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考研还是就业,该怎么选择?》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网友提问:考研还是就业,该怎么选择?

专家:建议你在做决定前,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会明白这件事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应该怎么去做,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会更坚定决心,减少半途而废的几率,从而坚持到底。

考研,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想继续深造,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还有一种,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后者,在心态上注定是失败的,即便考上,在读研究生的这几年,你将亲眼见识昔日大学挚友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社会地位的转变等,相形之下,你不会觉得更有压力?而前者,考研是仔细思虑过的行动,他是本着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去规划、设想过的,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他的行动力更强,决心亦不会因为周围同学的就业而动摇,即便最后考研失败,企业也很愿意接纳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zC530.coM

所以,有疑问,别人能给的也只是建议,关键在于自己本身是抱着怎样的初衷去做这件事,做决定之前,弄清楚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搞懂做这件事的原因,百利而无一害。

zc530.COm小编推荐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选择爱好还是选择高薪?


朋友已经离职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恰巧以前的领导邀请他去做策划,给出的薪资高出上家公司的一倍,但是他非常纠结。原因是他不喜欢策划的工作,曾经做策划的时候加班加点还长期出差,因此转行做了产品经理,现在更想找的也是产品经理的工作。然而,产品经理的工作找得并不顺利。

他心里非常明白,以他现有的能力,产品经理的薪资应该没有朋友介绍的策划工资高,到底要不要去做策划?做了策划不开心怎么办?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怎么选择了。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选择爱好还是选择金钱?面对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到底应该选哪个?今天,就来跟小编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吧。

1、什么是喜欢?真的喜欢那样的工作吗?

小时候大家肯定都写过这样的一篇作文叫《我的梦想》,不少小伙伴写的是当科学家、当老师、当警察,这些可能是内心真正的喜欢的事情。但是喜欢,并不意味着长大后一定会去做。

人在不同的阶段,认知是不同的,当初喜欢的,现在不一定喜欢,就像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写自己以后要当科学家一样,这是不现实的。人都有个特点:当你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而得不到很明显的回报时,慢慢地你就会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自己坚持的方向对不对,然后慢慢地,就会变得没那么喜欢了。

同理当一份工作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即便加班苦加班累也欣然接受;平时有时间就去专研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提升工作效率,这就称得上是喜欢了吧。

2、什么是高薪的工作?

高薪是什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薪资都不相同。在北京上海,月薪2万不是高薪,在二三线城市,这就属于高薪。就像某辩论节目里一个辩手所说的那样:“你低薪的底线,可能是我高薪的极限”,所以高薪低薪,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了钱才会有诗和远方。在上海月薪两万可能和在二三线城市月薪一万的生活差不了多少,对于生活,我们要看的是幸福指数,幸福指数一样,那么薪资带来的效果就可以认为是一样的。

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说特别喜欢当前的工作,因为真正喜欢的东西,可能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收益。

3、多方面权衡选择的结果

考虑一份工作,不应该仅仅用薪资衡量,还要考虑职业发展、家庭、个人的其他因素等等。

很多农村人挤破了头往城市跑,去城市打工,他们是为了挣钱;也有很多人从一线城市往二三线城市跑,我相信,他们肯定不是为了钱。所以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可能已经考虑了很多因素。做出一个选择,有时候真的是需要一定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去远方的车票。在同业同地域,在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的前提下,如果能选择更高薪的工作,那无疑是更好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有了高薪之后,不能忘了自己内心当初喜欢的那份东西,人还是要有点精神寄托,不能成为赚钱的机器。

高薪不喜欢,我们可以认为是苟且,低薪喜欢,我们可以认为是诗和远方。正如高晓松在节目里说得一样:苟且永远有千千万万种方式,而诗和远方只有一种那就是快乐。所以诗和远方永远赢不了苟且的。

重要的是,不是我们现在能拿多少钱,而是我们将来能值多少钱,选择一份能让自己成长的职业更重要。

未来的就业方向如何选择


未来的就业方向如何选择,相信很多刚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都会感到或多或少的迷茫,小编现准备了几个热门的就业方向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TO1:销售

目前,各个行业销售人才缺口可以用百万单位来计算,在每一个发展正常的公司,销售人员的车都比老总的好。但不能因为行业缺口大就一团扎进去,只有做到了顾问型销售的才是一流。销售是一件报酬非常高的艰难工作,因此免不了在外奔波劳累,风吹日晒,同时也是一项报酬率最低的轻松工作。最终的结果懂取决于自己的行动,你可以做跨国集团,也可以选择轻松的销售工作,总之,自己的行动决定了你的报酬!

TO2:IT工程师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网络游戏的发达,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人身价必定随之上涨。据美国人力资本服务机构DBM公司对其数千名职业顾问和再就业专家进行的调查发现IT行业的工作需要将大幅度反弹。 位列增长最快工作排行榜前20的工作中,有七种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其相关专业与服务方面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百万以上。不过这是一个需要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职业,需要我们在选择时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

TO3:建筑设计师

随着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建筑设计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就业前景很是乐观。加之,他们的衡量标准不是工作量,而是创意。国内高级建筑设计师的年薪在30~100万人民币之间,那些因为一项设计而改变城市的设计师的年薪不可计也!所有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TO4:高级技师

现在的高级技师已然成为理想中工作的主流,高级技师已成为稀缺资源,各种工具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离不开熟练技师。

TO5:公务员

从100万人争考公务员的场面就可以说明其需求度了。就工资而言,其职业收入不高,岗位稳定,所以在社会不再提高“铁饭碗”的背景下越来越显著。这个职业舒适度高,随着“大市场,小政府”的实施,公务员职业将日益稀缺,市场价值不断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求职简历:到底该简单还是详细


又是一年一度毕业生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关键时期。就简历来说,虽然与求职成功并无太多内在的联系,但也起着相当的作用。分析小赵的简历,我们发现他虽然应聘的职位各有不同,但简历格式却一样,连各种证书复印件有近10页纸。厚厚的一沓简历中,前面两页全是大学所学课程、在校期间担任的学校班级职务、个人爱好等,直到第三页才看到相关的实习经验。我们告诉小赵,企业招聘员工是希望他为企业做事,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你和职位相关的工作经历与能力。

此外,企业在收到简历后,一般关注的只是简历上的求职意向和所学专业或工作经历,其他内容根本就无暇顾及。试想,企业登报招聘后,收到的应聘信少则数十上百封,多则几千上万封,人事部门根本无法仔细阅读每一份简历。像小赵这种主题不是很鲜明的简历,基本在人事助理手里就被淘汰了。

因此,我们建议小赵把简历浓缩成一张,证书只要附张毕业证书复印件即可,简历突出自己社会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内容。来源:根据我们的建议,小赵修改了简历,不久就被通知面试了。

职业顾问陆杰提醒: 求职者投递简历要投企业“所好”,尽量让企业招聘人员一看简历就能了解你的基本情况。制作简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除非你所学专业和应聘职位有关,如英语专业应聘翻译等职位的,否则你的学习内容、成绩等最好别出现在简历上。

2、如果你的实习工作与应聘职位有相同的,就尽量突出这部分的工作内容。

3、尽可能多地突出自身一些和该职位有关的技能,如:应聘市场人员,应突出自己在演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4、对企业的要求,包括待遇、工作环境等,最好不要在简历上体现。太多的要求会使企业招聘人员反感,从而把你淘汰出局。

任你加薪、升职,我还是选择离职回家!


网友“APRM”分享:

2002年毕业,前4年在外地,后3年在上海,2009年至今,在北京工作。过去的10年,老婆跟随我东奔西走,房子买了没时间去住,每月还得还房贷;一周6天上班,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每天只能安睡4个小时,每月出差两周,就是在机场还得电话会议;笔记本电脑80g的硬盘装满了各种资料,伴随着忙碌的工作,脂肪肝、肥胖、失眠等症状都随之而来。现在一不小心孩子来了,今年,我终于决定了,是时候回家了!

在北京这边的工作,马上就要升总监了,不过我还是决定回去。有个外企的朋友给我在上海介绍了工作,职级没有北京的高,职位差不多,虽然不甘心,但是想想,还是回去吧!老婆曾经说:“你不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为了孩子也应该回来啊!” 回家了,回家了……临近35岁的男人,家庭和事业,没有两全。

在即将离开北京的时刻,突然很怀念北京的火烧,怀念北京夏季凉爽的树荫,怀念二锅头……同时,我也开始怀念上海的咖啡座、干净的地铁、狭窄的田子坊……当然,孩子的笑容最甜蜜,只要看到,心都软了。

十年了,我对家里的照顾太少,不知道房贷每月多少,不知道孩子吃什么奶粉,不知道老婆的那身衣服买了几年,不知道家里的户口本放哪里,不知道老爸老妈的生日……十年了,从小城市的基层业务员,做到总部的中层管理人员,从月薪860元,到现在对钱的“莫不关心”,从中原到华东,再到北京,从130斤体重到170斤体重……前几天我发现自己有了白发,也意外地发现,有时候一顿美味惬意的早餐就能让我倍感幸福……

莫然醒悟:家,很重要!

BBS参与讨论:

任你升职、涨薪,我还是选择家庭,离职回家吧!

不为考研、就业与转行而迷茫的诀窍


最近在大街网上认识两个未毕业的大学生,一男一女,都是大三,和当时的自己一样,想通过各种途径去把握未来。男孩,学物流的,可能是在大街网上看到我的简历吧,然后通过QQ加了我,向我咨询考研和就业的问题;女孩,学会计的,在网上向我发问,主要就是说自己不太喜欢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又不确定能够做什么,于是什么证都在考,大概的方向就是行政和助理这样子的工作。

考研和就业,可能是很多毕业前夕的大学生都在纠结的问题吧。正如那位学弟问我的:我之前有没有想过考研呢?其实,进入大学前自己对专业、研究生一点概念都没有,高中那种封闭式的教育,几乎让自己与外界隔绝,根本就不懂得利用网络去查阅相关信息,身边也没有可以对自己未来做出指导的“前辈”,自己很幸运的进入了一个有关于管理的专业,而这恰恰是当初自己爱好和所想的。考研,在大一结束前,脑海中终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但那时自己也没想过考或不考。直到毕业前,自己最终也没走上考研之路,为什么?原因如下:没想到深造什么专业;了解自己的性格,在大家都为踏入社会前对工作浮躁的挑三拣四时,我应该是没办法将自己与世隔绝的;毕业前不考研,以后也还是有机会再考的。基于以上原因,我放弃了大学期间的考研机会,至今不悔。

不论是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我能给别人的建议就只是: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会明白这件事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应该怎么去做,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会更坚定决心,减少半途而废的几率,从而坚持到底。考研,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想继续深造,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还有一种,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后一种人,在心态上注定失败的,即便考上,在读研究生这几年,你将亲眼见识昔日大学挚友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社会地位的转变等,相形之下,你不会觉得更有压力?而前一种人,考研是仔细思虑过的行动,他是本着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去规划、设想过的,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他的行动力更强,决心亦不会因为周围同学的就业而动摇,即便最后考研失败,企业也很愿意接纳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所以,有疑问,别人能给的也只是建议,关键在于自己本身是抱着怎样的初衷去做这件事,做决定之前,弄清楚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搞懂做这件事的原因,百利而无一害。

就业,毕业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这几乎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前心中的疑虑,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最终就表现为社会评价的“眼高手低”。其实在就业这件事情上,学校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本就存在矛盾点。学校教导的是让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持这种观点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比较功利性的,希望提升学校的就业率,以利于学校的社会重视度和下次招生;二是由于大学生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许多人毕业前都未深层次接触社会工作,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也只是书面层次,不知道自己应该干嘛,可是通过先就业,自己在实践中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喜好,到时择业,当然更为通透。可是企业培养员工需要时间和物资成本,招收员工前会考虑一定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本来就一张白纸的大学生对企业而言,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培养,而且由于大学生普遍的“跳板”心理,使得企业在启用新人时都会有一定的顾虑。那么,作为毕业生,在这种社会和学校的矛盾点中,应该怎样取舍、自立呢?

那位向我发问题的女生,不喜欢枯燥的工作,想去从事行政、助理等方面的岗位,我不知道她事先是否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或者说去搜集过相关岗位的一些工作内容和职责。但是只凭借一大堆考来的证,是否真的就对就业有帮助呢?我曾经在毕业前夕,就这个问题去咨询过来学校宣讲、招聘的HR,他们的回答是:拥有某证书,并不代表你一定掌握了某技能,只是证明你的态度问题。言外之意,考证也只是代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弥补不了你实际操作经验的缺乏。

到底应该怎样在就业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呢?

个人觉得,毕业前夕就弄清楚自己兴趣所在,先择业,把这种就业过渡期尽早在大学期间就完成,少走弯路。要完成这一点,就需要社会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要大学生专业、实践两手抓。说到这里,似乎又回到大学应该学什么的老话题了。有很多同学都在感慨,大学期间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即便是与专业相关的,好像也只是皮毛。大学究竟学什么?难道只是花那么多钱和时间让你去象牙塔里做一个进入社会前的缓冲?大学不一定非要教你什么,而是作为学生的你希望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学到些什么,想达到怎样的一个高度。学校里那么多的社团,图书管理的图书,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这都是吸取营养、助我们快速成长的资源。我自己都在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利用,把握住时间,否则,今日或许是另一番风景。 也许,经过这种种之后,你在毕业前夕明白了自己想去做的行业,可是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全职工作后,发现自己对这个行业并不如原来以为的那么喜欢,想转行,我想,你也走到了那些懵懵懂懂、浑噩度日的应届生之前。

转行,职场人难免会遇到。如果这个念头再早一点,可能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换专业或辅修第二专业了。但是,如果不幸地,在工作几年后,接触到某行业,并产生强大兴趣,而更不幸地,这个行业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并非那种一学就会的,怎么办?

最近,公司里来了两个实习生,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其中有一个女孩子,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以后做过团购、行政,开过淘宝,就在自己家里房子装修时,发现了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并产生极大兴趣,于是怀抱着莫大的勇气,带着不要薪资的决心,来到我们公司做实习生,希望从零基础学起,最终走上室内设计师岗位。我羡慕女孩儿的勇气,但是也仅仅止于此而已。

女孩儿进公司就被安排下图片,与设计毫无关系的工作,当然不能满足女孩的“兴趣”了,于是每日抱怨,找领导沟通不但没改变现状,还换来别人的脸色。原因很简单,女孩是凭借头脑发热的“兴趣”而来,对这个行业没有基本的认知,工作中会用到什么基础软件也完全没事先做功课,这就是造成她转行的最大败笔。

转行不是只有兴趣就可以进入某行业的,而是在产生过这种出兴趣之后,认真的做资料搜集,自学、甚至报班培训,建立对这个行业的认知,然后着手找单位做实习。要知道,即便你是以实习生的名义进公司,但是职场中没有一个人是有义务像学校老师那般把你从零开始教导的。那女孩子犯的错误就是省去了行业认知和了解,操之过急的进入行业中,结果对行业内的人而言,根本就是一个门外汉,又怎么会交给你相关事务呢?当然,根据具体的行业,转行过程也有难易区分和操作差别的,只是偏偏女孩转的这一行与她原来所学、所从事的毫无关系,而且技术性也很强。

每个人不是离开学校后就跟学习无关了,只是从学校到职场是一个纪念性的过程,而长久的职业生涯将会是另一所学校,懂得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的人,才会快速成长,最终走向自己期许的未来。我也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我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边记录,一边总结,也只为了学习和成长。

毕业生如何应对考研和就业的压力?


最近,对于疫情、研究生复试、找工作、毕业论文、未来发展等,大家都普遍有一种焦虑的情绪。很多人问,有没有让焦虑消除的方法。小编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解决消除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

网友:您好,我是一名2020届考研学生,我的成绩可以参加复试,可我却非常焦虑。一方面复试时间、形式没有定数;另一方面目前的工作也无法全心投入。我感觉压力很大,总是担心复试、工作、毕业和未来...我真得焦虑太久了,请问老师我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这样说↓↓

焦虑情绪的意义:人的情绪虽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消极情绪中的焦虑是我们经常会见到的,引起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是情境中的不确定性。

专家表示自己所理解的焦虑情绪的意义——即是让我们对不确定的事情产生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对于提问的同学来说,对复试产生焦虑或许是因为有成功的可能性。另外,焦虑也在提醒我们要尽快地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焦虑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小伙伴,我们要学会与它沟通,和它好好相处。

学会与焦虑共存

在焦虑源消除之前,要消除焦虑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与焦虑共存,要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做减法,就是我们想马上让焦虑情绪消失。然而,我们能做到吗?例如,此时此刻让大家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绵羊,千万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绵羊,那么大家可能就会发现有一只绵羊挥之不去。

焦虑的情绪亦是如此,我们很难直接操控使之消失。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加法,允许它存在,再看看能为它做些什么。

1、察觉它。当焦虑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察觉自己的情绪,察觉此时自己身体的感受和大脑中的想法,并叮嘱自己,我现在有点焦虑。这时候我们启动的是观察性自我,去体察自己,而不是沉溺于情绪中。当我们在观察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的情绪的强度会降低很多。就如同我们看恐怖片时,如果正恐怖的时候屏幕上出现弹幕,恐怖的情绪就会降低很多。

2、了解它。当我们察觉到情绪的时候,不只是停留在情绪表层,而是需要了解它深层次的需要,甚至可以去理解情绪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比如对于研究生复试的焦虑背后,是我们对自身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读研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达成更好的职业发展。

3、服务它。当我们理解情绪的需要和情绪背后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能够采取行动来为之服务。当你对研究生复试焦虑的时候,不妨看看能做些什么。比如找个曾经考上的同学了解一下当时的复试形式和内容。如果找不到,也可以根据可能的研究生复试的形式和考核内容来准备。通常来说注重两个方面的准备:动力和能力。动力就是你读研究生的动机、读这个专业的动机、选择这个导师的动机,要能讲清楚并能够打动人;能力就是能证明你读研究生的潜力,例如外语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准备好内容以后可以模拟面试一下,根据可能的问题自己先答一遍, 录下来自己再听听,看是否需要改进,当然, 如果有其他人能协助扮演面试官更好。

增加白色部分,而不只是想着减少黑色部分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中,有一种思想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焦点解决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把太极中“变”的思想植入咨询中,将太极阴阳鱼中“白”的部分设定为“问题不发生时的情况”,把“黑的部分”设定为“问题发生时的情况”。传统思维通常是从“黑的部分”着手,思考如何减少黑的部分,进而修改问题的结构;而焦点解决则是从“白的部分”入手,力图扩大白的部分。焦点解决认为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自然就减少一些, 因此,整个系统随之也发生改变。焦点解决中常见的奇迹问句、例外询问就是基于这个思想。

当我们最近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不焦虑的时候在做什么,这个就是例外思维。或许是在看书,或许是在锻炼身体,也或许是陪家人聊天。当你扩展这些让你不焦虑的行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焦虑会少很多。推荐比如练毛笔字(这是很值得推荐的解压活动)、瑜伽、太极等活动,都是比较好的降低焦虑感的方法。

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消除焦虑,但我们可以学会带着焦虑去生活。当我们的生活朝着自己内在指引的方向在前进,焦虑对我们的影响就会渐渐变小。

离职原因该怎么写?


离职原因如得不到发挥施展、专业不对口、搬家、进修、考驾照或者是结婚、生病、休假等等都是人们可以理解的因素,是尽可以如实道来的。如果觉得这些理由又太片面,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填写方式吧。

1、单位有工作人员是领导的亲戚或朋友,而自己则是应聘进去的,很多好的机会总轮不到自己;2、你自己是经人介绍去的单位,无论做出什么成绩都会让人觉得是得到了领导的照顾,所以自己想换个工作,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能力;3、可以说是为了换一个工作环境,学习新业务;要么就说原来的公司路远,想找个离家近点的;4、个人创业失败,不想再创业了,只能继续求职工作了;5、个人在公司已经好多年了,算是一位资深人员,但公司没有给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想寻求突破;6、因为和男朋友(或女朋友)是在一个公司的,快结婚了,公司政策不允许;7、根据要面对的不同工作就不同说吧,比如工作要喜欢拼搏的,就说以前的工作一成不变,自己喜欢挑战,所以想改变下就离职了;如果工作很繁琐的,我是需要稳定的人,就可以说以前的工作比较不稳定,想要稳定什么的;8、或者谈理想:比如说你以前公司是搞机械的,但你现在要面试的公司是做贸易的。你就可以说,你一直以来就想做贸易方面的工作,想学习贸易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比较避讳的离职原因:1、因为收入低而离职。这样回答会让HR觉得你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收入,并会猜想如果有更高收入的地方你会毫不犹豫的离职,对你做出负面判断。2、因为分配不公平而离职。绩效工资、浮动奖金等是很多企业用来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用以体现努力和结果的结合,加之工资保密制度的实施,面试者用此作为借口会让HR以为你有喜欢打探别人隐私的嫌疑。3、因为人际关系复杂而离职。团队精神是大多数企业要求员工要具备的素质,拿人际关系复杂做原因HR可能会觉得你在人际交往中有所欠缺,没办法很好的融入群体。4、因为上司的为人问题而离职。人又很多种,当然,上司也有很多种,一味的讲述上司的毛病,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你是缺乏工作上的适应性,同时,HR也会联想到你遇见麻烦的客户时会不会也凭好恶行事。究竟如何回答,HR才会比较满意?1、正面回答。直接回答原因而不是各种绕和回避,太过隐晦的回答反而会让面试官认为其中有不好的负面原因,还会以此判断你的性格和风格做出不利于你的判断。2、原因要真实。你的回答可以不是真实的全部,但一定要真实,因为只有真实的你才会回答的比较坦然,也只有真实的才是符合逻辑的才能经得起背景调查。3、原因不要过多。因为面试时间的限制,过多的原因的罗列可能会暴露各原因间的冲突,给HR造成你思维混乱的印象。4、原因主次分明。类似于上面提到的对于避讳的辞职原因的解释,“主要是因为职业发展与预期有了偏颇,其次合同刚好到期。”主次分明的原因让HR感觉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5、希望与失望的刚好结合。失望时因为前公司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而新公司刚好可以弥补你的失望。这样既讲述了真实的离职原因,又能表达对新平台的渴望和赞美,面试官会比较希望有这样的表述。当然,做到这点一定是要在面试前有所准备,对面试的公司进行了解。6、要三个匹配相结合。第一是与职业发展相匹配,刚毕业时可以表达自己正处于学习期,渴望一个成熟的令自身发展的平台,但如果是表达了自己才高八斗,想找一个识货的老板,HR反而会觉得你太嫩,不懂事。第二是与职业身份相匹配,即基层、中层、高层的回答均要符合职位身份。第三是与行业特点相匹配,比如自己不认同行业潜规则,行业衰退,想提前换个新领域等。7、思维积极,把握情绪。数落甚至谩骂前公司绝不是一个好的说辞,对面试没有任何好处。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冲突可以讲,但同时一定要说一些换位思考的话,这样HR会认为你看问题较为客观。8、特别不太光彩的离职原因怎么讲?讲出事实是一定要的,但是可以不是全部的事实。如果面试者主动的坦诚沟通比如考核制度、工作技能需求等,面试者可坦诚与其沟通避免日后工作上的麻烦。又比如,职业操守,社会道德、违法等问题,坦诚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情况下坦诚也许将坏事变好事,否则日后被人揭发反而被动。

跳槽可涨薪60%,该跳槽,还是该跟领导谈加薪?


我的一个设计师朋友,最近遇到一个难题。

他是做原画设计的,经验不太多,公司的工作氛围很好,领导和有经验的同事也都很照顾他,工作量也合适,就是工资有点低。现在有个跳槽去游戏公司的机会,对方开价比现工资高60%。他陷入纠结,不知道该跳槽还是该去跟领导谈谈涨薪?

我很理解他的两难,一方面他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伙伴很满意,另外一方面,他也追求更高的薪水和突破的发展。站在他的立场,要想得到更理想的结果,我觉得有必要把事情做的更周全一点。

第一点要注意,既然有跳槽的机会,就去接触一下这个机会。

不管是被猎头挖到,还是经朋友介绍,或是因为把简历公开所以有HR找上门来,有不错的机会就去面试看看。

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进一步互相了解,然后确定匹配度。有跳槽的机会跟拿到确定的offer是两个概念,当你确保你可以拿下这个工作的时候,再考虑后面的事。

第二点就是,当你有了新的工作机会,甚至出去面试沟通过,这时候也许是个合适的时机,来重新评估现在这份工作。

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定:这份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你在进入公司的这段时间有多大的改变和成长;你的付出和收获性价比怎么样;现在的工资跟市面上同岗的工资水平有多大差距;未来一两年对工作的目标和追求是什么...想清楚这些事情之后,再去考虑是不是该找领导谈加薪。

第三点要考虑的当然是谈加薪的时机和姿态。

工作很久没有加薪,可谈;

入职时起薪很低,可谈;

到了每年度调整薪资的时候,可谈;

过去的工作取得过突出的成绩,可谈;

工作量突然变大,工作压力变大时,可谈…

这些当然是可以考虑加薪的好时机,但说不说是一回事,加不加得了是另一回事。

谈加薪考验的是“谈”,“谈”就是谈判,谈判最忌讳的是“威胁”。有些人对薪资不满,不直接聊加薪,却通过聊离职来迂回表态,试图通过“离职的意向”达到“加薪的目的”,这是很不可取的。像我朋友这种有跳槽机会的,甚至会通过“我有不错的跳槽机会”来暗示领导“你是不是考虑给我加个薪”。

这已经脱离谈判的领域了,纯粹是在提要求。当跟领导谈判变成“必须满足我的要求”,收获的只能是惨淡。

第四点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

加薪60%是个太难得的机会了,你为此动心,你为此犹疑,但你还对现在的工作有不舍。主动找领导谈加薪,能加到60%的程度微乎其微。那在现在收入的基础上加到多少能让你下定决心不再摇摆愿意留下来呢?没达到预期或者根本没加成,又该做如何选择和考虑呢?在谈加薪之前,这些也是基本的心理准备。

说到底,对我朋友来说,跳槽还是找领导聊加薪犹豫不决的直接原因就是,两边的好处都想要。

新工作有高薪,但会带来未知的不确定;现在的工作是舒适区,但是薪资不美好。没选择的人容易卑微,有选择的人难免贪心。十全十美,哪哪都好,实在太难了。

到底是职位要求,还是就业歧视?


转眼,已经复工数周,很多朋友开始找工作了,各种就业中发生的矛盾也悄然而至。近日锦囊君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锦囊君,我最近在找工作,注意到一个问题:

很多招聘广告上写了985,211学校优先考虑,还有的写了985,211学校会被公司重点培养等等。招聘广告上这样表达不是明晃晃地表示非985,211的人没有机会了?这算不算就业歧视呢?有图有真相,发图求证!

这位网友还表示:关于学历歧视还有一种情况更有隐藏性。比如硕士毕业后找工作,如果第一学历——本科不是211或是985的一样会被淘汰掉。这是考研也改变不了的命运。

除了学历,还有一些被网友们认为是歧视的情况:

网友“咸蛋超人”: “矮星人”找工作很受伤。经常看到招聘广告中有对身高要求是160cm,招聘的职位也就是普通职员。为了能看上去高一点,每次面试我都要踩着“恨天高”去挤地铁,有时候一天下来,脚痛得都踩不下去。身高要求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为了看上去好看?

网友“过气中年美少女”:现在招聘广告上,都有年龄限制,30岁以下是个门槛。看到一家企业招聘科研管理职位,学历要求博士生,年龄却要求30岁以下,真是无语了。一般本科读到博士出来,也要五六年的样子,差不多就要29岁了,该岗位还要求工作经验两年,这是要多么无缝衔接才能投这个岗位啊?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观点:

一位从事HR工作的网友表示:现在招聘广告发出去,一天会收到300份简历,如果不做一些硬性指标的筛选,收到的简历还要多。面对这么多简历,不可能每一份都给面试机会吧?公司还怎么招人?怎么写招聘广告才对?

看了这么多,你在找工作中是否遭遇过就业歧视呢?

如果有的话,是哪方面的呢?

“XXXX优先”这样的表述,算不算一种歧视?欢迎留言分享。

《考研还是就业,该怎么选择?》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个人简历该怎么写”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