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上当受骗的新闻层出不穷,下面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介绍让大学生求职被骗的四大陷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NO.1找工作却当了替罪羊
某高校毕业生王某按报纸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去某公司应聘,该公司要求她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及照片后回家等通知。几个月过去了,王丽仍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她以为自己落选了。可没料到,现已工作的她竟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公司投资100万元的股东,而且还被人告上法庭,并被法院一审判决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未出校门却先摔了跟斗。
专家建议:学生在打工前应先了解应聘公司的背景,事先确认用工单位是否有法人资格。在签订合同前应先核实公司身份:是否有工商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合法;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招工单位是否有招工权等,以免使自己处于弱势。另外,应多学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NO.2合同成了卖身契?据了解,现在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某单位声明给你高工资,但是以不给职工上社会保险为条件。企业的负责人解释说,钱又没少一分,是一样的。但是,事后你肯定会意识到,没有保障,即使有高工资也是不妥的。但是,单位负责人却以这是规定的合同为由拒绝了你的请求,并称无法更改,这样你就落入了求职陷阱。
NO.3三金不能协商放弃正忙于四处求职的小陈对记者说,他遇到某公司老总说:我们公司的员工都经协商一致不缴纳三金,因为大家都是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十分抢手。如果他们离开公司,肯定能马上找到工作。几年来,公司没有一名员工离开公司后失业,既然不会失业,缴失业保险费不是白缴吗?而且,公司给员工的工资都很高,里面就有买商业寿险和商业医保的钱。所以,希望你也就此与公司达成一致。
NO.4警惕永久性的临时工答应3个月的见习期,3个月后却遭解聘。尽管现在找到了新的单位,但学服装设计的陈某这样的求职经历一直让他郁闷。因为试用期人员底薪是正式人员的1/4。所以,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当然不能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就这样,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见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多求职者发现现在的广告很多都含水分的,比如招聘职位、岗位职责、薪酬待遇等都是虚高的,遇到这些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在做决定前又该做些什么来规避这些陷阱呢?
一、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而企业又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会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自身的职业发展很不利。
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公司,更应该多主动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
二、粉饰招聘岗位名称陷阱
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求职者就职后发现情况往往会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但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遇到这种情况,求职者应该谨慎考虑,仔细分析,要先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不要被这些美化的陷阱诱惑了。
三、窃取创意陷阱
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测试。
实际上,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因而会失去别的工作机会。
所以在遇到这种创意测试时,求职者应事先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切忌心焦,不要为了有一份工作就随随便便决定,在面试前要打听好这家公司是否靠谱,会不会有虚假信息等;在加入这家公司时,要打探清楚岗位职责、薪酬福利是否如招聘单上介绍的,是否真实。总之,小心驶得万年船。
陷阱1:招聘会陷阱
此类招聘会大多名不符实,常常对外宣传有多少用人单位和岗位,职位层次有多高,等等,实际上多为虚假宣传。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只有主管部门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才是合法的。
陷阱2:高薪诱你搞传销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3:高职诱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陷阱4:骗培训费
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毕业生小刘同学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300元培训费。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陷阱5:皮包公司
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招聘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陷阱6:中介陷阱
委托人才中介公司寻找就业单位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政府主办的或社会信誉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一些不知名的人才中介往往设施简陋,无正规的人员机构,是不够资源共享质的黑中介,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中介方就会列出种种理由来推辞甚至从而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
大学生求职:小心试用陷阱
陷阱名称:试用陷阱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大学生求职:小心岗位陷阱
陷阱名称:粉饰招聘岗位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危害: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如何规避: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大学生求职:小心短信陷阱
陷阱名称:短信招聘陷阱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
危害:求职者如果轻信这些短信,会白白浪费了钱财或者透露了个人信息。
如何规避: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求职:小心噱头陷阱
陷阱名称: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
危害: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
如何规避: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63%以上的大学生在寻找暑期工时都曾掉入打工陷阱,那么有哪些典型的暑期工陷阱值得大学生警惕呢?
又是一年暑期来临,在很多大学生重回妈妈温暖怀抱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懂事的孩子为了增加阅历、积累经验到社会上寻求暑期工。这原本应该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然而却有许多不法分子盯上这块肥肉,用各种狡诈阴险的手段侵害大学生权益,不仅给大学生造成了经济上的困扰,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
据不完全统计,63%以上的大学生在寻找暑期工时都曾掉入打工陷阱,那么有哪些典型的暑期工陷阱值得大学生警惕呢?
1、高薪酬
许多招聘广告打着高薪就业的噱头,专门引诱那些急着踏进社会大显身手的学生。毕竟,不少出来打工的学生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想要在父母、亲人面前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挣钱了,这种虚荣心理极易被诈骗分子利用,从而上当受骗。其实,对于高薪就业,其背后的工作也许是十分脏累、危险的体力活儿,一旦中招就只有埋头苦干的命,况且大多数这样的公司不会给你签订劳务合同,所以万一发生工伤就是索赔无门的下场;再者,事先约定的工资也许最后并不按照承诺履行,而由于起初双方没有签订工资约定的合同,所以一旦公司耍诈,暑期工也是没有办法维护自己权益的。
2、中介公司
如今市面上许多职业介绍所等类似的中介公司层出不穷,鱼目混珠令人真假难辨。中介公司通过收取中介费向客户推荐相应的工作,不过,一定要提醒各位大学生,就算是正规的中介公司是都不能保证你100%的就职,那么对于众多虚假中介来说又怎么可能保你就职成功呢?目前,社会上许多黑中介专门以收取中介费为由,诈骗客户资金。刚开始中介会提供几条岗位就职信息,不过去了之后都会被对方公司以各种借口拒绝,而随后中介的推荐信息也销声匿迹,这才发现上当就为时已晚了。许多人由于打官司的一系列烦琐流程而甘愿自认倒霉,另一些有心上诉的人却由于之前没有与中介公司签订相关协议而显得心有余力不足。
3、传销
大学生们在寻找暑期工作时应格外警惕,尤其是对于那种要熟不熟的朋友,谨防其将你诱入传销贼窝,到那时可是一入贼窝深似海,叫天不应地不灵的悲惨困境啊!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好心推荐的工作,不要因为超高的薪水清闲的工作而动摇心底防线,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认清现实,时刻保持理性。大部分的犯罪分子都是利用人性对于金钱、权势、美色等贪婪的弱点进行攻击引诱,而少数犯罪分子则是直接运用武力、迷药等方式强行掳人。所以,大学生在社会上找工作时应该格外注意,不要轻易和陌生人搭话,不要轻易前往人迹罕至的地方。认识危险,懂得保护自己,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4、缴纳押金
有些公司对于新进职员有缴纳押金的规定,以确保职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许多非法公司也正是运用了这一点私吞资金,侵害员工的权益。如果之前没有与公司签订缴纳押金的书面协议,工作结束后公司只发工资,并且以各种类似考勤不合格、工作表现不够好等借口拒绝返还押金,那么暑期工们也是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5、平面模特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谁又不希望可以美美地上班呢?要是以美为生那就更好了!因此,现在市面上涌现出不少平面模特的招聘信息,这类招聘的优点就是暑期工既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摆漂亮的pose,而且还有机会被星探发现而成名,同时薪资也非常高,极容易令广大学生心动。但是,对于这种拍摄类的职业,学生们应该提高警惕。毕竟,近期有不少媒体曝光其间的负面新闻,许多不法分子要求面试模特先试验拍几组艺术照,随之又以各种理由拒绝面试者,而背地里却将照片传到各大网站供人浏览以赚取费用。大学生在寻找这类暑期工时应谨慎一些,最好提前上网搜索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确保公司性质的正规。
总之,大学生寻找暑期工应该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入职前要认真考核企业信息,与企业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好工作内容、工作期限、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等等,并且保留一切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家长也可以运用丰富的社会经验帮助孩子作一些参考,同时建议家长也可以重视起孩子财商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打理资金,甚至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做理财,配置某款理财产品,当然最好是收益固定的就像宜盛月月盈这种的,每月可以让孩子看到收益的变动,也让孩子享受钱生钱的喜悦,二来这样家长们也为孩子未来的上学所需的高额学费提前进行储备,减轻了未来的负担。
5月后,迎来了大学毕业生实习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高峰,网络媒介成了人们寻找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网络求职诈骗。如何在各类招工陷阱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网络求职三大陷阱
收取保证金,不合情理不合法
永嘉小伙刘某,3月份在58同城网上看到一则招工广告,是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只要每天在家里打上几千个字,就会有可观的收入。如此足不出户的工作,让平日习惯偷懒的宅男小刘怦然心动。不过事情没有小刘想的那么简单,对方要求先让小刘交上1000元的保证金,以免小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可是等小刘把保证金汇款给对方后,对方就杳无音讯。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只要招人单位提到要先交保证金的肯定是骗子。
刷信誉刷单,一定要小心谨慎
刷信誉、刷单,是近年网络求职类诈骗的主要骗人招数,虽然淘宝已经严格规范了网上的信誉评级制度,但是还是屡屡有人上钩受骗。
2月份的一天,潘女士在自己微博的一个大V账号微博里面看到一则招职广告,称只要用自己钱刷20单的货就能返回100元。潘女士看到该微博账号有十多万的粉丝,于是就信以为真,通过QQ接下了单子,先后转了1万多元的刷单本金,但是最后却只有拿回100多元。
分析:网络诈骗一直存在,通常诈骗金额较小,主要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进行诈骗。目前,这种以招聘刷客、轻松兼职赚钱的形式比较普遍,骗子通常在各个QQ群、论坛上做广告,以返还本金+佣金为诱饵,诱人上当。如果要求直接打款的卖家十有八九是骗子,并且刷信誉在购物网站上是明文禁止的。因此,市民在进行网购或寻找兼职时,要找可靠有声誉的网络平台,对涉及钱财的交易,要多留个心眼。
手机验证码,一定要妥善保管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微信求职诈骗成为了骗子们新的香饽饽。一系列的求职信息、招聘微信代购信息等在朋友圈泛滥,这些背后同样隐藏着巨大的漏洞跟风险。一些微信招工打着要银行卡发工资的名义,骗取银行卡号跟手机验证码,最后将对方支付宝中的钱骗取一空。
分析:这类诈骗案件以招工为由,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宝快捷支付方式实施作案。犯罪嫌疑人群发手机诈骗短信,诱使受害人电话联系,并抓住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骗取对方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
春节过后,又到了大学生们求职的高峰时期。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接踵而来,这里面鱼龙混杂。据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显示,有70%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求职陷阱,还有不少学生称有过二次受骗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规避求职陷阱呢?
案例1:招而不聘
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
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案例2:变相收费
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流动性强,看起来不十分正规;而且,公司进行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求职者们应该坚决摒弃。
案例3:虚饰岗位
北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小林在大学时的专业是会计学,毕业的时候她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计,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是招聘会计。经过简单面试后,小林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区做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公司迟迟不肯确定何时让小林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之后,小林无法忍受,只好提出辞职。公司以违反合约为由,要求小林支付违约金。
小林的经历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玩弄文字游戏,用一些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此外,在面试的过程中以及与招聘单位的具体接触中,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的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专家认为,招聘职位与实际工作内容明显不符的话将构成欺诈,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以下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大家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被骗。
(一)、虚假广告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
(二)、色情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
(三)、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
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职者去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四)、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五)、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决非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我们这里所说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而选择、约定的考察期。
一般来说,单位用人有试用期是正常的,试用期的薪水一般都不高,等到转正之后,薪水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公司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堂而皇之地打出试用期的牌子,看起来非常规范,待试用期一过,以种种理由告诉求职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就将其解聘了。这样的公司不断地炒人,毕业生永远不会成为正式员工。
(六)收费陷阱
当前,在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设立各种名目向毕业生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违约金、培训费等。一些单位可能规模不大,薪水不高,但是开出了一些诱人的条件。比如说,在某大中城市工作,或者能解决这些大中城市的户口问题。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学生很容易被这样的条件迷惑。双方谈得差不多了,单位又表示,为了增加双方的信任,学生在工作之前必须交押金。等学生交完押金,工作一段时间后,单位的有关人员就表示,聘用之初说定的工作岗位要有些调整,可能把你派到偏僻地区或冷僻部门,而这些地方是学生肯定不愿意去的:单位算准了学生不愿意去,就说学生不服从单位安排,也是主动毁约放弃这个岗位,这样,学生交的押金自然收不回来。
(七)薪酬陷阱
所谓薪酬陷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其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八)智力陷阱
有些单位按程序假装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再进行笔试。在面试、笔试时,把本单位遇到的问题以考察的形式要求前来应聘者作答或设计,待毕业生利用专业优势完成其承担的项目后,再找出各种理由推辞,结果无一人被录用,用人单位却将应聘者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使毕业生陷入智力陷阱。
《大学生求职四大常见陷阱大盘点》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求职技巧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四大求职信”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