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做个抢眼的下属 》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小丁原本是某食品公司的业务员,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攀升为两湖(湖北及湖南)总监。他是通过怎样的手段让自己不断地“凸现”,在众多同仁中脱颖而出?其快速成长的秘诀在哪里?

让自己的日常习惯“抢眼”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营销人认为业务员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其实,在人才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凸现自己的个性与品位,让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格外“抢眼”,从而引起上司关注,有时会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在这方面小丁做得非常到位。 

1.形象上“包装自己”

小丁有个特别的习惯,不仅“洁癖”,而且很善于“包装自己”。比如,他和客户或上司见面时,头发总是梳理得整齐而亮洁,衬衣总是烫得板儿直,皮鞋总是擦得锃亮,深蓝色的西服套装搭配协调的领带,总是那么引人注目。小丁还练就了“推销之神原一平”价值百万的微笑,他知道微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能够缩短与上司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自己能在一个会心的微笑和一个善意的眼神中获得领导的肯定与赏识,无形中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仪容就是一个人的通行证,服饰得体,仪容大方,让小丁显得精神百倍、充满自信,也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标准的职业营销经理人。这样不仅尊重了别人,也赢得了别人的好感与认同。 

2.气质上“凸现自己”

内在的形象主要指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以及通过内在的涵养而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在这方面,小丁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1)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及素质修养。比如,通过职业道德、营销规则等学习,强化自己的营销人意识; 

(2)通过外在一些“物化的东西,提高自身内在的含金量”。比如,谈话时的幽默感,处世的包容与宽容,懂得赞美,能够见缝插针且“不显山不露水地对领导进行恰如其分地“追捧”; 

(3)强化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塑造和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坚决完成上司交办的各项任务等。 

小丁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无论遇到多么重大的事情,小丁从没有请过假,总能身先士卒地冲锋在市场一线;总能在公司需要、业务员需要、客户需要时出现在第一现场,这些不但感动了上司,也得到了上司的厚爱。

得体的着装、不凡的举止、上司的关注,这些都让小丁信心倍增。通过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完美结合,小丁不仅得到了好的口碑,还让上司和领导对其“高看三分,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提升与发展机会。” 

让自己的行为方式“抢眼”

良好的日常习惯,让人有好的心情、好的开端;良好的行为方式,会带来好的日常表现和丰厚的收获。良好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好习惯的延续和伸展,而好的习惯则是好的行为方式的基础和铺垫。在此方面,小丁通过让自己行为方式的“抢眼,实现了让自己声名大噪的目的。” 

1.事事积极 

在上司眼中,小丁是一个乐观的人。无论在生活或工作中,他处处流露出积极、自信的心态,极少能看到他灰心丧气的表情。比如,无论销售目标多么沉重,小丁都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总是在认真分析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找出销售目标达成的方法,从而获得上司的表扬与器重。从不像有些营销人员,当销售目标“大军压境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2.善于表露 

很多营销人有很高的理论及操作水平,但限于个性等原因却不善于展现与表达,一直默默无闻、无人欣赏。而小丁不但反对“孤芳自赏”,而且一直反其“道而行之,即做的好事情,不仅要能够做出来,还要能够说出来,尤其是能向上司“表达出来,这就是他本人所认为和坚持的不仅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且还要善于表扬与自我表扬。”因此,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市场,他都能够传达和表述自己的优点以及自己的独特主张,让下属得到教诲,让客户得到启示,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威信以及团队的执行力,也让企业及个人的销售主张得到了有效贯彻。

比如,他根据公司倡导的业务人员经销商化的思路,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一方面上报公司领导让其知情并争取到最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对营销人员及客户进行宣导,从而让上司明白这么一个好的营销思路是其“亲力亲为做出来的,在领导那儿自然会为其再记上一笔功劳。” 

3.勇于探索 

勇于探索,并付诸行动,有时会使自己成为公司上下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小丁深有体会。当厂家和经销商在招商过程中纷纷感到效果不大或无计可施时,小丁却提出“招商下沉,直接针对终端进行招商的建议,并详细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在说服了上司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后,招商会竟然大获成功,现场收款就达50万元。”此次招商会的成功,让小丁声名远扬,从而让他成为了公司上上下下都议论的“新闻人物,其不想出名都不行。”

让自己的行为方式“抢眼”,使小丁不断地处在缜密的思考状态;让自己的行为“抢眼是不能在上司面前有所疏漏的”,这就要求必须“抢到好处,从而让自己既独树一帜,又能顺风而下。” 

让自己的思想观念“抢眼”

让自己的思想“抢眼最重要”。因为不论是习惯“抢眼也好”,还是行为“抢眼也罢”,最终都要落实到思想“抢眼上”。那么,小丁是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抢眼的呢?”

1.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

让自己的思想“抢眼”,首先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即要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而这一套体系,既要靠从市场实践中来,又要靠从市场一线中来,同时还应在适合的场合进行表达与阐述。比如,每次召开销售会议时,小丁总会以独特的视角讲述自己对市场的一些看法,从而令其他区域的营销人对其刮目相看。有一次讨论窜货问题,当大部分人的目光还停留在标明产品市场流向、大力度处罚经销商时,他却提出了区域联合,建立跨地域的市场联销体模式,从而吸引了众多“眼球”。 

2.适时宣传自己的观点 

好的观点、思路不仅要“抢眼,引人关注,而且还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别人认同并接受,从而起到影响上司和带动同行的作用。”传播其观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借力培训会。比如,在公司给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时,小丁便借机宣传自己的观点与思路(主要是操作市场时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他常常能在说服同事接受自己主张的同时,还能从侧面对自己的上司进行“渗透”和“辐射”。 

3.材料中“凸现观点”

让自己的习惯“抢眼”、行为“抢眼”、思想“抢眼”,这些往往都表现在行为上、思路上,而在上报给公司的材料中,让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形成文字,落实到书面上,有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方式。比如,在给公司上交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营销方案中,适时把自己“光辉的一面展示给领导”,也不失为一种“贩卖自己思想的较佳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上司更直接地了解自己,更直观地评价和提携自己。 

中国现有近8000万营销大军,在这奔腾不息的千军万马中,营销人只有像小丁一样,不断地“炒作自己”,展示自己另类的一面,才能吸引上司的注意,才能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地用自己的思想与方法去影响别人、带动自己,从而更好地“勾引上司的目光,实施资源聚焦”,让上司更好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完)

zc530.com扩展阅读

做个健康的“职场老人”


35岁是求职路上“阳光灿烂”与“前景暗淡”的分水岭。“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如今,“35岁”对很多求职者来说成为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许多岗位、职位对35岁人士挂出了“免聘牌”,35岁意味着机会不再,就业艰难,35岁,不知不觉地已经成了“职场老人”,35岁,不少人刚学有成就,即被人为地打入“另册”,好不尴尬和无奈。

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确实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老人”,然而,“职场老人”就真的这么不济吗?其实,“职场老人”们依然有办法让企业成为“啃老一族”。最关键的就是把自己的劣势去除,再突显“职场老人”所特有的优点,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老人”要化解“更年期危机”,就必须运用好“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

★加强与职场新人的沟通磨合:应该主动与虎虎有生的“职场新人”沟通磨合,融入到年轻人的精神团队,同时从新人的身上发现自己的缺陷。使自己的知识面和职业技能“保鲜”。而不是把新人看成自己的对立面。

★减少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让自己的期望值更趋合理。现代社会的薪劳分配规则已经完全追求与业绩和能力“对号入座”,资力和年龄并不与高薪高职划等号。古语云“量力而行”。

★保持上乘的工作热情和体力精力: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加强体育锻炼,制定相关的健身计划,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与年轻人相比拼的本钱。

★除去“倚老卖老”的心态:你如果每天都抱着“我是元老我怕谁”的思想来与同事相处,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生厌,给别人留下盛气凌人的感觉,人际关系也不会处理得很好。

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职场老人”的优势:有经验,工作有责任。还有特别珍惜这样的一份工作,与企业的紧密度很高。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用人方面当从全局考虑,把各年龄段的人才都能用好。

在35岁左右的时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重担压得“职场老人”喘不过气。“职场老人”要想办法化解和应对。

1. 要积极参加社交以及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开拓你的视眼和思维,千万不要把自己关在家里为工作的事而苦恼。

2. 与你信任的人约会,与你最信任的亲朋好友联系,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尤其是工作上遇到的挫败、焦虑或者忧愁,把你的心事告诉他们,然后用心聆听他们的回应。

3. 当工作进展非常缓慢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停下来,把工作抛在脑后,让你的大脑稍作休息,然后它才可以重新启动。

4. 记日记,把你对工作的抱怨写在日记里,这是一个情感疏导的好办法。同时,你在写日记时其实也是在思考。

5. 参加培训,利用业余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以加强和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

在这个年龄阶段,何不为自己量身设计一个事业规划表呢?分清远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便能更加从容应和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

路,就在脚下。那些因为年龄问题再处在困惑中的“职场老人”们,不如赶快行动起来,冲破年龄的枷锁,追求职业的“第二春”。(完)

让个人简历即瘦身又抢眼的方法


有一些企业反馈说:我们已经厌倦了去internet上寻找关于应聘者的信息,因为有相当一批简历花三四页的篇幅却只涵盖了一两个有用的信息片段。我们认为成功的简历应是尽可能在最短的篇幅内,提供最多的有价值的能引起企业兴趣的信息。

那么,在招聘单位眼中,多长的篇幅才是恰到好处的呢?

若你的经历能有效地在一页简历中表现出来,就请不要用第二页。当然一份有二页内容的简历也不是完全不能被接受,即不要以为一页型的简历永远是最合适的。因为如果仅仅为了要做一页型的简历而压缩了一些能反映你能力和成功经历的内容,那就是不可取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页数。但切记电子简历的上限是两页,除非你是从事某项研究工作,要在简历中为你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列一个清单。

为了使你的简历含金量进一步上升,你可以用一些简短的说明替代长段落,从而达到简捷的效果。因为一个由三、四句句子组成的段落很难让人快速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对那些工作繁忙的雇主来说。

而且你极有可能面对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一些关于你的很重要的信息由于处于大的段落中而被忽略到,犹如沧海一粟一样难以被发现一样。

填写简历的几点注意事项

简历一定要突出你的能力、成就以及过去经验,重要的是要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你要寻求的是不是这个职位。只有你明白这个职位做什么,你要寻求这个职位才能突出你的经历。第一轮简历的筛选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如果你不符合一些明确的标准,只有1/3左右的公司会给予机会。

2、简历的格式和外表这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们预料。一份好的简历不仅有主题突出的经历,而且有特点的包装和格式是吸引注用人单位人事经理的主要方面之一。如果使用各种字体格式,如斜体、大写、下划线、首字突出、首行缩进或尖头等等方式,有重点有节奏地表达思想。有些求职者以为另类的简历会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往往追求新、厅奇的特色。除非是你寻求的职位有些别样,最好是在简洁、醒目上下功夫,不要过于花哨,否则适得其反。

3、尽可能只有一页A4纸,最多不超过2页。A4纸是当前大多数公司使用的文件纸张,具有一定亲和力和正式感觉。千万不要使用A4以下的纸张,除非你明确知道这个公司的文件是以A4以下如B5纸张为常用文件用纸,否则给人以小气、寒酸和局促之感。1.4分钟的时间充其量也只是人事经理会扫视你的简历。一份优秀的简历也就是在这一页纸主题鲜明的表达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也就是通过1.4分钟,然后用几秒钟最多30钞的第一影响决定是否给你下一个机会。因此写得越多,并不代表出你的优秀。

4、强调出你适合这个职位的成功经验和经历。如果你应聘的是一个行政人员,你最好不要过多地说你能做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如果你寻求的是一个具有决策影响力的职位,你不要用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汇出现在简历上,因为这样只是让人感到你不是一个果断的人。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和不同职位,表现形式不同。比如外企更重视英语和学校名声,中国公司看重专业和户口。对于越是热门的公司,其往往对在校成绩更关注。实战中,建议制作不同的简历来突出不同的要点。

做个有温度的人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父亲,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走路还得靠拐杖支撑着。母亲年轻时被拉煤车撞倒,过重的伤势让她不能长时间站立。现实是冷酷的,身患残疾的父母给她的就是这个既残又贫的家。她的到来,父母的心里也没感受到一丝暖意。因为,扶养她成了父母最大的负担。

出生于贫寒中的她,最渴望得到温暖。然而残疾的父母不能给她许多,相反,还要她来安慰和照顾。

父亲行动不便,一个人呆在家里寂寞,她就充当父亲的耳朵,将在学校里、院子里听到的趣事讲给父亲听。母亲勤劳要强,做起家务总停不下来,她就抢着干些重活,以减轻母亲的疲劳。寒暑假,别的孩子都在疯玩,而她还得想办法筹措学费。

贫寒催生早熟。有时候,也想溜出去和同伴们痛快地玩一场,但想到父母和家里,她就觉得,自己真的和同伴们不同。一晃进了高三。不想那一年,母亲旧伤口复发引起溃烂,医生建议做手术治疗。一家三口靠低保生活,日子本来就捉襟见肘。高昂的手术费面前,母亲只好选择放弃治疗。母亲想省下手术费供她读书,过早懂事的她怎么不知道母亲的心思呢?一番权衡之后,她也作出了选择:辍学打工给母亲治病!

这样的选择,是母亲不愿意看到的,母亲希望她能考上大学。母亲的话,她至今记忆犹新:只有自己发光发热了,才能更好地温暖家人。

她听从母亲的劝慰,回到了学校。用心复习功课的同时,她不忘母亲的病情,利用假日,跑进书店,淘来中医书籍,开始自学中医知识。黄芪可以托疮生肌,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药店买来了便宜的中药,并每天泡给母亲喝。一个月后,母亲脚上的伤口竟然有了好转,原来溃烂的伤口上长出了新的肌肉。

小试成功,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忽然间,她萌生了学中医的念头。短短的一年苦学,她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

相比西医的冷漠,中医就更显有温度。边学边用,她首先将中医的温度通过爱心传递到了父亲身上她成了父亲的御用医师。父亲有慢性腹泻的病根,她就用艾灸为父亲进行治疗。艾条是神奇的,通过在腹部的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和双侧天枢穴做悬灸,没有输过一次液,服过一粒药丸,父亲的腹泻竟治好了。

她叫杨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她用有温度的中医,治好了父母身上多年的顽疾,换来了他人理解和肯定,赢得了2015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

身上有正能量的人,才能释放出温度。有温度才能去温暖他人,杨靖身上这份特有的温度,就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一份在困难面前不畏缩的勇气用温度来丈量人生的杨靖,用自己的坚持和温暖治愈了命运带来的伤,她在博客上的留言更能打动人心:我总是把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苦难,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因为,没有差距,就不会被缩短。没有困境,就不会有所改变。苦难也是一种温度,它是冰冷的。冰冷并不可怕,冰冷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就是将身上的这股斗志转化成人生的正能量,去温暖着他人。

上司和下属的“底线”大碰撞


在美剧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bottom line”这个词,也可以经常看到美剧中的boss们或一脸严肃或怒气冲冲地告诫下属:“不要cross the line(越线)了!”在职场上,下属理解和掌握上司的管理风格,知道上司的偏好与做事的底线很重要,聪明的你,是否摸透了上司的“底线”?

上司说:高压,请勿越线!

某物流企业 仓储经理 D女士

下属以公司利益的名义来触底线:

我认为有两类下属可能会以公司利益的名义来触底线:一类是“老黄牛”型,做事情一板一眼,出发点是好的,但根本就不懂“职场潜规则”;另一类是“狐假虎威”型,拿着鸡毛当令箭。好高骛远的第二类人首先出局!而第一类人并不能有好心就能帮上忙,做好事,所以,做好份内事应该是员工应该第一考虑的。

下属因为自己的利益来碰触底线:

下属以自己利益来试探或者碰触底线,多半起因是薪资、工作量、职责范围等,一般我会看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这里说的合理是是否合公司的“理”,而不是外面市场的“理”。如果合公司的“理”,在他刚触及到高压线的时候就提醒他点到为止,不再继续讨论下去;如果不合公司的“理”,则明确警告,重则直接打压。

某知名IT公司 海外事业部经理 Z先生

下属以公司利益的名义来触底线:

就我所接触过的大公司的上司基本上都很不喜欢别人来试探甚至触碰“底线”,包括我自己。原则上,老板们都不喜欢别人来挑战和质疑他的权威,即便是涉及到公司利益,跳出来乱说话,一样死,所以方法和场合就尤为显得重要。

如果遇到这样的事儿,我先婉转提醒或列举类似例子的结果,如果还是他们还是一意试探,我会直接回复。

我自己也曾为了部门利益碰触过老板的“底线”。我的那个上司是个因为善于“节流”,而倍受老板赏识的人,而他“节流”的业绩自然是损失了我们下头的很多利益,所以,为员工“开源”就是他的雷区。那年,在我们底下的人做得两眼发黑的时候,正巧又接到一个大case,不增加项目开支肯定完成不了这个大单子,而且本来就是一个人在做两个人的事情了,现在要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再不给下面一些激励,有才能的人肯定会出逃。所以我提出了要求增加项目开支,以及提拔部分骨干人员。最后的结果是,我提出的方案被折中,开支增加了一部分,人员只提拔了一个。

在这个上司底下,这已经算是一个好结果了。因为我是老员工,和他一起工作有年头了,虽然我没练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但他的做事方法我比较了解。而且我这次触“线”的时候很注意方式方法,前期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准备资料,搜集了翔实的同行业以及相关部门资料,而且我基本上都是用数据和调查证明说话的。

下属因为自己的利益来碰触底线:

先不做正面回答,表示在考虑中,然后在综合考核时期根据员工表现做调整或回复。

说实话,我个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利益去碰老板的“底线”,因为规则都是定死的。实际上,“底线”也是因人而异的,要是个骨干人物偶尔闹闹情绪,大多数领导会想法和平解决;要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闹起了情绪,能劝诫的算是温和派领导,严厉派的直接就开火“fire”了!

某咨询公司 总经理 Y女士

下属以公司利益的名义来触底线:

一般来说,涉及到公司利益这个层面,开放的上司会给员工机会,这所谓的“国家、大家(公司)和小家(个人)的利益平衡关系”,所以适度的放弃也是必要的。

但不同管理风格的上司,对于底线的确定和维护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下属在掌握、摸清老板底线的过程中,不但要听要问,更要从上司的行为模式中去捕捉其深意。如果有疑问,建议你这样做:“老板,这个人销售能力相当不错,但在背景调查中发现,他的有些经历与事实不符……你说是用他,还是不用他?”上司或直截了当地说:“诚实比能力更重要,坚决不用!”或无奈地说:“现阶段缺人手,你看着办!”或见怪不怪地说:“大惊小怪……”在对话中,上司的底线一览无余。说出事实真相,但还是把决定权抛给上司,观察上司的反应。记住,下属应当站在执行者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决策者的位子上。因为没有一个上司会喜欢经常利用公司利益来碰触自己底线的下属,包括我自己。

下属因为自己的利益来碰触底线:

大多数上司会帮助员工在工作时了解到“什么是万万不能做的,即使是达不成目标,也不能做的事”。如果员工还是一意孤行用个人的利益来碰触上司的底线,那我的态度会很坚决——No way!

下属说:忍字头上一把刀

某化工企业 外包采购 M小姐

作为下属要去试探上司的底线,你会采取哪些技巧和方式?

要了解上司的底线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平时的沟通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上司不同反应所代表其真实想法的含义,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试探的尺度。

以我的老板为例,他如果说“可以啊”通常表示支持,“好吧”通常意味着无可奈何的妥协,而“这是不可以的”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如果不是很熟悉他的人,很容易会错意思。曾有一位经理因为没有领会老板的意思,以至于发生了失误,最后不得不离开。

当涉及到公司利益,不得不碰触上司的底线时,你会怎么做?

我觉得公司的利益和上司的底线通常不会是矛盾对立面。如果出现矛盾的话,不是公司有问题,就是上司有问题。个人想法是只要不涉及道德方面的底线的话,还是有回旋的余地的。反之最好还是不要卷入为妙。

当你自己的利益受损,不得不去碰触上司的底线时,你会怎么做?

这要视情况而定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小不忍则吃大亏,“忍”之。如果是原则性利益的话,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和上司摊牌了。当然如果要这么做的话,最好早早给自己找好出路,以免不成功的话和上司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尴尬。

某硬件厂商 技术工程师 C先生

作为下属要去试探上司的底线,你会采取哪些技巧和方式?

上司不可能将自己的底线永远隐藏,这样的话就不是底线了。总有一些人或事会触及到这个底线,所以,仔细观察公司的动态,或者向同事打听以往的事例,就能获得经验。掌握了以后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如果不得不亲身“试法”,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在某些轻松的场合,如公司聚会、酒醉饭饱之时故意和同事聊起一些相关的事务,观察上司的言色,如遇险情,立刻刹车。

当涉及到公司利益,不得不碰触上司的底线时,你会怎么做?

做好充分的准备,摆出大义凛然的气概,至少要让上司知道你这么做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让他在震怒之余也能感受到你的忠心。但是,如果你的上司不是唐太宗,而是明太祖的话,还是算了吧,道义放两旁,把小命摆中间吧!

当你自己的利益受损,不得不去碰触老板的底线时,你会怎么做?

权衡利弊,充分评估趟雷区的后果,当然也要视上司的脾性而定(参见上一个回答)。切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每个人都有底线,上司也是人,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上司在工作上设了太多的底线,那就不是个好上司;如果他的底线要损害员工的利益,那就是个小人!员工也是人,如果不能愉快地工作生活,那和咸鱼也没什么两样。如果做事情整天要考虑上司的“底线”和心情,那我们还不如回家种地。(完)

成为一名出色的下属


案例:张林在外资公司做人力资源兼行政经理,他的顶头上司大中华区HR总监是个德国人,热衷到各大高校做“大学生招聘巡展”,尽管公司每年能招进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屈指可数,但总监说是为给公司储备人才,提升公司的雇主品牌,这些巡展工作必须每年持续不间断。所以,每到岁末年初,张林就开始为“大学生招聘巡展”做各种准备工作。

今年“大学生招聘巡展”的时间刚好与公司并购后第一次“大中华区销售大会”举行的时间重叠,因此,大老板要求行政部门全力配合销售大会,大学生招聘巡展的事情暂缓。张林为此与HRD商量工作计划,没想到总监对他说,两件事情一定要齐头并进,重点还是要落在招聘巡展上。“那怎么跟大老板那边交待呢?”张林问。“我会向大老板说的。”上司回答。

为了齐头并进,张林把手下分成两拨,分头行动。但是在销售大会召开时,张林因为巡展离不开人,分身乏术,就让自己的助手代替自己去了现场。后来助手回来说,会议上出了些小问题,大老板让助手找张林,听说张林没有到桂林,就问HR总监:“张林为什么没来”?“他在忙大学生招聘巡展的事情”,总监回答。“我不是已经说要把重点放在销售大会上了吗?”总裁又问。“嗯……”,总监没有再接话。

张林一听,心一下子就悬到了嗓子眼。好在大老板随后并没有再找张林问话,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半年后,公司决定搬家,没想到这一次新办公楼的装修风格上,大老板和HRD的指令又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有了上次的教训,张林觉得自己的顶头上司并不牢靠,但是这种事情又不能明说,更不能直接找大老板去说HRD的不是,这不就成了告状了吗?

那该怎么办,难道还是像上次那样——打掉了牙往肚里吞?

案例分析:只要你还在外企工作,你就一定会碰到“大小猫”同时给你指令的情形。我曾经在一家集团性公司任HRD,行政上须向中国区CEO汇报,业务上必须接受全球总部HR VP的指导,虽然大多数时候两位领导的意见与指令基本保持一致,但总有“齿舌”打架的时候,那时候才叫为难呢!

与“大小老板”相处的技巧,被管理专家上升为“向上管理”的能力和职场生存的智慧问题;的确,每个经理人都面临着与上司有效沟通、互动的需要,因此,向上管理的能力,不仅决定了下属与上司相处的和谐程度,也决定了下属工作的顺利程度,更影响着下属们的职场成功与否。

对于案例中张林的困惑,我结合个人的经验提出建议如下:

分析上司考虑的重点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下属,首要任务是要做到:帮助自己的上司获得成功。从案例中,你可能很容易就看到,张林的顶头上司与公司总裁对张林部门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存在着分歧。最终,张林的工作未能达到公司总裁的期望,他也就因此而不满意了。

从表面上看,公司总裁是对张林工作的不满意,事实上是对大中华区HRD的不满,因此,我认为张林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没有帮助顶头上司认识到大老板所关注的工作重点。无论如何,当张林意识到大老板与顶头上司在工作安排上存在偏差,他就应该第一时间向顶头上司指出,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让顶头上司和团队成员们能贯彻大老板的意图。如果你的顶头上司还是不能注意到他的上司所重点关注的事情上,你就需要有策略地行事……

寻找共享成功的机会

即便顶头上司安排的“两件事情齐头并进”,你在资源调配上也要有所侧重,比如:调集行政人员全力完成销售大会的筹备及后勤保障工作,而安排部分HR同事按惯例执行高校招聘巡展工作,毕竟这项工作已操作多年,流程已逐步固化,整个工作进程的可控性较强;但销售大会是公司实行并购后第一次召开,人员及部门配合、工作习惯等都处于磨合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不可控制的事情,因此,张林需要在这项工作安排上投入更多的人手、精力与时间;另外,高校招聘巡展工作可安排在销售大会召开后的最后两天进行,这样,你至少能够兼顾到这两项工作。总之,要想帮助上司成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让自己也有成功的表现。

无论如何,张林需要意识到:你和HRD同属一个工作团队,你们共同享受着成功与失败,因此,你对上司的工作支持,包含在更高层次的一种努力中,就是支持整个公司、团队和每位成员都取得成功。

就这么简单,就像你希望下属能支持你的工作一样,你的上级也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要求得到意见反馈

有时,我们会以为上级对某件事的观点是“这样或那样的”,或者自认为已完全理解或按照上司的意图去办事了,但结果却发现并不能得到上司的认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认为上司“出尔反尔”或“变化多多”,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未发现自己与上司并未处在同一认知水平上,上司期望的结果与我们自己理解的绩效“南辕北辙”。因此,我们需要在做事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是否正确地诠释了上级的理念与要求。

话说张林所碰到的装修风格问题,我个人以为也还是认知差异的问题。在工作中,当事人因其生活背景、过往经历、习惯爱好等的差异,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可能存在不同看法,因此,我认为公司总裁与德裔HRD对装修风格(属于概念性问题)的不同表述(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指令)是正常的。

建议张林将两位上司对装修风格的描述具体化、形象化,你可以找出一些装潢杂志来,让两位指出与他们期望或想象中装修风格较为一致的图片和物品实样,这样,你就能判断出他们对“装修风格”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界定。

总之,在做事过程中,你需要得到上司的及时反馈;尤其是面对“大小猫”发出不同指令时,你更需要“检查”他们是否在用不同的词句表达同样的工作预期?或者,他们的确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如果真的存在分歧,你可以通过安排专门的讨论会来促进彼此间的认识。

学习“向上管理”,从成为一名出色的下属开始!(完)(转自HRblog)

让你个人简历抢眼的4个妙招


写简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很多求职者回答的是找工作。是的,我们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工作,但找到一份工作有多个环节:事先规划、写简历、投简历、面试最后到入职等等,这 么多环节中与终极目的最直接关联的是面试,而写简历、投简历它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面试。先有了面试,才能有工作的机会。

所以,你的简历必须要能够传达出求职的关键信息,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合适的求职者,值得约过来面试。因此,如果仅仅描述的是你曾经做过的,你所希望的,那么很难保证这些内容是企业所感兴趣的。反之,如果你去写企业感兴趣的,那么效果会大有不同。

那企业感兴趣的是什么呢?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团队能力,以及自我负责的精神等。在简历中写些能体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给企业一个雇佣你的充分理由。

第二,企业还对你之前的成绩感兴趣。可以是你之前的工作成绩,对应届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实践方面的。语言方面,要求要精练,每个方面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即可,少用形容词尽量用数字和证书来体现。

第三,要有所作为。它不是你的个人自传,与你申请的工作无关的事情要尽量不写,而对你申请的工作有意义的经历和经验绝不能漏掉。所以要依据应聘的职位和企业要求去撰写自己的简历。用80%的篇幅去体现它,剩下的篇幅可适当展示你额外的能力。

第四,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以35条为宜,过于冗长、格式化、无个性的自我评价,如: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勤奋努力等,这样的用词很难打动HR,也容易让自己落入不通知面试的行列。优简历专家建议求职者在写自我评价时,可以先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思考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然后再挑选出与所投递岗位的比较吻合的工作能力,写在自我评价中,以突出自己的优势。

最后,简历还要语言精练,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到两页就足够了。现在有许多成功的职业设计者将图表巧妙地植入他们的简历里,再辅以充满活力、激情和职业风范的装点,让HR第一次看见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这种简历对部分新风尚的企业比较适用。对于投递普通公司的简历,还是以传统形式的简历为重点。

实习时,如何做个“乖巧”的新人


合理的处理自己和领导的关系是职场上永恒的话题。刚刚踏上求职岗位的新人们更是缺乏其中的经验。常常在让人扫地出门时还有着一肚子的怨气要发泄。难道理想终究要向现实低头吗?在没有得出结论前,还是掌握点小技巧比较实际。

老板类型1:“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无论谁有不同意见他都不能接受。”

此类老板并不多见,但是在落实到某件事上几乎所有的领导,老板都曾犯下这样的“错误”。一方面领导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严,另一方面老板同样是人,会有喜怒哀乐。做出的决定也往往牵扯到其心情的高低。这样时常会扼杀更好的创意和提议,尤其是那些刚走出校园的有志青年们。当新人的提议一次次的被驳回后,心中当然有埋怨的地方。于是顶撞的举动就时常发生了,而如此做的结果也只有自己被打如冷宫。

对策:懂得察言观色,适时进荐。

要不让悲剧的发生,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和老板起冲突当然没好果子吃,意见固然是要提的,但是什么时候提,该怎么提,都是个很要紧的问题。其实可以采用事后婉转的进荐方法,或在老板,领导开心舒畅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想法。当彼此的火气都平和了,自然就更能就事论事,客观对待问题了。

老板类型2:“专业知识一点也不懂,总提一些很幼稚的想法,而且必须听他的。”

其实状况1的领导还不至于让你活火冒三丈,这样的老板才是最让人郁闷。笔者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总觉得其设计师甚是苦闷,自己的创意总给老板否定不说,而不懂设计的老板却时常提出一些孩子式的想法,令人苦不堪言。但此设计师的处理方法到是非常的乖巧:“老板要怎么样的就给他怎么样的,虽然我懂如何设计,但是决策还在与老板”话虽然现实,但不缺乏道理。

对策:做个不违法乱纪的“庸人”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说白了,公司是老板私有物,与其让员工承担风险还不如让老板做最终决策者。当然讨论问题不能离开主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反对做个唯唯诺诺的“庸人”同时,也能无原则的服从领导,老板。当然更不能做违反党章国法的事情。

老板类型3:一会热脸相对,一会冷脸迎接,永远让人难以琢磨。

还是那句话,谁叫人家是私营企业呢。老板今天心情好加谁工资都好商量,如果碰到不顺心了,拿谁开涮都是有可能的。有些新人前一秒钟受到表扬,后一秒就遭受到老板的批评。

甚至老板会对其的承诺出尔反尔。结果,新人的心态不平衡了,开始怀疑了自己的工作,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整天害怕做错事,工作效率直线下降。

对策: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宠辱不惊

做好本职工作,毕竟工作还是让老板赏识你的关键所在。要学会自我调节,坚定自己的态度。当受到老板的嘉奖时,冷静的想想是否近段时间在工作上有所成绩,当受到老板的批评时更要理智的回想平时工作是否有做的不够的地方,也可以当面婉转的问清楚,究竟是那里出了错。保持工作态度积极总不会有错。面对老板,新人需要宠辱不惊。(完)

下属、上司、同事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


滚雪球不破,是雪球里面看不见的地方一定要捏得扎实;盖高楼不倒,是地下看不见的部分一定要打得牢固。所以,成方成圆不是问题,向外扩展还是向上发展统统不是问题,有核心有基础才是重点。

1


滚雪球不破,是雪球里面看不见的地方一定要捏得扎实;盖高楼不倒,是地下看不见的部分一定要打得牢固。所以,成方成圆不是问题,向外扩展还是向上发展统统不是问题,有核心有基础才是重点。

2

懒是人之天性。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被我们的懒推动的。不想一躺躺跑到河边爬着喝水,发明了水桶;后来懒到连水都不想一桶桶打的时候,发明了自来水装置。但每一份懒,却也伴随着另一种多做:勤奋,善用智慧。在工作中,也同理:要想少做,先得多思。

3

工作,切不可贪功好利,多件事同时做,其结果必是主次不分,条理不明,顾此失彼,难以照应。所以,不管多少事,要学会一次只做一件。先后可排,轻重可分,急缓有别。但事,只有一件件做,方能量质齐保,不会遗漏。

4

信任也是一种技能。犹如坐车,不管司机水平怎样,一旦上车,你只能选择信任。你不能对他指手划脚,试图替他开车,这样反而更危险。除非下一程,你换车。工作,也一样。当你参与到一个团队中,负责人资历即使很浅,你也要信任,并支持他。否则你们只有失败。

5

想要秋千荡的高,我们得学会在秋千最低的时候用力。工作也一样,我们得学会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用功。上司没跟的项目,客户没问的细节,能做精美但我们不想花时间雕琢的PPT,乃至一些我们偷工减料了似乎也不伤大雅的工作。但恰是这些,堆积出了我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6

工作中,经历些挫折和打击,有点不如意,其实很正常。关键是心态要好,能正面面对。毕竟,有些感受,得自己去体验;有些难题,得自己去克服;有些技巧,得自己去感悟。职场技能是实践出来的,不是书本上能读出来的。

7

我们的人生,其实是选择人生。小到早上,要早起还是晚起;大到工作、人生态度积极还是消极。有些人遇到问题,逃避了之,假装看不见,不选择。其实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犹如在沙漠中跋涉,跟着别人的脚印,还是另觅方向,总之你得行动。不行动,只有死路一条。

8

对于管理者而言,下属、上司、同事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有了如此思维,你在工作上超越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春风得意的时光很快来临。若你总是斤斤计较于与别人分清责任、理清是非、辨明对错,那么也恭喜你,你虚度光阴的旅程已经开始了。

9

把下属当机器是最笨的买卖。你要倾听下属讲:怎么回事?怎么办?你要告诉下属:只能靠你了。你要明确告诉下属:你能做好!做不好,我来承担!这样,下属的脑、心、胆,都全部开动起来了。若能这样,你定能做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所向披靡。

10

警惕口才好,能讲的人。在讨论和发生纷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占上风。但事实未必如此。所以,管理者要多进现场,了解现状,并以现实为依据,进行判断。连孔子都说:巧言令色者鲜仁矣,相信此类问题,具有共同性,而非我的偏见。

《做个抢眼的下属 》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做个人简历的”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