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生涯故事 | 从温水青蛙到快乐女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01

李馨 新精英60期生涯规划师认证班

已过而立之年,怀揣少女之心,育小儿一枚,伴良人一头

开朗,幽默,喜群居,爱吃,臭美,好分享

生于少数民族地区,学在东北师范大学,生涯教育研究方向,六年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老师。

钱不多活不少但是离家很近,有假期有声誉还有一群朋友。

所有人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妈妈最好的安排,我不这么认为。

尽管如此,我在这泡温水里仍被煮了五年。

一天下班,有雨,路口等红灯。

看着雨刷来回摆动,车前窗模糊、清晰、又再模糊。

我突然觉得自己未来的路好像就像这窗,一眼看不出去。

我还要过这样的5年?10年?30年吗?

这5年,我收获了什么?

再过5年,我又能有什么长进?

曾经研究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梦想的青年,梦想也随着论文一起交待了。

在工作-生活两点一线的桎梏之中,日子变得索然无味,没有方向和动力。

为了过看起来很好的日子,我把自己弄丢了。

我决定把真实的自己找回来。

第一步,得先看看现实的自己什么熊样。在网上搜了几个关键词,立刻出现包括性格、心理、职业各种版本各种测评,就是这样的机缘,我结识了新精英。

恰逢新精英推出认证班众筹活动,体会到朋友为了自己的理想众筹买单的感动,带着对

新生活、真自我的追求和探索,我迈进了新精英第60期生涯认证班的大门。

02

三天的认证班,学了很多干货。

兴趣三层级让我发现原来自己还算是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些曾经的或还热着的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应该争取多几个升级,转化为志趣。能力矩阵,让自己的优势短板排兵布阵,一目了然。815洪水事件的游戏更是给我带来价值观冲击,解开了曾经困惑已久的心结。生涯三阶段:生存期、发展期、事业期,让我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总是迷茫焦虑。要想到达远方,必先过好当下,梦想脱离了行动只能是个梦。

刚学完咨询技巧的当天,相约多年未见的老友聚餐,席间便用cd模型给朋友做了个简咨询,虽然过程还不熟练,但收获了朋友的认可让自己颇有成就感。

三天认证班结束,老公在教室门口等我,下课见我第一句话说,觉得今天学完了整个人气质不一样了呢~我说这就是腹有干货气自华!

03

从帝都回到老家,拿到offer,果断辞职。

心里畅快无比。

从前,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下做选择,

后来,又在家庭和生活的裹挟下做选择,

为了怕做一个自私鬼,我们小心翼翼,绕过前人警告的坑,

慢慢变成从前自己瞧不起的父母,看不惯的领导,处不来的同事。

接着,那个满腹委屈、不快乐的自己再去压迫自己的下一代,为ta的人生指手画脚,

最终成为那个最最自私的人。

瞧,我们在干嘛。

没有人能对我们的人生负责,只有我们自己。

很庆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亮红灯的那一刻,新精英出现了。

让我找到真实的自己,学会做负责任的选择。

“当你发现走错了方向,停下来,就等于在进步。”

04

生涯规划,听起来又远又专业,实际它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一个内蒙的大三女孩儿纠结于不知道该考研还是直接就业。通过我们聊了几句,她很快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并列出行动计划,在她为自己梦想拼搏的日子里,隔一段时间就会向我汇报成绩。

一个曾经的学生已经毕业两年,两年里换了七八份工作,平均每份工作时长没超过三个月。他说老师,这么多选择,为什么就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其实,并不是不适合,生存期的职场小白,只有当你适应真实的职场环境,具备做好当下工作的能力,才有资本谈适合。

家里姐姐初入职场涉足的是美容行业,机缘巧合放弃了当时高薪的美容顾问工作,转做酒店管理。若干年后,各种原因又不得不转回老本行。姐姐本是要强的人,再回美容市场,各种hold不住的境遇让她非常失落,另外两个工作岗位的选择也让她十分为难。聊了两个小时,姐姐说她豁然开朗,马上就开始行动起来。

用自己所学帮助身边的人找到方向,获得成长,本身就是我个人的最大成长。

助人带给我成就感和快乐,而我自己,更是学习生涯规划的最大受益者。

生涯规划的学习让我的生活更有质量,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看到了原来的生活高度体会不到的精彩,感受到从前的生活状态永远到达不了的温度。

我学习,学习如何阅读、如何工作、如何咨询、如何沟通、如何做社群营销…

我写作,推出个人微信公众号馨李话,哪怕有一个人看,我就是有读者的作家。

我旅游,去了趟拉萨,不为探险和灵修,专门体验边疆人民的生活,感受青山白云神秘红墙的画风。

我生活,工作和家庭,成长和快乐,有规划的人都值得获得。闺蜜聚餐,同事k歌,陪父母聊天,送老公秋波,关系的平衡、改善和突破让我信心倍增活力四射。

我亲子,用生涯工具三叶草培养儿子学习兴趣,从他最喜爱的植物大战僵尸出发,买了成套的书和他阅读,一起录制音频故事,后期配上主题乐,放给他听,还发到幼儿园班级群。兴趣-能力-价值观一转,三套共17本书的汉字,四岁半的宬成基本都会认了。

我感恩,学会了珍惜自己所有,看到了身边人的闪光点。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可以悦纳别人和我的不同,宽恕自己和别人的犯错,鼓励他人的成长和进步。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导师和伙伴,感恩每天洒在头顶的阳光,身边吹过的风。

我坚持,参加了100天改变训练营,持续记录每天三件事和小确幸,慢慢体会自己由内而外,持续发酵的变化。

这就是我,第60期生涯认证班学员李馨的生涯故事。此时此刻,很想对去年那个不快乐的大学老师说句话,谢谢你,坚持找到今天真实的自己。温水里的青蛙仍有活路,不要轻易放弃。

大鹏说,没有人是小角色,当你不被世界改变的时候,你便改变了全世界。

去吧,祝你找到真实的自己!

延伸阅读

职业规划里的“温水青蛙一族”


曾经有一个管理故事风靡一时,说的是:把青蛙扔到沸水里时,它能猛然地跳出来,从而获生;而把青蛙放在温水里,他就会在温水里死去。为什么把青蛙扔到沸水里时,它能猛然地跳出来呢?因为它有着清醒的头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为什么会在温水里死去呢?因为它贪图安逸、舒适,丧失了应有的警觉性。这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不加注意,许多事情都会步入这种陷阱。

纵观现实职场,也存在不少的青蛙一族们。他们因为暂时的安逸失去了警觉,就算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因为习惯了或是惰性,懒得改变,害怕改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自己越来越接近危险,等到病入膏肓职业危机真正到来时就为时已晚了。

不愿改变,却世事难料,职场竞争激烈,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进了一个保险箱,到了后面,被改变的不在少数,原本可以主动改变的洗具有可能就变成了被动局面的杯具。旧的一年又过去了,新年马上到来了,如果你也是正被温水所煮的青蛙,你有没有意识到水温是多少了?你是要继续被煮,坐以待毙,还是要跳出来逃生呢?

案例:

青蛙一族Truda的自述:

我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资企业做销售内勤,刚进去薪资不高,但是公司感觉管理正规,福利也不错,所以一呆就是七年,岗位也从销售内勤转到了统计。但是统计不受单位重视,代替性也强,哪怕取得高级职称,也没机会往上晋升,所以自己也常在考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但是一直不敢动,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也怕自己还是会选错。虽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痛苦,但是能拖就拖也就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要不是前段时间,同事Lili因为生孩子岗位被顶替了,之后被公司闲置,等于变相开除,自己感觉很心寒,我可能还是不想动。Lili做的是和我一样的工作,在公司的时间比我还久,那到时候自己结婚生孩子后是不是也是这个下场呢?我想尽快离开这个公司,重新去发展,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走?

走不是目的,只是改变的途径,改变的本质是具有可持续发展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难道换个单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错! 走不是目的,只是途径。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如果不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系统可行的职业规划,让自身的职业生涯可持续的发展,那么走到哪里去都不可能解决本质的问题。

案例分析:

正如Truda目前的单位表面看还是非常安逸的,但是其实危机四伏。因为她的工作简单替代性强,而随着工龄的增长也在加薪,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不论是裁员还是其他问题,最容易下手的就是这批人了,找个新人进来培养段时间也能马上上手了,而且薪资也许只需要老员工的一半甚至更少。这边,员工在抱怨没有发展,加薪少,那边企业却在磨刀霍霍,是很讽刺,但却是残酷的事实。Truda如果仍然是现在的状态,就算换个单位也会遭遇一样的结局。所以,我们帮助 Truda的不是换家单位那么简单,而是首先帮她确定适合她发展的平台,制定清晰的发展路线,让她有目的有动力的前进,而不是向后或者原地踏步。只有让年龄和竞争力保持同步增长,才能增加自己的职业资本,增强自己的不可代替性,才可以谋求到更多发展机会,以及有效的抵御可能出现的职业危机。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Truda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是却因为安逸而只有想法却没有行动,最后同事Lili的事情给她上了一课,让她猛然醒悟过来。虽然不是为时已晚,但是到了这个年龄却也比之前难度大了很多。竞争力薄弱,年龄却越来越大,再走出来与年轻人竞争,很容易处于下风。

很多人也是和Truda一样的想法,当发现问题时,觉得自己还年轻,问题还没有到非要解决的时候,能拖就拖,没有必要着急要去改变,以后还有机会。实在不行,大不了就呆在这个单位,顺其自然嘛!

但是,除非你是公务员,否则谁能保证自己不会被人代替,或者公司会倒闭,或者有其他的危机出现呢?而且当问题一旦出现了,你就会发现,时间拖的越久,矛盾将会更突出,而自己的资本却不断在下降,以后再要改变将会困难很多,转换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就在自己的消磨中慢慢变大。很多人是到了实在走不下去的地步,或者像Truda那样看着身边相同情况人不好的结果才开始想到要行动了,不行动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殊不知,因为年龄、家庭压力、心态、知识结构等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已经错过了改变的最佳时机,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即使真正下定决心要改变了,接下来的路也没有之前出来那么好走了。因此,职业生涯顾问提醒:提早行动,未雨绸缪,才能对自己最有利;不要不到黄河心不死,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总结:职场风云变幻,但不变的还是最看重员工的综合实力。与其安逸的度过自己轻松的职场生涯,还不如积极努力充实自己,努力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成为那一个无可代替的角色。丢掉坏习惯与懒惰,你灿烂的职业生涯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职业生涯 从“敬业”到“职业”


又到大中专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黄金时期。笔者也曾经历过那样的情形,每天都会打了简历和材料穿梭于各种性质的人才交流会,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进行面试。一番努力之后成功的幸运儿踏入了职场的门槛,自然还会有一些人需要重新努力,进行下一轮的拼搏。


笔者所在的公司也在前不久招聘了一批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公司的队伍当中,他们的表现自然褒贬不一,这里暂不做评价。只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有必要用一个过来人的眼光告诫初入职场的新人:从敬业到职业,要学习的很多,切莫掉以轻心、一叶障目不见!


敬业:成为一个好员工的标准,职场生存的根本!


我们时常会用兢兢业业来评价优秀员工,这是一种认可。要在职场生存下去,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敬业的精神。


而在现代企业人才体系中,常常会将企业员工分为四类人:


1、 高能力、高素质者


2、 高能力、低素质者


3、 能力一般、敬业者


4、 能力一般、不敬业者


从这四类人的字面意思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对于第一类人,属职场中的精英,凤毛麟角,一将难求,非常稀缺。而企业往往很明白,企业发展的根本不可能集中在几个精英级的员工身上,更多的是那些普通员工的通力合作,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而在后面三种人中,能力高而素质低的人,是企业的毒瘤,会害了企业的,所以企业会敬而远之,唯恐避让不及。后两类人,鉴于能力一般,所以是否敬业就成为了企业选择的标准。


综合来看,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也就变得相当简单:敬业。是否敬业,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在职场生存下去。


那么怎样做才算是敬业?其实很简单。记得一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说过一句话职场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我们需要的是大量敬业而忠实的员工。你只要可以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踏踏实实,那么恭喜你,你完全具备了成为我们企业优秀员工的资格!这席话,对于出入职场的新人来讲,一定有很多的启发。你可以胜任你的职位,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只要你够敬业,向企业展示出你的敬业精神。当然,这种表现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所为的,而是坚持不懈的一贯作风!


职业:综合能力的体现,个人腾飞的关键!


在和一些职场新人的交流当中,让我感受最多的就是他们充满就是他们的热情、激情和抱负。这些很好的方面,正是企业希望看到的东西。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同样,没有理想和职业规划的职场人士,也不会有很大的前景。


在职场中,最近几年很流行的就是冠之以职业经理人、职业策划师等说法,其实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一个信号:经理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特别是薪水高、身份高、能力高的职业经理人。

我们的职场新人,在完成了在校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转变后,可以敬业的工作,在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后,就要考虑的是如如何发展的问题了。要成为职业人,单单依靠那点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达到良好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眼界+扎实的理论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职场新人要做到:


1、 全方位的学习


不仅要掌握行业内容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途径(网络、书籍、培训等)提升自己在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因为现代的竞争,是综合实力之间的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直接和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修养息息相关的。职场新人永远要记住的一句话专业型人才只会是企业的栋梁,而不可能成为企业的灵魂。唯有一专多能的人才,才有可能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2、 全面系统的看问题


看问题要全面,切忌以偏概全。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却不是那么多。能真正做到全面系统看问题的人,也往往是职场的精英型人才。作为一种职业习惯,初入职场的新人从一开始就要牢牢树立这种工作习惯。面对任何问题,都要仔细研究问题的根本和问题相关联的因素。


3、 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指挥行动


通过学习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这样具备了成为一个职业人的一半。而重要的另一半则是,如何有效的表达出来你的想法,如何让人可以信服?


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说,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沟通交际能力;而写,则可以很好的体现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当然前提是建立在我们对相关问题的全面把握和仔细分析基础上的),就要通过自己的说和写来想对方表达出来,从而得到对方的支持,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为一个人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有些人认识的很清楚,通过合理规划职业目标,定位明确,全力打造本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成大器;而更多的人则是一辈子在尽心、敬业中度过,虽然衣食无忧,但终无辉煌。对于初入职场的信男善女们,从敬业到职业蕴含的道理,你真的懂了吗?

职业生涯规划从懵懂到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从懵懂到行动

从懵懂到行动剖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职业规划 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

历经近10年的服务实践及市场教育,其目的、意义早已为职业人所熟知。与管理咨询所代表的咨询顾问行业的发展脉络一样,对技术工具的疑虑、对服务效果的不确定预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对于专家咨询的双向高成本和实时性要求,客户自服务是更具可行性的道路。

调动你的主动学习能力,建立你的职业思考结构,在关键环节实施引导、托举,是职场网设计、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出发点。

事实证明,被动接受极少带来明显的行动效果。鱼、渔规律必须引入到 职业规划 中来。

相对于培训职业咨询师而言,开发客户自服务产品并提供售前售后技术服务,要求更高的技术能力、专业功底和实战经验,远非简单引进、拼凑所能胜任。所幸今天职场网已经具有12年的测评工具开发和应用积累,8年以上的组织管理咨询及个人咨询服务经验,能够厚积博发了。

那就看看我们为你准备的厚积博发成果吧,包括 镜子和尺子 、 方法与视角 、 信息支持 和确定性。

1、 职业规划 的首要环节是职业方向定位,请记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指导你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有人会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一点都不过分。事实上,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总之,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另一把尺子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对于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它并不是那么必需。大学正规学历教育中核心能力的训练,完全可以支持你基本的职业发展目标。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不那么顺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就有必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进行胜任力评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职业目标并树立一个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标准。它的数据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常模。

3、组织环境对人职业发展过程的巨大影响,使得职业成熟度测评变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务环节。

如果你并不掌握资源、权力,就不要试图去改造组织环境,因为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主动适应环境是个聪明的选择,不假他人之手,凭借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组织原则、职场规则、人际策略、方法视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标志着你的职业成熟度水准,决定着你的回报速度。对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认可、经常归罪于环境恶劣、不断忍气吞声或动辄冲冠一怒的人来说,职业成熟度测评是你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良师益友。

4、缺乏信息支撑的决策,是可怕的决策,正所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

职业规划注重方法论,是因为方法论与价值观一样,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须的前提。但如果不与形而下的器相结合,道亦成为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谈。

因此职业规划最终必须体现为职业决策,而职业信息库恰恰是它的信息支撑。即使成本花费巨大、盗版风险极高也不能掩盖职业咨询师和客户的强烈呼声。职业咨询师、分析师都会为此添砖加瓦,而其结构和内容是历经了反复设计与调整的,而且还会继续。

5、无法回避的是,在你历经思考和学习之后,仍然需要获得确定性支持。特别是遇到复杂情况时,取舍、策略、次序、轻重、缓急的筹划都需要专家的深度参与。

昂贵而有效是专家咨询服务的特点,严格的技术审核标准和千锤百炼的流程工具,使得职场网的职业咨询师可以提供一流效果的服务,完全值得放心托付。

厚积博发还会继续,更全面、更经济、更个性化、更有效、更方便,而隐含在背后的是更专业。

从盗墓笔记到冰川时代


8月,如愿看了两场电影。 一场为了三叔,一场为了没长大的那个自己。

8月,如愿看了两场电影。 一场为了三叔,一场为了没长大的那个自己。

三叔出镜盗墓笔记,作为一桌吃过饭的近距离观察者,心心念的不是剧情,而是,三叔瘦了!但凡镜头看着微圆之人,现实里常常是瘦的让认不出来。不晓得三叔瘦了多少,才能在镜头之上,坦然饰演一个胖纸。

长毛象的冰川时代,因为前4部都看了,人,总要有始有终,是吧?

本来两部没有交集的电影,不适合一同讨论,只是最近看生涯的几个理论,都在讲要从全局看人生。脑里的野马不小心脱缰,全局了一把,发现了两部电影共同的困扰——关于英雄的困扰。

不知道你发现了吗?盗墓里的英雄小哥和冰川时代5里的英雄独眼狼,有三个耐人寻味的共同点。

其一:英雄不问出处。小哥到底来自哪里?那身好功夫哪里学来的?……好吧,答案无人知晓。冰川时代5里的英雄——独眼狼巴克也是如此,忽然间就从地底下冒出来了,带领队伍朝着拯救地球的方向前进。

第二:英雄都是拥有“特异功能”。小哥不用说了吧,能挥舞黑金古刀,还能用血退虫;独眼狼更是逆天,都可以参透天机,计算出彗星撞地球的具体时间。

第三:英雄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知道怎么做?当危险来临,众人慌乱之时,英雄总能启动自动应对模式,找到正确的方式处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不知道。做了之后会怎样?不知道。总之就这么做了,而且也肯定带领剧情走到了对的地方。

若无必要,应该不会创造一个“这样的”英雄出来。但必要性到底在哪里?

冰川时代5里,遭遇的是流星撞地球,这种事儿非人力可控,盗墓亦然。非人力可控,意味着编剧可以毫无限制的展开想象,但剧情需要在想象和可信间,有个稳妥的点。

所以,要面对不可控的事件,必须有化解一切危险的英雄出场。他就像剧情的定心丸,无论剧情如何飘飞,英雄一出,万事OK。

这么看来,这份“非人力可控”就是此类“强悍却无出处”的英雄出现的必要性。

职场中,也有些职业似乎靠单纯的努力总显得不够,例如官场,运动场,演艺场等等。当我们发现努力不能掌控未来时,有些人就会选择相信命运。

我有些朋友笃信命运,以香港某大师为英雄,让大师指路,让大师帮他消灾,几十万给大师,让大师帮忙看风水……后来仔细想想,还真是处在单纯靠努力不足以的行业呢。

遥想古人出海,战士出征,商人外出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祭拜仪式。或许从过去开始,面对风云莫测的世界,人们已经开始寻找让自己心安的“英雄”了。

这场寻找,今天不再是烧香拜祖师爷的形式了,而是借由各种小说,电影的英雄形象,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期待身边也有一个小哥或独眼狼,面对问题不知何去何从时,可以听他指挥;在危险来临小命不保时,可以坚信他会来救……

这份期待无可厚非,毕竟作为个体,我们没有坚硬爪子,没有锋利的牙齿,就肉体本身而言分外脆弱。

但剧终了,不免要回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神通广大的小哥,也没有运筹帷幄的独眼狼。不是现实没有英雄,而是现实中没有小哥和独眼狼这类英雄。

现实的英雄,是平凡人经过千般捶打长成的模样。现实里的英雄更像是蝙蝠侠的模样,起初不过是凡人,但几十年的游历,学习,锤炼。最终才成为有余力帮助他人的英雄。

但他们本质仍是凡人,看过后才会心生希望,或许自己也能慢慢坚强,就算不是大侠,也可当个内心坚定勇敢的小虾。

我呼唤我的英雄,他不是虚幻的神,而是实实在在的人;

我呼唤我的英雄,他没有特异功能,只有笨拙缓慢的成长;

我呼唤我的英雄,他不能够是别人,只能够是自己!

同样在8月,我为十点读书做了一场落地活动。作为十点读书的主播之一,第一次受邀做活动。我思考了很久,要和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分享什么?

最终,我做了一场“英雄之旅”的体验式课程。让这些年轻人,把寻找英雄的目光从外界回到自身。每个人都记录分享8个自己骄傲或自豪的事情,然后分享……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每个叙述的人,都带上了blingbling的英雄光环。>>>>

8月,从盗墓笔记到冰川时代,我透过电影寻找到我的英雄,那就是我自己,这个笨拙前行的自己,没有预言碑指路,没有万般武艺傍身。可就像盗墓笔记里我最喜欢的那幕一样——并不厉害的吴邪仍然可以说:“我罩你!”

不要笑他也不要笑我,我们只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的英雄。

职业规划:从专业到择业


学不喜欢的专业,就像是做噩梦。职业生涯规划范例,三年前,胡曾就读于某重点大学 系;现在,他在一所二类院校读哲学专业。但他说,他丝毫不后悔当初作出退学的决定。
胡的家在甘肃农村。听说 专业很热,高考后他没怎么考虑就填报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后,胡才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学 ,语言交流方面很欠缺,一紧张就脸红、结巴,而且,由于在中学一直学的是哑巴英语,大学里好几门专业课他也没能考及格。
因为不善与人交流,他显得很孤僻。就这样,胡在大学里度过了郁闷的两年。最后,他选择了退学并重新参加了高考。虽然没能考入重点大学,但这次他很慎重地选择了哲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他在思考和写作方面的优势也慢慢体现,这才感觉找回了自己。

胡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并不少见。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许多大学生发现,当初填报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格格不入。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高中开始

第一次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在高中考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开始。北京易迈步教育研究院院长雪颖认为,这些大学生在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方面的巨大落差,实际上是很典型的职业生涯管理的问题,因为大学所学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所从事的职业。

雪颖说:我们不希望一个大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花了六七万元的学费,最终选择的职业却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确实有很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由父母或老师代劳,还有的盲目追随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上了大学后才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专业与兴趣的冲突,更是引发了很多求职问题。

据记者了解,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中学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为将来选择职业打好基础。

根据潜能选择适合的专业

目前,我国在高校专业设置方面,理科有280多个专业,文科有160多个专业。高中毕业生如何选择符合自己的专业,需要用科学的手段。

雪颖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生的辉煌,莫过于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一个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对社会的贡献也最大。因此,必须科学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2000年,北京易迈步教育研究院联合国内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开发了一套IMAP潜能测试问卷。去年曾做过测试的高成宽现在是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大一的学生,我们这个专业几乎是全校最累的专业,但我很喜欢。高成宽用如鱼得水来形容自己在所选择专业的感觉。

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为慎重起见,高成宽的父母决定通过测评确定儿子填报的专业。看完高成宽做的测评题后,咨询专家给出建议:他更适合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他的母亲很庆幸,高成宽选择的专业刚好是他兴趣和能力的结合点,让孩子上一个他不喜欢的或者不擅长的专业,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大学生选择专业和就业应该引入 概念

像高成宽这样幸运的高中毕业生并不多见。目前,不仅高中生上大学选专业时很少考虑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也普遍不重视。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雪说: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地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就业竞争压力很大的今天。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剑认为,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似乎已经顾不上 ,但正是因为志趣理想和现实面前的巨大落差,令很多人被迫多次转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毫无设计,并不利于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张剑指出, 需要在家长、有相关知识能力的老师或专业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完成。在美国,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到70岁,要经历30多次的 ,都是由专业的咨询师来完成的。

职业规划从懵懂到行动


从懵懂到行动剖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

历经近10年的服务实践及市场教育,其目的、意义早已为职业人所熟知。与管理咨询所代表的咨询顾问行业的发展脉络一样,对技术工具的疑虑、对服务效果的不确定预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对于专家咨询的双向高成本和实时性要求,客户自服务是更具可行性的道路。

调动你的主动学习能力,建立你的职业思考结构,在关键环节实施引导、托举,是职场网设计、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出发点。

事实证明,被动接受极少带来明显的行动效果。鱼、渔规律必须引入到 中来。

相对于 职业咨询师而言,开发客户自服务产品并提供售前售后技术服务,要求更高的技术能力、专业功底和实战经验,远非简单引进、拼凑所能胜任。所幸今天职场网已经具有12年的测评工具开发和应用积累,8年以上的组织管理咨询及个人咨询服务经验,能够厚积博发了。

那就看看我们为你准备的厚积博发成果吧,包括 镜子和尺子 、 方法与视角 、 信息支持 和确定性。

1、 的首要环节是职业方向定位,请记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指导你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有人会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一点都不过分。事实上,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总之,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另一把尺子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对于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它并不是那么必需。大学正规学历教育中核心能力的训练,完全可以支持你基本的职业发展目标。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不那么顺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就有必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进行胜任力评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职业目标并树立一个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标准。它的数据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常模。

3、组织环境对人职业发展过程的巨大影响,使得职业成熟度测评变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务环节。

如果你并不掌握资源、权力,就不要试图去改造组织环境,因为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主动适应环境是个聪明的选择,不假他人之手,凭借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组织原则、职场规则、人际策略、方法视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标志着你的职业成熟度水准,决定着你的回报速度。对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认可、经常归罪于环境恶劣、不断忍气吞声或动辄冲冠一怒的人来说,职业成熟度测评是你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良师益友。

4、缺乏信息支撑的决策,是可怕的决策,正所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

职业规划注重方法论,是因为方法论与价值观一样,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须的前提。但如果不与形而下的器相结合,道亦成为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谈。

因此职业规划最终必须体现为职业决策,而职业信息库恰恰是它的信息支撑。即使成本花费巨大、盗版风险极高也不能掩盖职业咨询师和客户的强烈呼声。职业咨询师、分析师都会为此添砖加瓦,而其结构和内容是历经了反复设计与调整的,而且还会继续。

5、无法回避的是,在你历经思考和学习之后,仍然需要获得确定性支持。特别是遇到复杂情况时,取舍、策略、次序、轻重、缓急的筹划都需要专家的深度参与。

昂贵而有效是专家咨询服务的特点,严格的技术审核标准和千锤百炼的流程工具,使得职场网的职业咨询师可以提供一流效果的服务,完全值得放心托付。

厚积博发还会继续,更全面、更经济、更个性化、更有效、更方便,而隐含在背后的是更专业。

乔志宏:从匹配到建构,从饭碗到使命


各位亲爱的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又请求我第二次“坐台”。古典分享了在他眼里生涯发展美好的前景,和这些年生涯服务开展的各个领域的状况,听起来非常振奋人心。我个人做这个行业也有十多年的时间,我觉得未来的生涯发展的服务,无论对哪个人群都是需要的。从儿童、青少年,一直到老年人,未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跟这个世界建立起联系,这应该是未来每个人要面对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所以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一说到美好的前景,我就想起2006年马云的那句话,明天是美好的,但是我们多数人会死在今天晚上。一个大家都看好的美好前景,要顺利的过去,有可能会有一个惨痛的黎明,或者惨痛的夜晚。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能够避免更多的失败,有更多的成功创新,我想一个产业也好,一个行业也好,它一定有它学科的基础和理论的结构,所以在这个时候,在中国生涯服务蓬勃发展的时候,如果我们离开了前人研究的一些基础,或许我们会丧失我们一些很好的前景和优势,所以今天跟各位分享一下,这一百年以来生涯发展理论一个简单的脉络,以及他对我们的生涯发展有什么样指导的意义。

一百年来,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改变?然后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人们的态度、信念,有哪些变迁,我想我们从美国作为生涯发展的策源地,发展的起始点,能够更清晰的看到,由于社会的变化而带来的生涯辅导,生涯服务,以及我们对人的职业活动、职业行为,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的理解。

在一百以前的美国,代表了人类工业化的初期,这个时代的职业发展,面临的状况是就业人口众多,而尽管相比农业时代、农业社会,我们的职业类型有了很大的扩展,但实际上职业类型相对还是非常有限的,对人的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那么这个阶段在一百年以前,绝大部分的劳动者,我们不说少数贵族和高级阶层的人士,绝大部分的劳动者,他们进入职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而不是寻找职业带来的其他类型的奖励,在这个时候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处在养家糊口温饱的阶段,在这个时候职业对人的意义,主要是生存的意义,获得收入的意义,所以职业并非工作目标的本身,而是获得资源和利益的方式,人们很难享受工作,而我们想到的只是用工作换来的收入,再去换我们想要的生活,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这是古典讲到的,未来生涯即生活,我想在那个年代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底下,应运而生这样一个生涯辅导的理论,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生涯指导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一个学说,就是特质因素论,简单来讲,就是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知己知彼,然后合理的做出决策,相对应的,在这个时候对人进行指导、辅导的方式,生涯咨询的方式是什么呢?指导师的职业咨询,生涯指导师,或者职业指导师,像极了今天医院的医生,来一个人,“老师你告诉我,我适合做什么”,这个“大夫”就可以开各种测量量表,就像我们的仪器诊断一样,让他去测评,测评完以后,老师再给你开方子,你去实践去追踪,这种指导方式,在历史上管它叫做指导式的职业咨询。指导式的职业咨询的特点就是,你作为我们要求职的人,职业发展的主体,你不需要参与,由专家来帮你解决问题就好了,就像医生的决策一样。一百年以前,职业信息相对简单,需要的能力也相对简单,这个时候职业咨询师,他有可能掌握到多数职业信息的要求,和对人的评价。因此,这样一个指导师咨询,在当时就是主流的服务方式。所以当时职业指导的主要特点,采取了这样环业论思维模式,把人的职业特质分成了很多方面,同时有一个信息的完全性的特点,相信咨询师,或者求职人,能够掌握所有的职业信息,我对你能做出完全的评价,我也了解这个社会各个职业需要什么,哪些能够正好满足你的需要,能够擅长、适合你。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个理性的决策模型,就是个体在咨询师的指导底下,可以对个体的特点和职业信息做处量化的评估,注意这个时候的职业决策叫做客观理性去我。换句话讲,只要这个咨询师水平够,那么无论换哪一个人来做咨询,你的结果都是唯一,有一个唯一最好的。这个时候职业发展决策的结果呢叫做客观,客观的测量,客观的信息,客观的决策匹配。所以在那个时候工作就是饭碗,和生命意义无关,和个体的生命无关,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我们说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像我们看到的,摩登时代里面的卓别林,很多的劳动者,就是这样卷入到这样的整个人类发展的工业革命的阶段,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的丧失自我,或者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这个阶段到二战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二战之后,美国的社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那么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科技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量新职业创新出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原来机械的工业时代结束了,信息化的时代来到了。那么这个时候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因此这个时候的职业,就不再只是一个饭碗,而是什么呢?人们对职业开始有更深的主动投入,不再仅仅只看重职业的金钱收入,职业的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也变得举足轻重。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内在的满足感、尊严,成为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开始寻求生命的尊严成就感、地位、权力,在这个时候的职业咨询,或者职业辅导,从苏坡为代表的专家开始,职业指导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生涯发展的阶段。

职业发展在苏坡看来,不再是一个匹配寻找饭碗的过程,而是一个有内在的主观参与。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再是完全根据客观的量表评价出来,你适合做什么,重要的是我认为我适合做什么,客观的信息量表测出来你喜欢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我喜欢什么,所以这样的一种自我概念,自我对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客观的测量,开始影响人的职业的发展。因此在苏坡看来,核心的理论就是自我概念,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越能够符合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满足感。所以在这个阶段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不再是获得收入,而是什么呢,而是内在的满足,前提是社会的富足程度,已经使得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职业对人的意义,就变得内在主观的需要变得重要起来了。

1973年,霍兰德提出来最重要的“霍兰德类型理论”,今天被很多人称为兴趣理论,那它到底是兴趣理论还是人格理论呢?兴趣理论,所谓的兴趣类型,只是人格类型,在他喜欢做的活动上的一种表现而已,他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在哪里呢?

霍兰德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兴趣理论,而是一个职业的人格类型理论,他的基本的假设是一个人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人格特点,对某些特定的活动会有偏好,而不同的职业,由于这个职业活动的要求,它会吸引有特定人格特点的人,进入到这个职业里面来,那么这些相似特点的人格类型的人呢,他们就会沟通构成了一种职业环境,这种职业环境也能分成六类,人也能分成六类,这就是霍兰德最伟大的一个发现。

所以只有把人的类型和人格类型匹配起来,我们才能够获得工作上的适应、满足和成就感,所以工作的落脚点还在适应满足和成就感上,那么怎么样获得这个适应、满足和成就感呢,他发现人的类型和职业的类型是能够匹配的,换句话说,职业的类型也是能够分成这样几类的,我想做过老师的人,对于小学老师的工作环境,和销售员的工作环境,一定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分,不同的职业环境的工作者特征人格类型,所以霍兰德的贡献,是把他的理论放在了工作的适应、满足和成就上,通过人格的匹配。

到了1979年,另外一个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叫科伦波茨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时候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科伦波茨,提出来社会学习理论,他强调一个人的职业选择,高度依赖于个人的学习经验。一个人的学习经验是建立在个人的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以及所生长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内在的学习经验所构成的自我观察的推论,内在决定着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这样的理论如果大家没有接触过,可能会觉得生涩和拗口。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依赖于他有什么天赋,他有什么兴趣特点,而是取决于基于他的天赋和兴趣,受了哪些教育,有哪些训练,有哪些成功的经历,受过那些人的影响,是这些个人成长中真实的事件在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不是他内在的一些本质特征。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这三个人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个阶段理论的共性,苏坡的自我概念,霍兰德的职业认同,科伦波茨的自我观察的推论,他们都在强调,一个个体的职业决定,他一定不再是客观的、理性的和去我的,相反个体的主观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其实他们三个人都看重,只是用的概念不一样而已,苏坡叫自我概念,霍兰德叫职业认同,科伦波茨叫自我观察的推论,他们都在强调个体主观如何认识自我,个体怎么样形成对自己的评价,个体内在对职业的认同,才是决定职业选择真正的要素,只不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他是个体和社会环境互动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在职业发展中起到核心的作用,这个教育是广义的教育,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

所以职业匹配的理论,不是完全过时的,但是它不再适用今天这个社会,因为它过于简单,一个人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就能够找到自己的职业,这样的理论模式,从理论上已经过时了,原因是什么呢,这几个理论,他们都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个体要想从个人所具备的能力价值观、兴趣、人格,这样一些基本的个人内在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或者环境决定的这些个人的特征,他要想到最后达到这样一个特定职业的选择,必须有中间这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教育的阶段。所以有同样的能力,有同样的价值观,有同样职业兴趣,甚至是有同样工作风格,人格特点的人,他可能会选择完全不同的职业,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走的道路不一样,每个人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不一样,同样有绘画天赋,有艺术的美感,有强烈的表达的兴趣,然后也相信这种事情有意义的孩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画家吗?不一定。取决于他后天有没有人给他足够好的训练,足够好的老师指导他,去热爱画画,获得画画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真正的职业发展在今天,我们不能再简单的依赖工作者特质到特定的职业,这样一个简单模型。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说这样的一些工作者特质,它是跨职业属性的特质,换句话讲,拥有同样特质的人,他可以做很多很多种职业,那究竟最后他选择哪一种,或者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取决于在他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机缘,碰到什么人,获得了什么训练,所以要想从跨职业属性获得特定的职业,给孩子给青少年提供足够好的教育,才是重点。

那么用苏坡和霍兰德、科伦波茨的概念,在他获得教育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的自我概念,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在训练他获得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不是塑造他好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概念,相反是在摧残,是在打击他,使得他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干什么都没能力,做什么都没兴趣,这样的经验是负经验,这带来了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虽然他有很好的天赋,很聪明,很有责任感,但是他不相信自己有明确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这是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些理论强调人内在属性,内在的价值。

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钱学森、巫宁坤,钱学森大家都认识,巫宁坤有人认识吗?49年建国的时候,钱老,作为对国家有重大价值的人,被邀请回来了,巫宁坤先生当年也是被燕京大学的校长邀请回来,只不过他不是搞理工科的,他是学语言的,当时在二战的时候,他给飞虎队的队长陈纳德做翻译,语言能力非常强,然后在国外念完博士,燕京大学校长陆志伟请他回来,在燕京大学任教,赶上52年院系调整,他就被调整到南开大学,到了57年,他就被打成了极右分子,发配到黑龙江,辗转若干年跟家人没有联系,不知道生死,一直到80年代平反回来,后来出国,现在在国外用英文写作,翻译了好多非常有名的。当年他回国的时候,有一个人去码头上送他,他说你跟我一起回国吧,那个人嘿嘿笑了一下说,我可不想再也出不来,这个人是谁呢,是李政道。李政道、钱学森和巫宁坤,他们的生涯发展被什么所决定?被环境。所以在人的职业发展中,忽略掉环境的作用,忽略掉个人跟环境互动带来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结论,在今天是过于简化的模型。

现代,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时代,职业发展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方式?在今天,互联网和全球化,形成了一个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更为复杂的职业环境,这个职业环境使得这个职业世界成为一个混沌的,因为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偶然事件的开放系统,当然北朝鲜除外,他不在这个系统里面,它不在全球化系统里面,全球化联系起来的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充满了偶然事件和开放的系统,就像全球的大气一样,你无法预测,明年的今天是什么天气,有人可以预测吗,没有。我们最多可以预测到一周以后,所以环境变得过于复杂,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职业发展的处境,所以在这个状态底下,如果我们还用这个生涯职业匹配的理论,那就更过时,不可解释,不可应用,所以世界是发展变动不居的,因此职业形态用更猛烈井喷式的速度产生出新的职业来,这个时代,职业发展的特点就叫做职业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强。

还是科伦波茨先生,这位先生1996年提出来,善用机缘论,他敏锐的看到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他提出来的观点相比起他的自我观察的推论更进一步,他提出来叫做善用机缘拥抱变化,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不再是你获得战略能力的技能,做某种事情的技能,而是什么呢,而是更为高的一种自我管理的技能,叫做好奇、坚持、乐观和主动,这四个态度,成为人们面对今天环境变化快速的这个时代核心的一个技能或者是信念,但是他又提出来了,一个人的幸运职业发展决非偶然,幸运不是偶然的,那么幸运是怎么来的呢?幸运是规划出来的,用什么来规划幸运规划偶然事件呢,他的理论叫做行动,所以科伦波茨先生在他的90年代以来的理论中,高度强调人要行动,唯有行动才能创造机会,唯有行动才使得你有把握机会的可能,所以在今天如果有人还在问你,未来十年我应该干什么事情呢,你心里边就应该一脚把他踹出去,说你不要花时间问我,赶紧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心理系的学生天天很迷茫来问我,老师你说我接下来干什么,我说你迷茫的时候,你就停止迷茫,去看一本书,在你书架上随便找一本书,他就能缓解你的迷茫,这就是行动,解决今天迷茫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去年就讲到俞校长,跟古典有生命中联系的一个男人,俞校长说,如果当年我知道新东方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一定会吓昏过去,而其实我一路走来唯一坚定的信念就是知道自己必须往前走,未来一定要比今天更美好。这是什么信念,坚持。同时他很乐观,出国无望,意外的收获了新东方,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事业之后,很多的生死考验变成上市公司,同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太糟糕的企业领导,这样的人生的变化,没有人能够预测,没有谁能够规划,而且如下你只是坐在屋子里边想是永远想不出来,编不出来的,唯有行动,我总觉得生活中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再看看我的本家,乔布斯。乔布斯死了,他在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典礼演讲的内容,在那一年他被炒了鱿鱼,而立之年。被谁炒了鱿鱼你们知道吗,被他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总裁炒了,他自己创办了苹果公司,他需要来一个更牛的职业经理人,就把当时干的最好的,百事可乐的总裁请来给他当总裁,这个人就把他给炒了,这个人生多么有戏剧性,所以他觉得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回头来看,他说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各位,这句话我觉得是他说过最精彩的话之一,一个人的乐观,一个人的坚持和主动。

在二十一世纪,在信息化全球化这个时代里面,这个职业发展的特征在他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们如何在一个变动不居的环境中,保持自我而不迷失,过去我们知道找到我们匹配的就对了,今天我们发现这不可行,环境变化太快,我匹配的那个,等到我跑到那他没了,那么我要怎么样保持,我不随波逐流,我不像一个浮萍,我能有一个我发展的方向呢。

当代生涯发展的大牛,萨维卡斯。当代的人,你要研究生涯理论的发展,做研究,你不会不知道这个人,他是苏坡的学生,继承了苏坡的衣钵,然后又传承又发展,他提出来叫做生涯建构,前面几个人强调,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内在,重视自己的主观感受,重视自己的体验,那么萨维卡斯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更新的一个境界叫做主观生涯,是一种主观性的看法,把过去的记忆现在的经验和未来的期望,编制成一个描述人生主题的模式,然后给它赋予人生的意义。

这个事就变得更悬乎了,我们已经不是主观的来看待外界世界了,而是更进一步,外界客观不存在了,存在的是什么,存在的是我的主观,我怎么解读赋予这些外在的事情以意义,因此个体完全的占有主观的主导的地位,我过去所做的事情,现在所做的事情,和未来所做的事情,你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客观的评价,他都是我主观,我自己建构出来的,生涯建构理论,在今天后工业化时代,在后现代时代,每个个体的生命意义,都属于他自己一个人,因此引导调节和维持职业行为主观生涯,他是一个出现在产生意义,而不是发现依存事实的过程中,这是生涯建构的核心特征,客观的事实已经不重要了,相反我如何去赋予他意义,变成了生涯发展核心的内容,这是生涯建构。

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我觉得在我们社会里面,对自己的生涯意义建构的好的一些人:对古籍的修复师杜伟生先生,他做古迹修复,任何东西都可以消亡,人书都是一样,那么我们就是要救这个书,救这个书的命,而且这个书千百年来,有多少曾经鲜活的生命,他的生命意义夹杂在这个书上面,我的使命就是去修复它,所以他的过去因为他赋予了这个修复,而变得非常的光彩夺目。所以这样的一个生涯的意义就是个体的,这个社会不会说古迹修复师有多么伟大,这个伟大不属于这个人,因为他喜欢做这个,他喜欢干这个。

还有一个做面点的,是我们陕西老乡,看到没有环境起作用,广东人肯定不会做这个。这个人他对他的生活工作赋予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揉面就是他人生安身立命之所。

小丑鲜花店的创始人,就是送花,他赋予了他独特的意义,他建构了独属于他自己的生涯。

在这个阶段,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追求使命感的阶段,这个使命感不存在全世界人,一个国家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大家共有的,而是每个人都独有的,他来源于一种自身内部或者外部的召唤,指向特定的领域或者职业强烈的体验,个人在从事相关的活动,或者是工作中获得了目标感和意义感,相应的就会产生社会价值和各种价值。

前两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儿子不可能平庸,这个人生活在国外,他的老爹老娘就跟他在国外生活,看到他放任儿子去玩,不教孩子学拼音,不教孩子学数学非常焦虑,他就想说服他爹妈,后来发现比较困难,他就开始琢磨,编了一套理论,我觉得还蛮有趣的。他说如果2030年人类就要面临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世界,你想做的大部分职业专业技能,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就像今天我们检索文章,在过去是一个专业的事情,在今天我们随处可以做,大数据,互联网会使得各种专业工作变得比较容易,大部分的大数据建模完毕之后,大部分的工作按图索骥就是,因此他说人们对职业的追求,更多将依赖天赋,而且很可能是不入流的天分,比如手游设计师,比如将来的金鱼花纹养成师,我不知道有没有金鱼花纹养成师这个职业,怎么样让鱼长出来各种花纹,但未来也许是有的。未来职业将会变得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主观,换句话讲,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创造,而不是匹配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你的工作方式,在普通的工作里面,我们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像沈飞,一个普通工人,他每天最喜欢做的工作事情就是打磨这个零件,一上班觉得怎么这么快就下班了,没干够,回来在阳台上搞个小车间继续干,晚上一想到明天就可以去大车间干活了,开心。这个人他做到的是什么,他能把一个零件加工的精度,加工在多少毫米以内?我们能想象吗,0.003毫米。你能做到吗?因此他找到了他人生的使命。

这个是我讲课常用的一个例子,叫安金雷,别人都不喜欢干农活,他最喜欢干农活,别人晒的头晕眼花,他乐此不疲,记者采访他在田里面打个手机,他很不高兴,他说你这样会影响他们的,他们会很不高兴的,他对于动物和植物和土地,有着无以伦比的情感,他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比较幼稚的说法,你怎么忍心把这些东西扔到你母亲身上,你不是说大地是妈妈吗,所以他种出来的棉花产量不高,但是价格比别人卖贵出好几倍。

最经典的就是这位“寿司之神”,不久之前,安倍晋三请奥巴马吃饭,去了哪里?去了这个只有十个座位的,在地铁站底下的这个小店,没有小菜,没有酒水,你要想去吃饭,提前一个月预约,人均消费2400块人民币,各位,你们能吃多少片寿司,能吃24片吗,女士估计估计吃12片差不多了,你要提前一个月预约,一口吃200,一口吃200,他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你的技能来完成你的使命。

未来的世界将是更加高度复杂,高度多变的,每个职业都将是高度个性化的,哪怕传统行业也会有个人的特征,每个人的职业都将由他自行建构,意义、使命感来主导,在这个过程中,自由而丰富的环境资源,富有使命感,富有使命感的老师会帮助孩子发现,属于他和他的使命,如果没有一个丰富的资源,也没有充满爱心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的话,这一切也不复存在。

那么中国的情况会是怎么样呢,我们说美国三大阶段,一百年的历程,但是在中国这一百年历程,在三十年之内,我们统统都有了,所以在中国的今天,既有人为了饭碗而奋斗,也有人为满足感而努力,也有人活在自己的使命感和意义之中。那么真正的人生的幸福呢,是在于拥有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所以每个人,哪怕你在饭碗里面,也要在饭碗里创造自己、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

从“猫爷爷”的故事看老年人生涯规划


愿每一个老年朋友都能够通过积极的生涯规划,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也能像“猫爷爷”那样蓬勃、丰盈而快乐。

在一次参加由北京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组织的 “老年男性心理减压沙龙”社区活动时,我认识了“猫爷爷”金宝陞。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师,我深深地被他“画猫”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也引发了我关于老年人生涯规划的思考。

20xx年66岁的金大爷参加耆乐融的“绘本人生”公益项目,第一次学习用水彩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的人生故事。金大爷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学习和练习绘画。慢慢地就把这个“绘画梦”埋在了心底深处。“绘本人生”的活动一下勾起他那个多年来的绘画情结,从不敢动笔,到慢慢地构图、调色,他勾勒出自己了的人生故事。从此后金大爷就开始在自己家中零基础自学绘画,从临摹到自己创作,一点点的练习,一步步的精进。

金大爷是个爱猫的人,自己就养了三只猫。于是金大爷开始专注地画猫。猫的憨态可掬、古灵精怪都在金大爷的笔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由于他爱养猫、爱画猫,耆乐融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猫爷爷”。在耆乐融的支持协助下,金大爷后来还在“大世界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示了他的水彩画作品“猫”系列和绘本作品《一只流浪猫的故事》,并且到北京广播电台的直播间秀了一把。现在金大爷不仅自己画画,还成为了“绘本人生”公益项目的志愿者,在社区教其他老人画画,帮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人生故事,为更多老年人的圆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人都会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如何“成功老化”、“健康老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成功老化的概念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直至1987年,罗威(Rowe)与卡恩(Kahn)在科学(science)杂志中提到成功老化的概念后,才逐渐受到重视。根据罗威与卡恩(1998年)的观点,将成功老化的意涵界定为:(1)降低疾病或失能的风险;(2)维持高度的心智与身体功能;(3)活跃的参与生活。生涯专家舒伯(Super,1990)则认为,60岁以后的生涯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非职业角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淡泊名利。通俗地说,也就是如何活到老、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是老年阶段生涯发展的主要任务。老年朋友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涯规划来养其身、养其心和养其志,规划幸福的老年生活。除了规划自己的衣、食、住、行、医、保外,老年朋友还要发掘自己的兴趣,使自己老有所乐。猫爷爷就是通过参加一个意想不到的活动激发了自己的兴趣,通过自己刻意练习不断提升能力,最后使自己的兴趣找到合适的兑换价值的平台,转动了自己生涯三叶草,让我们看到了“夕阳无限好,黄昏更灿烂”老年生活的新面貌。

正如“猫爷爷”金宝陞在耆乐融为他设计印制的个人作品集《绘本人生》中写的藏头诗:“绘画原是久之梦,本世无缘疑落空;人到老年逢甘雨,生活艺道踏新程。”

猫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不为晚、为乐不为晚”。其实退休是人生重新扬帆起航的时刻,是享受自我的另一个新里程,是人生的再整理和再定位。

愿每一个老年朋友都能够通过积极的生涯规划,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也能像“猫爷爷”那样蓬勃、丰盈而快乐。

以上《生涯故事 | 从温水青蛙到快乐女王》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生涯”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