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如果不考虑面子和收入,我选择不上班!》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什么样的工作,是你最想从事的?高薪?社会地位高?离家近?有面子?而往往就是因为这些,让我们忽视了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不考虑收入跟面子,你最想做什么工作?

@斑马斑马:又要说说我的种地梦想了,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现在计划有了,方案有了,产品概念有了,股东也有了,就差一块地了!无奈,这项计划啥都可以没有,唯独这块地必须要有啊!

@我的爱豆是空谷幽兰:如果不考虑收入和面子,作为一个追星女孩,最想做的工作当然是经纪人啦!你想想,每天上班就能见到颜值逆天,性格还非常有趣的爱豆,而不是嘴里总是念叨着KPI、天天逼你加班的领导,谁会不想去上班呢?我巴不得住在公司为爱豆24小时服务好嘛,不仅可以在生活方面把他照顾地无微不至,作为一个资深粉丝,熟知粉丝的需求和市场情况,对他的事业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到时候我就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啦!

@明天不想上班班: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超市,里面摆满了日用百货。我喜欢吃的零食就多进点,家里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超市拿,都是现货,省了多少次在网上购物的麻烦。我就是妥妥的老板娘,我早上想晚起一会也没关系,万一哪天心情不好我就关门出去散心,还不用向老板请假,想想就开心,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自由”?晴天的时候抱着我家猫晒会太阳,阴天的时候躺在懒人椅上睡会。再也不用为加班而苦恼,我也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白天看店不忙的时候可以追追剧、培养一些爱好,说不定还能发展个副业。

如果不考虑面子和收入,你的选择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M.ZC530.CoM

zC530.Com编辑推荐

如果长期上班劳累,你该休息休息了!


总听到身边的人在抱怨:周末又加班、下周还出差、昨天又熬夜……但大家似乎都只是“这么一说”,该做的事继续做,要加的班继续加,并没有将长期无法消除的疲劳放在心上。

人体有代偿机制,偶尔疲劳可以调整,但如果疲劳不断累积,就会变成慢性疲劳,损害机体健康。就像信用卡,允许透支,但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归还,一直透支却不还款,总有一天会破产。

当偶尔的疲劳累积演变成慢性疲劳综合征,就已经是疾病范畴了。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证候群。基本特征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常伴有头痛、咽干、肌肉关节酸痛、睡眠紊乱以及抑郁等症状,患者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检查没有明显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影响正常生活,更会诱发其他疾病:1.损伤人体的体力、体能,使人感到疲惫、乏力,身体失衡,难以从事、完成某些消耗体力或动作细腻、精巧的工作。2.影响人的容貌形态,使患者面色无华、脱发断发、皱纹早现、面肌松弛,有的还可出现面部色斑。3.导致免疫功能不足,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导致患病的机会增大。4.造成机体萎靡、血流缓慢、血液沉滞,心血管系统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常常感觉心悸、气喘,体检时可发现血压不稳,心率较快,甚至心律不齐。5.由于脑部血供不足引起“脑疲劳”,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晕头痛等症状,还会引发忧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6.胃肠道功能受损。表现为口苦口腻、胃胀偏食、形体肥胖或消瘦、大便或干或溏等。7.女性病人可出现月经不调、性冷淡等情况。男性病人则多数表现为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如果不及时调治,可能引发不孕不育。

8项标准测试慢性疲劳综合征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首先需要做一个全面的体检,排除各种疾病。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及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8项标准中的4项及以上,极有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1.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下降。2.咽痛。3.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4.肌肉疼痛。5.多发性关节痛。6.反复头痛。7.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

物价涨工资不增 9成白领考虑兼职


物价飙涨,收入不增,如今很多年轻白领由潇洒的月光族变身月负族,一些不愿改变生活质量的白领们,选择了开源的方式来应对,越来越多的白领走向兼职领域,赚钱招数也是五花八门。据百伯网调查,90%的白领表示会考虑在工作之外兼职赚外快。

百伯调查发现65%的白领兼职是由于物价飞涨,工资吃紧,能多赚点是点,此外,还有较多白领兼职是为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46%)、拓宽人际网络(45%)、创造更多工作机会(42%)。由于白领日常的工作和网络密切相关,加上在虚拟网络上开店,没有房租、水电费的负担,只需布置好网页就能新店开张,方便又节约了成本。鼠标轻点,对话窗口开启,即有顾客上门。白领们甚至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开启聊天工具,与顾客商谈买卖事宜。如此一来,白领们既做了正业也搞了副业,两头不耽误。因此,百伯调查数据显示,38%的白领考虑开网店、网上代购或网店导购,此外,31%的白领考虑兼职销售,24%的白领考虑兼职编辑、校对工作。

虽然白领有强烈的兼职愿望,但百伯数据研究中心顾问发现想找兼职的白领中仅有4%已经找到了兼职工作;3%还没最后定,正在谈;剩下的白领仍在寻找中。兼职工作的收入预期,多数白领表示会以目前的月收入作为参考,近四成期望值为2000~5000元,一成左右期望更高。

领导不喜同事排挤,没法上班了?


我们常常受困于职场人际问题,当“领导不疼,同事不喜”的情况发生了,锦囊君的脑海里飘出了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快去讨好他们!身处职场,不带上赔笑面具,你要怎么生存下去啊?另一个声音说:工作本已经不轻松了,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不想去讨好同事和领导?就请专注于工作

如果你的为人偏老实又倔强,那刻意讨好他人这路戏码并不是很适合你,且也许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身边的其他同事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以及他们与领导的行为处事再下决定。

若是同事们都在拉帮结派、勾心斗角,而领导呢也只专宠于其他的个别员工时,这明摆着是前有虎后有狼,而你大可不必去趟这趟浑水。不妨先将这些人际焦虑放一边,想想如何将本职工作做到“更上一层楼”,专心执着于眼前的工作。 而遭受到同事的排挤时请勿怯懦,抬起胸膛不卑不亢。

锦囊君:以上话语并不是劝诫大家回避职场人际的问题,而是提供另一条路去走:避短扬长。舍弃人际带来的收益点,专注于自身的价值提升。

为了职场路顺风顺水,必须去迎合讨好!

在锦囊君看来:这条路很困难。

警告:你的刻意讨好会被他人发现,很容易引起敌视。需要做好同事们拉帮结派,与你成为“竞争敌人”的心理准备。你没听错,是“敌人”而不是“对手”,两词之差在于:“敌人”更具有攻击性。

而领导呢,也许领导并不喜爱被人刻意讨好这一套,因此在“下手”前,我们要先去观察:领导与同事的为人处事风格,符不符合被刻意迎合讨好后会开心这一套。

讨好领导不难,但是保持分寸不简单

讨好步骤:1.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出满意的业绩成绩;2.积极争夺在领导眼前的表现机会。

这套简易的流程想必多数人都心知肚明,今天锦囊君想说的关键点是:保持分寸感。你身为员工亦是执行层,完成领导派发的任务是首要,如果能突出地表现的话,更能刷上好感度,博取关注度。

但请注意2点:1.在工作中,漂亮的业绩仅是你的话语权,但却不是“免死金牌”;2.在生活中,切勿轻易插手领导的私事!

被同事排挤怎么处理?先审视,后应对!

不妨先问问身边的亲朋好友:“与我相处时,你有感受到哪里不自在吗?”可多询问几个人,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再者,去观察你与同事之间的交集点:你遭受到排挤,是因为利益的冲突?还是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以此决定如何做出对策:是迎合、谦让利益讨好他们?还是好好改善自己,让同事们看到一个谦和、懂得尊重他人的工作伙伴。(完)

门槛低收入一般的岗位,你会考虑去做吗?


锦囊君曾收到过一则留言求职——“半年找不到工作了,想去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人了”。一面是失业的窘境,一面是来自现实的紧逼,再乐观的求职者都会陷入焦虑从而选择妥协、降低求职标准。更有一些职场人做出诸如上述求助者一样的退让行为,选择一些低门槛的行业或者岗位。

就“门槛低收入一般的岗位,你会考虑去做吗?”这一话题做了一个网上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网友不会考虑这类岗位,选择比例占到67%。仅有3成左右的网友愿意从事这类门槛低收入一般的岗位,给出的理由有:需要养家、积累经验、离家近……来,锦囊君带大家看看关于这个问题职场人都是怎么看的。

01去!养家人没有选择

“要养家,有事必须收起尊严,面对现实。”

“疫情失业的情况下急需养家糊口可以考虑,一般会找适合自己的。”

“如果大环境不理想,会先就业,先生存下来。”

“我会考虑的,只要公司稳定,离家近。”

02去!职场新人需要积累经验

“常规意义上的学历,经验等等不限门槛,收入又低于当前工资肯定不会去,但如果是对专业,经验不是那么严格的卡控,有一定的相关性,收入低一点,可以开拓一个新领域的话,会去。”

“如果有助于对自己的提升可以去,毕竟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例如,做销售这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

“好多工作正因为都从基层做起,不管不顾,只管专注做下去,才可能会有后来的晋升空间。但做下去的前提是你看好公司企业文化和共事氛围才行,否则在管理混乱乌烟瘴气的环境下,连起码的正常工作状态都很难保持!”

03 不去!公司大概率管理复杂

“门槛低意味着人员成分复杂,那么就很难会有相对透明的晋升途径,收入又低的话为什么要去呢?”

“门槛低收入一般的岗位意味着你周围的同事甚至领导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工作起来会很难受。”

04不去!能力无法增值,浪费时间

“可以预见这类岗位工作内容上都是固定的,能力是无法增值的。不能增值的事情,做了就是混吃等死,浪费时间。”

“低门槛低收入,要花多少时间去爬,等你爬得上,刚毕业出来,试用期就追上你啦,你被等待的是社会的淘汰和有限的价值,社会上永远有一个共同点'青春'。”

05不确定,视情况而定

“不会!因为工资低说明这个岗位所创价值并不高,价值不高的地方发展也不大,如果是为了进这个公司,努力学习其他技能转到更有价值的岗位上是可以的!”

“看满足什么吧,心理需求满足还是经济增量满足。别让自己闲下来,有充裕的时间找到解决市场问题的办法,也能保障常规收益,不过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微信搜索“求职锦囊”公众号,关注后每日都能收到海量职场求职干货哦!

再不上班,我妈就要失去我了


新型冠状肺炎的蔓延,假期的延长,再延长……一次次考验着我与家人“最后的亲情”。想和家里人和平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是不可能的,矛盾只会迟到,永远不会缺席。

异地恋、云吵架……疫情过后就分手?

网友“独自美丽”:即使我和男朋友在同一个城市,但一场疫情让我们谈成了异地恋。算一算日子,我们已经有20天没有见面了,各自待在家里,全靠手机交流。刚开始还能每天一起打上几个小时电话,不通电话的时候微信消息也没断过。但随着时间的拉长,男朋友回复消息的速度越来越慢,从秒回变成隔一两个小时才回一条信息,打电话的频率也从一天一个变成两三天才打一次。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劈腿”了,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每天都忙着打游戏,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游戏。难道游戏比我重要?本来以为没办法出门见面,会减少很多矛盾,没想到就算这样两个人还能“云吵架”,给他打电话被嫌弃打断他游戏了,发消息太频繁又嫌我啰嗦。

相亲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网友“最后的sheng斗士”:“囡囡,这个微信号加一个,你大姨介绍的靠谱小伙。”不是在家隔离吗?不是不串门不跑动吗?不是做一个安静的“肥宅”吗?以为疫情之下,过年最令人头疼的烦心事终于可以逃过一劫了,万万没想到,过年前安排的相亲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小伙没回家?没事,微信先加一个;线下无法见面?没事,线上先做俩月网友;怕“照骗”?没事,视频聊天了解一下?

各种新型相亲方式层出不穷,阿姨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微信聊天、视频相亲、电子相册……各种脑洞,充分诠释了“云相亲”。这个特殊的假期,七大姑八大姨们跳不了广场舞,撮合相亲或许成了他们这个假期唯一的乐趣与成就。

再不上班,就要和我妈打起来了

网友“每天都想不明白”:是不是全天下的人都是同一个妈妈?没回家前,每天语音告诉你准备了零食和饭菜,辛苦一年放假了在家好好休息就行。结果呢?到家前五天,你是宝贝,不用早起不用干活。第六天就不行了!“又玩手机”、“每天都不知道干活”、“你到底啥时候找对象?”本来以为过年七天乐,忍忍就过去了。公司通知多放十天假,小区通知不许出门。为了不让我妈生气,我每天做饭、听她做饭的经验、做家务、教她自拍…无论我做什么,我妈都要说几句。我真想戴口罩离家出走,可惜没有家愿意收留我!

上辈子造什么孽,这辈子嫁头“猪”

网友“愤怒的十三姨”:铺天盖地的文章说,这次疫情让多少夫妻发现了彼此的好不再离婚了,又说是多了相处的时间释怀了芥蒂。我就不信,大家都这么和睦!一开始,的确是其乐融融嘘寒问暖,10天以后,我感觉自己绷不住了。谁洗碗谁收拾屋子谁收衣服谁去小区门口拿快递。每天都要为这些事情拌嘴!以往这些事情谁有空谁就顺手带了,现在,明明很有空却还不肯做,那就是坏就是懒就是没良心!我想问问各位夫妻,你们都是怎么在一起和和美美度过大半个月的呢?

【参与话题】在家与爹妈、熊娃、老婆、丈母娘……四目相对的日日夜夜。欢迎进入求职锦囊公众号找到原文推送,参与活动留言分享。

为什么职位越高,就越不排斥上班


和一些后浪聊职场,我喜欢问他们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梦想。

但架不住如今的小伙伴不按套路出牌:

「我的梦想是不上班,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些领导特别喜欢上班,甚至加班。」

的确,早年还没有996这一概念的时候,我经常发现,偏低岗位的同事踩着点下班,高阶的领导们反而会加班。

很多管理层会议都会放在下班后,也不见总监们抱怨。

看起来,职位高的人,似乎更有动力上班。

但是不是职位低的人,是不是就理应排斥上班呢?

我想从脑袋、屁股和工作方式三个角度出发,说一下为什么职位高的人有动力上班,而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1先说脑袋

普通职场人是否排斥上班?

还是得从马斯洛需求去找。

生理需求:薪水够不够多,能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安全需求:是否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尤其在工厂里;

社交需求:在公司是不是能遇到一群有趣靠谱的同事;

尊重需求:是不是工作能够收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自我实现:是否能通过工作改变世界,实现梦想。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基础。

没有这两个保障,员工考虑的不应该是排斥上班,而是抓紧时间逃离这家公司。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是加分项。

有了这两项,当你早上起床前往公司的时候,你不会带着负面情绪,因为你在和一帮有趣同时认可你价值的小伙伴在共事。

但想要「爱上」工作,我们需要明确3件事:

我喜欢这份工作;

我擅长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有重大价值。

喜欢+擅长+有价值=就是传说中的理想工作,一份让我们有「使命感」的工作。

我的老领导朱宁老师在走上北大纵横合伙人岗位,开始自己的准创业之旅后,向我描绘自己的工作状态:

「每天早上被梦想叫醒。」

职位高,意味着在马斯洛需求上底层的需求已经满足,所以会更重视马斯洛需求里高阶的需求。

而基层员工,薪资勉强够用,基础的需求尚未满足,很难为使命感去工作。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普通员工就只能看眼前的钱。

我们经常讨论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有些时候,一块钱憋死好汉,每个季度的业绩压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根本没法像富人那样思考。

但是有些时候,富人和职位高的前辈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给很多应届生做规划的时候会问一下家庭条件。

如果家庭条件不好,还指望毕业拿钱养家,那就不要挣扎了,挑一个薪资高的先做起来,就算高1000块,对你反哺父母也是有帮助的。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我都会建议学子们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先。

喜欢,才可能擅长,才可能贡献价值,不拘泥于眼前的小钱,未来才可能赚大钱。

2因为屁股(股权)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屁股决定脑袋。

当你是公司老板和股东(拿股权或者期权)的时候,这家公司的成功意味着你的成功。

你每天起床是被「财富自由的梦想」叫醒的:

每当你攻克一个难关的时候,你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每当你想透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你距离杂志的封面更近了一步;

每当你和VC大佬们熬夜举杯的时候,你距离成功人士更近了一步。

这事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职业越高,屁股与老板的距离越近。

普通员工没这个觉悟。

很多老板喜欢在公司里提Ownership(主人翁意识)。

但事实上,Ownership的直译是「所有权」——你只有Own(拥有)这个公司,你才能有Ownership(主人翁意识)。

不是Owner,就不要强求人有Ownership。

有利益,才有义务;光讲义务,不讲利益,那是耍流氓。

举个正面的例子,

20xx年,LinkedIn进入中国的时候(我还投递过简历),创始团队带着在LinkedIn中国区独立上市的预期。

核心员工都拿着股份,那会儿领英充满了创业气氛——「薪资不高,加班强度高」。

当然有人扛不住离职了,也有人坚持了下来。在LinkedIn被微软收购之后,这些小伙伴手里的期权也得到兑现,拿到了第一笔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原始积累。

微软收购之后,恢复外企范——提升薪资福利,不搞违规加班加点。

这也正常,因为员工不再是股东了,拿着朝九晚五的钱,就干朝九晚五的工作。

很合理。

职位高的人,他们挣更多钱,甚至能实实在在分到公司成长的红利。

他们理应为公司付出更多。

而付出更多的时间,是一种最常见,也同时最容易被老板发现和认可的方式。

3因为屁股(业绩指标)

业务指标,有些公司叫KPI,有些公司叫OKR。

无论叫什么,你往往会发现:越高层,背的指标越和宏观的业务数字相关。

实现多少收入

控制多少成本

提升多少DAU

越往下层,背的指标越具体,落实到具体事情上:

安排多少场活动

生产多少公众号文章

招聘多少工程师

……

具体工作是好安排的,每天拜访一个客户,打10个coldcall,每周安排一场活动,但是这些行为,并不一定等于增加业务收入,或提升DAU。

职位越高,要想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就越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需要规划方向,配置资源,团结队伍。

李开复在20xx年曾经组织过35名CEO到美国硅谷学习,之后他们每人写一篇总结,总结自己学到的三个感悟。

在看完CEO们的感悟后,李开复总结:

创业公司CEO应该花90%的时间在三件事上:

第一,引领公司的文化和使命;

第二,汇集顶尖人才;

第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抛开相对来说较虚的第三点,无论是引领文化,还是吸引人才的工作指标都不是能一蹴而就。这种指标有三个特点:

·难度大(拿钱多,就得靠难度大的活)

·无法通过定性定量的行为确保实现目标(如果能确保,那谁都可以做)

·只有阶段性目标,始终能做得更好,也应该做得更好

这些对于有能力的领导来说都是挑战,都需要在8小时外,投入额外的精力去思考解决方案。

对于没有能力的领导来说,这简直就是噩梦,你能想象他们多焦虑吗?

噩梦怎么办?受罪的事情,不能咱一个人做,整个团队一起做呗。

这也是为啥部分老板/上司会要求团队996甚至8116的原因。

996的真相是:

老板不知道如何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生产力,也没有清晰的工作量规划,只能依靠强行制度化的加班,让员工背锅,缓解自身的焦虑感。

老板:不接受996加班制?现在员工吃不了苦啊

4因为工作方式

我们都爱打游戏,是因为游戏给我们即时的心理奖励。

如果让你朝九晚五的打,熬夜打,还给你定严苛的指标:迟到扣薪水,游戏期间厕所时间不超过3分钟,王者农药不能五杀也要扣奖金。

怕是没人会爱打游戏。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你希望团队高产,那么你也要提供团队合理的工作形式。

而对于职位高的人来说,他们背的指标是更靠近业务数据的,衡量他们做得好坏,直接看公司业绩,所以他们往往有更多弹性。

比如,更弹性的工作时间;

李国庆之所以能摔杯抢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俞渝上午没进办公室,在家休息(起得早的创始人有章抢)。

比如,更弹性的工作地点;

老板们在公司办公,在家也能办公,在酒店也能办公,在明尼苏达也能办公。

事实上,当东哥说8116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京东员工是不服气的。

亦庄的京东大厦是有一层楼里,有东哥的卧室。也就是说,每天东哥一睁眼,就已经在公司上班了。

上班路上要花2个小时,倒三趟地铁公交的上班族,怎么能和东哥相提并论?

比如,更弹性的工作方式;

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内容是相对固定的。

招聘HR核心就是招聘,运营就是线上线下的活动,产品经理画原型图,程序员敲代码,每人都有自己的坑位,那摊活自己不做,没人帮你做。

但是做了领导之后,工作方式就多样化了:

坐飞机出差是工作,拜访欧美总部是工作,业内大佬圈社交是工作,激励团队,和下属吃饭也是工作,甚至睡网红也是工作之一(考核网红的带货质量)。

首先,肯定是更累了,大家看着领导飞欧美,晚上大鱼大肉,觥筹交错,觉得领导们爽得不得了。

其实40多岁的人,十多个小时的航班倒时差,晚上喝到凌晨,第二天一早9点开会;按顺序找下属吃饭,激励保留人才,真的累。

就算是睡网红也累啊,你觉得曝光了一个,所以真的只睡过一个吗?

毕竟大部分高管都不是小猪这样的时间管理高手。

就算是接近40岁的我,也喜欢早早溜回家打游戏啊。

但这种弹性的工作方式,决定了高管的工作方式:

职位越高→要协调的资源、对接的人越多→要付出的时间越多,越无法控制在上班时间内→越容易被看成是一个加班狂

◆◆◆◆◆

综上所述,总结一下

问:为什么职位越高的人越不排斥上班?

答:因为脑袋,人上班是为了实现理想;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别看眼前的钱,要看未来的发展。

因为屁股,钱多还有股权期权,高官们上班绑定的是直接利益以及(财富自由的)理想;相应的,他们面临的指标也是要命的,他们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能完成。

因为方式,越高层接触的人越多,越无法控制在工作时间完成。

当然,随着公司逐步扁平化,个人员工的价值不断提升,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脑袋),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屁股),争取更弹性的工作方式,同时也承担更重的责任和义务,是一条靠谱的职业发展路。

白领新面子经济


白领苏苏,身材高挑、衣着讲究,虽然并不近视,但总喜欢戴一个黑框眼镜没有镜片。像所有的时尚女孩一样,苏苏喜欢追逐名牌,虽然薪水不高,但省吃俭用,GUCCI、LV也收纳了几个。

这个周一,苏苏飘飘然踱进办公室,胳膊上挎着的不是她心爱的LV,而是一款爱马仕的包装纸袋。同事兼闺密琪琪好奇地问:难道败了一个爱马仕?郭美美啊你?!

苏苏浅浅一笑,什么也没说,从爱马仕纸袋里拿出午饭便当,坐下,打开电脑,开始工作,留下一个满脸羡慕嫉妒恨的琪琪。

一个爱马仕的纸袋,就能引来闺密艳羡的眼神,苏苏既得意又意外。她没想到花一百多块钱买来的纸袋,能如此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像苏苏这样的女孩,让很多极具投资眼光的人看到了商机,贩卖名牌纸袋的生意已经悄然展开,他们针对的消费人群中有不少是渴望名牌又囊中羞涩的年轻人。

几百元买纸袋值不值?

苏苏很清楚,凭自己微薄的薪水和月光一族的生活态度,短期内根本无法消费得起爱马仕。她曾想过试试二手奢侈品或者是A货(仿制品中质量较好的一类),可是二手奢侈品其实也不便宜呢,那些品相好、款型也新潮的,其实比新品便宜不了太多。A货嘛,毕竟是假的,别说被人看穿了,自己拿着也觉得挺别扭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淘宝网上搜索二手奢侈品的时候,苏苏看到了贩卖名牌纸袋的商铺。当我点击进去仔细查看的时候,突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些琳琅满目的名牌纸袋、布袋,看起来就像包包一样精美、漂亮。

苏苏看着这些名牌包装袋,想起来了自己在国贸商城、新光天地等地方闲逛时的经历,看见别的女孩,胳膊上挽着纸袋,大包小包的,全是名牌的LOGO,太羡慕了。

苏苏毫不犹豫地与淘宝店主达成了交易,花了几十元买了一个LV的纸袋。等到货后,苏苏发现,纸袋的做工、质量都非常令人满意,她带着这个纸袋去小区附近的超市购物,居然招来了不少回头率。

初次尝试成功后,苏苏下定决心花了几百元买了其他几个名牌的纸袋,其中就包括最贵的爱马仕纸袋。

这些名牌纸袋的价格,也跟品牌自身的价格成正比,相似大小的,爱马仕的纸袋就比LV的纸袋要贵一点。

虽然沉浸在名牌带来的满足感当中,但苏苏并不承认,这些满足感完全与虚荣心有关,她认为,名牌纸袋本身具备的品质,也是她现在热衷于此的原因。

这些名牌的纸袋从设计之初,都是为了体现品牌的审美,所以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做工上又绝对可靠,用来装东西,甚至代替手包,都没有问题。

但是,记者问苏苏,如果将纸袋上那些名牌的LOGO拿掉,还会不会购买,她有些犹豫了。那样的话,谁还看得出来是名牌的纸袋,跟普通的质量稍好的纸袋,又有什么区别呢?拿着就没有意义了吧,至少不值这些钱,谁会花几十块买个纸袋?

花几百块钱,买几个纸袋,这是苏苏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现在,她却乐此不疲,甚至想试试那些价格更贵的布袋。

名牌皮具,动则上万,那得几个月省吃俭用才能买得起。名牌的纸袋、布袋,几十块最多上百块,可以消费得起,还能常换常新,对于我这样收入的女孩来说,正合适。

实惠又有面子赚不赚?

苏苏这样的女孩,给在淘宝网上开店的小瓜带来了商机。就像苏苏是无意中发现名牌纸袋的妙处一样,小瓜也是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个商机。

小瓜是在网上经营二手奢侈品的,小店生意还不错,经手的名牌皮具也很多。有时候,客户没有明确提出来需要包装的话,他就把纸袋子留着。一开始其实是因为不好包装啦,那些纸袋一折叠,就不成样子了,客户拿到手里还以为是很旧的东西呢,不好看。

但有一次,朋友问小瓜,手里有没有多余的纸袋,他才意识到,原来名牌纸袋也有市场。一开始很奇怪啦,但是朋友说,名牌纸袋品质好,在家里装东西显得漂亮,拿出门盛东西也有面子。所以,我就试着在店里挂出几款名牌纸袋,没想到,还真有人要。后来,我拿到名牌的包包,都留着纸袋。

小瓜认为,既然有人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有人经济实力稍逊,消费二手奢侈品,还有人手头更紧一点,消费奢侈品纸袋都属正常。

怎么说呢,现在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追求物质满足,也并不羞耻,反而会是一种实力的象征。而且,我们中国人嘛都讲究个面子,而这个面子往往跟经济条件相关。大家都喜欢用奢侈品装点门面,我自己也是这样。那些挤公交背GUCCI的女孩,也许现在就盯着我店里的这些纸袋呢,大家都是一类人,相互理解。

小瓜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的情况,在他店里消费的以大学生和新入职的上班族为主。考虑到消费群收入有限,他的纸袋卖的也不贵,一般都是几十块钱一个。不过,他基本做的是无本买卖,所以利润还行。

我的货源不确定,所以有什么卖什么,店里基本没什么存货的。爱马仕、香奈儿什么的卖得很快。有些买主直接在网上向我订货,他们可能对某一品牌情有独钟吧。我只有等收到货才能卖给他们。

小瓜说,纸袋卖的是个附属价值,虽然利润和影响力都比不上卖皮具,但也是个不错的补充。眼看着纸袋的生意越做越好,小瓜考虑扩大一下收货来源。

我在想,怎么扩大一下货源。想过跟厂子定做的,但是那样就不是正品了。我的二手奢侈品生意,做得就是正品,绝不卖A货,老客户都对我很信任。如果我卖仿制的纸袋,那对我的声誉,或许会是一种伤害,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太好。

小瓜认为,现在消费名牌纸袋的市场在慢慢膨胀起来,他也在网上看到一些批发卖家价格便宜量又足,但显然不可能是正品。一些卖A货奢侈品的商家是这些A货纸袋的主要消费群,他们想让自己的A货看上去更真一点,但这有可能进一步扰乱市场,让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

选择和努力,谁更重要?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托马斯爱迪生这句话打我们上小学时就听到过。它经常作为爱迪生画像下边的语录,贴在教室的墙上;也经常出现在老师的嘴里。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托马斯爱迪生

这句话打我们上小学时就听到过。它经常作为爱迪生画像下边的语录,贴在教室的墙上;也经常出现在老师的嘴里;还经常出现在作文里充字数。那时的我不爱努力,同时又爱耍点小聪明,这让我的学习还算中上。因此我对这句话总是有种说不出的不爽。尤其是看到那些比我学习好的同学,比我还努力,同时那堆老师们又常常祭出这句话教诲我们,我就一股醋意上身。

好在后来这句话被揭了真相,在我上大学时,跟一同学一起吃饭,他说:你知道吗?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后边还跟着一句。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听到此处,有种百年沉冤一朝得以昭雪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开始痛骂中国的教育,读的书都是shit之类。进而我深深的意识到一个曾经被辩论多次的话题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有了答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自此之后,每当别人拿这句话说事的时候,我都颇为得意的把爱迪生后边那半句跟出来好好的恶心对方一番,同时也小小的增加了自己的虚荣心。
但是,好多事儿就怕认真。

也不知道是那根弦搭错了,有一次我打算讲个关于选择和努力什么更重要的讲座时,想用一下这句话来佐证这个观点:选择比努力重要。为了增加这句话以及增补的那句话的份量,我心血来潮想考证一下。以下是我考证的过程,这是一段看似单调,但别有生趣的旅程。

我把这句话的英文先拿出来搜索了:Geniusisonepercentinspiration,ninety-ninepercentperspiration.在百度搜,整个一页都是讲如何缺了后半句的,看那口气颇似我当年点拨别人的口气一般。但是当我战战兢兢的放到google里时(关于我为何战战兢兢,google经常会莫名其妙的爆404错误页,你们懂的),我发现首页有一个网名叫桥之暗面在2011年2月12日写了一篇关于爱迪生名言是否有后半句的调查报告,里边详尽描述了他如何一点点从google、维基百科中找到这句话是否有出处的。

那时搞的我也一头雾水了,为了证明这个叫桥之暗面的网友说的是真的,我按照他的方法完全重复的又在网络上做了一遍检索。结论会毁掉你的三观:

a.爱迪生从来没有说过所谓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后半句话。

b.至于第一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能找到一些证据,其中一个比较明确的是,爱迪生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是这么说的:我的发明中没一个是偶然得到的。当我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时,我会不断努力直到成功。总结起来就是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原文如下:Noneofmyinventionscamebyaccident.Iseeaworthwhileneedtobemetand
Imaketrialaftertrialuntilitcomes.Whatitboilsdowntoisonepercentinspiration
andninety-ninepercentperspiration.

c.至于后边这半句是怎么来的?

是一个美国作家CindiMyers在一篇题为inspirationandperspiration中引用完爱迪生这句话之后自己做出的感言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也就仅仅是一桶汗水而已。

原文如下:Withouttheonepercentofinspiration,
alltheperspirationintheworldisonlyabucketofsweat

由此,这段公案到此可画一个句号。

当清晰了这段公案之后,关于选择跟努力的那个话题又让我琢磨起来:

那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一次当一个咨询者提到这个话题时,我做了更多的澄清。

他问道:老师你说选择和努力哪个重要啊?不是选择更重要吗?

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我却用另外一种角度回问他。

因为如果我知道答案,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用了一种含糊的方式来回答。

好,那答案无非两个,我们看看后边你会怎么做。假如,答案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会怎么做呢?

那我就得先选择一条更适合我的道路。他回答道。

那你还要努力地干活吗?

当然。他回答的有点迟疑。

好,那如果答案相反呢?努力比选择更重要,你会怎么做?

那我就不选了,随便找一个,努力地干下去就可以了。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选择是否比努力重要,你后边的事都是要努力。

嗯,是的。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我需不需要在职业、工作、学习等诸方面仔细的做一个选择?

好像是这样。

那这个问题似乎跟努力没关系啊?我突然问他。

所以,选择和努力本身没可比性。因为无论你是否选择,后边的努力都是必须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偏偏要拿出来比较呢?我的猜测是,尽管我们表面上知道怎么选择都得努力,但是一旦能证实选择更重要,我们的内心就会想当然的认为:选对了,就不用努力了。如果能有1%的灵感,还要99%的汗水干什么。换句话说,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译成有没有那种一旦选择对了,就不用努力的办法这个问题。只不过我们不好意思承认罢了。

那我们不妨再问一层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个不用努力的念头呢?

千万别把这个想法看的多不好意思。其实是人类的大脑在作祟,我们的大脑喜欢即时回报。现在就拿100块,比等到明天拿110块更有诱惑力。(忍着诱惑等待本身就是某种程度的努力)再理论一点的说:当我们寻求神经冲动水平上的即时回报时,大脑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大脑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dopaminerewardpathways)就会活跃起来。因此,当听到:如果做出正确选择,就无需努力时,每个人都会跟赢了两局牌一样亢奋。

这也就是为何几乎所有的广告、营销和宣讲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宣传三个要点:

有效!(举例:培训通过率95%,绝对保过)

容易!(举例:培训名师押题,轻松拿证,不用学就能会)

快!(举例:人流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做一个正确并适合的选择,然后不用努力就实现理想。这买卖真划算。

如果所有买卖都这么划算,那就可以想象出一个这样的世界:每个男人都虎背蜂腰倒三角,女人都魔鬼身材该大的大该小的小,然后他们还随便吃奶油蛋糕天天怎么舒服怎么来;每个人都轻松会十六国语言,会编写各种电脑程序,想学做饭一学就随便能摆一桌子满汉全席,想画漫画一学就随便画了一《七龙珠》,想学钢琴一学就弹一卡农,知道做金融来钱快马上就干成几个IPO,知道做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就一学就写一IOS,这个世界只能在游戏里出现。比如我就经常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打开《三国》然后用以我名字为君主的新君主花三天的时间攻城掠地,收降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吕布等千员猛将,统一全国。

尽管依旧对努力这两个字耿耿于怀,但是我必须承认,想在这个世界混的开心点有成就感点,不要用选择代替努力。

上班必知,对领导说“不”的技巧


@上司:其实我也不是很介意下属对我说“NO”,但是我往往更希望听到的是“NO”背后是否还有更好的意见!我叫你一起加班,你说没空;我叫你一起应酬,你说没心情;我叫你方案再修改,你说没想法。我没有要求你怎样“忠君”,更没有要求你马首是瞻,虽说是上下级,但是我也很清楚没有你的支持,我的工作也无法完成。说“NO”可以,但能不能给我一个理由先?

@下属:为什么总是要在下班的时候找我说事情?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做了好多稿,你还叫我改?我知道我拒绝会让领导不太高兴,但是我的确是心不甘情不愿。遵从自己内心可能会换来你的排挤,但是到底该怎么样才能让我们都皆大欢喜呢?

@智囊团:作为一个下属,要对上司说“NO”是要有勇气的,不过,就算你有勇气,没有策略也是不行的。拒绝讲究方法,不管上司的要求有多无理,断然拒绝都不是好的处理方式。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的人往往是那些与上司关系融洽的人!如何拒绝不属于你的工作?如何在公众场合拒绝上司对你的玩笑?如何拒绝在上司看来是一片好心的麻烦?

对上司说“不”其实是一门学问,要摆正心态,更要学会技巧,上司毕竟是上司,要学会维护上司的尊严,讲究说“不”的策略,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有些不恰当的决策,可能是上司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上司一时遗忘了。你明白地提醒他,上司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而对上司不恰当的决策指令,有时还可以考虑推辞。但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对于上司心血来潮时突然想出来的不恰当决策,如果你的暗示或提醒都不能,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但实际上却迟迟不动。倘若你唯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但倘若一直闲着不动,上司也会产生疑心,因此,你必须忙别的事情,作为拖延的理由。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上司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让其不了了之。

另外,上司对“拒绝”的接受度一般和企业文化、工作氛围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直来直往、有一说一的人,那不妨在挑选企业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欧美企业或者是新兴发展的民营企业。

最后,智囊团再次提醒:拒绝上司的指令需要勇气,甚至要承受一定压力,但涉及到原则问题,只能拒绝、别无他法。

BBS热帖讨论:

与你同一家公司的“梦中情人”要不要?

初入职场年轻人:我能考虑买房么


时下的房价,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要想靠工资独立买房仍会有很大的压力。于是,很多年轻人选择先租房,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贷款买房。那么,究竟是租房好,还是购房好?哪种更适合呢?

财务状况:想买房,却担心月供压力太大

小郭,今年26岁,2010年毕业,目前在萧山一家纺织企业做销售。每月基本工资2500元,每个季度根据业绩领取奖金5000~7000元。目前是单身,每月的开支主要是房租1000元、餐费500元、交通费200元等;另外,偶尔会和朋友逛街、唱K、买衣服,所以是典型的月光一族。不过,小郭向父母借了1万元,业余时间开了淘宝店,每月收入数百到数千元不等。

最近,小郭觉得在外租了2年房子,花了不少钱,太不划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到头来还是没有自己的房子,不如贷款去买个房子。小郭计算了下,从父母那里能得到资助40万元,可以用来做首付。但是,每个月的房贷让他觉得压力太大,担心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

理财建议:量力而为,租房还是购房各有利弊

不同的人生阶段,理财目标是不同的,有了清晰明确的理财目标,才能够把理财规划做好。小郭现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刚刚开始获得收入,需要开始点滴积累,提高收入,才能为以后建立自己的家庭打好经济基础。

针对小郭本人的实际情况,专业理财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开源节流,累计资本

年轻人成为月光族,暂时是可以的,但不能作长久计。小郭现在首先应该考虑合理规划自己的现金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制储蓄,强制储蓄的金融产品很多:在保险上可选择期缴意外险、寿险,以父母为受益人;在投资工具上可选择基金定投。从现在开始每月存钱,强制储蓄,为日后的各种目标积累资金。

那么每月存多少钱合适呢?这就需要结合小郭的义务性支出与选择性支出进行分析。义务性支出是指家庭理财方面最应优先满足的现金流,主要包含三项:日常生活基本开销、已有负债的本利摊还支出、已有保险的续期保费支出。

对于小郭来说,目前义务性支出主要为日常生活基本开销:每月1700元。收入高于义务性支出的部分就是选择性支出。小郭可以减少一些选择性支出,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储蓄,选择性支出每月可以有2500~3500元,可以保留一些给个人带来的效用较高的支出,其他用于储蓄。

另外,开网店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个赚些零花钱的好办法,只要不影响到正常工作,就要维持下去。这也是获得一些人生经验的好途径。

租房or购房,需权衡利弊

小郭现在犹豫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房屋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担心购房后房价会下跌;另外一方面感觉首付4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创业的话,资金回报率会高于房产投资。

小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这个决策:

首选,看现行的房价。目前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小郭可以估算一下投资事业的回报,比较房产投资与其他投资工具的收益率哪个更高。

再者,对自己购房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小郭目前首付金额和月收入情况,可以估算出他购房的总价。

按现有的规定,一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房屋总价的3成。父母给小郭资助的首付款40万元,按此计算,他最多的购房总价大致在133万元左右。但是,因为小郭需要贷款买房,贷款额度根据小郭的月收入水平有一定的限制。若以商业银行为例,基本要求借款人月收入金额要覆盖贷款月供金额的1倍。小郭现在月平均收入4500元,最高可承受月供2250元。假设他贷款30年还清,贷款利率按6.345%(按首套基准下浮10%)计算,他可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36万元(按等额换款方式计算)。按此计算,他最多的购房总大概在76万元左右。综上,他最高可购买房屋总价为76万元的房子。

此外,小郭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租房还是买房。租和买,各有利弊。

租房的优点有:能够应对家庭收入的变化,使资金较自由,可寻找更有利的运用渠道;有较大的迁徙自由度,方便应对工作地点的变化与事业的开拓发展;税负较轻,不用考虑房价下跌风险。缺点是存在非自愿搬离的风险,房租可能增加。

购房的优点有:可以提高居住质量,满足拥有自己住房的心理效用;同时提供居住效用与资本增值的机会。缺点是缺乏流动性:变现时,若要顾及流动性可能要被迫降价出售。存在房屋市场价格整体下跌的系统风险,与所居住社区管理不善造成房价下跌的个别风险。

现阶段购房,还有可能会影响购车、创业等其他理财计划。专家建议,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和小郭现阶段情况来看,选择租房,同时把父母的资助资金用于创业或理财更为合适。待到小郭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有所提升,需要结婚的时候买房,或许是个更好的时机。

这些同事,我想不给面子一辈子拉黑!


转眼间2020年就剩最后一个季度了,还记得年后复工时不少的网友表示:同事很有爱,口罩、酒精、消毒水,统统共享!不过,也许应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说法,在办公室这种封闭环境里待的时间一长,身边的同事渐渐“现出了原形”……

“明明和我平级,把自己当领导!”

网友“喵翠花”:见过狐假虎威、没大没小的,但没见过皮那么厚的同事。明明和我是平级的,因为跨部门的关系,大家平时业务上有往来的话都客客气气的,连他们的领导都不会直接跟我们下命令,现在他却把自己当领导了。在一个工作群里,今天发送一条:“把这个数据报表给我拉一拉,我今天就要。”明天来一个:“你们写一个项目总结,做成ppt格式,下周大老板开会的时候要汇报。”我就奇了怪了,是合作的项目也算了,但这里面不少是他自己负责的模块,凭什么颐指气使地要我给他干活啊?难道我的工资是他给发的?我辛辛苦苦做了,这工作业绩也不是我的啊!

“没钱,还托同事买买买!”

网友“小菜包”:我真恨我自己的舌头!上回随口一提有亲戚要从国外回来,坐我隔开3个座位的Gina就上竿子了,让我帮她带件限定款卫衣。说真的,虽然是一个部门的,但我跟她不熟,但我是个“包子”性格,鬼使神差地就答应了。衣服我给她背来了,她第一句话是:“这衣服是从国外来的,有没有消过毒。”第二句话是:“月底了,我没钱了,等月初发了工资后再还你……”我还从震惊中没有缓过神来,她大概见我石化了,皱着眉头甩出句:“你等钱用的话,那我分期付款总行了吧!”嘿,被她绕得我都懵了,以为欠钱的人是我呢!

“前同事无休止纠缠”

网友“小铃铛”:“你在吗?”“这个表格怎么弄啊?”“你在吗?”“这个账怎么对不拢呢?”“你在吗?”“这个项目你是用什么充的?”“你在吗?”“这个系统要算XXX的话,怎么写公式啊?”坐在现在的公司里,我感觉我心里有鬼,同时打着两份工——前同事不停地在微信上敲我,问我前公司的各种事务。我回得慢一些的话,她还不乐意了,说我没心没肺,刚走就把她们当外人了。亲,搞搞清楚好吗?我现在就是个外人啊,凭什么我要回答你搞不定的工作?交接的时候我不但说清楚了,连文档都做了,你把我当啥啊?心怀大爱的机器人客服啊!

说真的,忙到天昏地暗不省人事的时候,真想一把拉黑这些(前)同事!工作至今,你遇到过哪些极品同事?是和他们正面对线,还是忍到内伤?欢迎留言,吐出浊气,借助群众的力量解决碍于面子的问题……

假如你不工作了,如何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拥有金山跟银矿,其实不值得羡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选择万贯家财,倒不如选择一个会持续冒出钱的杯子。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确定,上班族急于寻找双薪,下班之后还要辛勤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为衣食住行担忧的日子。其实,无论兼做几份工作,单靠增加工时获得的收入永远无法让你摆脱窘境。想做到财富自由,我们必须记住几个原则:第一,凡是不可持续的,就不值得羡慕一个关于财富的课程中,台上的演讲者问台下的听众:知不知道什么是有钱的定义?听众当场愣住,有钱的定义不是钱很多很多吗?演讲者摇摇头:如果你认为拥有金钱就叫有钱人,那表示你不懂什么是财富的定义。有钱的定义是:当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头的工作时,还可以让自己及家人衣食无忧地生活下去。听众当场傻眼,不工作,还能继续生存?这是所有学校都没有教过的。演讲者暗示说:当有钱人不工作时,他们仍有之前投资的基金、股票、债券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系统日夜不停地运作,等等,所以有钱人每天打高尔夫球,每个月都还有上千万的收入。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与其选择万贯家财,倒不如选择一个会持续冒出钱的杯子。持续冒出钱的杯子,这就是持续收入的概念。赚多少钱不重要,能赚多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穷尽一生之力,几乎沦为工作的机器,却一辈子无法致富。那些买乐透、赌博,以为一夜就能致富的人,他们也达到致富的目的了,不过,注意,是帮助那些彩票投注站或赌场赚取了利润。想要财富持续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账户,其实没那么困难。收入是心理状况的测量数据,周遭的环境只是大脑价值的投影,简单地改变大脑的思维,我们就会大幅改善收入状况。想想你目前的工作能帮自己带来几次报酬?你卖的东西是一生能用几次的?我们就可以拥有真正的财富,并且打造一个永不缺钱的计划!第二,彻底改变收入结构收入结构才是决定这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关键因素。大部分的家庭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是占绝大部分的比例,约95%的收入都是来自上班所获得的薪水这个部分。在不工作时获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税等,一般家庭在这个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约只有5%,甚至没有这样的收入。因此要改变收入结构,我们就必须增加不工作时的收入。若能将原本只占约5%的不工作时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没想到通货膨胀率上涨的速度这么快,到了现在他都80岁了,身体还很健康,但是几乎坐吃山空,不知道还可以靠退休金再维持多久,眼看钱都快花光了,他现在只好过着相当节俭的生活。所以我们得想清楚,一个人需要存多少钱才能退休,才能够抵挡通货膨胀。聪明的人,知道利用闲暇时间,帮自己找到一份持续收入。为了避免M型社会的崩塌现象,我们有义务告诉周遭的朋友,要想尽办法拥有持续收入。这是一份使命感,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第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创造持续收入每辆车都有第5个轮胎,就是备胎,你有为家人准备持续收入的备胎吗?家庭里有两种角色,照顾者和依赖者。负担家里的生计,赚钱回家养家糊口的,属于照顾者;另一种没有工作能力的角色,就属于依赖者。风险总是无所不在,如果很不幸,照顾家庭的人出事了,这家人将会陷入贫穷,甚至过不下去!因为照顾者倒下来而使全家顿失依靠,需要社会救济,这样的现象在台湾屡见不鲜。其实,不需要发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顾者被老板辞退,失去收入来源,全家的经济重心就会顿时失衡。注意,大部分的照顾者每天辛勤工作,长期下来,身体极有可能不堪重负,因此,往往最早倒下来的都是照顾者。聪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绸缪,甚至可以让照顾者不那么辛苦。彻底改变收入结构,追求持续收入是唯一的选择。因此,要远离贫穷,全家至少要有一个人创造持续收入。第四,脱离贫穷,创造持续收入人在顺境中,一定要想想危机在哪里!什么时候创造出持续收入,你就能在什么时候脱离贫穷。趁自己还有体力与业余时间,赶快为自己或家人至少累积一份持续收入吧!投资收益、版权收益或系统产生的利润,都属于持续收入的一种。台湾约150万名千万富翁,都是在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发展自己的持续收入系统,得以彻底摆脱贫穷,实现资金不断的进入我们自己的账户。

中了200万,我可以不工作了吗?


Q:哪些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工作?假设我今年21岁,我中彩票中了200w,家里房子、车子都有,那么我能一辈子不用工作了吗?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不用工作?

A:先从你的假设来看:今年21岁,中了200w彩票,家里有房有车。首先200w彩票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实际到手的金额为160w。如果没有其他积累,也不“啃老”,也没有多余可投资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只靠这160w的情况下,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不打算结婚生娃、没有赡养老人的压力、有病也不打算医治到底,那也许可以不上班而活下去。

再来看什么条件下可以不工作这个问题,其实一般这个就意味着达到了财务自由的标准,而财务自由指的是: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被动收入是Passive Income,意思是不用主动付出劳动靠投资或者别人的时间和别人的钱获得的收入,通常的来源有:出租物业的租金;股息或基金分红;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借钱给别人的利息和每月收入计划;图书或音乐创作的版税、专利费等收入;来自博客或网站的广告收入;前任配偶赔偿的每月生活费,子女抚养费或儿童信托基金;出租专业资格或学历;退休养老金等。

任你加薪、升职,我还是选择离职回家!


网友“APRM”分享:

2002年毕业,前4年在外地,后3年在上海,2009年至今,在北京工作。过去的10年,老婆跟随我东奔西走,房子买了没时间去住,每月还得还房贷;一周6天上班,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每天只能安睡4个小时,每月出差两周,就是在机场还得电话会议;笔记本电脑80g的硬盘装满了各种资料,伴随着忙碌的工作,脂肪肝、肥胖、失眠等症状都随之而来。现在一不小心孩子来了,今年,我终于决定了,是时候回家了!

在北京这边的工作,马上就要升总监了,不过我还是决定回去。有个外企的朋友给我在上海介绍了工作,职级没有北京的高,职位差不多,虽然不甘心,但是想想,还是回去吧!老婆曾经说:“你不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为了孩子也应该回来啊!” 回家了,回家了……临近35岁的男人,家庭和事业,没有两全。

在即将离开北京的时刻,突然很怀念北京的火烧,怀念北京夏季凉爽的树荫,怀念二锅头……同时,我也开始怀念上海的咖啡座、干净的地铁、狭窄的田子坊……当然,孩子的笑容最甜蜜,只要看到,心都软了。

十年了,我对家里的照顾太少,不知道房贷每月多少,不知道孩子吃什么奶粉,不知道老婆的那身衣服买了几年,不知道家里的户口本放哪里,不知道老爸老妈的生日……十年了,从小城市的基层业务员,做到总部的中层管理人员,从月薪860元,到现在对钱的“莫不关心”,从中原到华东,再到北京,从130斤体重到170斤体重……前几天我发现自己有了白发,也意外地发现,有时候一顿美味惬意的早餐就能让我倍感幸福……

莫然醒悟:家,很重要!

BBS参与讨论:

任你升职、涨薪,我还是选择家庭,离职回家吧!

《如果不考虑面子和收入,我选择不上班!》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礼仪不规范的错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