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面试求职了,那么相应的求职技巧就很重要。感谢阅读《小心前台,别被看出破绽!》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求职技巧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当你去某公司面试时,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见到面试官才算是面试开始。其实,求职者从到达应聘公司的前台时,面试任务就已经开始了,往往有很多企业会关注求职者的一举一动,所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

见到前台,先“自报家门”

在前台处可以按照如下模式,简单地告知来意,例如:“我是xx。今天xx点开始面试。麻烦您通知人事部的xx先生(女士)。”或“我是xx。与xx约好,xx点面试。”

“报完家门”,请确认以下几点:

1、在前台等待时,即使见到很多应聘者,也不要随意聊天,要保持安静;

2、关闭手机电源:因为即使设置成震动模式,在安静的办公环境内也能感受到手机的震动,所以请关闭电源;

3、如果前台接待你时,为你提供茶水,请说谢谢;

4、即使前台周围的等候区有烟灰缸,也不要吸烟;

5、在面试官来到之前,不要阅读自己携带的报纸、杂志、书籍等读物,以免营造出过于随意的氛围;

6、当面试官走近你时,请立刻站起来打招呼。如“我是xxx,请多关照。”但是,如果是面试官先开口说话,那就等他说完,再打招呼;

7、在前台等待面试官时,不停地看时间,会让人产生压迫感。因此,求职者要把握好时间,千万不要频繁看表。

zc530.COM编辑推荐

别被面试标准答案套牢!


工作多年,自己被面过,也面过别人,对面试积累了一些看法。现在大家流行在网上找攻略,找标准的面试回答答案,其实这些用处不大。我说说我的体会。

1.面试官为什么要在面试中提问?

当然是想要进一步了解候选人是否与招聘的职位相契合,因此提问的核心都是围绕这一点。

2.面试官会问哪些问题?

面试官会根据两种情况来提问:A. 候选人的简历情况;B. 职位要求。

因为简历无法详细表达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不一定完全真实地表达了个人情况,因此面试官希望通过提问来挤出水分,摸出候选人真实的能力,因此我常常称面试为两个人的脑力博弈。

3.面试有没有标准答案可参考?

很抱歉,我认为没有,原因有三点:

A.职位招聘要求因企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为企业规模大小的不同而不同,还有企业所处的行业位置,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都会影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因此每个企业招聘职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B.面试官的个人喜好也会影响面试效果。虽然我们要求面试官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来评判求职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大部分面试官也不是专业的间谍机构出身,经过专业的情绪训练,因此带上个人的好恶观察求职者这很正常,只是根本从业资深与否,表现出的强烈程度不一而已。

既然面试官有了个人喜好,就很难判定你的回答是否能令他满意,或者说你一进门的第一印象已经造成了面试官对你回答的成见,这是极有可能的。

C.面试官不是傻瓜。现在网络是发达,我们个人在通过网络寻求标准答案的同时,面试官也在看,他们看的目的是,如何避免候选人用网络上通用的“标准答案”来回答他们的问题。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据我有限的知识所识,面试官会用不同的提问工具来引导候选人回答相对真实的答案,比如说“BAR”工具。

4.那么候选人该怎么办?

当然求职者也不能泄气,没有标准答案并不代表面试前不需要做任何准备。

只是准备的重点不应该在对“标准答案”的背诵上,而应该着重准备:

A.对目标企业,行业的了解;

B.对自己以往工作经验的回顾、分析与总结;

C.准备一下与目标职位相关的问题。

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对应聘公司和职位有清晰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完)

谨慎:求职择业别被“伪兴趣”所混淆!


职场上有许多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但小编提醒,许多人过分强调兴趣,很可能只是一份“伪兴趣”,而不是你真正的职业兴趣所在,因此在择业时,一定不要被“伪兴趣”混淆了。

经常有些人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无趣、沮丧,因为很多事情都不符合他们的兴趣,于是开始纠结:我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觉得有兴趣才有工作的乐趣和激情,但就职业规划方面来说,把工作受挫归咎于缺乏职业兴趣是不理性的,而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择业时,更不可一味地情调兴趣。

什么是“兴趣”?很多人总是觉得雾里看花,觉得彼岸花更美好,看着别人的工作总是比自己的强,比自己的工作要有意思,而应届毕生求职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接触过职场环境,所以要他们把兴趣升级为职业兴趣,是不可信的,此时的兴趣,往往是“伪兴趣”。

简单的说,就是外行看内行,比如律师职业,很多人觉得律师的薪水高,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职业,外人看来对此也会有几分敬畏感,但是律师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律师的专业性非常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工作压力大,薪资也有个人职业水平是对等的,所以我们不要被这种“职业艺术照“所误导了,被伪兴趣混淆。

如果你要根据兴趣选职业,就需要了解,正确的按兴趣选职业步骤:

第一步要先确定那是不是“伪兴趣”;

第二步考虑该兴趣能否成为一个工作,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为职业;

第三步思虑能否更深入发展成为使命。

理想总是美好的,理想中我们总是按照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兴趣,但是踏入职场时,我们就要用理性现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认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工作的兴趣,而不是随着自己的个性,追求所谓的“兴趣”,在频繁的跳槽,工作变动中,丧失我们最初的职业热情,所以辨认“伪兴趣”,别被“伪兴趣”所混淆,是每位求职者所需要搞清楚的。

如何从面试官的行为看出你有戏没戏?


以我自己多年做面试官的经验来看,恰恰相反,我可能更加会因为这个候选人是我中意的对象,我才会送他到门口去!

如何从面试官的行为看出你有戏没戏?

当然,每个面试官的想法和习惯不同,我们不能简单说一定是这样。

但至少我认为这位网友没必要为这个问题胡思乱想。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招聘面试经验,说说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面试官时间宝贵,花在有意向的人选上概率大

我之前就是这么做的:

和某个应聘者聊过后,我觉得对方非常不错,希望也给他留下好印象,所以多说些礼貌的话语,送他到门口。

这样做的好处有几点:

1、加深应聘者对公司的好感度,因为HR是一个人了解公司的窗口,应聘者对HR的印象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对这个公司的印象。

2、有助于offer的达成,因为彼此之间更加熟悉了,所以谈offer时亲近感就好很多,一旦有了信任度,那么候选人选择我们公司的概率就大多了。

3、是建设雇主品牌的需要,一个公司的雇主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延伸,面试官所呈现出的职业素养,是求职者选择一个公司的参考指标!

我从HR的角度给大家进行分析,你可以通过换位思考下,我相信企业面试官对于这样做很可能是我们觉得对你有意向。

更重要的是,面试官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每个候选人都要被送到门口,那么我只能说公司的面试礼仪太完美了! 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公司,而是现实中这样的公司比较少..

二、无论面试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自身的岗位匹配性才是关键

其实你根本问题不需要去进行猜测面试官为何要这样做,不停地猜测会搞得学生自己工作心情很焦虑。

因为大部分面试,不会来现场告诉你结果,回去等通知是常规操作。

在我自己的采访经历,无论是否录取一个人,大部分因素取决于人岗匹配,当然,这些职业道德很可能一票否决。

你和岗位的匹配度越高,其实你的录用成功几率就越大。

而面试官是否送你上门,只是一种礼仪,并不意味着你是否被录用。

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因为你专注面试应该是你自己的工作安排,这些做功课的采访,而不是去疯狂炒作后,在面试之前。

就好像高中生可以参加中国高考,真正厉害的学生是不会总在考完后焦虑的,因为我们重在通过平时,实力摆在那,你焦虑也无法进行改变研究结果!

三、当面试官这么做,你该怎么做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点,你总在想着面试官这么做到底什么意思,却忽略了你自己该做些什么。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感谢你的到来,然后送你到门口,其实借这个机会,你完全可以和面试官聊聊天,把它作为一种面试的“延伸”去做,这样你就相当于为自己多争取了一些在面试官面前表现自己的时间机会。

面试官说:感谢你的到来。

你也可以回答:感谢您为我安排了这么一次宝贵的面试机会,让我学到了许多,您辛苦了!

这样的机会,你可以展现的是自己的职业形象、商务礼仪与情商。

心理学里有个效应叫做“近因效应”,面试官有可能会因为最近的一次交流经历而对你产生好感。

所以你在面试期间没有发挥好,那么这一个插曲也许还可以弥补一些印象分。

小心常见的求职陷阱


陷阱1:收取保证金

手法:以帮大学生找工作为名,收取保证金、押金,收钱后却让其长期等待或介绍无法满意的单位,借此赚取一笔中介费。

提醒:合法的职介机构应当在醒目位置悬挂《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事项、服务承诺上墙公开。这些信息,求职的大学生在职介机构场所很容易识别出。

陷阱2:傍大牌发广告

手法:先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广泛发布虚假招工广告,而且大都选择较有名的品牌为幌子,要求应聘的求职者交报名费、资料费等或提供个人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提醒:一定要找到可靠稳妥的网站,确定用人单位后,最好前往实地考察,防止上当受骗。

陷阱3:高薪小广告

手法:街头小广告标榜高薪、待遇优厚吸引大学生,招聘抄写员、宣传员、假期家教等,承诺报酬丰厚,但完成后却推三阻四,最终白干一场。

提醒:到正规的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不要听信街头高薪小广告。

陷阱4:岗位押金、服装押金

手法:黑职介以收取岗位押金、服装押金等名义骗取钱财。还有一些招聘单位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费用。

提醒: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职介机构不得收取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岗位介绍不成功的,也不能收取中介服务费。

陷阱5:口头承诺,事后不认

手法: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维权意识不强,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会对大学生许下各种口头承诺,入职后却不认账。

提醒:在求职过程中,保留一些与工作有关的凭证,如工作证、上下班打卡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条等。一旦遇到纠纷,这些凭证都可以作为证据。

陷阱6:无底薪无保障

招聘启事中经常见到有责底薪、无责底薪等说法,很多毕业生也认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自己没做出成绩当然无权要求工资待遇。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尤其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第12条明确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说,即便劳动者没有做出任何业绩,但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时间提供了劳动,单位每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地区目前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260元/月。

小心求职路上的陷阱


现在是金三银四的招募季节。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每天在网上张贴简历已经成为许多新生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电脑的另一面,等待简历的到来不只是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还有可能是一个精细设计的陷阱。

最近,在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接受采访后,不仅没有找到公司,反而被坑了一笔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心求职路上的陷阱

“岗前培训费”

上个月初,在看到招聘单位的招聘广告后,小李令人心潮澎湃。结果并不意味着采访后,小李也花了1万元。招聘单位称小李因为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您必须安排岗前培训,但这种岗前培训需要学费。你愿意参加吗?

然后小李接受了

结果呢?公司为所谓的职前培训付出了高昂的费用,而在培训完成后,公司并没有小李。当小李再次找到该公司时,该公司的员工并没有谈及招聘工作,也没有办法退还培训费。

“雇主”其实是一个培训机构。

许多所谓的雇主实际上都是由培训机构打包,“岗前培训”已成为“收费课程”。在短时间内,这种逆转,这个所谓的科技公司从事什么样的业务?求职者参加培训会有什么样的诱惑?

一位求职者告诉我们,在面试期间,公司声称能够在培训后为他们提供工作:直接向公司提供工作,或发送给其他公司。也愿意保证就业,月薪不低于1万元等细节纳入合同。当他们急于找工作时,就签了合同。

没有钱的训练怎么办?贷款!

一些IT公司一直在接受培训,求职者没有钱接受培训。是贷款。现在有很多提供贷款的移动应用程序,该公司将要求求职者在这些软件上提供培训费用。告诉他们“你可以从工资中扣除钱”。结果,很多人不用找工作,根本就没有“工资”,而这些求职者每个月都要支付自己的钱和偿还贷款。

该软件是非法的吗?事实上,该软件只是连接培训机构和受训人员的桥梁。它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使用服务协议时,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条款:课程培训的质量与公司无关,并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履行按时付款的义务。但与此同时,贷款机构和培训机构之间确实存在合作关系。

层出不穷的金融乱象可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监督。作为一个普通的求职者,在放贷人面前显得非常渺小,而且在保障他们的权利方面充满了困难。所以请小心小心再小心!

跳槽切勿“任性”,小心越跳越迷失!


网友“繁华对立面”的职业困扰:

毕业四年 社保只交了1年,空白期太多、跳槽太频繁,连自己都相信HR和公司凭什么要你?专业技能只有出纳上岗证但是想转行做市场助理,但碰到的都是销售工作。如何给自己信心?如何让HR,公司雇佣?在家压力太大了,无法理智选择工作,最重要的是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的建议:

频繁跳槽,到最后可能对自身也有些迷失,可能已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自己要进行一个比较彻底的剖析,看自己不断的改变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同时又因此而有了哪些优势;同时还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曾经模糊的理想需要做一些整理,让它再次清晰起来,如果仍然看不清楚则需要一些比较专业的帮助;之后还需要审时度势,对想要再次投入的行业做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让自己的优良的能力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得到合理的发挥。

同时还应该看清楚的一点是:很多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方面,往往不仅仅对能力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还会比较偏好那些稳定而且忠诚的人才,不断的变换工作可能让一些企业认为你的稳定性不是很强,从而对你的印象也会有些折扣,个人竞争力也在无形中降低。也就是说过多、过频繁的跳槽对于之后的求职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因此关于跳槽的决定也需谨慎。(完)

小心常见的求职陷


一、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应聘单位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3、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有很多学子及应聘者在找工作时接连遭遇招聘陷阱,不是要交培训费就是要交押金,不仅工作还没着落,冤枉钱却花了不少。所以,中国质量万里行再次提醒求职者:施才华、找工作、求发展虽然心切着急,但一定要瞪大眼睛想想清楚,小心招聘陷阱。保护好个人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先交200元押金,回去等录用通知,结果却是音讯全无。这样的陷阱在求职过程中屡见不鲜。一份调查显示,70%的人在工作之时遭遇过骗局。打工也要打假,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骗局不得不防。

你中过哪些招?

保证金骗术受害者居首

收取保证金、提供虚假职位信息、假借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以招聘为名推销产品求职陷阱无处不在,招数也层出不穷。

智联招聘和新浪招聘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最容易让求职者中招的骗术,是在招聘时以各种名义收取保证金或押金,然后巧立名目不予退还。28.1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曾经在求职中遭遇过这类骗局。其它依此是虚假职位信息(17.37%);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14.21%);以入职培训名义骗取费用(12.11%);不按规定提供有关保险和福利(11.05%);招聘是假,卖产品是真(6.32%);以能力考核的名义骗取免费劳动(6.32%);打着高薪诚聘的旗号实为色情服务(2.37%);单位突然人间蒸发(2.11%)。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的建议是,凡是简单聊两句,草草应付面试后就说你被录用的招聘,往往重视的是你的财而不是才。一般他们的理由是,一旦求职者临时反悔,造成的损失应该由求职者分担,但求职者往往在交钱后就被告知招聘职位已经满了,但钱也不退还了。另外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本应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求职者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证金、集资等作为录用条件,因此遇到这类情况,求职者需要谨慎考虑。

哪种骗局最可恨

试用期骗局人人喊打

最让人难以防备的职场骗局,是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后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却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调查显示,这也成为求职者最为痛恨的一种职场骗局(20.26%)。此外依此是打着高薪诚聘的旗号实为色情服务(16.84%);收取保证金、押金(15.26%);单位突然人间蒸发(12.11%);虚假职位信息(11.32%);以能力考核的名义骗取免费劳动(8.42%);招聘是假、卖产品是真(5.53%);以入职培训名义骗取费用(5.53%);不按规定提供有关保险和福利(4.74%)。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分析,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之所以令人切齿,主要是它的形式比较普遍,而用人机构往往振振有辞,将没有通过试用期的责任推到求职者身上。

这类骗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面对这样的招聘,求职者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同时也要考察一下该单位现在用人的情况,如果人来人往,怨声载道,还是吸取前车之鉴,另寻明主的好。

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才半年合同,试用期却有3个月。试用期本意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期限。但是一些单位为了减低用人成本,利用试用期的低薪了解得没完没了。其实关于试用期,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但短于1年,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但短于2年,试用期不超过60天。

骗子无孔不入

哪里是求职安全港

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开求职骗局?在你遭遇的招聘骗局来自哪里的调查中,直接来自用人单位的占据了(27.89%);来自职业介绍所的有(25.79%);来自网络招聘(23.16%);大型招聘会(14.21%);咨询公司(8.95%)。相对而言,通过现场招聘会和咨询中介公司,遭遇陷阱的几率比较小。

注意:复工求职,小心招聘陷阱


春天往往是求职旺季,加之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复工复产需求比往年更甚,人们对于找到好工作的愿望更为迫切,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处心积虑挖好“坑”,趁机利用招聘,对求职心切的人进行诈骗,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网友陈先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的时候就遭遇了诈骗事件,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

情景回放:

春节前,陈先生刚刚辞去原来的工作。近日随着各地工厂、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他也着急着找工作。

2月初,陈先生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条招聘信息,称某知名物流公司正在招聘快递小哥。陈先生紧接着就联系了网页上预留的联系方式。

电话中,对方只是简单询问了陈先生的个人信息,随后,就告知陈先生他被录用了!这让陈先生有点意外,还没来得及高兴,紧接着发生的事让陈先生笑不出来。

被“录用”后,对方通知陈先生,入职前需先支付四季服装及送货电瓶车等“装备费”共1200元,并承诺,任职满一年后,这笔钱会退还给陈先生。缴纳1200元“装备费”后,对方又称,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入职前,陈先生必须进行体检,“500元的体检费由公司代收,我们会提前通知你体检时间。”对方说。于是,陈先生又转账500元。

接下来,陈先生在家里等了一周,也没有接到任何体检消息,再拨打对方电话时,陈先生才发现自己已联系不上对方。

诈骗手段形式多样,如何识别骗术?求职者不妨看看以下建议:

承诺“高薪”“无门槛”

近期,不少在家待业的人选择利用网络招聘平台投简历、找工作。这些求职者容易被“盯上”,骗子正是抓住他们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在“招聘”初期,将“入职门槛”调低,甚至根本没有任何门槛,并向求职者许诺高额薪水。

索要“体检费”“保证金”

骗子一旦取得求职者信任,便以“体检费”“保证金”“装备费”等理由,多次要求求职者转账汇款。

冒充企业名称发布各类信息

这次骗子们往往利用“某某银行”“某某信用社”“某某事业单位”等名义来进行招聘,虽然这些被利用、被借名的银行等,也确实在招聘。但骗子们在这些真实的招聘信息中,将邮箱替换成了假的,即骗子们自己的邮箱,然后发布到各个学校的就业网上。

假借各类费用联系学生汇款

骗子们会联系投递了简历的同学,说要交“报名费、考试费”等,让同学打款到其个人银行账号。一部分同学求职心切,怕错失机会,于是汇款,结果上当受骗!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因为疫情的原因盲目急于找工作,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应选择信誉度高的招聘网站或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核实招聘企业的真实性;保护好个人证件与财物的安全;遇到要求缴纳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条件的招聘广告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保留收据和发票,应聘后应签订书面合同。

《小心前台,别被看出破绽!》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求职技巧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前台职场礼仪”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