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零工资”成了就业市场“怪胎”》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中国社会科学院15日在京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称,2008年年底,全国约有150万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随着就业寒冬的来临,不少大学生开始想方设法推销自己。“不要钱先工作”已经成了不少大学生无奈的选择。“零工资”就业的方式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吗?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

“零工资”成就业“跳板”

今年7月从聊城大学毕业的小苏,前段时间一直没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为不让时间浪费掉,同时也为今后找工作打个基础,小苏在济南一家网络媒体谋到了一份差使,开始了“过渡性”就业。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跟随多名记者整天东奔西走,不仅没有一分钱报酬,自己还要搭进不少路费和饭费。

小苏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值得的。他说,媒体工作“千金难求”,自己以“零报酬”的代价换来了珍贵的工作机会和从业经验,自己不但采访了许多热点新闻,也从最初的不懂新闻写作变得能够独立发现并采写新闻。后来,他把自己的媒体工作经历写进求职简历中,以提高“身价”。

前不久,小苏应聘一所中高考培训学校。该校负责人看了他的简历后,对他的工作经历非常满意,同时也肯定了小苏“零工资”过渡就业的做法,认为他是个有想法的青年,爽快录用了他。现在,小苏负责这所学校的新闻宣传、文案策划等工作,工资待遇让他很满意。

“能进好单位,半年‘零工资’也行!”

小王是济南大学文化事业管理专业招收的第一届学生,明年毕业。

他告诉记者,目前济南有几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往届学生毕业后,不少人能进入报社、电视台,或是到企业做文化宣传工作。

“可是今年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家压力很大,进理想的单位找一份理想的

工作,难度特别大。”小王担忧地告诉记者。

私下里,小王会和一些同学交流如何应对目前的就业困局,他们考虑了很多方案,其中就有“零工资”方案。

“如果能找到一个不错的事业单位,就算半年内零工资也不要紧。”小王说。

“家庭条件一般,无法接受零工资”

王静(化名)就读于济南某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已经大四了,目前兼任辅导员助理,谈及未来的就业,她非常迷茫。“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受到的冲击很大,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工作比以前更难找了,另外,女生遭遇的就业性别歧视也比往年明显。”她说,现在她的就业方向是考公务员、进银行和应聘大型企业,不过她听说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代理人或临时工,不少没有底薪,她的一个同学就曾应聘到一家销售公司做代理人,不但一分钱都没赚到,还搭进去不少钱。

王静讲,她和其他同学在网上发布的个人信息都外漏了,经常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因此还要时刻提防招聘骗局。不过,她明确表示,自己无法接受零工资就业,因为她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她不愿大学毕业后还向父母伸手要钱。

而与她同为辅导员助理的刘雪(化名)则认为,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工作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来说,暂时不发工资不是太重要,“如果公司很有前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三个月零工资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时间太长就不行了,没有物质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

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对学生选择“零工资”就业的行为,部分驻济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工作人员称,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普遍,只能算是个例,学校方面并不赞成学生这样做,而是多方位给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

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松告诉记者,金融危机蔓延,国际贸易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明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山东经济学院将大四学生的课程缩短为八周,以便让毕业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找工作、实习或考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比如开个网店或是几名学生合伙做点小生意。”据王松介绍,如今在发达国家,一流的人才都是商人。由于国内部分人对从商还有偏见,或大学生的父母担心经商失败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致使不少大学生有创业想法却不敢实践。

“不知道这次金融危机的周期有多长,”王松说,“不过,尽管现在就业形势不好,但一两年或几年之后,经济肯定会复苏,到时候可能会造成经济学科人才需求量的井喷。因此,大学生就业还是应从长远考虑。”王松称,学校现在还鼓励学生就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因为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十年、二十年之后,或许农村户口的含金量比城市户口的还高”。

就业专家:自我“倾销”并不可取

山东省首席职业指导师高彦明确表示,不赞成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的方式。她讲,大学生“零工资”就业说到底还是想达到择业的目的,直接进入中意单位就业的道路被堵上了,就另辟蹊径。但是从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和公平竞争的角度讲,这种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对劳动合同法的漠视,也说明本人对自身利益不够重视。“劳动力市场也是市场,人力资源也是一种商品。看到就业环境不好,为了推销自己,就提出给人白干活,贱卖劳动力,属于‘倾销’行为,可能会导致人力资源市场恶性竞争的加剧。个别人虽然用这种方式取得了成功,但对整个人力资源市场造成了破坏。用人单位可能会借机‘杀价’,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能也无法得到保障。”高彦说,“求职的底线必须要维护,付出劳动为何不要报酬?经济寒冬来临,很多同行业的竞争者都抱团取暖,就业寒冬中,求职的人也该抱团取暖。”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佟丽华日前也称,企业接受“零工资”就业明显违法。“零工资”就业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双方到底签不签劳动合同?如果签了,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是必须付给劳动者报酬的;如果不签,那么企业行为也同样是违法的。

另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教研室主任王向前认为,在双方约定中,不管劳动者是否自愿,只要企业将大学生作为劳动者来使用,就应该付给报酬。如果考虑到学生技术不够熟练,至少也要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最低工资。

专家称,这种做法并不明智,不仅有损劳动者自己的权益,接纳“零工资”就业者的企业也明显违法。如果这种做法被允许,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企业与大学生约定工作前几个月或者第一年“零工资”。而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并不具备与单位抗衡的能力。(完)

zc530.com扩展阅读

毕业生过度包装易导致就业市场逆向选择


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解放日报近日报道《招聘面试雾里看花,大学生就业面临信用危机》引起社会关注,文章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训练有素”,面试时一味包装自己迎合面试官的录用偏好,导致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雾里看花”,很难了解毕业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而一旦毕业生进入公司后,用人单位往往会失望地发现,入围者也许并不是他们需要的人,从而造成双方的损失。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求职者面试过程中的过度包装很可能引起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逆向选择。企业的面试官们不但不再相信那些把自己“包装”的十分完美求职者,而且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在招聘中面试装扮、技巧并不那么“完美”的应聘者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

小王(化名)应聘一家外资公司总经理助理。面试时,小王发现当天一同面试的十来个人中不乏容貌秀丽的、气质高雅的,也有能力不凡、颇有资历的,而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好像都处于劣势。但是令他深感意外的是,最后被录用的竟然是自己。后来,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小王才从当时面试自己的同事那探明了玄机,原来,当时打动面试官的正是自己的“劣势”!相比于其他夸夸其谈的求职者,面试官认为小王态度真诚、谈吐适当,简历也是真实可信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小王让面试官感受到了她性格中细腻、严谨、认真的一面,也感受到了她是个负责任,肯踏踏实实安下心来干事的人,更重要的是,面试官发现小王对应聘岗位的理解很有自己的一套——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个岗位适合自己。

经济学上有个词汇“劣币驱逐良币”,说的是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随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试的进一步技巧化,装扮的进一步精细化,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化,为了在有限的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使尽浑身解数,力求在跟用人单位接触的每个过程中都表现的尽善尽美。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很难分辨出求职者们真实的能力水平。于是,眼花缭乱的面试官们为了降低误录新人的风险,将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表现也许并不十分出色,但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真实地符合用人要求的毕业生。

作为职业生涯管理咨询权威机构,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专家指出,无论是过度包装,还是有可能引发的逆向选择,都可能导致用人单位的招聘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进一步加剧毕业生就业难。其实,面试的过程本就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相互了解、考察彼此是否适合,如果一方过度地修饰自己,以至于掩盖了自身本来真实的面目,那么最终的不欢而散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洪向阳提醒广大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适当地包装自己是必要的,但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将自己的个性、气质、能力中独特的一面,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展现出来,将更加重要。

体操王子李宁之“零至零”精神


从零到零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是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体操王子”,收获了3金2银1铜,成为中国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1988年汉城奥运会,他带伤上阵,在自己的强项吊环和跳马上先后失手,鲜花和掌声变成了讽刺和责难,人们不能接受“王子”的失误,更看不到由于体操队青黄不接,一个老将被迫撑场的心酸和责任。

然而他是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李宁退役,进入了商界。一切从头的学习和努力,让国人记住了健力宝饮料和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宁牌”体育用品,如今“李宁牌”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用品最著名的品牌。

“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李宁在2005年春节年会上冷静地对沉浸在公司上市喜悦气氛中的“李宁人”说。

从体育竞技场到商业竞技场,人们记住的永远只是获胜后的荣耀之光。残酷的竞技法则告诉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后,等待着的是更激烈更让人喘不过气的挑战。

“让我们从头再来”,这是李宁很爱说的一句话。每一块金牌都是从头再来。

从零到零,前者是一无所有的“零”,后者是回归圆满的“零”。每一次成功的终点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起点。(完)

不熬夜,成了我们难的自律?


前几天,朋友和我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晚安”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是一个冲锋的信号。它代表着真正属于我个人的深夜时光终于要来了。

仔细想想,这还真是不少现代人的写照。

白天忙于工作,忙于家庭,晚上才回到自己的时间,所以总是不愿意睡觉,开始所谓的“报复性熬夜”。即使夜色已晚,还拿着手机不能自拔,并在空虚和懊悔终于睡着了。

第二天,由于睡眠不足,精神变得烦躁和敏感,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夜间来填补白天的空缺。边熬夜一边发誓早睡早起,夜里不想睡早上不想醒,就这样陷入熬夜的恶性循环……

不少网友说,都知道熬夜伤身体,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

其实说到底,熬夜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工作效率不够高、自控力不够强。

这个时代,不熬夜,成了我们最难的自律。曾经有人在微博上做过一个调查,你为什么熬夜?出乎意料的是,只有10%的人是出于工作性质不得不熬夜,90%的熬夜都是自己主动的。

养成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后,人常常会麻木,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危害。可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感觉不出来,到老了你就知道了”。

医生说,熬夜会使人变笨变迟钝,容易生病不说,患癌的几率也比别人高。近年来,不少血淋淋的事例更向我们展示着熬夜的危害。

熬夜的伤害其实长期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很多时候,你熬的不是夜,而是宝贵的生命。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自述从高中毕业就开始每天熬夜。这些年皮肤爆痘,疯狂脱发,常年眼袋浮肿,四肢酸痛。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心肌缺血,勒令她以后必须晚上11点前睡觉。

熬夜与不熬夜,差别简直惊人。英国曾经有一个实验,同一个人,连续5天只睡6个小时和睡满8个小时对比,前一种情况比后一种情况看上去面容老了近10岁。这只是5天的对比结果,更不用说长期熬夜的危害了。

我认识一位姐姐,容貌秀丽,皮肤光滑细腻,快40岁了依旧窈窕动人。无论何时何地见到她,永远都是一副精神充沛、笑意盈盈的样子。我们都感叹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般精彩。

后来偶然一次聊天得知,这位姐姐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几乎从没在晚上11点之后才开始睡觉,每天清晨都要早起跑步半小时,所以才能一直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充满活力的工作状态。

事实证明,熬夜和不熬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生活。原来,在所有辉煌的背后,都是你无法想象的坚持和自律。

越是成功的人,越懂得作息规律、好好睡觉的重要性。别人在休息,你在熬夜追剧;别人精神饱满地工作,你却昏昏欲睡;别人升职加薪,你还在原地踏步……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拉开的。

你今天熬过的夜、偷过的懒、放纵过的身体,都是给未来生活插上的一把刺刀。

一个连睡眠都控制不了的人,又拿什么去控制自己的人生呢?无论何时,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拿什么去追寻你的梦想,拿什么去陪伴你的家人、爱人,又拿什么去和人家拼人生下半场?

别再熬夜了,清晨的粥比深夜的酒好喝,家里的床再硬也比医院舒服。

今晚开始早点上床、关灯,睡个安稳的好觉吧。

工资中包含绩效工资合法吗


有些人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和面试官谈薪资的时候得到的是一个固定的月薪或年薪数字,但等到自己入职,实际拿到手的却有时候高有时候低,问过之后才知道,面试时说的是一个平均值,但实际自己的工资中包含有绩效工资,绩效成绩不固定,对应的工资自然时高时低。那么,企业在工资中包含绩效工资这一行为合法吗?

工资包含哪些部分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种。

一般情况下,员工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考核工资”两大模块组成。

基础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各种津贴+加班工资

考核工资=月度考核工资+季度考核工资+年度考核工资

绩效工资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看,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考核工资。具体以计件工资制、佣金制等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薪资组成中,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劳动者实际劳动的成果来计算这部分工资,做得越多、成绩越高,对应的工资也就越高。部分公司的某些岗位月度绩效评定较难,因此也会采用每月发放固定工资,但季度奖金或年度奖金按照绩效成绩来发的方式,绩效评分越高,对应的绩效工资也越高。由此来看,工资中包含绩效工资是合法的。

绩效工资应该如何发放

关于绩效工资如何发放,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规则,包括什么样的绩效获得什么样的绩效工资,绩效如何计算,绩效工资多久发一次,绩效工资以何种方式来发放,离职该如何计算绩效等。如果公司的做法符合双方的约定或制度规定,那么该公司发放的工资中包含绩效工资就是合法的;如果不符合,公司的做法就涉嫌违法。

当前绩效工资已经成为了诸多企业激发员工积极性、鼓励员工更努力工作的一种方式,在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部门,特别是销售类的岗位中,绩效工资是所有工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中包含绩效工资合法吗?答案是合法的,但作为普通劳动者,在发现自己的工资中包含有绩效工资时,可以如上所述,重点关注下公司的计算方式和发放标准是否有问题。

职场拒绝“零距离”


人际关系的距离是无法用尺来衡量的。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太过接近,就避免不了摩擦,尤其在职场中,“零距离”接触只会令人失去安全感。那么职场中的哪些行为最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呢?

()就此议题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35.91%的受访者选择了“他人对你的工作内容指手画脚(侵犯你的工作内容)”;18.24%的受访者选择了“肢体距离太近”;17.58%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时他人过度关注你的一举一动”;16.68%的受访者选择了“过度关心他人私生活(不结婚、不生子的原因等)”;还有11.59%的受访者选择了“语言上过分自来熟(第一次见面就称兄道弟)”。

由此看来,与人保持“距离之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和不同关系的职场人打交道时,之间的职场距离也有着不一样的微妙之处。

熟悉的同事:不可逾越的安全线

“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站在黄色安全线内候车。”相信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都很熟悉这句话。或许你也早已摸透了某条地铁线的特性,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哪节车厢相对较空,哪站下车的人数最多等等。你对某条地铁的熟悉程度就好比你和办公室某些同事的熟悉程度一样。但你是否知道,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各自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非常距离:

Andy和Grace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有一次,Andy在其他同事都在场的情境下大大咧咧地问Grace:“你真的没怀孕?为何你的肚子那么大?”Grace无奈地反回:“你是在说我胖吧?”话音刚落,Grace的脸色立马就变了,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

注意要点:

1.切忌以同事的痛处来开玩笑,这就好比揭人伤疤;

2.尽量不要在人多的时候问同事的私密问题,这会让对方显得很尴尬;

3.可以尝试把对方的缺点说成优点,例如把肥胖说成福态,把瘦小说成灵活等。这样也能给对方一些心理安慰。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以下几点是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如不遵守,那再熟悉的同事也有可能因此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1.过多关注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请不要轻易涉足,记住职场不是娱乐圈,你也不是一名狗仔;

2.在公共场合不尊重对方的发言。当别人开口说话时,你便是一名听众,随便插话和心不在焉的做法都是让人不安的表现;

3.在背后议论同事是非。职场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

4.经常向同事借钱。原本友好的同事关系一旦牵扯到利益,就容易变质;

5.肢体接触过于密切。切忌因为关系密切了就对人“动手动脚”,这是极其不礼貌的;

6.工作时间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事工作。当你打破良好的办公环境时,其他同事不向你提议并不意味着他不介意,所以你还得自觉维护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环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安全底线,但是距离因人而异。所以职场人士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还需学会把握分寸,即使再熟悉,也记得留意脚下那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熟归熟,但也要注意分寸,“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如果遇到讨人厌的同事,一件“虚伪”的外套是你必备的选择。

讨厌的同事:对方只是“路人甲”

说到讨厌这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区别在于是先天造成的,还是后天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因为,人与人在接触交往时不可能总是遇上能让彼此都顺心顺眼的友人,偶尔也会很霉运地碰到几个令自己讨厌的存在。运气好点,彼此相处只需要做到萍水相逢的程度;但若是运气背一点,那么在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就要看你到底有多“虚伪”了,尤其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里,“虚伪”的外衣则显得更加重要。

非常距离:

Lily第一次见到Alice是因为自己的另一位同事Vivian。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Lily还是没由来地对Alice这个人产生了抗拒心理,并且通过之后的几次接触,Lily对Alice的讨厌心理越发严重了。而原因,正是由于Alice这个人太过虚伪且总是喜欢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

注意要点:

炫耀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也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旦超过了该有的尺度是要遭他人忌恨的。同时,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远远不如平时对待一般人那么随意,往往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有可能踩到对方的底线,令人产生反感情绪。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时候都会抱怨对方没素质,不懂礼貌,可事实上却是我们在不经意间触及到了对方的容忍底线。

然而,职场毕竟是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即使你再讨厌一个人,都必须牢记在见到被你讨厌的人时要笑脸相迎并亲切地说声“早安”或是“你好”,不然,被你讨厌的那个人还不知会在背地里如何大肆向他人宣扬你的不是。要知道人类的语言是拥有一定魔力的,当一句假话被人说上一百遍之后,即使它原本是虚假的,到最后也会变成真实的。因此,即使你的评价在他人那里再好,久而久之也会因为这份“恶意”而一落千丈。

若你无法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不到笑脸相迎并且愉悦地向对方进行问候的话,请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纯粹地将对方看作是你一个重要的客户;

2.尽可能地绷紧“工作”这根警示弦;

3.在心中默念十遍或是更多遍“对方只是路人甲”,尽量淡化对方在你心中的存在感;

4.与对方说话时,可以选择将视点落在对方以外的其他地方,但痕迹不可太过明显;

5.三思而后言,宁可让人感觉你是反应慢半拍,也千万不要与对方“针锋相对”;

6.即使对方会在背后说你坏话,但你自己要切记勿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因为职场是个人多嘴杂的地方,指不定哪天你说的话就落到了当事人的耳中。记住,“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方法很简单,但越简单的方法往往做起来越难。而且,越是你讨厌的人,他们的存在感对你而言也就越强。因此这个时候你不妨大大方方地将“真诚待人”这四个字收拾收拾扔进垃圾筒里好了,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这份“虚伪”而责备你的。

无论是熟悉还是讨厌,员工之间的安全距离还并非是最难控制的,世上最难把握的距离无疑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它直接影响着你的“生”与“死”。

老板与员工: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相处就像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需要调整距离,相互磨合,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但无论怎样调整,始终要记得,老板终究是老板。

非常距离:

场景一:办公室一对一谈话

Lucy接到老板电话询问季度绩效的问题。老板日程很满,难得有时间找她谈事情,Lucy想借此机会把其他工作也与老板沟通一下。于是她马上整理了一下手头资料,风风火火地赶到老板办公室前。门是开着的,Lucy头也没抬地冲进去:“老板,这件事我是这样想的……”话说一半,Lucy才发现,办公室里还坐着另外一个部门经理,显然Lucy得等这位经理谈完才能轮上。

注意要点:

1.进入办公室前,不管门是否开着,在门上敲几下,这样能让老板有个思想准备。或是老板需要整理一些并不适合员工看到的资料,或是加紧安排手头的其他工作;

2.正式进入主要话题前,可以带一个与生活或是天气有关的小话题作为开场,以期缓和彼此谈话的氛围?;

3.切勿四处打量老板的办公室或是办公桌,或是给出一些自己的评价。任何人都不喜欢私人领地被评论,更何况是老板;

4.谈话前,可以询问老板是否要关门,如果要关门的话,请把门留下一条缝隙。

场景二:厕所或是茶水间

小A经常在茶水间遇上老板,每次相遇时小A总想着要打个招呼,但总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比如有次小A说:“老板,您这件衣服很可爱。”老板回了句:“你是不是觉得我并不太适合穿这样可爱的衣服?”还有次小A说:“老板,您饭吃过了吗?”老板一看,时间正是下午四点,这是吃的哪顿啊?

注意要点:

1.选择一些保险的话题进行聊天。比如天气、食物、地域风情等;

2.如果没有合适的话题,点头微笑是个不错的选择;

3.可以借机约见与老板会面时间,但不可就此拉住老板讨论公事。

场景三:与老板同桌吃饭

年终了,老板请大家吃个饭,用以肯定今年、鼓励来年。老板把菜单递到了Alex的面前,于是Alex心领神会地点起了菜,心里还一直告诫自己要遵循“N+1”(饭桌人数+1)原则,避免让场面看上去过于寒酸或过于铺张。差不多点完时,Alex突然想起这么多爷们没点酒怎么行呢,赶忙拉着服务员叫道:“开三瓶茅台!”当下,老板的脸就绿了。

注意要点:

1.让老坐最舒服的座;点老板最喜欢的菜;谈最不痛不痒的话题。 就算同桌吃饭,老板还是老板;

2.不要替老板做主,你可能是老板的分身但绝对不是替身;

3.在老板面前不可显露醉态。酒能成事,但也能误事。

如何保持好与老板适当的距离,能够以非常“艺术化”的方式既让老板对你信任,而且也不会使你远离老板的视线,这的确是个难题。“人际传播学”里面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1.公众距离:350公分以上,例如看表演、上课。2.社会距离:120—350公分之间,例如谈公事。3.个人距离:50—120公分之间,例如与亲朋好友聊天的距离。4.亲密距离:30公分以内,例如与亲密的伴侣亲密接触的距离。显然员工与老板的距离应维持在第2与第3之间。同时我们还需要遵守以下一些规则:

1.尊重老板;

2.认清自己并演好自己的“角色”;

3.多沟通建立信赖;

4.成就老板的决策;

5.不要固执的与老板顶着干;

6.谨言慎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7.要与老板保持一定的“尺度”。

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既不是与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与恋人分享秘密,而是与老板保持有礼有节,能公事良好沟通,私事互不侵犯的距离。这样的安全距离,你能做到吗?

如果说员工与老板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那么如何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像一个高深的控制理论。

客户:这么近,那么远

“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其实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也像放风筝,拉得太紧会让客户感到密不透气的厌烦,放得太松又怕竞争对手会趁虚而入。一天打三通电话去问候客户的公司、问候客户的家人、问候客户的宠物都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调查户口挖人隐私;而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政策,又会让客户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不够。和客户保持安全距离的学问,有时比猜女人的心还要难。

非常距离:

场景一:初次见面,请勿靠近

Julie刚送走某公司的销售,笑容立即从脸上消失,转身就对经理摇头道:“这家公司的规模一定不大,一看都没有大公司的范儿。这销售一直把身体贴得很近地跟我说话,我都能闻到他的口气看到他的头皮屑了。一开口就‘咱们’、‘咱们’的,还没谈正事就要请我们吃饭了,套近乎也不是这么个套法。”经理对Julie会心一笑。可怜那个销售估计还没意识到这次拜访客户的结果是把自己送上了黑名单。

注意要点:

1.与客户保持身体上的安全距离:初次拜访,面对不熟悉的客户,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之内的位置只能留给亲朋好友,生人勿近;

2.在客户的办公区域内拜访时,客户面前的办公桌范围是安全距离的界限,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四处张望,不要偷窥客户的电脑屏幕和文件夹;

3.与客户坐着面谈时,可选择有技巧地让客户背对窗户而坐,自己面对窗户而坐,这样更有助于你把控时间,而不会让客户留意到窗外的天光变暗,从而感觉到时间流逝过快,匆匆告辞;

4.在和客户还不熟的情况下,用饭局来约人是下下策。在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今天,吃饭已经诱惑不了日渐有追求的人民大众了,那些手握大权的领导和老总们更是早把山珍海味都吃腻了。赶紧抛弃这个已经out了的拉近距离的做法吧!如果你不够睿智,不能用热点时事、幽默笑话或者与客户的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打开话匣子的话,不妨真诚一些,诚恳地和客户分析探讨行业大势,或者干脆赞美一下客户的办公环境吧。

非常距离:

场景二:有些话题不能碰

Sasha是个很善解人意的公关高手,很多客户渐渐地都跟她发展成不仅限于合作而是朋友的关系。Sasha也一直很自豪于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她的客户Effy跟她聊起了自己不如意的婚姻问题。Effy可能当时想得不多脱口而出,但Sasha觉得这个话题太过私密,聊过以后必然会让双方的关系产生涟漪。果然那天过后,Effy竟开始有意疏远Sasha。聪明的Sasha早有准备,在2个月里仍旧对Effy保持着既不过分关心但又绝不冷落的状态,并且绝口不提Effy的婚姻问题。有一天Sasha看到Effy的MSN上的签名档挂着“生病吊针工作压力大”的状态,便给Effy快递了营养品以及Effy最爱听的歌手的最新CD。Effy主动示好,又和Sasha恢复了旧日良好的关系,但两人都很有默契地不再聊过分私密的话题。

注意要点:

1.要与客户走得勤,但不要与客户走得太近。你可以把客户当作朋友,但客户毕竟不是发小知己,和客户的交往毕竟只是工作关系,且涉及到很多利益问题、利害关系,靠得太近反而会引起对方尴尬、进而让对方产生防范心理;

2.了解客户的喜好很重要。只要客户有爱好,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切入点,你就可以利用客户的爱好对其进行公关。运动是团队活动,可以共同参与,客户若喜欢运动,可以约他一起去打球;然而客户喜欢看电影看音乐会的话,最好还是送上两张票,让客户自行选择和他同去的人;

3.聊私事只是辅助手段,聊工作内容才是正经事。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你可以和客户聊些轻松的话题,但记住大家熟稔了后,不要把重心落在客户的私事上,你要了解的还是客户的公司运营情况、新项目计划、人事变动等。当客户谈论过于私密的事情时,可有技巧地转换话题,知道得越多也许越难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

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这么近”,但实际上又“那么远”。既要保留有小小的私人空间,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这着实是最需要技巧性的安全距离。

不会的工作没人教,就完不成了?


在危机四伏中独自修炼

讲述人:小胖

职业:网络编辑

“把上周的数据报表做出来,下班前给我!”

“微博上的推广方案缺乏吸引力,拿回去再改改!”

“去和市场部谈谈,为这个项目再争取一些资源!”

……

我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由团队发出的无数句祈使句命令构成的,他们都是我的领导,都可以给我布置任务,好像他们已经忘记:我只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我甚至还不清楚公司的市场部在哪儿,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推广方案才算有吸引力。“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为什么门口都是人,却没人来领我一下呢?

“下班前”、“最晚到周末”、“截止到月底”,这些标志着deadline的词汇,每天都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以致于在梦里都能碰看到自己驮着千斤重担奋力前行的情景。不仅如此,头上还悬着另外一把剑,那就是KPI。领导早就告诉过我:“KPI完不成,试用期可能会不通过哦;就算将来转正了,KPI累积三次完不成,还是要被解聘的!”

在学校里听说上班都是朝九晚五,可上班后却发现,周末不加班我就要念一声阿弥陀佛了;在学校里,考试不通过,大不了补考,可是上班以后,一次不达标工作都难保;时间紧、任务重,不懂的问题还没有人教,我感觉每天的工作都危机四伏。

点评:身份的转变,总会让初入职场的学子们有些不太适应,这是每位职场新人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职场中,没有人会主动做你的老师,也没人有会和你就交作业的时间“讨价还价”,更没有人会在你失败后给你一次“补考”的机会。虽然每天的工作可能会给你一种“兵荒马乱”的感觉,但是你必须要学会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独自修炼:

1.没人教怎么办?

传道授业解惑,那说的是老师,可不是同事。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教你并不是某个人的任务。同事虽然不会像老师一样和蔼可亲,但他们也并非如你想象中的那样凶神恶煞,所以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请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去主动求助身边的同事,并不忘对他们表达谢意。

2.如何摆脱“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有三种:

第一、你对工作了解还不够了解,不太熟悉工作流程,或者你的工作方法欠妥。这个时候,你还是要向老同事取经,毕竟他们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或许他们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你不懂时间管理。有没有把你手头上的工作排个优先级?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必须立即做,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可以拖后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等腾出时间后立马做,否则它就会变成你的紧急且重要的任务。

第三、领导布置的任务已经超出你的承受能力。如果你不存在前面两个问题,但是依然每天忙的马不停蹄,那你就要想想,是不是现在的工作量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找个合适的时间,去和领导谈谈这个问题,或者在他给你布置任务的时候,敢于说“NO”。

老板、同事拒绝“零距离”


人际关系的距离是无法用尺来衡量的。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太过接近,就避免不了摩擦,尤其在职场中,“零距离”接触只会令人失去安全感。那么职场中的哪些行为最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呢?

()就此议题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35.91%的受访者选择了“他人对你的工作内容指手画脚(侵犯你的工作内容)”;18.24%的受访者选择了“肢体距离太近”;17.58%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时他人过度关注你的一举一动”;16.68%的受访者选择了“过度关心他人私生活(不结婚、不生子的原因等)”;还有11.59%的受访者选择了“语言上过分自来熟(第一次见面就称兄道弟)”。

由此看来,与人保持“距离之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和不同关系的职场人打交道时,之间的职场距离也有着不一样的微妙之处。

熟悉的同事:不可逾越的安全线

“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站在黄色安全线内候车。”相信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都很熟悉这句话。或许你也早已摸透了某条地铁线的特性,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哪节车厢相对较空,哪站下车的人数最多等等。你对某条地铁的熟悉程度就好比你和办公室某些同事的熟悉程度一样。但你是否知道,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各自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非常距离:

Andy和Grace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有一次,Andy在其他同事都在场的情境下大大咧咧地问Grace:“你真的没怀孕?为何你的肚子那么大?”Grace无奈地反回:“你是在说我胖吧?”话音刚落,Grace的脸色立马就变了,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

注意要点:

1.切忌以同事的痛处来开玩笑,这就好比揭人伤疤;

2.尽量不要在人多的时候问同事的私密问题,这会让对方显得很尴尬;

3.可以尝试把对方的缺点说成优点,例如把肥胖说成福态,把瘦小说成灵活等。这样也能给对方一些心理安慰。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以下几点是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如不遵守,那再熟悉的同事也有可能因此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1.过多关注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请不要轻易涉足,记住职场不是娱乐圈,你也不是一名狗仔;

2.在公共场合不尊重对方的发言。当别人开口说话时,你便是一名听众,随便插话和心不在焉的做法都是让人不安的表现;

3.在背后议论同事是非。职场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

4.经常向同事借钱。原本友好的同事关系一旦牵扯到利益,就容易变质;

5.肢体接触过于密切。切忌因为关系密切了就对人“动手动脚”,这是极其不礼貌的;

6.工作时间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事工作。当你打破良好的办公环境时,其他同事不向你提议并不意味着他不介意,所以你还得自觉维护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环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安全底线,但是距离因人而异。所以职场人士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还需学会把握分寸,即使再熟悉,也记得留意脚下那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熟归熟,但也要注意分寸,“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如果遇到讨人厌的同事,一件“虚伪”的外套是你必备的选择。

讨厌的同事:对方只是“路人甲”

说到讨厌这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区别在于是先天造成的,还是后天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因为,人与人在接触交往时不可能总是遇上能让彼此都顺心顺眼的友人,偶尔也会很霉运地碰到几个令自己讨厌的存在。运气好点,彼此相处只需要做到萍水相逢的程度;但若是运气背一点,那么在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就要看你到底有多“虚伪”了,尤其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里,“虚伪”的外衣则显得更加重要。

非常距离:

Lily第一次见到Alice是因为自己的另一位同事Vivian。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Lily还是没由来地对Alice这个人产生了抗拒心理,并且通过之后的几次接触,Lily对Alice的讨厌心理越发严重了。而原因,正是由于Alice这个人太过虚伪且总是喜欢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

注意要点:

炫耀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也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旦超过了该有的尺度是要遭他人忌恨的。同时,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远远不如平时对待一般人那么随意,往往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有可能踩到对方的底线,令人产生反感情绪。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时候都会抱怨对方没素质,不懂礼貌,可事实上却是我们在不经意间触及到了对方的容忍底线。

然而,职场毕竟是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即使你再讨厌一个人,都必须牢记在见到被你讨厌的人时要笑脸相迎并亲切地说声“早安”或是“你好”,不然,被你讨厌的那个人还不知会在背地里如何大肆向他人宣扬你的不是。要知道人类的语言是拥有一定魔力的,当一句假话被人说上一百遍之后,即使它原本是虚假的,到最后也会变成真实的。因此,即使你的评价在他人那里再好,久而久之也会因为这份“恶意”而一落千丈。

若你无法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不到笑脸相迎并且愉悦地向对方进行问候的话,请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纯粹地将对方看作是你一个重要的客户;

2.尽可能地绷紧“工作”这根警示弦;

3.在心中默念十遍或是更多遍“对方只是路人甲”,尽量淡化对方在你心中的存在感;

4.与对方说话时,可以选择将视点落在对方以外的其他地方,但痕迹不可太过明显;

5.三思而后言,宁可让人感觉你是反应慢半拍,也千万不要与对方“针锋相对”;

6.即使对方会在背后说你坏话,但你自己要切记勿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因为职场是个人多嘴杂的地方,指不定哪天你说的话就落到了当事人的耳中。记住,“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方法很简单,但越简单的方法往往做起来越难。而且,越是你讨厌的人,他们的存在感对你而言也就越强。因此这个时候你不妨大大方方地将“真诚待人”这四个字收拾收拾扔进垃圾筒里好了,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这份“虚伪”而责备你的。

无论是熟悉还是讨厌,员工之间的安全距离还并非是最难控制的,世上最难把握的距离无疑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它直接影响着你的“生”与“死”。

老板与员工: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相处就像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需要调整距离,相互磨合,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但无论怎样调整,始终要记得,老板终究是老板。

非常距离:

场景一:办公室一对一谈话

Lucy接到老板电话询问季度绩效的问题。老板日程很满,难得有时间找她谈事情,Lucy想借此机会把其他工作也与老板沟通一下。于是她马上整理了一下手头资料,风风火火地赶到老板办公室前。门是开着的,Lucy头也没抬地冲进去:“老板,这件事我是这样想的……”话说一半,Lucy才发现,办公室里还坐着另外一个部门经理,显然Lucy得等这位经理谈完才能轮上。

注意要点:

1.进入办公室前,不管门是否开着,在门上敲几下,这样能让老板有个思想准备。或是老板需要整理一些并不适合员工看到的资料,或是加紧安排手头的其他工作;

2.正式进入主要话题前,可以带一个与生活或是天气有关的小话题作为开场,以期缓和彼此谈话的氛围?;

3.切勿四处打量老板的办公室或是办公桌,或是给出一些自己的评价。任何人都不喜欢私人领地被评论,更何况是老板;

4.谈话前,可以询问老板是否要关门,如果要关门的话,请把门留下一条缝隙。

场景二:厕所或是茶水间

小A经常在茶水间遇上老板,每次相遇时小A总想着要打个招呼,但总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比如有次小A说:“老板,您这件衣服很可爱。”老板回了句:“你是不是觉得我并不太适合穿这样可爱的衣服?”还有次小A说:“老板,您饭吃过了吗?”老板一看,时间正是下午四点,这是吃的哪顿啊?

注意要点:

1.选择一些保险的话题进行聊天。比如天气、食物、地域风情等;

2.如果没有合适的话题,点头微笑是个不错的选择;

3.可以借机约见与老板会面时间,但不可就此拉住老板讨论公事。

场景三:与老板同桌吃饭

年终了,老板请大家吃个饭,用以肯定今年、鼓励来年。老板把菜单递到了Alex的面前,于是Alex心领神会地点起了菜,心里还一直告诫自己要遵循“N+1”(饭桌人数+1)原则,避免让场面看上去过于寒酸或过于铺张。差不多点完时,Alex突然想起这么多爷们没点酒怎么行呢,赶忙拉着服务员叫道:“开三瓶茅台!”当下,老板的脸就绿了。

注意要点:

1.让老坐最舒服的座;点老板最喜欢的菜;谈最不痛不痒的话题。 就算同桌吃饭,老板还是老板;

2.不要替老板做主,你可能是老板的分身但绝对不是替身;

3.在老板面前不可显露醉态。酒能成事,但也能误事。

如何保持好与老板适当的距离,能够以非常“艺术化”的方式既让老板对你信任,而且也不会使你远离老板的视线,这的确是个难题。“人际传播学”里面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1.公众距离:350公分以上,例如看表演、上课。2.社会距离:120—350公分之间,例如谈公事。3.个人距离:50—120公分之间,例如与亲朋好友聊天的距离。4.亲密距离:30公分以内,例如与亲密的伴侣亲密接触的距离。显然员工与老板的距离应维持在第2与第3之间。同时我们还需要遵守以下一些规则:

1.尊重老板;

2.认清自己并演好自己的“角色”;

3.多沟通建立信赖;

4.成就老板的决策;

5.不要固执的与老板顶着干;

6.谨言慎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7.要与老板保持一定的“尺度”。

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既不是与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与恋人分享秘密,而是与老板保持有礼有节,能公事良好沟通,私事互不侵犯的距离。这样的安全距离,你能做到吗?

如果说员工与老板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那么如何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像一个高深的控制理论。

客户:这么近,那么远

“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其实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也像放风筝,拉得太紧会让客户感到密不透气的厌烦,放得太松又怕竞争对手会趁虚而入。一天打三通电话去问候客户的公司、问候客户的家人、问候客户的宠物都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调查户口挖人隐私;而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政策,又会让客户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不够。和客户保持安全距离的学问,有时比猜女人的心还要难。

非常距离:

场景一:初次见面,请勿靠近

Julie刚送走某公司的销售,笑容立即从脸上消失,转身就对经理摇头道:“这家公司的规模一定不大,一看都没有大公司的范儿。这销售一直把身体贴得很近地跟我说话,我都能闻到他的口气看到他的头皮屑了。一开口就‘咱们’、‘咱们’的,还没谈正事就要请我们吃饭了,套近乎也不是这么个套法。”经理对Julie会心一笑。可怜那个销售估计还没意识到这次拜访客户的结果是把自己送上了黑名单。

注意要点:

1.与客户保持身体上的安全距离:初次拜访,面对不熟悉的客户,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之内的位置只能留给亲朋好友,生人勿近;

2.在客户的办公区域内拜访时,客户面前的办公桌范围是安全距离的界限,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四处张望,不要偷窥客户的电脑屏幕和文件夹;

3.与客户坐着面谈时,可选择有技巧地让客户背对窗户而坐,自己面对窗户而坐,这样更有助于你把控时间,而不会让客户留意到窗外的天光变暗,从而感觉到时间流逝过快,匆匆告辞;

4.在和客户还不熟的情况下,用饭局来约人是下下策。在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今天,吃饭已经诱惑不了日渐有追求的人民大众了,那些手握大权的领导和老总们更是早把山珍海味都吃腻了。赶紧抛弃这个已经out了的拉近距离的做法吧!如果你不够睿智,不能用热点时事、幽默笑话或者与客户的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打开话匣子的话,不妨真诚一些,诚恳地和客户分析探讨行业大势,或者干脆赞美一下客户的办公环境吧。

非常距离:

场景二:有些话题不能碰

Sasha是个很善解人意的公关高手,很多客户渐渐地都跟她发展成不仅限于合作而是朋友的关系。Sasha也一直很自豪于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她的客户Effy跟她聊起了自己不如意的婚姻问题。Effy可能当时想得不多脱口而出,但Sasha觉得这个话题太过私密,聊过以后必然会让双方的关系产生涟漪。果然那天过后,Effy竟开始有意疏远Sasha。聪明的Sasha早有准备,在2个月里仍旧对Effy保持着既不过分关心但又绝不冷落的状态,并且绝口不提Effy的婚姻问题。有一天Sasha看到Effy的MSN上的签名档挂着“生病吊针工作压力大”的状态,便给Effy快递了营养品以及Effy最爱听的歌手的最新CD。Effy主动示好,又和Sasha恢复了旧日良好的关系,但两人都很有默契地不再聊过分私密的话题。

注意要点:

1.要与客户走得勤,但不要与客户走得太近。你可以把客户当作朋友,但客户毕竟不是发小知己,和客户的交往毕竟只是工作关系,且涉及到很多利益问题、利害关系,靠得太近反而会引起对方尴尬、进而让对方产生防范心理;

2.了解客户的喜好很重要。只要客户有爱好,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切入点,你就可以利用客户的爱好对其进行公关。运动是团队活动,可以共同参与,客户若喜欢运动,可以约他一起去打球;然而客户喜欢看电影看音乐会的话,最好还是送上两张票,让客户自行选择和他同去的人;

3.聊私事只是辅助手段,聊工作内容才是正经事。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你可以和客户聊些轻松的话题,但记住大家熟稔了后,不要把重心落在客户的私事上,你要了解的还是客户的公司运营情况、新项目计划、人事变动等。当客户谈论过于私密的事情时,可有技巧地转换话题,知道得越多也许越难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

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这么近”,但实际上又“那么远”。既要保留有小小的私人空间,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这着实是最需要技巧性的安全距离。

扣减工资和克扣工资的区别,该如何证明?


私企、民营企业、小企业等等经常会有扣工资的情况发生,员工遇到公司克扣工资的情况,会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心情都会带来影响。但是其中有的是扣减行为,有的是克扣行为,在维权的时候你分得清吗?员工遇到了克扣工资的情况又该怎么证明?下面由小编为你解析,希望看完之后对你有所帮助。

克扣,是指用人单位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扣减劳动者的工资,没有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的行为。

但,在下述情况下,扣减行为,不是克扣。

1.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定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中明确规定的。

4.企事业工资与经济效益相连的,在效益下滑时。

5.因劳动者请假扣发的。

除此之外,所有的扣减行为,都是克扣行为。皆应受到处罚。

克扣工资所需要的证据

克扣工资所需要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当事人陈述、同事的证言等证据。

“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报酬(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额工资)的行为。

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应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及其1至5倍的赔偿金。由此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委员会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应支付的工资报酬及其25%的经济补偿。

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不属于“克扣”:

(一)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如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等);

(二)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如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等);

(三)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四)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相应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五)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的工资等。

嘻嘻哈哈的同事突然变成了领导?


当有一天,平时跟你嘻嘻哈哈的同事摇身一变,变成了你的上级领导,而你还在原地踏步,你会不会感到尴尬?连怎么跟他相处都不知道了?假如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该怎么办呢?小编告诉你首先你需要“先破再立”,建立新的相处模式。

1、直面现实

你必须接受现实,曾经跟你谈天说地,偷偷上班打游戏的那位好同事已经不会再跟你那么亲密无间了。与此同时,你必须接受他将来会在工作中挑你的刺,领导和批评你,就因为以前你们如此亲密,互相了如指掌,所以他也很清楚你在工作中会是一个怎样状态的人:以前说过公司的坏话,曾经上班时间偷懒等等,他会从管理者的身份来重新审视你,而你要接受对方的变化。

2、别想着占便宜

如果你认为你们以前的关系很好,现在他是一个领导者,他会特别照顾你,这真是大错特错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通常就会拿你这样的前同事来开刀,以证明他是刚正不阿的的,所以你必须谨言慎行。因为是新上任,所以一视同仁一定是他要做的,所以不要期望你能占到什么便宜。

3、确立新关系

即使你们以前是无话不谈的好同事,但是现在你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化了,那么他在你心里的定位就要产生变化,你们之间要确立新的关系,也就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虽然这很难接受,但是你必须要慢慢建立起来和他新的相处模式,否则你的心态会影响你的正常工作。

4、切勿拍马屁

有些人觉得“他跟我关系那么好,又当了领导,那以后我升职加薪也是有希望了”,然后开始拍拍马屁,这种想法只会害了自己。本来大家都是来工作的,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弱,业绩说明一切,哪怕你拍马屁了,众目睽睽之下,你以前的好同事也不能帮你什么,最多给你比别人多的资源而已。正因为如此,你更要比他人认真工作,好好帮助这个新领导,让他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去提拔你。

5、收起你的负面情绪

突然变成上司的这位同事,可能和你关系很好,也可能关系一般甚至不好,无论怎样,只要是曾经和你同一水平的同事变成了你的领导,你都会感觉到自己很憋屈,很嫉妒,这些都是正常反应。然而在职场中,某个人的情绪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还想在这家公司继续做下去,那么就不要再觉得自己委屈,他既然成为了你的领导,你的负面情绪就毫无意义,还不如甩手好好干,争取下次升职的是你。

世事变化无常,原来的同事成了上司!该怎么办?羡慕嫉妒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对于板上钉钉的事儿,你知道的,只能收起自己的小情绪改变方式与这位新上司相处。

打游戏还能赚钱?他们把爱好变成了工作!


几乎每个人都玩过游戏,应该没有人会讨厌玩游戏吧?不少人就因为喜欢玩游戏,最后进入了游戏行业,把爱好变成了工作。我们在一季度的时候发布过网络游戏行业的相关文章,先来回顾一下。

行业增速放缓,职位竞争激烈

根据南方人才市场发布的2018互联网行业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动漫/游戏/手机相关职位最受热捧,平均23人抢一个职位。从供求情况看,企业招聘的最低学历需求为大专的职位占比最多,达38.71%;本科学历需求占比13.85%,硕士及以上人才需求占比达5.77%;在求职者方面,互联网行业求职者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求职者占比4.79%。

高薪行业现状:月薪过万职位占三成

网络游戏行业的高薪现象一直是热议话题,前段时间网游行业的一则招聘启事走红,在公告中,某公司招聘首席游戏官职位,年薪开到了100—160万。而仔细看招聘广告的内容,在招聘要求中有这样几则要求:游戏实力过硬(职业选手水平),拥有世界级手游/端游大赛冠军经验者优先考虑;对目前火热的手机游戏如FPS类(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MOBA类(王者荣耀)等均能轻松驾驭;在游戏圈具有一定影响力,有粉丝基础。可见与高薪相对应的,是高水平的应聘者,而业内符合这些要求的选手屈指可数。

怎么加入?必备技能了解一下

既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有高薪拿,你们心动了吗?很多人都认为进入网游行业很简单,只要喜欢玩游戏会玩游戏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要想加入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与游戏相关的行业有很多,比如运营方面的和研发方面的,它们下面又分了很多部门。部门划分细致就意味着每个职位都需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学习的,比如说游戏策划,你是不是需要了解游戏的制作过程?这就需要你有想象力、有创意、脑洞大,文笔好。

如果你真心实意地想加入这个行业,仅仅有热爱是不够的,还是要踏实学习。你可以选择去游戏学院学习或者先当个游戏客服,慢慢了解游戏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只是喜欢玩游戏技术高想做代练的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入别人的工作室,另一种就是自己开工作室,自己招人做这个事。跟着别人做有可能会遇见老板不给钱跑路的风险,自己做需要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所以说这个行业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好玩。

HR问会不会打“农药”,我该会还是不会呢?

游戏行业的红火,求职者的趋之若鹜,根本原因是打游戏的人群比较庞大。你们在面试中有没有被面试官问过打游戏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兴趣爱好的选择要与所应聘的工作相关

面试不是纯粹的聊天,面试官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用意。应聘者在谈论个人的兴趣爱好时,需要选择与岗位要求密切相关、能说明自己具备某种工作能力的兴趣爱好。比如,当你去应聘某个论坛的编辑工作时,你可以介绍自己平时喜欢逛论坛,不过前提是你真的是某些论坛的用户,对它们有所了解,且能简单地说出其的亮点或者不足,而如果你还有做论坛版主的经历,就会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

另外,在第一轮面试中,面试官通常会考察应聘者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这也可以通过应聘者的兴趣爱好来做初步判断。比如企业的价值观之一是拥抱变化,在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你和面试官说自己喜欢听老歌,就可能给面试官留下“你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的印象,这或许就会让你在价值观匹配度方面失分。

综上所述,应聘者在面试之前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企业文化,并详细解读应聘职位的各项要求,提前做好对关于“兴趣爱好”问题的准备工作。

2.没有兴趣爱好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某些兴趣爱好可能不适合在面试场合来说,或者是某些爱好在大众眼中有些消极,应聘者担心说出来会给面试官带去不好的印象,所以便说自己没兴趣爱好。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看似消极的兴趣爱好可能只是大众的看法,也许在具体岗位上它就有积极的一面。

比如你的兴趣爱好是玩网络游戏,可能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提到玩游戏就会给别人沉溺于游戏、虚度光阴的错觉,如果你去面试行政前台的工作,这个兴趣爱好可能就不会给你加分,甚至遇上对玩网游反感的面试官会为你减分;但如果你去应聘网游运营专员,那这个兴趣爱好就是你的加分项,因为很多网游公司都要求其运营人员是一个“网游迷”,且有大量的网络游戏经历。只是在谈论这个兴趣爱好时,你需要格外注意:你可以谈论自己对某款网络游戏的认识,例如它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善,相对于其他游戏你为何喜欢它等等,但不要一时忘形,进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说一些与应聘工作毫不相关的内容。

所以,在面试中切忌说自己没有兴趣爱好。因为这会让面试官产生各种对你不利的猜测,比如这个人是不是很孤僻,对生活、工作缺乏激情,这个人会不会很难相处、不能适应团队工作等等。万一你真没有兴趣爱好,那也可以说一些平时经常做或者比较熟悉的事。不过,如果你想拿看书、听音乐这种大众化的兴趣爱好回答面试官,一定要事先想到面试官可能会有的后续追问,比如“你经常看什么书”,“你最喜欢哪一本书”,“你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等等。

3.兴趣爱好比较偏,与面试官沟通时该注意什么?

如果你的兴趣爱好不像听音乐、打篮球那样为大众所熟知,且与应聘的工作相关性不大,那可在面试谈论时舍弃不说。当然,如果你独特的兴趣爱好确实与应聘的工作相关,那也不要掩藏,只是当你向面试官解释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一定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并说出这一兴趣爱好让你有哪些收获或者能锻炼你的哪些能力。

另外,你要注意以谦虚平和的心态与面试官沟通,切勿咄咄逼人,也不要因为面试官不懂便在言语中表现出不耐烦或者轻蔑的态度。不然,即使你所说的兴趣爱好与应聘的工作有关,也会让你扣分。

提醒:合理安排玩游戏时间

游戏是消遣的一种方式,玩游戏本身没什么坏处,适当的玩游戏可以缓解压力,但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坏处有很多。

对于学生来说,沉迷游戏就是荒废时间耽误学业。对于上班族来说,上班时间偷偷玩游戏耽误工作被领导抓住会被训斥。下班后沉迷游戏必然要熬夜,睡眠时间不够就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上班效率。

对于单身狗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玩游戏,就会减少和人的沟通,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对于有对象的人来说,玩游戏耽误陪对方的时间,会引发吵架甚至分手。

玩游戏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花钱,不花钱怎么能有高级装备怎么升级呢?其实在我们还年轻,还有自己的时间的时候应该做一些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不然等到结婚生子就要忙家庭忙孩子,到时候就会追悔莫及。

因此要学会合理玩游戏的时间,工作日可以玩一到两个小时,周末无事可以多玩一个小时。出门吃顿大餐、逛逛街、看个电影不比玩游戏有意思多了?(完)

《“零工资”成了就业市场“怪胎”》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市场专员职业规划”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