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高薪招聘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只要拥有大专学历,那就有机会被跨国金融集团录用,进入人才储备库,成为储备主管,底薪至少也有5000元/ 月,并且拥有高额奖金和优厚福利待遇,各大网站出现了类似这样的招聘启事。
面对令人心动的启事,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05级在读生孙正婷,投递了简历。由于担心储备主管的职位竞争过于激烈,她选择了待遇稍低但仍算丰厚的应届毕业生见习岗。面试当天,她发现有近百位应聘者,而她应聘的职位却只招20名1∶5的录取率着实让她担心。应聘者多是来自交大、同济、财大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更让她信心不足。第一轮面试出人意料地简单。回答了面试官几个常规问题后,小孙被通知可以参加培训和第二轮面试、笔试。3天的培训中,自称是公司的年轻高层,现身说法,详尽描绘了优厚待遇。接下去的笔试、面试更简单,仅仅是一些性格测评题。经过层层筛选,小孙被录用为公司的储备主管这可比她应聘的应届毕业生见习岗高级多了。
简直出人意料地顺利。原本以为难于上青天的求职路,居然如此平坦。
馅饼原来有玄机
小孙按要求前去公司报到,却被告知先要交纳250元费用,并暂时只能签订3个月临时合同。公司解释:250元是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报名费,3个月临时合同是为了给储备主管们参加培训和基层锻炼的时间。小孙恍然大悟,所谓金融集团,其实就是一家保险公司。更意外的是,原以为自己是过五关斩六将、在1∶5的比例中脱颖而出,没想到,初试中见的大多数人,都在录用之列,远远超过10位储备主管职数。在大家追问中,公司方面终于承认:无论是什么职位,进入公司之后,都要从事至少3个月的保险员工作,只有完成一定业绩后,才可能晋升到原本承诺的职位。接下来更令人吃惊:原来,这家保险公司基本上每周都在,相同的岗位,相同的招聘内容,相同的培训内容,甚至连面试和笔试的试题都相同。在上海各高校如交大、财大、华师大的求职论坛中,这家公司被高挂于有欺骗行为单位的黑名单。
有人稍稍作了统计,结果同样惊人。目前可查到该公司最早发布的同类信息,是在XX年10月,一次招聘30名新员工,而每个月他们至少进行2轮招聘以此推算,他们已有240人次的储备主管。而假如都像孙正婷的经历一样,每位新员工首先交250元培训费,须为公司完成一定的保险业务量,那么,这家公司真可谓是人财两得,本小利大了。特别是3个月试用期后,公司方面可以随意以考核不合格为由,淘汰大多数人,使员工永远处于试用状态,由此节省的企业理应承担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相当可观。
最终,小孙放弃了这份工作。
问题招聘无法管,这类招聘究竟是不是陷阱呢?
笔者专门向上海职业介绍中心黄浦区的工作人员请教。他们的回答是:这类合法但不合理。按目前的相关规定,只要企业能够提供营业执照和企业代码,就可以发布信息。而同一个职位长期,并不算非法。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这几年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市场呈现买方之势。最近几年,类似合法不合理的相当多,有的以管理人员为名,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有的钻试用期空子,招聘应届毕业生为廉价劳动力;还有的反复发布相同的信息、利用先培训后上岗的手法骗取培训费等。工作人员提醒求职者:最好通过政府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知名的营利性中介机构求职,对目标单位有充分的了解。若误入求职陷阱,可求助法律行政机关或劳动保障部门。
孙正婷的遭遇结束了,而笔者注意到,这家公司的又一轮新的活动又开始了。
“金三银四”已过半,大家都找到工作了吗?即使没有找到工作的,相信也已经积累了不少面试经验了。都说求职者简历注水会被面试官嫌弃。但是面试官在面试时隐瞒公司情况的也不在少数。那么面试时如果面试官太实诚,什么好的坏的都让你知道了呢?到底是面试官耿直还是别有深意呢?我们来听听网友的分享吧。
坦言会拖欠工资
网友吐槽:上次去面试一家乙方公司,本来聊得都不错,HR和部门主管都见过面了。最后HR不知怎么突然蹦出来一句:我们这边可能会拖欠工资,你介意吗?好像HR看出了我有点心情复杂。又解释道:不是老板有钱压着工资不发,而是甲方放款实在太慢有时候没办法。从我一个打工者角度来说,我上班又不是为了情怀,你连正常的工资发放都保证不了还开什么公司啊!
专家: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资金发生问题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面试阶段将公司情况和求职者沟通也是一种对双方负责的体现。毕竟事先不说明造成入职之后再离职也是耽误了双方的时间。
除了本职位工作还要兼职其他岗位
网友吐槽:我之前面过一家小公司的财务。说是说财务,结果一去面试,却和我说除了干财务,还要兼职做前台和人事。让我在每天8小时工作里干3个不同的活,这不是摆明了和我说让我加班嘛!干三个人的活给我一个岗位的工钱,以为我是刚出学校的学生那么好骗吗?
专家:提前说清工作内容是HR的职责所在,但身兼数职并不能让你让你成为“六边形战士”反而会让你成为四不像。就个人角度来说,如果你希望多锻炼自己,提升综合实力,那么这一类岗位可以接受。
公司大概率会倒闭
网友吐槽:我去一个初创公司面试,公司不大就3、 4个人,面试也比较简单,问了几个很基本的问题就完事了,最后对方突然问我:“你对初创公司怎么看?初创公司最后大部分是会倒闭的,你真的不介意初创公司吗?”哪有公司自己觉得自己要倒闭的,你这是对自己的业务多没信心啊亲!
专家:初创企业因为其不确定性,往往更加顾忌员工是否会轻易离职,提前询问也是为公司的稳定性做考虑。
岗位工作压力大,加班多
网友吐槽:上次去面试的那家公司,面试官说了半天关于公司业务、晋升空间、能学到很多东西等等内容。最后却和我说:“你知道我们这边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吗?根据你以往的简历来看,我们的节奏强度都会比你之前大很多,还会经常加班,你是否能接受呢?” 这些明明都是你们招聘广告上写过的东西,这个时候再来和我复述一遍,潜台词是对我不满意想劝退我吗?
专家:面试官强调工作强度大一方面是对工作环境予以告知,另一方面是观察求职者是否能接受有一定强度的工作状态,是否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对求职者来说,也是一个了解公司加班制度的好机会。从而帮助你确定是否要争取这份工作。
【提问背景】
第一份工作9个月,第二份试用期3个月刚过,已又准备辞职。
【回答】
我们可以从跳槽动机入手,分析为什么频繁辞职。
所谓跳槽动机指的是个人真实的辞职原因,跳槽意愿度调查发现个人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对薪酬不满意、职业发展遇到瓶颈、企业发展不佳、无法认同企业的管理或文化等等。我们经常会听到下面这些抱怨:
“这份工作实在太枯燥了,每天堆积如山的文件需要处理,生活都变得了无生趣,我想辞职。”
“新上任的领导一点也不欣赏我,对我各种刁难,我很想一走了之。”
“公司太抠门了,迟到就要扣钱,加班又没有加班费,好几个人都走了,我也不想再干下去,我要辞职!立刻!”
……
那么是否所有的原因都需要用辞职来解决呢?如果辞职总是“跟着感觉走”,那么极有可能会导致个人一次又一次的离职跳槽,始终找不到满意适合的工作。下面,锦囊君就几个主要辞职原因来做一些分析。
原因一:对目前薪酬福利不满意
自我分析:
1.我工作中的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正比?
2.我自己的薪资在同行同岗中是否处于合理的范围?
3.我是真的对薪酬不满,还是精神上不满?
解析:
1.工作中的付出包括很多方面,如:上下班路程、上班时间、每天做多少工作、是否影响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如果你评估下来,发现自己的付出远远大于回报,那么你对薪资不满而寻求跳槽的出路完全是情有可原的。当然,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在这方面要再慎重考虑,毕竟学习和积累实力是这个阶段比薪资更重要的部分。
2.有时我们往往对自己的薪资处于什么范围没有很好地评估。出于对别人薪酬及考评的兴趣,往往会根据一些道听途说加以猜测。这种猜测往往会高估他人的薪酬,而低估他人的绩效,从而感到不公,对自己的薪酬产生了不满。而一旦真的冲动跳槽,却发现这一切都是谎言。这个时候,再找和之前薪资不相上下的觉得不甘心,想找待遇更好的又难上加难。所以,对自己的薪资水平有个科学合理的认识是很必要的,仅因捕风捉影而产生不满是不明智的。
3.精神待遇是待遇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指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因素。由于精神待遇具有隐蔽性,在表达对精神待遇不满的时候,常常会强调对物质待遇的不满。清楚自己真正不满的是什么,会对自己下一步的跳槽有所帮助,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原因二:个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
自我分析:
1.我的职业瓶颈是因为自身还是因为环境?
2.在本公司是否真的无法让自己突破瓶颈?
3.为了突破瓶颈,跳槽是否是当下最优的选择?
解析:
1.遭遇职业瓶颈,首先应该分析这个瓶颈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还是因为周围环境所限。有时并不是公司不给机会,而是我们自身的能力并不足够驾驭更高一层的工作。这个时候,自我充电积蓄力量才能求得突破。
2.如果自身的能力已经明显高于现在所处职位,而你对所在公司并没有其他不满,那么在本公司内寻求突破可能是最保险的途径。当然,发现在本公司已经无法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跳槽就可以纳入考虑范围了。
3.要合理评估跳槽的风险,它是否真的能让你突破瓶颈。这个突破不止是指薪资上的,更多地是指职位的阶层性提升。如果跳槽后仍然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无法在职业发展上取得跨越性的提升,那么你的跳槽时机或许还没到,“卧槽”更优于跳槽。
原因三:企业发展不佳
自我分析:
1.你是否和你的同事、上司讨论过公司的现状?
2.你是否通过各种途径、平台去了解过整个行业的景气度?
3.你自己目前的实力到什么程度?
解析:
“企业发展不佳”的确是一个跳槽的充分理由,行业的冷热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到在行业中跳槽人群的决策。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到底该怎么去判断公司的发展?
首先,了解公司的方向。一个对未来有规划的企业,至少还是有发展机会的。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找你的领导,把你的困惑和感觉说出来,探探领导的口风。当然,怎么说,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你可以结合自己目前对工作上存在的一些困难,询问是否公司会有什么的新的变化。总之,不要贸然就凭一些表象,来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
其次,看周围同事们的工作激情。有时候,在企业发展低谷阶段,反而会带起一部分员工、管理层的工作热情。甚至,公司老板都会和大家一起奋战。可能企业目前是遇到一些瓶颈,但是秉着“共克时艰”的理念,这样的企业未必没有发展。
第三,了解自己的实力到底有多少。你可能觉得眼前公司太小,业务太小,自己拿到的太少。可是,你的能力,真的能在大公司、名公司占得一席之地吗?如果是整个行业都不景气,除非你转行,否则也只是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
当然,如果企业出现欠薪、变相裁员等等非常情况,那还是要提高警惕的。
原因四:无法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文化
自我分析:
1.你到公司多久了?
2.你是否尝试过改变自己?
3.周围人对你的评价如何?
解析:
网友们向锦囊君提供了不少这样的案例,上班一个星期就离职,原因就是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但你是否想过,在短时间里就去评判一个企业的管理、氛围、做事方法,是不是有点太轻率?有的人是因为自身性格问题,无法融入团队,不知道怎样去沟通,最后将责任怪罪于企业文化,那只能说,你还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职场人。
虽说在如今,没有一辈子的“饭碗”,离职、跳槽已经成为一个人职场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行为,除非是在一些知名企业,他们会在企业文化认同度上花大量的精力,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样一些事情的。因此,你单凭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要找到一家真正入得了你眼的企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你给企业扣上这样一定帽子之前,你是否做过一些努力去适应?到底是你自己的能力不够,亦或是你自己的性格问题?如果你没有先从自己身上找到一些问题,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未免有些轻率。你能保证,下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没有问题了?管理方式就顺你的心意了?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次出现,你该如何面对?继续跳槽走人吗?
看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回到要不要跳槽这个问题上,有三件事必需要做:
1. 对当前工作做一张收益分析表
相对跳槽的成本分析表,对当前的工作平台、工作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分析,看看自己在这里可以得到什么机会,又有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相比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对自己总会有些益处,不能一票全部否决掉。
2. 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标公司或行业
跳槽不是万能药,不能动不动就用“跳”来解决,跳到新东家难道就不会再有问题了么?在选择新平台前,一定要耐心的收集资料,对目标公司或目标行业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自身状况分析清楚了再下决定。
3. 从长远的职业规划角度进行决策
前两步都是在收集各种资料,为你的理性判断做铺垫。这一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来制定职业规划方案,有了准则,才能有行动的标准,最大限度减少跳槽引发的风险和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挑选新工作时,千万别忘记我们的能力才是支撑找到好公司的关键。(完)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简历中到底是否应该写明期望薪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简历中到底是否应该写明期望薪资?似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不写,如果简历模板里这一项是必填的,那他们也宁愿填写上“面议”。。很多人在写期望薪资时往往有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感觉,填高了,怕简历被直接丢进垃圾桶;填低了,又担心自己吃亏。那期望薪资到底应该怎么填?如何衡量自己到底值多少钱?
事实上,求职者与HR之间就薪资展开博弈,从简历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小编整理给出5个建议,一起来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了解行情:如果你想要在简历中写明期望薪资,小编建议你在填写之前先对自己的目标职能在行业内的薪资范围做一个了解。例如,你可以参考温州人才市场发布的季度或年度薪酬报告,来查看了解某个行业的某个职位的薪资范围。
给出范围:鉴于在了解自己的目标职能在行业里的大致薪酬之后,结合你自己之前的薪资,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范围不要框得太小,要可高可低,这样你谈起薪来也可以收放自如。
划定底线:简单来说,就是问自己“我到底有多爱这个公司?”如果你纯粹为了急于早点找到一份工作,又或是因为太崇拜这个公司而不顾一切想进去,那可能要在薪资上做一些让步了。如果你对自己非常自信,并且把握十足,那完全可以填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期望薪资;但如果你没有把握的话,写上自己的最低薪资要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活用“年薪”和“税前” :如果希望在谈薪时让自己有足够的余地,那可以在简历上写上你的目标年薪。毕竟HR对于年薪的可操作空间比月薪更大,如果你真是对方中意的人,即便你的薪资要求有点超出对方的预期,你们还是可以“见面再谈”。另外,“税前”和“税后”也是有区别的。在面试时,如果HR对你的薪资要求面露难色,而你又非常想谈成时,就可以表示简历上的薪资是“税前”的。
干脆不写:如果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没有明确要求求职者写明期望薪资,而你对行业内外的薪资水平又真的不了解,那建议你还是保守地选择不写。
最后,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求职者:如果你在找工作时,对于行业、职能等有太多的不确定,那还是不要过早亮出自己的底牌,那样只会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出局。毕竟,HR阅人无数,你值多少价,他们心里早已清清楚楚。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那些三十几岁还转行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果非要给跳槽的不同“姿势”定个难度系数,那小编觉得应该是这个不等式:骑驴找马<裸辞<转行<大龄转行。
大龄转行难度最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那些三十几岁的求职者转换职业跑道呢?那些三十几岁还转行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网友提问:我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工作与计算机无关,干着没劲头,想换工作,还无从下手,想先应聘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过渡,我已经33岁了,怎么办?
专家:现在的工作与计算机无关,那之前的工作接触过计算机吗?有没有在计算机行业或者类似的岗位职业经历?如果没有,仅仅是大学所学专业而已的话,以这个年龄去应聘求职是非常困难的,你一定要做好相当充分的面试准备,并且做好面试机会渺茫的心理准备。建议你先了解一下行业的发展和大势,如果有相识的人的话,最好可以先向他们打探一下现在计算机行业所需的工作技能,判断一下自己是否有必要进行一次“技能补习”。
网友提问:今年34岁,做ATM售后维护工作,因为电子支付的影响,这个行业慢慢成为夕阳产业,现金自助设备逐年淘汰,不知道转哪个行业。
专家:如果要转行,可以考虑一下所学专业或者与现在工作有所关联的行业或职业。我利用职位搜索功能查到,ATM售后维护的招聘条件大致为计算机、通讯、软件等专业毕业生为主。不知你是否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是,你可以考虑一下往这些行业转。另外,你要真正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方向,这至关重要。
网友提问:以前学的是药物制剂,现在投了一份半导体岗位的工作,怎么说离职原因?
专家:药物制剂转行到半导体行业,那其实你的离职原因就很明确了,可以往转行以及职业规划上靠,因为即便你不说,HR99.9%也会问你为什么要从药物制剂转行到半导体岗位。对你而言,向HR说明清楚你的转行理由比离职原因更重要。为什么放弃药物制剂行业的工作、为什么选择当下的半导体行业?你的优势是什么?你有什么规划?……
网友提问:我今年34岁,是一家创业IT公司的项目经理,现在觉得在公司的发展已经到头了。想换个大平台发展,投出去的简历大都石沉大海。其实也很想转行做产品经理或是互联网的运营,要不要参加个辞职培训班,做转行的打算?
专家:你现在需要的是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到底是换平台还是转行业?从你的提问中,看得出你还是比较纠结的,鱼与熊掌兼得的可能性不大,还是思考一下当下你最想改变的职业要素是哪一个?至于如果要转行要不要参加职业培训呢?IT公司项目经理跟互联网产品经历应该还是有一点共通性的,你可以先在网站上搜索一下,产品经理类的岗位的应聘要求是哪些?哪些是自己没有达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培训班进行技能填补的?再来决定要不要辞职去参加培训班。
从这一期的问答专场提问来看,在职场中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仍找不到职业方向的职场人不占少数。字里行间更是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慌与焦虑。大龄转行难度大,找工作就没机会了吗?难道一辈子就这么碌碌无为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失去自我突破的冲劲与动力,安于眼前温吞的职场现状,无论是本行业内的跳槽还是跨行业的转行,对你来说都是有难度的。作为求职者,只要能时刻保持创新、学习的思维与心态,在求职时就仍然存有竞争力。
在职场中,我们每天要面对大大小小的事情,于是很多人会抱怨工作太多,又要加班。但据调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能超额完成工作,有些人则要工作到大半夜才能做完,二者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问题可能是,有些人不会管理时间,又有点儿懒。为了不让自己在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披星戴月地回家,你需要学习时间管理法。
管理时间,止住懒散,然后搞定工作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
1. 放弃任务清单,制作计划表
任务清单本身是没用的,它只是让你知道要做什么的第一步。你还要做的,是给任务清单上每一项分配一个时间额度,做成一个计划表。这样你才能更实际地明白到哪些事情是能够做完的,哪些情况是不现实的。如此把一件事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而不是仅仅因为它是任务清单上的第四项或第五项。如果这些任务没有在你的计划表里,也没有分配好所需的时间,那它们就只是没有意义的妄想。
一个时间计划表能强制你面对你能用的时间和做这些事需要的时间。做好完善的计划表后,你就对一天的工作有了详细的了解,完全利用上工作日的每一个小时,这样你不仅能节省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更能把工作放在你一天中最有效率的时候去做。
如果你不考虑做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那么就不可能做好这件事。你们可能会想“各种各样突然出现的事会打断我的计划,完全就没可能按计划进行嘛”。那就把这些事儿都加进计划里面,计划不用做到完美无缺,你只是需要一个让你停止浪费时间的计划,不必过于钻牛角尖。
那到底怎么停止拖延呢?
给每件事分配了专属的时间能直接地减少拖延,因为你不用再花时间决定在某一段时间里要不要做某件事或者做一件另外的什么事,这个决定早已在计划时就已经做完了。
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太机械化了啊?生活霎时变得没什么意思了?放心,并不会。研究表明,有计划地安排一天的时间能提高生活的质量。这项研究是为了了解时间管理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研究空闲时间的时间管理,或者说人们怎么过空闲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关系。而结果则表明时间管理对生活质量起着很积极的作用。
现在,任务清单已经out了,所有的工作已经安排到了计划表上。那为了保证那么多事情不会把时间表挤爆,怎么才能确定要做的这么多任务的优先级呢?
2. 假设你在五点半之前必须回家,然后从后往前规划你的一天
工作总是会贪婪地蚕食你的时间,如果你想在工作和休息中找到平衡的话,一个明确的界限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同时,界限也会让你做的更好。它鞭策着你,从而让你变得更有效率。通过设定一个五点半的截止期限,你会更好地掌控时间和工作。
固定你理想的计划,自己定下一个期限,然后倒着去规划要做的事,想把事情完成得漂漂亮亮的,就要毅然决然地放弃琐碎的小事件,学会拒绝别人,重点做好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按固定的计划执行”这个念头,将会帮助你做许多看似不讲情理但其实非常聪明高效的决定。
任何能提高对情况的控制感的东西都可以缓解压力。对压力的控制感能有效减缓压力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做好了计划,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3. 做好周计划
一瞬间的念头,所谓的“三分钟热度”,大概是这世上最不缺的东西了。如果一个人只盯着今天而从不想明天该怎么办,那他只能被时间追着跑。要怎么才能连续地做好一件事呢?答案是:做好周计划。
人们往往忽视他们计划和日程的整体性。事实上,你需要知道你每天的每个小时应该做什么,每周的每一天应该做些什么以及每月的每周又要做什么。
这并不难,只需要每周一早上的短短一个小时。
每周一,列好了一周的计划,定计划之前检查一遍收件箱,工作笔记,日历,然后试着定下来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把这些重要的事记在email里,然后发给自己,标记成未读邮件,这样你每天查邮箱时都能看见它,然后一天多提醒自己几次,你就会记得很清楚。
人们对时间的使用,在有计划时会比无计划时更加明智。另外,让这周的任务在脑海中过一下是不够的,把事情写下来总会让你更倾向于按计划一一做好。
你现在有了每日计划和每周计划,然而还是感觉24小时完全不够用,事儿实在太多了,那么也有答案给你。
4. 少做点事,但要做精
你思虑着:“我一天到晚真的有太多事儿了,根本不可能在这些时间里做完啊。”也许你确实是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完成,但解决方案绝不是忙到天昏地暗,十点过都回不了家。
现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能给我的生活带来真正有用的价值?”然后排除那些被否决的,留下来的越少越好。
人们总是按照一个人最优秀的方面来评价一个人,就比如马云不会因为长得矮而被人看不起。所以一个人想要成功,就最好要少做些事,但是要专注于把这些事做到完美。如果某些任务并没有给你带来什么价值,那就毫不犹豫地避开它们。
纵然很多人认为他们已经很努力工作了,每天每年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实则不然。全球范围内,人们花在工作上的平均时间在过去四十年中是保持稳定的,甚至是在减少的,这样看来,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空闲时间。
因为碎片化的繁杂琐碎的任务,把所有的时间都占用了,把生活的乐趣都榨干了,是否得不偿失呢?所以,少做点事,也一定要在做的事情上做的最好。
你的计划本就是有序的,而去掉的事让任务和时间能完全结合起来,完美的时间计划表即将成型,就剩一个问题了:更具体一点,我该在我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呢?
5. 少做浅工作,专注于更深的东西
工作和工作之间是不一样的,知识工作者只处理两种不同的工作,浅工作和深工作。
浅显的工作,例如邮件和会议,仅仅只是不断地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些东西不需要你的天赋和智力。而深层的工作则会不断地推着你,激发你的能力直到达到极限。这些就是产生高价值回报而可以自我提升的工作。
大部分人“被淹没在浅水中”是现在职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些最忙的人往往并没有那些每天五点就回家的人完成的事多,这是因为要工作到深夜或周末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浅层的事。他们早出晚归,忙碌于回复邮件,传递信息,像一个人工路由器。这些浅工作非常耗时间,而回报却少的可怜。
做浅工作能让你不被炒鱿鱼,而做深工作则能让你不断升职。
把所有东西都计划好,一个个计划表、日程表尽管看似冷静无趣,但是到最后的结果将远不止于此。最后,愿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里都少一点靠他人辛勤工作养活自己的懒人,多一点加工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匠。就像开始说的,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中,善于管理时间的,都是智者。暂时还不会的,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北漂的开始到底是怎样一种滋味的职场励志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2007年我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在东三环的某一座豪华的写字楼里,每天早晨要从海淀区的学校门口,坐公车两个小时到达公司。有一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雨,我和一个男同学正好一路一起坐车。那天我特别特别累,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再加上早上起得特别早,所以我就在公交车上睡着了。而我同学并不知道我在哪个站下车,所以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坐过站了。当时很惊慌给我领导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因为下大雨车特别难坐,我要迟到一点时间。然后我就跟那个同学一起下了车往回跑。他那天穿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外套,他把外套用胳膊撑起来,罩在我们两个人头上,我们就在那件衣服的下面,甩开腿在大雨里疯狂的奔跑。巨大的水花从脚下一点点溅起来,我们的衣服裤子鞋子包括头发全都湿透了。我一直记得那一幕,像电影里一样超刺激的在大雨里狂奔,可能要一辈子就那么一回了吧。我到了公司以后,身上全身都湿透了,没有时间也不敢跟领导说我要去把衣服弄下,就那样坐在椅子上,噼里啪啦的打开电脑工作。看着周围同事都西装革履的样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天,我是否能够活的不这么狼狈,下个雨连把伞都没有。
同样在这家公司里,我有2个领导,大领导是一个清华的美女,心态特别的平和;而另外一个女生似乎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一看就是家境优越特别犀利的那种,我有点害怕她。有一天领导让我找一个资料?我找了整整两个小时,当把资料递过去的不久,那个非常傲慢的女生站起来当着外国总监的面对我大喊大叫:“这么重要的信息,你没有看到吗?百度搜出来的是第一条,你为什么没有放进去?”我当时害怕极了,赶紧百度出来看。结果发现虽然是第一条信息,但是与我要找的资料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只是题目有些类似罢了。我赶紧把原因告诉她。她有些尴尬,但依然有些怒火冲天,我的那个清华的大领导听到后跟我说:“别紧张,她就是那样的,你好好做你的事情就好。“那个傲慢的女生大概是听到这样的话,站起身来跟我说:”你去某某地方把这个文件资料送过去,快点。“其实那个地方离公司特别近,走着大概也就十几分钟的样子吧,当我抱着资料跑下楼的时候,我觉得风好轻太阳好好,在那个冰冷的小屋子里面能跑出来一趟,虽然被当做人肉快递,但是心情依然太好了,感觉特别自由自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的窘迫,我想如果有一天,不再这么害怕的工作,能像他们一样,能够不压抑不紧张就满足了。
前几天在在哈尔滨演讲的时候,有一个读者问我:“我看了你的几本书,我觉得你实习的时候真的太辛苦了,住在一个非常危险不安全的房子里面。如果有一天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这么辛苦的生活吗?”
其实我一点都没有觉得那些年自己很辛苦,真的没觉得,即使在北京漂着漂泊,最无助最穷每天要纠结应该坐公交还是坐地铁的时候,我都没有觉得很辛苦。每天从北京最豪华的写字楼里下班,回到自己住的筒子楼小区,站在院子门口吃五毛钱一串的麻辣烫的时候,我都没有觉得自己辛苦。不是这不是励志,也不是鸡血的名言。当你没有经历过更好的,也知道自己没有好命能空手套白狼得到一切的时候,你一点都不会觉得这些有什么辛苦。比起没房子住,没正式工作,我这个背景,能在一个高大上的公司,跟很多国外名校的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已经是太幸运的事情了。我不是什么达官贵人的孩子,也不是什么公主王子,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很普通的,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不那么辛苦,但也没什么比的念头,就这样努力下去就好了呀,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北京最开始的生活,挺正常的。
作为一个小北漂,我在工作之后住的第一个房子,就在那个两层的小筒子楼里,门口有一个麻辣烫的小摊子,我觉得摊主是一个女孩,穿着一个大围裙,套着袖戴在煮麻辣烫,她的男朋友在旁边不断的收钱找钱等等。有一天是情人节,我过去的时候,那个男孩刚刚跑回来,到马路上买了一只10块钱的红玫瑰送给那个女孩。女孩显得很羞涩,低着头拿着玫瑰说:“我们得买多少串才能赚得回来?”男孩嘿嘿嘿不说话,接着低头收钱找钱。我们一边端着盘子在旁边吃,一边看着他们两个,心里面觉得真好呀。
我记得那个大院子里住了很多北京的土着的大老爷们儿,他们没事就聚集在大门口闲聊。我吃的麻辣烫时间久了,认识他们中的几个人。因为我吃的特别少,他们总觉得我是因为没钱吃不饱。有一天我刚开始吃的时候,一个大爷跑到旁边的卖菜的地方拿了一颗生菜,一片一片撕下叶子放在麻辣烫的盘子里跟我说:“你要多吃一点,你要多吃一点,今天我请客,这个生菜都是你的。”我说吃不了的,他像没有听我说话一样一直往里放,两个摊主也完全没有阻止他的意思。
那个画面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他斜叼着烟,歪着头,翻着白眼,一片一片的撕菜叶子,不断用叼着烟的嘴絮絮叨叨模模糊糊的说:“多吃点,多吃点,这个生菜都是你的。”
随着现代社会社交工具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简单,也更方便。但这并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很多人更加的逃离社会,规避人群,也导致了更多“宅男宅女”的产生,社交恐惧症也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知。
社交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奇妙的现象,在动物世界里,看不到这样的现象。社交恐惧看起来是对某些人的排斥,实质上是朝内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排斥。感觉自己在他人眼里不完美、可笑、滑稽,甚至从别人眼里读出自己内心的可耻、卑劣、病态,把他人正常的行为、声音、表情看成是对自己的厌恶、藐视。
一、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叫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见人恐怖症,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有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社交焦虑症名称源于1985年,当时被认为是忽略性焦虑失协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经过很多年才渐渐被重视。
二、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特征
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而又害怕别人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因此形成了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
严重的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幻听和幻视,仿佛听到或看到有人在议论、看不起、嘲笑自己。而深感痛苦,出现自责、自罪心理。
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偏低,总是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以挫败自己。而且对于自己的要求偏高,做不好、做不到或者出错的时候,会严厉的批评自己,自责、自罪,会有一定程度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三、社交恐惧症的危害
其实很多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紧张和不适。对于目前现在年轻人动辄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之一,同时遗传和成长经历也与社交恐惧症的形成有关。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工作场所与人接触怕自己面红耳赤,紧张,口齿不清,说话不利索,甚至说话结巴。在任何情境中都害怕自己成为焦点,会感觉所有人但在看着自己。社交恐惧症的危害很大,会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机体免疫力,严重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因为焦虑害怕,而丧失了部分的生活能力....
四、解决社交恐惧症的方法:
1.其实面对社恐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迫自己克服,而是接纳,社恐背后的情绪控制。
也许有些人会说,社恐说白了就是怂,成年人难道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吗?但作者哈里斯认为,关于害怕这个问题,人类还真的无能为力。乍一听好像不符合逻辑,毕竟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被教导: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是紧张、痛苦这些负面情绪。比方说小时候,不敢自己睡,一关灯满脑子都是鬼故事,可跟父母抱怨的话,家长总会说,“都这么大人了,还怕黑,羞不羞啊”;长大后和恋人分手,朋友安慰我:“你得换个思路,离开这颗树,以后还有一大片森林,该开心才对,有啥可伤心的。”按这个逻辑,控制情绪是理所当然的,只要理性克制,我们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幸福。
被灌输了这种观点的我们,长大后遇到难过的事,最常跟自己说的也是:“哭啥哭,有啥大不了的”“我这样太懦弱了,得赶紧振作起来”;“一定是太闲闹的,忙到没空想就好了”。但哈里斯认为,这种自以为在控制情绪的方法,恰恰是问题本身。
因此,大脑为了保证我们合群,会不断跟周围其他人比较,确保自己受欢迎,不被排斥。在哈里斯看来,要求控制情绪的背后,还有一套站不住脚的逻辑——社会默认幸福是应该的,不幸是种缺陷。但幸福真的是常态吗?在作者看来,恰恰相反,幸福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不幸反倒更司空见惯。世卫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在成年人里,约有1/10的人动过自杀念头,1/5的人会饱受抑郁之苦。除了被归类的精神障碍疾病,生活里还有很多的心理困扰,比如孤独、离异、中年危机、缺失生活目标等等造成的痛苦。
2.与其回避,不如接纳
社恐本身并不可怕,在节目里,不合群的姜思达,很直白地戳破了社恐的本质:社恐讨厌的,其实是种失落感,这源于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想象很嗨皮,现实很尴尬,有一个有趣的观点:恐惧本身并不可怕,是人们的判断,赋予了它可怕的权利。社恐也是同理。像第二期的嘉宾池子,有着把镜头看成狗屎的无敌自信,这点让思达很好奇。在不断追问下,看似从小开心到大的池子,罕见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在他17岁上高中那年,妈妈得了脑癌,尽管及时做了手术,但妈妈的病情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好转,等到高三的时候,症状又出现了。刚开始是走路走不稳,慢慢是站不起来了,然后右手也抬不起来了,这是特别缓慢的一个过程,后来也没法治,基本只能等死了。谈到这段至暗时刻,池子语气没有太多波澜,这个95后孩子看得通透,他说,乐观不是碰到好笑的事笑,乐观是碰见不好的事还能笑。
可见,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的,认为社恐不好,只是一种想法、一种评判。
3.适当的放松
这样做能够缓解心理的恐惧感。将两脚平稳站立,轻轻地把脚尖踮起,坚持几秒钟,然后放下,同时,边做有节奏的深唿吸边数数,这样做二到三组,每组三十下,一般就能缓解心理恐惧。
4.接纳并信任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某种程度上时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现在开始,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评,责难,也不要以恐惧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5.自己演练社交情景
经常自己在脑海中预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当成陌生人进行社交演练。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效果就明显了。
6.选择友善的人交往
友善的人比较懂得如何尊重一个人,我们也比较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得认可,进而建立起我们的社交自信。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一份简历平均20秒被HR“秒杀”,到底是什么原因?》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好的简历和普通的简历有什么区别?招聘会现场,扬子晚报记者特意就“简历”做了一些调研。统计HR(HR)人看简历的时间”,抽查“部分同学的简历,让HR人当场打分,说什么样的简历最受欢迎”。
一份简历平均20秒被HR“秒杀” ,到底是什么原因?
A现场调查
HR看一份简历多久?
20秒的平均,最快的是一些“秒杀”
人力资源部每一份简历能提供多少时间?记者昨天还当场捏了捏表格。选定的例子是招聘大量的中文职位。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面试窗口”很多,但每个面试官面前都排起了长队。由于应聘人数众多,人力资源部的“初次见面”时间也非常紧张,每份简历停留的时间也非常短。
记者从递交简历到离开座位,用秒表统计了10个面试者。 其中6个在20秒内结束,3个在不到10秒内结束。 人力资源部是最快的部门之一,只用了一秒钟就走进来了,申请人坐在座位上,递上简历,简历没有移到人力资源部,被交回来了,申请人只能起床等下一个。 在招聘这个职位时,hr“杀死”这些简历的原因也非常清楚,学校不符合要求,不是居民,不是专业人士——不适合工作——所有这些通常都在你的简历中明确列出。
在10个“被测试”的候选人中,有三个人被人力资源部给了一分钟以上的时间,都是在一分钟的早期,但其中两个人没有做简历。10名候选人中只有一人与HR通话超过5分钟。该候选人是一名男生,似乎符合这份工作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部询问了更多。
除中国邮政,记者招聘会也问了好几家公司有HR。 HR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们给面试官的时间会相对多一些,但一般在20秒内就可以基本平“点”他们的需要。
你会在简历中寻找哪些关键词?
学校第一,专业第二,工作意向第三
当一份完整的简历提交给招聘主管时,人力资源人员关注的关键词是什么?昨日,扬子晚报记者现场调查了十几名招聘人员。搜索关键词,排名第一的无一例外是学校..“必须先看学校,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比如是本科院校,这三个我们基本不招。”江苏邮政安HR说..看着学校,下一个是专业,“看了他的专业后,头脑立刻转了,他适合我们公司哪个职位。让我们看看他的意图是否符合我所能提供的。无锡一家文化旅游集团的招聘人员解释说。学校、专业、工作意向是招聘人员眼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点,此外,招聘人员还会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考虑自己的需求。“我会要求毕业生写自己的身高、体重和视力,这些基本信息是我们需要的。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说。有些招聘人员对其原籍“敏感”。“我们的公司在县级城市,我们通常挑选离家很近的学生。
B HR面批简历
最有“心机”的简历
得分:9分
传“许同学,”邮电南京大学仅仅是一张纸,但布局非常清晰,非常有针对性。还有该地区的四分之一,以恢复轮廓部分。比较特别的是对公司的宗旨候选人简历写作的最后部分,虽然只有一行字,而且还大胆的大胆,很显眼。
人力资源评论:公司宗旨写在简历上
姑苏少士电子科技无限义务公司担任招聘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许同学的简历是她昨天最满意的一份。“简历上印着公司名称和使命宣言,我知道她事先就知道我们公司的情况,她寄给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对我们的业务有着真诚的兴趣,而且没有撒大网。”
自绘卡通头像获好感
得分:8分
南京女孩沈琬彬是苏州大学应届毕业生,第一次参观招聘会,没有经验的沈琬彬忘了贴个人照片。来不及补拍..沈琬彬动了动,拿出铅笔当场涂好。基蒂,卡通小人,一个卡通跳跃在招聘专栏。“小家伙在打电话,意思是‘现在给我打电话’。这个小个子男人伸出双手来表示我对这项工作的诚意。
HR点评:我很喜欢创新
沈琬彬应聘视频制作公司的设计职位。记者注意到,招聘人员拿到简历后会微笑着和沈琬彬交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份有趣的简历,”这位女人力资源经理笑着说,因为招聘的是设计师,而这幅小卡通正好显示了毕业生的特长,“我非常喜欢创新”。
C什么是优秀简历
所学课程可适当标上
在微博上流传的“优秀简历与普通简历的区别”这一形式中提到的优秀简历的特点也在招聘会上得到了大量验证。
比如,“一份好的简历通常是一整页,最多两页”这一条,记者问了5家企业HR,都被批准了。“学生会在简历中有学校推荐表、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实际在简历部分不需要。负责招聘“杨小姐人”的电子公司宿迁说。此外,大多数人力资源人员同意表格中提到的实习经验、奖项等描述指南,“重点明确,重点突出,主要写一些重要的活动和奖项,我们也比较方便筛选。”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有空再学”可你学了吗?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你变好的步伐?》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每个人都遵循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一步步走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但为什么身边同样起点的人,过了一段时间,有些人明显就走在了你前面,甚至于让你望尘莫及?
“我之前忙的时候说等有空了一定要好好读书和写作,我现在有空极了,书也没读,文也没写,于是就躺在床上挠肚子,心想可能过段时间忙起来就有动力了,等我真到了忙起来的那天,就又会心说‘回头有空了我就……’”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2月22日在微博上的一段感慨,引来千余网友留言,热度最高的留言是“我怀疑你在监控我的生活”。“等我有空了就XXX”,生活中,你有多少次用这个借口拒绝去看一本书,学一个新技能,掌握一门新手艺?疫情之下的生活,多出了许多空闲时间,你有用这些时间去充实自己吗?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听心理专家聊一聊,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你变好的步伐。
有了学习的时间,却没有学习的动力
打开微博或者朋友圈的收藏夹,之间收藏准备等“有空时”再看的链接,还依然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分享平台上保存的“一周减脂运动计划”“不能去健身房,在家也能好好练臀”,保存过就当是练过了;去年年末,各大读书平台推出的鉴赏书单,早早下单,而它们如今还躺在书房的架子上等待翻阅……心理周刊的一位读者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心态:总想着等自己有时间,但似乎总没有时间。这次的春节假意外地长,心中想着要做这做那,可最后还是没有行动起来。结果就是,休息也没休息好,“充电”就更谈不上了。今天已经正式复工,回望被虚度的这段时间,仿佛一事无成,有点恼恨自己。
是的,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多的认识和思考。的确,在日常的工作或者学习中,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总能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来拖延它们。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心理教师周南告诉记者,这就是拖延行为中的一种:自设障碍拖延。为了推迟完成的任务,人们总能找到各种事由,有的理由甚至别人看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当事人自己信以为真就行了。“我很忙”、“有点累”、“有高手”、“等我有空就××”……轻者略微影响工作和学习,但严重起来,会频繁消极。因为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破窗效应”,一旦拖延的那扇“窗户”破了,不久可能会有更多的事情拖延,最后形成“逃避”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工作或者学习的精神面貌和效率,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自我要求高,也可能造成拖延
造成自设障碍拖延的原因较复杂,周南分析,我们每个人对即将完成的任务都有一个预设的判断,但这个时候主观意识可能会受到潜意识里拖延的影响。例如:有一些人对自己要求颇高,追求完美,如果不确定做出来的事情是完美的,就宁可不去开始做。只要还没开始做,这种完美的“泡沫”就还一直没有被戳破。于是,大脑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来阻碍任务的开始。比如,一个人一直想学摄影,学习摄影又是需要很多时间、资金投入还有精力,于是这些都可以成为他自设障碍的借口和理由,但其实潜意识里可能是担心学了之后不一定能学得精。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比较低也是产生自设障碍拖延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在对待自己薄弱科目的学习时也会自设障碍。教学中也会发现,一个数学学习中几何部分薄弱的学生,总是觉得只要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题就容易做错。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是把几何甚至数学作业都摆在最后去完成。在职场中也有类似现象,例如某老板让一经理去谈判,降低成本把进货价压下来。也许经理有这个能力谈下来,但也有可能失败,为了回避这个矛盾带来的焦虑。经理觉得老板这个举动异想天开,于是安排会议拖延,谈判时拖拉,最终“证实”了老板异想天开的举动。
万事开头难,先“破窗”试试
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原因或者已经非常糟糕了,拖延问题都是可以缓解的。周南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建议:
埃利斯著名的五步法,即事件、信念、情绪、调节(干预)、改变。觉察自己在遇到某个事情(比如看一本书等)前自己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估。不管它们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拖延信念包括“以后再做”等;相反,理性的信念如“立即行动”等。如何解决“以后再做”和“立即行动”之间的冲突,决定了你接下来的行动方向;同时觉察自己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情绪状态。受到信念影响,在完成行为的过程中,适当对自己拖延思维进行一些干预,调节或替代原有的想法,期间要质疑、挑战和对抗拖延思维所产生的效果,最后做出真正的行为改变。
时间管理方法中把大目标切换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去完成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及时把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觉察自己。尽量让自己不被自己催眠是该方法的重要思路。
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错误的概念则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大绊脚石,它会影响我们行动的方向,而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可能结果就越糟!
最后,对于有一些事情,一旦去做了一个开头,后面各种学习和进步就会慢慢程序性的完成下去,“破窗效应”也可以应用于积极的方面。中国有句俗话叫“万事开头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
谁说相亲可以摆脱单身
——成功摆脱单身标签的黄金箴言
当我们的年龄一旦踩上分水岭线的那一刻,父母们就会焦虑地不断对我们耳提面命:“年纪老大不小了,赶紧结婚,早点让我们抱孙子。”于是,暂且没有结婚对象的我们就会在父母及长辈们的热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奔赴向名为“相亲”的战场。
据()日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九成的受访者愿意用“相亲”这一方法来解决自己的单身难题,而另有11%的受访者则表示自己不接受相亲。
说实话,早前笔者并不反感相亲这件事,毕竟它很靠谱。可是当这种“靠谱”在拐了N个弯后,它就会变成一个到处充斥着“雷点”的“雷池”,不把相亲者雷得外焦里嫩是绝不罢休的!于是,也就由此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极品相亲事件”。
为什么会出现“极品相亲事件”?即使没遇上“极品”,为什么我们在看了一个又一个的相亲者后还是找不到心仪的对象?难道真的是因为姻缘未到?人品不好?我们的要求过高?当然,要求肯定是有的,毕竟这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硬性门槛,而且它也关系着我们的生活问题。可其他的呢?仍有不少问题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笔者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纳闷,想自己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差,或许经济条件是差了一点,但这是可以后天补足的;长相?我们也没长得那么对不起社会环境不是?可即使如此,单身的标签仍然高挂,相亲也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
作为每次相亲都能碰上“雷”人的过来者,笔者只能说:相亲也是一门艺术!
或许会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相亲嘛,相得中就谈一下,相不中拉倒,哪里需要讲什么艺术?但笔者在此提醒,如果不正确面对这门艺术,可是很难甩掉单身标签的哟!当然,若是暂且没有结婚打算,或是觉得女方配不上你这个帅哥,男方配不上你这个美女,故意破坏相亲成功率的除外。但是请注意,你的形象也会因此借由对方的口而远播千里……
那么,有哪些事情是在相亲时绝对要避讳的呢?且看笔者分析(排名不分前后):
避讳一:零消费
说的官方化点叫零消费,说的通俗易懂点那就是抠门!
据的相关调查,有12.4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愿意在相亲时花一分钱。对于这一点,是众多男性同胞最需要注意的。不管相亲对象是否是你喜欢的那盘菜,作为男方,你都不能抠门的不花费一分一厘!或许有人会对此提反对意见,表示“既然不是自己喜欢的‘菜’,自己凭什么要花钱?自己不愿意花冤枉钱。”或是“凭什么光要我们男人花钱?女方也要付,AA才是正确的!”那么笔者不得不说,“男人啊,活该你到现在都还没摆脱单身”,要知道有些女性正是借此在考察你的人品与风度。
什么?花不花钱和人品风度有关?没错!大有关系!正如笔者之前提到的那样,女方会借此来考察你这个人是否值得自己去交往。但万一你不适时的展现了你的吝啬,那么对不起,你的第一印象就会在对方的心中一落千丈。也许有些女性同胞会说自己付钱也是委婉表达自己没看中对方的一种方式,可同样作为女性,笔者要说的是“麻烦请把这个想法扔进垃圾筒里去,谢谢”!当然,笔者这么说并不是在搞性别歧视,只是基于女性自身价值体现而言的。在相亲这种场合下,所有开销由男方花费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要说什么这种事不存在理所当然,在这种场合下它就是理所当然!不过过度消费是不提倡的,毕竟你们只是在相亲。
而在相亲之前,无论哪一方都会多少向介绍人了解一下相亲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果条件实在与自己要求的相差甚远的话,就笔者看来,双方就根本没有必要见这个面,除非你们和笔者一样,有个喜欢在背后拿着“刀”逼着你去相亲的高堂!
既然双方决定见面,就意味着双方对彼此的基本条件都还算满意,同时也代表着对方是值得作为男性的你去付出的,而你的大度也会因此换得女方的好感。此外,请女性同胞们记住这一点:男性在相亲时所花费的金钱数额等同于你的个人魅力价值!
拿钱与个人魅力价值作衡量对比,有人或许觉得这很不科学,是无稽之谈,因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那么请试想一下,当一个男人对你说:“我热爱运动,热爱自然,所以我们就不去那些空气不好的环境了,就在这里吸收一下自然绿色的负氧离子吧。”而此时,你所要面对的自然环境其实是一个散发着异味的死水池,或者是某家酒店厨房的油烟出口,并且还是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之下或是一个满是蚊子飞舞的夏夜,而你们的正对面则是一家有着凉爽舒适的空调环境的KFC……
避讳二:说话不分场合和对象
众所周知,女性平时的话题基本就围绕在零食、化妆品和减肥这三件事上。尤其是减肥,它是女性的终身奋斗目标,不管体形如何,即使再瘦的女性也会觉得自己很胖。而男人呢?不要不承认,很大一部分男性其实还是喜欢体形偏瘦,身材苗条的女性。而且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现状也偏好瘦人,看看满大街的瘦身广告就可想而知。
日前,笔者和一友人闲聊,在谈到相亲问题时,友人突然忆起了一件令她气愤不已的事。笔者好奇,遂问之。友人说,她之前遇到过一位相亲对象,对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可以减一下肥了。”笔者随即笑之,曰:“此君甚是脑残。”
聪明点的男人都知道,不管你的相亲对象的体形是否属于你极其不欣赏的圆润型或是真正的过度丰满型,作为非当事者以及与女方尚未敲定关系的非亲密人士,男性你都不应该与女性当面提及对方的体形问题。事实上,即使是夫妻,男性也不应该触及此类话题。同时需要避讳的还有年龄问题,因为体形与年龄是女性最忌讳的两大话题。因此,相亲时千万别去踩女性在这些事上的“雷点”,不然很有可能会被女方轰得“尸骨无存”。也许有的男性会说自己只是在实事求是,而且女方你的体形确实很胖,我这样说是在好心的建议你,其实我的心里并没有半分恶意。说实话,你的这份好心对于女性而言简直就是多余!在这些事上女性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你来提醒。
如果说男性你是因为在相亲之初,出于彼此间的陌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打破尴尬,那么我建议你不妨先从天气开始聊起,毕竟这是个打破沉默的黄金话题。但有一点要谨记,千万别把相亲时的聊天当作是户口调查,因为你们双方若是真的在相亲时对彼此有所好感,决定继续交往下去的话,彼此的家庭背景以后有的是时间去了解。那么,对于不知道该如何寻找破冰点的相亲双方而言,相亲时应该聊些什么才好?笔者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兴趣爱好是继天气话题之后在当时环境中做深入了解的最理想话题之一。作为相亲双方,只有从彼此的身上寻找到一定的共通点后才有机会迈向下一步的关系发展。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男同胞们,不管你们是否深感自身的压力巨大,在相亲时千万别将你们的想法以及将来的规划向女方倾吐。毕竟相亲是个双向选择题,在没有领到红证书之前,别摆出你看中对方姑娘就是对方莫大荣幸的姿态,那样只会遭来女方的厌恶与反感。
笔者同事的一位友人就遭遇到这么一件奇妙囧事,男方起初在女方眼中还是个不错的对象,但在第一次约会结束时,男方却很莫明地对她说:“现今社会下的男人压力很大,结个婚又要买房又要买车,工资就那么一点,却还要养家糊口,将来有了孩子,花的钱还要更多……”
笔者承认,就某个观点而言,这人说的没错,可要知道你们毕竟只是第一次约会,而且这第一次的约会还是由男方主动提出的,可男方在约会当天不但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就连全程约会的消费也全由女方买了单,事后还和女方啰嗦了以上一堆很不适宜的话,说真的,女方当时没甩下他扬长而去已经是给了对方很大的面子了。
所以请切记,说话要分清楚场合和对象!并且,该承担、该花费的就绝对不要腻歪,不然会遭人闲的。此外,无特大原因,约会不允许迟到!
避讳三:不尊重女性
笔者曾经见过这么一位“雷”人,当时若不是高堂拿“刀”架着,笔者是死都不会去见这个男人的。为何?此君的择偶条件是“女方身高一六八以上,一七零以下、长相必须是上乘美女,最好属于明星相、模特身材、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必须要将自己(男方)的母亲放在首位……”笔者估摸着大部分女性在听到此君提出的择偶条件后会给出这么个反应:此人不见也罢。为何?其他条件暂且不提,单是必须将男方的母亲放在首位,估计就有很多女生会感到不乐意了。凭什么要将男方的母亲放在首位?女方的母亲就不重要了吗?显然这个要求很不合理。不过与笔者友人的相亲经历相比,此君还不算过于极品。
据朋友描述,她的这位相亲对象是和他的母亲一起来的,因为男方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所以男方希望将来的妻子能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当然,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可让朋友郁闷的是男方和男方母亲席间所表达出来的言语暗示却是她不能容忍的。确切的说,只要是有思想的女性都无法容忍。
一、男方对自己未来想要生活一生的结婚对象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个女的,看上去长相不太差即可。其余条件只要自己的母亲觉得可以,他也就没有任何问题。
二、男方母亲在见到朋友的第一时间便当场提出条件要求,同时还亲昵的称朋友为媳妇,说:“媳妇啊,你在和×××结婚后就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吧。家里有×××,你就安心在家带孩子好了。”
不是笔者多心,单以这两点来看,这样的家庭就绝不是广大女性同胞的最佳选择,尤其是男方母亲言语中存有过于明显求孙子的暗示要求。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身为媳妇的女性只是一个生孙子的工具。且万一不巧媳妇生的不是孙子,而是孙女……电视里常年都会出现的八点档狗血家庭伦理剧就将会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也许有男性会反对笔者为什么只一味指责男方,而不提提有些女方家长的种种雷人行为,笔者可以这么告诉你,女方在相亲时带家长的,通常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母亲操心,怕女儿吃亏,且基于八卦精神要亲自确定男方是否值得自己的女儿去交往,并且男方是否值得女儿依靠终身。说穿了,就是母亲们的心里对于女儿的终身大事过于焦急,而导致了顺序性错误。
2.父母对于未来女婿的要求比女方还高,女方心里因此是真的没底。其结果就是广大男性同胞深有感悟的:女方父母嫁的不是女儿,而是在把女儿当商品一样待价而沽。
3.性格过于内向,俗称脸皮薄。遇到这种女生,男方面对的“相亲军团”可能不一定是女方的家长,女方的朋友也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儿,笔者又想起了一件趣事,同样也是笔者朋友的事,不过这一次朋友是作为第三者陪她的同学去相亲的。结果,相亲的男方没看上朋友的同学,反而看中朋友了,并且很厚颜的通过女方再三邀约朋友,并且还对女方说:“如果×××不一起来的话,我们就没必要见面了。”笔者给予的评价是:“雷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综上所述,相亲的艺术与人际沟通一样,是一门需要各位细入研究的课题。同时,以上三个避讳点是相亲双方在初次见面时都需要仔细留心的注意事项。且笔者相信,相亲双方若能回避以上三个重要误区,相信各位距离摆脱单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完)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谁在导演求职简历“谎言秀”》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据媒体报道,为谋取好工作,一自考本科生冒充北大博士生,制造虚假简历蒙骗进入招聘单位。被单位觉察后,以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因虚假简历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事情一经报道,不少人觉得冒充者可悲,惟学历和名校背景是举,演出了一场求职简历的“谎言秀”。但在笔者看来,如同为数不少给简历注水、甚至造假的人,这个冒充者不过是这场秀中的演员,幕后导演另有其人。
据报道,冒充者认为,虽然自己没有北大学籍,但却有相当于北大博士的才学。暂且不管此话真假,有人要问:即使学识能力不逊于北大正牌博士生,但没有名校的博士头衔是不是也注定和招聘单位无缘?
笔者相信,绝大部分招聘单位的回答都会是“NO”。因为没有单位愿戴上选人观念迂腐的帽子。于是,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而面对更青睐名校生和高学历者的质疑,企业更是极力否认。但据业内人士说,许多企业在对简历进行海选时,都会设置关键词,比如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等,筛掉不合要求的人。
对潜意识中认为学历等于能力的招聘单位而言,他们不可能拿出半年的时间来考察求职者的能力,而学历、毕业院校却是几分钟内就能知道的事。招聘单位的态度是求职者的风向标,面对通过学历、毕业院校来断定求职者个人能力的招聘方,求职者为获得心仪职位,便不惜在简历中极尽吹嘘之能事,甚至弄虚作假。
如此看来,招聘单位才是求职简历“谎言秀”的导演。人们总在呼吁求职者要注重诚信,不要造假。其实,如果没有需求,又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求职者固然应该讲求诚信,但招聘企业是不是也应该言行一致些
“谁在导演求职简历“谎言秀””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害怕!被领导拉去相亲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还单着的你,是不是经常会被三姑六婆同学亲友拉着去相亲?如果有种很难违抗的关系拉着你去相亲?你会婉拒吗?如果拉你去相亲的是领导呢,你给不给面子?
最近有个网友抱怨,她领导三天两头说要给她介绍相亲,她其实刚进公司才一年整,而且也暂时没有想找对象的想法。但是拒绝了又担心会被认为不给领导面子,之后在公司里混不下去了。去了觉得委屈自己,不去又觉得委屈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糟心的“拉郎配”真的让人很尴尬!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同事或者领导给你介绍对象相亲。你会怎么处理呢?让我们来看看机智的网友们是怎么处理的吧。
随便见一见,应付了事
网友“看海的人”:“工作稳定之后,公司里的同事就开始热心地为我物色对象了。我一般先听条件,如果不合适直接拒绝,有的实在是推不掉,就去见见吧。毕竟总是推脱的话,介绍人会不高兴,不管是家里还是外面,人际关系还是要处理好的。其实大多数人我都是随便见一见,应付了事。领导前辈的好意还是领了比较好,这也是给人家面子嘛。总拒绝的话,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你情商低,和领导同事们就很难相处了。”
尝试接触一段时间
网友“逆选”说他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在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当地的知名企业实习,做了小半年,没成想公司老板娘觉得我人很不错,想把女儿介绍给我。我当时还以为只是开开玩笑,没想到老板娘是认真的。有一天,老板娘直接把她女儿带过来和我见面了,我看当时的场合不好急着推辞,就先尝试接触了一段时间。但问题也很多,如果真的成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万一产生矛盾就比较难说了,反正我的姿态高一点吧,出现任何问题我先说是我的错。”
反对:工作就是工作,划清界限!
有持正面态度的也有持反面态度的。网友“自由海风”说:“如果是朋友亲戚介绍的,那还好说。最怕介绍人是公司领导。谈得好的那还行,如果有矛盾,那势必我得做好辞职的准备,被领导心存芥蒂日子就很难过了,还会被同事看笑话。”
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觉得工作就是工作,没必要硬把工作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他们觉得同事介绍的相亲,如果成了会被大肆宣扬,如果没成搞不好还会被怀疑性取向,什么乱七八糟的流言都会传起来,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所以对同事介绍的相亲很抗拒。
其实也不用那么极端,同事介绍相亲,这种情况下相亲双方都很清楚自己是来做什么的,已经保证了是有效交流;相亲既然是熟人介绍的,虽然不见得知根知底,但多少也知道一点,信用门槛也被人为提高了,当事人设防度数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在硬件条件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有戏与否的关键就是看双方性格三观是否合适了。
领导同事介绍相亲这件事,大家其实不用想得那么复杂,就算不成功也不用觉得难以事交代,毕竟相亲这件事,本来就难以保证成功率。(完)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白领:电视征婚,相亲还是娱乐?》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深夜,时钟敲响十二下,你是否还在一边上网,一边开着电视机?还单身着的你,也许盼望着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生活节奏的加快,缩小了“白骨精”的生活圈子。都市男女之间的“相亲”开始转向报纸征婚、电视征婚、网络交友。近来,谈话类节目《相伴到黎明》从广播升级到电视,其“零点档”也做起了电视征婚。夜深了,你是否会因感情问题睡不着觉?你或你身边的朋友,会不会走上荧屏“谈情说爱”?
为交女友,舍弃高薪辞职
金桂(职员)
表弟以前是一个找不着“另一半”的注册会计师,28岁了,还在单身行列里晃悠着,忍受着孤独感的煎熬。有什么办法?别人花前月下谈情的时候,他却在没完没了地加班;别人放假,他却在出差,背着笔记本电脑东跑西颠。
有一次,他看到一篇报纸副刊征婚专版上的心情故事。说有一个女孩,每天一打开博客,就会收到一位谦谦君子的评论帖子,一来二去,两人熟悉了,其间发生一些感人的波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表弟被感动了,心灵也仿佛开了一扇窗,也尝试在博客圈里找女朋友,只要有时间,就在心仪的博客里回帖。看人家博客的头像,分明是个文静的女孩;博文的内容,说的全是女孩子的事,这还会有错儿?
和博主不远不近地交往了半年多,谜底才揭开:人家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此次受挫,让表弟的一腔“情”趣降至冰点。气得他妈给他好一通数落:“征婚专版上的文章,又不是新闻报道。作者为了混稿费,当然口吐莲花了,只有你这样的傻子才当真。”
后来,在家人劝说下,表弟从会计师事务所辞职,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收入一般偏上,但旱涝保收。经济上虽有不小损失,但毕竟能腾出时间找女朋友了。同事给他介绍女友,他看对眼后,实心实意地猛追,和女友频繁约会,看电影、逛商场,很快就如胶似漆不可分离,结婚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其实,网络征婚、报纸征婚,甚至电视征婚都是手段,再透明、再可靠,也就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即便顺利地牵了线,两人真正接触、了解、升温还需要时间。表弟现在除了上班,重点就是和女朋友交往。他自己也承认,如果早谈对象,当年甭想拿下注册会计师。可见,谈恋爱是一个耗时耗力耗财的活儿,两个通过相亲认识的男女,没有长时间的接触相处,最终很难走进婚姻殿堂。
遗憾的是,如今的“白骨精”们,除了生活圈子狭窄之外,最缺的就是时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什么交友方式全白搭。现代社会,两情若能长久,就得在朝朝暮暮。光在网上白话,只是吸引眼球的作秀,离真正需要的生活差远了。
将“零点征婚”拒之门外
白云(行政)
孤枕难眠。
孤枕难眠的,总是各有各的不堪。
有的是还没体会过怦然心动的感觉,有的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有的则是刚刚失去爱的力量,而有的,或许仅仅是因为不想把枕头让出一半给旁人。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孤枕难眠总是件令人憋闷的事,所以,这年头,凡是与征婚、相亲沾边的商业行为,才会稳赚不赔。特别是每到夜阑人静,脆弱和寂寞都到了无法抵御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征婚、交友节目便纷纷粉墨登场。
拧开收音机,主持人温柔的召唤直抵心扉:“各位男士,如果你对电话中这位温柔娴静的小姐感兴趣,请千万不要犹豫,拿起你的电话,拨打我们的热线,工作人员会为你们牵线搭桥,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在电波中倾诉对她的爱慕。相信我,一个好听声音的后面,必定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灵!”
听了觉得肉麻?关掉收音机,打开电视,不小心又看到了蛊惑人心的电视征婚:“不要犹豫,不要害羞,将要相伴一生的白马王子,很可能就在荧屏前等待着你的出现!请拿起电话,或者打开电脑,让我们感受到你对爱情的执著和迫切!”
当然,比起电视直销中半路出家的主持人来说,征婚交友节目的主持人要大方得体许多,至少不会声嘶力竭地胡乱吹嘘,让人看一眼就觉得心烦意乱。可是,说到底,这两种节目在本质上又有多大区别呢?只不过,前者是直截了当的推销叫卖,后者则是打着爱情之名号。
诚然,我理解参与者的心情,也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我自己,向来不屑于参加这些目的明确,甚至可以称得上十分功利的活动。爱情,是要用心去等待和守护的,怎能明码标价,开出种种条件,等着别人来投标、竞价?这样的结合,或许可以得到婚姻的结果,却不会有爱情的浪漫和激情。信守“宁缺毋滥”的我,宁愿把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统统束之高阁,将“零点征婚”拒之门外,而在一次次林荫小径的散步中期待邂逅。
权当娱乐一回
金鹿(采购经理)
要论电视征婚类节目的影响,当属娱乐频道的“相约星期六”。因为这个节目开播至今已有十个年头,而且还不曾有衰退的迹象。
然而说起它配对的成功率,却不怎么让人乐观。有材料统计说,从第一期到如今,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约有200对。我们可以算一下,这档节目,每星期一次,每次有5对男女出场,一年有50多个星期,十年来总共有6000多人参加这档节目。如今成功200对,很显然,成功率不怎么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丘比特的神箭没能把他们射中。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也有一次“相约”失败的经历。那天在演播室里,他和一位女生被撮合成为“友情配对”。开头做游戏什么的也蛮默契,一旁的老师给他们打了一个高分。相互提问题时,那位漂亮姑娘也显出极大的诚意。可进行到“有情就牵手”时,主持人喊出“三二一”后,漂亮姑娘却无动于衷。另一主持人问她为何不作选择,回答又是那样千篇一律:“接触时间短,把机会留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当时我很难堪,那么多人看着我。”事后,同学不无怅然地对我说。我开导他:“‘相约星期六’,无缘难牵手。本来就是一档娱乐类节目,博观众们开心一笑罢了。参加了一期节目,权当秀一场,娱乐一回。”
荧屏上看到心仪女孩
Petal(公司职员)
近来,零点档的《相伴到黎明》成了身边小姐妹们的话题。诸如张三长相不错,李四品位不高,等等。尽管观者不少,但是多半只是当作子夜放松情绪的娱乐节目欣赏,或是新版的《相约星期六》看热闹,没有人认真对待。
有人对这个荧屏“征婚秀”节目颇有微辞,认为它是“十三点”男女的集体作秀,也有人说它是剩男剩女的“二手市场”。其中有一名“二奶”亮明身份出镜征婚,更是引来了一片非议。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所以闷声不响。
电视征婚早已有之,电视婚恋节目《相约星期六》就是成功的例子。男女姻缘是一种缘分,荧屏征婚,对未婚男女是多了一种结缘的机会,应该是好事,又没有惹着谁。至于是交友也好,作秀也罢,尽可以随人家自由发挥,其他人何必那么刻薄呢?
我的一个堂弟,就是通过荧屏婚恋节目与堂弟媳相识,最终成就了姻缘。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发展,有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他一心想娶一个中国老婆,准备将来回国生活。一次偶然机会,在一档电视征婚节目中看到了我现在的弟媳,对荧屏上的她一见钟情。于是,通过电视征婚的牵线,两人开始了太平洋两岸的网恋。
由于时差的关系,这两人只能一早一晚坐在电脑前,通过摄像头“面对面”谈情说爱,后来哪天不“见面”就睡不着觉,比面对面还缠绵。这种“荧屏实况恋爱”延续了近半年,天天如此,最后居然开花结果了!去年春节,表弟突然飞回来,直奔湖南,与从未谋面的恋人完婚,把叔叔婶婶惊得目瞪口呆。现在,人家小两口在美国生活得有滋有味,只等老婆读出博士学位一起回国发展了。
也许这是一个特例。但谈恋爱本来就没有固定模式。有缘千里一线牵。电视征婚,不能排除有人作秀,但是终究为一部分都市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的平台。应该容许它试试。
相亲不如网恋
顾捷(技术员)
最近,同事小丽的衣着打扮档次似乎陡然升级了,后来才知道,她开始经常参加媒体举办的白领相亲活动。
“现在这年月,还用得着相亲吗?太老土了吧?随便网恋一下,就可以混个结婚证……”小马对小丽的举动很不理解。
“网恋?那是小孩子玩的,根本靠不住,一不留神就吃亏上当。相亲很土吗?又不是媒婆介绍的,是媒体组织的,档次、可靠性都有保障……”小丽说。
小丽的想法代表着许多白领的看法,现在的白领大多数超负荷工作,社交圈子只是小范围同事,另外就是网络上的虚拟熟人。谈恋爱,同事太熟,不好下手,而且审美疲劳。网恋,看似简单,其实也颇费工夫: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全无了解,需要很多时间去互相沟通。所以,小丽的选择看起来很简便,而且牢靠。
然而半年之后,小丽却放弃了,还反省自己当初的天真:“唉,参加这种活动,有人思想不干净,纯粹来找一夜情的。刚认识几天就敢动手动脚。你要是态度不坚决,就试探去开房间上床……有几个家伙,好像还没离婚,也来参加。”
没想到这么复杂,比网恋还靠不住,大家免不了感慨一番世风日下。从其他参加类似联谊会、相亲会的人那里了解情况,大抵也是如此。某些人或许原本并非色狼,在这种场合却以彼此都很忙、见面机会少、孤独等种种理由,想搞“短平快”。假如得手次数多,就成了习惯。把好好一个相亲会,变成了寻求性伙伴的露水夫妻会。
媒体毕竟不像计划经济时单位的工会,他们无法对相亲的人完全负责,无法替你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如果你抱着省事可靠的目的来参加这类相亲,也许会很失望。
网恋其实比较适合忙碌的白领,毕竟可以在工作间歇进行,一旦彼此有感觉再在生活中交往,判断对方是否适合自己。网络时代初期,媒体曾讨论过网恋问题,大多数人认为网恋不可取、不现实;如今网民已经超过一亿,新婚夫妇中网恋姻缘比例很高,已经是白领解决个人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其实相亲也好、网恋也好,婚姻是大事,必须投入足够精力去互相了解,只想走捷径往往会失败。
秀出知名度
曹班(销售)
我的一个哥们,刚失恋,却迷上电视征婚节目。看着红男绿女在节目中穿梭亮相,场内外俊男靓女的大呼小叫,也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鬼使神差地去报了名。
节目播出那天,我看得格外仔细:一开始,男嘉宾自我介绍的时候,字母打出哥们的恋爱次数,居然是“较少”!我差点笑翻——据我所知,该仁兄已交女友无数,同居过的也不下“一只手”。再看他在节目里的那副样子,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根本就是伪装。要知道,他平时最大大咧咧了。整个节目看下来,我不禁怀疑他参加录制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来“秀”一下。果然,自从他做了节目以后,“知名度”高了,一年来,好几个小姑娘主动示好呢。
嘿,你什么时候也上电视征婚啊?不断有未婚女同事这么问我。千万不要以为她们是为我好,因为还有下句:“你做节目,我们来做后援团,躲在下面看有没有帅哥。”(完)
《到底是谁在相亲?》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相亲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