起来,别出门乱花。年底有结余了才考虑第二年拿出这笔前买点理财产品。3000元月薪最好的理财办法就是控制开支 。

月入3000元,真的不多,但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这3000元,那注定,它就只是3000元了。

听到钱的声音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听到钱的声音》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从Hillman大学毕业到今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年头。大学里学的是文艺编导专业, 1993毕业之后他到上海某音像出版社工作,负责唱片企划宣传与市场推广,接下来的7年里没有挪过窝。随着老社长调职新社长上台,Hillman觉得前途越来越渺茫,“是在耗自己的时间”。于是在2000年也就是而立之年,他离开了这家出版社,投身当时还比较热的网站。潮起潮落,网站的冬天过早来临,Hillman度过了将近两年不是很顺利的职场生活,直到2002年,他加入一家私企做起了老行当。回想起在网站的那段时间,Hillman说:“暂时脱离原来的圈子也有一定的好处,你可以回过头来看以前做过的事情,思考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多的限制。”

“交学费”学唱片企划

Hillman毕业之初做过将近一年的技术活,主要编辑、制作录像节目和卡拉OK带,一年后开始做唱片的企划宣传和市场推广。其实那个时候包括到目前为止,唱片市场里很大部分属于引进版,所谓引进版就是从港台、欧美、日本,通过版权贸易把节目买过来。“因为是文化商品,就存在市场推广的问题,具体包括在媒体上做宣传,制定、实施市场营销计划,负责歌手在中国内地的宣传活动等。”Hillman所在的公司是当时中国比较大的音像公司,许多港台、欧美一线歌手都那发片,所以只要这些歌手来内地做宣传,Hillman就负责安排日程,带着歌手在各地走。

在购买境外唱片版权之前,要对唱片、歌手做一定的了解,之后则要判断这个产品的目标市场、目标消费群。“中国的唱片市场和海外市场差别很大。在国外没有音像这个概念,要么是唱片市场,要么是Home Video。而在我们之前,国内还没有唱片企划这个职业,所以一开始都在付学费,主要是跟港台同行学习,他们那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企划概念,包括操作方法。”

那段时间让Hillman学到了不少东西。“到现在为止,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人认为做唱片是做文化做技术,但是我认为,作唱片就是做生意,它虽然是文化产业,却是一个商业行为。唱片制作当然有很多艺术上的东西,但对唱片公司来说,他的目标就是获利,怎么把这张唱片卖个好价钱。这就要求做企划的人眼光够毒,耳朵能够听到钱的声音。”

为增值而跳槽

时光流逝到2000年,在公司做了7年后,Hillman跨入三十岁。当时公司领导进行了新老交替,然而公司并没有实现更大的发展,反而变得老气沉沉,“整个公司状态一直不好,每到下午两三点,就有人打牌下棋。”Hillman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如果那时我已经五十岁,那我就在那混下去,等着退休。可我还只是30岁,等不了这么久。”

另外,唱片行业的圈子很小,如果将来离开这个行业,之前所有的资历、业绩在别的公司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Hillman想让自己能够不断增值,而这显然是阻碍升值的不利因素。“那时我想,如果有机会给履历表上添上与以前经历不同的一笔,我不会特别在意工资和其他待遇的问题。”机会来的很及时,Hillman一个朋友在某网站作City Guide,要找个熟悉娱乐的人,他就跳槽去了网站,所幸的是待遇比以前的公司要好,Hillman实现了自身的第一次增值。

“我一直的想法是,不管做什么,人总归要让自己增值。增值表现除了钱,还表现在你掌握了新的技能,或者你在原先掌握的技能上有所提高。而对我来说,在当时的公司里已经学不到新的东西了。这也是我跳出来的一个原因。”

重返老本行

加入到目前就职的私营唱片公司,Hillman实现了又一次增值,他现在是企划经理部的经理,主要负责管理一个部门,任务是搞市场推广。“现在不像以前只是单纯地围绕媒体。媒体当然对推广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企划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媒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节目的内容上我们能够做的不多,因为都是通过版权贸易把唱片买过来。当然也还是有一部分东西是我们能够掌控的,比如唱片的封面、海报,我们会有改动的权力。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封面吸引消费者,又跟这个节目本身相吻合?这就需要好好考虑。”

“市场推广,主要是发行这一块。把一个唱片拿过来之后,我们要分析这个唱片的目标销量、目标受众、销售预期分类,然后做推广方案,一步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唱片行业尤其是中国的市场有其特殊性,目前中国的唱片市场还是代销制。比如上海某一个客户问公司要某位歌手的专辑卡带一千盘,他要等三个月以后才给你结算货款,卖不完还可以随意把货退给你,甚至一千盘全退也没问题,所以这个市场不确定性很大。”

整个行业尤其是销售领域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让Hillman觉得有点有心无力。“我们的唱片发下去以后,中间还有一个中传商,再进入到零售渠道。那么我们很多好的想法,就不能贯彻到中传商那里,更不用说零售商了。”当然,为了工作Hillman只能尽力而为,“从本质上讲,我是一个懒散的人,不过为了工作,我放弃了很多享受的机会。近两年这个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正规公司主观上不可能有任何违反法律和规定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不断的学习,工作还要非常仔细,有时一两个字的差别,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而这样的后果对一家民营公司来说,结果可能是倒闭关门。”(完)

无水之鱼也能化龙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无水之鱼也能化龙》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鱼离开水会窒息而死,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就会像无水之鱼一样处处碰壁步履维艰,但是一个叫陈旻君的柔弱女子却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条无水之鱼通过努力不但可以避免死亡的命运,还可能化身为龙,腾飞在无限广阔的天空。

陈旻君出生在台湾,在美国长大,对中文一窍不通,完全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可是1993年,她却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开办了一家名为尚赫的保健品公司。

当时,人们对于保健品还没有太多概念,而在美国吃鱼油、维生素就像吃饭一样普通,这是摆在她面前的一个巨大障碍,要让人们接受保健品这个概念需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个,而是登记、办证、申报、获得营业执照等繁琐的手续。

为了办手续,她开始无休止地排队,她看不懂墙上的提示,在排队时经常排错,很多时候其他人手续都办好了,她还在四处碰壁。辛苦还在其次,中美观念的不同却让她倍感困扰,在与人交往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她到一个部门办事,谈到中午,那个单位领导说:一起吃饭吧。于是她就坐到了饭桌上。在美国习惯了男士埋单,吃完饭她也等着对方结账,可对方就是不动,于是大家继续吃,又吃了很长时间,她看那人还是不动,只好自己去结了账,心里还在骂:这是个什么男人!

好不容易办全了手续,她开始向公众推销保健品,这个过程同样困难重重,由于当时上门推销这种形式比较少见,很多人把她看成了骗子,态度好点的就婉言谢绝,态度不好的就直接将她拒之门外。同时,传销这种销售模式在中国也同样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很多直销商都用怀疑的目光看待她,有些人还冷嘲热讽说她是假洋鬼子。

那时她的每一天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在外面跑,晚上回到宾馆先蒙上被子哭一场,然后再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就这样,坚持一天再坚持一天,公司终于有一个月销售业绩达到了10万元,适合中国的传销模式也基本建立,这条无水之鱼奇迹般活过来了。

但很快更大的困难又来了,1997年,国家宣布不允许传销。当时陈旻君就傻了:这么多员工,还有30万直销商,怎么向他们交代呢!她跑到北京,一个一个单位跑,一个章一个章地盖。最后,国家工商局定了10家企业可以转为直销,其中就有她的公司。这条无水之鱼终于又赢得了喘息之机。

直到现在,陈旻君还是认为除了产品的质量,那一次的成功一方面是运气,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誓不罢休的劲头感动了别人。

之后公司的发展一路顺风,但在2003年,陈旻君却干了一件让人听起来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残酷的事。那年是公司创立10周年,当时她正怀孕待产,而孩子的预产期与庆典时间几乎重合,为了能参加庆典,她竟然逼着大夫给她做了剖宫产手术,将孩子提前一个月带到了人世。面对不解,她很坦然地说:当时我是真想站在公司10周年庆典上,这是我孕育了10年的孩子啊!

现在,她的尚赫保健品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她还相继成立了化工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等子公司,在中国所有大中城市都建立了销售点,直销人员达30万。至此,一条无水之鱼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化作了腾空飞舞的蛟龙。

鱼虽然没有水,但却学会了飞,成了一条龙,这个奇迹正是由长久地坚持和一点点的积累所达成的。陈旻君的故事告诉我们,身处绝境有时并非坏事,因为对一个坚定的人来说,绝境会激发出我们自身巨大的潜力,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

《钱志龙在阿里巴巴的十年》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十全十美职场礼仪”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