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上周就准备给今年的工作画个句号,安心待产,今天宝宝还没出生,所以有时间再聊上几句。生涯规划技术是我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虽然它看起来和我的工作内容不是很相关,但是它对我的工作起了非常大的帮助,希望能分享出来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生 涯规划技术不仅能帮助职业迷茫者走出困境,帮助职场人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做好生涯平衡,更能给管理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帮助管理者做好管理工 作。下面我只用生涯规划中技术中的一个小工具的一个具体使用方法来说明一下如何帮助管理者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经常听到一些管理者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不负责,工作没热情,多说几句就辞职不干了。同时也会听到一些职场人抱怨工作平台不好,工作内容重复,学不到东西,没有挑战,没有激情,只剩下了职业倦怠,于是有些人开始了混日子的生活,有些人选择不停的跳槽。

一些管理者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常用“画饼”的方式激励员工,小公司常用上市,股权的饼,大公司常用升职,加薪,培训的饼,可是饼画得再多,也解不了真正的饥饿。越来越精明的员工也不会再为这些饼而心动。

针 对这样的现象,用“职业红利”这一个小工具就可以解决了。确切的说职业红利是生涯规划技术中的一个概念,虽然简单,但却很容易被忽视。这里的红利是指工作 带给个人的工资奖金以外的好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位,都有着不同的红利,而红利是带给员工个人成长的最直接最实惠的好处。做为管理者,如果能够与员工 做好沟通,了解到员工真正的需求,就可以很容易的帮助员工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红利。

我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他是一名销售人员,希望自己能用优秀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他做了一段时间后,取得一定的业绩,也拿到了相应的提成收入。可是他觉得工作越来越没有新 鲜感,越来越没有挑战,正在考虑辞职,希望自己能够带领一个团队,或是能到更大的平台上去发展。

当我看到他此前的几段工作经历都不 长,最长的一段也才只有两年多时,便从他的工作经历聊起,问他每次离职的原因,答案很相近,都是因为工作内容没有挑战,熟悉之后便没有兴趣,希望自己能够 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好的发展。其实这样有上劲心的年轻人很多,如果一直这个状态,很容易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我便从他十年后的愿景探索开始问他,如 果十年后,你的职业生涯让你非常的满意,那会是个什么状态,他的回答是通过自己创业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具体的方向是销售某种产品。我再问他如果达到你心 目中的事业有成的理想状态,需要你具备哪些能力?他回答说:“自已创业的话需要有一定的格局,能够看清趋势,选对行业和产品。需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的能 力,需要把产品销售出去,让客户认可。需要有人脉的积累。”等等。很显然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这时 我引入了“红利”的概念,告诉他红利就是工作带给你的除了工资资金之外的好处。你在目前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拿到了你的全部红利吗?比如说你希望自己创业时 能够拥有的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就是在人与人有不同意见时达成一致的过程,你在这个岗位上运用得怎么样呢?与你的上下级,同事都能够很好的沟通协调吗?能够 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领导听,并且取得领导的认同吗?这样的能力对于你自己创业管理自己的团队都是必不可少的吧?再看看你说的人脉积累,人脉积累更不是一蹴 而得的,你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所接触到的同行,客户等,有多少人在你离开现在的平台后还能和你依然保持很好的联系,给予你事业上的支持?

当 我问了这些问题之后,他立刻发现现在的工作不是像他此前认为的那样没有任何的提升空间,感叹到这份工作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学习机会,而自己却完全没看到。换 个角度去探寻这些红利,他认识到工作不再是给公司做的,也不再只是为了一份工资而做的,而是完完全全的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做的。我开玩笑的说拿着老板的钱, 做着自己的事,还有比这更爽的吗?所以说当员工认识到所做的事是为自己而做的时候,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自然就提高了。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员工找到属于他自 己的职业红利。

扩展阅读

企业管理者如何更好地规划员工的职业道路


职业规划对于员工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没有职业规划,就会使人迷茫,这个干几天,那个干几天,到头来,这个也没干好,那个也没做成,也可能会使员工得过且过,走到哪算哪,最终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后,仍一无所成,甚至员工的生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单调地重复甚至倒退。所以,企业管理者在严格执行企业制度的同时,首先应该帮助员工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在这个方向的目标是什么。

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员工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才不会迷失,才能尽量少走弯路。方向就是对将来发展职业的一种选择。很多有成就的员工都是在工作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因此成了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管理者应该帮助员工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走,要何去何从。做到真正地了解心中的那个自己,根据个人的品性、爱好、所受环境的熏陶等因素更明确地归正自己的方向。所谓方向错了,再如何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在员工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的过程中,管理者的经验指引还是很有必要的。

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让员工知道在职业发展的方向上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比如,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管理,那么就要帮助他们明确管理什么,成为什么样的管理者。这就是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员工才会有动力。又如,员比例,以及劳务工薪酬待遇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社会保险缴费比例要随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封顶数每年要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进行了调整,同时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也存在地域差别;劳务工的薪酬待遇也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有关。特别是劳务工的薪酬待遇,由于一些企业是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依据确定薪酬标准,近几年,为了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薪酬待遇,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就调整一次,有的还一年调整一次,劳务工的薪酬待遇也随之进行调整,导致企业劳务费用增幅较大。二是有的费用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人工成本费用中与物价上涨直接有关的有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等。如福利费中的职工食堂补贴、体检费、集体福利设施费和劳动保护费中劳保用品费、安全防护设备等,这些费用不仅每年都得发生,而且在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物价的上涨增加了费用总额的开支,加大了人工成本总额的控制难度。

如何燃起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奋斗成功,但太累,失败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也很难长期坚持奋斗。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一些人,在公司时间带的久了,也渐渐地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也迷失了自我。对与企业而言,如何才能激发这些员工的斗志呢?

如何燃起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1、信任员工。你要做的就是确保每位员工都知道在这样的一个敏感时期,做决定时需要依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之后就放手让员工去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主动性完成工作目标。

2、展现真实的自我。员工只有了解并信任你——那个头衔背后真实的人,才会追随你。用你的价值观——不是贺卡上冠冕堂皇的那种,你独有的优点,以及性格魅力来吸引员工追随你。

3、践行诺言。一旦你的语言和行动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你将失去过去赢得的员工信任。所以许诺之前要三思而行。如果你赞同组织的价值观,要仔细检查确保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同你推崇的相一致。

4、近距离接触员工。作为领导者,你可能需要埋头苦干,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高管们讨论,重新制定战略,但现阶段,员工们非常希望与领导者近距离接触。你要让员工可以经常见到你;在做出一些比较艰难的战略决定时,要让员工知道。你要参加每周的销售会议,同员工一起吃午饭,在公司的社交性网站上发帖子等。

小编认为除了以上显性的方法,如能结合公司本身的隐性文化,员工的管理更能驾轻就熟。但是隐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公司的发展中不断沉淀,才能生根发芽。

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和个人双重的责任


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帮助员工找到个人目标和组织发展机会的结合点,为员工提供心理上的满足,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个人来说,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制定发展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逐步实现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和个人双重的责任

【访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该有所为 ――访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刘湘勇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不少企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那是员工个人的事情,与企业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企业有无必要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刘湘勇(以下简称刘):人力资源治理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企业有义务最大限度利用雇员的能力,并为每一位雇员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随着现代治理的逐步深入,核心竞争力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以人为本、实行员工关系治理、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个人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开发与治理的目标体系,帮助企业的每个职员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做好职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治理,把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变成人力资本,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未来的愿景。职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治理正是现代企业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把制定职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企业的战略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现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记:那企业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好处?

刘: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在资本运作中更合理地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满足度、忠诚度服务,为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服务;还可深度挖掘人力资源潜能为人力资源实现组织内成长及岗位上升提供条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能更全面地了解员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计划,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把适合特定职位的人员匹配到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同时,进行职业规划,是高层主管和下属深度沟通的良好渠道和平台,促使企业更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在调整时企业主动地、超前地与员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在沟通中消除误会,在沟通中达成共识。让员工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做到敬业、爱业、乐业,这样就能减少资本运作中优秀人员的流失。

记:据您了解,目前大多数公司对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持怎样态度?对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如何?

刘:现在,尽管很多企业关注到职业规划这个问题,但他们并不太重视。主要原因可能是现有的人力资源治理人员能力有限,不能较好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另外,还因为见效周期长,刚开始推行的时候甚至会加大人力流动性,所以公司认为做投入不合算。

记:既然企业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如此重要,而现有的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吗?

刘:面对快速流动的员工,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中真正具有一个完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并不多,可以说,企业就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原因在于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科学治理基础之上的人力资源精细治理,是一项艰苦复杂、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员工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家和顾问提供的咨询,需要他们提供专业化的建议。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员工是不知道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即便有些员工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由于没有组织的支持,也缺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必需的工具和信息。

记:目前多数企业自身缺乏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那企业该怎么办?

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务,需要扎实的治理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假如缺少这门专业技术的相关经验来做职业生涯规划,反而会庸医误人。当企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时,可以借助外力,例如寻求专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由他们提供专门的指导、技术支持和服务。我们锐旗人力银行帮企业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是由我们的专家和顾问对企业治理人员及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培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治理人员理解和承担起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或者直接介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与员工一起解决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后一种方法比较直接,效果也比较好,我们一般会先利用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分析工具,针对员工个人进行职业发展调查与人才测评,以期发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现实素能的差距;针对企业进行组织环境与治理现状的诊断,以期发现公司价值追求和现实基础的差距。然后提供对个人和团队发展的资源支持和咨询辅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员工满足度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

【案例】帮助员工成长就是帮助企业成长东莞某电子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于2002年初,正处于事业快速发展阶段。公司人员规模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渐增多一直在扩大,由最初的35人增加到了219人,其中技术人员就由21人剧增到136人。2004年底,该公司人员流动率高达30%,非凡是不少优秀技术工程师的流失,让该公司面临人力资源危机。但据该公司调查,公司薪酬平均水平普遍略高于同行业市场竞争水平,排出了优秀员工因高薪跳槽的可能。为了有效解决急剧业务膨胀和人员不断流失给公司的带来的发展性问题,公司决定寻求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帮助。锐旗人力银行为这家公司进行了组织环境与治理现状的诊断后发现,该公司的价值追求和员工的价值追求存在差距。该公司正处于战略探索和业务成长期,业务迅猛发展导致公司忙于应对市场需求而忽视规范公司治理,并且对于自身能力的审阅不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资源配置不知该往哪个方向投入或集中。公司的机制一直不健全,非凡是人力资源机制不完善,盲目增员导致岗位职责不明确,也无健全的岗位评荐、考核等体系。而员工虽然一直处于紧张忙碌状态,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普遍感到专业分工过细、工作单调沉闷,认为自己的发展空间不大;再加上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技术梯队难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职位上没有多大晋升机会。不少仍留在公司的员工是因为不愿意放弃不错的待遇,就只好在岗位上磨洋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员工对公司还是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现状又让员工感到困惑,甚至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因此,该公司的现状和员工渴望职业生涯丰富的真实愿望,表明企业是时候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让员工清楚自身发展的道路和前景,与企业共同成长。鉴于该公司本身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战略,也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而调查发现员工也愿意与公司统合发展,这具备了企业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治理的前提条件,所以锐旗人力银行协助企业建立员工发展中心,帮助员工非凡是要害性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协助该公司确立人力资源治理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地位,这是该公司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治理的基础。接着,建立人力资源评价中心和员工发展中心。帮助企业利用职业心理测评等工具来深入了解员工,并帮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己;提供对个人和团队发展的资源支持和咨询辅导,并建立和完善内部员工满足度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同时协助企业完善岗位说明书、绩效考核体系、发展培训计划、轮岗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作为职业规划体系的支持。因为职业规划是不可能马上见效的,需要企业和员工双方长期的坚持和定期评估,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该公司有效控制了人才流失,员工在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后,工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该公司也越来越能体会,帮助员工成长就是帮助企业成长这个道理。

【相关链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缺位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人力资源报告表明,缺乏针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在我国企业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将会破坏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构成伤害。

这份《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仅274家有明文发布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占调查总数的15%;其中7.2%的企业有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并按规划进行。与此同时,正在建立、拟建立或没有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企业则高达1550家,占有效样本总量的85%。

专业人士表示,在我国,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欠缺是普遍现象。他认为,由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在企业中未能得到有效建立和实施,员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较为严重。

刚上任的管理者如何带好团队


不管是空降的还是新提拔的部门管理,在刚上任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带好这个团队。

刚上任的管理者如何带好团队

刚上任的管理者如何带好团队

成为团队的管理者和单个时候做业务是不一样的,身为管理者不是要你个人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整个团队把业务做好,想要做好这些对一个新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管理人员想要带好团队,做好以下三点很关键。

1.消除员工的不信任

不管是空降队长还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与一个团队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信任。从底层晋升的管理者看,员工会这样想:你以前和我们一样,能做到这种管理吗??你怎么坐在这个位置?甚至有人会刻意不配合,为难新领导..空降兵的问题更大:你是新来的,我们为什么要领先?新手,你认识我们吗?他能控制我们吗?我们不会打开它,等等,毕竟,三个字:没有信任!

管理者要摆脱这种不信任的也不是没有办法,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沟通。短期做生意那是不可能的,(经理)接手的第一个新的团队做的是与员工沟通。空降人员可能不会像老人们这支球队,通过沟通可以很快融入团队;从下往上的领导也要求员工消除障碍,不信任沟通,以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就业机会。

沟通是管理的第一步。沟通是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纽带。沟通对于消除员工对管理者的不信任至关重要。

2.使用实际业务来证明自己

不管是乱七八糟的还是好的铺位,新来的家伙都想要一个快速的立足点,这取决于他的业务能力。如果管理者能和一个团队做生意,无论你是新的还是老的,不管你的年龄,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这是一个不仅是团队,而且老板也会依靠你,并将全力配合你的团队更好地运作的时代。

所以,你想究竟如何做生意?真的不好回答,毕竟不是小编的管理人才。不同的条件也不同的团队,管理者需要做的是不一样的。如何做生意是团队成员的老板和新任经理人怀疑新的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问题消除。

3.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说,如果现代社会不前进,那就是倒退。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对管理者也是如此。当管理者从一个团队开始并取得一些成就时,并不意味着它就结束了。工作场所永不满足,企业的发展永不停息。如果你想在经理的职位上站稳脚跟,你需要不断进步,创造新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领导人告诫同志们不要躺在旧书上,在新的征程上做出新的贡献。这句话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对于刚刚取得一点进展的新经理人来说,需要记住。

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促进员工幸福感


一项对持续高绩效员工队伍形成因素的研究表明,长期来看,幸福的员工比不幸福的员工有更多的工作成效。他们会按时上班,不太可能辞职,主动去做职责范围之外的事,而且他们会吸引同样致力于该工作的人。具有幸福感的员工,其绩效比所有员工的整体绩效高出16%,职业倦怠率低125%,对组织的忠诚度高出32%,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高出46%.(引自《哈佛商业评论》的报道。)

什么是幸福?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将幸福生活的来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兴趣,第二是心流体验,第三是意义,而意义对幸福生活的影响最为巨大。

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促进员工幸福感呢?

1.当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将能够对自我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帮助他了解和发展自己工作中的兴趣。有人会说,如果他正好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兴趣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了解这项工作对其职业生涯的意义来激发兴趣,其二如果确实无法激发他对这份工作产生那么一点点兴趣,那么他能够有好的绩效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帮助他转向其他的岗位可能是一个更佳的选择,事实上也帮助企业降低了用人风险。

2.员工在深入自我认知之后,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客观来分析自己的技能和优缺点,包括正确面对绩效评估的结果,员工将会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引发忘我的心流体验。

3.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组织目标,把组织绩效目标给予员工的压力转变成员工自我成长的仪表盘,这样,工作将带给员工更多的意义,员工将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同时为了实现目标而主动的提高工作技能与表现。

4.当遇到挫折时,由于对自己能力有更充分的认识,以及了解工作的意义,员工将拥有更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更为乐观。

5.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员工也将会进一步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增强人际敏感性,这将会对团队的配合,员工以及部门之间沟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员工实现工作的意义,进一步促进员工幸福感。

事实上,虽然意义对员工幸福感有最大的影响,但兴趣、心流体验、意义这三个部份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最后,再说明一点,很多人在谈到如何在组织中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更多的谈到是告知员工晋升通道以及为此需要的能力发展,事实上晋升通道是会发生变动的,而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公司中情况尤其如此,同时,这个时代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一个清晰的晋升通道固然好,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体会到工作对他自己的意义,同时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优势来应对未知,这样当工作或公司遭遇无法预料到的困难时,员工将会更加懂得把握自己,为自己负责,会拥有更为强大的能量和动力。因此,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培训时,我们要更为关注员工内在的改变,对自身成长以及组织目标的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组织架构。

赵昂:管理者的自律


职场上,职业生涯的发展经常呈现出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的选择问题,也有不少人一直努力转向管理岗位,这其中绕不过的就是提升管理能力。

关于如何做管理,我们都听到过太多的理论和方法。智者见智,管理之道确实精深莫测,这也不是我的专长。但是说到执行者向管理者的职业角色转变,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主动的自律。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先管好自己。

为 什么要先管好自己呢?因为与被规范约束的执行者相比,管理者是资源支配权的拥有者,拥有更多的自由,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在企业,一个管理者可能不必像一般员工那样按时打卡,但是需要对绩效和企业的营收负责,或许需要更多的加班,牺牲更多的休闲时间。管理者要管事务流程,管人,管资源,这是在行使权 力,如果不能以更大的格局和视野看待自己的这种资源配置权力,还是止于一个普通执行者的被动接受制度规范的约束,那将是一个组织的不幸,管理职位越高,资源支配权力越大,组织的灾难就越大。

自由与权力,像是诱惑一样摆在管理者面前,怎么做才能管好自己呢?

管好自己,要有公平心。作 为管理者,要有清晰的角色感,要着力于制度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这个时候,管理者并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代表组织出现的。有很多人的离职是因为上司的不公,进而对公司失望,甚至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做到这种公平心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和自己的私欲斗争,一方面要善于将公平体现出来,这就涉及到具 体的管理能力了。比如有个工程师抱怨产品经理经常要求加班,他忍受不了,多次提出辞职,经过协调,换到一个新部门却做得很开心,自己主动加班,业绩也有不错的表现。这是简单的加班问题吗?是沟通的问题吗?咨询中,这个工程师告诉我,他认为这个产品经理是在以员工的辛苦换来自己的业绩表现,获得提升。原因就 在于,下属认为管理者的管理是不公平的!当员工、时间、绩效、工作分配、目标达成……这些都变成了一种资源供管理者分配和调用的时候,管理者要考虑的就是 如何在公平的运转下保证高效配置。如果把员工也当做资源,公平和效率其实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各个资源因素是会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的,其中的比例就是管理的艺术了。但是,公平心要求的就是让自己的管理者角色,而非利益分配者角色,占据资源配置的位置。

管好自己,要有主动服务的责任心。对 于管理者来说,虽然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在一些基本管理工作上,需要给自己提出比执行者更高的要求。因为管理者更是服务者。比如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指导,如今职场,没有人会在一个职位或者一个公司内工作终生了,包括管理者自己,那么管理者要做的并不是留住核心员工,而是发 挥员工的价值,这其中就包括支持而非限制员工的自我发展。这样的责任心还包括一些小事,比如帮助员工办理各种事务性工作,薪水、社保、奖金……,当然,这 种服务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员工关怀和事务性工作,还有一些管理者本身就是业务高手,业务上的指导也是一种服务与支持。这些本就是管理者的工作,甚至不是与人方便,而是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千万不要把被管理者变成伸手乞要的人,否则,他会为了自尊而走开,或者在要到之后给你一个嘴巴。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谦卑的服务者,被管理者开心地全力工作了,管理工作就做好了。

管好自己,要成为规则的模仿遵守者。因 为角色不同,想法自然不同,被管理者会非常关注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虽然知道管理者有很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基于权力产生的,还是基于责任产生的,没有人比被管理者更清楚的了。基于权力产生的自由,是带着窃喜的自大,是一种得道之后的私欲扩张,对于规则,在内心是藐视的,甚至期待通过规则约束他人替自己 实现私欲。基于责任产生的自由,倒是真正的自由,约束是外在的,为内心而服务,不必蒙蔽任何人,在别人看来甚至是对自己的“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被管理者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抵触的表现或者干脆不玩,另谋高就,原因就在于跟着这样的管理者看 不到自己发展的前途。这个“本分”,有时候是严格遵守规则,有时候是超出规则限制,这个“本分”是管理者的本分,是无须解释的本分。

或许是权力思想作祟,总会有人把进入管理路线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标志。殊不知,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修炼,自我认知不清,误入歧途,很有可能让自己的才华在不合适的位置上消失殆尽。

做自己的职业管理者


不要怕多做事,任何付出都是有意义的。主动去寻找并争取更多做事的机会,并且出彩地去完成任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经营,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被动地等待机遇。只有你对自己负责,别人才会对你负责。

求职时需要主动思考自己的优势

应聘者面试时,当面试官问道:“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可以胜任应聘岗位?”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新东方有强烈热情。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就安排我做什么吧,反正公司都会有培训吧,我会努力学习的。”当遇到这样的面试者时,虽然欣喜于其对新东方的认可,但同样也会令人很担忧,工作岂是仅凭一腔热情就能胜任的?当你入职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时,无论对员工本人还是企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事实上是一种对企业和自己都不负责任的结果。

在求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将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后,在面试时简练精彩地陈述给面试官,这样才能让面试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你与岗位匹配的一些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有进一步面试的机会。首先让公司知道你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公司才会考虑要不要给你机会。而不能只表达对公司的热爱,对于自己的优势不做任何主动陈述,被动地让面试官去寻找你的优点,替你做职业规划,这样有可能就与你所向往的岗位擦肩而过。

而且,很少有公司仅仅会因为你喜欢公司而录用你,因为喜欢公司不意味着你能胜任岗位。任何人做任何工作,个人获得成长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能胜任这份工作,且能做出成绩,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得到的。如果你不能给你所喜欢的公司带来价值,那么这个岗位对你、对公司都没有意义。

工作中需要主动思考如何去工作

某员工入职后去问领导,“我该做什么工作?”领导答:“你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那你来做什么?”次日,员工又去找领导请示:“那我就从某某工作开始做起吧?”领导答:“知道该做什么工作了,就去做什么工作吧!”

这个小案例也许有一点儿讽刺,但实际上却是职场的一种现象。如果什么工作都要让领导帮你思考怎么做,那等于把你的工作量加在别人身上,你并没有完全胜任你的工作。

因此,在工作中需要请示,但不要等着被安排,因为执行只意味着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当你入职后,了解了岗位工作职责,需要自己去了解之前的工作模式,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思考该如何开展工作,拿出成型的工作计划来给你的领导。给领导做选择题,不要做问答题。

在工作中出现任何问题,不要不假思索地急着去问领导怎么办,要知道你自己才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首先要自己承担起责任。认真分析,努力思考,周全考虑公司各方面利益,权衡利弊之后拿出可以选择的两种以上方案,将每种方案的利弊详细解释给你的领导,供你的领导进行选择决策,这样才是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的表现。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并完成工作的能力,才算是胜任了本职工作,也才有机会成长。

不要问公司什么时候会给你晋升的机会,只要你够闪亮,机会随时可以被创造。

不要羡慕别人升职,也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人才的缺乏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很头疼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被公司重用,第一说明你没有做出体现你能力的事情;第二说明你不够闪亮,没有将你的才华展现出来。

当领导安排事情时,如果这件事不属于你的常规工作职责,不要推脱,因为这是表现你工作能力的很好机会。而且你会传递给公司一个信号,那就是你是个有意愿做事,并且有更多能力做事情的人。如果公司发现了这样的人才,有机会一定会让你去试一试,如果你足够优秀,公司会主动创造让你发光发热的平台。

公司提拔一个人,主要看这个人做事的能力与意愿。有能力、有做事意愿的人,公司一定会给与平台,重点培养;能力不足而有做事意愿的人,公司会适当给予培训和锻炼的机会;有能力无做事意愿的人,自己会错过很多发挥的机会,也许要在一个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埋没自己的才华;无能力也无做事意愿的人,必定是要被公司淘汰的。

不要总是抱怨公司没有给你平台,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有做出让公司刮目相看的事情。不要害怕多做事,任何付出都是有意义的。主动去寻找并争取更多做事的机会,并且出彩地去完成任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管理者如何做有效的年终谈话?


绩效考核后总要安排“年终谈话”这出戏,管理者要如何唱才能把它做成一出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好戏,而不是应付人力资源部的样板戏呢?

管理者最务实,所谓“好戏”必是有效的。所谓有效,对于管理者,应该是促使员工产生有助于提高团队战斗力的行为,让员工安心、尽心的履行岗位职责。

直接的却未必是最有效的。切莫上来就谈“你要好好干”!好演员的移情能力都是一流的,管理者在此的角色不是下命令放指标或者追责指正,而是在新年前与员工一起展望,协助员工在来年做个更高效的人!

角色搞清楚了,后面的戏一步步具体怎么唱呢?

第一步:激发期待。引导员工思考2年后他最期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情景。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对生活的要求与期待必然会影响到他工作的状态。从“期待的生活”入手,使得管理者有机会在更大的一个图景下观察理解下属的需求与行为动机。

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他思考:

你希望2年以后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如果用形容词来形容,是哪三个词?

2年后你会承担哪些角色?你希望自己在这个角色上表现如何?比如说作为儿女,你希望自己2年后能为父母做点儿什么?

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展现一些不合理信念,比如在较短时间内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管理者可以及时校正他的坐标体系。

第二步:具象化。引导员工把他的期待具体化、可衡量化。

第一步是一个打开的过程,引导他展开一幅图画,从第二部开始是基于这个图画做“收”的动作,向着推导出具体行为的方向走。

可以用于引导的问题是:

如何衡量你的期待实现了?有哪些更具体的体现呢?

为了达到这样的期待,你要自己定一个或者多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第三步:定目标。引导他思考为了目标达成,他在未来1年要做些什么事情促成期待中的结果。

到这一步就可以相对聚焦在工作上。

工作与其他的各个目标是否有关联关系?如果达成工作目标或者在工作上采取一些行动,是否能促成其他目标协同实现呢?

围绕工作,要做些什么事情可以促成目标达成呢?

第三步是承上启下的一步,是基于他的需求设定工作方面下一年的目标。在这个环节,可以结合员工的考核结果做些反馈,如果他没有意识到限制自身发展的问题,管理者就要基于考核结果引导员工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的提升完善列入到下一年要做的事情中。这是一个把管理者的需求转化为员工目标的机会,基于前半部分的沟通,管理者有机会发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点、促进点。

第四步:定指标。引导员工思考如何衡量自己达成了第三步中列明的目标。

每个人都需要反馈,无论是对结果的肯定还是改进的意见,这是下一轮行动的起点。长期得不到反馈会让一个人失去继续做这件事的动力。定指标就是为了给自己建立反馈,基于这个输出确定下一步的输入。

这个指标对于员工本人必须可以明确衡量的。比如提高英语交流能力,“背诵完成新概念2的全部文章”是指标,而“英语交流能力达到中等水平”不是指标。

第五步:行动。引导员工明确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计划,尽可能的细致量化。

为了达成第四步的指标,你会如何开始第一步呢?何时?何地?

如 果这个第一步或某个动作对于管理者很重要,可以增加“我承诺”环节。操作方式是把动作的时间、地点、行为方式、频率等详细信息写在一张A4白纸上,称作承 诺书,由员工本人签字。注意,这个承诺不是对管理者的承诺,而是员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承诺,管理者只是一个见证人。始终要让员工体认到这一系列是他自己的目标和要求。

然后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做完这些动作就可以达成你自己制订的指标了吗?

一定要有如上这样确认的问题,提醒员工检查是否有遗漏,是否目标定得过高,是否投入不足等等。

尽可能的把行动计划细致量化,甚至到每月、每周。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你每个月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这个事情上?

第六步:回顾。引导员工盘整自己的时间精力等资源是否充足。

如果员工的时间、精力不足以完成所有目标,引导他做删减,以形成最后的行动计划。可执行的计划才有意义。

第七步:出计划。请员工在谈话结束后整理完成自己的来年计划。

这是此次谈话的成果,整理后的文档将成为员工自己跟踪检查的一个依据。建议横轴是时间,至少细致到月份,纵轴是指标,横纵轴的交叉结点是每一个行动。

如上的员工谈话交流深入、员工认同感高、管理者能更深入的掌握下属的情况,但相对耗时,大约需要1到2个小时,比较适合于管理者有意培养的下属。

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个高高大大的水塔,冬天时流出来的水经常结成厚实的冰溜子。水塔能向外喷水,是因为它有内在的水压来激发,而不是因为我们希望它流水,也不是因为打开了龙头。

管理者想让员工产生一些行为的前提是激发员工自己心中的期待。

生涯培训从企业管理者做起


生涯培训从企业管理者做起

前几天接到生涯小伙伴的电话,想听听我对在企业能不能讲生涯的看法。她作为企业的人力行政总监,正在拟定下半年培训计划,非常纠结要不要给工程师们讲生涯规划,一方面觉得生涯真的能帮助到人,一方面做为学完生涯的跳槽者,她非常的担心把员工给讲跑了。

这是个合理的担心,做为人力总监,如果培训后出现员工相继跳槽,肯定是个灾难,且不说老板如何,换她自己都无法接受。

我把在红点分享的《当企业遇见生涯》的录音发给了她,也给了她二条建议:一是生涯要先对中基层管理者讲,自上而下的展开;二是请外面的生涯培训师讲。想想这也是很多生涯培训师的梗,写出来抛砖引玉,用句戏文就叫“说的对吃我的药,说的不对分文不取“。

首先,先列举我在企业的生涯培训

培训主题

组织类型

受训对象

生涯内容

应用思路

走到人生中点

政府机关

40岁以上的科员

人生纵贯线

生涯三阶段

生涯四度

兴趣金字塔

人生价值重新建构

生涯重新建构

情绪与沟通

民企

中基层管理人员

三叶草

职业收益

情绪识别

需求识别

压力管理

大型国企

员工

竞争力金字塔

比较优势

能力管理策略

整合资源

提升应对

职业心态管理

大型国企

员工

CD模型

职业收益

企业需求

生涯三阶段

职业本质

需求挖掘

提高职场竞争力

大型国企

员工

能力金字塔

能力管理策略

能力可迁移性

比较优势

认知重构

策略+方法组合

其次,分享我的思考和总结

20xx年9月认证班结束后,我就开始在企业应用生涯,起初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那么多的担心,我这用的不是好好的嘛,大家在担心什么呢?听过几次吐槽后,我慢慢想明白了,哪就是生涯在企业内讲训不是没有风险,而是我已经不自觉的规避了。我发现我没遇到麻烦是因为:

我在企业应用生涯的时候,我是以团队管理者的身份来应用的,是在我的团队内实施和操作的。我在企业培训中用生涯,无论培训的对象是谁,都不是从员工生涯规划的角度切入的。做为一名资深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内训师,我一直认为培训永远只是达成团队或个人目标的解决方案,我的培训目标从来没有脱离团队目标去讲员工的个人发展,这是由我的管理者身份潜移默化决定的,只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化而已。因此在培训中,我始终是将团队和员工二个方面一起放在我的培训框架内来考虑内容的选择,所以生涯从来不是我的培训目标而只是素材。我对CD模型吃透了并深谙此“道”。我的职场体验是再强大的个人遇到僵化的冷冰冰无延展性的组织,都是极大的挑战,少有人能全身而退华丽转身。因此,我其实有个内在的誓言,就是做一名有弹性“组织”(管理者是组织的代言人),为员工的成长准备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提供的向上、向内、左右的晋升通道和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员工辅导(增加本钱)和给矛反馈(情感)。因为,我真正的认同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的模型,员工的去留不只是企业单方可以决定的,员工同样拥有决定的权利。一旦双方的需求不适配,分是必然只是时间早一点或晚一点而已。我没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我认为信息时代,企业又怎么可能阻碍生涯的凉风袭来,还是放下幻想,花点力气建设企业和员工共赢互益的关系为上策。

基本以上三条,我的观点是:

生涯进企业,不是能不能讲的问题,而是会不会讲的问题生涯是道,就在哪里无时不刻的运作着,从不因为学没学知不知道而改变员工和组织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动力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品质,也取决于双方的关系,不平等的关系终是不能长久的员工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流失是必然的。人才能够留住,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他的需求被满足了。组织(管理者)优先员工成长,可以有效解决员工优先成长的风险

最后,重要的事说三遍:生涯培训从企业管理者做起,生涯培训从企业管理者做起,生涯培训从企业管理者做起

领导者,权力和责任的互溶


想想为什么,在军队里,领导总是特别受欢迎?

领导者,权力和责任的互溶

在工作场所,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外部或麻烦的上层,如无理指责,多余的工作,甚至是政治迫害,报复等干扰,于是,无奈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老板能为自己说的一句话。但问题往往被大家所忽略。

有些领导知道如何为下属说话和做事。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下属,为自己应得的利益而奋斗。追随这样的领导者的好处是他们有一张脸和一个未来。当然,最重要的是感觉舒服。相反,有的领导只知道追求自己的利益,无视下属的利益和感受,在关键时刻推诿,唯恐承担责任,甚至为了保护自己,不惜让下属成为替罪羊。在这种领导下,下属会因为压力大、胆小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站出来,为你的手下说话

当下属受到委屈或伤害时,作为老板你不为他们说话,那么谁会为你的下属说话呢? 就像一个被欺负的孩子会寻求父母的保护一样,一个在工作中遇到麻烦的人也会希望他的老板支持他。

听一个朋友说起她的一两件事,当下属的家庭原因拒绝工作的高层领导的安排,该领导很生气,这将被转移到其他职位,但它实际上是被“冻结”,它是显然,这个朋友是报复,但也意识到自己的下属的心态肯定会委屈,但这个朋友因为害怕辱骂的崛起,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了这一点。

这件事发生后,这位朋友对自己的做法感到非常遗憾和羞愧。他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下属而战,这也许无济于事,但至少应该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和努力,让下属知道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位朋友感到羞辱,不是对他的下属,而是对他自己,因为当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不能勇敢地面对他们。

事实证明,优秀的领导者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下属,这就是他们真正有领导能力的原因。当你的下属需要站出来为他们说话时,即使这可能是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你做得越多,你就越值得这样做。

另一方面,也使起来

我相信大多数领导都知道如何保护下属,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但能否挺身而出则是另一回事。就像在雨中为别人撑伞。雨小的时候,很容易撑伞。其他人可能不需要它。当雨很大的时候,别人可能需要你,但你可能不支持。因此,有必要支持下属,但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以及是否有能力这样做是每个领导应该面对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领导者的例子,他总是勇敢地面对错误的规则和报复性的高级官员,并且善于保护他的下属。 值得注意的是,他非常有策略,因为如果他成为高层的眼中钉,或者更糟,被炒鱿鱼,他就没法保护任何人了。

只要高级官员和那些规定与他们的工作表现或尊严无关,他就告诉他的工作人员,他们结束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当有人把脏水扔到你身上时,把我的伞举起来,你所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我太久。

有时候,领导者需要深入到下属撑伞的手的时候手,有时需要缓一缓,看看,你不应该把断手时;有时领导者不需要伸手,只取力撑看看,有时你需要使用双方支持下属,甚至做出一些自我牺牲。

对于下属来说,老板是一把保护伞,需要的时候能够保护他们免受风雨。正如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所说:“领导者比下属的报酬更高,不是因为他们更好,而是因为他们更负责任。其中一项职责是,当下属遇到不必要的问题时,领导者能够站起来。

以上《生涯规划技术如何帮助管理者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生涯规划与求职技巧”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